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地震科普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2023-03-06 15:57:41

导语:在地震科普年度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震科普年度工作计划

第1篇

重视灾后档案的应急抢救保护

突发重大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档案的损害和损失,如何将档案的损失降到最低点,灾后紧急处置、应急抢救则是各级档案工作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所要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

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保存十多万卷档案的唐山市档案馆毁于一旦,震后又连降大雨,但活下来的档案馆工作者组成临时“档案组”,尽全力采取了一系列抢救和保护档案的措施:一是用塑料布、油毡、苇席等物苫盖了已成废墟的档案馆库,防止档案淋雨霉变。二是全员明确分工24小时值守看护,防止档案丢失。三是同战士一起扒废墟、救档案。四是及时调用人力物力,将抢救出的档案运送到相对安全的地带并进行清点、整理,安置到临时简易房;五是对受损档案进行详细检查,分类登记、分开保管,适时组织修复抢救。经过努力,唐山市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全部完整无损的得到抢救,为唐山震后恢复建设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方方面面的资料。

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档案工作的开展,最为关键的应首先把握好三点:

牢固树立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意识。面临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只有具备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才能临危不惧、从容应对,才能置抢救和保护档案于己任。这种责任意识的确立和增强,需要加强日常的教育、培养、历练和提升。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及档案工作部门的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应是持续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使之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能够驾驭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高素质队伍。

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应急长效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往今来,各种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大灾发生后对档案的抢救保护则通过人为努力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档案工作部门应在充分调查研究、反复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和进一步修订系统完备、科学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及相关配套的措施、规章等,以此在档案工作系统建立健全起组织领导明确、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后勤保障明确的应急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一旦遇到突发重大自然灾害,能够安全有序地启动“预案”,使档案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抢救保护档案的现场。

逐步提升抢救保护档案的科技手段。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会给档案资料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灾后修复、修补、复制档案资料,特别是实物、声像、光盘数据等档案的抢救与保护,是一项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应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立项加强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证,提高利用科技手段在应对紧急情况下保护档案的能力。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财力投入,对档案科研工作给予财力保障,并在各级档案管理部门配备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设施设备,以备急用。这种投入应列入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根据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递增,防止等到用时方恨晚。

关注救灾和复建资料的收集归档

以四川省汶川地震和南方大雪灾为例,在灾区抢险救灾和恢复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非常珍贵的各类档案资料,涉及方方面面,有些材料稍纵即逝,有些材料失则不能复得,如何将这些数据的、照片的、声像的、纸质的、图片的、实物的等资料尽最大可能收集完整,规范整理归档和科学入库保管,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参与抢险救灾和恢复建设所有单位的积极配合,特别是档案部门应做出极大努力。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要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实施统一指挥领导。当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从中央到灾区地方的档案工作部门,都应迅速建立起坚强有力的应急领导机构,对抢险救灾和恢复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进行统一指挥领导,确保工作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领导机构应由有关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以便实施科学谋划、科学指挥。

集中使用专业力量。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专业性很强,在紧急状况下抽调一些非专业人员参与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在档案专业人员具体指导下进行。但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档案专业技术力量往往与其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甚至有时可能是力量严重不足。在这种状况下,应由上一级档案部门调动组织灾区以外的专业人员到灾区协助工作,根据实际要求可分门别类组织若干专业工作组,落实责任区域和责任目标,集中开展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确保安全规范管理。依法依标对抢险救灾和恢复建设档案资料整理归档,是实现档案安全规范管理的前提基础。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应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立足于长远和未来。吸取唐山地震档案及其他灾区档案管理经验,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抢险和复建过程中形成的档案的管理,是否应视规模、价值等采取如下几种方法:一是建立专题档案室。类似唐山的做法,在唐山市档案馆内设立了地震专题档案室,将市内和省内外有关唐山地震抢险救灾和恢复建设的各类档案作为专题档案全部接收进该室,集中统一管理和提供利用。二是建设专门档案馆。这类档案馆绝非普通概念的档案馆,而应是突出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建筑物,同时,其功能应是集科普科研、观光旅游、传统教育和开发利用于一体,通过声像、照片、资料、实物、图片的多视觉展示,面向社会提供全面服务。三是保留灾害遗址。将具有典型意义和科研价值的重大自然灾害遗址作为实物档案保存下来,供后人考察参观和科学研究之用。如唐山地震后保留了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原唐山十中等七处地震遗址。尤其是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地震遗址,作为国务院确定的重点保护单位,已成为国内外来唐工作、参加会议、经商、旅游人员必到之处。其启迪后人作用和科研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计算。

加强灾害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