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会计基础实验报告

时间:2023-03-03 15:57:24

导语:在会计基础实验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会计基础实验报告

第1篇

课程名称:会计实务综合实验

院系名称:经济管理管理

专业班级:会计09-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xx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

会计实务综合实验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操作,能够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掌握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会计业务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会计实务紧密结合。本实验的操作,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的一次综合考查,为他们以后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实验用材料

1、实验模拟教材

2、计算器

3、钢笔、直尺等

三、实验内容

根据本学期所学的中级会计实务的内容,解决我们实习中老师布置的问题,本学期所学的重点主要是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债务重组、或有事项、所得税的计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把每一个业务题都当作一个真实的业务处理,综合的运用本学期所学的重点内容。并学会综合简洁的整理好每一笔业务的处理分录以及财务报表中的体现方式,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报表的方法等。

四、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本知识的不熟悉,对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变更有些分不清界限。

(2)在最后的归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时候有时候数字会出现一些差错。

(3)对所得税的结转方面,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理解不够深入,有时会分不清弄得很混乱。

(4)对一些报表、表格的填列不是很清楚会有错误。

五、实验体会

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中级会计实务,讲解的内容也是上学期所学的财务会计的补充,都是一些企业中很难遇到的情况和问题,相对于上学期难度比较大。在平时的课堂中的学习觉得有些问题通过老师同学的沟通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也许是所做的习题量不够对业务处理的要点没有很准确的把握,这样就导致我们现在在实习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都要通过阅读书本才能够了解和处理。

会计的工作本身就是个细致的活,所以也要求我们能过谨慎细心的完成,对于,这次实习中的改错的题,就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基本功去挑出隐藏在题目中的小小的问题,了解每一个小问题的处理方法,注意细节的完成,会计的工作也是由每一个简单的细节的问题组成的大的业务问题。也许,一个大的企业中有很多的会计人员,每个人可能就会专门的负责某几个账户的问题,但是,在一个小的企业就没有那么多的会计人员了,所以,在每一方面都了解精通是很必要的,也会为我们以后更好的发展做好准备。我们这一次所学的内容在一个企业中会很少发生,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就忽视这些问题的学习、熟悉、深入的了解和熟练的掌握。在"职来职往"节目中十八位达人中的一位星巴克的财务分析人王玺说过一句话:"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的人,只要想做会计的工作,认真的学习三个月就可以做最基础的会计工作了。"说明会计的学习还是比较容易的,就看你的认真度了。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觉得在第一次做这样的工作时,最好是有一个集体一起的讨论分析这些个问题,还有数字的核对,会计分录的建立。这样就会有一个愉快的氛围能让我们不是很烦躁,心情愉快才能解决那些纠结的数字问题。

六、教师评语

成绩

第2篇

在会计专业教学上,人们基本达成以下共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最关键的是要组织和完善会计实践性教学工作。组织会计实践性教学的途径较多,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安排学生下厂实习、社会调查等,其中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可能是目前各类院校比较普遍应用的,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笔者就自己在会计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试作分析,希望为完善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提供一些思路。

一、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职业其他重要能力

一切教学手段的目的都是服务于培养目标,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从培养动手能力的角度服务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即培养学生做账的能力、查账的能力和用账的能力。在这三种能力中,做账的能力是基础,是会计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查账的能力是对大专层次毕业生的特定要求,是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内审机构所需要的人才的关键能力。用账的能力体现了一切会计工作的目的,没有信息的运用,一切会计信息都是垃圾。会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会计信息的运用,对经济业务的过程进行控制和在观念上进行系统的总结。没有用账这种能力的会计人员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记账员”。目前的会计模拟实验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即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学生拿到实习资料后,接着就按要求编制记账凭证,忽略了“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在准备资料时,就没有准备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供学生判断选择,使学生从观念上就没有或淡化了这一重要的审核工作。在如何使用会计信息也即是用账方面,目前的模拟实验也基本没有涉及。

2、模拟实验缺少真实感

分析现行的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不难看出,目前的会计实验,与真实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真实业务往来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学生们只能通过实训教材来了解原始凭证,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指导来完成记账凭证和账簿的登记。真实的凭证从颜色到样式有很多种,而实训教材上给出的资料都是按着一个模式绘制出的。由于学生没有可供模仿的成品,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些单据,甚至连最起码的这些单据应该怎样装订都不知道。于是,每个学生就想当然地在老师的描述中做自己想当然的账,结果学生做出来的既不像实际工作中的账,也不像老师所描述的账。

实验方式上,会计人员的分工不明确,牵制作用不能体现。一般在模拟实验中,每个学生从头至尾独立完成一整套账表,这对全面掌握业务是十分必要的,但哪些业务该由谁完成心理不清楚,会计工作中的相互牵制作用也没有充分体现,这会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及真实性产生不良影响。

3、会计模拟实验环节之间缺少衔接性

会计模拟实验按内容的综合程度分为单项模拟实验、阶段性模拟实验和综合模拟实验三类。按实验室类型可分为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由于各门课程配备的教师不同,不同实验室辅导教师各管一摊,或由于实验时间、课时、进度安排的不合理等等原因,使实验的各环节脱节,缺乏整体性。导致某些实验环节流于形式,无实际效果,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到提高,更不用说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4、实验考核手段单一,要求偏低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主要对考勤和实验结果进行简单考核,比如教师对账务处理的规范性进行检查、打分,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或感想等,这往往成了实验结束时匆匆去做的最后一件事,事后很少有机会就实验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师生交流、探讨。而实验分数也只能作为理论考试的一个“附属品”,在总成绩中占有很小的分量。当这样的考核流于形式,造成学生对实验不够重视,互相抄袭,扎扎实实去做人较少,很难有真正的提高。

二、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建议

1、更新观念,完善实验内容设计,突出实践所需的各种能力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能力要求而言,未来的财会人员必须具有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与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设计出体现培养目标的会计模拟实验内容。要达到提高学生做账、查账、用账等三个方面能力的目的,必须按照能力的循序渐进将实验分成多个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实训室能够安排不同的实训内容。

如在学习会计基础课程时,设置基本的账、证、表等核算流程的一系列资料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到中级财务会计阶段,就需要对有关业务的账证进行深入的剖析,到学习“财务审计”或“税务查账”等课程时,就要让学生有账可查,这里的账证之中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了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假账、偷税、错漏等等。通过找出这些问题,让学生写出审计报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当教师讲到顺查法时,就可以让学生每个人都先拿起原始凭证进行审阅;讲到逆查法时,就可以让学生首先拿起会计报表分析问题可能存在的大致方向。在学习“财务管理”等课程时,需要有可供分析的账证表及相关资料,分析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写出的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就是可操作的了。

2、实验教学过程的改进

(1)实验资料的配备要具真实感。当讲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概念时,需要学生从形式和大体结构上看到相应的真实的账证实物。做账的基础是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就不应该是现在的会计模拟实训室这种完全合理合法的示意性的凭证。会计分析需要有分析的对象,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要依据真实的会计信息。空洞的会计分析方法,在这个实训室可以实际地操练了。这时的操练不再是由老师告诉数据,学生仅就那一点数据算算说说。这里需要学生从账证表中自己去找数据,自己运用数据来说明问题。只有心中有账,才能做出理想的账。

(2)实验教学方式要灵活。教育要重在过程而不完全在于结果,主要着眼于意识的培养、知识的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单项模拟实验和阶段性模拟实验来说,由于实验内容不多,一般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而对于综合模拟实验,因其实验内容较多,工作量较大,综合性较强,具体实验时除可采用个人独立运作外,还应加强运用分岗运作方式。可设置如下: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为5人。一人为出纳,主管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一人负责业务发生时原始凭证的填制;两人为会计,分别负责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和负责登记明细账;另一位为会计主管,审核各类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并登记总账、编制报表和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为使学生分别了解不同职位的作用,在实习期间可轮流换岗。

另外,制作教学光盘,把教学软件引入课堂。把经济活动以用动画或情节、展现出来。如从交易的结算、原始凭证的取得,到账簿的登记、过账、结账,把一个会计主体某一期间的经济业务通过影片演示出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体系要有系统性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体系中各要素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制约,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要素变化。手工操作结束后,分小组上机,这样使手工操作与上机操作衔接,学生既能掌握手工操作的基本技能,又能学会电算化的处理方法,并互相对照,融会贯通。

会计案例可以大量地应用在会计模拟实训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实训工具进行实训,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

4、要健全模拟实验的考核环节

(1)考核办法。会计模拟实验的考核办法应从单一标准转向多元化,考核不应只在实验完成后进行,它在实验前、实验过程中和实验结束后都可以进行。实验前进行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复习,做到有备而来;实验过程中进行计划完成进度的抽查,让学生清楚试验是否按计划进行,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符合要求;试验结束后的考核是对实验完成大纲内容的全面检查,也是检验学生实验成效的主要依据,主要考核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验后的总结、实验报告和实验成果资料等方面,评出优良中差,进行量化,作为会计模拟实验的成绩,记入学生学籍。

(2)实验效果评价的扩展。配合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会计专业可以每学期定期举办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如举行基于会计模拟实验的“手工账务处理大赛”主要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每举行基于会计电算化实验的“财务软件操作技能大赛”主要面向大学三年级学生。所有大赛题目都来自于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账务,在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中检验了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师资队伍不断完善

要想提高对会计实验教学的要求,就应选择那些既有深厚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还要有高度敬业精神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学生的实验指导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增加学生实验的现场真实感,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新准则将使会计教学的内容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重大变化,对于会计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会计专业教师要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学习新知识,参加新的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教学需要。

第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CDIO模式;课程重构

CDIO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基于工程项目工作过程和做中学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以CDIO模式为教育理念,从课程构思环节形成对课程的指导方案和定位,从课程设计环节创新现有的课程教学计划和内容,从课程实施运作环节形成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从课程运行环节作为课程教学体系修正和完善的依据,真正地将CDIO理念贯穿到会计电算化课程重构的各个环节。

1、课程定位

会计电算化课程针对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区别于本科层次教学,强调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区别于中职层次,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职业判断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潜力培养。另外根据对历年会计人才需求调研得知,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的学生主要分布在中小企业及基层工作单位,因此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和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科目,本课程旨在培养熟悉国家财会法规政策,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及实务,熟悉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充分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理论与操作,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财务软件进行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编制电子报表等电算化操作的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会计技术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课程设计思路

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是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也就是用电脑代替手工做账学习该门课程前学生必须学会手工做账,所以该门课程的前修课程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学习该课程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利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成果核算和财务分析,因此该门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综合实训等。该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初中级会计岗位从业人员,该门课程的建设重点为一核心,二拓展,即将财务软件中的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作为核心教学模块,该核心包括会计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建立会计账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掌握会计岗位核心能力后,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应收应付子系统作为拓展教学模块。

3、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包括建立会计账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等能力)、工资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和应收应付业务、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

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明确单位会计电算化组织过程和相关内容,掌握财务软件各个模块的操作过程,能够熟练应用掌握财务软件的综合业务处理。(2)能力目标:以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的各个情境模块为内容,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知识点,能熟练、正确的进行操作,提高会计电算化实务处理的专业技能。(3)素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巩固前面所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同时,更进一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处理,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进一步认识会计工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通过完成上述目标,达到职业教育课程的功能:提高就业能力,全面发展智力,完善人格修养。

4、内容定位

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具有将财务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账套的初始化设置能力、账套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日常业务处理能力和账套的期末业务处理能力;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会计业务处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该门课程的重点是账套日常业务处理能力、账套期末业务处理能力,难点是账套期末业务处理能力。

5、教学进程

教学做一体化,实施三步走教学:第一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模拟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通过项目形式实施任务驱动的日常教学,每周四节共20周;第二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通过完成真实企业的仿真案例实施综合实训,实训一个周;第三步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进行实习,为期两个月;会计证考试和毕业顶岗实习,创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延续。

6、实践教学

按照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分情境组织教学,使得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其次,教学和实训采用的会计软件用友T3软件,与职业资格考试和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软件一致;再次,实训采用的会计资料,是虚拟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仿真业务;最后,进行实训操作时,学生分别以不同的会计角色进行授权范围内的会计业务处理。实现了“所教即所需,所学即所做,所做即所用”的教、学、做、用一体化目标。依据“实际、实用、实践”原则,同步操作,边讲边练。做到在“讲”中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流程,在“练”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实务操作技能。

7、考核评价

由于整个教学环节的多元化,因此采用实施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和社会考证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即3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即70分)。形成性考核由学习过程、实践环节和平时作业考核三部分组成,学生除完成一套账的一个月的业务操作外,还需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对所做账套和实验报告的检查,比重为1:2:3。

期末考核内容分为基本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考核比例各占50%,期末考核采用在试题库中抽取试卷的方式。把课程的成绩考核与职业资格证颁发结合在一起,大大促进了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8、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将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课程中,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际商业(工业)企业为情境,在对会计岗位工作能力分析基础上,以企业财务工作过程为主线,依照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设计,采用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中融合模块式实训教学,并强化职业资格考试。任务驱动,采用“二结合,四阶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步骤开展教学,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融于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此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结合。

参考文献:

[1]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育,2008(5).

[2]覃蔚.以CDIO教育模式建造《外贸单证实务》新的课程架构[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7).

[3]雷环.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

作者简介:

林文(1984-),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助教,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郑翠菊(1976-),女,山东曹县人,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王伟(1981-),女,山东栖霞人,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第4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新时期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项目编号:2009JGYB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在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浪潮席卷全球、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会计环境正向网络会计环境转化,会计电算化也日益显出了它的不足,取而代之的则是会计信息化。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的关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和优化,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有效地拓宽并加强了会计参与决策与管理的职能。这也是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最根本不同之处。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顺应信息化发展对传统会计进行变革的必然结果。它是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渗透、蔓延,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社会需求是影响高校教育的主要因素。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变,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新需求,这就要求高校会计教育改变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才。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田金玉(2005)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入手,系统全面、层层深入地对我国会计信息化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此为线索,构建了会计信息化教育新模式,从而为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个基本思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王海洪(2005)认为,财务软件是会计信息化的平台,对财务软件的教学,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应该重点开展,但应该对过去会计电算化下的教学设计做一些改革,选择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会计信息化的进程。2006年4月,中国会计学会第五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关于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问题展开了探讨。南京审计学院会计学院鄢志娟、吴青川(2006)从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入手,针对本科阶段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目标、课程设置及一些问题,提出几点认识。2007年4月第六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上,讨论决定在新准则颁布实施的背景下应继续把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应用和教学研究作为其中两个重点研究主题。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黄旭(2007)从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及其关系入手,分析了有关高等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现状,提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措施。主要从思想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发表了看法。重庆工学院陈旭(2007)主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体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励景源(2007)认为,我国目前至少应当把会计科目体系、负数的应用、统一凭证、取消中间处理过程、账套的概念、现金流量表编制、经济业务重组等理念融入到会计基础教育中去。笔者认为,以上研究都是从教学的某一方面,或者站在某个单位的立场来阐述教学改革的。为此,笔者对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拟定相应的改革方案。

三、改革会计信息化教学若干建议

(一)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问题。本科阶段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应面向全球,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本文认为,复合型会计人才是指既精通会计理论与实务专业知识,又兼具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会计理论和实务问题能力的新型会计人才,其核心是在传统能力基础上具备了必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即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又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会计软件操作维护能力、会计软件开发能力、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会计软件实施能力及网络、通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二)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问题。为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本科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需要培养成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的会计人才;更高一点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成熟悉计算机知识,能独立规划、设计和领导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会计人才。根据这个目标,笔者认为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学生至少应具备以下计算机知识结构: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2、常用的操作系统;3、数据库;4、应用分析软件;5、财务会计软件;6、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7、计算机网络。因此,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课程应依次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技术基础》、《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计算机网络》、《Visual Basic》、《Access数据库》、《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信息化》、《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综合模拟实验》等课程。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问题。会计本科专业的学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别很大,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加强案例教学。比如在正式讲授《会计信息化》课程前,给学生一段时间上机使用一套国内外有影响的通用会计软件,如用友软件,同学们在实验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来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需要首先进行初始化的设置,然后才能进行会计凭证的录入、查询、修改和登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进而才能深刻地掌握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和程序设计思路,这正是后来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到正式讲授《会计信息化》课程时,设计一些置身于一定环境的工商企业,让若干学生和计算机模拟组成企业的会计部门,在教师指导下,从规划、安装、运行到企业业务处理和编制报表,建立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和管理信息系统;或者组成会计软件设计小组,针对某一企业的具体情况,从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需求的实际出发,经过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到程序设计,并用自行设计的软件处理会计业务,进行系统测试和软件修正,完成会计软件设计的全过程。

另外,课堂讲授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可以和一些商业会计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进行双赢式合作,借助外援力量,不断获得最新版本的会计软件,使学生感受会计软件及管理软件的前沿动态,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避免学生刚毕业就落后的尴尬;另一方面学校应尽可能与工商企业建立联系,通过现场讲解、实地考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重视教学实验。会计本科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主要是为了应用计算机去研究或服务于某一经济领域的科研或其他实际工作,只有加强实践,突出应用,才能保证其具有很强的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目标之一。

1、明确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目标。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服从于理论教学的需要。根据该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1)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配置和安装,当前主流的财务管理软件基本都以网络为运行环境,需要配置和安装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与客户应用端;(2)掌握财务软件基本功能应用,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数据流程和工作原理、手工会计资料的账套初始化、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期末处理及报表管理、购销存系统以及财务分析模块使用等;(3)财务软件日常维护和管理,包括人员权限配置、账套管理、日常备份、常见问题诊断及解决、局域网和数据库的管理,等等;(4)了解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具备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2、构建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1)实验大纲:根据实验教学目标,编制详细的实验大纲,具体内容包括:实验教学总体要求、实验软件选择、实验课时数等,并将整个体系的实验教学分解为具体的实验项目;(2)实验项目设计: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运用主体教育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会计实验项目设计成有层次、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自主性、自的开放型实验。每一个实验项目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数据。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通过财务软件的应用,完成实验要求。在每个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报告,并根据需要提供账簿或者报表;(3)实验教材建设:会计实验教材处于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地位,其结构、内容直接影响会计实验的有序进行和会计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实验教材内容紧随现代企业业务实务和会计信息化实践的发展,紧随不断完善的现行财经制度和税务法规等规章制度的规范;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融综合性、应用性、启发性为一体;(4)实验结果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每个实验情况,对比按照实验数据得到的标准账务数据,以掌握学生实验效果,并对每位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

(五)软硬件配套问题

1、软件方面。主要表现在:(1)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这给担任该类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很大挑战。但对很多高校来说,现在从事该类课程教学的教师,有的出身会计专业,有的出身计算机专业,在知识结构上不全面,要么会计实务不熟悉,要么软件设计编程欠缺,使相关内容的讲解不能深入,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应该从长远着想,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投入,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提升素质,使教师领会最新的软件设计思想和掌握最前沿的会计管理软件,这样才能指导出优秀的学生;(2)各校根据自身学生的素质,设定教学目标,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学生,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对基础素质不同的学生,应该因材施教,合理安排。

2、硬件的完善。装备性能良好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建设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化实验室,使学校成为科学研究的试验田。在教学过程配备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声像并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洪.对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2.

第5篇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

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是20 世纪90 年代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和教育体制改革出现的新事物。作为三本院校,独立学院不同于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独立学院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文化基础,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普通高校的教育更侧重理论,倾向于培养“通才+ 专才”;高职高专则更侧重实践,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那么作为中间阶层的独立学院来说,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生源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其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在“应用+ 技能+ 素质”型上比较合适。“应用+ 技能+ 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 就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岗位技能和全面素质为主要特色。以此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很好的将独立学院与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进行了区分,为社会提供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作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经济学类各专业9 门核心课程之一的会计学,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作为“应用+ 技能+ 素质”型的管理与经济类毕业生,必须懂得会计这门商业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更顺畅的进行相关专业的工作。部分独立院校即使没有会计学这门专业,也会安排会计老师给所有非会计专业学生讲授会计学课程。会计学课程的强理论性与强应用性,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意识到会计学课程重要性的同时,又对其望而却步。对于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研究,往往集中于会计学专业,而对于非会计学专业,尤其独立学院来说,则没有相关针对其进行的研究。本文从独立学院特点出发,通过分析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出适合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体系。

2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

现行大多数的独立院校的前身是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因而很多独立学院仍然处于过渡期,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没有完全达到独立。因而,在教学上仍依附于高校主体。采用与高校主题相同的教材,教学进度,教案,课程考核;或者简单以会计学专业的《基础会计学》作为会计学课程的教材,采用会计学专业的授课方式方法进行课程的教授。这些现状,揭示出了现行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存在的如下问题:

2.1教学目标不明确。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专业型与应用型相协调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教学目标。但由于长期以来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的认识不清,教学中往往采用与会计学专业相同的教学体系,在会计学课程的讲授上强调理论对于会计学其他相关课程的重要性,殊不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会计的学习,很可能就仅限于会计学这一门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在失去对着门课的兴趣,同时也削弱了这门课对学生的重要性。或者针对独立学校学生的特点,将会计学的理论以及账务处理进行简单的讲授,只告诉学生如何看懂会计报表就行,而这样的教学则会让学生缺乏理论的知道,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自然会影响日后的应用。对于独立学院的管理类与经济类学生来说,应用型的特点不在于像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一样,能够处理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而是懂得会计,会使用会计信息,并且,结合自己的专业更好的为自己本职工作服务。

2.3教学内容不完善。

对于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设置上,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将基础会计学与中级财务会计相结合,以此作为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以基础会计为主,介绍通用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第二部分以财务会计为主,介绍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提供过程;第三部分以管理会计为主,介绍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运用。这种情况下对于教材的选择往往都会选择普通高校的学习教材,这种教学内容的设置,虽然全面细致,但教学内容多,学生学习压力大,对于独立院校的学生来说,往往不能在一学期里把这些知识吸收消化,更会影响对知识的应用;第二种情况则会直接选择以基础会计学作为会计学课程的内容,强调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但是,这些抽象的理论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具有一定的难度,更为重要的是无从使学生系统理解会计核算是一个有机整体,也无从使学生理解会计核算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如果前面内容讲的过于仔细,则会出现虎头蛇尾,对于账务处理,甚至财务报表,往往都会一笔带过。

2.3教学方法与手段过于单一。

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的目标往往更加明确,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性。“我们学这门课有什么用,老师?”这是我经常遇到的问题。

因而,会计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现行的教学中,大多数的老师仍然是以讲授为主,生硬的将会计理论,账务处理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讲”给学生听。会计学的强应用性没有得到体现,学生对会计工作缺乏直观了解。缺乏案例的插入,没有和学生的相关专业相结合。再加上考核的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而考试的试题也大多是死板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会认为会计课不是专业课,心理上不重视,丧失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进而会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更谈不上将会计知识灵活应用于工作当中。

3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的改进措施

3.1确定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

对于不同的专业来说,培养要求是不相同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会计专业的学生则要求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基本能力。因而,对于非会计专业来说,《会计学》这门课程应通过让学生懂会计来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非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往往不会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而更多的情况下会是会计信息的“消费者”。因此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远比培养他们生产会计信息的能力重要。同时,由于独立院校学生自学能力的不足以及对学习认识的不足,认为工作后就不用在学习了,没有后续学习的意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强调会计这门商业语言对于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告诉学生会计的知识将会随着经济的日新月异而不断发展变化。为了使自己始终保持较高的素质,应对现代激烈的竞争,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授课老师也可以在讲课的时候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让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知识的更新换代,具有不断学习相关会计新知识的能力。

3.2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设置,选择合适教材

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上应当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不能变成简单的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的结合,也不能仅仅将基础会计学作为会计学课程的讲授内容。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下,会计学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1)会计基础理论,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以及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知识;(2)会计业务核算。一般的教材都以工业企业为例来讲资金的运动,会计的账务处理,调整后的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相关专业,增加一些学科间相互结合的知识,比如说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可以在会计业务核算的内容里面适当增加金融会计的处理方式,让学生看到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也更好的将知识应用在以后的实践当中;(3)财务报表使用与分析,这一内容在相当多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中没有得到重视,调整后的教学内容设置应将这块内容作为一个重点来讲授,让学生学会使用会计信息,对于不同的专业也可以有所侧重,如工商管理的学生,应侧重通过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侧重通过会计报表了解企业销售状况,如应收账款,销售收入的变化等。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体现,教材的编写与使用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没有一本专门针对与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因而很多学校采用普通高校普遍使用的会计学教材,但是这种教材往往涵盖的知识比较多,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以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不是太适合使用此类教材,这样只会是学生对会计学产生反感情绪。对于另外一部分学校则会将基础会计学作为教材,但这种教材就不能满足学生对会计学知识的需要,不能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会计信息。因此,相关院校的老师可以根据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编写良好的教材,供学生使用。

3.3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3.3.1强调会计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目的性更为明确,希望学的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因此,老师在授课前,教师应对授课对象所学专业进行必要地了解,较好地把握会计信息在学习者将来从事的工作中的作用,这样在授课时就会有针对性,学生才能真正感觉到会计知识与他们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把会计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与社会实践和热点问题相联系,让学生感悟到会计问题的存在和学习会计知识的实用性,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当学生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师则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3.3.2增加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

长期以来会计学教学停留在老师板书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后,老师可以课前制作教学课件,在上课时将课件播放与板书相结合,对于重点知识在黑板上加以强调。但是,这样的讲授方式是会计这本应用型学科停留在平面上,学生不能有直观的了解,所以,不妨在教学中播放电视录像短片,会计电算化软件等,比如在讲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时可以直接播放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编制这些凭证,如何登记入账。这样的话,学生能对知识有一个形象的了解,及增强其兴趣,有加强其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会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用或自行设计能配合理论教学的相关案例,通过剖析会计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在讲授供应、生产、销售各阶段业务核算时,可以对每一部分设计一个小案例。在讲授利润形成与分配内容后,可以设计一个能反映完整核算过程的综合案例。在报表分析讲授完成后,可以结合学生相关专业,可选择一个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对该企业总体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指出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也可选择一些契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综合案例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