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党校学习小结

时间:2023-03-03 15:55:27

导语:在党校学习小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党校学习小结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从众消费

1问题的提出

《有闲阶级论》的作者凡伯伦首先发现有闲阶级和炫耀性消费现象,进而提出“炫耀性消费理论”。凡伯伦定义有闲阶级是指杜绝一切具有实际价值的工作的上层阶级。他认为,财富是社会荣誉、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的基础。炫耀财富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炫耀性休闲和炫耀性消费。而炫耀性消费是指超出人们基本生存的消费,核心在于炫耀行为,本质上是浪费、竞争和歧视。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看法。此观念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影响人和社会的自身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作为特殊消费群体,见证了社会发展与转型。正如弗里德曼所说,消费是认同的行为和符号。大学生消费观念不仅推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还影响社会多个领域的健康与进步。

2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2.1超前的消费观念

人的消费行为被区分为有需求的消费和有欲望的消费。这两种消费有根本性的原则区别。但随着社会不断市场化,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义与目的发生了变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层次逐步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消费不仅是满足生理基本需求,还更强调表现个性自我,紧跟时代潮流。潮流正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决策之一。炫耀性消费商品,从商品的档次来提升自我的社会地位或价值。例如苹果手机,每年的会都引起一群追逐消费的人群。水货也因为市场供不应求而提升手机价格。而大学生中会以提前拥有一部苹果新的手机,而显示出与他人不同伦比的社会地位,显示出紧跟时代潮流和高级品位的消费,即把消费数额作为衡量身份的重要指标。部分大学生把高水平的物质消费目标当做人生的终极目标,以至于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消费意愿。例如为了买高档产品不惜卖肾等行为,为了新品手机每月借贷,使自己成为物的奴隶。

2.2短暂的消费过程

消费主义倡导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大量消费引起的人类欲望超过地球生态系统能承受的限度。特别是“一次性”消费方式,“看中就买,过时就丢”,使得大学生消费观念中的节俭美德等同于寒酸小气。短暂的消费过程不仅是对个人自身的浪费行为,而且是对地球生态圈的破坏和社会不可持续发展。

2.3迷失的消费伦理

在大学校园中,物质消费逐渐成为大学生们攀比的内容。科学的消费伦理需要消费者正视自身的消费意识和能力,不盲目从众。大学生们崇尚物质消费忽视精神层面需求,使个人内在精神价值缺失,缺乏信仰和动力。当代大学生认为消费是个人行为与他人及社会都无关,实际上一定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家庭、社会乃至道德层次方面都有些许影响。正确科学的消费伦理需要重新树立。

3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3.1享乐消费

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都拥有手机、电脑、MP3等电子产品,有的宿舍还一起合买洗衣机、冰箱、饮水机等,这样的消费对于一般的家庭有一定负担,对于贫困家庭则负担更重。部分大学生则追求品牌享受,以享乐主义为先导,没有理性考虑自身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盲目享乐让个人承受更多经济负担。随着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社会市场化,大学生群体也日益形成月光族和有钱就花的现象,如近几年流行的美容消费,微整形,说走就走的旅行,电影热,人情聚会等等,大学生享乐消费现象日益严重。

3.2从众消费

从众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计划性,盲目跟从群体大众进行消费,有时会购买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大众传媒通过电视广播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影响等,例如很多大学生不考虑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受到大众媒体的广告宣传而进行盲目消费,没有考虑到商品是否具有合适性和合理性。大学生的同辈群体也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尝试独立自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中最渴望被同辈群体接纳的时期。参照群体的价值观来进行自己消费,不考虑自己的精神内在需求如何,为了得到群体成员的认同感,而产生了“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的一种心态。而商品成为了群体成员认同的一种符号,因为同辈群体中默认彼此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装扮或价值观,商品则成为同辈群体认同的“敲门砖”。

3.3攀比消费

大学生群体中攀比消费也较为明显。部分大学生以周围同学用上高档次商品作为参照,认为自己消费少就会被人看不起,心理上会有一种敏感攀比的心态。最近也逐渐出现了今天钱明天花的提前消费现象,正是由于没有对金钱做合理规划,盲目攀比消费,生活费存在超支现象。如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淘宝天猫也逐渐开通借贷宝,蚂蚁花呗,白条等消费服务,大学生提前消费为了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盲目攀比则造成校园消费不正之风。

3.4炫耀消费

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存在炫耀消费的现象。网络上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等词汇也是炫耀消费表现之一。生活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穿名牌,正如凡伯伦所说,炫耀性消费成为传递财富多少的最有效手段。部分大学生试图用自身的品牌效应和档次来树立在同辈群体中形象和地位,认为名牌效应是身份的象征,从而忽略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当代大学生需要多从思想修养和内在品质上多下功夫,以德服人,从精神修养上来获得认同。

4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产生的原因

4.1大众传媒的影响

人是社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众传媒是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信手段,例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书籍等,为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社会环境条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内容及形式的多样化给大学生带来导向及暗示作用。大学生群体在法律意义上是成年人,但从心理及思想层面来看,大多还不够成熟,思考问题有欠缺,自我价值判断有偏差,易受到大众传媒思想的影响。现代大众媒体多是传播物质文明,较少传播精神文明,大学生群体审美情趣低俗化。因此,享乐消费、炫耀消费、超前消费多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4.2学校环境的影响

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学校承担着大学生社会化的环境条件,也是大学生继续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学校一方面承担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努力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首先,校园里没有开设相关消费行为及心理方面的课程,或者是没有一门公共课来倡导消费理念并树立科学价值伦理。其次,大学校园里本来就充斥着娱乐文化,例如校园里开设的休闲吧,社团活动赞助,广告消费,促使着大学生进行消费活动。因长期的娱乐活动而丢弃学习任务,势必影响学习进度及基础,学习信心遭到打击,沉浸在混文凭的吃喝玩乐的享乐消费中。

4.3家庭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消费观念不一样。家庭作为初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乃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对孩子的消费观念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节俭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容易形成节俭消费的习惯。若家长花钱随心所欲,孩子也容易形成享乐消费的习惯。其次,家长出于补偿心理,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为了弥补家长早年奋斗的艰辛,让孩子轻松舒服。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关爱关心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家长有时会溺爱孩子,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最后,由于大学生多在外地读大学,家长为保证孩子吃好穿暖,在消费上也不会吝啬。

4.4同辈群体的影响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每一代人都有自身群体烙印。当代大学生作为90后,展示出强烈模仿意识、个性自我、展现自我及希望他人尊重的特征。在追求高端消费个性消费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形成不良的消费观念。其次很多大学生忽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很容易误入消费浪潮中,盲目从众,没有进行合理化消费。同辈群体内部成员的价值观相互影响,大学生难以对个人消费进行科学判断。

5结论与建议

从传统社会商品使用价值消费到现代社会的符号消费,是一场深层次的文化转变,给当代大学生带来重大影响。大学生需要在价值取向上,完成一次根本性转变,不以追求物质财富的方式来实现人生价值,要通过对精神世界的提高和内在修养的提升作为价值取向。只有精神文化修养得到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类超越于其他动物的品性,从精神上走向成熟,有利于人全面发展。发展个性消费、宣传适度消费、倡导消费文明等不仅反映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消费观念的更新,也反映了当今全球消费模式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有着自己的消费观念,不同于其他年代的群体。倡导适度消费,适当发展个性自我,引导大学生树立对社会负责的消费观,是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建华,赵志平.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106-111.

[2]田波.大学生奢侈性消费刍议[J].中国商贸,2011(27):241-242.

[3]高中建,张英敏.工业文明背景下青少年消费异化与理性规避[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

第2篇

[论文摘要]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通过对我校各个学院的抽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现象:(一)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二)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三)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转贴于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教师资源;留守儿童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其中的软肋,制约着教育水平整体的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小学教育。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教师素质偏低、小学办学条件差、家庭教育缺陷等等,都严重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1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年轻夫妇观念的转变,使得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农村小学在校人数日渐萎缩。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的政策的实施。为了给孩子更好的起点,越来越多的农村的年轻夫妇宁愿把孩子送去较远的城镇小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读。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还不用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平等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家长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等等这些让农村小学招生越来越困难,小学生数目也日渐减少,使得学校不得不缩小规模。也就有一些地方开始让较小规模的小学进行合并或者停办。使得办学质量更加恶化,生源又会减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解决建议:

(1)政府应当把扶持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扶贫工程的重点,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引进教师资源,提升办学水准。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2)政府引导教育资源整合,撤并学生人数少的学校。合理布局学校位置,做到兼顾周边村落。有必要的地区可以选择建设学生宿舍。为边缘地区学生提供寄宿服务。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年龄偏大

缺少新血液,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高中从初中调教师,初中从小学调教师,调走的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留在小学教学岗位上的很多是上了年纪、体弱多病的教师。加之没有新的教师补充,教师队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在校教师普遍学历不高素质偏低,初高中学历老师还大有人在。优秀年轻的教师都在城镇小学或者被调至初高中从事教学。另外,艺体类教师匮乏,小学教育中仅仅存在着德教智教。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去的学习成绩独大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些新课程的开设对小学教育软硬件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配备基本的师资是必不可少的。

解决建议:

(1)政府加大人才引进教师资源,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提供新的血液,调整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合理调派教师,为小学培养优秀的师资。补充小学专任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

(2)提高教师工资福利,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按时发放按量发放教师工资。

3小学办学条件差,城乡差异明显

尽管近几年国家对小学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增大,但是,相对于城镇小学来说,农村小学的设施破烂不堪。各地基本都将重点放在城镇中心小学,而对边远农村小学过问甚少。长期的边缘化使农村的小学与城镇小学的硬件设施差距越来越大。

在很多农村小学,仅仅几间教室,在其中存在着不少危房,缺少修缮,严重威胁着学生的安全。小学教学器材极缺,显微镜、酒精灯等其他最基本的实验室设备,还有很多地方都不具备。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图书室等功能性教室,很多地方都没有,有的只是空名头或者设备过旧,图书馆缺乏新书,计算机缺少更新维护。学生体育活动用的操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缺失,对现代体育活动没有接触。

解决建议:

(1)政府应当均衡城乡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预算,稍微向农村小学倾斜。重点建设小学教舍等基础设施,添置教学设备,完善体育设施。

(2)学校应当积极寻求突破,寻求社会帮助,改善学校环境。学校支出透明化,让每一分钱花得在位置,发挥其最大作用。

4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农村现在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我国农村的老人基本上是小学文化程度,这里所谓的“照顾”也就是生活起居意义上的照顾,根本无力胜任“留守子女”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使得“留守子女”们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严重缺失,这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

留守儿童较为普遍的问题有:

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性格缺陷。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

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解决建议

(1)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2)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2008年12月17日,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正视农村教育困境.

第4篇

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时代的要求,是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向我们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建设的现实状况、面临的问题和难点的客观要求。全会在深刻分析了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 改革开放考验、 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面对这样的要求,我们党提出必须提高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问题。

所谓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执政党建设一般规律基础上,“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 ,努力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把我们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更好地建立在理性和规律的基础之上。在这样一个总体要求下,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六项重要任务。这六项重要任务要求体现了规律性、富于创新性,符合我们党的建设实际情况和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了我们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性水平。

全会突出了党内民主建设问题,既提出了总体思路,又确定了目标任务,既从规律的高度突出了科学认识正确把握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又从主体和基础环节上规定了切实推进党内民主的路径,更具科学性。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全会从干部队伍建设的原则、方针、要求、标准、机制等方面作了全面论述,使党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重点更突出。

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会不仅强调了党的三大作风和优良传统,而且特别突出了“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的有效思路,而且强调了大兴“”、以坚强党性保证作风建设的要求,使人对解决作风建设的问题明确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反腐败问题是执政党建设的一大难题,也是执政党无法回避的难题。在总结我们党长期探索形成的有效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全会强调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而且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使反腐败斗争理论和实践体系更加完善。

第5篇

论文摘要:女权主义文论的理论方法,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解构的方法,因为女权主义文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否定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作为女权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她们自己的文学》、《一间自己的屋子》、《阁楼上的疯女人》、《寻找母亲的花园》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女权主义发展及内容,解构了男性——女性的二元对立。

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与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政治运动深入到文化领域的产物。一般认为,女权主义文论的诞生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结果。1970年,凯特·米勒特的《性政治》的出版,标志着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形成。此后,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一直在不断地蓬勃发展。它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初期阶段,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主要集中在批判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厌女症”。这种文学传统歧视妇女,歪曲和诋毁妇女的形象,并把众多的女作家排除在文学史之外。在第二阶段,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集中在发掘被父权制文学传统湮没的妇女作家和作品,同时重新评价传统文学史中的妇女作家和作品。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论着,如:帕特里夏·迈耶·斯帕克斯(Patricia Meyer Spacks)的《女性的想象》(The Female Imagination,1975),埃伦·莫尔斯(Ellen Moers)的《文学妇女》(Literary Women,1976);肖沃尔特的《他们自己的文学》(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1977) ,以及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 Gilbert)和苏珊·古芭(Susan Gubar )的《阁楼上的疯女人》(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1979)。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同性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第三阶段,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对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反思,对建立在男性文学体验基础之上关于阅读和写作的传统理论观点作了修正。女性主义文学从许多其他批评理论,如心理分析、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读者反应批评、新历史主义、黑人美学等借用了不少的观点和分析方法,从而形成了形形的观点和主张。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是60年代后期源于法国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主要倡导者是德里达。他认为,西方的思想传统是建构在一种二元对立范式的基础上,例如:言说—书写、存在—非存在、本质—表象、事物—符号、真实—谎言、意识—无意识、男性—女性等等。并且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认为每一组的前者优于后者,比后者重要;后者是前者衍生出来的“他者”(Other)。德里达对这种体现了等级差异的二元对立范式进行了批判,他把那种等级次序颠倒过来,这样,后者并不低于前者,至少具有同等的地位和同样存在的理由。而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为女权主义文论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工具。女权主义文论的理论方法,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解构的方法,无论这种方法的实施者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中与解构主义的原则相契合。因为,女权主义文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否定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进行拆解,改变这种对妇女不利的两性对立状态。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学者之一伊莱恩· 肖沃尔特(Eline Showalter)抛掉传统的文学史分期,根据女性文学在不同时期的特征,把妇女文学史划分为“女性”(Feminine)—“女权”(Feminist)—“女人”(Female) 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840—1880):特点是妇女致力于写作,企盼达到男性文化的成就,他们不自学地接受了男子对妇女的偏见,标志之一是女性作家使用逻辑性化的假名。第二时期——1880——1920)妇女开始反抗对他们本性的歪曲,表现出昂扬的女权意识。第三时期(1920年以后)妇女既反对对男权文学的模仿,也超越了对男性的对立,他们更多地把自身的经验看作自主艺术的根源,以建立真正的女性文学。

《她们自己的文学》——肖沃尔特与女权主义文学经典的构建。她倡导建构独立的妇女文学史和女性文学经典。她认为现有的文学经典是男性中心的产物,它们排斥、忽略了妇女作家。女作家和她们的作品成了“被压抑的声音”。因此,面临女性主义批评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建构妇女自己的文学史和文学经典。《她们自己的文学》就是妇女文学史的一部开拓性着作。在此书中,肖沃尔特批判了父权制文学传统对妇女文学的偏见、压制和漠视。并从理论的深度找到了妇女文学长期遭受压制、埋没的原因。另外,《她们自己的文学》发掘出了近二百位被父权制文学传统湮没的女作家。证明了妇女有着她们自己的文学,而且妇女文学有着自己特殊的历史和传统。这部作品对美国女权主义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女权主义评论中的里程碑。

《一间自己的屋子》——弗吉尼亚·沃尔夫的“双性同体”观。沃尔夫的女权思想在1929年出版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中表现得最为直接和充分。“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钱”和“一间屋子”不仅仅是它们本身,而且是一种象征,是妇女没有经济地位、没有文学传统、没有创作自由的生存状况的写照,也是妇女要进行创作的必要条件的象征。沃尔夫双性同体思想的提出,是对历史上以男性价值为仲裁者的单一价值的标准的反叛。针对两性的处世态度,她提出了男女和平共处的理想。这可以看作当代解构主义女权主义者对性别二元对立进行解构的萌芽状态的思想。

《阁楼上的疯女人》——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的“作者身份的焦虑”理论。吉尔伯特和古芭在这部着作中运用了传统的细读和意象研究的方法。她们运用了“禁闭”、“洞穴”、“天使”、“魔鬼”、“疯女人”、“女巫”等意象和隐喻来讨论女性作家的作品。女权主义批评家将女性形象在传统的男性文学中分为两类: 天使与妖妇。那些温柔美丽、顺从贤惠,为家庭默默奉献的女性被神话为天使,而那些意欲走出家庭,摆脱男权统治,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则被丑化为妖妇,为男性所厌恶和恐惧。她们认为,由于妇女被“禁闭”在由男性对她们以及对她们的潜能的界定之中,女作家们总是忧虑她们不能有所创造,担心她们永远也不能成为文学史上的“先辈”,担心写作的行为会孤立她们或者甚至会摧毁她们。为了克服对作者身份的忧虑,女作家们一方面选择男作家不太感兴趣的体裁和类型,诸如儿童谅、书信、日记等;另一方面,隐瞒自己的身份,否定自己,模仿男作家写作。这些作家通过既遵从同时又颠覆父权制文学标准,来取得真正的女性文学的权威。从而她们超越了对作者身份的焦虑。

《寻找母亲的花园》——爱丽丝·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观。解构和抨击男性中心文学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对妇女文学的赞美和发展,也就必然伴随着对女性文学传统的寻找。在《寻找母亲的花园》中爱丽丝·沃克指出,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约束、历史性地扼杀了黑人妇女的创造性。在性、种族、阶级的三重压迫下,黑人妇女在美国社会中成了真正看不见的人,被称为“世界的骡子”。沃克运用缝制百纳被和培育鲜花这种无语的艺术形式隐喻黑人妇女受到压制的创造力,号召人们寻找黑人文学母系,反对歧视黑人妇女文学的种种谬论,旨在向世人昭示黑人女作家有着与本国黑人男作家及白人女作家一样可靠的历史传统。深受这种传统影响的不仅仅是爱丽丝.沃克,还有像佐拉·尼尔、赫斯顿、托尼·莫里森等许许多多黑人妇女作家。这些作家以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审美观和身为女性双重身份(既是黑人又是女人)的独特经历,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在美国社会的生存状态和她们的奋斗历程。

女权主义文论的理论方法,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解构的方法。因为女权主义文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否定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所以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为女权主义文论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工具。解构主义为女权主义文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妇女运动的宗旨不应只是得到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和地位,而是要怀疑所有的地位与权力,以避免将原有的对立双方简单地进行反转。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对于全面消解二元对立,从而建立全新的、不排除差异又不存在压迫的女性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程锡麟、王晓路. 当代美国小说理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弗吉尼·亚沃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王还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第6篇

本期培训班获得结业的正式学员共有40人。校党委对本期培训班给予了高度重视,校党委葛建枢副书记、花长友副书记多次对办好本期培训班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要求,花长友副书记和校纪委严华海书记还亲自为我们作报告。在培训学习期间,大家先后听取了四个专题报告,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大组交流;不少同志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自学xx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党校为这期培训班所发的教材。对于本期培训班,大家普遍反映时间虽然短暂,但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安排得当,收获很大,在政治上和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助。参加学习的同志基本上都能按照党校和团委提出的要求,做到思想重视、态度端正、纪律严明,发言踊跃,记录认真。大家通过学习,联系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形势,联系我校改革和共青团工作实际,深刻认识到了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如何加强和改善我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对策。下面,我代表校党校就培训班的基本情况作一简要小结。

一、对本期培训班的基本估价

(一)大家普遍认为,举办专职团干部培训班,是我校党建带团建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校党委对共青团

工作的重视和对共青团干部的关心。

大家感到,我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直重视和支持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在团结、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动员、组织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志们认为,这次以党校为阵地举办专职团干部培训班,体现了我校党委对共青团工作的一贯重视和关注,是新时期以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创新。大家应该感到,党建带团建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时期有它不同的内涵、特点和要求。如何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已经成为各级党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这次培训班就是对这一课题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这期培训班上,大家认真自学了xx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江苏省委有关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文件,了解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形势,明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如何进一步搞好我校共青团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决心。紧张而又充实的党校生活说明,党校是对专职团干部进行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党建带团结的重要渠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7篇

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始终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锻炼了党性,党校学习期间自我鉴定。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学习上,系统地修完了学校安排的主修和选修课程( 在导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

在生活中,本人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尊敬师长,和同学关系融洽,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积极为主体班学员查找相关资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两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不懈努力,力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人在党校学习期间,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两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作如下自我鉴定:

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始终以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锻炼了党性。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学习上,系统地修完了学校安排的主修和选修课程。在导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

在生活中,本人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尊敬师长,和同学关系融洽,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积极为主体班学员查找相关资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两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不懈努力,力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个人小结的标题一般是直接标题文种,既个人工作鉴定或个人工作小结,

自我鉴定《党校学习期间自我鉴定》。二、被鉴定人的基情况这部分是被鉴定人自然情况的介绍,要写得简明,准确无整。一般包括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政治面貌,职务或职称,以及经历等项内容。对于这些内容,要注意不能采用填表式的系列方式,而应将其有机地融于一段完整的说明性文字之中。还要注意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鉴定内容

鉴定内容包括二个部分,一是对对个人评价部分。另一个就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安排

1.是对对个人评价部分

个人鉴定撰写的重心。它要求本人对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容方面的实际表现和优缺点,作出客观,准确,完整的评定。撰写这部分内容,要注意讲究层次顺序,不能杂乱无章。最好分条陈述,用序号标明层次,采用自描手法,分别从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即通常所谓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加以表现,以便给人以全貌的了解。政治素质主要指被鉴定人的政治思想表现怎么样,政治立场,政策水平如何。写这部分的内容,要结合全局统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收获和感受等。要写得切合实际,有新意,不能老一套,用几句很笼统生硬的话对付一下。业务能力,主要包括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语言、文字)。

2.就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安排

要有针对性地,针对工作中的不足,尤其因此受过处分的地方,要重点写清整改方向。这个内容是检验你对待不足和错误的态度,以及你本人的工作思路,不可轻描谈写。

三、结尾

个人鉴定的结尾就注明本人姓名,下署日期就行了。如果是打印的文稿,下面的姓名落款最好本人用笔书写,以示严谨和真实性。注意事项

一、条理要清楚

要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撰写内容部分要按照我们上面讲的顺序来写,不要标新立异。也不要每个部分的内容都平均分配,既要有条理,又要有重点。

二、语气要适中

有些同志反映,写别人好写,写自己不容易,不好意思,把握不好分寸。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心态外,需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把话说得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写优点时,不能太谦虚,也不能太夸大;写缺点时不能含糊其词,心里老是不服气,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民-警,认为我是小兵子一个,无职无权,谈不上缺点,无法写缺点。人无完人,只是你没有认真把握,也可能你从没有假公济私、徇私枉法的行为,但缺点总是有的,可以从思想深入查找不足。但也不能将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尤其涉及到政治立场,思想观点等问题时,以观点明确,来不得含糊。

四、要找准位置

要评价适中,首先要找准位置,弄清了自己是谁,在本单位充当是什么样的角色,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你如果是个派出所长,所里取得的成绩你可以写进你的鉴定里去,如果你是名户籍警,单位里户籍工作取得的成绩你可以写进个人鉴定里去,否则就会让人感到帽子和头不合适。

五、语言忌华丽

有些年轻同志想通过个人鉴定让领导发现其文字功夫,不惜浓妆重彩,将一些看似华丽的词藻写进了个人鉴定材料,结果适得其反。个人鉴定材料属于公文的一种,它需要平直的语言,叙述和评论是其写作主要手法,其他方法一般不用。

第8篇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2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新时期党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促进其进行管理理念及管理机制的转变。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系统的主要形式,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更新内部服务体系及管理机制,从而为教学科研及公众阅读提供良好的参阅环境。

一、新时期党校图书馆的价值体现

大力发挥党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及资料查询中的作用,充分体现新时期的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是实现其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

(一)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第一,文献存储功能。书籍及近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络是知识存储的主要形式,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累积后,逐渐发展成为图书馆形式的大型知识存储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各类专业的资料借阅机会,从而满足了人们对学术及科研方面的追求,更好地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及社会的发展。

第二,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知识传播途径。图书馆的设立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包括书籍及电子资源的借阅,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外界事物及各类知识。特别是新时期网络与电子媒介的发展更加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如果加强对图书馆的利用效率能够增加人们沟通交流的机会,并且能够打破传统传播模式对知识的束缚,提高其图书馆在人们工作生活中使用效率。

第三,具有知识筛选的功能。由于外来文化及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使得各种信息及数据资源都毫无选择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垃圾信息及负面信息。这个时候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其内部知识及信息资源进行专业的筛选,从而保证人们阅读到的都是比较有价值的资源。

(二)图书馆的社会效用

第一,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获取知识及信息资源,能够帮助人们充实自身,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所以对图书馆的各项设施及功能进行充分利用,能够保证知识信息的有效传播与交流。图书馆的设立作为一个知识及文化的交流平台,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借阅学习的环境,不仅对知识及信息资源进行了整理及归类,而且免费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及交流工具。

第二,提供知识整理的平台。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传承了数以亿计的各个专业知识及相关文化,随着国际化趋势进程的不断深入,世界各个国家及各个民族的风俗及文化都在不断地相互碰撞着,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所以图书馆在对知识及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能够强化图书分类及信息整理,在形成一定模式的情况下,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化管理。

二、党校图书馆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进行信息的筛选及整理过程中,党校图书馆要根据现实形式,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信息服务。

(一)合理规划图书馆的藏书比例

党校图书馆的馆藏特点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在整体藏书规模中,主要以社科类文献为主,以及一系列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类别的文献书籍,所以在面向大众的过程中,会形成特定的阅读群体,为党校图书馆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特别是走入网络环境之后,信息资源的数据量更大,内容更加繁琐,所以要科学安排图书馆的馆藏比例,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基础上,在现有的空间环境下,保证各类书籍及信息资料的完整性。

(二)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要想保证党校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就要保证自身信息资源的存储量,以及数据资料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将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地域及不同文化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并在现有存储量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开发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为教学科研工作及平常的阅读提供更加广泛的信息资源空间。

(三)加强文献信息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

文献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对党校图书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应用现代先进网络文献管理法进行数据的传输及管理,要实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管理.在网络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其模式及内容的标准化是保障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关键性问题。所以要建立统一标准的信息数据存储库,从而实现资源的区域共享。

(四)实现网络信息的收集及整理

伴随着网络环境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资源的存储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的模式,并且收集及存储速度也相应的变快。所以在党校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的选定过程中,要根据相关学科及领域,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及搜索工具进行有规律的收集,要在互联网这个巨大的资源库中进行有用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从而帮助读者了解最新最有用的信息动态。

三、关于新时期党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

发展问题是党校图书馆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目的,在进行管理及服务的过程中,要根据新时期人们的需求来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水平及服务意识,不断探求创新、发展的新道路,从而提升党校图书馆的利用范围及利益效果。

(一)要实现个性化的服务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个性化的服务是顺应时展的核心模式,在进行服务及图书馆工作的推广过程中,要以读者及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保证提供全面具体的信息资源及高效率的服务水平。应针对党校图书馆的教学及科研主题进行相关学术文献的供给,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贯穿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中去,实现人与图书管理工作的共同进步。

(二)实施互动式的服务模式

党校图书馆在学校内部主要作用是为教师及学生的科研学习提供相应的场所,所以要想保证服务管理质量,就要建立互动的管理模式,应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收集教学者及学生的借阅意见,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保证课程咨询及信息导航的及时准确,并且在提供检索信息的过程中,要保证内容及形式的多样性,加强需求方及供给方之间的信息平衡,做到全方位的服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

(三)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

党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一定要依靠人才作为支撑,在进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及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首先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更够为科研活动及教学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在面对日益繁杂的图书管理工作时也能够调节自身的工作状态,在服务意识及管理能力方面也更具优势,而且能够保障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提升整个图书管理事业的运行水平。

(四)打造资源节约的馆际合作模式

减少资源浪费,突出知识信息的重要性,实现党校图书馆的馆际合作,能够在进行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保证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要对图书馆的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实现地域性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从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可以通过某个地区图书馆的合作关系来实现资源的共享,使其在相互联动的局面下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小结

新时期党校图书馆的管理能够进一步加强服务及资源规划工作,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保证良好的借阅环境前提下,加强地方合作,从而保证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及管理水平提升一个新的档次,促进精神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孟凡妹.浅谈网络环境下党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J].网友世界,2014(15).

[2]钮开芹.提高党校图书管理水平之探索[J].传播与版权,2014(01).

第9篇

在全院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百倍的信心,齐心协力,促进法院工作上新台阶的形势下,今天,我们邀请了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教务科科长张远昌老师来给我们作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辅导讲座,张老师是我市政治理论研究方面的权威,相信他的辅导将对我们更好地学习领会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起到有力的推动促进作用。

参加今天辅导讲座的人员有:全院所有在编人员,临时工作人员中的党员同志。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张老师给我们作精彩的讲座!

………………………

同志们,刚才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教务科科长张远昌老师为我们全面生动地讲解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特征、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张老师的辅导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启发性,使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张老师所作的精彩辅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

下面请张院长作辅导报告

张院长科学好发展观的角度,结合法院实际,从把握“三个至上”的法院工作指导思想,立足审执岗位,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加强法官司法能力建设,构建科学考评激励机制,实现制度建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文化育院对我们进行了辅导,生动直观、系统全面、对于我们结合法院工作深入具体地掌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了法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效地推动法院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这项活动中,我们要务真求实。一是不折不扣的完成规定动作。学习培训阶段到今天结束,要求党员学习笔记不少于1万字,每名党员心得体会不得少于3篇,院领导干部理论文章和心得体会不少于3篇,周五之前上交到干部科。现在到20日,主要做好深入调研阶段工作,要确定领导干部调研课题,起草调研工作计划,组建调研队伍,深入基层进行调研,4月18日上报调研计划。4月25日前形成调研报告,由院长把关后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