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6:35
导语:在县域工业经济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 问道南通工业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下黄陵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陕北资源型县域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唐山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太湖县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栖霞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研究 中西部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创新 新常态下上虞工业经济的质量效益研究 江西县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辽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经济恢复时期前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辽宁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 安徽工业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于湖北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工业经济发展与能源息息相关 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十一五”期间北京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周励:研判府谷[J].西部大开发,2013(6).
[4] 叶飞:府谷民营资本“涌流”新农村[J].当代陕西,2010(4).
[5] 王劲苍:陕西县域竞争新态势[J].当代陕西,2012(6).
[6] 杜俊娟、李姚矿、夏业鲍、张克宏:转型期资源型县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基于典型资源县域繁昌县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6).
[关键词]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思路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6)02-0019-03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结合点,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化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由落后状态转变为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县域工业经济虽取得很大进步,但和东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因此,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国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本文选取了具有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典型特点的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地处大巴山腹地,有陕西省“南大门”之称。境内万山重叠,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234米,森林覆盖率达59.9%,有亚洲最大的原始木竹林,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县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07万人。县内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资源丰富。地下矿藏已发现25种,其中煤炭储量1.2亿吨,板石储量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6.44万千瓦,天然气初步探明储量3314亿立方米。各种动植物资源达1200余种,盛产杜仲、黄姜、天麻、党参、枣皮、当归等中药材,素有“天然中药库”之称。近期我们对镇巴县进行了深入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和我们的体会,下面谈一谈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想法和思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决定行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大多数也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要不要发展工业,如何发展工业,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仍是阻碍贫困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因。一是贫困地区的工业企业在内部经营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矛盾既错综复杂又比较尖锐,群众上访屡屡出现,造成一些人认为发展工业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二是贫困地区工业基础较差,对县域经济贡献不大,占比较小,财政支出以转移支付为主,造成有些人认为发展工业经济得到的一点税收还不如向上多争取一点,既没有风险,又方便快捷。三是工业项目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才能见效,需要长期耐心地去培育,而且成长过程中失败的风险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受到各方面的指责和非议,“出力不讨好”成为工业管理者的代名词,很多人不愿从事工业经济管理工作。四是一些工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是市场经营的主体,遇到困难大多不愿主动担当作为,推诿扯皮,解决问题异常艰难。因此,解决工业发展滞后问题还需先从思想观念入手。首先,牢固树立抓工业就是抓经济发展,抓工业就是抓民生的发展观,彻底摒弃工作中的等、靠、要的懒汉思想。其次,要形成干事创业的正确用人导向,大力启用埋头苦干的人才,要在工业战线里主动发现人才,积极培养人才,要使优秀的人才在苦与累中看到希望,在委屈与失落中得到安慰。第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成效考评办法,形成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对成效显著的要表彰奖励,对破解工业难题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予以问责惩戒,形成人人关心、重视工业,齐心协力发展工业的良好社会氛围。①
二、加快构建畅通便捷的物流交通网络
工业经济只有和外界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发展,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交通落后、物流不畅是制约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全县不仅没有铁路、高速公路,就连一条纵贯全境的二级公路也没有。境内快递公司仅有两家,功能不完备、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物流运输成本高,更谈不上出口通关。如镇巴县板石的95%要靠外销,产品只有发往天津或广州办理通关手续,手续不便、成本较高、利润微薄。建立完善便捷的物流交通网络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已迫在眉睫。今后,在物流交通网络建设方面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在国家层面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物流交通网络的投资力度,使之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防止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被交通再次边缘化。二是加快市县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形成科学合理布局、功能完备、面向基层、服务高效的物流交通服务网络。三是积极推进市级海关建设,使外销产品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地走出国门。
三、进一步完善多层次投融资体系
市场经济天然存在着资金的“洼地效应”,而资金的“洼地效应”导致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中的金融体系极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纷纷撤出,金融业的萎缩使区域发展更加困难。镇巴县目前金融机构仅有农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和一家小额贷款公司。2013年存款余额40亿元,贷款余额15亿元,当年投入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1亿元。有一些企业时常为几十万元的周转资金而四处奔波,求贷无门。如何有效破解贷款难这一问题,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助力,我们认为:第一,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抵押担保种类,为企业贷款提供更多选择。第二,加快全社会诚信体系的信息公开化建设,要把每个企业、每位公民的诚信基础信息纳入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形成一处无信、处处受限的良好局面,为诚信企业贷款打下良好基础。第三,积极发展民间投融资机构,发挥社会闲置资金的作用,让民间资本真正公平参与金融市场的构建与竞争,这有利于形成县域金融体系健全,金融市场活跃的局面。②
四、着力培育县域特色主导产业
发展什么优势主导产业、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是困扰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的大问题。人云亦云,照搬照抄,盲目引进,最终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20世纪80年代,镇巴县学习江苏经验,发展了一批新兴制造业项目,当时也曾取得过一段时间的辉煌,但由于这些项目均两头在外,本地资源无法实现融合对接,短短几年就因水土不服,最终基本都资不抵债、破产倒闭了。镇巴县在失败中艰难探索、勇于实践,在深入分析县情,立足挖掘本地优势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现在以煤炭、石材、锰、竹木加工、有机食品等为骨干的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多年的努力拼搏终获硕果,镇巴县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仿古实木踢脚线生产基地、陕南最大的产煤县。镇巴腊肉以质优、味美、环保的独特品质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的“中国地理证明商标”、国家质检总局的“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镇巴县连续四年工业增速均位居汉中市第一,2014年规上工业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名,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的发展,只有立足当地的实际,发挥优势,才能冲出重围,有大的发展。③
五、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中小企业数量较少,市场主体培育滞后,导致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先天不足。过去市场的准入条件、门槛较高,很多本可以发展的好项目、好产业被拒之门外,十分可惜。随着新的企业工商登记管理制度的出台,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因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要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应运而生,逐步培养出一批有前途、有朝气、有活力的规上企业,成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镇巴县2014年共培育各类市场主体667户,其中股份制企业12户,私营企业71户,专业合作社56个,培育规上企业4户,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好势头。④
六、切实加强技术创新
企业要在竞争激烈市场中长期立足,要有核心竞争力,而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首要组成部分,工业的发展要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工业经济发展的滞后往往是技术的滞后,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的工业企业多属资源开发型,大多数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技术含量少、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薄。因此,必须在技术创新上下大工夫、花大力气。煤炭是镇巴县的支柱产业,面对近年煤炭价格急剧下滑的困局,2014年镇巴县对5个较大煤矿进行了全面技改,使机械化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安全设施设备上了一个大台阶,同时对原煤进行了水洗和风选,提高吨煤的发电量,从而降低了吨煤的经营成本,增强了吨煤的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再如镇巴县的石材产业,过去每平方米板石价格在60元左右,矿山开采利用率不足30%,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获得了国家专利六项,并从意大利积极引进石材加工新技术,加强了对废弃石材综合利用,现每平方米板石价格提高到300元,资源利用率达70%。七、树立产品、技术保护意识、注重品牌建设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经常出现虎头蛇尾,产品走不远,产业做不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不注重自我保护,缺乏专利意识、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等。多年努力奋斗搞出一种产品、技术,但因缺乏保护意识,两三年后就“你有我有全都有”,甚至别人用你的技术、产品申请了专利,注册了商标,进而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让人十分痛惜。例如镇巴县20世纪80年代研发的榨油机,在全国同类产品中活动金奖,产品畅销20多个省区市,但由于没有进行技术专利的申请与保护,很快别的厂家用我们的技术打败了我们。又如镇巴县的“秦巴雾毫”茶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评定的陕西第一茗,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没有及时进行商标注册,被四川达州一家公司抢先对“秦巴雾毫”进行了注册,还引起了一场侵权纠纷,好的品牌不能用,昙花一现,十分可惜。因此,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需要树立产品、技术保护意识,加强专利、商标和品牌建设,利用市场规则,做大做强产业。总之,尽管制约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有一种敢于担当、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只要找准问题的症结,理清思路,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就能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注释:
①于代松《西部地区县域工业发展必须防止五种不良现象》,载于《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年第3期第34-36页。
②王兴友《对西部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载于《西南金融》,2012年第10期第53-56页。
③赵明霄《完善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机制》,载于《中国金融》,2011年第2期第64-67页。
关键词:县域经济 工业园区 肥西县
项目名称:工业园区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肥西县桃花工业园区为例
项目编号: 201310378054 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优秀人才项目: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工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工业园区是县域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土地资源得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得到共享,可大大节约工业经济发展成本。而且,工业园区所形成的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企业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2000年以来,肥西县紧紧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并充分发挥紧靠合肥市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工业园区建设,依靠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推动了县域经济迅速崛起。肥西县县域经济总量由2000年在安徽省的第39位,上升到2012年全省第1位。
一、肥西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肥西县是安徽省会合肥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合肥滨湖新城、高新区、经开区和政务文化新区连为一体。曾经的巢湖明珠,如今又是工业新都,已经形成汽车、家电、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迅速前移,综合实力更是连续几年跻身全国百强。近十年来,肥西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安徽省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生产总值占安徽省的比重从2000年0.7%提高到2012年的1.52%(以2000年为基期对生产总值进行GDP平减指数调整)。2012年肥西县地区生产总值416.69亿元,位居全省县域第一,地方财政收入24.29亿元,位居全省县域第二。
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肥西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一个区域工业化程度,同时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以2000年为基期对生产总值进行GDP平减指数调整。从图1可以看出,肥西县的工业化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工业化水平由2000年19.66%提高到2012年的50.48%,平均每年提高2.4个百分点,工业化发展速度明显快速全省的平均水平。2012年肥西县工业化水平达到了50%以上,并仍呈快速提高的趋势,工业已经成为肥西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图1 肥西县经济发展水平与安徽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二、工业园区经济助推肥西县经济大发展
肥西县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工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园的建设。2012年肥西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95.4亿元,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总产值的67.08%。2012年肥西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04.5亿元,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6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37%。从图2可以看出,2009―2012年工业园区对肥西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均在55%以上。工业园区经济大发展推动了肥西县工业的迅猛发展,为肥西县跻身全国百强奠定了基石。
图2 工业园对肥西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三、肥西县桃花工业园发展情况分析
桃花工业园成立于1991年,是肥西县建立最早的工业园,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是肥西县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功能较强的工业园。桃花工业园位于合肥西南,与合肥两大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经开区及政务新区、滨湖新区连为一体,周边坐落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等院校59所,拥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以及人才优势等。
桃花工业园已经成为肥西县工业发展的主力军。2012年,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2.75亿元,占全县的3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57亿元,占全县的20%;招商到位资金71.5亿元,占全县的38.2%;税收21.55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7.8%。
在与肥西县另一个主要工业园柏堰科技园比较上看,桃花工业园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贡献近年来虽有所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从图3可以看出,2007年以来桃花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肥西县比重虽有所下降,但桃花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肥西县比重一直高于柏堰科技园的比重,2012年桃花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2.75亿元,是柏堰科技园的1.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09亿元是柏堰科技园的1.3倍。
图3 桃花工业园与柏堰科技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肥西县的比重
四、加快桃花工业园经济发展经验和有效做法
(一)坚持招大引强,推进招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
园区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重点围绕汽车、家电、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产业配套项目,瞄准世界500强、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将招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建立“四项标准”即招商项目评价标准、产业定位标准、签约文本标准、项目推进标准,科学考察评判企业实力,准确定位产业的园区分布区域,按周、月、季度制订项目推进计划。
工业化水平低,是造成我县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和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而工业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与先进地区相比,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滞后,级别低、规模小、实力弱,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基于此,为了实现经济强县的宏伟目标,近年来我们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
一、工业园区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一)促进项目建设。先进县(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县域经济的竞争,关键是项目的竞争,谁抓住了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谁就夺取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而工业园区则是招商引资的窗口,项目建设的重要平台。园区建设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县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搞好招商引资;有利于克服用地紧张、无法摆放更多的项目的矛盾,便于集中连片实行统一管理;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基础设施投资成本;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促进项目建设。
(二)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提高现代化水平,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增收问题,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把农民从农业和农村尽可能多的转移出来。工业园区的建设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创造条件;其次,工业园区的形成将造成人口的相对集中,而人口的相对集中正是城镇化的基础。而且,人口大规模的增长,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工业园区内形成的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有助于形成和扩展专业化的区域市场。使某类企业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并形成核心产业,然后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众多企业围绕核心产业在区域内聚集,通过相互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组成一个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的产业链条,同时催生一贯小企业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域内聚集,从而实现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的相互衔接,并最终形成专业化的区域市场。二是有助于形成和维持整体的竞争优势。众多企业在一定的区域内,在特定的领域中,通过地理集中和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各自围绕核心产业,发挥各自优势和群体协同效应,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组织方式的提升,浓缩和提炼众多企业的品牌形成“区域品牌”。并逐渐形成规模企业。三是有助于加强专业化。集群经济对专业化的加强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个层次是整个园区对一个产业的专注。这样才能把这个产业作出品牌,作出最好的质量和最低的价格来;另一个层次是企业间处于分工协作的需要而对生产链细分下的专业。四是产业集群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在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效率的特点在于,它用时常交易关系取代了内部管理关系。它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被单拿出来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使得每一个环节的生产和经营都是在根据效率和经济原则而非其他关系进行广泛的分工与协作,最终是交易成本最小化。
二、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已初步显现
(一)城东工业园区筹划与建设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蓄积了后劲。为改善投资环境,构建招商引资平台,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我县将经济园区的规划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委托省规划设计院对《正定县经济园区发展规划》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县委、县政府还成立了经济园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临时筹建处,负责园区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规划的城东工业园区西以京深高速公路为界,东到正定县界,总面积24.6平方公里。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已日臻完善,投资1.07亿元,占地100亩,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位于经济园区的中央;有二座110KV变电站,输电线网覆盖园区;天然气利用工程日供能力8500立方米,在园区东部设有门站。县政府还就该园区制定了招商引资和吸引社会资金建设园区的优惠政策。园区已具备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和招商引资势头。目前园区内有国家中型企业石家庄铝厂、投资6000万元的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投资1亿元的丰辉塑料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的恒瑞纺织公司等20余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包括全国一批知名企业如纳爱斯集团、华龙集团、乐百氏集团等都在园区内建立了生产基地,另有河北圣达化工、海森科技制作所、金键米业、天山集团投资基础设施等一批在建和在谈项目。目前,国家实施了用地控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对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园区的规划建设暂时受阻,但从园区蓄积的能量和项目的储备来看,随着国家限制政策的放缓和新一轮土地修编展开,该园区必将成为我县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
(二)铁西工业区的规划建设加快了我县“国退民进”的步伐。长期以来,我县依托京广铁路、107国道和正定火车站等优势,先后兴建了省二轻仓库、市油泵油嘴厂、县纬编厂、内燃机配件厂、常山机械厂等一批国有企业,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在机制上没能及时有效的转变,加之管理不善和其它原因,目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停滞或破产。而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日渐发展壮大,在该区域内先后兴建了河北银港人造板厂、河北常山生化药业公司、石家庄市金河石化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我县审时度势,抓住“国退民进”步伐加快这一趋势,划定了约6平方公里的铁西工业区,成立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规划道路建设框架、企业建设布局方案,一方面谋划对现有违章建筑清理和拆除工作,搞好现有较大型企业的厂容厂貌的整治。另一方面又汇总了铁西工业区可供利用的地块、厂房共10个,共涉及场地322亩,厂房33700平方米,加大闲置的土地、厂房、设备对外招商力度。目前河北银港人造板厂的高密度板和河北常山生化药业公司的二期扩建项目已完成,油泵油嘴厂破产改造和民营企业矿山设备厂的迁入正在同步进行。铁西工业区的规划建设促进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国退民进”,为振兴老工业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乡镇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特色、富民产业的发展。建设工业园区,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是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绣花印染、铁芯加工、板材家具制造等作为我县的传统特色产业,经过十年来市场经济的洗礼,从加工方式到组织形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在近几年我县加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机遇下,一批经营大户经过多年积累,从众多经营户中脱颖而出,纷纷从村内外迁,到乡镇中心或主要路段投较大资金建厂立业,在改变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状况时,也形成了我县一个个规模不等而产业特色鲜明、极具活力的工业园区,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为北早现乡板材家具、木庄铁芯、南牛乡制鞋、朱河纺织印染、新城铺服装、西平乐乡机械加工六个特色工业园区,这些小区聚集和吸引了568家企业,有28家企业跻身到我县规模以上在统工业企业行列中,占总数的26.7%。2003年区内企业完成生产生产男裤、女裤、休闲裤247万套(件)、坯布830万米、花布9540万米、免漆板、实木家具、拆装家具、真皮沙发等十余种、PVC拖鞋4000万双、各种型号面粉机533台套、锅炉2万台。工业产值19亿元,实现利税1.69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21.9%和19.7%。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3670人。乡镇特色工业园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和全县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总之,经济园区正逐步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国退民进的试验田和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一)搞好科学规划。县政府应继续对工业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这是推动园区发展诸多工作中最起始的一环,也是重要一环。规划不能只局限于土地方面,还要包括工业、商业、居住、文化和环境等各项建设,要处理好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能、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并辅之以相应的政策措施。政府在推动园区的过程中,应发挥好指导、协调和引导作用。
(二)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业园区建设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招商引资上,体现在来园区办企业的数量及其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要敢于突破现行政策的约束,吸引农民进区兴业,吸引非公有制经济进区投资,引进外地公司进区办厂,吸引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要大量储备一批适应不同层次投资者需求的大项目,努力开发建设一批能够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好项目,引导其他企业向园区集聚。
(三)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龙头骨干企业是工业园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带动力量,围绕龙头企业搞好产业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是工业园区始终保持活力的关键。尤其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乡镇,要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产业的核心,发挥其在园区中的“领头羊”作用,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版权所有
(四)搭建公共平台。政府在推动工业园区发展的过程中,要强调服务功能,着力搭建研发平台、物流平台、信息平台、融资平台,围绕用地、融资、信息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稿纸两的服务,积极作好超前服务和延伸服务。
(五)探索与工业园区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要根据园区发展的实际,在管理体制上,赋予园区在规划、投入、收益、人财物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实行封闭运行;在财政体制上,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封闭运行的财政体制,使园区在自己的收入范围和财政体制内拥有相对独立的资金支配权和调控权;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在园区编制范围内,优先批办工作部门设置和调配工作人员到位,确保园区工作有效运转。
(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要先行,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引入市场机制,做到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财政、金融、外资、内资并举,形成上争下筹、内聚外引,千方百计投入巨资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使路、水、电、汽、暖、通讯、排污等成龙配套,提高小区服务保障、信息交换、交通运输等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项目承载能力。
一、监测与预警的原则
(一)分工协作原则。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各镇(街道)是工作的主体,按属地管理,负责做好本区域内企业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县有关责任部门对照工作职责,负责做好相应的企业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县工业企业风险监测预警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预警办)是监测预警工作的综合协调机构。
(二)及时性原则。在对工业企业监测发现异常现象时,县有关责任部门及各镇(街道)应及时衔接沟通、调查核实,并研究对策措施,相关情况及时上报。
(三)真实性原则。县有关责任部门及各镇(街道)应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风险情况,不得故意隐瞒、掩饰或夸大。
(四)保密性原则。实施内紧外松策略,严禁将企业风险及处置情况随意向外泄露,严格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二、监测与预警的对象
县内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三、监测的内容
对列为监测预警对象工业企业的下列事项进行监测,发现企业生产经营有任意一种异常现象的,该企业列为预警对象:
(一)企业当月用电量异常减少的(季节性因素除外);或电费拖欠情况严重的。(监测责任部门:县供电局、滨海供电分局)
(二)企业在职职工人数当月异常减少的(季节性因素除外);或企业达到欠薪预警黄色以上级别的;或群体性劳动纠纷涉及企业职工人数较多的。(监测责任部门:县人力社保局)
(三)企业有拖欠税费情况且较严重的;或发生涉嫌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偷逃税事件的。(监测责任部门:县国税局、县地税局)
(四)企业向银行支付利息出现逾期或贷款本金形成不良的;企业自身经营的现金流不足以归还贷款本息等异常的。(监测责任部门:人行海盐县支行、县银监办)
(五)企业当月产值或出口额异常减少的(季节性因素除外);或产品库存异常增加的;或负债、盈利异常波动的。(监测责任部门:县统计局、县经信局、县商务局)
(六)其他将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的异常事件。(监测责任部门: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质监局、县局、县法院、县工商局等部门)
四、监测与预警的责任
(一)明确职责。各镇(街道)作为企业风险监测与预警工作的主体要承担主要工作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本辖区内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并及时与县级有关部门做好信息沟通工作。同时,对本辖区内未列为县级监测预警范围但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测预警工作预案,相关情况也要及时向县预警办报告。
县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完善工作机制与措施,细化工作预案,细分异常类别,落实专人加强监测,及时反映。
(二)动态监测。建立县级责任部门和镇(街道)对企业的风险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对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风险排摸,及时收集信息,一旦发现企业异常苗头,各镇(街道)要落实专人跟踪和监控,随时掌握企业动态,分析企业趋势,及时向县预警办报告情况;对产业关联度大、互保牵涉面广、有民间借贷等情况的企业,其生产经营异常情况和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更要加倍重点关注,努力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报告。
(三)分级监管。以及早化解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确保我县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建立分级监管机制,在属地为主的基础上,对重点骨干企业的监测预警要与县级领导、县级部门联系企业制度挂钩,企业相关情况要及时汇报县级联系领导,并请县级联系领导重点关注企业动态和协调落实解困对策措施;县预警办、县级相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各镇(街道)做好一般企业的监测与预警工作;各镇(街道)要做好未入围县级监测范围小企业的监测与预警工作。
五、监测与预警的基本程序
(一)各监测责任部门按时向县预警办报送企业生产经营异常事件信息。
(二)县预警办及时将企业异常事件信息告知所属镇(街道);对重大事件及时上报县政府。
(三)相关镇(街道)及时深入企业排摸核实情况,研究对策措施,并及时将该企业的实情与应对措施等上报县预警办。
(四)县预警办根据各责任部门及镇(街道)上报情况,定期汇总分析,及时协调相关部门提出处置意见,化解企业风险。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送监测预警信息。
六、化解风险的举措
各镇(街道)要在风险监测预警的基础上,积极转变观念,建立好政府推动、企业为主、银行参与、协会帮撑、市场运作的风险企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要分析企业风险与问题的严重程度,“一厂一策”地研究有助于企业化解风险的对策措施,确保我县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一般程度问题的对策:主要指企业出现暂时性的困难,企业在一定的帮助下能自我扭转局面的。对于该类企业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协调,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尽早渡过难关。
(二)较为严重问题的对策:主要是指企业出现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是较难自我扭转局面的,如较严重的资金链问题等。对于该类企业既要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协调,更要考虑引导优势企业参与战略重组,在重组过程中,给予企业一定政策扶持,发挥政府政策的杠杆作用,撬动民间互助,使困难企业摆脱困境。
(三)严重问题的对策:主要是指企业救助失败的,或者较难救助的企业。对于该类企业既要运用各种可能继续予以救助,也要有企业倒闭破产的最坏打算,要积极准备各种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措施。
七、组织领导
一、建设发展园区经济,走发展集群化之路
按照“产业集群、企业集聚、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思路,以建设省级工业聚集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发展园区经济。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园区管理机制,提高园区配套服务水平,把园区培育打造成为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物质循环、持续发展的强大载体。进一步完善进园政策和准入条件,规范项目管理,积极引导企业“入园进区”,实现企业集中建设、产业集聚经营、经济集约发展。
二、加快推进两化融合,走工业信息化之路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生产工艺,促进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过程的融合。围绕提高本地传统产业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控制水平,积极推广传统产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管理(CAP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应用,通过运用自动控制、嵌入式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设计、生产流程进行再造,带动产品创新和升级换代。积极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应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为重点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实现企业管理数字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营销和业务方式的信息化。建立完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的运行机制。采取典型带路、局部突破的思路,在本地的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着力扶持培育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通过典型示范的辐射和扩散效应,带动各行各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循环化之路
不断完善和拓展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使本地区的主要产业之间都关联起来、物质都循环起来,延长资源利用深度,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内部布局,引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入园建设,实现园区内企业产品互用、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再生利用。强力推动节能减排。以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推广一批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实现能耗最低化、污染最小化。依法加强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节能监察和污染监测,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标准,加大征收力度,对高耗能企业执行差别电价和阶梯水价政策,从政策层面形成节能减排倒逼机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和高耗能项目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落实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依法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
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技术高端化之路
加快产学研步伐。扶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抢占发展先机;鼓励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硕士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支持企业专利申请,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走技术高端路线,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广采用一批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按照引进、吸收、利用、再创新的思路,推广采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大力推进名牌带动战略。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强质量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品由中低端向高端发展,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商标意识,积极培树一批知名品牌,走品牌兴企之路。
五、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走企业集团化之路
积极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企业和大集团。围绕本地区产业发展重点,鼓励企业通过裂变扩张、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培育扶持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集团和产业领军企业,发挥大集团的“产业领军”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发展规模,带动相关产业的大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大力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在本地区设立企业总部或总部功能的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两头”在外,企业管理中心、投资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总部功能在迁安的总部经济。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买壳上市等多种途径上市,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努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六、突出抓好项目建设
强化项目意识,加快实施项目大会战,围绕优势产业突出抓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精心抓好一批对产业升级、效益增长具有长远影响的重大项目建设,使本地区工业产业和技术升级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分别实现突破,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建立完善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库。立足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实施大产业战略,积极开发、储备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项目。精心策划、系统包装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积极主动与跨国公司、中央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对接。建立重大项目部门联系协调制度,每年确定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工业项目,由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形成推进合力。
一、组织领导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翠屏山街道办事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协调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办事处经济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职责
及时准确掌握全处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动态,提出预防控制企业风险及危机处置的对策和措施;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辖区企业因资金风险等因素引发的企业危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二、建立企业经营风险及危机信息预警机制
办事处经济科负责制定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方案。重点关注全处重点骨干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作、用工情况及其变化,及时掌握和研判企业面上出现的异动情况,正确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掌握风险情况,核定企业风险等级,及时将企业资金链断裂、关停、倒闭等情况向区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三、建立政府服务机制
由乔家湖社区居委会、长山社区居委会、土山寺社区居委会、办事处经济科分别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可能存在经营风险的企业重点跟踪,提前帮助企业研究对策,提出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案,对因金融危机已发生经营困难的企业,协调各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共同筹划应对办法,提供全面的支持,协调银企关系,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重大问题及时向区领导小组报告。
四、建立企业危机事件处置机制
根据掌握和研判情况,核定风险等级,及时上报,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一)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及职责
1.财产保全组
主要职责:对企业的资产跟踪监管并及时进行保护,避免企业资产流失;保护或看护企业经营者,防止其外逃或受到非法侵害。
2.职工利益保障组
主要职责:稳定职工情绪,综合协调指导企业清欠职工工资。
3.政策咨询组
主要职责:对企业、职工、债权人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工作,引导他们走法律途径,避免产生过激的情绪和行为。
4.维护稳定组
主要职责:正确引导,鼓舞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负责接待群众来访,维护来访群众的秩序,确保群众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二)应急响应
企业经营困难,举步维艰,相关牵头部门密切关注,提前帮助企业研究对策,提出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案,并及时向市工作协调办公室报告预警信息;企业经营出现危机,但影响不大,启动预案,并及时报告市工作协调办公室;企业突发经营风险,资金链断裂,企业濒临倒闭,事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启动预案,并报告市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形势发展,请示市级力量增援。
(三)应急处置程序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各组根据领导小组的意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研究处置方案。
2、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妥善处理问题。
3、专项工作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同企业负责人实施现场控制,制止事态扩大。
4、根据现场了解情况,发生10人以上事件的立即上报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启动预案。
5认真处理群众投诉,按照规定期限,及时查处反馈和结案,防止矛盾激化。
6、专项工作组视情处理工资及债务纠纷。
五、相关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工作在当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所有涉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工作处置的人员都必须熟悉危机处置预案,充分认识潜在的风险,熟悉掌握相关工作程序。
2、加强配合协作。各工作小组、各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相关的危机处置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工作中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不得相互推诿,各行其是。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增加值 自回归模型 海南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逐渐取得重要的地位,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主要来源。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服务业及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的方针政策和具体举措。2010年1月,《海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始终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目标,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推动海南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截止2012年,海南省GDP2855.26亿元,同比增长9.1%,仅高于青海省(GDP1884.54亿元)和自治区(GDP605.8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03.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40.12亿元。说明海南省经济总量低,产业提速缓慢,第二产业欠发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根基薄弱等问题突出,国际旅游岛政策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本文基于2000-2011年海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从业人数的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以下简称ADL模型),深入分析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经济贡献度,结合全国、湖南省的对比分析,从中找出问题,为制定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提供依据。
一、描述性统计
根据服务业相关理论和上述文献的研究,立足海南省省情,初步统计了影响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涉及产业基础、经济实力、居民消费能力、科技教育水平、服务业区域分布等要素。通过制约因素,分析海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其中,海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分析出,海南省经济总量小,截止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2855.26亿元,仅高于青海省(GDP1884.54亿元)和自治区(GDP605.83亿元),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均居于全国水平之下,岛内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工业化程度低,产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再加上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于提供生活服务的传统行业,如住宿餐饮业、仓储邮政业、交通运输业等所占比重仍然很大(40.8%),高出全国4.4个百分点,关键的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等领域发展相对缓慢,现代服务业内部层次较低,国际旅游岛政策效应不明显,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马力不足。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制约因素,海南省服务业人才建设及区域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2显示,海南省教育水平居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基础教育落后,高等教育不足,本土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海南省每万人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仅67人,是全国的0.17倍。接受初等教育的总计489人,与全国的1793人比,相差甚远,人均受教育年限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三大产业人才分布不均衡,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于一产业,占69%,二、三产业比重甚小,二、三产业人才带动不足。再加上全省现代服务区域分布不均衡,仅海口、三亚、儋州、洋浦、琼海的产值合计占全省的72.79%。二产业“短腿”、三产业根基薄弱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域不均衡等问题制约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从而难以发挥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二、模型分析与实证
(一)模型分析
1、测评模型的构建。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度是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探索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ADL模型定量分析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并同全国和湖南省进行比较,找出存在的不足,为制定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假定ADL模型中的随机扰动项ut满足古典假定,E(et)=0,Var(et)=,Cov(ei, ej)=0(i≠j),i,j=1,2,3…n,则ADL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其中s,q分别为滞后解释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的滞后期长度。本文假定ADL模型的阶数为2,则模型的形式修正为:
假定表示X对Y的贡献度,依据上式回归参数OLS估计值可得到:
2、评价指标。本文选取2000-2011年海南省服务业增加值为X,2000-2011年海南省工业增加值为Y1,2000-2011年海南省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为Y2。其中现代服务业依据《2012年海南统计年鉴》,涵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14个部门。并同全国以及湖南省进行比较,从中找出问题,为制定海南省现代服务发展对策提供依据。
(二)实证和结果分析
1、实证分析。依据2012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的整理、汇总得出2000―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以及服务业的就业人数。采用Eviews软件,得出回归结果如下:
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
海南省:Y1=38.10546+0.751236X-0.658074X(-1)-0.012839X(-2)+0.573870Y1 (-1) -0.154385 Y1(-2)
全国:Y1=5561.887+1.724428X-0.474643X(-1)-0.076384X(-2)+0.142115Y1(-1) -0.647335Y1(-2)
湖南省:Y1=-776.0422+0.681954X-1.884743X(-1)+2.367865X(-2)+0.829431Y1 (-1)-0.471856Y1(-2)
第二,服务业增加值对服务业从业人数的影响:
海南省:Y2=61.16823+0.022408X+0.023545X(-1)+0.023222X(-2)+0.248364Y2(-1) +0.083874Y2(-2)
全国:Y2=71768.72-1.247987X+0.446848X(-1)+1.305746X(-2)-1.039915Y2(-1)-0.879523Y2(-2)
湖南省:Y2=94.13279-0.095679X+0.005074X(-1)+0.097504X(-2) +0.781013Y2(-1)+0.156739Y2(-2)
2、结果分析。通过建立ADL模型,分析海南省、全国及湖南省服务业对工业和就业的贡献度,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对工业(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依据回归结果和对经济贡献度n的计算(如表3所示),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贡献度仅为0.13836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779554,与工业强省的湖南相比,更是差距甚大,仅为湖南省的0.07倍。
第二,海南省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但国际旅游岛建设效应不明显。从表4的分析结果看,全省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度高于湖南省的1108人,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每增加一单位服务业增加值带来的就业人数少了345人。说明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日益显著,但与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国家旅游岛发展战略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际旅游岛政策效应不明显。
三、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海南省现代服务业主要存在工业“短腿”,现代服务业发展根基不足的,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后劲。鉴于此,海南省紧抓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工业转型升级、人才强省等方面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全面推动现代服务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注释:
[1]人均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为2011年统计数据。
[2]数据来源:海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
[3]阶级数依据:李兰,张小峰.基于黑龙江数据的现代服务业税收环境研究[J].商业研究,2011,3:47.
[4]目前虽尚未有统计年鉴专门统计现代服务业的有关数据,但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中的最大数,以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统计数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兰,张小锋.基于黑龙江数据的现代服务业税收环境研究[J].商业研究,2011( 3):87-91.
[2]刘戒骄.服务业的开放及其对工业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2(6):54-74.
[3]李仁君.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服务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教师,2010( 3):114-115.
关键词:海沧;工业产业;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3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厦门市海沧投资区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工业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符合环境发展要求的新兴产业比重逐渐提高。2016年,海沧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990亿元,同比增长2.1%,工业增加值290亿元,同比增长2.3%,是自金融危机以来增速最低的一年,工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海沧已结束了高速规模化增长的历程,随着建设用地供需矛盾问题日益突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海沧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推动力。
一、海沧区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趋势
(一)工业企业产业结构状况
2016年,海沧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2家,按照行业类别,主要包括机械、电子、化工、汽车及配件、生物医药、卫浴、造纸印刷、烟草、热力电力、食品纺织等其他轻工业(以下简称为“其他轻工”)等。从企业数量上看,机械、电子、其他轻工三个产业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4.5%(图1);从企业产值上看,机械、汽车及配件、化工三个产业产值较大,占总产值的58%(图2)。从总体上看,海沧基本形成以机械、化工、电子、汽车及配件产业、生物医药、卫浴等行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二)海沧工业结构调整趋势
1.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缓慢降低
受国际经济环境和中国经济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工业在海沧国民经济中的结构逐渐下降,工业增加值增速也低于GDP的增速。近五年来(2013年-2016年),工业占GDP的比重从69%降低至53%。2016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3%,而全区GDP增速为7%。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比重提高
在工业增速下滑的情况下,符合厦门环境发展要求,代表技术和市场发展方向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及配件等产业发展较快,化工等产业增速较慢,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也逐渐降低,如2013年-2016年期间化工行业的比重从33%降低至15%。
3.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工业结构调整与转型任务艰巨
海沧工业企业行业较多,主要产业数量和产值均不具备显著优势,产业链及产业链群未形成,未能发挥主要支撑作用。从企业数量上看,海沧化工、机械和其他轻工企业达15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的一半以上,可见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仍占主要份量,海沧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海沧工业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结合国家统计局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相关指标,从招商项目评估主要要素包括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产出效率、利税能力、集约用地情况等方面考虑,以海沧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为分析对象,本文选取总资产贡献率、产值利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用地产值四项指标来衡量海沧产业的经济效益情况。(备注:由于烟草和热力电力产业具有垄断性和区域分布特殊性,不在本文分析范围)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生物医药、汽车及配件行业四项指标均高于平均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电子、卫浴行业三项指标高于平均值,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机械、化工、p工三项指标低于平均值,急需转型升级;造纸印刷行业存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单位用地产值指标低于平均值。
三、产业分类调整结论
综上所述,海沧区工业产业升级调整方向总体思路应是弱化经济效益低下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一)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及配套产业、生物医药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根据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沧的汽车及配套产业具有产品技术含量高、劳动生产率高、市场前景好、行业带动力强等特点,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生物医药产业是以基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型制药技术等相关高新技术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海沧生物医药企业经济效益好,对区域经济体贡献率大。发展汽车及配套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也符合海沧产业发展情况。
(二)重点改造卫浴、电子产业
海沧电子产业发展较快,企业经济效益良好,但大部分电子企业以OEM为主,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始终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附加值低,利润微薄,应重点扶持产品结构进行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海沧卫浴产业创新能力较强,有超过50%的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大部分企业以为国际知名品牌ODM为主,应重点扶持企业发展自主品牌。
(三)引导机械、化工、其他轻工产业等部分企业有序转移、淘汰或转型升级
除汽车及配套企业外,海沧其他机械产业企业(除造船外)主要以简单机械加工为主,经济效益低下;受经济形势、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造船行业也面临交船难、接单难、盈利难、融资难等诸多问题,应引导该产业企业加强创新能力,逐步转型升级。
随着PX项目的迁移,海沧化工产业地位已逐步弱化,已经无法形成产业集群,缺乏竞争优势,经济效益低下,同时还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和污染隐患,与厦门发展定位相冲突的部分化工企业应进行有序转移外迁。
其他轻工产业中的部分企业效益较差、生产效率低下,对不具优势、占地面积大、附加值不高的塑料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造业、应引导其有序调整。
另外,针对为工业产品配套行业印刷与包装产业,存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单位用地产值较低的情况,需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用地集约化程度。
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一)强化产业招商,引进补链式项目,培育支柱产业
分析汽车及配件、卫浴、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的缺失环节,积极引进龙头型、补链型企业,拉长增粗产业链,培育支柱产业。具体可以分水平式补链企业的引进,目的是扩大同类产业的聚群;垂直式补链企业的引进,目的是延长产业链条。利用对台优势,对接台湾产业转移,大力扶持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百亿企业集团。
(二)强化政策扶持,发展先进制造业
1.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财政资金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重点投向汽车及配件、生物医药等产业,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品牌创建、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2.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政策体系
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与高等院校合作,加大R导际跞瞬拧⒕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换、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3.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加强与风险投资基金合作,支持生物医药等孵化、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三)打造完整产业社区,促进产城融合
注重生态、生活、人文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不断的完善工业园区生活配套、提升软环境和服务能力,将园区与社区的紧密结合,探索工业社区的新发展。推进规范化、智能化和便利化物业服务进程,对社区内的工厂、产品进行全方位的社区服务和管理,搭建人才、技术、设备、物流、项目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对接。引入中介机构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1]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8:15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