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药品电子监管论文

时间:2023-03-06 15:57:03

导语:在药品电子监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药品电子监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基本药物;优先使用;影响因素;政策思路随着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越来越多的大医院被要求使用基本药物[1]。但是诸多因素阻碍基本药物的使用。

1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障碍性因素

1.1政府因素

1.1.1扭曲财政政策财政投入和医疗服务收入无法弥补收支缺口较低,药品销售加成成为收入来源。固定加成率下,多开药、开贵药能赚取更多加成。但基本药物价格低、利润少,零差率销售更是使药品加成变为零。实际药品加成超过15%,即使按15%给予药事服务费仍无法弥补缺口。地方财政能力有限,常出现补偿不足、兑现不及时现象。

1.1.2按服务项目收费该费用支付方式下,医院收益与服务项目的价格、数量成正比,医院更远诱导服务、大处方。

1.1.3基本药物目录对不同地域、机构、人群用药差异考虑不足,无法满足居民基本用药需求。

1.1.4对基本药物使用比例的规定主要是行政干预,而各地要求差别明显,缺少足够的法律效力。

1.1.5政府监管行为不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力量不足等原因,医生用药行为得不到有效监控[2],多开药、开贵药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1.2医疗机构与医生因素

1.2.1逐利行为的影响。公立医院公益性不足,在经济效益驱使下鼓励医生大处方。

1.2.2医生的认识与习惯。部分医生对基本药物认可度不高[3];医生专业背景、用药习惯的差异与基本药物品种、数量有限的矛盾限制医生用药选择。

1.3其他因素

1.3.1基本药物宣传、教育不到位,居民对基本药物知晓度低,不愿意接受。

1.3.2医保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控能力有限,无法有效限制非正常用药和非基本药物的使用。

1.3.3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对利润空间小的基本药物,缺乏生产、配送积极性;在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完全到位的情况下,更愿通过各种手段与医院结盟,促进高价药销售。

1.3.4医药市场与基本药物本身属性的限制。一方面,医疗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明显,医药市场竞争不充分,处于垄断低位的公立医院缺乏低价吸引患者的动力。另一方面,药品达到规定剂量时的效用最高,继续增加剂量疗效增加有限,甚至可能产生副作用。而新药在规定剂量下,往往能够获得更大的效用,具有更高的健康收益。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对健康偏好明显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消费价格更高的新药而不是基本药物。

2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政策思路

2.1基本药物使用比例的强制性规定政府应对各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率、使用率(包括品种数、销售额比例)给出明确的规定,并促使其上升为法律。

2.2基本药物使用的经济激励

2.2.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增加财政补助在收入结构中比例;同时适当提高医疗服务费用,体现医疗服务的劳动价值。

2.2.2改善医务人员收入结构。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将医生的工资与基本药物的科学、合理处方情况挂钩。

2.2.3改革付费方式。变后付费为预先费用控制,引入医保与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通过处方预算和服务量约定,使医生在保证服务量的前提下限制处方高价药的行为。

2.2.4合理制定基本药物价格。通过竞争、支持差别定价等方式引导药品供应商自愿降价,并在适当情况下强制性限价。

2.3规范使用行为

2.3.1规范医生开具处方行为,医生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优先选用基本药物,并将使用情况纳入医生考核。

2.3.2加强对医生使用基本药物的培训,通过处方指导等方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2.3.3大力推进和细化临床路径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完善、管理条件的提升等,保障医疗服务的规范性、便捷性等,促进基本药物得到合理利用。

2.4建立健全支撑体系

2.4.1完善基本药物目录通过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断优化品种和数量,将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药品纳入目录中,扩大目录的适用范围。

2.4.2建立健全药品信息系统①药品流通信息系统。以国家基本药物省级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电子监管为契机,构建全国药品流通信息网络,充实药品信息数据库,构建药品经营单位、人员、物流、交易的信息平台,实现“阳光医药”。②完善电子处方信息系统,提高对处方行为的监管效能。③完善疾病病种分类系统,促进临床路径管理、付费方式改革的深入推进。

2.4.3健全基本药物教育系统除了对医务人员基本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外,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基本药物宣传,提高患者的认知度。

参考文献:

[1]孙维傲,袁红梅,陈玉文.二、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的问题与对策[J].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351-353.

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买卖形式的发展,消费者的安全权产生了新的侵害形式.本文指出如何实现消费者安全权的有效保护,如何保障新交易形式中的消费者安全权已成为完善消费者安全权保护体系的重要方面。

一、消费者安全权概述

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即是安全权。安全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之一。没有安全权,其他权利就无从谈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第一项权利即是安全权,足见其重要性。笔者认为通过对侵害主体的界定,可将消费者安全权的内容作如下划分:

由所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造成的侵害。对消费者而言,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是为了个人或家庭的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在为商品的所有、服务的提供付出代价后,对方当事人有义务提供合格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安全权的要求。

由营业场所设施或第三人造成的侵害,消费者应当享有广义的安全权。因经营场所的设施,例如电梯设备坏损,天花板跌落对消费者所造成的侵害,同样应当认定为经营者对消费者安全权的侵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即在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这一范围内,都应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权。

二、消费者消费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消费领域的安全问题

1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牟取非法利润,不法分子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普通白酒中加敌敌畏冒充“茅台”;用福尔马林泡凤爪;出售变质、发霉的各种食物等,这些商品损害人们的健康,甚至致人死亡。

2.药品安全问题

药物原本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但是有些置人们的生命健康于不顾,以非药物冒充药物,不能对病情产生缓解及解除作用,延误疾病的治疗;有些还掺杂有害成份,致使病情加剧。

3.化妆品安全问题

对美的追求成为时尚,化妆品致人损害的案件越来越多,有些润肤膏不仅不能美容反而致人容貌毁损,还有些化妆品甚至含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有害物质。

4.服务的场所和方式的安全问题

旅馆房屋年久失修、楼梯老化腐朽;饭店、旅馆电源外露,极易触电;饭店管理不善,顾客财物失窃等等。服务方式不安全:理发师使用工具不当或者不消毒致顾客受伤或者传染疾病等。

(二)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

1.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人身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问题集中体现在隐私权上。大量的私人信息和数据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被信息服务系统收集、储存、传输,消费者的隐私权受到威胁。网络经营者为追求利润使用以致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银行的过错行为或黑客侵犯导致的个人信用卡信息被盗、丢失;垃圾邮件的骚扰等。通过手机短信对安全权的侵害,表现为用户的私人信息被任意采集和利用。用户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一旦进入互联网,就可能被传播、转载、披露、利用。

2.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财产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采用的网络交易是一种非即时清结交易,区别于日常的即时清结消费交易。受到金融服务水平和电子化程度限制,网上支付的安全性还难以得到保障。网络的开放性增加了消费者财产遭受侵害的风险,消费者进行网上买卖时承担着许多风险:网上支付信息被泄露给第三者;帐号密码被盗窃或非法破解以致电子货币被盗等。

三、完善消费者安全权的保障体系

(一)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提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安全的环境,商品,服务,一旦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要积极正当的维权。消费者维权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取决于消费者自身捍卫权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果因损失小,怕麻烦或诉讼风险而放弃对合法权益的维护,就是对侵权行为的放纵。

(二)制定专门的立法和制度

1.建立专门的《消费者安全法》

消费者安全法建立在民法典的侵权法以及现行产品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单行法规的基础上,对涉及消费者人身和财产遭受经营者侵犯的问题做出具体规定。经营者不得侮辱、诽谤消费者,不得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消费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既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销售者和生产者对消费者承担连带责任。经营者侵犯消费者财产或者人身权利时,在法定条件下,应当承担超出实际造成的损失额承担赔偿责任;规定消费者的人格权,包括消费者的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规定消费者人格权的法律保护,包括规定经营者在侵犯消费者人格权时应当承担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2.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隐私权专门立法

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应当包规定:经营者的义务,制定隐私保护政策与措施并予以公示,对消费者面临的隐私风险有说明和提示义务,对所收集的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与限制、禁止使用的义务;收集个人信息行为必须合法。经营者必须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经主管部门许可与当事人同意后才可以进行收集:个人信息的使用安全。经营者对其收集的个人信息的使用必须是合法的,未经被收集人许可,不得对其信息进行公开或转让。

3.建立消费者援助制度

处于弱势的消费者面对的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诉讼费用影响了消费者的诉讼能力。建立消费者援助制度,通过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行政机构向法院起诉,由法庭对特殊消费者实行诉讼费用救济制度,降低消费者诉讼的难度。

(三)加强社会监督

1.加强政府的监管工作

消费者对诸如食品、药品、交通工具等产品的消费安全程度难以凭个人知识加以鉴定,一旦鉴定错误,其后果往往是以生命健康为代价。政府必须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行安全标准检验。对于侵害消费者安全权的经营者,给予行政处罚,并进行公开。

第3篇

关键词:溯源平台;诚信机制;计算机技术;诚信意识;诚信行为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0-0061-03

Abstract: The good faith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control means, to establish a corporate and personal credit system, for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a complete Chinese medicine business credit mechanism as the goal, geared to the needs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quality all-the-way tracking and traceability technology system, set up integrated government,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to provide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cultivation, production, circulation, use third-party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data platform,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roots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n system of each link related to validation, to ensure credibility, integrity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raise awareness of corporate and personal integrity and honesty.

Key words: Traceability platform;integrity mechanism;computer technology;integrity consciousness;integrity behaviors

1 概述

目前关于中药安全研究,在部分发达国家,为了实现农产品的安全追溯,建立了较完整的安全追溯制度。在美国,种植环节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GAP)管理体系[1],加工环节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管理体系[2][3],以及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体系[4-6]。而在中药产业化进程中,我国也参照欧美食品药品管理办法,建立了GAP、GMP等质量控制体系[7-12],在这些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下我国中药质量安全水平已大大提高。2011年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创新动力公司等6家单位在2年前联合成立的中药溯源项目组,在中国中药协会的指导下,开展了中药溯源的学术研究、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和小范围试点(2012-2015在四川、广西、安徽、河南试点),完成并开展了中药溯源商品分类标准制定、中药溯源编码体系制定、中药溯源系统软硬件平台开发、中药汤剂合理用药应用技术[13][14]等工作。

2 中药行业诚信机制研究路线

基于中药溯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访谈调查问卷与文献法,对国内外药品安全监控制度及文献进行梳理和考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全面把握当前中药溯源行业诚信现状,从理论升华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去研究中药溯源商业诚信机制,并对构建的中药溯源诚信机制展开应用试点,进行全流程监控,机制重在重建诚信行为,提高诚信意识,鼓励诚信收益,承担非诚信带来的后果。

3 中药行业诚信机制构建原理

本论文主要从诚信制度、诚信意识以及诚信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方式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三方面来构建中药溯源质量诚信机制,根据此诚信机制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 因此诚信机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3.1中药溯源诚信制度

制度是诚信体系建设的根本,制度不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就会存在缺陷和漏洞。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贯通GAP-GMP-GSP-GCP的中药溯源诚信制度,记录中药源头到终点所有环节(种植、生产、流通、使用)中药产品的责任人信息、关键质量参数、流通信息等三类数据并进行如实记录、绑定、有效传递,做到对中药产品的“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中药溯源诚信制度预从如下方面展开:

1)诚信信息采集与共享制度

本制度涉及中药溯源各环节基础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共享,保证信息采集的全面、快速、有效,确保对药品企业质量动态的及时掌握。本环节是整个机制建立的最基本的环节,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专家评定等渠道确定信息采集指标,其中包括:农户档案、产地环境、采集加工、厂家、产品规范、产品质量等级、产品号、流通号等相关信息。以指标作为依据采集相关信息,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实时上传至第三方平台――中药溯源服务平台,实现中药信息数据的共享。

2)药品质量档案建立制度

药品质量档案收集、管理,为信用等级的合理评定和科学监管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依据,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服务。主要涉及质量档案的建立、管理内容。对于质量档案的建立原则应遵从:各环节关键指标信息不遗漏、保证指标信息真实性、有使用借鉴的价值、严格遵守药品质量控制规定等原则。药品质量档案指标主要有:药品批准文号批件,药品质量标准,药品的质量检验报告书,物价部门的批件,药品的合格证,药品的说明书,用户访问记录,不良反应报告表,质量投诉记录表或质量事故报告等。药品质量档案管理是在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领导的指导下实施,监管部门首先要对药品质量档案标准做统一规划与部署,其次,根据标准对各环节的企业及个人给予实时的监督指导。

3)等级评定制度

科学合理地开展药品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合责任人信息、关键质量参数、流通信息的相关数据,根据数据分析、文献调查、专家评定等方式,针对不同环节制定全面有效的诚信等级评定制。首先,探索建立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然后,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体系指标重要性做决策分析,如针对生产环节,体系可包括厂家、药品编号、产品规范、产品质量等相关指标,以文献查找和专家指导为前提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决策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各达标等级标准。该制度的建立能提高药品企业积极性与中药产品质量,增强管理水平,加深诚信意识,也是中药行业诚信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为守信与失信奖惩制度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4)守信与失信奖惩制度

以诚信信息采集与共享制度、药品质量档案建立制度、等级评定制度作为评定依据,再以三大制度达标等级建立守信与失信判定标准,同时划分信用等级及达标等级,达标企业与个人不予惩罚并根据达标优秀程度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未达标的企业及个人给予警告或罚款的不同程度的惩罚。该制度奖惩并举,有效促进药品企业的信用意识,确保诚信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个人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诚信意识的普及,巩固诚信机制的建立。

5)第三方技术保障制度

第三方技术保障是以构建的诚信机制得以开展的。为验证诚信机制的可行性,特结合此三方平台――中药溯源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流通、使用等过程关键信息进行处理。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中药溯源公共服务平台:该网络平台通过集成物联网传输技术、中药快检技术和交易诚信规则,依据中药溯源编码标准体系,利用RFID等物联网技术,建立第三方中药溯源网络服务平台。从中药的种植GAP、加工GMP到流通GSP全流程采集关键参数,并绑定生产如期、数量、责任人到电子标签和网络后台数据库中,并且把每个环节中的药品质量参数、企业诚信指标、交易流水数据等三类关键信息进行统一编码、实时校验,对中药产业每个环节中药产品的责任人信息、关键质量参数、流通信息等三类数据进行如实记录、绑定、有效传递,通过网络后台实时校验,实现中药质量的全流程监管,从而实现中药的全过程质量动态控制。

整合现有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引入高效的物联网技术,调整监管模式的第三方中药溯源系统,溯源系统一方面通过物联网,能实时地传回企业和市场第一手的行业动态数据;另一方面,专家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及时地将专家指导意见传递到种植户、加工人员的手中,成为服务整个中药产业链的第三方质量保障平台,真正确保中药的优质优价,建立平台升级、优化方案以动态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3.2中药溯源诚信意识

建设中药溯源商业诚信机制,树立中药行业个人、企业的诚信理念是关键,是诚信制度能够高效、长期实施的关键保障因素之一。诚信理念的树立可以通过对中药溯源服务平台的应用,把每个环节中的药品质量参数、企业诚信指标、交易流水数据等三类关键信息进行统一编码、实时校验,对中药产业每个环节中药产品的责任人信息、关键质量参数、流通信息等三类数据进行如实记录、绑定、有效传递,实时看见农户,企业,消费者的诚信信用,促进诚信行为,加深个人和企业对诚信建设重大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培养和强化中药行业个人、企业的诚信理念。

3.3中药溯源诚信行为

诚信行为是在诚信制度及诚信意识催化下的产物,诚信行为的研究为后续诚信体系试点考核提供直接实验数据。

4 应用试点

根据研究内容,我们预在四川省两个县城进行为期半年应用试点,县城一使用本诚信机制,县城二未使用本诚信机制,对比作用结果以达到验证本机制作用效果的目的。

5 总结

本诚信机制的简历将对中药材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材安全的监管能力、消费者知情权、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从中药产业源头到终点全方位监管,将对中药材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材安全的监管能力、消费者知情权、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能提升国内大中药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中药现代化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有利于促使生产者按照中药标准从事生产加工,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企业优胜劣汰和合法有序竞争。对于提供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Gonzalez-Rodriguez R M, Noguerol-Pato R C. Gonzalez-Barreiro. Application of new fungicides under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volatile profile of white wines[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1(44).

[2] Immel B K. A Brief History of the GMPs, Regulatory Compliance Newsletter, The GMPLabeling System[EB/OL].(2012-03-25).http:///news_letters/news1105.pdf.

[3] Lund W.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The Pharmaceutical Codex: Principle andPractice of Pharmaceutics[M]. 12th ed.London: The Pharmaceutical Press, 1994:362-397.

[4] Hulebak K L, Schlosser W.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history and conceptual overviewl[J]. Risk Anal, 2002(22):547-552.

[5] Khanke S S, Mayes T. HACCP Implementation: a practial guid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ACCP plan[J]. Food Control, 1998(9):103-109.

[6] Mayes T.How can the principles of validation and certification be applied to hazard analysis?[J]. Food Control,1999(10):277-280.

[7] 杨娜,王正军,张向新,等.GAP分析的方法及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用,2008(2).

[8] 周顺利,周丽丽,肖相芬等.良好农业规范(GAP)及其在中国作物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0).

[9] 王化东,黄俊勇,卫莹芳. 我国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现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7).

[10] 王波, 孙悦平. GMP管理理念的进步[J]. 中国药事,2009(1).

[11] 张继辉,邵蓉. 新版GMP实施过程中亟需关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药事,2012(1).

[12] 肖江宜,平其能.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企业GMP实施中的应用[J]. 中国新药杂志,2009(11).

第4篇

本次大会以“深化应用、创新服务、助力医改”为主题,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层次最高、最具权威性的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大会。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会长王陇德,重庆市副市长吴刚,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侯岩,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电子健康联盟指导委员会主席邓淑明博士,WHO驻华代表处官员,WHO卫生信息技术官员,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屈谦等国内外嘉宾出席了大会。

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卫生主管部门、信息中心,国家转移支付信息化建设项目地区项目管理部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的有关人员,以及国内外知名医疗信息化厂商2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卫生部办公厅侯岩主任在《我国“十二五”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卫生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医改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他各项医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改善就医体验,降低医药费用,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提出“3521”的发展框架,进一步明确了卫生信息化发展思路为整合资源、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发展原则为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惠及居民、服务应用;发展的切入点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发展重点为加快居民健康卡推进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和标准、建设信息平台等方面的职责,主导卫生信息化建设,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以及社会力量在人力资源、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发挥学会作用,推进卫生信息化发展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作了《深化应用,创新服务,助力医改,促进卫生信息化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指出经过两年多的认识与实践,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路逐渐清晰,任务逐步明确,投入得到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在,卫生信息化已经成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等各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卫生信息化在实现便民惠民措施,支撑卫生改革,提高监管、监测、评价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会应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政府、用户和厂商的合作搭建活动平台,很好地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共同推动卫生信息化发展。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强学术研究工作;二是要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工作;三是要加强学会组织与管理工作,提升学会的业务能力。

抓住机遇,发挥卫生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所做的《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指出,卫生统计与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科学管理和循证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和技术支撑。“十二五”期间,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和要求;二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三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内生需求日益旺盛;四是企业的积极参与和供给能力提高;五是居民的广泛关注和要求。基于此,卫生信息化发展要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3521”的框架,并确定了今后一段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筹管理;二是加强医改监测评估工作;三是推进以健康档案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四是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五是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六是实施好医改信息化专项等。发挥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从标准研制、标准管理和保障机制入手,加强卫生信息标准建设;二是建立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三是加强卫生信息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卫生信息法制建设,重点研究制定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应用和远程医疗的政策法规,以及数字签名、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等;五是加强科学研究与交流合作等。

主会场分享各地卫生信息化建设经验

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屈谦在《卫生信息化破解医改难题的探索》的报告中,介绍了重庆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进展及其初步成效。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电子健康联盟指导委员会主席邓淑明博士介绍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香港的经验》。WHO卫生信息技术官员Mark S.Landry作了《使用标准提高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的报告,芬兰SITRA以居民为中心的电子健康服务项目负责人Tuomas Teuri介绍了《芬兰个人健康档案平台和服务》,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网络医学――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与大家分享了医院在建立新型网络医疗服务体系,开展远程医疗业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分会场就8大应用领域展开热烈研讨

除大会主旨报告外,大会还设立了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卫生统计与医改监测、基层卫生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远程医疗、优秀论文等8个专题分论坛。各分论坛都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关注,很多分论坛座无虚席,一些代表甚至找不到座位只能站着听讲。

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刘运成的《军队数字化医院建设与一号工程升级》、武汉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张晓祥的《电子病历规划与信息集成》、上海瑞金医院统计信息科主任孙木的《电子病历与临床路径》、北京阜外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赵的《电子病历建设与服务模式的研究》等报告给关注医院信息化的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谢桦《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上海健康信息网工程》、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沈剑锋《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展望》等报告,分享了各地区域医疗以及公共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

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远程医学部主任翟新海介绍的《远程医学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总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刘丽华所作的《医院统计信息集成与管理决策支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马家奇的《数字医学与信息化公共卫生》等报告,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与参会听众展开研讨。

第5篇

一、基本情况

1.生产企业。目前全省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47家,其中西安20家,占全省的42.55%;其次咸阳10家,占21.28%;杨凌7家,占14.89%;宝鸡2家,占4.26%,以上整个关中地区占82.98%,陕南地区汉中6家,安康和商洛各1家,陕北地区空白;涉及药品生产企业12家,占25.53%。

2.品种。目前陕西拥有保健食品品种369个,涵盖了所有26类功能。其中在产品种172个。

3.销售状况。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保健食品全省销售额为71304.45万元,平均每个在产品种销售414.56万元,平均每个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17.12万元,其中销售过千万元的品种有3个,目前陕西省没有产值过亿元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4.监管情况。2013年开始,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药监局)开展了保健食品清理换证工作,通过严把准入关口,在全国率先实施生产现场动态检查、产品现场抽检、停止保健食品GMP证书发放等措施,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认可,并在国家总局制定的《保健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中予以采用。通过清理换证,淘汰生产管理能力低劣的企业,有效提高了行业质量管理水平;2014年省药监局建成了全省保健食品生产流通许可系统和保健品监管信息系统。生产许可系统的使用,促进了许可工作的透明、公开。保健品监管信息系统建立了企业基本信息档案、日常监督档案、监督抽检信息档案、企业失信情况档案,为下一步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2015年,省药监局加强了飞行检查的力度,飞行检查以监督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存在夸大宣传违法广告的企业为检查对象,全面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人员、物料、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的管理制度、记录,查找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督促企业对问题进行整改,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5.其他。目前全省共有保健食品研发机构约10家,近年来,每年申报品种约50―60个。有注册检验机构2家,其他检验机构2家。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均少于1000万,规模较小,仅有一条生产线,生产能力有限,自动化或产业化程度较低。

2.经营状况差,市场认可度低。陕西拥有保健食品的品种不少,380余个,但至今没有一个品种在全国叫的响,成为名优产品,著名商标。营销模式单一,观念陈旧,管理水平低,销路不畅,从而导致大多数企业生产停滞或不能正常运转。

3.研发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陕西具有较强的人才、科技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和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数十所专门从事食品和植物科学研究和教学机构及大专院校,每年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取得科研成果多项;再加上陕特的地理环境,秦巴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些都没有充分得到利用和开发。虽也有近10所研究机构,每年申报50-60个品种,但这些品种申报功能雷同,重复开发多;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普通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科技含量高,具有特色,特别是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产品几乎没有。生产品种的剂型以口服剂常用剂型(胶囊、片剂、颗粒剂、口服液)为主,难见其他口服制剂类型和食品类口服类型。

4.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接受消化新事物能力差,对国家和行业政策和法规重视和学习不够,对其变化更是缺乏应变能力。缺少创劲,遇到问题和困难,不愿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瞻前顾后,观望等待,因此丧失了许多机遇,才形成今天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5.从业人员素质低,人员流动大。由于整个行业不景气,待遇不高,从而导致留不住人,技术人员流动较大,从业人员素质较差,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三、发展对策

1.政策支持,将其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支柱产业发展。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始实施,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国家卫计委和CFDA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家已将大健康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首次将“营养和保健食品制造业”列为国家发展规划,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样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解决国民健康问题,降低医药费用;有利于拉动内需和解决就业,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陕西应根据本省的实际、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好政策、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特别应做好大健康产业(包括保健食品产业)“十三五”规划,并像“t药产业”一样,列入全省的新兴战略支柱产业,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2.创新引领发展,把研发工作作为工作重中之重。(1)加强保健食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食品科学、营养学、药学、生理学、预防医学、生物工程、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协同运用,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功能因子和生理机能,对其开展全方位的循证医学研究,验证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改善消费者健康的价值。(2)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运用现代分离、提取、培植、稳定、评价及制造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微胶囊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生物技术、无菌包装技术、干燥技术等实现从原料中提取有效成分,剔除有害物,根据不同的配方和产品要求,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进行科学配置、重组、调味等加工处理,生产出名副其实的具有科学、营养、健康、方便的保健食品。(3)加强多学科的基础研究开发创新性产品。保健食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应是多学科的交叉,因此应用多学科的知识,采用现代科学仪器和实验手段,从分子、细胞、器官等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其功效及功能因子进行研究,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从根本上解决保健食品同类不同质的问题。(4)多元化发展,随着生命科学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未来保健食品的加工更精细、配方更科学,功能更明确,效果更显著,食用更方便。产品形式除目前的口服液、胶囊、饮料、颗粒剂、片剂外,一些新形成的食品,如烘培、膨化、挤压类等也已上市。《中国药典》收载的口服制剂类型有16种之多,而食品形式更是丰富多彩,这些都是保健食品产品形式的选择来源。(5)重视传统文化研究。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补不如食补等观念,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翻开我国的历史,在许多本草和药典中都记载有关饮食保健方面的理论,同时,我国还有丰富的保健食品原料。有理论指导,有原料利用,才真正是我国保健食品领域的优势所在,即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药食同源可以发挥中医上工治未病的优势,是大健康事业的基本要求。

3.创新思维,做好销售工作。销售工作是龙头,企业要发展,做大做强首行要做好销售工作。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后,保健食品市场竟争将更为激烈。企业有生存发展,必须通过创新和实践,找到适合情、符合法规要求的销售模式和方法,打破传统的销售思维,由自销,包销等方式逐步向电子商务、直销等模式转变。目前,尽管互联网还不是保健食品主流销售渠道,但它正在崛起,必将成为未来销售主体。同时还应注意做好营销战略工作,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挖掘自身产品优势,加强消费者教育,做好现场营销,不断铸造自己的品牌等等。

4.实施人才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人才兴国、人才强国建设一直是我国优先发展的战略,是国家长期坚持不懈的基本国策,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更是如此,人才是第一要素,是决定因素和基石。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的作用和贡献,实践证明,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必须爱惜人才、重视人才,并对其成长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学习培训,提高全员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保障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5.科学管理,不断创新。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强调“宽进”、“巧管”、“共治”、“重罚”的立法理念,为保健食品行业治理和监管开拓了新视野。最终结果是让企业真正成为第一责任人,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新的《食品安全法》关于保健食品的最大变化,即产品上市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即注册制和备案制共存的监管模式,显然这是政府新一轮简政放权大幅度削减行政许可事项等改革的一部分。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以及同时修订的《广告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将影响并逐渐引导生产经营者真正肩负起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同时,实施“双轨制”,不是放松监管,而是把监管重心从审批转移到过程监管,简政放权,减少行政许可事项,强化企业首要责任,促进自律。

第6篇

    论文关键词 网络交易 消费者 消费者权益 法律对策

    一、网络交易概念的界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提高,网络交易正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所崇尚的一种消费方式。网络交易以其高效、便捷、虚拟化、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等特点已成为信息网络时代最重要的消费手段。网络交易是一种信息化、虚拟化交易过程,是买卖双方通过网站、网店、网页等网络平台为媒介,以商品或服务为交易对象,卖方通过网络媒体交易信息或要约,买方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要约作出承诺并支付一定价款的一种交易方式。网络交易已经成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商品或服务由卖家转移到买家的一种最新的表现形式。买卖双方不需要直接面对面的磋商和交易,而是通过电子数据和电子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并最终实现订货、付款、发货、收货的交易目的。这种交易方式既节约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更简化了交易环节。

    二、网络交易的现状及其特点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社会正步入了一个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在超越以往的钱物交易方式后,网络交易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最快的交易方式。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2011年的检测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12月,网络交易规模已经达到8019亿元,同比增长了56%,中国网络交易用户规模达到了2.03亿人,同比增长28.5%.中国消费者网络交易的频率已经超过了欧美等国,在调查中显示70%的中国用户每周至少上网购物一次,而这一比例也远远超过美国、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家的网络交易比例。可见,在当今社会,网络交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它的出现不仅仅在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和快捷,更是一种消费观念的全新体验。网络交易在买卖双方不通过直接接触,采取互联网这一交易平台来完成买卖商品或接受服务。它与传统的交易模式相比较,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

    (一)网络交易是一种信息化、虚拟化的交易过程,网络交易安全系数低交易双方是通过网络平台的信息和技术来实现交易的目的。打破了传统交易模式,又被称为“电子商务”,是一种“无纸消费”。交易双方无需面对面的磋商、洽谈就可以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因此在网络上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在经营者的操作下存在有低价陷阱、虚假宣传、空头承诺、夸大其词及各种风险和诱惑。这种交易方式将造成消费者受欺诈甚至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较之于传统的交易手段来说其安全系数较低。

    (二)网络交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交易效率高、成本低交易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场所都可以凭借网络作为交易平台,没有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交易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通过网络媒体的各种信息来完成交易活动。

    网络交易由于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借助网络平台、电子信息,商品和服务的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公布,交易双方只需点击网络平台就可以查找所需的信息,从而在网上进行磋商、洽谈和交易。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速度,在成本上也着实减轻了经营者的负担,可以将交易成本降到最低,避免以往的现实交易中的大量库存和积压的现象。

    (三)网络交易开拓了交易对象和交易市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增长,我国每年使用网络的人数正在逐步增长,网络交易的对象正在拥有着巨大的客户资源,商家只需要在网络中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信息的查询买到不容易买到的物品。网络交易拥有着大量的潜在客户,消费者一旦在网络中查询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或服务,便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交易。而且其交易市场广阔,涉及人们生活日常用品、家居建材、电子设备、文化娱乐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可谓是琳琅满目,百花齐放,交易市场可谓是广阔繁杂。

    三、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由于网络交易属于一种虚拟交易,消费者只能通过互联网在虚拟的平台通过经营者在网站、网页、网店上对商品或服务的广告图片、文字说明、样品、视频等介绍来了解经营者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由于利益的驱使,经营者常常会作出虚假广告、故意夸大商品或服务的效用、性能、价格、承诺,导致消费者很难判别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性,消费者知情权难以保障。虽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第八条中明确对消费者的知情权作出了规定:“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但在现实的网络交易中,经营者的相关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往往给消费者在作出经验或是主观判断之后,却又增加了交易的风险。很难保证消费者能了解到经营者的真实信息,从而在消费者受到欺诈或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很难举证,不能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但在现实的网络交易中,交易方式普遍采用的是格式合同,大多交易条款或是服务条款都是经营者事先拟定的,消费者在浏览网页后直接点击网站上的“同意”或“接受”即可订立网络合同。经营者在没有事先和消费者协商的情况下就拟定了格式合同的条款和内容,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拒绝,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种条款的出现已经严重违反了《消法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规定,显失公平,构成了对契约自由原则的挑战,造成了消费者权益的失衡,而且这些条款的隐蔽性也直接带来了消费者维权中的障碍。

    (二)消费者在网络交易中的安全权、隐私权受到侵害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由于需要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和资料即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内容甚至还必须拥有个人电子账户如支付宝、网银等才能完成交易过程。这些信息一旦由消费者提供后,可能会遭到黑客的攻击,窃取消费者的电子账号和密码等信息造成财产安全和经济损失问题,甚至交易的数据和信息也会被一些为了谋取经济利益的不法分子窃听、出卖、伪造和篡改。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造成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权受到威胁。

    (三)消费者在网络交易中的退货权、损害赔偿权得不到保障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中,消费者可以亲身体会和接触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能够直观在见到实物鉴别商品的质地、性能及其好坏,如果发现问题即便在购物后也能及时向经营者告知和反馈。但是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无法真实感受、体验商品的质地、质量,甚至无法验货或是试用,导致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如果发现真实的商品与网络中商品的图片和说明不一致时,此时消费者的退货权由于缺乏相关立法规定,给消费者的退换货带来了困难,有的经营者以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规避责任。如经营者在网络销售中也常常以“本店一旦出售货物,概不退货”、“退货邮费自理”等理由来为自己推卸责任。在传统消费模式中,如果由于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害的,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可以向经营者或生产者请求赔偿。但在网络交易中,由于交易双方是利用互联网这个交易平台,没有实体店铺,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关于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只有经营者最清楚,当消费者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请求损害赔偿时却会因为没有经营者的实名审查和登记、网络的虚拟性、数字化而导致取证难、无法追查、管辖权属、侵权责任难认定等问题的出现受到阻碍,消费者权益收到侵害时由于缺乏立法依据难以切实得到保护和救济。

    四、完善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及建议

第7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息;手机系统;监控;数据库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10.012

〔中图分类号〕G25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0-0053-06

1手机食品安全信息监控系统研究需求分析

1.1该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对食品安全信息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劣质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中,50%的信息来源于网络、电视机、报刊和学术论文等公开渠道,还有近一半的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和监控。发现和收集更多的劣质食品信息,建立有效快速的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刻不容缓。然而,当前我国劣质食品信息的获取、检测、聚类、整合工作却不尽如人意,由于食品检测费用高,耗费精力多,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了自认倒霉,知情不报,致使大量劣质食品信息数据流失。劣质食品信息尚未形成完善的数据库体系,构建手机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势在必行。

1.2食品安全信息监控系统研究的现状

带着一系列问题,笔者向江南大学学生、侨联工作人员、退休市民发了200份问卷调查表,问卷回收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97%。性别上,被调查者男性88人,占问卷调查对象46%,女性100人,占调查对象54%;年龄上,35岁以下被调查对象64人,占调查对象34%,35~55岁46人,占调查对象24%,55岁以上,占调查对象41%;职业上,如图1所示:公务员10人,企事业单位员工24人,在校学生47人,外来务工人员7人,离退休人员或失业人员79人,其他3人。以离退休人员或失业人员居多,占调查对象42%;其次是在校学生,占调查对象25%。问卷数据的录入、统计、分析均在Orgin.7.5软件中运行。

从188份调查问卷得出:(1)关于食品安全信息数据的使用,25%的市民经常使用,57%的居民很少使用,另有6人不知道有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2)当问到“在食品数据库中,看到劣质食品信息多数出自哪里”时,如图2所示:占被调查对象的92%的174人认为是小摊贩,他们认为小摊贩流动性大,无证摊主多且难以管理;占被调查对象的32%的62人认为是集贸、批发市场,近来一系列的“毒豆芽”、“墨汁粉条”、“染色花椒”以及残留农药等问题都发生集贸、批发市场里,它排在了第二位,有19%的居民认为食品零售店同样不安全,另有10%的居民认为是超市。与前四种场所相比,商场和食品连锁店相对评价相对较好。

(3)当问到“在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中最常看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复选题),有104人,55%的居民认为是食品保质期过期;有90人,49%的居民认为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79人,42%的居民认为是食品变质;60人,32%的居民认为是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58人,31%的居民认为虚假或夸大宣传,51人,27%的居民认为是农药高残留,34人,18%的居民认为是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最常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调查统计图如图3所示。

(4)当问到“您对在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网站上公布劣质食品抽检结果的做法是否赞成”时,有181人表示赞成,5人无所谓,2人不赞成。分别占被调查对象的96%,3%,1%;是否赞成在媒体上公布劣质食品抽检结果统计图(图4)如下所示:

1图4是否赞成在媒体上公布劣质食品抽检结果统计图1

(5)当问到:“遇到上述食品不安全问题是怎样解决(复选)”时,被调查对象中,81%即154人认为:自认倒霉当垃圾处理,不会上传信息给相关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网站;25%即47人认为:与生产经营者、商家协商;14%即27人认为: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会上传信息给相关食品安全数据库网站;另有占被调查对象2%的3人认为没有必要上传信息给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网站,直接向法院;遇到劣质食品如何处理调查统计图(图5)如下所示:

调查可知,目前食品安全主要问题如下:

(1)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对劣质食品处罚力度不够;

(2)缺乏影响力大、可全程监管的网格式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

(3)不法分子利用申诉渠道不畅通的现实状况,抓住消费者怕麻烦的心理,生产销售劣质食品;

(4)消费者投诉后因没有收到及时的反馈意见而影响了对商家、厂家的信任。

如何快速收集、处理劣质食品信息,梳理、整合诚信安全的企业、商家、各类食品安全信息并将它们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集群,形成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机制,这些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2手机食品安全信息监控系统研究内容

2.1食品信息资源分类

食品安全信息监控系统通过手机拍摄图片上传发往相关监管部门的方式将信息记录、保存,食品安全信息分类是构建该系统的基础,笔者参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TS2食品工业,在大类的设置上,采取主题为主、主题与学科相结合,使分类在具有直接性的同时增加其包容型性。根据中国“食药同源”的风俗民情,将一级类目设计为10个,增设了医药品大类目,二级类目为48个,类目深度控制在三级。

(1)水产食品:鱼、虾、贝、鳖(甲鱼)、蛙、藻类。

(2)水产加工品:鱼类加工、虾类加工、贝类加工、藻类加工食品。

(3)农产食品:乳、肉、油脂、水果、蔬菜、糖、淀粉、豆类、谷类。

(4)农产加工食品、面粉类加工品、畜产加工品、谷类加工品、豆类加工品、坚果类加工品、腌制类加工品、冷冻加工品、干制加工品、腌制加工品。

(5)饮料烟酒类:营养饮料、体育饮料、果汁饮料、碳酸饮料、咖啡、罐饮料、可可、红茶、绿茶、麦茶、清酒、啤酒、葡萄酒、威士忌、中国酒、水果类、红酒、黄酒、酿酒。

(6)调味品:酱油、醋、盐、五香粉、八角、桂皮、茴香、花椒、芥末。

(7)烹调食品:欧美料理、日本料理、中国料理、亚洲料理。

(8)医药品类:食品保健药、虫类药、中药。

2.2系统开发框架

依据系统架构,系统开发采用 MVC模式,消费者在视图层与系统进行交互操作,即可得到控制层调用模型层和视图层完成的需求。此种设计模式便于系统开发,亦有助于系统管理。系统开发框架如图6。

1图6系统开发框架图1

手机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流程是基于银行2.0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罚款、奖励场景模拟功能,并将劣质食品照片拍摄后发往相关单位。该系统分为5个关键环节:手机拍摄图片上传发往相关部门部门审查照片现场取样检测确认劣质食品(奖励举报者)/确认合格食品(检测费从手机话费扣除)。系统流程见图7所示。

2.3数据库内容

(1)发现食品质量问题时,软件会跳到一个文档填写界面;

(2)文档填写:文档编号、食品、商店、工厂名称/地址、投诉人、劣质食品描述,填写时间。填完选择提交到的相关部门;

(3)提交文档需要经过客户端及服务端验证,数据将被传到远程服务器并保存至数据库,保存成功后,程序会自动将保存的数据再次发到提交的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接到举报后会及时调查处理;1图7手机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研究运行流程图1

(4)设置“奖励惩罚”的程序,若用户所举报情况属实可获得实质奖励,反之进行罚款;

本软件优势在于用户可即时在线反馈举报。具体手机食品安全监督系统程序如图81,图82。1图81手机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程序图1

在系统模块开发方面,设置7个模块,具体如下:

(1)摄像

拍摄劣质食品,或流动摊点的人员及环境,为取证提供证据。

(2)数据验证

提交文档信息需经客户验证。提交时,界面出现文字:“如果不是劣质食品问题,必要的检验费由举报人承担”。友情提醒消费者以避免消费者随意举报,加重检验者工作负担。

(3)劣质食品信息数据库

劣质食品信息数据库分为6个子库,TABLE 1为农产食品子库;TABLE 2为农产加工食品子库;TABLE 3为水产1图82手机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程序图1

食品子库;TABLE 4为水产加工食品子库;TABLE 5饮料酒食品子库;TABLE 6调味品;TABLE 7烹调食品;TABLE 8医药品类;TABLE 9为动漫视频食品安全教育子库。表1为各子库名称及所藏资料、图片件数。其中TABLE 1为农产食品子库内容分为27个字段,录入 3.5+SQL数据库中,这些字段有:检查项目、ID号码、投诉日期、信息来源地、拍摄人、材料、尺寸、年代、产品产地、厂家、商家、来源方法、购入日期、监管部门处理意见、记载日、备注等。其中检查项目细分为如下小项目:抗菌性物质、残留农药、成分规格、添加物、异物混入、病菌、过期食品等。其它TABLE 2、TABLE 3、TABLE 4、TABLE 5、TABLE 6、TABLE 7、TABLE 8、TABLE 9子库均类似于TABLE 1文档结构设计。

(4)劣质食品处理

数据保存成功后,程序会自动将保存的数据再次提交相关部门,以待调查处理。若消费者选择部门出错,则由监管人员协助提交到相应部门,并免费发短信通知举报者。

(5)罚款、奖励处理

为提高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该系统设有奖惩机制。数据提交后,经验证举报属实,则对该用户进行实质奖励;相反,若情况不实,则相应扣除该用户手机话费。以此提高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

(6)食品安全知识动画数据库

该数据库旨在提供食品安全知识的信息平台,使更多消费者了解到劣质食品的危害,避免购买劣质食品。以手机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的动画应新颖有趣,针对老年人、中年人、白领、外出劳务人员制作内容风格不同的食品安全知识动画。手机界面设计应简单明了,语言尽量保持在每分钟140个字左右,由此可令消费者感到语速适中,音调舒适。

(7)大众监督

该模块主要是一个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与督促平台,展示已受过处理的劣质食品以及店名。便于大众共同监督的同时也能提醒店家避免此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没有出现问题的商家和厂家,则可领取系统提供的食品安全无举报记录证明。

3构建数据库应该注意的问题

该系统网站将举报者发来的图片进行收集、归纳、整理为数据库,并将图片导入13家相应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取样检验,对于没有劣质食品记录的企业、厂家,可以通过数据库检索,出示食品安全证明。系统运行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3个问题:

3.1分担检测成本,账目公开透明

该系统网站库设置“我的帐号”,该帐号可以自动收取奖励和罚款的费用。在手机应用程序及时收到检测部门信息反馈意见的同时,奖励金额自动打入用户的手机账户。与此相反,若举报的信息有误,用户也必须付出相应的检验费用。检测费用从原来由纳税人承担,变为由举报人或者责任人承担。

主要功能有以下3点:

一是充分利用电子银行2.0及手机食品安全监管程序系统,食品监管过程中的奖励和罚款都由第三方支付,实行账目公开透明制度;二是建立奖励、惩罚数据库,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建立奖励和罚款数据快速追查溯源机制。三是为政府节约检测成本。

3.2提高运转效能,拓宽资金来源

资金到位可营造良好的系统运行环境。该数据库的最初开发、运转由纳税人出资。若后续管理运作资金不足,可从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融资来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转。如从违法者收缴的罚款费中收取一定费用,再如为企业、商家出示没有举报记录食品安全证明时收取一定的费用等。同时,政府加强对手机食品安全监管程序软件作用的宣传必不可少。系统正常的运作可实现食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跟踪和监管,也利于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3排除沟通障碍,彰显团队优势

在使用“手机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过程中,要与银行2.0平台、110报警系统、政府注意相互沟通,保持信息的畅通。各部门必须主动合作,遇到问题主动承担责任。本系统对举报劣质食品照片实行监督检查,通过了解每张照片具体检测情况、落实处理具体进度以及发放奖金和收回罚款的情况,帮助监管人员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督促监管人员完成检测、发送奖金、收回罚款的全部工作,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量。该系统始终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消费者举报后能自动收到短信通知,告知食品在检测中、检测结果以及最后获取奖金或者交纳检验费。人性化的管理服务方式让消费者感觉到温馨、愉悦。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薛春香.网络环境中知识组织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第8篇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新形势;转变措施

一、工商管理职能概述

1、工商管理概念在本文中工商管理,就是工商行政管理,指“国家为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通过政府的市场监督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进入市场的生产经营者及其时间、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1]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主体,在我国,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相关部门承接其职责并履行管理的职能,其客体是商业活动主体,市场经营主体,以及一些相应的大中小企业等。就我国而言,目前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一些行政方法和手段,来达到发展、繁荣经济的目的,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建立起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工商管理实质就是国家通过一些行政机构,运用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一些相关规章为手段,来实现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职能。2、工商管理职能概述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是依据《公司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界定出来的,其主要的职能一共有三:市场准入职能、执法监管职能以及服务发展职能。市场准入职能。这一职能是工商行政管理的首要和核心,是一切管理前的责任和不可替代的步骤。这一职能主要的职责就在于审查一切将要进入市场进行经济活动或商品生产活动的个人或是企业等各种主体的经营资格和生产条件,它包括:登记注册、资质审查和行为管理。它不仅规范了市场活动主体的范围,限制了他们活动的方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基本利益。执法监管职能。工商行政管理的执法监管职能,就是指工商行政管理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准入市场的经济商业主体的经营、生产等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职能,这一职能有效地保证了市场的正确方向,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发挥的前提下,对于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理,不仅保障了市场中其它正常合法的经营和生产活动,同时也保障了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正确发展,也维护了市场的正确秩序。服务发展职能。工商行政管理的最为重要的职能即为服务发展职能,它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促使其逐步形成一个符合规范的、健康的市场经营秩序。这既包含了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也包含了对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品牌权益的保障”。[2]其服务发展的职能,不仅有利于市场中的经济和经营主体的利益发展,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和谐,更有利于我国整体经济的繁荣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

二、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现存问题

1、市场准入问题市场准入过程繁琐,手续繁多,审批周期过长,行政色彩过于浓厚。我国由于建国后,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资源配置一直都是政府主导,原有的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再加之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思想和意识还没有转变,他们还有吃拿卡要的思想,尤其在东北经济相对落后,工商行政机关管理人员职业操守不高,职业道德不纯粹。再加之,工作方法不创新,还是按部就班地依照原来的工作程序进行,工商行政管理上并有没有相对正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工作程序和步骤,所以手续审批繁重,过程周期时间长。而且,我国有一些行业,比如像药品经营、宾馆开设、教育培训等这些特殊的行业,都必须由一些主管的单位进行前置性审批,才能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审核,这些行业工商管理一般把关过于严格、登记程序复杂、流程过于繁多,导致了工商部门管理的诸多问题未能解决。2、执法监管问题新形势下的网络环境,给工商行政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很多微商的出现和电商的渗入,不仅挤兑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这些微商并没有进行工商行政管理的准入审批和资格审查,有的微商有着百分之二百的暴力,甚至有的微商在网络上兜售假货和劣质产品,使市场经济秩序遭到冲击。再者,监管手段相对落后,市场准入审批宽松,实行宽松进入,然后后续的审查和监督跟不上,使一些投机公司、皮包公司,有可趁之机进行违法乱纪的经济活动,又没有适应现在网络经济的审批手段,所以审核程序和手续都需要去办理大厅去办理,即便近几年也出现了网络申请,但由于对于核实上还缺乏一定的手段,也导致了当前新形势下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上的诸多执法方向的缺陷。3、服务水平问题新形势下的工商行政管理,首先是服务意识问题,由于原来的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一些行政管理和体制上的问题,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和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一直都没有办法转变,思想固化,不与时俱进,认为政府人员和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是领导和指导层面的人员,所有的市场中的经营主体都是来求人办事,求人登记,求人审核。这种思想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吃拿卡要风气不止,经济就不会繁荣。第二,由于信息时代的全面深入,使原来需要面对面办理的业务,变得更为便捷和轻松。然而由于信息平台不完善,信息数据并未完全公开,很多信息披露不全面,使审查和核对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再加之,政府之间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各部门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只有当某一经营主体出现问题,需要理清责权时,各部门才有机会进行沟通和合作,然而由于信息平台体系相对封闭,企业征信问题更难以核对了。4、履职定位问题首先,履职体系不健全,工商行政管理的各个部门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工作体系,原本计划经济的以罚代管模式,早已经不适合网络信息社会了。加之工商行政管理内部部分员工思想跟不上时代,专业素质也相对较差,更不用谈工作激情和业绩了。第二,组织外部问题层出不穷,当工商行政管理遇到一些相对专业的领域时,像教育、医药、文化等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这不仅仅是外部因素的问题,同时也暴露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中专业人员少,整体团队素质不强,更没有相应的培训机会和深造课程。

三、我国工商管理职能转变的措施

1、尝试市场准入新举措首先要大胆创新,积极变革,改良注册资本的登记制度,放宽经营主体的经营条件和资格审查,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和中小经营主体进行市场准入,简化不必要的冗长手续,节省准入时间。可以在相应的社区建立服务平台,培训社区相应工作人员,或是定点定时间,派一些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下社区进行业务处理,不仅可以使办理人员进行分流,节约等候时间,而且使市场准入落实到社区,在社区的平台上就可以办理相应的手续和审核,提升办理速度,加快办理过程。2、健全执法监管新体系法律是一切的准绳,不仅仅约束着市场经营主体的行为,也规范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各个职能。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过程,健全执法监管体系,是最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首先,要改变原有的以罚代管的模式,罚款不是目的,如何改变和处理问题才是核心,要把执法办案落实到维护市场秩序上来,坚持打击垄断、不正之风,打击贿赂、不正当经营,打击假冒、强卖强买。再者,放宽处罚,积极配合和引导首犯市场主体进行整顿和整改,容期限,正经营,使初犯的主体经营活动重新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第二,把被动执法转变到主动执法上来,改变原有的由上级交办、下达落实的模式,主动筛查,积极处理,不定期进行审核,保障消费者的基本利益。第三,国家也应该不断的补足相应的法律,出台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法条,来约束经营主体的行为,保护其利益。3、构建信息服务新平台新环境,要有新举措,新时代,要有新征程。网络时代,信息化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不仅市场走上电子时代,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也应该从固化状态转变为网络平台。APP、电子终端、计算机化平台等都可以为工商行政管理全新的职能手段。不仅可以让所需信息随即可查,还可以把相关的部门和涉及到的机构,都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协调监管,使一切办公公开化、信息化和透明化。4、架构专业人员新队伍人才,永远都是各个时期的重头戏。要想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整体素质,就需要从人才入手,不仅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还应该有相应的培训和深造机会,不断提高人才工作能力,近而提升工商行政管理的整体职能。

【参考文献】

第9篇

论文摘要:作者以营稍理念为切入点,有机将价值链管理、服务利润链管理、SWOT分析等管理思想相融合,采取技术经济学的方法,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营销理念在医院经济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1医院经济管理的含义

医院经济管理是指医院按照医学科学和现代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货币价值形式和经济手段,对医院全部活动,即医疗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合理筹集和使用医院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医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医院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每个企业都是采购、生产、营销,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作业的集合,所有这些作业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现出来。医院作为服务行业,其服务的目的是治疗疾病、产出健康,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医学知识的拥有和使用,以及社会、病人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认可上。医院价值链,即医院运营的各种作业的集合。

价值链管理在医院经营中具体实践战略:

(1)强化可以增加医疗服务价值的增值作业,同时减少或者消除不能增加医疗服务价值的非增值作业。减少病人待诊过程中的等待时间、病人的手术准备时间、检验科对标本的复核流程等。如减少“退药”作业这一非增值作业环节,医院可以通过加强医生和药房之间的沟通来降低处方的失误率以解决这一问题。

(2)简化和压缩非增值作业。如对门诊实行挂号交款一条龙服务,对门诊就诊流程实行网络化管理,以减少病人排队和待诊时间。

(3)将医院的物资流、药品流、资金流和服务流统一起来,最终形成资源、作业、成本及价值的有机结合,获取竞争优势。

3医院服务利润链管理

1994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赫斯凯特(JamesL. Heskett)、萨塞(W. Earl Sasser)、施莱辛格(Leonard A.Schlesinger)、琼斯(Thomas O. Jones)等提出了“服务利润链”这一服务管理模型。

对于医院服务利润链而言,一线人员的满意度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他们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确保患者的利益和价值;只有患者获得他们期望的价值,才能保证患者的满意度,满意的患者很大部分会成为医院的忠诚患者,忠诚患者在有新的医疗服务需求时,会再次到医院就医;忠诚患者的长期价值会使医院业务量增加,医院经营成本降低,医院品牌形象的改善,医院竞争力的增强,最终确保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医院的经营和竞争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医院对员工的服务质量和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

服务利润链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具体管理战略:

(1)实施人性化管理。从制度、组织、经费等方面建立开展人性化管理的保证机制;完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员工的愿望和需求;关爱、关注员工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完善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机制,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体现在薪酬、晋升、培养发展、职位变动等方面上。

(2)实施网络化管理。创立医院体检中心、运营监管中心、后医疗服务管理中心,建立患者数据库,跟踪随访患者信息,进行有效的健康答疑咨询服务。

(3)强化医患和谐关系。坚持“你走进医院,我们走进您心中”服务宗旨,加大院内、外的宣传,用忠诚患者的口碑宣传效应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间接地帮助医院创造经济效益。

4基于SWOT分析目前医院战略规划

SWOT分析代表组织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组织内外部条件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势的分析主要是着眼于组织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变化对医院的可能影响方面。 1医院伏势分析

(1)政府扶持与市场结合紧密,强化市场营销运作和应变能力.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强势宣传,高薪聘用专家,突出专科特色,打造品牌,吸引病人就诊;对于已就诊的患者,强化其对医院忠诚度,以帮助预约复诊等方式,让其逐步成为忠诚患者。

(2)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不局限收支方面的管理,还应拓展到资产经营和资金管理,切实降低病人医药费用,吸引更多病人来院诊治。

(3)应用计算机管理网络,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和行政、后勤管理成本,提高医院盈利能力。

(4)提供温馨的服务。门诊导诊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逐渐推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尊重病人隐私;针对前来就诊的住院患者,健全电子、手写双项病历档案,定期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祝福信息;前来就诊住院患者实行免费接送,加强医后、术后跟踪随访服务,将病人的关心延伸到院外,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4.2医院劣势分析

政府扶持有局限性。中心型医院、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传染病、精神卫生等医院国家投人全覆盖,而中小医院公益性质相对弱化,唯有靠经济管理、营销实践、温馨服务,引人竞争机制,才有可能促使医院降低医药费用,增加经济收益。 3医院机会分析

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要吸引患者,必须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充分利用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上的灵活性,创新医疗服务项目。只要看准市场机会,适时调整营销思路,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稳步发展。 4医院威胁分析

1)医疗市场份额有限,各种不同类型的医院都将积极参与竞争,抢占市场份额的意识和行动是保证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2)部分从业者虚假广告,形成了对现代医院信任危机的考验。

(3)有些医疗纠纷处理不妥,后果严重。

因此,目前医院只有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才能找到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并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5医院市场营销战略

医院营销战略是以扩大医疗市场份额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形象,树立诚信、廉洁、奉献精神,开展独树一帜的核心技术,提供患者预期的、贴心的、超前的服务,不断满足需求,吸引病人,占领更多的医疗市场。 1医院营销战略的4Ps

(1)服务。全程优质并具特色,如:“一站式服务”、“后医疗服务”、“人性化服务”,等等。

(2)价格。不同的诊疗方法有不同的价格,通过病人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而合理进行不同的收费。

(3)渠道。即医院为赢得病人信任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如“开展白衣天使献爱心,走进社区大型义诊”、“帮扶贫困地区服务下乡”、“优质服务送健康,精湛技术送光明”等活动。

(4)促销。医院将其服务项目和专家简介告知患者,便于患者选择医生,同时让患者了解在院诊治过程中各种惠民政策。如针对贫困低保患者,弱式群体提供的大型设备可减免部分费用,为雷锋式先进群体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旨在实现医院社会效益最大化。 2医院营销战略的4Cs

(1)病人问题的解决。根据病人需求提供服务,通过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帮助有医疗需要的人们解决问题。

(2)病人的成本。既低于病人的心理价格,容易接受,亦能够让医院有所盈利。

(3)便捷。看病或就诊一条龙服务,省时、方便、快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