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5:19
导语:在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上学期我班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初步掌握了一些走、跑、跳、爬等基本动作,有一定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自理能力方面还较弱,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自己穿脱衣裤,生活习惯也有了规律,爱清洁。但本学期又新增了15名幼儿,所以对他们还要进行引导与培养。
二、教师的消毒预防工作和保育工作:
1、每天来园后及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每周清洗玩具一次,晒图书一次。
3、有太阳的日子为孩子晒衣服、被子、鞋子等,减少交叉感染。.做到屎尿裤子、床单及时更换,半月清洗床单一次。
4、吃饭前用消毒水擦抹桌子。吃饭时给孩子们喂饭,帮助幼儿剥虾壳等。
5、增加户外活动的次数,以确保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6、要求幼儿运动前后喝水。及时为孩子擦汗。
7、加强午睡管理,注意随时纠正幼儿的不良睡姿。
8、注意观察幼儿情绪,发现幼儿身体不适,及时通知家长并配合保健医生做好疾病处理工作。.加强早晚接送儿童工作,不得将儿童交陌生人,防止错接。随时清点人数,坚持每天检查幼儿是否带有异物入园,发现情况及时妥善处理。
三、幼儿健康目标:
1、让幼儿愉快入园,能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喜欢幼儿园。
2、能亲近老师、阿姨、能随老师、同伴一起活动。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3、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和身体的主要部分,并能听从成人有关安全的和卫生的提示。了解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4、能随意活动身体,并愿意跟随老师参加体育活动,初步知道要遵守集体规则。
5、乐意接受洗手、洗脸、洗澡、理发、剪指甲等日常清洁要求。
6、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独立喝水、进餐、洗手、入厕、自然入睡。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逐步养成不剩饭菜、不偏食,能配合成人穿脱衣、裤、鞋,并尝试学习穿、脱衣服的方法。
7、乐意参加走、爬、钻等基本动作,能坚持走完力所能及的短途路程。
1.结合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筛查
学生健康教育突出重点。根据医院体检中心数据统计发现的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专门编写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料随着健康反馈单一起发放到学生及家长手中,并且有针对性地对校医进行培训。联合教育局和学校开展寓教于乐的健康主题活动,如“6.1”儿童节组织的小胖子趣味运动会、“11.20”世界儿童日组织的中小学生学急救等。
2.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幼儿、家长与幼师并重
医院针对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工作专门策划“春苗行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对长沙市幼儿园的园长和卫生老师进行培训,协助幼儿园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组织专家编写了《学龄前儿童健康知识手册》免费发放给家长,根据幼儿园的需求组织家长健康教育讲座;联合幼儿园组织和策划健康主题活动,幼儿的教育示范与动手相结合,如“爱牙日”的刷牙竞赛,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3.社区健康教育充分发挥网络和媒体的强大传播功能
社区覆盖人群广泛,我院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进行健康教育巡讲、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利用了网络和媒体信息量大、传播迅速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医院网站专设了健康园地,及时更新健康知识,每年更新文章600篇左右;开设了网上咨询栏目,专人负责回复,回复时限不超过24小时,全年回复咨询6000-8000条。在逐步完善医院网站的同时,积极与一些影响力较大的网站合作。医院鼓励医务人员结合临床专业撰写相关科普文章,每年在各类健康科普报刊杂志发表科普文章1000篇左右。结合典型病例、爱心关注做好媒体宣传,每年在电视、电台、报纸、网站新闻宣传1000多条。
二、工作体会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儿童健康知识知晓率达100%。
3、幼儿年度健康体检率达100%。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 “9·20”爱牙日活动、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
2、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幼儿园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
3、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4、传染病控制工作
要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幼儿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发展现状
1、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重视的程度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幅度成正比。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备受人们的关注。
2、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层次已由幼儿师范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承担)逐步提高到专科、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
3、随着我国内外交流活动的加强,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互访活动愈加频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代中外学术交流中比较活跃的学科也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使得我国与国外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上的差距日益缩小。
4、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使得某些学科的科研水平有可能在国内外实现同步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国外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也仅仅有几十年。因此,随着现在教学设置的日益完善和家庭电脑与世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就有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质的飞跃。
(二)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重视不够。尽管国家和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对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划(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提出过“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但其被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在具体的实践中,人们主观上有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但在客观上只是部分地实现了幼儿物质条件和生理健康需要的满足,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认识:
(1)一些幼儿教育工作者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他们常常把幼儿的心理问题片面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更多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被教育者认为是简单的个人行为习惯,没有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引导。
(2)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来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没有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
(3)传统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教育协调整合模式的转变。
2、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虽然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科研水平因为国家的重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很少,还不足以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同时,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充当了保姆的角色,在客观上决定了他们不能很好地接受一些先进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因此,我们培养出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还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的水平上。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较高的理论要求与普遍的理论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具体体现为,各个幼儿教育的专门机构(包括各种形式的幼儿园、托儿所及相关的幼儿教育实验机构等)用于指导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都是一些内容分散、零乱、不能自成系统(大多穿插于其它内容中)的文章和书籍,甚至只是简单地就近借鉴其它中小学或相邻学科的经验,效果不佳。
3、幼儿教育师资方面的问题。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多是幼儿园教师,但是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都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学历条件(幼师毕业以上)。并且,许多幼儿教师在校学习时对幼儿心理知识学得少且肤浅,缺乏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具体实践中对幼儿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感到手足无措,不能对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治,也无法预见幼儿心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加以预防。专业知识的匮乏成了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不充分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就有可能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念
幼儿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培养,达成幼儿体、德、智、劳、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着重才艺的学习,还要发展生存的能力,乐于与人交往,行为统一和协调,性格特征良好,形成一个能调整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健康心理。
(二)形成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人文环境系统
幼儿的成长应该有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幼儿的心理发展环境,主要是指以人际文化为主的人文环境。由于人文环境以“人”为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期待性与现实性、相互性与应答性,因此,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幼儿教师和父母,与幼儿的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首先自身得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其次,幼儿教师和父母要把握好对幼儿的期待尺度。合理的期待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通过幼儿教师和父母对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应及时地采取丰富多样的应答措施,可以预防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另外,间接的社会环境有时虽然与幼儿不直接发生关系,但是它对幼儿的心理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搭建幼儿园与高校合作的桥梁
当前,幼儿园的师资培养工作主要由各级中等师范院校和一些高校的学前专业来承担,幼儿园教师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也主要由他们自己独立摸索着解决,缺乏更加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而高校开设的一些涉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大多是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没有实践性。因此,要改变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就必须搭建幼儿园与高校的合作的桥梁。可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
1、幼儿园可以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合作,高校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定期到幼儿园培训幼儿教师,帮助他们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对他们进行定期指导,减少其盲目性,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幼儿园可以成为高校心理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研究材料。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随着新《纲要》的贯彻实施,一些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经对幼儿群体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幼儿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约占5%~10%。其中约5%左右的幼儿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心理治疗,6岁以前是发现心里问题与矫正的最佳时机。3~6岁的儿童一旦出现行为偏异,如:与大多数同年龄的小朋友相比活动过多、恐惧、过分害羞、抽动症、口吃、注意力不集中、爱咬指甲、吸吮手指、梦游、抱怨、行为冲动等,应找出原因,尽早矫正。下面介绍几种3~6岁幼儿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矫正方法。
一、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因素
1.1抗拒入园: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因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加上有些家长平时的溺爱或娇纵,对外交往过少,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群体生活等。都会使幼儿对入园感到陌生和不适应,甚至有些幼儿会对新环境感到恐惧。
1.2孤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幼儿有可能因为自小缺少玩伴而养成喜欢独处的习惯,不合群或拒绝接受其他孩子的亲近。
1.3咬指甲:这可能是幼儿发泄内心紧张的一种方式,大多是因为父母或老师要求过高,对幼儿批评过多,态度粗暴所致,致使幼儿只好用咬指甲来减轻内心的压抑。经常咬指甲可使被啃咬的指甲短小变形,个别指甲有可能发生出血或感染。幼儿还有可能通过咬指甲造成细菌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引起各类疾病。
1.4任性: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难于克制自己。有些幼儿会因为某一件事情大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而采取极端任性的态度和动作。有些孩子活动时喜欢以“捣乱”、“打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
1.5进食问题:主要表现为偏食、挑食、厌食以及进食行为异常。不良的进食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幼儿对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幼儿缺钙、贫血等,免疫力低下而引发各种疾病。
1.6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在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难以安静下来做好一件比较简单的事。
二、针对以上的儿童心理问题采取对策
2.1在新生入园前,保教人员要和每个幼儿建立最初的情感。许多新生初入园时,总是长时间地哭闹,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其可依恋的对象。如果在新生入园前,保教老师就和每个幼儿建立了最初的情感,那么幼儿初进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时,心里也就不会那么紧张和恐惧,要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在新生入园前,保教老师就应努力通过相片记住每个幼儿的相貌和名字;当幼儿来园时,对小班幼儿可用他在家用的小名称呼他,同时今后幼儿每天来园时,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2关注每一个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保教老师要善于观察与揣摩幼儿的心理状态,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要允许幼儿犯错误。由于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幼儿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所必需经历的过程,同时也是正常现象。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2.3保教老师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不管幼儿的出身如何、性别如何、性格如何、长相如何、聪明与否、听话与否、缺点多少,我们都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这种接纳的态度,会使得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前提。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与幼儿平等相待。与其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尽量不要用命令、警告、威胁、讽刺、指责、贬低、心不在焉等武断的或者高压式的口气或姿态与幼儿谈话,应该多用商量的口气和幼儿谈话。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这方面的接触包括肢体、表情、目光和语言。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2.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持之以恒。幼儿任何一种心理品质的形成或改变都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应贯穿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日积月累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所以不要指望只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教育活动,就能改变幼儿的不良心理,或培养出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或改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长远的教育计划。应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融合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随机教育,而不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节日活动、游戏活动等都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时机。担任各项教育活动组织的教师,在心中应该时刻装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抓住在各项教育活动中的一切教育机会,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持续地发展。:
2.5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及其心理经验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靠老师的单向灌输而“教”出来的,而是在有关活动的感染、熏陶下,在幼儿与周围环境的发生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然后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作用的关键不在于她对幼儿说些什么,而在于她为幼儿提供了多少心理活动的空间。坚持发展优先和防重于治的策略。发展优先,防重于治是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心理出了问题的幼儿的矫正与治疗上。因为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来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怎样使幼儿心理正常健康地发展,因此,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幼儿心理健康,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从效果上看,如果到了幼儿出现了心理问题才来做补救工作,进行矫正和治疗,难度则很大,就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区做后期工作,效果还不一定显著。而如果预防工作做在前面,就能防患于未然,幼儿的心理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因此,抓预防工作是关键。而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具备坚定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他们就不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心理问题最根本的预防。只有坚持这项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2.6要有专人负责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关于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教师和保健医对有问题行为的幼儿,要进行跟踪观察,建立个案分析。要及时地采取环境干预和行为矫正,尽早让幼儿心理的发展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重要性
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上来说,保护幼儿生命健康,增加健康教育力度,是幼儿园教学事业的主要目标。因此,需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一、幼儿教育误区
从现代化家庭结构来说,多数家庭均为独生子女,致使其在幼儿园学习中出现各种问题,包括:第一,过分溺爱。由于家长过于溺爱幼儿,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均全部包办。这种影响下,将降低幼儿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社交能力,致使其无法独自面对社会,更无法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食物、玩具,无法适应社会环境;第二,健康教育趋于小学化。在升学难度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大多数的幼儿教育逐渐趋向小学化,作业多,课堂讲解知识多,课件游戏少等现象层出不穷。并且,随着幼儿园门槛的升高,在原本以游戏、绘画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演变为以背诗、写字、英语单词背诵等内容为主,降低幼儿学习积极性,甚至出现讨厌学校现象;第三,家长过于管束。对于教育水平高、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幼儿家长来说,普遍存在从小抓学习现象,不尊重幼儿选择,根据自身意愿让幼儿学习各种知识、技能[1]。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幼儿,将出现胆小、怕事的现象,导致幼儿过于自卑,严重者抑郁。
二、幼儿健康教育措施、重要性
(一)培养自理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教育中,需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培养其饮食、睡眠的良好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教育中需根据幼儿年龄设置不同程度的教育活动。如:年龄相对较小(小班)的幼儿在午睡后穿衣、穿裤时动作相对缓慢,易出现不愿穿现象,坐在床上等待老师帮忙。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鼓励幼儿,并借助儿歌的形式引导穿衣。同时,还需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叮嘱其日常生活中禁止乱扔果皮、垃圾等。由于小儿攀比、竞争能力相对较强,老师可组织清洁卫生活动,组织幼儿全部参与,对于工作积极高的幼儿给予小红花奖励;纠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饮食是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主要措施。故而,老师需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性的向幼儿灌输良好饮食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灌输相应食物的制作方法,帮助幼儿潜移默化的认识到偏食的不良影响。
(二)培养心理健康
幼儿健康教育最为主要的内容为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保证身心健康快速发展。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来说,是指到达一定的年龄段后,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需根据幼儿健康教育原则,根据不同幼儿的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以从根本上培养幼儿的良好心理。实际的幼儿健康教育中,发现少数幼儿所表现出的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道德品质上的问题,更多的是生长、发育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人的性格、品质是在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幼儿时期,将给未来生活或整个人生带来严重影响,发生该现象原因可能为幼儿在冷漠、虐待的生活环境中成长[2]。并且,部分幼儿被家长过于溺爱,使其无论是任何情况,均将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不愿意分享自身感兴趣事物。然若幼儿生长过程中受到的教育良好,将会形成良好、符合规范的行为,如:懂礼貌、爱劳动、尊重老人等。针对现下幼儿存在现象,笔者认为可通过这样几点健康教育:第一,由老师带领幼儿种植花草树木,并叮嘱其按时施肥、浇水,提高责任感;第二,每周或每月组织全体幼儿参加学校活动,让大班幼儿帮助、带领小班幼儿游戏、做任务,通过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合作,建立友好、互帮互助的关系,愉悦幼儿心情;第三,每天学习结束后,进行好人好事的评比工作,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鼓励幼儿从身边小事做起。
(三)培养安全防护能力
幼儿对周围环境、事物有着好奇心、兴趣,易出现系列安全隐患。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讲解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或借助各种各样的形式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如: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刀子、剪子的方法,告诉其一旦使用不当,将造成的危害;教会幼儿安全出口、危险等标识,便于紧急事件发生后有效应对。另外,还可带领幼儿体验交通警察的工作,认识斑马线标识,了解不同标识的用途。通过这种直观、生动的活动,将各种安全防护知识渗透于幼儿的每个环节[3-4]。
(四)培养体育爱好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幼儿体育活动中较为主要的目的,这就需要根据幼儿体质选择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从而在丰富幼儿内心世界的同时,增强体质。从一另方面来说,体育活动需在幼儿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实施,幼儿是否对该活动感兴趣,是否能主动的参与其中,是决定该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故而,体育活动中需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健康教育已全范围的开展,该教育活动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讲解,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幼儿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一旦教育活动不合理,将造成严重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发现由于幼儿家长过于溺爱,对其管束较为严格,教育趋向于小学,致使幼儿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降低教学质量。因此,需根据幼儿教育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从良好自理能力、心理行为、安全防护能力、体育爱好的培养等角度实施健康教育,以确保幼儿在获得基础性学前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纠正不良的生活、饮食、行为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作者:刘宜书 单位: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辜国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3,15(6):53-54.
[2]高美丽.浅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与趋势化[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0(6):44-44.
【摘 要】 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的展开方式和引导模式非常重要,合适的渗透路径会让教育的内容更充分地被幼儿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让幼儿在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健康教育;幼儿教育;渗透;路径
在幼儿教育中,健康教育不仅是重要的常识教育,这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规律的重要向导。幼儿园时期日常教育工作的展开中,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而这些好习惯则能够让幼儿长久受益。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在实践时展开方式和引导模式非常重要,合适的渗透路径会让教育的内容更充分地被幼儿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让幼儿在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中
以卫生教育为例,在一日生活常规中,从起床的洗漱、三餐卫生、用眼卫生、衣服卫生等都需渗透到一日生活常规中。如在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唱“洗手歌”,让幼儿懂得活动后要及时洗手,从而避免细菌感染。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是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以及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极为有力的教育素材,幼师不仅要善于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也要善于处理幼儿发生的各类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健康习惯不好,洗手不认真或者根本不愿意洗手,针对这种情况幼师可以采取和幼儿单独沟通的方式,也可以将这个问题在班级提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结合生活中的这些常规活动展开健康教育,不仅有着很好的实践基础,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起点。
二、专门健康教育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专门教育是指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各类健康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形成系统的健康知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以身体保健教育为例,教学中教师可情景表演、采取动作与行为练习法、讲解演示等方法进行专题教育。如在“用手卫生”的专题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形象的动画片来引导幼儿观察,然后以示范法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如何做,最后以“我能行”为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洗手,洗手活动中以歌曲激发幼儿兴趣,并以“比一比谁的小手洗得最白”为激励,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洗手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针对性强,教学效用明显,能够让幼儿对于相应的健康知识有更为充分的领会。
三、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机融合
可以将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灵活地和其他领域的教育实现有机结合,让彼此充分发挥相辅相成的效果。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广,仅仅是专题教育无法覆盖所有的内容,单一的教育引导方式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如果能够将健康教育和各个学科实现有机融合,比如,和语言教育、音乐教学、科学教育、美术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等进行灵活的结合,这会覆盖更广泛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上也会更灵活。比如,在将语言教育和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语言为指令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游戏,让大家在游戏中来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这种跨领域的结合不仅让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更强,能够收获的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
四、幼儿园和家庭在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同样重要
很多幼儿家长将所有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都交给了幼儿园,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学到这些知识、常识和生活习惯后这些内容就会一直跟随。这是一种极为简单与片面的认识方式。某种程度上,幼儿的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于他们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同样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应当在教育思想理念上达成共识,并且积极展开家园共育活动。幼儿在幼儿园中学到的内容要让他们回到家后也积极展开实践,并且家长要给予监督,需要的时候还应当积极给教师反馈。只有两个方面形成一股合力,透过紧密的家园合作与家园共育,健康教育的渗透力度才会更强。
五、幼儿健康教育展开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让幼儿在实践中习得更全面的健康知识。不少幼师对于幼儿的健康教育还是停留在语言层面,会在言语上对于幼儿展开要求,但是并没有深入监督幼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效落实了这些具体要求。在展开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时,幼师要积极转变观念,要能够充分意识到实践对于幼儿习得这些健康知识,并且把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只有不断将语言上的教育内容转换为对于幼儿生活实践的监督,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学到这些知识与常识。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教育同样重要。一提到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大部分人的观念中首先想到的是各种生活中的习惯和行为方式。这确实是针对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构成元素,但这肯定不是全部。幼儿时期的孩子心智在快速发展中,他们对于各种人、事、物的理解与认识也在慢慢发生转变。这个时期的幼儿如果能够对于身边的人和事形成正确认识,并且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性格,这会给幼儿今后的成长过程奠定好的基础。而这些往往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幼师在实践健康教育时同样应当关注到幼儿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在生活遭遇的一些小困境或者小摩擦,以及随之产生的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并且及时给予疏导。只有从心理和生理层面都给与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实现健康教育的体系化,这也是推动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股力量。
关键词:陈鹤琴; 健康教育; 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26-001
陈鹤琴先生早在一九二七年就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一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可见,他预见性地从幼儿教育的复杂性揭示了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幼儿的健康教育同样如此。
一、“游戏”在健康教育领域的价值
幼儿园在儿童健康教育领域应能做的是以“游戏”为方法,使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动作能力、强健身体,达到身心协调平衡。在陈鹤琴先生看来,“游戏法”同样能为儿童的心理带来健康,使其保持内心的愉悦与平衡。在身体运动过程中,机体的各种动作还能带来心理的。陈鹤琴主张“幼稚园最重要的课程,就是怎样能使儿童多做游戏,多活动身体,并且使娇嫩的心灵多得到快乐”。“游戏法”同样为调节机体运作、改善身体状态、保持心理平衡起到了作用。陈鹤琴认为,游戏是休息之灵丹,能够调节儿童学习中的脑力疲劳。基于“游戏法”对幼儿生长发展的各方面有利影响,幼儿园可以将“游戏”形成为自己的园本课程,以“游戏”带动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及动作技能的发展。目前,我们所实施的晨间体育游戏,其基本目标指向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通过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了解相关规则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身体的发展,同时考虑到动作技能发展的全面性,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多项游戏的尝试。然而,在对体育游戏的整合性与系统性上,我们考虑得还不够。我们期待的,应是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得到动作的发展、小肌肉大肌肉的锻炼,还要得到相关的知识储备以及对游戏抱有的各种相对深刻的感受。这或许比单一的依靠现成的游戏器材的搬运有意义的多。“游戏中不要让孩子成为搬运工”的初衷可能得以实现。
二、“环境”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健康且适宜的环境是保障幼儿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的最基本条件。基于此,陈鹤琴先生还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重视幼儿卫生和改善幼儿园的环境的基本做法。具体分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安排幼儿的休息时间、正确平衡儿童的营养、给幼儿进行合理的衣着、儿童传染病的预防以及矫正儿童身体的缺点六大方面。关于卫生习惯,陈鹤琴认为,卫生的习惯与身体的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要积极地培养儿童卫生习惯。陈鹤琴从保护儿童健康和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上提出,儿童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按时进膳都是要注意的。他主张小孩午饭后稍睡片刻,必使精神焕发,神志清爽,儿童饭后,胃须静养。他反对儿童饭后运动,恐怕有损于胃。他强调:营养对儿童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在传染病预防方面,陈鹤琴指出:“预防传染病是保护儿童健康最重要的工作。”对于“矫正儿童身体缺点”这一观点,我有些思考。基于我班有部分幼儿存在口齿不清、坐立姿势不正确等现象,对于陈鹤琴先生所提及的这一大点给我很大共鸣。在矫正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家园合作、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帮助幼儿营造一个舒适且放松的矫治环境,耐心且细心的帮助幼儿共同克服某些细微的缺点。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让幼儿在主动的态度下循序渐进地改善。
三、“家庭”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力
家庭教育方面,陈鹤琴说其中心与任务是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他认为,健全的人格教育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教育,2.待人接物教育,3.良好习惯的培养,4.智力教育,5.情绪教育。而以上“五育”实则从宏观角度而言又是身心全面发展的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他指出父母在养育子女时要有高度责任感和正确认识,应注意在饮食、穿着等生活基本方面符合质量、卫生等要求,为儿童养成强健体格打下基础。他还强调儿童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相当的运动技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身体健康。此外,陈鹤琴认为儿童健康教育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来说,首先父母要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去研究环境,探索事物,以获得正常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其次父母应多给儿童自主发问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探索能力;再次是避免恐吓儿童,使他们对事物存在恐惧心理;最后父母要以身作则,以积极、健康的心理面对生活。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
【关键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自身生活质量也在全面提高,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然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所以要加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研究。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
对于学期儿童,需要重点培养儿童心理素质方面,促进儿童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学前儿童不仅需要具有健康体魄,也需要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重点培养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结合现阶段儿童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内容:
1.先天心理障碍因素
由于遗传缺陷导致其存在智力障碍以及先天畸形,生理方面缺陷、肥胖等。还有各种内分泌腺的活动,进一步导致这一部分幼儿先天便患有自闭症以及多动症等方面障碍。
2.心理因素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每个发展领域都存在相应的心理发展关键期,幼儿从两岁到七岁之间,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某种程度上有着自己是非标准和行事态度,也会出现反抗行为,对成人的要求,不会向以前那样听话。这个阶段是幼儿个性以及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3.自我意识
幼儿早期自我意识和认知发展对于人格发展是较为重要的作用,将会使其在为人处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侧重,也将会直接影响家长以及教师之间的合作。
4.家庭及幼儿机构影响
对于幼儿一日而言,其生活过程中是没有办法可以离开家庭以及幼儿园,这也是幼儿生活以及学习的基本场所,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将会对幼儿自身心理变化带来直接影响,对于幼儿去适应社会发展存在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在家主要依赖父母,在幼儿园则是依赖教师,所以如果幼儿所处环境不融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心理发展受到直接影响。
三、幼儿心里健康教育分析
自古以来人们具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爱幼”已经从较为单纯的满足下一代物质需求逐渐发展为关注下一代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成为现阶段教育行业中关注话题。所以要重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在一日活动中进行渗透
幼儿日常生活每个环节都蕴含较为丰富的教育内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是不可忽视的主要资源,要充分利用一日常规生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要倡导玩中学,游戏是独立性培养以及合群性培养的最好方式。
2.心理环境建设
不仅仅需要对幼儿自身安全和舒适程度给予保证,与此同时也需要能够重视对幼儿自身心理环境方面的安全保护,教师以及家长必须要能够学会换位思考,不去责备幼儿,虽然他们心理年龄比较小,但是幼儿对于这方面的心理氛围要求则较为重要。对于我们而言是幼儿最为依赖的人员,因此需要更多的去站在幼儿自身的角度上去对待问题,不可只凭主观意识,从而觉得幼儿自身年龄比较小,不懂事,进而便不会去顾忌幼儿自身的想法,做出一些伤害幼儿自身的事情。
3.幼儿工作者的素质
现如今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者而言,教师人员自身基本素质并不是很高,很多学前教育缺乏新的师资力量,对于传统教育理念而言,已是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育需求,幼儿教师人员通常都是毕业于高职专科院校,通过对比其他国家的幼儿教师来说,依然是存在着十分大的差距,他们对于儿童的表现心理不能做出有效分析以及矫正,也没有办法能够更好做出相应干预和防止,对于一些幼儿园教师在处理幼儿特有心理方面问题过程中,把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运用,对于这种情况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无法做到对症下药,与此同时也将恶化幼儿心理问题。
4.家园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