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思想论文

时间:2023-03-03 15:54:58

导语:在高中思想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思想论文

第1篇

(一)学生需要广阔的天空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思想道德课是学生取得经验的场地。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合理的利用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敢于“挑战”自己,在课堂上善于提问、敢于提问,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思考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共同的解决面临的问题。

(二)让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课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

伴随着学生成长中心灵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在不断的加强。他们也渴望对社会的更多认识,由于自身的心智发育、面临问题的处理上的经验还不够充足,还存在着肤浅的认识、冲动的情感、脆弱的情感以及盲目的行动,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多和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所想,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教学是引领学生生活的桥梁。这就需要老师多操心,运用各种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具等,将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内容融入到与社会相关的题材中去。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问题、学生所关心的焦点、热点,恰当的构建出适合高中生年龄段得大思想道德教育载体,在开放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模式下,让学生更贴近于现实生活与社会。

二、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育实效性

(一)运用情感教学,加强师生交流

情感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之上,让课堂教学具有感染力。情感教学也是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它的发展、它的完善对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中,老师不能只专注于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而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情感材料的运用。在高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上的应从情感维度上对其进行组织加工,在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展示给学生的同时,更是将情感的陶冶融入到过程当中。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改变、需要情感,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者——班主任,平时忙于事务,或许难以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或许就是班主任最能贴近学生的一种机会。在教育过程中,带入情感,才是让增进学生与老师感情的又一保障。

(二)展示教育实用,满足学生需要

目前,高中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在改革和创新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教师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情感的发掘。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让很多的人物以及事件都融入了丰富的情感。例如:在谈到高中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世界观、人生观时,对于理想、信仰,很多学生都认为过于“假、空”,在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时,可选取的教材,或者抗战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展开教学,这样在感情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有认同感。在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教学中,善于利用含有情感的材料以及内容,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从中得到提高、升华。

(三)教学贴近实际,树立正确观点

高中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要求将理论内容与实际联系在一起,这也要求教师不能将理论的东西讲的含糊不清,要让学生感受到是计划的教学模式,生活化的教学形式,让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真正成为学生能够触手可及的东西。在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多多发言,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新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热点评说”,建立学生专用的论坛,开展一系列社会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惑方面的实际问题。例如:列举我国民主法制下的腐败、环境保护、大学择校现状等现实热点话题,很多都是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老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做些探讨,让学生做出分析,并及时的解释他们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

第2篇

现阶段,就全国特别是中小城市和乡镇高中来看,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德育效率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1.1思想政治课程本身地位不高

由于文理分科的局限,以及高校文理科招生人数的悬殊,使得在大部分的高中学校内,学习理科的人数远大于学习文科的人数。而对于文科的学生来说,数学和英语又是他们的两大拦路虎,地理的偏理倾向又让他们难以把握,这就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其他科目。

1.2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脱离实际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也是好奇心旺盛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传速度快,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难以区分真假的所谓“新闻”。十几岁的学生,还是缺乏成熟的判断力的时候,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社会信息的影响,从而认为德育脱离社会实际,是没有用的。而这也正是在提醒我们,一定要提高对德育的关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3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落后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仍有相当多的学校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式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打击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热情,对其中的德育就更是不感兴趣了。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思考,主动改变,提高思想政治课中德育的有效性。

2如何依托思想政治课强化高中德育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在的指导下,让学生在了解和把握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依托思想政治课堂强化高中德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转变单纯注重学生升学率的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学校教育要培养的,绝不是善恶不分的书呆子,而是爱憎分明、是非分明,有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发挥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致力于祖国建设。教师应谨记,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成绩,更重要的是成长。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德育目标,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2.2关注时事,理论结合实践

思想政治课教学绝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内容的教学和知识的传递,而应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事,与时俱进。教师应该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关注时事,了解时事的基础上,将具有明确导向性的时事与教学内容自然地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鲜活的事例学习知识,接受心灵的洗礼。例如可以在讲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关知识时,列举知名企业各种慈善捐款和“产品质量门”,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让学生理解承担社会责任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讲到“人生价值”时,可以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节目的片段,使学生在感动中体会人生的真谛,认识到人生的意义绝不在于索取,而是奉献,奉献让生命更加美好,使人生日益丰盈。

2.3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新课程改革并非完全否认讲授这一教学方式,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的环节,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的辅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动口和动手的时间,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频或视频,使学生能够形成更直观和深刻的感受,使抽象的理论和宽泛的说教变得生动而具体。例如在讲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时,播放相关的视频,可以使学生迅速了解各个阶段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这就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强化德育功能。

2.4深入挖掘教材,把握德育切入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本里的德育内容,渗透在很多章节里,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寻找和把握德育切入点。这其中除了比较明显的价值观,还有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大量的德育切入点。想要利用好这些切入点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有目的的设计教学环节,寻找和使用和教学内容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的事例。经济生活中用社会中拜金主义的反面事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将国家财政的作用和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通过名人偷税漏税的事例,让学生设想如果大家都不按照规定交税会出现什么情况,从而提高学生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公民意识;文化生活中,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中“仁”、“孝”等思想的分析,结合现实中“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现状,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乐于助人”。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和对时事的掌握,可以随时开展诸如此类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5提高个人素质,完善个人品德

第3篇

准确界定电视广告的“受众群体”,是坚持“受众本位”思想的重要前提。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极大丰富,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充分提高,而信息是否被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接受和认同,则成为衡量信息传播质量的重要标准。从创作目标来看,一部电视广告所传播的产品信息是有其所对应“受众群”的,而如果未能准确界定“受众群”,整个广告作品的创作方向将发生根本性的错误。例如,某止咳糖浆广告,广告内容为一只豹追逐一个少女,少女问:“为什么追我?”豹答:“我要急支糖浆。”让人颇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谓;电视广告《步步高点读机》则将广告的“受众群体”界定为家长与学生,整部广告的创意、情节设计和人物紧紧围绕着如何解决学生学习难题、避免家长困扰这一点展开,广告的叙事语言和艺术风格亲和、可爱而富于生活气息,整部广告信息明确、传递准确,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充分满足受众“需求”

充分满足广大受众“需求”,是坚持“受众本位”思想的关键要素。受众群体是一个基于各种原因聚在一起的信息接收者的集合。群体存在对受众的影响是无形的。在信息传播中,让广大受众感觉到具有实用性价值的广告信息一般都会引起他们的关注。也可以说,受众是否能从电视广告中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是决定一部电视广告成功的重要原因。群体对受众的信息接受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群体可以使受众态度定型,并使某些群体共有的观念难以改变,了解某人所隶属或认可的群体,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到这个人的媒介使用行为。当受众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时,就处在群体的这些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中。例如,凉茶饮料王老吉在最初进行宣传时,主要是借助“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来告诉广大受众,王老吉是可以用于消暑解热、避免“上火”的凉茶。从而使受众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明确的印象:夏天可以选择喝王老吉凉茶。最终,王老吉饮料也从原来的安于广东一隅而迅速覆盖全国。

三、牢牢抓住受众“兴趣”

牢牢抓住广大受众“兴趣”,是坚持“受众本位”思想的必然选择。提高广告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广告的关注度,进而提高整部电视广告的宣传效果。例如,《彩虹糖Skittles》广告就以趣味取胜,长相可爱的萌态长颈鹿,妙趣横生的吃彩虹、挤彩虹糖创意,再配上“碰上彩虹、吃定彩虹”的广告语,使受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一款“彩虹糖”产品;而该产品于2014年新春推出的“鸡给黄鼠狼拜年篇”仍一贯延续了搞笑风格,甚至有誓将“无厘头”进行到底的气势,广告中始终胆颤心惊的鸡与开始心怀不轨、最后放下“凶器”的黄鼠狼,因“彩虹糖”而成为“朋友”,再次强调了“送上彩虹,吃定彩虹”的广告主题。

四、有效引发受众“共鸣”

有效引发广大受众“共鸣”,是坚持“受众本位”思想的有效策略。电视广告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如果能够与广大受众之间形成一定的共鸣,那么将会最大可能地提高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常常会采用这一策略,例如,汰渍、碧浪以及奥妙等知名的洗衣产品品牌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进行洗涤实验的广告方式,广告代言人多选取了更加亲民的明星——海清、郭冬临等等,与之搭戏也多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极容易使受众产生“共鸣”和认同;再如,药品“康泰克”广告中,一位得了感冒的年轻人,鼻子被红色的橡皮球堵住,形象地展示了鼻塞这一感冒症状,使受众产生了“鼻塞”的错觉,而当康泰克先生将橡皮球迅速拔出时,年轻人畅快的呼吸,观看广告的受众似乎也感受到了舒爽。

五、结语

第4篇

[论文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实行有效教学应从课前精心备课、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课后及时反思、建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体系及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五个方面做起。

随着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一一课堂:为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难以真正落实?为什么“三维”课程目标仍然游离于我们的教学表面?为什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逐步走向形式主义?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仍然很累、我们的学生仍然很苦?等等,种种洁问最终集中到了一个话题—“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其实就是伴随着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开始走进我们的视野。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学习和思考,拟就“什么是有效教学”、“为什么要追求有效教学”以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等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概念的解析—什么是有效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想学到乐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并不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也不是指学生的学习是否努力,而是看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看学生能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当前,在人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内涵丰富的教学,教师们对于有效教学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但是归结起来不外乎这样几个维度:

首先,从两个不同角度看:一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是在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观等教育教学理论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导;二是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给课堂教学提供一系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方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测性。

其次,从有效教学的要求看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我们课堂教学永恒的目标,即实现有效教学;第二个层次应该是课堂教学更高的追求—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第三,从教与学的过程看,包括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教师“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学生有效的学习指通过学习学生获得了进步与发展。

二、时代的呼唤—为什么提出有效教学

(一)学校教育的客观需要

在经济学领域、企业注重的是经济的效益。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一样,学校也追求教学效益。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专利,从有学校教育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就应该是学校教育必须注重的。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发展的需求是无限的,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提倡有效教学,对贯彻新课程理念,克服课堂教学“形式化”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现状的迫切要求

目前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为了追求成绩、升学率,那种“片面的、短视的”传统的教学效益观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三)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

按照我们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教学,其核心是反对低效的教学,追求最大教学收获的教学。是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状态下追求最大的教学收获的教学,是综合利用各种策略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的教学。

三、策略的探讨—如何实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有效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习中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和考虑的。”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位思想政治教师都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课前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政治学科独有的与时俱进的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要付出更大的精力,而我们的备课要素相比于其他学科也更加丰富。备课也应该讲求效益,实现“有效备课”。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至少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钻研教材、筛选时政,精选、整合有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的精选、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认真钻研教材是精选、整合有效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学科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和把握教材,才能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可能。

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对教材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

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②合理整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在“课程资源”视野中,有效教学既包括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包括对“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社区资源”等所有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按照新课程理念,备好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又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仁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

(3)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一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

首先,有效“讲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讲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不容易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单调乏味,如果内容过多或过长,就极容易使那些注意品质不佳、记忆力差的学生少有获益。传统的教师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总是源于某种过度的、不恰当“讲授”。但是,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认为,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并不完全排斥教师的“讲授”,而是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一直以来,好教师总是那些善于“讲授”的教师,好的“讲授”也总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其次,有效“提问”与“倾听”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提问”和“倾听”。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而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提问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有效性。只有那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那些学生通过思考和研究能够解决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只有那些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另外,“问题”的有效性还在于提问方式的选择,思维的深刻、问题的语境等等,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去思考和研究。

有效教学还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其实在听课中我们发现,许多课堂中生成的亮点,就是教师在有效倾听的时候发现并运用个人的教学机智实现的。

最后,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有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上的有效才是最终的有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他们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和不断的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教后小结,就一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人手,点滴细节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好形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四)建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体系对新课程有效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对课程的有效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内容、标准以及评价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程度,影响着课程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有效教学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可以说,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工作的效应,取决于评价工作各个具体环节的落实情况。因此,重视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不断激励教师和学生,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快速提高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明确重过程、重情感、重个性、重发展的评价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评价、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确匕发挥课程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实现有效教学。

(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人。所以,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人浅出,左右逢源。

(3)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一是课堂调控能力。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二是信息反馈能力。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三是评价指引能力。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树立正确教育思想

随着我国经济体育的改革,大批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将成为社会的主要培养对象,对他们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也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系列中的高层次人才,既不同于普通高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和设计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高中、中专培养的中级实用型人才。对于实用型人才而言,其实现能力是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1)培养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多的现代科技知识。(2)培养较强的基础技能和岗位职业技能。(3)培养较好的智力素质和较好的社会素质。

由此可见,高职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都比中职生提高一个档次。也就是说,高职毕业生是依靠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技含量更多、水平更高的技术以及综合素质更强的职业能力去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高职毕业生经高职教育和培训的深造,人格素质和职业素质大幅度提高,潜在能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本领更大。他们是跨世纪人才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

要做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有关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标准。同时及时给学生进行学习宣传教育。用来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使学生开始入校就对自己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让他们明白,21世纪的高职学生除了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应具备全面优良的素质,即:无论社会如何变化都需要的、超越时代性的基本素质和适应社会变化的“时代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平等观、正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诚实守信,善于自律,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参与竞争,而且能关心他人、与人共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身心素质、能充分发展、和谐统一。

一个人只有具备优秀人格、社会责任感、诚信等优秀品质,才可能将其所拥有的知识、能力为社会服务,实现其价值。要做好高职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先确立培养目标,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而不是灌输学生死读书,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我认为素质是人的深层次品质,这是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思想品德的教养以及环境的熏陶过程中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潜在的发展力量。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是要在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外,还应注重良好的人格素质和一般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勇往直前,敢担风险、吃苦耐劳、不畏挫折的“竞争素质”;勤于思考、刻意创新、崇尚科技、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特点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因此,高职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反映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所在。作为一个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刻领会这些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土壤和规律,在诸多要素中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所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就显得及其重要。

近几年我国出台了《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了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所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其首要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人才,这要求人们重新认识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封闭的、单一的教育体制,牢固树立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教育思想的最终落脚点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般表述为“高等应用型人才”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是单纯的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职业技能,传授职业知识,进行职业指导。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从事现代化大生产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培养。

第6篇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实行师生互动创新、共同完成教学过程的模式,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种角色的转换对新课改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应该怎样转换这种关系呢?可以尝试以下四种办法:(1)高中生处于青少年阶段,需要学校、教师多对学生关心、爱护、包容,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多思考学生的感受、倾听学生的想法,不但要学生尊重教师,教师也要尊重学生。(2)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知道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积极探索新知识,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教师要激励学生,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切不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应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及问题,这样做学生才可能更愿意配合教师,加强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4)教师要接受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发挥创新的想法、让学生自由地理解、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当教师的观念转变之后,新课改自然顺利进行。同时,这也需要教师与学生经过不断地磨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

2.学生教材的问题。

学生教材是经过专家不断推敲、论证,最终形成的最适合某一阶段学生的最佳书籍。但是毕竟教科书中的知识是有限的,每一堂课的时间也很短暂,怎样使学生增大学习兴趣、学到更多的知识呢?这又是新课改提出的另一新要求,要求教师不再像以前照搬照讲课本,而是要按着预习、思考、上课、作业、复习、反思的进程学习,在上课之前学生是带着疑问在听,这样更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同时在课堂上发言、讨论,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自己复习反思后再做作业。教师要明白教材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是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知识”在书外、在实践中、生活中。

3.教师备课与动态生成问题。

在每一堂课之前,教师都会进行认真备课,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希望按照自己备课的顺序来进行,不希望有偏差,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课堂评价的标准。但是讲课过程中,每一节课内容不同、学生不同、学生的反应不同,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即动态生成问题,教师在这方面要灵活应对,妥善处理出现的意外情况,这样更能增加课堂气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教师要正确对待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中教材知识传授不再那么重要了,教师要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表现、发挥、意见。这让教师们一时难以接受。怎样对待这个问题?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快速改变观念,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

5.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手段。

提出新课改后,许多学校开始针对新课改的要求进行变化,教师开始从多方面改变教学手段,但是存在一些误区:以为增加了现代设备(多媒体、扫描仪等)的应用,增加了学生间的小组合作、讨论,就达到了新课改的要求。然而,到底什么是新课改对高中思想教育课的要求呢?这并不是一个定性、定量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达到新课改中要求的教学目标。

第7篇

关键词 文科类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是技能和体质上的,更多的是人文素质方面的,包括思想品德。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呢?

一、体育教学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人要生存与发展,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和掌握多种技能,还要有健康的体魄,遵守社会群体的道德行为规范。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所以,体育教学作为思想品德教育途径之一,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因此,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应结合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上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课堂常规本身就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在体育课上,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体育教学。课前整队集合,检查人数,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这些在组织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品德教育因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的各种准则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利用竞技体育中拼搏奋争、战胜困难、承受挫折、争冠夺魁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不畏艰难、不甘落后的意志品质。首先,在教学中,通过课堂常规要求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加强组织纪律性,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还要把品德教育同教学条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护器材、爱护公物的品质。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其优势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只要我们把握体育运动的特性,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以德育人”的独特优势,一定能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二、文科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以集体或分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因而构成了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群体关系。其中有较平和的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的关系,也有情感色彩较为鲜明的合作支援、对抗竞争的关系。体育活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

体育活动的每一项目都有其特点,作为文科类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积极主动地分析研究体育活动每一项目的基本内容,挖掘其中存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文科物流管理类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现代物流理念,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职业道德和较强的适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善于表达和沟通,具有协作及团队工作能力,具备较高的物流操作技能和一定管理能力,主要在生产、流通、服务、管理第一线从事采购、仓储、配送、运输、货运、信息服务等物流业务操作和基层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针对这一特点,体育教学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集体协作精神。

外贸类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外贸行业生产、营销、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考虑到外贸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在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充分利用体育所独具的功能,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又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以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意志品质,为其今后从事外贸工作在身体和心理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可通过武术、体操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敏捷沉着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在教学中,给学生出“难题”,设“障碍”,树“对手”,制造挫折环境,同时通过表现、表演、评比、测试、竞赛等形式,采用相互观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诱导学生向难题、障碍、对手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高尚品质和优良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不气馁,顽强拼搏;胜利时不骄傲自满、冷静待之的品质。

第8篇

[关键词]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要求我们树立问题意识,并在问题意识引导下探索以问题为核心的专题化教学模式[1]。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它的有效开展,能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静态与动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与学双主体互动,既注重教学目的的贯彻、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使任务与兴趣结合,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理论素养和科研的提升。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贴近”,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目标。

一、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问题式专题化是指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整合,设计出系列专题,然后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问题式针对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问题,既可以是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基本问题,可以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可以是现实中的社会热点问题,更可以是学生关注的问题。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易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能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还非常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发展。所以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受到了广泛认可。

(一)有助力于更好地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

首先,当前我国高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课时少、内容杂的特点。以本科生生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课”)为例,根据课程设置,“课”占6个学分,96个课时,在本科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课时是最多的。但其教学大纲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广泛,可谓文、史、哲、政、经、军无所不包。因此,欲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全面、详尽地对“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采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有重点地进行深入讲解,其“少而精”的内容针对性,能使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二)有利于促进授课教师的教研相长

本科生“课”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多个学科,而不同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等各不相同。若由同一个教师教授“”课程所涉及的多学科内容,必定有的部分内容讲解深度有限。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能够扬长避短,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专题式教学将教学内容分为一系列专题,任课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与专题相结合,从而解决授课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化与教学内容多学科化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授课教师将所承担的教学专题讲深、讲透。第二,通过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教师不必对各个学科的浮光掠影式的追求,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科研兴趣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教学与科研互促相长。第三,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有助于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教师间的团队精神。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多位任课教师实际进行专业分工合作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内容的线索,合成教学模块的方式,通过取长补短,实现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素质。

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的三个基本要求

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虽然通过专题系列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但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要求,确保教学内容的规范性。

(一)正确的政治导向,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中要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本科生进行思想政治宣传的任务,与其他专业课程的之处在于,它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2]伴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市场经济利益至上的诱导和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社会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现象,部分本科生当中存在理想信念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所以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实效为本,即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中要紧密跟踪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每个专题都能不断跟进时事,增强对现实问题的说服力,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课程的教学,以更好地实现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有的专题库还要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发生增加或删减变动。作为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手段的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必须不断完善其教学内容和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增强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3)注重整体性,包括教学理论内容的整体性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性[3]。理论内容的整体性是指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中要注重保持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特征。如“课”,虽然不同的专题其讲授内容各有侧重,但在专题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这些专题的内在统一性,即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演变成各个专业知识堆砌的通识性教学。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是指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课专题式教学虽然由不同的教师按专题分工来进行讲授,但在专题设计、讲授时序、专题讲授环节的学生参与方式等等,课前要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等方式进行充分的沟通探讨,制订统一的实施方案,以增强各个专题之间的逻辑性,使不同专题之间能够很好地衔接贯通,让学生能够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实践,不能由于专题式板块式授课,而使整体教学变成一盘散沙。

三、实施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必须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虽然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

践证明授课教师的政治和专业素养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对授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专题式教学具有更强的探究性、更大的跳跃性和更难的理论深度,要求教师在放弃传统时序性和整体性观念的基础上,塑造更高层次的时序性和更深刻的整体性的新观念,使之成为教与学的新纽带”[4]。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有坚定和正确的政治信仰,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要求其授课教师要能够不断适应信息瞬息万变的形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论储备。每一位授课教师要注重理论探讨、密切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能够将专题内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取得课堂教学效果。“课”教学大纲(2013年修订版)明确指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理论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5]

(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课程理论的严肃性的关系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专题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为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会更适合于采用如小组讨论、问答互动、演讲辩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事先按专题作准备,课堂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参与性。但在注重参与性、互动性和课题开放性的同时,必须把握好灵活之“度”,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在理论课教学中过度依赖视频等教学手段,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性和严肃性。因此,在专题式教学授课中要处理好教学通俗化与理论深度化的问题,处理好课堂教学趣味性与课程理论的严肃性的关系。

(三)处理好课堂教学阶段性与思想辅导持续性的关系

时间有限的专题化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该专题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学生被激发的对问题的学习兴趣可能继续,并可能产生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疑问,需要授课教师给予进一步的答疑解惑和指导。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不能止步于课堂教学,而要做到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的延伸,可以充分利用各高校现有的网络资源,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教学平台,以及运用QQ、电子邮件、博客、微信、微博等信息交流工具,与学生保持联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续。

总之,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能够取得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当然,仍存在许多有待完善改进之处,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不断地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章小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意识和专题化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

[2]刘淑兰.“概论”课中民生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的设计与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2).

[5]卫志民.专题式教学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和完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第9篇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试测评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积极性难以调动。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

1.教学内容方面。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老师教学大部分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鲜活的实际案例,特别是严重脱离社会与学生实际,必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以能力本位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书本只能是老师教学的“纲与目”,实际教学中要紧扣学生职场就业要求、社会实际需要、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等来灵活安排。

2.教学方法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采用的是“课堂讲授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一方面缺乏双向沟通与交流,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只能听什么,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无法得到培养,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学习消极被动是不争的事实。必须改变这种纯粹的“讲授教学法”,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例如,双向互动式教学法就是以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变被动为主动,变僵化的灌输为灵活的对话式、启发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但却配之以专题讲座,学生讨论、演讲,师生辩论、评析等多种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提供学生锻炼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项目)策划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采取幻灯片、录像片、网上教学、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形象性、直观性和感染性,提高教学效果的广度和深度也是非常必要的。“粉笔+黑板+嘴巴”为主要教学手段已完全不适应“知识社会”与科技飞速发展的要求。

3.考试测评方面。思想政治课长期沿用的是教师出一张试卷让学生考试,结合平时到堂上课的考勤情况给予学生一个分数。这种考试评定简单方便,学生也容易过关。但毫无疑问,一方面没有真正达到考试测评的目的。思想政治课关键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要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这个目的。学生一张试卷的分数,能真正反映与测定其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水平吗?另一方面也没有达到改善与促进教学的目标。测试考评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一环,不但要反映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促进“老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出试卷学生作答,方便省事,但对教学不能起到多少促进作用。应该采取符合思想政治课学科特殊性与实现教学目的要求的“考试测评”方法。例如:学生参加志愿者行动的情况,学生组织参加学院(系)政治活动的表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的情况,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等,都应纳入思想政治课的学生“考评与测试体系”。当然,思想政治课学习情况可以采取结合“到堂学习考勤”情况,上课讨论、演讲与辩论情况,写文章和完成作业(活动)情况等全面的学习过程记载进行考核。多样化的“全过程综合考评体系”是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要求的,也是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

二、思想政治课学科建设,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

思想政治课是由一级学科中包含的几门具体学科构成,与其他学科建设要求一样,它包括了“学科保障、师资队伍、学科研究”等学科建设方面。

1.学科保障方面。近几年党和国家相当重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学科建设,特别是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精品教材及精品课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学科保障方面许多院校做得比较好,但也有部分院校领导不够重视,学科建设基本资金投入不足,教学条件(设备)与教学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要保证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地位和学科长足发展,学院领导重视和学科保障方面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