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机械制造实训总结

时间:2022-10-14 10:05:34

导语:在机械制造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机械制造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校企共育;机械制造类;技能型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42-02

在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与优势,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教育模式之一,校企共育是校企的深度融合,是普通校企合作的更高层次。如何有效实施校企共育技能型创新人才,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突破的精神,是高职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要任务。

一、校企共育机械制造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必要性

针对高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的业务培养,教育部明确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强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素养及能力,并在技术创新方法上进行有效训练。当前诸多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往往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而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导致学生机械创新能力不足。通过有效实施校企深层次对接,在互利共赢的条件下,有计划地开展技能型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彰显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

二、校企共育机械制造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方法及途径

1.构建“融创新元素”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双方共同探讨,更新原有课程体系,优化具有机械创新性的课程,建立以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以创新基础理论知识、实验实践能力为支撑的新型课程体系。一是做好校内创新性实验。在《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创新设计》等课程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实验训练。由校内专业教师选取创新性实验内容,并组织学生团队独立完成。这类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二是做好企业创新性实验。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确定创新性实验内容,重点是企业产品中零部件的设计改造、工艺优化及新产品开发等试验。这类实验有利于拓展师生对企业产品与技术的深入了解,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产品的研究积累工程素养与技术基础。

2.重视“融创新项目”的实践技能教学。校企双方共同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最大可能地将企业相关产品的改造及优化设计,以案例的形式植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达到讲授内容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技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效果。机械创新实训与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设计存在较大差异,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现成资料、步骤及方法,所以组织与开展机械创新实训需在教学探索中总结及完善。根据实训教学的特点,机械制造类专业在组织创新实训时以做学教紧密结合设计技能训练过程,通过具体创新设计任务组织教学,利用实践技能与竞赛训练结合的形式开展实训活动。

3.共建“融创新文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技能型机械创新人才,仅依靠校内的环境与资源是达不到效果的,需要校企融合协同建设共享型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先进资源优势,打造校内外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技能水平提供必要保障。具体实施校企双方优势互补,采用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的方式。例如,校企共同投资,企业提供先进设备与技术,学校提供场地,共建校内机械创新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并共同规划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创新实验或实训内容。这种方式是提升高职机械创新实验或实训设备,改善创新实验或实训条件,增强创新氛围的有效途径。

4.实施“融创新策略”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保证校企共育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合作实效。一是成立校企共育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决策与指导;二是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将企业文化、技术标准与管理理念引入教学,细化教学业务管理;三是强化优质课堂建设,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实行业企业标准;四是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开发机械创新系列教材,校企共同完成课程开发计划的制订,课程结构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将企业最需要的机械创新知识与关键技能融入课程,并应用TRIZ理论构建机械创新课程;五是以校企共育的教学管理为重点,教学质量监控由校内外结合,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等环节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组织“融创新项目”的机械创新大赛。校企联合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的最佳方式。通过校企共同研究设计大赛的创新项目,联合举办“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团队协作精神。校企共同确定大赛主题,选取贴合企业产品开发应用的创新项目。校企组建“双导师”指导教师团队,发挥教师的扎实理论知识、企业技术人员实践能力强的双向优势。校企共同研究设定大赛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

6.打造“融创新精神”的指导教师团队。校企联合培育一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强的“双师型”团队。以企业为平台,通过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项目设计、开发与生产,以及企业顶岗实践锻炼,提高团队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使团队熟悉生产环节、操作工艺及产品创新的方法与路径,了解前沿技术信息,提高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开展机械创新的素养与能力。

三、校企共育机械制造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坚持高起点选择合作伙伴,以高水平校企合作培育技能型创新人才。学院与哈尔滨三大动力、中航工业东安、德马吉公司等知名企业的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共建创新实验室及实训中心等共同培养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首先,以学院入选教育部主导的DMG校企合作办学大项目,共育数控专业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例。DMG校企合作项目是在教育部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的指导下,由德马吉森精机机床贸易有限公司及德马吉森精机学院与中国职业院校开展的数控专业领域校企合作项目。学院与企业共建DMG MS数控培训教室;派遣优秀教师到上海DMG MS学院培训以及到德国DMG MS学院进行了高级进修和访问;将派遣优秀学生到德国DMG MS工厂和学院进行培训,并优先推荐DMG MS优秀毕业生到DMG MS工厂及DMG MS客户处进行实习或就业;启动了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数控技术应用教材和培训资料等。

通过实施合作项目,深化了数控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推进了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对培养更能适应产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需要的技能型创新人才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其次,以学院校企共育农机制造与装配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为例,专业立足黑龙江,面向“三农”,以服务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为宗旨,依靠黑龙江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平台,紧密联系凯斯・纽荷兰(哈尔滨)有限公司、约翰・迪尔(哈尔滨)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等国际农机巨头企业,构建校企双主体“3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厂中校”建设,开发《农业机械制造》、《农机零件数控加工》等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研究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机制,校企共同培养农机制造与装配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共同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此外,学院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竞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0项的优异成绩。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作品的专利申请,获得国家专利授权8项。通过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措施的有效实施,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学院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胡运林.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2,(10):31-33

[2]邓正华,等.适应经济发展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9):22-27

[3]陈长生.开设创新实训课程,切实提高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J].机械职业教育,2014,(6):17-19

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问题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211

0 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研究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方法的机械类专业学科,是各类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最主要特征是追求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之间的统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系统、扎实的机械制造工艺相关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训培养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也因此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现阶段《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高、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缺乏实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1.1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高

高校扩招,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理解效果不佳,对课程缺乏感性认识,难以跟随教师的进度而失去学习兴趣,给学习效果带来了较多的不利影响。

1.2 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

受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繁杂而范围宽泛,涉及到各类机床、刀具、加工方法等多内容,在编排教材过程中难免出现求大、求全的情况,忽视了教学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层次性和渐进性,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加工。学生在刚刚接触机械专业时缺乏相关知识基础和实践体验,对教学内容不能形成更加清晰准确的认知,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接触陌生的零件、设备,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本课程内容较多,知识点分布相对独立,学时紧张,而机械制造工艺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知识更新换代快,书本上的知识难以满足机械制造岗位的要求,一些学生毕业之后在就业岗位上还需要重新学习,给就业增加了阻力。

1.3 实践教学内容缺乏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双重要求,但是一些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实践教学内容不足的情况,教师延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详细讲解理论知识,但是却没有必要的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实践操作技能,无法通过现场参观、见习以及实习提升学生对学科的感性认知,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之间相互脱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1.4 教学方法落后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亲自动手来真正理解教学知识点,但是一些教师却仍然沿用其他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解+多媒体演示,成绩考核也只单纯考察学生的出勤和卷面分数,对学生的机械制造操作实践能力以及感性认识不够重视,在教师不当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对机械制造实践教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种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创新教学方法、理念

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照搬教材,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制定详细的培养目标,结合机械制造实践,适当补充和完善教材内容,有意识的锻炼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将实践操作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充分联系起来。例如《铸造》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工厂或者实训中心,观看铸造钢的基本流程,同时为学生展示各种铸造残次废品,让学生分辨缺陷类型、分析原因,沙眼空穴、断裂、裂纹,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到铸造过程中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将所见所闻和书本上的知识一一对照,加深认识。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意识,可以应用课题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分成小组,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实践课题,展示一个机械制造成品,让学生自行制定机械制造工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制造工艺进行评分,为学生分析工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类似机械制造车间的工作流程来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的能力。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发动机箱盖,让学生分析其制作流程,学生会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从铸造、锻压开始,直至成孔、磨削和尺寸精度控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加工流程,通过这样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类似机械制造车间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成长。

2.2 现代化教具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很多学生都掌握了应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更多的将互联网当做娱乐工具。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更先进的现代化教具来提供更加真实、直观的教学场景,在学校条件不具备实践教学条件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课程。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搜集机械制造工艺最新的发展方向和高新技术,作为课堂理论知识的补充,如为学生展示最先进的多轴多坐标全自动数控加工中心,能够在同一工作台上,同时完成切削、孔加工、装配和精度加工等多个任务,但是仍然应用了最基本的机械制造工艺。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PPT技术,播放机械制造加工操作动画,从而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运动模式,将机床基本机构、原理、零件配合方式等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图像,从而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知识信息,学生自身也会被生动的课堂教学所吸引,而获得更高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实践教学的教学成本远远高于课堂教学,导致很多专业都不愿意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经费组织实践教学。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实际上,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对机械制造加工流程了如指掌,才能够形成对机械制造工艺更高层次的理论认识,高校应该为学生就业打好能力基础,不应该甩锅给就业岗位,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重新学习,影响专业口碑。为了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首先应该培养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应该积极深入机械制造生产一线,做到即懂理论又懂实践,才能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为学生提供更加合理、有针对性性、不过时的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持续2周左右,包括参观、实训两部分内容,教师需根据教学进度计划,带领学生参观实习工厂,要注意进入车间之前首先要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布置预习,确保学生心中有数,之后带领学生参观车床,了解其结构、工作原因和刀具夹具情况,参观之后要进行总结,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有挑战性,但是不超过学生能力范围的课题,学生自主探索,结合零件图学习图样,编制加工工艺,加工零件,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派上用场,在锻炼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课学习自觉性。

2.4 巩固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是任何学科的构成基石,虽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较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同样不能忽视基础知识教学,脱离了基础知识教育的实践教学都是无本之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理论课程和传统理论课程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其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相互穿插,因此不能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要明确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金属加工基本理论,了解机床的基本结构、原理、用途范围,并掌握分析调整通用机床传动链以及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的能力,同时根据教学任务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编排,适当取舍,减少繁琐深奥而生产实践中较少应用的理论推导,剔除和教学目标不符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设置的针对性。

3 结语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制造过程,学科时间性较强,涉及内容广泛,知识更新换代快,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应用现代化教具以及巩固理论基础等措施来有效应对。

参考文献:

[1]韩兴国,王斌武,崔立秀.高职高专《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4(05).

[2]胡迎春.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手段的应用[J].才智,2015(32).

[3]孙航.技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6(04).

[4]查文秀.浅探《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改革[J].成功(教育),2012(04).

[5]陈明.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改革的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3(11).

[6]刘芳.《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考试周刊,2011(37):143-144.

第3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模式;体系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机械制造行业作为制造业基础,龙头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行业的作用必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强化,同时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械制造业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我校模具数控专业学制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实训车间接受实训。我校模具数控专业特开设了《钳工》 《车工加工工艺学 》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 《CAD》《UG》《Mastercam》等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编程理论及有关方面的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每周六进行全天的实训操作,掌握数控加工的实际操作技术,每个学期要进行三个月的实训,为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做准备,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为企业输送“血液”,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更好的就业。为了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巩固理论知识,本人将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分为五个步骤,也做实训五步教学法。

1 钳工实训课:基础性技能

随着我国在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地位的凸显,机械制造领域中技能型人才愈显紧缺,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我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各职业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19世纪以后,各种机床的发展和普及,虽然逐步使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广泛应用的基本技术。

钳工的主要任务是使用钳工工具,钻床等,按技木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等工作。钳工主要用在机械加工方法不适宜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其特点是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性强,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工件的加工质量。国民经济建设中,钳工工种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装配、调式、安装、维修、工具 制造等都离开钳。

钳工基本内容划线、錾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刮削、研磨、技术测量、简单的热处理、并能部件机械进行配调试等。

钳工实训课的开设使学生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常用设备,了解钳工安全操作技术及所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车间(实训室)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规定。熟悉钳工的基本知识,了解钳工工艺范围,掌握钳工常用设备、工具的结构、用途及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方法。熟悉钳工常用量具的基本知识,掌握钳工常用量具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掌握钳工常用刃具的使用和刃磨方法。掌握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按图样独立加工工件,达到中级钳工考核标准。培养勤学苦练精神,养成遵纪守规、安全操作、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并能使学生合理选择主轴转速切削用量、刀具的装夹方式等,能够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编制加工工艺。通过钳工 的实训使学生理解尺寸连接的概念,常用尺寸连接的基本方法,掌握尺寸定位、装夹的概念方法,和典型结构的装配工艺过程,并懂得机床的维修常识。

2 普车实训课:苦练基本功

普车加工是模具数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只有苦练好车工技术,才能为将来的数控车加工扫平困难。

磨刀是车工基础当中的基础,只要刀具能够磨对磨好,加工就能很顺畅的进行,如果刀具磨不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外圆车削不光滑,车削不动铁,并出现很大的响声;切断刀磨不好,就会出现崩刀和车不了槽的现象等等。

一个合格的车工必须学会磨刀,装刀,熟练操作机床,他们掌握工件的端面车削、内外外圆车削、槽车削、内外螺纹车削,以及更加复杂的细长轴车削、蜗杆蜗轮车削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摸索出各种切削用量的最佳选择,并且制定出最好的机械加工工艺,为后面的数控加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从各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组成结构来看,具有年龄小、个头低、农村学生多,这就给普车实训课安全操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从心理上对车床操作具有畏惧感,经常表现出不敢大胆上车床操作的情绪,就是勉强上去,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出现事故,因而造成心理的过度紧张或焦虑。当一旦发生小事故时,他们就惊慌失措,不是果断地压下安全按钮或采取停车等措施,而是手足无措大喊大叫,或者逃离操作平台,头脑迷蒙误操作,往往将一个小事故演变为一个大事故。这就要求实训指导老师要多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因人施教,进行差别化指导,除了多对他们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技能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训练与指导,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镇静和有必胜的意志品质。

3 数控仿真课:模拟数控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普通加工设备难以适应市场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多元化的要求,而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现在制造技术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制造技术是集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 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于一身的多学科高新制造技术。数 控技术水平的高低、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 标 志。

数控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开实践,就谈不上素质,实践是知识转化并升华为素质的根本条件。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和实践效果,仅在课堂上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但是大部分农村中职学校设备不足,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台机床跟着教师操作练习很困难,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既能解决实训设备不足,学生实习时间少的问题,又能加强学生对数控系统操作及控制面板的熟悉度,还能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及对加工工艺安排的能力。

数控仿真是对数控加工零件的走刀路线的模拟,通过计算机仿真练习,可以验证程序 编写的准确程度,防止试加工时撞刀,及时对加工程序给予修正。仿真练习中使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掌握建立工件坐标系,选择刀具集合度,设置刀偏、刀位的方法。正确灵活地选用切削指令,制定加工程序加工出符合要求 的零件。

4 数控实训课:增强综合素质

近年来,数控机床以其加工精度高、柔性好、适应中批量生产而日益受到重视,由于数 控机床是通过数控程序完成加工循环的,无需人工操作,调试方便,适应灵活多变的产品,使得中小批生产自动化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市场需要大批数控人才,急需大批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护的一线工人,所以中职学校加强数控实训,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 生成为企业生产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基予数控仿真的练习,同学把仿真后的程 序输 数控机床上进行实操练习。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按键功能,车削的方法,刀具的 选择等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学生短时间内可以熟练操作机床。数控机床练习时,除了严格按操作规执行外,遇到具体问题,能够正确解决,具体在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操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选择刀具及切削参数,工件的材质不同,所用的刀具几何角度不同。

(2)数控加工之前,要根据工件的图形编制好程序。模拟加工,确认无误后把程序传送到数控机床上。

(3)进行数控机床的对刀工作,这一项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工件的好坏。

(4)精加工前使用MO0指令使机床暂停测量后,重新检查是否需要调整刀补,再继续精车,要保质保量地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5)加工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进行加工。加工之前对零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装夹方法、切削用量等,做到万无一失,从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

(6)认真填写好实验报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加工出来的零件互评、自评。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选出优秀的零件放到展柜里展览,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中职学校 实训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掌握加工常用工件的工艺分析方法,编程方法和机床的实际操 作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这一行业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5 探究提高:优化实训效果“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相互总结提高,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数控实训的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明确实训目的,安排数控实训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基本手工编程方法,电火花、线切割数控机床操作方法,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和维护技能。

(2)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实习教学。在零件车削的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训的教学内容,机床的种类,合理的安排加工工艺和准确的编写加工程序,实践中优化实训效果,在 数控专业的实训课中,钳工―― 普车加工―― 数控仿真―― 数控加工,充分的利用了教 学资源,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机床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3)实训教学取得的成果实训是职业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环节,动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在实训课程之后,绝大多数学基本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而且通过具体的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 兴趣,并且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今后自身的就业及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现在学校一直进行“校企合作”,教学和生产相结合,教学效果会更好。

(4)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①我校数控设备不足,影响学生的正常实训,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②大部分年轻专业教师实际操作水平较低,需要多进行培训和下厂实践,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能力。

③以后一定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l]王锦亚.数控加工技术【M1.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

[2]孙建东,袁锋.数控机床加工技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高枫,肖卫宁.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O 4 .

第4篇

关键词 钳工实训 教学质量 问题 改进措施

0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机械自动化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一线技术工人十分紧缺,尤其是高级维修钳工更是供不应求。职业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中高级技术人才的职责,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钳工课程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主要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点,因此钳工实训一直是钳工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但是,钳工实训内容还是以人力、手工操作为主,训练学生锯削、挫配等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与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相差甚远。在实训的过程中体力消耗极大、实习条件差,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因此提升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机械专业研究的主要课题,对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对钳工实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机械专业的学生对机械制造、研配、维修等都缺乏全面、准确的认知,只是单纯的以为所有的生产过程都已经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并且对现代机械设备以及制造工艺盲目崇拜,对其加工精度盲目自信。学生在开展钳工实训课程的时候,完全没有认识到钳工工种的重要性,对钳工在实际工作中的效作用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同时,钳工实训工作环境较差,操作技能较为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对实训课程产生了抵触心理,严重降低了钳工实训教学质量。

1.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所决定,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因为中考、高考失利,被迫选择职业学校的,生源本身的基础知识较差,在思想上也存在得过且过的情绪,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职业院校钳工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是男生,玩性比较大,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耐性,具有明显的畏难心理,对于枯燥、乏味的钳工训练很容易丧失兴趣,钳工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1.3钳工训练内容以及形式较为单调、乏味

目前,钳工实训课程的基本内容有划线、锯削、锉削、钻铰孔等,但是由于钻铰等都依靠定尺寸刀具来完成,容易保证加工精度,并且其操作难度也不大,容易学习和掌握,因此大部分教师都把训练的重点放在了锉削、锯削等基本技能的练习上,练习内容十分单调,并且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训氛围活跃度不够,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影响练习效果。钳工锉削练习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需要研配的工件,对工件的精度要求较高,工件操作难度加大。因此在制作这些工件时不仅耗时较长、学生体力消耗大,还需要学生保持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操作步骤十分机械、单一,学生心情会比较烦躁,缺乏练习动力。同时,学生练习的这些工件基本上都不会投入使用,学生缺乏成就感。在钳工实训过程中实训课题以及实训内容都是由教师制定,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降低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2提升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措施

2.1帮助学生正确认知钳工工种,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尤其是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许多人都忽视了钳工工种,并且产生了钳工工种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使学生在钳工学习之初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升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必须帮助学生正确认知钳工工种,让学生明白其在机械生产制造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到钳工工种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地位。虽然机械制造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各种先进生产设备以及生产工艺应用其中,但是钳工依然在机械生产制造中占据无可替代的位置。并且当前已没有一种设备同时满足钳工所具有的划线、锉削以及研磨的功能。

二是,钳工能够达到其他设备所不能达到的精度标准。目前,一些高档器材对配置零件的精度要求十分高,例如一些精密量具,无法通过机械设备直接加工达到其所需的精度标准,必须经过钳工工艺的研磨。

三是,钳工加工有利于节省成本。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小批量生产或是单件加工某一零件,采用钳工设计制造零部件是最节s生产成本的措施,并且十分实用和有效。同时,一些设备的维修、养护以及调试工作等都离不开钳工工艺,这也说明了钳工工种在当今先进的生产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实训课程正式开展之前,必须将钳工工种在机械设备制造中的作用以及地位进行全面的说明,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钳工学习的意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钳工实训中,提高实训课程质量。

2.2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方案

钳工实训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实训方案,因此要想提高钳工实训质量,必须从实训方案入手,切实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制定钳工实训方案时必须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提高钳工实训课题的趣味性。上文中已经提到,钳工实训的内容以及操作技术十分单一和枯燥,基本上都是锉削等基础动作的练习,在这种枯燥的氛围中学生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影响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训质量,必须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训练课题,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技能。

其次,明确实训目标。钳工实训最为根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一定期限内,既能够顺利地完成技能的考核,同时又能够真正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有层次、有差异地设置实训的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技能掌握情况,为他们制定相应课题训练目标,以期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实训中成长的目的。

最后,训练的循序渐进。钳工实训教学应当有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也就是说,钳工实训应当按照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镶配综合训练和实际综合应用训练三个层次有序地进行。这三个层次的有序结合,实际上保证了学生能够在基本理论扎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技能的操作和实践能力。

2.3丰富钳工实训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钳工实习中,教师就应当不断丰富实训方法。一是,对比训练法。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首次面临钳工实习,很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或者由于操作失误,造成原料的浪费,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用对比训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力度把握的差异,以加深他们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印象,并能够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二是,互动训练法。学生是钳工实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必然能够提升钳工实训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某一个具体的技能讲授完毕之后,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做出正确的示范,然后再让几个学生进行模仿训练。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钳工成果进行总结。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正确看到自己的不足,这对于帮助他们今后在实习中避免出现类似的失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第5篇

【关键词】数控;教改;仿真

0 前言

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简称:CNC),它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对机械零件自动化。随着我国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标准的制定,我国机械制造业正逐步由加工组装基地向加工自动化蜕变。数控加工技术以及高效、可靠、高速、高精度以及自动化等特点,备受制造业企业的亲睐[1]。

《数控车床》是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实训课程,它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涉及到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机械制图、AutoCAD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致力于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数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2]。

本文结合机械类专业学生《数控车床》实训课程教学经验以及企业用人的实际情况,对《数控车床》实训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了《数控车床》实训课程的特点,提出了相应措施和解决方案,从而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数控车床操作技能,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求。

1 数控加工课程的体系定位

当前,我国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是面向科学技术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具备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方法与专业技能,在设计制造行业的生产和研究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机电系统研究开发、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高级工程研究型及工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不但具有有较高文化素养、创新意识以及职业道德,而且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本功与实践操作能力。《数控车床》实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控加工编程与数控加工工艺,熟练操作设备。企业要求数控专业人才更应具备零件与图纸的辨识与设计能力,能书写复杂的各类复杂的数控加工文件。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会合理利用新型刀、夹具、量具并结合CAD/CAM技术进行一般零件的制造,能独自操作机床,掌握数控机床的维修与养护。另外,作为现代化人才,应实时跟进数控加工技术发展,终身学习以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2 数控仿真软件的概括

计算机数控仿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控加工操作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的一门新技术。该技术面向实际生产过程的机床仿真操作,加工过程三维动态的逼真再现,能使每一个学生,对数控加工建立感性认识,可以反复动手进行数控加工操作,有效解决了因数控设备昂贵和有一定危险性,很难做到每位学生“一人一机”的问题,在培养全面熟练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当前国内较为流行的仿真软件有北京斐克VNUC、南京宇航Yhcnc、上海宇龙等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这些软件一般都具有数控加工过程的三维显示和模拟真实机床的仿真操作[3]。

3 当前数控加工课程的现状

《数控车床》实训课程以数控车床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数控技术的理论基础、实践操作等方面。《数控车床》集多学科技术于一身,包括机、电、液、控制、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在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微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

3.1 课程实践性强

《数控车床》实训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学生首先要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然后经过实际动手训练,才能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要不断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训才能取理想的效果

3.2 数控车床数量不足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学习先进制造设备的学生越来越多,本校现有数控车床4台,然而购买一台数控车床设备要花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现有仪器设备无法同时保证《数控车床》实训课程的正常秩序。

3.3 危险性大

《数控车床》实训课程对于没有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初学者来说,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学生要经历从心理到肢体的适应阶段,无形当中在学生的心理压力。另外,由于车床结构及操作的复杂性给学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增加了难度,加之机床高速旋转零件多等因素,有很大的危险性。

4 运用数控仿真软件的教学成果

4.1 降低设备成本,实现“一人一机”教学模式。

数控仿真软件是一种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模拟数控机床操作的软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价格也越来越便宜,一台数控车床价格可以购买多台计算机,有效的降低了设备成本。数控仿真软件是属于一次性投入的教学设备,没有类似于数控机床设备的后期维修、保养等费用,有效的减少了学校教育成本的后期投入。在传统的数控教学方式中由于数控设备有限,通常是一台数控机床由几名学生一起操作。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采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后,每一位学生操作一台计算机,有助于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4.2 降低耗材损耗,有效“节能减排”

《数控车床》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的实训课,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消耗大量的实验耗材。刚开始学习,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靠、经验不足等原因,增加了消耗实践耗材量,更有可能出现撞刀,对机床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坏,并且相应的也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学习时间。采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后,学生可以利用软件进行编程、对刀、模拟、仿真等操作。在实习操作前预先进行模拟操作,有效的减小错误、防止失误,减少实践耗材的消耗,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 总结

数控仿真软件学习是依靠计算机普及发展而诞生的新思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切勿脱离实际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践。将数控仿真软件融入到数控教学中,降低教学成本,提高了办学质量,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实训;拆装;回路;测绘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213-02

一、围绕办学目的组织实训教学

我院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把“办好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作为办学宗旨,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院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努力探索工学结合和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液压与气动技术》是工程机械类专业十分重要的课,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我校教学环境和实验室硬件条件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办学目深入探讨如何在《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课强化实践应用能力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我院机械制造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与机械制造技术、装备设计等主要专业课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中较难理解和掌握的一门课。根据培养目标,岗位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设计简单的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及故障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三项能力。通过实践和实训教学强化理论教学,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三、实训教学条件及过程

1.实验室实训条件。我校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有6台CQJDY-A2模块化机电液气综合实验台,并配有透明的液压元件及实物液压元件,这种试验台是专门为学校配备的教学性质实验台,实验台的各个元件的功能和实际生产用的元件有区别,容易出现故障,质量和性能很难达到理论要求,只能完成基本动作和各种基本回路运动。基于上述条件,我们开设的实训是:(1)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实训;(2)元件的拆装实训。结合开设的实训编写相应的实训报告手册。

2.降低成本,挖掘潜力扩大实训功能。购买企业报废的液压与气动元件用于实训拆装教学。拆装的目的是掌握结构和原理,无论新元件还是报废元件结构都是一样的,再者液压与气动元件种类多成本高。以低成本的价格购买,变废为宝服务教学。由于经常购买企业报废元件,元件的种类对每届学生实训都不同,在每次实训前要重新编写实训报告。如:根据新增加的元件改写拆装件的报告内容,根据需要增加元件的测绘功能,根据上一届的学生情况总结出经常出现的问题在报告中强调等。

3.实训过程和内容。学生分组:3~5名学生一组,学习委员根据每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均衡分配,每组选个组长,组长的选择可以同学推荐也可以自荐,组长要求动手能力强善于思考并且具有组织管理的能力,或者想锻炼这方面的能力的学生。教师根据实训情况对学生提出实训要求,同时强调一定要在实训过程中把理论课教材用于实训参考。

4.带着问题拆装实训。每组分到的元件不同,在拆装前根据分到的元件复习教材中相关的理论,每组理论搞清楚后结合实训报告册的内容进行拆解,拆下的元件放到干净整洁的台面上,全部拆解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每个零件在元件中的作用及结构,分析特点,并延伸到零件结构特点在相关其他机构中的应用情况。比如说齿轮泵中弹簧卡圈,不注意会忽略这个小件,学生找到这个件并要求说出这个元件的作用时,好多学生不太清楚,了解了这个零件是限制齿轮轴向位置作用后,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没想到这么小零件会如此大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回顾在其他机械结构中如在减速机中的应用等,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介绍这个元件是标准件,增加对标准件的认识。

5.基本回路连接可以锻炼学生基本回路设计和初步诊断故障的能力。学生做这个实训前,教师在一台实验台上连接透明基本回路,为学生介绍实验台各个按钮及相应各个元件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设计液压和气动基本回路,自己连接,教师和学生一起检查回路,发现问题一起考虑解决的办法,在回路运动中,根据报告填写不同压力点的压力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不同的原因,复习有哪些对压力损失有影响。

在基本回路完成的同时,推广到典型回路的应用,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和学生对电器原理的理论知识设计简单的公交才车门和翻斗车及挖掘机的液压系统。实现机电液气综合实验台的综合性能。在整个过程中,首先肯定学生的方法及特点,然后总结出正确的方法和思路,强调在设计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对学生做个正确的评价。

实验台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些故障,如对漏油处采取更换密封件,换向阀无法实现换向时是因为阀芯卡住;行程开关不灵学生自己动手组装行程开关等。扩展到液压系统故障的隐蔽性的特点,液压系统发生故障以后,应该有选择,有侧重,有次序地检查液压装置的内部状况,根据有关的判据,推断出各故障原因可能性的大小,然后再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液压装置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评判。通过对系统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得出更加具体的结论。

6.测绘液压元件服务主干专业课的项目教学。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采用项目教学方式授课,以项目形式在实习厂授课,授课结束学生即能加工出相应的产品。液压元件如各种压力阀、流量阀、换向阀、各种泵等,作为机械制造技术的小项目,项目前期的图纸绘制在液压实训中完成。实训按小组分配各个元件,拆开后测绘出零件的尺寸,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草图,老师检查合格后统一在电脑上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通过测绘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锻炼学生生产实践的测绘能力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时间观念,树立国家标准意识,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和工作作风。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有实践生产项目概念。通过电脑绘图熟悉软件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项目中,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动手加工和装配。生产的产品让学生有劳动快乐和成就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做出的产品可以用于下届学生实验室实训拆装元件用,为学校节约了购置元件的成本。这种方式与企业的产品生产方式类似。同时,这也为学生参加就业适应企业的生产方式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论

这种方式的实训共做了两届,学生兴趣高,学习态度端正,调动了多种感官,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加深了对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原理的理解,初步具有分析、设计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能力,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能力提高了,能够进行简单故障诊断和排除,为学习其他专业课和工作打下牢固基础。小组成员的密切合作,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学生取长补短,增强创新意识,理论和实践能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薛梅.《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学设计与研究[J].教育科学,2008,(09).

第7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高职学院;特点;内容;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26-01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深,主要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零件加工、装配和夹具3个方面,其指导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经济的加工与装配。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采用符合该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为此,结合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听课学生的层次特点,总结了高职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应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1、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任何机械产品都是由合格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各种机械零件(如轴、盘、套、箱体、齿轮等).都要经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来达到图纸设计的结构形状和质量,然后经过组件、部件和挂机装配来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因此,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械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工艺中具有共性的问题。

1、工艺分析

工艺规程制订主要是设计一个零件完整的加工工艺。虽然机械产品的结构各不相同,但其制造工艺所遵循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就是要通过有关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基本规律有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工艺的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在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下,设计出最优的工艺过程方案,同时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处理。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发现同一零件可以用不同的工艺方案来完成。工艺方案不同,加工的质量、难易程度、生产率及成本也有很大差别。

2、课程特点

(1)实践性强。授课时应注意基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分析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重视实践性环节。

(2)综合性强。该课程与金工、机械加工基础、公差、刀具、机床、夹具、企业管理等课程都有联系,要注意联系及综合应用以往所学知识。

(3)灵活性大。工艺理论与工艺方法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不同的条件甚至在相同的条件下都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辩证分析。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授课对象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他们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农业科技与装备等专业基础课,而该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课程设置是合理的。

二、多种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课程讲授时应采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所使用的板书、图表与教具等在教师的讲授中还占有重要地位,高职教师依然应该认真对待教学内容的直观显示方式,如术语、新词、概念、推导过程等适合于板书的内容要标题明显、书写工整、关系明确。课程讲述时可配合课件进行演示,课件制作采用动画效果会更加直观,如讲述齿轮零件的加工过程,通过多媒体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方法在加工齿轮时的运动方向,这样既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四,又降低了知识掌握的难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挂图、利用教具、放录像、带学生到工厂参观进行现场教学等方法,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易于被学生掌握。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做报告和讲解,从而了解工厂的生产管理情况和主要产品的加工工艺,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感性认识。

2、灵活运用教材,精选授课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内容上与其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有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为方便学生学习,各课程教材中往往存在较多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不应重复讲授,应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详略处理或补充完善。

3、合理安排课程设计

理论教学是课程设计及实习的基础,课程设计、实习是理论教学的实施与提高,要使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实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实习与设计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可重点讲授夹具的组成、典型定位和夹紧机构、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等,这样既可使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加充实,也完善了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过程。

总之,因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其内容更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强调动手能力的实践锻炼与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因此,结合高职学院实际,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应突出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应特别突出数控专业的特点,在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实训的条件,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二是各部分教学均应结合实际,采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其对该专业课的感性认识;三是要彻底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使学生在实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这样,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也大大提高了实践技能,为以后的课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建 荣.浅议多媒体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58-59.

[2] 蜀 红,高 燕.关于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9(3):440-442.

[3] 建 生,舒哥群.可视化教学法在复杂机械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402-404.

第8篇

数控机床

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当前社会需隶的数控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优化,构建了理论教学为引导,实验教学为补充,实训教学为提高的“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来改变师资队伍的结构.

1前言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里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加人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这迫切需要既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辅助设计,又能应用数控技术进行制造的人才,作为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适应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余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课程的教学改革,这是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z数控人才的需求和知识结构

当前社会需求的数控人才主要有三种类型:,>0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z>0灰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3)“金领层,数控技术人才:具备井精通数控操作、数控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绘合知识,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133229.COm这三种类型的数控人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蓝领型.: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为墓础,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掌握"cad/cam’软件.‘灰领型编程工艺员,:应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熟悉产品的三维设计,产品的加工工艺:“灰领型维修人员,:以机、电、光和液(气)控制技术为基础,掌握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的技术和技能。“金领型”: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全面地掌握数控设备的相关原理与技术,具备数控设备研制与开发能力,掌握网络技术,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3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宽口径课程体系

根据“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在系列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社会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优化。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为引导,实验教学为补充,实训教学为提高的“教学一体化”模式.

(1)通用机床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通用机床部分,我们重点讲授车床、铣床和滚齿机的传动原理,传动系统的分析和主要结构.磨床和其它类型通用机床部分通过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自学然后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弄清磨床和其它类型通用机床与车床、铁床和滚齿机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进而熟悉通用机房的工艺范围,为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机床的维护,维修和产品的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z)数控机床突出实践性

在数控机床理论教学中不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重在其应用。简要地讲述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介绍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进给传动系统典型结构及附件,着重讲述数控加工工艺设计,cnc车床及其车削中心、cnc铰铁床及其加工中心,cnc线切割机床的手工编程技术及其操作,采用多煤体或录像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展示生产一线的环境,将数控机床图片、所使用的刀具图片,机床附件、加工过程等展示给学生,将抽象的枯燥的概念和技术要领用形象生动的过程模拟来表现,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对数控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隆分析能力和数控加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作为一个专题来学习,借助大盘现实案例教学来阐述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或采用现场教学等灵活的方式进行。

(3)课程设计,加强综合性

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中重要的一个实践性环节,其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概括和应用,是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一个综合评价,为了真正使同学们具备编制数控机床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具备选择工艺参数、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能力,具备操纵、调试和维护数控机床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先进行程序编制工作,然后上机操作,亲自进行程序的输入,调试、运行,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在模书墩作软件上加以验证,使实际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课程设计完成后要求每人上交一份总结报告,包含工艺过程分析(路线安排+程序原点+工装十切削用量)、数控程序清单及设计心得等内容。

(4)依托职业学校资源,加强实训教学

工科专业学生理应姓“工’,应面向工程,面向生产,面向经济建设实际,因此,所培养的人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应有的实践能力包括必要的操作技能,既生产技能与实验技能,这是工科专业学生所必需的工程素质。而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往往对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提出严格要求,受财力、人力等办学条件方面的限制,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一般比高职数控专业相对要薄弱一些,我们充分利用职业学校资源进行实践教学.通过与安徽省蚌埠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开展实训教学。各训练项目按照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实施,通过考核评定成绩,实训教学结束时组织学生参与加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取得相应的课程成绩和学分。

第9篇

机械工厂认识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

1.通过下厂生产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须的感性知识和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机械制造厂的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在实习期间,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培养我们的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3.通过实习,广泛接触工人和听工人技术人员的专题报告,学习他们有价值的生产经验,了解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

4.通过参观有关工厂,掌握一台机器从毛坯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设备选择和车间布置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5.参观工厂的先进设备及特种加工,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以及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

6.通过记实习日记,写实习报告,锻炼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1.机械零件的加工

根据实习工厂的产品,选定几种典型零件作为实习对象,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学习,掌握各类机器零件加工工艺的特点,了解工艺工厂中所用的机床,刀具,夹具的工作原理和机构,在此基础上对典型零件进行重点的分析研究,要求如下:

(1)阅读典型零件的工作图,了解该零件在机器中的功能及工作条件,零件的结构特点及要求,分心零件的结构工艺。

(2)大致了解毛坯的制造工艺过程。

(3)深入了解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找出现场加工工艺。

(4)对主要零件加工工序做进一步的分析。

2.典型零件工艺

(1)箱体零件的加工:了解某机械设备机座、机体的机械加工方法,并纪录其工艺过程。分析箱体零件加工平面与孔系的主要加工方法。

(2)轴类零件的加工:了解轴类及其机械加工工艺并记录其工艺过程。了解某道工序的具体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刀、夹、量具,切削液等)。

3.了解刀、夹、量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常用机床型号及其特点。

4.装配工艺:

1)了解化工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装配工艺;

2)了解化工设备装配后的最终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3)了解主要化工设备零部件在加工车间的检验情况。

三、实习收获及总结

在现场技工师傅,工程师的指导和讲解中,我们对各类车床,铣床,钻床,冲床,磨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应于各种不同型号,不同用途,不同尺寸的零部件,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加工机床进行处理。基于金工实习期间我们所了解学习的各类机床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大型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粗制流程,精加工流程,装备流程,修改处理流程等加工流程。

技工师傅们给我们展示了熟练操作各种机器生产零部件的过程和技巧,其基本原理和操作规范同小型简单机床是大同小异的。整个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就一些机床的工作原理,精度问题等方面的疑问请教了指导师傅,如磨床,钻床等机床具体的功能及其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需要对零部件做处理的方面。

老师在给我们解答疑问的同时,也给大家讲解了许多关于公司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常识,让我们真正正确地认识一个大型机械公司的生产流水线,各类部门的职能,各工种的职责,各类技术要求,同时也拓展了我们对大型机器公司购置,生产,包装,销售的流程,公司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常识。

我们对各类机器的功能,型号及操作规范等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最后,我们就对各自的参观疑问和看法做了初步的交流和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整个机器厂和参观过程做了初步的简短总结,并结合各自在金工实习期间所掌握和了解的机床知识,交流了各自对某些机器的改进或存在的缺陷等方面的观点看法。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经过这次实习,让我明白做事要认真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就像我们接触到的车工,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做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真正目的。

明确校外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待人接物与外界沟通的能力,以让我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职业道德、高技能、高素质的,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校外实习、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模式,是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实现从一名学生到一名工人的角色转变。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令我们思想单纯,同时感到其生活乏味和升学的压力,这使得我们向往社会、向往工作,渴望独立的开拓一片天地,发挥了自己的才智。

机械工厂认识实习报告【2】在这次学校组织的为期一个星期的机械厂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习我有了许多的反思,只具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有基本的动手能力,而这恰恰是我所缺乏的。通过实习我们更加体会到“学以致用”这句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我们的主要实践活动是参观长江动力机械厂和金秋红日机械厂,了解工厂的工业生产业务,制造大、中、小型各类零部件的机床的工作过程,工作原理以及生产,加工各类零部件的流程。实习期间,认真听从了指导老师的安排与同学们分组进行参观学习,认真听取各工厂师傅和老师的讲解,了解各车间的安全细则和规章,学习师傅给我们讲解的各类大型、中型机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及各种产品的工艺过程,并与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对比,获益匪浅。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 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生产实习已经结束了,蓦然回首,在为期并不太久的几天实践中,我们收获了数不尽的财富,或许在我们以后的人生中都不会再有这样难得的机会了,大家共同维护着集体的利益,积极树立着学校的形象。虽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但给我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 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这几天的生产实习虽然比较辛苦,也不知道这是庆幸还是依恋,但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这次生产实习是有趣的、丰富的、快乐的。我亲身经历了从一块钢板到半成品,成品的伟大转变,我想这是没有去过的同学所难以体会到的。这次实践经历所带给我的是一次能力的全面提升,我也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长期的学习 使我远离了生产实习,动手能力特别弱,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足。也许有了这次的体验, 会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坦然地面对工作中所遇到的每一难关。

经过这周的生产实习,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以前在学校了解的知识太狭窄,只把目光停留在仅学的几门专业课上,而且仅有的几门专业课学的也不是很精通。通过这次专业实习,我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很大的收获。而且在对待学习以及生活的态度上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全面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是动手实验的能力。作为工科生,我们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学校实验的机会不是很多。这一次,我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平日里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有,增强了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及团队合作意识。这次实习环境很开放,我们整个专业在一起听讲座,这几天的实习拉近了我们每个人之间的距离,我们一起讨论专业知识,互相帮助。最后,强化了我心中的责任感以及认真对事的态度的问题。在车间工作的两天,虽然很累,但我坚持下来了,因为在现实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有他的作用和要求,缺一不可,当你处在这个岗位上的时候,就必须有这个岗位上的责任感,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将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才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多闻多见。一以贯之”,学什么东西一定要注重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墨子的“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实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明确实训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参加实训,服从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重视操作技能训练,认真听取实训指导教师的讲解,仔细观察示范操作,并应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细心操作,重视实训的个人总结;遵守实训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