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04:41:45
导语:在家庭德育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是环境的产物,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庭的物质文化环境。农村家庭里的图书量少得可怜,几乎是空白的,其他的文化摆设,例如字画、文房四宝等这些对于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更是天方夜谭。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家长们也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物质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很多农村家庭经济富裕,但家里一片狼藉,更谈不上文化氛围。自然而然,家庭物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推动力就显得非常苍白。
2农村家庭教育力缺失的归因分析
2.1农村生活传统中教育意识和观念的先天性不足
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观念是形成家庭教育力的前提性因素。受经济、文化、环境和历史等因素影响,农村大多数父母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和教育所负有的不可替代的责任,父母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大,把孩子“教育成人”自然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因而当前我国的农村家庭教育出现一种“养教失衡”的状态。这直接导致父母先天性缺失对孩子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能力。
2.2农村家长受教育水平较低
通常来说,家长的文化素养与家庭教育质量是成正比的。家长的文化素养越高,掌握的科学教育理念与知识就越多,更加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就越有利于帮助家长选择正确、合理、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能力就越强。这也正如马克思与恩格斯曾指出的那样:“子女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自身文化素质有限,缺乏基本的教育知识和文化知识,没有能力很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家庭教育力的缺失。
2.3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我国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普遍比较落后。在大多数农村家庭里,家长必须为生计和改善家庭条件而奔波,根本没精力和时间来教育子女,家庭教育力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的父母也没有多余的资金去购买相关的教育书籍开展自我学习或者参加家长培训班来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教育力。也没有多余的金钱来给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家长不能给子女购买必要的课外书籍来满足孩子对课外知识的需求与渴望,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2.4农村家庭结构不利于教育力发挥
在农村,大多数都是以大家庭的模式生活,例如同宗家庭、主干家庭等。在这些大家庭里,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活动的时候,由于祖父母过于疼爱孩子,直接导致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教育力受阻。同时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很多进城务工的父母把孩子托付给子女的祖父母、其他亲戚,或者父母单方一个人来抚育,甚至有些把子女单独留在农村,这都导致了农村家庭结构的改变。在这些特殊家庭里,直接限制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教育主体缺失,也有些祖父母教育力匮乏,对孩子没有基本的管教能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力的缺失是农村家庭教育中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大问题。
2.5社会转型导致农村家庭教育力弱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长的观念也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父母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对孩子产生的教育影响力会有不同的效果与作用。父母观念、观点不一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这就会出现父母双方教育力相互冲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双方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不仅会大打折扣,甚至不同的教育力会相互抵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不了积极的作用,相反有的孩子会在两种相对的教育力的作用下,感到迷茫,无所适从,迷失自我。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不同地位群体之间通过长期的权力关系,在各种不同的领域形成了特定的社会资源与机会的分配原则。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分层也出现多元化趋势,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与机会也不同。农村家长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处于社会底层,因而他们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与机会都比较少,缺少足够的资源与机会来提升自身的教育力。
2.6农村社区文化的稀缺
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相对狭隘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对农村社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无法给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农村家长由于农村枯燥、单一的文化环境,其娱乐方式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农村家长的娱乐方式主要就是看电视、打牌,那么他们的子女受其父母的影响,回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有些家长喜欢打牌,其子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迷恋上赌博,同时由于父母喜欢打牌,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们干什么,甚至为了不让孩子影响自己打牌,就让孩子没有节制地看电视、玩手机或者上网。
3提升农村家庭教育力的策略
改善农村家庭教育力缺失的现状,首先得提升农村家长的教育能力与素质,也需要改善农村环境,为农村家庭教育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和支持,从而真正地提升农村家庭教育力,为农村孩子创造能够全面、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大环境。
3.1提升家长素质,更新教育观念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学习型社会。农村家长由于先天与后天的双重不足,更加迫切地需要学习新的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文化涵养。家长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都会得到改进。家长只有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有意识地去培养教育孩子,从根本上改变家庭教育力缺失的现状,为子女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子女各方面健康发展。
3.2学校加强指导,增进家校联系
孩子的教育只有学校与家庭良好合作,才能发挥最佳的教育效果。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家长了解到学校教育的内容与责任,并向家长宣传当前最新的教育理念,给家长提供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学校和老师应定期和家长保持各种形式的联系,让家长随时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共同解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而家长也可以及时向学校和老师沟通交流孩子在家的日常表现,遇到孩子教育上的问题,可以和学校、老师共同探讨。通过家校合作,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力的重要性,并在学校的指导帮助下提高家庭教育力。
3.3加大农村资源投入,增强物质推动力
政府应当进一步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加大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要为农村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弥补农村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外在环境、物质推动力的不足。当地政府可在农村建设小型图书馆,满足孩子对课外书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减轻农村父母在这方面的经济负担。另外,农村不像城市里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可供父母选择,因此当地政府可以和学校共同开办各类免费兴趣班,满足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弥补父母在这方面教育能力的不足。
3.4优化农村家庭教育的外部文化氛围
[关键词]:现代媒介 家庭教育 冲击
浙江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邵培仁认为,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网络的诞生让现代媒介一下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传播速度迅猛,内容广泛让现代人一下子应接不暇、措手不及,人们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良莠不分,来者不拒,同时因现代媒介运用广泛、功能的强大让我们的家长也好似找到了家庭教育的神器,把家庭教育的任务一下子交给了现代媒体这个“高级保姆”。
三十年前一个村庄有一两户家庭殷实的人家有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那是了不得的事情,每天不等天黑人们会忙着早早吃完晚饭,搬着小板凳怀揣着那份不好意思但又放不下的心情蹭到人家,踮起脚尖观看每天记挂的《武则天》《射雕英雄传》等。十五年前当一个普通家庭的一位成员拥有一部手机时,是这个家庭多大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会计算着每个月用去了多少话费,手机只是人们用于最重要时刻的联络工具而已。十年前,电脑、网络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但也只有机关办公室、知识分子、或专业学习机构才能普遍接触到电脑,电脑对于家庭还是一个奢侈品。但很快,电视、电脑、网络象一张无形的大网一下子罩住了人们每天的生活,美国学者威廉·j·米切尔曾预言:“在21世纪,我们将不仅居住在由钢筋混凝土构建的现实城市中,同时也栖身于由数字通信网络组建的软城市里。”人们每天的生活、出行、工作都离不开这一切,做菜要百度、出行刷手机、工作要搜搜、写作要黏贴,每天的每天现代媒介这位导师无时、无处不在,渐渐地现代媒介在家庭中得到了所有人的青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自出生以来就朝朝暮暮、无时无刻地在家庭这个大环境中接受着各种有意无意的熏陶,家长的一言一行,家长的生活习惯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发展。现代媒介的介入,让我们的家庭生活习惯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所有的家庭休闲时光都交给了电视、网络娱乐,遇到问题找“度娘”,孩子哭闹有动画,现代媒介在家庭中是无所不能,在家庭教育中更是到了万能的地步,事实真的如此吗?
1. 现代媒介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人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它是通过一定的生活环境、教育影响和本人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在众多影响儿童性格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动因,是儿童性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心理学家潜心研究提出了四种家庭教养方式,其中“放任型教养”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教养方式。现代媒介让家长错误地认为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捷径:孩子哭闹了就可以放动画片,电视剧,让孩子安静地成长;孩子没有玩伴可以找“电游”,虚拟的网络世界可以暂时满足孩子现实世界里不能实现的需求;孩子完成不了的任务可以找“度娘”,百问百答,渐渐地孩子不需要家长的陪伴,家长也觉得“省心”了,素不知在这种放任型的家庭教养中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取得了成绩也得不到家长及时的鼓励,孩子遇到困惑也无需与家长交流,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使孩子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而失去归属感。这种类型的父母导致孩子固执、散漫、社会适性差,容易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或玩世不恭等消极性格特征。
2.现代媒介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
也许在人们的印象中对于“自闭症”还不是太了解,据统计,目前,儿童患自闭症的人数是以往的3.5倍左右。儿童自闭症过去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左右,现在为千分之七左右。哪些因素会增加孩子患自闭症的机率?家庭原因: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经常陪伴孩子,家庭气氛又不温暖,如果孩子长期一个人,会诱发孩子自闭症的。环境因素:早年生活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或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会用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对外界环境就不产生兴趣。这些看似不相干的链接在现代媒介越来越发达的如今变得越来越敏感:很多年轻家长为了自己生活的安逸,或者自己工作确实比较繁忙,常常把孩子交给了现代媒介这个“高级保姆”,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能从这些电视网络上学到很多,孩子能够自己从中吸收营养,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就省心,这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忽视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的那份亲情和交流,孩子在长期与现代媒介打交道的过程中慢慢变得越来越孤独,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2014年秋季开学时,我园一下子来了三位特殊儿童:“自闭症儿童”,留在我班的杨天一小朋友属于症状较轻的一位,在与其家长交流中了解到:杨天一小朋友从小是由外婆带大,外婆说:杨天一小时候很乖,只要有电视他就不哭也不闹,外婆没上过学,不知道怎么哄孩子,同时为了手里的活计干脆就让杨天一整天安静地看看电视,渐渐的到了入学年龄,杨天一小朋友的自闭症症状显现出来:喜欢一个人到处乱走,不能与老师交流,不会和同龄孩子相处,有时为了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他会不停地拍手或躺在地上不起等,转了几所幼儿园都无法入学,后来家长带着杨天一小朋友到上海鸿慈儿童医院、苏州儿童医院就医,专家诊断要求:家长多陪孩子,多
关注孩子,多和孩子交流。3. 现代媒介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今年春节我到朋友家聚会,看到最多的是大人小孩手捧着手机不抬头,朋友吐槽:儿子今年高二,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小高考,可是他每天都要花很多的精力陪在儿子的身边,因为他的儿子特爱打游戏,稍有空闲就上网。这个话题让我想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谁来陪伴,谁来监管?电视、网络这种“平易亲人”的娱乐工具在当今这个时代普及到了每个家庭,在每个家庭的客厅、房间里几乎电视是必备的家居物品,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孩子只要知道按钮就会打开,这种很易操作且娱乐性很强的媒介让老少都喜欢上,“留守儿童”就在这“茫茫电网”的陪伴下悄悄地长大,因为缺失了父母的监管,确失父母正确的引导,这些儿童不能够在这个复杂的“电网”世界里甄选出正确的知识给予自己营养,现在很多新闻报道留守儿童:很早失学在家,很早混迹社会,还有很多走上了不归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催生了不少畸形的网络等媒介,这给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网络的负面影响给家庭教育带来许许多多的后患,由此可见,互联网给社会、家庭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也已经暴露无遗。
家庭教育在与现代媒介的博弈中,明显落于下风。但事物总有两面性,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应对挑战。此时此刻最为关键的是树立长期的危机意识,思考应对方案,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1、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培养儿童的抵御能力。
否定“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选择“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做好监管工作,家庭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介积极向上一面,有选择性的让孩子通过各种现代媒介吸收正能量。在家庭教养中多进行挫折教育,如果一味地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所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只有这样,在面对现代媒介所产生的诱惑时,才能具备抵御的可能,也为家庭教育减轻不少压力。
2、通过多途径的学习,培育儿童良好的媒介素养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从儿童特殊的心理特点与接受特点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具体方案,通过多途径的学习真正培养和完善儿童对媒介的判别能力,自觉抵御其中不良信息的方法与技能,应通过立法等手段, 尽早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学校课程, 并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 加快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设步伐。
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主动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网络知识教育:在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加强道德自律和伦理规范,并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不断改善家庭环境,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 改善家庭的精神环境,建立良好的夫妻、亲子关系,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并给孩子多一些的温暖和关爱。
4、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选择适合的方式
对于家庭教育和现代媒介的冲突,香港乃至国外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与成功的案例。在借鉴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学会选择性的学习接受,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家庭教育的意义在于育人,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现代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家庭教育带来一系列压力与挑战。也许,我们会感到无助与困惑;也许,我们还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和挑战,这些“也许”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许变得都不再重要,而重要的是,当浓雾渐渐散去,一群追梦人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道路上依旧迈着坚实的步伐,培养出一批批能够肩负起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参考文献: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者:唐蓉娜
论文摘要:幼儿教育包括了幼儿因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两者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对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家园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能很好的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幼儿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也日益突显。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家长;家庭教育;知识普及
1针对青年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性
(1)青少年问题大多可追溯到缺少良好家教。近年,我国青少年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如:逃学、过度沉迷游戏、过早性行为,甚至为小事伤人杀人;还有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等。出现问题的青少年,多来自于家教欠缺的家庭,长期缺少成年人负责任地对其指导和管教——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来自于单亲家庭、或父母溺爱放任造成。他们缺少是非善恶观念,缺少规则意识,性情偏激。家长到孩子问题比较严重时,才意识到管教缺失,为时已晚,即使孩子行为得到纠正,也已错失许多良机,很难再得到最好的发展。特别对于身处社会底层、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希望用辛勤工作为儿女换来富足生活、美好前途的家长,这种打击是极为沉重的。(2)家教缺失源于家长缺乏家教意识和方法。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教育孩子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许多年轻父母,是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迎来下一代。要给予孩子比较恰当的教育,对他们而言不易做到。何况他们中有些人,自己成长过程中就没受到好的教育,对下一代的教育方面更是一片茫然,甚至没有教育的意识。(3)有些年轻人对自身的行为控制能力比较差,沉迷于游戏、连续剧、玩手机上瘾、或过度喜欢打牌打麻将等,并不会因为孩子的出生而改变长期的习惯,也意识不到自己给孩子树立了负面榜样。(4)年轻人本身也刚步入社会不久,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让他们无暇学习育儿经验,即使知道良好家教对孩子极有好处,但缺乏相关经验,因而无从着手。(5)要提高家教水平,先要提高为父母者自身意识和水平。因此,提倡对大多数即将为人父母的年轻人进行培训,教给他们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为他们提供明确可行的指导,帮助他们少走弯路。而且良好家风还能代代传承,对整个社会将形成长期正面影响。这将是一件造福家庭造福社会的善举。
2针对青年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可行性
(1)由于血缘关系,父母都希望子女有个好未来,也知道良好教育的重要性,但因缺乏经验和方法,很可能导致家教无效甚至失败。如果在为人父母之前和之初,能得到关于孩子培养方面的培训,初步掌握一些简洁明了易接受的育儿经验,知道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将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就会顺畅得多,其子女成为问题少年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如果培训渠道方便,年轻人会很乐于接受,还可以从这种学习中看到希望。这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极有好处。通过对家长的教育,达到教育下一代的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对恋爱期青年进行此方面的教育,可增强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激发其上进心,对下一代产生比较好影响。青年受到此类教育,对其本身也是学习塑造的过程,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明白自己首先要上进,走正路,孩子才更容易有个好未来。(3)家教意识和方法,可以通过临时教育获得。家教不需要高深理论支撑,操作不难,只要对孩子有爱,可在日常点滴中进行。许多年轻家长意识不到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将其点醒,有了主动性,方法很易习得。若直接教其方法,可立竿见影用于实践。(4)对年轻家长的培训,如需大范围进行,个人和团体的力量显得单薄,应由社会来组织进行。由政府牵头,通过社会各方面协助完成,在现有条件下完全可以做到。整体花费并不大,但后续成效却会非常显著,可以极大节省为问题孩子纠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将逐步显现。培训平台搭建完成后可长期使用,后续不断完善即可。所以希望对家长的教育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特别是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尽快采取行动,让它早日发挥作用。
3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方式方法
(1)推广方式建议:因国人纸媒阅读少,手机普及程度很高,以手机作媒体推广最容易。内容载体可采用、网站、手机app等;形式可以是:文字音频视频游戏等。微信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采用的方式最易被接受。因为要吸引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员访问,所以操作要简单方便,采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登录最为便捷。网站是功能最全面、容量最大的载体,各种内容可长期留存,也极适合用于家长培训。可由链接进入网站,也可由相关工作人员将网址发送于结婚登记预留的电话上,或者进行产前检查预留的电话上,或者将网址印于传单上供随时取用,也可以将和网站的二维码贴在墙上和宣传栏上,方便年轻人随时扫码。还可以开发育儿知识的手机app,可通过相关链接下载,或由结婚登记人员、工会工作人员、青年工作者,帮助把app装入准备结婚的年轻人的手机;或者直接在针对大中专学生,技校学生等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的手机中预装此类程序,让他们能随时接受此类知识的熏陶。鉴于中国传统观念,未婚青年不会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关注孩子教育问题,此类内容更适于采用网站、手机app、等形式,且最好是有文字、图解、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以方便不同文化程度、有不同习惯的人群关注。(2)纸质印刷媒体方面,可印刷成手册随结婚证同时发放,或存放于乡政府办公室、乡村卫生院、信件收发室等处;青年人比较多的大企业,也可以在休息室?娱乐中心存放印刷品,供青年们随时取用。
4针对青年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内容
(1)从孕期到婴幼儿、学龄各阶段的基本注意事项和教育方法,以基本知识普及为主,简明易懂;并可通过链接学习到更多相关内容。可利用各种媒体原有的内容,只需组织人员加工整理即可。(2)要有针对家长的文字、音频、视频,也有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故事、儿歌、音乐、趣味知识、有益的动画片、有助于智力开发的小游戏等内容的影像、音频、视频,内容都可以在线观看或下载,且不断更新补充,以最大程度方便年轻家长的育儿过程。(3)作为以各种知识层次的年轻人为对象的知识普及,内容要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有理有例,正反兼举;让年轻人既能获得正面经验,也能吸取反面教训,以增加他们主动学习育儿知识的动力。提供的教育方法,要条理明晰,具体,易于操作。
5针对青年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注意点
(1)对家长的教育培训对象要广,尽量多覆盖适龄人群。应该采取强制性的推广方式,仿照西方,青年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因为在没有孩子之前,许多青年意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青年,如果不采取强制措施,恐怕他们不会主动参与。(2)对家长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投入经费,投入人力,长期持续进行,以取得广泛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一级级的学生来了,一级级的学生又走了。学生中总有让你生气的,有时甚至有些恨,恨铁不成钢。初一,你对每个学生都充满期望和爱心,虽有些调皮捣蛋的家伙,但每个人都在努力;初二,有些学生看着学起来有些吃力了,有些应付的家伙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应付的人开始放弃,你不止一次的鼓励他们,别轻言放弃,很高兴有悔过的,可那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反反复复的犯着那些你一次次提醒的坏习惯,可他们总是伤你的心,真是恨铁不成钢。你的好心却换来他们嗤之以鼻的冷笑,你对他好,他也不会领你情。后来我才渐渐的明白,如果我们仅用成绩去衡量他们,他们永远只会成为我们眼中的可恨之人:上课睡觉,不写作业,打架抽烟之徒。也许自己的功力尚浅吧,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有时觉得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越来越觉得家庭教育的重要。仅靠老师和学校一方的力量是不能让他们有什么大的变化的。有些东西是学生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天生有着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感情上的挚友、行为上的榜样、学习上的蒙师、生活上的参谋。父母对孩子教养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式等对孩子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常听到有老师这样说:这孩子真聪明,可惜呀!中国的家庭教育,尤其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留守孩子现象极为突出。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孩子越来越多,留守家庭成为当前农村的普遍现象。在这些家庭中,或是祖辈监护型、或是单亲监护型、或是亲朋监护型,甚至家庭离异,家庭的教育功能不断被弱化,这就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情感冷漠、品行不端、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的坏行为。
(2)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少沟通。
农村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多数家长只重视和给予物质上的关心,缺少精神上的鼓励。打骂争吵的棍棒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要方式。“棍棒底下出孝子”等思想普遍存在,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殊不知这样一来,既伤害了孩子的身体,也伤害了孩子那幼小的心灵。打架现象频频出现,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3)重成绩轻做人。
许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培养,然而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上,却存在着不少认识和行为上的偏颇。一讲到家庭教育,就自然想到学习成绩,认为只要盯住孩子的学习,保证孩子的学习就可以了,而忽略对于孩子做人的教育。纵然天资聪颖,也会被不良品性和习惯所埋没。的确,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行为品德方面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4)过分依赖学校。
很多农村家庭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了,学校和老师就得全权负责,教好教坏都是你们的责任,把自己这个做父母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撇的一干二净。社会上也有很多这样的理解:”你老师怎么教的?”这种教育思想本身就是错误的。综合这些问题,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农村的孩子,家庭教育的落后,家庭环境的落后,真真实实误了一些孩子,不单单是学业,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质。假如你能感化一个学生,你怎么去改变他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环境,你如何用自己单薄的身躯并凭借什么去感化你身边的每一个问题学生?老师不是万能的神,雷夫说过:“我们给过他们改正的机会,只是他们自己不争取。”一切还要靠他们自己,老师不需要过多的自卑和自责,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可是那些可气的学生真的让人觉得可怜,更确切点是让人怜惜。聪明的孩子有很多,可惜糊涂的家长也不少。
3.农村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
姑且撇开成绩,用心去看看每一位学生,初三时,你会猛然发现他们都长大了。尤其那些我们曾经可恨可气的学生,静听他们的心声,不觉有些酸楚。真是应了那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渴望被关注,他们尤其渴望,他们也希望自己学习能赶上。初中仅仅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人生的一瞬间,有些不好的习惯也许从小就养成,基础的知识积累也许小就没打牢过,所以当紧张忙碌的初中生活压向他们时,他们也想努力,只是毅力不够,落下的功课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他们也越来越不愿意学习,这种恶性循环就像滚雪球一样,直到有一天辍学,另谋他路。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我为我们老师自己找的借口,但我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习好,做好人。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包括那些曾让你恨的牙痒痒的所谓的坏学生。那些缺少父母疼爱或被父母惯坏的孩子,别让自己的怒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用心去看他们,能帮的我们还是要帮的。可是父母们,我们需要和你们共同努力。
4.结语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和条件。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应该是综合多样的,家庭教育资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适应了小学生课程应与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对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科学课程资源的理解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是课程实现的基本条件。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有了教育的资源并加以利用,才可以谈及后面的步骤。科学课程资源的来源是广泛的,一切能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资源都可以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做出了如下说明:“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不应该局限于以前单一的以科学知识教授为主的课堂与教材方面,而是要以一个全新的广泛的课程理念来指导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这也是与新课程提倡的在小学阶段课程以综合性课程为主的理念相吻合的,也是适合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特点的。
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按照科学资源空间上的划分,可以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又可以将其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以及网络资源三类。从性质上来看.则包括人力、物力和环境三大类。一般而言,学校资源是科学教育中最主要的资源,是有组织、有目的、系统的教育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形式是科学教材和教师的科学教学活动。尤其是教材和实验室中的教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都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资源。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科学教育过于知识化、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所以往往只把眼光放在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而家庭资源与社区资源这些校外的资源由于长期不受关注和重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在资源应广泛化的今天,没有对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二、家庭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和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新课程观的指导下,家庭资源是小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和探究的重要资源,做好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将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有重要意义。
家庭是小学生除了学校以外,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孩子学习的启蒙者。对于科学教育而言,家庭也是孩子最经常性接触的、最早发生的一个学习场所。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也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提倡与孩子的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学科学、在生活中用科学,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
家庭中科学资源的开发可以从家庭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个方面来挖掘。
1.第一个方面是家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活的课程资源,在家庭中,主要是孩子的家长担负起孩子科学教育的指导者的角色。一般来说,家长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经历,与孩子有比较多的接触时间.完全有能力为孩子的科学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家长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需要家长提高对孩子的科学教育意识。作为家长,都应该明白,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之一。现代社会里,一个人需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尤其是在目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更需要有仓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科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是中小学教育中可有可无的课程。家长应该改变过去只看重孩子的语、数、外等所谓的“主科”的成绩的观点,努力从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所有的学习。只有这样。在家长有了很好的科学教育意识的情况下,家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为孩子的科学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
其次,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科学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创造一个科学学习的家庭氛围。以家长的阅历和职业背景来说,无论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怎样,从事的职业如何,都有可能为孩子创造科学学习的条件。这也是由小学生科学学习应该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决定的,只要家长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知识或者是常识.或者是生活经验,都可以为孩子提供帮助,因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能将家长在某一方面的专长与孩子的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做到良好的亲子沟通合作,可以说是家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一个主要的途径。如有的学生家长恰好是某方面的权威或者是某领域的专家,不仅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家庭中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帮助.而且可以为学校科学教育提供帮助,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或是为学生提供到所在单位参观学习的机会。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广大家长的支持与参与.正是家长的全力支持与合作才能保证家庭科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科学课程资源。
2.第二方面是家庭物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家庭生活中的所有一切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开发成为孩子的科学教育资源,这些东西的使用需要在第一个方面的参与下完成,即要有家庭人力资源发挥作用.自然包括家长和孩子自己。在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下的科学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下面仅举几个例子.作为家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具体方法的范例。
(1)家长引导下的科技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言而喻,它同样是科技进步的阶梯。家长作为孩子的科学教育的启蒙者,其职责在于适时选择符合孩子心智发育时机的科技读物,指导孩子阅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图文并茂的科技图书,也可以提供电子音像读物(如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等)。像《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科普读物,家长可以多买一些,为孩子建立自己的科普读物小书架。收集孩子喜欢读、读得懂的读物。另外,家长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时问,看看《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反映科学的电视节目,给孩子适当的讲解。
(2)科技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进行有意识的科学教育,起到的效果可能会比生硬地教孩子强记一些科学知识更好。因为这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家庭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可谓寓教于乐,把“教学做”、手脑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类游戏可以是手工拼装、拼图比赛、玩电子游戏等,也有很多益智玩具,都可以作为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加强亲子交流的素材。
(3)旅游考察。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家庭里,特别是对城市中的孩子而言,家长有机会一定要多带孩子“到自然中去观察”,让孩子与大自然有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因为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包含了很多很好的科学教育资源。名山大川,天空海洋、地貌植被、鸟兽虫鱼、古代与现代建筑等,可以说处处是课堂、处处是教材,资源丰富多样,而且生动实在,在潜移默化中,科技教育的素材和资源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到孩子的心灵,这对于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产生科学探究的愿望是十分有意义的。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家长可以多陪同孩子去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场馆,因为这些地方也是科学教育的基地,孩子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到很多东西,既开拓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
(4)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在家庭当中,可以让孩子亲手参与进来,在与植物、动物的亲密接触过程中做全程的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动植物的属性特征。这是一种很有实践意义、能全方面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资源。比如说在家里种植一盆花,甚至可以从种子开始,在家长的指导下,让孩子负责照料这盆花。通过整理花盆、播种、浇水,施肥等等一系列的过程,直到开花、结果.让孩子亲身经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做一些观察记录,这其实就是在引导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来做一件事情。孩子可能没意识到这是在进行科学活动,但是家长一定要有这个意识,才不至于让很好的科学教育资源流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孩子可能会认为浇的水越多、施的肥越多,花就越长得好,如果家长指导适当的话,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实验,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通过结果的对比,小孩明白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可能并不正确,然后会继续问~些“为什么”,这时候家长又给以适当的指导。这样下去的话,孩子探究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逐渐就养成了一些科学的思维与方法。这样通过孩子亲自参与得到的东西,比只从书本上看到或是家长、老师告知得到的东西理解要深刻得多。
(5)家庭日常生活的科学教育价值。日常家居生活也隐含了许多可以进入小学生科学学习范畴的资源。很多不经意的小事蕴含了科学的道理,在生活中让孩子结合课堂所学去解释这些现象,一来可以检验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二来也可以利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比如,在小学的科学课本中,有介绍食物的营养结构合理膳食的部分,根据这个知识,孩子可以先记录自己家每天的食物结构,然后分析是否合理健康,最后提出一个修改意见,制定一个合理的食谱。又比如,看到家里烧水用的锅子锅底结了一层厚厚的水垢,可以启发孩子思考这层水垢是怎样形成的,与家庭用水的水质有没有关系,怎样才能除掉这些水垢等.让孩子多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也是给孩子科学教育的绝好机会,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社会教育的多样化是以公民为教育对象,以社会、家庭、学校诸多教育资源对公民产生影响的多元教育。公民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之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所有公民是构成社会的元素。当把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有机整合之后,这种强大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家庭成员中的公民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公民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公民教育以政治说教的形式为主,公民的行为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道德来制约,使公民素质教育显得单一。把学校、家庭、社会诸多教育资源的融合,使公民不自觉地置身在一个多元的教育环境之中,公民在有意和无意中接受了教育。于是,这种多样化的教育功能就得以彰显。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促使家长自我素质的提高。任何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积极进步,那么,家长就得给孩子一个积极进取的家庭环境,这便促使家庭中的成员提高自己的修养,改掉自己不良习惯。(2)学校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对家庭中的成员产生隐性的、积极的教育作用。(3)学生良好的行为对社会产生巨大的震撼作用。(4)电视、网络平台、社会舆论等途径,对社会公民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5)教师长期与家长的沟通、对话,影响着家长对教育及自身素质的关注。(6)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影响着家庭的和谐发展。
二、家庭学校结合共同提高
在教育各个阶段,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实施三结合教育实践中,各小学、中学,大学都应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充分依靠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逐步探索出各种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途径,指导和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各学校努力探寻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举办家长学校,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主动了解家长的需要和能力,介绍科学的教育方法,主动为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利用教育互联网络,交流家教体会。也可以利用学校开放日、校长信箱、家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反馈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三结合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推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从而也有力地推进了社区文明的发展。
三、良好的教育环境需要统一的教育理念
要使人得以全面健康发展,必须具备和谐的教育环境。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出现严重的分离,其各自的教育功能无法形成合力。要全方位全面推行教育的步伐,必须得到政府的调空和指导,必须以学校教育为基础,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发挥诸教育功能的互动作用,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确保学生所受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一致性。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对社会建设的重要价值
文化水平较低。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21世纪,文化教育是非常普及了,但是仍然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其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大都是初中水平,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所以在辅导孩子的学习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对于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理解也是有缺失的,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孩子吃饱穿暖,不受其他人的欺负,孩子学习任务不完成,他们不在意,但是一旦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了,他们常常教育孩子不能吃亏,以牙还牙,甚至也会帮孩子出面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法与学校教育原则是相悖的,这就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矛盾。
教育意识不够。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小时候在老家就养成了,潜移默化,点点滴滴,习惯成了自然。到小学阶段随着父母来到了城市,城乡差异他们难以适应,很多在城市中格格不入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是很习以为常的,一时难以纠正,而他们的父母平时也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或者根本也没引起他们的重视,有的甚至还是隔代教育,导致孩子在学校里,经常会做出些违反学校常规的事,而受到家长的投诉、老师的批评。
所以,在学校里,同学之间、家长之间,会出现鄙视,互相排斥等不和谐的现象,这些都是摆在学校一线教师每天面对的问题,处理不当,会引起矛盾更加尖锐,后果不堪设想。
加强学习,共同关爱
(1)首先,创造机会,多为家长充电。学校里有家长委员会,通过家委会举办一些家长沙龙,大家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交流育子心得,相互沟通,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教训,对于其他家长的教育更有模仿作用和实际操作性。其次,学校经常会举办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了孩子在校学习的真实情况,通过学校印发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学习,也了解了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要求,这样就为家校的良好沟通,合力开展孩子的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举措让他们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家庭教育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
(2)引导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在育人过程中,环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自古以来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庭环境的良好程度,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麻将声声,吵闹不断,居无定所,父母离异。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都不能保证,如何能保障孩子正常的心理呢?这些因素都难以保障孩子安心学习,安心做着自己喜欢做的活动。所以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好和谐、安定、民主的良好的氛围。
(3)教师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教师在充分指导家长家庭教育外,不能放松对这些孩子的关爱,而更应该对他们以三心:偏心、爱心、耐心。对于他们,教师要格外地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平时所犯的错误或者过失,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武断下定论。在我班级中,小丁是一个比较憨厚的孩子,黑黑胖胖的。平时在班里一直沉默寡言,不吵不闹,但是在学习上不够自觉,家庭作业拖拉。面对这屡教不改的他,我很生气,于是就跟着他回家,进行家访。他的家在一幢二层小楼里,小楼被分割成若干多个房间,住着不同的民工,他家在二楼的一个单间里。
穿过杂乱的楼梯和走廊,我小心翼翼地来到了他家,一眼看去,家里比较凌乱,一块布隔成了两间房,也没象样的书桌,他年满70的奶奶在家,指着小方桌,这就是小丁平时写作业的地方。心酸之余,我向他述说了小丁在校的表现,孩子较听话,但是学习上懒散,不自觉,希望通过家长能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 青少年; 心理健康;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of adolescents have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and young people are in a special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mind and body. The family environment is the primary environment for the lives of young peopl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 that is most affected. Whether the family atmosphere is warm, whether the parenting style is reasonable, and whether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family is complet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young people.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a harmonious family atmosphere, scientific family education and a healthy scientific education attitude are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s.
Keyword:family;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 人们的生活步伐也在加快, 而需要面临的社会压力也愈来愈多, 大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略的地步。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 其心理健康更需要得到重视, 正如《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国立则国独立”。青年一代为新时代的骄子, 不仅要承担父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期盼, 而且还对国家的繁荣与富强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然而, 正处于第二关键期的青少年, 心理的成熟度还不是太高, 学习生活上的各种压力与挫折, 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 在他们身上引起许多行为问题, 由此可知, 除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以外, 心理的健康程度更值得我们关注。家庭作为孩童最先接触而且产生相互作用的环境, 也是孩童认知世界的第一步, 是孩童获得日常生活习惯与社会文明的主要途径, 这也就奠定了青少年未来心理健康状况发展的基础[1]。在当今社会里, 青年群体的心理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到了不容被忽视的地步, 引起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有很多, 而父母教养模式、家庭环境与氛围等对其心理产生的作用最明显。
1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位老师, 为其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石。其中, 教养模式也就是父母在孩子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 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 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2]。这均是在父母与孩子互动交流的时候形成的。在20世纪末期, 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张文新提出以下观点:教养模式就是通过父母个人的教养方式方法与之对孩子的感情表达等形成的一种互相作用形式, 因而比较稳定, 并且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改变, 这体现出了亲子互动的本质属性[3]。综上所述, 大家可以把教养模式的内涵理解为父母或者别的一些监护者在和孩子进行交流互动时一般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这也是由父母或者别的一些监护者的教养模式、教养情绪、教养行为举止等各式各样因素互相作用, 从而形成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形式。父母教养方式一方面折射出了他们对待子女的态度, 另一方面反映了他们的教育理念。
1.1 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的差异
基于要求与反应性两个水平, 戴安娜·鲍姆林德 (美国心理学家) 将教养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1.1.1 权威型
指在家庭教育中, 在人格平等、尊重的基础上, 树立父母的威严, 同时对孩子的不妥行为进行指正, 除此之外, 父母必须对孩子的内心思维做到有所掌握, 经常和他们进行一些沟通, 通过这些日常情感的互动, 孩子可以从中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重视。在这种严格且民主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青少年, 适应能力强, 心理健康水平高。
1.1.2 专制型
指在家庭教育中, 将家长自己的意愿强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禁止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 凡事都是由家长做主。在这种环境下, 青少年会出现恐惧的情绪, 抵触家长, 在外显的行为上表现出回避。
1.1.3 溺爱型
这种类型与专制型相对, 指凡事都遵从孩子的意愿, 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在这种成长环境下, 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 不尊重他人, 缺乏团队精神, 长此以往, 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1.1.4 忽视型
指在感情上缺少给子女所需要的与重视, 而仅仅是给子女一些物质上的奖励, 因而不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这种教养方式下养成的青少年, 通常情况下, 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温暖, 在环境适应和自我控制方面往往会出现问题。
2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孩子自诞生之后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 这就是说家庭是每一个人社会化的第一步, 所以, 家庭环境将直接决定了孩子的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孩子生活技能的获得、个人习惯的养成、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对待问题的思考模式等等都是在家庭环境下逐渐形成的。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 孩子的个性与品质是在家庭的互动中形成的, 也就是在与家人平时相处的时候所形成的行为举止与心理行为习惯。假如家庭可以给子女带来安全感, 子女身心就会得以健康发展;但是与之相反的是, 假如家庭使得子女心理抑郁, 那么她们会形成闷闷不乐、忧郁等负面情绪, 导致其心理健康状态非常差, 这是因为他们的家庭充满了矛盾、争执与不幸福等因素。家庭环境就是家人们在日常生活的互动里形成的人际交往的状态和氛围。建设好家庭环境可以使得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并且真、善、美等一些美好的品德能够得以培养, 换而言之, 假如家庭环境比较差, 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存在诸多问题。不良的家庭氛围主要表现为:
2.1 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导致其感受不到快乐和爱
家庭不和谐, 一般是因为家人之间经常发生争执, 引发吵架、冷暴力以及打架等行为举止。这种问题经常出现在父母之间出现争执或者他们均是冲动的性格的家庭中。在该环境下, 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失望和恐惧, 长期如此在认知上会导致其产生偏差或扭曲。
2.2 有失风范的家长行为将影响其思维方式
Jean Piaget在孩童认知活动方面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思考形式和大人是不一样的, 并且在其自身发展各个时期也有所不同, 包括婴幼儿、孩童、少年等时期。青少年的思维方式直接是受父母不良的行为规范的影响。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基础单元, 是大众社会化的最直接渠道, 这不单单是人们成长和发展的地方, 而且是人们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组成环节。不管任何家庭, 以怎样的结构形式出现, 对每个人来说, 都是稳定的个人生活的中心, 完整的家庭结构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3 家庭教养态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国内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人数持续上涨, 这一问题愈来愈严重, 然而能够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作用的因素非常多。我们在呼吁社会、学校、幼儿园的同时, 不妨反省一下孩子在第一教育场所———家庭所受到的影响。
3.1 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容易削弱孩子的信念, 使孩子丧失上进的勇气
绝大多数的父母均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在德、智、体所有方面均做好, 能够尽可能地完美。所以, 家长对子女教育付出很多, 并且期待有相应的回报。来自父母的期待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正确的期待可以加强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促使他们不断地进步。所以, 父母对子女的学习要求很严格, 家长自身的迷失导致了孩子教育的盲目性。
3.2 家长对子女的过分保护导致其过于偏僻和孤独
因为国内教育是应试教育, 所以绝大多数的父母还是非常看重学习成绩的, 并且觉得子女是个人的所有物, 对孩子学习的过分重视导致在其他的生活技能方面教授的缺失, 让孩子形成不好的生活习惯, 而且使得孩子容易自私自利, 漠视身边的事物, 一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并不愿意和他人合作或者共享资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苦难需要解决时, 就会感到无能为力、惊慌失措, 面对挫折就只会怨天尤人, 更谈不上正确面对挫折, 鼓起勇气去战胜挫折, 实现生命的价值。
3.3 家长对子女的过多束缚容易把孩子的创造性扼杀在摇篮中
知名的教育学专家陈鹤琴提出, 喜欢玩乐、活泼好动等行为是儿童的本能表现, 是值得父母鼓励与引导的。但是, 绝大多数的大人却在遏制儿童这一天性, 具体行为如下:
3.3.1 限制孩子交往
儿童喜欢模仿并且喜欢和其他小伙伴玩耍, 这有助于其以后在和其他人的互动的时候, 能够自主地解决一些问题, 培养独立自主的观念, 从而可以很好地参与团队工作, 做到共享资源, 公平公正竞争, 并且能够做到谦逊地从别人身上学习自己所没有的长处。
3.3.2 扼制孩子创造
在家庭教育的时候, 父母往往会对这些行为表现不闻不问, 譬如:儿童某些出于好奇而做出的行为举止, 可能会惹得大人的不高兴, 所以其父母发现后, 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 这很可能就抑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的某些模仿行为, 以及某些不成熟的想法, 这常常是其能够形成独一无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素材, 假如父母没有进行有效的关注与引导, 那么会使得孩子受到伤害而遏制这方面天性的发展, 这就是变相地埋没子女的创造力与求知心。
综上所述, 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的众多要素中, 父母教养模式、家庭氛围与父母教养态度是最突出的3个要素。只有在父母教养模式、家庭氛围与父母教养态度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好, 形成和睦的家庭环境、情感好的亲子关系, 才可以使得孩童的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从而在学业上学有所成, 在个人品质上表现出色, 然后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田峰溶, 李冬, 张静, 李敏玉.浅述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因素[J].社会心理科学, 2012 (11) :3-6.
[2]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6) :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