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6:31
导语:在问题学生教育指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心理咨询,问题学生
2012年2月,本人有幸参加了六盘水市教育局举办的心理咨询培训班,经过10天的专业培训学习,受益非浅,感悟颇多。回来后,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老师以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问题学生的话,那么问题学生的教育很可能就不再是问题了。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中学班主任版/关文信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习成绩差,等等”(《当代教育学》1998年版,袁振国)
“问题学生的教育,有助于促进问题学生的身心指向健康、全面发展,有助于化解教师危机,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有助于整合家庭、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营造更为广阔的生态化环境。”(《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中学班主任版/关文信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问题学生的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较难于开展的部分。作为教师,不能因为问题学生的教育难于开展而不去尝试,更不能滋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念头。因为“教育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舍弃了一部分学生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真正的教育,要按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要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有个性、有特点的发展。
那么,教师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呢?
1.无条件尊重问题学生
尊重意味着平等。“教育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问题学生教育的前提条件。老师和学生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双方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师生关系如何,是否能够互相接纳、理解和信任等,决定了问题学生教育是否能够取得实效。很难想象,在师生互相排斥、敌对的情况下,问题学生还愿意和老师说句心里话。我们大部分老师对待问题学生不是怒斥,就是体罚或变相体罚;不是让学生站着受训,就是让学生回去请家长。这些对待问题学生的做法,难怪收效甚微。这样的老师不但不受学生欢迎,反而遭学生嫉恨。同时也说明这样的老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问题,应该去接受师德师风培训。
尊重意味着礼貌。对待问题学生的礼貌因该体现在不批评指责,不歧视嘲笑,不冷漠无情等方面。对待问题学生,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请问题学生进入自己的办公室,给问题学生一张凳子或椅子,给问题学生泡杯茶或倒杯开水,让问题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尊重,感受到师生的平等,使气氛和谐,之后,老师坐在问题学生的对面,与学生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让学生觉得老师没有疏远自己。在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语言一定要礼貌,不要怒斥学生,更不要讽刺挖苦学生,间接询问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或问题学生需要得到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尊重意味着信任。教师应理解问题学生的表现,通过理解、温暖等解除问题学生的顾虑,大胆地和老师沟通。尊重还可以使问题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强化接受教育的动机,端正合作态度,增加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尊重也可以激发问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开发问题学生的潜能,使之具有改变自我的力量,积极主动地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
2.平和、真诚地对待问题学生
平和就是心平气和,意味着友好。教师的态度,从表情到语言都要注意,在开展问题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有些话是不能讲的,如:“你怎么会是这样的学生”,“你不会听话啊”,“你没有大脑呀”,等等,这种批判性的语言,在开展问题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千万不能随意说出,一旦说出这样的话,学生是不愿意再和老师交谈的,那时就只有老师唱“独角戏”。作为教师,学生不管犯了什么错,都不能有任何过激的行为发生。否则,你连学生都不如。因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就算是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导致老师很无赖,但也绝不能放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否则,你就不配当教师,因为教师的两项职责你一项都没有尽到。
真诚可以为问题学生教育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使问题学生感到可以向老师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坦诚自己的心理问题所在,包括软弱、失败、过错、隐私等而无需顾虑,同时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被信任、被爱护的。真诚体现在教育中就是认真、负责、关注。在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的听问题学生的说话,要对问题学生的行为负责,对问题学生教育之后要积极关注。
3.对待问题学生要热情
热情应该是老师教育工作的真诚流露,尊重而不热情,平和、诚恳而不热情,会导致问题学生和教师之间显得尴尬,教师热情、耐心、周到、细致的态度能使问题学生感受到关心、温暖,就能敞开心扉地和老师交谈。
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老师在教育问题学生时,要给问题学生说话的机会,要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倾听,不要随意打断,目光关注问题学生,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都要表达出对问题学生的关心和热情。教师的热情可以大大激发问题学生的合作愿望。
关键词:班级管理;素质教育;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174-02
新时期的学生不再是“碗”,教师不再是“缸”,单凭灌注知识是不行的。在教书育人中,育人显得尤为重要。教孩子一年,心里想着孩子的十几年,要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在这之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给我们班主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责任感教育势在必行。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责任心是一种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将关系到他以后的人生。每个人不一定都会有超越的贡献,但如果没有责任心,他一定很难成功。有责任心,在工作中才会认真负责,也能磨练坚韧的意志,能够更好地克服困难,也更容易成功。
一个具备责任心的人,必定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准,往往容易成为群体中的一种和谐、向上的力量;相反,一个人如果缺乏责任心,则常常成为一种破坏性的危险因素.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有过一段重要论述:我想,当前,应当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感作为教师和父母的主要责任.责任心是做人的基础,要想子女成为好人,就要教育他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负责.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生活就盲目、缺乏动力.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得有一个正确的奋斗目标.下面是丁榕老师和一位学生的故事:一位学生开学不久,上课总是没有精神,学习不上进。班主任丁榕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做工作。学生直言不讳,说喜欢上网,对学习没兴趣。她了解这一事情以后,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国内名牌大学的图片资料,存在软盘中,利用课余时间,把他叫到办公室,与他共同欣赏,并介绍大学的概况、大学里的生活以及一些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的奋斗业绩。暑假里利用家长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做通家长工作,把他带到北京大学参观游览。之后,又向他介绍一本《哈佛女孩》给他看,让书中的女主人公的事迹激励他,后来,这一个学生就把上北大计算机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学习也积极了、刻苦了。后来真的考上了北大。丁榕老师对待沉迷网络的学生,采取谈话开导、名校欣赏、名人感化等方式,让学生得到激励,确定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最终学有所成。
三、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有力的自我调控系统;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等。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人格的表现、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志向、才干的培养问题,没有教师个性对学生个性的直接影响,是不可能实际解决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品德越高尚,学识越渊博,身心越健康,教师人格魅力就越大,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越好。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你知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
所以,班主任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用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精神感染学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的美与丑、好与坏、对与错.
四、对问题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班主任对于那些问题学生要“另眼相待”,在帮助教育学生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与学生相互理解和感情交流中把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对问题学生需要更多的耐心,需要更多的关爱。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您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拥有一颗爱心,拥有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就能够成功破解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哪怕再多一次的努力,就有可能创造奇迹,改变学生的一生。
1、教师要有一颗爱心
有些“问题学生”总是把自己的得失放在首位,做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往往没有好的人际关系,也很少有知心朋友,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印象较差。遇到这种私心偏重的“问题学生”,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因为私心谁都有,只是表现在这些“问题学生”的身上明显了一些。用我们的爱心去唤醒他们,让他们在反省中修正错误,完善自我。
2、教师要有一种耐心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问题学生”,我们更要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需要我们班主任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精力。相信,只要有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3、教师要有责任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我们将“责任心”种在那些“问题学生”的心坎上,再用我们的爱心和耐心去浇灌他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从他们身上收获我们想要的东西。
五、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赢得别人的表扬和鼓励是人的一种本能,人正是在别人的赞美声中,才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拥有爱的眼睛,才能发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同时还要毫不吝啬地把你的赞美表达出来,告诉学生这件事做得真好!要善于表扬,让学生在表扬声中找到自信。
如果你总是期待孩子成功,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成功之处,并且发自内心的赞美孩子,表扬孩子,你就会惊奇地看到,孩子会越来越表现得像你所表扬的那样,越来越符合你所赞美的那种成功形象,越来越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单亲家庭 问题学生成因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248-01
当今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度上升,导致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大批出现。在这部分学生中,差生比例往往高于完整家庭。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因为这些学生生活在非正常的家庭环境中。二是由于家庭失去管教,孩子流向社会,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三是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失误。
在这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下,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行为习惯较差,甚至染上一些恶习,此外还容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按其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忧郁类:由于自卑,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第二、散漫类: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第三、多疑类: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个别的甚至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第四、霸道类:由祖辈哺养,或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理。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也使他们更容易成为问题学生。
如何关心教育单亲家庭的学生,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等职业学校因其入学门槛低等原因,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此外,此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增强,也增加了教育引导的难度。怎样结合年龄特点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等。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载。
多给与一份关爱和尊重。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安排班主任、科任老师和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结对子,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他们的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其自卑的心理,孤独心理。交往中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此外,同龄人、伙伴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进入青春期,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良好的伙伴关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从而把集体温暖、同学之谊、师生之情巧妙融合在一起,帮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
耐心细致与严格要求并济。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产生不思进取、破罐破摔心理,导致自由散慢、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多做、善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首先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认识到父母离婚是迫不得已的事,要学会包容、原谅父母,消除逆反、报复心理。更关键的是要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磨炼其坚强的意志,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教育时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这类学生有了心理、行为方面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的法码。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把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相结合,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老师要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定期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深入了解儿童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还应向家长及时提供学生在校的信息,分阶段向家长通报孩子的学习动态,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此外,多和家长平等地沟通商讨教育孩子方法,通过促膝谈心讲清情理,鼓励家长克服困难,解除隔阂,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减少单亲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残缺家庭的学生在完整
总之,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实施正确的教育手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应尽责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育工作者对这些学生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诚心,这样才能够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残缺家庭带来的不良心态,使他们的生理、心理、成绩真正健康协调地发展,最终成为社会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 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高明书.教师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 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师大出版社,1997.
一、读书
在暑假期间自己对阅读有一个计划,尽量一天能阅读50页书,大部分时间能够保证,但有些时候却不能完成,就整个读书情况还是满意的,从暑假到现在自己已经阅读了以下书目: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班主任兵法2》,李镇西老师的《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家长》,王晓春老师的《富于时代的家庭教育》、《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今天怎样做教师》、《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李迪老师的《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张万祥老师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李玉男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关文信得《问题学生教育指南》,周大章的《班主任工作案例精选》,郑学志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招招鲜》。当然还有一些其他书都是读了半截,没有读完。对有些书还记了读书笔记。
在写博上基本天天都能坚持,虽然质量不高但从数量上来说自己还感到比较满意。在以后的时间里要把阅读和写博做得更好一些,质量更高一些,争取有一片或多篇能拿出去发表为最好。
二、科研
在这方面虽有良好的初衷,但自己坚持的不好,没有立下自己研究的课题,很多方面没有坚持下来,所以总是愿望良好,但都没有结局,盼望以后自己在科研上能够开花结果。
三、培优讲课
原来打算在培优班的教学来一个突破,在培优班刚刚立项的时候,自己也有一番雄心壮志,但是随着时间的消磨,自己那份热情散失殆尽,使课堂没有了原先设想的效果,课堂失去了科研成分。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起到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的目的。没有起到培优班的作用。下个星期开始一定要对每节课认真准备,使科研占领配有阵地。使学生来到培优班从思想方法、基本功、基本技能上都得到提高,让所有参与的学生喜欢我们的课程。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高中英语 落实
近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新课程改革。这对教育工作者、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实施以来,伴随着它的推进,新的教育理念逐渐主宰了课堂。经过反复探索、深入实践,新课程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以往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有这么一句话形象地描述道:“教师的胆子越来越小,学生的胆子越来越大。”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令人欣慰的变化。而且,由于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一改过去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在这次改革中,我认识到,不进行素质教育,就没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没有民族素质的综合提高。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素质教育通过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统一来实现。同时,我认识到新课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所以,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说,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化: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综合适应能力,而这一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更主要的是要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做一个思维上的领路人,而不是学术思想的硬性灌输。对于英语这一学科来说,此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自身素质。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活”起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内在的学习动力是获取成功的前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一堂课的框架,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语言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新鲜适度的刺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活”起来,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认真实践,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课堂英语学习中。
3.沟通师生心灵
在土壤中播撒下一颗种子,用心去浇灌,静待开花结果,亲手摘下果实,体验收获的乐趣。这或许是每位学生所向往的教育,然而现实中我们却看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到了周五欢天喜地,每逢周一唉声叹气”;“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高喊素质教育之口号,狠抓应试教育之利器”。这些都离开了学生主体活动的教学本质。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能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并结合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理性认识。它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方法上少走弯路,更使学生各种能力得以和谐发展,是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改之阳光大道。
一、以实验作为以学为中心的“引路人”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从大人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学生的教育交到学生的手中。充分利用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指引学生走上自发探索未知知识之路。
1. 创设情境,给学生指路。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新奇的实验能营造出一种使学生跃跃欲试的氛围,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能指引学生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案例:《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一课。在塑料盆外粘一枚圆形磁铁,在盆内注入水。放一艘内部装有同样磁铁的小帆船,使两枚磁铁的磁极反向,请一位大家公认的肺活量最大的同学来吹这艘帆船,结果船纹丝不动;接下来请一位瘦小的女生来吹,事先取下盆外的磁铁,结果船轻松被吹走。接下来取出两枚磁铁道破玄机:因为磁体有两个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通过实验化的情境创设,引发了学生认知上的矛盾。把磁极之间的作用规律通过趣味化、具体化的实验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这样就可以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血有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愿意向探索物理问题之路迈进。
2. 合理延伸,给学生带路。实验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情景过于单一,学生的兴趣就会减弱。如果把实验情境适当地延伸,创造出一个新的情境,情境间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以保持,思维自然得以高度活跃,有助于事实性知识从感性认识转向理解应用。
案例:《磁悬浮列车》。通过上面实验化的情境,学生们的学习动机被调动起来。如果学习兴趣不能被维持、强化,就会降低他们学习的效率。因此,在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教学中,继续通过如图1实验加深对这个知识的应用。问题1:你们能用环状磁铁使另一个相同的磁铁浮起来吗?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明确要做什么,并接下来动手实验理解磁极间作用规律。问题2:你能通过图片解释磁悬浮列车为什么能浮起来吗?如图2分析,磁悬浮列车的基本原理就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但是列车所使用的磁体不是实验室使用的永磁体,而是一个可控制磁性存在以及可以改变磁极方向的电磁铁。列车利用磁体悬浮起来,阻力减小,但并不能因此而前进。问题3:列车为什么能前进呢?如图3所示:列车前进的动力也是来自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前进既利用了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也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列车的电磁铁通过分段排列处使列车总是受到向前的力的作用,这样动力就源源不断地促进列车向前奔驰。问题4:电磁铁是如何实现一直促进列车前进的呢?此问题不需要学生马上解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知识面的不足,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通过这些连续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如何解决问题的道路上迈进。
二、以实验作为以学为中心的“铺路人”
学习科学知识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障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利用生活化的实验情境可以扫清知识障碍,铺平求知的道路。学生在实验情境中暴露原有生活经验的不足,通过主动猜想假设修正原有经验,最终验证新猜想假设的合理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铺平主动建构知识的道路。
1. 善于观察,帮学生清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时,通过实验为学生提供观察的平台,可以为知识的获得扫清障碍。
案例:《液体压强》。对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大多数学生似懂非懂,如果在此处引入实验,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因为学生刚学完固体物质的压强,对于液体压强的学习,他们一般是把知识建构于固体压强之上。为此,在本节教学中可以引入这样一个实验:先把一块冰放于烧杯中,首先请学生分析烧杯中的冰对于烧杯底有没有压强。对此问题学生一般不会有太大的疑问,都能肯定冰块对烧杯底的压强P=F/S。接下来问学生冰块对于烧杯壁有压强吗?这个问题学生也能解决,因为冰不接触烧杯壁所以没有压力、更不会有压强。此时,如果留给学生观察冰融化的时间,让他们仔细观察冰融化成水时向周围流动的现象。之后追问现在水对烧杯壁有压强吗?这样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就会顺其自然的得出,因为液体受到重力具有流动性。在学生的头脑中,液体压强中的液体就像平静的湖水,他们的头脑中只有静态的感受,缺乏流水潺潺、波涛汹涌的动态迁移。因此,引入实验可以使他们通过观察来重新认识液体的流动性,从而扫清思维障碍。
2. 勤于动脑,帮学生铺路。建构主义教学论强调:“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允许被固定,但应留有较大的允许改变和补充的空间。”课本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资源。课本中的各种实验虽然具有典型性,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并不一定亲身经历过。如果通过实验创设一种亲身经历的活动,知识在实验情境中被具体化,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知识的获取铺平道路。
案例:“拔河比赛”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第一关:“谁与争锋”,在操场上先选择一个班级公认的大力士作为擂主,让班级派任意一位男生代表与擂主进行拔河比赛。第二关:“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让擂主换上旱冰鞋后继续同上一位同学比赛。第三关:“谁说女子不如男”,让穿上旱冰鞋的擂主,再在班级中选择一位女生与擂主进行比赛。在第一关中擂主轻松获胜,在第二关中擂主却奇怪地输给了同一位男生,第三关中更是不可思议地输给了一位女生。比赛结束后,让“失败的男生”讲述失败的原因,也可以让“胜利的女生”讲述成功的秘诀。从游戏中学生们获取了拔河比赛胜利的秘诀,就是摩擦力的比拼;以及减小摩擦力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通过游戏的形式既能丰富教材内容,使知识更加具体,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意识到正确使用知识的价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学习知识铺设道路。
三、以实验作为以学为中心的“同路人”
实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和实验同路可以更好地发挥实验的载体作用。通过实验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通过实验体验、反思,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使实验成为他们学习道路上的助推器。
1. 体验合作,拓学生思路。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追求。我们首先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然后通过同学讨论完善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学生的再认识拓宽他们的思路。
案例:《牛顿第一定律》。本节课要帮助学生解决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2000多年来,人们在对生活的观察中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使物体处于不受力的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有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可靠的事实,再加以科学的推理才能得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时我们可以由学生的认知,作为实验的生长点。给学生一个小车,让他们使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起来。如图(4)所示,在起点A处施加外力使小车运动到B位置,如果在B位置突然撤去外力,我们可以观察到小车最终将停止运动。此时分析AB段物体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推力的作用。与AB段对比,BC段不受到推力作用,并最终停止运动。如果想要使小车在水平木板上一直运动下去,就必须持续给小车施加外力。这样学生的错误思维就可以暴露出来。通过小组的讨论可以得出小车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了阻力,紧接着进行追问:如何维持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得更远甚至一直运动下去?通过组内的探讨,学生明确了要做什么。因此,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并最终得出想要走得更远甚至一直运动下去,就必须减小阻力甚至使阻力消失。在现实生活中阻力消失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就只能通过减小阻力来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因为学生是独立存在的具有思想的人,每个人因为掌握知识的不同,思维的广度往往具有局限性。所以,通过小组内的合作讨论,可以化解学生的歧路,让学生少走弯路,并最终拓宽学生的思路。
2. 体验成功,伴学生同路。在猜想得到验证的过程中,学生们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利用学科知识的魅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需要,学习的过程不但获取了知识,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样动手实验就会成为他们自发的行为,实验也就成为了他们获取知识道路上的同路人。
案例:《牛顿第一定律》。通过上面的实验,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他们必然需要相应的实验器材来验证他们的猜想。这样实验器材的出现就变成了学生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时,学生们会遇到控制变量这一难题。此时,将学生的困惑作为实验的分化点。首先,分析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车的运动与受到阻力的关系。这样,实验中的变量就体现出来了。其次,如何获得相同的初速度。通过学生对实验方案的展示,其它组就会提出质疑。例如,有的学生提出用相同的力推。其他同学就会质疑你如何保证力的大小一致。通过不断质疑,学生们自然就想到不人为地使物体获得初速度。可以让小车从同样的高度自由滑下。又如,该实验的观察对象是什么?有些同学认为是速度,有些同学认为是小车运动的距离。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哪个物理量更容易测量,这样就排除了实验中的所有困惑,让学生们体验到设计实验方案的乐趣。在最后的实验中,他们就会更加投入,这时回过头来重新分析小车在AB段BC段运动状态为什么改变,学生们就会顺利地利用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规律,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维持和发展了他们对于实验的喜爱,使实验真正成为他们求知路上的同路人。
总之,让我们浇灌“实验之花”,让它在以学为中心的土壤中怒放。因为,学生在实验的教学中是疑问者、探索者和发现者,他们完全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他们在实验的情境中愿意学习;知道学什么;体会到应该怎么学;检验出学得怎么样。在实验中探究知识充满乐趣,实验自然成为他们发现问题的引路人,排除困难过程中的铺路人,不断丰富知识过程中的同路人。
参考文献:
[1]韩景春.物理实验教学研究[M].银河出版社,2002,5第一版.
[2]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1):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民办高校因为发展年限短、发展资金短缺等原因,在发展初期很少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加,民办高校也将心理健康工作视为了发展的一个重点方面。
1民办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主要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及家庭的幸福,同时也关系和影响着我国健康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当是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状况
卢琰曾使用SCL-90问卷对一所民办高校的3300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显示,27%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总体上来说民办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般是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和逆反心理。对于不同的专业、年级、性别来说,心理问题又有不同的因素,结合调研,笔者认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现状有如下:
2.1性别因素明显
从性别上看,个体咨询女生显著多于男生。受性别特质影响,女生较之男生而言,往往更加敏感,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除去本身的学习压力外,宿舍关系、班级成员关系和恋爱关系都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女生的情绪。且女生在遇到压力时更倾向于找人诉说,也就是说女生更容易接受倾诉与劝慰的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
2.2专业因素
咨询人数中文科生所占比例显著大于理工科,大于音体美。原因在于文理课程设置不同,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带来了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文科生比理科生更为感性,并且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以及就业环境也造成了文科生的心理压力大于理科生。
2.3心理问题的年级区别
低年级学生咨询人数多于高年级,不同年级之间除了咨询人数的差别之外,在咨询主题上也有所不同:大一的学生更多关注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的问题。大二的学生更多的会出现情绪和情感问题。大三到毕业前夕,由于就业压力和适应社会等问题的影响,这段时间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比例会增加。
3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存在的不足
3.1心理咨询体系不完善
当前民办高校虽然已经开始关注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但是由于办学条件、办学资源等方面限制,学校内关于心理咨询室的组建往往都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所谓的心理咨询室要么是一个空壳子,要么只是一个咨询师加一间办公室,远远达不到心理咨询的独立性、系统性的要求。而且,而我国民办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因为工作量等原因,常常需要兼任其他行政事务而不能专心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使得心理咨询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3.2心理咨询老师专业性不足
除了资金限制外,发展年限短、缺乏自己的师资培养一直是困扰民办高校发展的严重问题。这点在心理咨询师的配备上也同样有所表现。心理咨询师配备不足基本上是每个高校在心理咨询工作方面的基本问题;除了数量问题,从专业性而言,心理咨询老师往往缺乏实际的咨询经验、不具备对心理咨询中较为复杂问题引导、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专业性的缺乏往往成为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最大不足,使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入、持续性解决得不到满足。
3.3心理健康工作目标单一、问题解决持续性不足
(1)当前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基本遵循的是消极心理学或者病理心理学的模式,这种解决往往只注重当时的效果,即为解决学生心理的矛盾重点使学生渡过眼前的困难是其工作的重点,但是,心理的问题往往并不全是短时间疏导可以解决的,其需要对学生保持一种持续性的关注、对学生心理保持一种持续性的评估、防范,而这一点,对于心理咨询师资严重不足的民办高校而言,更是难以完成的。
(2)如上文所言,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工作的处理重心在于“治疗”,这种心理健康工作重在事后的处理,而不是事前的防御,民办高校的心理工作这既不能从根本上预防问题的出现,也不能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在心理咨询工作方面是极大的不足。
3.4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科学认识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咨询与矫正,但此模式仅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缺乏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3.5心理咨询往往无法得到家长的支持
如今,在承认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还并不完善,对于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大学生在学校中展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同家庭环境教育的缺失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直接受家庭因素影响的,因此不能是在学生发生了意外事故后家庭因素才被重视或者被动的参与进来,而是一开始就要向家长取得配合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来。
4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4.1加强宣传树立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在学校常规教育活动中,为学生开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讲座、海报或校园广播等形式,全方位的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科学的、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相关信息,能够正确的对待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纠正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错误认识,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认识,为学生提供信心,学生能够自助发现问题并主动的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4.2提升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课老师,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以及负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取决于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应配备一些专职且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工作,确保教师们能专心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因其他行政工作而过多分心。其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骨干人员必须参照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规定,要求持证上岗。其他兼职或行政人员需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师相关培训才可上岗。最后,辅导员和班主任都需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修养。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心理咨询中心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关心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4.3加强与家长宣传力度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家庭因素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同学校联手共同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在事件发生后,家庭能扮演好好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者,学校工作的支持者的角色。
4.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方便对心理问题的跟踪处理
学生在校不仅仅要记录其学习成绩、获奖惩罚等行为表现,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进行心理轨迹的记录,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对问题学生进行跟踪式的解决,防止心理问题的反复。
参考文献
[1] 李萍.我国团体心理咨询发展问题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1).
[2] 王莉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论团体心理咨询[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3] 张延朋.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1(36).
[4] 高东.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J].华夏医学,2011(05).
[5] 李英达,董宁.大学生焦虑与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3).
[6] 吴煜辉.大学生自我分化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10(12).
[7] 黄琦,宁方波.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10(34).
[8] 张珊莉.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医学院为例[J].青年探索,2010(06).
[9] 高培.中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情况探析[J].知识经济,2011(07).
[10] 纪国和,杨天啸.团体心理咨询理论的发展趋势[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
[11] 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2] 郑希付.健康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在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的指引下,针对我校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校“学生人人心理要健康”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如下:
1、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系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调节方法的主要途径。本学期我校在初一二每周安排一节心理健康课,初三间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充分利用了《新版中小学心理健康实验教材》,并将教师学到的心理团辅技术运用到课堂,房树人绘画、OH卡牌故事接龙,催眠的花园,拍卖会等,使心理健康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同时,由心理健康教师讲授《生命的意义》《生命之旅》两次校级公开课,课上,学生在生命的抉择时潸然泪下,感悟颇深,得到听课教师和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
本学期在全体班主任的配合下,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一共进行了四次。各班任在认真学习心理团辅和《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操作指南》基础上认真指导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起到了全员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目的。
3、加强学习培训
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的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一项工作做好必须有一名好先锋,政教主任看充分意识到开展这项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真学习,自身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近两年来积极自费学习OH卡牌辅导、绘画艺术治疗、GPRS行为模式测试等心理诊断、咨询、辅导技术,之后积极对中层领导和班主任教师进行培训,采取传帮带等形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了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尤其是学校购置沙盘以后,政教主任兼心理健康教师,有时在时间上会影响沙盘活动的开展,他主动承担了心理沙盘培训课程,使得各班主任均可起到个体沙盘创建的陪伴者作用。
4、举办心理讲座
我校积极利用家长学校为老师、家长、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初三学生毕业之际,我们为初三学生举行了两次考前放松的讲座,使学生在考试之前拥有好心情,轻松上考场。本学期我校在家长学校期间各班都安排了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之后由政教主任做了《跨越人生的栏杆》的心理教育讲座,赢得了师生的认可,积极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进行。
5、建立、完善心理档案
本学期我们首先建立初一新生建立心理健康基本情况档案,使班主任、心理老师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重点关注筛查出的问题学生,帮助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调适。同时完善了初二、初三年级的心理档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尤其是初一二每个学生均进行了十二份心理健康测试,从不同层面了解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并予以追踪调研,确定了调研主题《榆次北梁初中单亲学生心理状况研究》。
7、继续开展心理咨询
我校心理咨询室在午休、活动时间和晚餐对学生开放,每天不少于2.5小时,我们严格按照咨询流程进行咨询,使学生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今年我们为我校学生及家长做了大约13次的心理咨询,内容涉及学习困惑、交友疑虑、青春期成长困扰、行为不良、厌学等,例如我校初一某班一学生不愿来学校上学,周一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周二孩子就打电话告诉父母,要求来学校接回家,并威胁家长如果不来接就离家出走,心理健康教师通过“房树人”绘画技术与该生交流,发现其性格上具有非常热心的特点,使其认识到只要主动交流可以交到许多朋友,通过不到半小时的沟通,该生愿意留下来,心理沟通起到了效果。一名女生由于考试焦虑影响了学习,通过OH卡牌抽取使问题得到解决,第一张抽取是存在的问题、第二张牌是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三张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面谈咨询、沙游辅导、催眠等方式,及时调整了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维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预防了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
8、进行心理图书漂流活动
我校心理咨询中心拥有藏书300多册 ,我们利用阅读课、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心理书籍阅读,到目前为止,全校所有班级已全部进行了轮流阅读,部分图书还在借阅中。通过阅读,不仅广泛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而且还促使同学们掌握了大量的有关心理调试的技巧和方法,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9、开发心理信箱
由学生信任的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予以及时解答,并为学生保密,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消除了学校一些安全隐患,做到了为学校规范化办学保驾护航的作用。
10、迎接“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申报”
关键词:实践教学 思想课堂 体验
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思想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加强初中生的思想教育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思想课堂并不是一个谈经论道的课堂,而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充满趣味性的,思想教育应该与实践紧密相连。只有落实到行动上的思想教育,才是成功的。初中思想课堂要注重“实践”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开展多种实践活动
初中思想课堂与其他课堂不一样,它对学生进行的是思想教育,需要学生真正地体验和感受到,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而不是把思想品德上的条条框框背下来就行。真正的思想教育是真正地从思想上对学生产生影响。由于思想课堂的内容与社会实践是分不开的,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实际、社会道德现象也是紧密相关的。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并且进行一定的调查,学生才能有切身的体会和更加直观的感受。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学生才能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比如,在讲思想品德的第一课《文明交往》之前,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在课堂上,同学们相互分享他们的调查结果和感受,而教师要做的是因势利导,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这样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学生的调查与发言予以鼓励,对思想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
二、课堂上实现实践活动的模拟
我们传统的课堂一直是说教式的,这是不可取的,课堂可以更活泼,更生活化,更接近社会实际,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成。社会准则、行为规范、道德观点等内容并不是一味地说学生就可以接受的,而是需要学生有切身的体会,才能将课堂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财富。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凡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是他自己发现和化为已有的知识。”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并将发现的内容化为己有,这样的知识才是能真正影响学生的思想的。由于初中生还是青少年,他们正处在活泼好动的时候,而且希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关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性,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模拟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比如,在讲《融入新集体》这一课时,该课时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同学明白应该与同学们和睦相处,要具有集体荣誉感,要体验到“团结就是力量”的内涵。我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实现课堂实践。实验活动分为两步:首先是拿出10根棉线,让学生一根一根地拉断;其次是将10棉线拧成一股绳,再让学生来拉,让学生自己观察实践结果,然后问学生为什么两个实验的结果会不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样的游戏简单易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实验结果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把握课堂的核心内容。这样的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开展行为实践活动
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所以,在思想课堂上,“寓知于行”十分重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思想教育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听懂课堂内容,能记住几条行为准则就行了,而是让学生能真正将所学内容内化,并且落实到行动上,让行为和思想统一起来,这样的思想教育才是成功的,才是我们的课堂所需要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抓课堂教学内容,课后实践也不容忽视。当学生学习了一课之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感受知识。当学生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书本上说得有道理时,他们才会对课本更加信服,更加愿意根据课本内容来完善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课后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巩固课堂知识,将知识变为能力,才是实现思想课堂的真正目的。
比如,有一课是《我和父母》。这一课最好是安排在某一个节日之前,当课堂教学内容完成之后,给学生安排一个主题活动,活动的题目叫“我给父母带来欢乐”,让学生都好好想一下,怎样才能给自己的父母带来欢乐,自己的父母喜欢什么等。这些问题学生在平时可能不会去思考,而现在正好借助节日和课堂这个契机,让学生好好思考这些问题,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如帮助父母做家务,对父母讲甜甜的祝福或者是表达爱意,用零花钱给父母买一个让他们高兴的小礼物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加强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接受父母的关怀和疼爱的同时,也懂得关心父母,懂得向父母表达感情,让父母获得快乐。
四、总结
初中思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到实践上,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内化,转变为自己的行为指南。所以,初中思想课堂开展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体会和领悟,当学生有实实在在的体会,才会深入理解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初中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开展,从多方面开展实践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让学生收获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昊灿.中学政治课和启发式教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