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5:56
导语:在维护与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 :TU248. 2 文献标识码 :C
前言
自动扶梯是用以在建筑物的不同层高间运载人员上下的一种连续输送机械。作为运送乘客的交通工具, 自动扶梯不仅成功地缩小了目标间的距离, 而且使超短途(如楼层、站台间等)的大流量人员运输成为可能,为人类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自动扶梯的应用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是成为衡量现代物质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保证自动扶梯正常运行,发挥其作用,需要保证其制造与安装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更需要电梯在运行期间的日常维修与保养,以减少故障和停梯时间,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可以说自动扶梯的维护保养是一项经常性的、十分重要的工作。
1.自动扶梯管理及维护的必要性
不同于垂直升降电梯,自动扶梯大部分安装在地铁、机场、大型购物中心等人流集中之处,这也使得媒体和公众对于其安全性的关注较垂直升降电梯更高。一旦发生事故,前者媒体曝光率远大于后者。虽然自动扶梯事故死亡率较电梯低,但由此对伤者产生的身体伤害以及心理阴影是巨大的,在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以发达城市为例,自动扶梯事故频发,尤其是2010年和2011年在深圳、北京地铁内分别发生的两次自动扶梯逆转事故,一时间引发了社会各方面的热烈讨论,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至于事故发生原因,通过对这些年来自动扶梯事故统计数据可以得知,导致自动扶梯事故率高主要是因为乘客使用不当,常表现为乘客的自身疏忽和非故意的误操作。这类原因导致的意外大约占事故总数的92%。以广州地铁二号线“广州火车站”站换乘五号线的自动扶梯停运事件为例,并不是扶梯电力问题或其他设备及管理问题,仅仅是一名约7岁男孩按下紧急按钮而引发的。通过现场监控录像回放发现,该男童引发扶梯停运后,工作人员迅速安抚住乘客,有效避免了踩踏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强自动扶梯的管理和维护十分重要。
2.自动扶梯维护新标准出台
2011年,继欧洲标委会CEN实施了EN115-1:2008《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电梯标准后,国家标准委针对新的欧洲标准立刻下达了对应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修订计划,全国电梯标委会按照修订工作程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自动扶梯新检规。新标准就相关技术领域的安全要求做出了一些新的增订与改动,如扶梯与建筑物的接口的要求, 同时还加强了梯级踏板与围裙边的安全防护等。
与此同时,国家质检总局也开展了自动扶梯新检规的编制工作,继续遵循了在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兼顾我国电梯相关工作现状 (企业责任落实急需强化、“人机”不匹配矛盾急需化解) 的原则。相比旧检规对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目的、性质、依据、适用范围、检验条件、检验周期、程序与要求、内容和方法,以及检验结论的合格判定条件的模棱两可,或是标准落后,新检规对其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以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新检规规定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和使用单位以及从事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职责要求,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促进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运行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
3.加强自动扶梯维修保养与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相关维修保养和管理制度
多个城市屡发的自动扶梯停运及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自动扶梯维修保养和管理制度。自动扶梯之所以能够安全运行,必须依赖于健全完善可行的电梯维修与保养管理制度,这是杜绝自动扶梯事故的基础条件。其中,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维修、保养交接班制度;日常维修保养制度;维修人员安全操作规程等等都是建立相关制度所要考虑的方面。自动扶梯维修人员的义务在于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可消极怠工,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值班人员要将自动扶梯运行情况、设备发生的故障及处理过程详细填写在交接班记录本上,一目了然的电梯运行情况有助于接班的维修人员迅速掌握,及时作出反应。对于自动扶梯维修人员的维修资质,要求维修人员必须持有质检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
3.2加强自动扶梯维护保养监督管理工作
新《特种设备法》对电梯维保单位和维保人员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要求电梯维护保养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照《特种设备法》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承担维护保养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作业人员资格;维护保养过程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并落实现场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质监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开展自动扶梯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相关单位立即落实整改措施,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予以强制停用,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查处,切实保障扶梯安全运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3提高自动扶梯维修人员素质
自动扶梯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其管理水平。端正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度的责任心是自动扶梯维修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合格的维修人员,对于扶梯基本的机械构造及电气工作原理及其修理技能、安装工艺、相关性能以及维护方式、扶梯维护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都要足够了解并严格遵守。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并排除故障,缩短停梯时间使扶梯迅速投入正常工作。
3.4使用单位要建立严格管理和防范制度
首先,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细责任分配。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要密切协同,各尽其职。另外,对于技术人员的把关,应严格遵守执证上岗制度,有条件的要定期举行培训考核,强化检修人员专业素质,严把技术人员质量关。值得一提的是,健全事故发生应急预案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建立完善预案能够有效定位围困人员并保障人员安全,达到时间最短,损失最少的要求。
3.5加强对新型安全自动扶梯的研制
加强对新型安全自动扶梯的研制,是未来自动扶梯行业的趋势,也有利于减少自动扶梯事故。如今强调安全性的自动扶梯以移动式裙板扶梯为代表。该自动扶梯的原理是将梯级踏板和围裙板组成为协调运行的单一模块, 梯级踏板和围裙板成为协调运行的单一模块。该自动扶梯的梯级与裙板之间无任何间隙, 从而避免发生该区域手指轧入的危险。而这一区域正是传统自动扶梯的主要危险所在。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多个发达城市更加重视自动扶梯的安装,安装数目逐年增长,而新自动扶梯安全标准的实施对预防与控制安全事故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自动扶梯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必须引起政府和企业的足够重视。只有真正严格执行新国标和新检规,做到自动扶梯安全监管、设备养护等方面的高水准,才能从根本上让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水平有所提升,才能保障电梯安全运行。
论文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
当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电企业的经营难度不断加大,利润空间也愈来愈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迎接挑战,求得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确实需要深思熟虑。而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悟到,抓住线损管理不放松,深挖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线损要效益,这是供电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定位,这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线损是供电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线损管理是否到位,线损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究竟怎样才能管理好线损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借用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出线损管理的"九招法",以求同行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探讨。
一、目标分解法
目标分解法是当前许多县级供电企业在实施线损管理过程中,正在运用并且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极其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具体操作程序是企业在确定年度总的线损目标之后,再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供电所和每条线路,供电所再将自己的子目标分解到每个配电台区和职工,这样便形成了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好格局,从而激发每个供电所和每个企业员工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但在制定目标和分解目标时,企业的决策者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对指标的制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既不能脱离现实凭空臆造,使目标可望而不可及,也不能无原则地降低目标而影响员工的进取精神。要在认真研究参考历年数据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科学的测算,真正做到切实可行,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二、考核奖惩法
考核奖惩法首先要制定严格科学的考核标准,要设立专项的线损奖励基金,加大对线损的奖惩力度。县局每月要对每条线路的线损情况进行计算考核,看各供电所的线损指标是否完成,然后依据考核标准,对完成线损指标或超额完成指标者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线损指标者给予经济处罚。对供电所来讲,也可以把线损考核延伸到每个农电工身上,看其所管辖的线路和台区高低压线损指标是否完成,并酌情进行奖罚。在考核过程中,作为企业的考核者要认真负责,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决不能敷衍了事,含乎塞责,如果对考核不认真,也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对以权谋取个人私利,以及由于自身技术低下素质不高,在实际操作中造成计量事故,或为窃电者留下可乘之机,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者,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进行责任追究杂志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该处分的进行严肃处分,该免职的予以免职,该经济赔偿的进行经济赔偿,只有严格的考核奖惩,才能保证各项制度顺利推行。
三、月度分析法
月度分析法就是县局每月要定期召开一次线损分析会,对逐条线路的线损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及时掌握全局的线损情况。在召开线损分析会时,各供电所长事先要拿出自己所管辖线路的月度线损分析报告,在会上一一发言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让大家品头论足,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对于线损高的要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下一步解决的办法;对于线路运行良好,线损稳中有降的线路,要善于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之目的。分析会结束后,职能科室要写出月度线损分析综合报告进行存档,在下一次线损分析会上进行对照检查,看其措施是否落实,线损是否降了下来,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
四、计量集权法
电力计量是线损管理的核心部位,计量表就好像在商品买卖交换过程中的秤,应该保证准确无误。对于供电企业来讲,如果计量表失去准确性,或者是窃电者蓄意在计量表上做手脚,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就会导致线损的升高。所以,在计量上要采取统一集权的管理办法。首先,要把好计量表的校验关,计量表要由具有校验资质的部门校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电力计量表的校验业务。其次,对每个配电台区的计量箱钥匙要由专人管理,管理者对企业要绝对的忠诚,不得有丝毫的贪心和私欲。农村低压客户也应如此,要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农村电工来统一管理钥匙,任何私人不得干预。否则如果计量箱的钥匙分散管理,一旦遇到个别私欲膨胀者,他们就可能乘隙而入,采取不正当手段来窃取电能,造成电量流失、线损升高。所以,对于计量管理要慎之又慎,必须采取集权管理方为上策。
五、经济运行法
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是降低线损的又一有效手段。经济运行是指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即在这种运行状态下能够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要设法尽可能地减少有功、无功损失。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包括供电企业的这样几个主要环节。一是电力调度中心。调度要以调出效益、降低线损为基本原则,准确掌握负荷的变化情况,制定科学经济的电力运行方案。同时在电力设备需要维护检修时要统一合理安排,尽量避开用电高峰,尽量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以此来减少损失、增加供电量。二是变电所的变电运行人员,要及时掌握变电设备和线路的负荷变化以及功率因数高低情况,合理投切电容器,尽量使设备处于经济运行状态。三是供电所的管理人员,要对每个配电台区经常进行巡查,特别是对那些野外抗旱变压器,一旦抗旱结束要立即停运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防止空载运行。四是要对那些"大马拉小车"的变压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要因容量的不合理配置而加大电能的无效损耗。
六、消缺补漏法
供电企业不同于其它企业,其设备分散点多线长,一个县级供电企业大都管辖着数以千计的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这些设备大都分布在野外,跨越田野村庄高山丛林,管理起来十分不便。但是,如果因此我们忽视了管理检查,有些线路和台区设备就有可能因出现缺陷而造成电量损失。所以,作为供电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按照设备规程的要求,经常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配电台区进行检查,对线路进行巡视,尤其是要加强夜间巡视,一旦发现哪些地方出现漏电现象,就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消缺处理,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线路线损的加大。
七、摸底排查法
摸底排查法是我们在降低线损过程中一种最直接、最简单,也最易生效的办法杂志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作为基层供电所的管理者,必须对自己所管辖的台区和客户情况有一个最真实的了解掌握,对每个台区每个客户的用电负荷都要了如指掌、胸中有数。一旦线损升高,我们就可以通过每个客户的月度电量的增减幅度,对问题的出现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对客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摸底排查能够有效地控制个别欺骗瞒报截留电量现象,同时也能查出许多隐蔽较深的问题。沁阳曾有一条10千伏线路线损一连几个月居高不下,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对这条线路每个客户的计量进行了细致排查,在排查中不放过任何一点可疑之处,最后经过检查发现一个用电负荷比较大的客户计量装置的互感器实际倍数与铭牌不一致,在每月计算电量时少算二分之一的电量,问题找到以后,这条线路的线损很快降了下来。在我市还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村庄前几年低压线损非常高,有时高达50%之多,前年新的所长上任以后,组织二十余名农电工对该村庄一家一户进行突击排查,结果全村有四分之一的客户计量表未向供电所上报,而被该村的电工截留下来,问题澄清后,局里对这名电工进行了严肃处理,并追补了电量,该村的低压线损很快降到了合理程度。
八、常态监测法
降损节能是供电企业永恒的主题,必须建立一种常态监测机制。降低线损关键在于计量,计量管理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决不能一时紧一时松,在这一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是坚持定期抄表与不定期抄表相结合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通过抄表来监测掌握计量表的运行情况,看客户的用电量是否有不正常的起落,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对计量进行检查。二是经常开展营业普查,对所辖区各配电台区的计量每月要进行一次现场监测,看其计量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三是按照规程要求对计量表严格进行周期校验,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论文关键词:财务信息化科研院所,应用
一、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应用现状
1、传统财务理念与会计核算模式,影响财务信息化的深入应用。
我国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建设普遍起步较晚,许多院所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手工记账模式遗留下来的不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核算流程,财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深入,致使财务信息化应用过多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多重要的项目还是通过手工作业。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还不利于激发企业学习适应信息系统的积极性。
此外,科研院所自身的特殊项目难以通过财务信息化软件实现。目前,多数科研院所正处于科研事业会计核算模式向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转型阶段,仍有较多的个性化业务和特殊的项目核算,通用的财务信息化软件很难满足这些业务的需求,从而导致了“想用不能用”、财务信息化作用不显著的尴尬局面。
2、实施与应用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影响财务信息化的运维与推进。
财务管理是一门比较专业的学科,科研院所信息化内部实施人员大都没有财务管理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参与到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项目中去,在软件应用培训、业务问题的处理、系统的配置以及日常运维管理等方面,就有点力不从心。
财务会计人员信息化应用素质是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没有懂技术、会操作、信息化观念新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深入实施等都将成为空想。同时财务管理论文,科研院所财务信息系统尚处于利用计算机模仿手工操作阶段,在客观上也对财务会计人员信息化应用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院所财务会计人员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信息化的推进。
3、财务信息化的信息安全风险的大大提高,影响科研院所对财务信息化的深入使用。
信息安全性对于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于院所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信息流失。其次,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后,科研院所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监控,导致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院所的整体运作。再次,如果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托Internet TCP/IP协议,就容易被拦截侦听、身份假冒、窃取和黑客攻击等,这是引起安全问题的技术难点。上述种种管理与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信息安全风险,影响科研院所对财务信息化的深入使用。
二、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建设对策
1、财务信息化要求管理观念彻底更新,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是—个极其复杂的多系统组合,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不能将追求信息化流于形式,这就要求科研院所在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基础性财务管理,注重信息化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同时,要克服延续下来的潜在的惯性思维,要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对于院所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广开思路、更新观念,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提高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效能。
财务管理模式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协同集中管理。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科研院所需设置一个中心数据库,在院所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相联论文的格式。当采购系统、科研与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有物资流发生时,中心数据库通过内部网自动收集并传递给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动态核算,然后把处理过的会计信息传回中心数据库,决策系统和监控系统随时调用中心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这样,整个科研院所的科研、生产以及经营活动全部纳入了信息化管理之中财务管理论文,各部门之间协作监督,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个性化核算项目的问题。
2、打造新型高素质财务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提高财务信息化的应用与管理水平。
财务信息化是科研院所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财务信息化的关键在人,院所是否具有一批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与技术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引导,在院所内部促成一种学习、使用信息化的良好风气,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探讨,梳理业务流程,整合财务信息化管理知识,深化财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建立财务信息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通过短期培训与人员自学相结合等方式,辅以薪酬、奖励等考核激励模式,促进财务人员融入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财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对于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财务管理的具体业务。财务管理是入门容易精通难。但是,对于财务信息化技术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掌握的就是入门知识而已。因为技术管理人员不需要利用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只需要了解一些业务的具体处理方式,如采购进货成本是如何结算的;先进先出、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月加权平均成本核算方法有什么区别,该怎么操作;凭证的填制规则以及凭证更改的流程等等。在这个基础上,了解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才能维护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其次,在了解财务日常处理业务的基础上,技术管理人员应该知道,各项业务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处理流程。只有熟悉系统处理的基本流程之后,才能够当财务用户在处理具体业务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与他们帮助,而不需要去请教外部的实施顾问,而且,这也是技术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与测试的前提条件。
3、建立完善财务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降低财务信息的安全风险。
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不是与其他管理系统相独立的子系统,而是融入单位内部网与其他业务及管理系统高度融合的产物,其安全实质上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到系统认证、运行管理财务管理论文,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从系统操作到文档资料管理,从系统环境控制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都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制度上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是采用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使在技术层面上对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采取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能够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许多原来无法逾越的困难,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财务数据安全风险、道德风险等。因此,财务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一方面研究解决信息技术如何与传统财务管理相融合,另一方面,在完成结合过程之后,要不断研究,发现解决信息化后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应该在传统的系统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确保财务信息安全受控的前提下,满足科研院所自身科研生产管理与经营发展的需要,为院所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
作者:李希东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西方学者认为,行政法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行政权,行政法是控权法。如美国行政法学家施瓦茨明确指出:“行政法是控制国家行政活动的法律部门,它设置行政机构的权力,规范这些权力行使的原则以及为那些受行政行为侵害者提供法律救济。”在不同的国家存在着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差异,但行政权的性质是相同的。行政法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行政权的存在及运行有可能损害他人的利益,需要行政法加以控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讲控权就是由人民来控制政府,使政府能依法行政。加之现代行政权扩张倾向的事实,使“控权”必然成为行政法的重心。
强调控制行政权,我们应对行政权的授予和行政权的保障有明确的认识。行政权的授予是一个法律问题。在现代法制国家,所有权力都必须通过法律赋予,否则任何行政机关不能享有和行使任何权力。与此同时,任何权力都必须通过法律来制约和控制。西方学者麦迪森说过:“首先你必须使政府能控制统治者,然后还要迫使它控制其本身。”对于行政权的保障而言,行政权本身就无须行政法加以保障。因为行政机关有足够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赋予其行政权的其他法律)实现其意志,惩罚违法者。相对一方的个人、组织处于被管理和支配的地位,相对于拥有强大力量的行政机关是弱者,从这一角度看,行政权更不须以行政法加以保障了。明确了控权、授权及保权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行政权应是足够强大以管理社会而又必须受行政法的控制。正如西方学者所说:“政府必须强大到足以维持社会安定并抵抗手中掌握的权力的人施加压力,如果政府认为应当这样做的话。但政府不能强大到企图使它的官员不受法律控制的地步。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否则“公民生命、自由必然要成为滥用权力的牺牲品”。我们认为行政法应当强调对行政权的控制作用,内容上以保护个人、组织合法权益不受非法行政行为侵犯为目标,因此,行政法是控权法。
二、行政法以控权为主,不仅仅是一个平衡的问题
“平衡论”观点认为:行政法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行政法监督和控制行政权,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另一方面,行政法保障行政权的运用,防止个人、组织滥用权利。“平衡论”也可称为“兼顾论”,即兼顾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平衡论者认为,在我国,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和总体上是一致的、统一的,这是平衡论的客观基础。在平衡的具体表现上还包括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平衡以及效率与公正的平衡等,认为平衡是行政法的基本精神,是行政法追求的价值。平衡论者还认为,平衡(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义务的平衡)是现代行政法的实质,是行政法的精义。我们认为,当行政权力与相对一方权利发生冲突时,就无所谓平衡的问题了。而兼顾论者所持兼顾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看法,是我国法律普遍的价值准则,并非行政法所独有,故作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似乎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行政权具有支配性和强制性的特征,行政机关是权力的主体,而个人、组织是权力的客体,在行政权的行使过程中,双方无平衡可言。在行政关系中,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恰恰是以不平衡为特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平衡论”只能是一种理想。中国有漫长的封建历史,人治重于法治,不可能有所谓的平衡。要实现行政法制的目的,做到依法行政,更需要的是控权,而不是所谓的平衡。
三、行政法不仅是管理工具,更重于对行政权的监控
“管理论”者认为行政法是管理行政机关与公务员的法,又是行政机关进行管理的法。“管理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却忽视了行政法的本质,无形中强化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以管理论为本位,把法律视为管理个人与组织的工具,这就忽视了行政法保障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功能。
我们认为,行政机关具有实现其意志的人力、物力和国家强制力,总是处于强者的地位,而个人、组织总是居于“弱者”地位。基于这种力量对比,行政法应以监督行政权、保障公民权作为根本目的,致力于控制和约束政府权力,救济因违法和不当行政给个人和组织造成的损害。“管理论”是高度中央集权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已不适应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而加强控权才是我国行政法的发展方向。因此行政法不应是管理法,而应是对管理者进行管理的法,即管理管理者的法。
结束语
行政法作为控权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行政机关日益扩张其权力的事实面前,从控权法的价值定位审视行政诉讼法及整个行政法体系,必然要求更积极的保护公民权利,更严格的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因此对行政诉讼法——这个公民保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工具必然提出重大的改进要求。无论受案范围的改变还是规章法律效力的确定,无不是为更进一步保护公民权利并使行政机关权力行使更符合立法者的意图,这将是中国走向法治国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美B·施瓦茨著:《行政法》,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一页。
[2]《(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64页。
[3]彼德斯坦等著:《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燕生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4页。
[5]罗豪才等:《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中国法学》1993年第一期。
[6]王锡锌:《在论现代行政法平衡精神》,《法商研究》,1995年第二期,第37页。
[7]沈归:《试析现代行政法的精义——平衡》,《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三期,第12页。
[8]张尚族主编:《走出低谷的中国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94页。
论文摘要:行政法的价值定位是决定行政法各项制度的基础。在诸多学术观点中,鉴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应当强调行政法的控权职能,承认行政法是控权法而不是平衡法或管理法。从行政法作为控权法的价值定位审视现有行政法律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前言:现代社会的行政法是控权法行政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产生的行政关系以及由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行政法的价值定位是行政法学研究和行政法制建设的理论基石,是行政法各项具体制度的基础。在对行政法价值定位的研究和探讨中,有着不同的学术观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控权论”、“平衡论”和“管理论”等等。本文试从中国社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认为行政法的主要职能是控制行政权力,行政法的价值定位应是控权法。以“控权”作为行政法的价值定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均优于“平衡论”及“管理论”。
一、行政法的主要职能是控制行政权力,而不是保障行政权力的行使
西方学者认为,行政法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行政权,行政法是控权法。如美国行政法学家施瓦茨明确指出:“行政法是控制国家行政活动的法律部门,它设置行政机构的权力,规范这些权力行使的原则以及为那些受行政行为侵害者提供法律救济。”在不同的国家存在着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差异,但行政权的性质是相同的。行政法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行政权的存在及运行有可能损害他人的利益,需要行政法加以控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讲控权就是由人民来控制政府,使政府能依法行政。加之现代行政权扩张倾向的事实,使“控权”必然成为行政法的重心。
强调控制行政权,我们应对行政权的授予和行政权的保障有明确的认识。行政权的授予是一个法律问题。在现代法制国家,所有权力都必须通过法律赋予,否则任何行政机关不能享有和行使任何权力。与此同时,任何权力都必须通过法律来制约和控制。西方学者麦迪森说过:“首先你必须使政府能控制统治者,然后还要迫使它控制其本身。”对于行政权的保障而言,行政权本身就无须行政法加以保障。因为行政机关有足够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赋予其行政权的其他法律)实现其意志,惩罚违法者。相对一方的个人、组织处于被管理和支配的地位,相对于拥有强大力量的行政机关是弱者,从这一角度看,行政权更不须以行政法加以保障了。明确了控权、授权及保权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行政权应是足够强大以管理社会而又必须受行政法的控制。正如西方学者所说:“政府必须强大到足以维持社会安定并抵抗手中掌握的权力的人施加压力,如果政府认为应当这样做的话。但政府不能强大到企图使它的官员不受法律控制的地步。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否则“公民生命、自由必然要成为滥用权力的牺牲品”。我们认为行政法应当强调对行政权的控制作用,内容上以保护个人、组织合法权益不受非法行政行为侵犯为目标,因此,行政法是控权法。
二、行政法以控权为主,不仅仅是一个平衡的问题
“平衡论”观点认为:行政法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行政法监督和控制行政权,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另一方面,行政法保障行政权的运用,防止个人、组织滥用权利。“平衡论”也可称为“兼顾论”,即兼顾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平衡论者认为,在我国,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和总体上是一致的、统一的,这是平衡论的客观基础。在平衡的具体表现上还包括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平衡以及效率与公正的平衡等,认为平衡是行政法的基本精神,是行政法追求的价值。平衡论者还认为,平衡(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义务的平衡)是现代行政法的实质,是行政法的精义。我们认为,当行政权力与相对一方权利发生冲突时,就无所谓平衡的问题了。而兼顾论者所持兼顾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看法,是我国法律普遍的价值准则,并非行政法所独有,故作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似乎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行政权具有支配性和强制性的特征,行政机关是权力的主体,而个人、组织是权力的客体,在行政权的行使过程中,双方无平衡可言。在行政关系中,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恰恰是以不平衡为特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平衡论”只能是一种理想。中国有漫长的封建历史,人治重于法治,不可能有所谓的平衡。要实现行政法制的目的,做到依法行政,更需要的是控权,而不是所谓的平衡。
三、行政法不仅是管理工具,更重于对行政权的监控
“管理论”者认为行政法是管理行政机关与公务员的法,又是行政机关进行管理的法。“管理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却忽视了行政法的本质,无形中强化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以管理论为本位,把法律视为管理个人与组织的工具,这就忽视了行政法保障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功能。
我们认为,行政机关具有实现其意志的人力、物力和国家强制力,总是处于强者的地位,而个人、组织总是居于“弱者”地位。基于这种力量对比,行政法应以监督行政权、保障公民权作为根本目的,致力于控制和约束政府权力,救济因违法和不当行政给个人和组织造成的损害。“管理论”是高度中央集权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已不适应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而加强控权才是我国行政法的发展方向。因此行政法不应是管理法,而应是对管理者进行管理的法,即管理管理者的法。
结束语
行政法作为控权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行政机关日益扩张其权力的事实面前,从控权法的价值定位审视行政诉讼法及整个行政法体系,必然要求更积极的保护公民权利,更严格的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因此对行政诉讼法——这个公民保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工具必然提出重大的改进要求。无论受案范围的改变还是规章法律效力的确定,无不是为更进一步保护公民权利并使行政机关权力行使更符合立法者的意图,这将是中国走向法治国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美B·施瓦茨著:《行政法》,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一页。
[2]《(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64页。
[3]彼德斯坦等著:《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燕生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4页。
[5]罗豪才等:《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中国法学》1993年第一期。
[6]王锡锌:《在论现代行政法平衡精神》,《法商研究》,1995年第二期,第37页。
论文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质量,内涵建设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实验教学的条件及其利用、实验教学水平、实验室开放及其效果等各方面都会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内因是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外因是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环境和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对内因和外因都有着促进作用,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我院注重内涵建设,在各方面努力提升学校实力,实验中心作为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同样加快了建设步伐。可以说,近五年是我院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成绩最多,投入最大最集中,见效最快的五年,为学院的升本工作做出了贡献,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作出了贡献。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我们本着“厚德求是,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升本工作为契机,积极加强内涵建设,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
(一)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于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培养则取决于高等教育的质量。实验教学环节在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从思想上提高对实验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育管理论文,树立实验育人观念,努力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我院领导高瞻远瞩,看到像我们这样的应用型学院要想生存下去并具有旺盛生命力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是实验教学提升的前提条件。学校发动教师、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按照优质本科院校指标要求,分阶段落实各项实验室建设任务,逐年扩大实验用房,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增加仪器设备,使实验室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全校形成人人为实验室建设添砖加瓦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满足教学需要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作保障建设实验室资金保证是关键。实验中心充分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资金,增添了大量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利用率是证明实验室建设是否具有可用性的重要指标,在2009-2010年第一学期,我校共完成学生实验教学数近50万人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师生普遍反映良好论文提纲格式。在实验室建设中,学校始终把实验室的建设作为本科教学条件建设的重点,加大建设力度,满足教学需要,促进实验室整体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2006-2010年共投入了3000万元资金。经过五年建设,现有实验综合楼一座,使用面积近3万平方米,基础实验室14个,专业基础实验室10个,金融类特色实验室6个,全部按照实际应用环境建设使用,这30个实验室2300个计算机终端可以同时为教学服务,起到规模效益作用;教学软件20个,其中会计软件、数学建模、国际贸易等目前较先进的教学软件得到了充分利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实验室建设效益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室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共享程度低。不少高校分为多个校区办学,教学资源紧张,存在重复建设,使用单一的情况。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影响了实验室建设效益的整体发挥。在实验室建设中,应树立“水平、效益”理念,突出以大开间、平台式、功能化的形式,改变以往实验室小且分散建设的旧模式。2006年我校将分布各系的实验室集中管理,成立实验中心,统一调配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软硬件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相关的实验器材统一管理,大大改善了原有的机器利用率的弊端。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节省投资成本,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我校从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入手,按照“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教育管理论文,注意按功能设置实验室,取得了良好成绩。五年的实践证明,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利大于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使用,有问题可以内部协调解决,保证了教学顺利进行,同时,教学专业人员可以集中精力搞教学科研,日常繁杂事务将由实验中心协调处理,保证系部领导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实验中心按照系里的要求建设、管理、维护实验室,搞好综和服务;各系充分利用,不断提高使用要求,促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科学与规范的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转变观念,重视实验队伍建设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核心是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实验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工作的关键。首先要转变观念,确立实验队伍是高校人才队伍中重要方面军的思想,解决好实验队伍建设中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费并存的现象。实验教学人员是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其次应当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由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活动,注意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学术水平,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我校通过实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及“按需设岗,按岗定薪”的制度,积极稳妥的引进人才,加强了实验队伍建设。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要求实验人员树立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意识,积极做好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组织实验室相关人员到其他高校学习考察,同时鼓励实验人员在职继续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实验技能和管理水平。实验人员的职称、待遇及发展潜力是这支队伍得以发展的重要方面,对此,学校高度重视,形成了相对稳定、技术水平较高、服务意识较强的实验队伍,有效促进实验室的管理与应用。
二、改革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一)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要“注意内容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要建立由实验教学大纲、实验项目、教学方法到考核方式等内容组成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形成一种系统传授与创新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新局面。
我校实验中心针对基础层搭建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对校内所有学生进行基础实验能力的训练。针对学科大类及专业基础层设立专业基础课教学平台,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培训,对其相关专业的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培养。学校根据培养方案中的实验教学计划要求,在精简理论课学时的同时,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积极推进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如会计电算化课程,从第一节课即在实验室充分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使学生毕业就可以立即上岗作业,取得了良好效果论文提纲格式。
(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重视实验教学研究
随着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已从过去把实验当作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过渡到了把实验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财经类院校,我校采取的做法是:1、广泛开展了“五能三好”技能训练活动,学生五笔字型打字能力、小键盘输入能力、微机应用能力、点钞能力等适应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有了较大提高。每年的4、5月份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节举办期间教育管理论文,各实验室除保证正常教学外,业余时间全部被学生利用进行五项技能的培训、竞赛等活动。2、建立各专业的特色实验室。如:证券模拟实验室、金融会计实验室、营销技能实验室、营销沙盘实验室、数字银行实验室、国际信贷等等。各实验室充分模拟各专业真实情况,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优良环境,锻炼专业技能,为毕业上岗尽快进入角色打下坚实基础。3、更新实验手段,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实验预习或仿真实验,提高实验课效率;
(三) 创造条件,使学生参加实验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最好场所。为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对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的实验计划进行了调整,单独设置实验课。增加专业课中实验的比重,开设专业的综合实验课。由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实验。通过此举,学生实验操作的动手机会明显得到增加,在近几年全国及省里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6年世华财讯全国投资证券竞赛二等奖,2007年第一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技能大赛(高职高专组)省级团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07年第一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技能比赛一等奖、优胜奖,2008年第二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管理信息化应用技能与创业大赛一等奖、特别奖,2010年第二届“中华会计网校杯”全国财会实务大赛东北区域决赛团体第三名,2007年第三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对抗赛总决赛一等奖,2008年第四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季军,2010年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调查分析技能大赛参赛三等奖,2010年第六届“用友杯”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国家级优胜奖,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9人,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12人。
(四)校企联合,资源共享
学校提供实验设备,企业提供研发人员和资金,学校教师参与研发,研究开发企业管理软件及教学管理软件。
三、结束语
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只有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实现真正的创新,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才会有所提高,才能逐步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潘泰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下的实验室管理问题[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
[2]蔡国民.推进实验室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J]. 科技信息,2009.(4)。
[3]蔡炽,蔡炳新等.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全面提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水平[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2)。
[4]张文桂.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3)。
关键词:外资银行 银行监管 对策
一、对外资银行实施监管的意义
银行监管,是经济金融监管的一个分支,是由中央银行、银行监督委员会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有关机构,代表社会公众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施监督管理的行为。
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其能否稳健运行关系该国的经济、政治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银行监管受到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普遍重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纷纷根据本国银行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本国范围内的银行实行严格的监管。这里当然也包括该国境内的外资银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界限越见模糊,外资银行大量存在于各国金融领域,它的高速发展给该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各国不得不加强对它的监管置于重要位置。但截至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完备的外资银行监管理论体系。各国的外资银行监管实践仍依靠原有监管理论体系的指导。对此,作者认为,外资银行本是银行,对其监管的区别主要来自各国实际情况的不同,而监管理论对它是完全适用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尚属发展中国家,对发展迅速、影响日益扩大的外资银行实行审慎的监管,能维护国家经济稳定,保证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7年10月,我国已有外资独资银行20家;中外合资银行3家;另有72家外国银行设立了130家分行,191家外国银行设立了241家代表处。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批准汇丰、渣打、花旗等21家外资银行将在华分行改制为法人银行。(注:法人银行在业务范围、税收等方面享有优惠。外资银行随时可转为法人银行。)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现已具有相当规模。
(二)外资银行的发展特点
1.外资银行经营范围、业务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资银行实行全面的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不再受到行业和地域限制。外资银行发展进入加速阶段。依托成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外资银行经营范围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逐步加强。
2.外资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逐年提高。随着外资银行逐步熟悉我国市场规则,其经营状况日趋稳定,市场份额逐步恢复,盈利能力稳步提高,资产总额持续增加,仅2002年至2004年就从3330.5亿元增至5159.95亿元,占我国银行业资产的1.8%。
3.参股中资银行速度加快。在《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的指引下,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速度不断加快。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一是出于对长期经营战略的思考;二是希望借中资银行不受政策限制和网点设置完善之利,绕开各类限制,快速进入零售市场。如花旗银行和浦发行联手推出的花旗参与管理和技术合作的双币种信用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论文出处(作者):
三、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中的问题
(一)监管法规不健全
监管的有效性依赖于监管的法制化,而我国的金融立法严重滞后。引进外资银行已近20年,却无一部约束外资银行的专门法律。这使外资银行有机会利用法律漏洞规避监管,严重影响了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效力。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弥补了这些漏洞,但相关法规的健全工作远未完成。
(二)监管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外资银行监管还停留在传统“经验式”管理阶段。主要实行报送稽核。监管部门对各外资银行报送的报表、材料进行全面分析,以确认其经营的合规性。而对于外资银行运营的风险性监管上处于空白状态。
(三)监管资源严重不足
&n
bsp; 由于外资银行的开放性比较强,对其的监管需要高质量的资源。目前,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在资源方面相对缺乏。包括监管人员、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不足。在监管人员方面,表现为量不足、质不高。尚未建立完善的认证制度和后续教育系统。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缺乏灵敏、准确、高效的监管信息系统。在监管信息流程上,表现为低效率性。金融监管当局与相关机构缺乏信息交流。
(四)缺乏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者的合作
当今世界金融体系间的跨国联系不断加大,仅在某一国范围内考察金融监管问题已不能满足金融监管的需要。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要加强与各外资银行母国监管者的合作,以协调监管措施,降低共同面临风险。而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再这一方面尚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四、对改进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建议
(一)健全监管法制
要加强外资银行监管,我国就必须结合本国实际,参照国际公认的准则(如巴塞尔协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监管法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资银行法。从法制角度,规范外资银行的行为,授予监管机构足够的权利,为监管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二)多元化监管方法和手段
当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手段单一,落后,主要是现场与非现场监管,而且两者缺乏衔接。因此,必须使监管手段多元化,由行政监管手段向经济性、法律性监管手段转变,充分实施现场与非现场监管、外部审计、审慎监管会议、三方会议等多样化监管手段。
(三)健全风险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多停留在合规性监管层面,而忽视了风险性监管。我国应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标准,制定严格、周密的风险监管体系,将外资银行的经营风险纳入监管,保证全面、客观、合理的实施监管。
(四)建立监管人才培养和认证机制
加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要依赖大量专门人才,监管当局应主导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认证体系。可邀请高校等研究机构参与其中,确保培养认证机制的专业性。
(五)加强信息交流,与各国监管机构坚强合作
为了应对各国金融体系相互联系不断加强的现状,我国监管当局应主动同各国监管机构建立长期、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以协调各国监管手段,降低共同面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程芳,李仲明.银行业全面开放下外资银行的监管问题[j].甘肃金融,2007,(6).
[2]耿明英.对在华外资银行不同商业存在形式下的监管探讨[j].武汉金融,2008,(4).
[3]邓静.如何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6,(10).
[4]杰姆斯·巴茨,丹尼尔·诺勒,张坤.外资银行的准入与监管:承诺与实践[j].银行家,2008,(5).
关键词:埋管式地源热泵,煤矿,设计,理论模拟
采用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可大量降低运行费用,比传统冷水机组和空气源热泵少30%,比电采暖少70%。能效比一般为4~6。在我国低碳节能的政策引导下,埋管式地源热泵在民用建筑小区的应用已经日渐广泛,但是在煤矿等生产厂区使用该技术的并不多。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该技术在煤炭上应用的可行性与适用条件。
1埋管式地源热泵在煤矿应用的优点
(1)系统不燃油、不燃气、不燃煤,以便使煤矿本身节省能源,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煤。(2)系统可建造在煤矿的厂区,安装在绿地、停车场下,无燃烧,无排烟,也无废弃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废物的场地。(3)热泵既可供暖,又可制冷,制冷时产生的余热还可提供生活生产热水或为游泳池加热,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能源。对于煤矿这种建筑类型较复杂的地方比较实用。(4)埋管式地源热泵的水系统采用全封闭循环,借助于地下土壤源温度场取冷或散热,不蒸发、不补水、循环往复,对于偏远缺水的煤矿来说较实用。(5)系统运行稳定,维护费用低,自动控制程度,无需专业人员操控。(6)系统不用冷却塔,从根本上杜绝了军团菌的滋生,对于煤矿工人特殊的工作环境,地上的非工作时间可以得到舒适的温湿度洁净环境,有利于身心健康。(7)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使用寿命可长达五十年,在煤矿的正常使用年限中无需更换。(8)系统无易燃、易爆隐患,在煤矿的特殊环境中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使用这种系统更实用、放心。(9)系统不需要锅炉房、冷却塔及其它室外设备,不需要集中占地,为煤矿节省了地皮,产生附加经济效益[1]。
2埋管式地源热泵在煤矿中应用带来的长期效益
对于煤矿来说地下水资源尤其不能破坏,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就具备这种优势,以土地为热源,不破坏地下水资源、低噪音,而且不排放废气和废弃物,具备零污染的良好环保品质。
2.1弥补地下水资源短缺
我国地下淡水资源量为694km3,仅占世界地下淡水资源的0.6/10000。论文参考网。同时,由于我国地形、降水分布的地域性差异,使我国地下水资源具有南方丰富、北方贫乏的特征。地下水分布的不均匀性,为普遍地推广与应用地下水源热泵带来地域的局限性。
2.2缓解地下水超采
地下水超采是指两部分:一是浅层地下水超采;二是深层承压水超采。进入21世纪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日益广泛。目前,有的部门和地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使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更为广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地下水的双重性,它不仅是地下水源热泵优良的源与汇,而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基本物质之一。
为此考虑在水源稀缺的地方尽量采用埋管式地源热泵这种形式,高效环保,对地下水层也无破坏,可以保护人类的宝贵水资源,而且土壤热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事在当代,功在千秋。
3 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几大要点
3.1冷热负荷及冬夏季地下换热量计算
冷热负荷计算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相同,参考有关空调系统设计手册,不再详细说明。
夏季地下换热量=夏季设计总冷负荷×(1-1/设计工况下热泵机组的制冷系数),
冬季地下换热量=冬季设计总热负荷×(1-1/设计工况下热泵机组的供热系数),
3.2确定地下换热器设计参数
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器一般采用垂直或水平布置方式。水平布置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且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垂直埋管有3种形式: U型管、套管型、单管型。套管型的内、外管中流体热交换时存在热损失;单管型的使用范围受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所以一般选择U型管[2]。地下换热器设计是关键,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理论研究,主要是数值模拟。论文参考网。通过模拟确定几大参数。
U型管理论推导过程一般为:(1)某地区土壤初始温度模拟;(2)U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分析;(3)建模假设:在不影响工程精确度要求的前提下做合理的加设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4)建立物理模型:因为土壤各个层面的传热特性不一致,将土壤分为三层:地表活动层、中层区和深层区进行处理[3];(5)建立数学模型:在这个阶段要进行热传递方程的推导、对流、导热的分析以及对土壤的固态、液态以及气态并存的状态分别进行考虑;(6)输入实地测得的初始数据通过集成分析活应用大型集成软件进行分析求解[4]。
通过以上的理论模型得出比较合适的地下换热器参数,如:管材(综合考虑其传热性能耐腐蚀性以及经济性)、管径、钻井深度(既考虑热效率也要考虑经济实用性)、U型管间距、钻井间距(考虑其热干扰)、管内流速、管长等。同时,竖井个数的确定可参照下式:
竖井总数的确定按下式计算:竖井总数=0.5×竖井埋管总长/竖井深度
3.3水泵的选择
同程系统中,选择压力损失最大的热泵机组所在环路作为最不利环路进行阻力计算。可采用当量长度法,将局部阻力件转换成当量长度,和管道实际长度相加得到各不同管径管段的总当量长度,再乘以单位压降,得出总阻力[5]。计算所得最不利环路压力损失,再加上热泵机组、平衡阀和其他设备元件的压力损失,确定水泵的扬程,考虑一定的安全裕量。
4小结
由以上所述可得,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在煤矿中应用是有其适用性的而且有其不可取代的优点,而且通过理论模拟能更好地为设计服务、提高热效率。论文参考网。在煤矿的综合楼及办公楼、宿舍楼系统中,系统的供冷量远大于供热量,导致地下热交换器十分庞大,价格昂贵,为节约投资或受可用地面积限制,地下埋管可以按照设计供热工况下最大吸热量来设计,同时增加辅助换热装置(如冷却塔+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主要是使建筑物内环路可以独立于冷却塔运行)承担供冷工况下超过地下埋管换热能力的那部分散热量。
[1]徐伟等.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1
[2]谢汝镛.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现代空调,2001.3:33~74
[3] Giorgio boni et al. Sampling Strategiesand Assimilation of Ground Temperature for The Estimation of Surface EnergyBalance Components[J]. IEEE Transactions on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01.1.
[4]王勇.地源热泵研究(1)——地下换热器性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建筑大学,1997
[5]肖益民等.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方法及应用实例.现代空调,2001.3:88~100
关键词:反倾销;反倾销会计;会计问题。
1、与倾销相关的概念
1.1倾销
倾销就是指商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WTO规定,只有满足三个条件,进口国才可以实施反倾销措施:确实存在倾销;存在对进口国国内产业的损害;认定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1.2倾销产品
按国际反倾销法规定,倾销的认定有两个标准,即价格倾销和成本倾销。如果一个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该出口国确定的相似产品的可比价格,该产品将被认定为是倾销产品。
1.3倾销行为
出口国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的售价,或销售至第三国的售价如低于单位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应视为倾销行为。
1.4价格倾销标准与成本倾销标准
进口国反倾销机构都是以价格倾销标准为基础,只有当出口国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中不存在该同类产品的销售,或由于出口国国内的特殊市场情况或销售量较低,不允许对此类销售进行适当比较时,才考虑适用成本倾销标准。在应诉反倾销时,最为有力的证据就是要证明我们产品的成本按照方的国内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确实低于方国内的市场价格。
2、我国反倾销的现状
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涉案金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目前世界各国已经有500多项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涉案产品损失总额达到数百亿美元。目前,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案十分重视,近两年应诉率已接近100%。近30年的反倾销历程证明我国的反倾销诉讼不尽人意,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胜诉率只在30%左右。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充分发挥反倾销会计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迫切需要。
3、我国建立反倾销会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差异
虽然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许多方面已基本趋同,但在存货准则、无形资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和借款费用准则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对产品成本的核算,进而影响了对正常价值的计算。
3.2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缺陷
我国有些企业存在着会计工作不规范,论文格式具体表现在: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少我国企业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出现的虚假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少企业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账表、账证、账物不相符,不按规定设置、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甚至还有不少企业出于偷税漏税、私设小金库等目的,搞?两本账%;很多家庭企业其交易主要是现金形式,并且很少开具发票。上述各个方面都使反倾销会计难以在短期内提供规范合理的会计资料,也难以通过其他国家的实地调查。
4、我国建立反倾销会计的建议
4.1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随着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对我国企业来说,尽快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准则是在反倾销中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一环。截至2005年年初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只颁布了16个,距离全套核心准则颁布还有较大的差距,国有企业可以暂时不执行具体准则,这些会计制度上的差距往往给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造成很大的麻烦。我国的会计制定者需要根据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需要,逐渐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完善我国企业的会计操作规范,切实维护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正当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