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人课程培训个人总结

时间:2023-02-05 14:02:07

导语:在工人课程培训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人课程培训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出国务工人员;英语培训市场;英语培训策略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近年来出国务工的人员愈来愈多, 对外劳务合作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开展对外劳务合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大国来说,有利于减轻国内就业压力,更好地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务工者的个人收入,也有利于劳务输入国缓解某些行业人员短缺的压力,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对准备出国务工人员进行出境前生活英语强化培训和职业英语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在境外与外国人交流所需的英语基本语言知识和与他们所从事工种相关的专业英语基本知识,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在国外以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出国务工人员十分重要。但是,这些出国务工人员都是成年人,年龄层次相差很大,有的从未学过英语,有的刚刚接触英语就离开学校务工。对这些“逻辑理解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强,而记忆力相对较弱”(王薇薇,2012)的成年人而言,重新学习一门外语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尽管他们有迫切的学习欲望。周宝强(2007)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接受英语培训的成人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使用的情况。宋莉(2009)研究了成人英语培训的教学策略。朱宏梅(2006)就出国护理人员的英语培训从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王建苹(2013)从教材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了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出国务工人员的英语培训。但是对成人英语教学,特别是对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出国务工人员的英语培训需求研究较少。因此,对目前英语培训市场现状及出国务工人员的不同需求还需要做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1 成人英语学习者的特点

成人英语教学是中国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学习外语,特别是同年龄层次的成年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同职业的需求。

1.1 目标明确,基础不同,需求各异。

目前泰安市接受英语培训的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动机是工作需要,由于自身的需求,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和态度是积极和主动的,期待短时间内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实用水平。但是他们的英语基础差别较大,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类型各异,对英语培训的需求各不相同。有些学习者由于年龄和薄弱的英语语言基础,他们对英语学习有焦虑和自卑感。这也是对他们进行英语培训面临的困难。

1.2 逻辑思维能力强,记忆力减弱

Rod Ellis (1994:493)认为儿童对输入语言的接受能力强于成年人,但成年人更擅长意义的构建,成年人学习外语主要依靠概括和归纳的学习能力。成年学习者生活经验丰富,擅长联系实际寻找规律、归纳总结,但是母语的负迁移以及复杂的社会与家庭生活对他们外语的接受构成一定的干扰。另外,由于年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机械记忆力相对减弱,但语言的学习不仅需要逻辑理解能力,也需要较强的记忆力。

2 成人的英语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前,外语培训产业更多的关注焦点在青少年,成人的外语培训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的职业外语培训和劳务输出公司对出国务工人员的外语培训。这些出国务工人员接受英语培训主要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他们不仅需要生活日常英语用语,更需要他们所从事的行业英语培训。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在出国务工人员的英语培训教学中,大部分出国务工人员英语基础薄弱,学英语耗时多,但收效甚微,学习者普遍存在学习焦虑和自卑感。很多培训机构为了降低成本,聘用兼职教师或在校大学生,师资参差不齐,而且教师更换频繁,行业英语培训没有专业的教师,开设的课程单一,专业性不强,教学缺乏针对性,培训质量没有保障。

3 出国务工人员的英语培训策略

鉴于目前的成人,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的英语培训现状,各成人培训机构应该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改善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3.1 根据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行业需求,进行分级分行业教学

在培训前,培训机构的教师首先要测试对学员的英语水平, 调查分析学员的学习需求,根据学员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接受英语培训的成人进行分级教学,确定培训内容,设计课程等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用英语的培训应设置多层次和多形式、专业齐全、科目全面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出国务工人因材施教;专业英语知识需涉及农学、建筑、管理、机电、电子等各种行业,尽最大可能地丰富与他们所从事工种相关的英语知识,提高他们在国外工作场所与外籍管理人员和外籍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能力。

目前接受英语培训的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动机是工作需要, 而他们最需要的是将生活与行业结合的实用英语培训,特别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他们的培训应采用基础语言知识与职场专业英语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生产操作、经营管理和产品质量检测等实用性强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实用英语课程要把英语的听、说、读、写和翻译的学习与工作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结合起来,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将两种知识和能力糅合进行语言培训。根据学习者日后工作所需的专业英语进行重点培训。针对出国务工人员的特点和需求,各培训机构和任课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教材,制定相应的课程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提高不同水平学习者的英语应用水平。

3.2 培训要突出实用性和延续性

为帮助他们快速增强适应国外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培训机构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遵循简约和实用原则,尽量模拟真实情景演练,对他们进行现场交际的实战培训,教师与他们进行模拟现场口语对话训练,系统练习日常生活英语和职场专业英语,培养他们出国后与外国人沟通的能力。培训机构建立个性化、科技化和实用化的英语学习网站,开创适应他们练习口语、听力、阅读与翻译能力的英语知识网站,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为将来出国后在工作闲暇之余利用网络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在终身教育成为教学目标的今天,发展成人社会外语教育培训日益受到社会各领域人士的关注。从调查情况看,各培训机构,特别是针对成年人的外语培训机构,其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不稳定,开设课程单一,专业性不强,教学硬件设施滞后,管理和教学理念落后。为保证教学质量,外语培训机构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尽量聘用专职教师和专门用途外语教师,师资水平不仅影响培训机构的声誉,也会直接关系到培训机构的效益和长远发展。培训机构可以与地方高校院系联合,充分利用高校良好的师资、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专业学科的优势,大力拓展实用英语和职业英语技能培训,当前本地英语教育培训已成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平台之一,这对地方高校外语院系自身发展、社会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目前在成年人英语培训教学中发现,出国务工人员英语水平差异较大,专业需求各不相同,部分出国务工人员英语基础薄弱,学英语耗时多,但收效甚微。因此如何根据成人英语教学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需求,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英语培训机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英语培训应既要具有前瞻性又要具有长久性,切实保障出国务工人员在境外工作和生活期间能不间断地自主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提高他们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对我国的劳务输出和英语培训产业也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程晓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朱宏梅.出国护理人员英语培训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6:20.

[8]王建苹.网络环境下出国务工人员实用英语培训研究[J].中国成人教,2012:23.

第2篇

关键词 资格框架;非正规学习认证;终身学习;澳大利亚

中图分类号 G729.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0-0089-05

一、资格框架下的澳大利亚非正规学习认证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建立之初有两大目标,一是提升工作场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把非正规学习认证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资格认证的主要方法。资格框架是以工作实践为基础的,行业的工作能力标准也体现在资格框架里。当一个有能力的工人从教室走到工厂时,资格认证的关注点就从学习转向了生产。工厂根据资格框架中规定的某种资格来设置评估标准,工作经验可以被直接评估。这种模式使工作场所的非正规学习具备了价值和合法性,在评估中它们可以和工作过程中的培训及一些正式项目处于平等位置。

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其评价标准自然也不同于普通学术型教育。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框架体系包括三部分:一是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AQF),用15个层次规定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并明确了它们之间的衔接[1]。二是培训框架(National Training Framework,NTF),框架规定,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必须根据行业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提供教育和培训。1998年后,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当局要求各行业将本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集成为培训包,各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必须根据培训包的要求设置新课程、组织教学和考核,合格者方能获得全国通用证书。三是认证框架(Australian Recognition Framework,ARF),主要针对提供教育与培训的机构,为确保质量,规定了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资格确认、注册等内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格以能力模块为基础,与工作成绩紧密相连,因此可以从工作经验的非正规学习中获得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职业教育和培训部门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非正规学习认证认定。某些州和地区(昆士兰、新南威尔士、塔斯玛利亚和西澳大利亚)已经通过各种措施,以参加非正规学习的有经验的工人为基础,快速完成行业资格认证。在实际生产中,如果一些工人被确定快速通过了学徒期,他们通常会被要求参加自定进度学习(Self-paced learning)来缩短差距,内容包括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等。自定进度学习以工人的学习能力为基础,独立于体制环境之外,但仍然需要正规学习认证。2006年,两种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职业教育研究生证书(Vocational Graduate Certificate)和职业教育研究生文凭(Vocational Graduate Diploma)被加进了资格体系。与其他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一样,这些资格也可以部分或全部地通过非正规学习获得。当高等教育的学科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产生于工作场所的知识也被包含其中,这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也可以通往更高层次的学位。作为研究生水平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认证,代表着国家资格体系对于非正规学习的包容和认可。

二、澳大利亚非正规学习认证程序

在澳大利亚非正规学习认证中,评估占据了重要位置。评估过程必须公正、合理、有效;有关非正规学习认证的政策、实施程序应明确包含在提供非正规学习认证机构的质量保障程序中,以保证非正规学习认证的资格证书与正规教育的资格证书有同等的地位和竞争力;非正规学习认证的评估人员应有学科知识、技能方面的专长,最好由从事学术或教学的人来担任;非正规学习认证的程序应结构化,最大程度地降低申请者的费用;非正规学习认证在不同部门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但必须符合资格框架中的目标。

(一)认证机构

澳大利亚的非正规学习认证评估机构有以下几类:注册培训组织、专门研究非正规学习认证的私人机构、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职业团体、协会或政府评估机构、私人培训提供者和评估中心、国家或国际组织。各类评估机构都会为申请者提供一些关于非正规学习认证的信息。评估步骤一般为:确定评估标准――鉴别需要的证据――选择合适的证据收集方法――收集证据――解释这些证据并作出判断评估――总结并呈报评估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收集证据和作出评估这两部分。

(二)认证方法与流程

1.与申请人会面

职业教育与培训评估人员通过与申请者进行讨论来鉴别申请人的非正规学习效果,判断其能力水平能否与“培训包”中规定的能力单元或认可课程中的能力单元连接。高等教育评估人员和申请者讨论一些正规学习科目或课程,以确定申请者的水平是否与之相匹配。此外,申请者需要提供自己进行学习的证明,并为“正规学习认定”准备一个正式的申请表。这种安排减少了申请程序的复杂性,对于申请者所能获得的正规学习认证水平有了初步了解,并能提出相关建议,帮助他们申请更适合自己的等级,同时也减少了评估人员和申请者在时间方面的耗费。

2.挑战性测验

挑战性测验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评估方法,申请者可以通过测验证明他们具有相关的能力。挑战性测验的内容与高等教育部门在正规课堂和正规面试中的测验内容相同。评估人员运用提问的方法评估申请者某个特定专题的知识。挑战性测验的优点是只需要花费评估人员和申请者较少的时间,测验内容目标明确、针对性较强,评估人员将更容易作出判断。

3.观察申请者在工作场所的表现

评估人员参观工作场所并观察申请者完成任务的情况。这些任务包含了达到他们所要求学分的能力单元。资格评估活动中,大多数操作技能需要在工作现场了解申请者在真实工作状态下的表现。这种通过现实工作来把握申请者职业技能的方法,对于评估证据的收集最为直接和真实,评估结果也更加可靠和有效。但是,现场观察的情境选择是非常关键的,所观察的现场作业情况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申请者的日常工作实况与水平。

4.建立个人文件夹

个人文件夹是由申请者个人收集的证明其已有工作能力的证据,这些证据通常涵盖一定的时间段。个人文件夹的内容必须和能力单元有关,并能够说明申请者具备所要求的能力。文件夹可以包含各种各样的证据,大部分证据必须来自于申请者的日常工作;也可以包括来自于其他工作环境、先前学习或其他活动的证明文件,过去的测试、观察和面试的评估记录都可以包括在文件夹中。个人文件夹的内容包括代表性的论文、杂志、文件等,这些内容可以将申请者以前的学习与现在课程或资格的学习结果联系起来;知识、技术或能力的证明――证明的提供者通常是与申请者一块工作的人,如主要领导、管理者、同事、下属等;评估反馈和准备好的清单,包括工作证据、观察者评论和由于评估而采取行动的证据;产品作品,主要是提供申请者生产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证据等。

个人文件夹没有固定的格式,但都要经过四个关键步骤:申请者回顾与能力单元有关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并决定学习或工作的哪些方面与能力单元的结果相匹配;申请者为收集现有证据和提供新证据做好计划;申请者比较证据,并充分考虑相关能力单元的要求;申请者提供与能力单元要求相符合的文件夹。通过个人文件夹进行评估的优点在于申请者在提供证据方面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尽量提供丰富的内容,以证明自己具备某种水平,但申请者制作个人文件夹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澳大利亚非正规学习的学分累积和转化体系

(一)学分的转化

学分转化是高等教育部门、职业教育与培训部门、学校等对学习者以前或当时的学习给予一定类型和数量学分的程序。比如,从职业教育与培训到高等教育的学分转化,包括确立和认可部分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与部分高等教育资格具有相同的效力,并在高等教育资格中给予学习者相应的学分。澳大利亚的学分转化主要通过结构化的程序执行,对那些学完特定课程的学习者都适用。结构化的学分转化要求参与机构提前协商达成一致的学分量(从一类资格到另一类资格转化的学分数,比如从一个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转化到一个高等教育资格所需要的学分数),并对具备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的学习者都普遍适用。学分转化可以建立在课程或内容基础上,比如确定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和高等教育资格学习结果的等同性;也可以建立在一般的国家政策基础上,比如,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制定了相关政策,规定学习者如果具备高级文凭资格,就可以免修学士学位第一年的学分,直接进入第二年的学习。学分转化也可以通过非结构化的程序执行。非结构化的学分转化安排中,学习者个人与机构双方协商将要转化学分的类型和数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结构化的学分转化与非结构化的学分转化相比,程序更公开、更透明。有时私人的、非结构化的学分转化安排需要在相关的委员会监督下进行。

不同高等教育机构非正规学习的学分设置会有所不同。有些高等教育机构,如埃迪斯科文大学(Edith Cowan University)有自己的政策,规定了通过非正规学习认证可以获得的最多学分数。其他一些高校,如阿德雷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管理学研究生专业,让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研究怎样计算非正规学习的学分。

(二)学分的衔接与沟通

高等教育的非正规学习认证和学分转化与其他部门不一样。自从职业教育和培训从技术和继续教育扩大到私立部门,大学对非正规学习认证的定义也随之改变。1993年后,大学已完全同意非正规学习认证的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认为非正规学习认证是一种学习成果的认证,而不是对大学或者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的认证。2004年,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咨询委员会公布《非正规学习认证的国家原则和操作指南》。在国家原则下,由非正规学习认证获得的一项科目或单元不会和由其他认证方式获得的有任何差别。职业教育和培训部门的注册培训组织(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zations,RTO)是在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的认证原则下评估其他注册培训组织的质量。学习者到了任何一个注册培训组织都能听到有关非正规学习认证的报告会。每一种机构都有非正规学习认证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办法。如果他们想参加非正规学习认证,就可以了解到非正规学习认证所需要的材料。

衔接是隶属不同类型部门的机构(如某个大学与某个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对某一资格达成一致性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来说,衔接是一个联合开发课程的过程,即两个部门协商一致,通过共同设计一些新课程或是修改旧课程,以设计新的或修改现存的资格,创造一种新的、完整的在两个部门都得到认可的资格。学习者通过学习这些课程达到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部门学习的目的,通过衔接可以获得两部门的双重资格或高等教育资格。

(三)双部门资格

学习者完成一个既包含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又包含高等教育内容的课程,可以获得两部门的双重资格或高等教育资格。双部门资格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相继型双部门资格,即学习者先完成课程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部分,然后再转到高等教育部门学习课程中的高等教育部分;另一种是同步型双部门资格,即学习者同时学习并完成课程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部分和高等教育部分,学习过程中这两种课程成分可以相互夹杂地学习。学习者在一个既能提供职业教育与培训又能提供高等教育的机构中,通过学习获得一个高等教育资格,该资格证书中包含职业教育与培训标准的部分内容。

四、澳大利亚非正规学习认证的发展障碍

(一)认识

对认证缺乏了解是澳大利亚非正规学习认证有效实施的重要障碍。一方面,有些非正规学习的学习者没有选择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认证是因为他们对本国的非正规学习认证还不了解。在一些人看来,认证的过程“非常复杂,会打击人的自信,让人想打退堂鼓”。另一方面,一些教育机构认为,用正规学习认证的框架去认证非正规学习的成果有很高的风险,很多非正规学习实际无法达到要求;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已经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不值得为正规学习认证在非正规学习领域的应用作过多的努力;对正规学习认证的评估结果缺少自信,认为如果培训取得的结果和正规学习认证的结果一样,会影响正规学习的质量和信誉。

(二)观念

目前,澳大利亚非正规学习的学习者参加正规学习认证的并不多。部分原因是这一时期就业率很高,还有就是工作中的正规培训已经被评估并得到了认可,这就减少了认证的需求。为应对非正规学习认证的低参与率和现存的障碍,澳大利亚联邦、州和地区都做了很多工作。2004年6月,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咨询部(Advisory Board)通过了正规学习认证的国家原则和操作指南,为义务教育后的四大教育和培训部门(高中、成人和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等教育)制定了政策导向,也制定了一些原则和方针,如怎样提升人们对非正规学习认证及其作用的关注和理解等。与十年前相比,现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在保障正规学习认证的评估工作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个人、教育机构、评估者、企业、注册培训机构都认为非正规学习认证是一种很有用的程序和方法,虽然这种观点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比如,有些人即使有条件参加非正规学习认证,他们也并不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在任何情况下,个人和雇主都有理由不选择非正规学习认证。从个人角度来说,为了和同伴一起学习经验、建立社会关系,很多人更愿意参加培训项目。他们认为,从这些培训中获得的好处会比参加非正规学习认证得到的更多。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雇主有可能要求工人参加培训活动而不是参加非正规学习认证,因为培训能够有针对性地保证工人掌握雇主所需要的技能。另外,还有一些人担心非正规学习认证资格和经验的“保质期”问题。因为有些企业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刚刚学会的技能和经验也有可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和标准,这就导致非正规学习认证也不适用部分工人。

(三)经济

对非正规学习进行认证是需要一定成本的。如图1所示,对学习者进行培训的边际成本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减少,但对非正规学习进行认证的成本,在一开始由于原有的正规学习认证框架的存在,假设原有正规学习认证的容量为nm,则边际成本从ni到nm呈下降趋势,但这种趋势并不会维持太久,随着人数的上升超出了原有正规学习认证的容量,非正规学习认证的边际成本也不断上升。

图1 培训成本与认证成本

澳大利亚不同的州、区(行政区),非正规学习认证的资金安排是不一样的,在同一个州、区,不同部门的非正规学习认证资金也不一样。资金分配的不平衡可能会使有同样资格、作为同一种培训方式的非正规学习认证地位不同。近年来,非正规学习认证的资金和同级别的培训项目在同一水平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大部分行政区都在实行这种资金分配方式,国家层面从2006年开始实施。为鼓励更多人使用非正规学习认证,国家培训统计委员会又讨论了国家对非正规学习认证的资金投入原则。这种资金投入差别问题解决之后,摆在教育机构面前的最大挑战就是继续为建设“花费合理,客户反应良好”的非正规学习认证而努力。

(四)制度

第3篇

2013年,全区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围绕公平和质量两大主题,通过加强和创新教育管理,进一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优质发展和均衡发展,全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评估,创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优秀区和市健康促进行动达标区。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区教育“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的深入推进之年。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经研究,决定今年全区教育工作主题为“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具体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贯彻十精神的要求。党的十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党和政府将更加关注包括教育在内的民生改善,进一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通过夯实教育基础,补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薄弱领域,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构建均衡、公平、优质、协调的教育品质,正是回应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工作举措。

2.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的要求。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均明确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时间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最强音。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正是作为推进全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新抓手。我区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对照省教育现代化区评估指标的要求,有一些凸显矛盾和薄弱环节还需通过夯实教育基础来加以解决和加强。

3.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适应我区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推进“六大战略”、全面建设“六个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作为民生之基的教育将得到更加优先发展。区“两会”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更加关切。区行政中心的搬迁、全域城市化的推进,将对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和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有利的契机。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呼唤教育以更加务实的思想和实践,在发展中解决我区教育累积的若干制约性因素,在发展中奠定真正现代化的基础,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实惠。

4.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推进教育自身科学和谐发展的要求。目前教育自身改革发展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后续发展受土地资源制约严重,需要加快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办好每一所学校,鼓励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需要加快完善教育的评价体系和督导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均衡资源配置,推进教师有序流动,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平受教等方面需要加快完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只有夯实教育基础,才能深化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二、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一)围绕教育优先战略,加快“两个建成”步伐

1.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夯实学前教育普惠规范基础。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任务,加大财政投入,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8%,年度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安排2000万元(不含国家补助资金)。制定《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修订《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使用办法》,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力度。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市级试点项目,编制学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推进骆驼街道中心幼儿园、九龙湖镇中心幼儿园等建设,力争每个镇(街道)新建1——2所较高水平的村(社区)中心幼儿园。加快提升等级幼儿园儿童覆盖率比例,力争达到85%。开展准办园达标验收,准办园达标率达到80%以上。推进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鼓励镇(街道)创建市学前教育示范镇(街道)。制订学前教育招生意见,完善学前教育登记卡制度。通过严把入口关、加强培训考证和提高持证教师补助等举措,提高学前教师持证上岗率。

2.努力巩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成果,夯实义务教育优教乐学基础。总结全区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基本经验,进一步推进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校际和人群之间的教育差异,建立比较健全的均衡保障机制,实现较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领域的整改与提升,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读问题,落实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助学体系,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进一步规范班额管理,小学、初中新招生年级班额分别控制在40人和45人以下。严格学籍管理,努力实现“零择校”。

3.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夯实普通高色示范发展基础。抓住全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契机,推进“12341”创新项目。大力推进选修课程开发和建设,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开发选修课程,探索引进国内、国际精品课程,加快形成涵盖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具有本校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改革条件保障,加强选修课程师资配备与培训,优化选课走班所需设施、设备。推进中学创建省首批特色示范学校,加快龙赛中学、蛟川书院高中部创建省特色示范高中进程,进一步探索龙赛中学分类教育特色,加强对龙赛中学教学的指导与监测。促进中学和龙赛中学教育教学合作交流。

4.不断完善服务型教育体系,夯实职业教育区域特色基础。结合区域经济特色,构建全市港口工业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汽车商务、数控操作、文化创意等专业建设。巩固提升区职教中心创建成为省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成果,继续实施适度扩招政策,加快技能型教师引进。抓住职教提升工程列入区政府2014年实事工程契机,推进职教综合楼开工建设,田径场投入使用。加强校企合作深度,新增一个实习基地和一个实训场所。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通过校舍租赁、整合等多种方式,加快成人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通过省标准化乡镇成校验收,力争2所成校成为市高标准示范成校。深化学习圈建设,积极推进镇(街道)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街道),开展30学时培训4000人以上,通过“双证制”人口达到常住人口0.1%。迎接市、区人大对我区终身教育工作情况调研。

(二)围绕育人为本根本,推进“轻负高质”教育

1.深化“三有”、“三声”课堂建设,抓实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加强德育统领作用。加强德育文化建设,开展“中国梦”教育、“践行校训”、“弘扬孝德”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加强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时代课题研究。加快城市(乡村)少年宫、四点钟学校等校外德育基地建设,鼓励将学生军训引入社会实践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继续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工作。深化“体艺2+1项目”和学校“业训”工作,开展区体艺特色示范学校认定。继续深化“三有”、“三声”课堂探索,打造有序、有趣、有效和充满笑声、掌声、辩论声的特色课堂。举办“三有”、“三声”课堂展示活动,举行全区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实施“局领导推门听课”、“教育质量飞行抽测”等制度,严格执行“减负”要求,落实“减负”责任。加强教育科研,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实际问题的破解。鼓励校长进课堂,担任本专业学科教学。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抓实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推广中学“教育自觉”文化,努力培养事业精神富有的教育人才。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开展查处有偿家教专项行动。出台《加强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名优教师激励机制。加快建立教师区域培养为主、有序引入为辅的人才培养体制。结合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和岗位设置改革,加强教师区域内有序流动制度建设,推出若干教师流动岗位试点。深化教师培训制度改革,保障按教师工资总额3%和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列支教师培训经费,通过省定课程培训、校本培训、邀请优秀教师示范指导、跨校培训、弹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完成培训任务,提高培训效果。进一步加强以青年教师成长为主体的教师梯队建设,启动区青年教师起航工程,评选起航奖,实施市青年教师“曙光工程”和“卓越工程”。启动区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工程和拔尖人才培养领航工程。充分发挥岗位设置、绩效改革的正能量作用,调动教师积极性。强化编制管理,加强音体美教师配备。

3.深化校园体育艺术活动,抓实“文化强校”工程。适应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时代要求,积极倡导文化强校。通过典型培养和区域整体推进,努力构建先进的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加快形成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大力倡导“合格+特长”、“规范+特色”的学校发展方式,发挥教体合一优势,加快培养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加快培养一批知名度高、条件成熟的学校特色创建为特色学校。分类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加快义务段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结合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省特色示范学校评比,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大力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化;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三创”特色文化。结合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景观,实行学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举办第二届区校园文化艺术节。

(三)围绕促进公平取向,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1.抓住区行政中心搬迁契机,做实教育资源配置。积极破解土地资源制约,会同区规划分局编制全区教育布局专项规划。抓住区行政中心搬迁契机,以满足城市发展、人口集聚和品位提升为要求,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项目建设。推进逸夫小学一期、启绪小学二期、骆驼实验学校迁建、九龙湖中心学校扩建、中兴中学和古塘中学教学楼、骆驼中心学校综合楼等建设,实施职教综合楼、澥浦中心学校教学楼、澥浦中学综合楼等项目,启动新城中学(暂名)、庄市小学(暂名)、蛟川外国语小学和骆驼中心学校体育馆建设前期工作。建立局领导联系项目进展责任制度,通过人大、政协对学校布局和建设专项督查。进一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镇(街道)的支持,推进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改造。继续做好校安工程后续工作,定期检测抗震未达标校舍,有序推进改造工作。

2.发挥“区教学测定云服务平台”作用,做实智慧教育。巩固图书、数字、科技等投入“三个一百万”工程成效,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数字校园”、“科技校园”建设。加大图书配置力度,发挥与大学园区图书馆资源共享优势,大力推动师生读书活动。依托大学科技园区智力支持,引进“区教学测定云服务平台”,建立在省市处于领先的学业档案系统、学生学习分析系统、区域教育资源库和评价体系。加快推广电子书包、电子班牌等应用,大力推进网络远程教学系统应用。加快标准化实验室建设,鼓励学校积极创建省标准化实验室,在小学开展科技特色项目试点。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积极参加市与教育部的教育国际化合作项目,推进区中心学校、骆驼中心学校、蛟川中心学校等参加“千校结好”项目。

3.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做实教育均衡。全面贯彻落实区政府新修订的《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暂行规定》,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操作办法,科学、公平、公正、稳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招生工作,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接纳率达到85%。进一步发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专管员作用,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办学行为,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就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进一步做好帮困助学工作,加快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帮困助学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学业成绩后20%学生和行为有偏差学生的帮扶工作。进一步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办好景和学校,建立区支持性资源中心,实施特教三年行动计划。

(四)围绕提高质量核心,落实“宜学”目标

1.全面推进科学质量观,落实提高质量核心目标。科学总结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抽测试点区经验,分类确定教育质量监测目标。加强义务段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监测,切实提高初中升普高水平和质量,提高学生健康体质和体艺素养;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创新素养水平监测,切实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升入普通高校水平,重视高校新生体质测试;加强职业中学学生技能水平监测,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双证率”与就业率。进一步推进学校、学生、教师发展性评价,加快学校自主发展,加快建立完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师德、专业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机制。强化教育督导、营造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和宽松的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2.努力建设和谐校园,落实平安校园建设目标。全区“平安校园”100%通过复查评估,90%等级幼儿园通过“平安校园”评估认定。推进第二批“食品安全示范学校”评估工作,完成全区义务段学校食堂管理改革工作,所有食堂收回承包权,大宗物资实行集中采购。加强安全管理,推广学校安全痕迹“三专管理(专人负责、专柜管理、专本记录)”新方式,建立班级安全委员制度,推广班级“安全日记”制度。强化“生命教育”理念,探索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根据环境变化分阶段实施消防、防溺水等主题教育。认真贯彻国务院《校车安全条例》,积极加强沟通,创造条件,进一步增加投入、优化线路、改善车况、严格制度,构建完善“专车接送、公交运行”模式,提高学生接送运力和安全运行水平。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强化综合治理,聘请教育系统法律顾问,确保教育安全稳定发展。

(五)围绕改革创新动力,深化“三思三创”活动

1.贯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做实各项改革工作。全面贯彻十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将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动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校制度、考试评价制度、管理体制机制等建设和改革,积极总结各类改革试点经验。深化课程改革,发挥好中学的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作用,使我区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占得先机。关注中考改革,保持义务段教育质量。总结我区承担的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试点经验,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制度,进一步优化龙赛中学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方案。总结和提升立人中学小班化教学试点经验和水平,为全区加快小班化进程奠定基础。深入实施国家、省、市提出的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设置、职称评定等人事制度改革。

2.深入贯彻十精神,做实党建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静心教学、潜心育人、尽心尽力做好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继续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六大战略”,全力建设“六个示范区”目标,积极开展“连心解忧”活动,着力解决一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维护教育系统良好形象。大力促进作风建设,为增进民利、改善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必须把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各校(园)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十精神,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动员组织教职工深刻领会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开拓创新,进一进夯实各项教育基础,重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第4篇

一、活动时间:2017年7月15日—8月19日(暂定)

二、活动地点:xx消防站

三、参与对象:经济开发区非公企业员工子女(35-40人)年龄6周岁至12周岁;志愿者若干名

四、报名方式: 7月15日前向“新xx人”服务中心报名。联系人:阿斌 13636945390

或企业团支部负责人报名情况汇总至开发区科技大楼一楼服务大厅党团办。联系人:小王/小苏 82907856

五、活动单位:

(一)主办单位:xx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xx市开发区团工委、xx市开发区五里工业区“新xx人”服务中心

(二)协办单位:经济开发区非公企业志愿者服务支队、xx市五里工业区“新xx人”志愿服务队、xx经济开发区消防专职队。

1、为儿童青少年暑期活动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预防和减少暑期安全事件的发生;

2、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儿童青少年的暑期生活;

3、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增强儿童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4、协助儿童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促进企业员工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提升家庭幸福感;

5、协助有特殊需求的儿童青少年解决问题,提升个人能力。

七、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7年6月20日-7月14日)

1、制定2017年开发区“我的舞台秀出来”暑期成长夏令营活动方案

2、招募志愿者;

3、确定夏令营地点;

4、组织儿童青少年报名,建立学员档案;

5、做好课程安排设置以及部分课程的提前审核、对应的课程教师等准备;

6、完成场地的安排布置,包括桌椅、展板、黑板、投影仪及屏幕、个人专用饮水杯等;

7、与各非公企业青年志愿服务支队以及“新xx人”志愿服务队进行分工对接,并进行开营前的培训。

(二)活动开展阶段(2017年7月15日-8月19日)

1、按照计划组织青少年儿童开展暑期成长夏令营活动;

2、及时夏令营动态,以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员们的动态。同时,各夏令营每周进行小结,并及时上报相关文字和图片信息;

3、邀请媒体对特色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4、准备及做好总结汇报工作。

第5篇

(一)良好的政治修养是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代表着党的政策和党的形象,要掌握理论知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思想上,要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观点鲜明、遵守纪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为了人民群众。只有有了这样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进而使人民群众信服思想政治工作者。

(二)优良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关键

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素养。世界观作为人的精神世界中的核心思想,是属于最深层次的精神支柱、既是价值观的基础,又是价值观的核心。因此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所以,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的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表现形态,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身教重于言传,其对待人生的态度对教育对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以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为根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以抓住价值观的核心,树立集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要求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党、人民、国家的利益关系时,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三观”的正确选择,必将提高自身的社会评价,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三)较强的业务修养是保证

要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写出文理通顺、生动鲜明的文章,能胜任各类公文的工作。能适应各个环节的需要。再次,要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能成功的组织各类活动。具备了这些才能,就可以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枯燥单调的局面,而是在寓教于乐中,陶冶情操、提高觉悟。

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这三点并不容易,有四大因素影响和制约政工队伍素质提高。

(一)企业领导认识不足,队伍不稳定。企业是生产部门,是以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质量优质及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主要任务的。这种情况造成一些企业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只要能随着大局走就可以了。所以总是把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追求税收利益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人员配备上,也多为兼职,人员不稳定,造成部分人员思想被动,没有精力去钻研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发挥政工人员作用。

(二)职能职权、工作目标不明确。部分分工不明确,没有实际工作任务,致使思想工作成了可有可无,可松可紧的事情。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实施不力。企业对政工人员考核由于没有将工作进行具体量化分解,造成素质好的,能力强的满负荷工作,而素质低,工作能力较弱的在政工岗位上亦步亦趋,但在职务晋升、许功受奖时却论资排辈。致使政工岗位激励机制削弱,人员竞争意识差。

第6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特色 五个真实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社会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社会和企业的迫切需求,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更是出现了严重的缺口。因此,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技能焊接技术人才是我院焊接专业的培养宗旨,通过创建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这一模式也将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此,高职各专业必须以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质量学生促进就业,以就业促进生源,进而助益专业自身的发展。

一、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体现"五个真实"

我们以省示范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依托航天优势资源,与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下属各企事业单位,以及行业企业紧密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在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核心课程、共享技术成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面进行了丰富的实践,做到了"五个真实" (见图一),在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创建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1.真对接:"校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构建既满足就业需求,又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企业生产产品为案例,开发贴近生产实际,练用合一的专业核心课程;从而实现本专业共享社会、企业的专业人才、生产技术、课题成果及设备场地等资源,实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和工作流程对接,实现学生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用人标准对接。

2.真教改: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的作用,结合对顶岗实习、就业学生跟踪调查的反馈意见,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贯彻在课程教学中,建立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如《焊接方法与操作》现正进行第三版的改版工作。开发补充、更新和延伸的教辅资料,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适应于校内、外实训基地需求,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校本教材,如《焊接方法与操作实训指导书》、《典型结构件加工实训指导书》等。创新教学方式,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仿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用于实训教学的多媒体教室,以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向"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教学手段,考评方法得到真实的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3.真案例:在教材出版、讲义编写以及核心课程建设中,一方面有兼职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另一方面派专业教师不定期地到企业实习、在参与企业工作、进行应用技术推广的同时,获得与学生就业岗位对接的产品生产真实案例,提炼总结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资源。在实训教学中,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操作训练和实训生产。就案例而言,获得液压支架的设计图纸、工艺方案、工艺规范、生产计划、质保大纲、检验规范等多种产品资料,并应用于"典型焊接结构件"的实训教学中,以企业在制产品作为鲜活的教学案例,贯通于专业教学。

4.真开门:开门引入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引进信息化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实训设备;更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将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门走出到焊接协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到企业了解产品的生产情况和工艺装备的使用情况,到市场了解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贯彻在课程教学中,建立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做到开门办学。

5.真服务:充分利用本专业师资力量,双师教师参与到企业工艺方案制定、工艺文件编制、现场质量管控、人员操作培训等工作中,以获得第一手的课程建设资料;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工艺布局、技改论证等工作,服务企业。多位老师先后被机械厂、燎原无线电厂、达宇特种车辆厂、神坤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华蜀精密机械厂、安达精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近十家企业聘为焊接技术顾问,专业影响得以扩大。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工艺攻关、预研课题,国防科技报告等工作,丰富工程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利用开放性生产实训资源,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转岗培训、技术升级培训,以及承办地方性技能大赛等工作,服务社会。

二、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课程设置稳定性差。校企合作要根据企业要求设定专业课程,合作企业的发展和变更,将导致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的变更,专业课程稳定性较弱。

对策:加入行业协会,了解行业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并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专业核心课程的相对稳定。

2.教学资源重组频繁。合作项目的更换,培训内容、师资结构、场地布局等必然要作相应的调整;教学资源的频繁重组,对常规教学带来较大冲击。

对策:加强实训设施及场地建设,依据实训项目的变化,及时补充必要的实训设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做到一岗多能,组建专兼合一的教学团队;提高应对教学资源重组的及时响应能力。

三、结束语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我们在以"五个真实"为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上,作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本着对学生的热爱、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将在摸索中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 汪建云,等.高职教育政校企协同合作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14(1).

第7篇

一、提高安全意识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培育良好的安全心态

安全理念是一个地方、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总的价值选择,主导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思维、思路及决策。一些企业在“利益至上”观念的驱使下,不顾职工生命安危,冒险蛮干;更有甚者,明知存在较大危险,仍强迫工人作业,最后酿成事故。因此,培育正确的安全理念非常重要。许多安全事故并非由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够,而是因为人的过度情绪化所致。因此人的心态和情绪是影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对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上多点关心,多份爱心,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其急难问题,最大限度地化解了不良情绪,保证了和谐、安全生产。

2.深刻分析安全教育形势,不断探索安全教育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目前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包括:

(1)安全管理人员结构欠理想,高学历较少;(2)岗位工资低,但责任大、工作繁;(3)发展空间不够,留不住人才,干的好的辞职跳槽、转行,变数较大;(4)专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够高,管理能力需加强;(5)安全教育授课讲解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当前形势,企业应制定行之有效的目标任务和措施:(1)采取激励机制,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质;(2)通过互动式安全例会、组织安全活动、开展班组安全活动来促进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提高;(3)组织安全课件编制人员定期交流、研讨,完成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课件、题库、讲课、考试等任务;(4)关键装置安全工程师全部聘任获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5)鼓励安全工程师多总结安全管理经验,发表专业论文;(6)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安全管理人员都要具备讲课能力,每人至少承担一门安全课程的授课任务;(7)每门课件力争制成多媒体短片,能够自动播放并分出层次,以备对不同人员施教。根据受教育人员的需求不同,分清了层次:中层干部、管理干部、工人(操作工、化验工、其他工人)、转岗人员、新职工、外委人员(长期固定、短期临时、运销相关人员)、临时人员(协助指导专家、参观交流、实习培训)等多个层次,分别由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编制培训内容,因材施教,大幅度提高教育效果。

3.建立安全教育的长效考核管理机制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安全教育长期以来存在主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应付考试考核现象普遍存在等问题,制定了安全在线培训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各部门可通过班组安全活动、安全讲座等形式进行培训。全员考试,检验了职工掌握安全知识的真实水平,促进了职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4.全员参与,创新形式,提高安全活动效果,助推安全技能提高

为进一步活跃班组安全活动气氛,增强活动效果, “讲述身边的安全故事”的主题活动中,职工们把自己日常的工作、生活经历编写成安全小故事,各班组利用安全活动时间,让大家轮流讲述、交流自己对安全经历,增强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该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通过发生在身边的鲜活的事实提醒大家时刻要注意安全,让职工们体会到安全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当中,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这种喜闻乐见、贴近实际的学习形式得到了职工的充分认可,使以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吸收式的安全管理,从而促进车间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对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装置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在,经过收集整理,已经把这些安全故事编制成了安全故事集,成为职工日常安全教育手册,为今后的安全教育工作留下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二、增强安全技能

1.编制安全练兵卡,实现安全培训日常化

安全操作经验的征集。职工积极参与,纷纷将自己实际操作中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关键的一次提醒,关键的一个操作步骤,关键的一个阀门,关键的一次指挥等等,这些细微鲜活的例子让每一位职工都获益匪浅。活动为职工创建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以达到拓宽职工眼界、相互取长补短的培训效果。大家从成功的经验中取长补短,在失败的操作中汲取教训,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少跌跤、少走弯路,干起活来轻松自如,得心应手。此次传授经验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的操作知识,提高了大家的操作水平,而且避免了各类操作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消除了威胁安全生产的瓶颈。编制成卡片,成为了装置操作的宝典。在操作经验卡旁配备了一个记录本,便于日常安全操作经验征集,每季度进行梳理补充,不断丰富内容,成为一笔操作财富。

2.全员参与,创新形式,助推安全技能提高

注重职工安全技能的培训和训练,创新安全教育形式,通过开展比赛等活动,以赛代练,促进了安全技能的提高。消防运动会、“找差距,达标准”等活动,把自己的经验在班组活动中无私的传授给班组同志,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形成了浓郁的安全技能学习氛围。第一阶段为找差距阶段,活动开展形式为,空气呼吸器背戴项目:利用副班会时间,组织每名职工进行空气呼吸器背戴的展示,由班组安全员记录真实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心肺复苏项目:利用副班会时间,首先以小纸条的形式要求职工随机写出心肺复苏的步骤要领,然后组织每名职工按照自己写下的步骤要领进行演示,由班组安全员收回小纸条并做好问题记录。第二阶段为达标准阶段,由车间安全员分项目分阶段为班组讲授气防救护技能,并要求每名职工进行演示,具体形式同于“找差距”阶段。为使活动不流于形式,安排安全环保部人员定点承包车间,对车间的活动进行专业指导,使每位职工的操作技能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取得了实效。

第8篇

关键词:矿山监控; 人因失误; 层次分析法( AHP)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21

0 引言

煤矿开采作为高危行业,事故频发成为行业发展的现状。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表明,80%以上的煤矿事故都可归因为人因失误[1],因此对于煤矿人因失误的安全评价能从源头上发现问题,降低事故发生率。本文通过对矿山监控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结合其实践性,针对煤矿工人失误行为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矿工失误行为分类并确定相关影响权重,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与预防,对于矿山监控有着积极意义。

1 层次分析法概述

1.1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层次分析法是借助模型展开的,一般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展示的是自上而下的从属关系[2],其中准则层因素要根据影响因素的共性进行总结归纳,指标层因素要根据实际情况客观陈词。

1.2 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的实质就是对层次分析模型的定量化,常采用问卷调查或头脑风暴法对准则层和指标层因素赋值。若评价内容的指标层因素过多,可借助Yaahp软件计算,提高计算准确性和效率。

1.3 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的实质是对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计算,一致性指标值越大说明其一致性越差[3],一般而言,层次分析法对于其一致性指标达到数值1以下就认为判断矩阵构建正确,否则要对判断矩阵的赋值重新检验。

2 煤矿人因失误模型构建

煤矿生产环境复杂,工人水平良莠不齐,企业管理决策等方面因素都是煤矿人因失误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山西某矿井为研究背景,结合相关矿难事故的调查分析资料,构建煤矿人因失误评价模型。

2.1 煤矿人因失误风险指标体系

对于工业安全的研究常从人、机、环三方面展开,煤矿人因失误指标体系的建立也可借鉴这种分析方法。通过对大量矿难事故调查资料[4-5]的分析,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逻辑分析,得到煤矿人因失误层次分析模型图,如图1所示,各指标层因素[6]如表1所示。

2.2 煤矿人因失误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在模型图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矿工的实际问卷调查及对相关事故调查组专家的咨询等形式确定指标层与准则层各因素的判断矩阵标度,并得到两两重要性的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通过软件进行检验,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为0.0077

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心理因素准则层、生理因素准则层、设备环境准则层的一致性比例与权重,在此不多赘述。通过运行软件得到煤矿人因失误指标层权重为:社会心理-0.0567,家庭心理-0.103,个人不安全心理-0.1871,年龄-0.0698,身体状况-0.0277,性别-0.044,应急预案-0.1289,安全教育-0.12,安全文化-0.0582,规章制度-0.0766,环境状态-0.0268,工序-0.0307,设备人机性-0.0703。

3 整改方案

结合分析结果可知,山西某矿井存在人因失误风险,尤其在矿工存在不安全心理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方面,根据以上评估结果,在煤矿的日常安全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防患于未然。

(1)加强矿工技能培训与心理素质培训,通过一些事故案例教育,让矿工主动遵守相关操作规程,降低不安全心理引发的事故隐患,同时加强三级教育与特殊工种专项培训。

(2)加大安全投入,改善作业环境[7],减少不良作业环境对工人行为的干扰,同时注重煤矿仪器设备的常规检查与先进设备的引进使用,将环境治理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3)利用经济、行政等手段推行本质安全化、工作方法安全化、操作安全化和环境安全化,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尤其是基础工作,杜绝以包代管、安全责任不落实和现场设备管理松懈等问题[8]。

(4)加强监管力度,配备专职安监人员,将安全管理常态化。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安全生产理念研究[J].煤炭学报,2011,36(02):313-316.

[2] 张村峰,卞奇侃,蒋军成.基于“事故树-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学生宿舍火灾风险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10):100-105.

[3]王斌,常显奇,陈浩光.AHP方法中关于判断矩阵一致性的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2(05):100-103.

[4]尉迟晓丽.煤矿人为失误预防与控制的动态安全体系研究[M].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朱月敏.煤矿安全事故统计分析[M].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鲁娜.煤矿安全文化评价研究[M].河北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孟江.关于煤矿环保工作的建议和设想[J].中国化工贸易,2014(21):50-51.

[8]史波.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系统构建与应急能力评价研究[M].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基金项目:面向矿山监控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过程研究

第9篇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今年以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进展情况,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项任务;并利用秋收秋种之后的农闲时间向全县各级及广大农民推介一批规模大、信誉高、效益好的用人企业,在全县掀起新一轮劳务输出的热潮,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以下几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提升劳务输出的地位,将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文明进步的战略措施来抓,列入全县七条工作线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专门成立了就业和劳务输出指挥部,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配套服务、宏观调控”的工作思路,加大投入,完善措施,不断加强与沿海开放城市、国内知名企业的劳务合作,积极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共输出农村劳动力6万人次,与国内200多家用工单位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带回资金1.6亿元,其中,年全县农民人均打工收入就达到了728元,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8%。今年1—9月份,全县新建劳务办事机构6处,输出农民劳动力16308人,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乡镇和单位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将其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来认识,重说轻干,只说不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的农民群众思想认识落后,怕吃苦,怕受累,致富无方,缺乏走出家门、外出打工赚钱的强烈意识。二是劳动力转移规模不大,总量偏小。初步统计,我县农村现有10万富余劳动力,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28.7%。今年,全县劳务输出为1.6万人,与前几年相比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规模、总量小,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需要,劳务输出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三是劳务输出质量不高。一方面,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偏低,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大多集中在电子、建筑、制造、食品等领域,在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等领域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出国打工等高层次的转移还没有完全打开局面。为此,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真正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牛鼻子”,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集中力量,加大措施,做到再宣传、再组织、再发动,努力掀起新一轮劳务输出的。

二、拓宽就业渠道,全方位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为方向,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配套服务、宏观调控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多方开辟渠道,全力推动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快速发展。

(一)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根本上讲,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发展二三产业,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今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必须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培植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同步增加。要继续膨胀复混肥、柳制品和脱水蔬菜等企业的规模,集中新上一批花生、地瓜、淀粉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选择我们的优势资源和产业,大力发展肉类、碳化硅等劳动密集型项目,鼓励引导这些企业尽可能多地吸纳农村劳动力。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作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载体,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并鼓励其快速发展,以此带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多方开辟劳务市场,努力扩大对外劳务输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新一轮大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多的机遇,积极开拓劳务市场,进一步扩大输出规模。劳动保障部门要发挥对外劳务输出的主渠道作用,多方联系用工单位,寻求和签订劳动合作意向,不断开拓外地劳务市场。乡镇、村街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劳动输出,鼓励长期外出人员积极开拓劳务市场,组织带领乡邻集体外出务工。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和合作渠道的基础上,要积极发展驻外办事处,大力开辟、和地区市场;依托涉外劳务机构,瞄准日本、港澳、东南亚等国家,积极组织务工人员出国打工,并不断开辟农业、环保、咨询等新的服务领域,为扩大劳务输出开辟新的渠道。

三、加强劳务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规模和效益。当前,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冷一热”的现象,一方面是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具有专业特长和熟练技能的劳动力供不应求,用工单位在市场上招不满要求的劳务人员。面对这种状况,能不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关键在于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不是适应市场需要,能不能满足用工单位的岗位要求。因此,必须把加强技术、技能培训作为突出重点来抓,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带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工作向纵深推进。

(一)健全和完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要坚持“面向市场、提高层次、突出特色、保证质量、服务就业”的办学思路,降低入学门槛,扩大培训规模,改进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农广校和乡镇成教中心等职业教育机构,是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要力量,要围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改进办学方式,调整专业设置,在搞好种植、养殖等农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同时,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技术技能,更好地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对经过各类培训合格并取得证书的人员,县劳动保障部门要本着“个人自愿、坚持标准、简化程序、降低收费”的原则,搞好劳动技能鉴定,对鉴定考核合格者及时发给职业资格证书。

(二)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对劳动技能的需求,适合培训对象的特点。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分析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搞好劳务市场预测,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在培训内容上,市场需要具备哪种技能的人员,就开展哪种技能培训。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工种、岗位基本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要求,设置培训课程,保证参加培训人员能够学得好、用得上,调动农民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当前,要重点开展家政、餐饮、建筑、制造、电工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随着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适用性。同时,要进行政策、法律、生活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务工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要引导鼓励培训机构与劳务输出机构、用人企业和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培训订单或输出协议,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使培训与输出相互促进,加快劳动力转移。

(三)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支持力度。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就是支持农民增收的意识,积极鼓励现有培训单位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层次,并帮助协调解决师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困难。要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各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机制。今年,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意见》,确定:县财政每年将农村劳动力培训所需资金,足额列入预算,专项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到户口所在乡镇劳动保障所领取政府培训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次100元。为此,培训机构也要按照让利于民的原则,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最低收费标准收取培训费,以此尽快提高农民群众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四、落实配套措施,完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服务

目前农民外出务工,很大程度上还是结伴而行或分散的自发外出,这种盲目、无序的状况,与拓展劳动力市场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在新形势下,只有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才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形成整体优势,加快转移输出步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劳动转移的管理服务,努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网络体系。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好求职登记、就业指导和就业推介,适时组织安排劳务推介大会,尽可能多地吸引县内外用工单位参加,吸纳和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健全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及时劳动力资源状况和本地、外地用工信息,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要对全县劳动力的基本状况、求职愿望、培训情况、就业趋向等进行调查摸底,扩大与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联系,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信息指导。乡镇劳动保障所要逐村建立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管理档案,掌握当地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

(二)积极发展和规范职业中介服务。各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发展规范中介服务组织,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要进一步放宽条件,简化手续,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兴办、联办劳务中介机构,开展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业务。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实力量,完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组织的劳动规模。支持鼓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个人,从事劳务中介服务,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多做贡献。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规范管理,认真落实职业介绍许可证制度和年检制度,坚决取缔各种非法中介组织,严厉打击虚假信息、骗取钱财等欺诈行为,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切实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在转移输出过程中,特别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爱和支持。要坚持“谁输出、谁负责”的原则,按照“考察用工单位、洽谈用工意向、组织求职报告、开展教育培训、严格考核录用、专人护送交接”的程序,做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组织工作。积极探索在集中输出的农民工中建立党团、工会组织,团结组织务工人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了解农民工的意见和要求,为他们排忧解难。认真受理务工人员来信来访,定期到劳务输出集中地进行走访,积极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农民工,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村发展进步的根本性措施。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真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加大力度,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一)要进一步搞好宣传发动。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通过优秀劳务人员和回乡创业人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宣传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宣传劳务输出增收致富的各类典型,将劳务经济吵热、叫响。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树立“外出打工光荣,在家守靠无能”的意识,在全县形成有利于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浓厚氛围,增强农民群众转移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

(二)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分析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和输出情况,制定落实有力措施,像抓招商引资那样抓劳务输出。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着重抓好中介组织、输出管理、技能培训和权益维护等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工作,维护特定群体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农业、建设、计划、公安、计划生育等单位都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和配合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各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及时沟通交流情况,统筹协调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