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6:21
导语:在医院质控科季度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按照《XX中医院工作制度》和《XX中医院质控管理条例》,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各项工作的质量控制,切实抓好质量管理工作。
(二)定期参加各科综合查房,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工作质量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交质控委员会讨论处理。
(三)不定期检查各科室的医疗文件书写质量,不断提高医疗文件书写水平。
(四)每月将发现的问题提交质控委员会,将质控委员会研究讨论的处理意见以书面形式发至各有关科室,并提交财务科进行质控扣罚。
(五)将每月检查发现及处理的情况按季度汇总,以通报的形式发至各科室。
二、完善医院临床中医质控措施
一是明确全员参与的质控思路。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和医院自身的发展,结合中医药自身发展特点,要明确全员参与的全方位质控模式,全体员工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做到周讲评,月小结,季分析,使全员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在全院上下形成一种人人讲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同时,广泛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比武,强化年轻护士的教育培训,逐步推进专科护士培养,组织开展西学中班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增强各临床科中医药参与的意识和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53-01
“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已开展了五年,在这五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在医院管理中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为搞好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实现优质高效的医院全面管理,我院成立了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建立了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对医院质量进行动态的实时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明确质量控制办职责、完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
质量控制为医院管理的核心,为实现医院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对医疗质量实时信息的有效监测及控制,实现医疗质量的良性循环上升,我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伊始就成立了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并在此为核心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质量控制网络是医疗质量控制的前提和保证。我院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为:一级质控组织:由院长直接领导的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具体职责为:⑴制定全院质量控制方案制度;⑵调整医疗质量控制定期考核标准;⑶督促指导质控网络开展工作;⑷根据医疗缺陷讨论结果,评价,制订整改措施并予以落实;⑸定期分析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二级质控组织:成立质量控制办公室。主要职责:⑴在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突出目标,完善考核办法;⑵充分发挥协调、反馈、控制、监督、推广作用,促进各项工作落实;⑶组织对全院全面质量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强化内部质量体系自检与监督,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考核工作;⑷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评价,及时反馈,提出建议,跟踪落实。⑸负责质控网络系统的建设和运转。三级质控组织:为科室的质控网络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一名高年资医生或(和)护士组成。主要职责:⑴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和考评制度,对科室诊疗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⑵及时请示汇报科室医疗质量方面的重大问题;⑶参与医院组织系统性的督查、互查;⑷接受质量反馈信息,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
2 建立质控标准、实施标准化质量管理
标准化医疗工作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支柱,是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医疗质量控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监测指标,因此质控办根据卫生法律、法规及三级医院管理医疗卫生质量督导评价标准及各项要求制订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包括病历质量、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医技质量、院感质量等一系列的考核标准。只有建立了质量考核标准,才能对各医疗环节、各医疗过程进行量化考核,才能落实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质量控制目的。另外在实施标准化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实效及时对标准加以修改、补充,使标准化质量控制管理逐步健全和完善。目前我们根据“三优”及“医院管理年”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医技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病历质量考核标准》等。
3 制订质量控制工作计划、明确实施措施
质量控制管理应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明确的实施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依照计划检查、评价,才能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提供信息,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检查包括对医疗各个环节工作的全面检查,做到每年、每月、每周都有详细的医疗质量控制检查计划,具体的实施措施,采取质控办督导检查与科室自查相结合的方法,每次检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落实奖惩制度。我院基本上是每周组织一次医疗查房和二次质控查房,每季度对门诊病历及处方进行点评及评比一次;每季度对住院病历质量进行分析一次;每月一次医疗质量分析会,每季度一次全院大检查,每年组织1到2次医疗文书和护理文书评比。确立每次检查的侧重点:比如在检查中侧重对医疗文书、医疗质量、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临床输血工作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及护理文书、护理质量、医患沟通等检查。
4 落实标准、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注重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落实奖惩制度
对照质量控制标准,我们采取质控办督导检查与科室自查相结合的方法,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特别是加强对医疗各个中间环节的控制,做到层层分解、层层落实,逐级负责,月月有检查、有分析、有评价、有改进措施及追踪反馈。医务科、质控办、护理部坚持每月召开1次质量分析讨论会,对现存的及潜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限期整改;加强对医疗护理缺陷、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归因分析,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在开展管理年活动以来,质控办会同相关科室,在主管院长带领下,每周进行质量控制查房和医疗查房,对临床各科的医疗质量予以全面分析,重点是对现正病历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分析、评估及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全院对照《湖北省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检查评分表》及《湖北省医院管理评审标准》,先后组织16次科室交叉检查,每季度1次全院模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反馈形式有:⑴当面反馈,及时交流,及时纠正;⑵全院反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医疗查房情况汇总》、《质量控制简报》等形式予以反馈,并制定整改措施、监督落实、实施奖惩。
5 医院质量控制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医疗质量提高显著、医疗安全明显加强、医院管理年活动各项工作良性运行
【摘要】目的 探讨全员参与并分组定期轮换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全员参与型管理模式,将科内护理人员按老、中、青搭配分成4个质控小组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和跟踪反馈,每季度轮换1次,每月科内开护士会总结。结果 实施前后对比,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均显著提高,各项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实行全员参与并分组定期轮换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团体意识,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全员参与 分组管理 定期轮换 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维护自身就医权益意识的不断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服务质量意识也随之提高。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是摆在医院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科自2010年1月开始在科内实施全员参与并分组定期轮换模式进行科内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科护理人员13人(包括护士长),其中主管护师7人,护师4人,护士2人,均参与管理。
1.2方法 根据科内护士的工作年限、工作能力、职称等按老、中、青搭配分成4个质控小组,每组设1名组长,组员2名。1组分管病区管理、分级基础护理,2组分管消毒隔离,3组分管护理文件书写,4组分管急救物品管理。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2次并跟踪反馈,每季度轮换1次。护士长首先开护士会组织学习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讲解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实施工作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做到护士人人掌握质量标准的内容及要求,有利于参与管理。然后护士长逐一带领各检查组成员进行1-2次质控检查,使护士逐渐掌握质量标准、检查要点和管理方法。要求各检查小组将检查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当事人,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将共性的、重点的问题记录在科室自设的质控本上,检查结果记录对事不对人,护士会上由护士长提出,共同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 结果
综合2009年及2010年全年质控检查结果对比,实施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有提高。
3 讨论
3.1许多护理管理者通过适当授权来增加自己的工作时间,增加下属自我实现、自我控制的机会,从而增加护理管理的一次性、科学性与规范性[1]。实行全员参与科室质量控制扩大了工作权限,提高了护士的管理能力。
3.2保证护理质量的主体是护士,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在于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要把科室护理工作搞好,必须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科室的护理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管理者的引导和良好的管理机制,在良性循环下激发被管理者的工作热情,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激发被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来完成[2]。
3.3可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培养她们的护理管理能力,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和团队精神。她们从被检查者到检查者角色的转变,使她们能够自觉地将质量标准贯穿到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3.4通过实施全员参与并分组定期轮换的管理模式,每个护理人员都参与质量管理,她们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和改进意识显著提高,使科室的环节质控落到了实处。同时改变了以往护士长一管到底的传统管理模式,把护士长从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利于护士长宏观针对重点管理科室,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3.5实行全员参与、分组管理的模式,克服了护士长在质量督察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发现护士长不能发现的问题。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同时监管护理管理工作,更容易发现护理工作中的盲点、隐患和不足。
参 考 文 献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杜绝护理差错事故
每周晨***会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科内质控小组每月进行质控检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上半年护理缺陷发生率为零。
二、落实三基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三、规范服务用语,提高护理满意度。
四、护理文书书写明显进步
今年上半年的护理文书书写有明显的进步。通过***会上不断强化护理文书正规书写的重要意义,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规范的文书书写的学习,护士长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每日晨检查前一日的文书书写情况,并且严格执行三级质控原则,最后护士长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出院病历终末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以督促文书书写的不断规范。第二季度的护理质控检查文书书写项我科未发现问题。
五、美化病区环境,加强病房管理
上半年,我科在医院绿化科的帮助下,增加了走道的绿色植物的摆放,使病房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美化。病房每日定时通风,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科室配合医院对陪人及探视人员的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的护理,使患者主动减少陪护,并且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
1意义
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1],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健康动态和疾病特点所实施的教育活动,必须贯彻护理程序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过程。慢性肾脏病人病程长、治愈率低,我们针对疾病特点除给予必要的治疗外,重要的是教给病人健康知识和行为,即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的意义、预防、注意事项、如何防止复发、出院指导等自我保健知识,使病人住院受益,出院后同样受益。这种配合治疗对肾病的恢复、减少复发率及保护肾功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和医生对护士的信任度。
2方法
1)将全科65张床分成一个护理小组,由组长负责,每一个护士承包2个病房,分管5~6个病人,将教育内容制作成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如:肾病护理手册、宣传栏、幻灯及面对面宣讲肾脏穿刺、化验标本留取及药物的作用和服用方法等,除讲解外每人打印一张,交给病人以防遗忘。
2)从入院到出院分为三个教育阶段,即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出院教育。入院时由接诊护士与组长进行评估诊断、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入院教育,住院后由责任护士评估、制定并实施住院教育计划和出院教育计划。
3内容
入院教育内容:医院环境介绍、规章制度、等级护理等。住院教育内容: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治疗方法、化验标本的留取、药物的名称作用、服药注意事项、肾穿刺检查目的方法及配合、肾病的预防及诱发因素。出院教育内容:体育锻炼的时机方法、复诊指标、专家门诊日、饮食指导等。
4质量管理
建立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责任组长四级质控制度。
一级质控:责任组长按教育计划内容逐人评价并进行督促完成,一周内评价完毕,发现不切实际的教育重新研究制定教育计划;二级质控:护士长每周抽查20%的教育实施情况,并进行微机统计作为科室质量指标的记录;三级质控:总护士长每月抽查一次,在全面检查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检查健康教育质量并每月讲评;四级质控: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长全面检查护理季度质量,其中专门检查健康教育落实情况并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发放民意测验卷。
5结果
每季度对护理质量满意率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将未作健康教育的2000年1 000例患者,与教育后的2007年
1 0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调查结果是2000年四个季度满意率分别为80.13%、85.32%、82.78%、90.25%,平均为84.62%。2007年四个季度满意率分别为95.32%、98.68%、98.21%、95.13%,平均为96.84%,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和医院的声誉。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7.323;R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112―02
我国目前医疗卫生的水平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此群众反映十分强烈。有专家指出,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医疗资源人均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群众需要;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费用上涨速度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公益性质淡化;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一些医疗机构自我监管不力,少数医务人员出现了损害群众利益等情况。作为医疗卫生单位,如何在这种条件和环境下做好医疗卫生服务,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确是医院应该考虑和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加强领导是加强管理的关键
虽然“看病难”和“看病贵”有着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在因财政补偿不足而实行的“以药养医”的情况下,势必会使用药不规范而派生出开单“拿回扣”或“提成”。如何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医院领导班子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来,我院认真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和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的通知”要求,成立了相关管理小组,并由分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认真按管理职责进行条块管理,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规范和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医院先后制订了年度药品用量控制总目标,建立了《合理用药管理规定》、《临床药师制度》、《药品使用动态监控管理措施及超常预警制度》、《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制度》、《医生不合理处方评价和通报制度》等制度,使药比真正降下来。据统计,2006年度全院药比为38.13%,比2005年度的42.84%下降了4.71个百分点;医保患者的均次费用达到了市医保给付的比例,各项医疗管理指标均达到了上级要求,患者的投诉明显下降,医院的两个效益得到了提高。
2 发挥职能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正确的决策须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医院十分重视发挥职能科室的作用,做到分工、责任明确,将合理用药的管理落实到具体职能科室。
2.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加强用药管理的重要措施
感染科、质控办、临床药学室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管理部门,三科室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规定、制度并组织落实。对药品实行线级用药管理:使用二线抗菌药物治疗需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资格医生同意;需要使用三线抗菌药物治疗需经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格医生同意后方能使用;特殊用药则需相应的专科会诊后方能使用。为严控大处方和门诊抗生素的使用,医院规定除特殊情况外,门诊使用抗生素不得超过50元/d,门诊输液药品不得超过70元/d,特殊情况经治医生应书面说明理由并由科主任签字后交医保办备案;此外,医保办还给门诊医生和各住院病区分别下达均次费用和药品比例的考核指标,每旬以书面形式向门诊医生、各临床科主任其指标完成情况,以便他们掌握最新信息,及时调控、达标。
2.2 每月坚持合理用药的分析和评价
质控办每天认真抽查病历,从使用药物有无指征、更换或停药有无依据、有无超剂量使用或针对性不强的“大包围”用药、有无滥用药现象、是否违反药物配伍禁忌等方面进行检查。建立医生不合理处方通报和评价制度:每月对不合理用药、滥用药、开大处方的医生予以通报批评,并通过院内网、质控简报进行评价。为提高医疗质量,还对临床科主任进行为期1周的质控管理轮训,内容为查病历、看台账、检查三级查房。主管质控的科主任经过培训合格后再回科室对科内医生进行培训。
2.3 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
感控科每月抽查部分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围绕有否使用指征及预防性使用指征、是否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否按药敏结果选用药物、是否有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在药物经济学方面是否妥当等方面,对检查存在的问题通过电脑、下科室形式给主管医生和科室进行反馈,若是科室共性的问题则主动与科主任沟通。该项工作不仅可为该患者制定切实有效的、个体化的抗感染方案,而且还为医院病原菌耐药性收集流行病学资料和为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
2.4 临床药学主动为临床医疗服务
为促进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临床药学组把药品不良反应纳入医疗质量、合理用药的管理中,坚持药品和血药浓度的监测,使用药更加科学。药师定期下临床科室了解药品使用是否合理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填报;每半年一次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消耗情况和评分;定期总结一个阶段以来在处方和住院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通过临床药学室季度出版的《药学服务》向全院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为促进临床安全,除了专职药师下临床督查、一名药剂科主任参加每周1次的医院质量大查房(负责合理用药方面的检查)外,我院还在门诊药房窗口设立药学咨询,接受患者及l临床医护人员的咨询,有效地保证患者用药。
3 动态监控是加强管理的保证
督促检查是使工作达到实效的重要保证。为使合理用药工作真正落实,医院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3.1 每月实行量化考核
根据市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和医院药比考核办法,在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方案及专科病种质量控制方案中,每月重点监控常见病、多发病、单病种住院费用、择期手术前平均住院日、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门急诊患者和出院患者的平均费用及药品比例等,定期公布各临床科室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工作效率、病种费用等情况,并根据科室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与每月的质量管理奖挂钩。
3.2 计算机动态监控药品使用流向
坚持每月动态监控使用金额前50位西药及前10位中成药,并与上月、上季度、上年度进行对比,绘制药品动态走势图,每月、每季度对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30%的中成药及西药、使用金额前10位西药以及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抗生素单品种流向(科室使用总量、个人使用量)进行监控和分析。对波动异常的药品实行预警通报,经药学组、药事委员会研究,实行限量、停用、诫免谈话、责任追究等处理。
4 合理用药是减轻群众医药费用的具体措施
医教科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支持下,在医疗,科教、疾控、病案等方面,在2019年做了一些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2020年我科计划完成以下工作:
一、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教科的首要任务。
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同时加大科室质控活动管理,我们将有针对性的检查急危重症病历,科室抢救病历。
根据上级精神及文件,修订完善各种医疗质量与安全制度、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并建立配套的质控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质量指标。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考核,做出评价,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
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同时规范落实转院转诊制度及院外会诊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使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有章可循,服务过程程序化、标准化。
每周五进行周查房,检查病历书写情况,登简报,周一下发,督促科室进行整改,每月对问题进行汇总,下发给科主任,由科主任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整改完成情况。以上情况作为月考核的一项内容。
每月对科室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方案对不合理部分进行扣分,并督促整改。
19年科教工作总结
一、继续教育方面:
1、全年完成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完成19年个人学分管理,要求人人达标。公需课、必修科、选修课的网上注册、缴费、学习工作,要求人人必学及网上学分的录入工作,年终统一打印,入个人继续教育手册,为年度职称审核做好准备工作。
2、该年度完成了省市级学分的申请、培训、获取学分工作。该年度完成1类学分讲课5次,2类学分讲课6次。
3、待完成年度全院年度学分审验、打印,向上级多个部分的审核工作,并贴至个人的学分证档案。
4、全年新办学分卡9个。
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
应二甲要求全面整理住院医规范化培训档案工作,根据医院现今具体情况进行逐级改进工作,不断调整制度及实施方案。2019年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0人.每月进行病历书写及整改工作。
三、医疗技术:
1、2019年规范了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工作,按国家最新标准重新整理各级手术,并下发各手术科室,按要求完成手术。
2、每季度组织完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
3、根据今年申请的两项科研项目,补充2项新技术、新项目档案。无新开展项目。
四、培训教育工作:
1、根据临床需要组织各种培训8次。
2、完成学分培训11次。
3、组织完成西学中培训 12次,每次培训后考试、评分、归档。
4、中医三基培训12次。
5、每季度进行三基考试、考核、评分、总结。
6、待完成:组织急救操作演练培训及考试1次。
7、完成:基层培训项目工程,对21名乡村医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的培训工作,培训完成后进行结业考核,均达标。
五、人才培养:
1、全年选送赴上级医院进修12人次。其中临床医生6人,医技2 人,护理0 人,麻醉1人,康复1人,助产士2人。进修人员返院后书写进修总结,做进修汇报。
2、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组织安排短期培训86次。
3、多次完善来院进修、实习、见习相关制度及规范,制定协议书,签署协议,2019年接收学生12人。
4、科内自学工作:年初制定学习计划,科室根据计划每月完成自学,要求有计划、有笔记、有考试试卷,每月检查,纳入考核。
六、疾控方面:
1、19年下发有关传染病管理的文件4个,不断规范传染病管理工作,杜绝迟报、漏报现象发生。进行传染病防范管理工作。每季度书写自查报告。根据二甲要求完成传染病管理包括传染病上报、培训、防范、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工作。
2、该年度上报传染病114例。
3、上报食源性疾病51例。
4、上报死亡病例13 例。
2020年科教工作计划:
1. 规范全院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
继续教育工作是科教工作的一大部分:包括全年学分讲课、公需课培训管理、必修课培训管理、学分系统管理、继教档案管理等。
2020年计划加强继教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例如:
1)学分系统的规范:除完成全院人员学分获得情况监督外,计划将医务人员全年培训情况融入学分电子系统,规范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工作,能做到对人员的全年培训一目了然。
2)规范学分讲课工作:规范流程:申请-确定课题-上级审批-网上下载课题-安排培训-课后总结-上传学分-上传总结、获取学分-留取资料。统一流程同时加强授课教师课件内涵,严格审核课件科学性、创新性,确保授课实效性。
3)完成全院人员的技术档案管理。
2、住院医规范化培训:
1)19年住院医培训工作按要求完成了新进人员的规培档案管理工作,2020年计划按制度落实临床培训,切实完成人员的轮转培训工作,全方位提高人员水平,更好的完成临床诊治工作。
2)落实国家规培项目的实施。
3、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工作:
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少,2020年加大该项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奖罚措施,严格按制度完成,督促科室开展新项目。
4、医疗技术管理:
1)对照2019年医疗技术管理规定要求,规范我院医疗技术相关制度、职责及规范工作,对各项规定认真分析,逐项实施,确保医疗安全,达到持续改进。
2)手术医师授权管理制度的改进:把该项工作做细,2019年此项按全院手术医师集中进行授权管理,2020年计划将手术医师按个人进行分类授权,使手术医师更明确自身手术能力情况。
5、学术讲座
1)制定三基培训计划,每月至少中医三基培训一次。按计划完成培训、考试工作。
2)继续完成西学中培训工作,培训完成后向上级申请西医人员中医处方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
3)根据临床需求,临时安排各项相关培训工作,如:病历书写规范、诊疗规范,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4)定期开展适宜技术培训工作,包括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
5)规范下乡对口支援工作,根据二甲要求,定期到受援医院督导调研,开座谈会,不断改进此工作,增大支援效果,使受援医院确实受益。
6、人才培养
2019年完善了进修、实习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进修及实习人员协议书。
1)加强学习效果检验工作:对进修完毕人员科室负责人进行鉴定,同时全院进修汇报。或进修期间进行电话随访带教老师,随时检验进修情况。
2)针对来院进修学习人员,规范带教流程,制定带教制度及规范,各带教科室严格按规定对学员进行培训指导,包括选定带教老师,制定学习计划,并检验学习成效等。做到有规、有章完成培训工作。
7、规范短期培训流程
2019年做到了短期培训的登统工作,但无措施制约科室人员学习前的上报及登记工作,使部分学习未登记,有遗漏。2020年计划完善此项工作,制定措施,做到对人员学习前的审核、登记、管理工作。同时严格按照三级医师继续教育要求,对各层次医师进行培训的指导,做好督促、统计,按二甲要求完成此项工作。
8、鼓励科内人员自学:
1)2020年完善科内人员自学工作,年初制定学习计划,按计划科室完成科内学习工作,每月医务科检查。
2)改进继续教育手册的样本格式,规范手册书写内容:要求个人制定学习计划,科室领导审核通过后,按计划完成个人自学,并写出综述,科室分享学习成果。达到个人自我提高。
二、医务工作
医疗安全及风险防范管理
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的重点。医疗安全工作长抓不懈,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医疗安全工作。
1、继续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依法规范行医,严格
执行人员准入及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适时在院内举办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讲座、培训。
2、加强医疗安全防范,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对于给医院带来重大影
响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不良事件,着重吸取经验教训。
3、加强急诊危重病人管理。
4、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强化疑难、医源性损伤、特殊、危重、严重
并发症、纠纷病人等的不良上报制度。
5、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缺陷的处理
情况,总结经验。
四、病案方面
1、复印在院、出院病历;
2、每周一打印患者出院记录名单,按照出院病人名单到科室收取病历,每收取一份在名单上签名,并与质控护士与院级质控有交接记录,(骨伤、外科 收取病历后暂存放于病案室,并登记在暂存登记表,本次收取的半月后交于质控人员,并做好记录)。
3、周二、三整理上交病历归档,每周四从院级质控收回病历,每份病历查看是否贫困患者并登记记录,挑选问题病历,分别登记各科整改病历登记本,整改病历星期一收病历一起发放到各科室并各科人员签字;合格病历分科室装订后按照住院号排序,制表格分别登记各科室合格病历及整改病历数量,电脑入档,整理病案号排序后上病历架子,及时追踪未归档病历(整改病历、各科室借取病历做好记录)保证病历归档装订工作。
4、每周五汇总各科室收取病历数量及问题病历数量,表格方式上报办公室;每月21日汇总各质控员查看本月病历数量盖章后上交财务科;每月21日汇总每月各科室收取病历数量、检查病历数量、整改病历数量、登统病历数量上报医务科。
5、积极完成各项本职工作,做到病历整改病历分科室登记,扶贫病历病案号排序整理分科室登记,借取病历本(各科室签名),追踪及时归档,完善病历存档信息。
6、本年度继续沿用病历按病案号排列,方便了病历的存储与查找并节约了空间;继续完善编码库,对本院诊断与编码库中不符的属编码库中诊断或手术名称不合理的进行修改,不全的诊断或手术名称进行添加;属本院诊断不规范的督促临床医师对诊断进行修改。
五、疾控工作
1. 做好食源性疾病的上报工作。2019年该项工作科室上报不及时,2020年制定上报管理制度,按制度完成检查、监督工作。使此项工作达标。
2. 传染病上报:按制度检查、监督传染病的上报管理工作,杜绝迟报、漏报,各项报表填写规范。
六、健康扶贫工作
接受省、市级检查,整理扶贫档案,接收整理文件并执行文件精神;完善大病人员资料;整理大病台账;配合扶贫检查并针对提出问题进行整改。检查扶贫病历。
对口支援:
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为辖区医疗单位进行技术支援、人员培训方面的任务。
七、其他日常工作
每月上报医疗质量服务月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月报、上报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医联体情况;每半月上报分级诊疗情况;每季度上报平安医院情况、健康服务业情况;月底对科室进行考核;月底上报院刊、质控员工资、手术人次;每三个月组织参加院感委员会、输血委员会、药事委员会会议;组织召开病案委员会、医疗技术委员会、抗菌药物委员会、医疗质量委员会会议并打印会议记录。上报电子病历信息;不定期上报肿瘤发病情况;医院公众号不定期内容;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工作;及时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及院领导临时分配的任务,组织安排各类社会公益性医疗保障。
八、二甲持续改进工作:
(一)医务方面:
重症病历少:努力加强医疗技术学习,开展急危重症疾病的治疗。
1、无院内制剂:各科再优化优势病种,将其中好的方剂制成院内制剂。
2、术前讨论流于形式:要求各科室按术前讨论内容执行,加强科室内涵建设。
3、病历中上级查房体现不充分:要求各科室将上级医师查房内容详细记入病历,加强科室科内学习。
4、手术知情同意书无替代方案:信息科已在电子病历系统加入手术替代方案,因科室内有未用电子病历系统,要求各科在手术知情同意书内加入替代方案这一项内容。
5、手术记录缺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各科手术记录注意别缺项目,医务科检查结果记入绩效考核。
6、中医疑难病历讨论欠规范:疑难病历讨论要求中医内容突出,记入病历。
7、手术部位标识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识:修订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并下发到各手术科室。
在以后的查房和考核中,着重以上方面的检查。
(二)科教方面:
科教方面: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工作,以上已详述。
手术分级管理工作,以上已详述。
(三)疾控方面:未发现问题。
(四)病案方面:一、做好病历回收、归档、复印等日常工作
1、病历是否及时回收、归档,直接影响到病历查询、复印等工作。每天必须做好全院病历的收集、整理、装订、编码核对和保管、维护等日常工作。每月排查出院病历未归档情况,查询未归档病历下落,并做好催交工作。做好每月各科室的归档率统计并上报医务科。
2、对归档病历按ICD-10进行疾病编码核对、疾病手术分类编码核对。在完成编码核对、统计报表等工作后按病案号顺序依次上架存档。
3、对外借的病历应及时催还,归还的病历要求再次进行核对,使病历归还率、完整性达到100%。
4、对来院复印病历的人员,应按病历复印制度严格办理相关手续。
二、加强病案室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保持库房清洁、整齐、干燥,做到防火、防潮、防光、防尘、防虫、防水工作。对上架的病历要求定期进行整理,保持清洁、整齐。
1方法
PDCA循环是美国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其特点注重的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1]。可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是不断循环、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
1.1计划阶段成立质量监控小组,由高年资护士作为小组成员,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2 月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投诉事件10例(占8.8%,10例护理投诉经调解后,均得到满意解决,未给予经济赔偿),统计投诉的原因、时间、当事人,将收集的资料认真分析,总结归纳。
1.1.1纠纷产生的原因
1.1.1.1责任心不强主要表现在护理工作措施不落实,工作时精力不集中,不认真交接班,以致发生护理并发症及意外。如:褥疮、液体滴空、回血、液体外渗、针头脱出、液体流到床上、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等。
1.1.1.2业务水平低,技能差主要表现是技术操作不熟练、缺乏工作经验造成操作失败。如静脉穿刺不成功,造成皮下淤血;导尿造成尿道黏膜出血;约束带使用不当,造成肢体血液循环受阻。
1.1.1.3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不知道护理工作尤其是护理文书与法律、法规有直接关系,造成护理记录不能客观、及时、准确记录。抢救时紧急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后不及时告知医生补医嘱,造成护理记录单与医嘱不符。1.1.1.4医疗费用录入不及时由于“军卫1号”的原因,个别费用不能自动计价,需要护士手工计价,而护士由于工作量大,本班内可能计价不及时,下班后或几天后再补计,造成患者家属对费用的不理解。
1.1.1.5超负荷工作,护士情绪不稳由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发病突然,家属难以接受,对医院治疗结果期望较高,加上病人病情危重,护士上特护班多,护士少,需每天2班倒,仅2006年护士上特护班时间为263 d,而护士24 h陪护在病人身旁,家属对护士的询问更多一些,护士在病情的解答上患者家属不满意,难免引起家属的投诉。超负荷工作,却得不到认可与尊重,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情绪不稳,工作缺乏自豪感和成就感,影响与家属的沟通。
1.1.2纠纷发生的时间8 h之内,科室领导出面,有了纠纷苗头很快会解决,纠纷的发生较少,统计2004年1月~2006年12月护理纠纷中95%均发生在8 h之外或节假日。
1.1.3纠纷发生的当事人统计2004年1月~2006年12月护理纠纷中,低年资护士占90%,由于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理论、技术与高年资护士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在处理纠纷苗头时,只是采取回避的方法,不能正确分析或将纠纷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发生纠纷的概率要高于高年资护士。
1.1.4设定目标本着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从满足病人需求的角度出发,确定目标,使护士能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业务技术,加强慎独精神,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及家属的询问,护理纠纷减少,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1.2执行阶段
1)每次科内发生护理纠纷,护士长均向护理部汇报,院、护理部及科室领导高度重视,院专门请法律专家来院授课,护理部每年进行护理知识讲座及护理技术比武,开展护患沟通模拟演练,科室挑选技术骨干作为科室小教员,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技术培训,护士长对每一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都要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利用每周二晨间教学时间请护理骨干轮流讲课。
2)质控小组制定每月检查内容,每周对自己所负责的内容进行检查监督,护士长每天利用早交接班时间,对前一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讲评,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管理当中。
3)护理记录除质控小组检查外,护士长对每个出院病历,尤其是特护记录单都要严格把关并签名。
4)加强夜班、节假日、周末的护理质控,除依赖护理部采取的全院护士长轮流值夜班制度外,本科护士长每月不定期查夜2~3次,节假日、周末科质控小组成员轮流查房。
5)对病人费用每日一清,因病情需要用一些贵重药品、物品须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将清单发给家属,家属如有疑问要耐心解释,让家属明明白白消费。
1.3检查阶段
1)针对目标让每位护士在质控过程中能参照标准解决小循环中的问题,组织护士自查,护士长与质控小组成员通过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评价对病人的服务情况,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如2006年8月我科收治一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冬眠疗法,家属提出室温太高,不适宜冬眠疗法,我们向院领导请示后,及时给病室安装了空调。
2)质控小组在实施每一项内容后即进行相应的检查,如在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技术操作指导后,按照技术操作程序一一进行考核;通过与家属交流后,了解家属及病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提出整改措施。
3)通过评选服务明星的方式,每季度对技术好,病人及家属满意的护士,戴上明星帽,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4)每季度护理部组织一次伤病员满意度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纳入到护理单元流动红旗评比中。护士长及科质控小组每周进行1~2次人性化服务检查监督,并把检查结果在每周周会上进行讲评。
1.4处理阶段由于人的行为受到惯性的影响,不容易改变过去的工作习惯,因此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价,纠正不足,确保整改到位,根据评价结果,对于此次活动中出现的未解决的问题或新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如:约束带的管理护士按照惯性每班交接查看1次,通过检查监督后,仍有部分护士对此不予重视,故将使用约束带的管理制定在护理计划中,要求每1~2 h观察约束带周围皮肤情况,并记录在特护记录单上。
2成效
应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使护理内容更加程序化,提高了各级护理人员服务的意识,层层负责,层层把关,使护士主动去解决问题,不是等待纠纷出现后再寻求解决的方法。2007年1月~2009年2月救治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仅发生1例护理纠纷(占0.86%),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由2006年以前的90%以下,提高到98%以上。
参考文献
[1]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1-132.
一、技术人员管理
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水平的优劣取决于其科室人员的医德水平和技术水平,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具有爱“伤”观念,具备有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精湛的操作技能和积极适应知识更新的能力。
1、医德医风建设。良好的医德是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个医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一切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上,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科室管理中建立早交班制度,其中有项内容就是进行医德医风教育。
2、业务技术培训。虽然检验人员入科前的理论教育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所掌握的知识仍然没有跟上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技术人员使用必须进一步培训,一要根据人员素质进行岗前轮转学习,熟悉科室业务及岗位职责,考试上岗;二要有目的、有计划采取学术交流、外地进修、项目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培养一些有稳定专业思想的业务技术骨干。同时科室依托厂家开展新业务培训,鼓励他们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
二、检验质量管理
因为仪器设备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使检验结果可以更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判断更加客观、科学,反馈给临床的信息及结果也越来越迅速,所以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认为只要有人、有仪器、有试剂就可以对临床出具检验报告。这种认识缺乏对临床实验室质量工作的足够重视,加之临床对检验报告的“提速”的迫切要求,忽视对发出报告所必需的质量保证基本措施如仪器校准、维护、维修、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不仅仅是室内质控(IRC)和室间质评(EQA),还有人员、质量体系、设施与环境、检测方法、记录、样品等多项管理内容。
1、 成立专业小组。成立由科室领导任组长,各专业实验室组长(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如程序文件、操作手册、质控记录、差错登记等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实,定期检查、分析各组室内外质量评定情况,及时纠正工作人员技术操作不规范的行为;定期收集临床科室对本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解决办法。
2、专业实验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固定专业 各组负责人实行竞争上岗,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科党支部委员会研究后产生。建立操作者、专业组长或主管技师、科主任“三级”检验报告审核制度,对实验室结果应进行分析,如在质控范围内,可发出报告,否则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复核检验。实行特殊检验报告由科主任把关,其他检验报告组长核对后发出。
3、制定标本采集及送检制度。为了确保检验科工作的有效和可靠,建立起标本拒收的书面标准,并有拒收标本的记录,同时在申请单上注明拒收原因。对所使用的试剂盒本着质量第一、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原则进行选购,选用前应作比对,并有分析报告。仪器在使用前用标准物校对,正常后带室内质控物按操作标准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检验操作。
4、认真做好IRC,努力搞好EQA IRC是实验室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而EQA则是IRC的继续和补充,起到相互校正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作用,对实验室质控起到监督、促进作用。EQA应做到专业实验小组每月讲评1次,EQA做到科室每结果回报后讲评1次,以总结经验。
三、仪器设备管理
计算机与各种自动化仪器的结合,使检验工作的自动化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很多检验仪器代替了人力,只要有了机器,检验人员就可以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动转,然后计算机直接输出检验结果,大大减少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仪器设备的管理是检验科管理的另一重要内容。
1、索证并建全仪器档案。必须有:注册证、合格证、销售证、操作规程(实验室的法规)、维护及使用记录(仪器状态的证明)、校准和质控程序及记录(准确性和精密度的证明)、计量设备的强检记录。
2、对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评价。包括精密度即含正常和异常水平标本的检测、线性范围、可比性、抗干扰试验等内容,以保证每日设备使用正常。
3、重建标准曲线。新仪器测定常规标本前要建立标准曲线,在更换新批号的试剂或仪器维修后等时应重新建立标准曲线。
4、仪器维护与保养。建立仪器维护、保养、使用制度,各种仪器由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校正,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联系维修。
5、仪器比对。仪器比对是保证实验室报告一致性的重要方法。至少3个月进行1次,并有详细记录,方法是:首先选择一台本实验室内技术性能最好的仪器(尽可能是用配套校准物校准的仪器),其他仪器分别与该仪器进行比对。
四、监督考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