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6:29
导语:在地震中的感人事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熊宁去世后,西安市碑林区委宣传部的张红喜编写了《感动中国的天使——熊宁》一书,记录了熊宁赴青海玉树的感人事迹。玉树发生地震后,昨日一整天,张红喜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很多同事和朋友都打电话给我,说想给玉树捐款捐物,问我咋捐?”
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的牛华是这些人中的一位。“那里现在还挺冷的。”得知玉树地震后,牛华打算将家里的厚衣服整理一下,给玉树灾区寄过去。“我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有钱出钱,有力就出力吧。”牛华说,自己从电视上看到玉树县房屋倒塌很严重,很多部队都赶去救援,“这个时候,那里的物资一定非常匮乏,民众在物资和心理上都特别需要支援。我们更应该发扬大家庭的温暖,去帮助那里受灾的同胞。”
隆基集团总裁李瑞斌则打算立即号召员工和身边的亲友为灾区募捐。熊宁去世后,隆基集团曾组织志愿者成立了一个“熊宁爱心团队”赴玉树献爱心。“玉树是熊宁生前援助过的地方,也是她人生的最后驿站,作为熊宁爱心团队的我们,应当继承她的遗志和精神。”李瑞斌说,他们打算举行捐款仪式,呼吁员工和亲友捐款,帮助灾区购买急需物资。
熊宁,女,汉族,1978年出生,生前系陕西省西安市个私业主,青年志愿者。
义工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 在青海玉树一家孤儿院做慈善义工的香港人黄福荣,14日在协助搜救孤儿院被困师生过程中遭遇余震不幸罹难。连日来,黄福荣舍身救人的事迹在香港和内地广为传颂。 黄福荣的姐姐黄月秀16日在香港接受专访时说:“感谢所有人的关心。希望福荣的故事能令其他有心人多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 黄福荣本是到青海玉树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于8日到达玉树。14日地震发生后,孤儿院受到严重损毁,本已跑出倒塌院舍的黄福荣,得知3名孩子和3名老师仍被困后,即折返现场协助搜救。其间余震频发,黄福荣在一次余震中不幸罹难。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北京、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等近半个中国有震感。突如其来的灾难,吹响了中国军人向着灾区立体突击的冲锋号。在10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10万武警官兵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技.
无数人见证了这场特大灾难,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通道。他们用双手扒开废墟中的乱石,用双肩扛起担架上一个个虚弱的生命,用双腿踏过一条条崎岖险阻的道路,用钢铁般的意志走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谱写着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在这场生死决斗中,人民子弟兵含泪血战,但这不是畏惧的泪,而是对遇难同胞的同情之泪、惋惜之泪。十万钢铁般坚韧的军人眼里噙满泪水,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发挥到了极致!
从到达前线的第一时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日日夜夜与地震展开顽强战斗,从不叫一声苦和累。就在余震发生的那一刻,他们还奋不顾身挤进废墟之中,当被战友拉出来时,他们表现出来的是满腔的愤懑:"为什么不让我多救一个?我还能救一个!"为了人民,他们连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此时的他们只有一个念头:火速抢救。还记得一位女,她的父母、出生不久的孩子都在这次地震中遇难,可她并没有把悲伤过度放在家人身上,而是立即深入前线展开对其他人的救援。当上级准备把她调离前线时,她掷地有声地说:"我的亲人遇难了,但还有很多人等着我去救,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尽量多救人。"一位年轻母亲,有着和平凡母亲一样的爱子情结;身为人之子女,她同普通人一样爱着自己的父母,她也很悲痛,但就因为她是一名军人,她将悲痛化为无尽的力量去拯救黎民。
为了全心全意拯救灾区人民,我们的武警官兵甚至写好遗书去战斗!同样的事例还很多很多,每一幕都感动着数十亿中国人。让我们向人民的子弟兵致敬!也许他们的名字不为人知,但他们的感人事迹和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却能让我们永远铭记。至此,我们不得不联想到,面临无数次突如其来的灾难,冲在前线,用身体挡住"枪林弹雨"的总是人民的子弟兵。从唐山大地震到九八抗洪,从遏制非典到抗击冰冻,直到今天的四川抗震救灾,人民子弟兵的身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眼中、心中浮现,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
是什么让这些原本平凡的人拥有一身浩然正气,在任何灾难中都舍生忘死,在任何情况下都大公无私、舍小家顾大家,那便是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军魂。有了中国军魂的中国军人无论在何时何地,总能为祖国和人民找到一片光明,撑起一片晴空!正是那铮铮傲骨和坚韧的意志,铸就了中华民族那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永远把灾难征服在城外!
除了战争外,世界各国都会面临各种各样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以抗灾救灾为主题和内容的新闻报道或文艺作品所以会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人类生活中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状况。面对突发性重大灾害,能否在现场中抓到采访线索并用摄像机直接记录感动的人和事,快速制作出打动人、教育人的电视片,这对党员电教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是一个艰巨的考验。应该说,四川的党员电教工作者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我们应当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主心骨》的片头用黑底、不到百字的白色字幕开门见山地交代了在“5・12”大地震的几十秒钟时间里失去三位亲人的四川省绵竹市广济镇仁贤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曹代成组织人们开展自救工作的背景。之后,真实地记录了曹代成因失去三位亲人的悲痛。“……都怪我呀,都怪我呀!”英雄也是人,而且是最珍重感情的人,他内心极度的悲痛不能不催我们泪下。然而,在整个城镇成为废墟的情况下,个人的悲痛不足以凝聚民心、民力去抗震救灾。心急如焚的曹代成为了仁贤社区街道978名居民、1300名农村籍人口的生命财产,立即组织起人冒着生命危险开展自救工作。他们用了一个小时,靠自己的力量在废墟中救出了三人。
《主心骨》用多人在现场述说的方式讲述了发生在曹代成身上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大家要奔到他家去抢救他的亲人,他却语气坚定地说:“不忙,我们先抢救其他人!”
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用了两个多小时才从他家的废墟中挖掏出他52岁的妻子、1岁零8个月的孙子和76岁的老母亲。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大地震发生时,曹代成的母亲和爱人都保持着双手向前的姿势保护平日午睡孙子。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曹代成就一直带领大伙儿抗灾自救,安置灾民1000多人;拄着拐杖(他在狂奔呼喊组织救灾时,脚脖子受了伤)安排义工有秩序地把上级下发的救灾物资分发到每户灾民的临时住处。面对“灾区上游的河坝要垮塌”的谣言,曹代成立即组织居委会人员“挨家挨户”做解释说明工作,打消灾民心中的顾虑,确保灾区的稳定。
在倒塌的房前采访曹代成,这是《主心骨》最让人难忘的沉痛的情节。曹代成哽咽地说,我不愿意进来,不愿意看,因为看到的太悲惨了。然而,危急关头,曹代成非常明白:在这种险恶紧急的情况下,“只有我自己带头,灾民们才能逐步恢复起信心”。
这就是我们基层党的好干部、人民英雄曹代成!大爱铸就的民魂最终树起了一面旗帜,有这面旗帜的召唤指引,民心不死,民力大振!
《主心骨》在书写曹代成英勇悲壮的事迹时,几个细节深入人心,叫人不忘:地震后,他天天晚上带头值夜班,终日守护受到创伤的社区居民,每天只能睡上二三个小时,一件黑色T恤衫穿在身上,从地震那天直到现在,都没时间替换下洗洗。曹代成的办公室,就是他现在的“家”,除了一张小床外,陪伴他的就是那些从各地支援来的待发的物资。
关键词:小学 思想政治课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98-0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的美好品德,也是人最基本的情感之一,是健全人格的体现,其内容包括尊重长辈、老师,关系社会他人,真爱生命等。小学阶段是人格形成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感恩教育对其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小学的思想政治课中蕴含着大量的感恩教育内容,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契机。近年来,中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思想政治课应该主动承担起感恩教育的使命,让感恩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
一、小学生感恩行为现状
感恩的内容有很多,包括感恩父母、老师、同学、生命、自然、社会等,现在大多的孩子都属于独生子女,父母往往会忽略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为探究出目前小学生的感恩行为,李文萍[1]对小学生的感恩行为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在家里,部分孩子由于父母的过分宠爱,其对父母的索取意识较多,理解并感恩父母的行为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在学校,小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行为表现良好,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关心同学,不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在生活上,部分小学生不懂健康合理生活;在社会上,谱遍表现出良好的社会公德,却缺乏对人的理解和宽容。可见,学校很有必要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态度和感恩行为。
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1.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感恩教育能够让学生细心体会生活和学习中的点滴,从细微的地方发现人和事物中存在的真善美,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利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2]。例如:通过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父母的白发体会父母的艰辛;通过体会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生活;通过帮助他人,学会团结;通过挫折和困难体会宽容和理解。
2.感恩教育有利于社会和谐
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虽然目前小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各方面能力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感恩教育能够让其对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充满希望,用美的视觉发现社会的可爱之处,从而学会和谐地与他人相处,学会理解和宽容,努力学习。将感恩教育与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出尊老爱幼、爱家爱国、无私奉献的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加强思想政治课感恩教育策略
1.积极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在开展小学生思想政治课过程中,可结合教材,根据学校教学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阵作用。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充分利用教材,小学思想政治教材是根据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科学设计的,不仅具有趣味性,还可通过教师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会感恩首先要对感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学生道德进行教育,可利用这重要功能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一切都并非理所当然,引导学生发现社会和生活中存在的真善美,学会尊重和感激。例如:可将汶川地震、庐山地震中的真是的感人事迹在教学中进行融合,形成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标本,培养他们为人着想的精神,学会奉献和感恩[3]。
2.营造一个感恩氛围
因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对较为活跃,可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这个平台,在学校定期开展感恩主体教育,在班级和学校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感恩文化。在轻松活跃的教育环境中,感恩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还可将感恩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设计和布局中,如在学校、教师墙面上图文并茂地体现出感恩的主体,让人自然而然受到教育。
3.从身边小事做起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应立足于身边的小事,在生活中进行观察,学会感恩。例如:向别人的热情和帮助表示感谢是一种感恩;珍惜餐中食物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恩;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对自然的一种感恩;主动关系他人帮助他人,是对社会的感恩;对父母和老师保持尊敬也是对父母和老师的一种感恩表现等。将感恩的情感落实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能够形成一种积极的氛围,让学生在自然的实在的环境中学会感恩。
四、总结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可以从小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在感恩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做好一个带头作用,以自身为典范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然后还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中的感恩内容,结合生活中的感人事迹进行教育,让学生懂得运用感恩;另外,在实施感恩教育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用感恩唤醒感恩,用爱来教育爱。总之,感恩教育的方法多样,但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进行,让学生怀着感恩之心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李文萍. 小学生感恩行为现状与培养策略的研究[J]. 教育导刊, 2012, (10): 58-59.
[2] 林文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3, (01): 44-45.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现状;问题反思
本次调查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六所高校大学生为对象,涉及部署和省属等不同类高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实际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1份,有效回收率95.25%。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获取第一手的数据,把握一种现象,为分析问题提供实证依据。本调查数据用SPSS Statistics V19.0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晚,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从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中暴露的“帮倒忙”和“次生灾民”现象,凸显出我国大学生志愿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是行为的内在依据和可靠动力,所以志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志愿精神培育中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两方面分析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者期望认知与实际运行存在差距
在整个志愿活动过程中,志愿者是主体,受援者客体,志愿组织则是架起客体与主体间的桥梁,他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志愿者参与志愿行动的意愿、受援者的受益程度、志愿行动开展的水平和社会对志愿活动的评价,最终影响志愿精神的培育。当志愿者的期望认知与志愿组织的实际运行存在差距时,将严重影响志愿精神的培育。下面将从四方面来分析志愿者期望认知与实际运行间存在的差距。
问题“您对于只有参与到志愿组织中才能从事志愿行动的观点的看法”,36.2%的调查对象不赞同,27.6%的调查对象很不赞同,由此可以看出绝大数大学生不认为只有参与到志愿组织中才能从事志愿行动。
问题“大学生志愿行动开展是否需要有各级共青团组织的领导?”,持否定态度的占52.5%,支持的只占47.5%,所以多数学生认为开展志愿行动并不一定要有各级共青团组织的领导。这与上面绝大多数人认为参与志愿行动不一定要参与到志愿组织中去是一致的。
问题“您参与过的主要志愿行动的组织方式”,其中校团委组织的占30.8%,大学生志愿者社团自行组织的占26.5%,这两种组织远超过其他组织方式方式,由此可见实际运行中大学生志愿行动大多都是由行政部门组织管理的,这与前面大学生并不认为只有参与到志愿组织中才能从事志愿行动和开展志愿行动并不一定要有各级共青团组织的领导的期望认知是存在差距的。
问题“您未参与过志愿行动的外在原因 ”,30.1%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志愿服务大多具有很强的强制性”,25.7%的调查对象认为“参加志愿服务的程序太复杂”,这两项居于首位的原因占半数以上,由此可见,志愿组织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参与志愿行动的意愿。
综合以上四组统计资料可知,在志愿行动中,志愿组织的实际运行与志愿者的期望认知存在较大差距,暴露的深层问题是各行政组织和行政领导下的社团组织在大学生志愿行动开展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水平无法达到大学生的心理预期,大多重管制轻扶持、行政化程度高,而且大学生志愿行动更多的是依赖组织化动员,而非个人完全自觉自愿的行为,有的甚至成为具有一定非自愿性或强制性的活动,在心理上欠缺一致认同。这成为大学生未参与志愿行动最主要的外在原因,进而影响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
(二)政府和志愿组织对大学生志愿精神的重视和宣传度不够
基于我国自上而下的政治管理体制,我国大学生志愿组织也遵循自下而上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传统科层行政模式与志愿精神的自觉自愿相悖,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由于志愿组织在我国起步晚、发展缓慢,目前未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导致了政府和志愿组织对大学生志愿精神的重视和宣传力度不够。笔者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析:
1.当问到参与过志愿行动的大学生关于获取志愿行动信息的渠道时,48.7%的调查对象是通过学校相关部门通知得知,37.0%是从同学朋友介绍中得知,只有11.1%是从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告了解到,这反映出政府和志愿组织宣传渠道单一,未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宣传手段。
2.因此,在对未参加志愿行动的大学生提问关于他们身边同学和朋友参加过志愿行动的情况时,发现很少参加志愿行动的超过半数以上。
3.这也直接导致了日常生活中,超过80%以上的大学生只是偶尔或几乎没有听到过关于志愿行动的需求信息。可见政府和志愿组织的宣传工作有待提高。
4.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向大学生提起过志愿行动的有关话题的,90%以上是老师和同学,这也从侧面反映社会宣传力度和培养氛围不够。
5.由此也造成了未参加志愿行动的调查对象未参加志愿行动的第二大个人原因,即对志愿行动还知之甚少。
综上所述,从大学生获得志愿行动的信息渠道和频率,以及日常从老师、同学、朋友身边了解到的关于志愿行动的情况,加之志愿者未参与志愿行动的个人原因中、不难看出政府和志愿组织大多都通过学校相关部门通知相关志愿活动信息,受众面较窄,影响度较低,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告较少,时下流行的其他新兴媒介更是少之又少。这势必影响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
二、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工作职能,逐步去行政化
首先,行政组织要划定自己的职能范围,为大学生志愿者留下发挥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的空间。政府在志愿服务行动中扮演的是总体的规划者、操作的监督者和经费的提供者的重要角色,而不是直接的干预者或事实上的领导者的角色。因此,在现有的行政组织体系或行政领导下的志愿组织体系下,努力将志愿活动树立为“自主、自愿”的服务形象,在实际工作中简化志愿活动的行政审批程序和志愿者申请程序,去行政化,放权给志愿组织和志愿者。其次,提高志愿者及其组织对志愿行动意义的深刻认识和行为选择的自觉性,逐步淡化行政力量的指令性。培养志愿者理性、成熟的主体意识和志愿精神,充分理解志愿行动在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自觉地追求社会公益目标。这样行政指令对志愿精神的培育而言,仅仅意味着政府组织对志愿行动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是辅助支持的促进力量,而不是干预管制的制约因素。只有在志愿组织独立发展壮大,并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的时候,行政力量的指令性特征才能逐步被淡化,培育公民志愿精神才具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组织保障。
(二)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校社联合推进志愿精神宣传工作
1.从宣传方式上看,传统传媒与新兴传媒相结合
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如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介。运用言论评论、公益广告、新闻报道、影视作品等形式着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经验和优秀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引导社会公众尊重支持志愿者和志愿行动,大力营造有利于志愿精神传播的浓厚舆论氛围,让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努力使参加志愿服务行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如互联网、手机网、微博、微信等。在新媒体时代,弘扬志愿精神可以充分运用这一新兴的载体。首先可以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志愿门户网站,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志愿网的经验,成立专门分支机构,将全国年度志愿活动报告的详细数据进行分析并挂在网页上;也可创建自己的微博公众号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国际国内志愿行动信息,志愿文化研究等,同时也鼓励搜索民间志愿人物的感人事迹,以图片或视屏的方式到网站,让更多的人也关注,扩大志愿行动的网上影响力。
2.从宣传主体上看,校内宣传与校外宣传相结合
目前高校作为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主要机构和志愿行动主要的宣传、组织部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校内电台、校内BBS、报告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辩论赛及海报等方式加强舆论宣传,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辐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志愿文化氛围。同时有必要把志愿精神的培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安排适当课时讲授有关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内容,使学生理解志愿行动的内涵和价值。另一方面,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借助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志愿行动的相关信息、志愿行动中的感人事迹。
参考文献
[1] 黄巧荣.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与弘扬[J].当代青年研究,2012(3).
[2] 张红霞,张耀灿.论校园文化建设视阀中的大学生志愿服务[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
[3] 卞 策.大学生志愿精神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10).
[4] 倪亚静.廊坊市青年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10(8).
[5] 陶倩,肖炳南.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理论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关键词:一案到底;初中政治;有效教学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注意教学案例的层层剖析和集约化运用,能使整节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同课异构”中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比较
下面是在某同课异构中,两位教师对“(粤教版)七年级5.1生命宝贵”的教学设计比较。
教师A:【教学设计】
首先,采用2011年的热点“7・23”动车事故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新课的兴趣。
然后,采用多个生命事故的案例分析,说明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
接着,采用课本“探究园”中的情景体验“生命需要坚强和勇敢”,具体介绍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迹,升华学生的情感,形成正确价值观。
最后,采用“世博会英国种子馆6万粒种子”的新闻,倡导关爱生灵、敬畏生命的理念。
教师B:【教学设计】
首先,多媒体展示“688米・69天・33人”这组数字,让学生猜猜这组数字代表哪一新闻事件?以时事导入,设下悬念,扣人心弦。
接着,播放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事故中矿工在井下生活69天的珍贵视频,与学生一起探讨这次智利创造生命奇迹的原因,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到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然后,继续播放采访智利获救矿工的视频,自然得出创造生命奇迹还来自于家庭、政府乃至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鼓舞,让学生感悟到我们要善待他人的生命。
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评选一名班级“生命之星”,并配上简短的颁奖词。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感悟、反思、生产。
教师A的教学设计内容全面、详细、新颖、丰富多彩,但从实际的教学操作和效果来看,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呈现给学生,导致他们产生视觉和精神疲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整节课的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锐减。
教师B的教学设计采用“一案到底”的方法,新课引入扣人心弦,新课设计层层深入,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落实了行动,升华了感情,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一案到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对比“同课异构”中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在初中政治课堂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1.“一案到底”――逻辑严密,形散神聚
“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优势明显。以上述A、B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A采用了5个教学案例,可谓丰富多彩,但纷繁复杂,难以协调,难以讲透。教师B采用“智利矿难事件”一案到底,逐层辐射全课,设计的问题均与具体情境相关,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教学过程清晰简洁,论述严谨,达到形散而神聚的教学境界。
2.“一案到底”――全盘谋划,事半功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存在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使学生的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在特定的学习环节中产生,是最好的教育策略。如上述教师B采用的“智利矿难事件”,有效地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能有序、高效地推进课堂生成性教学,使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一案到底”――合作探究,多维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参与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如上述教师B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本课的核心,通过分析、探究、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让学生“借题发挥”,展开讨论,激活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生命宝贵,懂得珍爱和善待生命。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情感迁移和知识内化,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了多维发展空间。
4.“一案到底”――精简资源,提高效率
“一案到底”的教学,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提炼,发挥材料的最大效能,从而用足材料。在上述教师B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材料并不多,但教师B采用“智利矿难事件”创设情境,并对情境进行深层挖掘。这不仅精简课堂,去除臃肿,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师生对话和课堂生产,提高了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高档次的阶梯,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思考与交流,体验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熙龙.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2]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3.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那就是一次实践活动的过程,那么既然是活动,首先就得确定主题。主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活动的内容就会零散,缺乏内在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完整知识、能力、情感结构的形成。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下,教师不能硬性地规定主题,而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广泛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把握机遇、诱导启发、讨论、协商,把这些兴趣和问题提升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题,为综合性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向。
一、从语文课堂学习中发现主题
语文课堂是实施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和提高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其中蕴藏了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有待教师和学生发现。
二、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取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论著中提及:“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的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生活即语文,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需要实践的。生活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是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综合性学习主题,发挥“其内在的生活意义”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
我们教师将尽量发挥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专业引领功能来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形成,让学生自己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活动主题,学生真正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三、及时从社会时事政治中抓住主题
2008年,奥运年,是全球华人共同期待的一年,也是让全世界瞩目中国的一年。举办奥运成功之时,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可是,却成为中国最困难的一年。冬日的雪灾,阻断了乡亲们回家的路。3.14分子策划的烧事件、破坏奥运圣火传递让所有中华儿女愤怒。5.12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残忍地夺去了同胞们的生命,破坏了我们美好的家园,可是却让全国人民的心在这一刻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中国人的脊梁依然坚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早已被新时代的潮流掠去。现在的学生知识丰富,可以从多种渠道接收各种信息,他们也社会中发生的一切都十分感兴趣。他们是热血沸腾的年轻一代,是国家的小公民,有义务更有责任担当。于是,我结合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开展了一次“我的节日,我的祖国,我的责任”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活动前,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如:奥运的来历等有关奥运的一切小知识。还有关于的,还学到了不少预防地震的知识。同学们还搜集许多在地震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并编成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一首首感人的小诗。在这次别样的六一庆祝活动中,学生们唱的唱,演的演,读的读,写的写,画的画,不仅充分地展示了了自主、实践、综合的学习方式,还进行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培养了学生关心身边事、关注国家大事的社会责任感。
四、从学科整合中提炼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小,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活动中,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其他学科沟通,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学习古诗《春晓》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音乐课上学的歌曲《春晓》,既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又是一次美育教育的机会,陶冶了情感,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一段段美妙的音乐,加上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同学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我还利用我们班孩子喜欢美术学科的特点,鼓励他们把作品再用文字描述出来,加上自己的想象,让画上的内容更鲜活。学生们一个个兴趣昂然,就连平时一写话就眉头紧锁的孩子也倍感轻松、愉快。
五、从地方文化活动中发掘主题
地方文化包含了地方的节日庆典、文艺活动、民间工艺、民间习俗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生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关心当地的文化生活。教师可以“依据儿童当前的经验、需要、兴趣等等,选择某一普遍化或理想化的文化生活的侧面,寻找足以满足和培育这些需要的材料,从而使儿童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和环境有更深的理解。”在了解和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全面的语文素养。
同事都说康宝莱(中国)总经理李延亮是一个全天候工作的超人,白天在中国工作,晚上在美国工作――因为中国的晚上是美国的白天,和总部沟通就必需是晚上。
这样的铁人同样需要休息,5月中旬,李延亮和部分康宝莱(中国)的销售精英开始在巴厘岛享受海滩和阳光。这本是他们一年中难得惬意的时候,但这一切都被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断了。
作为这次地震灾害涉及区域公司的负责人,李延亮第一时间就知道这个假期将不再逍遥。灾情发生后,李延亮在第一时间致电上海总部,要求马上向全国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康宝莱员工和销售人员立即组织起来,积极进行捐助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同时,也要求四川分公司的员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发扬康宝莱关爱他人的企业文化精神,尽自己所能为灾区人民提供急需的帮助。
当时康宝莱亚太区总裁保罗也在巴厘岛,通过和李延亮的沟通,他立刻和美国总部的董事和公司高层进行了沟通,3个小时之后,康宝莱确定了对中国地震灾区的援助。
2月14日,康宝莱家庭基金会在网上开通了专门的中国地震灾害捐助热线,康宝莱全球总裁迈克尔・约翰逊向全球康宝莱员工和经销商发出倡议,号召他们携手为中国的抗震救灾作出贡献。同时,康宝莱宣布紧急向中国四川省红十字会捐助200万元人民币,捐赠资金一部分由康宝莱(中国)直接援助,另一部分由康宝莱家庭基金出资。
中国区的捐款很快打出去了,但美国这边的款项拨出却遇到了麻烦――四川省红十字会不能接受外币捐赠,必须先打款给北京的中国红十字总会再转四川省红十字会。当时已经是中国的半夜三点,美国方面要汇款需要一个中国红十字会的电传号码。康宝莱(中国)方面试着给四川省红十字会的办公室打去电话,结果竟然有人接!在他们的指引下,工作人员又拨通了中国红十字会的电话,并及时得到了正确的电传号码,相关款项也在凌晨4点前按时汇出。李延亮因此对深夜还坚守岗位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深感敬佩。
得到公司的呼吁后,康宝莱徐州分公司的7名员工在第一时间把捐献的800元钱汇往了公司总部,成为响应公司号召捐赠的第一笔款项;而在湖南长沙募捐现场,经销商陈湛一大早特意从株州赶来捐款,排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公司员工和销售人员的捐款,在几天之内就突破了60万元,而这个数字远远不能代表全部――杨梓强、梁斯敏、仝亚平等优秀销售人员希望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出资支援灾区。公司为了让所有销售人员的善意都用到刀刃上,正在联络一些可能的直接援助项目给他们选择,援建灾区希望小学成为暂定的援助方向。
李延亮说,这次地震让自己感触颇多。从巴厘岛回来,他在上海机场海关办理通关手续的时候,工作人员亲切地招乎:“欢迎回家,请不要忘记为灾区捐款。”这让李延亮感动不已:“短短几天,整个国家因为一件事系在了一起,这是前所未有的事。”
李延亮一回到上海就积极与四川分公司联系,希望到灾区一线来慰问员工及销售伙伴,并希望带来公司对灾区的帮助。但因为灾区员工和销售伙伴过于忙碌,一直到20号才最终定下来。李延亮确定不会干扰灾区救灾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确定了24日赶赴四川灾区。为此,他专门委托秘书赶紧去买一些帐篷为灾区员工送过去以解燃眉之急。哪知道,千里之外的上海已经宣布帐篷告急。还好秘书足智多谋,硬是让他给抢到了最后5顶。
僧多粥少,没有办法,李延亮将其中2顶帐篷给同事带去了同样受灾的西安,自己则带着三顶赶赴成都。在双流机场,为了避免最珍贵的帐篷中途遗失,他亲自提着几个帐篷上车,一路上眼睛都没有离开过。
“我们还能做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李延亮的心头。通过与四川分公司的沟通,他们觉得捐赠富有营养的拳头产品――康宝莱大豆蛋白混合饮料可以解决灾区很多燃眉之急。由于灾区当地的水质可能被污染了,因此公司决定自己花钱卖水一起送到灾区。而在一些集中的灾民安置点,康宝莱四川分公司组织人员带上遮阳棚,直接在现场将奶昔调好,派发给现场灾民。
在四川,李延亮偶然得到康宝莱志愿者告诉他的一个消息:在这次地震的震中汶川县,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深夜,武警某师先遣部队200余名官兵在参谋长的带领下,经过21个小时的急行军,成为第一支到达灾区的部队。经过三个星期在恶劣环境下的连续作战,目前这支部队官兵的体力透支很严重。
通过与总部的沟通,康宝莱(中国)决定,第一时间组织价值逾200万人民币的保健品,在最短的时间内从苏州运往四川。6月2日,这批保健物资由康宝莱四川分公司向汶川运送,冒着一路的塌方险情,将这批救灾物资交到了这支英雄部队的手中。
据该部队首长表示,这是该部队首次接受保健品的捐赠,因为目前灾区物资还是非常紧缺,特别是偏僻村寨搜救部队的蔬菜等食物供给还是跟不上,而这些保健品恰恰能为官兵们补充营养。
李延亮表示,康宝莱一直是一个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公司,“此前不久,缅甸遭遇特大热带风暴,康宝莱国际公司也马上号召全球的员工和销售人员为缅甸灾民捐助。”他说,虽然康宝莱进入中国时间不长,在中国的业务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康宝莱热衷公益慈善的心不会因此改变。
李延亮表示,康宝莱(中国)将密切关注灾情的动态,希望能够在灾区今后的重建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康宝莱的慈善事业在全球有个非常有名的品牌――康宝莱家庭基金会(HFF),这个基金会在全球建有30多个“康宝莱之家”的慈善机构,主要捐赠和支援的方向是儿童。
本来,康宝莱总部已经同意在中国建立第一个康宝莱之家,在上海的地点都已经选好了,还好没有正式签约。地震发生后,大家认为还不如就建在灾区。李延亮马上就此和美国总部进行沟通,很快确定了将中国第一个康宝莱之家建在四川灾区,具体地点将在成都、绵阳、德阳等几个灾区城市中选择。虽然说康宝莱之家并没有援助对象的区域限制,但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必然将有更多机会为四川地震中的受灾儿童提供援助,而且这种援助是持续性的。李延亮相信,康宝莱将是第一个在此次灾区中设立专门慈善机构的直销公司。
四川前线总动员
5月15日,本是康宝莱四川分公司成立两周年的日子。但突如其来的地震注定了这个日子将没有鲜花、没有欢乐,有的只是泪水、汗水、甚至血水,这个特殊的日子因着巨大的灾难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2008年5月13日早晨,当城市还在余震中颤抖,康宝莱四川分公司的员工未及顾得上自己家中的安全,员工和经销商们自发地行动起来了:15名经销商在成都武侯区金花镇灾民安置站,协助安排灾民食宿;红十字会抗震指挥中心,30余名经销商在现场协助分配物资,调配人员和运输车辆;部分经销商组织私家车12辆,协助运输医务工作者前往灾区,接送伤员前往中心城市医院;成都地区经销商7人运送物资,药品前往绵竹广济、九龙重震灾区,3人前往北川重灾区充当志愿者;绵阳分公司1名员工5名经销商前往北川重灾区担当志愿者……在川的康宝莱人说,只要还有人处在危险和困苦之中,驰援就不会停止,“因为,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感人事迹不断涌现,销售人员向春梅在第一时间出资10万元购买了灾民急需的物资运往什邡;高级业务主任姚遥,因为出色的组织能力,成为红十字会物资调配现场的指挥。
经过两天昼夜紧张地工作,15日一早,员工和经销商把他们捐出的400多件衣物整理打包,并想方设法搜集到灾区急需的遮阳篷,雨伞,购买了牛奶、饮用水和食品,在获得当地红十字会特别通行证后,承载着康宝莱四川分公司对灾区人民爱心的物资以最快的速度前往都江堰市。
沿途看到的情景令人心碎,房屋成片倒塌,道路桥梁扭曲垮塌,沿路搭建的避灾帐篷一眼望不到边,灾难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
经历了5月13日大雨滂沱,14日又是烈日炎炎,帐篷中的民众经过数天的余震干扰,已经非常疲惫。康宝莱的员工和经销商们逐一为帐篷里的灾民发放饮用水,牛奶和食品;在迅速搭建好康宝莱大篷后,他们立即将一位腿部受伤的女士和几位老人接入了帐篷中。一声感谢虽轻,但此时对康宝莱人来说却感到很重很重……
这时,灾区急需一批用于疫情控制的消毒药品、口罩等物资的消息又传来了。于是,他们请重庆的同事抢购了一批消毒药品连夜送到了成都。5月17日下午,四川分公司一行7人来到了彭州市最大的灾民安置点――天彭中学。
通过与彭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联系,才知道政府出于控制疫情、人员安全等因素考虑,通往地震一线的道路已经被管制。消毒液、口罩虽是急需物资,但也不能由他们亲自送去一线,只能交由血站统一调配。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38-02
思想品德课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仍存在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突出表现在: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重“说教”,脱离实际,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如何在中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走进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学会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经历经验。《课程标准》还指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策略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所谓“知行统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知”与“行”、“想”和“做”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引导学生把自己所认知的真理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并且能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获取真知。我们知道,思想品德学科要经过“知-情-意-行”的过程,如果学生只会背诵课本上的一些词句和概念,他不一定会信服并付诸实践。而只有当他的“认知”在经过“情感”“立志”“信仰”等阶段后,才会进入实践阶段。也就是说单纯的理论只能够回答和解释现实问题,只有为学生感到困惑的思想死结提供解扣的理论指导和认识工具,思想品德课才能真正完成学生由知到信,再由信到行的转化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结合自己的体会,浅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景,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导入新知识,以唤起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使其形成知识技能的迁移与内化,激发其运用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进而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提高认识,巩固知识。在意志品质的教育中,如在“如何应对挫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曾经遇到的挫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举例自己是如何战胜挫折的?大家畅所欲言,从而提炼出适合自身抗挫能力的好方法,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提升生活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在法律常识的教育中,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做有心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结合实际生活,以“案”说法。如讲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这一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回顾了生活中的谚语:“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我以工读学校学生杜某为例来进行授课,对学生的触动很大。首先我请认识他的同学评价他的为人及在校表现:杜某,刚上初一时成绩不错,后因父母离异,放松对其管教,认识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无心学习,屡次旷课,直至离家出走,最后发展为屡次偷窃他人物品,多次教育收效甚微……杜某从不良行为逐渐发展为一般违法,最后送工读学校的案例,让学生在为其惋惜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知道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这类案例就发生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他们能够在与自己类似的案例中去反省自己的言行,纠正自己的行为偏差,学生在获得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情感体验,落实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知行统一,预防犯罪。
二、创设情境,教学方式生活化
1.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如学习法律常识时,我在课堂中开展“我是律师,课堂说法”现场答疑活动,“小律师”采用值日制,还可以有智囊团。“当事者”按照所学的知识利用课外时间去收集相关的案例。上课时,由学生扮演的律师回答当事者提出的各种有关法律上的疑问。在律师及其智囊团答疑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当事者的疑问,并最终给当事者法律上的建议。在激烈的辩论后,师生一起回到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角色扮演活动还包括小品表演、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大会等,这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实践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2.情境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课时,我课前布置学生从各种途径收集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迹,准备在课上交流。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将自己精心收集的图片资料展示出来:有的小组列举了“神州八号”载人航天发射成功图片及对航天员采访的感人事迹;有的小组收集了抗非典过程中白衣天使叶欣舍己救人的动人故事;有的小组收集了5.12汶川地震中出现的感人事件:初一女孩清清在废墟中打手电筒读书;高一学生晏鹏不顾危险舍生救同窗;严蓉老师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女警蒋敏家中10位亲人全部遇难,但她强忍着巨大的悲痛,仍奋战在抗灾一线;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我们国家的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共渡难关!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当展示到汶川地震后许多地区人们自发组织为殉难者默哀后,人们列队高呼“中国加油!”等画面时,学生们沸腾了,纷纷表达了他们的真实感受,感受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表达了对祖国最诚挚的感情和热爱。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同学们的情感自然流露,课堂教学从情感中开始,他们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氛围,主动探索新知识。
三、布置社会实践活动,课后探究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整合性原理”提出应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构建,注重道德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整合,注重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整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去建立积极而富于个性化的生活理念,掌握生活常识,学会生活技能。他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桥梁。因此,在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参观采访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如教学《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我带领学生配合市民间组织开展“鹭岛关爱日”活动,把学生带到环岛路参与义务劳动,踏着游客们留下的满地垃圾,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消失了,表情十分严肃。在这个露天的大课堂上,一切都是活生生的。这个活动并不复杂,但是学生们亲眼目睹了,亲身经历了,感受自然真切而且深刻。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知道美丽的环岛路也有不和谐的音符,认识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与此同时,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他们生活的周边有哪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并寻找解决的方案。上汇报课时,各组制作了课件并针对解决环境问题各抒己见:利用学校、街道等宣传渠道加强环保宣传的,针对学校周边“马路市场”向有关部门写信,指出其危害并提出加强整治要求……通过参与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社会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行统一。另外,思想品德课还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校中的班、团、队的德育活动,与有关学科的教学活动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和融合,如结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和厦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交通规则;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在公共场所讲卫生,不随地吐痰等,倡议人人做厦门文明的小使者,以此训练并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线,以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为载体,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课后探究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只有把“生活作为本源”,才能走出单纯的知识灌输,乏味的道德说教的怪圈。只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在实现自身的社会角色转化中,内化情感,坚定信念,指导行动,进而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最终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S].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