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7:01
导语:在师徒结对聘任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2013年,吴伟淼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普通大学生,被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宁“钦点”为“徒”。在“名师”的倾力指导下,他的个人工作室遽变成为杭州晓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吴伟淼的公司业务已经覆盖12所高校,第一年平台交易额突破100万元。
这仅仅是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计划”(以下简称师友计划) 的“孵化”成果之一,在杭州还有成百上千个“吴伟淼”。
由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等单位联合协办的师友计划,借助政府、高校、导师、学生四方联动的平台优势,塑造良师益友,坚持“陪伴成长”,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催生了杭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增长点。
亮点一:“引领、陪伴、成长、分享”的生本理念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数据显示,该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6.8万人,创历史新高;招聘岗位数却同比下降近两成,在杭高校进校园招聘单位数下降20%~30%。与此同时,大学生校内就业创业指导课堂与市场脱轨、大学生“迷茫就业”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帮助大学生尽早接触企业,熟悉社会环境,明晰职业规划,确定就业创业方向,成为杭州市就业工作的焦点。
“要将对大学生的关注进行到底。”怀揣尊重学生个体特征、引导学生多样化成长的人文情怀,在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的积极推动下,师友计划就此“诞生”,并形成了“引领、陪伴、成长、分享”的生本理念。通过社会精英与在校生的配对交流,将社会需求传达给在校大学生,从而“引领”学生自觉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站在学生的身后,鼓励师生长期互动,以辅助的方式“陪伴”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深层次兴趣点和职业发展需求;尊重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构建递进的、螺旋上升的指导方案和计划,合理“养护”;营造开放自由的“分享”氛围,搭建起师友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信息、人员之间的互通和共享。
理念的创新是对固有思维的颠覆。过去,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以实际问题切入,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种传统的指导方式的本质是借助外在推力影响学生,无法形成学生成长的内在驱动力,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而“引领、陪伴、成长、分享”的生本理念,则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化被动为主动,既能提高就业创业指导的质量,也是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体现。
亮点二:有序、精细、集中的组织管理
师友计划的核心是师友结对。高校在校学生凡是有就业困惑或创业意向,都可在师友网的线上平台注册登录,并可结合自己的需求提交结对申请,选择结对导师。经过所在学校审核、确认个人信息无误后,再由导师根据自身专业方向来选择匹配度最高的学生。依托“师友计划”的操作流程,只要简单“三步走”,学生就能在双向选择的原则下,轻轻松松找到如意导师。
事实上,在师友计划启动之初,师友结对还处于松散的局面。第一批学生采用的是单一分配方式,由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根据导师的实际数量,按照一个导师带三个学生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结对小组。在师友指导过程中,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一则由于单向分配,导师擅长的领域和学生的需求出现了“错位”,比如导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就业情况不了解,学生有创业渴望但导师没有实际创业经历等等;二则结对期内,学生与导师直接联系约见,自主开展结对活动,部分学生个性害羞,主动性不强,而导师又可能身兼数职,使得指导无法落地;三则一个导师的资源和力量仍然有限,不一定能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
基于此,杭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师友计划组织管理的升级上,进一步激发导师团队和结对扶持模式的活力。除了线上结对、双向选择之外,师友计划今年还推出了“班级化管理”的个性化“套餐”。“班级化管理”,并不“废除”结对小组,而是以结对小组为单位,分成20个班级,每个班级约30名学员和10名导师,分别配1名带班班主任、1名助理班主任,通过推选的班委,联系导师与学生开展年度活动与学习。从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精细,从松散到集中,“班级化管理”的集体概念,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导师的作用,实现导师资源的横向流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亮点三:前置化、实践化的能力培养机制
“临时抱佛脚”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大忌。为使就业创业指导成为一项可持续的、长期性的工作,师友计划把就业创业指导根植到大二、大三阶段,与大学生暑期活动相结合,构建短期教学和长期互动“双管齐下”的培养机制,实现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前置化。这一举措获得了众多学生的好评。诚如浙江财经大学税收专业大三学生陈兵文的感言:“师友计划让我们更早地了解社会,找到人生的方向,提前做好就职准备。”
与服务前置化配套,师友计划还强调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实践化,弥补校内就业创业指导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2014年5月到6月,师友计划以“岗位实践成就职场”为主题,推出了“感知企业?名企体验行”“感悟职场?导师面对面”“感动成长?实岗练一练”等系列职场体验活动。以“感知企业?名企体验行”为例,分批次带领在杭6所高校的300位学生走访了杭港地铁、信雅达等8家知名企业,让学生通过参观,对职场生态有一个感性的认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学生就通过体验季的活动,明确了求职方向,成为体验企业——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实习生。
为方便导师与学员间的对接交流,师友计划建立了Itea house创业茶室、凯纳沙龙、UU咖啡、微+主题客栈、智谷人才广场、泰嘉园创业园、浙江老茶缘茶庄、拱墅区(国家级)科技创业中心(杭州北部软件园大学生创业园)等一批师友计划活动中心。
对话
专访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张满
《职业》:师友计划实施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产生了怎样的效应?
张满:从2013年至今,师友计划300余名导师已结对辅导在校学生554人,举办校园就业创业主题演讲125场,开展“名企体验行”“导师面对面”“实岗练一练”等职场体验活动20余期,累计受益学生达21000余人次,毕业学年结对就业率达99.3%。此外,师友计划还涌现出了钱迅雷、尚贞涛、常淑荣、戚燕等一大批优秀导师,树立了骆广宇、曹茂枫、吴伟淼、杨博等结对典型,走出了一批比较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已经有多家企业主动联系我们,要加盟2015年的体验季活动。
《职业》:从您的角度看,师友计划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驱动引擎是什么?
张满:一是三方协助,形成合力。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负责师友计划的整体谋划、项目把关、政策制定、活动组织和成效评估等工作;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负责导师聘任和培训统筹;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依托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的助理服务工作,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助理中心,开展信息维护、师友配对、导师邀约等工作。
二是线上线下并举。除了线下讲座、访谈、坐诊、体验等活动,师友计划还创办了“杭州市大学生师友网”,开设结对申请、在线邀约、活动、分享等栏目,动态展示师友计划专题活动,提供结对师友的在线咨询服务。
三是导师优秀、队伍多元。师友计划的导师团队不仅包括高校教师、政府部门政策专家、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士,还包括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精英和资深HR。
四是规模化运作。师友计划不局限于一所高校,大多是跨校活动,形成规模效益。如2014年6月的“百人百里师友行”,就邀请了25位导师和200余名来自不同高校的老师及学员。
《职业》:下一步会从哪些方面完善和推进师友计划?
张满:首先,进一步完善师友计划体系,尤其是建立评估系统。今年,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建立档案管理机制,给每位学生发放《成长手册》,包含参加活动、学生感悟、导师评价、阶段总结等内容。借此比较学生参与师友计划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表现,衡量师友计划的含金量。
其次,进一步优化导师队伍。师友计划实施以来,导师的分类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接下来,我们会对每个“班级”配备的导师进行“重组”,使一个班的导师包含心理、法律、创业等多个领域,并能对接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旅游休闲等行业产业。
最后,进一步规范指导内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涉及的共性问题有哪些、指导的程度到哪里,都需要逐步精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师友计划的普惠性。
链接
与导师共绘职业蓝图
2013年,从学校创业指导站获知杭州市启动师友计划的消息,赖旭峰兴奋不已,当场报了名。作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专业的大四学生,赖旭峰与其他同学一样既憧憬又迷茫。
10月26日,赖旭峰被选为首批结对学生,参加了第一届师徒结对仪式。在仪式现场,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导师仇建峰——杭州万豪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从此,牵起一段深厚的师徒情谊;从此,赖旭峰有了一盏独特的求职“明灯”。
“我的专业对应哪些岗位?求职需要做什么准备?我能进入金融机构吗?”在导师仇建峰的耐心指导下,赖旭峰的求职疑惑被一一化解,还找到了自己的就业目标——成为一名理财专家。不负导师所望,赖旭峰最终成功就职浙江聚有财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如今,他已在该公司担任理财经理与风控专员,管理50人的理财规划,管理资金5000万元。
看着与导师共绘的职业蓝图在一点一点变成现实,赖旭峰充满感恩。他说:“能结识仇老师并获得他毫无保留的指导与启迪是我的幸运与机遇,我会好好珍惜和感恩的,师友计划务实而前卫,希望能让更多的毕业生结识优秀导师,领略社会人情的魅力和温暖。”
提早收获创业“第一桶金”
创业,是周斌的梦想。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大学读了浙江财经大学日语专业,但这依然不能打消周斌对自主创业的热情。2013年,带着这份渴望,周斌加入了师友计划,成为了浙江省对外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戚燕的“弟子”。
从明确创业方向到制定创业计划书,从人员招募到注册公司,短短一年,在导师戚燕的智力支持下,周斌成立了第一家公司——杭州在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万元。这个刚刚大三的学生,提早收获了创业“第一桶金”。
令周斌感动的是,在这一年中,导师戚燕不仅经常到公司实地考察,了解公司发展现状并出谋划策,还为他牵线搭桥,引荐了另一位导师——钱迅雷。钱迅雷是杭州一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迅雷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让周斌坚定了创业的决心,也为周斌扩大创业版图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周斌又于2014年创立了在途旅游网,并注册第二家公司——杭州在途旅行社有限公司,顺利落户在拱墅区(国家级)科技创业中心。
点评
【关键词】技师;高技能人才;建设
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位于渤海莱州湾畔,工区面积1100平方米,地跨三个区县市10个乡镇。已勘探开发24年,累计采油1800多万吨。近年来,该厂以“实现持续稳产,建设和谐清河”为目标,从企业发展、队伍建设、员工成长需要出发,以“技师工作室”为抓手,创新工作载体、统筹培养规划、强化多方激励,由湖北省首席技师张义铁领衔,发挥技师团队优势,持续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培育造就了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技能达标的操作员工队伍,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油田的持续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截至目前,全厂有高级技师10人,技师90人,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占操作员工总数26.8%。多次被授予“江汉油田职业技能开发先进单位”、“江汉油田导师带徒活动先进单位”和“江汉油田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下属南区工作站2010年被授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岗位练兵先进集体”。
1、搭建活动平台,激发技师团队活力
技师是职工队伍的“精华”,是一线生产的“生力军”。“十一五”期间,油田按照上级要求加快了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该厂高技能人才队伍也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开展厂“内部技师”聘任以来,全厂技师总数已达到183人(动态技师83人)。2007年,为充分使用好、激励好、发挥好技师群体的作用,获得中石化技术比武金牌的高级技师张义铁率先成立起“张义铁工作室”。在此基础上,厂里出台扶持政策,成立了厂级“技师协会”,矿大队级“技师工作站”,基层队“技师工作室”,三级技师工作室平台使全厂技师都找到了自己的“组织”,让全厂高技能人才都找到了发挥更大作用的阵地。
“技师工作室”建立后,高度重视工作室的规范管理,努力把工作室打造成为技师干事创业的平台。厂里为每个技师工作室都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场所,拨付专款添置了硬件设施,专门出台了《清河采油厂技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对“技师工作室”的主要职责、工作制度、考核办法做出了具体规定,站级技师工作室由主管职教工作的副书记、技术副站长牵头,聘任高级技师做技术负责人,指派专人对工作室日常管理、活动安排和效果跟踪等实施督导。基层技师工作室由队主要干部挂帅,推选经验丰富的技师担当“技师组长”,技术干部、高级技师、技师等技术能手为骨干,吸纳有成才意愿的技能操作人员加入。三级技师工作室网络,帮助每名工作室成员明确攻关目标、丰富技能知识,设计共同攻关路线,实现共同成长。全厂的技师工作室实现了运行规范、管理科学、保障有力,不仅在提升基层职工素质、培养基层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职工中的感召力也不断增强。
在加强技师工作室管理的同时,不断拓展工作室的内涵和外延,努力把工作室打造成技能人才成长进步的平台。为进一步促进技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在实体工作室网络基础上,我们利用网上信息平台,开通了网络“技师空间”,开展网上教学、答疑和交流,展示技师技术成果,面向全厂征集攻关课题,推行技师“课题招标”,不断扩大技师工作室的影响面。为进一步办好技师工作室,我们还组织技师走出去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升素质。近年来,先后组织人员到海尔、南洋、坪北等单位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2010年11月,江汉油田采油首席技师张义铁、我厂技师代表陈飞拜胜利油田技能大师代旭生为师。代大师专程来到清河签订师徒合同,代旭生创新工作室与厂张义铁技师工作室互换了牌匾,结为了兄弟工作室。之后,代大师来到张义铁技师工作室实地指导传授了办好技师工作室的经验。张义铁多次带着技术攻关课题前往胜利请教。两个油田的技师工作室结对,搭建起油田之间高技术人才互促、互学、互进的平台,为两局高素质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开拓了新阵地、扩展了新的空间,为我厂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快车道”。
目前,技师工作室创办以来,张义铁从高级技师成长为油田采油首席技师、湖北省首席技师,有3名技师晋升为高级技师,31名职工跨等级被聘任为技师,技师队伍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作室先后举办技能交流、技师课堂、技术援助等各类活动45场次,培训岗位职工765人次,研发创新创效成果43项,推广应用的《关于设备维护修理的启示和建议》等11个技师提案,为提高油田精细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整合技术资源,促进生产创新创效
一、加强学科备课组建设的重要性
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备课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研究表明,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有五各方面: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个人实践与反思;同伴交流互助和专业引领。其中后三个要素起重要作用。加强备课组建设,有机整合影响教师成长的各种要素,使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专家型"方向发展,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提升组内整体水平。建设特色备课组是各备课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重任,它已成为当代规模办学的方向与追求。备课组可以通过与科研部门合作、与研究人员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造力,逐渐形成特色备课组
3、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备课组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研究活动搞得如何,与备课组的工作质量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备课组建设的成功与否,影响到学校特色学科和特色学校的建设,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加强和改进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按照"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构建"发展・服务"教育模式,围绕"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强化学校管理,深化内部改革,坚持科学发展观,学校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将面对新一轮的挑战。如何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精良、文化氛围浓厚、具有特色备课组团队,切实发挥备课组职能,已成为大家研究的课题。
二、创建特色备课组的策略
(一)建立管理机制. 加强行政指导
有一套行之有效管理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备课组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备课组内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科研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教科处正副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备课组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参加备课组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教师在教研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落实备课组工作计划,及时进行总结经验,指导备课组工作的实施。.
(二)聘用备课组长,明确组长职责。
备课组长的行为对规范、引导其他教师有效参与教研活动有着示范作用。因此,要选用"想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教师来担任备课组长。不能论资排辈,尤其不能允许那些职称虽高,但工作热情不高的教师"出现在其位而不谋其职"的现象。备课组长实行聘任制,采取个人自荐,年级组推荐,学校认定聘任的方式进行,实行一年一聘,被聘任一年后可续聘。
1、备课组长要潜心专研教材,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教材分析的主要方案,并分解到全组成员,组长应承担起主要单元课的研究任务和统编责任。
2、备课组长要及时制订备课组工作计划,整理保存课件、教案、讲义、试卷、备课活动素材等有价值的资料,为市、区、校先进备课组的评选工作提供依据。
3、组长应结合组内每位教师特点,关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类型教师的内在发展需要,引导他们制定有个体差异的专业发展目标,并在备课组活动中有意识地营造他们发展所需的氛围。
4、备课组长应积极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做好教学常规的督查工作,给予组员以合理评价。
(三)强化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组的主要工作是集体备课,基于务真求实的原则,集体备课要做到:
"六定",定人员、定主讲、定时间、定场地、定主题、定结论;
"四备", 备课标(考纲)、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
"四步",个人钻研--集体商讨--形成教案--反思创新;
②编写校本作业。本着生本理念,备课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按照课程标准和所用教材的要求,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加强命题研究,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编写校本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备足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空间。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因素,力求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良性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因素,力求学生的特长发展。
(四)强化理论学习,促进持续发展
备课组应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研究,加强理论学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想法。组长应积极帮助教师订阅各种教学资料,加强业务学习,加深理论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组长也应充分利用学校创设的条件积极加强外向型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备课组的活动形式,每个学期,组织本组老师外出学习,通过听课、交流,了解其他学校的备课和教学情况,取人之常,补己之短,以开阔教师的视野、感悟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把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带入备课组,带入课堂,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整个备课组集体的教学水平。
(五)历练研修品质,打造科研团队
教学和教研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个学校只有"一手抓教学,一手抓教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科研型教师,教师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也是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应努力成为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和创造者。备课组要建立校级课题申报和立项制度,应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坚持由教而研,以研促教,密联系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提炼小切口,开展结合教学实际的课题研究,以校内骨干和校外专家引领相结合开展有效指导。从而把备课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科研型组织",用三到五年建设一个优势学科、品牌学科。
(六)结成新老帮扶,促进共同发展。
"师徒结对"活动是新老教师教学相长,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形式,是学校的一项传统活动。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及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把关的中老年教师的表率作用,确定备课组范围内的结对帮扶,形成指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局面。可在每学期通过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等活动来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并组织同学科教师听课、评课,共同摸索教与学的方法和规律
(七)开展评比活动,建立奖励机制
一、健全制度,建立组织,领导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工作运作几年来,我校坚持成立了由陈校长任组长负总责,由党总支书记、副校级和中层以上领导任组员,分工负责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有关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增添了《继续教育奖惩制度》、《教师继续教育例会制度》等。同时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到了学校的发展之中。
二、以校为本,扎实地开展岗位练兵。
(1)、确立了“全员培训,全面提高”的培训观。
按照素质教育的需求和上级的要求,我们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技能训练、知识扩展与更新、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培训的形式是积极开展研究性培训,把培训和日常教学、教育科研结合起来,建立高效开放的培训系统,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培训。学校规定每周三第七、八节课为校本培训时间,由校长等领导担任主讲,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对教师进行基本知识、教学基本技能等方面指导。无论学校有多忙,从不耽误教师培训学习。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提升了理念,提高了认识,发展了能力。
(2)、结合实际,加强师德教育。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我校党总支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系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等法律法规和会议精神。通过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工作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树立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3)立足课堂,注重专业素质提高。
全面而深入地实施新课改,深化教育改革,搞好教学研究,是继续教育的落脚点。学校建立健全的领导参与、师生互动的课程改革机制,成立了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教师教学工作岗位责任制,完善了教师考核激励制度和学生成长动态评价体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为“窗口”,组织开展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一条龙”活动,构建起了探究,自立,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了教师的教育创新精神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4)沟通家长,全方位促进教学。
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充分开发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听课后感慨很深,给予了好评,并向学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项活动沟通了家长、学校、老师、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增加了家长对学校、教师、学生的了解和理解,真正作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
(5)“以研促教”,培养研究型教师。
学校专门设有科研处,聘任科研处长主抓学校的科研工作,承担了自治区、盟、旗级科研课题,有固定的科研资金投入,并定期请专家为教师培训教训。学校加强对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的指导,从内容到形式精心设计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好备课组的教研功能,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实效,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气氛。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加强对各课题的检查指导和管理,出经验,出成果,充分发挥名校教育科研引领的辐射作用。今年我校承担了两个区级科研课题。“走出去,请进来”是我校校本教研中的一个大环节。我校有计划开展与名校教学交流互动活动,进行资源共享。今年4、5月学校组织两次大规模的外出学习,分别到通辽市科尔沁区小学和赤峰两所学校进行交流学习。请进来共同教研,走出去互相切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6)、培训骨干教师,发挥示范作用。
学校里的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我校骨干教师的培训严格按照《骨干教师培训方案》进行,每学期都进行专题辅导。主要内容有创造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科研的形势,基础教育的发展形势,校本教研等。在培训中,我们充分发挥各层次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示范作用。同时我们还给师徒结对活动注入新的内容:在校本培训中,师徒互帮互学,这种互动式的关系,充分利用教育 教学问题情境中的观察、临摹、反思、探究等,促进问题的发现、思考和解决,使教师师徒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7)资源共享,提高了培训效率。
现在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客观上是十分丰富多元的,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校本培训中的运用,更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我校每个教研组都配备了计算机,并建成校园网,同时接入了宽带网,这为我校的校本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信息收集条件。因此,我们在校本培训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网这一现代信息资源,让教师通过英特网、校园网充分收集信息。为节省教师的时间,方便教师的学习,学校收集了许多学习资料,将其放在我校的网站()上,作为校本培训的材料,让教师学习,使老师们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促使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及目光视野都与时俱进,关心关注教育发展的“热点”、“亮点”,保持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先进性。这样既节省了教师寻找学习资料的时间,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实为一举两得。
(8)、加强档案资料管理,做到科学有序规范。
继续教育档案资料管理是继续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档案资料是继续教育工作的原始记录,是我们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继续教育工作经验的凭借,丰富的继续教育档案资料,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及教师日常工作和学习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科学的服务,对促进继续教育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学校对继续教育档案资料的管理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制定了学校继续教育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对档案资料的搜集,记录、打印、装订、归档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学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档案资料管理负责人。每学期期末都对继续教育档案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归类、存档。档案有统一的封面,目录等十分规范。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继续教育档案资料的管理,是加强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
(9)、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切实实施培训计划。
发挥教务处、教研组职能,鼓励教师互教共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在支持教师自学、组织教师参加多层次多渠道继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务处和各教研组善于发现教师中新的教法,并组织教师观摩、讨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平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为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务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布置教师自学继续教育教材。
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
1、通过培训学习,师德师风有明显进步,体现在教师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率达100%,完成学分率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能通过平时的理论学习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效果较好。教师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和育人意识,与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2、通过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我校教师深入学习课改精神,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到课改热潮中去。通过两年多的时间,我校在校本管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3、通过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丰富了学校培训工作的理论含量,增强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使教师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模式、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学研究能力、教书育人能力、示范带动作用,教学技能的演示,多彩的教学风格等方面都体现了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实力。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精神,以正规活动为突破口,强化园本研训,追求有效教学,努力提高一日活动的效度。务实工作、开拓创新,优化保教质量,构建园所文化,显现园所特色,提升园所品质。
二、主要目标: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以及专业发展的进程;构建园所文化,不断显现园所特色。
三、工作措施:
(一)以人为本,力求让每一位教职工处在最佳工作状态。
本学期设立4个年级组,3个教研组(部分教师同时参加英语组活动)。由教师自愿竞聘上岗,经园务班子讨论,重新产生了新一轮的级组长3名。级组长要关注教职工工作常规、各班幼儿发展情况,协调级组事务,协助园部做好相关工作,指导班级教师做好家长工作,关注并着手处理级组内突发性工作,营造团结、向上、唯实的风尚;园长关注组内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研活动质量,对优秀教师的引领,对弱势(指业务)教师的扶持,在业务研讨方面形成有效互动,着实提升教学质量。各班子成员站位要高、工作要实,追求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凝聚力"、"执行力"。本学期我园将切实落实园部的线性管理与年级组块面管理相结合,互有侧重,协同作战,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德育为先,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
组织教职工积极参加校级的政治、业务学习;了解教职工整体的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学习先进典型,并组织讨论,认清形势、调适心态、修正行为。增强"为人师者"的角色意识,倡导"吃亏是福"的开阔心胸,从宽容、包容中获得一份从容、宁静的心态。
2、沟通为上,提升人性化管理的地位。
无论是园务管理、班组管理,还是家长工作,我们应学会倾听、理解、解释、导引,换位思考、自主选择,理性对待、真情付出,而沟通不失为管理之上策。沟通以平等为前提,信任为基石,明辨是非为原则,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公"字当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增进工作的透明度,每个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上层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结合,渗透应用规则管理的理念。同时,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观察、理性判断,敢于弘扬正气、针砭弊端,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召唤人。
3、扬长避短,让每个人循着自己的优势去发展。
在管理过程中,要学习洞察别人的能力以及性格上的优势、不足,力求让每个人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岗位做着适合的事。
(二)完善规范,力求让管理向精制化方向靠拢。规范保教人员的工作依旧是管理工作的重心。抓实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常规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订、补充各环节教师、幼儿、保育员的工作要求,组织学习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并通过"走课"的形式加以督促、指导。
2、优化计划制定及环境创设,提升工作质量。各级组制定适宜的课程计划、主题计划,各班组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制订周计划,个人制订出有效的课时计划。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幼儿经验准备、教具及学具等物质准备),追求低耗高效,做智慧型老师。继续以领域的形式,以一个正规教育活动为抓手,提高教师组织各类活动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同时,积极创设课程环境,让环境成为主题实施前的准备、实施中的情景、实施后的呈现,环境是主题教育的组成部分。本学期要抓实教师组织创游的基本功,从游戏环境(包括材料的投放)、幼儿能力(自主与角色意识、规则与创意)、游戏中教师的作用(观察、指导、评价)等展开研究。
(三)着眼发展,为幼儿、教师、园所的明天蓄积后劲。
"发展"是硬道理,抓住契机把握一切可以发展的机遇,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丰富内涵、积聚能量,从而实现"厚积薄发"。营造自主发展的氛围。每个教师要有自我发展的目标,把握发展机遇,自觉学习书本知识(学科类、教育艺术类、文化艺术类),自觉组织好幼儿的每个活动,自觉上好每节课。挖掘自身潜质,形成个人优势,博采众长,从而脱颖而出。
2、分层打造教师队伍。教师培训内容为教师专业化以及专业发展、班主任管理能力,技能技巧的训练以自弹自唱为主。在管理层面将倾注的精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依托园本教研、师徒结对、对外展示、同题研讨等活动分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园长、级组长不定期听课,加速教师成长的步伐。继续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充分利用园本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争取各种机会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同时,各班教师要加强幼儿养成教育,在培养幼儿倾听与表达、操作与整理的良好习惯的基础上,本学期要加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训练。密切家园联系,积极发挥家长作用,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
3、利用开展布朗英语多媒体教学契机历练教师,从教育理念、保教实践、软件使用、资料积累、成果展示、环境创设、人际关系等方面一一盘点、梳理,扬长避短,为园所品质提升积累经验。我们将继续发扬团队精神,以最佳的精神面貌、优秀的专业水准,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四)提供保障,为保教工作顺利展开提供服务。
根据我园在园孩子的特点,保教人员都要加强幼儿健康体症的观察,学习幼儿高烧惊厥、外伤等突发事件急救的基本常识,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抓好卫生保健工作。严格执行日常消毒规范,为幼儿创设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认真组织幼儿一餐两点、盥洗、午睡等生活环节,新入园的小班、小小班尤其要加强日常保育。严把晨间检查关、物品消毒关、传染病隔离关、食物进口关,加强体弱儿、生病幼儿的跟踪与防治。
2、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严格执行门卫值班制度、幼儿接送制度,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做好幼儿交接工作,定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一切不利因素。注重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从小树立应急自救、关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确保幼儿在园生命安全。
3、加强节能宣传教育与督促检查工作。加强水电使用的管理,加强财物管理,从自身做起,并培养孩子的节能意识与行为习惯。
四、主要活动:
九月:
1.在编教职工工作择岗与聘任,排定班级保教人员。
2.购置幼儿生活、学习用品,并分发到位;幼儿注册收费工作。
3.稳定新生情绪,正常一日活动秩序。
4.教师培训;完成各类计划制定。
5.各年级早操、律动编排;幼儿园环境创设。
6.学习消防、应急逃生知识;教师节活动。
7.班级常规、礼貌、卫生评比。
十月:
1.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及新学期家长会。
2.幼儿早操、律动比赛。
3.幼儿坐姿、握笔检查。
4.80周年国庆"我用画笔绘祖国"幼儿绘画活动。
5.教师"美丽祖国"环保手工比赛。
6."重阳节"敬老活动。
十一月:
1.教师布朗英语多媒体教学能力大比拼。
2.亲子旅游活动。
3.请名师来园讲座。
4.蒙氏数学教学公开课比赛。
5.参观大朗消防大队,学习消防、应急逃生知识。
十二月:
1."迎新年庆元旦"亲子运动会。
2.圣诞嘉年华,幼儿互赠礼物。
3.幼儿英文日常用语、英文歌曲比赛。
4.确定幼儿发展评估方案。
5.班级迎圣诞、新年环境布置。
一月:
1.幼儿发展情况评估。
3.撰写幼儿操行评语。
4.完成各类总结。
关键词:班主任;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38-04
一、问题与现状
党的“十”提出要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班主任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工作,是在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沟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教师群体。当前,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是时代对文化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对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引领准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为掌握学校班主任队伍现状,探究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笔者对江苏省扬州市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的班主任群体开展了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研究发现:
(一)青年班主任比重大,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调查数据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班主任己经达到63.2%,显然班主任队伍较为年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再者,从事班主任工作5年以下的占73.7%,表明班主任队伍整体上教龄短,客观上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此外,绝大多数班主任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理论上能够胜任工作并具备发展潜力。
(二)价值观取向不容乐观。问卷显示,担任班主任的主要动机选择“领导指派担任”的比例很大,班主任工作态度和投入度选择“一般”的也占绝大多数。可以推断,被调查对象被动担任班主任工作,对班主任工作缺乏热情的问题较为突出。随着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倾向,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班主任队伍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价值观偏差,在工作中若不注意引导,影响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重视自身发展却忽视思想素质的提高。被调查对象认为校本培训效果不佳的占10.5%,要求培训中增加师德教育的占36.8%,需要班级建设方面培训的占78.9%,提高自身素质途径中需要团队经验交流的占89.5%。上述数据说明,大部分班主任都重视自身发展,比较认真参与校本培训且有收获,但也有部分班主任在自身素质提高上存在重技能、轻理念等问题。
(四)工作压力大,渴求自身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欠缺。调查过程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教师待遇偏低,学校对教师激励作用不够,班主任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其付出与收获之间存在一定其自认不可接受的差距。数据显示班主任比较喜欢的激励方式有:奖惩考核84.2%、领导关怀68.4%、成果激励52.6%、成长活动52.6%。可见,班主任既需要物质层面的激励,也需要精神层面的激励,迫切渴望得到领导、同行的认同和肯定。在访谈中,我们还发现班主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之较少。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班主任自我认识及能力不足。首先在认识方面,大多班主任对自身工作性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紧跟时代步伐的正确价值理念不够成熟,缺乏加强班主任素养的主观主动性。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是班主任加强自我素养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的品德修养是靠社会舆论、自身信念和传统习惯等力量来维持的,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就缺乏内在动力,也就不可能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加之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极易把个人名利和实惠放在首要的位置,导致班主任队伍敬业精神缺失,专业素养难以提高等问题的产生。其次在能力方面,班主任需要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其工作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联系紧密。事实上,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的部分班主任都是很年轻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工作经验不足,上岗前未参加专门培训,对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没有清晰的认识,对班主任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未能及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和棘手问题,极易手忙脚乱、束手无策。最后在心理需求方面,艺校班主任队伍作为一类特殊的教育者群体在寻求物质需求的同时,更重视心理需要的满足。他们希望获得学生的爱戴、别人的尊重理解以及自我价值实现。
(二)班主任队伍管理制约。一是班主任配备缺乏合理性。班主任队伍的年轻化固然有助于管理,但欠缺配备的合理性。学校选聘班主任形式单一,主要依赖于行政指派,不利于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积极性。未注意中年教师和年轻教师的搭配,缺乏理念先进、业务水平高的老班主任进行指导帮助,不利于年轻班主任的专业素质的提升。二是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在艺校的日常班主任工作考核中,虽进行了常规工作、班级管理的考评,但反映出来的静态内容多,动态内容少,表面化的工作多,内涵性的工作少,还不能较为科学的反映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质量。三是激励机制缺乏有效性。激励制度灵活性不够,对班主任工作成果和先进经验宣传的少,未能充分发挥制度本身应有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对班主任的待遇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发展前途缺少更明确的保障,造成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致使教育特征不明显,教育效果打折扣。
(三)班主任培训效果不佳。一方面培训内容落后。培训内容总体上理论层面的多于操作层面,大统的东西多于分类的东西,过时的内容多于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校外的内容多于校内身边的案例,对于培养班主任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利。另一方面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形式不够多样化,显得单一,总体上听得多,互动少,个体学习多,合作研究少,集中培训多,延拓性培训少,培训缺乏规划与保障。
三、对策与建议
扬州地区文化艺术学校班主任群体有相对较好的师德修养和个人素质,队伍的年轻化、高学历及对其对自身发展的要求等都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整体素质。加强艺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拨正理念,清楚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完善班主任聘任、考评和激励制度,进一步落实班主任培训,科学的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引领班主任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快乐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
(一)加强引领,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班主任工作的认识。首先要正理念,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理念是行动的灵魂,理念指导行动,所以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也首先应在是理念上进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其教育工作对中职生个人人生的发展往往影响深远。因此,引领班主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实践尤为重要,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现在的班主任,尤其是很多青年班主任来说是空白或不清晰的,而施教者自身出了问题,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艺校当下迫切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使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内心,内化成自己行为的准则,真正以新的正确的价值理念统领工作,才能使班主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其次要促学习,引领班主任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班主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学习活动,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班主任工作理念,明确班主任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树立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职业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自身发展的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素质,提高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知识素养,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方法,进步于在实践,提高于反思,最终得以走向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完善制度,有效促进班主任队伍成长。制度是行动的有效保障,工作能否有效进行依赖于制度的合理性。在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上,理念和制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确立正确的理念,并形成理念指导下的有效制度,才能使班主任队伍专业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
首先要完善班主任聘任机制。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每一个班主任个体的素质高低,因此,在艺校班主任聘任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聘任机制。在选聘时可以采取个人申请和组织选聘相结合的办法,鼓励符合选聘条件的人员积极参与班主任的应聘。确保整个聘任工作来源充足、素质保障、覆盖面大。同时在班主任选聘的制度方法上,需要从严要求,既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同时对应聘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责任心等方面要进行科学的考量,要兼顾年龄、性别、特长、专业(学科)、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等不同层面的教师组建班主任队伍,形成既具有共同工作目标又能协调、互补、共进的班主任合作共同体,从而整体提高艺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水平,促进艺校的长远发展。
其次要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可以很好的促进班主任队伍的发展。所以需要十分注重发挥考核评价的作用。可将一些工作的要点总结梳理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以使班主任着力于主要的工作点。一是加强考核的人文性,着重以考核促进教师工作的主动积极性,使部分考核项目得以个性化,除了由学校统一确定的大部分的考核内容和要求外,留出部分项目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管理情况来确定操作的内容和办法,学校只是依据其确定的内容进行督促和检查,此类考核办法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的成长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二是加强班级学生对班主任的评价,每学期组织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问卷调查,问卷的结果既要运用到对班主任的考核,又要及时反馈给他们进行自我诊断和工作改进。三是加强班主任的自我评价,考核上要先让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诸多工作点的进行反思自评,并把这个结果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引导班主任对自己工作的认知和评价,促进形成班主任工作的自觉性,催生工作动力。
第三要完善激励制度。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建立好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激励方式应多样化:一是目标激励,是班主任工作的动力,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目标来引领和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从而为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二是责任激励,根据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性,在责任上予以激励,通过“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构建经验交流平台,建立网络群等方式,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强化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鞭策其更加敬业乐业。三是情感激励,在班主任队伍建设过程中,校领导要深入到具体班级工作中,了解、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听取广大班主任的意见,提高有关班主任队伍建设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四是物质激励,物质利益是人类生活的重要保证,能最有效的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仅在上述三个精神层面上激励班主任是不够的,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制度的作用,必须要把物质激励和上述精神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方能显奇效。
一、以品质、品位、品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根基,构筑学校教育品牌
我校坚持“开放・多元・选择”的办学思路,形成了“以教育之大气成就学生之大器”的核心教育价值观。“办大气的学校”,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引导他们在视野、气魄、气度、气质、能力等方面有更高的追求。我们共同的教师专业发展愿景是:在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贡献里,发现教师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的回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
1.优良的教育品质源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执著坚守。
优良的教育品质体现为管理精细化、教育精致化和服务贴心化。管理精细化强调管理的科学性,细节关注到位;教育精致化强调教育的创造性和艺术性,个性塑造到位;服务贴心化强调服务的人文性,情感沟通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并尊重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及专业发展的主人,学校管理的主线是对教师内驱力的充分调动。
2.高雅的教育品位源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耕细作。
在不断提升教育品位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存在的两个“不平衡”:一是教师专业发展与个人师德建设的不平衡,二是学校办学理念与个人施教行为的不平衡。我们坚持制度立校与文化兴校,立足创新教育视野,致力于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职业精神的教师队伍。
3.崇高的教育品德源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懈追求。
有良知的教育应落脚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上,这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在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幸福的教师成就快乐的学生,这才是教育品德的终极指向。实践证明,学生的快乐指数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呈正相关。
二、以教科研中心为实施主体,充分发挥其聚变作用,带领全体教师一起“飞”
1.课程与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平台。
课程是联结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的纽带,也是学校的核心教育产品。校本课程建设的优劣是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特色办学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学校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特色为主线,开放主题,模块化搭建,最终形成跨学科、宽领域、讲探究、重实践的校本课程体系。它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并不断“进化”为独特的学校课程文化,全方位地充分带动教师专业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是只可以从事某种不变的学科教学,而是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可能需要随课程的变化而不断充实和改变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容。随着学校多元发展课程体系的建设,新的课程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具有胜任更多校本课程教学的能力。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我们激励和培养教师达到“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
在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践行“问思行合一”的基础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能力为立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外动力。在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中,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将互联网思想注入教学模式中。在高中现代化试评中探索iPad平板电脑交互课程,在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推动会上尝试翻转课堂,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带来了丰硕的成果。3名教师获得2013年市双优课评比一等奖,总成绩位列天津市第二;17名教师分别获得第十三、十四届区百节课评比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列河北区首位;另有多名教师分别荣获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生物说课大赛一等奖、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特等奖及全国第三届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13年4月,在全国首届和谐杯说课比赛中,5名教师获特等奖,12名教师获一等奖,3名教师获得二等奖。2014年4月,在全国第五届“说课标说教材”大赛中,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和“团体金牌奖”,10名教师获特等奖,3名教师获一等奖,3名教师获二等奖。在2014年6月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微课程大赛中,我校教师取得了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2.教师发展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
要实现专业发展,教师就应成为研究者。如果仅从知识的传递出发去理解教育,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如果从每个学生的成长出发,教师的工作就总是在实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构建,永远充满着研究与创造。
校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职责就是去引导和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实践中包含的研究意义,并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研究。我们以教师发展学校为载体,整合教师培训资源,生成教师教育课程,变革教师培训方式,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教师发展学校在培训形式上以校本培训为主,对初任教师采取任务型培训、骨干教师采取参与式培训、“问题教师”采取药方式培训、名特教师采取开放式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以“文化是教师培训的核心”为理念,采取校长讲堂、专家讲座、师徒结对、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经验交流、技能培训、反思座谈、自主研修、外出学访等方式展开培训。由特聘专家、校行政领导、学科带头人、学科组组长、各级名师等担任培训讲师。这类培训有针对性,结合校情落脚在具体教育实践上,跨越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2013年3月,我校“塑造十四中未来”教师培训项目启动,聘请南开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学者等知名人士,通过系列培训提高教师人生境界,开阔教师教育视野,唤醒教师职业激情,培养学校未来的“教育领导者”。培训课程包括教师多元文化视野培训、中层领导领导力培训、非智力因素教育培训、教学质量把关与控制培训、教学团队协作与激励培训等。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学员成绩斐然。22名教师分别获得区十佳教师、双优教师、师德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一批首席教师、名师、学科优秀教师和区级学科带头人。
3.制度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力。
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我校将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用制度搭建并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保障体系,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的同时,完善的制度也激发了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诉求。
《天津市第十四中学星级教师管理制度》于2012年11月出台,通过教学质量、专业考核、教学竞赛、教育科研四级指标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也使系统展开绩效考核成为可能。以此为基础,2013年,我校出台了涵盖星级班主任、星级级部、星级学科组及星级学生评价制度在内的“星级评价系统”。
为了加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危机感,我校实行级部聘任制,提供双向选择,级部主任聘任优秀的教师到各年级任教,引入派遣教师机制,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克服职业倦怠感。灵活的用人机制使教师的思想意识从人人有岗逐步转换到人人争岗,激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潜能。
我校定期举办学校管理与教育发展研讨会,目的是分享经验,形成倒逼学习机制,让每一位教师和干部都成为有个性的教育“思想者”。我们以微信群作为工作、管理、信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干部带头学习,及时了解教育前沿信息,使更多的教育教学新观点深入人心。
学校还固化教学开放周活动,采用推磨式授课,让不同班级的学生有机会感受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活动结束后,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爱的教师,用学生的评价促使教师时刻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完善的制度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驱动力的同时,也为教学成绩保驾护航。我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及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连续两年持续攀升。
4.文化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旋律。
情感沟通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剂,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学校管理者要用平等的姿态对待每一位教师,用真诚的心态感染每一位教师,用奋进的状态带动每一位教师。既然是朋友,校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便会直抒胸臆,直达心灵,思想与思想碰撞,情感与情感交融,最终在认识上趋于一致,在行动上形成合力。我们力争用校园文化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每一位教师。教师过生日的时候,校领导送去温馨的祝福短信,送上精美的小礼物,校长与他们亲切地聊天,在共同感受喜悦的同时,倾听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多元融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催化剂,把教师当作发展中的人看待。学校甄选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引入美国高中课程、歌德学院德语课程以及英孚英语口语课程等,借助外教和友好学校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用多元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英孚口语外教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邀请美国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共同感受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学校师生在多元融合的环境里逐渐感受到学校文化特有的张力。
民主氛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清新剂,把教师当作自己的知音看待。校长治校治学理念的萌芽与发展生成于教师所营造出的精神气场,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否体现民主,会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我们定期召开教代会,广泛征集教师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对提案逐一进行回复并落实到位。建立校长邮箱,在教师们遇到各种问题时提供给他们倾诉的空间和解决的通道。
(一)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
在教育实践中,把既符合时代精神和要求,又符合当地教育实际的教育思想“本土化”、凝结成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意志和奋斗目标,指导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海小学创建于2011年9月,地处呼伦贝尔市中心城新区,教师中50%为新聘任的应往届大学生,服务对象中45%为呼伦贝尔市各科局职工子女,其余为周边旗县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结合学校这一具体情况,综合考量青年教师多为独生子女,没有教育经验且缺少工作耐心,我们制定了学校的核心办学思想:以爱心育人、凭责任育人、用文化育人。并以此为核心来开展师德教育,启动了“爱与责任主题实践活动”,“新教师从教宣誓”、“和谐校园 微笑课堂”等活动,以此落实办学思想,使其转化为教职工自觉自愿的行动。
(二)建设先进的管理文化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育思想管理。在素质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把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具体化为工作目标和措施,把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从对教职员工的约束转移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实现教育理想的服务上来,凝聚力量,激发进取心和主动性,引导和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不同岗位做出努力,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思想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统一意志,把管理者的思想转化为教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其途径有三,一是共同描绘学校发展蓝图,二是共同参与学校建设,三是共同决策学校重大事项。这三个共同把学校教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大计。
学校注重利用管理塑造特色文化,坚持管理理念、措施、评价与学校倡导的文化特质同行。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一线工作法”,强调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要求环节以上领导干部要根据各自分管工作加强巡视,随时发现教室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帮助教师加以解决。二是坚持发扬认真、吃苦、争先的精神,不回避问题,不为自己的失误寻找借口,真正沉下心来教书、俯下身来管理。三是坚持小团队管理,我们把教师按照行政和业务以及临时性工作分成若干的小团队,在小团队中安排一个组织者,按阶段确定团队工作任务和研究重点,这样就把教师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散到团队中,使每个教师都有任务,这种做法不但丰富了校本教研成果,而且实实在在地形成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并真正地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增加了可行性和实用性。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在小团队中教师之间独到的思考进行碰撞、认识达到共鸣,实现了好方法、好思路的共享,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凝聚力。
(三)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育人,育人的实施者主要是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塑造学生的灵魂,才能把天真的孩童培养成正直宽容、明礼诚信、爱国自强的后代;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创造者,才能把无知的孩子培养成爱读书、会观察、勤思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我们必须要重视:1.使教师明确自身专业地位, 努力提高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2.通过教育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4.设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目标,提供专业指导,努力使教师成长成为一种自觉。
建校初期我们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订发展目标和路径,让教师认识现在的自己,憧憬将来的发展和美好的未来。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教师梯队发展格局:由特级教师带领的名师梯队,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牵头的优秀教师梯队,由优秀教师带领的青年教师梯队。我们在多层次、多角度的校本教研活动中,让每个教师找准位置,主动发展;找到问题,明确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方面,我们一是成立以特级教师和区教研员为主的学科指导委员会,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指导教师解决疑难,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保证。二是实施“80后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年轻教师朝气蓬勃,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教师群体中一支生力军,但是他们教学经验不足,管理方法不当,让他们缺乏成就感和归属感。学校主动关心青年教师,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和影响他们,为他们安排师徒结对,帮助他们确定发展目标,指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我们把“学习——实践——反思”确定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并逐渐成为教师文化的突出特点。在校本教研中我们突出了“五性”,即:全员参与的普遍性、同伴互助的友爱性、分层提高的阶段性、个人成长的规律性、个性课堂的多彩性。在课堂上强调三落实,即落实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落实学科教材的三维目标、落实每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效果,做到没死角、没遗漏。工作中积极倡导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的校本教研活动,鼓励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多看、多思、多问、多实践,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习惯。我们强调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我们相信规律并遵循规律;我们不讲究形式,不做表面文章,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种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
此外,学校设立了教育教学八个单项奖励,内容涵盖了教育智慧、微笑明星、教研之星等,使不同特长教师得到激励,使他们感受到本职工作做出了成绩就会得到肯定,从而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感。为了使教师从被动的被管理者,走向主动的参与者,学校为每位教师设立了成长档案,通过建档的方式让教师更加注重专业发展与积淀。
(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的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其成果和标志是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点化和润泽生命,提高生命价值”,才能不辱教育的使命,才是教育的内涵发展、科学发展。
课程是学生汲取知识增长本领的园地,既体现着办学者的思想,也表达着学生的个性追求。一所学校真正的特色就是逐步建立起符合学校文化特点的课程体系。新海小学课程建设体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饱满扎实,其主要特点是基础性课程校本化,拓展性课程个性化,研究性课程实践化。操作要求为学科教师依据课标要求,研读多版本教材,在充分研讨各版本教材特点的情况下,依据学校、班级具体情况,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进行校本化应用。拓展性课程包括以家长参与的公共课堂、体艺活动为主的二课堂活动、校本教材开发为重点开展。研究性课程以社会实践为主体,综合考察、调研、服务类活动全面开展。二是在课程建设中规定的统一性和选择的灵活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单是二课堂活动我们就开发了包括球类、艺术、演讲等近二十个门类,公共课堂讲授内容更是涉及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具有生命气息的拓展性课程,呈现出鲜活的文化氛围。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个性特长得以发展,师生、生生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温馨的人文关怀,彰显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文化的底蕴。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课程文化圈不断扩大,努力倡导“学校一切自觉活动都是课程”的意识。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有目的、分层次地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重点,随着年级增高逐渐增加礼仪、诚信、责任、爱国、抗挫、生命等教育内容。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独特的成长环境和独到的文化体验,让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课程主体,让课堂成为滋养学生的文化绿地,不断地丰富、拓展、开发和建设优质课程将成为我们不断的追求。
水文工作是水利和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水文部门负责向社会提供及时可靠的水情信息,这些水情监测数据的收集都要依靠基层的水文职工。目前,青海水文技能人才基本满足单位工作需要,但是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水文快速科学发展的需要,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因素。
1、技能人才后备力量亟待充实
目前,青海水文技能人才新生力量主要来自为数不多的复转军人,这部分青年职工有活力、有干劲,组织纪律性较强,虽然经过了一到两年的岗位实践培训,大部分人员能掌握测站基本工作内容,但是仍然存在专业知识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等问题,有些职工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但理论水平相对较低,思想认识上也存在着满足于基本的测报技能,忽视学习提高,对水文专业知识理论掌握不充分,现有的高技能人才也未能在师徒、班组等范围内充分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随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制度的推行,近年来我省水文行业新进人员基本为大中专毕业生,所聘岗位均为专业技术岗位,这也使得水文技能人才队伍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出现断层,没有形成新老接续、交替的良好循环。
2、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亟待完善
就整体来说,技能人才在劳动报酬、福利待遇、提职提级等方面远不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是很多人不愿意当技术工人,即使当了技术工人,对工作也不能尽职,缺乏主动学习钻研技术业务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取得高级技师和技师资格的职工人数已远远超过了单位岗位设置的定员编制,通过考评获得的任职资格却因为职数有限不能获得相应的岗位等级和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都制约了技能才队伍的建设,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技能人才考评制度亟待健全
技能人才的培训考评,需要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能速成,目前技术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已进入常态化,但由于当前的职业资格鉴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应试考试”,只要反复背诵操练题库中的考试题,熟记考试仪器实际操作标准程序一般就能考核通过。职业资格鉴定和工作经历的严重背离,导致许多职业资格等级不低的技术工人面对水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从下手,无法将新仪器新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做出积极的调整和适应,存在着技术工人具备资格等级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现象。要改变这些不合理因素,实现技能人才队伍快速协调发展,就需要我们更新观念,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二、加强青海水文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1、健全培训制度,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立足于技能人才培训,无疑是技能人才建设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单位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占主导作用,所以要调动起基层单位积极性,培养职工岗位成才。各基层单位应该结合实际,制定职工培训计划,组织职工参加岗位资格培训、技术练兵、观摩研讨、技术攻关等活动,积极开展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重点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一是要强化岗位培训,每年都要利用汛后时间,对技术工人进行水文测验规范、水文资料计算机整编、水文情报预报等集中业务培训,促使其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二是积极选派技术工人参加水利部、水文局等水利系统及本局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要求。三是积极鼓励、推荐文化基础较好的技术工人,报考各类成人高校,为自学自考职工提供方便,鼓励他们通过各类函授教育、自学考试及电大开放教育等方式参加水文水资源及相关专业在职教育,提高学历层次,改善专业结构,树立终身学习、服务水文的学习观念,主动适应水文科技的高度发展。四是要充分发挥师带徒的作用,按照单位需要和职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计划,积极开展结对子传帮带的活动,把技师、高级技师的特色技能变为单位的共同财富,促进青年职工岗位成才。五是要积极开展技术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学习,激发技术工人的竞争创优意识,营造学比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要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实现普通水文职工向技能人才转变,技能人才向高级技能人才转变,单一型技能人才向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转变。
2.加强技能鉴定工作,促进人才技术等级有效提升
职业技能鉴定是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的重要环节,要积极组织开展此项工作,推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培训形式上,采用集中脱产辅导与业余自学相结合,保证为每名参加鉴定的职工都提供学习的机会,要不断改善技能鉴定工作开展条件,设立培训实践基地、添置教学用仪器设备、组织人员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和考核,以技能鉴定考评员为基础,加强水文勘测工种技能鉴定培训的师资力量。坚持“培训是基础,鉴定是手段,提高素质是目的”的宗旨,根据国家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结合水文勘测岗位职工的技术素质状况,认真做好技能鉴定工作。在鉴定内容上,把职业技能培训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岗位操作训练相结合,逐步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技能人才考评体系,确保技能鉴定工作的实效性。要规范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程序,结合水文行业一线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业绩,明确高技能人才传帮带的责任,把带徒作为技师、高级技师的考核内容之一,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考评制度,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技能人才技术等级有效提升。
3.注重发挥作用,突出技能人才的评价和使用
技能人才在水文测报实践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要着力改变过去长期存在的只重学历、不重技能,只重视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不重视技能人才的传统观念,将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共同视作宝贵的人才资源,在培训学习、选拔使用、评比先进、发展党员、外出交流考察方面,坚持同等对待。针对我省水文技能人才队伍现状,要在今后的人才引进工作中面向基层测站,以培养技术骨干、站队长后备人员为目标,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允许职工在专业技术岗位和技能岗位自主转换,以解决基层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对技能人才的评价要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建设,重在技术部门和职工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要实行评聘分开,科学合理设置技能岗位,坚持择优聘任。
4.完善技能人才激励保障制度,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注重为技能人才成长使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工作中着力培养和选拔技术骨干,要让更多的技能人才参与一些新项目的建设、技术革新和改造、疑难技术课题和技术攻关等,采取措施给技能人才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增长才干,提高胜任本职工作能力,推动他们向知识性、研究型、创新型转变。要采取选拔优秀技能人才担当水文站站长等职务、推荐优秀技术工人参加全国及省级劳模评选等,加大对技能人才的表彰力度,促进技术工人热心钻研本职工作,提高事业进取心。对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在省(部)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取得认可名次或取得省级技术状元称号的,可优先推荐晋升技师或高级技师,同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要关心技能人才的生活待遇。对于晋升了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要及时兑现工资福利待遇。我省水文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全省六州各县的基层测站,大多处于高寒缺氧、偏僻、交通不便的牧区、山区。为鼓励生产技术骨干人员立足基层,安心工作,要有效地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比如为偏远的水文站配备发电机和卫星电话,为测站配备计算机、全球定位仪、超声波流速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和先进仪器等,要持续投入资金坚持为基层办实事,积极改善职工的生活工作条件,稳定现有技能人才队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