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7:20
导语:在工艺美术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室内装饰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人类原有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错误定位和认识,以及当前工艺美术产业的不景气,使得人们对工艺美术的认识就是低知识、低技术,手工艺的小作坊,从业者是知识水平低的人。这样的认识的高学历者和艺术专业的学生,无人愿在就业时选择工艺美术。虽然部分学校开设了工艺美术专业,但毕业生也都转向了其他专业就业,使大师后继无人,没有徒弟可带。工艺美术门类正面临着日渐稀少、后继无人的局面,使许多本身就具有局限性的传统工艺美术面临危机与挑战。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在此情况下传统工艺美术如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将会慢慢淘汰,淡出历史舞台。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后,虽然失去了原来的主流地位,但它仍然继承了以往的优秀传统,保持着中国工艺造物的一贯美学特征,已经形成一定的象征模式并融入社会之中。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艺术构造、丰富的表现形式、鲜明的民族特色都反映了生活的直接性以及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对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的空间中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在我们生活中工艺美术无处不在,有工艺美术作品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的目光,它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人们感受生活、释放情绪的媒介,这也是传统工艺美术的魅力所在。在众多的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中到处都能看到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
社会的发展变迁导致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各个方面较以往都有了更大的不同,尤其是现在的青年一代,追求精神自由、张扬个性美感是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家庭住房、物用品质、室内陈设等社会空间都是艺术家设计创新的空间,也使得传统工艺美术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二、室内装饰设计的发展概况
室内装饰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生活需要,合理、完美地组织和塑造具有美感而又舒适、方便的室内环境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门类,现代的室内装饰强调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潮流,一是从使用功能上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如科学地通风、采光、色彩选择等等,以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另一种是创造个性化的室内环境,强调个人的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调。室内装饰设计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并与建筑设计、装饰艺术、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改善空间,对室内空间进行美化和修饰,通过选择与设计,创造一种理想的室内气氛,使人赏心悦目,怡情逸性。
我国现代室内装饰设计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室内装饰设计发展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开始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公共场所、办公区域以及居住空间环境装饰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室内装饰设计的迅速发展。不管是公共场所还是家庭居室,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当时装饰设计及创作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观念和较为完善的体系,室内装饰设计局面比较混乱。有些一味照搬外国设计成果追求所谓的“西洋风格”,有些到处堆砌传统装饰样式强调所谓的“民族特色”,甚至于把不同风格、特点的设计元素混杂于一室已达到“中外合璧”的效果,粗制滥造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运用价值。创造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目的就是美化人们的生活,很多制作精良的工艺品在古代就已经作为室内装饰物供人们赏玩,从审美特质上看,传统工艺美术品与绘画、雕塑等其他造型艺术相比,装饰性更强,更适合运用于室内装饰。
工艺美术的对象主要是手工艺品,而艺术设计是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一个是传达了传统的道器思想,一个是体现现代人的设计理念。以往的工艺美术史论多是讲技术和现象,多是研究图案、装饰的问题,或者亦偏重于材料的工艺阐释。与工艺美术相对应的是道器,器指物质载体、道指精神内容,是相对于工艺美术领域的范畴而言的。而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为事物。人为事物主要是指包含了人的设计思想和创造性理念的人化自然事物。工艺美术的“形、道、器”相对应的就是艺术设计的“造型、设计、产品”;传统的“制器和器用”就是当今的“产品和用品”。道器是传统的器物观念,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人为事物是当代的对设计的一种认识,二者互不排斥。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结合,也是为自身的发展谋求出路。传统工艺美术以手工制作为主要生产形式,其蕴含的劳动价值量非一般工业品所能比拟。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实用功能几乎完全被工业品所代替,从实用品转身变成仅仅充当审美对象的艺术品,褪变成为一种“小众文化”,其发展空间受到强烈挤压。可以说将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是对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进行继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有着500年历史的景泰蓝采用的无机化学,材料学和金属加工技术,还是历史更久远的玉雕,牙雕所使用的加工工具,无不透视出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而传统工艺美术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断发展数百年,乃至千年,其核心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艺美术的传承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不断注入。
四、方法
如何避免千人一面,是所有的设计师关注的话题。经过十余年的争论、反思和探索,目前,业界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我国的室内装饰要健康发展,应该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设计道路,努力探求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经验,建立具有现代意识的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室内装饰设计理论和实践体系。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师不断探索创新,新手法、新理论层出不穷,各种文化艺术元素都得到了充分发掘,个性化越发明显。室内装饰设计风格也因而频繁变化,自然环保、民族特色、异域情调、前卫现代等风格随处可见,呈现出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局面。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包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运用价值。吸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材质元素、主题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并对现代建筑内部空间进行装饰和处理,使传统特色和现代建筑统一,对创造既有鲜明民族特征又具强烈时代感的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作品意义重大。传统工艺美术运用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是要符合室内设计的使用功能和环境主题,或繁或简,采取合理方式手法适度地进行装饰。
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传统工艺美术时,其原则是要符合室内装饰的特点。首先要契合室内使用功能和环境主题,合理适度的进行装饰,使装饰成为室内环境的亮点。第二,传统装饰品要与整体设计风格相适应,和灯光、家具、隔断、植物、陈设等相得益彰,符合整体美的要求。第三,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传统工艺美术元素既不能打破室内的整体性又要突出其现代感,不能把传统装饰进行堆砌而成为古代装饰的简单克隆产品。第四,尽量降低传统工艺美术中不适应现代装饰设计的限制性因素的使用,如玉石、金银器等珍贵的原材料、制作程序过于复杂和表现手法太过精细的工艺品,虽然有独特的装饰效果但都不适合普遍使用,要重视新材料、新工艺、新手法的运用。
在室内装饰设计实践中,应该遵循现代设计观念,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理论、结构体系中,创造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思维方法的室内装饰。最基础的方式是将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图案、纹饰直接引入到室内装饰设计方案中,对传统装饰进行解构与重组,或者对材质、工艺和表现手法进行替换,延续其审美形式。在掌握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造型方法、特点、规律之后,可以进一步对传统元素进行革新和再创造,通过抽象、变形或增加新的表现方式,产生新的形式和效果。
最有创新价值的方法是将传统工艺美术精髓真正融人到室内装饰设计中,不囿于传统装饰的现有形式,探索并创造出新的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造型方法,真正实现室内装饰设计的中国化。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吸纳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在设计理论和实际实践上大力探索,不断拓展传统工艺美术的进步空间。
从事职高美术专业教学多年,发现许多职高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和缺陷,难以胜任职高实用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和美育工作。主要表现在素描训练形式单一>:请记住我站域名/<,或总进行调子素描训练,或结构素描一插到底,素描训练方法照搬普通美术院校的模式,训练题材过于狭窄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是:(1)多数美术教师系高师美术专业毕业生,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以高师美术专业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而高师美术专业的知识结构与职高实用美术专业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从事职教工作时间较短,对职高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缺乏认识和理解,对职高教学规律缺乏学习和研究,以致造成素描教学与培养目标的严重脱节。这应当引起职教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职高实用美术专业是培养有美术这“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或从事美术工作的基层人员,而不是培养画家和美术专家。职高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应该也必须立足于培养示这个基本点,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施教。这就需要明确培养目标,认真研究职教美术教学规律,深入理解和领会职教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排意图,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职高教育是终端教育,毕业生面临的是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面对的是发展速度迅猛、两大文明需求日益多样化、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我认为,职高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训练的形式宜宽不宜深;素描训练的题材要具有多样性与典型;素描训练的手段技巧应灵活多变;同时还应注意创造性和超前性。
一、素描训练的形式宜宽不宜深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才市场,客观上要求职高毕业生必须一专多能,因此素描教学的训练形式就应适当拓宽,即不仅要进行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训练,还应进行基本的装饰构成素描(见《中国美术教育》1995年第一期)和设计素描训练。这是因为,无论是侧重于光影规律的调子素描,还是着眼于物象内在结构及组合关系的结构素描,均属地绘画范畴,而实用美术要求高度抽象概括,“在具象和抽象的广阔视野中,毫无拘束地探求,大胆运用形式美规律,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对自然物象进行加工“(李家旭、刘静宜《装饰画艺术》)。单进行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两种素描形式训练,则在要求学生做出更为大胆多样的形式突破和容纳更丰富的激情和理智时,会使学生常常表现为力不从心而颇感困难。也就是说,单靠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两种训练形式,难以完成基础课与工艺课的顺利过渡。与前两种素描形式不同,装饰构成素描是一种以自然物象为参照,容纳平面构在中透叠、渐变、发射、分割等多种表现手法,或大胆夸张主要特征,或将具象转化为抽象,或将立体转化为平面,含有更多主观审美理想,渗透大量装饰成份的新的素描形式。这种素描形式不仅是一种不脱离艺术表现的一般规律和法则的基础训练,而且有利于素描课与工世课的顺利衔接,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同自然物象生发出主观审美意象,直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素质。设计素描则是一种以理性认识为基础,注重分析理解客观物象内在联系,描绘物态结构规律的素描形式。这种素描形式既包括绘画意义上的造型意识,更体现着工业上的设计意识,将构成素描与设计素描作为职高实用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更能显示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从面为个人风格及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实践的基础”(《设计素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由此我认为,将装饰构成素描和设计素描纳入职高实用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内容体系很有必要,而不是和普通中学美术课相比仅仅是课时的增加。当然,内容的确定,知识的深浅层次及课时安排等还有待有关专家、学者和职教同仁进一步地实验和研究。
素描训练形式的拓宽,而又不过量增加课时,就需要精心研究教材,大胆改进教法和学法。例如在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训练中,坚持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结构素描为主,而调子素描只要能涂出三大面五调子七个层次(高光、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投影)即可,不可在明暗色调上过多纠缠,以便让出更多时间(魏诗国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职高工艺美术专业统编教材《素描》体现了上述训练思想)。还可象《手工、图案、构成的整合》(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精粹》188页,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讲的那样,对有相同之处而又不可取消或取代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避免重复,节省课时,以便使学生奠定科学、合理、扎实、宽厚的素描基础。
二、素描训练题材应多样化、典型化
职高美术专业毕业生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接触的社会面比较广阔,因此在训练中应改变那种陶罐、酒瓶、苹果等一画到底的做法,引导学生接触多种素材,例如人物、动物、风景、电器、家俱、日用品、机器零件、服装鞋帽等。题材多样,还应注意其代表性、典型性。能使学生以少胜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注意训练手段的灵活多变
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多种表现方法和技巧,例如可以运用排线涂色调法、纸笔擦法、手指涂抹法、毛笔擦法;也可以运用黑影法、限色层归纳法、黑白灰色块法,色线法及综合法,还可以一画分别用多种方法练习,一题材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进行构图练习,拓展学生的表现领域,丰富学生的造型语言。此外还应通过临摹、写生、特写、默写、创作、设计等途径,借鉴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等,为学生的创作奠定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创造性和超前性
1 中国动画发展现状
前几年的国外原创、中国加工的模式使得中国动画总有效仿外国动画的嫌疑,缺乏原创性是最大的问题。许多小孩子甚至只看国外动画片,觉得国外动画片更有趣味更好看。其实,我国动画发展的早期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杰出作品,在国际上都有很大影响。动画制作,是一个先投入、后回报的行业,前期的投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需要耐心和决心来完成,包括构思、剧本、人设、场景设定、动画制作、后期合成等方面,前期做到精益求精,在播出之后才有强烈反响,进而扩展相关领域、生产动画周边。而国内很多动画公司投资成本小,急于回收成本,在前期并不完善的情况下推出市场,导致观看效果不佳。
2 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的现状
谈到搞笑动画教育,不得不提的就是美术高考这一现象。这就使得通过美术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中有了不同的分歧。有的是从小喜欢看动画片、画漫画,并且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也有许多初中高中原本没有过任何美术基础,或是为了参加美术高考临时抱佛脚学了一些皮毛的学生,其实这些学生在高考的时候就是抱着上大学的心态,能考上大学即可,根本不考虑专业及未来发展规划,这就使得这一部分学生从根本上没有认真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都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其实,应该是按照学生的兴趣来选择是否进行美术专业的学习,而与学习成绩无关。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是唯一的老师。因为只有兴趣才能驱动学生在今后枯燥的专业课程中坚持下去。在欧美许多国家,从事动画专业的人员有相当高的门槛要求,高额的学费使得人们必须认真对待所有的课程。
师资方面,由于动画专业起步较晚,许多学校由跨专业的老师来上动画的课程,有很多甚至是上课之前才学的。这就使得学生更加学不到深入的知识,只能靠私下的自学。虽然说大学自学相当重要,但是强大的师资是重要的保障。同样,欧美国家的做法是很多全球公映的动画大片的制作团队及大动画公司的工作人员来担任高校动画专业的任教工作,这就使得学生们第一时间学习到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最需要的理念。当然,各国国情不同,中国人口多、大学多、学生多,不可能有那么多一线的从业人员来高校授课。但适当的聘请一些这样的人员定期对学生进行授课、辅导也是可行之路。
3 高校动画专业发展必经之路
相对于高校动画专业学习课程多而不精的情况,一些专科学校或是职业技术学校反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在操作方面进行强化,创新思维的培养训练不足。于此相反,高校动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复习基础的素描色彩、还要学习一些非动画专业的相关课程来提升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一些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的知识等,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认识的软件很多,但是钻研的程度不够,往往很难对某个软件或某种技能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保证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一环。而每门专业课往往只有三到五周的课程,每周上一到两个半天,这样的课时量远远达不到对一门课程的深入学习,软件方面而言,往往只交代了软件的功能、操作界面、简单例子等等就要求学生完成结课作业,学习积极的学生只好通过网络手段下载教程自己研究,学习稍微懒惰一点的学生就根据老师讲的基础知识东拼西凑,交上结课作业之后便不再问津。之后,又开一门新课,又接触一个新的软件,如此往复。学习的软件貌似很多,说起来夸夸其谈,Flash、Maya、AE、3DMax……全都学过。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哪个都是只知皮毛,哪个也不精通。所以,高校动画专业在课程安排上大可缩减一些不必要的课程,精简到动画必须的几个软件学习,而每门课程、每个软件的学习时间增长,这就使得老师们要更加充分的准备教学,学生们也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另一方面,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美术考试与普通高考的最大区别就是美术专业水平在总成绩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有些学生为了应试而学习到一些考试技巧往往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取得较好成绩,但是美术考试时候现场发挥的水平不同、分数高低并不代表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启发、帮助学生。笔者对自己身边的同学进行访问,毕业之后从事动画方面工作的同学不到百分之五。其他学生多选择了非动画专业的工作。因为动画设计的工作,必须要求精湛的操作水平,学艺不精的人很难获得相关工作,也很难有好的发展,只好改行。由此可见,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进行培养,而不是仅仅盲目的扩招,才是对国家的未来负责。目前,高校动画专业大多是由高考志愿决定,动画班的学生从大一到大四都比较固定。其实,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擅长领域的不同进行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定格动画等非传统分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比较专项的培养。众所周知,动画片的制作,不是一两人可以完成的,要有完善的团队,这就使得每个人不可能担任每一个部分的工作,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像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在入学后根据成绩和兴趣分为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公共设计等方面,这就使得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了解自身条件之后有一个比较主观的选择,既有利于兴趣在学习中的发展,又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 周鲒.高等院校影视动画专业系列教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齐骥.动画文化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 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期刊论文类:
[1] 方建国.国产动画的“中国化”命题――从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谈中国商业动画的发展[J].浙江工艺美术,2007.01
[2] 戎宁,佟晓娟.中国动画教育的基本现状分析[J].电影评介,2007.06
[论文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养教师的传统,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同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学过程数字化两种趋势也十分明显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培养目标趋于多元化
(一)设计艺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新的生长点
传统上,我国美术教育大体延续着美术学院工艺美院和高师美术教育三大类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术学院设置国、油、版、雕、史论等传统专业,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工艺美院以实用设计门类划分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高师美术教育大体沿袭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为专业培养目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缩小,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大中城市也渐趋饱和,而设计类实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90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争相开办设计类专业,而高师美术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以教育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设有综合绘画、美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三大学科,并按“综合绘画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招生;东北师范大学设有美术教育、油画、水彩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与电脑美术设计等7个系,其中只有美术教育系为师范类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设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四个系,并按照美术教育、绘画、装潢设计三个专业培养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美术、书法、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西南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只有美术学为师范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非师范类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三个本科专业,设有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系,多数为近年来新兴的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
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席卷全国的大学综合化总趋势的一部分。从高师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种综合化趋势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美术教育的综合化。在以往,美术学专业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分在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师范类”被“教师教育”所代替。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为培养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当前,不少艺术学院都开设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其在师资、科研、教学基础等方面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并对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劲的挑战。二是教师教育综合化。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1991年,在欧洲教师联合会上,由欧共体12个成员国60位专家共同提出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口号,认为“大学应该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有条件的综合高等学校中试办教育学院。
2003年11月,全国一百多所非师范类院校召开会议,共同《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宣言》,明确指出:“中国教师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实现这种转变,鼓励师范院校综合化和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办学经费充足、硬件设施先进、学校认同感较好等优势,他们的毕业生后劲足、适应性强,更加受到中小学校和同行的好评,这也成为高师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目标多元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的多元化根源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科专业的综合化。但在现有的高师本科教学模式下,学科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因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是大势所趋。主要途径有:一是形成“大美术”的理念。今天,美术在人们的观念中除了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外,还有建筑设计、工业造型、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艺术、多媒体网页设计等等,在这些专业中还可以分出多个分支,它们都是美术的范畴。二是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当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撤系建院,并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基础教学,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及就业形势之后,再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少高师院校,已经开始试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1)“2+2”的小学师资、“3+1”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小学师资前两年学习基础公共课和主修专业,后两年进行辅修专业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学师资前三年进行基础公共课、主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学习教育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2)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模式。许多高校都允许学有余力、并对教师工作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辅修教育类课程,修读双专业并获得双学位,为其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打基础。(3)“4+X”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实行“4+0”模式者,学生毕业即就业;实行“4+2”模式者,学生本科毕业后再读两年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是重点中学的骨干美术教师;实行“4+3”教师教育模式者,采取本硕连读的办法获取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美术类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二、教师教育趋于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化”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意识更倾向于是一个画家而非美术教师。这种状况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提出而有所改变。教师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来的。1986年,卡耐基公司和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两份报告,指出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在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职业分类大典》也将教师归人“专业技术人员”。
从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些都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奠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化是针对其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突出,以至于产生较大的职业可替代性提出来的,意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专业地位。尽管与“画家”的名头相比,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比较低。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美术教育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而获得普遍的尊重。
(二)促进专业发展是高师美术教育的义务
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看仍属于职业教育,其课体系基本上是参照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设置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很低。为此,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三个层面来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学。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指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一目标,《课程方案》从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五条规格要求并从课程体系中辟出一个专门领域——“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与“美术教育实习”为必修课,“中国美术教育史”、“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外国美术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选修课,其目的就在于体现课程的师范性。二是增强人文内涵。多年来,我国的高师美术专业一直以培养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为取向,注重专业技能课训练,忽视美术史论课学习,这种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在美术课程观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新课程方案中,美术欣赏课被放在突出位置。它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因而需要在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三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可分成两类,即“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师美术《课程方案》中的实践性课程达20—22周之多,其中包括社会实践(军训、社会调查、就业指导、劳动等)、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趋于数字化
(一)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关于美术的感知方式
一般认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形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关于美术作品的感知方式越来越技术化了。上世纪90年代后,数字化的印刷、摄影技术高度成熟,大幅广告、精美照片、时尚杂志、网络世界、数码影像等,凡是能够吸引眼球的功能都被商家广为采用,以致导致人们普遍的审美疲劳。而关于美术创作的经典手法,也被数字化时代颠覆了。以前,从设计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对手绘技术要求很高。现在,人们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摆脱了铅笔纸张、直尺圆规、颜料调色盒等绘画工具限制。即使是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人,只要使用Photshop等普通绘图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图片来。不仅如此,数字时代还促生了以美术学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动漫、环境、设计、广告等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对高校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拉动。为适应这一需求,许多高师类院校都开设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专业。比较典型的有;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三维动画创意及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广告、新传媒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后期合成、电脑剪辑、特效制作以及影视作品技术处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游戏动画设计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游戏制作领域胜任原型设计、模型制作、纹理制作、动画调试等岗位的工作,并进行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技能型人才,等等。这些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传统美术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所从事的美术活动很难以传统的美术概念来界定与归类,但往往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也引领高师美术教育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整个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众多能够正确理解和适应祖国语言文字的普通劳动者,也需要一大批才华横溢、具有较高个性和特长的作家、艺术家、文字编辑、影视广播人员等中高档人才。我们的语文教学应面向社会,为中高档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哺育他们的摇篮,极大地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要。另外,随着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择业职业化以及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的原因,也对学生的语文个性能力有了明显要求。那么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怎样形成自己的职教特色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结合专业特点丰富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
职业学校大部分语文教师是从普通中学毕业到大学中文专业再到职业学校任教的,期间对中文以外的专业(如美、音、养殖、种植、电脑等)知之甚少,或一点不知。直接影响到自己的语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专业特点,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努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课的了解,促进语文课和专业课的联系。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假期节休日进修学习;也可以和专业课教师座谈交流;也可以多参加专业课的教学活动等。只有语文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加了,才能找到语文和专业课的共点,找到教学的突破口,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效率。
二、结合专业特点发展学生的语文技能
当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开设有养殖、计算机、美术、音乐、电子电器、服装设计等专业,这些专业各有特点,学制长短不一,学生又偏重专业,语文素质较差,语文课如何适应这些专业课的教学呢?那就必须结合专业特点,从实用的目的出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例如工艺美术专业,可从画配诗、书法、策划、美术欣赏或评析等,音乐专业可从歌词欣赏、作词、音乐在文学中的表现等,服装设计班,可从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穿戴,古代服装史,服装命名,广告设计等,计算机班可从分析字的结构、辨析字行、字义、字音、打字等,养殖、种植专业可从学写科普文章、实验报告、产品介绍、广告设计等。总之教师通过对相关专业的了解,找到语文和专业课的共点,以次带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与其它专业的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收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专业特点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
语文课程中的选修、自读课是必修课的拓宽、应用,供预备升学或预备就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例如:对预备对口升学的文科类学生,可从设置写作理论技法、文言文选读、中外文学名著选读、语法修辞、中外文学发展史、文艺概论等;预备升学的理科类学生可以开设中外科普论文选读、语言逻辑、科学小论文写作、科技说明文等;预备就业的学生开设实用口语、应用写作、语文实用知识、书法、公文礼仪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需求,拓宽知识,增强语文和其它专业的联系,培养特长和提高专项语文能力。
根据学科而设置的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这样就增加了学习的渴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学得主动、轻松、愉快,效率大大提高,即使遇到某些困难,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意志。学生对某一专项学习兴趣的增加,也会激发带动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这种钻头式的学法,必使学生的知识更深、更广,自学能力也会逐渐得到培养。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有利于开发教师的聪明才智,挖掘教师个性的内在潜能,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变枯燥为有趣,变沉闷为生动,创设了一种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健康发展。
四、结合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场所和机会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的发展是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活动是个性存在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个性。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适宜场所和机会,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好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的第二课堂,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让“英雄”有用武之地,不是等到他们走向社会,就业以后,才能实施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特长。
按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我校从2009秋季学期开始接收见学生。到目前为止在我校见习的大学生共有17人,涉及13个专业学科方向,分别是数学、语文、英语、网络、美术、音乐、数控、焊接、物理、体育、模具、艺术设计、经管等。这些大学生深入学校见习锻炼,为我校带来新的气息,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丰富,方法多,视野宽,为学校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学校通过两年多对见学生的培养与管理,我们认为合理定位支点、为见学生成长助力是加强管理促进大学生成长的最佳途径。
一、建立组织,形成机制,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学校成立了见学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学校长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管理机构,由校办主任牵头成立了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我校接收的见学生的管理工作,形成了见学生管理的网络,便于上传下达相关文件精神,更为及时反馈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信息创造了便利条件,为开展有效管理建立了良好的机制。
学校针对我校见学生青年群体的特点(见习人员数量大、专业覆盖面宽、专业技能层次差异较大、教育教学能力偏低和经验缺乏),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让所有教师明确:通过学校的见习,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服务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将生力军培养成主力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将潜在的人才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见习岗位、见习单位、见习机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如何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搭建好这个学习、工作并从中得到锻炼的平台是我校上下认真思考的问题。平台搭建好了才能为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创设应有的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从教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心理需求。
大学生见习是大学生进行业务适应及考核的一种制度,不是劳动合同制度下的概念,而是我国现行人事制度下的一种做法,通过在我校见习提高他们教育教学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不久的将来在教育的沃土上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做好铺垫。
二、找准支点,发挥特长,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提供契机
针对我校接收的见学生的专业分布特点和我校各专业学科发展的实际,将大学生按专业和个人能力水平分配到不同教育教学岗位。有教学、实训、培训、招生等岗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成长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相结合,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相结合。全方位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例如:哈师大数学专业的大学生张静老师,在高中和大学期间数学基本功扎实,教育理论应用比较自如,教学方法新颖,班级气氛活跃,深受学生欢迎,见习半学期后学校大胆启用她担任高三数学高考辅导教师,她采用“低基础、小步子、慢行走、渐提高”的原则方法和今年中职升高职考试全区前十名中有七名学生是她执教的,单项和平均成绩均远远高于其他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孙兴旭,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学校设计彩页的招生简章,连续三年设计制作贺年卡,并给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基地进行设计方案的指导,深受师生好评,代表我省参加全国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类专业学科 说课大赛----美术欣赏,获得二等奖,为省、区、校赢得了荣誉;见学生王中华,在高中学习电工电子专业,在大专学习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两年多见习期间自考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本科,动手能力强,知识面较宽,平时兢兢业业,学校大胆聘请他担任普通高中班的信息技术课,深受学生的欢迎……针对不同见学生的个性和专业特长,给他们创造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使之在锻炼中成L、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感受职业的乐趣、在体验职业中创造价值、在品味价值的过程中感悟人格的尊严,使之更加坚定信心,为更好地从教、终身从教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全面关注、一视同仁、切实解决见学生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高职院校;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设计理论
关于高职艺术概论设计理论的研究,一直被赋予了“理论”教育的含义,教学往往局限与书本知识体系,忽略了理论学习中仍然可以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笔者查阅图书馆书籍文献并搜索互联网,发现有关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搜索如火如荼,但大多数探讨集中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方面,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在教学及其实践缺乏相对实在的研究。即使有也只是教学论教学,而未能跳出“理论”结构之外寻求新的出路。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高职教学的基本规律,充分体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不过多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使理论教学能有效地融入实践的教学活动。试图以《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为例,力图贴近高职培养目标、教学实践、学生需求,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较为合理可行的建议。
根据前面提出的高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设想,以下从实际出发以《设计概论》课程为例,提出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教学实践方案。
一?理论教学内容的设定研究
1. 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方面主要是通过设计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对现代设计理论的系统学习和研究,使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艺术设计的素养。将丰富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图例展示出来,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和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有关艺术设计的专业分类方式及产品项目的介绍,注重主要设计作品的设计风格流派、造型特点、色彩装饰、材料运用、工艺制造技术及社会经济效应的分析,注重艺术设计师基本职业素质及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与技能的培养。
2.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课程的重点主要有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艺术设计的职业素质、艺术设计的工作程序。其中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这一章(包括的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设计)是难点。
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解决办法:
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中,注重加大重难点内容的教学时间;
认真研究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延展,围绕重点及难点问题做拓展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性与生动性。
3. 设计理论课程学习的社会互动:
表1.3理论教学内容作业与选取依据(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
二?实践(实训)教学内容的设置研究
1.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第一类型为案例教学,在案例的欣赏分析中理解设计概论所介绍的专业基本知识;第二个类型是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安排参观、实习、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操作等环节,将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第三个类型是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接受相关的艺术设计与制作实务的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最明显的表现是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设计概论》课程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提高。
2、实践课程实施、教师指导方法与教学效果:(1)艺术设计成果参观,教师带队到博物馆、设计公司等场所参观,听取有关讲解;(2)艺术设计实训室、工作室或专业设计公司等的实践学习,教师跟踪指导,直观的教授学生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3)市场调研,由教师带到指定的场所,现场指导并帮助修订调研报告;(4)艺术设计案例赏析,主要由教师分析,有条件的情况下到实地进行参观考察。这些方法的使用,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讲授、设计作品体验和分析、设计主题讨论三部分相结合:(1)讲授部分:《设计概论》课程的目标在了解设计的职业、基本观念、习惯与意义,阐明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本质、工业领域与工作内容,并讲述设计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使设计的初学者能够对“设计”的职业、工作内容、今后的设计学习方向等有全盘的了解;(2)作品欣赏分析部分:怎么体验,怎么分析空间设计、工业设计、商业设计及一般设计(如:设计元素);(3)主讨论部分:视教学情形找出相关的设计主题来讨论,评论要点为上课专心程度、作业认真程度及笔试成绩等等。
理论教学部分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方法,但不是简单的概念、知识点的照本宣科,而是将各个知识点串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讲到概念性知识的时候,将搜集的有关背景辅助材料介绍给学生,在讲到艺术设计的分类等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时,配合大量的图片或案例分析,使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中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课堂的气氛也就自然活跃起来了。如在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可分别解析“丽莱家居”产品设计案例,“channel[v] 的节目宣传及片头设计”案例。比如在讲到中国现代化设计部分时,就可选用大量关于建国初期重要的建筑与艺术设计成果的图片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并做相应的背景知识介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较容易记住所传授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实行集体大众教育。40人左右为宜,一般选择在多媒体教室或图书室上课。
实践教学部分主要采用的就是参观学习、访谈、模拟演练等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选择:让学生走进设计事务所或公司进行参观、交谈、对设计最前沿的人或事进行具体直接的体验和感受;把学生带到艺术设计实训室或艺术设计工作室,让学生在电脑上学习初级的图形绘制或在图纸上动手绘制简单的事物。教学一般采用小组合作进行,每四人一组,在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合下完成教学工作,一般选择到设计工作室或实验室上课。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拥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位变革的始发点。高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不仅不应该忽视,而且应该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才能适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子东.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3):5—8
[2] 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3] 胡俊敏.完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质[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 谭支华.张玉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理论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 装饰,2005,(2)
[5] 吴尚君.现代艺术教育总教学实践课程改革新探[J]. 装饰,2002,(08)
[6] 何召峰·中国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7] 张健.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体[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
[8] 孙红阳.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 装饰,2004,(10)
关键词:电脑;教学;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1
Teacher about Computer Teaching in the "Degree" to Grasp
――Some Experience on Vocational Student Computer Course
Li Zhenhai
(Anhui BengbuArts&Crafts School,Bengbu233030,China)
Abstract:Teachers to the process of the computer teaching to grasp a "degree",the "degree",the "DEPTH","time parameter","atmosphere degrees." Good "degree" of certainty on the computer courses that can vividly visualize,that is concis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that the grant knowledge and educating people.
Keywords:Computer;Teaching;Degree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的,以职业技能型人才培训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含义非常丰富,即有技能培训的特点;又有教育的范畴,即教技能又育人。让学生即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种技能与普通的打工者的技能和农民工的技能有本质的区别。学校在职业技能的教育方面何以能够达到上述的目标与要求?即是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的考验,也是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的严格要求,教师即要全面了解教育对象,又要设计好学生的未来和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专业教师。特别是在中职学校电脑课程的教学上,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电脑操作水平,还要求教师在电脑课的教学过程中把握一个“度”,这个“度”,有“深浅度”,“时间度”,“气氛度”。良好的“度”的把握,能把电脑课程上的即生动又形象,即简洁又易懂,即授知识又育人。就本人多年来从事电脑操作课程教学谈一谈自己这个“度”的把握。
一、最难掌握的 “深浅度”
电脑操作课程教学是电脑教师最好上的课,但也是最难上的课;特别是对中职生来说,你说学生不会操作电脑那会伤学生感情,但真要让他们实际去用电脑进行设计或者操作时,学生又会丢三拉四,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的学生说软件中的菜单太多记不住,有的说这个软件的工具太杂,附属的选项太多,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往往是教师在前面操作时,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全部掌握,可让他们自己操作时又完成不了。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电脑课教学的关键环节,也就要求教师先深入,再浅出。把这个软件吃透,掌握软件的精华,一切围绕这个软件的核心去突破,那么你的教学才会让学生感觉学到知识,学生才会有兴趣,也才能学进去。那么教师如何才做到这一点呢?这就是一个“深浅度”的概念,人们常说这样的一句话叫“适可而止”,这“适”就是一个“深浅度”的把握。例如学生在学习Photoshop这个软件时,在第一阶段的课程中,就把图层效果,通道概念,路径描绘、笔形设置等一鼓脑地讲完,那么你的这节课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学生根本接受不了你所讲的这些内容,也就是说这节课你的内容讲的太深了。面对阶段性课程,也不能把一门课讲的太深,对于中职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都不是很好,学生的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如果一门讲的太深的话,只会影响这门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一头雾水。比如,3DMAX这门课的教学,学生的接受程度是有限的,这个软件要在几周内完成,压力可想而知,教师如何才能把握这个度?不要把所有的内容全面罗列去讲,抓精华部分,光建模方面的知识和材质的设定就够学的了,还有渲染,以及与渲染有关的参数设置,还有动画设计部分,可以想像一下,一个专业从事这个软件设计的人员,要真正完全掌握要几个月或者是更长的时间,而你要在几周内完成课程的教学,是多么的困难,这就是“度”的掌握,不能让学生在一知半解中去操作电脑,而是让学生掌握这个软件的操作方法,这个软件的设计意图,只有教师深入进去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浅出,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学习。很多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讲课方式与方法,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会了,我讲过了,学生就应该会,从来不重复自己讲过的内容,把学生的水平看的比自己还高,就等于把学生放在大海中摇摆不定的船上,都在那“晕”着呢。把握电脑课教学的“难易度”是教好一个软件的第一关,如果不能这样,教师的一知半解就进课堂,只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效果,有时课前看个例题,课上操作和演示都完成不了,特别影响教师自己的形象和教学过程。谈到把握这个“度”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外多去理解这个软件的设计原理,设计意图;将范例熟记于心,讲起课来,多重复几遍,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同一个例题,学生操作也要有两到三遍,直到能不看笔记熟练操作为止,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再讲新内容,这才是软件课教学的相对合理的方法。这个“度”的把握是非常难的事,对于一个软件来说,精选合理的操作实例、理顺操作步骤,一气呵成,在短时间内完成理论的讲解是必要的。
二、最难控制的“时间度”
现在的电脑课教学基本上是在电脑实训室完成,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如何分配才能让教师达到教学效果,学生达到学习的效果呢?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合理分配你的这个45分钟,把它分成很多小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教师集中精力去上课,学生集中精力去听课,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以及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到,一般的理论讲解与实例操作不易过长,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超过这个时间,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中职学生的精力集中度很小,只有让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听完理论和演示操作,他们才能完整地操作这个实例,学生完成了实例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愿意听你的课,授课才有效果。一旦出现卡壳现象,学生就会放弃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就是我所谈到的“时间度”的概念,不管是什么软件课的教学,把一个大的实例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实例,按抽丝拨茧的方法,将核心的东西找出来,分解成小的实例,操作实例步骤清晰,这样的实例应控制在5-10分钟完成。只有这样,你的课程会很自然、很精彩而更加吸引学生。这就是要考察学生的精力集中度,只要能说明问题讲课时间的长短由自己控制,你也没有必要一成不变,不然的话,你的课程也会很单调。大家一定有坐车在高速公路旅行的体验,很少有长距离而笔直的路段,为什么?那是让司机集中精力去驾驶,上课不也是这样吗?平铺直叙的课程单调而乏味,时间的控制就更为重要,特别是对中职生的电脑软件课程的教学,不要用大量的时间讲软件操作的理论,那是不理智的事,学生的情绪不能被调动起来,相反,学生还会有抵触情绪,课程进度当然就完成不了,这是任课教师所不愿看到的。
三、最难调节的“气氛度”
教师电脑操作课要想上的精彩,课堂的气氛的掌握也是必要的,要知道,现在的中职学生不会操作电脑是没有的,但到电脑课堂上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先打开的可能是游戏,实在没有游戏也去设置一些学生自认为很有个性的桌面或者是背景图片,往往对教师的课程很漠然,调动学生的情绪是教师职责所在。把握一个气氛的调节,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简单的玩笑,一个幽默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例如,我在一次电脑课上课前,学生的电脑已经打开,做什么操作的都有,就是没有一个同学按要求打开对应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有个学生将自己的照片设置成为桌面背景,很有个性。照片为手机拍摄,亮度不够,色彩也有偏差,及时将该同学的设置转播出去,学生们看了后大笑。停留几秒钟后,紧接着提出问题,怎样把图片设置更好?如何调节的图像的亮度和色彩等,有谁能提供更多这样的图片,我们一起来修改这些照片。接着讲解这个软件的作用以及用它调节图片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调节这些图片,这节课的开始很成功,学生的气氛被调动起来。通过课程的讲解,学生把手机中的图片拷贝到电脑上进行修改。没有按教材上所述的方法从工具讲起,而直接从图片入手,从色彩的调节和亮度调节开始,让学生感觉到,此课程与我们自己的生活的距离是那样的近,应该学好它。气氛的调节真的很难,要发现学生中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及时转播学生的操作是多媒体教学中调节气氛的良好的手段,转播后,学生或大笑,或生气,都是对教室气氛的一种调节和掌控。但要注意分寸,用的好,学生的情绪会被调动起来,学习的气氛会改变,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但用的不好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