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学习计划书

时间:2023-03-03 15:55:34

导语:在小学学习计划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学习计划书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关于师训工作的文件政策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评好课”为师训工作的重点,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重点工作:

1、加强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

2、继续开展“拜师结对”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成熟。

3、落实好常规听评课活动,坚持听课后及时评课,学校提倡跨年级听课,鼓励、支持、拓展校外听课渠道。通过听评课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授课行为,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高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强班主任师资队伍建设。

5、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本年度,除将继续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档案建设,全面完成其它立项课题的结题和推广工作,并积极参加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切实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研促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配合市教育体育局局继续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开阔其视野,提升其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并充分调动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根据局要求,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督促、指导、考核,项目领引,帮助骨干教师完成每年的目标任务,并负责上送年度考核结果。

2、自加压力。各类骨干教师要按照自身实际,制订一个向上一个层次目标的成长计划书,从师德水平、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对照条件,分解目标,按学年度制订自己的成长计划书。

3、引入竞争机制。对于高层次听课活动、展示活动继续采用申报制,学校择优批准。凭听课反思、学习体会、上翻版课等报销外出活动的费用。

第2篇

    第一,学习计划,具体如下:

    1.争取7月1日至7月20日完成语、数、外三门暑假作业。计划大概每天完成6面暑假作业。

    2.预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等等。并有重点的选择背诵。

    3.预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4.预习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课程,默写有关单词,听磁带。

    5.每天看课外书,报纸,还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能太长。

    6.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练好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如下:

    1.培养个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饭、洗衣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2. 要注意个人安全等方面问题,不私自下河游泳,不能私自外出 ,不做危险违法的事。

第3篇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因此,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质为目标,培养出合格的小学生为服务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二、复习内容及重难点: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量与计量、比和比例。重点:整、小、分数四则运算,混合运算和简算,解方程和解比例。难点: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系统化,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2、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测量与计算、图形的位置与变换;重点:图形的计算及应用。难点:准确的进行计算。

3、统计与可能性:统计与可能性。

三、复习目标: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让学生在对知识的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转载请保留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加深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的程度。

3、查漏补缺。结合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特别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欠缺,没有空间想象能力---)。被学的组织培优补差,让每个学困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四、总复习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等多形式的组织复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留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五、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⒈数和数的运算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⑴、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

⑵、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⑶、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⑷、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⑸、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⑹、四则混合运算

⒉代数的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⑴、用字母表示数

⑵、简易方程

⑶、比和比例

⒊解决问题

这节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

分数的实际应用。

⑴、解决简单问题

⑵、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⑶、列方程解决问题题

⑷、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⒋、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⑴、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

⑵、名数的改写

⒌、几何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

⑵、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⑶、立体图形的认识

⑷、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⒍、简单的统计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⑴、平均数

⑵、统计表

⑶、统计图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训练

⒈四则混合运算、简算、解方程、解比例的强化训练。

⒉几何形体公式的实际综合应用。

⒊各类实际问题的训练。

⒋填空题和判断题的强化。

第三阶段—&md

ash;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4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影般地创造了一个动画场面:小芳要过生日了,同学们决定给她买个礼物,然后亲手用纸制作一个漂亮的长方体的盒子来摆放礼物。在动画中,出示了这个盒子的制作要多少卡纸的问题。真实的生活画面和动听的《生日歌》,改变了传统教法枯燥乏味的新课引入,极大地引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激活了学习的动机,在此过程中,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是否能巧妙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它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理解、掌握角的概念后,为了突破角的大小与谁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我在屏幕中出示了角的大小不一、边的长短也不一的一些角,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用重叠的方法将这些角进行比较,在电脑演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画出边的长短无关。如此教学,教学重难点被轻易突破,学生不仅轻松获得了知识,而且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提供交流平台,发散学生思维。

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动感性强,能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如:教学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展示了学生的不同想法,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变”成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在课件的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看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获得了新的启示,形成了新的认识、新的经验,达到了拓宽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效果。

四、借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这决定了数学是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加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学习数学常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声音、画面、动画等功能,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教学情景,呈现思维过程,使难以察觉的本质的知识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解求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展开铺平,形成一个以圆柱体底面的圆周长为长、以圆柱体的高为宽的矩形,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容易就知道要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只要用其底面的圆周长乘高就可以了。整个演示过程就把抽象的书面知识化成具体、形象的知识了,学生通过形象地感受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就能把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推理得很清楚,学得轻松、积极。还有,求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以长方形的宽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图形的体积是多少?遇到这样的题目,学生的思维一度出现了停滞,对于小学生来说旋转得到的图形是什么想象起来比较困难,直观教具演示也很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过程,学生被难住了,这时,老师进行flash动画演示,清晰地呈现出长方形围绕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时的轨迹,就这样,新知形成的过程简单、清晰、明了地在学生面前呈现,学生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

数学不像语文、英语那样背背课文、背背词语就可以获得高分,也不像音乐、美术那样招学生喜欢。数学中包含很多的数字、算式,不仅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且时常使学生感觉到头痛,再加上教师总是采用口头讲解、习题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只知道让学生完成大量的习题等,这些都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使其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数学能力。且绝大多数学生只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习题机器,而无法成为一个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合格学习者。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恰当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具体如下: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PPT、FLash等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利用声音、图像等刺激学生的感官,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利用动静结合的画面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主动想要探究数学知识奥秘的想法,使学生不再“勉为其难”、被迫地接受数学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愿意学习数学知识,并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积极动脑,积极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可以对难以理解的数学公式等产生直接的感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帮助教师突破难以用口头讲解等方式解决的教学重难点。例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推导公式就是经常让老师头疼的一个教学重难点。如果教师利用CAI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就可以用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变平面为立体、变立体为平面,使学生不再局限从一个角度去观察圆柱,而是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对圆柱加以观察,使学生更加了解圆柱内部结构彼此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三、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如,向学生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采用信息技术先向学生展示由三块玻璃拼成的直角三角形玻璃板,并问学生这个直角三角形玻璃板的内角和是多少,鼓励学生通过算一算、量一量、折一折的方式验算自己的判断,然后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将这个直角三角形玻璃板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的动画画面,以验证学生的探究结果,使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最为紧密,数学学习的目的也是应用于实践,因此,要实现数学生活化。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向学生讲授“几和第几”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仿真的人们排队买票的情境,变抽象知识为生动的生活场景,问学生一共有多少人排队,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在哪个位置……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结合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正确回答出问题,且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化场景中更容易理解“基数和序数”,同时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应当随之改变。在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采用全新、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当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在数学教学中有所得、有所获,使数学教学效率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第6篇

展特点的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

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

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

下必要的基础,已成为每位教师关注的问题。我认为,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

不仅应该有活跃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还要充分

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那么,如何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呢

?下面谈几点切身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上好每一节课,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

1.感官刺激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

动画等,并且内容尽量

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让学生感兴趣。

2.游戏激趣

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勇于探索,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让他们学习

一些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和重复地操作一些计算机技能,会减少他们学习的积极

性,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小部分时间介绍

些益智游戏,如“推箱子”“扫雷”等既要动脑筋、又要灵活运用鼠标的游戏,

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掌握电脑操作技能,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3.语言激励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

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如:你想成为魔术师吗?你能像魔术师一样在Word中随意改变文字的字体、字

号、颜色吗?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已经坐在教室里上课了,可是电脑这个大

懒虫还没起床,现在让我们来叫醒它吧!

二、以人为本,融洽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与师生情感密切相关,师生间融洽的感情对信息技

术教学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教师,自

然就喜欢这位教师的课,并努力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所以,师生之间应该是

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

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

学环境。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事实证明,赞扬比批评更有

效、鼓励比指责更有效。一则情理交融、充满激励性的评语,一段肯定的言辞,

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以赏识的

眼光去看待学生、肯定学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就会越来越自信,对学习

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三、分组教学,扬长避短

在课堂上,常常会听到一些窃窃私语声,经过留心观察,原来是有的学生家里有

电脑,学会了教材中一部分知识,他们在教别的同学呢!我想,何不提供给他们

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于是我把他们分在不同的组里来帮助其他同学。这样,既

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发挥了他们的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

担,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更具体、更细致地辅导其他学生。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源泉

。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因材施教,转变过去“填

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把机械学习转变成意义

学习。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

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活动的余地、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

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从中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五、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

息技术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

习和生活之中”。因此,信息技术课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

“学有所用”。

教师要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认真考虑课堂教学环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发

第7篇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24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统计和总复习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

7、认识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的思考。

第8篇

在学习调研阶段,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我校党支部高度重视,把分析检查阶段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按照镇委的要求,认真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扎实顺利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主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在第一阶段广泛调研、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向教职工和部分学生骨干发放征求意见表300份,组织中层干部和全体党员召开了3次座谈会,找教职工代表进行个别访谈20余人次。通过这些方式广泛听取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建议,经过认真汇总梳理,共收集到多条对学校和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开展谈心活动。在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前,我与班子其他成员分别进行了谈心,班子成员之间相互谈了心。谈心活动中,我们做到了与人为善,坦诚相见,进一步沟通了思想,增进了团结,找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达成了加强班子建设的共识。

三是认真组织自查。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谈心活动的基础上,学校班子成员认真开展了“五比五看”活动。党支部组织召开了党员组织生活会,进一步听取了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活动,学校认真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学校实际,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深入查找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了影响学校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了我校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理念、发展规模、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要求等方面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查找了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主观原因进行了认真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四是准备发言材料。学校班子成员在自查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前一阶段学习培训、深入调研的成果,认真撰写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了分层次审核把关。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主题鲜明、认识深刻、剖析准确、改进措施明确,重点围绕班子和个人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在下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思路等内容展开。

五是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形成发言材料,进行分析对照检查;要求每个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都要分析查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和对学校和领导班子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求领导班子各成员必须参加组织生活会,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建议,明确今后将要努力的方向。

六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有两项主要任务,一项是查找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学校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自觉改进提高,为分析检查报告工作做准备;另一项是班子成员进行个人思想检查。班子成员在查找问题中摒弃私心杂念,突出细节、突出具体、突出举措,勇于正视和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敢于直面矛盾,切实把存在的问题找准找实,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找出来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分析原因,深挖思想根源,努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这次民主生活会开得很成功,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下一阶段促进落实措施整改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安排

我们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解决突出问题。这是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我们第三阶段的工作,就是要更加注重突出实践性特征,把解决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抓紧抓好。按照学校制定《实施方案》的要求,第三阶段工作也要做好两个环节,一是制定整改措施,二是解决问题整改落实。我想我们应该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定好整改方案

整改落实方案要全面贯彻区委、教科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精神要求,以学校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以加强和改进服务为主线,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为重点,以抓责任抓落实为保障,努力使整改方案成为学校党员和教职工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对照表。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学习调查和检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调研报告和分析报告,制定班子和个人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落实整改责任人,细化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帐,制定整改工作进度表及整改承诺书,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党员同志及群众的监督。同时,每个年级组制定整改措施,每位教职工也要分别制定个人的整改措施。

第二、解决好突出问题

解决突出问题是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闪光之处。我们要将重点放在解决突出问题这一环节上。按照已制定的整改落实方案,统筹协调,进行整改,要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效,让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切实感受到科学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第三、建立完善体制机制

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体制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发展进步的活力、实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是管长远、管根本的保障。学校根据班子分析报告和整改落实方案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修订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进我校科学发展的规章制度。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要求,着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修订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逐步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使科学发展观更具操作性。

体制机制的创新要采取稳妥推进的原则,要坚持整改落实工作结束,学校体制机制的创新工作不结束,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四、做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案例教学

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一定的教学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对教学案例(包括片断)书写或分析是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改进的有效途径。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通过案例可以真正触及到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笔者在同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同课题、不同设计方法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在许多方面力求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并且结合观看课后教学录像、专家及同事的评论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不同设计下的教学实践作有益的反思。

1 练习要立足课本,注意知识的基础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一切发展的基础。而小学数学中的各方面知识恰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我们可设计如下练习: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同样,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这些面有何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很清楚地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从而形成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打下基础。

2 练习要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

练习的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①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练习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

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针对这一知识难点,我设计了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只让学生移小数点):0.35÷0.5,3.5÷0.05,28÷0.14,0.208÷1.04,这几个重点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

3 练习要新颖有趣,让学生在玩中练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这一特点,从练习形式、题型、要求出发,保持练习形式的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各种题型:如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小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参与练习。或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些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的要求起立,看谁反应快。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2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3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4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5学号是合数的同学,6没有站立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学生通过这个趣味性的游戏把枯燥的概念快乐地完成了运用。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4 练习应注重拓展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