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5:18
导语:在对外汉语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教学人才。
对外汉语专业在2013年国家专业目录中合并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主干课程:
关键词:对外汉语 古汉语 文化观照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语言工具课,主要是系统讲述关于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知识,阐明有关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其“语言科学的理论素养”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对外汉语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这种转变要求我国的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不仅具有教授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中国文化素养。古代汉语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自然也要服务于汉语国际化的国家长远目标。长期以来,由于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繁杂枯燥以及教学时数的不足,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普遍不感兴趣,教学目的难以实现。如何克服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的困难,成为高校古代汉语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汉语教学只有自觉进行文化教学,才能使枯燥的语言文字理论变得富有趣味,使学生产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这样做,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古汉语相关知识的主动性,丰富古汉语课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字词意义的理解
汉字是表意文字,通过字形来表现词义。古汉语中,大多数词都是多义词,这些意义之间有着或近或远的引申联系,顺着这些引申线索,我们总能追溯到某个字(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就是汉字据以构形的基础。运用汉字的构形理论分析字形与词本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代汉民族的文化,也能更好的理解本义与后世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如“年”,甲骨文作“”,上面是“禾”,下面是“人”,像人头上顶着禾的样子,表示谷物成熟后收割了下来,顶在头上拿回家。因此,“年”的本义为谷物成熟。古代一年种一次庄稼,谷物从这次成熟到下次成熟就是一年的时间,因此,“年”就有了时间单位“年岁”的含义,从“年岁”义引申出“年节”义,也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关于春节还流传有各种民间传说,兹不赘述。年节一过,人也增加了一岁。于是“年”又引申指人的年龄。《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我们通过分析“年”的字形构造知其本义,又进一步结合古代社会生活和有关传说分析其各意义之间的引申联系,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其意义的理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2]。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对汉字中蕴含的古代文化予以阐释,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而且促使他们做深入的探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
二、精选语法用例,让学生在掌握语法规律的同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语法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点,内容琐碎而枯燥。各种古汉语句式的不同形式特点,不同词类的虚词的语法功能及与现代汉语虚词之间的对应关系都让学生颇感头疼。如果教师能够精选古代经典中既反映优秀传统文化又具有语法特点的典型例句作为语料,用来分析古汉语的句式和虚词,那么,就会让学生既容易掌握这些句式的形式特点和虚词的功能,又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词类的活用”一节就是讲古代汉语叙述句的谓语不仅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形容词,而且作谓语的名词、形容词可以和宾语形成使动、意动等特殊的语义关系。我们以《孟子·尽心上》里面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来说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宽广的道理,进而对人生有更深的认识。又如《古代汉语的词序》一节讲宾语前置现象,我们以《论语·学而》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为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因为该句前半部分符合此规律,后半部分因为宾语是名词“人”就不符合此规律的要求,故不能前置。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知人”的必要性。我们总是说知己难觅,其实,等到我们学会了主动去“知人”,“知己”离我们也就不远了。又如学习“者”字结构,我们以《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例,既让学生掌握“者”字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也让学生从圣人言中学习到生活的真谛。这样我们就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枯燥的语法教学结合在一起,学生“爱屋及乌”,教学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三、补充文选阅读所需的古代文化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文选是古代汉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选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为了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的目的,文选教学一般占到古代汉语教学时数的一半左右,可见文选有多么的重要。与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相比,文选更紧密地联系着中华民族广阔的古代生活以及民族的心理、风物、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等,是民族思想、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历史记录与写照。所以,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自然就是学习古代汉语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的过程,是了解民族历史并接受民族思想、情感和精神教育的过程。
文选教学以解释词句为主,只有让学生对文中的词句的意义都懂透了,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读懂其它的文言作品。一般而言,只要把文选中重点的词句讲清楚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差不多了。除了词句的障碍以外,影响学生对文选理解的就是古代文化常识了,这方面内容包括古人的姓氏名号、职官、地理、历法等。在古代汉语课时压缩的情况下,很多高校的古代汉语课都把这一部分通论知识砍掉了,以致这些知识成为了学生文选阅读的真正障碍。基于此,我们认为文选教学不仅要解释词句,也要补充解释文选中有关古代文化的常识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读懂文言作品。如《段于鄢》中称郑武公的妻子为武姜,为什么这样称呼她呢?原来古代姓是用来指婚姻的,女子必须称姓。武公之妻的娘家为姜姓,武是她丈夫的谥号,女子死后常在姓上冠以配偶的谥号来称呼她,所以称她武姜。又庄公的弟弟名段,周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排行,段比庄公小三岁,所以叫叔段。叔段后来失败出奔共国,所以又称“共叔段”。又如《鞌之战》中写“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可见古代战车上一般是三个人,教师就有必要介绍他们在车上的位次。原来古代车战时,尊者在左,御者在中,骖乘居右;但君王或战争时的主帅居中,御者在左。又文章开头写“癸酉,师陈於鞌”,教师就有必要介绍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干”是指十天干,即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支”是指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以十干配十二支,得六十“甲子”,用来纪年。干支纪年法一般认为兴于东汉,西汉以前的逐年干支,是后人逆推附加上去的。这些实例说明古代文化常识对文选阅读的重要性。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对古代汉语教学内容予以文化观照的益处。但是也应认识到,古代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授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阐释汉字的文化内涵,精选代表优秀古代文化的典型用例,在文选讲授时补充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都是为了增加古代汉语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不能喧宾夺主,把古代汉语课变成古代文化课。
注释:
[1]王宁:《古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
论文摘 要:目前,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以便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一、绪论
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语言教学的科学,语言学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语言学概论从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即语言观的角度,给语言教学以宏观指导,影响到对语言教学的性质、目标、原则和方法的认识,从而成为不同的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因此,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要有坚实的语言学基础。在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语言学概论也往往被设置为专业基础课。据观察,目前该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教学目标没有结合对外汉语专业实际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任务是阐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在对外汉语专业开设,应注意联系汉语教学的实际。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对外汉语专业和中文专业的差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程测试等方面没有做出区分,使用同一套教案进行教学。这必然造成教学没有针对性,不能满足对外汉语专业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没有协调好与现代汉语课的关系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与《语言学概论》(叶蜚声、徐通锵著)的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几个章节内容重复较多。如语音部分都讲语音单位、语音要素、语音的属性、元音辅音的发音、音位划分,而且举的例子都是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材料,这就使教师和学生认为语言学概论的一些章节内容是现代汉语课内容的重复。对于这些内容,有的教师只简单串讲一下,做一个复习,有的教师则干脆省去不讲。我们知道,不同课程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的,现代汉语语音部分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运用语音学的原理,系统讲述有关普通话的语音知识,使学生对普通话有完整的了解,从而具有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使用、推广普通话的能力。而语言学概论是在介绍语音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音系学的研究,关注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初步掌握确定一种语言音位的方法,了解区别特征在音系中的作用。所以,两门课程在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都存在差别。教师应在备课时注意区分两门课程的内容,补充不同语言语音或方言语音的例子,避免简单重复。
(三)教学方法保守,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语言学概论属于理论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传统教学中多采取讲授法,教师单方面的讲授,甚至照本宣科式的讲授,使学生认为语言学很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另外,教学中列举的语言事实拘泥于书本,局限于书面语,脱离生活,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在我们的调查中,语言学概论课成为大多数学生认为较难的一门课。
这些问题都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迫切需要对面向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目前学术界对语言学概论课改革的研究大多数是从中文专业教育出发,为了适应中学语文教学需求,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成果也较多,在此不一一列举。然而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却比较少。本文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二、教学改革
(一)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教学目标要依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类型而有所区别。中文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有关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把对现代汉语知识的认识提高到对人类语言普遍性知识的认识,对母语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借以提高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基础。而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应体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对语言教学有理论指导作用。具体包括:
1.掌握语言结构的特点、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及语用的基本规则和特点,了解其它语言的相关特点和规则。
2.比较汉语和其它语言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汉外语言对比分析,熟悉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能够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解释汉语中的言语现象,分析外国人使用汉语的言语现象。
(二)改革教学内容
1.更新教学内容
一方面,我们可以及时更换最新教材。语言学概论的教材基本以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理论框架为基础。语言学理论迅速发展,各种流派纷纷出现。新的形势要求课程能够反映语言学发展的实际。最新修订版的《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反映了最新的知识和观点,主要表现在语义与语用、语言接触、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以及语音部分等方面,修正了个别观点和材料,如关于声母“r”的发音描述由卷舌浊擦音修正为卷舌近音。另外关于文字的单位及文字的特点及分类划分也有修改。修订版教材体现出了最近半个世纪语言学的新进展,尤其是音系学、语义学、语用学发展的新趋势。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要调整教学内容。首先,要体现语言观的发展,从立足于语言本体、静态剖析语言结构到立足于语言的社会功能、动态考察语言外部关系。教学内容加入语言与外部经验世界的关系、语言与所在社会的关系、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对知识有意识地向外延伸,引进当代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如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学科动态。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语言学作为基础学科既有其学科魅力和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门领先的科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有区分有侧重地对待交叉内容
现代汉语是个体语言学,研究现代汉语的结构和特点。而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研究人类语言在共时结构上的共性,探求人类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规律。语言学概论课教师在讲述与现代汉语交叉的相关内容时,要以语言系统性为纲领统领各个小节内容。例如语音部分,现代汉语课重点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知识,针对学生母语指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语言学概论课就应该从宏观角度介绍语音理论,不能局限于现代汉语,不能把适合现代汉语的术语照搬过来,例如不能采用“声母”“韵母”。把重点放在音系学研究上,重点讲授音素与音位的关系、音位的划分、音位的聚合、语流音变等。另外在音素的发音讲解中,重点讲解汉语中一些有标记的语音,如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舌尖后辅音的发音、儿化音的发音等。另外还应补充外语和方言中的一些音素的发音实例,让学生由对普通话语音的了解扩展到对其它语言或方言语音的了解,更深入认识语音的特点和性质,能够从音系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语音特点,了解汉语语音学习的难易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
再如文字部分,现代汉语课程从汉字的特点、构造、部件及汉字的整理和规范化等方面讲解汉字知识。其中笔画、笔顺、现代汉字构造等内容对汉字教学有很大帮助,现代汉语课上我们可以更强调汉字的笔顺、结构、字形与读音的关联、偏旁与意义的联系等问题。另外很多汉字圈国家的学习者能够书写繁体汉字,所以繁体汉字的识别也应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应该具有识别繁体字的能力。而语言学概论课则阐述文字的起源、发展、类型与改革问题,重点讨论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这样两门课程的知识就可以相互补充,各有侧重,不会重复。
(三)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我们多年来的教学观察和调查,不论是中文还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对语言学概论课都抱有畏难情绪,没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觉得理论性强、内容枯燥、脱离实际生活。面对这一普遍现象,很多教师也都在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模式和途径。王健(2005)提出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授课方式、授课内容、课后辅导几个环节作出了新的尝试。洪水英(2006)从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出发,提出了把握课程特点、重视知识的理解与体验、重视语言体验与多媒体化三个方面的教学建议。罗耀华、柳春燕(2008)谈了创新教学的尝试,提出了启发式、点拨式、研讨式教学法。这些研究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都没有提及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没有注重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教学实践,为了突出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精讲多练
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要善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善于分析和总结知识。如语言学流派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根据教师给出的参考资料进行自学。每一种教学法理论都有一定的语言学理论作基础,通过对语言学流派观点的分析,了解教学法理论的语言学背景。在以后的教学中,真正掌握某种教学法的实质,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法。再如讲授“句法分析”部分时,教师可以先讲授分析句子的几种方法,再给出大量例句,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句子分析,点拨学生总结出各种句子分析法适用的情形,然后举出一些留学生的偏误句子,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句子分析法分析偏误,并进行改正。学生能够把分析句子的方法运用到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上来,对语言学的兴趣自然就提上来了。
2.互动学习
语言学概论课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必然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比如讲到“语言的功能”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观察语言功能的表现,讨论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人际互动功能、思维功能,能够对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也使得理论观点更加生动具体。另外在讲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学生可以结合外国留学生汉语习得发展过程和特点来讨论语言习得与思维发展的关系,结合留学生的交际失误讨论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在课堂上下,多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研讨,为传统的课程内容传授开拓了很大的空间。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深入全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也要求具有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
3.实践调查
根据相应章节的内容,我们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方言语音调查、外国人汉语语音偏误调查及描写、书面语规范化调查等。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践报告。通过语言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训练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其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代社会用语出现了巨大变化,各种新的语言现象精彩纷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语言生活的影响都有明显表现。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语言,研究身边的语言使用情况,对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有非常好的帮助。如学生对学校周边商店店名、市内理发店名、楼盘名称、街道名称、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及文化因素。这些调查报告为他们的毕业论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引导学生思考及解决语言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获得满足感,进而产生对语言学的学习兴趣,也为以后从事语言研究做了一点的准备。
三、结语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要具备综合全面的专业素质和知识,这使得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与相关专业的课程存在密切联系,但又具有专业特色。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引起对对外汉语本科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视,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探索创新教学的方法,为培养更多的对外汉语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5.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初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曾毅平.“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1,(1).
[6]彭泽润,陈长旭,吴葵.“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
学协调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7,(4).
[7]王健.“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常熟理工学
院学报,2005,(5).
[8]洪水英.语言学概论教学法探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
(6).
一、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外汉语教学,其目的就是要建设一支以推广汉语为目标,进而促进我国与他国之间文明互化、文化交流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要求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还要充分了解他国之文明和文化,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学习交流。不仅如此,该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具备加强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方面的训练,以应对日常教学之需。
l.中文培养目标
“对外汉语”,重点在“汉语”,即其主要内容仍在于汉语。但是依然有部分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汉语言文学几乎相同,就是注意到了该专业中文培养的重要性。然而,对外汉语与汉语言文学绝对是两个不同的两个专业,后者侧重于汉语本身的深入研究以及应用培养,但前者则更倾向于对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目的是以后的教学所需。再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也应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汉语教学,也是对外文化教学,是汉语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我国特有的文化信息,传达着我国的习俗、观念、信仰,这是所有外语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部分。
2.外语培养目标
精通一门外语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一门外语的熟练掌握既可以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沟通交流,还可以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语言比较的参照物。在学习外语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但能掌握一门用于交流的语言工具,还有助于对汉语语法知识的进一步深入了解。
3.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的培养目标
语言教学的特殊性是对外汉语专业与传统的中文学科的最大区别,对外汉语专业并非传统的师范类专业,但学生毕业后主要工作却是教学。而且是面向母语各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的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该专业学生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的关键因素是教学方法及教学理论的培养。教学理论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让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
二、基于日语语境下对外汉语培养模式
要实现对外汉语专业日语方向教学中文、日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案诸方面的培养目标,关键是要科学合理布局对其培养方案作的结构。如何有机的结合这三方面的教学内容,使效益最大化,是目前基于小语种优势的复合型对外汉语培养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为蓝本,对其对外汉语专业日语方向的培养模式作一个探索。
1.汉语模块
从汉语的角度而言,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否则,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对其专业知识水平能力的怀疑。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汉语模块培养方案中应该考虑的重点应放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应用语言学等课程。相反,文学类的课程可以稍微的放低些,作为应用型的专业,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一般要高于对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文化素养的培养一点不重要,只是相对来说而已。
2.日语模块
熟练掌握日语是对外汉语专业日语方向的学生外语培养的重要目标,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比较学习汉语基础理论知识的;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添加筹码。在制订培养方案方面,如何分配学生中文、日语的比例关系,则是需要在反复推敲和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我校做法如下:首先,要以汉语教学为核心。一个连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系统、词汇系统都不能掌握的人,是无法派出国传播汉语的。其次,以日语听、说教学为辅助。针对该专业所要求掌握的外语能力来说,应该以听、说为教学重点与突破口,只有听得懂外国人说话,才有能力回答对方,然后才是读、写、译等。因此,各个学校要尽可能多的开设听力、口语、视听等实用型课程,突出实践性、应用性。
3.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模块
由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要从事对外教学工作却又非师范生的特殊性,在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方面,既要考虑到其授课对象与师范生的差异之处,又要把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作为师范生来培养。除了要开设传统师范生的教育学、心理学之外,还要开设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教材教法等课程。但是相对于传统师范生来说,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教育学和心理学所占的比重则应相对低于对外汉语专业主修的课程。
4.特色文化课程模块
学校不但要开设承载传播中华文化的课程,还应该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开设彰显地域文化的课程。以我校与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合办学为例,我们文化课程除了对外汉语、日语等课程外,还开设了中原特色文化课程,并把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改为少林武术课,课时也在每周两节的基础上提升到每周六节,使中原特色文化和少林武术成为了每一名毕业生的特长,伴随毕业生到达世界各地。
以上四个方面的模块,在日语语境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中相辅相成、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扎实的汉语言基础与熟练的日语技能相辅相成,同样是语言学习,能够相互促进、彼此相长。同时,掌握适当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好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特色文化课程使自己拥有一技之长,进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王路江.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之路.2007.
[2]左媚柳.基于小语种优势的复合型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2010.
关键词: 对外汉语专业 就业调查 应用型人才 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个人开始关注中国,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汉语也成为众多外国友人的关注对象。对外汉语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适应了当今“汉语热”的潮流,发展迅速。虽然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生源很好,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受到瓶颈制约。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就业率低下。大量调查研究得出了较一致的认识: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毕业后能直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几率较低,已就业的本科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严重低下。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最权威的北京语言大学为例,调研结果显示,该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本流向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中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仅占10%左右,40%的学生选择继续攻读与专业相关的硕士、博士学位,40%的学生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从事对外交流工作,或在企业、公司、银行等从事翻译、文秘等工作,还有10%的毕业生则选择出国。
一、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红河学院是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的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2005年获得批准招收第一届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学生,目前已经招生10届。在10年的专业办学中,对外汉语专业紧紧围绕学校“地方性、民族性和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开展人才培养。
从红河学院2009―2013年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看出,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2009―2013年5届毕业生就业类别基本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学生就业人数呈现企业事业单位高于党政机关单位,党政机关单位高于升学,升学高于灵活就业,灵活就业高于创业的趋势。
二、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职业类别分析
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2009―2013年5届毕业生就业类别趋势类别基本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学生职业类别从业人数呈现教育类职业高于国外就业,国外就业高于外事管理类职业,外事管理类职业高于新闻类职业的趋势。
三、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自2005年以来,对外汉语专业共制定和实施了2005版、2007版,2008版,2010版,2013版共5版人才培养方案,尽管每一版都各有自特点,但遵循比较一致的思路和模式:对外汉语专业通过“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课程设置,以及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立体化途径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加强学生的语言学和汉语言理论素质及其运用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外汉语专业业务实践教学能力。
对外汉语专业按照“培养具备一定人文与科学素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制定了具体的培养方案。同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实施有效的培养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对对外汉语专业多次进行,国内国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尝试。学院根据发展需要和教学实践经验,及时对教学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完善。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汉语国际化、汉语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培养适应世界发展需要的汉语国际化人才和汉语国际教育人才。汉语国际化人才指的是能在国内外从事跨文化传播和经济交流等方面工作的人才,尤其是培养了解国内外两种文化、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能够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人才,也就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下能够适应国际化环境而生存发展的汉语国际应用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是指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及实践应用能力的,能在汉语国际推广进程中适应国际背景的汉语教学的人才。
从学生就业类别来看,5届毕业生最集中就业的是企事业单位,占毕业生人数的60%以上。从职业类别来看,主要集中在教育类职业,每年毕业生就业中基本保持在60%以上;其次各届学生国外就业人数平均保持在20%左右,从事外事管理工作的学生人数10%左右,在新闻类单位工作的5%左右。这一情况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吻合的,也体现了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合理的。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二型、三技能、国际化、立体化途径”的培养模式。二型,即复合型和应用型并举,复合型涵养学生知识――汉语言理论知识与汉文化知识的复合、汉语言文化知识与外国语言文化知识、语言本体理论知识与语言教学实践的复合等。应用型培育学生实践能力――职业业务能力。三技能,即突出中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技能、汉语及汉语教学业务实践能力。国际化,指根据区域特点,具备境外工作的语言素养和能力,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境内外教学基地教学实践形成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国际化竞争力。立体化途径,即突出立体化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从课程实践、实践课程、专业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团学活动、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团体工作、学院社团活动、学院自愿者组织等八个层面统筹并有机地、协调地构建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培养内容等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协调,与汉语国际化和汉语国际教育需要相适配。
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的人才与专业培养目标更接近,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能力更强。2013届毕业生国外就业人数高达37.5%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成效的一种反映。
(三)构建应用型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而言,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对外教学实践能力、涉外工作实践能力和对外交际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和国内国外等教学及实践途径实现。具体由课程实践类、实践类课程、教学实践、自愿者组织、学习型社团、专业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构成。
四、结语
人才培养需要与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相适应,与行业岗位相对应。毕业生就业什么单位,从事什么工作是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直接体现。基于就业调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将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面对东南亚巨大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就业市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有待我们实践、探索和开发。
参考文献:
[1]檀晶晶.基于就业现状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探讨――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32-32.
[2]王妹妹,洪思思,何聪.浅谈对外汉语专业的就业形势[J].理论观察,2010(4):133-134.
[3]洪波,赵薇.对外汉语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与国际汉语教师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13(2):84-86.
关键词: 对外汉语专业 校内专业实践 角色分析
截至2010年,全国已有330余所学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多数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前很少有机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面对面给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致使毕业后因为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经验而不能较快较好地适应在国内外的汉语教学工作。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培养满足国际社会需求的汉语教师和中外文化交流人才?是当前对外汉语专业建设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开设于2005年,目前已有4届本科毕业生,在近年来举办的国家汉办汉语志愿者的选拔考试中均有较好的成绩,毕业后从事汉语国际推广的学生在适应异域环境、跨文化交流方面相对于其他汉语教师有一定的优势,红河学院的国际化程度以及给学生提供的国内国际交流机会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
一、红河学院中泰教育合作与交流情况
红河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国际化办学在同类院校中起步较早,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荷兰、越南、泰国等十多个国家的百余所高校、中小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越南、泰国、柬埔寨与当地大学合作建立了国际汉语中心。其中,同泰国高校的合作尤为密切。自2003年起,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同泰国曼谷、清迈、北榄府、孔敬府、甘烹碧府等多个地区的高校、中小学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交流形式大体可以归结为学生互换、教师互派、海外汉语教师培训班等。
(一)学生互派
红河学院与泰国合作高校的学生互派主要有SAP和IAP两种形式,即SAP(Study Abroad Program)国际课程学习项目和IAP(Internship Abroad Program)境外实习项目。红河学院同泰方高校间的SAP、IAP起始于2007年。目前,红河学院已与泰国清迈皇家大学、西北大学、北清迈大学、甘烹碧皇家大学、曼谷瓦拉亚隆宫皇家大学、马哈萨拉康皇家大学等高校建立了SAP、IAP合作关系。SAP课程涉及计算机、英语、工商管理、汉语、国际贸易、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领域。IAP主要为汉语国际推广,将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派往泰国高校、中小学进行汉语教学实习。
(二)教师互访
为推动中泰双方的外语教学水平,培养适应中泰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外语人才,2007年起,红河学院开始与泰国高校合作实施教师互派计划。双方每年互派部分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教授汉语、泰语。
(三)海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2006年12月,红河学院国际学院组织举办了首届海外汉语工作者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为东南亚国家的汉语工作者,其中以泰国学员为主。目前已培训了四届,近百名泰国汉语工作者接受了培训。
(四)语言文化体验夏令营
从2008年起,每年8月均有泰国高校、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汉语语言文化体验夏令营到学校进行2-4周时间不等的交流学习,进行生存汉语、中国文化、历史、地理、舞蹈、武术等方面的体验学习。
二、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专业实践的形式
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专业实践主要依托与泰国高校、中小学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学生赴境外实习的目的国也多为泰国。
(一)专业实践
1.观摩课堂教学
观摩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专业见习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学生能感受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气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理论上的语言知识与教学法。课堂观摩要求见习生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认真做课堂笔记,观摩结束撰写教案和心得体会,教师适时组织课后讨论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使学生能近距离感受留学生汉语教学课堂,为专业实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2.担任助理班主任
学生担任助理班主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配合学校开展对泰国留学生的班级管理、交流活动协助工作、基本生活指导。相比国内班级管理,泰国留学生班级管理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在语言交流、情感沟通、生活帮助等方面对助理班主任的锻炼很大。
3.课堂教学
(1)夏令营语言文化课程教学
针对暑期到校学习汉语的大、中小学泰国夏令营团进行语言课程教学,包括语言类课程(听说读写类)及中国文化课程(书法、刺绣、太极、国画等)。通过自愿报名、试讲筛选、培训等系列程序,选派专业基础好、专业相关能力强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对泰国夏令营团的教学实习。学生能得到直接的教学体验,检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积累教学经验。
(2)交换学生文化课程教学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作为实习教师对到校的泰国交换学生(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文化课教学实习分为课上和课后两部分,课上教学内容具体包括中国书法、剪纸、太极、中国结、武术等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技能课程。
(二)志愿者活动
1.语言学习伙伴
语言学习伙伴是一对一互助语言学习形式,担任语言学习伙伴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以结对子的形式在课外帮助留学生进行汉语言及文化的学习。包括语言互助学习,帮助留学生预习、复习课程内容,完成汉语作业。通过这样的交流形式,增进中外学生间的了解,建立跨国友谊。
2.生活伙伴
当人们置身于异域文化中,即在学习或工作、生活遇到另外一种完全陌生的文化时,会出现一种心理反应,从感到别扭到不适应,从轻度的易怒、烦躁,到心理上的深刻惊恐和危机,这就是文化休克。设置生活伙伴,在缓解留学生文化休克问题上收到较好的效果,最终帮助留学生快速、顺利地融入到中国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中。
3.策划、组织课外文化交流活动
跨文化交流活动应该说是会一直伴随留学生国外学习生活的始终。这一形式要求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泰国留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策划并组织实施,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推广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主要活动有中国书画作品展、中泰趣味(传统游戏)运动会、中文卡拉ok大赛、中国武术表演、包饺子活动等。
三、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中泰交流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分析
在一个具有各类国际交流和学习活动的国际文化校园环境中,作为一个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专业知识能力学习和培养需要,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并为实现自己的未来角色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角色总体上包涵“专业学生”、“汉语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者”和“国际汉语教师”三个角色。这几个角色既相互紧密联系,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要求。
1.“专业学生”角色
“专业学生”角色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国际交流活动中扮演的首要角色。这个角色以跨文化交流技能、对外汉语课堂授课技巧及对象国文化常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从角色要求上看,学生需要掌握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学习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交流技能作为一种交流技能,理论学习是必要的,既然是技能就要通过实践来完善。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参加校内中泰交流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技能,提升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
学习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专业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一批能够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这也就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课堂教学能力,需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为基础,应该抓住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观摩的机会,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发现更多实用的教学技巧。
学习泰国文化。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下衍生和发展的,都有其特殊性。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泰国文化常识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
2.“汉语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者”角色
对外汉语专业是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培养国际汉语师资而设置的本科专业。汉语语言文化推广者就是一个具体的身份,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与泰国留学生的交流学习中,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这个角色。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肩负着汉语语言文化推广的重任,如何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胜任未来的汉语语言文化传播者角色,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要求掌握除了以汉语言文学、外国语为基础的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并掌握相应的中国文化传播技能,如太极拳、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或中国书法绘画(等)。其次,需要学习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和交流技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要借助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检测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体验异国文化差异,积累更多的异国文化常识。再次,具备解读中国文化的能力。不同语言的背后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初次来访中国的泰国人对中国的很多礼节、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或多或少都会有不理解的情况发生。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充当解读大使,扫除他们的困惑。
3.“国际汉语教师”角色
对外汉语教师是指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的教师,参与泰国学生的汉语语言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对学生要求最高的一个角色。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特殊性要求其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即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还需要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1)知识结构
语言学及汉语言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得心应手,必须踏实学好语言学理论基础知识、汉语言理论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这是国际汉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全面掌握现代汉语理论,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对简单的汉语语言现象进行科学分析。
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及对理论的理解运用。
(2)能力结构
组织教学的能力。国际汉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专项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这就要求国际汉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课堂组织管理上有较好的驾驭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创新能力。打破常规,用恰当有效的方法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创新能力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尤其重要。创新能力应该分为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思维模式、创新的教学技能三个方面。
表达能力。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在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言学习者进行教学时,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语速适中,并能很好地把握用语分寸,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3)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汉语传播过程中做到不卑不亢,不崇洋;在涉及敏感政治问题时要有合理的化解方式,做一个真正的、合格的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四、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专业实践的意义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国际交流活动,通过跨文化交流活动,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有助于深刻认识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要求。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学生能自觉回忆所学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专业实践中去,由实践促进对理论的进一步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锻炼。
充分利用校园国际文化环境,积极为学生创造专业实践机会,可以进一步丰富校园国际文化,使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规格要求相适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综合实践平台来实践已学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尝试组织、实施对外汉语教学,为将来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恩明.谈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1991(1):48-54.
[2]车正兰.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J].长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88-90.
[3]耿淑梅.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D].万方数据,2009(7).
[4]金秀芳.论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休克”现象[J].上海: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4-87.
关键词:对外汉语专业 赴泰实习生 跨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017-03
1 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赴泰实习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分析
1.1研究方法和调查样本选择
本文从跨文化适应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着重立足于赴泰实习生本身,力求深入剖析红河学院2011级对外汉语专业赴泰实习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及特点,分析影响赴泰实习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对出现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红河学院2011级对外汉语专业赴泰实习的32位学生为总体样本,发放问卷32份,收回32份,有效问卷为30份。
1.2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分析
调查者普遍反映较困难的事情是:
对泰国文化和泰国人的理解
让自己被理解
学习和使用泰语
处理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适应泰国中小学的教与学的方法
理解泰国人的笑话和幽默
理解本地人的价值观
赴泰实习生的总体适应状况良好,有85.7%的数据小于3,跨文化适应困难为中等水平。主要适应问题表现在语言、人际交往、实习工作、泰国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对所在地区的气候,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饮食,克服孤独心情等方面没有很大的困难。
关于跨文化适应时间的调查显示,48%的学生能在两个星期以后基本适应泰国学校的实习生活,34%的学生需要一个月到两个月才基本适应泰国学校的实习生活,18%的学生则需要两个月以上。总的来看大部分实习生能在一两周之内基本适应当地的实习环境,能够融入到实习工作中去。
1.3影响赴泰实习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
1.3.1外部因素
(1)实习生教学环境。在泰国学校实习期间,实习生在教学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处理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方法的调查值为3.19,适应泰国中小学的教与学的方法的调查值也是3.19,其他两项的调查值都在2.3以上。面对特殊环境下教学方式的选择及实施,实习生在刚到之时难以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的过程并不顺利。在泰国中小学,学生迟到早退,在课堂上走来走去是常见现象,因为泰国提倡的是幸福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关注个性教育和特长教育,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2)生活环境变化。由于生活习惯、宏观环境等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在归类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分歧,研究者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这次调查分析中,实习生对于生活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指自然环境适应、饮食习惯适应、居住条件适应等。
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热季、雨季和凉季。从二月中旬到五月中旬是热季,从五月下旬到十月中旬是雨季,从十一月下旬到次年二月中旬是凉季。我校实习生大部分都是在热季时去实习,炎热是实习生踏入泰国实习学校最先面临的考验。
在饮食方面,调查项“找到我喜欢吃的食物”和“保持健康”两项的量表值都为2.1。实习生在饮食健康方面面临的困难较小,大部分人都能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少部分人由于民族习俗的不同遇到些困难。在这次调查中有两位实习生是回族,加之语言表达上存在困难,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食物。
(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预测心理适应的显著因素,并通过东道国对跨文化接触者的接纳程度发挥其影响。社会支持有很多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和老师等。对实习生来说,处在学校这个环境下,接触和交流的人大部分是泰国的老师和学生,他们是实习生得到社会支持的最直接来源。跨文化适应量表调查显示:和泰国老师交朋友的数值为2.58,参与泰国学校活动的数值为2.49。可以看出在异国文化生活中,他们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并不是十分让人满意。
(4)人际交往。赴泰实习生的交际适应困难程度在很少困难和一般困难之间。实习生不能与当地人进行良好的交往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交往的模式、交往态度和交往习俗不同。在泰国实习学校环境下,实习生的人际关系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在泰国的中国人交流,如一起去泰国实习的同学和在泰国学校教汉语的中国教师。“一些刚到泰国的支教人员由于对新的环境没有把握,常常会选择逃避与当地人的交流,有的甚至把本国人的圈子看作是心灵的避难所。”[1]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也能够从中获得陌生环境下的各种信息,从而减轻压力、社会疏远感和焦虑感。无可否认,与本国人的交往有助于实习生消除害怕的心理,从而逐渐克服文化休克,但这却可能需要以更长的适应时间为代价。相反,那些从东道国当地人获取更多支持的,却只需要较短的时间就能达到较好的适应。第二种是与当地人的接触,如学校老师、学生及学校附近的泰国人等。中泰不同文化的人际交往不仅仅是单纯的人与人的交流,还存在着两种不同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差异的矛盾,即不同文化影响着不同的行为模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当他们彼此接触时,可能双方原有的行为模式和人际交往方式都会遇到挑战和许多交流的障碍,即便是相同的手势、表情、语气、语调都表达着不同的涵义。
但无论如何,和在泰中国人和泰国当地人的不断交往过程中,赴泰实习生有机会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和情感倾诉的对象,宣泄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某些心理和生理不适。同时,人际关系越融洽,就拥有更多的人际交往渠道,其跨文化适应过程就越顺利。
1.3.2内部因素
(1)性别。本调查研究显示,女生在适应性上几乎等同于男生。有54.3%的男生认为在海外无生活困难,有49%的女生认为在海外有生活困难。在海外遇到的各项生活困难中,他们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住房和生活琐事方面。从数据上分析,相差并不太大。可以得出,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产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只是他们遇到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2)期望。期望是指旅居者在进行跨文化接触之前,对跨文化接触的一种想象和预测。对于实习生而言,是实习生对实习学校和实习效果的一种预测。“现实的、与实际体验不匹配的期望,容易导致情绪低落, 造成一定心理压力,”[2]阻碍实习生在泰实习的跨文化适应。此次调查中有40%的实习生认为泰国实习学校的一切符合来之前对它的期望,既积累了一定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又提高了自己的泰语水平。60%的实习生认为不符合,在他们抵达泰国实习学校后,开始那里的教学和生活时,他们发现难以应付教学工作和克服语言障碍,对学校和周围环境不太满意却又无法改变,开始对这次实习产生不满和失望的情绪。
(3)泰语水平。良好的泰语水平是实习生与当地人进行语言沟通的基础,它能传达出大量的信息,能够充分地表达实习生的思想,让他人理解实习生的意图。可以提高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有助于在新环境中的适应。另外,掌握较好的泰语水平后,可以扩大人际关系圈,与更多的当地人接触,加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与了解。调查中显示他们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与当地人语言沟通的障碍。90%以上的实习生跟泰国人的语言交流有困难,只能进行一般性的交流。去购物,听不懂商场服务人员的泰语。外出坐车,听不懂车站广播的泰语。泰语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实习工作,89%的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上难以有效地利用泰语来管理学生的课堂纪律。
(4)对泰国文化习俗和礼节的了解程度。在海外实习时,对东道国文化习俗和礼节具有一定的了解会有利于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因为这样,实习生能够从一个已知的跨文化适应角度去判断和了解在异国所遇到的跨文化现象,避免跨文化冲突、文化差异引起的负面影响或者产生出焦虑、反抗和一些其它心理问题。在这次调查中,12.5%的实习生不太了解泰国文化习俗和礼节,84%的实习生只是一般了解,仅有3.5%的实习生非常了解。
2 提高赴泰实习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实习生能否顺利适应泰国学校的实习环境,有效完成实习任务,这与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又是学校教育和个人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引导实习生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有效地解决实习生在泰国的跨文化适应问题,需要从学生和学校方面入手。
2.1从学生方面
2.1.1出国前的心理准备
对实习生来说,在计划去泰国实习的时候就要对自己在国外实习将要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去面对跨文化适应问题并解决
它。对即将去泰国实习的学生而言,去咨询了解学长们出国实习的教学经验和阅读有关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的书籍是很有必要的。学长们的学经验可以帮助实习生更直观地了解自身即将面临的教学问题,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2.1.2调整期望和明确实习任务
在这次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实习生感到泰国实习学校不符合之前对它的期望。在去泰国实习之前,对去泰国实习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基于现实的落差,给实习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压力和失落感。所以,在出国前培养正确的期望,明确实习的任务,可以让实习生对以后的压力环境进行正确的评价,减轻心理焦虑。
2.1.3教学中策略的调整及自身能力的提升
赴泰实习生自身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跨文化适应问题。“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当地学生的教学方法,总结成功失败的教训,采用确实有效可行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3]只有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吸引住了学生,才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教学工作。
2.1.4生活中积极学习泰语
语言是导致文化冲击和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在泰国实习的学生来说,语言障碍一直存在。90%以上的学生跟泰国人的语言交流有困难,只能进行一般性的交流。泰语对于实习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日常交流的有效手段,是有助于实习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技能,因此应在平时积极学习泰语。
2.1.5主动、乐观、积极沟通
调查项“人际交流中克服害怕的心理”的量表值为2.3,实习生在与泰国人的交流中存在害怕、顾虑的心理,会使他们难以或不太愿意参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从而得到的社会支持也会相应减少,不利于实习生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为此,实习生要具有轻松、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克服害怕心理去主动沟通,才能使人际交往更加融洽,才能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2.1.6熟悉泰国文化习俗和礼节
要达到有效地沟通,除了必要的语言学习之外,还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礼节。此次调查中12.5%的实习生不太了解泰国文化习俗和礼节,84%的实习生只是一般了解,仅有3.5%的实习生非常了解。由于不熟悉泰国的文化习俗和礼节,不能和当地人进行有效的交往,实习生往往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如无助感、孤独感和害怕等。实习生到达泰国实习学校时,接触到一个崭新的文化环境,为了尽快有效地适应,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尽快熟悉当地习俗和礼节,“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以别人的文化准则为标准来解释和评价别人的行为,”[4]知道如何正确待人接物。
2.2从学校方面
2.2.1讲解跨文化知识和技巧
为帮助实习生能更好地适应异国文化,负责实习生出国实习的部门和老师可以以讲座或者专题的形式在实习生出国前做足跨文化知识的功课。“培养他们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的态度, 消除因文化背景差异形成的理解、沟通上的冲突, 在新文化环境中坚持自我的基础上接纳对方, 使两种文化集于一身。”[5]
2.2.2加强东道国语言及东道国社会文化习俗的教育
虽然赴泰实习生们在去泰国之前都或多或少学过一些基础泰语,但课堂学习和实际运用还是有些差别。学校可以对即将去泰国实习的学生进行一定课时量的当地语言及当地社会文化习俗的培训。简单的日常用语及一些重要的风俗习惯是赴泰实习生出国后最先用到的必备知识。
2.2.3帮助实习生有针对性地了解泰国中小学的教学特点
学校在对实习生进行实习培训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关泰国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及作为泰国教师应该具备的行为素质。例如,泰国学生尊敬老师、非常友好,同时也喜欢上课迟到、比较懒散、不够勤奋、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实习生如果在出国前了解教学对象的这些特点,可以在课堂教学里融入游戏、歌曲、舞蹈、比赛、剪纸等内容,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从而有效地增进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泰国教师特别
注意个人卫生和着装、注重形象、为人师表等,这些也是实习生必须明白的要求。
2.2.4与泰方实习学校的协调管理
泰国学校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是实习生获得社会支持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为使实习生能够从泰国当地文化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好地适应当地生活和汉语教学,学校应与泰方学校进行协调,建议泰方在对实习生的日常管理中,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他们克服交流中的害怕心理,减少焦虑,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3 结语
本文从跨文化适应的角度,分析探讨了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赴泰实习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特点以及适应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针对调查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为赴泰实习生提供参考,以便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同时也希望为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提供借鉴,使其以更有效的方式来指导实习生完成专业实习。
参考文献:
[1]陈为春.论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以近年赴泰教师的文化适应为例[J].文化研究,2009,(10):251-264.
[2]宋原.海外汉语志愿者心理压力分析和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8.
[3]孙琴,李艳.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适应策略分析―以国家公派到南非的教师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66.
[4]叶海,吴荣先.浅论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策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2):156.
关键字:对外汉语;专业;改革;发展
一、概述
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外文学、中外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能适应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能在国内外相关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英汉双语教学及研究的创新型师资;能在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内外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涉外文秘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实践性专门人才;同时,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
二、对外汉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1.健全机构、采取措施。
(1)为确保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我国于1987年由8个政府部门(现扩展为11个政府部门)联合成立了“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严格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管理制度;(2)各高校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行政级别(有的从教学小组提升为教学中心,多数从教学中心提升为系或学院);(3)加强了对从教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开始进行统一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现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简称“能力证书”),从教人员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持有率也逐年上升,这都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与学科建设
加强了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已逐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对外汉语教学的科研队伍。近20多年来,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逐步形成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新思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应走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开放性的兼容整合之路。这就大大推进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改进,因而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而这也同时对于汉语本体研究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外汉语教学已成为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同时,设立了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建立了国家级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并正逐步在一些基础和条件都比较好、学校领导也比较重视的高校建设一批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以便在教学、科研、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和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起示范、辐射的作用。
(三)对外汉语教学基金和汉语水平考试
设立了面向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学基金――“汉语桥基金”,加强了与国外汉语教学界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对国内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建立了被定为国家级标准化考试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和相应的HSK汉字、词汇、语法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
1.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
(1)突出本专业的课程特色。一般该专业本科阶段开设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文字学”、“语音学”、“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等课程。(2)充分重视英语课程的地位。“对外汉语”专业属于外语类招生,因此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很高,在外语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北语为例,该专业在低年级主要开设“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泛读等系列课程;在高年级主要开设“英语翻译”、“英美文学”、“西方文明史”、“第二外语”等课程。(3)注重文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众所周知,留学生在汉语水平达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兴奋点会转向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容。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课程。
三、小结
“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同时又是一个交叉型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同于一般大学中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同时,“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且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该专业所培养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扎实掌握与汉语言文字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同时还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因此我们所培养的学生除可在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之外,还可在新闻媒介、国家机关、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还有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既不是政治工作也不是教育产业,而是一项教育事业,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则来办学。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首先是要抓住当前“汉语热的机遇,大力推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其次是要正确认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改进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状况。对外汉语教学的办学方向应是向世界推广汉语,宏扬中华文化,使汉语成为具有文化魅力的世界性语言;培养理解中国、对中国友好的汉语人才。这项事业的本质属性应是教育事业,而不是其他。
【参考文献】
[1]袁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与意义[J].管理观察.2011.
[2]陆俭明.关于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研究之管见[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3]和跃.语言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J].管理观察.2011,(1).
[4]袁飞.简述对外汉语教学理念[J].社会经济与教育探索.2011,(2).
[5]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4).
[6]王路江.对外汉语学科建设新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3,(2).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本科生 就业分析 建议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热仍在持续,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大,但很大一部分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却产生了极大的困惑。
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学生毕业以后的主要走向有三条:一是选择留在国内继续读研(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方向);二是选择出国留学;三是选择直接就业(或参加公务员考试)。一般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
在当前的就业情势下,在国内大学做对外汉语教师几乎不可能,所以就业的同学一部分去相关的语言培训机构以及出国做志愿者等与对外汉语相关的工作,其余的从事的是与对外汉语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作。
因此,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就业形势总体说来相对复杂。本文力图就该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对有意向直接工作的本科学生提出一些建议,以资借鉴。本研究主要从与对外汉语专业直接相关的工作(即直接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业的工作)和与对外汉语无直接关系的工作(包括下面提到的中小学语文或英语教师)两方面展开。
一、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走向分析
综合起来看,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可供选择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出国任教,如当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
(二)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近几年名牌高校的部分毕业生有进入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委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三)留在国内各类学校和三资企业从事各种层次类型的汉语教学和培训、担任文秘或其他工作(含涉外工作);
(四)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等部门从事新闻采编、翻译、文学创作等工作;
(五)从事语言机构的对外汉语老师(根据对南京语言培训机构的调查,这一类老师的工资不是很高,通常有一个底薪,然后根据授课时数来计算;工作不很稳定,有许多大学生或研究生兼职);
(六)自主创业。一些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在国家对本科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帮扶政策支持下,进行了自主创业。
这五类就业方向大致分成企业(含自主创办的企业)导向型、教育机构导向型和政府部门(含各类事业单位)导向型三大部分。根据调研的结果来看,教育机构导向型的学生成功就业率相对较低。有人指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之所以能顺利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人少之又少,主要是因为:(一)教育机构的有限性;(二)学历要求偏高;(三)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四)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弋丹阳《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就业出路之探索》)。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与对外汉语专业相关的工作及访谈结果分析
北京君诺鼎金公司推出的“密西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赴美汉语教师项目”,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平台。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对外汉语本科生,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偏倚的(这里的“偏倚”是相对全社会而言的)。因为优秀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再加上年龄优势,更有可能在美国从事汉语的中长期教学,因此培训的投入产出比也更为合理。
南京佳音语言机构和世宗国际语言培训都是进行汉语及其他语言教学的机构。其中,南京世宗国际语言培训是南京首家韩国人朱载善(现任韩国顺天乡大学教授)开办的韩语和汉语培训机构,是以韩国语和汉语培训、韩国顺天乡大学留学、网络培训、韩国企业就业培训为主的中国第一个网络培训学院,中国最大的韩语培训学院,以及中国第一个韩国企业培训基地。学院采取小班化授课方式,每班15人以内,并定期举行中韩文化交流会,影视欣赏、中韩服装讲解等等,丰富课余时间,提升语言水平。不仅对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要求较高,而且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从与对外汉语专业相关的公司和语言机构的访谈中可知:无论是出国做志愿者还是进入国内语言培训机构,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教学素质,此外若是拥有较佳的英语水平、掌握一些中华传统艺术之类的特长,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国家汉办副主任胡志平先生认为,“汉语热”一方面有助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拓宽就业渠道,但同时,也对对外汉语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进一步指出:能在国内教留学生的教师,很多很难胜任在国外的教学工作。一方面是教学上无法适应,一方面是缺乏生存的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此可知,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夯实基础知识、技能以外,培养学生生存和交流能力也十分关键。
吕必松先生谈到师资培训时,更是指出了对外汉语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态度问题。他认为“现在的人才观的唯学历论还是很主流的。对外汉语本科生在学历上的竞争力不强。”吕教授谈到自己毕业后在“”中的经历,说自己在大学四年中学到的东西并不多,但走上工作岗位后,他努力钻研,扎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本科生学历不高,但是还是可以在工作岗位上慢慢钻研,好好干,等以后大学聘你去当教授!”因此,想要做好对外汉语方面的工作,下定决心,端正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囿于急于求成的心理而没能踏踏实实把专业课学习到位。当前想要毕业后直接从事与对外汉语相关工作的学生,专业知识是就业的基础,因此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另外,应注重培养自己在中华才艺方面的特长,为增加就业机会增添砝码。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是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保证。开朗的性格、较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以及相关的证书、证明也能为将来就业加分不少。这样才能随时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做好应有的准备。
三、与对外汉语专业没有直接关系的职业及调查结果分析
这一部分占就业比例较大,工作也有很多选择的空间。例如:中小学的语文老师、英语老师,书报杂志编辑、公司文员、高级秘书、外企职员等等。
“摩尔猫猫”是一家以设计优惠券为主要业务的小型企业,该企业负责人之一钟琦先生结合自身经验,认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比较适合秘书、策划类的工作。因为他们在性格天赋方面较理科学生有一定优势,发散思维能力强,在设计、规划等方面应该比较有竞争力。同时,他提出:像对外汉语这种比较有灵活性的专业,不应被专业本身限制。
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或初中担任英语或汉语教师。访谈中,许多人赞成若有进中小学教书意向的学生应在本科学习阶段趁早考取教师资格证等相关证书,让自己的软件硬件条件都过硬才能把握住机会。对外汉语专业在本科课程设置中也列有教育学方面的课程,学生可以在这些课程中努力学习教学理论,抓紧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把握自己的教学特色,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这些都与中小学教师师资培养方式有共通之处。
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当今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形势来看,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脱颖而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首先要取得相关的英语证书(最好是拿到全国英语六级证书)以证明自己的英语水平(虽然当今对外汉语教学法对英语等媒介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所限制,但英语等其他语言作为日常的交际工具和教学的必要补充仍拥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所以凡是能证明自己有过硬的外语水平的证书都将对顺利就业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其次,要注意培养搜集辨别市场信息的能力,理性看待各种问题。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在每一个行业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本专业学生有必要培养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以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与此同时,信息制度的不成熟导致大量虚假信息的存在,学生有必要具备信息的甄别能力,利用所具备的知识、方法论发现虚假信息,切勿为虚假信息蒙蔽,造成误判。此外,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寻找机会。对于部分有创业倾向且具备响应能力的同学来说,培养敏锐的嗅觉,发现并填补空白领域不失为一条有前途的出路。最后是遵循一句老话:“先就业,再择业。”当前就业形势不允许每个学生都找到最理想的工作,所以先找一份工作,等有了着落以后再继续择业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四、对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就业的一些指导性建议
综合前两部分的访谈结果分析,现对解决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提几点指导性建议。
第一,对学校(学院)对外汉语本科课程设置上的建议。
(一)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校方应开设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变式练习,培养对外汉语的教学能力。
(二)增加艺术类选修课程,培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中华文艺特长。如声乐、器乐、国画、书法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为就业提供一份有力支持。
第二,对校方及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一)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学科定位中体现培养目标的指向性与多元化,对外汉语专业作为应用型文科,应该走一条在人才市场需求中求灵活、求变化的路子。
(二)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三)努力为学生寻求实习机会,适时提供就业信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
(四)增加社会实践方法论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塑造自我的能力。
第三,对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职场规划和就业准备的建议。
(一)扩大择业视野,增加选择空间。面对正在形成的事实,该专业学生应扩大择业视野,将目光投向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其他领域,如前文涉及的信息、权益保障等等领域。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一方面也可促进对外汉语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二)寻求具有上升空间的岗位,做好长远规划。选择就业进入社会之后,学生不得不面对生存问题。因此,从实际角度考量择业时有必要考虑该职业的长远发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同时思考这一行当是否存在梯度,是否具有足够的上升空间,不能仅从兴趣方面选择。若有意向从事对外汉语行业中某些缺乏上升空间的工作,应理性衡量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在该岗位工作的可能的时间长度。
第四,对立志当对外汉语教师的同学的进一步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地分析现实,冷静思考,有明确的就业定位。告诫自己心态要平和稳定,对于实际工作不要过于理想化,而应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不被舆论所左右。打破地域观念,不要把就业区域局限于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开阔眼界,完善自身,谋求境外发展的机会。国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是非常急迫的,这为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二)努力为自己寻求实习机会,尽早锻炼自己。我们在同机构与公司的访谈中发现,对于应聘者经验的要求都普遍存在。有些机构需要至少一年的经验,而学校组织的实习也可以算进去。因岗位的不同需要经验的年限也不同,例如南京世宗语言培训需要HSK老师具有至少五年以上经验。而一些公司也都不同程度的要求应聘者具有从事此类工作的经验。因此,及早为自己寻找到实习锻炼的机会对就业有很大帮助。
(三)主动汲取他人的经验。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观摩对外汉语教学,听他人(志愿者)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主动学习他们的优点。另外,应聘语言机构对外汉语教师时,有时会有一个试讲内容。应聘者可以选择在试讲前试听机构其他现任教师的讲课,吸取经验。
(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意志,不轻易放弃。良好的状态、过硬的心理素质是成功就业的必要条件。
总而言之,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面对对外汉语持续升温的局面,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更应该把握机遇,在这个行业中给自己做好定位。除了汉语教师工作外,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工作被创造出来。如何将自己变成多面手,增强竞争力,更好地体现自身复合型优势,应是每一个同学和整个社会都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妹妹,洪思思,何聪.浅谈对外汉语专业的就业形势[J].理论观察,2007(04).
[2]弋丹阳.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就业出路之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3]马洪波;杨冬梅.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探索与实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4]方玲波.关于高校美育教育的现实思考[J].前沿,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