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7:01
导语:在集中研修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研修的重要性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暑期,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部分教师参加的为期10天的新课程专题培训。为组织好此次培训,多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确定富国中学等11处作为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集中研修点。 7月20日各研修点专门召开了筹备会议,对集中研修的内容、模式、时间、开课条件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顺利启动培训,组织语数英98名教师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训点报到,特组建了班委会,组织教师们对网络平台进行登录测试,确保每一位研修学员按时顺利登录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研修期间编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师训科全体同志组成的巡查组每天进行巡查指导,并提出指导意见。分科驻点跟踪辅导,各集中研修学习点都设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进行班级服务与管理,实施一天四点名制度,并对出勤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2010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2、拓展研修平台效能。研修平台不能仅仅用于暑期培训,放大其功效,用于日常教学教研,可以通过累计积分、增加教师学分等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互联网+培训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是教育部2013年推出的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子项目,该项目以教育技术信息化为基础,以走向校本服务为目标,研修内容涵盖义务教育阶段各科目,研修时间跨度长达一年之久,是一种迥异于以往的国培项目,是教育部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重要探索。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它将网络研修的优势与校本研修的优势进行整合,既强化双方优势,又避免两种研修模式独立运行所存在的劣势,使1+1产生远大于2的效果。
一、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培训目标大致经历了传授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等阶段。培训的内容主要包含专业能力知识和公共课程。如教材教法过关、聚焦课堂、师德师风、心理健康、公共安全等。在培训方式上主要有短期集中面授、校本培训以及新世纪以来的远程培训。从总体上看,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两者的培训质量和实效性要高于远程培训,但亦非令人十分满意。集中培训需耗费较多的经济投入与时间成本,培训经费是集中培训组织者面临的第一道问题,工学矛盾则会压抑培训参与者的积极性。校本培训立足学校,志于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问题,较为有效节约培训成本和解决工学矛盾问题,是一种参与式、同伴互助式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的局限在于它是相对封闭的,是小团体之间智慧火花碰撞,该培训模式存在教育理念更新缓慢、专家引领不足、课程资源稀缺等不足。远程培训模式是互联网+培训的有益尝试,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专家讲座、视频等生成性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学员通过网络跨越时空与地域限制,可重复研习,在网络上完成作业和开展教研活动,受众量大和经济性是其最大优势,其劣势在于它是一种“空”对“空”的培训形式,对学习欲望不强的学员约束力不足,容易“出现学习资源打开着,人却不在电脑前”的现象。在培训工作推进困难境况下,既要考虑培训承受能力,扩大培训数量,又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培训与校本培训的对接成为培训模式创新的探索方向,其创新路径就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该整合旨在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这也是教师培训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情况
2013年,教育部启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建设网络社区,从各省选出50000名左右教师,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专项培训。培训学科共22个学科。其中小学品德与生活等9个学科,初中思想品德等13个学科。本次研修采取分阶段的形式进行:第一阶段为培训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培训方案的细化和完善、培训平台功能优化、培训课程资源整理等。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集中和线下的培训方式对该项目的培训者进行培训,旨在提高各地区培训者对整合培训模式的了解和运用,以指导本地区学员开展研修活动。第三阶段为全员远程培训。由学员组建群组在网络平台开展课程学习、在线研讨、在线问答等活动;围绕网络上的研修心得在线下进行基于教师个体经验的备课、团队互助的协同备课和课后反思性备课等三次备课,并围绕三次备课和上课,跟进开展计划研讨、备课研讨和分工观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第四阶段为项目总结反思阶段。各地区各学校做好培训总结,研究此类研修模式之弊益,深入探索培训模式创新之道。2014年,教育部完善和创新网络研修,依托网络社区,从相关省份选出50000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不少于120学时的线上线下培训(80学时线上学习+40学时线下学习),重点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创新远程培训模式,形成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提高校本研修质量,促进教师学用结合,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2015年教育部将继续实施该项目,拟通过建设示范性网络社区和教师工作坊,对80000万名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和培养400名工作坊主持人,引领40000名各地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三、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
首先,培训理念创新。培训理念在培训系统中起方向性指引性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培训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培训效果。一方面,传统的培训大多采取单一的集中、远程或校本的培训模式,割裂了这三种培训模式的关联,在发挥这些单纯培训模式的优势时也难以避免的陷入自身局限性的困扰,无法克服培训模式本身携带的矛盾。网络与校本的结合,打破长期以来困扰网络培训的质量不高和校本培训的引领性不足的问题,它是一种新的理念,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用性、持续性。另一方面,以往的培训更加注重“培训”,或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或以提升教育教学技能、课题科研技能等强调教育技术技能为主的培训,即“授之以鱼”或“授之以渔”。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更加注重“研修”而非“培训”,即以学员自我体悟为主的 “内生式的研修”,强调在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下,学员自我修炼、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培训方式的融合。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的趋势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议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通过网络研修社区和教师工作坊的形式,将研修教师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构建起学习共同体。通过大力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现场实践结合,推进高等学校、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结对帮扶,引进优质培训资源,直接将最新知识理念、学科前沿知识传给一线教师,又通过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打开校本培训封闭之门。
再次,培训实效的突破。培训实效是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生命。教师能够通过参加培训使自身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使教学技能更加丰富,使自身更加专业化成长,这样的培训才是有实效的,才能够持续发展。没有实效的培训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投入的财政经费和参训教师的时间精力常沉没在这些无效的培训之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具有较强的培训实效,是因为它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培训模式。问题是事物的矛盾所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将这些教学问题提出来,向共同研修伙伴或者专家请教,也可以通过网络研究优秀专家的视频课例,认真学习,认真反思,不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是一种聚散灵活现学现用的研修模式,易于达到理论学习探讨与教学实践互动相结合,教师需求差异与个性化专题研究相匹配,培训学习与教学应用无缝对接的效果;更加注重理论渗透、注重实践过程、注重针对性、注重应用、注重后续跟踪指导。参加研修的教师表示,以往校本教研,大都属于“粗放式”“草根式”的教研,缺少规范和打磨,收效甚微。而参与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教师必须经历结构化、规范化的研修打磨过程,强化校本、师本、生本问题的筛选,聚焦问题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提高了研修教师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捕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研修教师得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研修效果。
最后,培训团队的壮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作为新的培训模式,其试行和推广必然仰赖于强有力的组织力量。该模式主要由管理模块、学科模块和技术支持模块等三个并行并进的模块组成。最重要是学科模块,该模块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落脚点。学科模块中包含指导专家组、学科指导组和研修组。这些组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将专家、指导教师和学员融汇在一起,开展网上交流、讨论、质疑、分享经验、同伴互助、表达困难、获取指导和网下实践、反思、自主学习、行为跟进等活动。随着研修活动的开展,研修团队也随着参与研修人员的增加而不断壮大,从而引领和带动更多的新手参与研修。
当然,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1.区域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因经费充足,项目实施较为顺畅,欠发达地区则进展缓慢。城市设备充足,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基础也较好,开展有声有色,农村教师受限于设备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动力等因素,进展缓慢。2.工学矛盾依然突出。参加研修的教师大都是各个学科骨干,都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任务,在教学与研修的冲突中常因无法分身而顾此失彼,导致学员积极性不高。3.研修平台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常出现问题,如浏览器版本过低或过高导致平台无法打开、视频不能观看、作业评论不能提交、上课录像无法上传等,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研修平台管理功能也需优化,研修平台因功能不完善,无法督促学员学习,学情统计困难,需大力改进平台的相关技术。
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的发展策略
(一)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积极创造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教育改善生存状态,提升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教育公平不只是针对学生,对教师同样不可或缺,教师需要通过培训等形式的继续教育来促进专业发展。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而言,接受培训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机会。贫困地区教师的调训率和参训率明显低于城市发达地区,许多城市教师一年内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多达数次,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从业多年依然未参加过培训,造成城市地区教师培训“倦怠感”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培训“饥饿感”的困境。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培训经费投入,改善当地培训硬件条件,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在边远地区落地生根,充分发挥其“普惠性”,让培训事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这正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二)推动培训机制创新,激发研修团队活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是内驱力与外驱力相结合的培训。校本研修推动整个研修团队不断自我审视、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提升,通过研修团队内部唤醒推动个体研修活力。网络研修则为研修团队提供丰富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学习方式,为校本研修提供更高的平台,更宽广的视野,从外部引导和推动教师研修向更高水平发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能否有机整合关系到该培训模式的成败。这就需要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过程中完善制度安排和以包容的心态鼓励基层首创精神,将基层首创之经验加以提炼升华,并使之制度化以进一步促进研修方式整合。管理模块、学科模块和技术支持模块的各部分是互相关联协调,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一模块的缺失都会影响培训效果。专家指导组、学科指导组、研修组和学员之间必须构建有一套相互协调、灵活高效和良性向上的运行机制,确保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科指导的传帮带作用。研修团队中各个角色的定位要进一步清晰,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保证研修进展顺利。此外,在培训中需要建立管理员、指导老师、学员的评优评先体系,通过激励措施,激活研修个体的正能量,让个体研修活力竞相迸发,让培训的正能量充分涌流。
(三)完善教师考核评定标准,缓解工学矛盾。教师工作量是衡量教师工作情况的重要尺度。教师工作量除了应该包括常规的教学、备课、作业批改、自习辅导、行政事务等方面的外,可将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等教研活动纳入工作量统计,教研活动是对日常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的探讨、研究、反思和提升。有效的教研活动能够诱发教师研究兴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学校改进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大有裨益。反之,教师只能依靠个体力量支撑其成长,整个学科乃至学校都会因为缺少研究团队和教学实践研究而难以得到质的提高。通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纳入工作量统计,赋予教师有更多的空档时间用于研修,才能有效减少工学矛盾,提高教师研修积极性,提高研修质量。
(四)是升级平台技术,提升研修质量。网络平台是开展网络研修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的聚集场所。网络平台的用户使用体验直接关系到教师参加网络研修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必须加快平台改进升级,破解平台兼容性、便捷性、实用性、交互性不足的问题,提升网络平台使用的满意度。要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改变教师的研修理念,提升教师的应用操作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增加平台使用兴趣感和愉悦感。通过平台技术的完善与学员自身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促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提升教师研修质量。
(五)加快研修成果研究,推动培训模式应用。互联网+培训是培训的发展趋势,它既改变培训者的教学模式,也推动学习者学习模式的转变,因此要加强对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研究,总结研修模式利弊,推动培训模式应用。一是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评聘、考核、晋升和奖励相挂钩,从政策上为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通过整合研修示范课评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成果比赛和优秀课程征集等活动,大力宣传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的优势。三是加快本地研修资源库建设,搭建优质资源库服务共享平台,鼓励研修教师上传自制课例持续充实校本研修资源,为研修教师提供贴近实际的研修案例。探索建立若干个研修整合创新实验区、网络研修社区和实验校,不断推进研修整合模式深入发展。
为了进一步做好全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榆林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的意见》和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遵循教育发展以教师为本的方针,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原则
(一)全员性、主体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面向全体教师,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人人参与;同时还要树立起“每一所学校都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每一个教师都是校本研修的主力军”的思想。
(二)针对性、实效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着力解决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要突出实效,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作性、共享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搭建“大校本”平台,构建“大校本”研修体系,促进教师间同伴互助、校际间合作交流、片区间联动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四)理论性、实践性原则
校本研修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确保微观研修的正确方向,把宏观理论的统一性与微观研究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的总体要求与各校的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
三、研修目标
1.建设一支校本研修指导教师骨干队伍。 “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我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以及学校教科主任的作用,开展校本研修指导专项培训。
2.打造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基地。 推进校本研修示范基地建设,创建3-5个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力争创建一所市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为大面积推进校本研修积累经验。
3.提升校本研修水平。在各类培训中增设校本研修指导课程,积极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探索并完善“短期集中—送培下乡—远程跟进—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我区教师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
4.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规划,每位教师每年参加校本研修不得少于40学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四、研修内容
1.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学科学段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2.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3.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4.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五、研修方式
1.侧重课堂教学的研修: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案例分析等。
2.依靠专家指导的研修:专家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引领等。
3.凭借同伴互助的研修: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4.通过校际合作的研修:对口支教、项目合作、校际结对等。
5.着眼专业发展的研修: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6.利用网络平台的研修: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流等。
7.确立专项课题的研修:实践积累、排查问题、聚焦重点、诊断剖析、发现规律等。
8.突出“一功五化”的研修:锤炼教学底功;转化教学理念;内化课标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教研。
六、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2年1月-2012年7月)
(1)宣传学习
认真组织学习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使全区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积极性。
(2)制定方案
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以及相关制度,以保障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
2.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4年12月)
全面展开校本研修的各项工作,确保校本研修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不断总结研究校本研修中的实际问题,调整优化研修方案,确保研修工作稳步健康推进,取得丰硕成果。
3.评估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
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汇总研修成果,上报总结材料。区教育局对各校和教师研修情况的逐年考核进行汇总,评选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 加强领导
1.成立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 长:刘巨广
副组长:申章昌
成 员:常艳珍 高建强 高凤成 刘 杰
2.成立榆阳区校本研修指导小组
组 长:常艳珍
副组长:吴志清
成 员:赵英炳 谢海雄 杜治礼 罗 慧 方尚林 王仪荣
3.榆阳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研室,办公室主任由常艳珍同志兼任。
(二)明确职责
1.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
2.区校本研修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校本研修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具体方案,组织学校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负责全区校本研修业务指导与管理,抓好校本研修创新试点工作,对各学校校本研修年度计划进行督导检查。对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要重点加强业务指导,及时总结、推广校本研修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优秀成果。
3. 各组长学校的校长负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计划安排联片教研活动,督促学科研修指导组有效开展研修工作。各学校校长具体负责抓好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工作。
4. 教师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选择自己的研修内容和学习方式,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研修计划,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对象,从自己最为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自主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完成校本研修的规定学时,并做好研修笔记。
(三)落实措施
1.狠抓校本研修规划落实
各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明确校本研修具体目标和任务,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年度实施方案,每年重点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自主研修,每年的年度研修实施方案及时报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备案。
2.保证校本研修经费投入
各学校要认真落实“教师培训费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的5%安排”的政策规定,确保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为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提供经费保障。
3.完善校本研修激励机制
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将校本研修纳入教育督导、考核范畴,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小组和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校本研修工作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年度表彰奖励。
4.重视校本研修基地建设
各学校要在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区校本研修业务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抓好校本研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要通过组织开展自主学习、自修反思、课题研究、教学技能训练、专题讲座、集中辅导、观摩教学、同课异构、研讨交流、师徒结对、案例分析、网络学习、校本课程开展等活动,把校本研修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校本研修考勤、考核、奖励等制度,加强对校本研修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档案和教师个人研修档案,及时填写校本研修记录。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为了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顺利完成“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务,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即网络校本研修模式。所谓网络校本研修模式,就是依托教师远程培训网络,构建以培训院校为指导,以网络平台为支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大面积地组织教师进行在岗研修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
⒈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校本研修的原则
(1)网络为核心的原则。在研修过程中,网络将成为研修活动的核心,无论是自主学习、组织研讨,抑或是专家引领、过程管理,基本上都通过网络来进行。用网络进行研修过程的管理,包括公告、通讯,进行数据统计,公布学习成绩,进行批评与表扬。 利用网络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学习资源。用网络放大“校本”,突破传统的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校本研修的格局,构建县域校本新格局。用网络营造学习气氛,构建校本文化,凝聚学员之心。用网络记录学习资料,展示研修过程中的成果。网络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更是学习的核心课程。网络平台中教师的“个人空间”是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阵地之一(记载和展示教师校本培训的成果)。课程导师通过网络进行专业引领与跟进。
(2)主体学习原则。网络校本研修强调主体性,班级成员共同确定研修主题;课程导师和辅导教师确定学期研修计划;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学员个人根据研修主题确定学习的网络课程.
(3)放大“校本”原则。以县域为单位开展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以学段、学科为依据建立网络学习班级,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以网络班级为单位组织线上线下研修活动。实现“大校本”组织策略,为远程学习和学科研修提供课程资源、交互场所、跟进指导、学习管理和评价反馈的支持环境,以解决农村中小学校本研训中存在的研训资源缺陷、活力不足、动力不大、能力不够等问题。
(4)资源共享原则。远程培训平台为每个班级建立“课程资源包”,并根据需要随时补充课程资源,作为班级成员学习内容和校本研训资源;县域本土优质资源上传网络,作为网络校本培训特色课程;学员在学习和研训过程中生成的优秀资源作为成果上挂网络,供全体学员共享。这样,在网络平台上,构建了立体化的网络资源体系,大面积地丰富了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校本研修的资源。
(5)长效学习原则。网络校本研修以培养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为目标,以“问题解决”为学习和研讨的核心内容,以网络为中枢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平台。广大教师随时随地可以登录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与同伴共同研讨,遇到困难,求助专家。
(6)导师专业引领原则。由高校学者、省市县教研员、培训机构优秀培训者、一线名(特)优教师共同组建网络校本研修导师团队。一个导师负责1~2个或者更多的网络班级,跟班进行长期的专业引领。在征求全体学员意见的基础上,导师和辅导教师一起制定每期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课程,为班级提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源,组织和参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和学术讲座。
(7)多元评价原则。评价主体为远程培训机构、辅导教师、课程专家,教师培训机构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为网络研修情况、校本研修情况;网络研修评价按照课程资源学习时间、网络集中研讨、作业完成等项目预设评价标准,达到标准即可取得年度网络研修阶段合格成绩,网络研修成绩由远程培训机构协同县教师进修学校共同进行;校本研修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制定评价细则,协同学员所在学校以网络个人空间的记载及平时学校活动记录为依据进行评价,达到规定的标准即可取得年度校本研修合格成绩。每年度进行一次评价,并在培训专页上进行公示。
⒉开展中小学教师网络校本研修,必须加强组织与管理
(1)要建立大校本的组织机构。县教育局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进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过程的管理以及学籍管理、学分登记,组织人员进行班级管理和专业指导。乡镇中心学校积极配合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检查、评价和督促工作,保证学员按时、按质完成学习和研修任务。
(2)要形成立体化的平台结构。建设中小学教师网络校本研修频道。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组建网络研修班级,为每位参训教师提供个人网络空间。
(3)要成立专业指导机构。由省级课程专家、县区级辅导教师以及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起组建专业指导和引领队伍,为学员学习提供业务支持。
(4)要成立项目实施小组。由远程培训机构、县进修学校以及中小学学校校长一起组建项目实施小组,建立QQ群网络,及时为学员提供教务和网络技术支撑。
⒊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五个环节
(1)制订网络校本研修计划。在开展培训前,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广泛开展培训调研活动,深入学校、深入教师、深入课堂进行调研,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教师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现状,全面了解教师对课程资源、培训形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订培训计划,同时,搭建县域培训网络专页。
(2)制定网络校本研修方案。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通过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围绕培训主题和培训内容,提交教育教学问题。问题收集后,首先进行“问题过滤”,淘汰质量不高、价值不大的问题“,选出培训需要的、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问题”;其次是“问题分析”,通过严密分析,明确培训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最后是“问题诊断”,确定校本研修主题,由培训者完善培训计划,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3)建设网络校本课程资源。教师培训机构根据专题培训计划和校本研修方案,邀请课程专家和专家教师集体备课,建设培训课程和校本研修资源,向全体参训教师征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等校本研修资源,并上传网络平台,建成课程“资源包”和校本研修“资源包”。
(4)实施网络校本研修。围绕培训主题,通过资源学习、问题反思、问题研讨等环节组织教师参加网络专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班级管理员的及时管理、辅导教师的及时辅导、课程专家的及时引导都非常重要,是保证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品味的关键因素。学员所在学校要积极配合县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组织全体参训教师参加主题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要做好“网下”与“网上”的有机结合。“网下”实践、反思,自主学习,行为跟进;“网上”交流、讨论、质疑,分享经验、同伴互助,表达困难、获取指导。这样,实现理论和理念的内化。在这个环节,研修指导团队要根据实际,不但进行网上在线跟进指导,答疑解惑,而且下到学校,现场诊断,或组织学科教研活动,进行示范观摩。
本学期,我校以课改为载体,以校本为依托,以科研为导向,以教研为保障,以课堂为形式,以评课寻差距,以反思促发展,在校本研修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在思考与改革中,形成了强有力的团队合作精神,别开生面、有的放矢的教学诊断、同伴互助活动,充分让教师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狠抓校本研修。
我校领导以向学习型学校迈近、培养学习型教师、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档次、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校本研修的理念,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为校本研修出思想、建体系、立机制,确保了校本研修工作正常运转。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各个教研组并负责一门学科,做到带头学习理论,带头课题研究,指导课堂教学。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率先示范、业务精干的领导队伍,才使我校校本研修活动一呼百应,成效良好。
二、扎实开展,落实校本研修。
1、制度健全,措施得力
为了使校本研修的工作扎实开展起来,学校认真制定校本研修计划,我们制定了《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对骨干教师的管理,让他们在校本研修活动当中承担教学研究,以努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
2、长远规划,分段实施
开展校本研修,其主要目的是在教师中树立一种新的学习观,形成自主学习能动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机制,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风气和浓浓的学习风气,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学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学校集中研修的内容主要有:
(1)由于教育改革的发展,课程教材改革、教师成功发展和学生变化发展的差异都会给学校管理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这正是教师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组织教师收集问题、筛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生成问题的培训。给每个教师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与同事们一起探讨和处理本校和本校教师的特殊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交流和巩固各级教师培训活动的成果,并妥善地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课堂教学能力。学校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三练”。即:练教学基本功,如语言表述、书写示范、课件制作、班级管理等能力;练教学技能基本功
——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说课、课堂情景导入、教学反思等;练学科基本功——语文教师朗读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
(3)班主任工作研究。针对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学校组织各班班主任重点研究三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如何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形式多样,初显成效
校本研修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研修主体,以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发展和学校学习化组织建设为宗旨的。因此,校本研训活动要切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注意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我们每周一、周三、分别确定两个课时为数学科、语文科的教师论坛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提出教学中的质疑和困惑,同伴间通过交流的方式解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激发教师发现问题,还促使教师积极学习理论知识,进行自我反思,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2)在校本研训中,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要形式,积极为老师搭建一个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教研活动做到了“四有”,即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全组教师共同探讨,集思广益,有活动记录。通过一年的有效管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迅速发展。
(3)校本研修的主阵地在课堂,在研究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展示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是我校校本研训中的一大重点和亮点。近年来,我校的课堂教学研究扎扎实实。我们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常规展示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自己教学风采的平台。在这些展示课的背后,是教导处、教研组一次又一次的研究探讨,是上课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课件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我们的教师专业得到了快速成长。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于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当前现状,以有效教学为主题,以学科教研组建设为依托,统筹兼顾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实现学习、研究、实践的融合,打造学习型教师、学习型教研组、学习型学校。
二、工作目标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校长主持、各部门协作、专家指导、骨干带头、同伴互助、集中研训与个人实践相结合的研修模式,坚持读书——实践——研修——提高的研修流程,构建顺应教育发展需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研修制度;坚持面向全员、面向学科教师、突出核心骨干、全面提升的研修目标,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1、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按学校十一五规划的总目标认真制订学校年度校本研修计划,修订并完善校本培训、校本科研、学科建设任务目标。各处室、学年(科)组、教师个人要依照学校计划分别制定出个人研修计划,计划要突出目标要求和实施研修的具体措施,教学校长要做好校本研修的指导、引领、监督、落实工作,教务主任要负起校本研修的组织安排责任,学科组集体组织活动。教务主任负责协调安排活动,此项工作作为学校考核教师的重要材料存档,教务处负责常规检查考核记载,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在每学期末要集中进行考核评价。
2、认真参加市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集中研修活动。
(1)、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
(2)、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新教师培训。
(3)、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专业水平测试。
(4)、区教育局组织的学科教学研究活动。
(5)、区教育局组织的专题讲座、报告。
(6)市、区教育局组织的校长学习培训。
3、建立校本研修制度,规定每周二下午2:30—5:00为教育理论学习、案例、小课题研讨时间,学校规定教师学习的书目为《聚焦课堂》、《有效教学》、《教师的十大素养》。确定“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的学习原则,学习研修采取专业人员引领学、集中辅导学、专家指导学,定期召开学习研修汇报课、交流会,促进教师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化。
(4)、以本研修为基点,学科建设,组织学科集体备课,按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计划集中在隔周四下午2:30—5:00进行课案说课备课研究。中小学继续开展每位学科教师的一节教学设计、一节说课、一节讲课、一节课前后反思、一节教学课的评价与分析和其他教师的听、看、评议等九个一活动。通过九个一活动工程的实施,找出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行动研究、同伴互助的办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详细安排见学科建设特色活动工作流程一览表。
5、突出以师德教育培训为目标的德育教育培训、班主任培训,将通过影视、文件、案例、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学习为目标,由德育处按计划规定隔周四下午2:30—5:00组织学习培训,学习内容安排见德育处安排计划。学习笔记、学习体会、教师叙事纳入校本研修考核记学分。
6、校本科研以校本行动研究为主线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在全年的校本科研中,要以教育局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紧紧抓住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这根主线,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立项行动研究小课题。课题要紧紧围饶学生学习态度、兴趣、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采取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研究的办法,充分发挥现场诊断,行为研究等研究方式,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实施研究过程——总结评价效果,从而攻克新课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A、继续抓好08年研究立项的6个区级小课题。
B、深入探究8个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问题,立项新的小课题。
7、遵循教育规律,抓住科研课题在研究中提升自我。
根据市教科所十一·五教育科研培训计划,组织主管科研的领导参省、市级培训,学校有计划的组织领导、教师学习教育局教育科研手册。学校将要以讲座的形式对全校专任教师分别进行校本行动研究专题培训。认真组织好汽车区教育科研刊物的投稿撰稿工作,特别要注重教育局教育科研信息拦目的报道
8、加强骨干、核心教师的研修,突出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对骨干教师的研修培训,要结合培训部的计划,进行学科教学理论、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等针对性的培训,学校要继续坚持开展骨干教师的六个一活动。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至少上一次示范课,听课不少于32节,参与指导评课不少于5节,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并组建一个课题组;提出实施有效教学的建议或做法一项;带头建立个人博客、每学年做一次教学讲座:帮带一名青年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全天候开放课堂。使每一位骨干教师都能成为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者、掌握课题研究方法的先行者、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行者,独具课堂教学风格的现代型优秀教师。
作为培训实施模式的校本研修,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洗礼,已蔚然成风;迫切要求摒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指令式、作秀式的教师培训,实施以校本研修为主线,自下而上的,教师享有自主权的,自律性、创造性的教师研修。然而,既往的校本研修(含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除了存在着被应试教育绑架的危机之外,还戴着传统教师培训理论、观念和经验等的镣铐,缺乏制度、机制的创新,缺少队伍、资源的保障,缺失操作、管理的规范。有学者指出,多年来的校本培训实践,遗留着一统化师训范式所固有的若干负面倾向,训教脱节、训研分离、标准统一、缺乏互动等等。
一、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依据及思路
国际教师教育学倡导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值得倾听。教师不是为规定而研修为晋升而研修,而是为儿童而研修为成长而研修。为儿童研修需要将研修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研究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的水平只有在课堂的拼搏中才能成长。因此,教师研修的重心在于对课堂的研究,校本研修的重点是教学研修。
(一)校本教学研修的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是校本研修的工具。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着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等,迫使教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教育部要求,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以区县或地方为基本单位,以网络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持,建立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开展常态的网络研修,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推行移动学习。这些要求,通过教育行政推动着中小学及全体教师依托三通两平台(三通两平台为教育部提出的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核心目标,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及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将信息技术作为实施校本教学研修的基本工具和常用手段。
2.校本研修的新目标与新内容。为儿童而研修的价值定位,要求教师研修内容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师研修需要汲取包括脑科学、教育神经科学在内的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另外,20142017年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目标定位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要求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校本教学研修将会增添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新内容。
3.校本研修的新模式与新方法。近年来,教育部出台的教师培训有关文件,突出强调模式改革,提出了学分制、教师自主选学、混合式培训、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制度与方法,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实践性培训,实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测评应用系统化等,都与校本研修联系密切。这必将引领校本研修模式变革与方法变化,使之符合教师学习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实现自律性与创造性的教师研修。
(二)校本教学研修的规范指导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包含校本研修)没有组织实施的标准,往往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通知,结合累积的教师培训经验,规范性严重不足。也有教师培训机构,参照企业培训的国家标准(如GB/T 190252001 质量管理培训指南),指导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规范性。
(三)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思路
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操作与管理,至少有两个依据:一是校本研修实践的发展及变革,包括目标内容、模式方法及教师参与研修所使用的工具手段等;二是教师培训的国家标准,包括培训服务的术语、要求和评价等,特别是对服务行为、培训教学、培训服务过程、组织内部管理等培训组织服务的要求。因此,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基本思路为:
1.以当前教师培训的政策为导向。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既定的教师培训机制与制度,并结合培训队伍与培训资源实际,立足提高培训绩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继而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进行校本教学研修的机制制度创新。
2.更新目标内容、变革模式方法。在坚持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前提下,实行校本教学研修的行为转变:从聚焦教师的教转向聚焦学生的学,如学习指导、学习模式和学习评价等;从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训练转到应用能力提升,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和在线学习的优势,依托三通两平台及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如网络研修联盟);以对课堂研究为重心,通过落实推的机制、引的机制与悟的机制,创新有效的校本教学研修方式与方法。
3.在三项标准指导下操作与管理。虽然说校本研修是教师培训的基本实施模式之一,但是三项标准不是只针对校本研修的。校本的真正含义应该是以学校为本,立足于本校,以本校实际为出发点,以本校教师为主体,为了解决自己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它的本质并不是场所的转移,而是机制的转变。
二、校本教学研修实践的重构及改进
纵观对校本研修的研究,大多数关注的是研修机制和研修模式,着重探讨校本研修的内涵、特点、作用、途径、方法、机制及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对策,以及总结校本研修的实践经验,而对操作流程及过程监控却鲜有研究。下面,对中小学校实施校本教学研修,如何确定研修需求、设计策划研修、实施支持研修、评价研修结果和全程性监控展开讨论,以期对校本教学研修实践进行重构及改进。
(一)确定研修需求
对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是确定研修的必要性和研修目标、内容的过程,并明确研修需求,形成报告。主要包括开展研修的必要性分析,弥补能力差距的解决办法说明,确定研修目标,选择研修内容等。
(二)设计策划研修
设计策划研修是对校本教学研修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条件、资源、评价等进行的整体性计划与安排,形成研修方案。校本教学研修方案一般分为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过程和研修评价等4个方面的内容。(1)研修目标是校本教学研修的目的和预期成果,中小学应在定位上分清层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职初期主要是生存关注,成熟期主要是任务关注,专家型教师主要是关注自我更新。(2)校本教学研修的内容通常包括理论问题(支撑)和实践问题(行动)两个方面,发现问题澄清问题找准问题,转化为校本教学研修的主题,细化为某次研修活动的议题(话题)。(3)校本教学研修的过程重点要计划好流程安排、方式方法和条件与资源。其中,校本教学研修的条件包含研修制度、场地设备、研修平台和经费等,资源包含研修工具、指导团队和学习资料(文本、电子)等。(4)校本教学研修评价包括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结果运用等的计划与要求。
(三)实施支持研修
校本教学研修的实施是将研修方案付诸实施,而支持是指对整个流程(前、中、后)所提供的支持活动。(1)活动前。告知教师有关研修活动的信息 :时间、地点和工具等;简要介绍活动性质:目标、内容及准备等。(2)活动中。方式:课堂式、现场式、远程式、行动式和自学式等;方法:讲授、讨论、演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支持:保障条件、针对性反馈、应用与展示等;技术:多媒体、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等。(3)活动后。从教师、指导者收集反馈信息,进行效果分析;向组织者、管理者反馈信息,为调整计划方案(如就某一主题增加或减少活动次数)提供支持;活动总结与后续跟进(如远程在线或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四)评价研修结果
评价研修结果是对研修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和估量。校本教学研修的评价一般涵盖方式、方法、内容和主体 4 个方面。(1)评价方式。以前测(诊断性评价)为前提,进行中测(形成性评价,即对过程中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后测(终结性评价,即对结束时或滞后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的判断)。(2)评价方法。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如问卷调查、测评测试、观察、座谈、访谈和查阅资料。综合评价,如行为变化法、绩效变化法和方案假设检验法等。(3)评价内容。包括反应(满意度和感受),学习(知识技能掌握),行为(知识技能转化),结果(对学生、学校发展的作用)四个层面。(4)评价主体。实施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组织评价:学校、师训管理部门;社会评价:学生家长、社区和专门机构。
(五)全程性监控
校本教学研修的监控是对确定研修需求、设计策划研修、实施支持研修、评价研修结果四个阶段所进行的持续监控与改进,以帮助教师提升师德、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监控,即监测并进行控制。监测的目的在于使研修需求能够被准确把握,研修方案能够针对本校问题、贴地务实,研修实施能够有序进行,具有实效,研修评价能够促进效果提升。控制校本教学研修,需要建立 4 种校本机制:导向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我与研修的故事
研修是我早已熟悉而又未见过面的一个朋友。三年前,就听说他的大名了,如雷贯耳,让人有些怕。
初听研修,印象颇深:专题讲座,理念更新,整理作业,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通宵达旦的“复制粘贴”。为何研修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口实,不识庐山真面目,难解其中味。
研修来了,让我欢喜让我忧。
xx年7月26号,是我和研修见面的日子。早早起床,梳洗打扮,收拾好给研修见面礼——电脑包,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办公楼东二楼初一五教室,静等研修的到来,有点忐忑。8点了,打开电脑,准备好了一切,然而研修却没有依约而来,让我和他的粉丝们有些焦虑不安,打听原委竟是:网路不通,研修给堵路上了。我可怜的研修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三天面谈,渐入佳境笑开颜。
初见研修,因为他的不守时(好在事出有因),让我们见也匆匆,散也匆匆。
二见研修,不一样的颜面不一样的心田。他带来了两样礼物,二号和四号公告:修改考核办法,制止作业抄袭,严禁复制粘贴。严肃的研修在这盛夏给了我清凉的一片天。静下心来,轻松交流,互相学习,成长的快乐充溢心间。
再见研修,彻夜难眠。如何实施有效的历史教学,视频看,文本研,开阔胸襟豁然间。点滴回忆,万千取舍,写就作业篇。
夜深了,坐累了,站起身,走到窗前,凭空望去,星光稀少,一切都在静谧中沉睡了。只有我和你还在交流。研修,如果你是那馥郁的花,我就是追香的蝶,踟躇再三,我不得不说:我,爱上你了!就在不知不觉中。
形影不离,不畏浮云遮望眼
接下来的几天,除了吃饭、晚修,我都在和研修全面交谈。当然,他是最好的老师,我是最好的学生。同课异构——初中课堂实录;如何科学地展开历史教学评价;开拓视野——高中课堂实录;高端备课——我们如何更新观念?高屋建瓴,进一步更新了我的观念;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教学特点及注意问题;世界史教学的特点即应注意的问题;高端备课——历史教学的基本特点及我们的策略。学习、提高、顿悟。让我几日间,就理解了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那几句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谢谢你,研修,给了我更高的高度和更好的理论方法,来看待历史,看待今后的历史教学。我相信,我的人生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研修将走,依依不舍话别情
今天是第十天了,研修将走,突然间有些依依不舍。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以说是我这十天学习、感悟的最好写照。
站在研修的高度,重新审视历史学科,审视历史教学,审视自己,我成长了。不看重会不会被推荐,只在乎自己是否认真思考,认真总结,认真写下因为自己平时疏懒而搁笔的沉思。
人是在学习、思考中成长的。集体的集中的研修走了,拥挤的教室重新归于平静;但研修的精神留了下来,个人的研修将永远进行下去。
人总是应该有种精神的,没有精神的生活是动物的生活。高尔基说过,生活的方式有两种:腐烂或燃烧。是让肉体腐烂,还是让激情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