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7:23
导语:在园林规划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设计;规划
abstract:at present, in the middle of the garden plants, selection of plant species will eventually produced by directly affects its efficiency. For ascending garden benefit only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design to achieve the desired purpose. Nex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key words: ecological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园林设计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学科,同样又具备新颖的特点。说其悠久是由于我们在园林建造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历经了几千年,有一批在世界上堪称绝佳的传统园林范例和理论;说其新颖是因为园林设计学科在现实的工程施工及历史变化当中逐渐与当代化先进技术相融合,又是近几十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之前,园林规划设计业内人士很少,加上国力有限,除了出现过个别优秀作品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一般地讲,轴线、景区、山水绿地加上传统的或革新式的园林符号,成为园林设计的普遍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90年代以来,发展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结合国情,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风景园林师不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
一 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 园林规划设计
2.1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2.2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2.3应有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情操及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2.4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2.5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2.6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及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 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十全十美,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同时尽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异,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删除,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对园林设计论证应加强其管理,规范其内容,使其制度化,与设计一同受到重视,相互结合,有效地对设计形成补充,完善设计工作,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结束语:
总的来讲,园林设计跟其他的非生物性建设设计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园林道路、土方、休息除外的很多东西都是带有生命体的植物,植物会在自然环境中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下而得以生存。为此,园林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需要兼顾到来自外界很多方面的因素,这是需要我们的园林设计师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规划;人性化;生态性设计
Abstract: In the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to focus on the art of landscape, the avant-garde of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 highlight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emphasis on the basic idea of user-friendly design of the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design. The same time,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the principle of economic rationality, with minimum capital investment to create a pleasant landscape.
Key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humane; eco-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7参考文献
[1] 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78-80.
[2] 周武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90-94.
[3] 朱建宁.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J].广东园林,2005,28(2):6-13.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城市环境改造和建设的力度,因此,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需求很大,使得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的景观环境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
1 我国风景园林的发展方向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3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
(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2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
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不能只是绿色植物的堆积,更不能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在各种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要与林业、农业等行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设计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结合在一起,遵照自然发展规律,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
2.1 科学依据;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关系到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多,有水利、土方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的,甚至还有动物方面的生物科学问题。所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2.2 社会需要; 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要反映社会的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2.3 功能要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者要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和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
3 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起着重要的美化作用,但是随着这几年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发展,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景观雷同现象较多,缺乏地域的独特性以及人文性,逐步丧失了本土特色。
3.1跟风现象严重,西式化倾向明显
风景园林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城市与众不同的独特标志。但是,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对外交往的深入,我国的许多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西化倾向相当明显,有的甚至一味的否定本土文化而只追求异国风情,照搬西方的园林景观,似乎只要是西方的就都是好的。还有的则完全不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管气候、地形的差异,硬把一些北方的植物移植到南方或者是把南方的植物移植到北方,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但是却没有走出具有本城市特色的园林设计之路。
3.2 结构模式单一,设计思维比较定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各种不同风格的的园林设计都有所了解,但是却无法判断哪些是好的设计作品,哪些是垃圾作品。所以人们往往没有筛选的全盘接受,从而限制了人们设计思维的发展,使得人们在进行相关的规划设计时极易形成思维上的定势,设计出来的作品结构比较单一,甚至有模式化的倾向,缺乏创新性。
3.3 缺乏空间感
注重空间感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受到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当前许多的园林景观都开始忽视我国传统的设计理念,而一味的只注重图纸设计的平面效果,完全忽视了园林立体的空间变化感。这样一来,使得整个景观的设计都脱离了周围的环境,拉开了其与人的距离。一般而言,园林景观都是来自于大自然中的景物,它们应该是由多种立体的事物构成,它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有如置身于大自然中一样,同时还必须要做到,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它都可以得到不同的视觉享受,这样才能使整个设计充分灵性。
4 合理规划设计现代风景园林的策略探讨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现代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何使得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更加合理,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
4.1要因地制宜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规避一些不利的因素,与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相结合,使得整个的园林规划设计突显出地方特色,突出整个景观的空间变化感,同时还要注意与当地其它的一些景观相配合。另外,除了地形,地势之外,还应该要特别注意当地的气候条件变化,比如四时节气的季相变化、日月晨昏的时相变化和风云雨雪的气象变化。[2]因为物候生态环境是促进自然景观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与人的思想情感与之相互碰撞时,它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在。
4.2 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许多的行业也都逐步引入数字化手段,园林的规划设计同样可以引入这一手段,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数字化手段强调运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使得空间设计过程中隐含的一些客观规律和秩序通过各种数字信息得以具体化,使得环境认知、建构逻辑、形式与材料、空间组构等这些信息不再凭主观的猜测进行设计,而是可以在理性的分析基础上得以建构,使得设计的各种参数更加的准确合理。[3]通过数字化手段,风景园林的整个空间都可以建立相关的模型,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植物景观也能够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预测。
5 结束语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中的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城市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城市中的风景园林规划等。风景园林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起着重要的美化作用,但是随着这几年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发展,现代风景的园林规划的设计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景观雷同现象较多,缺乏地域的独特性以及人文性,有的甚至片面的追求现代主义的风格,盲目的仿造西方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中国特色,也缺乏自己本城市的特色。因此,在新的时代下如何创造具有本城市特色的独具魅力的园林景观成为新时代下园林界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烁.周翠荭.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历史文脉的传承[J].科技信息. 2011,(19).
一、基本做法
(一)组织机构建设。为了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我院成立了由院长万民忠任组长,副院长林春燕、方炜任副组长,各科室、设计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景市园林设计院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并由院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政务公开内容。我院公开的内容有:一是对外公开各设计室的工作职责、设计依据、设计条件、程序、期限、和设计结果。二是对内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院财务收支情况,设计费的开支使用情况;干部职工考评、奖惩情况。
(三)政务公开形式。我院的政务公开形式主要分两种。一是设立政务公开专栏。二是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公开。
(四)政务公开时间。我院政务公开的时间和内容相适应,制度性和政策性的内容长期公开、长期上墙公布。阶段性、经常性的工作一个季度公开一次。一般性、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五)监督保障机制。为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的监督作用,接受外来客户的监督和投诉,自觉接受客户监督评议。
(六)严格了公开程序。我院政务公开的内容由有关科室、设计所提供后,分管领导先审核,看是否全面、真实,然后提交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研究,由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再予以公开。
二、主要效果
通过实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使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加强,让人民群众及时监督部门工作,达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的目的,推进了依法行政活动。
三、主要经验
(一)领导重视,安排具体,准备充分。为了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我院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在全院上下形成了有人管、有人抓,早计划、早安排的局面。
(二)深化政务公开内容,加大便民服务力度。强调政务公开必须坚持的公正、便民、廉政、勤政的原则,为外来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使企业、客商清楚的了解到了我院的设计能力、设计环境,使我院的政务公开受到了群众及外来客户的欢迎。
关键词: 园林规划;人性化;生态性设计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7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会需要功能要求经济条件六大原则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新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一方面,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的需求;另一方面,园林又是社会的物质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的实境。所以,还要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的需要。
1、创新设计理念
园林规划设计师所进行的工作大部分内容是和“水、山、植物”打交道。由于自然界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稳定系统,在做园林规划设计时,不但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原生态表土,防止流失,又要做好微地形地貌,营造出人类向往的亲近自然界的表象起伏地形。因此,在所需规划设计的宗地,需全面熟悉其自然属性,尊重自然规律,多做生态恢复,少做破坏改造,使建筑、人、生物和谐共存,并达到三者互动共赢。植物是园林运用的主要材料,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进行的植物配置好比中国传统中医的药材配伍,不但要将各种植物搭配得相得益彰,还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适宜季节植树的原则,充分考虑植物在所立地环境的各种因素,如阳光、水、温度、土壤、微生物环境,以及植物之间的互生排斥关系,这样才能让规划的园林景观能够和谐共存、长久保持,而且通过植物后期的生长能够形成一个更加和谐完美的园林景观效果。
2、园林规划设计依据
2.1科学依据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在园林中,要依据设计要求结合原地形进行园林的地形和水体规划。必须对该地段的水文、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北方的冰冻线深度,土壤状况等进行详细了解。可靠的科学依据,为地形改造,水体设计等提供物质基础,避免发生水体漏水,土方坍塌等工程事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也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生物学特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要求进行配置。一旦违反植物生长的科学规律,必将导致种植设计的失败。园林建筑,园林工程设施,更需严格的规范要求。园林设计关系到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多,有水利、土方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甚至还有动物方面的生物科学知识。
2.2要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是游览、休息和开展健康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园林空间应当富于诗情画意,处处茂林修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令游客流连忘返。不同的功能分区,选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如儿童活动区,要求交通便捷,一般要靠近主要出入口,并要结合儿童心理特点。该去的园林建筑造型要新颖,色泽要鲜艳,尺度要小,符合儿童身高,植物无毒无刺,空间要开朗。形成一派生动活泼的景观气氛。
2.3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经济是基础。同样一处园林绿地,甚至同样一个设计方案,由于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规格的苗木,不同是施工标准,将需要不同的建园投资。
3、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遵循适用、经济、生态、以人为本的原则
适用是指园林的功能要求要满足人的活动需要;经济是指园林绿化的投资、造价、养护管理等方面的费用问题,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美观是指园林的布局、造景是艺术要求;生态是指园林绿化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特色是指园林的个性,要营造有特色的园林。以人为本是指园林的使用主体是人,园林设计要处处以人为中心的宗旨。
园林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是否实用的问题,其次考虑是否经济,然后考虑是否美观和生态问题。适用、经济、美观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但必须建立在生态的基础上。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既不能片面强调,也不能相互孤立。这是园林绿化认定的总方针,一般均需按照这个方针来设计。在不同情况下,根据园林绿地类型的差异,适用、经济、美观这三者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侧重。
3.1适用原则
以公园为例,首先要为游人创造出良好的休闲环境。有进行科学普及和体育活动的文体设施,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有儿童游戏的场地等,使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人都能各得其乐。夏天可以少晒些太阳,雨天有地方避避雨,累了可以坐在椅子上休息休息,饿了渴了有饭吃有水喝等。这就是公园的适用问题,而且是首要的问题。
3.2经济原则
自古以来,造园活动就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挂钩。园林是否能建成以及其规模与内容,包括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经济条件。总的来说,园林建设应尽量降低造价,节约投资,使园林建设发展水平与国家,地区或单位的经济实力相适应,否则再好的设计也是难于实现的。
3.3美观原则
园林中美观,是指园林除了满足功能要求以外,还要考虑游人的审美情趣,满足游人赏景的要求。主要是指园林中地形、地貌、水体的起伏开合;建筑物的布置;游览路线的安排;树木及花草的搭配;园林空间的组织;色彩的运用等方面,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理,达到风景优美,使游人喜闻乐见,心情舒畅而流连忘返。
3.4生态原则
园林如果仅仅解决了适用,经济和美观还不行,还必须考虑将园林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环境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将生态环境引入城市科学,从宏观上改变人类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于是景观生态、环境美学的理论应运而生。国家公园的出现和城市生态系统工程的提出,即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
3.5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事物特殊的内部组织关系的表现。特色产生差异,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因此都应该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性景观对人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追求目标。城市特殊性景观的创造一方面要清理历史文脉,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地域特征。城市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越是有差异,特色越容易显现,这种个性和特征源于历史和传统,源于久远和遥远。城市的景观特色主要由文物古迹的特色、自然环境的特色、城市格局的特色、城市景观和绿化空间的特色、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以及城市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等构成,一个城市的景观特色是它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符号特征,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武汉的黄鹤楼、杭州的西湖、安徽西递古城等都是其城市仅有的特色景观。当代城市景观的设计应避免格式化的统一局面,应努力探寻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将各个城市精神纳入景观设计的风格之中,将城市看作一个整体,城市历史、城市精神与城市景观共同打造出城市富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涵。
3.6以人为本的原则
景观空间,如果不与人的行为发生关系,则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因为它只是一种功能的载体。人的行为如果没有空间环境作为背景,没有一定的氛围条件也不可能产生。空间与行为的结合构成了为人使用的场所,以适应人们各种不同的行为,只有这样的空间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以人为本”这个概念逐步走向大众生活,成为大家熟悉的名词。它的内涵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即人性化景观设计,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在景观设计工程中要始终把人的各种需求作为中心和尺度,分析人的心理和活动规律,依次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交往需求、安全需求和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按照人的活动规律统筹安排交通、用地和设施,充分考虑城市人口密集、流动量大、活动方式一致性高和方向性、时间性强的特点,依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去设计、建设各种内外环境以及选择各种所需材料,对场地的规划设计致力于建设一个高度舒适的区域,杜绝非人性化的空间要素。合理安排无障碍设施,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类群体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人享受设计的使用趣味和,进而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达到人和物的和谐。
关键词: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创意艺术
一、居住小区的现代特点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气侯类型丰富,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种类和形状各异。但是居住小区改善了市容市貌,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改善了人们居住条件。它是集居住、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缩影,因此,它的建设与以往城市住房建设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
(一)规划协调而统一
以往的建筑参次不齐,居住小区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优化了小区资源配置,使其整洁美观。
(二)规模大而功能全
居住小区一般为多层、多栋楼体建筑群,这些楼体建筑群,除住宅楼之外,还有商业大楼、超级市场、电影院、体育馆、音乐厅、医院等综合性结构。
(三)综合光照强而面广
现代居民楼外墙体多为彩色粉刷,有的还贴瓷片,封阳台以及大窗户也用了大量的玻璃,使阳面光照更大。阴面也不再是浓荫,尽管造成了眩光现象,但对喜光树种的生长却有积极作用。
二、居住小区园林规划存在的问题
居住小区的园林中不同的板块有不同的功能,设计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避免单一死板。尽管现代住宅区发展迅猛,但在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尚有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设计规划观念陈旧。
一些居住小区设计方案粗糙,仅仅满足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但缺乏情趣、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有些住宅区的园林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包围,这样的绿化虽然覆盖面积达标,但其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二)模仿性强,缺乏创新
经常可以见到许多居住小区园林工程都是生搬硬套,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以致来访的客人很难较快准确找到他们所处的位置。许多园林规划设计上都是在不切实际的刻意模仿,没有因地制宜。有的小区为了跟风,不惜将原来的树木砍光建草坪。也有的小区跟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栽植棕榈类植物,没有考虑气候原因,结果一到冬季,都死光了。
(三)过分重视草坪,忽略植物群落。
在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上,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时尚风席卷全国。无论什么设计都侧重在草坪上,但也经常出现草地成道路的场景,既没起到美化作用,又破坏了居住环境的和谐。植物群落可以制造层次感、神秘感,使小区避免出现一眼望穿之感。
三、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思路
在进行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时,其设计思路决定了设计效果,决定了设计者的水平,所以设计思路是设计基础。但是设计并不是凭空想象,在设计之前必须要到基地实地踏勘,了解小区构造,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分析生活方式和习惯,才能够有好的思路。
(一)定位——人为本
进行一个项目的园林设计首先要确定这个项目的定位,有了正确的定位,其设计才能丰满起来。居住小区主要组成部分是人,所服务对象也是人,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行为感受与需求。因此有必要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先对其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走群众路线,听大众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避免单纯的由设计师根据个人主观设计。
(二)风格——环境与自然相结合
园林风格与居住小区建筑风格、气候条件、环境特征、园林主题等密切相关。如苏州的园林,常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故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精巧,不重对称,免呆滞之感,而须曲折,有引人人胜之概,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培衬,感觉有天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充分抓住四周景观特色,并将其引入到园林造景中,将园林自然山水融合,形成多层次,丰富且风韵独特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园林规划;林业;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194-01
一、引言
根据园林设计相关理论,园林设计中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近年来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三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第一,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第二,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第三,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构建研究
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无论是公园还是园林、风景名胜区、居住区、城市广场和道路、工业企业和机构的规划设计和校园环境;或像世博园等大型园林规划设计。应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明确功能和主题。 提高园林作品的艺术品味。高品味的园林工程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各种园林要素的艺术组合,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园林造景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对园林绿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三、园林规划设计的应用实践研究
(一)园林规划设计要体现艺术性
景观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创造一个实用的功能为目的的。在层出不穷的“纯艺术”,出现的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他种类的艺术,从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艺术、自然景观的创造,创造艺术、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光效应等一系列的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转向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极大的启示。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二)园林规划设计体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是以民族文化遗产的背景为基础的。对于山水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文化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上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我们也接受了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创作,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快速形成,随着中国艺术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特点。
景观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在本世纪的最后半个世纪,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起到了先锋的作用。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景观规划设计都发挥着先锋作用。因此,作为一个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必须把握相对稳定、不变的景观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思路、新材料,跟上时代的发展。
(三)园林设计应体现意境、人性与生态融合
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园林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刘虎翼.从师法自然到仿生设计――景观设计语言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3(02)
关键词:园林设计;虚拟技术;园林规划
随着VR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多个行业内得到推广和应用,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其具有互动性和直观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园林的景观空间效果,深受园林景观设计师的青睐。这些VR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园林设计师把控掌握设计全过程,让社会公众及方案的需求者更好地体验园林设计的场景,从而达到其设计目的。
1VR技术的相关理论
1.1VR技术的实际作用
VR技术的实际作用主要可从以下3个方面概括:1.1.1还原真实的环境。将真实的环境扫描进VR技术内,将环境真实地还原。还原的场景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场景,也可以是正有待形成的场景或者是遭受破坏的场景等。1.1.2创建不存在的环境。通过VR虚拟技术,可对需要构思设想的环境进行创设,比如一些玄幻小说中的场景,现实中永远都不存在,出现在人们的想象世界中。1.1.3创建了真实存在的场景。实际上,人们都没有见到过类似于模拟环境,主要包括天体运动、分子运动等一些微生物或者宏观的环境。利用VR虚拟技术,可以很好地进行模拟,将其展现到人们面前,加深人们的理解[1]。
1.2虚拟现实技术存在的特征
1.2.1互动性特征。互动性指的是人们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一些特殊的现象输入到虚拟环境中,在虚拟环境中和各个元素之间形成交互行为。同时也可以使用特殊的设备对虚拟环境中的元素形成特殊的定制,使虚拟环境中的事物呈现出想要的效果。当然,这些操作都是在虚拟环境技术中可以使用的,能够按照相关的使用说明和操作完成。1.2.2沉浸感特征。沉浸感从字面理解就是人们在使用虚拟环境技术时的体验感。利用虚拟环境技术,可以给用户创造一个用感官来体验的虚拟环境,给人一种逼真的感官效果,让顾客更具有真实的体验感,和虚拟呈现的影像拉近距离。1.2.3想象力特征。想象力特征主要指的是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对虚拟环境的对象通过想象和判断推理出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会伴随着VR环境的应用而变得更加完善。
2VR技术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1VR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2.1.1利用VR技术完成园林规划设计方案。VR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可将一些场景和人机交互的多维景观模拟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制定景观园林四季的体验计划,从而让园林景观更具有观赏、体验性,让顾客能够亲自感受园林设计中景观的照明设计、空间设计、风景等是否合理。能够通过多种方案之间的比较,让顾客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并在虚拟现实环境展示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改进。此外,身临其境的设计体验,能够给设计师更好的想象空间和灵感,思维模式能够得到拓展[2]。2.1.2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利用多维全景图可以实现实时交互来展示方案。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利用VR技术可以把所设计的作品变得更加可视化。方案放置VR系统中,可以更好地观察和推敲,随时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园内的区域节点、园路交通、植物配置、景观小品搭配在一起形成的统一效果,也可更清晰地展现。通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顾客能够更好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观察意愿去进行项目欣赏,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景观设计,得到感官的互动体验,并且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体验这个设计,更具有交互性[3]。2.1.3模拟施工全过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景观园林设计进行全过程的模拟,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设计,将园林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可以判断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方案再到建设进度是否合理,从而更好地保证园林景观的实际可操作性,减少不合理设计带来的风险安全隐患,最终实现施工方案的虚拟可视化。2.1.4有效降低成本。VR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其特点在园林设计中展开应用和传统的建模技术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降低传统建模的制作成本和打印成本,利用虚拟的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实现和客户的交互,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节约资源。
2.2建模软件的选择和应用
利用VR虚拟技术进行三维建模,能够将真实的场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复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设备场景在建模运行过程中的良好系统流畅性,因此,在设备运行前,需要对设置的三维场景模型具备的文件大小进行确认,否则可能会让虚拟技术在展开三维建模时出现中断,造成重复建模。此外,在使用传统的技术进行园林设计建模时,通常会利用AutoCAD以及3DSMAX相互配合,先利用AutoCAD软件推敲绘制整体平面环境,然后在3DSMAX软件中进行建模。但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反复讨论和对比,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次修改,将园林中的各个元素相结合,精细化处理。因此,采用SketchUp技术在VR虚拟技术中会更加便捷。
2.3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表达方式应用
VR虚拟技术应用在园林设计中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园林主体,让客户能够更好欣赏环境和园林风景及主体之间的相互融合所展现的内涵,并且VR虚拟技术在对环境进行建模的同时,还会对人们的视野高度展开调整,会根据参观者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情况进行逼真化的模拟,让欣赏者能够以自己正常的速度和步伐在园林中进行观赏,随心所欲地参观作品,做到人和环境的完美融合。
3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内涵
VR技术在园林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课堂的实践性不强、互动性不足、体验感不真实等现实问题。加强知识体系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使理论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有效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4]。
3.1有效优化教学模式
园林类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授课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系合作化和教学手段信息化。在此VR技术可以实现园林类课程的理想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和真实的交互性。培养学生主动观察、通力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需求。
3.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VR观察课堂中的案例,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临场感和沉浸感,提高授课过程的效率,人才培养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优化。“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学生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方案的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和老师通过场景中的同一视角来共同观察和分析,抽象的问题也得到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解决。
4VR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如果想把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和作品更好地展示出来,可以利用VR技术的交互性,把身临其境的体验带给学生,学生利用VR设备,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和作品,并从中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激发对园林规划设计课堂的积极性,在实践学习中发现兴趣所在[5]。
4.1VR技术可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案例的真实感受
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通常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部分经典案例让学生较为直观地认识感受作品设计的理念和优势。但是这些案例通过几张简单的平面图、鸟瞰图、局部效果图,很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案例中去观察和理解设计师的用意,传统的教学媒体很难实现这类实践课堂真正的需求。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早期学习的过程中,因空间认知能力差、立体想象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在之后的方案设计环节无从下手,或不知道自己设计的多种方案中哪一个才是最优方案。如何把二维的图片变成三维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走入三维场景中,真正进入这些案例中去,通过VR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基于VR对于空间的还原与虚拟建模功能,可以作为教学辅助道具来训练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和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转换能力,有利于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并及时优化设计方案,从而锻炼学生空间思维和对尺度把握的能力。教师可以把需要讲解的案例通过SketchUP建模后,用Enscape、Lumion等相关插件的转换和处理,建成VR教学资源库。在授课中,教师只需把这些案例发给学生,学生可分组利用VR眼镜、手机或平板等工具,通过第一视角直观地观察案例的整体规划、道路交通、建筑风格、节点分布、植物种植等整体区域和任何角落,从而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案例的真实感受。
4.2VR技术可充分展示园林景观作品
学生作业中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通常会利用AutoCAD做平面,SketchUP或者3DSMAX建模,PS辅助做出效果。大部分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常常不到位,很多时候会将全部精力放在平面图及方案构图上,最终导致方案平面构图很漂亮,但立体空间设计混乱、缺乏实用性。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方案中道路规划、节点设置、植物种植等是否合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和完善,才能做出满意的作品。在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依附于几个基础的制图工具是很难清晰、明确找出问题所在,只有真正进入空间内部,才能更直观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制作好的SU模型通过En-scape、Lumion等插件快速渲染转换成VR文件,在VR空间里去推敲自己的作品,难题会迎刃而解。老师在审阅学生作业时,VR的体验感也会远远胜于那些精美的图片和漫游动画来得更加直观便捷。园林景观设计师在与甲方进行方案交流时,VR技术必然是最佳的选择。甲方可以通过设计师提前设定好的路径游览和感受,也可以随心漫游在方案中感受设计效果。设计师和甲方可共同进入空间探讨方案的不足,根据甲方意愿不断完善、更新设计方案。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在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同时,也更方便非专业人士理解园林景观方案[6-7]。
5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能够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几年对园林设计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越来越关注。而虚拟环境技术的出现,有效优化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简单快捷,还能够提升园林建设水平,强化景观美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绚烂,让城市更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高飞.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18-20.
[2]仲琳洁.小城镇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11-13.
[3]吴圆圆,萍.VR技术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园艺,2018(04):131-133.
[4]梁利东,江本赤,贾文友.VR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50-52.
[5]张烨.VR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0(10):35-37.
[6]孙漪南,李方正,李雄.VR技术在城市绿化设计中的应用———以风景园林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0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