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7:26
导语:在大学生个人读书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加快,大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所浮现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大学生行为习惯上的问题日益凸显。高校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行为习惯存在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修身成才;甚至因为这些问题损害了他人利益,耽误了自身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深层次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案。
一、大学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激或是冷漠的爱国行为。大学生的爱国行为主要为一般的和特殊的爱国行为,大学生们充满了青春的激情和活力,在特殊的情境气氛的鼓动下,容易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2005年4月,北京、上海等地由大学生和部分群众自发发起了涉日游行示威活动,本着一颗爱国心,很多大学生盲目地加入了游行队伍,由于参与此次非法的游行示威活动的人数众多,造成了公共交通秩序混乱,扰乱了社会正常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一般的爱国行为的漠视,会有“日常生活中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或场合可以表现爱国情操”的思想,或是出现空喊爱国口号,而在实际行动中缺乏爱国热情的行为。
2.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在课堂学习方面,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课堂参与热情,不认真听讲,不认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较为艰深晦涩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上课不记笔记、看小说、玩手机、睡觉。一部分大学生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的态度是能拖则拖,东拼西凑,不能按时上交,更逞论作业质量。
自主学习方面,首先,缺乏学习目标,浪费课余时间,许多大学生在奋力考上大学后,就失去了继续努力的目标,将大学当成了松懈懒惰的场所,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其次,缺乏学习计划,未能合理平衡各种学习的关系,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多数要参加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教师资格证等考试,而能妥善处理两者关系,达到齐头并进效果的并不多。最后,阅读习惯不良,表现在对阅读书目、阅读类型没有具体想法,随心所欲地选择图书,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读书时喜欢不加思考的从头读到尾,但效果是读过就忘,收获不大。
3.遵纪守法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不仅要培养其按照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行事,也包括培养其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的习惯。现在,大学生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例如,“无故旷课,迟到早退”在大学校园中屡见不鲜,据2007年的一份统计调查显示,大学基础课逃课率达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接近20%,公共课到课率达到50%,60%以上的大学生有逃课经历。“考试作弊”现象更是在期末时段屡屡上演,再如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一部分大学生不顾法纪,浏览各种不健康信息,或在网上传播谣言,互相攻击谩骂等,表现出恶劣的行为习惯。
4.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更是琐碎繁多,虽不至于出现破坏性的重大影响,但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实则不利。一份2007年的调查报告,将大学生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归纳为4类。第一类是不守公德的行为,包括不尊敬老师,不爱护环境,践踏草坪,在墙上、课桌上随意涂画,随手乱扔垃圾,浪费粮食等行为。第二类是不守校规的行为,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等。第三类是影响他人的行为,包括上自习时影响同学,听讲座时随意走动,听报告时高声讨论,熄灯后卧谈影响室友休息等。第四类是男女交往不检点的行为,包括在食堂男女相互喂饭,同时与多个异性恋爱,男女未婚同居等。
二、大学生行为习惯问题产生的原因
经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群体之所以会产生许多行为习惯问题,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归纳其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经济腾飞、逐渐繁荣富强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在社会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的环境中,任何思想都被认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并存,奋斗精神与享乐主义同在。大学生在当前情况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由选择,使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方式也呈现多元化选择,依据不同,奉行的理念不同,个人行为也会大不相同。而且科技在迅猛发展,互联网广泛普及,大学生可以方便地接触到各类良好的或不良的讯息,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在各类良荞不齐的社会思潮充斥的环境中,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浸染而出现了各种问题。
2.家庭因素的影响。在家庭中,在父母面前,每个孩子都是被保护、被宠溺的对象,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下,家庭教育呈现了一派重智育轻德育的景象,子女唯一的任务便是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以便为将来铺就锦绣之路。而长期的埋首学习,使其独立自理能力有所欠缺,在行为习惯方面也累积下些许恶习,在进入大学开始独立生活后,这些恶习开始突显出来,形成了大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另外,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些父母本身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在与子女共同生活时,通过“身教”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传递给子女,从小到大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大学生的行为自然受到直接的影响。
下午第一节课,各班按照学校要求,让孩子们自由阅读,畅游书海,品味书香。各班还举行了优秀阅读手抄报展评活动。根据班级情况还开展了课外阅读主题展示活动,低段是讲故事比赛;中段是诵读比赛;高段是读书演讲比赛。活动迭起,异彩纷呈。
下午第二节课,学校教导处对本学期以来各班开展的课外阅读计划的制订和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
一年级:1.2班的开心故事会,学生“亲子阅读计划”,“亲子阅读记录卡”很有特色;1.3班的课外识字集锦,童谣集,绘画集很有个性;1.4班的小小手抄报,识字集也是硕果累累,尤其是他们设计的图文并茂的“亲子阅读计划”特别有创意。
二年级:2.1班的亲子阅读记录卡,小小阅读手抄报,观察日记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方面小试牛刀;2.2班的读书名言集锦,阅读手抄报,图文日记也很是惹眼,尤其是“读书的孩子是美丽的”这个阅读主题传递着老师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希望;2.3班的开心阅读,“我会写、还会画”名人名言集锦,主题手抄报,学生小日记等展示看着也很过瘾,特别是他们的“好词佳句”阅读笔记如同一颗幼芽,让人真实地感知到孩子们在阅读的路上一定会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人感动。2.4班:开心讲故事,亲子阅读记录卡,小小阅读手抄报也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值得一提是:二年级孩子办的手抄报还有家长的鼎力相助,每份手抄报都是孩子和家长合作办成的,这才是真正的“亲子阅读手抄报”,这个点子好,招数新!
三年级:四个班级的步调相对一致,亲子阅读记录卡,阅读书签,阅读笔记,阅读手抄报,课外阅读评价表,书法作品集锦,学生作品集也同样内容丰富,尤其是他们设计的课外阅读评价表,分为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三个梯度,有评价指标,有自评、组评、师评、家长评四个项目,表册学生填写的也很认真,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四年级:四个班级的展示也是大同小异,亲子阅读计划,亲子阅读记录卡,阅读手抄报,优秀阅读笔记展评,走进《爱的教育》专题集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老师给孩子们推荐的书籍让孩子们阅读进行的异常扎实,包含着老师的辛勤指导,折射着孩子阅读成长的智慧光环。
五年级:亲子阅读计划,优秀阅读笔记,学生作品集,阅读专题手抄报,其中“学生读书成长册”构成了他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示平台,也是整个级段各个班级的一大看点和精彩亮点。5.1班的“梦里花香、童诗飞扬”手抄报让人过目不忘;5.2班的“趣味语文”手抄报也让人一睹为快;5.3班的“循环日记”记载着班级的新人新事,透视着老师的教育思想;5.4班的学生读书成长册不仅遗传了传统阅读笔记的基因,还在形式上增添了图文并茂创新因子,记录着学生阅读成长的足迹,内容包括我的阅读计划,我的读书名言,好词佳句采撷,图书漂流花园,阅读亲子对对碰,我的阅读感悟,家长的鼓励等栏目。当然他们也有配套的评价机制,他们这种工作上的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效仿。
六年级:亲子阅读计划,阅读手抄报,优秀阅读笔记展评,每个单元的专题手抄报,名字优雅、充满诗情画意的个人诗集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很值得大家学习的是6.1班和6.2班的“我的读书计划”制定的非常详细,有指导思想、阅读目标、读书口号、实施方法、进度计划、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项目;6.3班的读方法推介、个性化书签展示;6.4班的“好书推荐卡”让人眼前一亮,内容包括书名、作者、推荐指数、推荐人、推荐理由、故事梗概。六年级整个级段的手抄报,诗集,作品集质量上乘、形神俱佳。学生个人阅读笔记记录总量高达一万字以上。这些成果是老师指导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智慧的结晶,彰显着整个级段老师们团结协作、计划性强、扎实有效、按部就班、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
课外活动时间,同级段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孩子们漫步在书香四溢的校园,流连在茫茫的书海中,欣赏着自己读书的成果,书香书韵犹如浪漫的诗行点缀在孩子们茁壮成长的路上。
关键词:职业院校;语文课外阅读;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是高等学校中的特殊学校, 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使其毕业后能直接承担工作任务。职业院校中开设的相应课程不仅仅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职业需求,还必须能够充分地满足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外阅读在职业院校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一席之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让学生直接接受书中的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我们选取了本地两所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调差对象,对职业院校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展开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以下信息:
(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积极因素
1.读书源于兴趣,类别丰富
很多的同学看重自己认为比较有用、值得阅读的书籍,同时大多数同学意识到了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上升,在努力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觉得应该多读文学类书籍,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生的文化素养。其中也不乏像娱乐消遣这类质量相对较低的读物。但是不可否认这都反映了职业院校学生课外阅读类别是比较丰富的。
2.学生具备一定自控能力
本次调查中,不少学生表示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时常有意地将时间分配向阅读方面倾斜,而适当减少了各种娱乐消遣及打游戏的时间。表明在课外阅读方面,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阅读兴趣渐渐形成,并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学生注重从多方面去发展提高自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
(二)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更多不足之处
1、阅读的时间少
每周都读书的学生只占到18.9%,有39.2%的学生每周读几次,25.5%的学生表示一个月读一次或两次,其余学生表示很少读书。在每次的阅读时间方面,有11.5%的学生会阅读3小时以上,阅读1-3小时的学生占52.7%,其余学生每次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下。通过调查数据可知,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多读一些课外书刊杂志。只有多阅读才能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才能提高自我。
2.流行粗浅读物兴趣倍增
在课外所阅读的书籍中,娱乐消遣类占了23.5%,这也暴露了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问题,甚至无聊至极。而学生却对此仍认识不够,实在令人担忧。
3.购书仍占主流,网络异军突起
大多数同学更青睐在书店、网店买属于自己的书籍,并一直珍藏,可见大家的惜书、爱书意识还是很强的,同时,也有很多同学选择去图书馆阅览书籍,查找并阅读一些重要的文献、个人难支付的巨著,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此外,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网络在学生的生活中也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如网上购书、网上阅读、在线交流等,随着宅女宅男的日渐增多,网络为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但我们还是应更有效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毕竟那里有更全面的素材、资源,同时,在运用网络新手段时要学会辨别真伪、优劣,抵制不良阅读倾向。
针对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生本身
1.阅读从兴趣开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调查我们认为要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可以组织活动来提高阅读能力,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同学们的心理,使大家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们可以采用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2.选择性读书
有的同学认为“大学时代要博览群书”,因而见书就读。这其实是不合适的。“博览群书”的概念由于时代的不同,“群书”所表示的数量是不同的。今天,人们常用“信息爆炸”来形容信息量的增长速度,一个人能力再强、阅读速度再快,也是不可能把世界上的书读完。因此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比如说选择图书的能力就变得重要起来。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从读书的效果出发,必须学会有选择地读书。选书,目的是区别哪些书应当精读,哪些书应当泛读,哪些书只要读部分章节,哪些书要放在案头随时备查,哪些书暂时可以不用读。
3.增强自控能力,增加阅读时间
调查中发现,职业院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严重不足,明知在课余时间里一味娱乐、无所事事是浪费光阴,虚度年华,可是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坐不下来,看不进书。即便制订好了学习计划,或因不能自我监督实施,或因不能持之以恒,结果半途而废,流于形式。凡此种种,反映了部分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是不强的。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切实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效增加阅读时间,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学校方面
1.完善管理制度,督促学生多读书。
随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学时减少了,学生自主时间多了,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从教学管理角度讲,应结合选修课,在尊重学生兴趣,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建议以“提交读书计划――教师推荐书目――学生阅读――提交读书笔记――教师评阅――取得学分”的模式,督促大学生读书,提高读书效果。
2.举行专题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
职业学院学生的读书种类呈多样性,应该是好事。但是学生读书种类并不理想,言情,武侠,动漫级消遣类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类读物大多属于快餐读物,文化含量相对较低,对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无实质帮助,通过举行专题读书活动,正面引导学生选择文化含量跟高的书籍阅读,无疑是帮助学生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3.加强图书馆建设,拓宽图书来源,提供读书方便。
图书馆是学生进行正规阅读的不二选择,调查发现同学们对图书馆的依赖性还是很高的,加强图书馆建设至关重要。一些学校图书不足,拓宽图书来源是当务之急。在不增加财力投入的情况下,拓宽图书来源确实有困难。但这种设想绝非死胡同。可以考虑以学生社团,读书会等形式,学生携带自己的藏书入会成为会员,成立临时小型图书馆。学校为其提供藏书场地和管理上的支持,不仅是对学校图书馆的补充,拓宽图书来源,也便于营造读书氛围,为学生提供方便。
结束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正反映人类智慧的东西大部分还是反映在各类书籍之中。在目前网络秩序还不十分规范的情况下,网络还远远不能取代书籍。关于职业院校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如何提高学生素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综合问题,既要让学生有书读,又要做好导读工作,同时,还要深化教学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利于他们有时间读书,乐意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杨凡、姜杰敏.当前我国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德育
[2]卜欣欣、陆爱平.个人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3]薛湘楠、陈明、董晨.课外阅读,跟大学生渐行渐远[N]新华日报
关键词: 高校扩招 教育质量 对策
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高校扩招后,学生规模急剧增大的情况下,高校必须解决如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要在扩招的情况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可采取以下几条策略。
一、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把好生源关
最近有些专科师范学校招收分数才两百多分,不到高考总分的30%,招那些读书不努力或不读书的学生来师范学校,毕业后去为人师表、去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会不会误人子弟?这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盲目地扩招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低,因此一方面要继续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在科学设定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以尽可能保障高校招生的应有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参照目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模式,采用笔试加面试的方法,根据各类学校的特点和要求招思想素质高、学习成绩好、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强的学生。高质量的生源对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学校的社会声誉是一个重要保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1.规范办学,优化和挖掘学校的资源配置。
办高等学校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否则人才的培养质量将难以得到保障。为此,高校在院校设置和管理方面要坚持达标。国家要加强评价和监督的力度,坚决杜绝低层次学校办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现象发生。因此,高校首要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挖掘现有设施的潜力,提高各类设施的利用率,解决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问题。
2.筹措财力,落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经济基础。
我国的国情现状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此,高校要抓住发展良机,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变一元化投资机制为多元化投资机制,形成高校的多元化筹资格局,以保证高校“硬件”建设的需要。
(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经费来源。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公民个人接受非义务教育不能是免费的,这些观念己经被大多数公民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逐步减少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或者不投资。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2.5%左右,远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的4%的情况下,政府更应该积极想办法保证教育经费的落实到位。
(2)充分利用民间和国际资本办学。欲创造性地解决高教发展财源问题,就应大胆应用非传统的筹资手段,以有利于集聚更多的高教资金、有利于解放高教生产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居民接受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的需求为标准,调动一切投资和捐资助学的社会力量,发展高等教育。
(3)鼓励企业财团或个人向高等学校捐赠助学。在一些发达国家,社会捐赠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要渠道。1996年,在美国高校收入来源中捐赠收入占8.3%,其中公立高校为4.7%,私立高校高达14.3%,其中有10所大学累计超过20亿美元。
三、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终身教育已成为时代的特征。每个人都应不断加强学习,加速知识的更新,教师也不例外。首先,高校教师培训应当主要由研究型综合大学来承担。其次,虽然目前教师负担比较重,但是我们必须制定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分批、分阶段、有针对性地由其他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进行培训、进修和接受访学等,由此提升科研水平,改革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创造性。最后,特别指出的是,高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开发和转化,真正把教学和科研同生产力的发展提高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其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使其具备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化教育手段。
2.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生活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从根本上讲,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表现。教师待遇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专心于教育与科研工作。
四、深化专业与课程结构调整
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实际上都应当实现三个转变。
1.由认同性课程转向“创造性”课程。
与工业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其职责在于把个体训练成为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操作者,因此课程具有“认同性”的属性。课程传授“有用”的知识、技能及行为规范,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数量上达到高效率及行为变化上达到高质量,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地位,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的“构想”及技术更新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宗旨的“创造性”课程必将成为学校课程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而进行改革的方向。另外,应该教给学生科学前沿的东西,扩大学生的新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由“专业化”课程转向“综合化”课程。
传统教育只注重“专业化”课程,学生视野局限于狭窄的知识领域,难以有新突破。现代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局限于某一狭窄专业的孤陋寡闻者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创新往往产生于各专业之间的交叉处。因此,实施“综合化”课程是现代科学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趋势。通过实施综合课程,有助于给学生提供完整的世界图景(知识结构),可以消除课程繁多、学生负担过重的倾向,有助于应付知识的激增,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
3.由“统一化”课程转向“多样化”课程。
传统的课程强调整齐划一,同一专业的学生都修习同样的课程,结果造成人才培养的单一化。由于大学的扩招,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个性丰富多彩,决定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与需求都不一样。“统一化”的课程是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的,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其创造力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就应尽可能开设较多的课程。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结构外,还可以实行模块式课程,将选修科目分成几个较大的模块,每一个模块占一定的比例,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曾满超.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班级德育工作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基本内容有: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三、实施途径:
班级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主要途径如下:各科教育;校级、班级教育和各种教育活动;共青团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活动。
四、教育原则: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加强针对性;坚持正面教育;提高道德认识和行为训练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五、具体措施:
1、进行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的规范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落实学生个人量化积分为主线,以德育系列化活动和“班级十最”等评比表彰机制为动力,扎扎实实地搞好德育工作。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开展读书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知识比赛等,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
六、学生品德评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应以所学专业为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建立在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专业与职业匹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之一,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和就业理论,专业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也是将来就业的基础。求职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势必付出巨大的转换成本。这就要求大学生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可以说专业选择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步的对与错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时竞争力的高低。如果学生选择了自己不适合的专业,他的大学学习生涯将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将来以此为基础的职业生涯也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因此,大学专业的选择一定要非常慎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学生专业的选择并不是大学时期学生的行为,而是在上大学前已经被确定了的。正如一句口头禅所言:“六月考孩子,七月考家长”。六月的全国高考,孩子是
主要角色,家长全程陪伴;七月填报高考志愿,家长是主角,孩子是配角。甚至有许多家庭由父母大包大揽,全权代表,根本没有孩子的参与。家长或者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让子女实现自己当年未就的夙愿;或者世俗功利地替子女选择了自己认为所谓的热门专业。这势必形成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错位,势必导致大学生走向社会时就业竞争力大打折扣。对此,在选择专业时务必做到:在清醒认识当前就业的大背景下,在充分的社会职业市场信息及其未来发展动向的把握下,在认真了解子女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基础上,家长和子女共同协商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才能谈到以专业为基础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力求做到
大学生供给与社会职业需求相匹配
个人条件与社会职业需求相匹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职业指导理论专家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在其《选择一个职业》著作中,提出了选择职业和职业指导过程的三个方面:第一,进行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素质能力、兴趣爱好、局限和其他特征。第二,分析职业对人的要求。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所占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第三,人职匹配。在上述两个方面认识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达到人职合理匹配。帕森斯的理论要求在认识自己基本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将主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相匹配,选择一种个人特征与职业岗位匹配相当的职业。它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同样适用,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与自己的个性倾向、心理特征及个人能力特长相结合,要考虑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也就是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进行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评估,并对社会职业岗位、职业特点及要求进行客观的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职业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实现大学生供给与社会职业需求的匹配。
1.要进行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评估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客观地评估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规划大学时期的学习和生活,才能明确职业方向,才能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自我评估是对自我的客观认识,认识个人兴趣、价值观、个性以及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解决“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的问题。正确的自我评估,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利用多个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评估,力求做到评估的准确、有效:可以通过心理学家所设计的橱窗分析法,了解公开我、潜在我、背脊我、隐私我等;通过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卡特尔多项人格测试、艾森克人格问卷、毕斯顿人格测试进行人格的全面测试;通过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推理量表、威斯曼人员分析检测进行智力测试;通过明尼苏达办事员测试;简单雇佣测试进行能力测试;通过爱丁堡职业问卷、库德职业偏好记录、明尼苏达职业兴趣问卷表、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进行职业倾向测验;通过个人职业能力量表进行职业能力测试;通过斯特朗―坎贝尔个人兴趣调查问卷进行兴趣测试;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朋友评价、家庭评价、学校评价全面了解自我。在完成这些项目后需要认真总结并客观地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我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是什么?我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如何?与班级同学进行对比,我的优势和强项是什么?我最感兴趣的工作是什么?以便达成自我的客观评价和认识。
2.要考虑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
就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受到社会需求的制约,如果自身知识、就业理念、素质能力脱离社会需要,将很难被社会接纳。这就要求大学生要看清现实社会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关注人才需求的动向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才能达成人力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才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为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对就业背景、社会职业需求、职业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解和评估。第一,就业背景评估。就业背景评估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对当前就业大环境的分析:即大学生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大环境决定着社会职业岗位的数量、结构,决定着其出现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从而决定人们对不同职业的认定和步入职业生涯的时间以及调整职业生涯的决策。大学生特别要认清当前大就业面临的大背景:即近年来70%左右大学生即期就业率的事实,人才高消费的普遍现象,城市下岗人员数量的增加以及农村劳动力亟待转移的要求。在社会可供就业的职业岗位增长速度低于人力资源供给增长速度的形势下,必然导致整个社会职业需求方在优势地位下的水涨船高,提高职业准入的门槛,进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二是对自己所处的小环境进行分析:即大学生所在的学校、家庭、社会关系等。小环境决定着学生的具体活动范围、内容及其所受的限制,从而也决定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具体际遇。对就业背景的评估能够使学生做到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社会职业需求的评估。社会职业需求的评估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职业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和趋势来看,近年内社会职业需求的总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我们不能考虑单方面的需求数量,要看需求与供给的对比,对比之下人力资源特别是大学生的供给的数量要高的多。另外,还要分析具体的与大学生专业对口的各个行业需求状况。从社会职业需求的质量来看,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会读书的好学生,而是会用书、能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强、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第三,职业特点的评估。职业特点的评估要求学生要认识职业,特别是要认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了解职业的特点、职业的要求、职业发展的方向、职业发展的前景。其中,对职业特点和要求的了解最为重要,这是分析自己是否适合这一职业,是否要选择这一职业的根本。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与自己相关的职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了解和分析,并通过霍兰德的职业倾向测验量表进行判断,最后找到适合自己又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能力;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4-0941-02
Thinking about some College Student Self-controlling Ability from Graduation Project
WAN Xiao-xia, CAI Chang-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cheng Normal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China)
Abstract: graduation project is last stop for college student to study in the campus. The paper tells us that college student self-controlling ability shows to be low, whose student's major is computer. According to the phenomenon, some reasons are given, and some advices are taken to improve their self-controlling abil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self-controlling ability; graduation project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本科生授予学士学位需要达到的要求是: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术,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1]。可见毕业设计是考核学生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2]。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体现出自主能力较差的问题。本文针对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思考如何提高这部分大学生的自主能力。
1 部分大学生自主能力较差的表现
对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所做的任务大多数是进行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任务书主要要求学生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并运用相关的技术加以实现,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自主能力较差,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存在依赖心理
部分大学生的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网络的依赖,二是对他人的依赖。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有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是亲自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框架,而是直接下载网络上的共享资料,这种依赖网络的行为使这部分学生不能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主能力。
另外,大学生这一名词赋予其特殊的使命,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说: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么读书,二是学怎样做事,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最后是学怎样做人。仅从学习这方面来讲,即读书,学习怎么读书,学生要知道如何去学习,但实际上,部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只要碰到问题就询问指导教师或询问其他同学,而不去主动思考或查阅相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过人依赖他人的心理也让他失去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
1.2 缺少自信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说:自信是一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人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念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这说明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在大学生的身上体现得很明显。学生对自己有信心,他总会很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逐个解决。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成就感,这样可进一步激励学生去解决下一个问题,实践的深入使得学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也对下一步的工作产生促进作用。而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表现得不够自信,总觉得困难太多,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甚至怀疑一些相应的措施,以致找出很多借口不愿意去尝试,这使得他们积极性下降、害怕失败,从而毕业设计往往不能严格按计划进度执行。
1.3 动手能力不强
工科专业的特点决定它对实践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将专业技术和具体应用联合起来,学生必须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的结果中体会相应的技术原理和技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才能掌握相应的技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根据系统要求做系统分析、设计、动手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
2 部分大学生自主能力较差的原因
这部分大学生自主能力较差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这是一个长期影响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就有“小皇帝”“小公主”的特权,很多事情几乎都是父母或祖父母包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独立自主的概念,很多事情都可以由别人做,这种观念在他的思想中慢慢地形成了,进而将其带到学习和工作中,一旦将一些任务分配他们去独立完成,则明显表现出自主能力比较差的弱点。
2.2 环境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3]显示,现在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呈上升的趋势(如表1和图1所示),由于教师少学生多这样的现状,很多教师不论是体力还是脑力,负担较重。加之现在大多高校对教学和科研的重视度都在提高,相对来说,教学的质量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3 自身人生观、价值观
个人的行为取决于思想的指导,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对自己的行为起到一种导向的作用。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在学业上努力学习,同时不断猎取社会科学知识来充实自己,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学习如何为人处事,为以后适应社会工作做好准备。然而,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还不是很健全,社会上由些的不良思潮,少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向“自我”倾斜,对金钱和名利看得比较重,放松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学生个人发展起到一种消极作用。
表1 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
图1 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曲线图
3 提高部分大学生自主能力的措施
这部分大学生已经成人,很多观念和习惯已经在入校前形成,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完全定形。有时,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自主能力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关键词:大学生 学风 成才 立业 根本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102-02
学风反映着一所学校的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同时反映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能力与管理水平。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精神。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也关系到学生成才立业的美好前程。目前,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呼唤着学生良好学风的养成。当代大学生如何形成治学、读书和做人的良好学风,干出一番事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是值得大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论界深入探研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成才立业必须养成良好的学风
学风既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治学能力,也指学生的行为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从具体的层面看,学风也特指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风气。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学风的内涵及重要性,且能将良好学风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是成才立业的前提和根本。
1.良好学风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优良学习品质。大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殿堂和重要阶段。在小学、中学阶段,良好的学风主要靠一系列的行为约束培养和促成,呈现出一定的起伏性;而步入大学阶段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良好的学风则主要靠学生内心的自觉而形成,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持续稳定的良好学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为国家学习、为民族成才、为社会贡献的学习品质。这种优良的学习品质,将会内化为崇高的学习精神、转化为勤奋的学习动力。使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良好学风有利于大学生奠定雄厚专业基础。扎实雄厚的专业基础是学生走向社会、干事创业的资本。在大学阶段,学生由中学时的基础知识学习转向专业知识学习,在某一专业领域打基础、强能力、出成果,逐步将自己打造成为专业化的人才。事实证明,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才,均与大学时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渊博的知识储备有关。这种雄厚的专业基础得益于学生良好学风的养成,学风好了学生才会稳定专业思想,重视专业学习,如饥似渴地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在作业上巩固知识、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在课外学习中拓展知识,成为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优秀大学生。
3.良好学风有利于大学生实现成才立业梦想。每个大学生都有一生奋斗的理想设计,也有成才立业的美好梦想,如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丰厚的薪酬、一个温馨的环境、一个干事的舞台,等等。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梦想的实现不在于好高骛远的遐想,而在于脚踏实地的行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快,我国已从学历社会、身份社会走向能力社会。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工作,不仅应有渊博的知识积累,而且应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开拓进取的精神境界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都是学风养成的题中之意。大学生如果缺少了这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大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学风,才会使自己业务过硬、素质全面、梦想成真。
二、大学生学风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
应当充分肯定,当代大学生学风的主流是朝气蓬勃、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积极向上的。事实已经证明,有理想、有抱负、有创新、有作为是当代大学生的鲜明特点,很值得社会、家庭和学校为之骄傲。但在激烈的社会变革时期,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的学风尚存在一些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迷茫,学习目标不很明确。当学生从管理严格、高度紧张的高中阶段跨入大学校园后,生活环境变优越了,交往环境变频繁了,学习环境变宽松了,这既会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成就感,又会有一种自由感、迷茫感。应该怎样规划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涯,确定一个合乎自身的奋斗目标,不少学生感到莫衷一是,精神上萎靡不振,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上邋里邋遢,不少宝贵的时光在脚下溜过。当毕业离校静思回想的时候,才恍然醒悟,但悔之晚矣。有的学生甚至毕业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懵懵懂懂地步入社会。
2.动力不足,刻苦精神有所减弱。思想上的迷茫、心理上的满足,使部分学生考上大学后进取心减弱,存在“高考后先歇歇”的思想,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刻苦精神较之高中阶段相去甚远。表现在:对课堂学习重视不够,迟到早退、缺席旷课、不做笔记等;对课后作业敷衍了事、照操照搬、相互抄袭,甚至不予完成;对毕业论文应付差事、抄袭严重、资料陈旧、格式不规范;对各种实习不够重视,走过场,收获甚微。
3.方法欠缺,掌握知识效果欠佳。不少学生在学习中仍沿用中学时形成的学习方法,缺少“问题意识”,事倍功半,效果不佳。课堂上满足于听讲,缺少积极的思考和互动;完成作业限于在课本上找答案,不能进行深入分析;课外学习局限于专业知识,人文知识欠缺,科学思维的空间较窄,发表研究论文者较少。这样造成的问题是学生的实际能力欠缺。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4.心理脆弱,应对挫折缺少勇气。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大学生,面对众多压力,心理素质较差,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缺少自信。学习上成绩下滑,不是总结经验、奋力追赶,而是心灰意冷、任其自然;经济上遇到困难,不是积极面对、想方克服,而是心情沉重、愧不如人;与同学交往上不够融洽,不是冷静反思、加强交流,而是怨天尤人、唯我独尊等;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上,不是看其主流、抓住本质,而是一叶障目、心灰意冷。诸多的心理问题,使一些大学生在挫折面前心理脆弱,以至于发生自杀等严重事件。
5.轻视实践。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大学教学中安排有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课程实习等,这对检验、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实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却不够重视,有的借故自找单位实习而干了其他事情,有的去实习单位后中途却随意离开,有的虽然参与了实习过程,但没有按计划完成好实习任务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给将来工作造成困难。
6.行为失范,道德法律观念淡漠。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有些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有所下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违纪违法
现象时有发生。从盗窃犯罪看,呈现出上升趋势,据有关机构调查。盗窃犯罪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左右。另外,打架斗殴等人身伤害的犯罪也时有发生。虽然这些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在个别大学生身上,但其负面影响较大,对社会的危害很大。
三、大学生良好学风的养成贵在身体力行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涉及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涉及文化理念、人文特色和素质教育;也涉及许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等。就大学生个人而言。良好学风的养成贵在内生自觉、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
1.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航标、一种追求、一种潜在的动力。是激发大学生发奋学习的精神支柱。人一旦失去了理想信念,就会迷茫、消极、沉沦。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本领。崇高理想信念的树立,必须有许多元素来支撑:一是要有明确远大的学习志向。以学习成就自己的梦想;二是要有不懈追求的学习精神,将学习看作是永无止境的过程;三是要有顽强拼搏的学习勇气。克服困难,坚定地超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2.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科学家牛顿从小酷爱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试验。爱因斯坦对牛顿评价到:“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的一幕才能理解他”。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应珍惜学习机会,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把读书变成一种需要;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探索学习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增加知识容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奠定未来工作的实际才能;其有科学上的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和研究问题,培养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争取早出成果。
关键词: 大学生 学风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风即学习的风气,包括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及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态度与方法,等等。它是一所学校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是孕育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的沃土,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它既弥漫于无形,又可以观察于有形,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个性修养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力量。
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使处于其中的学生能够感受到一种压力,促使学生产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培养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动力;它也是一种制约力,能够促使学生自觉抵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它还是一种凝聚力,促使学生的个体行为逐渐形成为一个群体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一所学校是否有良好的学风关乎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并最终关乎整个学校的综合竞争力的高低,而优良的学风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通过长时间的学风建设形成的,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因此,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大学办学水平的根本体现,也是促使学校在日趋激烈的办学竞争中下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从学生层面出发,讨论如何建设良好学风的问题。
一、大学生学风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当前,大学生总体的学风状况是好的,勤奋学习、努力成才是学风的主流。但随着高校扩招和国内经济形势等因素的改变,部分高校的学风出现了新的变化,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大学生不但对基础课不感兴趣,而且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不少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听讲,不参与讨论,低头玩手机或者是睡觉,形成老师你在台上讲我在台下玩的局面;下课不复习,作业基本靠抄袭、复制;考前盼老师划重点,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调查显示:有60.3%的学生表示上课玩过手机;有25.4%的学生上课睡过觉;有38%的学生表示参考或者是抄袭过作业;有9.8%的学生有过作弊的念头。
2.大学生对课余时间安排不合理、不充分,不能有效地利用和支配。由于受教学大纲的要求限制,大学生的课程安排相对不那么紧密,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充裕,但这宽松的环境并没有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调查显示:有24.3%的大学生从不自觉预习第二天上课的内容;当学习遇到不懂的时候将近40%的大学生不会花时间去深究所碰到的问题;只有34%的大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会主动学习。在问到空余时间主要用来做什么的问题时,选择把时间花在网络上用来玩游戏、看电影、电视连续剧、看小说、交友聊天的占到60%。
3.大学生对校园里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关注度不高。第二课堂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补充载体,不仅可以增强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可以发展和促进学生各种兴趣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这些活动,不少学生都认为很好,应该多开展,但是真正参与的学生却不多。调查显示:在对学校或者学院举办的科技类比赛方面只有47.7%的学生表示参加过,有将近30%的同学表示从不参加;在对学校邀请专家教授举办的学术讲座、人生励志讲座方面只有不到25%的学生表示关注学术讲座公布栏,并选择性地参加,高达40%的学生并不知道学术讲座公布栏在何处,还有35%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被讲座”,而且讲座内容很一般。
4.大学生对图书馆的资源利用不高。大学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根据学校的总体任务、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需要、科学研究工作的要求,通过专业人员对图书、报刊等各种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来为广大师生服务的,从而配备大量配合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书籍和文献,也有大量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进行综合教育的书籍,所以图书馆的资源真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部分公共资源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但是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情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去图书馆查资料的只有34.2%,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大一的新生和大四的毕业生,另外35.3%的学生认为现在网络资源比较丰富,可以从网上搜索到所需资源而没有必要去图书馆。
(二)原因
产生以上不良学风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又有学校的原因,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在学生自身方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学习目的不明确。由于受国内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从小到大的奋斗目标就是来自家长的升学目标,在高考目标指引下,家长对学生进行严加管教,使学生不得不花时间去读书,没有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余地。当学生考上大学后,家长认为:自己千辛万苦的培养任务已经完成,至于小孩将来干什么要让他自己来选择,于是放心地把小孩交给大学。家长这样的做法使学生从过度的管教一下子转到过度的自由,而在学生没有规划和设计意识的情况下要他们去选择方向,很容易使他们在理想的真空中迷失自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从而出现厌学情绪。
2.学习动力不强。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加之目前社会大环境和市场经济中倡导金钱至上价值导向的负面作用,公开、平等的就业竞争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个别不靠素质靠后门的现象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使他们的知识价值观出现偏差,片面理解学以致用,重物质轻精神,重现实轻未来,重显性轻隐性,只要是他们认为没用的就不愿意学。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和学习能力有限。当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成员的溺爱,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独立自主的能力都比较有限。进入大学后,不仅生活上有个适应的过程,学习上也有个适应的过程。大学老师的授课不再像过去中小学那个样子对知识点、难点问题反复讲,题海练,而是对知识面点到为止,讲课的速度往往比较快,至于学生要搞明白其中缘由还得靠课后通过自学方式去完成。因此,不少学生不适应,有些学生的学习甚至很困难,由于上课没有跟上老师的速度,课后又没有花时间去消化。因此下次上课的时候因前面知识点没有掌握而听不懂,久而久之,则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二、积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要营造良好的学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较强的学习动力、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单纯靠提高师资力量、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教学条件等方法是无法解决的,正如“再好的饭菜,没有饮食的欲望,是无法解决饥饿的”。也就是说,大学生没有一定的需要和路径,是无法自觉培养自身的能力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的。因此,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才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而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好能起到这个作用。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和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职业的奋斗目标,并为这目标付诸有效的行动。可见职业生涯教育是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和客观世界,激发学生自己内在的需要,产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明确目标,夯实优良学风的基础。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尚未了解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对未来仍然充满憧憬,再加上仍有高中时期的学习劲头,在一段时期内他们还是很认真读书。但由于缺少目标,不了解专业的走向和未来职业的发展定位,很容易让他们迷失方向,感到迷茫,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思想。所以,我们要抓好入学的“黄金期”,适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树立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解决大学生学习没有目标的根本问题,这样才能稳固良好学风的根基。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学习动力,营造良好学风的氛围。
一个确实可行的计划可以让大学生的奋斗更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做好这个计划的前提是必须做到知己和知彼,也就是要对自己和工作世界进行全面分析,全面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搞清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职业环境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及自己目前存在的差距。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综合能力。为以后心仪的职业而提升自己,塑造自己,做好充分准备,这无疑赋予大学生更强大的学习动力,才不致于出现“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局面。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强化优良学风的形成。
大学生能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行为背后必然要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意识,正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所以,思想的引导、意识的激发、情绪的调动,是主动学习的有力保障,而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好能起到激发学习意识的作用。我们应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对工作世界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本领恐慌”、具有能力危机感,让学生明白职场上的较量不再是简单的考试分数分上下,不再是通过一次两次的投机取巧就可以“笑到最后”,而是一场全面的、持久的综合素质较量。所以,要想在这个竞争中获胜,在大学生期间就必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多实践、多阅读、多增加第二课堂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而强化优良学风的形成。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再评估,有效促进学风建设的可持续性。
当大学生确定职业生涯目标之后,就要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来实现它们。由于我们的社会环境、市场情况等方面存在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会使学生在实施计划的时候出现与原来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有所偏差,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反省并对规划的目标和行动方案作出修正或调整,以适合市场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反馈调整就是一个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及时地调整学习方向,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为今后就业及发展奠定基础,保证优良学风建设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邝允新,徐军.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2):142-143.
[2]秦学锋.略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