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实验报告评语

时间:2023-03-06 15:55:53

导语:在实验报告评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实验报告评语

第1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人事局是党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的牵头部门,规范机关用语用字工作始终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工作中,我局坚持把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以来,我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进一步提高局机关公务员的语言文字水平为重点,从不断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等环节入手,不断推进全局语言文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

为了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市、区语委要求,我局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局长兼任组长,各办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开展全局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明确一名联络员配合办公室承担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从组织上为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

按照全市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我局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好语言文字工作,积极配合区语委普及推广普通话,不断提高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二是积极宣传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为推进语言文字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多年来,我们一直将语言文字工作作为综合管理、业务考核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今年以来,又按照市、区语委的要求,制定了迎接语言文字工作达标评估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局接受达标评估的工作安排和总体要求。同时,我们根据《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的具体要求,积极将语言文字达标评估各项工作进行了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一是对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文和公务活动时使用规范字和使用普通话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对牌匾、公文标签、公章等使用规范汉字的情况进行了督查。二是认真履行机关在规范语言文字工作中的职责,充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三是积极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让广大干部职工从自身做起,形成一个“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良好氛围,积极把人事局在语言文字工作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的要求切实落到实处。

三、制度完善,措施有力

创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是对人事部门的基本要求。大力倡导、有效宣传、积极引导党政机关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我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工作制度和措施,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局包括语言文字在内各项工作的开展。局机关进一步规范了公文起草、审核、签发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关于开展普通话培训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新录用公务员时,应把普通话口语水平作为一项基本条件,未取得《云南省普通话培训合格证书》或《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的人员,不得录用。”在近几年的全区公务员招考工作中,我们已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应用水平作为一项基本素质要求对考生加以考查。要求考生在参加面试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同时,对面试考官也要求必须将普通话作为面试工作的唯一通用语言。2005年以来,我局共组织了2期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共培训212人,在培训中,我们将《普通话达标培训》作为培训的必修课程。学员因故不参加培训或经测试不合格者将不能参与鉴定和考核,直接影响学员的转正定级和职务任免。这项制度的建立,从把住公务员的入口关入手,建立起督促全市公务员参与普通话学习推广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立足于人事工作岗位,全面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以今年正在开展的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语言文字达标评估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注重人事干部个人在着装、语言以及整体形象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人事部门的社会公信力。

四、开展培训教育,做好基础性工作

认真组织、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为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机关广大公务员语言规范意识、法制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加快普通话在区直机关和全社

会的推广进程,不断普及、提高区直机关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通话水平,提高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推动语言文字应用达到较高的规范化程度,根据**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安排部署,**区人事局牵头组织区发展改革局、区农业局和区水利局等9个单位于2007年6月22日举办了“爱我**,讲我普通话”为主题的迎“七一”普通话演讲比赛。在组织过程中,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绩较为突出,在2007年迎“七一”普通话演讲比赛中获组织奖。积极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开展“推普周”活动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之一,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是全国推普宣传周。为纪念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的,我局坚持按照市、区语委的部署,积极开展“推普周”活动。2005年以来,在推普周期间,对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行学习和交流,纷纷就如何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重申了国家以法律形式出台语言文字法的重要意义。通过推普活动的开展,使我局每个人都明白干部职工都认识到有责任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都有义务去宣传和推广普通话。积极组织在职公务员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根据“凡1954年1月1日后出生的公务员(含参照和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普通话等级测试”的规定,我局于2007年6月19日组织尚未进行培训和测试的公务员参加了普通话培训,通过测试,均达到规定等级。

五、发挥带头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为规范语言文字工作,按照市、区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语言文字工作。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语言文字工作宣传力度,在局机关设置了“推广普通话,用好规范字”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等标识牌,努力营造开展语言工作的良好氛围。工作中,我们注重联系实际,将普通话培训与语言文字规范化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加深人事干部对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重要性的认识,起到了较好的推广普及效果,使**区人事局工作人员基本适应了规范化文字材料工作的需要。

六、加大督查力度,集中进行整改

第2篇

一、研究方法描述

(一)样本选取标准及过程为考察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SEC选取了由50家发行人构成的样本。选择标准与过程如下:首先,鉴于公众主体财务数据的获得便利性,取得一份较为完整的上市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发行人”)名单,包括银行、经纪商、保险公司、信用机构以及政府资助企业(GSEs),以标准行业分类(SIC)代码为基础,合计超过900家。第二。按发行人最近财务年度报告的资产总值排序。第三,按以下标准从经排序的列表中选出50家样本:(1)为覆盖美国金融机构最近财务年度至少75%的资产,选取列表中前30家发行人,并界定为“大规模发行人”,其最近财务年度的资产均超过1350亿美元;(2)为获取小型金融机构的代表性样本,从列表中前30家后的最大型公司开始,每隔42家选出一家,由此得到20个样本,并界定为“小规模发行人”;(3)已入选但未能满足以下补充性标准的公司将被剔除,列表上紧接其后的公司则入选:一是外国私人发行人排除在外,因获取其按照美国GAAP提供的年度与季度财务信息存在困难;二是不以11月30日或12月31日为年度结束日的发行人排除在外,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三是如发行人向SEC提交的年度与季度报告不含当期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管理当局分析与讨论书,则排除在外。由此,SEC的研究对象以大规模金融机构为主(前30家均入选),小规模机构则随机抽取,覆盖面广,分析数据源自发行人向SEC提交的10-K表、10-KSB表、10-Q表、10-QSB表、报表附注以及MD&A等公开报告。

(二)研究期间的拓展对于所有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的公司,SFAS 157《公允价值计量》和SFAS 159《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选择权》均从2008年1月1日开始生效。因此,为考察公允价值会计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SEC将研究期间主要限定于两份准则对所有样本均生效后的2008年第一报告季度结束。但两份准则允许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提前应用,11家样本机构(主要为大型银行与经纪商)便作出了这种选择。于是,在提前应用者与未提前应用者之间,2007年度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为理解这一期间内公允价值使用的进展与变化情况,SEC拓展了研究期间,将2006年末(两份准则均未对任何一家机构生效)与2008年第一季度(所有公司均已采用)的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在准则不影响特定财务数据的场合,SEC也对2006、2007与2008年连续期间数据作出分析。此外,视发行人的情况,SEC在某些场合也对2008年第三季报进行分析。

(三)样本总体的划分对于样本总体。SEC按发行人所处行业与发行人规模大小两类标准再作细分(具体见表1、表2),以此检验公允价值(哪些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和SFAS 157(如何计量公允价值)对金融机构财务报表的影响。

二、研究发现与述评

(一)资产与负债考察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的显著性程度。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比重分析。根据SEC的检验,在总体上,截止2008年第一季度末,样本机构记录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占资产总额的45%,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负债占负债总额的15%。SEC强调,此处只考虑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无论是强制要求或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结果)。但在行业之间,这些比重差别较大(见表3),资产类型及其重要性呈现明显不同的特征(见表4),并且样本发行人并非均为分布于45%与15%周围(见表5)。

SEC发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比重在不同规模机构间的差异主要受其行业构成影响。比重最高的保险公司仅占大规模发行人资产总额约18%,而占小规模发行人资产总额将近72%。小规模组中,保险公司69%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仅略低于大规模保险公司报告的71%这一比重。对于非保险公司,大规模组中资产总额的39%以公允价值记录,小规模组中该比例仅为16%。SEC认为两个主要因素导致这一差异:其一,大规模发行人拥有更多被强制要求以公允价值报告的交易性与衍生性资产。对于非保险公司。无论规模大小,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资产类型为投资、交易性资产和衍生工具。这些项目占大规模发行人资产总额的36%,却仅占小规模发行人资产总额的14%。其二,管理层主动对某些资产选择以公允价值报告。在非保险公司样本中,17家大规模发行人选择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小规模发行人则仅一家。

负债方面,几乎所有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负债均与大规模发行人相关。20家小规模发行人中,14家没有报告任何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而全部30家大规模发行人均报告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主要类型包括储蓄、交易性负债、衍生品、债务、回购协议以及其他负债。在行业方面,经纪商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负债比重最高,这与该行业近50%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人收益表相关。为协调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基础,经纪商广泛地使用公允价值选择权,以公允价值计量诸如回购协议和结构化票据等负债。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与负债比重分析。SEC发现,总体上,采用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并不总是影响当期损益,有些变动额在“其他全面收益”(OCI)中确认,或者被相关负债的等额变动所抵消。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额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占总资产的25%(占全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56%),而余下20%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其变动额不影响损益。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通常在当期损益中确认。只有现金流量套期关系中衍生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中,而这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所占比重并不显著。

需说明的是。在大规模发行人组中,经纪商与银行业占较大比重(约15%)。这两类金融机构持有较高比例的被强制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交易性资产与衍生工具组合(如图l所示,经纪商与银行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影响损益的资产比重较高)。小规模发行人则主要由银行业与保险公司构成,持有大量通常被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固定收益证券组合(如图2所示,其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当期损益)。

(3)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应用情况。SFAS155,SFAS156和SFAS

159均向公司提供以公允价值计量某些资产与负债的选择权。尽管几份公告生效日期不同,但SEC仍然获取了发行人主动选择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资产与负债比重。总体上,公允价值选择权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应用比例为总资产的4%与总负债的5%。SEC认为。这可对2006年末至2008年第一季度末期间公允价值使用比例的轻微增加作出解释。从具体项目看,选择权主要应用于为销售而持有的贷款(HFSloans)、抵押服务性权利以及反向回购协议。

(4)应用SFAS 157和SFAS 159前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比重分析。为确定SFAS 157和SFAS 159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金额的影响,SEC将其生效前后(2006年底与2008年第一季度末)的公允价值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比重由42%上升为45%,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负债比重则从8%增至15%。如前述,SEC将比重的轻微增加归于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应用。并且,根据这一比重变化,SEC认为,调到市价会计准则并未显著影响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比重。

二是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性质分析。经验数据表明,在持续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中,投资性证券占比最大(44%),其次为交易性工具(32%)。而投资性证券的85%为可供出售型证券,即其公允价值变动须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由此,SEC认为,交易性工具是影响损益表的最大资产类型,其次分别为衍生工具(9%)、单独账户(9%)、投资性证券(6.6%)及其他项目(6%)。

在所有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负债中,强制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负债和衍生性负债占53%,余下47%通过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实现。应用选择权则主要出于分离嵌入衍生工具的规则以及避免(用于购买资产的)融资性证券与相关资产在计量基础上的不匹配等要求。具体比重分别为衍生品27%、交易性账户负债26%、回购协议18%、长期负债16%及其他负债13%。

三是公允价值层级中资产与负债的归类情况。SEC在报告中指出,SFAS 157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进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致性与可比性。因此,该准则要求所有持续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必须提供列表形式的披露。FASB在该份准则中创造性地提出公允价值层级概念,要求所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必须以输入变量的可观察性为基础进行分类。SEC的分析表明,在所有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资产中,大部分资产(75%)处于输入变量可观察的第二层次;其次为处于第一层次的存在报价的工具(15%);再次为第三层次的重大市场信息不可观察的工具(9%)。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中,84%为输入变量可观察的第二层次工具,11%为存在报价的第一层次工具,余下5%为第三层次工具。

其中,对不同规模发行人的工具构成分析表明,小规模发行人拥有较大比例第一层次的工具。SEC认为,小规模发行人倾向投资复杂性较低且市场报价更易取得的资产,并相应解释了相对于大规模发行人,小规模发行人所持第三层次资产比例较低。

为确定经济条件变化尤其是流动性不断降低的影响,SEC对2008年第一至第三季度末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归类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体上,在三个季度内,除第一层次资产比重降低1%、第三层次资产比重增加l%外,每一层次的分类基本保持一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在公允价值层级中(三个层次之间)的归类基本保持一致,未受这一期间市场条件变化的影响。

应用SFAS 157的一个难点在于市场交易不活跃工具(第三层次)的估值问题。为考察这部分工具的分布结构,SEC按归入第三层次资产与负债的比重,对发行人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其中,第三层次资产主要包括:以次级与次优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非机构担保证券、私人配置公司证券、担保资产、住宅抵押基础证券、资产基础证券、抵押性债务证券以及流动性较弱的公司债券、贷款承诺和一些场外衍生工具。第三层次负债则主要包括:次级资产的衍生合同、资产基础证券、抵押债务合同、涉及不可观察关系的公司和其他非抵押性标的的信用衍生品、远期性质且(或)存在不可观察关系的权益和货币衍生合同、嵌入权益的结构化票据,远期性质且(或)存在不可观察关系的商品衍生品以及由已并入特殊目的实体(SPE)发行的某些无追索权的长期借款。

(二)权益分析从准则变迁影响及累计其他全面收益考量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准则变迁影响。SEC报告认为,一般情况下,由SFAS 157重新定义公允价值引起的差异须按未来适用法处理,只在三个场合进行有限的追溯应用。因此,总体上,SFAS 157对样本发行人的准则变迁影响有限。即70%的机构报告按SFAS 157对权益调整无影响,28%的机构报告的权益调整介于0%-5%之间,没有一家机构报告对权益的调整超过5%。但上述结论有一局限性,即SFAS 157的未来适用影响在不同行业间存在差异,而准则本身并未强制要求披露此类影响,许多场合主体并不予以披露。因此,可获得信息的差异很大。如在银行业,不存在充分的披露将特定影响分离开来,于是,SEC考量的是未来适用与追溯调整的综合影响。

SFAS 159的过渡条款要求,在准则应用日,选用选择权的项目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间的任何差异应记录为权益调整。并且,公司须披露选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理由。SEC对此类披露的审阅表明,机构选择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的理由主要包括:(1)避免对被套期项目适用复杂的套期会计条款;(2)避免引起资产及其相关融资工具的计量不匹配;(3)对那些原本可能不符合套期会计要求的项目提供一个共同的计量基础。

二是累计其他全面收益的考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在权益而非当期损益中报告的工具主要为可供出售证券和指定为现金流量套期的衍生工具。对于前者,直到证券发生减值或被出售,在权益中累积的影响才转入收益表。现金流量套期关系中的衍生工具,则在确认被套期现金流量的相同期间将该影响计入收益表。

对于可供出售证券,截止2008年第一季度末,在累计其他全面收益(OcI)中递延的未实现损失总额为390亿美元,未实现利得为250亿美元。截止第三季度末,递延损失金额呈明显增加趋势,即790亿美元,未实现利得仅为169亿美元。鉴于递延损失与利得金额的重大性,SEC对这部分金额占可供出售证券的比重作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季度末来实现损失净额占可供出售证券比重为0.5%,第三季度末则上升至2%。第一季度末,在累计其他全面收益中递延的利得与损失占可供出售证券账面价值的最高比重分别为17%和69%。至第三季度末,该最高比重则分别为15%和10%。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有40和38家机构,递延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占其可供出售证券总账面价值的比重低于5%。

对于现金流量套期中被指定的衍生品,2008年第一季度末在

累计其他全面收益中记录的未实现损失与利得总额分别为180亿美元和20亿美元。未实现损失集中于4家发行人(合计损失总额150亿美元),未实现利得集中于7家发行人(合计17亿美元)。

(三)收益表分析SEC主要从报表附注及管理当局讨论与分析(MD&A)中获取有关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机构收益表(重点关注净收益)影响的信息,但这种分析受现行列报与披露条款的限制。在许多场合,现行列报与披露条款未能提供或有助于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单独的清晰辨认。从历史考察,美国GAAP并未提供关于收益表项目列报的详细指南。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公司经常不以报表项目形式列报其变动额或不将已实现与未实现变动区分开来,尽管有时会计规则会要求公司在附注中披露其在收益表中记录公允价值变动的具置。SFAS 157明显拓展了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的强制性披露,但很难确定公允价值变动对收益表的总体影响。因此,SEC承认,这只是对上市金融机构收益表影响的近似而非全面的评估。

在SEE报告中,对收益表的分析分别从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与非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两方面展开。为考察持续性调到市价对收益表中确认利得与损失的影响,SEC分别审阅了交易性收入、选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项目以及第三层次工具的价值变动。总体上,每家样本机构确认的金额(以绝对值计)分别占2008年第一、第三季度权益的11%和10%。当将所有样本机构持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上利得与损失相互抵消而以净额表示时,占第一、第三季度权益的份额分别增加3%和4%。然而,在金融危机扩大与蔓延的2008年,来自交易活动的收益明显低于2007年。在样本机构中,经纪商是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收益表比重最大的行业,交易性收益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按年度计,2008年交易性收益比2007年降低65%,这至少部分地导致大量从事交易性活动的经纪商和银行利润率降低。而交易性收益的降低则部分地被那些计入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自身信誉变动引起的收益增长所抵消。

SEC对第三层次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对收益表的影响也作了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第一至第三季度,第三层次资产占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总资产比重从9%增至10%,负债从5%增至6%,且第三层次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相较权益是显著重要的。以净额为基础,2008年第一季度和前三季度第三层次工具的利得均占权益的6%。以美元绝对值计算,2008年第一季度和前三季度,第三层次工具的影响分别占权益的10%和7%。

SFAS 157要求公司确定负债公允价值时应考虑自身信誉变动的影响。SFAS 159则要求披露自身信誉变动对公允价值计量影响的程度。SEC在其报告中分析了发行人自身信誉变化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2008年第一季度和前三季度,计入负债公允价值的自身信誉变化对收益和权益的影响分别是68亿美元和170亿美元(利得)。但在行业之间,信誉变动对权益影响的比重明显不同,SEC认为是由于某些行业对负债更多地选用了公允价值选择权。

在考察非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对收益表的影响时,SEC主要分析减值总额所占机构权益的比重。即将可供出售证券和持有至到期证券上记录的非暂时性减值损失、为销售而持有的贷款发生的价值调整以及商誉、其他无形资产和长期资产的减值合并考虑。研究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和前三季度,减值费用为110亿美元和910亿美元,分别占权益的3%和8%。对比2006年,减值费用50亿美元占权益的1%。这表明经济状况不断恶化,资产价值不断调低。2008年前三季度,证券非暂时性减值在减值费用总额中占比最大,为620亿美元(占权益的5.1%),其次为商誉减值280亿美元(占权益的2.3%)。在行业间,政府资助企业报告的非暂时性减值影响最大(权益的17%),其次为保险公司(权益的12%)。但以非暂时性减值占可供出售证券价值的比重衡量,保险公司第一季度和前三季度的损失仅为1%和2.1%。即相比资产组合,这些资产价值的降低对任何行业都不属于较大的比重,尽管权益明显受此类价值变动的影响。因此,对权益的重大影响似乎来自于这些发行人的总体杠杆化头寸(1everaged position)。

为研究金融机构净收益降低的原因,考察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由此准确评价公允价值会计作为诸多因素之一的作用,SEC拓展了对收益表的分析。分析发现,银行业、信贷机构和GSEs的净收益明显受所提取的贷款损失费用增长的影响。SEC认为贷款损失准备是一个历史成本概念,因其计提主要基于“已经发生的”损失(ineurred losses),而公允价值在某些贷款估计中只起次要作用。即贷款偿还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抵押品,在确定需要记录的不履约贷款准备金额时,会计规则才会在多大程度上结合考虑使用标的抵押品的公允价值。2008年前三季度,记录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为1210亿美元,使权益降低幅度超过10%。对应2006和2007年分别为270和620亿美元,权益降低的幅度为3%和5%。

通过收益表分析,SEC认为,所有行业均遭受房屋价格下降、经济放慢与抵押贷款违约增加的影响。有些行业的损失表现为大额的(贷款损失)准备费用,有些表现为非暂时性减值损失(OTTI)费用,另有一些则表现为更低的交易性收益。

三、研究结论

第3篇

调研情况概述

在本次调研工作中,主要工具有: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现状调查统计表、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队伍现状调查统计表和沙坪坝区中小学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在调研中重视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通过数据,分析本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校本研修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调研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工具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师资配置情况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队伍现状调查表从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队伍和学校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结合研究前期和后期进行对比,进行了如下分析:

1.学校学科教师队伍更加专业。

从教师的基本配置上看:大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师人数有所提高。学科专职教师人数增加,兼职教师人数减少,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

沙坪坝小学学科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研究前期)沙坪坝小学学科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研究后期)

从教师的学历结构上来看,各学科教师的学历结构有所提高,我校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

2.学校管理队伍能力强。目前我校管理队伍共14人,其中校级4人,中层干部10人,本科学历占92%;中高1人,小高9人,中高级职称占92%;1人是国培对象,5人是市级骨干,1人是区级骨干。

可以看出,我校的管理队伍综合素质较高,是各学科中的骨干力量,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科研中,都起着良好的带头和指导作用。

3.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自从进行课题研究以来,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数据上能看出,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师的配置上,从原来的大多数教师兼职其它学科到无一人兼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性;在教师的引进上注重了学历层次,第一次出现了硕士学历的教师,本科学历大大增加,教师的学历结构得到提高;在职称上来看,中高职称由1个增加到3个;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注重了校级骨干的培养。整体上来看,教师更加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1.严格按照规定开设课程。我校按照规定开设了相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各个课程的课时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确保课程的执行,用科学管理扎实推进课程的开展。

2.坚持开发特色课程。我校长期坚持有特色校本课程,每周开展活动,课时为2课时,约80个组,分为校级组和年级组,其中铜管乐团、古筝队、艺术体操、民乐队等多个校级组外聘了优秀的指导教师,年级组由具有特长的校内教师悉心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课程,充分激了兴趣,培养了特长,获得了发展。多个活动组代表学校参加了各级比赛和活动,得到广泛好评和肯定,特别是钢管乐团远赴奥地利,参加“相约维也纳一奥地利中国艺术节”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并在著名的金色大厅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学生能在其中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展示自我,这正是特色课程的目的和成功之处。

(三)校本研修情况分析

本次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共发出40份,回收40份,其中领导问卷5份,教师问卷35份(含5份教研组长问卷),教师问卷的调查注重了老、中、青的比例和各学科教师的参与,充分注重了调的全面性。根据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教师眼中的校本研修。35%的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持“满意”的态度,60%的教师“比较满意”,5%的教师认为“能够接受”。

57.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很有特色和成效,完全满意”;40%的教师认为“有一点特色,比较满意”;2.5%的教师认为“多是形式主义”。

8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氛围浓厚,7.5%的教师认为缺乏教研氛围,7.5%的教师认为除了组织的听、评课,较少走进别人课堂。

综上看出:大部分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效果持肯定态度,校本研修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存在部分教师没能参与其中,对校本研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校本研修中教师的需求。在“您认为现在教师专业成长最缺乏的是什么?”调查中,有40%的教师选择“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的构建”,45%的教师选择“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掌握和运用”,42.5%的教师选择“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培训因素的调查中,95%的教师看重培训的实用程度。

在“您最希望参加的培训类别是什么?”调查中,95%的教师希望“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在“您觉得参加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更有效果?”的调查中,四种活动:

“同事之间的随时交流”、“研究课与集体研讨”、“有专家指导的研讨”和“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对四种活动的看重程度基本一样,认为都有价值。

从这几个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在研修活动中,更倾向于研修的实用性,倾向于对教学有直接帮助的内容。

3.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自我选择。在“您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调查中,80%的教师选择了“与同事讨论”,还有部分选择了“翻阅书籍或上网查找”。

在“你经常采取什么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查中,有87.5%的教师选择“和同事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有50%的教师选择了“在脑中回顾一下”。

第4篇

关键词:失地农民;保障水平;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5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03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工业用地以及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的大量征用,使农民成为了失地农民。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加之农村征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这赖以生存的养老保障,成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新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水平影响因素的测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从而使得政府改善失地农民养老水平的政策更有针对性。

本文结构安排是: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为计量分析模型、变量设计;第四部分为数据解释与分析描述;第五部分为结论。

一、文献综述

中国的城镇化研究起步较早。对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是的研究,他的观点是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城市,通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以牺牲农村利益为代价,工业革命得以完成①。赵友新(2004)等学者研究了中国沿海地区的城镇化,在提高农民补偿费用的基础上观察到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养老问题②;朱俊(2006)等研究家庭养老的学者认为家庭养老功能衰弱的原因有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与家庭小型化之间的矛盾③。关于政策方面的研究,左菁(2007)等学者指出社会性和福利性的不足是体制面临的困难,同时在养老基金运行方面也需要加以改进④。对于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是当前的必然选择,其中,社会养老模式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失地农民养老问题是当前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中之重。陈绍军(2012)提出,由于政策局限,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还有诸多困难,为使失地农民享受到发展福利,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可以作为过渡方式予以施行⑤。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6年8月,调查采取四阶段抽样法,先是从吉林、辽宁、黑龙江各省中分别抽取3个被调查市(白山市、丹东市、大庆市),然后,在每市再抽取3个乡镇(松江河镇、孤山镇、林甸县),在每个乡镇中抽取 3个行政村(长青、谷家屯、东发村),再采取典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当场填写并回收问卷,发出问卷4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83份,回收率为86.29%,问卷资料齐全。经过问卷的审查、复核与整理,最终获得失地农民的有效问卷。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除选取样本点实地调研外,本研究还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3年全国基线调查微观数据⑥。该调查以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及其家庭为调查对象,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约1万户家庭中1.7万个样本。

三、衡量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变量选取

(一)因变量

本文设定的因变量是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其度量方法是根据受访者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做出总体性评价,再加上客观现象的映射。本研究按照五分法对各个打分进行赋值,其中,养老水平评价总分50分,1-10分表示非常不满意,11-20分表示不满意,21-30分表示一般,31-40分表示比较满意,41-50分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度评价采取五分制,1分代表最低,5分代表最高。

(二)自变量

本研究依据农村老年人生产能力欠缺、对子女依赖性强等特点,参照相关文献中较常用的评价维度,着重从以下三个维度探究自变量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影响:

1.个人状况维度。选取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土地保有程度等因素。

2.家庭状况维度。本文选取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来反映农村老年人经济状况。

3.社会保障维度。本文选择的社会支持维度包括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决定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一)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满意程度的调研统计结果

满意度评估是指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

从调研的统计结果看,多数受访农民对自己当前的养老保障满意度较高,养老满意度评分的均值达到40.14分,比3883名受访者整体养老保障满意度的均值高3.58分。其中,对目前养老保障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失地农民占总样本的81.67%,仅有3.71%的失地农民对目前的生活比较不满意。表一显示了辽宁、黑龙江、吉林省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满意度依次降低。

(二)个人状况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满意度

健康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从失地农民自我报告的身体健康状况看,44.72%的失地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对养老保障满意度评分为34.85分。

此外,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应受关注。尽管半数以上的失地农民在生活中能获得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但仍有8%左右的失地农民存在孤独、消极的悲观状态,这部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满意度只有35.73分,显著低于失地农民群体的平均水平。

土地保有程度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满意度亦有显著的影响。根据本调查统计,在其他变量值一致的情况下,土地保有程度高的农民养老保障满意度平均分为45.81,而土地保有程度低的35.53。可以看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与土地保有程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

(三)家庭状况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满意度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家庭状况变量中家庭收入水平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满意度影响显著。随着满意度评价等级的降低,受访群体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及人均消费水平均值依次降低。然而,现实收入与期望收入的差距却随满意度评价级别的降低而拉大,表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满意度与期望/现实收入比成负相关。

自我保障、子女保障和社会保障为失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由统计结果可看出,大多数的失地农民能够得到子女的赡养;主要依靠子女赡养,部分依靠社会保障养老金生活的失地农民幸福感较强。

子女作为失地农民晚年生活的重要依靠,同样是失地农民社会关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调查中,受访失地农民平均有子女2-3个。62.8%的失地农民可从子女方得到钱或实物,平均金额为每年2165.3元;13.0%的失地农民所得的钱或实物折价后不超过1000元,难以冠以“赡养”之名。

在失地农民的生活照料及情感支持方面,子女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目前,单独居住仍是失地农民主要的居住方式。独居失地农民与其子女的联系频率对其养老保障满意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显示,失地农民的满意度评分随着与子女联系频率的降低而递减。

(四)社会保障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满意度

表三显示出样本三地失地前后的对比情况。由于吉林省和辽宁省的部分处于第三年龄阶段(60岁以上)的失地农民(他们自愿选择不置换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能够一次性得到较大数额的资金补偿,这些补偿将对失地农民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数据处理时,我们根据当地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这一次性资金补偿折算成失地农民每年可得的补偿金额。具体做法:根据2015年三地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估算出受访失地农民的预期剩余存活时间,再按照央行0.35%的利率水平,将一次性资金补偿平均分摊到各年。由此得到的征地补偿费用,加上失地农民当前的家庭收入,以及养老金等其他福利和补助,便得出了本研究所调查的当年各家庭收入水平。因此,表四中“失地后”的家庭纯收入是考虑了一次性征地补偿款后的纯收入,从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征地的补偿水平。

对于社会保障项目,农民未失地时参加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府征地以后,为失地农民置换了15年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U体系,基本做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因此,在养老、医疗保险统计结果上,失地农民较失地前的状况有所改善。

五、结语

从上一个部分的数据分析中,我们从三个层次中提取了五个显著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婚姻状况、土地保有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医疗服务水平、社会养老保险收益。

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对提高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水平做出以下四点建议:

1.了解农民的被征地意愿,建立规范补偿分配制度

要以协商的态度,通过落实听证制度,实地了解并尊重农民的被征地意愿;要设定灵活的征地补偿标准,除参照物价水平等因素,也要结合农民的意愿,确保农民失地后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分配条例,确保农民个体之间公平分配。

2.采取多样的帮扶措施,大力扶持农民再次就业

多数失地农民缺乏再次就业所需的劳动技能,有关政府机构可通过开设技术培训点、分配技术人员下乡指导等形式对其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对部分企业予以引进农民工的优惠政策,让失地农民成功的再次就业。

3.改善失地农户医疗及养老保险

对失去赖以生存的生活保障的失地农民,引导其合理购买养老保险是必要的。将农民的需要和当地实际相结合,据此适当调整医疗及养老保险,同时加快失地农民医疗养老保障制度并入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办理手续及缴费上给予优惠,提高失地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4.强化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实施的监管

加大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实施过程的监管力度,充分向农民宣传国家对于失地农民的各种优惠政策。养老保障金需由专职部门统一监管,同时应设内部及外部监管、审核部门,以保证养老金及时、足额地发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政策规定、谋取私利者进行惩治。

注释:

①《乡土中国》

②赵友新《失地后的失衡――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调查》

③朱俊《对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政治学分析》;刘布光《当前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④左菁《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⑤陈绍军《长三角地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比较研究》

⑥http:///zh-CN

参考文献:

[1]丛旭文.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学院,2013:56-62.

[2]刘晓霞.我国城镇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学院,2009:13-14.

[3]罗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5-6.

[4]赵苏.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成都市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5]李亚利.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比较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经济金融管理学院,2012:14,37,37.

[6]曾国华.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42.

[7]Rodrigo A. Cerda. The Chilean pension reform: A model to follow[J]. Journal ofPolicy Modeling,2006(12):8.

[8]Ed Nosal.The taking of land: market value compensation should be paid[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1(9):431-443.

作者简介:王 琛(1996-),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金融学专业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风险投资研究。

张紫睿(1995-),女,汉族,山东日照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金融学专业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金融工程理论与实务研究。

邵 聪(1996-),男,汉族,江苏宿迁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金融专业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第5篇

关键词:实验报告;无纸化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8012302

基金项目:贵州财经学院教改课题

作者简介:刘文江(1982-),男,贵州财经大学讲师、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科科长,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信息化建设。

0引言

实验教学是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报告管理水平也反映了实验教学管理水平。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学生所提交的实验报告大多还停留在以纸为介质的方式上,这将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的开展。首先,很多课程的实验结果在纸质实验报告中不能表现或不能完全表现,如《多媒体课件与制作》等设计性强的课程;其次纸质实验报告的批改和分析也是实验授课教师的一个很重负担,如何提高学生实验报告的表象能力,提高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效率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是许多课程实验授课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难题。本文从改善学生实验报告的表象力和提高教师批改实验报告效率的角度加以研究,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开发基于校园网络的无纸化实验报告管理系统,这对规范实验教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此系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预先制定好实验报告模板,将实验结果直接填在实验报告电子文档里。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简便、规范,能够将纸质实验报告不易表现的内容以截图和附件的方式方便地添加到电子实验报告文档中。教师可以在网上直接查阅实验报告,将评阅意见、成绩和批阅后的实验报告提交、保存在数据库中,方便管理。根据分析,系统的用户分为3类,各类用户的业务如下:

学生用户:可以对学生本人信息进行查询和密码修改;选择授课教师及课程,并对教师的实验项目及要求进行查询,填写并提交实验报告;能够在教师评定成绩之后查看自己的成绩、评语和实验报告的批注,并可借助网上答疑向老师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用户:可以对教师本人信息进行查询和密码修改;可以管理选择课程的学生名单;可以注册课程、实验项目,并对其的实验项目进行管理;可以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成绩的评定,查看学生的成绩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在线回答学生的问题。

管理员用户:添加和删除教师和课程信息;备份实验报告及其相关数据。

2系统数据库设计

该系统主要包括:学生信息表、教师信息表、课程表、实验项目表、实验报告表等数据库表。它们分别包含的主要字段为:

学生信息表:学号、密码、姓名、班级、分院、专业、邮箱等;

教师信息表:教师工号、姓名、密码、电话、办公室地址、职称、学院、邮箱等;

课程表:课程号、课程名、课程类别、课程简介、学分、总学时数、实验学时数等;

实验项目表:实验项目号、实验项目名称、课程代号、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实验学时、实验类型、班级代号,教师工号等;

实验报告表:学号、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指导教师姓名、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实验报告批阅教师姓名、成绩、评语、评阅日期等。

系统的ER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ER图

3系统功能实现

3.1系统架构

因B/S模式的软件系统具有易于安装部署、使用简单、维护方便、负担小等优点,本系统采用基于.NET平台,采用B/ S模式的4层体系架构(如图2),包括页面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后台数据库。页面表现层即用户界面层,主要处理所有的信息表现和用户的交互行为;业务逻辑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用户发出请求后,通过调用业务逻辑层中的相应方法来完成相应操作;对数据访问层来说,它是动作的发起者,由它来直接与数据库通讯,最终将数据库的数据展现、更新,并返回给页面逻辑层,数据访问层主要完成数据库的直接操作,如添加、删除、插入和更新等。

图2系统架构

3.2服务器的选择

Web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 Sever+IIS6. 0,它为网络应用服务器的管理提供了许多新的特性,包括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与可扩展性,提供了一整套可靠、高效、连接的一体化网络应用解决方案。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 Sever 2005,SQL Sever 2005与SQL Sever2000相比,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

3.3系统关键技术

本系统采用当前网络开发主流技术,结合 、 SQL Server2005、JavaScript、WebOffice等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基于B/S模式的无纸化实验报告管理系统。运用 + SQL Server2005这个组合进行开发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和数据的安全。界面设计采用的是,它能显示动态的页面,能够根据用户不同的请求,通过对数据库数据的提取得到结果。并在开发中采用了页面复用,使用了一个模板框架将不同的页面整合到一个页面中,使整个页面看起来更有逻辑性。另外,在网页的界面里嵌入Word文档,使无纸化的办公更加方便、规范。

4结语

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介绍的无纸化实验报告管理系统既改善了学生实验报告的表象力,又提高了教师批阅实验报告的效率,并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且对实验报告文档的保存也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这将方便实验教学的评估。

经过近两年的试运行,系统工作稳定。基于此系统提交的实验报告所附带的材料有计算机实验程序、测试实验数据及多媒体作品等,解决了传统纸质实验报告难以达到的学生实验成果积累的效果,对我校实验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彭辉.高等学校实验室及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2\]方利伟.基于WEB的通用实验报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远程教育,2006(1).

\[3\]徐贲,沈为民,张艳.基于Web的开放型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增刊).

第6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开放式;AJAX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8-0000-01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以及实验内容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内在需求。本文就基于网络和AJAX技术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进行了相应的介绍。

一、AJAX概述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是基于XML的异步JavaScript的简称。实际上,Ajax不是一种技术,而是由多种现有技术组合而成,包含基于Web标准的XHTML、CSS DO、XML、XSLT、HttpRequest、JavaScript等技术。

AJAX模式是在传统的B/S三层应用模式的基础上,在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之间增加一个AJAX引擎,一般使用SOAP或基于XML的Web Service接口,在客户端采取JavaScript处理来自服务器的响应。其主要优势在于,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的传递;另一方面借助异步交互机制,限定AJAX引擎在客户端运行,保障在不刷新Web页面的条件下维护数据,从而实现服务器的快速响应,降低了服务器端的负载。

二、基于AJAX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

(一)开发技术

采用基于AJAX的B/S三层软件结构模式进行设计:

1.界面层: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客户端的浏览器,通过AJAX引擎与服务器层完成数据交换。

2.服务器层:接收由界面层的客户端所发出的服务请求,与数据库层完成数据交换后,返回给客户端基于AJAX引擎的XML数据。

3.数据库层: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维护等工作,一般采用预编译的存储过程来实现,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和执行效率。

(二)确定系统参与者

通过分析用例,确定系统的参与者,用于代表能够使用系统且具有不同角色(权限)的使用者。结合需求,平台划分为四类角色:学生、实验教师、实验员和系统管理员。每个用户,通过身份确认(注册)后,可以访问相应的资源。系统管理员可管理和维护后台数据库及其初始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等;实验教师可以和管理实验项目及其相关资料,布置和批阅实验报告;实验员可编排实验课表和审核预约实验项目;学生可以在线预约实验,实时教学讨论和提交实验报告,查询实验信息和实验成绩等。对于未注册用户,可以浏览平台中的公共资源,如实验教学计划、实验项目和新闻、公告类信息。

(三)功能模块设计

1.平台管理模块:为系统管理员角色提供一个全面管理和维护平台的入口,包括平台的初始化、用户权限分配、网络配置、数据库管理和维护、实验成果登记等方面的管理。

2.信息模块:为师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包括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安排、实验资源(实验用的软件包、学习资料等)的分配信息,以及实验教学方法或手段的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信息。

3.在线教学模块:为师生提供一个基于Web的在线式教学平台,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和讨论,实现教学互动,类似于一个虚拟课堂。既可以针对每个实验项目,依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环节,设计实验案例,用于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也可以在线监控实验教学过程、反馈实验结果,从而实现实验教学过程的在线监控和实时处理。

4.电子版实验报告模块:实现实验报告的在线提交、批阅、统计功能。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在线撰写、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教师可灵活掌握时间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批阅,直接给出成绩和评语。总的来说,关于学生实验报告的评阅是通过网上进行的,这样使学生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实验情况。实验报告的网上提交与批阅,即节约教师、学生的时间,也加快反馈过程,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5.自主预约模块:学生登录平台后,自行查询实验室资源、及其空闲开放时间,并提交预约申请。除实验室提供的固定开放实验项目外,学生还可以自主提出新的实验项目或竞赛课题。由实验室负责人审批后即可在预约的时间里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6.实验成果展示模块:坚持实验教学案例“从学生中来,应用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即整合学生的优秀实验成果,作为教学案例,在实验教学网站上进行展示,供参阅。

三、结束语

将AJAX应用到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中,实现了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的无纸化、网络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便于查询和统计;统一管理实验室资源,包括设备、时间、人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基于B/S的结构,实现了随时随地自主进行实验的功能。总的来说,该平台借助AJAX的技术优势,相对于传统的Web模式而言,有效地降低了服务器端的负载。与此同时,所具有的用户权限控制,也提升了该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交互性。这些均充分展示了AJAX作为Web 2.0核心之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金忠.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时代教育,2007(6)

[2]王煌.高水平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9(6)

第7篇

为了实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精心组织教学,通过各个实验教学环节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本着质量形成于过程的理念,笔者在本文中尝试将质量管理原理中关键控制点理论引入到中学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从影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挑选出影响最大的关键点,并就如何控制这些关键控制点以优化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一、中学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的中学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学生预习实验的精力少,预习质量不高。在实验前,学生预习不到位,思路不清,具体做实验时不知所措,这是导致实验效率和实验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

(2)实验目的不明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操作边看书,不能及时发现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无从下手分析原因并予以解决。

(3)教师对实验的指导难以到位。几十个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教师对实验的指导往往顾此失彼。

(4)教师讲课时间偏多,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偏少。教师总怕学生学不会,对技能的操作认真讲解、示范,占去了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时间很少。

(5)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实验操作不规范。许多学生只为了验证课本上的知识,认为只要结果正确了,中间的操作过程怎么样并不重要,实验操作错漏百出,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6)实验考核不够完善。传统的实验考核手段不合理,教师要同时观察多个学生的操作,难免漏查某些环节,甚至可能是重要环节,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情况。同时,时效性不强,实验考核因学生人数较多、耗时长,难以做到随堂进行,因此技能考核往往是在实验终结时安排,这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没有起到适时的督促作用。

二、中学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各环节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化学课堂实验一般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报告等环节构成。从学生的实验活动、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仪器药品的使用状态等多种因素中找出影响最大的关键点,凡是前一个实验教学环节没有达到标准的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并及时予以纠正。通过对关键点进行控制并层层把关,使实验教学过程处于全面控制之中,从而保证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作为实验组织者和指导者,随时关注学生实验中的每个细节并进行控制是不可能的,从影响实验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挑选少数关键点控制,通过它们对学生实验进行有效控制,更多的细致工作让学生自行完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

(1)提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在正式进行某个实验前要预习,教师对学生的实验预习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操作要点的熟悉程度以及相关提问情况等。不预习或预习不到位的学生不允许进行实验。预习是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完整的预习预示着实验已成功了一半。预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的课本和资料,弄清实验原理,明确自己在实验操作中重点要掌握哪些技能,预测实验可能的结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实验的映像和初步概念,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和增强实验效果。

(2)实验讲解要求合理规范。教师需要将时间控制在10±5min讲清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将实验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手、动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复杂的问题或操作关键技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当场演示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弄清楚,克服抽象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3)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正确操作仪器是学生平时应练就的基本技能,规范实验基本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实验时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对学生的错误操作进行个别指导、直至让学生掌握要领。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验进展情况,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疑点。

(4)仔细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既是学生的实验成果又是学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依据,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真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品质。学生完成实验后,不要忙于做实验结束工作,应先检查自己数据的完整性、合理性,然后交由教师检查。如果问题较大,应重做或补做。教师应科学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学会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尽快实现学生从模仿操作到独立操作再到形成技能的顺利转变。

第8篇

一、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VirtualReality)是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写作毕业论文是一门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其基本方法和目标是集成并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类传感器创建一个使参与者处于身临其境的、具有完善的交互能力、能帮助和启发构思的信息环境,即让用户在人工合成的环境里获得角色的体验。

虚拟现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沉浸性,是指观察者对虚拟世界的情感反映,这种感觉能使用户全方位地投入这个虚拟世界,这是虚拟现实的首要特征。交互性,是指虚拟现实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能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响应,并能通过监控装置来影响用户和被用户影响。想象性,是指虚拟现实不仅是一个媒体、一个高级用户界面,还是一个应用系统,它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反映设计者的思想。虚拟现实的三个基本特征强调了人在这个系统中的主导作用。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其中,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是运用软件编程方法在显示器上显示三维场景,用户通过键盘、鼠标等设备与虚拟场景交互,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2.网络虚拟实验室

所谓网络虚拟实验室,是指利用区域网或互联网,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包括相应的实验室环境、有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对象及实验信息资源等。虚拟实验室可以是某一现实实验室的真实实现,也可以是虚拟构想的实验室,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在虚拟实验中,实验者有逼真的感觉,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好像是真正在现实实验室里近距离进行现场操作。在虚拟实验中,没有一个有形的实验室,也没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验工具与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主要是对虚拟物的操作。

3.计算机专业虚拟实验室的创建

构建专业虚拟实验室,其实就是搭建一个网络平台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及管理三个方面。在硬件上,

目前各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接入了互联网,这些基础设施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在软件方面,一个是实验室平台软件系统的开发,它与网站建设相联系;另一个是网站的内容(实验内容)建设,这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虚拟实验室应有可以做的实验来支撑,不然软件平台就是一个空架子,形同虚设。同时,该平台上还应有实验管理的支持,对实验仪器、实验报告、实验指导、实验成绩及网上答疑等进行有效管理,并对虚拟实验室进行监控,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实验管理模块,由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仪器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等组成。写作硕士论文在学生管理方面,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注册登录,登陆成功后可浏览实验项目,查看实验的详细资料,预约实验项目及做实验的时间,在线发送和接受消息,进行问题讨论,进行实验登记,实验完成后可通过网络写实验报告并提交报告。教师管理方面,可对实验内容添加、修改、整理、删除,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列表,批改实验报告,填写评语和成绩,提交批改结果,与学生进行讨论。仪器管理方面,对新设计开发的虚拟仪器上传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实验使用。成绩管理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实验次数、实验报告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提供查询等。

(2)仪器展示模块,对虚拟实验室可用虚拟元器件、虚拟仪器设备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供学生在实验时进行选择。

(3)实验指导模块,包括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实验项目的重点及难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准备、实验任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等。

(4)实验报告模块,主要对学生完成实验后,提供相关的实验报告模板,供学生下载,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以及实验的结果,完成后上传电子版实验报告,由教师进行批阅,并进行记载。

(5)实验答疑模块,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实验。同时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调整教学。

(6)论坛交流模块,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可以将实验中的收获、经验和体会及问题到论坛上,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探讨。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从中可以得到及时的实验教学反馈信息,以便整改7)虚拟实验模块,是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进行虚拟实验,写作医学论文以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该模块内容根据专业学习的具体情况及实验建设条件,可不断增加。计算机专业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建设,可以引入其他学校的虚拟实验室中。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容易实现,见效较快。但需要投入较多的软件购置费用,同时也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有一个磨合期。另一种是因地制宜,自主开发。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和实验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任课教师或聘请部分专家组成开发小组,进行一系列的虚拟实验项目的开发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连接到虚拟实验室中,逐渐扩充直至完善。这种方式比较灵活,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开发,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容易接受,并且经费投入较少。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系统性不够,水平有限。也可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一是引入、购置部分自己不宜开发的实验项目,二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开发一些实验项目,如非交互性的、演示性的虚拟实验项目等。

二、加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用户管理,为每个学生分配账号。对学生进入虚拟实验室,使用实验室做虚拟实验等进行登记保存。鼓励学生经常访问虚拟实验室,在上面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做好实验,努力提高虚拟实验室的人气。

2.全天候开放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实自己动手组织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实验,整理和总结实验数据,写作职称论文提交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个性发展模式转变。

3.组织专业教师网上指导与答疑,参与论坛讨论交流,及时批改实验报告,为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供服务。在虚拟实验室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尽快给出帮助和解答,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验室论坛上发表观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师生在虚拟实验室中有较强的互动性,教师应充当好学生实验的合作者和知识的建构者的角色。

4.对学生在虚拟实验室的表现及实验效果进行

评价。针对学生每一门课程的虚拟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网上提问、论坛发帖的情况,给学生一个成绩和评价,反馈给学生,写作英语论文并与该课程的正常实物实验一起记入实验总分。教师也要在对学生评价的同时,征求学生对虚拟实验室的意见,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改。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硬件设备跟不上实验的要求、学生实验时间不够用等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应用中还要注意处理好“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强调虚拟实验,要“虚实”结合,既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在虚拟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作风。

参考文献

[1]王嗣源.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初步探讨.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4).

[2]蒋光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虚拟实验模型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第9篇

关键词: 医用化学实验 评价方法 平时评价 实验报告评价 期末考核评价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化学实验中动手操作是感性的物质活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把蕴含于化学实验目的和化学实验设计中的理论思维,通过物质的和实验操作方法外现于感性的具体实践活动中。这是培养实验能力,养成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最佳途径。尤其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化学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手脑协调能力,训练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作风,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作为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化学实验课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只有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换言之,化学实验评价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什么,如何学。

但是,许多高校尤其是医学专业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较为滞后,缺乏相对独立完整的评价体系。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都是照方抓药,灌输式教学,重结论而轻过程,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情况的评价重视不够;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也往往是过分注重评价学生在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科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致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新问题不能灵活处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建立新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就十分重要。

1.对评价体系的探索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们分别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等方面对医学专业化学实验的评价体系提出如下探索。

1.1评价内容。

强调全面综合考查。传统的学生实验,往往过分强调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情况的评价重视不够,考核的成绩主要来自于实验报告,缺少质性方面的评价。这样就造成了重视文字材料、忽视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掌握,本末倒置,甚至出现有的学生没有做实验,其所得成绩比实际参加者还要好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1],要求学生的报告要有独创性、语言简练、数据记录翔实准确、结论明确,并突出检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观察全面,记录现象是否详尽,对书上没有的现象是否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学生的表现综合考核评价,最后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如果思维有创新,应该给予表扬等。结果表明,这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大大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做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主性。

1.2评价方法。

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化学实验评价,教师主要看的是实验报告。在实验评分过程中,常常因为缺乏量化指标而出现随意性大、主观性强的缺陷。凡此种种,都会使学生误认为实验课不重要而产生轻视实验技能学习的思想,出现实验课缺课或者实验课不动手、不动脑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考核过程中,着重考查学生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所学操作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尤其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使得我们的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

1.3评价结果。

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2]。大学考试不是竞争性、选拔性的考试,而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传统的化学实验评价,主要关注的是实验结果的准确与否。教师往往看到实验报告中错误的数据就给予很低的评价。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一旦实验没有成功,学生就不敢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为了获得比较高的实验报告分数,往往采用了篡改实验数据的方法。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泯灭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对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极力鼓励学生创新性的思维。例如,学生的实验如果非常成功,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如果学生的实验数据差别较大或者课堂实验失败,则要求学生查找原因。若学生的实验失败,但能认真分析,与其他组别的同学相对照,找出原因,教师仍然应该肯定学生的实验。

1.4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

强调师生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主要是任课教师,而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这样,一方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不利于发挥评价的调节、激励、改进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功能。对此,我们认为在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同伴评价、自我评价[3]在实验评价中的地位。实验证明,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被评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当代教育评价已不把被评者作为被动接受检查的客体,而是把他们看做参与评价的主体,采取各种途径与方法,使之积极参与评价过程[4]。这不仅有利于被评价者积极配合,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能促使被评价者主动反思,促进被评价者的主动发展。

2.对评价体系的建议

在具体的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验的评价可以从平时评价、实验报告评价和期末考核评价三个方面进行。

2.1平时评价。

平时评价是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基础,也是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基础。在平时评价中要体现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水平、数据记录的准确程度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平时评价应该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每一次实验过程中,具体可从教师评价与学生的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平行展开。

2.1.1教师评价。首先,教师评价要能够体现出学生对实验的预习情况。充分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前就做到心中有数,是学生实验成功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简单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也可以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预习报告。其次,教师评价重点要放在学生具体的实验操作上。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不断巡视,检查学生的试剂取用、仪器操作、观察记录等具体的动手能力,注意学生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是否观察全面,记录现象是否详尽。一旦发现问题,注意因势利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与纠正。如果出现课本上没有叙述的现象,要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分析。最后,教师评价还需注意学生的数据记录准确与否。化学实验要用到不同的仪器,各种仪器具有各自的准确度与精密度。指导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数据记录是否及时准确、是否翔实,尤其要注意各种仪器的有效数字。

2.1.2学生的同伴评价与自我评价。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是化学实验的真正实施者。充分的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学生的同伴评价与自我评价可以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涵盖于实验过程的方方面面。例如,实验预习是否充分,实验态度是否认真、严谨,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过程是否合理,能否做到条理清楚、统筹安排,实验现象与结果记录是否及时、准确、翔实,是否主动进行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是否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另外,还可以包括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物品的节约使用,实验卫生的维持情况,等等。

2.2实验报告评价。

实验报告评价是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关键,它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而且体现了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是学生实验综合素质的反映。[5]具体的实验报告中应该包括实验目的、简洁的实验原理、主要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分析与讨论等。教师在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时,首先应该注意学生是否根据自己对实验的理解而完成的实验报告,一定要杜绝照搬照抄实验课本的现象,尤其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部分。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判与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根据实验结果正确与否就简单地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一旦学生的实验与其他组别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则需要认真评判学生的分析与讨论部分。如果学生分析条理、问题查找准确,教师仍然应该肯定学生的实验。最后,如果学生对实验有新的理解,思维有创新,则应该给予特别的鼓励。

2.3期末考核评价。

期末考核评价是一个学期的实验课程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的一个总体评价。因此,最好教师给出题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准确考察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的设计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6]:1.选择教材中没有的实验题目;2.实验题目应来源于生活且与医学具体问题相关;3.尽量涵盖平时实验中涉及的基本操作;4.选择可用不同方法、不同装置完成的题目;5.实验的安全性好,可行性强。在具体的期末考核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口头简要叙述实验设计和实验原理,这部分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请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这部分可以全面体现学生的化学实验技术技能;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实验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数据记录和结果的处理分析是否准确等。

3.实施结果与讨论

把这套方案应用于我校临床、影像、口腔、麻醉、药学等本科各专业基础化学实验的考核之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实验课程考核模式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能够客观地反映我校化学实验教与学的实际情况,更主要的是,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手能力明显改观,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以往不重视化学实验,上课旷课溜号的现象基本杜绝,每个学生在实验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过程中认真仔细,在尽力规范自己操作的同时,还热心为周围同学进行指点与指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组织同学展开热烈的讨论,促使学生由被动思维转化为主动思维,整个化学实验过程气氛热烈,新点子、新方法不断涌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全面的发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冉丽艳.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J].辽宁师专学报,2004,6,(3):28.

[2]魏志防,王桂芬,王清珊等.地方综合性大学一体、分层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初探――课程体系和内容的确定及课程评价的改革[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4):316.

[3]刘宜树.试论论新型化学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化学教育,2004,(4):11.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