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5:40
导语:在大学生学校安全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目前各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普遍认识到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但仍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网络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高校把安全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但是对于网络安全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曾查询了济南市一本科高校办公系统上的一年内关于安全的所有正式通知,包括加强春季安全大检查、五一、暑假、国庆节、元旦及寒假前等安全工作的通知,竟然没有一项提及网络安全的教育内容。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欠缺。
(二)网络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
安全是高校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安全教育亦是如此。但是,目前高校的网络完全教育更多地进行表面的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授,口头陈述发生的网络安全事故以及怎样防范事故发生,几乎都是从理论层面开展教育,缺乏对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探索和实践教学,更没有针对学生的性别、专业、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分。这样的教育内容刻板老套,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生自然也不会入耳入心。
(三)网络安全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介入方法
大多数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大都是由班主任、辅导员或班委通过班会、QQ群、飞信等方式传递给学生。这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传递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会让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的大学生缺少主动性,仅作为被动接受的一方而失去受教育的信心和乐趣,导致目前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效果较差,学生入耳但不入心,各种网络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二、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目标具有相通性
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摆脱困境,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目标正是让大学生摆脱现存的或将来可能会出现的网络安全方面的困境,摆脱危难,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其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达到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目的,最终促进社会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优势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助人自助”,通俗来说就是社会工作者不仅是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其所处的困境,还要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与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身的潜能并促进其提升社会适应性。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站在新技术、新思想前沿的群体,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处于这个阶段的群体有其独有的特点。从社会因素来看,在校大学生基本都出生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物质相对富裕,对高科技的使用较为广泛。从家庭因素来看,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从小就倍受宠爱,导致多数在校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差。从个体因素来看,大学生思想活跃,注重民主平等,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掌握这些特点,因人、因时、因地施教。传统的网络安全教育已无法解决大学生个性化的问题,迫切需要引入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而社会工作正符合这个要求。社会工作之所以能成为现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式,在于其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利他主义为指导,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总是将人放在首位,同时用整体观点来看待社会,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中的个人。
(三)社会工作介入可有效稳定学校和社会环境
安全稳定是各个高校努力追求的工作目标,目前,各高等院校都在努力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在网络不断冲击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背景之下,高校网络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不仅对学生本人带来伤害,而且对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安全教育则是一个减少网络安全事故、稳定学校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措施。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坚持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致力于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稳定的社会。将社会工作介入到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中,可以通过网络安全教育起到稳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三、借鉴社会工作理念,创新网络安全教育新观念
目前,我国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普遍采用“一人讲、多人听”的灌输方式,把大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的对象,完全忽视了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种形式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不佳。而借鉴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将网络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相集合,寻找学生中的“金点子”、“好办法”,肯定学生的潜能,逐步提升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实践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四、引入社会工作方法,探索网络安全教育新模式
(一)个案工作方法有助于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个性化问题的解决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中起源最早、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强调个别化的原则,注重个体的独特性,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内外资源,强调自决、尊重和平等。同时,坚持“人在情景中”,把学生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考查,充分理解学生行为产生的背景,也就更能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这种个性化的工作理念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在高校,由于每个学生的专业、年级、性别等个体差异,对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需求分类。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入社会工作个别化的原则,将网络安全教育划分成不同的模块,针对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不同层面、分门别类的因人施教,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到每一类学生的个体需求,开展个别辅导,提升教育效果。
(二)小组工作方法有助于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共性化问题的解决
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之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学习到小组经验,并建立起良好的朋辈支持网络,这种朋辈间的支持远比教师的教育引导更为有效。同时,因为小组工作强调在达成小组目标的同时完成成员个体的转变,更适合在广大大学生中开展。传统的网络安全教育更多采用集体辅导、课堂通知的方式。笔者了解到,学生对这些形式兴趣不大,更希望通过角色扮演、示范教学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演练。所以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借鉴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教育活动,比如编写网络安全教育剧本,组织学生设计剧情进行角色扮演,亲身演练各种危机状态。同时,还可以根据各种网络安全隐患开展不同的学习小组,比如网络交友安全小组、网络交易安全小组、网络信息安全小组等,通过这种朋辈群体之间的互动和支持,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三)社区工作方法有助于整合校内校外网络安全教育资源
在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更应强调学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形成教育合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辅导员等学工人员实施,还需要积极协调校内、校外资源,努力扩展网络安全教育的空间和范围。在校内,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安全教育的统一领导,设立网络安全监督部门,培训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人员等。其次,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教育队伍,推进“全员育人”的工作思路,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网络安全教育除了依靠高校之外,还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联合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加强学校和社区的联系与沟通,整合教育资源。高校可以邀请社区内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者、网络警察等专业工作者,结合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案例和自身的工作感悟,到校开展网络安全方面的专题教育。
作者:李霞 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
[1]彭阳慈航.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3.
[2]邬萍.社会工作介入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以东胜新园社区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杨延存.浅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点[J].山西青年,2013,(11).
关键词:学生校卫队;大学生安全教育;作用
一、建立学生校卫队的必要性
学生校卫队作为高校安全保卫群防群治组织的一部分,是维护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一支自治力量。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于平安校园的建设具有很大意义。
(一)平安校园建设的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加大,各高校的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多,而高校保卫部门的力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加之,开放式办学以来,外来人员、社会人员等出入校园,外部不安全因素逐渐加大,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给高校安全工作加大了难度和强度。侵财案件也出现了新的手段、新的特点,隐蔽性强,难以防范。
虽然校园视频监控系统、道闸系统、门禁系统以及报警系统等技防手段不断完善,但这些手段往往用于案件的调查取证及事后处理,不能有针对性地预防案件的发生。建立学生校卫队,就是在学生中间安排的“眼线”和“间谍”,了解学生的动向,实现“信息能够快速获得,事态能够快速控制,问题能够快速解决”的目标。
(二)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
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是成为受害对象的主要原因。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制能力差,防范意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严重,缺乏必要的自防自救、自我保护能力, 这使得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据调查,高校学生书包、手机等贵重物品被盗案件的发生,主要是学生直接将自己的贵重物品放在教学楼课桌上、食堂桌椅上或者体育场的休息座椅上,无人看管就离开自己的视线。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积极防范,发动学生校卫队大力进行校园安全的宣传教育,同时以自己为表率,使同学们真正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增强大学生防范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案件的发生。
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力量,使学生自身也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队伍的业余力量和有益补充,这对于发挥群防群治、预防案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生校卫队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一)安全宣传员
学生校卫队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一支有力的宣传队伍,除了宣传栏、展示活动等常规的宣传方式以外,还可以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内部,对校园安全知识、防火防盗防诈骗知识和有关的法律知识进行宣传, 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安全信息员
学生校卫队是获取第一线情况信息的重要来源。面对全校学生、严峻的治安形势, 校园内的各种安全隐患随时存在,保卫部门和学生部门往往难于及时、全面地发现和掌握这些情况。而学生校卫队则与同学们共同生活和学习, 在他们当中发现各种观念和不安定因素,及时反映到校保卫部门, 校保卫部门可以及早发现隐患,采取相应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
(三)校园执法员
学生当中有违法乱纪或学生的利益遭到不法行为侵害时, 学生校卫队能及时制止、或能对可疑分子进行盘问,有力地控制案件的发生。在食堂、体育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巡逻,在校运动会、晚会等大型活动中参加执勤,维持秩序,起到校园执法者的作用。
三、发挥学生校卫队作用的途径
(一)提高学生校卫队的素质
学生校卫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这支队伍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安全信息能否及时畅通。在队伍组建和人员选拔上, 应根据用人标准, 招聘选拔,平衡筛选, 把那些有责任心、警惕性高,具有较强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要求上进、热心公益事业、勇于奉献自我的品质高尚者选拔到学生校卫队中来。同时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团队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的凝聚力,训练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忠于职守、坚持不懈,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细雨绵绵,都能为了校园安全这一个目标,团结互助,相互配合,拧成一股劲儿,在积极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同时,更加突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工作理念,做校园的“安全卫士”小分队,为校园安全尽心尽责。
(二)加强对学生校卫队的教育培训
队伍建立起来了, 如何开展工作,效果好坏, 关键在于对学生校卫队的教育培训。高校应该将学生校卫队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要不断加强对校卫队的培养和帮带,才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不断地获取有质量、有价值的安全信息。
一是重视从思想上教育引导,让他们热爱这份工作,安心本职,通过明确意义、感情联络和经济上帮助,让安全信息员能够很快的适应这项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并较快的进入角色;
二是注重在业务上言传身教,搞好传帮带,教授其收集信息的方法、途径和程序,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形势通报、案例分析、参观学习、技能比赛等, 把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容为一体, 经常地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帮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三是注意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坚持个别联系、个别要求、个别交流、个别指导。并时刻关心安全信息员学习和生活,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力所能及的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通过对学生校卫队的教育和培训,使校卫树立责任意识,在学习之余关注学校的安全动态,并通过他们提醒和引导周围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中来。
(三)构建安全信息沟通平台
信息畅通是学生校卫队发挥作用的基本保证,建立QQ群、微信群及微信公众账号,校卫队成员可以就一些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并随时上报保卫部门;同时推送相关的安全知识到微信公众账号,学生可以留言、讨论,搭建起与广大学生沟通的平台。
(四)完善激励机制
为确保学生校卫队发挥有效作用,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 给予表现优秀的队员表彰和奖励,以鼓励学生校卫队中的积极分子,激发队伍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总之,面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建立学生校卫队,使他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安全从身边事情做起,从自己做起;并通过他们提醒和引导周围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潜移默化地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实际行动共同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王贞杰.浅析高校学生保卫队伍的建设[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教育 措施建议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以H省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4所大学中按男、女生各50%的比例,随机抽样并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178份,回收问卷1130份,回收率为95.92%。剔除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1.70%,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1.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频次单一
在所调查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具体到院系或年级)中,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有31%,每学期只开设1次安全教育课程的有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安全教育课程的只占12%。由此可见,绝大多数高等学校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甚至根本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
2.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
在为数不多的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学校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其安全教育内容的安排情况,从学生问卷统计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力争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6%的学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安全教育的。更令人担忧的是,4%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当今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低下,大学生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的原因了。
4.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安全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其他的课程教学,学生可通过自身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防身术、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所以,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只有23%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其余则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保障高校安全,保护人才资源。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2.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需要。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防灾抗变的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而且也不伤害他人,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他们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实施安全教育是学校的基本责任。学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本着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一是要在高校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高校党政领导要从“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出发,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给予高度重视。二是作为学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保卫机构,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要以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管理。学校广大政工干部和班主任以及全体教师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2.突出安全教育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其中安全知识的课程教学应当是主渠道。要根据大学生可塑性和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切实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一是将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从师资、教材、课时等方面给予保证。特别是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实用知识的教学。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橱窗以及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办学习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三是把握时机,突出重点。如与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相结合,以树立大学生对公共安全的信心;与侦破案件、处理案犯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防范教育为主,着力提高安全素质
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重在实践锻炼。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常规安全防范训练重点是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侵害、防自然灾害事故等常规安全防范训练,教给他们一些安全问题的策略和办法,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提高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和实际应对能力。二是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引导大学生分析因自身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能力而引发安全问题的事例,增强他们健康成长、遵纪守法、保证安全、珍视生命、预防犯罪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切实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应急能力训练。采用实战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临灾应急心理、防护技术的训练,提升应急能力。使其在面对意外事故发生的时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主动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四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采取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端正安全态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论文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基础。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负责人和处理人,在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就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1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①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使大学与社会接轨,校园内组织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校园社会化的现象也日趋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给高校内学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化,教育领域也逐步迈向社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校对实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2 实施安全教育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辅导员应通过日常的一些交流,或者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防火、防电、防盗、防骗以及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医疗知识、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以此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求生训练,安全演习,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技能。同时,辅导员还要注意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问题,比如新生入学、节假日时期、学生外出见习、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离校之前,都要做好安全稳定教育。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加强安全教育。
(2)建立学生档案,掌握学生基本动态,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需要从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入学资料、入学体检、自我介绍、老师介绍以及学生在宿舍、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对所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并时时更新,形成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经常违纪违规、受处分的学生,还有成绩波动极大、日常行为两极化的学生属于特殊学生群体,大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对他们给予高度、密切的关注,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怀,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等适当的方式,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3)建立并完善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体现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好不好的几个重要方面。所以,辅导员需要建立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并保持24小时通信方式的畅通,力争第一时间在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理性思考,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控制事态。事态严重时,应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配合学校职能部门以及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善后工作,甚至有时候需要解决此次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相关的负面影响。 (4)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增强自身能力。之前述说的总总,都需要辅导员自身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训练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以及协调力,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处理危机事态时能临危不乱,准确、果断的作出处理。
3 辅导员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首先,应该在责任和信任中让学生感到安全。辅导员对工作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可能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积极的心态与言行对待学生,不但要作为教师指导和教育学生,还应该作为哥哥姐姐去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工作与生活中要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学生学做人,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不偏袒,不溺爱。该严肃时严肃,必须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修养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的学校。
其次,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可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时,能保持镇定,并采取适当措施果断处理。
最后,辅导员应在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极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以及心理综合素质,在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工作中,促进自身成长。
4 总结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全是学生正常生活与学习的保障,但是由于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大发展的时代,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趋于多元化,高等教育受到了社会功利的驱使,安全教育往往被学校所忽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迫在眉睫。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导师,在学生安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用我们的智慧和真情,把辅导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①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学论文,2007(18).
参考文献
[1]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学论文,2007(18).
[2]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工作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 教学改革 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06-02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大学课程,也是我国高等教学的重要组成,对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所以在进行公共体育教学时不仅要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也要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深入落实研究各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安全保障工作,同时,也要不断的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
高校公共课体育有别于其他的体育运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意外体育事故具有隐蔽性。比如在开展高难度的体育活动时,学生如果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从而使动作不规范,甚至不能完成动作,意外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避免了;第二,意外体育事故具有突发性的。比如,在进行越野比赛时,学生可能会因为自身或天气、环境等各种状况产生猝死的情况,这种事件往往是突发的,其结果也是严重的。第三,意外体育事故还具有传播快的特点。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媒体加快了消息的传播速度。各高校学生意外事故一旦发生,它就会在短时间内蔓延到全国各地,迅速成为焦点。
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安全保障问题现状
1.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高校对体育活动安全保障的工作态度
当前大多学校没有充分重视体育教学和进行体育活动时保障安全的工作;在每学年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师资力量差的高校不组织体育老师系统学习有关进行体育活动和教学时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预防和处理体育活动中发生事故的方法和知识;部分学校没有制定在开展体育教学和进行体育运动时有关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的章程和制度;有一些学校甚至不开展关于体育教学和活动方面的安全操作、预防和处理事故的培训。很多高校在体育活动、教学和比赛中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教学事故,甚至还有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发生过运动性猝死的事件。
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危害因素很多,例如,运动器械、运动本身以及不当的教学和不规范的运动方式等。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不仅背离了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同时也给学校造成了负面影响,也给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当今面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安全保障问题已成了公众议论的热点,如何解决、避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发生更多的学生安全事故,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也是目前政府、高校以及公共体育教育工作者噬待解决的问题。
1.2 体育教学项目改革的安全保障现状
按照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资料表明我国95.5%的高校已经把铅球、铁板和标枪等项目从高校体育教材里删除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当前高校开展探险活动尤其要格外慎重,要采取科学的安全保障措施和配套的安全设施:在确保各活动中不存在危险因素或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前提下推出新的活动路线。例如,游泳是备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然而它又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些高校大学生在上游泳课时出现溺水事件。基于上述事实,教学大纲强调开设游泳课程的高校要加强开展游泳教学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由此可见,对危险系数比较大的体育活动,学校如不能确保其安全工作的万无一失,最好慎重或者不要开展;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体育活动的开展如果以他们的生命为代价,这就违背了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也就没有继续开展的必要了。
2 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安全保障问题提出的几点措施
2.1 规范公共体育的教学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把安全教育的知识安排在公共体育课教案中。在教学管理中,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所以教学改革中要求体育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充分考虑设置安全措施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体育活动的科学进行,指导大学生们开展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保障学生的安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
2.2 加强体育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
要保证正常的学生体育运动的进行,不断提高和改进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及开展大众性的体育活动,就要加强和开展各高校体育活动中心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有条不紊的开展。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按照要求严格管理并且不定期的检查维修体育器材和设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主要包括:篮球架、排球架、足球架、铁网围栏、单双杠、健身器材、吊顶天花板、电器开关等等,消除安全隐患。要明确禁止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被带进体育活动场所,还要及时处理易燃的杂物,不定时检查维修电器的线路以预防火灾的发生,对灭火器要定期更换,还要时常检查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并确保防火通道时时畅通无阻。
2.3 加强意外事故防范意识
单起事故发生的第一次发现都有不同程度的偶然性特点。然而综合分解多起事故之后,透过偶然可以看到其必然性,追溯事情发生的原因。这些表面看似杂乱无章的“因”,实际是有一定规律的。责任事故的发生大多都和人的关系密不可分,绝大多数事故的产生都是由于当事者缺乏事故防范意识,这就是习惯上所说的“思想麻痹”。因此,要加强意外事故防范意识,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2.4 建立健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规章制度
通过法律的途径减少意外体育事故的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要有法可依,这就需要加强立法工作。有研究表明:“系统的研究高校意外体育事故的相关法律事故,把体育工作的开展纳入法律的体系,不仅能够合理、规范的保障各个群体的利益,还可以为学校意外体育事故的处理或者为其立法,使得有关国家主管部门有现实的依据可供参考”。高校意外体育事故的处理,没有国家为其专门进行立法。就我国而言,有部分这方面的立法。如《教师法》《体育法》《民法通则》等。但他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对其进行完善以便更好地处理相关事故,确保高校体育教学和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2.5 明确各高校意外体育事故的责任
意外事故的产生就要追究责任承担者。高校意外事故出现后需要探究其是否要承担责任,主要从管理行为有没有失误,这种失误和事故之间的关系来认定有无责任。主要包括: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同等责任和全部责任。认定和检查高校有无责任的准则的客观化可以提高其防范意识,有利于在开展体育运动和比赛的过程中预防和减少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的各种安全隐患。
(1)所谓的主要责任是指由校方和学生双方不遵守规定出现的事故,违章行为对事故影响大的一方为主要责任承担方。
(2)次要责任指的是由校方和学生双方不遵守规定出现的事故,其行为对事故的发生产生的营销比较小因而为次要责任的承担方。
(3)同等责任指的是校方和学生双方不遵守规定造成的事故且其行为的作用不分上下,那么彼此就同为责任的承担人。
(4)全部责任指因校方或学生一方不遵守约定造成事故的出现,那么该方就要负全部责任。
2.6 公共关系和高校公共意外体育事故的关系
公共关系和高校公共意外体育事故彼此影响和作用,各高校之间的联系也正是这些复杂而又矛盾作用的体现。要调和各种需求的矛盾,大学生和校方就要协调彼此间的关系,良好关系的建立和相互矛盾的调节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高校和社会彼此理解、沟通和合作,还有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有利于高校和社会的安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保障大学生的安全是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关键点,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2)减少难度和危险系数比较大的体育项目,是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开设跆拳道和三大等防身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大学生们提高自卫的意识,将学生安全落实到具体。
(3)改革的内容还包括学生自己选择所学的体育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内容。这样可以不仅使其在体育课上释放学习的压力,还可以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其全面健康的成长。
3.2 建议
(1)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这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实现及其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各高校要建立和完善保障学生安全的制度体系。
(2)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和规范体育活动、体育比赛、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在体育教学和比赛中的人身安全。
(3)教师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的反应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4)各级领导和政府对高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予以高度关注,提高这方面的管理,明确责任,设立应急处理体系,严厉打击虚假和谎报安全事故的责任人,从根源上杜绝不可靠消息,加强政府和学校处理意外体育事故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
[2] 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95.
前面提到高校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注重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工作,笔者从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出发,认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对于高校安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这能够防止校园事故的发生。做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认识,让其能够理智地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有效地克制自己的请求,认清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其次,能够塑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良好的素质教育能够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感染他人,使学生彼此之间形成共同的社会认知,以减少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再次,有利于实现校园的有效管理。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应当拥有安宁、和谐的环境。但是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去维护这一环境,必定会出现事故,学校的管理也会出现混乱,各种问题也会随之发生。因此,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够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校的管理也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保障高校安全的建议
高校的安全需要大学生的参与,而不应当是保卫部门的工作。学生的参与应当包括思想和行为上两个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改进。
(一)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
高校是密集的场所,学生也是易被感知的群体,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向大学生传输安全知识,并帮助其了解和谐安定校园建设的重要性,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比如通过学校宣传栏,在学习播放校园安全影像及印发一些宣传册等。通过这些宣传形式让大学生能够切实感觉到保障高校校园安全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进而积极加入其中。
(二)通过实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在大学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创新形式,比如通过生动、现实的实例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树立正确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可以选择一些先进的人物榜样来学校进行演讲,举办一些心理剧等,通过表演的形式感召学生。另外,学校在进行正常教学之中,也应当鼓励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认清高校安全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形成高校安全观。
(三)组织专项活动帮助大学生形成高校安全认识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人所共识。长期以来,保障高校大学生安全都是一项重大难题。然而,各高校在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始终没有形成实质上高度的统一。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概念以及内涵,表述上也不尽相同。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而进行的教育。
一、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一直以来,我国多数大学生的求学生涯是直接中学到大学,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浅,思想也相对单纯,对安全认识不足。而高校相对于中学、小学,是相对开放的教育机构,大学生与校外人员的交往也更为自由、频繁和随意。如此一来,安全隐患增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防火防爆,防盗防骗,防劫防暴,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等,保障大学生在校正常地学习、生活,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也使大学生逐步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
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创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
当前,各高校的在努力创建“和谐校园”。若大学生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又何谈和谐呢?校园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校园盗窃、诈骗、火灾、自杀、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等事件时有发生,并且网络安全也已经成为校园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要创建“和谐校园”,就必须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头等任务来抓。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在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对大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纪观念,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大学生安全的首要途径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由内因决定,并受外因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改革的步伐加快,校园与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由传统的封闭校园变为开放的“小社会”,也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带来不利的一面,大学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高校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和力量有限。要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就必须提高大学生自主维护校园安全、保护自己的意识。只有当大学生自身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具备了自我保护能力,安全问题才迎刃而解。因此,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大学生不仅有安全防范意识,而且备防盗防谝、防火防爆、防劫防暴等能力,提高大学生维护自身安全的自主性,使整个校园最终做到全员防范,是保护大学生安全的首要途径。
二、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
尽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以及社会的一个长期话题,且各高校和社会也做了不少努力,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和问题。
1.受教育者,即高校大学生自身发生了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自身也让发生了变化。一是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孩子入学早,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平均年龄变小,心理素质相当的不成熟。二是如今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部分人从小受家长溺爱,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遇事易冲动,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这就使得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难度加大。
2.安全教育的方法陈旧落后,缺乏针对性
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方面,没有摸清哪些安全事故、什么时期容易发生,只是简单地做一些说教式宣传,把几千甚至上万名大学生聚在一起举办一两场讲座,拉几条横幅,却不问效果,没有把安全教育工作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去。而事实上是导致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表示漠不关心。
3.安全教育依然缺乏系统性
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都是仅仅依靠安全保卫部门或学生工作部门单干,也没有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大学正规的课程教育体系,缺乏应有的地位,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制度化。
4.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全面,组织形式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当下,高校大学生的安全隐患不仅仅是消防、交通、诈骗、盗窃等,网络安全和心理安全问题日益突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犯罪行为也日益增多。大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易于被利用参与违法犯罪行为,网上购物和交友易于上当受骗,也易于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和毒害。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扩充,把网络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适应当前的形势。在安全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上,也应灵活安排。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合理安排安全教育的内容,在组织形式上要灵活、具有针对性。
5.安全教育队伍的各方面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安全教育和学生管理实践经验。当前,在各高校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队伍主要由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和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的人员组成,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呈现出一些问题。一是面对学校不断扩招,安全教育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加大,甚至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很多工作人员不堪重负,没干多久便产生转岗的念头,造成工作队伍不稳定;二是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很多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年龄大,无法胜任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而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的人员虽然学历比较高,如辅导员基本在研究生学历以上,但没有全面掌握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也缺乏相关的培训。这就导致了高校不能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途径
1.提高认识,齐抓共管
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就要提高各领导、各职能部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且要引起师生共同重视。在校园安全方面,要有专门的领导来亲自抓,落实责任,各职能部门要予以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此外,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使学生自身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工作。
2.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机制,形成系统性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相关规章制度,规定专门的领导机构以及工作人员,明确职责;规定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方式;规定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年度日程安排,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规律化。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安全问题应急管理机制。设置专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公共课程,实行学分制,培养大学生系统的安全观。
3.充实安全教育的内容
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掌握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生理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关注已发生的大学生安全事故并加以研究,不断充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虽然防盗防骗、防火防爆、防劫防暴等安全教育内容早已成为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但是现如今,诈骗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火灾隐患越来越多,大学生失恋的现象不断增多,校园自杀、他杀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不断充实,要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4.拓宽安全教育方法和渠道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渠道上,要不断地加以拓宽。第一,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到“五进”,即安全教育进课堂、进学生宿舍、进社团、进网络、进学生心灵,使大学生安全教育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第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要抓好三个关键阶段,即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和在校期间的经常性教育。第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安全教育仅仅依靠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举办讲座、拉横幅和做宣传展板是不够的,这样只停留在理论宣传层面上。各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理论知识传授与宣传的同时,也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一些实际演练。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消防演练、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安全知识竞赛、抗压力素质拓展训练、防暴力措施演练、宿舍防盗措施演示、意外伤害紧急抢救与自救演练……这些实践性安全教育活动不仅能巩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对于这一类安全问题,除了学校的之外,还需要社会和家长的努力加以解决。当地司法部门应形成义务,运用社会鲜活事例到高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法、普法,使大学生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于打架斗殴导致严重后果者,警方还应单独教育打架参与者,目的是让参与者觉得自己打架斗殴牵涉面很大,后果很严重。如此一来,便能起到有效地震慑和约束作用。父母是学生最值得信任的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最有效的。学生家长应严格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为人处事,学会谦让、包容,文明守纪。不能过于溺爱,更不能“护犊子”,认为自己的孩子始终是对的,一味地包庇自己的孩子,应树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操,引导自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学校、社会和家长共同努力,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5.扩充、稳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安工作人员素质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高校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得到有力保证。一是要根据在校大学生总人数配齐安全教育工作人员。二是要提高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整体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三是要为安全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专门的培训,使其掌握各方面的安全教育专业技能。四是学校要为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师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安全教育工作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同时,学校也要为他们减压。辅导员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所从事的工作是保姆式的工作,日常学生工作十分繁忙,压力特别大,学校领导和部门应对他们给予关怀和帮助,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
总之,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始终是各高校乃至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高校应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理清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创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 冯小宁,陈木龙.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2] 丁金祥.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及其机制建设[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4)
[3] 彭庚生.新时期怎样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理论研究2012(6)
作者简介:
黄义乾,防灾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学,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与探索
我国现在大学生人数增长十分迅速,给高等院校带来教育契机的同时,安全管理也面临很大的挑战。现在大学生在学校中受到安全方面的教育内容极少,大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随着人们对安全意识的提高,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已经引起高等院校的重视,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为学校提供安全、健康的教学环境。
一、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教育是通过教师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并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与安全防范措施。
首先,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是依法治国的需要。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安全问题,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生的安全,是各个高等院校的法定义务教育活动,促进学校保卫部门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次,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成型的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被社会中的不良因素影响,缺乏自我道德规范,甚至一些学生缺乏知法、守法意识而走上犯罪道路,开展安全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最后,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为社会治安提供基础保障。现在的信息传递十分方便、迅速,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沉迷于网络,缺乏进取精神。开展安全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清醒认识到社会治安的形势,提高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避免各种不良行为对大学生的侵害。
二、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安全教育重视不足
现在各高等院校已经广泛开展了法制教育,并且加入了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课程之中,但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却没有实质性的教学内容,比如预防火灾、盗窃等事件都没有具体的指导与教学,如何提高警觉意识,避免受到人身伤害,这些都没有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内容,法律教育是知识教育,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了解具体的法律规范,而安全教育是技能教育,可以教会学生面临灾害事故时如何逃生,面对危险时如何应对,是实用性较强的安全防范知识。现在一些高等院校很重视安全工作,安全措施比较全面,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消除安全隐患,但在安全教育方面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常流于表面形式,虽然设立了安全教育课程,但没有给予合理的课程安排与监督,安全教育工作没有落实到位[2]。
2.安全教育理论性不强
我国现在还没有出行正式的安全教育教材,缺乏系统理论知识,大多高等院校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安全教育理论性不强,学校的保卫部门只是针对一些案例与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教育,采用这种教育方法对学校的治安与学生的管理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与辅导作用,但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具体概念没有较深的认识,缺乏实践性,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案例作为学习参考。而学校的保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缺乏理论依据。对于安全事件的处理办法通常是事后总结与处理,不具备预警能力与应急措施,缺乏安全教育经验。
3.安全教育内容存在误区
在高等院校的安全教育中,由于对安全教育缺乏研究,使安全教育不能得到彻底的落实,在教育内容上只是针对法律常识与遵纪守法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却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与预防措施。学生身边如果发生被盗、被抢或者人身受到侵害时,不能仅限于律己教育,知法守法是教育基础,还要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自我保护与防卫,如何帮助别人,通常学生在面临各种危险事件时,都不知如何处理,不具备冷静的头脑,不会采取对策,失去了救援机会。另外,在安全教育内容中缺乏实践性。学校中的安全教育通常是讲解与宣传,而学生也缺乏安全意识,认为不会有危险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学习态度也不认真、不积极。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实践,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生开民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重视规范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高等院校要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安全教育管理,规范学校安全管理保障机制,发挥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学校要落实安全措施,维护学生安全,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并且落实到个人,把学生安全放到第一位,定期进行安全考核,使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能够彻底落实。同时,学校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能力,构建完善的学生安全管理体系,把各项规章制度与规范落实到学校的各个班级,用法律与制度对大学生进行规范,实现安全管理,预防和避免大学生发生违法行为或者安全事故。另外,学校还要建立预警机制。通过日常的小事进行宣传教育,现在的新闻媒体比较发达,传播途径也比较广泛,可以利用这一点向学生积极宣传常发或者新出的案件,为学生敲响警钟,避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还要建立意外事故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处理应急事故能力,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2.加强安全教育理论研究
现在高等院校安全教育工作比较迟滞是由于缺乏安全教育方面的研究。对于大学生来说,安全教育的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只要加强对理论方面的研究,才能使安全教育工作更具有实践性与针对性。加强安全教育理论研究,首先要符合时代需求,对社会当前的具体形势进行预测,展开预见性研究,结合现代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把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避免教育工作形式化,开展主动式安全教育工作;其次,要从发展的眼光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思路上不断拓宽,根据目前的安全形势,加强研究安全教育的具体工作内容与方法,使安全教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第三,结合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掌握大学生安全问题的重点,尤其是信息安全与学生心理安全方面的研究。针对现在一些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比如:预防网络失德、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引导如何安全使用,保证大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3]。
3.安全教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
高等院校要把安全教育放到学校教学日程上,制定适用性较强的教学大纲,规范教材内容,实现安全教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整体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加强安全知识传授、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技能。在教学内容上要开展针对性教育,比如:人身伤害、财物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并且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紧密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面对现在大学生出现的新问题,要加强人身伤害、网络成瘾、心理危机等预防教育,让大学生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具有自我人身保护的技能,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
安全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需要重视的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与素质,防范安全事故是教学的关键,积极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为学校提供良好的治安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春梅,刘晓杰,石绍成.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的自身安全与社会安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论文摘要:安全问题是目前发生在我国高校的常见重要问题,实施安全教育对于在校学生尤其重要。国内研究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从安全教育的定义、内容、存在的问题、对策四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总结,探寻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预测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关于安全教育定义的研究
一般说来,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有着统一规范的定义,所以关于安全教育的定义研究是非常少的。如古月娟、白海琦认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点黄维平、韦帮得也是认同的。而王能武认为“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总的说来,高校安全教育定义研究侧重点不同,但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效安全教育是指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的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而实行的教育措施。
二、关于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
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的提法很多,很多研究者将安全教育内容分成不同的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三点
古月娟、白海琦在提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即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四点
张玉华、袁成龙提及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相比狭隘的高校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已拓宽了安全教育的内容,也把国家安全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另外,孙光辉也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分为四点:“社会注意荣辱观教育、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教育、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事业的进步,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交通安全教育与消防安全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五点
姬学民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教育即有关安全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法规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打击不法分子制定的。教育大学生学法、知法、懂得依法办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法纪法规学习,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安全教育中应该包含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
(四)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六点
李晓明认为:“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各高校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有学生违反了这些 规章制度,从而造成了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规章制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二者都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
三、关于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袁健认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且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内容不够全面且教育形式单一,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张玉华、袁成龙也认为,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只是走过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不够完整。谭汝媚认为当前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大学生减灾和避灾自救能力相对匮乏,网络安全问题突出。宋江浩认为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网络化发展趋势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园外来人口增多,校园住宿条件等都会影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外人员参观、访问等也给高校安全教育带来问题;高校扩招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问题,在校生人数众多,层次多样,使得校园也更加复杂,安全教育的问题也就更多;交通安全、性安全等也影响校园安全问题。王能武对上述观点也是认同的。
研究者罗列了很多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目前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是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校只有在对安全教育有了足够重视的情况下才能搞好安全教育;另外,研究者也看到了由于社会问题而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有利于高校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高菲提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袁健认为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认为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加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三进”工作即安全教育进宿舍进课堂进校园网络。
谭汝媚认为高校党政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大安全投入,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和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网络知识安全教育。宋江浩认为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完全教育;加强对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对高校学生防盗窃、防诈骗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王能武认为:动员各方面力量,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姬学民认为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以案说法,有针对地教育;突出重点,有区别地教育。陶娟提出:首先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其次,精编教材,规范教学。精编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再次,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如专业保卫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骨干队伍;转好重点学生、重点时期和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接着,创新形式,寓教于乐;关注心理,爱护学生;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李晓明认为: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平安氛围;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安排学时,开设课程;明确内容,选编教材;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辅导。
研究者对于高校安全教育建议主要针对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具体可行性意见却不够。以后的研究可能会针对时展所出现的安全教育的新问题,进行非安全教育定义,而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也会越来越重视其实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