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5:04
导语:在重点人员分析研判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巩固和深化无缝对接工作机制
1、完善人员衔接机制。各乡镇要继续深入运用好安置帮教数据库,认真做好人员信息的核查和反馈,完善人员必接必送工作机制,健全“二无”和“三假”等重点人员兜底接送机制,确保全年一般人员接送率达100%,重点人员接送率达100%。
2、规范专项经费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安置帮教专项补助经费的发放、审核,加强对申领资格的甄别。完善管理监督机制,适时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活动,确保专项补助经费手续齐全、程序规范、管理到位,杜绝假配套、假到帐、违规发放等违规行为。
3、拓展延伸帮扶机制。继续深入开展监所与社会“三个延伸”,综合运用远程视频会见、联合帮扶、基金帮扶等手段,建立教育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作机制,提升教育帮扶质量。
4、强化督办预警机制。继续深入开展督办通报工作,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重新犯罪人员的分析研判,深入探索重新违法犯罪规律,构建重新违法犯罪预警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帮扶管理工作
5、积极协调落实帮扶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帮扶政策,引导就业,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低保、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引导他们融入社会。
6、加强刑释解戒人员的教育帮扶。充分发挥妇联、共青团、工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教育帮扶工作。
7、规范日常管理。要进一步规范日常走访、教育、帮扶,强化人员流动监管,完善工作档案。
8、加强高风险人员管理。要建立与所在地派出所的协调联动机制,对可能危害社会的高风险人员要逐人落实管控措施和管控责任人,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情况,列入当地公安派出所重点人员管理。
9、加强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工作。各乡镇要加强自主创业、勤劳致富典型的调查摸底工作,于2015年4月10日前上报社区矫正监管中心。
三、强化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
10、深入开展“三方”共建基地活动。进一步完善“三方”共建基地机制,巩固现有基地,新建一个标准化基地,有效整合现有的培训、就业、安置资源,形成相互协调、互为支撑的共建体系,不断推动监所、司法局和企业共建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11、积极发挥过渡性安置基地的作用,对符合条件的“二无”和“三假”等人员进行临时救助和过渡性安置;要按照《XX省刑释解教人员接送工作补助经费和生活补助费及企业安置工作补助经费管理办法》,落实企业安置工作经费。
四、充分发挥远程帮教会见系统作用
一、找准着力点,实施“大防控”,实现治安防控联动化
古书院矿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以“天网”工程为依托,共投资400余万元建成了矿区视频监控系统和监控指挥中心,安装了113个视频监控探头和4个智能卡口系统,全天侯对企业的办公区、工业区、居民区和易发案地段等进行监控,大大提高了治安防范的科技含量,为治安防控安上了“千里眼”。以“地网”整合为基础,构建起了以“管防控一体、人技物配套、点线面结合、专兼群联防”为主要特征的“五张防控网”。一是采取固定与流动、机动和徒步相结合的方式,屯警街面,加强巡逻,筑牢了街面治安防控网;二是实行公安保卫、社区居委、物业治安“三位一体”的联防联控模式,专群结合,联防互动,筑牢了社区治安防控网;三是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公安督导、单位负责”的原则,加强指导,落实责任,筑牢了单位治安防控网;四是在矿区学校专门设立“校园警务室”,加强执勤保卫和交通疏导,筑牢了校园治安防控网;五是积极加强与周边农村的协调、与周边公安机关的协作,筑牢了周边治安防控网,为治安防控扎紧“篱笆墙”。以“三个管控”为重点,强化对重点人员的管控,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管控严”;强化对民爆物品的管控,狠抓民爆物品的运输、存储、使用、领退等各环节的管理,确保了“不流失、不流入、不炸响”;强化对重点场所的管控,突出对供水、供电、供气等重点部位的管理,实现了“无破坏、无案件、无事故”的目标,为治安防控加上“保险锁”。
二、抢占制高点,汇集“大情报”,实现舆情汇集信息化
按照“预防在先、发现在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的要求,古书院矿建立了信息畅通、反应灵敏、快速传递、正确研判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在信息汇集上,通过企业保卫科、办、社区居委会、退管中心、人力资源部、纪委、宣传部等部门,将信息收集的触角延伸到了各个领域、各个单位和各个群体, 及时全面了解生产经营、改革改制、社情民意、舆论导向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研判上,古书院矿实行每月研判、季度研判、专题研判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初步判别、深入分析、综合研判、及时处理的程序,针对信息的重要程度,对信息进行黄色、橙色、红色三级预警,分别作出应急处理。比如,通过各种渠道,在获取退休职工矽肺病、计生影响升级、员工转岗分流等可能引发的动态信息后,及时研究制定应对方案,发挥综治职能部门整体联动作用,深入群众做好思想稳定工作,避免了集体访、越级访的发生。
三、把握关键点,开展“大调解”,实现矛盾排查网络化
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上,古书院矿重点采取了两大网络排查法和三级联动化解法。两大网络指基层区队矛盾排查网络和居民社区矛盾排查网络,基层区队矛盾排查网络由各基层单位科队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单位民调员为成员;居民小区矛盾排查网络由居民片区长任组长,楼长、单元长为成员,全矿共建立49个民调小组总计563名民调员。民调小组通过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重大节日期间实施“日排查、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苗头性矛盾纠纷,做到了有效预防。在三级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古书院矿成立了专门的“民调厅”,创新拓展民事纠纷调解、职能部门调解、公安保卫调解相结合的“三级联动”调解法,采取“首接负责、矛盾甄别、归口调处、合力攻坚、跟进回访”“五步走”的方式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保证矛盾纠纷有人问、有人管、有人调。
四、突出支撑点,实施“大快反”,实现应急处置高效化
古书院矿在突发事件、事故灾害的应急应对上,建立健全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功能齐全、动作高效的应急处置“大快反”格局。一是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古书院矿应急快速反应处置实施办法》,成立了指挥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了包括重大火灾事故、重大交通事故、等在内的19项专项应急处置预案和治安警戒、物资保障、通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等专项保障预案。二是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一次,矿区施工工地因劳务纠纷,农民工张某爬上15层楼高的塔吊,扬言得不到妥善解决就要跳楼。矿指挥部立即下达指令,快速集结相关部门,及时做好治安警戒,迅速疏导围观群众,积极与当事人进行对话,15分钟后攀爬塔吊人员安全返回地面,使一场可能引发的恶性事件得到避免,进一步检验了应急队伍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五、寻求切入点,进行“大接访”,实现诉求表达畅通化
古书院矿认真坚持部门走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稳民心、顺民心、暖民心,维护了矿区的和谐稳定。在部门走访方面,公安保卫对重点人口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人力资源部开展了部门负责人接访活动,团委对弱势群体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及时疏导心理,开展人文关怀,稳定了民心。在主动约访方面,古书院矿办按照诉求人填写的约访通知单,与矿领导及时沟通,共同约定接待时间,不让群众跑冤枉路,对群众提出的诉求不回避,不推诿,不敷衍,受到了员工群众的认可。在带案下访方面,古书院矿职能部门变上访为下访,主动深入基层,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加强教育引导,有效避免了各类集体访和越级访的发生。
六、对照基准点,实施“大评估”,实现风险防范科学化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古书院矿将涉及企业改革、项目建设、员工分流、重大工程招投标等列入法律风险防范的重点,从合法性、合理性、恰当性、关联性、科学性五个方面进行评估,主动参与和落实对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的先期预测、研判工作,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各类风险的发生。为加快企业转型发展,古书院矿大力开展资源整合工作,积极推进北厂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推动多经产业回归主业。为保证决策科学合理、项目稳步推进,矿事前组织了专业人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项目论证、科学评估和风险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走访等形式,在员工家属中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集,真正使矿党政的重要决策、重大项目建设符合法律规定,得到上级认可,受到员工认同。
近期以来,国内吉林、山东、四川、辽宁、黑龙江、湖南、贵州等地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丽江束河古镇相继发生火灾事故,教训深刻,影响巨大,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制约了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纵观这些事故,与违章作业、责任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现场管理有漏洞等都有直接关系,暴露了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安全责任不落实、现场勘查不认真等问题。5月8日,高峰副省长组织召开省政府社会事业口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专门听取了各部门近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对下步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高峰副省长的指示要求,受杨杰局长的委托,今天召开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好省政府社会事业口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安全生产摆到突出位置,抓实抓好,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产业发展为核心,严格落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指示和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秦光荣书记、李纪恒省长在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认真汲取我省迪庆、丽江火灾及国内多地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中的深刻教训,把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督检查,不留死角、拉网式全覆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确保把不安全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安全、稳定、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服务和帮促全省食品、医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为云南经济社会和谐、安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对安全工作要再强调再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在加强防范的基础上,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继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认真查找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各类安全问题,以严谨、负责、务实的工作标准和态度努力消除各类隐患,努力做到不发生安全事故,不给省委、省政府添乱;特别是在食药监部门对“四品一械”的监管上,再进行深入研判,认真分析监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成因,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要活动等环节的监管,坚持考虑在先谋划超前,积极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维稳工作。尤其要强调的是,近期我省多地属高温天气,一定要及时各类食品安全预警,确保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要进一步提高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全面提高应对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处置的能力。一是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层层明确责任,事事抓好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排查机制,不断完善排查各类隐患的研判机制,确保排查出的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畅通信息渠道,着力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对各类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三)深入开展安全问题研判,明确要求,真正引起高度重视。今天召开视频会议,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社会事业口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要求。各单位要充分结合辖区监管实际,认真开展一次安全问题研判,在加强调研和指导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潜在隐患因素、隐患苗头和隐患倾向,及时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系统内外“双向”安全
各单位要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的事,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抓好各类隐患排查,确保安全。
(一)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安全隐患,确保“系统内”安全。
1.消防安全。要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定期对办公用房、实验室等场所的电器、水电管道线路进行检查和排查,及时处理各类隐患,及时清理易燃易爆物品,及时更换老化、陈旧和功能失效的消防设施设备,特别是消防器材器具要确保始终处于性能良好状态。
2.危险化学品安全。特别要以食品药品检验和医疗器械检验单位为重点,所有危险物品必须做到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要求进行领用、保存和使用,严格管理制度,严防因操作不当出现浸蚀、爆炸及丢失等事故。
3.交通安全。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特别是单位车班司驾人员的教育管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格落实出车登记报备制度,做到专车专用,严禁转借他人使用,坚决杜绝酒后驾车。
4.严格值班和报告制度。要增强居安思危意识,认真落实在职人员值班制度,做好值班和报告,确保上传下达、群众来访来电工作顺利开展。
5.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结合单位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消防、交通、危险化学品、“四品一械”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具体岗位具体人,不断提高处置安全生产事故能力,确保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实施应急救援,把危害降到最低,把损失减到最少。
(二)多层次、全方位强化督导检查,确保“系统外”安全。
在“四品一械”日常监管工作中,按照“认真履职、敢于担当,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要求,要认真评估安全风险的“三间分布”,充分认识季节性分布、区域性分布、人群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监督指导
,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1.高温天气容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各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职,按照职能划分细化工作方案,对学校食堂、集体供餐单位等重点区域,对冰冻食品、野生菌类和凉菜制品等重点内容进行严格检查,严防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一旦出现食物中毒事件,要及时妥善处置,并立即报告。
2.我省各地天气条件立体多样,一些药品和易腐食品在各地的保质效果也不尽相同,重大保障活动、学校群体餐饮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难度增大。各单位要立足实际,统筹协调,立足当地实际认真开展督导检查,指导帮助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各类安全防控措施,确保食品药品消费安全。
3.安全事故的大小,与消费和使用人群密度及频次有着直接关系。进一步严格落实药品工艺处方核查、飞行检查等制度,加强对药品高风险产品、疫苗等注射制剂、植入性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美容化妆品的监管,以及在生产、运输、使用等过程中防止受到污染的监督指导,强化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督查督办,适时、及时开展各项专项整治,特别是要加大对无证照经营、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违法违规产品的打击力度,不断净化市场秩序。
三、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科学有序推进“四品一械”监管
安全工作不能麻痹大意,安全思想不容忽视,安全教育不能省略,安全制度不能空谈,安全检查不能马虎,安全责任不能推脱,否则,就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不但自讨苦吃,自食其果,而且还会给当事人、单位和国家带来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经济社会、促进民生和谐、实现富裕繁荣的核心。作为肩负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重任的食药监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大于一切、稳定胜于一切”的思想,坚守食品药品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线,当好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神”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者”。现就全系统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提六点要求:
(一)深入调查研究,分析研判安全风险存在的隐患。加强对自身情况和辖区内监管对象现状的了解掌握,做到心中有数,积极践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第一”的要务,特别是当前正值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的特殊时期,要加强调研,认真对所属部门和单位的职能职责进行再研判、再分析、再对照,做到监管情况清、监管底数清。
(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在调查研究、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积极制定针对性、时效性的措施,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监管工作不失职、不渎职,向上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三)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当前处于机构改革关键时期,各州市局机构、人员、职能已基本划转到位,面对质监、工商食品生产、流通,以及食安办综合协调等新职能,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充实到应急预案当中,抓紧抓实做好物质上的准备、组织上的保障、技术上的跟进,确保“四品一械”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得到有效处置,各实验室时刻处于性能优良状态,确保应急应得好、处置处得好。
(四)广泛进行科普宣传,增强民众自我防范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以展板、宣传栏、开设食品药品安全课堂等形式开展科普安全知识宣传,充分利用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月(周)活动契机,有针对性的宣传食品药品购买、服用饮用以及如何判断真伪等方面的常识,从群众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我们就讲解什么、宣传什么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畅通投诉举报,落实专人负责进行调查核实。新的机构改革要实现行政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执法监督体系、投诉举报渠道相匹配的“四位一体”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平台,加快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凡接到群众投诉举报,要认真对待,要有专人负责调查核实,做到件件有答复。
大下访活动要以“三问”(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抓手,突出联系群众,增强与人民群众感情;突出调查研究,明晰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内容;突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变上访为下访,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通过广泛开展下访、接访、调研等活动,引导组织各级政府的工作思路向惠民富民汇集,工作向为民利民凝聚,作风向亲民爱民转变,形成真抓实干创先进,为民服务争优秀的良好局面;通过全面深入排查、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突出矛盾纠纷,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重大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在全县上下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时间安排
三、工作任务
(一)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各乡镇、各部门要立即行动,精心组织,认真集中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着力解决本辖区、本系统各类不稳定问题和安全隐患。特别要把企业改制、城乡低保、城镇拆迁、土地征用、农村电工、涉法涉诉、涉军涉战、乡镇“员”、年代整组积极分子等群体领域作为排点,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县上摸排交办的重点群体和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调处”、“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彻底化解,把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各类矛盾和问题解决在最基层,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
(二)认真进行领导干部大下访活动,不断增进群众感情。各乡镇、各部门要周密部署,由主要领导带头,切实落实领导干部下访和领导负责包案制度。要按照“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方便群众、解决问题”的原则,对重点群体、重点人主动约访、登门下访,主动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县大厅、乡镇综治维稳中心的职能作用,抽调足够力量,及时接待来访群众。对群众提出的诉求,及时办理,确保“事事得到认真答复”。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要逐一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单位限期解决,真正把群众的诉求解决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群众的情绪疏导好,切实将问题解决在当地,确保不出现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
(三)集中化解不稳定问题和隐患,扎实做好重点人的摸排和稳控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主要社会矛盾和重信重访化解工作,要认真梳理归纳、全面审核。对重信重访问题诉求合理有政策的,要按政策解决到位;对诉求合理但无政策的,要给予耐心说服教育;对诉求不合理但生活确实困难的,要通过帮扶、救济等办法,保障其基本生活;对一些已处理到位,但依然缠访、闹访且把上访作为谋求利益手段的,在加强教育疏导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束,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处置。
(四)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秩序整治,努力创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单位要对各自管辖的区域、系统进行一次集中全面整治,人防上要做到“管用”,物防上要配足配强,技防上要重在安装视频监控设施,不断解决存在问题,加强管理职能,规范各类秩序,确保全县社会秩序规范、和谐。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切实履行好领导带班值班制度,确保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对重大情况和重要信息,在及时报告的同时,要早介入、早化解、早稳控。同时,对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要高度重视,重新全面进行检查,切实落实设施、人员、责任,重点加强对门房门卫、重点地段、要害部位“三防”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查缺补漏,及时更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确保万无一失、安全无恙。
四、方法步骤
大下访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排查和集中下访阶段:各乡镇、各部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认真分析研判形势,找准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排查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群众比较关注、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可能引发的突出治安问题,有可能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建立下访台账和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为开展大下访做好充分准备。
要坚持“三问”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采取公开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驻点指导等多种方式,全面开展大下访工作,掌握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制约我县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集中化解阶段:对排查和大下访中发现的问题系统整理、分类处理,集中力量进行解决。要按照“谁接访、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抓到底,务求落实。
(三)检查总结阶段:月底前,各乡镇、各部门要对大下访活动中排查解决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并全面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将大下访工作总结材料和有关专题调研报告报送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办向市上报送我县工作总结和有关专题调研报告。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大下访活动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走访群众、为民办事作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具体行动和重要抓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求真务实,不走过场。各级领导干部要迅速行动起来,深入扎实的开展下访活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化解积案,努力探索建立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领导,强力保障。为了加强对大下访活动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考核办、局、人社局、民政局、教体局、卫生局、监察局、县政府督办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大下访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督办室。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好干部大下访活动。主要领导要亲自带头,干部要全员参加。要处理好下访活动与日常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保障大下访活动顺利进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全省公安局处长会议和全市公安局长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部长、厅长、局长等领导重要讲话要求,深刻把握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出亮点、创品牌、争一流、促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全县公安机关“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大讨论活动为载体,结合推进政法系统“三项重点工作”,按照局党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集全警之力、举全警之智,强力推进“四项建设”,力争如期圆满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创新完成一批“自选动作”,确保各项工作干在实处、干出实效、走在前列,为实现公安工作创新发展、跨跃发展、持续发展,推动全县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及分工
(一)领导分工
为切实加强对“四项建设”的组织领导,县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四项建设”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县公安机关“四项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面组织协调调度“四项建设”推进工作。“四项建设”由李国庆局长、政委负责总调度,具体相关分工是:任大国同志牵头负责道路交通及治安卡口建设等方面工作;同志牵头负责执法规范化建设和“一制一圈七网”治安防控建设;同志牵头负责信息化建设和“大网安”工作及网上侦察破案工作;同志牵头负责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其中,在“一电一线一按钮”工作方面,同志牵头负责“一电”工作,同志牵头负责“一线”工作,同志牵头负责“一按钮”工作。
(二)“四项建设”牵头责任单位
1、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牵头责任单位:政工室
2、执法规范化建设
牵头责任单位:法制科
3、信息化建设
牵头责任单位:指挥中心
4、基层基础建设
牵头责任单位:社会管理创新由治安大队牵头负责,“大网安”工作由指挥中心牵头负责。
三、推进项目及责任分工
(一)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1、开展“读好书、写微博”活动。全面启动“读好书、写微博”活动,10月份组织展评,年底形成规模。
2、开展“大教育、大培训”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市局举办的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参加的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培训班,引导基层民警提高应对复杂治安形势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10月底完成。
3、继续深化和加大科级以上干部联系企业工作力度,作为常态化工作模式,定期主动上门走访,征求意见建议,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4、深入推进“警民恳谈”活动和社区民警挂任农村社区班子成员工作。突出抓好每名民警每年为群众办10件“小事”工作。扎实推进社区民警挂任农村社区班子成员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10月底前在全县推广,力争年内创出“品牌”。“警民恳谈”活动贯穿全年。
5、全面推进“一电一线一按钮”服务载体建设。配合市局积极推进“公安服务在线”建设,9月底前要确保建成启用并发挥作用。建立公安局长、政委常态化在线交流机制,与广大网民直面交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开展“人民满意窗口单位”创建活动,每个办事服务窗口或柜台都要安装服务评价器,切实提高群众监督的力度。9月底完成。
6、开展“大表彰”活动。年内,积极争创市局评选表彰的20名亲民爱民模范和10个执法为民先进集体。
7、开展好“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组织开展好专题学习、专题调研和专题讨论活动。期间,组织民警深入全县重点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和“劳动换位体验”活动,探索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
8、深入推进大走访活动。在抓好常态化走访活动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好今年国庆节至春节期间的集中走访活动。该活动贯穿全年。
9、推进和谐警营建设。积极备战全市公安机关第二届“警察体育运动会”,全方位展示公安风采,扎实推进警营文化建设,着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10月底完成。
10、鼓励民警学习深造。探索建立派驻派出所的法制员由上级机关直接管理、优先提拔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按照凡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及取得硕士学位的视情给予奖励的指导思想,制定出台鼓励民警学习深造的实施意见。对通过司法考试的民警,在严格考察的基础上,原则上一律调整充实到执法监督工作岗位并列入后备干部重点培养。
11、设立“品牌创新”专项奖励基金。每年对各单位推荐的自主创新品牌或工作模式组织开展现场观摩、集中评选活动,遴选出“品牌创新”工作项目和先进个人,推荐参加市局“个性化命名”表彰奖励,并适时在全县推广普及,形成规模效应。12月底完成。
12、着力强化队伍组织纪律落实。全面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深入查摆目前队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并严格抓好落实。认真学习贯彻、严格遵照执行《人民警察纪律条令》,把防范的红线前移。紧紧抓住重点人、重点事,扎实开展“无违纪科所队”创建活动。
(二)执法规范化建设
1、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公安机关年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对7大类33项具体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相关警种部门,集中开展“提速度、赶进度、保质量”为主题的全警攻坚行动,全力提速推进。10月底前,全省“规定动作”的各项硬性任务必须全部达标、落实到位。
2、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整体工作(建设与常态化管理)于10月底前完成。
3、110数字警务系统建设。配合市局抓好试点推广工作,9月份完成试点,10月底前全面推开。
4、网上办案和网上执法的全程监督和考评工作。结合全省警综平台应用,确保10月底前实现网上执法全程监督和考评。学习借鉴河口分局建设“执法管理服务中心”的做法,对一线执法单位和民警集中适时进行网上监督、网上指导、网上服务,集约警力、提高效率。
5、执法标准化建设工作。待市局《执法指导汇编》一书下发后,组织好征订发放和学习培训工作,确保执法民警一手一本,并且熟练掌握。
6、“两机制三系统”建设。试点运行危险源点防范机制、大调解机制和网上考分管理系统、涉案物品条码管理系统、网上办案预警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两机制、三系统”,9月底前要完成试点,10月底前全面实现预期目标。
7、强力推进法制员队伍建设。城区一线执法单位全部实行派驻法制员制度,农村派出所全部实行教(指)导员兼任法制员。10月底前完成。
8、全面启动增强民警执法信心工程。对先进执法操作方法发明者,对办理优秀经典案例的执法者及时地给以表彰和奖励,以培育民警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9、强化执法安全措施。全面规范派出所功能区划分和办案场所设置,10月底前,城区派出所及有条件的农村派出所要全部改建完成。
10、建立基层所队长直办案件制度。从9月份开始,建立基层所队长直办案件制度,派出所所长、刑警中队长、交警中队长要坚持每月直接办理3起以上案件,亲自讯问(询问)、亲自制作笔录、亲自整理案卷;国保、治安、经侦等其他办案部门参照执行。
11、开展突出执法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对执法突出问题,实行“挂牌”整治,责令相关警种部门限期整改;全面落实接报警案件立案回执、案件回访制度,公开接受群众查询案件侦办进度,切实加大案件回执回访力度。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有责事项责任倒查等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四无”创建活动,全力实现“民警违法违纪率、涉警有理投诉、有责涉法案件”三个“零增长”。
(三)信息化建设
1、高标准推进警综平台的推广应用。10月底前,警综平台要延伸到基层科所队,实现全县公安机关全面在线运行,真正使其成为广大民警日常办公、网上办案及基础信息采集、线索查询比对的工作平台和工具平台,力争走在全省第一批推广应用单位的前列。
2、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和一期主要应用功能开发。根据市局应用计划和信息采集标准,抓好本地区警务平台推广应用和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并制定本地平台应用考核办法。
3、市县两级指挥中心可视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做好指挥中心可视指挥调度平台贯彻落实工作。
4、公安信息网安全边界接入平台建设。建设完成系统的边界接入工作,完善信息采集、维护机制。装财科负责资金支持。
5、完善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省厅统一构建的核心平毕后,年底前完成情报信息业务调研及信息采集、维护和分析研判等运作机制构建工作。
6、建设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整合工商、房产、保险、通信、民政、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社会管理、社会福利、社会服务部门单位信息资源步伐,积极开展双向信息资源交换,逐步实现公安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的动态共享,为“大情报”系统和警综平台的实战应用提供强大支持。研究制定具体的信息联网共享意见,力争年底前实现新的突破。
7、公安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年底前,完成公安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本地需求调研工作。
8、建立健全六项工作机制。大力加强信息采集维护机制、全警日常工作应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情报信息研判机制、网上打防管控工作机制、网上绩效考评和执法监督机制等六大机制建设,年底前形成符合全市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实际的工作机制;10月底前,警综平台试点工作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工作机制。
9、组织开展信息集中采集大会战。在继续组织开展垃圾信息清理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信息集中采集大会战,10月底前,将“七类重点人员”及其他基层基础信息全部采集到位,并同步建立信息采集录入责任倒查机制、终身负责制和信息采集民警与办案民警同功同奖制度,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鲜活、规范。
10、推进信息化实战应用。从“硬、软件”两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基层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在“硬件”建设上,年底前所有城区派出所社区警务室要全部接通公安网,所有农村社区民警要全部配备笔记本电脑和警务通。在“软件”建设上,通过教育培训,强化基层和一线实战单位民警自动比对、自动预警、网上摸排、网上串并、网上查证、网上缉捕、网上研判等实战应用技能;继续实行严格的信息化实战应用考核措施,通过严格的考核,督促全警熟练应用。10月份,组织参加全市基层所队长实战技能考核,对连续两次不合格的基层所队长,坚决予以停职强化培训。及时组织收听收看“公安大讲堂”,不断拓宽视野,开拓破案思路,打牢信息化破案新思维、新理念,全面提升信息化实战应用水平。
11、组织开展信息化破案典型案例评选活动。12月份,在组织开展全县信息化破案评选活动的基础上,选拔优秀案例参加全市公安信息化破案典型案例评选活动,进一步总结提炼和推广应用一批行之有效的网上技战法并汇编成册,大力培植信息化条件下侦查破案新的增长点。
12、切实加快信息化应用专业队伍建设步伐,年底前,要建立信息化专职研判力量,并同步建设公安信息化专家型人才数据库,为实战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四)基层基础建设(社会管理创新)
1、以实有人口动态管控为重点,创新人口管理。
(1)实有人口管理。抓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有利时机,全面普查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境外人员,真正摸清实有人口底数,建立健全基础台帐和电子台帐,逐步形成实名、实数、实情、实时的“四实”人口登记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实有人口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把外国人纳入实有人口管理,切实做到底数清、管得住、服务好。
(2)流动人口管理。加强与承担社会管理服务、城镇福利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主动深入油地居民社区和广大农村,从“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入手,全面加强协作配合,不断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办法。积极推进实施居住证“一证通”制度,使居住证成为公安机关掌握人口动态信息的有效手段;按照属地管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先办证后就业”的用工准入制度,积极推行“委托式”信息采集模式,从源头把好企业流动人口用工登记管理关、信息采集关;紧紧依托社区、村居综治治保力量,探索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动态采集的奖惩激励机制,切实加强中小企业流动人口的动态管控。用足用好现有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武器,对违反《省暂住人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特别是雇佣无证人员的单位和业主,一律按上限依法处罚,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切实提升流动人口管控力。
(3)重点人口管理。10月底前,“七类重点人员”的相关信息要全部采集入库,情报信息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析研判,着力提升信息主导打、防、控的实战效能。建立健全实有人口管控责任倒查机制,切实推动实用人口实现常态化动态管控。
2、以源头预防为重点,着力化解社会矛盾。
(1)积极参与“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10月底前,所有基层派出所、交警队都要设立专门的“调解室”,聘请一批法律层次高、调解办法多、工作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法官、律师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说理师、调解师,努力化解小矛盾、小纠纷,真正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2)大力推进社区综治办、警务室、暂住流动人口管理站、监控中心和司法调解为一体的“五位一体”新型社区联动警务模式,真正做大做强基层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
(3)积极学习借鉴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六位一体”新机制,让全县群众普遍受益,提升社会影响力。
3、以构建“大网安”工作格局为重点,创新互联网管理。
(1)加强依法公开管理。按照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的要求,加强“虚拟警察”在网上的公开巡查,坚持把网站当公共场所管理,把网站论坛版主、室主当业主管理,把互联网数据中的IDC当出租屋管理,把网民当暂住人口管理,把“偏激网民”当重点人口管理,把联网单位当社区管理,实现对网络虚拟社会的有效管控。年底前,完成3G移动互联网侦控系统和虚拟人口信息数据库、虚拟社区数据库、网上重点人员、重点组织数据库系统建设;实现对手机WAP网站和微博客等社交类网站的日常监控和信息报送;加强对全社会IP地址的有效管控,确保对网上有害信息、入侵破坏行为、违法犯罪活动线索有及时发现、准确定位;年底前全部完成二代身份证实名上网管理系统建设;网吧系统在线率和查控率要达到90%以上。
(2)健全网上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分级、分地区实行网上舆情实时动态监测,充分发挥网络评论员队伍的作用,力争对网上各类涉警负面舆情做到提前预警、及时研判、有效引导、迅速处置。善于发现和培养一批长期对公安机关关注度高、网游时间长的“职业网民”,加强引导、为我所用,使其担负起公安机关的“义务评论员”工作,从社会、群众角度化解舆情危机。
(3)构建“大网安”工作格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加强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个人网站的管理,切实把网络信息的源头控死控牢。强化网上动态管控,10月底前,制订出台具体管理措施、办法,探索启动管理试点工作。年底前要在全县推开,并逐步实现动态管理和常态监控。加强对网络运营企业的常态化监管,确保做到网警部门与网络运营企业网路同步扩宽、网容同步扩容。
4、以推进打防控一体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社会治安动态管控能力。
(1)继续深化打动防范“两抢一盗”犯罪大会战,大力营造严打严管氛围。集中时间开展农村地区反盗窃专项斗争,部署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强化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12月初,开展大规模退赃公开返还大会。
(2)深入推进社会治安打防控一体化建设,进一步严密动态防控网络。从9月份开始,参照中心城区的做法,对在政府驻地参与以110为龙头的多警联动路面动态巡逻防控的警车全部实行GPS运行轨迹管理,并依托流动警务室,将动态巡防工作连成串、串成线、形成网,真正动起来、巡到位。年底“一制一圈七网”治安防控模式基本建成。按照《全市社会治安视频动态监控系统建设三年规划》部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3)以隐患排查整治为重点,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推进国省道中间隔离设施建设,健全完善交警上路的警务工作机制,形成完善的公路监控网络。
—加快实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加强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确保今年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达标。
—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等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强化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巡逻控制,严防发生各类暴力犯罪活动。全力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安保措施的落实,逐一排查、限期整改、督促落实,确保校园及周边“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坚决防止因工作不到位发生问题。
(4)以强化阵地控制为重点,创新行业场所管理。以警综平台和“大情报”系统建设为契机,全面摸清辖区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和涉及枪支弹药、爆炸剧毒放射等危险物品单位的底数,掌握业主和从业人员情况,落实阵地控制措施。全面落实旧货、典当、二手车市场、废旧金属收购等重点行业信息登记报送和物品流向登记制度,并开展渗透型、互补型秘密建情管控工作。
5、创新基层内保工作机制,着力实现单位内部防控新突破。着力规范“三级管理、两级指导”机制,依法履行指导监督工作职责。从现在开始到年底,以派出所为单位,全面摸清辖区单位底数,采集各种相关基础信息,分门别类列出管理清单,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指导单位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努力创造安全稳定的单位内部环境。突出抓好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单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内部安全防范,广泛开展“送平安消除治安隐患、送法律维护单位权益、送服务和谐警民关系”为主题的“三送创安”活动,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着力提升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的层次和效果。
6、以完善常态监管机制为重点,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把社会组织纳入依法有序管理之中,做到事前能及时发现、事中能有效控制、事后能妥善处置。9月底前摸清核实县和油田社会组织,逐一登记在册,加强管控。年底前,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次社会组织全面摸底调查活动,全部纳入常态化监控之中,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到位,决不能失控漏管。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四项建设”是今年市局党委确定重点推进的工作,项目多、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目前,时间已经过半,形势任务非常紧迫。对此,全县公安机关特别是各单位负责同志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既要充分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又要认识差距、找准不足,迅速把全体民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局党委的各项部署要求上来,动员全警、全警动员,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四项建设”,确保任务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是加强领导,细化责任。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紧密结合上级和局党委部署要求,结合今年重点推进和完成的项目,按照分工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和细化“四项建设”推进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内容、时限、标准及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提出工作要求,倒排工期,强化措施,强力推进。要严格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抓推进。牵头部门要在制定细化推进方案的基础上,抓好组织协调调度,定期通报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责任领导要及时听取推进项目情况汇报,深入督导检查,研究解决问题;各责任单位要按牵头部门的要求,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全力做好工作,确保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
三是强化措施,重点攻坚。各责任单位要在明确任务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分清轻重缓急,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特别对年内重点推进的项目,要发挥主观能性,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兵强将,集中精力,集中攻坚,确保目标如期实现。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向县局推进领导小组报告,共同研究解决。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把疫情防控作为经济社会全面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措施,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四早”、“四集中”原则,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措施
(一)健全应急指挥体系
各社区(村)、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的要求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强化监测预警、风险防范、防控救治、信息、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工作职能。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决策服务平台,为指挥机构决策提供参谋意见。
(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继续认真开展医疗机构哨点监测、症状监测和病例监测,公共场所外环境监测,药店购药人群监测,社区管理人群监测,重点场所人员监测,病原学检测以及舆情监测,确保实时监测人群感染、发病情况,外环境污染水平及变化趋势,及时开展快速风险评估和预警,果断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将可能发生的疫情风险降到最低。
(三)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
1、加强入境人员管控。各社区(村)、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镇常态化疫情防控办公室最新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入境人员管理措施,建立境外来返我镇人员“推送-核查-转运一集中隔离-社区防控”的全流程管理工作闭环,坚持“四个一律”防控措施,构筑好“三道防线”,确保不因输入性病例导致二代传播,杜绝三代传播和社区传播,坚决防范和化解境外输入性疫情扩散和蔓延的风险。
2、加强重点人群排查。对于外地中高风险区域来返我镇人员要重点开展排查和管控工作。一是对其他地区通报的来返我镇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管控;二是对其他地区通报的中高风险区域的来返我镇人群,组织各社区(村)、各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开展排查管控。
3、规范人员有序流动。对低风险地区人员,持健康码“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对入境人员和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包括重点地区来返我镇人员),在健康码、核酸检测结果无异常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分类有序流动或隔离观察政策,杜绝其他不合理的人员流动限制措施。
(四)做好应对准备
介于本镇截止到目前暂未发生疫情,按照国家、省、市、市的相关要求,进行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应对准备。
1、隔离场所准备。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提前签约具备隔离条件的宾馆,作为密切接触人员、入境人员、无症状感染者隔离点,密切接触人员按不少于30个房间准备,入境人员按不少于10个房间准备,无症状感染者按不少于20个房间准备。
2、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杀队伍准备。在镇常态化疫情防控办公室的组织下,组建并培训由乡镇3人,镇卫生院1人,公安局1人组成的流行病学调查行动小组。组建并培训由每社区(村)3—5人规模储备流调协查员,建立人员名册和微信QQ群。一旦需要流调协查员参与,保证随时可以加入。镇疫情防控办公室按不少于10人规模,准备专业消杀队伍,负责疫点消毒处置。按每社区(村)3-5人标准,组织环卫工人或卫生保洁人员做好社会外环境消毒杀虫工作,也可采取购买服务方式组织社会机构做好消杀工作。
3、全程心理疏导服务准备。落实完善疫后康复和心理疏导机制,成立由社区(村)工作人员、村医、网格员等组成基层服务团队。肺炎治愈患者所在社区(村)安排1名“两委”成员负责心理疏导服务工作。
4、深入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广泛宣传发动,进一步强化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让扫码测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社区、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强化集贸市场管理。
5、强化流感等秋冬季传染病防治。提高流感疫苗、b型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肠道病毒灭活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减少流感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将老年人、儿童、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作为优先接种对象,减少常见呼吸遂传染病发病,避免造成医疗挤兑。
6、机关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准备。各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做好疫情防控、防护物资储备、留观室设置、宣传教育等工作,严格做到“五有三严”:即有防护指南、防控管理有制度和责任人、防护物资设备有储备、医护力量有支持、留观室和转运有安排;专业机构严格发热门诊设置管理、严肃流行病学调查、严防医院院内感染。
7、生产、生活运行保障准备。结合实际做好医疗及防护、居民生活、国计民生城市运转等各类“停不得”企业生产运行保障工作,储备需要的实物物资,特别要做好产能、原辅材料的储备,确保应链畅通,做好人员、资金、煤电油气运等保障;及时启动能源供需形势监测,加强运行调度,全力做好能源安全供应保障。
三、有效应对风险等级调整
(一)应急监测和风险预警
1、应急监测。疫情发生后,镇疫情防控办公室立即启动应急监测。对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暴露场所和单位的可疑商品、食品、物品、环境及相关生产和交易环节开展风险监测。对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暴露人群、疑似病例及其他潜在风险人员开展主动追踪管理和核酸、抗体扩大检测。如感染来源不明及疫情有扩散趋势时,及时启动中、高风险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组织开展入户主动排查,发现有发热、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排查和诊治。
2、风险评估。按照上级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充分发挥传染病直报网络作用,主动分析疫情时空聚集性风险和与既往疫情及其他地区疫情的关联性。详细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摸清感染者感染来源和传播风险的活动轨迹。综合利用传染病直报网络、现场调查和应急监测的数据,动态评估疫情态势和传播风险。
3、风险预警。根据市卫健委公布的疫情风险等级,结合风险评估结果,精准划定和动态调整中高风险区的防区域及疫点疫区,及时预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对象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果断处置,有效遏制疫情传播和扩散。
(二)中风险地区防控措施
1、防控区域划定。将病例发生地所在的社区或行政村;及与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地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的防控区域。当发生散发病例时,将病例所在的楼栋或自然村(组)划定为疫点;当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将病例所在的小区或与其周边相邻较近的自然村(组)划定为疫点。
2、人员流动管理。疫点实行封控管理,禁止人员进出;取消所有聚集性活动,组织落实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保障、健康监测、环境消毒等工作。中风险社区(行政村)人员减少外出和聚集。
3、社区管理。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做好社区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治理、公共场所排查、外来人员管理等工作。有疫情的社区(行政村)所有小区设置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出入口严格执行体温必测、口罩必戴及扫码的要求,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出门。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
4、学校和托幼机构管理。有疫情发生的学校、托幼机构,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疫情程度、学校规模等采取学校停课、校区停课等紧急措施。其他学校、托幼机构,允许上课,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教育部门做好教职员工和上课学生健康监测、通风消毒等工作,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课)追踪等措施,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5、企事业单位管理。有疫情发生单位停工停产,落实防控措施经评估后可复工复产;可能被污染的单位采取扩大核酸检测、终未消毒等措施后可不停工停产。防控区域内单位实行封控管理,减少人员进出,鼓励远程、居家等弹性办公,鼓励错峰上下班;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及时采取停工停产的措施。
6、特殊机构防控。疫情发生时,养老院实行全封闭管理和全员核酸检测,禁止人员进出,暂停接收新进人员,停止家属探视活动。对确有探视需求的,可向相关机构提出申请,视具体情况稳妥安排。
7、公共场所管理。疫情发生时,暂停开放影院、健身场所、网吧、舞厅、酒吧、KTV、培训机构等密封场所。各类公共场所对进出人员实施体温必查、口罩必戴、扫码或查验健康证明方可进入,合理控制人流量和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
8、医疗机构管理。疫情发生时,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安排疾控流调队伍定点驻守,对每例发热病例提前开展流调;镇卫生院、新荒卫生院应当在相对独立区域设立临时离病房留观发热患者;村卫生室配合社区开展发热病人排查。医疗机构严格落实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核酸检测制度,实行医院主要负责人带队的院感防控日巡查制度,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以及防控的基础设施、基本流程逐一梳理,摸排整治各类风险隐患。
9、隔离场所管理。疫情发生后,镇疫情防控办公室按疫情波及人群数量,启动隔离场所运行,负责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感染者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卫健部门安排专职医务人员每日开展健康监测。
10、公共交通管理。疫情发生时,公共交通停止运营。其他区域由交通运输部门落实客运场站和各类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消毒、控制乘坐率(不超过70%)、客运车辆空调使用、留观区设置、发热乘客移交和信息登记等各项措施;乘客扫码、测温后乘车,全程佩戴口罩。
11、薄弱场所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建筑工地的排查,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薄弱场所卫生防疫水平。
(三)高风险地区防控措施
在落实中风险地区各项防控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扩大防控区域范围。防控区域从有疫情的社区(村)扩大到镇区。将疫点的防控范围扩大到社区(村),划为疫区进行管控。
2、人员流动管理。按社区(村)实行封控管理,禁止人员进出。高风险地区人员坚持“非必要不出镇”,确需离开本地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3、社区管理。所有小区实施管控措施,禁止非必要人员和车辆进出。
4、学校和托幼机构管理。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全面停课停学,实行在线教学。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可进一步采取关闭高风险区所辖所有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措施。
5、企事业单位管理。疫情波及的一类和二类企业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可不停工停产,三类和四类企业停工停产。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可进一步采取关停高风险区所辖所有企业的措施。
6、特殊机构防控。疫情发生时,养老院人员一律不得进出,取消所有探视。
7、公共场所管理。疫情发生时,餐饮服务单位停止堂食;暂停开放影院、健身场所、网吧、舞厅、酒吧、KTV、培训机构、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可进一步采取关停高风险区所辖所有公共场所的措施。
8、隔离场所管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启动一定规模的隔离点。
9、公共交通管理。疫情发生时,公共交通停止运营,限制私家车、出租车等出行。
10、疫苗应急接种。根据疫情风险,经专家综合研判,适时启动高危人群疫苗应急接种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村)、企事业单位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主要负责人直接指挥疫情防控的工作机制,主动谋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压实四方责任,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二)加大资金投入。医疗保障组及时调整,动态上报医疗物资使用和储备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需求;物资保障组要为排查、管控、隔离、消杀、随访、流调
一、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
自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后,迅速行动,精心安排,制定了《铜钱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实施方案》,对全乡的扫黑除恶工作进行部署,并前后四次召开由乡村两级干部参加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会议,对扫黑除恶宣传工作和线索摸排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强调。
二、强化领导,确保专项行动有序开展。
为确保“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我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乡长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及相关干部为副组长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扫黑除恶”日常工作及部门协调;各村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小组,下达了每个时间节点的工作指标任务,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和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扫黑除恶日常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三、强化措施,突出工作重点。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宣传标语、横幅、微信等深入广泛宣传,全力做好“扫黑除恶”宣传工作;二是在全乡范围内张贴了《关于积极鼓励公民举报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张贴各类宣传标语,在全乡主要道路和各行政村显著位置悬挂横幅;三是对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工作的意义、打击重点进行宣传;四是设置了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畅通了信息渠道;五是对群众举报的线索建立台账,及时核查上报,做好保密,同时要广泛宣传党委和政府对扫黑除恶的决心和成效,在全乡营造同仇敌忾,人人喊打的浓厚氛围;
2、扎实安排,强化制度保障。安排各村、各单位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意义,每周例会重点安排部署,每月召开分析研判会议,研究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有效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做到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铲霸、无霸治乱,坚决打赢这场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歼灭战。
3、积极发动群众,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发动群众举报涉黑涉恶犯罪和突出问题。主要是要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领域,严厉打击在征地拆迁中煽动闹事,在项目建设中强揽和阻碍工作,在城镇管理中欺行霸市,在扶贫开发中侵吞集体资产和破坏农村资源等黑恶势力,创造了良好的扫黑除恶工作氛围。
4、加强排查摸底,注重线索收集。对辖区内的重点人群进行排查,坚决做到“黑恶必除,除恶务尽”,确保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由班子成员牵头,组织派出所人员驻村干部、相关负责干部对所驻村、分管领域、重点群体开展“问题”和“苗头”的双重梳理和摸排,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清晰,切实为社会大局稳定“保驾护航”。
5、靠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明确责任分工,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诿扯皮,不主动履职,排查线索不认真,造成严重工作失误的,督促纪委进行问责,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扫黑除恶深入人心,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喊打的氛围,加大群众监督和举报力度。
2、继续加大摸排力度,对摸排出的涉黑涉恶线索进一步深挖,坚持对涉黑涉恶行为“零容忍”态度,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3、加强信息报送,对平时的摸排行动加强信息的报送,一经发现有涉黑涉恶的行为,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及时向县扫黑除恶办报送工作开展情况,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村年终目标考核,对不报、瞒报、谎报的村进行责任追究。
我市特殊的气候、地质环境,造成暴雨、洪涝和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工作是防汛减灾的关键环节。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市已建成了比较完善的自动雨量水情监测速报网络、市县防汛预警信息平台和防汛异地会商指挥系统,整合了气象、水文和大中型水库雨水工情信息资源,修订完善了《大型水库参与汉江干流错峰调度办法》、《市防御洪水灾害应急预案》,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立健全了基层防汛减灾信息员队伍,初步建立起了对雨水工情进行有效监测和信息快速传递体系,在防御洪涝和山地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开展的防汛减灾警示宣传教育月活动,推行情况掌握到户、预警信息到户、责任落实到户的防汛包抓工作“三到户”措施和做好危险地带群众提前撤离转移等有效做法,使全市防汛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为进一步切实做好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工作,有效防范应对洪涝及山地灾害,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1、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前撤离”的工作方针。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预报网络,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各级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最大可能地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2、工作目标。坚持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分级负责的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和信息机制。深入开展“情况掌握到户、预警信息到户、责任落实到户”的防汛包抓工作“三到户”措施,不断完善“镇自为战、村组自救、院户联防、预警到户、责任到人、提前转移”的防汛工作机制,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受洪涝及山地灾害威胁区域预警信息到户做到全覆盖。
二、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1、构建监测预警系统。市、县(区)两级水利、国土、气象、水文等部门加快构建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功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作用。在全市城镇、农村、江河、水库、交通干线及重点企事业单位和人口密集区上游易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的高山峡谷地带,加密建设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点、视频监控站和山地灾害专业监测等设备,加强监测预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及时处置到位。
2、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气象部门要依托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云图、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等监测手段,充分发挥汉江流域气象灾害预警中心作用,建设县级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强化短时临近预报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报,特别要加强对区域性、流域性强降水和突发性暴雨、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实时监测预警,努力提高气象监测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水利、国土部门要充分发挥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站网、预警信息平台作用,严密监测及早发现山洪及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险情,及时预警信息。水文部门和汉江干支流各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要密切监测江河水情,及时提供洪水预报预警信息。
3、加强预警信息。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洪涝及山地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预警信息紧急制度,明确灾害预警信息权限、流程、渠道和工作机制等。各有关媒体和通信运营单位,要切实承担防灾减灾社会责任,建立快速的“高速通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准确、无偿播发和刊载灾害预警信息,紧急情况下要采用滚动字幕、加开视频窗口甚至中断正常播出等方式迅速播报预警信息及有关防范知识。
4、整合利用预警设施。各县(区)、各镇(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同时,加强洪涝及山地灾害预警信息与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传播手段。整合气象和山洪灾害预警广播、“村村通”电视广播等预警设施,提高预警设施保障能力。
5、快速传递预警信息。各县(区)、各镇(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区、建筑工地等要指定专人负责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递工作,重点建立健全面向基层村组(社区)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形成县(区)-镇(办)-村组(社区)-户直通的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加强中小河流全流域洪水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做到上下游、左右岸、跨行政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互通;县区之间、镇办之间、村村之间要互通雨情、水情,灵通信息、相互照应。重要雨情、汛情、险情要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广播电视、语音电话、手摇报警器、鸣锣吹哨等方式迅速将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村到户,做到预警信息全覆盖。要进一步加强基层防汛减灾信息员队伍建设,落实县(区)责任信息员、镇(办)专职信息员、村组(社区)骨干信息员工作责任,配备必要装备和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加强防灾知识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其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
三、有效发挥预警信息作用
1、健全预警联动机制。按照《市气象洪涝地质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实施办法》规定,市气象局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制作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特别是短时、局地强降水信息;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进行综合会商研判,做好洪涝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会同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和有关媒体、通信运营等单位建立应急联动响应组织体系,负责做好重特大气象、洪涝、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工作。
2、规范预警信息。市气象局、市水文局要加强主要江河流域区域性暴雨、洪水等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预报,暴雨蓝色预警和江河水库警戒以下预警信息直接报送市防汛办公室,市防汛办公室分析研判提出处置意见后报告市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批示;暴雨蓝色以上预警和江河水库警戒以上预警信息在报送市防汛办的同时,抄送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等相关单位,其它单位不再多头传递报送雨水汛情信息。建立洪涝及山地灾害预警会商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会商分析研判雨水汛情,定期沟通预警联动情况。
3、落实防灾避险措施。对出现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区)、镇(办)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向社会公告并设立明显警示标志,严禁人员进入。组织制定防汛避险应急预案,明确防汛行政负责和技术责任人、预警信号、疏散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及时组织采取防范措施,做好队伍、装备、资金、物资等应急准备,加强水利设施调度,做好交通、供电、通信保障,组织人员对高风险部位进行巡回检查。灾害影响区内的村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要组织群众和单位职工做好先期防范和灾害应对工作。加强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贮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灾害预警信息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驻军有关单位,共同做好灾害应对和抢险救援工作。
4、快速有序组织避险。当有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行动,及早对居住在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群众坚决果断提前转移避险,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留守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要落实包抓责任,坚持做到受威胁群众不撤离转移包抓责任人不离开。要认真落实汛期过渡性转移措施,将撤离转移工作做在雨前、汛前、险情发生前,宁可早撤、多撤,也不能晚撤、少撤,尽量避免夜间和行洪期间撤离转移人员。提前撤离转移危险区域群众要做到决策果断、安置稳妥、返回有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将洪涝及山地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科技、经济等手段,大力推进洪涝及山地灾害防治和监测预警及信息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防洪、防汛、防滑等法规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预警信,各相关部门应急联动专项检查,做好预警信息、传播、应用效果评估工作。
一、传染病防治
(一)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各单位要有专人分管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及时处置霍乱、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疫情。4月10日前,完成辖区内腹泻病门诊(专桌)分布、人员构成等情况的调查,组织辖区内各级各类专业人员,特别是腹泻门诊(专桌)的医务人员、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流行季节到来前,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对各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专桌)进行督导检查,做好人员、技术和物资的储备,进行疫情控制和救治应急演练。
1.霍乱防治工作
(1)严格疫情报告和管理制度,规范调查处理疫情。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和文件规定的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方式报告疫情,4月20日至10月31日,实行霍乱疫情零病例周报告制度。对报告的霍乱疫情要按《霍乱防治手册》的具体要求及时进行疫情处理,迅速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彻底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开展环境消毒、杀虫和饮水消毒,对密切接触者和疫区内的腹泻病人采便检验,落实疫区内预防性服药措施。及时收集、分析、汇总和上报霍乱感染者个案调查表、暴发调查报告等资料并存档。
(2)加强霍乱疫源检索,对霍乱病例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要加强霍乱疫源检索工作,区疾控中心在5-10月份,每月对可能污染的外环境及物品采样进行霍乱弧菌监测,阳性标本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
①水源监测:主要指海水、污水、河水等,每月不少于3个水点,每个水点每月采样一次,每次6份。
②食品监测:对可能受到污染的食品进行监测,如市售小海货、淡水鱼、凉拌菜、熟食品等,每月采样20份。
在6-9月份,选择2所酒店,每月监测两次,监测内容包括食物容器、食品、凉拌菜、海产品、制作加工场所及排污口污水等。发生霍乱疫情时,要采集10份可疑食品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3)加强对腹泻病门诊(专桌)的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年全区腹泻病门诊(专桌)于4月20日-10月31日实行24小时开诊。在腹泻病门诊开诊前,组织人员对辖区内腹泻病门诊进行技术指导,使其完善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机动队建设,应急队伍成员名单报区卫生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医疗机构配备抢救治疗病人必要的药械及个人防护用品,区级医院腹泻门诊必须实行独立区域。各医院、卫生院应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省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程》的有关要求开诊,各门诊医务、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腹泻病诊断、治疗、抢救、检验、疫情报告等相关业务知识,对就诊的腹泻病人用全省统一的腹泻病人登记薄进行登记,不得有任何漏项。各腹泻病门诊应备有检验所需快诊筛检试剂、细菌培养试剂,要做到“逢泻必登、逢泻必报、逢泻必检、逢泻必治”,细菌培养分离数不低于腹泻病人的10%,霍乱快诊率必须达到100%,快诊阳性标本必须由检验人员或腹泻病门诊医务人员按要求封存,详细登记患者姓名、年龄、地址(详细现住址)后,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鉴定。
(4)重点地开展疫源检索
区疾病控制中心要按照省制订的“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范”,做好辖区内腹泻病门诊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特别要对辖区内各医疗单位的粪检质量进行监督,必要时抽样检查。流行季节期间,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加强卫生检疫。
2.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版)》、《年省手足口病防控行动计划》、《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以及《年市手足口病防控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重点开展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危险因素分析、重症病例调查和聚集性疫情处置等工作,早部署、早行动,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1)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情分析、预测预警和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严格诊断标准,及时、规范、准确的报告疫情,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网络直报及时率和准确率要达到100%;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区疾控中心要做好疫情报告的审核、管理,加强疫情监测,区疾控中心、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要加强对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的流调、监测工作。建立疫情分析、预测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适时科学研判辖区的疫情形势,根据本辖区的疫情情况和预警分级,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2)规范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录入和常规标本采集工作。各监督疾控工作站接到病例报告或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报告病例后,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填写个案调查表,住院病例个案调查率应达到100%。聚集性病例调查处置率达100%;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个案调查和信息上报达100%。在病例个案调查时,要详细了解一般情况、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就诊过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危险因素等情况;对临床表现、临床检验项目及重症病例合并症等内容的结果,要及时与有关医院联系,从病历中提取,及时补充订正。流调时应逐一问卷调查,表格填写要工整、仔细,不得有漏项、缺项。所有个案调查表等要有专人负责,每天录入EPIDATA数据库,对录入过程中发现的信息缺失等问题,录入人员要及时反馈给调查人员进行修订和完善,每周二前汇总、上报前一周的个案调查数据库至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区疾控中心周三汇总上报市疾控中心。手足口病标本采集种类及要求见附件1传染病监测要点。
(3)要及时、规范开展重症病例、死亡病例、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规范标本采集,及时录入数据库,撰写调查报告。标本采集工作由各接诊医院负责,规范保存标本并按照规定及时通知区疾控中心取样送市疾控中心。
(4)强化培训,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等防治技术水平。各单位要强化开展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网络直报等防控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托幼机构、小学的教师和校医的全员培训。特别是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一线岗位人员要进行强化培训,提高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的能力。
(5)普及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健康教育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基础。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单、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加大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群众明白手足口病可知、可防、可治、可控,引导广大群众提高防病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加强督导检查,做好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各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要加强对托幼机构、小学、社区和农村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的督导和检查,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建立晨检、缺勤缺课登记等制度,落实消毒措施;督导社区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婴幼儿家长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教制度、晨检制度、手足口病转诊治疗登记制度;区疾控疾控中心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深入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农村、社区进行巡回指导。
3.其他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大对菌痢、伤寒(副伤寒)、轮状病毒腹泻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或心血管症状等)应收住院,重点救治。加强食品和饮水卫生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学校食堂、街头大排挡、乡镇管网自来水等的监测。
(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1.继续加强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的管理。各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要加强对辖区内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的管理,密切注视呼吸发热病人的动态情况,及时上报呼吸发热病人监测报表。每年至少对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督导2次,记录完整。
2.及时做好疫情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及时做好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流感样病例和甲型H1N1流感病例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对发现和报告的疫情,及时进行核实,规范开展暴发调查处置和样本采集工作,分析流行特点和发生原因。
储备人禽流感应急检测的技术和物资,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人禽流感事件。开展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现场调查和技术演练,为人禽流感疫情做好技术和物资储备。
3.继续做好重点呼吸道传染病和季节性流感监测工作。要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及时排查和管理人禽流感和SARS相关病例。
继续按照《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二版)》和《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流感样病例的诊断、统计、报告、标本采集和保存、运送工作。区医院作为市级哨点医院,要继续做好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工作,提高流感样病例监测的报告准确性和及时率。哨点医院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所需的物品和试剂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区疾控中心承担标本运送工作。相关监测要点见附件1传染病监测要点。
4.做好人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标本采集工作。按照《市职业暴露人群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区作为全市监测点之一,按照《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相关监测要点见附件1传染病监测要点。
5.主动和教育部门联系,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建立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落实晨检和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学校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相关症状聚集性发病现象,校内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专人或兼职教师应主动向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报告。
区疾病控制中心接到学校报告后,立即会同辖区监督疾控工作站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确诊疫情后指导学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同时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进行事件的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三)共患病防治工作
1.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
(1)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把出血热的主要危害和防治知识教给群众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业务培训,区疾控中心和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要作好基层疾病控制人员和乡村医生的培训,充发挥基层人员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宣传等工作中的作用。
(3)强化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按时上报流行病学调查表。发现爆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2.狂犬病防治工作
由于我市近年来连续出现疫情,可疑狂犬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发病上升的危险加大。因此,必须加强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1)进一步扩大卫生宣传,要用多种形式,把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到居民,特别是农村群众。被咬伤或抓伤后要尽快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以及抗血清或抗病毒球蛋白的注射,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发病。
(2)进一步加强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建设和管理,按照有关要求,加露人群的登记、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以及抗血清或抗病毒球蛋白的注射,及时掌握暴露数量,并按月上报。
(3)发现疫情,要立即报告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防止疫情扩大。
3.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
(1)继续贯彻执行《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各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要加强与街道畜牧部门的联系,摸清辖区牛、羊养殖单位的基本信息,及时掌握当地畜间疫情状况,加强密切接触人员的监测。按照市的统一安排,区今年将分别在重点牛、羊养殖单位抽取从事饲养、实验检测等重点人群50人,各采集血清2毫升,进行布病病原学监测。该项工作于9月上旬前完成。
(2)发现有牛羊或人感染情况,要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结果,对疫源地进行处理。各种调查资料要立即上报。
二、疫情管理
年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以强化专业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强化督导与技术指导为保障,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规范,增强法制意识,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确保信息报告规范、及时、高效。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1.严格执行信息审核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1)认真审核,提高传染病疫情信息质量。
区疾控中心要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审核制度,保证每天(工作日不少于4次,公休节假日不少于2次)对网络直报信息按照报告要求进行全面审核和监测,及时做好报告信息的核实和确认工作。每天上午上班后、下午下班前必须各上网审核一次,除了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审核卡片之外,还要求每天17:00之前的报告卡17:00之前必须审核;每月、每年最后一天17:00之前的报告卡17:00之前必须审核,24:00之前的报告卡24:00之前必须审核。杜绝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不及时和审核不及时现象并尽量缩短从医生诊断到网络报告的时间间隔。
发现鼠疫、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黑热病、登革热、血吸虫病、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向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电话报告。
(2)继续规范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登记、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报告等工作。
传染病报告卡的各项内容必须填写完整、准确。对于报告信息不完整、有逻辑错误的传染病报告卡要随时进行核实、补充、订正。每日进行,删除重卡时保留首次就诊卡片,并将删除卡片的内容订正到保留卡片上,对发现外地报至本地的传染病报告卡为重卡时应当待卡片审核后再删除。及时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订正。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中病例分类与分型报告要求报告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每日查看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公告栏,对相关工作要求做出安排部署和落实,并做好工作记录。
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报单位的门诊登记、传染病疫情信息核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等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使相关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衔接,以保证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和减少漏报。
(3)加强管理,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每月法定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率低于0.4%,未及时审核率低于0.2%,无重卡和县区零缺报情况,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综合指数低于0.2%。各网络直报单位每月不得有零缺报情况。
2.加强信息分析利用,提高传染病疫情的预警和预测水平。
(1)继续执行以周、月报和出现疫情暴发以日报的形式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分析制度,及时向有关人员提供信息,为决策服务。
(2)要充分利用网络直报系统信息,加强信息分析利用,通过浏览报告卡片,主动搜索报告病例的聚集现象,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暴发,特别是出现时间、空间等病例聚集时,要实时做出预警。市的传染病疫情应对处置阈值:重大传染病疫情、重要输入性病例单病种应对;一般传染病疫情同一单位一周内2例应对,区疾控中心在监测本辖区疫情动态的基础上,要结合市疾控提供的全市聚集病例信息,随时传送至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将结果以文字报告形式通过传真和电子文档(上传至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监测信息反馈中专题分析栏目)反馈至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将对反馈信息进行评价,以提高处置水平。
(3)区疾控中心接到传染病预警信息系统发出的单病种预警信号后的2小时内完成核实并填报异常信息卡,其他预警信号要于当日完成核实并填报异常信息卡。对于确定为疑似事件的预警信号要进行现场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24小时内填报现场调查表。
3.稳定队伍,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针对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新要求和新规定,要及时组织对责任报告人的培训,以保证我区传染病疫情的信息报告质量;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管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质量。区疾控中心将定期召开辖区内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人员业务例会,至少每季度1次。
4.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检查。
根据卫监控字号“转发《省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考核标准(试行)》和《省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日常督导记录(试行)》的通知”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对医疗机构进行一月一督导,半年一考核制度。尤其对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率统计规则范围中的医疗机构如1个月内没有病例报告,则必须进行现场督导,并将督导、考核结果及时报卫生局,建议卫生局定期进行通报,以有效推动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的落实。
5.继续做好网络管理工作,保证数据安全。
加强报告系统的管理,直报网络系统管理员要加强与相关专病系统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好用户权限管理,疫情数据保证实时备份,使用审批,保证数据安全,做好用户权限分配管理工作。每半年进行1次所有用户的权限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与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实行)》及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和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要认真对每起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规范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控制措施。撰写报告力求规范完整。事件信息的动态报告、初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详细、全面、准确、严谨、及时,调查翔实全面,判定依据充分,级别划分准确,风险估计恰当。有关报告在上报区卫生局的同时,应同时抄报市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