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师见习报告

时间:2023-03-06 15:57:15

导语:在教师见习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见习报告

第1篇

关键词:保育见习;保育实习;保教分离;保育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48-03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原则与灵魂。为使保教更好地融合,许多发达国家在幼儿园未设保育员岗位,而是让教师轮流负责保育工作。目前我国有一些地区的一些幼儿园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三教制”保育模式,即各班不设保育员,由所配备的三名教师共同承担本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也称“三教共育”或“三教共保”。这对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对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保育实践的能力。这些技能的学习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结合幼儿园保育见习和实习,让学生深入幼儿园班级,在观察、实践中反思、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保教结合的意识,掌握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技巧,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实习现状

自2005年起,我校创新性地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一见二实三顶岗”实践教学模式。把“一见二实三顶岗”的实践教学模式具化到学前教育专业,即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在幼儿园见习,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为期八周的中期实习,三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所谓一年级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即每周安排每个班级有四节课在幼儿园进行授课,这四节课一般由任课教师上两节课,留下两节课给学生观察,完成见习手册相关内容。学生见习主要安排在我校附属的两所幼儿园进行。但是,自2009年开始,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班级数增加,附属的两所幼儿园无法安排学生正常见习。虽然笔者和其他老师努力提出建议希望能在一年级下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保育见习,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合作的幼儿园无法安排。二年级第二学期会进行为期八周的中期实习,实质主要是进行教学实习,对学生的保育能力不进行考核。到了三年级下学期为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很多学生到了幼儿园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直接承担了配班教师的角色,甚至承担主班教师的角色,文章中称呼她们为新手教师。

三、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见习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保育见习参考资料。纵观目前我国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实践,还没有比较规范的保育见习计划和内容可供我们参考。我校学前专业学生一年级见习计划主要是完成教研室印制的见习手册,见习手册内容涉及对教师和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的记录、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观察记录、对特殊儿童的观察记录、家访记录等等。这个见习手册并不是专门的保育见习手册,内容繁杂。笔者作为学前卫生学任课教师,也会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见习内容主要是根据其他院校保育见习的计划,再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而成的。

2.见习内容和要求不够全面具体。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内容往往只涉及观察见习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及各项教育活动,并做相应的记录,但是对于比如“来园”、“离园”、“盥洗”、“饮食”、“睡眠”“户外活动”、“教学活动”等环节的保育工作要求不全面具体。

3.见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我校施行“一见二实三顶岗”实践教学模式,安排学生第一学年进行见习,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这样的安排也直接导致无法安排专门的学前教育保育见习时间。作为任课教师,如果安排学生观察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保育员和教师的一日工作情况要见缝插针,时间过于散乱,学生很难观察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状况,对保育员全天的工作也很难有机会实践。近年来由于学前专业招生人数激增,幼儿园不愿接纳大批学生见习,这也导致学生见习难以安排,实践学习时间减少。多年以来,我院《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教学都是由笔者一人承担。由于教学班级数多,无论是在校对学生实训的指导还是下幼儿园对学生见习情况的了解,仅靠学科教师一人难以做到全面、深入、细致,这也使很多学生的保育实践浮于表面。

4.学生能力有限。一年级的学生首次下幼儿园见习,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素养缺乏,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有限。在保育见习中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只是更多地停留在观察、分析的层面上,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结合卫生学课程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有限,并且实践操作的面太窄、内容不够全面。比如在见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幼儿流鼻血吓得手足无措;有的学生帮忙喂药,因为对幼儿不熟悉,错把另外一个幼儿当成要吃药的幼儿,所幸药物没有给幼儿造成什么影响。

5.幼儿园指导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因为学生的各方面实践能力有限,也导致了有些指导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在幼儿园的保育见习过程中,很多指导老师只是让学生做去食堂领饭菜、帮幼儿穿衣服梳头发等工作,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幼儿的一日生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导致幼儿园不敢放手让学生完成保育工作,而幼儿园不敢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又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老师没有办法具体指导学生见习实践。因此,保教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薄弱一直是我们毕业生的软肋。

四、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或新上岗时,保育实践中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保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保教并重原则能否在幼儿园工作中得到切实贯彻落实的前提是教师是否真正树立起保教并重观念。通过实习观察,笔者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意识淡薄,认为教育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至于保育工作,也只是帮忙领饭、给幼儿盛饭、给幼儿梳头发等。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幼儿园老师只要把幼儿教育好就行了,而保育则是保育员的任务。所以在校期间他们比较重视对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对卫生保育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2.保教分离。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明确保育和教育的结合点在哪儿,保育和教育严重脱节,重教轻保,保中无教。学前期是幼儿各种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时时、处处是教育”,凡是接触幼儿的所有成员尤其是保教人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学生认为保育工作主要由保育员阿姨来完成,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教学工作。其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工作职责划分中明确提出了保教结合的原则,教师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而保育员要“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其中保育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侧重“卫生消毒”变为侧重“配班参数”;由侧重“保”到注重“育”。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保育员的角色要有重新认识,树立保教合一的观念。

3.保育技能欠缺。在学生或新教师进行保育时一个突出问题是保育技能不足,如很多新老师只在乎“上课”,而忽略了许多生活环节的保育工作;欠缺诸如食具消毒、被褥拆洗、内务整理等基本的保育工作技巧。不够关注孩子一天身体的变化,对孩子的一些疾病迹象没有预见性;遇到意外伤害,不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调节,有的甚至还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

五、提高学生保育能力的途径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对幼儿园不熟悉,实习过程中上手不快,思想上存在“重教轻保”等弊端,我们需要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保育见实习的时间,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保育能力。

1.转变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在课堂上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特定的、模拟的情景场合中,让学生去模仿提炼,学会综合分析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提高临场应变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2)在课堂上通过采用录像教学法,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到幼儿园中将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拍摄下来,并穿插一些幼儿常出现的保育问题,让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分析讨论。通过研讨,学生能增强对保育工作的感性认识,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现场教学法。为了增强理论讲授的实效性,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和考察,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并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的保育工作中去。如,“幼儿健康检查”一节的内容,在讲解了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以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协助保健教师进行晨间检查;“托幼机构的设备卫生”一节,我们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考察、参观,实际感受托幼机构设备卫生的重要性和应注意问题,并在见习的基础上对所见所闻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现象教学,增加了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2.科学合理安排保育见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分析表。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接触和学习保育工作,需要设计多次保育见实习,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能力实践紧密结合。在课程学习期间,一方面利用各种教学法见实习机会,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观察表或主题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下幼儿园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将常见保育问题或一些难题及时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前卫生学》课程真正做到指导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专门安排1~2周保育见实习,让学生带着某一保育现象或保育问题到幼儿园与幼儿教师或保育员探索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者调查分析报告,提升保育调研能力。最后在毕业前夕集中顶岗进行保教实习1个月,学生真正以保教人员的身份开展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强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各项保教技能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在学生下幼儿园保育见习期间,除专业课教师进行实地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由于目前大多数大专生是独生子女,本身的自理能力就不强,到幼儿园后,对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无从下手,这就更需要老师、保育员手把手地教,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学校创设相应的保育实训室,让学生在《学前卫生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充分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学生毕业教育实习中要加强保育实习的分量,使配班的学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非形同虚设;学校能根据学前卫生学教学的需要,多安排学生下幼儿园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我们可以邀请幼儿园园长、保教老师、妇幼保健所的老师等来校讲座或兼课,不断渗透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和管理制度,注重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参加保育实践的热情,增强对保育实践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树立保教一体的观念,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结合,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第2篇

在即将上岗做实习老师时,我是踌躇满志,满怀着希望和憧憬盼望上课的一天,希望自己的实习道路精彩,美丽。可是老话说的好“事与愿违”啊。这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做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好老师就更不容易了。

首先,如何安排好自己的上课内容?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合适的知识用最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探索学习。

在我经过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通过实践和询问,终于稍微摸索出了几条自己小小的经验。

1. 在安排上课内容时,应该严格的按照大纲和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内容不宜太简单也不宜太难。太易则回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太简单的事情,也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老师也不过如此的想法,不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形成。但是如果知识太难,又回让学生感到有无比的压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上课内容的安排上还是要考虑到多方因素的。

2. 在上课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上,还是要考虑到知识的趣味和乏味性在里面,甚至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在上课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时代的因素,对课堂和知识做出适当的改变。

其次, 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在这个告诉发展的时代,作为老师,不是把知识“填鸭式”地输送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如何搞好学习,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如灯塔如舵手,引导学生如何“扬波击水”,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时代。以下是我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一些方法。

一、用快乐方法把学习的快乐传授给学生

知识是人类的精神财富。读书学习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身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这种学习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传递给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很无奈、很劳累、很痛苦的事情,所以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就更应该去帮助他们,用快乐的方法把学习的快乐传授给学生。所以作为老师要精通教材,对书本知识进行深加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形象有趣的教具,倾注于感情,声情并茂、灵活多样地进行授课,使教书成为有趣的事情。然后把这种乐趣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二、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适当的赞扬

赞扬是“老师”的“老师”。当活动的结果得到肯定时,人会兴趣更浓、干劲更足, 从而越干越好,走上“干得好──得到肯定──干得更好”的良性循环轨道。相反,因为活动而受到责骂或贬低时,则会使人心沮丧,兴 趣索然,步入“越干越差、越干越不想干”的恶性循环。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要给予肯定和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荣誉感。对于落后的学生,教师更要细心挖掘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经常给以鼓励;对于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赞扬。所以,当一个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多多的考虑一下,是不是真的非要批评他呢,常常要提醒自己多多的给与学生赞扬。

三、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乐趣浓厚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就会产生自己学习愿望,此时学生的学习是盲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为学生确定方向,设定目标。目标越具体越清晰,实施越容易,也越容易见成绩,成绩不断累积的总和就是目标的实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转折点。

最后,是如何管好一群精力充沛的青春期学生?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却是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学生的情绪并不再我们的控制范围内。例如当说到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时,我们老师是有主动权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安排合适的内容。但是,这一群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有时连自己都左右不了自己的情绪。作为老师,要管教好他们,确实是一件困难得事情。

我经过了这短短的实习期,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用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教学生们

用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教学生们,让学生接受你,然后你再教学的过程中,渐渐注入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重要性元素。相信没有一个学生能不喜欢一个既好玩近人又善良正直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应可以感染到学生们。

2.要作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现在青春期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诸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青春期烦恼、“早恋”、家庭(师生)代沟。所以在如何管教好学生时,也要考虑到这些学生的心理方面。

第3篇

实践兼职教师

实践时间:XX年6月29日至8月10日

实践地点: 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镇

实践内容:

一、异乡人们

六月,得知南京育人教育咨询中心的暑期项目在宁各大高校内招聘兼职教师。随后,经过投递简历,面试,签约等粗糙简单,不是很正式的流程,我顺利成为一名“南京一流高校的优秀学生”,“南京师范大学育人教育中心的教师”。

6月29日,高等数学考试提前1小时交卷后,我便提上昨晚收拾好的行李,匆匆踏上赶往合兴镇的行程。几经辗转,摸索到设在镇上的教学点后,放下背包的第一件事便是跟着教学点负责人(一位南京师范大学10级江苏盱眙生)及另两位先到的同事,到街头练习分发传单。

直至7月6日,我们一直风雨无阻,艰苦奋斗,重复着单调的“招生宣传工作”:上午5:00起床准备,5:30出发去菜市场发放传单至7:30,然后沿着街道,一个社区一个社区,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发放传单,路上自行解决早饭。中午11:30回教学点避暑午休,13:00至17:30继续扫楼。自行解决晚饭之后,18:00至21:30,一部分人在公园广场发放传单,另一部分则分散在各超市门口发单咨询。

在此期间,人员陆续到齐:除去负责人,有南京理工大学10级河南安阳男生一只,南京农业大学11级江苏合兴土着女生一头,晓庄师范学院09级江苏徐州学姐一尊,晓庄师范学院10级江苏常州女生一具,中国药科大学11级中国青年一棵(正是在下)。

这不到10天,在这一江南小镇,大家走遍每一条小巷,登过每一幢居民楼。每一家惨淡的超市都留下过我们的足迹,每一条污浊的小河都映衬过我们的身影。在这总人口不过10000户的小镇上,流散着我们XX0多份传单,以及不计其数的宣传,说辞,谎言。

这不到10天,接触了镇上各种角色,听他们讲述着各样的故事,看他们演绎着各自的生活:从河北南下闯荡的卖包子一家,有脾气火爆的妈,口吃智障的女,荒废学业又子承父业的儿,无可奈何的爸,面对家人和面对顾客之间他们表情态度神态言辞的转换方式令人瞠目;“下海”归来的修车师傅,自觉混够了在广州那段“潇洒江湖”的日子,为了一家老小的安稳生活“隐退”故里,却也时常担心当年那些哥儿们的境况;菜场管停车的奶奶每天都带着一顶褪色的红帽子,那标志着她孙女上过的是本地最好的中学;老当益壮的退休校长每每谈及本地中学校长们和现在的教育界就神采奕奕、如数家珍,热情地邀请我们这些“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到他和老同事们办的补习机构去实习……

这不到10天,大家相互之间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发现了各自迥异的性格,女生们分分合合,男生们大愚若智。正常的人,都不止有一面。不同面间,动摩擦因数会是不同的。

这不到10天,毅力承受着从未体验过的考验:面对被随手揉碎扔掉的传单,面对那些斜视的眼神,面对好事者冷嘲热讽的搭讪,面对报名家长对我们资历水平的质疑,终于发现自己的自尊心脆弱得快崩溃,发现自己的主见莫名地就被“惟命是从,法不责众”等声音所淹没,发现有一种感觉叫迷茫,叫不知所措……最后,骂我自己一声“幼稚、懦弱”我就是我,虽然暂时不知道,但我终究会知道,知道要做什么,知道如何去做。

第4篇

团队名称:

寺庙文化及宗教社会意义学习实践团

负责人班级、姓名:

国贸1301B 刘玉玺

实践的时间、地点:

实践内容的介绍:

上午10点,我们小组成员按照计划拟定准时在学校集合,然后自学校出发,乘车约一小时到达陶然亭地铁站。开始寻找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法源寺。当我们辛苦找到法源寺之时,我们的心中没有因为炎热天气而引起的一丝烦躁之感,而是缕缕喜悦之感涌上心头,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炎热的天气。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马不停蹄的按照计划好的展开行动。我们先是全体参观了法源寺,“布局严正,宽阔庞大”是我们对法源寺的第一印象。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像。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整个法源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无处不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每个游客也都很虔诚,安静并不失严谨的做着自己的事。

紧接着我们在寺外分发早已制作好的调查问卷,通过收集数据更好的分析宗教对普通人的影响。在分发问卷时,许多游客和我们成了好朋友,他们在了解了我们的用意后,热情的帮助了我们,同时和我们就宗教的意义与我们展开了讨论,使我们获益匪浅。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按行程依次去了雍和宫和白云观,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我们不同的经历收获了相似的感受——宗教指导着人们向更美好的事物前进。

第5篇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审查科,因此主要实习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实习中,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公诉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干警提审,核实犯罪事实,探询犯罪的心理、动机。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公诉人员做好案件的调查笔录和庭审笔录,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检察干警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内容与实践规模同步调进展。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对有些法律条文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触犯法律;有时候人们对两个以上不同法律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明白,不知道该适用哪一部法律,有一个案件就是这样的,被告人原是某村会计,后来在改选中落选,这样一些会计帐簿、会计凭证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认为《会计法》是规定的要等帐目清算后再移交,所以就坚持不交出,结果被以隐匿会计帐簿、会计凭证罪逮捕。这一个案例就说明我们的普法活动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真真正正的让人们了解法律、法规的含义。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确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确立法律神圣地位,只有这样法治建设才有希望。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青少年犯罪。在实习中所接触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的被告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甚至有两个犯有抢劫罪的被告人是八七年的。不考虑被告人家庭和自身因素,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我觉得社会也有一些责任的。从八十年代初改革开始到八十年代末,这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段时间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些放松,也就是说,有些犯罪人在童年时期就有可能已经沾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所以说,教育从娃娃抓起,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要真正落到实处。

第6篇

一、高职院校报检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以理论讲授为主

报检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上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及环节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不同产品报检的流程,报检所需提交的单据及一些注意事项。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或板书教学,且以传统理论讲授为主,对于具体的报检流程难以有直观的理解,上课期间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听觉疲劳,教学显得乏味无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约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的发展。

2、教学以考证知识为主导,忽视学生操作能力培养

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办理报检业务的人员必须持有报检员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同时,报检员资格考试的报考门槛较低,部分高职院校要求“双证”毕业,为了提高通过率,高职院校开设报检实务课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师以报检员考试大纲为主导,投入大量时间讲解报检员考试的相关知识,进行大量的真题和模拟题训练,这种只重视理论忽略实际报检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取得了报检员资格证书,但是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胜任岗位能力的需求,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

学生A说,很荣幸,在大二下学期找到一份报检员助理的工作,虽然自己有报检员证书,这在面试时给自己加分,但是,真正进入实习工作后,才发现很多考证中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而实际工作中需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自己却不会,这让自己很无助。这也正是我们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误区,考证是考核学生的方式之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以更快适应企业人才的需求。

3、教学课时不够,很难有效完成教务任务

由于报检实务是一门核心专业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大二上学期开设这门课程,也是为了下半年的报检员考证做好准备。而开设这门课程的课时一般在48-64课时之间,但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杂,例如:申报出境货物检验检疫包括9个项目,每个项目就是一种商品的出境报检,而这些商品的报检流程,报检要求及随附单据等都会有所不同,这些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由于课时量有限,很多教师只能选择性地讲授重点知识,不仅造成学生知识之间的衔接断层,也不能完成报检实际操作流程的强化。在这种课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系统地掌握报检实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技能。

二、高职院校报检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报检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师资较为缺乏

我国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其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动手能力,满足市场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和源动力。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学历层次以硕士研究生占主导,部分教师来自刚毕业的学生,这些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行业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而报检实务课程实践操作性比较强,需要任课教师具备相关行业工作经验,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才能达到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2、报检实务课程实训教学缺乏物质保障

报检实务是一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讲完理论基础知识后,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训操作,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实训投入更多地倾向于理工科专业,例如:汽车专业、模具专业、机电专业等,这些专业的核心课程都有对应的实训室。目前,高职院校虽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但这些建设往往只是停留在商务英语、报关、国际货运、外贸单证实务等课程,并且有些硬件设备与专业操作应用软件明显过时陈旧,报检实务的实训教学环境没有充足的物质保障。[1]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条件也很难有条件带领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因此,教师只能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授课方式很难实现高职院校应有型人才培养目标。

3、高职院校对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学重视不够

报检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并没有引起重视,相对国际贸易其他专业课程,报检实务课程并没有纳入众多高职院校考证行列,大多数高职院校更倾向于单证员、报关员等证书。同时,高职院校对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学与研究重视不够,例如,某些高校以考查课或选修课的方式开设,这容易使学生怀疑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三、高职院校报检实务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1、完善师资建设,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师资是高校成长、发展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效果衡量的标准。高职院校需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就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要求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尽可能多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业务实例与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作为报检实务这一新课程的教学老师要求具备扎实的实践基础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利用假期去有报检业务的企业进行实地锻炼,积累相关的报检经验。

2、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学效率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方式之一,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水平层次不齐,兴趣爱好也不同,这需要教师具备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产生不同的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讲授申报食品出境报检,教师讲授食品出境报检的基本知识后,应根据食品出境报检的一般流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出境报检,并根据学生的报检情况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报检实务课程的兴趣,而且以一种简单、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出境报检的流程。

3、重视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增加课时量

第7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创富指南”为你整理了这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简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简报

为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大力弘扬清风正气,激发干事创业正能量,动员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辅警向先进看齐、向榜样学习,全面推进包头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4月2日,市局举行“警心向党铸忠诚榜样励警勇担当”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自治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盟市第二指导组公安专班组长郝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卜连海,市局在家党委委员及民警代表共400余人参加报告会。

宣讲报告会上,5名宣讲员从不同角度分别讲述了包头公安交管支队122指挥中心女警巾帼不让须眉,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事迹;特殊人群管理所应收尽收,打破收戒难瓶颈,春风化雨,拯救毒魔心瘾的事迹;禁毒标兵刘浩面对毒贩的匕首,毫无畏惧勇擒犯罪分子的事迹;屡破大案要案的优秀派出所所长赵艳敏的事迹;为打击非法盗采而每日巡查矿洞,不怕辛苦、不畏危险的最美守山人马春雨的事迹。他们的事迹或许没有太多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但却充分展现了包头公安人的履职尽责,深刻诠释了包头公安队伍的忠诚担当,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平凡坚守、无悔奉献,才为包头浇筑了和谐稳定的基石,为包头撑起了平安祥和的蓝天。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院系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48-03

一 高职院校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笔者所在的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很好地抓住了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而增强了综合实力,知名度也大为提高。

1.建立完备的教学制度

日常教学质量的管理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基础性工作。而制度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并执行如下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与教师评教制度、教师评学制度、听课制度、新生素质调研制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课程评价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

严格考勤制度,严格学生和教师的上课考勤,学生科、教务科不定期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将检查结果定期公布,并与学生评优、评奖助学金、入党等,教师的绩效工资等挂钩,做到奖优罚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彻底解决了学生不能按时上课、教师不能好好上课的问题。

完善评课制度,各班选派一名教学信息员代表所在班级全体学生在网上参与评课,每学期开展三次评课活动,上学期时间为10月、11月、12月,下学期时间为3月、4月、5月。每一位信息员加入“随州职院教学信息员群”,在群共享里下载课堂教学评价表(理论+实践课、实践课)和课堂教学评价表(理论课),针对不同的课程选用这两种表格,对每门课程按照评价标准依次进行评价打分,并计算出总分,在“评价意见”一栏填写对该课程任课教师的意见及建议。所有的课程评价完成后,将结果汇总到院系教务科。通过与学生特别是信息员的沟通交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院相关领导也根据情况不断调整指导性意见,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2.建立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用应用型、复合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既坚持把握培养目标的有效性,也重视学生毕业之后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制订与修订工作,控制总学时在3000学时以内,其中实验、实训和生产实习课时应占总学时的50%以上。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因材施教。

3.在课程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

应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实现新的突破。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实际,突出高职课程自身特色,跟上科技进步和时展的需要,尤其是根据与用人单位所需职业的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使之形成全新的各专业主干课和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内容,编写出一系列适合于高职教育需要的新教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为了全面突破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课程建设困境,学院不断向合格课程、院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努力、迈进。经过2~3年的不懈努力,我院各专业课程建设均已达到合格,现不断完善院级、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建设和检查验收机制,目前,通过课程的科学设置与改革,对教学大纲进行完善、更新、规范,科学调整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建设好试题库,建设教师结构合理,教学质量、水平和效果上乘的院级精品课程,并在其中产生4门以上有重大教改成果和课程创新的省级精品课程。出台鼓励政策,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在省高职教材建设上形成汽车学院品牌教材。

4.教学手段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手段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教学课件或电子教案授课,所有教师都会制作PPT或电子教案、课件,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式的演示功能,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目前,我院巨龙电子白板教室已达20余个,基本可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5.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实现开门办学

结合专业建设,建一批成效明显、示范作用强的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从本院系的实际出发,高度重视专业实体化建设,积极寻找产学研合作伙伴,巩固和发展专业合作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外办学、建立实体、对外服务等参与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多种途径,广辟合作渠道,扩大产学研结合规模。在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时,把学生的参与和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作为主要目的,努力将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引入校内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教学活动延伸至企业和社会,做到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的双赢。及时制订并实施鼓励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政策,加强对产学研一体化的扶持和管理。

二 高职院校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观念陈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高职院校院系的许多教学管理者还没有完全摆脱旧的教学管理体制观念,教学管理体制陈旧。制度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我院建立了一系列较完善的制度,但流于形式,现在依旧使用原有的教学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其内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这种教学管理机制的主要弊端是没有建立岗位责任制,职责不明确,大家共同的责任等于没有责任,导致效率低下。这必然会约束教学管理机制功能的发挥,造成教学管理水平、质量下降。

2.教学管理机构权责不明

权责是管理制度方面的内容,是实施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院系教学管理机构权责不明确、有名无实。目前,虽然许多高校建立了教学岗位责任制,但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的问题,造成责任机制有名无实,这使各职能部门和单位不能明确自身的任务和担负各自应尽的责任,使教学各项工作不能具体落实,导致教学管理成为软指标、空架子,有的相互之间职能交叉,推诿扯皮,使工作出现盲区、死角,没有明确规定各个工作部门和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没有具体的职责、职权、一定时期的工作对象,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工作标准和要求等。对负责的工作,只停留在布置传达层面,贯彻和实施的效果不闻不问,没有对工作督促检查、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也就是说,责任没有落实到人,“大锅饭”必然产生责任扩散效应,大家共同的责任等于每个人都没有责任,从而也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3.内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院系不仅涉及教育工作的各部门,同时还涉及教育工作以外的部门,如教务管理部门、后勤服务管理部门等。各部门都有担负大学生教育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如何协调好相关部门一起做好大学生的教学工作,成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从表面和文件上看,学校齐抓共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机制是健全完善的,但在具体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各部门之间各行其是,缺乏配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比较突出。在高校里,大学生教育仍存在着“单打独斗”的现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仍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高校“三育人”工作仍然较薄弱。

三 高职院校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策略

近年来,随着全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报名人数亦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此大环境下,如何能招到学生成为首要问题,而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的保证就成为吸引学生就读的关键要素,据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

1.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需要,有效整合、利用学校、系部两级管理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加强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效能监控,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决策科学合理、人才培养高质量、产学有效结合。这些都是提高高职院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效益的关键。

2.责、权、利相一致

在组织管理中必须遵循责、权、利相一致原则,三者有效统一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在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权力、责任和利益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学校中每一个岗位都是责、权、利的统一体,其中一方出现问题,就会引起整个体系失衡,进而引发教学管理上的混乱。

因此,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抓好人、财、物网络化精细管理。建立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使每个人能各就各位;建立目标管理体系,使每个人能各干各事;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使每个单位能各考各评;建立考评结果应用体系,使每个人能各拿各钱。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

3.转变教学管理观念

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要不断地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教育管理更要适应新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且教育管理有自身的规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我们的管理制度既不能顽固不化又不能朝令夕改,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有自己完整、合理的体系,不能只求速度。目前,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所以,我们需要缜密制订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坚持循序渐进与逐步过渡的原则,制订出科学合理、适合我院实情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确保这一探索和创新稳妥健康地发展。

4.完善监控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共同对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过程监控、反馈与评价,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动态管理。校企共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校企共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校企共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校企共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制订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对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条件保障、专业设置与调整等进行系统化规划设计,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强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订的“过程控制”,确保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目标的一致性。

第二,校企共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通过制订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标准、质量保障实施办法与反馈办法等制度,将教学质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与质量评价要素的有机结合。建立由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检查等环节组成的全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评价体系。明确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规范和创新生产实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职业教育及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第三,校企共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建立校企共管制度,岗位互聘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建制度,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制度,专任教师下企业制度,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监控、分析、反馈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专、兼职教师教学规范要求;建立和完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等教学管理、监控与评价制度。

5.实施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改革,打破原有的学院、系、教研室的传统教学管理组织形式,建立学院、系、专业、企业相融合的新型教学组织机构。

重点探索专业群、企业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作用,发挥专业群资源整合优势,成立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机构,由企业专业人士、生产一线技师和专业教师组成。建立专业技能标准和技能考核题库、实训项目库等教学文件,使人才培养质量有标准,考核评价有标准。实施院、系、专业、企业四个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6.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目前,为了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大多都建立了教学质量组织管理系统,成立以院长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院长、副院长负责,教务处、教务科牵头,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教学督导、教学质量评价、学生信息员参与教学评价及教学质量反馈的监控组织系统。我院高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已经建立,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立激励机制。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绩效工资挂钩,这样能激励教师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教学中去;另一方面,学生的到课率与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津贴挂钩,从而激发任课教师认真上好课,班主任、辅导员狠抓到课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高职综合考评制度,定期开展考核,对成效突出的高职予以表彰奖励。将高职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学科专业与行业产业的匹配度、毕业生在鄂就业情况等,作为考核高职教学质量和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中的重难点问题,因此,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加强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强化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严肃处理学风不端行为。把规范办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来提高高职办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向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2]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意见.鄂政发〔2012〕77号

第9篇

论文摘要:普通高校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当前,学校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普及体育及其健身理论,就必须把握好保健班学生体育这一环节,保障其接受体育教育的均等机会。为此,笔者从构建高校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保健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的编制等几方面提出了一点思考,为完善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提供参考。 

 

一、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1、保健体育与保健体育课 

保健体育教学是通过对体质与健康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和衡量指标等有关知识的传授, 帮助学生懂得人体保健的基本规律,鼓励学生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引导学生合理而明智地利用已有的保健措施, 养成有益于健康的锻炼行为,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保健体育课是为身体比较弱、有某种疾病(暂时性或终身性)和身体某部分器官存在某种缺陷的学生开设的体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指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方法, 对由精神压力和冲突引起的心理障碍和躯体性不适反应,进行预防性教育和处置,以便达到指导青少年讲究精神卫生、帮助解决心理困惑、预防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心理变态。高质量的保健体育课教学,可以改变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虽内涵不同, 但它们的确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因此,对高校病、残、弱“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要做到身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合二为一,才能符合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保健体育课的现状 

1、对保健体育课认识不足 

教育部于1992 年、2002 年先后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已把保健体育课列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的一种类型, 并明确指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2、保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与方法针对性不强 

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都不一样, 但大同小异。说明多数学校已认识到身体康复,不仅仅是生理机能的康复,更是通过体育手段,增强对生活、学习的信心,形成积极的期望。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学校把许多中国传统的养生、康复手段拒之门外,只有少数学校在开展,其原因是:多数教师因以前没有触及过此类教材,而不能适应教学。此外,多数学校未能安装健身路径等器材,康复体疗器材匮乏,不能更好地、各尽所需地开展体疗康复运动。由此可见,保健体育实践部分选择教材单一,重统一轻个体差异,这就很难激发保健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保健运动的愉悦感, 其影响学生终身健身习惯的养成。 

 

三、保健体育课课程的构建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树立新的保健体育教学思维模式 

加强对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的组织领导, 重视体育保健课程的建设工作,加大实施力度,并推广传统康复、医疗体操及适应性康复体育的教材。任课教师加强对传统医疗体操,如练功十八法、八段绵、五禽戏、易筋经等进修学习,以适应教学。同时还应打破以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为主的教学体系,逐步走向以增进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相结合,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能力和习惯。将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有机地结合,构建一种新型的保健体育课教学模式。 

2、完善残疾体弱学生的教育体系, 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切实把残疾人体育教育纳入本地区教育总体规划, 建立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 使残疾学生体育教育向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同时结合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规律,对现有的学生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便教师对各类残疾学生进行有效教学, 使体育保健课更加符合残疾体弱学生个体的需要,适应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要求。 

3、构建合理的保健体育课教材体系 

保健体育课教材的选择和构建, 应根据保健体育课程目标,在充分考虑保健班学生身体特点的基础上,选编教材。从保健体育资料及目前病残学生的现状看,保健体育课内容应包括保健知识,即为保健理论部分;身体练习,即为实践部分;个人选用部分,即为终身体育能力(自己创编锻炼方法组合或擅长项目的某此创新)。高校病、残、弱学生的康复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而且需要营养和生活卫生方面的配合,因此,保健体育课理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身体练习的内容应根据个别情况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进行选择。 

4、建立合理的保健体育考核办法 

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成绩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合理考核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水平的综合能力,有利于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来提高高校保健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保健体育课的考核应根据教材内容体系而定, 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对病、残、弱学生加大课外体育活动考核比例,以创编锻炼方法组合和擅长项目选择考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做到以人为本,遵循病、残、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四、总结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校残疾体弱的体育教学,要将“康复、保健、健身”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掌握康复、健身的基本手段、方法和保健的基本常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终身体育与保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晓阳.关于健康教育内容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2,(4). 

[2]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3]教育部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 

[4]虞荣娟.高校运动保健教育的几个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6,(5). 

[5]于蕴,虞荣娟.对普通高校身体病、残、弱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的探讨[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1,(2). 

[6]邹继豪,等.面向21 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