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5:55
导语:在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货币供应量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稳定物价水平,抑制通货膨胀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之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也在上涨。经济发展中的每一轮通货膨胀,也逐渐显示出了市场经济的一些弱点,例如部分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扭曲,造成物价上涨,没有真实的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增长状况。因此找出影响物价水平上涨的因素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本文以1990―2008年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被解释变量,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M1与M2货币供应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和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的检验,通过对对各个解释变量进行检验并修正,得到关于CPI的影响因素的最优回归方程,最后对稳定通货膨胀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
三、影响我国CPI波动的因素分析
3.1指标和数据的选取
我们选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通货膨胀水平指标,并为因变量,PPI,M1和M2货币供应增长率作为自变量,从而找出CPI与PPI,货币供应量M1,M2间的关系。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
3.2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根据以上分析,建立影响CPI因素的模型,选取PPI与M11,M21分别为解释变量1,2和3,建立线性函数模型:CPI=c(1)+c(2)*PPI +c(3)*M11+c(4)*M21
运用Eviews计量软件,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式,得出回归模型:
CPI =44.3078961+ 0.5221262913*PPI - 0.3513728252*M11 + 0.6086030792*M21
(3.320470) (3.578921) (-2.495885) (2.920078)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参数C(2),C(3)均通过t检验,表明PPI与CPI关系显著,在95%的置信水平下,PPI对CPI的影响显著,PPI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CPI增长0.522%个百分点。M11和 M21的t值也都通过了检验。R2=0.864662, 模型总体拟合程度较好,解释变量在86.47% 的程度下解释了被解释变量CPI。PPI每增长1%,带动CPI增长0.5个百分点。F=31.94468, 显著性水平为5%,自由度为(3,15)的F分布得到临界值3.29,F>3.29,检验通过,模型总体线性关系较强。D.W=1.887566,原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采用相关系数矩阵的方法得出,M11与M21的相关系数较大,达到0.82607,可以认为两者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四 、相关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由以上模型可以看出,长期以来,生产资料市场中的工业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造成居民消费品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品价格指数。因此,保持我国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对于稳定物价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为此,首先要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能够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调节利益分配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建立市场化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政府逐步淡化对煤炭价格形成的干预。最后,完善我国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我国的房地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所消耗的土地,钢铁,水泥等原材料成为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又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总之,实行生产资料价格形成市场化对于稳定物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2]王涵. 2006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3]方芳,熊德斌.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CPI上涨因素分析-以2007-2008数据为例[J].现代商业,2009(27)
关键词:寿险;保费;多元回归;stata
一、我国寿险业现状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整体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统计数据,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从1999年的13932179万元一直稳固地上升到2010年的145279715万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处于主导地位,其份额占原保险保费收入总额的比重在0.6―0.8区间浮动。而在另一方面,寿险保费收入短期内有明显下降趋势,如2008、2009、2010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比分别为0.76、0.74、0.73。
我国保险市场主要有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业务部门,两个部门的业务类别均比较单一。在国内保险业一定程度上存在垄断现象;市场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在业务水平和业务质量上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人们保险意识较低,对于保险仍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诸多问题的存在,也同时意味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大,潜在市场容量不容忽视。
由于数据的可用性和可获得性,本文利用2011年我国各地区寿险保费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采用2011年我国各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社会保障福利费用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找出对寿险保费有显著作用的影响因子。
二、人寿保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在对寿险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寿险的影响因素。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以及我国寿险业发展初期的一些特点对以下因素进行分析。
(1)寿险保费收入,用PI表示。作为寿险起步刚刚20多年的中国,保费收入还是比较粗放式的增长,寿险品种缺乏多样化,保险监管不是十分规范,寿险需求的重要反映因素――保费收入,依然是衡量我国寿险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
(2)国内生产总值,用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自然成为影响寿险业的重要指标。Beenstock和Dickinson的模型及Fischer、Campbell等的实证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与寿险业的波动趋势具有一致性。
(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用DCCI表示。寿险是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障的工具,居民的储蓄水映了居民在消费以后可以用于其它投资的水平,它对下期的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4)社会保障福利费用,用SSW表示。经济学的原理表明,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替代品价格是影响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将其引入模型可以观察社会保障福利对商业寿险的价格替代效应。
(5)消费价格指数,用CPI表示,用于对寿险保费、GDP、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社会福利费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行调整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6)总人口数,用GP表示,包括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将其引入以考察它对寿险业发展的影响。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说明。以下分析采用2011年我国保费收入总额、各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城镇居民存款余额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几个横截面数据。数据均来自国家或地区统计年鉴。
(二)模型形式及假设。(1)初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PIi=β0+β1GDPi+β2DCCIi+β3GPi+β4SSWi+β5CPIi+μi
PIi为第i个地区的保费收入金额,i=1,2,3…31,
β0为回归常数项,μi为回归误差项,GDPi,DCCIi,GPi,
SSWi,CPIi分别为第i各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存款余额、人口数量、社会福利保障费用、消费价格指数。
用stata软件进行初步线性回归:
根据各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水平可发现,除DCCI,即城镇居民的存款余额,对PI有显著影响外,其余自变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模型拟合效果R-squared = 0.8752较好。
(2)模型拓展。考虑到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将模型拓展为:
对所有变量线性回归后,得到R-squared = 0.9647,该模型的拟合度很高。为了减少自变量,简化模型,先选取在的显著性水平下,关于PI显著相关的因子GDP,DCCI,GDP_CPI,DC
CI_CPI,作为新的多元回归模型的自变量,开始对t统计量的绝对值较大的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逐步回归后,综合自变量和截距项的p-value和各次回归的R-squared,选用在10%置信度下因子都显著,且拟合度达93.54%的模型,即:
(3)模型修正。异方差检验:Hettest异方差检验,得 prob>
chi2=0.0296 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模型存在异方差。
因此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来对模型中各自变量的系数进行估计:
得到最终模型为:
可以看出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后,拟合优度提高到98.81%,比OLS模型得到的优度提高了5.27%,且各自变量在5 % 的置信度下均显著影响PI。
四、结果分析
通过回归结果的分析,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社会保障福利费用(SSW)不是影响各地区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而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GP)、城镇居民存款余额(DCCI)为影响该地区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与已有的研究论文不同,本次的模型考虑了各自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并发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城镇居民存款余额(DCCI)、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城镇居民存款余额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交互作用对于寿险保费的显著影响。
从最终模型中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可知,地区生产总值(GDP)、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DCCI)、地区人口总数(GP)、对保费收入(PI)的影响与前面的理论分析基本一致,而社会保障福利费(SSW)对保费收入(PI) 的影响与前面的理论分析不一致。虽然GDP的系数是负数,即GDP与PI负相关,但居民存款余额的正相关系数较大,其绝对值大于GDP的负相关系数绝对值。可看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对于寿险保费PI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根本原因仍是因为当居民的储蓄余额增加时,他们才会有多余的闲钱去购买寿险产品。最终模型所反映的是中国的实际情况,理论分析是对市场经济国家经验的总结。
五、结论与建议
结合我国保险业与世界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的事实,可以归纳出我国保险业存在以下四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我国保险市场结构简单、产品单一;二是我国保险地区差异程度大,地区发展不均衡;三是我国人民保险意识较低,保险普及率即保险密度不高;四是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受到经济欠发达的严重制约。
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具体情况,可对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对于某一地区,可收集其多年的历史数据,建立针对该地区的回归模型以得到更加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回归系数和显著影响的因子,并根据影响因子和其系数,来制定灵活多样的适合该地区的寿险产品。
参考文献:
[1] 刘兆波,张汉儒.我国寿险有效需求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2] 穆静静. 我国人身保险需求地区差异的模型实证[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9, 18(2): 17-20.
[3] 张伟, 郭金龙, 张许颖, 等.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 7: 108-117.
[4] 陈之楚, 刘晓敬. 我国寿险需求决定因素分析[J]. 保险研究,
2004, 6: 7-1O.
关键词: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居民消费;显著性检验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跨越式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额由1990年的83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4098.21亿元;城市恩格尔系数由0.54降低到2012年的0.36,农村恩格尔系数由1990年的0.55降低到2012年的0.39。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居民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于居民消费,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研究。按区域划分,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按内容划分,主要研究消费的影响因素,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演变趋势等等。本文建立居民消费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政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取我国1990~2012年居民消费额、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政收入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搜集数据之后,先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接着对数据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本文中,居民消费额、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分别用C、G、K和I来表示。最终数据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与求解
(一)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本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以居民消费额(C)为因变量,国民生产总值(G)、固定资产投资(K)和财政收入(I)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如下:
ln(C)=α・ln(G)+β・ln(K)+γ・ln(I)+ln(μ)
对模型进行变形可得:
C=Gα・Kβ・Iγ・μ
其中,α,β,γ分别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额的弹性系数。
(二)模型参数估计
将处理好的数据输入到eviews软件中,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views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各变量的散点图可以看出ln(C)与ln(G)、ln(K)与ln(I)之间具有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这说明原模型的选取是可靠的。
1. 模型参数估计
运用eviews软件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很直观地得出结果。本文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参数估计,结果显示见表2:
由表2得出,本文的模型参数方程为:ln(C)=1.27ln(G)-0.22ln(K)-0.12ln(I)-2.89。同时,拟合优度为0.999,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98,这表明方程拟合效果非常好。
2. 模型估计评价
由上述结果可得,模型估计的方程为ln(C)=1.27ln(G)-0.22ln(K)-0.12ln(I)
-2.89,在这个模型中,α=1.27,β=-0.22,γ=-0.12,这表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是正相关,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与居民消费是负相关关系,这个符合预期。同时α,β,γ表示的是弹性系数,不考虑数据的正负,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低的是财政收入的影响。
3. 对变量进行t检验
由于本文要对三个变量进行检验,故应该设立三个假设:
①H0:α=0 H1:α≠0
②H0:β=0 H1:β≠0
③H0:γ=0 H1:γ≠0
由eviews结果可知,ln(G)、ln(K)和ln(I)的t统计量分别为15.17、-3.35和-2.63。查表可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t0.05(23)=2.069,由于三个变量的t统计量均大于2.069,即表明在很小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这意味着三个变量都是显著的。
4. 对变量进行联合检验
依据上述结论,三个变量都是统计显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个变量联合显著。本文接着检验三个变量的联合显著性。假设:
H0:α=β=γ=0
H1:α≠β≠γ=0
三个变量的检验结果要服从F分布,临界值为F(2,19)=3.52。
本文运用eviews软件进行F统计量的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的分析结果可知,三个变量的F统计量为86.29,这远远大于F(2,19)=3.52,表明拒绝原假设,也即三个变量是联合显著的。
四、结论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居民消费额作为因变量,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作为自变量,并对各个变量进行t检验,同时将三个变量联合起来进行联合检验。通过计量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国民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是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是负向影响。结果显示,国民生产总值越多,居民消费额越高;反之,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越多,居民消费额越少,这符合人们的预期。当固定资产投资增多时,人们用于消费的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当财政收入增加时,意味着从居民手中“拿”的越多,居民用于消费的越少。
国民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大,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小。分析结果表明,国民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影响弹性系数最大,这表明一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会影响比较大的居民消费;财政收入由于对居民消费的弹性系数较小,一单位的财政收入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变动不是很大。
各个变量不仅单独显著,还联合显著。通过对各个变量进行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个变量都是显著影响的;不仅如此,本文通过构建联合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变量联合显著,表明这三个变量都是影响居民消费的要素。
参考文献:
[1]Tsung -wu Ho,The government sp
ending and private consumption:a panel integration analysi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1(10).
[2]Hjelm,G.,Is private consumption gr-
owth higher(lower)during periods of fiscal contraction(expansion)[J].Journal of Economics,2002(24).
[3]胡书东.中国财政支出和民间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2(06).
[4]李广众.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J].世界经济,2005(05).
[5]俞莉.江苏省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产业变动的影响[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关键词] 乳制品 影响因素 营销策略
一、绪论
经济收入的增长、膳食结构的改善、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因素使得乳制品行业成为我国食品产业中发展最快、成长潜力巨大的行业之一。据有关社会调查显示:1995年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为36%左右,1998年为78%左右,目前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已达95%以上。奶粉类乳制品年增长率为11.5%,液体奶制品年增长率高达47.3%。当前,全国乳制品加工企业达2000家之多,但是除了蒙牛、伊利、光明等全国性的品牌外,中小型企业占了绝大部分。大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水平、优秀的管理、顺畅的物流等在全国范围内争夺市场份额,挤压中小企也的生存空间,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成长速度。但是由于奶源地的限制、消费者偏好性、对民族品牌的保护、个性化消费等因素的存在,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和有利的生存空间。
二、文献综述
James Simpson(2006)从供给的角度比较了中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乳制品的生产成本,综合比较的结果显示中国奶制品企业在产业规模、产业链结构、生产力水平方面低于日、美两国,但是由于廉价劳动力的存在,中国在奶制品生产方面具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伏浩(2003)经过分析论证认为,消费者对于知名品牌和地方品牌具有较高的认可度,液态奶在目前的奶制品市场中处于主体地位,酸奶的消费比例在增加而奶粉的比例却在下降;对影响乳品消费的各种因素进行需求弹性分析发现,价格弹性对乳品消费行为的影响大于消费习惯的影响,消费习惯的影响大于收入的影响,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对乳制品消费具有正像影响,不同年龄段内的消费者在口味、场合、包装三个方面表现出了一致性。张明立(2002)等对我国城市居民(以哈尔滨、郑州为例)奶制品的消费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城市居民奶制品的消费群体、消费状况、购买因素和消费偏好。他们指出产品的质量、价格、保鲜度和便利性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奶制品的主要因素。由于奶制品属于资源性产品,城市居民对奶制品的产地有一定的偏好性,更倾向于购买本地的知名品牌。陆娟(2004)等在调查了北京城区有液态奶消费习惯的消费者的基础上,对乳制品消费者品牌忠诚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层面,消费者性别、年龄、收入、职业、生活态度对品牌忠诚度有显著性正向影响,消费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品牌忠诚度越低;在企业营销层面上,消费者直觉质量、品牌知名度、购买便利性和广告宣传对品牌忠诚度有显著性正向影响,销售促进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它会降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产品包装则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没有显著影响。吕裔良(2008)指出影响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的因素是收入水平、消费习惯、乳制品价格。并运用双对数需求函数模型分析了城镇人均收入、乳制品价格指数、肉类价格指数、水产品价格指数对人均乳制品需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制品价格和肉类价格和人均收入水平对人均乳制品消费量的弹性指数分别为-1.58、-1.085和1.266[6]。许丽(2005)在对我国的奶业生产和奶类供给弹性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我国奶类生产的现状、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奶类生产在原料奶、液态奶以及干乳制品的分布就有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奶类制品结构不合理,将会向干酪和发酵奶制品的比重逐渐增加而奶粉和液态奶比重逐渐下降的方向调整;居民收入水平对奶类生产量的影响作用显著,且呈指数增长趋势。赵剑峰(2004)运用产业组织方法(SCP分析范式)、博弈论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对产业发展中的结构、绩效及各利益主体的关系、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影响奶业发展的诸环节因素。我国城乡之间乳制品消费不平衡,收入水平、乳制品价格、消费习惯是影响乳品消费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乳品消费场合比较一致,但消费口味存在差异;借助于品牌忠诚,企业仍然可以在同一区域市场凭借最小产品差异战略来获取利润等。
三、研究假设
1.假设模型
根据有关学者对乳制品消费状况的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乳制品消费为中心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式。从影响因素的各个维度设计问卷,研究各维度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并提出以下假设:
H1:乳制品消费影响因素模型包括产品、乳品价格、促销和购买便利性四个维度
H2:乳汁品消费影响因素模型中各维度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存在差异
2.数据来源
为了研究各维度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笔者于2009年4月对乳制品销售网点附近的居民消费者进行了随机抽样,抽样范围覆盖整个昆明市区。根据影响因素模型各个组成部分,问卷设计包括产品、乳制品价格、促销方式、购买的便利性和人口学统计特征5部分。量表设计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尺度计分将问题予以量化,5表示非常同意,同意程度依次递减,1表示非常不满。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530份,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490份,问卷有效率为92.45%。
3.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设计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同时利用结构方程软件AMOS7.0中的探测性因子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方差最大旋转法提取了四类影响因子,并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借助AMOS7.0中的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
四、乳制品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1.人口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乳制品消费者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表1)可以看出:在性别构成方面,女性消费者购买乳制品的比例几乎占到了3/4,远远高于男性,这种比例差异很可能与传统的生活习惯有关。年龄构成方面,主要以18-49年龄段的中青年消费者为主,所占比例高达75.7%。在文化程度构成方面,受高中/中专/技校等相当学历(初中、大专)的人群是乳制品购买者的主力,居于主体地位。家庭月收入3000元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是消费者是购买的主体。根据昆明市目前的人口现状,抽样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基本上代表了乳制品的消费状况。
2. 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就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数据的基本结构。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差最大旋转法共萃取了4个因子,通过分析命名为“产品”、“价格”、“促销”和“购买的便利性”,总解释变异量为65.60%,这说明问卷有较高的效度。同时KMO及Bartlett’s球形检验的结果也验证了因子分析的有效性。为确保量表的信度,本文采取SPSS17.0中的Alpha中的Cronbach’sα系数来进行问卷的信度分析,表中显示,各组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8以上,符合信度的判断准则,表示指标的内部一致性可以接受,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见表2)。
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本文利用AMOS7.0对抽样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目的在于验证研究已有的因素结构,只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来验证所设定的因素结构是否可以接受即可。模型整体拟合优度各指标如下表(表3)。
表3中各项指标显示模型整体拟合优度基本满足要求标准,表明验证性因子分析是可靠的。同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还显示了模型中各路径系数,列表如下(表4)。
4.解释与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乳制品消费的四个维度中,价格维度的贡献率最大,因子荷载为0.940,这说明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时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在价格维度中消费者对乳品性价比的关注要高于对价格稳定性的关注;其次是购买便利性对乳制品消费的直接效果为0.890,其中购买的时间花费、销售网点距离远近、销售人员服务效率的因子荷载以次为0.79、0.81和0.65,可知消费者在购买便利性方面尤为看重销售网点的分布;再次乳制品本身对乳品消费的贡献率为0.870,在乳制品的产品属性中消费者依然看重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其次是乳制品的质量和品牌(无论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知名品牌);促销在营销消费者乳品消费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子荷载为0.770,其中的销售折扣、礼品赠送、抽奖活动和销售宣传因子荷载依次为 0.70、0.63、0.62、0.58,说明消费者在促销方面更看重销售折扣这种促销方式。在影响乳制品消费的四个维度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产品性价比、价格的稳定性、消费网点的距离、产品营养价值、销售折扣等
五、营销策略讨论
针对实证研究中各维度对乳制品消费的不同影响,本文认为来思尔乳业应采取以下营销策略:
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应将销售市场定位于本省及周边区域,利用地缘优势与其他企业进行市场竞争。在稳定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对各年龄段的消费者进行深入调查,开发适合各类人群口感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接近奶源地的地理优势,加强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和优化,满足消费者对乳制品保鲜度的要求。
避免与其他的乳制品企业打价格战。在不断提高乳制品质量的前提下,保持价格的稳定性,强化消费者对来思尔乳制品性价比的认可度,增强消费者物有所值的消费心理。构建高效方便的牛奶专卖店、社区超市等营销网点,降低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等非货币成本的支出。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密切关注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消费量、购买频率、产品评价等信息的收集,定期进行系统的信息分析。加深与原有消费者的沟通,以期建立长期、双赢的客户关系,借助人们对民族品牌的偏好心理,培育消费者对民族乳制品品牌的忠诚度,并通过消费者的推荐行为和口碑效应,发展潜在的消费群体。
六、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文从企业的角度着重研究了影响乳制品消费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购买便利性四个方面,但是鉴于乳制品市场的发展潜力和竞争态势,笔者认为应在以下方面给予进一步的研究。
乳制品品牌方面:乳制品消费的转换成本很低,导致消费者的品牌转换行为日趋频繁。研究表明:培养顾客对产品品牌的忠诚度可以获得该消费群体长期的产品利润,利用已有的客户关系渠道,缩短新产品的推广时间,迅速占领市场。并通过原有顾客的推荐作用以降低潜在顾客的风险意识。因此,如何识别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将会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供应链方面:我国现阶段的乳制品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面临着规模小、奶源地分散、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如何建立从奶农、生产加工企业、运输企业、各销售网点间畅通的货物流通,实现流通环节各企业在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的协调机制,发挥各自的优势,保证乳制品的供给是许多中小企业的难题。
参考文献:
[1]2009年我国乳制品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9(5):29-30
[2]James Simpson.China’s Dairy Industry:Current Situation and Long-Term Projections.China’s Evolvling Agriculture Economy conference.2006:57-61
[3]伏浩:中国乳品消费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3:40-41
[4]张明立等:我国城市居民奶制品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乳品工业,2002(3):38-41
[5]陆娟:消费者品牌忠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4(6):42-45
[6]吕裔良:基于成长期的中国乳制品产业发展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8:43-47
[7]许丽:中国奶类的生产与供给分析[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37-38
【关键词】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关系研究
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式仍不容乐观。自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受到重创,时至今日,经济虽然有所恢复,但是仍处于低迷状态。就我国而言,当时为了应对经济过度下滑,我国政府采取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刺激经济保持增长的目标,但给我们现在的经济中下了苦果。实体经济的低迷、通货膨胀压力、就业压力在危机之后的今天还是不可阻挡的降临。因此,本文将着手研究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着力把握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均衡,为促进经济稳健增长提供可靠依据。
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衡量经济发展是否稳健的重要指标。然而,学术界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仍然没有统一的概念。普遍接受的说法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的实际需求,引起整体物价水平上涨同时导致货币贬值。Gregorio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胡仕明、黄国石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值映射关系,他们对数量关系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相关系数显著性明显比单值映射提高。由于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同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对应较高的通货膨胀,也可能对应较低的,决定因素在于经济增长处于什么阶段。郑雨、李新波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同趋势的三次回归非线性关系。由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经济增长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而且,通货膨胀具有滞后效应。黄宪慧、韩海波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改变居民储蓄行为、消费行为,增加经营成本、经营风险,改变收入分配机制等实现。刘金全、谢卫东认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会受到实际经济与名义经济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影响。视经济环境的不同,适度的通货膨胀可能会推动经济增长,而有时适度的低通胀有助于经济发展。[6]
总之,之前对通货膨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原因、影响以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些方面研究的。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和样本选取的差异,以及相关变量的不同,和通货膨胀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没有一致的相关结论。
二、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实际关系
通货膨胀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它不是简单的由于货币供应过剩而导致物价普遍上涨,这只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以下这些因素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宏观经济增长(GDP)、广义货币供给量(M2)、工业品出场价格(PPI)、人民币汇率(RMB)、居民对通胀预期(IE),重大事件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就我国2014年度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比增长7.4%,CPI同比增长12.1%;而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140,667.2亿,增速为7%,CPI上涨幅度约为1.2%,CPI同比增长约为11%。与2014年第一季度相比,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8%,CPI指数下降1.1个百分点。根据数据显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明显不符合通货膨胀随经济增长而增加、随经济下降而降低。2015年底一季度的同比经济增长5.1%,而CPI却同比下降1.1%。
本论文可以根据统计年鉴数据,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宏观经济增长、广义货币供给量、工业品出场价格这四个指标作为内生变量建立VAR模型分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首先,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对经济就会产生阻碍作用。其次,持续的经济增长会因惯性作用引起通货膨胀增加。
(二)通货膨胀对自身变动的反应
通货膨胀对其自身的误差变动敏感性强。这主要是因为,多种复杂因素都会影响到通货膨胀,其自身的不确定性较强;商品价格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上年期末价格的影响,从而考虑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因素时,也应考虑上年价格的影响。
(三)中间产品的价格上浮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压力
由于宏观经济测算GDP与CPI都是对最终产品的价格为基础的,而当中间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过快,这必然使最终产品的价格上涨,进而形成新的通货膨胀压力。
(四)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而实体经济价值并不增加,从这种角度看,货币供给会增加通货膨胀。然而,由于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货币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货币流通速度明显下降,同时增加的货币供给量会被经济扩大而消化,从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三、政策建议
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为了防止过度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本文分析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介于中间产品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压力,监测部门应加强对中间产品价格的检测,尤其是价格上涨对最终产品价格的影响机制,防止各种囤积炒价的现象,促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实现市场分配机制。
(二)加强最终产品价格监测机制,增强对可能造成价格不合理上涨因素的控制能力,与此同时,合理调整监测价格的内容,尤其是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的资源性商品以及粮食,肉类,汽车、房屋等关切民生的产品的监测比例适时合理地加以调整。
(三)适度合理地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由于货币政策可以在经济繁荣时促进经济更加繁荣,而当经济萧条时,错误的货币政策会使经济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所以在投放货币供给量时,要避免形成流动性过剩,防止股价与房地产的波动。在与财政政策相配合实施的同时适当控制货币供应,使货币的流通量与实体经济的需求量相一致。
参考文献
[1]魏学辉.李峰中国通货膨胀、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期刊论文]-未来与发展,2011(4).
[2]李跃辉.彭嘉莹基于VAR―VEC模型的物价指数关系研究[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2012(15).
[3]于兆坤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2012(15).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不断扩大。本文分析了消费信贷业务中提前还款风险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提前还款行为的相关研究,并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提前还款风险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
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迅速。据统计,至2008年12月,中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达3.7万亿元,其中中长期消费信贷余额达3.3万亿元。消费信贷余额数量巨大,其面临的提前还款风险增加。当贷款人提前还款后,商业银行贷款总体期限结构将会改变,资金的匹配需要调整。因此,准确预计消费信贷提前还款概率,有效控制提前还款风险,是现代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管理的重点之一。
一、消费信贷提前还款风险介绍
消费信贷提前还款风险,主要针对中长期消费贷款而言,以住房消费信贷为典型。所谓提前还款风险,是指借款人在贷款合约终止期限之前提前还清贷款,导致放款人提前收回资金,资金回报率降低。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资产证券化的普及,住房消费信贷大多以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形式打包发售,部分风险已从银行剥离。但对于mbs管理方,即所谓特殊目的公司(spv)而言,提前还款导致原先基于贷款利息的现金流消失,用于支付债券利息的基础资产减少,需要进行再投资,而再投资资产收益可能较之于贷款利息为低,从而带来债券的收益风险,对于以mbs为标的资产的其他衍生产品,其影响程度甚至可能更大。就此而言,提前还款的风险承担主体尽管由银行转移出去,但其影响范围反而扩大了。
另外,就商业银行而言,如未进行资产证券化以转移风险,消费信贷提前还款行为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贷款久期的变化。久期,指资产未来现金流的时间的加权平均,其权重为各期现金流值在资产现值中的比重,实际上反应了资产价值对于利率的敏感度。商业银行需要测算贷款的久期,以相应的负债匹配之,用来降低利率风险。提前还款实际改变了现金流分布,从而影响贷款久期,相应的负债结构也需要调整。如忽视提前还款风险,将造成资产负债不匹配,对商业银行经营带来风险。
二、消费信贷提前还款风险影响因素
考虑消费信贷提前还款的行为,需要考察系统性影响因素和非系统性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所谓系统性影响因素,指影响所有借款人的宏观经济变量,在对数量较大的贷款组合进行分析时,这些因素是主要需要考虑的因素。非系统因素针对于单笔贷款,只对特定借款人有影响。
系统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
1)市场长期借款利率,这也是影响借款人提前还款行为的主要因素。当市场长期借款利率低于贷款利率时,借款人可以从市场借入资金提前还款,之后享受较低的长期借款利率,形成了提前还款的动机。因此,分析提前还款风险的重要环节即为估计未来长期借款利率的变动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为浮动利率,与西方的固定利率有区别,因此利率对于中国消费信贷提起还款行为的影响可能较小。
2)季节因素,即由季节影响导致提前还款比率变化,如夏季为学生毕业的时期、天气和税收原因(征税时期)。
3)时间因素,即在贷款发放后的一段特定时间内出现提前还款高峰,之后提前还款比率会下降。原因可能是具有提前还款意向的借款人需要一定时间来筹措资金以归还贷款。
4)衰减效应。当市场长期借款利率首次下降时,会出现提前还款高峰,但当市场长期利率回升后又再次下降时,提前还款比率较前一次为低,此后不断减少。相应的一种解释是每次提前还款高峰都会将对利率变化敏感的借款人剔除出贷款组合(通过其提前还款的方式),剩下的借款人对利率变化相对不敏感。
非系统性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婚姻状况、教育水平、退休状况、性别、工龄等、收入状况等。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国家由于资产证券化的使用,消费信贷的风险承担者通过证券化不断的扩大并分散,影响单个个体的非系统性因素的效果将会减弱,主要影响因素为系统性影响因素。因此,西方学者相关研究重点关注系统性因素对于消费信贷提前还款的影响。而中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目前缺少证券化工具,商业银行为风险的唯一承担者,非系统性因素对于提前还款仍然重要。基于此,蔡明超和费一文(2007)在考察中国消费信贷提前还款风险时,将非系统性因素引入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收人、婚姻、工龄等因素将影响提前还款,并发现利率对于中国消费信贷提前还款的影响并不明显。
三、消费信贷提前还款风险相关研究
有关提前还款风险的研究众多。其原因在于资产证券化发展迅速,相应发展出的一系列金融产品受众广泛,提前还款行为影响了基础资产——贷款池的收益,进而影响相关所有资产的收益。相关利益方的需求导致了相应研究的发展。有关提前还款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构造相应的提前还款比率函数,进而作为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部分之一帮助定价。
glub和pohlman(1994)构造了一个基于公开数据的提前还款函数模型,其因变量为四个:季节因素、再融资利率、时间因素、衰减因素。数据来源为gnma、fnma和fhlmc三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的近3000万个样本。结果显示此模型基本上与商业用模型区别不大,展现出较好的适用性,因而作者声称其为那些无力开发模型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机会。
最近的研究有tsai、liao和chiang(2009)的一个模型,其考虑了借款人的财务和非财务提前还款行为对于贷款资产的到期收益率、久期和凸度的影响。同时,他们分析了提前还款罚息和部分提前还款对于到期收益率、久期和凸度的影响,这一情况与传统的完全提前还款相比更为复杂,结果也更不确定。
当确定提前还款比率模型后,就可以依据其计算出相应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和久期,进而对资产进行定价,还可以根据其计算出相应的保险费率,作为其衍生产品的定价基础,可以说,提前还款比率模型是一系列相关金融产品的定价基础之一。
四、中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提前还款风险控制方法探讨
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对于提前还款行为主要采取罚息的手段,但不同地区、不同银行的规定不同。同时,部分银行还有一些硬性规定,如一年内不得提前还款等。上文中提到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采用浮动利率,提前还款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利率损失并不明显,而罚息这一工具实质为弥补利息损失,因此中国商业银行采用罚息进行提前还款风险管理并不合适。
商业银行控制提前还款风险,较为合适的方法还是建立提前还款比率模型,估计出提前还款比率随时间的分布,进而调整相应的资产负债结构。注意到,中国商业银行作为贷款提前还款风险的唯一承担者,提前还款比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既包括季节、时间等系统性因素,还包括众多非系统性因素,相应的模型也会更加复杂。建立模型,大量的数据积累是必需的,随着中国个人信用记录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应的贷款数据也会不断增加,这将有利于提前还款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bennett w. golub, lawrence pohlman. mortgage prepayments and an analysis of the wharton prepayment model[j]. interfaces, 1994, 24(3):80-90.
[关键词] 沈阳市民 体育消费 影响因素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沈阳市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出现,而体育消费作为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促进整个消费结构的改变、消费模式的转化,而且对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增强,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沈阳市居民体育消费中的各种因素,分析其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沈阳市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影响沈阳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
居民体育消费的增长,与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个人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居民消费心理、消费习惯、闲暇时间、社会文化背景、场地设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经济因素是根本
恩格斯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体育消费显然属于享受型需要和发展型需要的范围,而且具有较大的需求弹性。根据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其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率就越大,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在全部支出中用于食物支出所占的比重会下降,而用于文化娱乐和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会上升。可见,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与其经济状况有根本上的联系。
近10年是沈阳市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的10年。据省统计局资料显示,沈阳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水平和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持续上涨。其中文化教育娱乐服务这一项代表生活质量的指标上升速度较快,这充分说明人们重视的程度和满足的程度有了新的发展。向高文化发展、重视精神生活成为我市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的必然追求。
2.身心健康需要是基础
提高健康水平已成为沈阳市居民的共同愿望。据调查,沈阳市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排在第一位。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食物结构,相伴现代文明病也随之出现。1998年沈阳市居民的死亡离为6.17%,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其中一些疾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已认识到,体育活动是改善健康水平的重要渠道。
现代生活的突出特点是休闲娱乐的增加,其中体育的内容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一份调查显示,在人们日常从事的38项休闲娱乐活动中,体育活动内容不仅多,而且排序相对在前(见表)
二、促进沈阳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对策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通提高,价值追求必须呈现出多样化,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正确的消费引导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
1.必须制定合理的价格
价格合理就意味着所制定的体育消费价格要符合沈阳市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根据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地区的不同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为不同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体育服务;价格合理就意味着要使消费者对体育消费品的心理预期价格与所制定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距合理化;价格合理就意味着通过提高体育服务质量,使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感到物有所值,满意程度较高。
2.增加休闲娱乐时间,扩大媒体对体育意识的宣传
体育活动需要时间做保证。我国自实行五天工作日以来,人们的空余时间增加,尤其是服务消费的增加,把人们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政府应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为体育消费提供更多的机会。
媒体对体育的影响已是有目共睹,所以应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导向作用,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同时,媒体本身也是人们进行体育消费的载体,通过大众媒介,使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进一步增强。
3.提倡体育消费分民化,努力扩大体育人口
体育消费贫民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壮大体育市场、增加消费的客观要求。因此,政府应大力投资建设一些综合性的体育设施场所,使广大居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同时加强体育指导者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社区辅导站、俱乐部等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加大体育科技、体育教学的普及与推广。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扩大体育人口,提高体育消费者的数量。
4.增加体育消费市场的服务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体育产业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缺乏中介机构,人才流动不畅,健身娱乐市场不完善,体育项目及器材不充足,服务指导水平较低,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缺乏面向国际市场的管理人员、法律人员和国际中介人员等。与作为WTO成员开放本国体育服务市场、提高体育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必须努力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满意。
参考文献:
[1]张贵敏: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1
[2]《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研究》课题组.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论文关键词:中国居民住房,需求预测,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影响因素
引言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指出:一是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二是努力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加快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着力解决新就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三是积极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继续推进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到2013年末,基本完成集中成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四是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技术支撑体系。加快住房保障立法,依法强化各级政府的住房保障责任,健全组织机构、政策、技术支撑体系,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有关部门预计2010年住房成交额同比下降14.5%,全国商品住宅交易金额同比14.5%。全国平均交易量同比下降11%左右,全国平均成交价同比下降5.1%保障房建设有望拉动房地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2.4%。按照乐观估计,2010年580万套保障房可以完成建设,按照套均面积55平米,共可建设3.2亿平米保障房。预计201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3到8.8亿平米,新开工面积可以与去年持平,经济适用房投资额大幅增长190%达到3000亿元,则房地产行业投资额有望同比增长12.4%。
全国住宅开工面积增幅再创新高,住宅销售额增速继续回落:2010年1-5月开工面积为6.15亿平米,同比增长72%;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为1.66万亿元,同比增长37%;住宅在建面积为为22.1亿平米,同比增长29.5%;住宅销售面积为2.7亿平米,同比增长20%;住宅销售金额为1.35万亿元,同比增长33.6%。中央严格土地增值税征管和二套房认定标准:6月国税总局发文规定,除保障房外,东部省份预征率不得低于2%,中部和东北省份不得低于1.5%,西部地区省份不得低于1%;住建部、央行和银监会细化了二套房认定标准,以家庭为单位,“认房又认贷”,外地人购房按二套房标准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重点城市成交同比普跌,环比涨跌互现:10年6月重点城市成交显示:成交同比普跌,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同比分别下降75%,67%,67%和76%,成交环比涨跌互现,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下降21%,上升16%,下降17%和上升40%。
注: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东方财富网。
中国“十二五”期间居民住房需求预测一元回归分析
本次研究所作的中国未来住房需求预测是通过宏观与微观的把握,对未来中国居民2010到2015年住房市场需求量的预测。由于影响未来住房需求量的因素错综复杂,并且有内在的联系。故本次研究以2001-2008年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人口家庭户数、城市化率、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等因素分别与住房需求量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依据和出发点,再结合每种因素所占的权重比例,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未来中国居民在2010到2015年的住房需求量。(注:本次研究所讲的住房需求量是相对住房成交量来定义的)。本文用spss13.0进行分析,其中,R值是看自变量与应变量联系的密切程度,取值范围在0-1,越接近1越密切,方差分析是看回归方程是否成立的,若概率小于0.05,可以认为方程成立,大于0.05还不能认为方程成立,“Coefficient”就是偏回归系数,Beta就是标准回归系数,可以以它的值比较各自变量对应变量影响的程度,Sig就是概率,我们更熟悉的表达是“p”。
1、以城市人口家庭户数与住房需求量的关系为依据得出的2010到2015年住房需求量。
(1)依据中国2001-2008年的市镇人口数和市镇平均每户人口数推出市镇平均每户人口数预测方程为:Y=254446.6-66918.4X(1)其中:X为未来市镇平均每户人口数;Y为未来市镇人口数
表1中国1979年到2008年的市镇人口数和增长率(单位:万人、%)
年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市
18495
19140
20171
21480
22274
24017
25094
26366
27674
28661
增
7.25
3.49
5.39
6.49
3.70
7.83
4.48
5.07
4.96
3.57
年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市
29540
30195
31203
32175
33173
34169
35174
37304
39449
41608
增
3.07
2.22
3.34
3.12
3.10
3.00
2.94
6.06
5.75
5.47
年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市
43748
45906
48064
50212
52376
54283
56212
57706
59379
60667
增
5.14
4.93
4.70
4.47
4.31
3.64
3.55
2.66
关键词:钻石模型 电力产业 竞争力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03
电力产业作为基础设施产业能否引入竞争,在学术界是一个引人争议的问题。不少学者发现,从那些同时存在两个电力供应企业的城市和只存在一个电力供应企业的城市所收集的可比较成本数据看,竞争不仅没有导致较高的生产经营成本,反而降低了成本水平,降低了消费者价格。同时,消费者在竞争性电力市场得到了更好的服务质量。也就是说,竞争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同样适用于基础设施产业。
1 模型的引入
波特钻石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或产业如何形成整体优势,从而有较强竞争力。
“钻石模型”理论一出现便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使其成为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关键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是由六个因素决定的,它们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以及政府这六个要素。其中前四项是关键要素,后两项是辅助要素(见图1)。
一个“钻石”的形成,需要四大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配合。在形成初期,可能四大要素都在发挥作用,也有可能是其中一种或者几种要素发展较快,然后带动其他要素形成,最后进一步地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形成“钻石”模型。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政府政策不是决定性的,其作用的发挥需要以四大要素为基础。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波特“钻石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我国电力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五大类:
(1)电力产业需求因素
电力产业需求对于电力产业的竞争力影响非常大,因为只有建立在一定规模且能够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使自身不断地发展。该文重点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水平等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2)电力产业供给因素
电力产业供给是指整个电力产业为社会提供的电力产品总量。它是电力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该文主要从总供给量、电力资产水平、电力生产水平等来分析电力产业供给因素的。
(3)电力产业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相关及辅助产业是否健全是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支持产业是能够对电力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产业。该文主要是从银行业和外资这两个方面来分析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对电力产业发展的影响。
(4)电力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
电力企业的战略、结构是否合理对电力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国家的相同产业的企业在目标、策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是极不相同的,这些差异条件的最佳组合就成为产业竞争优势。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该文主要从发电及电站供热时能源转换效率来分析。
(5)机会和政府因素
作为竞争条件之一的机会并非企业内部的能力,甚至不是政府所能影响的。而政府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影响那些对电力产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政府可以放大“钻石模型”框架中的作用力并使这些决定因素升级,政府对电力产业的实施政策主要体现在电力监管、宏观经济政策、相关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四个方面。
该文将去除机会因素,因为机会因素通常是超过控制范围的突发事件,很难对其进行定量的评价。表1所示为我国电力产业影响因素。
由于电力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且较为复杂,为了能够准确全面的反映电力产业竞争力各方面的状况和特性,就需要将复杂的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故该文按照钻石模型将不同指标进行分类,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电力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结合上面的评价体系指标,得到如表2所示的2005年至2010年的各指标数据。
3 因子分析的实证过程
该文运用SPSS17.0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因子得分对这些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判定,这与因子分析可能得出的结果相符。表3为因子分析结果。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按因子得分的大小衡量,将指标层的影响因素分为三个类别:关键因素(>0.5)、重要因素(0.1-0.5)和一般因素(
下面以企业战略、结构因素的因子得分变化为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和发电及电站供热时能源转换效率的得分均有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要提高电力产业的竞争力,能源转换的效率起到的关键的作用。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今天,提高能源转换的效率是低碳发展电力产业,提高电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同理,根据表3中因子分析的结果,对影响电力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如下。
2005―2010年间,人均GDP和总用电量的因子得分呈增加的趋势,逐渐由一般因素转变为关键因素。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由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扩大内需引起的用电量的增加,对提高电力产业自身的竞争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电力产业R&D投入比重的得分呈下降的趋势,由关键因素逐渐转变为一般因素。这说明电力产业R&D投入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在减少,从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看,每单位的R&D投入所带来的产业竞争力呈递减的趋势。电力占能源消费总量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在2005到2010年间变化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电力消费的增长也相应的促使其他能源消费的增长,所以其比值变化不明显。同时,电力作为居民生活的必需消费品,其需求和消费是缺乏弹性的,所以电力消费的弹性系数对电力产业竞争力没有太大的影响。
总发电量和电力总出口量的得分呈上升趋势,逐渐转变为衡量电力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由于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具有如下基本特点:首先,电力商品的生产、供应、使用是瞬间同时完成的;其次,不能储存,没有中间环节。所以总的发电量和总用电量基本相等,其对电力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也是相同的。电力总出口量的增加会提升我国电力产业在国外的影响力,对电力产业吸纳外资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银行和外资用于电力产业的投入比重在减少,同时银行和外资用于电力生产的投入的因子得分在减少,这说明由于银行和外资的投入减少导致得分的减少,从而对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政府用于电力产业的财政支出以及国家预算的比重先是增加的,后又有下降的趋势,而因子得分变化是先减少后又有所增加。由于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资金的支持。要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政府更应该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加大力度,完善电力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从而提高电力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4 结语
第一,在保证低碳发展的前提下增加发电量,同时努力扩大电力出口量;第二,在各行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加快发电及电站供热时的能源转换的效率,从而做到节约资源以及降低成本。第三,政府和银行对电力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层面上的保障,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1.
[2] 徐建红.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青岛家电产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3] 王维维.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保险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