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7:00
导语:在矿山地质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0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
1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岩土体变形灾害
2.1.1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
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1.2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2.1.3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2.1.4采矿诱发地震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2.1.5场库失稳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矿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
2.2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2.2.1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2.2.2坑内溃沙涌泥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2.2.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3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2.3.1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2.3.2地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及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灾点的分布特点划分不同层次的防治区,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3.1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3.1.1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3.1.2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
3.1.3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
3.1.4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
3.1.5作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
3.1.6设置监测点,作好监测记录与分析工作,确保在易于发生灾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3.1.7开采结束后,对矿区进行统一规划,计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恢复矿山生态功能。
3.2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在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可能形成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弃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滚石和飞石危害。
3.2.1科学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并进行合理支护和加固,边坡上方应设置排水沟,做好地表挡排水措施。
3.2.2加强工地管理,合理堆放弃渣,严禁随意弃渣;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设施:
3.2.3开采结束后,将弃渣场扒平覆土,植树还林,恢复植被。
3.3一般防治区防治措施区内无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可能因地表岩体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应严禁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
3.4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和景观,矿山须规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开采弃渣切勿胡乱堆放,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在开采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区。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
通过上述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矿山的生态功能,达到生态恢复与维护人类与环境和谐的目的。
4结束语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工作。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虎维岳.废弃矿山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
[2]何继善.防灾减灾的理论与实践.
[3]潘懋,李铁锋.灾害地质学.
目前,我国政府己经将矿山环境保护列入议事日程。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治理工作有待于今后逐步开展。从2001年至2007年,全国共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118个,恢复治理矿山环境面积15.5万公顷。项目分布在31个省(区、市),总投入资金7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达37.7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投入。
1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和利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给予了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国有重点煤矿利用煤研石3470万吨,占当年排出量的48.5%,其中用于发电、燃料800万吨,建材原料590万吨,筑路材料360万吨,充填材料990万吨。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还比较低,两者的利用率都只有30%左右。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的矿种只占可综合利用矿种的一半,综合利用指标为50%,比国外低30个百分点左右,采主弃副、采富弃贫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2废水治理
我国矿山排放的废水主要有酸性废水、含悬浮物废水、含盐废水和选矿废水等。煤炭采选业矿井水的处理和利用能力提高较快。1990年外排达标率为90.56%,利用量为12亿吨;洗煤水排放量及煤泥流失量减少,实现洗煤水闭路循环的洗煤厂1990年为100个。有色金属工业废水治理从单项治理发展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工业用水复用率逐年提高,1973年仅12%,1987年达到了58%,从废水中回收有价值金属己初见成效。
3废气治理
据统计,矿业采选行业中采盐和黑色金属废气处理率最高,高于40个行业的平均水平(406%),煤炭采选业处理率则最低,整个采选行业处理率为17.24%,低于全国40个行业的平均处理率。
4土地复垦
目前,我国政府每年拨专款加速矿山土地复垦工作。2001-2003年国土资源部共安排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731个,组织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完成了河北省鹿泉市、江苏省盯胎县等18个典型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总规模47.39万公顷。江苏省、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固体废弃物污染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没有经过规划而任意堆积,也没有结合实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合理利用,不但占压矿山边缘土地,毁坏地表植被地貌,而且受不良气候影响时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2废水污染
采矿活动使矿区周围地表水及地下水系遭到严重污染,由于矿井废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未经处理超标排放会对地表植被!农作物等造成破坏;矿井排水疏干了地下裂隙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采空区灌浆导致当地水资源日益匮乏,从而打破了整个区域水均衡系统,造成水资源逐步枯竭及河水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和矿山水资源短缺问题。
3废气污染
矿山开采中产生废气!粉尘等多种有害气体,使得长期坚守生产一线的职工成为矽肺患者;另外矸石山自燃,煤层自燃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矿区人体健康带来很大威胁;还有冬季采暖排出严重超标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更不容忽视。
4地表环境的破坏
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多数矿山开采之后都没有进行有效回填矿坑,导致矿区采空区地表沉陷,严重破坏了部分建设用地和耕地,造成了我国大量土地荒废,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破坏了周边很多民用建筑和自然地貌景观,不仅使矿区与周围居民纠纷不断,而且极大影响了整个区域环境的完整性。在矿山投产建设和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剥除和大量占用矿体表层土壤,严重破坏了矿区地表植被;对不断产生的固体松散废弃物(废石、废渣等)也随意堆放,长期经受雨水冲刷和风化影响极易发生流失,从而加速了对周边土壤的破坏,也使岩体失稳造成塌方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极大损失。
三治理措施与建议
1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能够有效了解矿山地区地质环境和自然环境,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也有助于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2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
随着矿山环境破坏日趋严重,使得矿山环境污染程度加剧,进而引发多种地质灾害#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对矿山环境和灾害源头的监管和治理力度,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化及科学化的行业标准进行开采,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促进矿山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矿山企业要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做好各方面预防控制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大先进技术和开采工艺的应用,减少矿山环境污染源,修建污水处理厂,减少废水排放量,保证矿山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3加快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a)对已经封闭的矿山,政府机构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投资开矿,相关部门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吸收社会资金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改造,也可以向国家申请专项治理资金,对一些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和治理,确保矿山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进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b)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要加强矿生态环境治理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利用,根据不同的受污染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对多种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理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保证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不再发生。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治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四结语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1矿区地质环境现状
1.1矿区地质环境概述淮南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矿井9座,截止2004年9月累计产煤5.262亿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淮南矿区位于淮河两岸,地跨淮南市的五区一县和阜阳市的颖上县。矿区处于淮河冲积平原之上,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0~26m之间。区域内水系均属淮河流域。论文百事通天然河道流向一般沿区域地势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注入淮河。矿区内除淮河以外,主要河流有西淝河及其支流济河和港河、架河、泥河、黑河已经人工开挖的有高新河、永幸河、光辉河等。
矿区内淮河防洪与农田水利设施多,农田水系纵横交错,基本形成适宜农业耕作的水利网络。绝大多数耕地夏季种稻,冬季种小麦。
淮南煤田煤层赋存于淮河及其冲积平原之下,第四系松散层厚20~483.5m,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属水体下开采的矿区。
矿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分布不均,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水源充沛,补给条件较好,目前矿区利用地下水不致引起地面沉降。
矿区开发引起地表塌陷下沉,扰乱水系,损坏耕地、村庄、河道、提防及其它建筑物受到破坏。矿区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地面塌陷、固体堆积占地与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
1.2地表塌陷淮南矿业集团所属9座矿井、工业和生活居住等地面设施占地2624.2公顷(39363亩)。
9座矿井矿区总面积为301.12km2,截止2004年9月底开采塌陷面积达62.10km2,占矿区总面积20.59%。其中又有约17.7%为积水区,即积水累计总面积达10.97km2。积水范围随降雨量大小而变化。
随着煤矿开采的延深和规模扩大,塌陷范围逐渐扩大,据1997年以来的统计,1997年1月至2004年9月塌陷区增加了24.8km2,年增长率为5.15%。
开采塌陷区尚有15个村庄正在或有待搬迁。
开采塌陷区内,地形、地貌改变破坏了水系,影响河堤长度为15.1km,灌溉渠道5.9km,影响铁路线长度7.41km。
1.3固体堆积物
1.3.1煤矿开采,每年要排放大量的煤矸石,选煤厂也有相当的矸石排放,电厂排放粉煤灰。造成固体堆积物占地和环境污染。
据初步统计,目前现存矸石山(场)23处,占地63.9公顷(906亩),固体堆积物总量为1898万m3。
1.3.2淮河以南的矿区,煤层倾角较大,多煤层联合开采,全部煤层开采后下沉量大,一般在10m以上,最大下沉量达18m。塌陷盆地积水深浅不一,农民进行粗放式养鱼。可耕地的质量下降,造成农业减产减收。
淮河以北广大矿区,煤层倾角平缓,基本属单一煤层方式开采,回采后形成碟形塌陷区盆地,最大下沉量达4.5m,地下水埋深较浅。因此,盆地中间积水,积水范围大小受降雨量控制,变化比较大,盆地的边缘下沉量小呈缓坡地仍可耕种,但不宜种水稻,造成农业减产,盆地的边缘带与积水区之间,地面坡度大,水土易流失,基本上为弃耕绝收地带。论文百事通
1.4地质环境改变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4.1对大气的影响煤矿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瓦斯,瓦斯气是一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瓦斯气向大气牌坊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空气造成污染。
1.4.2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和矸石堆积导致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农业减产,造成农村搬迁。
1.4.3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矸石成山,导致市容脏乱差,影响市民生活,制约城市发展。
1.4.4对煤矿企业的影响为了减少村庄和城镇搬迁,降低生产成本,煤矿企业不得不改变开拓布置方式,甚至放弃准备煤量,影响了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制约了企业自身发展。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2.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2.3注重效益、分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2.4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3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设想
淮南矿区地处华东,是富饶的淮河平原,是我国重要产粮基地,土地十分珍贵。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地质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法规制约。因此,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的恢复引起了各级部门和煤炭企业的重视。塌陷区回填复垦是煤炭企业、地方政府和矿区农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不塌陷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不良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淮南矿业集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示范工程项目。
实施示范工程的指导思想: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变害为利,企业、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紧密合作,中和开发现代化生态企业,建设小康型农村。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土地的破坏十分严重,是一个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
《环境保护法》、《土地法》和《矿产资源法》等国家法规,都要求矿山开采保护地质环境,实现治理恢复“占补平衡”的最终目标,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我们将吸收有关兄弟单位回填复垦试验的成功经验,结合淮南矿区的具体地质环境,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实施示范工程项目。主要项目有:谢李示范工程,塌陷区回填后作为城市绿化地、改善生态和小气候;张集示范工程,结合农村搬迁、小城镇建设、改变农业结构相结合,由单纯的种植,变为种植和水产养殖、农鱼产品加工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关键词】采空塌陷;Gls;概率积分法;GIS
中图分类号:F407.1
1研究背景
煤矿采空区塌陷地质灾害,不仅会导致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破坏、建筑物受损、交通道路变形、地下水位污染下降、遗漏,还会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甚至会诱发地震,给矿区及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严重影响着当地的人身和生命财产安全,也对矿区的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故本文以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环境影响预测与综合评价为主要研究内容,对矿区地表变形和沉降进行预测分析
2.1 采空塌陷定义与形成机制
采空塌陷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力学和地质体形变的过程,是指地下煤层采出后,上部覆岩、覆土失去支撑,矿体上部覆岩的力学平衡被打破,覆岩岩石力学性质随之发生变化,在重力和应力作用下重新调整,随之发生弯曲变形、断裂、位移,导致地面塌陷下沉,并形成地表低洼的沉陷地。
2.2采空区的形成及地表塌陷规律
矿山开采形成的采空区打破了地壳内岩土体原有的应力平衡,为了达到新的应力平
衡,于是在采空区周围的岩土体中会产生应力重新分布,在这个过程中采空区周边的岩
土体在某些区域会形成应力集中,而在另一些区域会形成应力松弛。根据采空区周边岩
土体性质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地压,随着矿山的开采,采空区将发生多次应力重分配,
一旦应力集中超过了岩土体的极限应力强度,就会发生变形破坏[1],甚至发生岩爆现象,使得地表发生一系列的变形和破坏,最后在地表形成下沉盆地,使得矿区的地质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甚至引发地质灾害。
随着开采活动的进行,当采空区面积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岩土体的移动和变形就会
影响到地表,这一在地表产生移动和破坏的过程叫地表移动。当采矿活动结束之后,地
表变形和移动也会慢慢趋于稳定,这样就会在采空区的上方的地表形成一个塌陷区域,
即为最终移动盆地。
矿区开采地表沉陷变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表下沉是逐步形成的,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2)开采下沉造成地形坡度变化只发生在采空区边界上方,只是局部区域;
(3)开采产生的地表裂缝,特别是一些较大的裂缝,主要发生在开采边界处,破
坏了原始地貌的完整性,造成与周围自然景观的不协调,对生态景观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4)位于沉陷区边缘,特别是地表下沉引起的倾斜和原始地形本身倾斜方向一致
时,该区域内较高大的树木会产生明显歪斜[2]。
2.3采空区地面塌陷影响预测
本文根据矿区实际情况拟采用概率积分法和 GIS 相结合的方法,对矿区地面塌陷进行预测分析。本次预测只进行稳态预测,并将重点对首采区的地表变形进行分析,对全井田仅进行地表下沉估算。通过分析预测可以看出煤矿开采后,矿区含煤层范围内几乎都有沉降,其中沉降最大的地方发生在矿区的中部;就各个盘区而言,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在各个盘区的中心位置沉陷最大,往四周方向发展沉陷逐渐变小最后趋于稳定。就影响和破坏的厉害程度而言,沉陷最大的地方破坏最严重。总之矿山开采对矿区的地质环境影响还是相当的严重。
3 采空区地面塌陷引发地质环境问题预测
3.1主要含水层结构破坏预测
采空区地面塌陷形成的导水裂隙带,能使开采煤层围岩含水层结构破坏。地下的煤炭资源开采出来之后,会形成一个空洞,使得原有的应力平衡被打破,为了达到新的应力平衡周围的岩土体就会发生位移,变形乃至破坏.
3.2 地面塌陷对地形地貌影响预测
采空区地面塌陷形成的地表沉陷影响可以通过深厚比(H/m)作为粗略估计。深厚
比越大,地表移动变形越小,移动和变形就越平缓;深厚比越小,地表移动和变形就越
剧烈,在深厚比很小的情况下,地表有可能出现大裂缝、台阶状断裂。甚至出现塌陷坑。
3.3地表沉降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预测
矿山开采后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主要为滑坡,滑坡使得井田内部分区域的水
土流失加剧,另外由于地表沉陷加大了地表坡度,使得径流量增大,床刷也随着增大,
从而引发水土流失和加重土壤侵蚀强度。
区域地下水位预测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防治对策研究
根据采空区影响下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结果,结合矿区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政策制度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矿区未来开采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和防治。
政策制度措施: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加强对职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确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治理经费的投入。
工程措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该始终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矿区的特点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产开发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
4 展望
众所周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由于体制管理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破坏了矿区土地资源 诱发了地质灾害污染了矿区环境。严重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不但影响着中国煤炭资源的持久开发利用和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而且严重危及地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从区域范围内开展大尺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相关的研究领域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值得人们关注的前沿领域。
【参考文献】
英文名称:Mineral Angineering Research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湘潭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4-1493
国内刊号:43-1493/TD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治理方案;方针政策
前言
集安市隶属于吉林省通化市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通化市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25年,目前,集安市已发展成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诸多美誉的新兴旅游城市,2013年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5.7亿元,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拄产业,而自然生态破坏是我市当前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的迅速增加及矿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因矿山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不但影响自然景观、造成污染环境,而且还会诱发山体滑坡,造成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因此,本论文主要从如何对一些矿山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治理等方面加以论述。
一、矿山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集安市现有生产矿山33户,其中露天开采19户,井下开采14户。废弃矿山56处,其中露天开采20处,井下开采的36处。采矿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它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导致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尤其是露天开采矿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和破坏森林植被与自然景观,有的矿山位于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地质遗址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基础工程设施保护区及城镇周边等,严重影响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的保护和城镇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善。某些采矿业如对建筑石料、石灰石、水泥配料和砖瓦用粘土等矿山资源的大量开采,与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矿山固体废料的不合理遗弃堆放,导致边坡失稳,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集安市报废的矿井达六七十个,大多没有经过整治,不但能造成人畜误入对周围居民产生危害,还存在着积水、储气等严重危害未来相临区域有用矿物的开发利用、以及其它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隐患。
其对周围这些不当的采矿造成的森林植被和景观破坏、良田毁坏、水土流失、侵占土地、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等,严重影响重要基础设施及其它资源的保护等,也直接威胁和破坏人居环境、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矿区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特别是在城镇周边、风景名胜区、交通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严重破坏旅游资源、影响观瞻,制约了资源效益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二、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做好部门协调和合作
要共同推进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把加强我市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矿业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环境保护局要站在全市的高度,履行执法监督职能,做好综合协调;国土资源局负责矿山环境保护具体工作,在做好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同时,积极推进和组织矿山环境调查、规划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土地复垦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矿山环境保护工作。
2、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与宣传
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应当广泛深入地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培育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之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保护其自身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矿业权人、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共同参与,把这项工作做好。
3、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控制矿山环境遭受破坏
矿山环保和恢复治理的好坏,需要有严格的监测、监督检查等制度的支持,需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手段作为保障。矿山建设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保证各项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措施不落实、设施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矿山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对强行生产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市政府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在矿山企业年检中加强矿山环境的年检内容,对矿山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责令限期治理,并依法处罚。对新办矿山企业严格准入制度,要求矿山企业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开采规模要与资源储量相适应,遏制矿山企业乱挖乱采和低规模开采的现象,为有限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为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遵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严格执行《吉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多年前已废弃的矿山和开发时间较长或已接近闭坑、矿山环境破坏严重,矿山企业经济困难无力承担治理的,由政府补助和企业分担;对于生产矿山和新建矿山,补偿机制;各地政府要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调动矿山企业及社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加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资金投入;还可以将矿山环境治理纳入市场机制之中,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来促进矿山环境的治理。■
参考文献
[1]谭绿贵,陆三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皖西学院报(2004),20(2):45~48
关键词:探矿坑道;不安全因素;措施
1 概述
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区的勘查工作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而经过前期的各种工作手段验证,发现矿区矿体具有规模小、垂向深、形态多样的特点,其复杂程度为第Ⅱ~Ⅲ勘探类型[1]。因此,矿区资源量的增加相对更多依赖探矿工程,特别是坑探工程的投入。因此,确定目前本区勘查主要以坑探为主。坑道勘探工序包括穿孔、爆破、铲装、运输、防排水、通风等,因此,在坑道探矿过程中会存在着许多可能导致矿山伤亡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勘查危险源、采取防范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当前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探矿工程实施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可以威胁人身安全、财产损失事故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即矿山危险源。矿山危险源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其本身含有的能量较高,一旦引发事故,大多数造成的伤害比较严重,而且在同一个作业场所存在有多种危险源。本论文对不安全因素进行了识别分析,并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1)坑探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不安全因素;(2)各种器材、设备装置的老旧落后所引起的不安全因素;(3)自然因素形成的灾害;(4)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有害因素。
3 原因分析
(1)坑探设计的不合理可能形成矿山地压、危险岩(矿)体等,阳山金矿矿山的主要井巷工程有平巷、天井、盲斜井、各种硐室等[2]。这些井巷多数既用于探矿运输又用于行人。与此相关,若井巷开挖不合理或支护与维护不善,或未按要求对危险区域进行支护或未执行顶板管理制度,将会遭到破坏,既影响正常探矿工作,又不能排除危险的岩(矿)体引发片帮冒顶,伤害作业人员的可能。
(2)坑探器材、设备老旧落后多造成爆炸事故、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等一系列危险因素。爆破是矿山生产的主要工序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将广泛利用炸药爆炸释放出的能量掘进井巷。爆破器材在运输、存放、使用过程中如违章操作,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甚至引起CO、SO2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中毒窒息[3]。爆破材料是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危险因素,爆破安全问题是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掘进过程中的各种生产机械设备保养或使用不当,不但会引起设备损坏,影响掘进速度,还会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3)自然灾害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危险因素多为雷击、恶劣天气、水灾、地震等。研究区矿体顶板裂隙发育,富水性差,在矿山施工过程中随工程深度的加深,顶部第四系残坡积孔隙水可经过裂隙渗漏到矿坑堆积影响排水[4],地表水沿陷落带或移动带进入井下,可能导致矿井水灾的发生,影响作业,甚至造成事故。
(4)矿区本身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区内岩石较破碎,且岩石多为灰岩,受风化剥蚀作用,节理发育,极有可能在暴雨或冰冻情况下,发生岩崩或形成一堆堆滚石[5]。因此,山坡滚石和岩崩的发生不仅会对矿山建设、矿区的钻探、坑探施工进展产生影响,还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而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会堆积各种废石、废土堆等固体废物,这些废石和剥离废土的堆置占用、破坏土地,严重会导致废石滑动塌方;且矿区中Hg、As、Sb、Pb等有害元素的含量较高[6],废石堆受到雨水冲淋,溶出微量元素、有害重金属的量将直接导致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4 对策研究
4.1 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的生产责任制。制定各类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规章制度,如矿山安全检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培训、事故预防制度、事故处理条理制度、各设备的安全检查制度等;制定并完善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7]。
(2)沿用最新的技术、配置新的设备及学习新的工艺,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使井下工作人员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
(3)严加监管特殊区域、危险岗位和具有危险信号的设
备。
4.2 安全技术措施
(1)坑探工程应严格按照地质设计、工程设计施工。
(2)要不定期的对影响坑探工程安全施工的各类器材、设施、设备、材料、工具等进行检查、修理、更新。
(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好防护工作――矿尘防护、有毒物质防护、火灾防御、易爆物品防护、雷电防御、水灾、坍塌、雪崩的防护等安全工作。
(4)注意及时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性质特征
进行有效支护,注意边坡的稳固性和及时排水,在进行施工活动时要注意尽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根据井巷穿过的矿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加强井巷维护。并加强环境地质的调查,调查并总结研究区的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掌握区内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性。
5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勘探过程中潜在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险性因素进行的详细的分析,认为探矿过程中主要存在冒顶片帮、冲击地压危险、水电气危险、边坡失稳、弃渣诱发坡面泥石流、尾矿矿堆有害元素流失、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技术对策措施。建议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安全的设备以及设计合理的探矿方案,尽可能增强施工过程的机械化程度,减少并铲除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不安全因素。
设计建议在矿山探矿过程中,应对造成重大事故发生的触发条件进行排序,分清主次关系和轻重缓急,派专人管理,采取强有力措施,严格控制主要触发条件。同时对其他非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次要触发条件也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可以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付友山,刘斌,郭海龙.阳山金矿探建结合项目坑内探矿方案设计安全专篇[M].沈阳:长春黄金设计院,2013,8.
[2]张复兴,侯俊富,张存旺,等.甘肃阳山超大型卡林类卡林型复合式金矿床特征[J].中国地质,2007,34(5):1062-1072.
[3]吴春俊,谢杰桥,朱斌,等.甘肃文县阳山矿带岩金普查设计报告[R].成都:中国人民武警黄金部队第十二支队,2013.
[4]李石桥,沈睿文,郭俊华.阳山金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J].黄金地质,2005,26(1):18-21.
[5]中国人民武警黄金部队第十二支队.安坝矿段南部金矿普查报告[R].2007.
【关键词】空间信息技术;3S;矿山测量
0 前言
空间信息技术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其核心和主体是“3S”技术,即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已构成当代高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对地观测手段相比,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全球或大区域精确定位的高频度宏观影像 ,扩大了人类的视野,加深了对地球及其变化的了解。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已在全球与区域通信、导航定位、资源调查、灾害和环境的动态监测、区域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
近年来,中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其中,遥感信息技术方面,已建立资源卫星数据服务体系,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相应遥感数据生产加工市场潜力巨大,相关企业也正在迅速发展与壮大。此外,卫星定位技术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群体[2]。矿山测量应用于矿区生产与管理的各个环节,矿山测量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理论和技术上基本能够满足矿山开采生产的要求,但信息时代的矿山测量面临的是新的任务和要求,近十几年来空间信息技术在矿山测量界取得了较大进展,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先进技术已经在一些矿区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 空间信息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以“3S”集成为主导的空间信息技术体系已逐渐成为测绘学或地球信息学(Geoinformatics或Geomatics)新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模式,其先进性、时效性明显。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现代测绘仪器、技术正处于快速的发展之中。空间信息技术是矿山测量实现其现代任务的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证,以“3S”技术和其他测量仪器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基础的矿区资料环境信息系统就是空间信息技术在矿山测量中应用的综合性成果[1]。
1.1 遥感及其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遥感依据不同的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发射,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航空遥感作为地形图测绘的重要手段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卫星遥感用于测图也正在矿究之中并已取得一些意义重大的成果,基于遥感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DTM)进而应用于测绘工作已获得了较多的应用。
遥感科技正在走向定量化 、自动化与实用化。遥感观测技术向多传感器、多平台、多角度和三高(高分辨率、高光谱、高时相)的方向发展;1m及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遥感数据已商品化;具有几十、上百个光谱段的高光谱遥感正在从航空向航天平台迈进,它能够鉴定矿物岩石的成分及土壤的物化性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与应用发展喜人;无地面控制遥感影像定位技术,国际上已达到15m甚至更高的精度[3]。
遥感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已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遥感资料,可获取矿区实时、动态、综合的信息源,对矿区环境进行监测,为矿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在进行找矿、矿区地质条件研究、煤层顶底板研究等方面也已得到应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微波遥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InSAR 利用雷达信号的相位信息提取地球表面的高精度三维信息,可以测量地面点的高程变化,是目前空间遥感技术中获取高程信息精度最高的一项技术,由于它可以获得全球高精度的(毫米级)、高可靠性的(全天时、全天候)地表变化信息,因此能够有效地监测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表形变。
1.2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国防部批准,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全球定位系统共三部分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装置部分等。GPS的主要特点是全天候、全球覆盖、三位定速定时高精度、快速省时高效率及应用广泛。未来几年中,GPS和俄国研制的GLONASS两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技术水平、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有中国参与的欧洲Galileo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5年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将于 2010年前后建成,其精度和性能将大大优于目前的 GPS系统,从而打破美国GPS在全球的垄断局面[2]。
GPS作为一项引起传统测绘观念重大变革的技术,已经成为大地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最具潜力的全能型技术,在矿山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环境监测、防灾减灾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导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GPS不仅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高度灵活性的优点,而且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无严格的控制测量等级之分,不必考虑测点间通视,不需造标,不存在误差积累,可同时进行三维定位等优点,在外业测量模式、误差来源和数据处理方面是对传统测绘观念的革命性转变。
目前,在矿山测量中,主要应用GPS技术建立区域性或局域性的大地测量GPS控制网,进行矿区地表移动监测等等。其中,定位精度比 DGPS高100倍的GPS-RTK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以其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等优势,在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传统的定位和施工放样,不仅仪器种类繁多,需要人员多,而且精度容易受施工作业现场影响。GPS-RTK 综合了其他测量仪器的功能,提高了作业效率,对于图形的数字化管理和使用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利用 GPS-RTK 测量手段可以得到每一个测点的三维坐标,并采用数据、图形和位置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到不同的应用环境中,解决了图形不能统一到国家坐标系中这一问题。GPS-RTK 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代表着当今尖端科学水平的3S技术在矿山测量中成功实现突破[3]。
1.3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GIS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应用系统,它能把各种信息同地理位置和有关的视图结合起来,并把地理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及各种应用对象、Internet、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等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形与数据库技术来采集、存储、编辑、显示、转换、分析与输出地理图形及其属性数据。这样,就可根据用户需要将这些信息图文并茂地输送给用户,便于使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对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发展和应用对测绘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是现代测绘技术的重大技术支撑。GIS正在向地理信息科学或空间信息科学的方向发展,并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相互借鉴、渗透,将成为一门独特的影响广泛的空间信息科学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领域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向:GIS技术建立多源数据找矿模型、矿山地理信息系统(Mine GIS,MGIS)和三维矿山[4]。目前虽然在我国矿山资源勘查、开发和生产管理中已经有多种GIS软件系统发挥了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原因如地下矿产资源数据获取不易性、不完整性及矿山地下采掘空间动态性等等,使得这些软件在矿山不完全实用,因此致力于研发适宜矿山特点的矿山地理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十几年来国内外的科技人员特别是矿业界的科技人员在MGIS的基本理论、技术体系、方法及实用软件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三维矿山是矿山客观实体的一个模型描述, 通过三维矿山的建设,地质、矿业界人士能够更直观、更精确地圈定矿体边界,了解不同矿体分布的三维形态,准确地解译和圈定地下地质体,借以指导矿业开发和深部找矿预测,现在三维矿山已成为地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技术前沿和热点。
2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平面模型在向空间模型转化,数值记录在向数字模型转化 ,测绘科学也正逐步发展为内涵更为丰富的地球空间信息学,以“3S”集成技术为主导的空间信息技术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其对于矿山测量的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空间信息技术技术的推动下,矿山测量学正在演绎着深刻的变革,朝着“矿山空间信息学”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3snews中国地理空间产业门户网站[OL].http:///.
[2]郭达志.论“矿山空间信息学”:矿山测量的现展[J].测绘工程,2006,15(3).
关键词:采矿废弃地 景观修复设计 乡村治理 生态环境 矿山环境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乡村占有我国领土面积的绝大部分,我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而恰恰拥有矿产资源的地区,多数都在有着乡村的山区中。本次案例中的村庄由于二十多年的露天开采,使得整个村庄支离破碎,景观破坏程度很深。因此,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资源型乡村的转型和景观改造是我国景观行业应该重视的一个新的视角,从村庄的生态环境来说起到了一定的维护作用,但是更加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标。
2.研究意义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以大冶市石嘴山茅岭吴家村为例,通过实地的考察调研和考察问卷等方式进行深入地由表及里地剖析这种资源型乡村的问题。通过这种研究方式,也可以推动我国乡村区域的发展。这也是提供一种乡村景观修复方法的可能性。
(二)国内外课题的相关研究
国外这类课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乡村自治上,强调通过个人主义的作用来带动集体主义。通过组织每一位村民参与到村庄的建设中去,以此来提高村庄的民主性。我们人类的家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去实现。曾经有英国的学者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四个文化原理:第一,人类的各种人为的甚至破坏生态的活动也会影响到景观的发展,相互地,景观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和行为意识;第二,村庄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发展会受到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第三,纯自然的生态功能和人文活动无关;第四,一个地区的景观风貌可以反映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
相对而言,国内学者对于该资源乡村的研究时间开始较晚,始于20世纪3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对农村景观的发展和改造。孙碧辉等学者对于乡村景观中的文化景观现象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并分析在各种环境影响下的乡村景观格局。一些硕博士论文也对我国资源型地区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景观改造方法的提出。其中,中南林业大学赵晓英的硕士论文就目前我国乡村因不同原因和程度的开采所面临的文化景观困境,提出其应遵循的基本保护原则和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景观文化所应对的解决方法。
二、矿山废弃地乡村景观设计概述
(一)矿山废弃地的开发利用模式
1.矿山遗址模式
矿山的废弃地是人类工业工业文明的见证,其遗留的历史价值和工业文化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在工业遗址中,废弃地不仅意味着当时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景,更是很多村落居民的重要生活支柱。国内的部分地区,为了重现工业景观的遗迹,对一些无法使用的工业设施设备进行修复性设计,这种行为可以最大程度的使人们认识到工业的破坏性后果,了解到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采取实际行动。如果矿山地区的地表结构十分丰富,很多地质结构可以提供非常不错的研究和观赏价值,也可以建立一些科普性质的博物馆。同时,当地政府的这种行为也可以利用这种天然的优势形成独特的矿山体验之旅,使得旅客感受到矿冶工业文明的魅力。这种工业遗址的形式,不仅保留了当地的工业遗迹,还为当地居民创造了经济效益。
2.文化景观模式
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过程中,文化的依赖性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国内很多矿山地区的废弃地带有建设成为工业文化类的主题公园。例如研究的案例石嘴山茅岭吴湾村的景观改造设计中,不H有悠久的矿冶文化历史,更有玉石文化的传承。大冶作为青铜文化的滥觞之地,上千年的青铜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黄石大冶所位处的地区湖北省,是以朱雀鸟作为图腾,所以凤鸟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特征。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应该保留现有的自然景观形式,还应该对其进行艺术设计再改造,赋予矿山废弃地一个新的生命。
3.生态修复模式
对于矿山废弃地进行景观覆绿和植物再生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尾砂地段,应该首先覆绿之后进行大地景观的再生设计应用。如石嘴山矿山公园地区,对尾砂地区采取覆绿技术可以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的改善。对于乱石采矿区采取雨水花园的景观修复方法,而硬质的水泥厂地带采取修改为采摘园的形式进行生态植被修复。
(二)乡村景观修复的基本措施
1.恢复自然景观
乡村相对于城市而言,有着宜人的空气,绿色的居住空间,是一片世外桃源,是每个都市中国生活的居民所精神向往乐园。无论是春天的万物生长,夏日的生意盎然还是秋日的硕果累累,都是一处处绝美的风景线。例如大冶石嘴山地区的油菜花,每逢春分时刻来临,油菜花便漫山遍野地开得灿烂,黄灿灿的一片片油菜花田象征着繁荣昌盛的生命气象,成为当地的景观亮点。
2.改造聚落与建筑
一般而言,典型的乡村聚落往往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这是相对于其他村落而明显存在的特点。而聚落的具体表现形式往往表现在乡村的民居建筑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加快,很多传统古村落正在走向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千城一面”的城市化建设。这正是乡村聚落的无声的消亡。浙江的“西塘”就很好的保留了当地的建筑形式,还原了江南地区古村落的建筑形式。
3.挖掘并保留本土文化
乡土气息的营造是乡村景观的又一大特色。首先是农耕文化的保留。农耕文化的气息越是浓厚,农村的气质就越是独特,那种牛背横笛,鸡鸣犬吠的景象恰恰是游客们最为喜欢观赏的场所。民族服饰也是乡村景观不可或缺的风景线。那种鲜艳的少数民族服装,更是为单一的乡村景观增添了一份活力。在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风民俗的建设不可或缺。当地的一些手工艺品正体现出了浓浓的传统文化。
三、石嘴山茅岭吴家村景观恢复面临的困境
(一)项目背景
石嘴山茅岭吴家村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西南市郊的矿山开采地带。其东北部是铜录山古铜矿遗址。该村交通便利,毗邻国道和省道。该村西南部山峦起伏,项目基地位于较为平坦开阔的区域。该村原本位于石嘴山之上,之后由于勘探到石嘴山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将该村移至矿山附近。由于露天开采等原因,该村的建筑受到炮震等不同程度的影响,空心化和老龄化程度高,生存h境不容乐观。
(二)面临问题
1.环境污染严重
通过深入的了解得知,由于炮震的影响使得很多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由于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大气污染,水质严重受损,土壤盐碱化程度增高,导致村落的生态系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曾经的果林已经不复存在,经济竹林无法成活,耕地面积骤减,水资源接近枯竭。除了零散在田间的墓地,还保持着原有的生态环境,其余地区都遭受到环境的损坏。因此,控制工业污染和进行生态景观修复是这部分区域的重点。
2.治理成本大
治理成本,往往是为了某一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整合。乡村景观的改造再生设计是乡村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改造的基本目标就是恢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包括其对破坏的植被,污染的水体,残缺的山地地形和土壤的恢复。但是破坏容易恢复难,有些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好的,可能需要经过漫长且有效的治理期。那么治理的经费自然不少,包括重新进行水源的引水入村的管道铺设,土壤盐碱度的恢复,都需要高昂的费用来支撑。但目前就我国的经济形势而言,如果地区发展水平不高,乡村的治理就会陷入困境。
四、茅岭吴家村景观改造设计方法
(一)设计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茅岭吴家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一切生产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景观改造的过程中,最先进行考虑的就是自然环境的发展。根据当地的水文水系和地理特征进行合理的资源规划,以确保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应有的改善,促进生态环境的维持发展。
2.地域文化原则
每一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茅岭吴家村也不例外。其土生土长的草根文化应给予保留和提升。通过赋予景观历史文化意义以保留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通过结合当地居民的经验,生活习性和环境背景,把其内在的文化特色加以提炼和运用。同时,在传统文化给予保留的同时应该发展创新,并赋予新时代的意义。通过艺术化的再现和创造文化,更加突出乡村景观的独特性,使得乡村景观获得新生。
3.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域的景观自然而然的有着不同类型的乡村风貌。因此,在茅岭吴家村的改造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再生设计,不可照搬其它乡村修复案例。应对当地环境进行适当的评估后再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二)生态景观修复
对于茅岭吴家村这样的资源型乡村而言,生态景观的修复是第一步。这是贯穿资源节约型社会重要理念的重要准则之一。
从植物修复的角度而言,首先应选择本土的植物种类以还原当地的自然景观。由于露天采矿的原因,石嘴山的边坡毁坏十分的严重。有很多碎石和的岩石,不仅对景观有破坏性,还造成了安全隐患。可首先打掉突出的岩石以确保安全性,废弃的采石场中进行雨水花园的设计,通过植物的修复性设计不仅恢复当地的自然景观,还起到了雨水收集的作用。村庄中粉煤灰堆场长期堆积,对于土壤和空气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通过采摘园的形式成为特色农业发展区。
(三)场所功能定位
考虑到乡村的特殊性,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将整个茅岭吴家村规划为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和乡村聚落区。而在乡村聚落中,曾经的废旧厂房区改为艺术中心活动区,变废为宝。废弃的乱石堆区则是展示大冶的矿冶文化,通过还原当时炼铜时的场景,让游客仿佛亲身经历般穿越回到千年前的青铜时代,成为矿冶文化体验区。建筑相对比较密集的区域,则作为游客歇息餐饮的农家乐体验区。村落东北角空间相对私密性较好,建筑密度不是很大,则作为老年人活动园,中间设有太极广场,下棋广场,健身器材,小型运动场等。
(四)文化精神赋予
由于石嘴山市矿山开采的区域,该地区拥有的气质最为明显的文化即是矿冶文化,而基地毗邻铜录山古铜矿遗址,因此,还带有浓浓的青铜文化的烙印。这里的孔雀石十分的出名,而玉石文化作为一种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该地区的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此外,该地区属于湖北地区,而湖北所代表的是楚文化,楚文化的精髓则是凤鸟文化,凤凰所代表的又是火文化,并且代表着涅重生,因此也是该项目所重点提炼的文化。对于一些文化的图腾,例如青铜文化,凤鸟文化,这些传统元素需要化繁为简,有的地方需要提炼元素进行抽象概括创造出理想的效果。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乡村景观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这种资源型乡村更会越来越受到景观设计师的青睐。在规划之前,首先要做到实地考察研究充分,应该在充分地了解基地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行详尽的评估再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改造设计。
本文对石嘴山茅岭吴家村的景观改造分析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首先,在前期的分析阶段要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完整的调研。改造设计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性的意见以供参考。当然,这还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去论证才具有实际的可靠性。望本文对于资源型乡村的景观设计具有参考性价值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英]蒂莫西,博伊德.遗产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孙碧辉.资源型城市景观修复策略和方法[J].科技世界,2013.
[3]赵晓英.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及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
[4]陈志华,李玉样.乡土中国:楠溪江中游古村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5]罗瑜斌.珠三角历史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D].华南理工大学,2010.
[6]廖汉升.资源开采区的乡村治理:困境与出路――基于江西赣南A村的调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14.
[7]李伟,俞孔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J].城市问题,2005,(04).
[8][美]丹尼尔・纳德切克撰文.遗产保护:文化景观与美国的风景园林行业[J].杨锐译.中国园林,2009,(12).
[9]李伟.乡村旅游开发规划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