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技术

时间:2023-03-03 15:56:50

导语:在建筑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技术

第1篇

关键词:整体设计 建筑创作 综合技术

21世纪将是多种学科技术并存的时代,它必将形成推动建筑发展的巨大动力,建筑整体设计也就越来越重要,建筑师必须把握时机,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主持好各项建筑工程设计。

建筑整体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新概念,其特点是全面地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外部环境、建筑构造、技术装备等协同,并将高品位的建筑创作和综合新技术融为一体。

高品位的建筑创作,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即未来的要求,这就是说,如何尽可能地节省自然资源,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以降低建筑设备的使用数量和减少整个工程的费用。

综合新技术是充分发挥各学科技术特长,创造和运用新技术,并与外部空间、建筑体量、建筑构件之间的全面协同,从而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每项建筑工程建设的成功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建筑创作是建筑师付出的智慧和期望;建筑工程设计是建筑、结构、设备专业赋出的艰辛和力量;建筑工程建成是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付出的辛勤和汗水。

90年代初期,我们对整体设计的概念有些粗浅的认识,自觉和不自觉地在工程设计中做了些工作,取得一些收获。本文着重从获部组"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杭州市工商银行金融综合大楼和杭州市交通银行金融大楼两栋建筑谈起,论述其整体设计-建筑创作的综合技术,在两项工程设计中建筑师为达到整体设计的优秀,在各阶段设计乃至建筑物建造全过程中都充当了创作者和协作者。

两项目正式投入使用4年多,整体运行协调、良好,达到预期效果,又被大众所接受和赞赏,并获得各种荣誉-优秀设计奖、科技进步奖、工程质量奖、地方十佳景观、最佳造型形象奖等等,无一不是给建筑师和工程师们的欣慰和自豪。

建筑创作

在强调建筑整体设计的时代,建筑师们的创作观念和设计方法要有所突破,创作灵感迸发将更多地建立在建筑整体设计的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要学会和提高建筑整设计的综合能力,具备新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融合多学科技术。我们在上述工程中运用了新的设计观念,强调了建筑创作的整体性。

现将这两栋建筑工程的设计概况和建筑创作构思作以阐述。

1)杭州市工商银行金融综合大楼,属综合性大楼,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主楼总高度84米,22层,裙房4层,局部6层,地下室2层。

设计总体思路突破我国银行建筑传统的设计模式-封闭、厚重、森严、功能单一等,创造出一栋多功能型、开放型、与国际商业银行的模式接轨的建筑。

建筑造型洒脱、开放,形体是由双曲面组合而成,主楼呈"向南围合的曲面",裙房呈"向北围合的曲面",两者围合而成"聚宝"的内涵。

建筑物蓬勃向上,立面设计采用大面积坚实的花岗石墙面,大面积带形铝合金幕墙和部分玻璃幕墙,并将三者交织成刚劲有力的整体,通过造型和实体墙面的逐层收束,形成简明、挺拔、节节向上的动势,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建筑平面和室内空间设计成多功能型和开放型,将营业、洽谈、办公、会议、接待、康乐、观光融为一体。宽敞明亮的二层营业大厅统一在意大利大理石的浅黄调中,加上自动扶梯、喷泉、灯光的衬托,使空间显得非常气派、高雅和朴实。智能型的计算机网络中心,开敞式智能化办公空间及各配套用房合理地分布在各个楼层。顶层圆形观光层,电梯厅各层观光层,可将西湖风景尽收眼底,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温馨。

2)杭州市交通银行金融大楼,属纯金融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39.9米,地上13层,地下2层。因所处地段的周围建筑度均比它高,设计者特将本建筑设计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外观,其立面设计成新古典形式,建筑基座采用粗犷花岗石,显示雄厚实力,上部采用火烧花岗石和竖向条形与点状铝合金窗组合作为饰面,展现银行建筑高贵典雅、庄重的性格。

在上述两项创作中,除精心刻画建筑形态和室内空间与外部环境相交融外,为要达到建筑整体设计优秀之目的,建筑师还根据地域和工程特点,向各专业提出以下要求:

(1)严格控制建筑总高度;

(2)创造有利于智能化的舒适的净空高度;

(3)满足业主需求的建筑面积;

(4)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减少投资;

(5)精心设计,运用推广新技术;

(6)各专业紧密合作,优化设计。

综合技术

建筑物要具有强大生命力,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空间,要有丰富内涵和综合新技术。在上述建筑工程中,推广运用了建筑智能化技术,无粘结预应力扁梁-平板结构技术和扁梁结构技术,底板温度配筋技术和地下室基坑围护新技术,微机控制STL冰蓄冷空调技术,复合式保温隔热墙体技术,组合式配电室等新技术,无疑给建筑整体设计添注了新的生命力。

1、建筑智能化技术

90年代初期,智能建筑仅作为一种概念从国外传入中国,计算机网络基于10BASE-T标准在国际上推行不久,使智能建筑的信息通讯骨架-综合布线系统成为一种趋势。为使银行建筑适应时代的发展,设计者用超前的眼光极力推荐和设计了综合布线系统,这在当时可谓首家采取该项技术设计的现代化大楼。

(1)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通讯传输网络,它使话音和数据通讯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和外部通信网络相连。它包括外部电信网络的连接点与内部信息工作区的话音式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的布线部位。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美国AT&T公司产品。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组成。

(2)保安自动化系统

大楼保安监控系统分成公共场所综合监控和金库专用监控两个系统设备。

金库专用保安监控系统在金库、代管库、运钞车库进行严格控制,人员出入跟踪记录,对金库各面墙均设震动报警传感器,在各相关房间设有摄像机、红外微波探测器,并设置监控自动化控制。

为实现大楼智能化,建筑师完成了完善的室内环境设计,创造了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开辟了大小不等的室内外休闲空间,即绿色的中庭和屋面,为整天在自动化装备前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休息和调节的天地,同时在具体的地面、墙面和吊顶设计中都采用了特殊的建筑构造节点。

2、无粘结预应力扁梁-平板结构技术和扁梁结构技术

为满足建筑师提出的保证高度的要求,结构专业设法减小结构构件高度,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平板结构技术和扁梁结构技术。

(1)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比普通梁板节约混凝土用量为15%,钢材用量节约27%,梁高减小300mm。

(2)采用扁梁结构比普通梁板节约混凝土用量约10%,钢材用量节约6.6%,梁高减小200mm。

在建筑总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上述结构可使整栋大楼增加一层建筑面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底板温度配筋技术

在地下室设计中,对底板进行抗裂计算后,采取周边保温施工技术措施,取消了中间排温度应力钢筋,仅配置上下二排受力钢筋,这既节省了工程造价,又满足了地下室底板抗渗、抗裂的要求。

4、地下室基础围护设计和施工新技术

在围护桩设计中采用两项技术措施:

(1)悬臂受力围护钻孔桩设计采用单面加强配筋技术,节约钢材约60t,节约投资约28万。

(2)降低围护桩顶标高与压梁技术,全部围护桩长减少1.5m,压梁标高低于自然地面1.5m,改变围护桩侧压力受力点高度,节约混凝土137.9立方米,钢材16.08t,经计算直接减少投资30.4万元。

5、冰蓄冷空调技术

冰蓄冷空调技术在我国尚属新技术,它的最大优点是电力移峰及节省运行费用。在设计中,蓄冰模式采用部分(分量)蓄冰模式,因为部分蓄冰制冷机利用率高,蓄冷设备容量小,比常规空调制冷机容量小30%-45%,是一种更经济有效的运行模式。

为配合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实施,运用了智能化技术,对蓄冰空调系统采用了微机控制,主要任务有以下五方面:

(1)根据用户冷负荷的需求,按电费结构的特点,自动设置冰蓄冷系统最佳的运行方式,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费用;

(2)充分利用蓄冷装置的容量,当日应尽量把所蓄冷量基本上全部用尽;

(3)自动检测系统的运行状态,保障冰蓄冷系统主要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4)自动记录系统运行的参数,显示系统运行流程图和打印系统运行参数报表;

(5)预测未来的供冷负荷,确定未来的优化运行方案。

冰蓄冷空调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表明控制系统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系统运行节能效果显著。

6、复合型保温隔热墙体

针对杭州地区,冬季要采暖、夏季要降温的气候特点,特将本大楼围护结构设计成复合型保温隔热墙体,即:装修、保温、隔热三者合体,更好地实现建筑节能。

复合型保温隔热墙体是结合立面造型特点,将立面装修材料设计成铝板,其构造为:在框架结构内填砌空心砖,在空心砖墙外侧干挂美国氟碳涂层亚光铝板。

铝板对太阳辐热有着高效的绝热性能,在同样的太阳辐射热作用下,由于外表面材料的性质、颜色和粗糙程度的不同,所能吸收热量有很大差别,这差别以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统(α)和材料辐射系统(Cλ)来表示:采用α和Cλ值小的外表面材料具有显著效果,铝板α、Cλ值小,其α=0.26,Cλ=0.4,浅灰色面砖α=0.56,Cλ=4.3。

铝板为干挂与空心砖间设有空气间层,因为铝板置于大气及空气间层中都有较好辐射换热条件,此构造在冬季对于室内采暖也起着高效绝热作用,因此,无论在夏季或是在冬季都能很好地实现建筑节能。

7、推广组合式配电室技术

考虑到一层铺面的"黄金"价值,大楼的总配电设于东侧,设计中第一次尝试将变压器同低压配电设置于同一房间,组成组合式配电室,大大节省了变电所面积,并采用上下层布置,建成投运后的整个配变电系统,功能清楚,布局紧凑合理,系统调度灵活。这种技术在以后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已成为典范。

结语

建筑整体综合设计的模式既能提高建筑的适应性,又将是必然的趋势,尤其在强化后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更为重要。在我国随着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运用到建筑上,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优秀的建筑整体设计出现在我国建筑舞台上。我们要不断总结、不断进步,这是历史赋予建筑师和工程师的重大责任。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建筑技术 建筑能耗 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098-01

1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与建筑相伴随的建筑能耗也日益增加。当前,我国平均每年所建成的房屋面积在16亿~20亿m2之间,这其中有90%的建筑都是高能耗建筑。早在1999年统计的数据当中,我国建筑能源消耗就达到国家能源消耗的25%,而这不仅仅是建筑能耗的最高点。在当前住房建筑建设改革不断深入的基础上,我国当前的建筑面积正逐步增加,这预示着我国建筑能耗将进一步提高。

而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完工后投入使用的方式等环节时时刻刻都消耗着能源。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建筑能耗主要发生在建筑施工阶段,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采用当前前沿的科技技术,而且采用的建筑材料也没有达到环境友好标准,而且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粗放的问题,导致建筑建设当期以及建筑的后续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

2 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能耗的主要形式

2.1 施工设备的能耗

建筑施工设备是建筑施工能源消耗的大户,也是建筑能耗难以得到控制的主要环节。在工程机械应用范围得到迅速推广的今天,应用到建筑施工中的施工设备不断增加,更多的智能、高效的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虽然这些设备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由于受到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思维方式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只重视对工程质量以及进度的控制,而忽视了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建设材料的节约和利用、设备的充分管理来提高建设的整体经济效益。导致对应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工程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足,设备老化问题尤其严重,设备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不断增加。

2.2 建筑投入使用后的能源消耗

建筑投入使用之后的能源消耗主要以对电力能源的消耗方面。伴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断的增加建筑的楼层数目。然而,这种方式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建筑出现了采光不足的问题。建筑为了提高室内的照明度,就必须采用对应的照明设备,这样就造成了对应的能源消耗。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要求不断提高,大量的家用电气设备被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建筑对电力的消耗。为了节省电力能源,就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建筑材料的合理采用等方式来节约建筑“将来的用电”。

3 建筑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能耗的现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对应的建筑施工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耗。据相关资料统计,通过采用有效的建筑技术可以降低当前建筑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二。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筑以及投入使用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在满足对建筑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合理高效的建筑施工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本人根据具体的施工实践,从建筑规划设计、建筑材料的使用、施工建筑技术以及再生能源的利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建筑施工改进技术。

3.1 合理提高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建筑规划和设计工作应该以“因地适宜”为基本目标,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在该种理念的指导下,以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充分利用,诸如环境的气流、地形等,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室内微环境。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选择并设计建筑室外环境,诸如在建筑周围广泛栽植树木、植被,并设置水面等,充分利用建筑外的微环境形成对建筑室内环境的改善作用。最终使得建筑室内空气流畅,减少空调、照明、取暖等对电能消耗。由此看来,通过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合理的规划,不但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内部对能源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低能耗、绿色建筑的追求。

3.2 选择环保优质的建筑材料

随着我国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以及使用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使用者的使用水平。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环保节能设备,并尽量采用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环保材料。例如,在建筑的门框建造时,应该尽量使用反光效果良好的玻璃材料,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减少阳光对室内的直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室内的亮度,起到节约照明电能的作用;在建筑的墙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隔音、保温效果良好的建筑施工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从而保证室内温度的恒定不变,降低建筑使用者对空调等采暖设备的需求,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的能源消耗量。

3.3 提高建筑围护的能源利用率

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减少夏季室外热量的进入以及冬季室内温度而定散失,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实现提高建筑围护的目的:其一,通过提高建筑围护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因此通常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有大局观念,尽量擦用市场上最新的隔热环保材料;其二,通过采用合理的构造技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例如通过采用架空通风、屋顶蓄水等技术来来提高屋面的阻温效果,或者是通过采用复合结构墙体来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或者通过提高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室内的气密性。

3.4 提高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当前能源紧张形势不断加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在这样的建筑施工理念之下采用对应的建筑施工技术达到这样的建筑理念。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广泛采用太阳能、风能、水力、潮汐能等能源,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挥节能效果。

在建筑的房顶可以放置大量的太阳能,将收集得到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通过对应的设备与设施将电能存储在电池中,不但可以满足基本的照明需求,同时还可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满足部分设备的用电需求。另外,还可以将光电产品与建筑合理的构建起来,形成诸如光电外墙、光电屋面等节能新产品。

参考文献

[1] 刘贵清.浅议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72-76.

第3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电气;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普及应用,以及人们对节能、管理高效,安全便捷建筑的需求,智能建筑 (Intelligent Building,IB)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1]。建筑电气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神经网络”,将信息和自动化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系统进行集成和服务管理的优化,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基础。同时由于智能建筑对建筑电气技术的依赖,从而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将着力探讨智能建筑和建筑电气技术的结合,以促进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科学合理的应用。

1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其后智能建筑在美、日、欧及世界各地得以兴起。我国的智能建筑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建成了一批智能大厦,发展势头之猛令世人瞩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中给予了智能建筑的定义: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2]。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是基于其中的各种智能化系统完成的,如图1所示:结构的上层为智能化集成系统(Intelligent Integration System,IIS);中间层为信息化应用系统(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ystem,ITA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BMS),公共安全系统(Public Security System,PSS)三个智能化子系统;下层为信息设施系统(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Infrastructure,ITSI)。建筑的智能化技术将专用系统发展为智能化集成系统,同时可以将各种前沿技术巧妙灵活的应用于各类建筑物中,使其作用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图1 智能建筑的结构框架

2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是以建筑物为平台,综合利用各种前沿的科学理论及电气技术(包括电力电工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等),从而在建筑内创造出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的一门学科[3]。

2.1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特征

在低碳生活方式日益得到推崇的今天,智能建筑电气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三大特征:

1)建筑设备监控以降低能耗为中心。对智能建筑进行能耗监测,通过所得的实时及历史能耗数据,对建筑物设备的运行状态及能耗水平进行评估,进而通过智能控制、最优控制等策略使其能耗数据达到最优化。

2)信息服务以三网融合及物联网应用为核心。发达的信息技术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交流模式,信息服务无所不至,互联网、电话网以及广播电视网的互联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以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为支撑的物联网,其以分布式智能管理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实现家电、生产生活用品以及办公用品在物联网中的分布式智能管理,智能建筑中就需要密布物联网的节点。

3)智能处理安全事务。传统的安防系统是以依靠人工视觉的视频监控系统和依靠人工听觉的防盗报警系统为基础的。智能建筑中的安防系统依靠智能传感技术,采集安防信息,由于探测到的信息繁杂,人工处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各类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如面容比对分析系统、区域防范分析系统。智能建筑中的火灾报警系统的变革包括[4]:一是应用光纤传感、视频遥感等技术丰富火灾探测机理;二是通过为火灾探测器增加处理核心及相关智能处理程序,使之成为智能探测装置,以提升火灾报警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三是实现城市消防控制中心的互联,实时信息共享,构筑协调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

2.2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2.2.1 智能建筑照明控制系统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智能建筑通过最优化的灯具选择、合理的布局安排以及总线和星型相结合的网络拓扑结构,建立其照明控制系统。智能建筑的照明控制系统以实现节能和各种特殊控制效果为目的,其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5]。

图2 智能建筑照明控制系统的拓扑结构

2.2.2 智能建筑的供配电监控系统

智能建筑的供配电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控系统,以实现用户侧的合理用电、集成利用与智能建筑相关的分布式电源、用户侧与供电侧的信息交互、集中的可视化管理以及故障的迅速发现及处理。

2.2.3 智能建筑的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

智能建筑的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智能仪表、计算机以及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建筑中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以及正常和故障状态下的迅速自动化处理,节约时间以及实现“无人值守”系统。

3 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

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总体原则是适应智能建筑的需求,同时新技术的选用应遵循实用、可靠、经济的准则[6]。分开来说,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经济方面考虑,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应尽量通过使用稳妥、实用的新技术简化系统的设计,从而降低总体投资成本。

其次,从设计方面考虑,智能建筑的系统和设备的选择因地制宜,既要满足智能建筑的使用要求,又要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功能得以充分展现,切勿片面的求新、贪全。

最后,从运行方面考虑,由于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使用寿命长,且基本都处于全天候的运行状态,因此在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中应格外注意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4 结语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电气设计极大的缩减了建筑的能耗,同时由于采用智能设备及开放式的通信接口,实现了设备及系统间的信息交互,从而实现了建筑的高度自动化及智能性,有理由相信建筑电气技术会在智能建筑这个舞台上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唐红,史艳红. 基于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柔性融合的思考[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5(38):225-228.

[2]GB/T 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

[3]洪元颐. “建筑电气”的概念[J]. 建筑电气,2010,1(29):3-5.

[4]程大章. 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J]. 现代建筑电气,2010, 1(1):1-3.

[5]李丽萍. 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探讨[J]. 煤炭技术,2012,3(31):256-258.

[6]孙阳. 对建筑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热点问题的探讨[J]. 民营科技,2013,1:227.

第4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技术;建筑形式

建筑的形式美源自于结构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建筑的形式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一座新建筑穿着华丽的外衣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我们驻足、流连于建筑形式美给我的心灵的印记,世人对于建筑的评价往往局限于外在的形式美,当建筑师苦苦的求索寻找新的美学形式但仍然黔驴技穷时,我们的设计者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建筑的形式美源自于什么?我认为形式美的源泉是功能的需求、结构的技术。所以功能、技术与艺术作为建筑的三要素是辩证统一的,建筑象人体一样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它是系统的整体的而非孤立的局部的。当下业者对于形式美的理解是由偏颇的,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也必然会阻碍建筑的发展和进步。

建筑结构是指将建筑物自身及其在使用中所产生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一种设施。古往今来人们就是在不断的利用新的材料创造着新的建筑形式。

1.原始社会的建筑

原始社会的住屋形式是巢居、穴居、以及在北美的印第安人的帐篷屋,是人类基本生活的需求。原始人使用木材生土当地的建筑材料建造窝棚。

2.奴隶社会的建筑

奴隶社会随着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增强建筑的类型建筑的规模以及建筑的形式出现巨大的变化。在古代的埃及人们利用石材建造神庙和陵墓,建筑的结构形式是梁柱体系,古希腊同样继承埃及的梁柱体系,同时由于地域文化的发展演变希腊人将梁柱发展成具有美的形式,出现古典的三柱式,以及女像柱,两者的形式不同但结构的核心是一致的以石材作为基本材料的梁柱体系。由于石材本身的力学性能是抗压能力强于抗弯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埃及、希腊的古建筑的柱距是如此的小,建筑空间也是狭小的。建筑作为单体强调的是外部空间或者建筑的内部狭小空间的神秘化。在希腊建筑往往是作为雕塑来处理的。在古罗马文化时期,随着领地的不断扩张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罗马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新的结构形式拱券结构。罗马人利用混凝土这种新建筑材料创造一种新筒形拱形工交叉拱、十字拱解决了大跨度屋盖的结构形式,继而获得了连续的复合的建筑空间。建筑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意义的建筑,正是在古罗马时代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推动了新的结构形式的产生进而获得新的较大的人类活动的室内空间。就功能决定形式而然,以上的变化必然带来建筑形式的新的突破。我们在研究建筑历史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在罗马的建筑上仍然有希腊建筑的影子,罗马人在建筑形式上仍然沿用希腊的柱式,出现古罗马五柱式,罗马的柱式已经没有了希腊柱式结构上的意义,柱式已经成为了壁柱。成为一种装饰,同时由于罗马建筑的体量、建筑的层数的增大希腊的柱式又在罗马时期演变成券柱式、连续券、巨柱式等多种形式。从古罗马的建筑形式生成之初,它是在古希腊时代的建筑形式范围内发展,直到找到适合新技术的建筑形式的出现。我们常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希腊和罗马创造了古典建筑的文明开创欧洲建筑形式的先河。在继承与发展中结构技术的创新领先于建筑形式的创新。

3.中世纪的建筑

欧洲的中世纪是神学统治的社会,建筑的类型以教堂为主,高耸的教堂留给我们更多神性的表达,建筑风格更趋于美观,由其是以哥特时期的建筑最为典型高耸的向上建筑风格直指上苍表达着与神的交流与对白。形式的表达继而带来的神性化的想象赋予了哥特建筑的神性的神秘感。我们剖开哥特建筑的形式寻找带来这种形式美的根源在于中世纪结构技术的发展,在中世纪时期继承了罗马的十字拱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将罗马的十字拱发展成为四分类骨拱,同时将单圆心的拱变成双圆心的拱形成了框架式的双圆心的尖拱,同时拱顶所产生的侧推力由新力学构件飞扶壁传到外侧的横墙上,这样整个结构体系就变成了框架整个的受力过程屋顶的荷载传递给尖的肋骨拱――柱子(竖向的力)――基础――地基完成,而拱所产生的水平向的推力传到侧墙――传到基础――地基。这时配合肋骨拱柱子也形成了束柱的形式,摆脱了古典的柱式,达到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4.资本萌芽与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在这段历史时期主要包含文艺复兴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建筑在这段历史时期建筑的结构形式并没有较大的改变,设计师在考古等领域的发展的带动下形成了对古典文化建筑的热衷与模仿,创造了具有特设的文艺复兴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建筑从早期的对古典建筑的模仿,创新到晚期的巴洛克建筑的推器繁琐变形,反映出形式主义的已经走入到了末端,设计师不顾及形式美的产生的动力在于结构技术的变化,这个时期的人们试图创造出新的形式无奈由于结构的不改变所以形式的变化是表面的是化妆术,不会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伴随着186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生,建筑界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时由于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也就是伴随着机械化时代工业发展提供的大量的人工材料。由质地纯正的、经实验鉴定的、用一定原材料生产的人工材料代替质地混杂的、不可靠的材料,例如,型钢和更加新的钢筋混凝土都是计算的纯粹结果,它们精确地、充分地利用材料。由此带来了建筑形式的新变化,体现到了大框架的建筑上面。伴随着新材料,考虑到墙和窗子的构造,最终的结果是一米厚墙上的天然优质石头被轻质的煤渣空心薄墙壁等取代。钢和钢筋混凝土对机械化时代现代建筑的发展有着极重要的影响,钢结构的材料和结构特性与木结构颇多相通之处,而混凝土却与此不同,其构件在连接(浇筑)之后,融为一体,是化学式的连接。钢构件通常也非常适于线性地使用和表现“线的构成”。除了钢和钢筋混凝土材料以外,合成树脂、塑料、金属等作为基本材料与由玻璃纤维等作为增强剂制成的复合建筑材料在机械化时代也日渐普遍,而且其性能也越来越好,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型材、线材等工业组合建筑制品,也能给人以超越技术美而升华为科学美的审美感受。

5.现代建筑形式的迅猛发展

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建筑材料将变得日益复杂,集成技术用于建筑材料是数字化信息时代材料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纳米技术也为材料的集成化提供了技术基础。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集成化的材料还没有发展成熟,准确的说现在这种材料是以“构件系统”的方式表现的。

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中,不少也是新科技、新材料的使用产生的建筑形式美,采用玻璃墙的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从建筑平面和立面上来看都具有浓厚的古典庙堂的气氛,但是与帕提农神庙等古典庙堂截然不同的是它所使用的材料――钢材而非石料,于是建筑以相似的形式给人以完全不同的审美感受。采用光电幕墙技术的英国利物浦基础物理研究院、德国哈姆尔城市大厦满足了恶劣天气对幕墙的所有要求,也满足建筑的物理需求,比如阻燃、保暖、隔热等,而且可以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光电幕墙加装了光电模板后,可代替抛光的自然建材,并且在光电幕墙的生产、使用直至报废都可以实现对环境的无污染。光电板成分中没有有毒物质,不会在建筑物起火时出现任何诸如释放有毒气体等危险。而采用气凝胶玻璃板的巴伐利亚的建筑事务所可以使日光均匀分布于更大进深的室内,而且有效地避免了眩光。

可以推测,一旦某种建筑材料集中了多种功能,建筑形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以上两种材料作为建筑外墙材料以后,建筑外墙形式变得更加轻盈、通透,整个建筑形式也跟随着发生了变化,给人以一种全轻质、高强和多功能的建筑材料所带来的必然是灵活多样,构造精致的建筑形式。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技术;建筑能耗

我国传统建筑业在经历过劳动密集型和粗放式的发展以后,也不得不面临建筑能耗所带来的问题。随着人类对地球生态的破坏和地球资源的消耗,人们对建筑能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此,建筑施工只有积极改进更新施工技术,才能在满足人们建筑要求的同时,实现建筑能耗的减少。

一、当前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实现了持续地推进,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有关建筑的能量消耗也日趋增加。由于当前建筑施工还未对能源消耗问题起到广泛地的重视,建筑能耗在城市能源耗用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正以每年16到2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加建筑用房,这其中超过九成的建筑属于能耗偏高型建筑,而超高的建筑能耗使得其在城市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由上世纪末的25%,上升到目前的约30%。针对目前建筑能耗所带来的巨大问题,必须寻找出符合国家科学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措施。

二、建筑能源消耗的主要形式

1.完工建筑的能源消耗

电力消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消耗形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加,为了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有关建筑的设计建设高度就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密集度无法相应扩大,建筑的自然采光问题就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只能通过增加有关电力照明设施来有效采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筑的能源消耗。此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额提高,各种各样的家用电气也逐渐走入普通百姓家,这也使得建筑对电力的消耗快速的攀升。

2.施工阶段的能源消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施工设备也日趋增加,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企业的施工能力,但无形之中也增加了企业的能源消耗。此外,很多建筑企业由于其管理问题较突出,其所使用的机器设备也由于维护保养不够而出现老化,老化的设备会极大的降低设备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加有关设备的电能损耗。

三、控制建筑能耗的措施

建筑能耗所带的能源消耗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为了提高建筑内部能源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建筑能耗的降低,笔者充分分析了引起建筑能耗的各个方面因素,提出了以下一些有效的改善措施。

1.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不仅会机会能源危机,还会给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建筑建设中应当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等,这些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能够降低能源的使用成本,还能免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虽然目前这类新型可再生能源还未大规模在建筑中使用,但通过有关政府或开发的广泛宣传和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一定能够在建筑中发挥重要的能源供应作用。

2.选用科学的建筑材料

科学建筑材料的使用同样能够有助于建筑能源消耗的降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功能各异的建筑材料被大量的开发出来,施工建设中可以通过有关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而控制建筑能耗。例如在选择门窗材料时,可以选用一些反光和透光效果较好的玻璃材料,这样可以有利室内的采光,减少对照明设备的依赖;对于墙体材料的选择,也可以适当考虑新型隔音、保温效果较好的墙体材料,这样不仅可以有利于室内安静,还能维持室内合理的温度和舒适度,从而减少有关取暖设备的使用,最终达到建筑降耗的作用。

3.科学地设计规划建筑

我国传统建筑中就包含着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在经过几十年的需求型建筑发展以后,人们对于环保建筑的思维逐渐淡化忽视,但随着我国经济实例的增强,绿色环保型和科学发展型的建设理念又从新被人们所推广。在建筑施工技术中充分体现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能够有效的实现建筑能耗的降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4.提高建筑围护的能源利用率

建筑建设时充分利用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夏季控制外界热空气的流入,在冬季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具体到建筑施工的环节,可以通过下列角度进行围护的建设提升。利用科学的构造技术来保证围护结构具有适当的保温隔热性能,常用的方式主要包括:通过架空式通风、建筑顶部蓄水达到阻止温度变化的作用;利用采光复合结构墙达到墙体保温的作用;利用高隔热性的材料来保证室内气体高气密性。为了尽可能的发挥建筑的热工性能,建设施工时可以尽可能采用好的隔热材料。

5.控制施工建设的能源消耗

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降低不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理念同样可以贯穿到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来。工程施工可以通过有效的使用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建筑节能。例如太阳能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健康能源,建筑企业可以在建筑顶部架设太阳能电池板等装置,通过一定的转换装置将电能传输到各个用电设备上去;此外,光电屋面板及光电外墙板等设备可以实行耗能到产能的转换。太阳能还可以通过转换来共给人们取暖和供热,从最大程度上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经济还会持续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会实现不断地推进,这期间一定还会伴随着大量建筑的产生和能源消耗。为了解决这些能源和环境的双重问题,各个行业必须充分注重有关建筑能源耗用降低的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实现建筑能耗的最大化降低,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由于笔者能力及文章篇幅的限制,文中提到的很多内容都未能进行深入的展开,希望以上的论述可以为广大行业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婷.刍议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J].中国科技投资.2013(20).

[2] 夏炳章.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6).

[3]宋银瑞.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群之间的关联[J].江西建材.2014(11).

第6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设计;绿色生态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日益紧缺,“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了当代建筑的必由之路。绿色建筑理念最开始由欧美国家提出,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建筑队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绿色节能主要是建筑将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然后在建筑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综合各项措施对其产生的能源消耗进行有效降低,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有利基础。

一、绿色建筑的简要概述

绿色建筑从本质概念上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节能:节能主要是指要求在建筑的过程中减少对资源的浪费。(2).保护环境:主要是指在建筑过程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量。(3).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建筑完全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绿色建筑从建筑施工到维护到拆除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环保要求,由此可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全面考虑到每个阶段的环境因素,将建筑施工队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要保证最终工程足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环保、绿色的活动空间。

二、目前我国建筑物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对建筑物进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符合实际情况,注意不能因为过分注重细节而导致节能手段严重脱离实际。因为节能减排本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出于经济性的角度,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符合经济性原则。现在很多的设计师和管理者为了过分表现,在对建筑物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总是不惜一切代价的研究新的节能方法,大量引进节能设备,虽然在节能上看到效果了,但是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得不偿失,这样做看似是减少了资源浪费,但是从实际效率来分析未必起到了减少浪费的效果。还有一些管理人员总是存在病急乱投医的现象,没有对工程项目进行良好的分析,只是针对一些实际效益进行分析,喜欢对建筑物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最后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住宅及景观设计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必须找到瓶颈部分,通过对该部分的改善取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整体上提高整个电气系统的节能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例如照明系统中灯泡经常被烧毁的现象,并非更换灯泡就完工,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避免以后出现经常性灯泡烧毁现象。

三、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及必要性

1.保证建筑布局合理,有效降低资源消耗通常情况下,在确定好建筑物的功能、施工规模和建筑外形以后,开始正式施工时建筑外形设计总会对资源消耗产生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施工理念认为,建筑物的外形设计与建筑单位面积相对应的外表面积必须要成正比,使得建筑布局科学合理,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采暖空调系统的电力使用载荷。在进行一些大型建筑的时候,例如电影院、运动场馆、学校等,建筑物的外部发热量要远远小于其内部的发热量,由此可以看出,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保证建筑物较大的体形系数可以更好的帮助内部散热。换一种方式来说,普通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基本功能和用途不一样,使得建筑物发热量的影响因素也不一样,因此必须要做好建筑物的整体布局。2.进行护结构保温,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冬季温度较低,因此必须要进行建筑护结构保温。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在施工的过程中,用作外墙保温的施工材料与其保温效果成正比,应用外墙保温不但可以在冬季降低室内温度的流失,同时也可以在夏季大幅度避免太阳光辐射,有效减小了空调、风扇等一些制冷剂的工作负荷,完全可以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大大提升建筑物墙体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在降低供暖压力和降温压力的同时极大程度的降低建筑资源的消耗。实践证明,提高外墙材料的热工性能,包括墙体材料和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损失是提高节能效率的最佳手段和方法,并能增加室内的舒适度3.控制室内环境,进行综合性节能绿色建筑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很好的运用空气处理系统、自然光源系统、自然通风系统等诸多综合系统,同时对其进行多方位合理的整合。将不同的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和完善,以便从建筑物的整体上最大程度的降低资源消耗。在建筑设计的相关综合性控制当中,暖通系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一般情况下,占全体总能耗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对建筑物的暖通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整合对于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暖通系统的设计,保证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科学控制。从目前一些建筑物暖通系统的设计方案来看,基本上都是采用集散控制技术的绿色建筑系统节能性最好,最高节能效率可达百分之三十左右。4.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太阳能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太阳能已经逐渐成为了目前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廉价、洁净的独特优势。目前,在建筑中主要利用到太阳能的地方有很多,例如: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灯等等。太阳能资源对于我国来说十分的丰富,而且存在十分普遍,我国年均日照时数高达2500小时以上的地区占据我国领土面积的一半之多,还有一些常年高温的地区日照时长达3000小时,这为我国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目前为止,对于太阳能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能量转换率过低的问题,但是换个角度来分析,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在以后的日子里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范围将会变得更加广泛,能量转换率也将会越来越高。5.引入中水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年均水资源量为28124亿立方米,每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00立方米,相较于世界来说占据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可见,我国目前水资源匮乏现象极度严重,已被联合国列为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之一。目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生产、洗涤等使用水有百分之九十五都是饮用水,水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而且对于饮用水的处理要求特别高,但是使用量却仅仅只占5%。在引入中水技术后将有95%的非饮用水,如:生产、洗涤、浇灌等不再使用饮用水,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保证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了对饮用水资源的浪费,减少了水处理成本,从根本上实现了节能目的。6.引入昼光照明技术,有效降低照明能耗建筑照明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一些公共的大型建筑或是商务建筑中,建筑照明设备所消耗的电量完全可以达到建筑物总耗电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与此同时,照明设备在发光的时候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在一些需要低温的空间环境里,制冷系统的荷载的被动性被严重增大。昼光照明技术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指将阳光引入建筑内部,同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提高建筑内部的照明质量,在减少电力资源消耗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经相关权威资料表明:昼光照明相较于人工照明来说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更加兴奋的生活环境,为提高工作质量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之外,将昼光照明应用在建筑中,还可以有效改变日光颜色和强度以及人们的视觉,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针对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建筑物绿色节能技术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降低资源浪费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建筑施工理念。眼下,我国在绿色建筑施工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资源紧缺是首要情况,在这种行业发展背景下,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诞生,是我国当代建筑设计和系统优化节能技术上的一次巨大改革,它要求我们在建设适合人们居住、生活、工作的健康、舒适场所的同时,必须要对环境污染给予高度重视,利用绿色节能减排技术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这对当代的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来说既是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要求,不同时还是我们人类为顺应自然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庄迎春.论绿色建筑与地源热泵系统[J].建筑学报,2010,(3).

[2]沈天清.节能省地住宅小区设计新理念[J].工程与建设,2007,(5).

[3]邹锦开.生态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2,(2).

[4]庄迎春.论绿色建筑与地源热泵系统[J].建筑学报,2011,(3).

第7篇

关键词:适宜建筑技术;概念;内涵;特性;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适宜建筑技术的提出

人类从开始的巢居、穴居,发展到当前的高楼林立,建筑技术同样在由缓慢转变为快速的发展过程。解析建筑技术,按照历史的阶段由后到前可以把其分为数字技术、现代技术、传统技术、生土技术以及原始技术。

适宜建筑技术是提倡利用更多的可再生资源以及适用技术,比如太阳能、生物能、水能以及风能等,提供给建筑需要的能源。适宜建筑技术是根据所拥有条件,采取最适合的技术,不是以追求高薪技术,要考虑建筑接受技术的能力,还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适宜技术”更为贴切,可以充分体现技术对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适应原则。提出适宜建筑技术,有明显的社会发展背景以及时代背景。

二.适宜建筑技术的概念

建筑技术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其中都包括建设设备、建筑材料、技术装备、建造知识技能等。适宜的意思就是适当、适应以及适合。

适宜建筑技术是指在选择建筑基础技术的同时,更加强调建筑技术的适用性、适应性、经济性以及可行性的技术。适宜建筑技术将项目所在的地域条件和先进技术相结合,提倡完善以及改进现有技术,发掘传统建筑技术。同时,适宜建筑技术解放了以往的单一思维,强调综合技术与生态、工艺、经济以及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有整体思维的特征,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大局观,同我国的中庸思想不谋而合。适宜建筑技术不是笼统的综合,也不是一种折中的态度,而是根据现有条件进行合理选择,是智慧与辩证的抉择,体现了设计者对技术资源和社会现状的综合把握以及认识。

三.适宜建筑技术体现的内涵

如果从建筑所在地角度进行分析,适宜建筑技术综合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气候以及地理等相关方面,并且承担两个任务:第一,是对当地建筑风格的继承以及发扬;第二,是对当地建筑的未来以及现实意义进行再阐释。适宜建筑技术强调整合多种技术,并不局限与技术和功能层面,更加强调综合文化、气候、地理以及经济等方面。

四.适宜建筑技术具备的特征

(一)适宜建筑技术具有层次性,可以根据技术能力的程度,分为三个层次:1、低技术。对于比较封闭的地区,体现较强的传统性以及地方性。比如在农村地区,一般采用生土技术和木构技术。2、中技术。其可以充分体现一个地区的技术水平,根据该地区接受技术的能力来进行技术选择,保证社会经济与技术成长保持一致,比如发展比较成熟的太阳能技术。3、高技术。其是以先进的科学发展为基础,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的综合运用,比如空调变频技术、声控技术、光控技术等。高技术具有技术性强、高效益以及高成本的特点,同时还要求进行科学管理。

(二)适宜建筑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主体采用不同的建筑技术。比如我国西南的农村地区特有的吊脚楼,就采用适合当地情况的技术,在选择建筑材料上,大部分都运用了天然材料,屋面瓦就采用了薄石块;而施工技术则是延用了以往的工匠型。传统的技术以及本土材料,决定了其造价较低。

(三)适宜建筑技术具有相对性,建筑技术的最终选择,是经过权衡以及比较的结果。例如会堂的建设,结构类型有多方面选择,双曲屋面、薄壳结构、空间网架、育顶、筒拱等。采取合适的建筑方案,要根据建设的目标,选用前卫以及现代的设计方案,都可能会导致综合效益失衡。目前,我国机场建设大同小异的选用网架结构,使人们对是否合理选择建筑技术产生疑虑。

五.适宜建筑技术体现的价值倾向

(一)相对于人,其价值倾向体现在具备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充分满足自身娱乐、生产、工作、居住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生存利益,隐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相对于自然,其价值倾向体现在优化和维持自然平衡,尽可能的不破坏自然环境。其实自然并不能作为价值主体,人们只是被动的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三)相对于自然与人,其价值倾向体现在,通过建筑技术,在自然与人之间建立起和谐的桥梁,达到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创建生态文明。

六.结语

适宜建筑技术充分体现了社会效益和自然生态的观点。在建筑技术前期,人们没有余地进行技术选择,随着建筑技术的充分发展,人们认识到了生存以及生态的危机,开始对技术运用进行反思。本文从多个层面对适宜建筑技术进行分析,希望为建筑行业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外墙保温 建筑节能材料 保温材料防火

一、建筑外墙保温概述

节能保温墙体施工技术主要分为外墙内保温盒、外墙外保温和内外混合保温。

(一)内保温技术

外墙内保温就是外墙的内侧使用保温板材、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灵活、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进度快。内保温应用时间较长,技术成熟,施工技术及检验标准是比较完善的。被大面积推广的内保温技术有增强石膏复合聚苯保温板、聚合物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水泥复合聚苯保温板、内墙贴聚苯板抹粉刷石膏及抹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加抗裂砂浆压入网格布的做法。然而,外墙内保温所带来的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

内保温会多占用室内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引起开裂,还会影响施工速度,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外墙收缩的幅度比内保温隔热体系的速度快,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气温时,外墙膨胀的速度高于内保温隔热体系,这种反复形变使内保温隔热体系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墙体基础上,在这种形变应力反复作用下,不仅使外墙易遭受温差应力的破坏,也易造成内保温隔热体系的空鼓开裂。内保温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内保温在技术上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外保温所替代。

(二)外墙外保温

外墙外保温是一种新兴的保温技术,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使建筑达到保温隔热的施工方法。采用外保温时,主体结构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温度变形减少,对结构墙体起到保护作用并可有效阻断冷(热)桥,大大减少了自然界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同时具有良好的建筑节能效果,冬天,当室内的热量经过墙体保温材料时会被隔绝保存下来,而当室内温度降下来后,墙体内的热量又会释放出来,调节室内的温度。在夏天,外保温同样会阻止太阳的辐射和外部热量传入室内。从而使建筑物内冬暖夏凉。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浸湿,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统计证明在使用同种规格、尺寸以及性能的保温材料,使用外保温技术比内保温技术的保温效果更好。更为有利的是,外保温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可以用于新造建筑或者旧体建筑的改造。

然而,由于外保温隔热体系被置于外墙外侧,直接承受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影响,保温层之上的抗裂防护层只有3mm-20mm,且保温材料具有较大的热阻,因此在的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外保温抗裂保护层温度变化速度比无保温情况下主体外侧温度变化速度提高8-30倍。因此抗裂防护层的柔韧性和耐候性对外保温体系的抗裂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建筑工程中,目前主要流行有聚苯颗粒浆料外墙外保温、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现场模浇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等几种外保温技术。其中聚苯板因其自身所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廉价的成本,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外墙保温外挂技术中被广泛应用。

(三)外墙内外保温

在建筑施工中,内外混合保温是指对易操作的部位使用外保温,不易操作的部位使用内保温,从而达到建筑保温的效果。从施工操作上看,混合保温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对外墙内保温不能保护到的内墙、板同外墙交接处的冷(热)桥部分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建筑处于保温中。但是,内外混合保温也存在其弊端,在外保温方法中,它使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严重受到室内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较小,使整个墙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度之中,其温差变形应力较小。但是内保温做法和外保温做法完全相反,它主要是受到室外温度的影响,室外的温度变化较大,其墙体的温度也就相对不稳定,其所受到的温差变形应力就较大。这种内外混合保温的方法,把外保温和内保温结合在一起,使整个建筑物外墙主体的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的变形速度和形变尺寸,严重影响了整个建筑物的结构,使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状况下。经年温差结构形变产生裂缝,从而缩短整个建筑的寿命。工程保温做法中采用内外保温混合使用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比做内保温的危害更大,该方法已很少使用。

二、外墙体保温节能材料技术

保温材料一般是指导热系统小于或等于0.2的材料。节能保温材料必须具有较大的热阻和较小的导热系统,同时保温绝热材料还必须具备有一定的力学性能,用以足够的抗冲击荷载,除此以外,节能保温材料需要具备与使用环境相一致的机械强度。还要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以及小收缩率及与较长的环境耐受能力。能满足上述性能要求且可以实际应用于建筑外保温的节能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岩(矿)棉板、玻璃棉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以及超轻的聚苯颗粒保温料浆等。以上各种材料所具备的共性就是在各种材料的内部有着大量的封闭孔,表观密度较小,这也是保温隔热材料的特性所必备的。岩棉与玻璃棉都属于无机材料,岩棉不燃烧除保温隔热性能外还能够具备隔音特性,但其质量优劣相差很大;玻璃棉在性能上与岩棉有很多相似,还兼具手感较好便于使用的优点。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主要基料为聚苯乙烯树脂,其具备着材料吸水率较低,导热系数与表观密度较小,隔音性能好等诸多材料优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在外墙保温的材料中占有着较高的使用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绝热性能优、防潮耐水汽性能佳,但材料造价较高、易燃,直接限制了其的广泛应用。

第9篇

1、建筑技术主要包括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装饰材料、建筑房屋学、建筑预算、建筑装饰施工、室内设计、平构、色构、立构、3D等。

2、建筑工程技术为普通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设的一门专业,属于土建施工类专业,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四个方面,主要开设于土建类专业为特色的院校。该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接受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的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