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环境心理学调研论文

时间:2023-03-06 15:56:43

导语:在环境心理学调研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环境心理学调研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自习教室;环境;行为模式;行为心理

一、研究背景

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高校规模和学生人数迅速扩张。随之而来地,高校的各项配套设施都面临着需要扩大规模和升级改造的机遇和挑战。在众多类别的配套服务设施中,自习教室是与广大学生日常学习息息相关的一项,在大学主要靠自觉主动学习,自习教室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原有的自习教室,尤其是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在建造时没有预见到今天学校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学生数量如此之大,自习教室使用频率如此之高,讲座、报告等如此之多……所以在硬件设施上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习教室的设置在规划布局中不尽合理、自习教室的数量、安静的环境、硬件设施等;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需求,如自习教室设计对人性关怀等细节的考虑和把握。

环境行为学是将人和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强调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使设计迈向真正的人性化方向。如果能将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引入到高校自习室的规划和设计中来,会散发出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精神力量。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1、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发放调查问卷,辅以访谈、实地观察的研究方法。问卷的发放对象为清华大学的学生。共发放问卷62份,回收53份,回收率为85.5%。全部为有效问卷。其中,在男女性别构成上,男生24分,女生29份;在年龄构成上,以25岁为分界线,25岁以下的占39份,25岁以上的占14份。调查问卷的发放地点也有所不同,主要集中在六教,另外还有三教、一教和二教。

2、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学校的自习教室进行调查和研究:

一方面是自习教室目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到学生对自习室的现状存在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发现大家的意见主要反映在规划布局、数量、设施、细节处理等方面。同时,笔者通过平日的观察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将以上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在问卷中,调查这些目前存在的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对使用者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自习教室的规划及设计要点。

针对自习教室功能方面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

1)自习教室的规划布局是否合理,空间分布是否均衡合理。对应调查问卷的题目1。

2)自习教室的供应数量是否充足:是否存在人少或座位不足的现象,如果座位严重不足的话,你是否会占座。

3)自习教室的设施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能否满足学生们的需要。针对使用者行为及心理方面的设计要点主要针对三个方面:

1)关于自习室占座问题的探讨。

笔者在与多名学生访谈时发现,当然平时上自习时也感觉到很多人去自习教室学习遇到的比较头痛的问题是:经常爬了几层楼都找不到上自习的合适位置。本课题将这一现象作为使用者行为及心理方面的研究重点,通过问卷来调查这种状况发生的地点、原因以及对使用者的心理方面的影响。

2)关于自习教室设施落后给学生造成的心理方面的影响。

3)以清华大学第六自习教室为例,调查使用者的选择自习教室位置的倾向,并分析原因。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使用者对自习教室的要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要有教室可以自习;二是要有学习氛围;三是要安全便利。

第一层次:有教室可以自习。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到自习教室的规划布局是否合理和数量是否充足的问题。

(1)自习教室的规划布局

自习教室是学生们上课、自学的场所。调研报告统计显示,清华大学的自习教室在规划布局上是基本合理的,主要分布在校园的中心位置。问卷显示:只有17.7%的人认为不合理。

(2)自习教室的数量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45.2%的学生认为自习教室不够。通过访谈得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以后会占座,其中占座的80.3%是考研、考托福、考博等为考试做准备的学生,他们长期固定在某个教室,甚至固定在某个座位学习。剩余的19.7%学生是为了上自习方便,上课或者有事情可以带着随身的物品走,其他的书本放在座位上。显然,会影响那些在这期间找座位自习的同学。

第二层次:有学习氛围

(1)自习教室的功能分区

就第六自习教室而言,A区中部的阶梯教室,由于教室空间大,麦克的音响效果非常响亮,常常影响到南侧和东侧部分小教室里上自习的同学。笔者认为,这是在建筑方案设计前期,没有考虑到环境行为的重要性,虽然空间变化丰富,但是功能分区不尽合理,相互干扰,不能满足教室同时使用的要求。

(2)自习教室的使用安排

调查发现,晚自习时间底层阶梯教室常常被占用,进行外文电影放映、京剧演练等活动。众所周知,声音向上传播,整个楼内四层的所有教室都深受影响。这明显是管理人员安排不当,当然,不仅要考虑参加活动的大量人员出入方便,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自习教室最根本的是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氛围。

(3)自习教室的内部环境

调查发现,零层的自习教室A004-A014整天都没有课,这里的学生主要是为考试做准备的,他们不用为寻找教室而到处奔波。自习室内学习气氛浓厚,来回走动的人很少,仅占6.3%,基本上没有吃零食、玩手机和电脑的,但是占座现象严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层到四层有时安排有课的教室,来自习的学生不固定,往往是没课的时候找个地方学习,时间也许会很短,所以要求不多。而且人来人往,走动不断,吃零食的少,但是接电话频率较高,用电脑上网看电影、玩游戏的占30.8%。

第三层次:安全便利

(1)自习教室的安全问题

通过访谈和长期观察发现,43%的同学已经习惯了把书包、手机甚至是电脑、ipad等贵重物品放在桌子上就离开。于是就给那些校外人员可乘之机。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学校的管理不严有关,但是笔者认为受害者自己粗心大意是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的关键。

(2)自习教室的便利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64.4%的学生认为六教的服务设施基本完善,23.6%的学生认为一般,12%的学生认为不完善。在公共空间设有自动售货机、自动提款机、校园自动查询系统、公用电话、休息座椅等,在走廊的一端还设有开水房,这些服务设施可以满足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基本需求。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六教在服务设施的设置方面的考虑是比较周全的,具有一系列配套措施。首先在每个对外出入口都设有各个教室的借用课表;其次在各层都设有楼层平面示意图;再次是每个自习教室的门上都放置课程表。

四、结语

通过这次关于校园内自习教室的行为模式调查及环境行为的互动分析,我认为自习教室的设计、管理及引导的好坏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甚至对人格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某些平日里不被关注的细节会与学生的心情、感觉以及行为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

如果自习教室的设计、设施及管理得到改善,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效率,缓解压力,改善消极心态,甚至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但是单个自习教室的改变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小,只有将其与校内其他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自习教室作为校园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作用,才能对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器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2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生态均衡;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被纳入各国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步伐进一步加快。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也已被我国政府和市民所共识。而新型城市化的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与管理都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将城市园林绿化与周围环境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都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应用是有实际意义的。

一. 城市园林绿化含义

城市园林绿化是将功能、科学、设计等知识融入城市绿化建设的艺术手段,将具有不同形态、生长规律的城市绿化植物进行有序组合,使群体美、个体美和细部的特色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将所有绿化植物以饱满活力展现在人们面前。城市绿化的景观,不仅要有优秀选择规划方案,还要有专业人员指导整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才能使城市绿化工程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并营建出符合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的绿化景观效果。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规划

景观建筑的布局主要考虑组合形式、对比与层次、空间序列以及借景。

1 组合形式

景观建筑组合形式包括:独立的建筑物为主景,与周遍环境结合形成开放性空间;建筑组群,自由组合,成为连续性景观,形成开放性空间;建筑围合形成庭院空间,形成半开放空间,有一定景观整体性;混合式空间布局,总体布局,分区域构图。

2 对比与层次

在园林景观建筑中,对比是把两种有显著差别的因素通过互相衬托突出各自的特点,同时要强调主从和重点的关系,即在设计中要注意主从配置得当,防止滥用建筑元素而破坏园林空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层次的获得主要有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和室内室外的渗透与层次两种表达方式,可以用对景、框景的手法,也可以利用空廊及建筑空间穿插、错落彼此渗透,增添空间层次。

3 空间序列

园林景观在建筑空间序列的设计表达,组合形式通常可分为规则对称和自由不对称两类。规则对称经常在功能和艺术思想意境要求庄严的建筑和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中应用;自由不对称空间序列多用于功能和思想意境要求愉悦轻松的建筑群落空间布局。在设计中需结合环境特点完成表达。

4 借 景

在园林景观建筑规划设计中,借景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借景需要把各种能够增添艺术情趣的形、声、色、香融合与场所中,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确保景色特点并富于变化。设计者可通过借形组景、借声组景、借色组景、借香组景等手段,利用景观建筑自身特点,达到建筑画面构图、景色融合与艺术表达的需要。园林对建筑的认同感方面,应该确保景观建筑能够在园林的空间中有准确、合理的定位,符合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和对景观整体性的期待。

(1)要有环境设计与景观建筑单体设计相互同步的思维。有相互统一的设计思想,考虑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采取技术措施和艺术手段,解决环境与建筑之间的矛盾部分,确保两者的相互统一。

(2)要有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相同步的思维。考虑景观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时应与空间环境进行整合,促使它们在反复不断的同步修改完善后能够有机结合,与景观协调。脱离整体,与整个景观设计割裂的片面单一的建筑设计时不可取的。

(3)要有建筑设计与工程设计同步的思维。景观建筑设计的最终建造是在工程施工允许的基础之上的,在设计中应避免单纯追求单体效果与景观追求而脱离现实,应基于对结构的思考完善构思,控制建筑设计

的展开。

(4)要有设计调整与环境互动的思维。理性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以及未解决的园林与景观建筑,景观建筑与人的矛盾,即使调整设计思路,避免设计效率低下。满足景观建筑在以上两个方面获得优势实属不易,景观建筑的设计者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客观地分析人们心理特点和诉求,能够合理总结场所的现状与内涵,能够熟练应用不同形式的表达技巧,从而准确传达出自身的构思和意愿,完成与园林完美统一的优秀景观建筑。

三.当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问题

1.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十分注重城市园林绿化,并把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但是由于园林绿化的规划理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层次、景观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地方只追求量大,没有追求质高,表面看起来绿地面积占地大,场面震撼,但实际其产生的群众亲近自然的效益、总体生态和社会效益却不成正比。许多公共绿地植物配置单一,树种不丰富,乔灌木搭配不合理,没有形成应有的层次感,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配比不合理,没有形成四季有花的绿地景观,无法体现城市园林景观特色。有些绿地的人工雕琢的气息太重,没有体现城市园林绿化的自然美,这不仅仅造成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成本高,而且造成后期的养护成本很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剪、维护。园林绿化规划中忽视了城市园林绿化是有生命力的,没有将建立城市园林绿化自身生态维护系统作为目标,只是为绿化而绿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不科学

城市园林绿化职能部门制定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往往具有局限性,没有通盘考虑,缺乏科学性。没有高水平、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就无法合理的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建设,其生态环境的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应依据城市的人口、地理位置、现有的绿地水平、社会的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而不仅仅是看见空地就插绿。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的比例中,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比例不协调,没有形成合理的配比,造成局部的失衡。同时,在区域城市园林绿地的布局中,也存在不科学的问题,如:居住区绿地分布不足,造成市民的休憩、运动都挤到公园,造成公园人满为患。郊区建设了大型的公共绿地,但是由于距离远,很少有人去游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闲置。在日常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中,职能部门没有后期的跟踪、反馈,绿地规划建成后,没有去评估绩效,没有收集市民的反馈意见,这样无法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新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不仅能完成自身的功能特点,也能为其所处的环境增强艺术的氛围。

三.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对策

1.加强绿化规划中的计划性

长期的绿化规划主要是着眼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这种长期的规划必须符合城市长期的发展方向,而且这种长期规划决不能是某一任领导的个人意志的体现,必须是经过科学论证、受公众的广泛评价,并最终确定的一个规划。在城市绿化规划中,应加强绿化规划的计划性,要长期与短期规划相结合,避免政府的短期行为,导致大量的财务、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长期规划要根据短期规划的成果和成效进行不断的调整,长期规划始终要符合社会总的发展需要,并且长期规划要能够引导人们更加重视城市绿化。但是也要注意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获得更好的绿化享受,而非为计划而计划,所以计划在制定前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数据收集,计划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才能够为绿化的长期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强化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阶段的规划职能和参与度,确保园林建设各项指标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得以落实。

2.建立科学的园林绿化评价机制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城市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生态功能性综合评价,是园林绿化建设科学决策的依据。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城市绿化的客观要求和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城市绿化评价指标应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景观效果等方面,具体为:绿量指标绿化的总量;生态适应性耐旱性、耐盐碱、耐疮薄、耐旱性、耐阴性、耐水湿;生态效益杀菌能力、滞尘能力、降温增湿作用和吸碳放氧能力;经济效益,如地价;景观效益。2)绿化功能的量化研究。在确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3)采用的技术和手段。因为园林绿化具有环境功能性、采用指标多样性和宽泛性,所以园林绿化的评价需要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有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建立城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掌从而握城市绿化指标体系,并进行统计,对采集的数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达到建立科学的园林绿化评价机制的目的。

结 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绿化规划设计需要符合特定的环境条件并且应正确把握好艺术美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保护延续了艺术美也支撑着生态保护。在实践中要注重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吸收古典园林、西方园林的艺术精华从事新的创造应注重综合利用城市学、环境保护学、城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来指导园林规划设计应在满足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的前提下营造景观去营造赏心悦目的园林艺术美。

参考文献:

[1]、尹珊 等建筑设计中景观的利用对策探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

第3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社区公园;心理需求;人文关怀

老年尽管是另一番风貌,它仍有作为,并不比青春逊色多少,而且当落日的余晖渐渐消隐,天空便布满白日看不见的星星。

――亨利.华兹渥斯・朗费罗《生命颂》

每一个人都会走向暮年,老人的身体条件和心理需求的特殊性对环境景观有着特殊的要求,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考虑对老人的人文关怀是必然的。特别是对于当下这个时代,老龄化已经是全球所要面临的共同问题,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9%,中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型社会。在环境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这也成为设计的必然趋势。

城市现代生活,年青人要么忙于工作早出晚归,要么沉迷于网络做起居家达人,相对来说,老人是对户外景观环境利用频率最高的人群之一。不论是户外锻炼身体还是饴儿弄孙,共享自然,他们都是室外活动时间最长,同时也是环境景观依赖程度最大、感受环境景观最深的群体。特别是附近免费开放的社区公园更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室外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老人的需求,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在理念和手法上对常规设计做出进一步更新,使社区公园景观具有一定养老功能和康健功能,为老人创造适宜休闲、便于交往、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景观环境,通过景观设计的进一步优化,促进老人健康长寿。

1 社区公园的概念

社区公园属于公园绿地中的一类,公园绿地即公园性质的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社区公园指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本文讲社区公园不包括居住组团内部的绿地,它主要指人步行范围能力之内的,向公共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地。

2 “老年人”缺位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或是强调风格化或是强调奢华或者注重生态。事实上,人才是景观设计的量度者,“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准则。特别对使用频率较高的社区公园绿地的景观设计,忽视了它的主要使用人群――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2.1 社区公园绿地较少

大部分中国城市的土地利用混合度较高,除了少数大规模集中开发的社区外,“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社区公园体系,很难在实际的中国城市建设中得以实施。即使少数建成的社区公园体系,也由于社区的封闭式管理,导致社区中的小游园公共性较差,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在现存的中国城市肌理中,特别是在老城区,社区级公园绿地严重缺失。比如在石景山区半月园健身公园周边有大约七八个居民住宅小区,人员众多,很难保证是在设计规范范围之内1600m的服务半径。在这里晨练时段,社区公园人满为患,无论是硬质铺装上,还是树荫绿地,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聚集密度都很大。在永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大规划理念下,生态建设被越来越多地强调推崇,希望不久的将来这种便民的社区公园布局也会越来越合理化。

2.2 缺少空间类型,场地相互干扰

社区公园绿地景观设计中空间围合的领域感比较混乱,私密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的界定性较差,或是缺少空间类型。老年人的爱好不同,常见的这边三五小众吹拉弹唱,那边集体跳着广场舞,旁边却是下棋、练气功、打麻将者,空间类型缺乏,使其相互干扰相互影响。有时候还会发现有的老人占据园路地面练习书法。其实在社区公园绿地景观规划当中,不同尺度的空间、不同性质的空间,应该不同的使用,让景观设计引导使用空间更合理化,使用更适老化。

2.3 健身活动设施匮乏

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时常缺少活动设施和健身设施,有些场地内拥挤不堪,经常可以在公园里看到在几平米左右的足底按摩石上,竟然站了几位老人在活动脚部,旁边还有人在守候等待。老人在公园里主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健身,他们来公园散步也好,练剑也好,设计中都应充分考虑活动场地及活动项目。其中还有很多看孩子的老人,活动设施的多样化,也可以老少同乐。另外由于社区公园绿地缺少必备的活动设施,很多老人会在矮树枝压腿、伸腰、拔单杠等,这种以山石、树木或花架、隔墙作为体育器材,既造成了使用不便和功能混淆,又破坏了树木的生长、有损景观环境的维护。

2.4 缺少休息座椅

由于老人体力衰退,在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老年人使用最多的应该是座椅,很多老人都觉得室外座椅数量比较少,间隔距离长,布置也不够合理,使用材料也不够舒适,损坏的座椅得不到及时维护,使用很不方便。

3 基于老年人需求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路径

当人生步入老年,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与作用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原角色和作用逐渐被削弱或丧失,从社会劳动者退居为社会依赖者,由积极的社会财富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消费者,由家庭支配者转变为家庭供养者,由繁忙的社交活动转变为较为单调的个人生活,这些角色变化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会产生重大影响。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外环境,让老年人愿意迈开腿走出去,走入美丽的大自然,以降低转变后的失落感,建构与自然、与世界的平衡关系,这理应成为社区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3.1 社区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3.1.1 坚持动静结合,不同功能空间相结合的原则

老年健身活动区宜分为动态活动空间和静态活动空间。动态活动空间一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完整广场,以集体健身活动为主,可进行广场舞、球类、毽类、武术、扭秧歌等活动。动态空间周围应有大树及休息设施,结合亭、廊、花架、座凳景观构筑物、台面等,以利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也方便老人视线以内放置个人物品。休息的老人可以通过观察活动的人群,激发自身活力。他们通过交往活动中的“视”与“被视”的视觉交流手段来体验自我存在和价值,也从中看到了“年轻与活力”以及时代的节奏。动态空间广场类型需要的空间尺度较大,比较开敞,场地可以光面毛面的材料交错布置,既平坦又防滑。

动态空间还要考虑一些慢跑道或者散步道。散步道应该比较长同时循环闭合,可以环绕各个景观点,使老年人能在散步途中随时互相交流。散步道路在长度及步行难度方面可以有多样性形式,让老人按自身情况选择路线。散步道两边的种植设计应多样有趣,保持视线畅通,有利于增加老人的安全感。同时在适当的距离应设置休闲座椅方便老人停留休息。

静态活动空间主要供老年人晒太阳、下棋、聊天、观望、学习等,可利用大树荫、廊、花架、弧形座椅等围合空间,既要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又要保证冬季有足够的阳光。在静态活动空间布置设计时也要适当考虑带孩子的老年人人,在社区公园里有很大一部分老人要照顾孩子,往往随身携带较多附属品如童车、玩具等等,因此,场地座椅最好是多人坐,空间尺度也不能太小,以便老人观望到孩子。儿童游乐区可与老年人活动场地结合设置,并设置休息座椅,便于老年人在活动的同时对儿童进行看护和互相,交流谈话。

3.1.2 坚持层次多样化原则

针对老年人的集体活动、小群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的多重需要,老年人活动场地应按等级设置,积极地为他们创造公共性、半开发性、私密性等层次丰富的交往空间。

(1)集体活动空间(开放性空间),前面提到的动态活动、静态活动都属于集体活动;

(2)小群体空间(半私密性空间)。主要指为三五成群、趣味相投的老年人提供的相对独立活动的小空间。小群体空间不宜过大,一般在8~12m2左右即可,空间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宜太过于围合,有一定的遮荫以及座椅。小群体的空间可以布置在大型活动空间的附近,以方便人们串场使用。

(3)私密小空间。有些老年人喜欢独坐不愿被人打扰,希望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独享其乐,所以在公共绿地中设置一些个人的、相对安静私密的空间也是必要的,可以用绿植围合。秘密空间宜位于静处,意义上有相对封闭感,避免被大量人流穿行。

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决定了活动空间层次的多样化。空间层次丰富的场地才是最受老年人欢迎。任何公共开敞、私密或半私密空间都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的公共活动空间。公园中不但要有能够满足一定数量人群聚会、观演等活动的开放性大空间,还要有适宜于一定人群游戏、交流的中等规模空间,甚至出现一些遮蔽性很强的小空间。

3.1.3 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老年人无论在肢体还是在感官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诸如行走不便、动作迟钝、反应力差、视觉下降、听觉能力衰退、观察辨别能力差、记忆力下降等,这些使得老年人对室外环境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变差。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台阶,水池、沟坎等感到不便,穿越道路时都会心情慌乱、紧张。所以在公园绿地设计中应考虑实行无障碍设计。在户外环境不仅增加坡道,还应包括铺装地面、建筑出入口与过道、休息设施、标识物、绿化等。通过这些与老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细节设计,切实在活动环境的设计中体现对老人的关爱。

3.2 社区景观的细部构造设计

3.2.1 景观构筑物出入口

景观构筑物出入口,比如廊架、亭子、有高差的休息平台,一般宽度至少在1.2m以上,如有高差,坡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表面材料要采用防滑处理。另外,如果出入口处有牌匾或者导示牌,要求字迹清晰可见,字不应太小,最好是比较醒目的颜色,标识牌的高度也要适中,以方便老年人看清楚。

3.2.2 公园散步道

公园散步道地面铺装一定要防滑处理,还应选择表面均匀、无反光、透水性好、平整度高、富有弹性的材料。普通散步道尽可能做到平坦高差。路宽应保证一定宽度,比如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身通过。道路不安全的地方,除设置危险标志牌,同时须加设护栏,避免意外发生。

3.2.3 坡 道

坡道是帮助老年人克服地面高差、保证垂直移动的手段,对于老年人轮椅要防滑并且坡缓,坡长超过10m时,需要设置休息平台。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应当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对于坡道铺装,需要避免过度的防滑处理,如切割过大,过深,会给轮椅及拐杖的使用造成不便,并易发生绊脚的危险。

3.2.4 座 椅

休息设施是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为老年人重点考虑的。老年人体力较弱,座椅可以延长老人的滞留时间,同时满足老人休息的需要。

景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座椅的摆放方式和位置。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一般来说半封闭空间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内向型弧形空间可以产生领域感,配置一些座椅和桌子,或者与景观构筑物亭子、廊道相结合,可以满足老年棋友、牌友的需要,参与者与旁观者同时在场,既增加了交流又活跃了气氛。设计者应该提供多样的选择,不同的摆放满足不同的使用者。面向活动区域的条形座椅,两三人并排坐;L形座椅,方便老年人聊天;弧形座凳,内凹便于交谈,外凸可以看远处,双边朝向的话能满足不同朝向的需要;桌椅组合,便于群体使用。

座椅摆放的位置既不能间隔太远超出老人的体力范围之外,要根据空间类型、公园游客量、人体工学合理布置。同时,也要根据不同老年人的不同户外休闲需求,设置不同的座椅摆放形式。有的老人喜欢独坐享受下午的时光,有的老人喜欢两个人聊聊自己的私事,也有的老人喜欢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聊天,我们要提供给他们一个可供多种选择的机会。

在调研中发现,长椅靠背是最好的选择之一,靠背有防护设施,同时在长椅后设置矮墙或树丛以增加安全感。长椅既可以促进老年人交流,同时也为看护孩子的老年人提供放置物品的空间,而且长椅的靠背和扶手也方便老年人倚靠和扶撑。另外,休息座椅的朝向也很重要,在温带冬季需要阳光,休息座椅周边种有大树,冬季能无风而日丽,适于老人避寒晒太阳。在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除了设置一般座椅外,还要结合景观造景多设置灵活的“第二座椅”,如台阶、花台、矮墙、水池边缘等。这种座椅不仅有休息功能,更能让老人融入景观本身赏景。

3.2.5 公园服务设施

老年人由于体质衰退,经常会有一些尿频尿急的状况,因而对公共卫生间需求度相应增加。在较大规模的集中活动场地附近宜设置公共卫生间,可以解决老年人活动的后顾之忧。不少老年人因为担心在公园活动时无处上厕所,整个活动过程中都不敢喝水,给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3.3 社区景观的种植设计

大自然的植物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尘防噪,十分有利于老年人健康。因此,社区公园绿化设计主旨之一就是要以绿为主。在植物选择上,要适地植树,选择乡土树种,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对来人形成步行障碍。在植物设计上,因地制宜,科学处理好软质景观内部乔木、灌木、花、草与园林建筑小品之间相互映衬的关系。让老年人在视觉、嗅觉、触觉和生理上都充分感受到社区公园植物景观的千姿百态,还有丰富的生态景象与季节相变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在活动场地周边的植物设计不应过度密集,让场地与周边地带的保持一定视线联系,使其他活动者能方便地看到活动的老年人,有助于在老年人突发意外情况时及时救助。

植物选择也可以迎合老年人心理特点,越是进入老年,越是对年轻、对热情奔放有无尽的向往。因此,在公园内树种选择时应多选择老茎生花的紫荆、花开百日的紫薇以及青松、翠竹等,这些植物都可以激发老人们的遐想,焕发其生命活力,还可以结合利用造型艺术、空间艺术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4 结 论

在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应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视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对象给予合理的照顾。景观设计者要从设计原则到实施过程中的细部处理,每一步都匠心思考,把老年人的需求贯穿于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始终。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改善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改善我们与自然的关系,那么造就的就是健康的身体与昂扬的精神。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从老年人需求的角度重新观照社区公园的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景观设计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一个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具有前瞻性的景观设计,它不仅仅体现了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也彰显了景观设计中和谐、永续的理念。通过合理化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在使老年人受益的同时,也影响着每一个社区公园的参与者。因为,我们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景观设计理念,更是对老年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在我们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中国,基于老年人需求的景观设计理念理应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家建设部、民政部:《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7.

[2]国家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7.

[3]选自网络许佃兵:当代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及特点.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