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7:06
导语:在工匠精神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 要:央视新闻推出8集专题片《大国工匠》,讲述了8位不同岗位的工匠,用他们灵巧的双手,诠释一个现代工匠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他们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挑战自己追求技能的极致和完美,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家级技工行业,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高端人才。“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其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在培养良好的技术技能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1 “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来源
1.1 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个新兴的词汇,没有标准权威的定义,一般是指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李克*总理提到,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并且解读了敬业守信、精益求精这一职业精神的含义。今年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中提到“工匠精神”,从职业精神到“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回归根本,加强中国“制造”。工匠精神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匠人做人做事的原则。“工匠精神”具有以下四点内涵: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1.2 “工匠精神”的传承发展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工匠精神由来己久。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指的“学徒制”或者说“传统学徒制”。是在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之前,手工作坊或店铺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传艺活动。学徒并没有接受到正式的教育,只是机械的模仿师傅的动作,对师傅来说,也没有正式的教学内容,教授的就是自己从上一任师傅身上学到的以及自己从事这件工作以来的经验。古代孔子收了七十二弟子,被认为是我国正式教育的先锋。从这一点上来说,职业教育的起源比普通教育早,只要有学徒制和手工作坊就有了职业教育的雏形,所以职业教育的历史更加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职业教育中师傅带徒弟制度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传承,作为师傅,就是学徒的名义上的父亲,不仅可以打骂、管教他的生活,也可以决定他的技能的学习程度。师傅不仅教授了技术技能,也有?任告诉这些离家很早的少年一些做人、成家、立业的道理,教给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2 “工匠精神”给职业教育注入活力
2.1 为什么职业教育需要“工匠精神
现代的中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蓝领工人们,竞争力都不大,很多时候,都无法成为生产一线的技师和人才。根本原因就是职业教育出现了偏离轨道的现象。职业教育只是为了传授技能,并没有关注学生对于技能和岗位的热爱,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也就阻碍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进一步钻研技能创新,对于技能掌握的精度也不高。于是,“中国制造”只是一味的抄袭模仿,质量差,产量多,没有竞争力。我们需要更多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拥有一颗“匠心”,能在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流水线工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而经济要发展,职业教育也要发展。职业教育只有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注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钻研,精益求精的传授,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艰苦朴素,勇于改革和创新,才能让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有更多行业尖端、世界领先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2 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
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换言之,培养“工匠精神”就是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发现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和通过技术技能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在教育过程中着力培养育中贯彻质量管理的理念、标准与策略,这样,培养出的工匠精神可能更加完整。职业教育过分侧重技能而忽视人的价值偏向,当前,职业教育偏向于技能教育,以对“人”的忽视和“人”的失落为特征的职业教育实践,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职业学校学生对于技术和机能没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了。
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应当将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不仅作为口号,更应该实际行动起来。首先,职业教育在培养工匠和培育“工匠精神”上要把培养职业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扎实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行业准入制度,加大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力度,使得教师有更强的技术技能水平,引导学生安心扎实的学习技术技能。学生首先要成为工匠,才能谈得上有匠心,才能形成“工匠精神”。其次,要培养学生成为工匠的形态,形成钻研技术的习惯与恒心,培养职业道德,培养对职业岗位的兴趣和信心,在培养学生乐于工作、善于生活中提高把控情绪的能力,在钻研技术中获得快乐。这是“工匠精神”除了技能外最重要的一点。最后,职业教育特别要提高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质量,加大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介入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使得办学主体多元化;另外在企业建立真实的实习实训车间,学生顶岗工作,充分锻炼技能和技术以及在具体岗位上让学生理解工作和工作过程,掌握技术和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3]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91-93.
[4]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02:14-17.
[5]刘晓.技皮?术骨?匠心――漫谈“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2015,44:20-22.
[6]马永祥.在职业教育的坐标中审视“工匠精神”的价值[J].江苏教育,2015,44:39-40.
[7]王云珠.“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本真的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2015,44:40.
[8]彭文彰.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会计人才[J].财会学习,2016,08:245-246.
[9]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53-56.
[10]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05:85-89.
[11]]陈昌辉,刘蜀.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在呼唤,职业教育应担当[J].职业,2015,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