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7:42
导语:在道路毕业设计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不足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致使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¹教辅模式的局限性。实行单个教师独立辅导多名学生的教辅方法,虽然这样做明确了责任,但也存在单个教师专业知识面欠缺的问题,如勘测设计的老师对路线比较熟悉,路基路面的老师对路面结构、挡墙比较熟悉,所以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º学生过分依赖计算软件。目前道路设计的一系列过程均可以软件实现,很多学生为了减少工作量,先用软件实现,再抄描手工图,而不是自己计算。而且在软件应用时也不求甚解,致使很多设计细节错误甚至和原设计要求有较大差异。»学生出勤率较低。很多学生在辅导时间内不能参加,当然也有单位实习、找工作等原因,但有一部分同学平时不做,最后2周左右时间内突击完成,往往是参考别人的成果或找人,当然也是错误很多。¼设计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找到工作的同学应付毕业设计,只求过关;找不到工作的同学忙于应聘而不安心做毕业设计。另外,在教辅的过程中,也存在不注重引导学生思维,就毕业设计而设计,完成图纸了事,很少去深入地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
毕业设计的目的
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点:¹科学逻辑思维能力。这点尤其重要,这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不具备这种能力,就没有方向、没有方法去思考面临的问题。º专业基础能力。毕业设计是对以往专业课的总结、融汇和运用,不论毕业后是从事管理、施工、监理、检测等工作,都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能力,一个工程的设计图纸如果了解得不够深入,必然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查找文献能力。遇到问题应该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去解决,在哪里可以找到参考的相关文献,如何查找,怎么做到更全面、严谨等。¼绘图能力。包括手工和计算软件,手工绘图就需要掌握核心的专业知识,各种曲线在图纸上如何确定;计算软件如何使用,各种参数的设置,遇到错误怎么修正等。½沟通、合作能力。这点在将来的工作中非常重要,个人的能力是局限的,如何充分地整合资源、高效地完成任务是将来要面对的问题。¾写作能力。往往理工科学生对这点不重视,但在将来的工作中会应用很多,如施工日志、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等,通过毕业设计中的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说明书等内容进行训练提高。
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
针对我校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中的不足,结合毕业设计的目的,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1.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要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是什么,问题的构成、要素、达到目的有什么方法,如何评价结果,如何改进等。这个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在毕业设计之前让学生思考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如在符合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舒适、安全、节约、环保等,知道这个目标之后,在选线的时候就要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得设计方案更符合目标,高填深挖不符合节约、环保的目标,应尽可能避免等,当然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不可能每个目标都最优,还要有个平衡、协调的过程。又如在涵洞设计时,要让学生明白涵洞的作用是什么,设置的原则是什么,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以往有些学生的图纸上,地面线在涵洞出水口以上,根本就无法排水,这样的涵洞设计即使各部分细节设计得再完善,也没有价值。有了科学的思维能力后,设计时就可以考虑得更全面、客观,从而避免出现这样的根本性错误。
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和研究,和设计院的设计人员相比在具体项目设计上还是缺少经验,设计水平还是有差距,所以对于指导教师,学校应积极地鼓励或者是给予政策支持,让教师到一线的设计岗位上去实践,当然也可以去项目管理、监理岗位等,毕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的问题不一样,这样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就可以贴合实际,游刃有余。还可以聘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校外人员与在校老师一起指导毕业设计,对于双方以及学生都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机会,在理论和实践上可以更好地融合、贯通。
3.提升专业实习锻炼。如果对工程现场、工程结构不熟悉,在设计时就会感觉很抽象,很难入手。一方面在以往相应专业课时加强专业训练,以便和毕业设计相衔接,如在小桥涵课程中,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提供对应的地形资料,进行涵洞和小桥的设计,设计深度要求相同,这样在毕业设计时很快就可以上手;另一方面在毕业设计前的现场实习时,要让学生全面、详尽地了解施工现场,认真检查实习报告,对于学生的疑问,尽可能对照现场实物进行解释。让学生感受施工单位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要尽量做到多与施工技术员沟通。另外,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教师应准备多种图片、视频或动画等资料,包括内部结构,学生遇到疑问时,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问题所在,更方便理解和应用。
4.多方式多手段进行指导。实行教师联合指导,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根据毕业设计的进程分别进行重点辅导,实行几个不同专业老师一个小组的模式,可以克服单个教师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各自的学术专长,学生的受益也更多。另外,目前实施的方式只是指导教师在固定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答疑,很有可能出现学生有问题时找不到教师,而没有问题时刚好是见面时间。所以,指导教师可利用校园局域网、工nternet上的专设BBS以及E一mall甚至视频方式在特定的时间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复。
关键词: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改进对策;创新实验;联合指导
作者简介:姜旺恒(1979-),男,湖南邵东人,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校级教研项目“道路方向本科主干课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zl10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84-02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填鸭式”的课程学习,毕业设计过程要求学生更加自主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扩展、加深,这就要求学生阅读较多的相关专业文献、规范,因而毕业设计过程是培养大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最好时机和途径。然而,目前毕业设计往往轻设计过程而重结果,不管学生有没有认真做毕业设计,只要在毕业设计结束前按时提交设计文件,一般都可以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在这样的毕业设计培养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答辩前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方法应付,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方法,学生没有通过毕业设计学会文献检索和阅读方法,如学生对所设计工程类型的发展研究现状了解不充分,对设计任务的重点、难点不甚了解,对自己所做设计采取的措施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开题报告主要内容相似度较高,等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初衷落空,究其原因在于除了学生和指导教师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以外,年复一年的假设工程项目供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模式已经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步。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高校无力采取与对研究生论文进行管理相似的措施对本科毕业设计进行质量审查,而往往采用不定期抽查的管理方式,对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主要依赖各教学院系和专业教师,特别是后者,但往往人情关系、师生关系、绩效考核等因素导致对毕业设计的评阅和答辩的把关不严。受教育者在用人机制不完善的社会条件下,容易出现只要一纸文凭、不求真才实学的现象,对教学质量的需求缺乏足够的动力。[1]由于保证就业率的需要和管理还不够精细的原因,高校往往不能提供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面信息,一般只提供课程学习成绩证明、获奖证明和荣誉证书;而等到毕业设计阶段的成绩公布时学生早已与用人单位签约,或早已被研究生培养单位录取,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大打折扣。
为更加便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高校应提供毕业生参加科研活动包括毕业论文等情况的证明,使得毕业生信息对于用人单位更透明和更易掌握,这同时也是对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激励措施。作为高校的服务对象,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在人才需求上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多样性,[2]高校应主动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这些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避免同质化竞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对毕业设计可以采取的主动改革方式有:联合生产单位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一体化,以及毕业论文与科研立项、创新实验一体化,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支持和引导师生在高校设计的运行范围内互动;以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与相关活动为核心对教师和学生提供足够的向心力,优化毕业设计开展的环境,避免个别师生由于对教学环境的失望而产生厌教厌学倾向或偏离该范围,如图1所示。
图1 开展多种类型毕业设计(论文)
一、联合生产单位指导毕业设计
由于师生比的关系,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精力有限,毕业设计选题的来源往往由指导教师拟定,缺乏足够多的工程实际背景,历年题目相似度较高,造成学生对设计任务缺乏新鲜感和产生脱离实际感,对毕业设计兴趣不高,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不足,只求通过答辩,得过且过。此外,部分学生也要求参加拟就业单位的试用性质的实习,以更早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获得好的发展,并且事实上脱离了教师的指导,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找工作和报考公务员等事务不能专心完成毕业设计,这些都导致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在生产项目的高峰期、攻坚期,生产单位十分需要毕业生参加项目,求贤若渴;而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知识,在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的帮带下往往能够迅速掌握相关岗位工作技能,且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强度。项目有需要的生产单位和优秀的高年级实习学生之间相互存在用人与实习工作需求,具有潜在的合作可能,有部分生产单位抓住机会充分发挥了到本单位实习学生的作用,有的单位更是要求签订了工作协议的毕业生提前到单位上班。
因此,联合生产单位指导毕业设计对期望到生产单位参加实际项目工作以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因势利导,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使毕业设计教学顺利进行和保障完成质量。
二、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一体化
在传统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中,各门课程内容之间相互独立,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满足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的,很难考虑与其他课程设计之间的连续性、互补性,局部独立性、片面性较强,全局系统性、整体性较差,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得不到良好的连续性、系统性和整体意识的训练,不了解不同课程间的前因后果,工程设计整体观模糊。在做毕业设计的初期,学生需要了解毕业设计,收集、分析设计资料,还有学生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对以前做的课程及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复习与学习,无形中就压缩了毕业设计的总时间,分散了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扩展、加深的精力。
同时,无论是在课程设计还是毕业设计中,部分学生面对设计任务感到题目太大,无从下手,缺乏主动性,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基于学习的迁移理论,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始终围绕同一个工程案例展开,以此为学习、扩展和加深的立足点、出发点,得到连续、系统、整体的专业训练。例如在“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中,学生练习并掌握了某一类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方法,在毕业设计中则要求学生对同一路段进行多种类型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即在相同的交通量、气候和土基等条件下,加深对沥青路面结构类型、材料类型和结构组合设计的认识。
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联合开展期间,必须保证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见面次数,从选题到搜集资料,直至撰写、修改和定稿,指导教师要为学生层层把关,引导学生统筹合理地安排时间,以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力度。学生也必须严格按毕业设计的写作要求独立完成写作过程,尽可能减少和消除抄袭。
三、毕业论文与科研立项、创新实验一体化
以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方向为例,在国家实施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科技兴交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行业背景下,实施和参与科技活动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素质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强调本科办学目标定位要从教学研究型转向研究教学型,认为科学研究是保证教学内容始终反映文化、科技的最新成果,是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前沿的基本条件,也是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高校都大力提倡并要求教师要从事科研,强调要把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这无疑是有益的,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但高校的科研活动仅仅是以教师作为主体。为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育部于2007年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有的高校将这一计划作为学风建设的措施之一,积极引导学生申报。尽管该计划以学生为申报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项目的执行往往忽略了科研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须性和重要性,在根本上未摆脱教师讲授科研成果,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理论基础不够全面、可用于创新实验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等。
在创新实验中,往往由于学生没有专门的时间,只能挤占课余时间进行文献检索学习和实验,而参加创新实验又要求学生已经学习了专业课程,另外,课程学习、课程设计、考研、找工作等又使得学生很难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因此难以保证创新实验的实施。对参加创新实验的学生,允许他们以创新实验项目的内容为基础申请做毕业论文,可以从时间和精力上保证创新实验项目的完成。如中山大学在第二课堂由科研课题组负责指导本科生的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并与毕业论文相结合。[3]
与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相比,大学生创新实验、科技立项项目完成时间短、经费少,且本科生参加实验需熟悉和掌握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操作规程等较多内容,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应以理论研究为主,了解和参加实验过程为辅。同时为保证大学生能切实完成创新实验计划,在该计划项目的申报中宜要求申报人除完成必修课程的学习外,还应选修一定的课程以夯实科研基础,如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的学生应选修“水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如何参加和开展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公共选修课程。由于执行创新项目的主体是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对于这些科研道路上的新人,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应该选择以其目前所掌握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学习科研方法为出发点的课题。
四、各改进对策的综合比较分析
显然,上述前两种毕业设计改进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一种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能胜任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等工作。因此,尽管上述改革方式可能使毕业生的培养方向差别化,毕业生可能具备不同类型的专业素养,但仍然是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
对原部属院校等行业特色优势明显的高校,与生产单位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有利于保持和加强与行业内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利用好高校潜在教学资源,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形成教学特色。联合生产单位指导毕业设计可以直接接触生产实际,具有能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优势,但往往易受生产项目内容和生产单位实际用人需要的限制,学生参加工作内容与毕业设计题目不一定一致,学校和生产单位联系沟通工作量大,且学校教师指导难度较大。
毕业论文与科研立项、创新实验一体化有利于将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工作相结合,发挥科研骨干的长项和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但存在学生培养训练周期短、教学工作量大、难度大的问题,适合教学科研团队或承担了科研项目的年轻教师开展该项工作。
相比之下,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一体化无论对师生还是高校而言都更易实施,在面临题型多样化选择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参加该类毕业设计,但它无法防范部分学生潜在的逃避、懒散应付毕业设计的倾向,尤其对学习成绩优异且喜爱探索性活动的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挑战性不足而难以挖掘其学习潜力。
对三个改进对策还需进行如表1所示的综合比较分析,表1仅为初步分析,还应经实验后加入选题学生数量、实施后培养效果等的分析,并对各因素分配权重系数后计算综合得分。
五、结语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毕业设计采取题目多样化的策略,对如何毕业设计的参与者是更加广义上的“选题”。对如何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督、导结合,实现以导为主提供了建议措施。
参考文献:
[1]郑健龙,袁剑波.建立教学质量社会监控制度的战略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44-46.
郑健龙.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责任[J].中国高教研究,2007,(5):8-11.
毕业论文结束语
在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他是一位认真负责,热情的老师,在整个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他都对我进行了认真的指导和详细的修改,从他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说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我将永远记住他以前给予过我的教导,我要向指导老师表达我内心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所有代课老师和辅导员,在我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这些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教导和很大的帮忙,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将使我受益终生。感谢我的家人和好友,他们的关爱和支持永远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在任何时候,他们都给予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我感谢他们!
最后,向审阅我论文和参加答辩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抽出宝贵的时候参加我的论文答辩会,感谢你们对论文不当之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推荐。
毕业论文精彩结束语
本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取、方案论证到具体设计和调试,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四年的本科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忙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大学,###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
毕业论文经典结束语
毕业设计即将结束,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忙之下,学生对于道路设计有了更多新的认知,对路基路面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整体脉络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彻。透过毕业设计,学生对自己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毕业设计,帮忙我们总结大学四年收获、认清自我。同时,还帮忙我们改变一些处理事情时懒散的习惯。从最开始时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再到着手开始进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路线排水的设计,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产生遗漏或者疏忽,就会对以后的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刘金梅(1969-),女,天津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杨德建(1962-),男,天津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天津 3003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级高等学校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68-02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来分类,可以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学术型人才致力于认识世界、发现客观规律、建立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主要致力于利用科学原理改造世界,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和非物质财富。[1]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正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工程训练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培养过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土木工程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地下工程等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尤其是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加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一、分阶段选题,加强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始,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毕业设计的意义和毕业设计方向,按照自己的意愿更好地完成选题,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选择毕业设计类型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多个专业方向,其中以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为主。专业方向不同,毕业设计选题也有不同的类型。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与管理两种类型。工程设计型毕业设计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或者大跨度空间结构等,也可以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布置;结构内力、变形、强度计算;施工图的绘制等,并熟练掌握工程设计软件的应用。施工技术与管理型的毕业设计可用以下实际工程作为选题:高层民用建筑如商店、旅馆、办公楼等,单层或多层工业厂房,大型深基坑施工等。设计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单位或分部工程概预算、与施工方案有关的图纸等。有条件的也可安排专题研究,如项目的质量、投资控制、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等。道路桥梁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公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两种类型。因此,在此阶段,给出了不同专业方向的选题类型(见表1),让学生进行选择,然后按照学生的选题类型安排指导教师。
2.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选题
按照上一阶段学生选题的意愿,让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题目,并布置学生阅读文献、查找资料、调研,学习与设计内容有关的知识,初步完成毕业设计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同时指导教师应向教研室上交所指导的学生的设计题目,详细汇报课题的背景、功能、实现步骤和预期结果等,并集体讨论,进行修正。
3.深入了解选题,最终确定毕业设计选题
学生通过查阅工程设计资料、走访和调研实际工程,对所选设计题目做初步了解后,认为不感兴趣、完成起来比较困难的,可以重新与指导教师商定毕业设计选题。此外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或就业签约单位的实际工作与毕业设计题目不一致的,也可以对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更改。
此阶段完成以后,选题与学生的毕业实习、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加强了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二、实施综合指导,巩固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设计,为了弥补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上的偏差,由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工程设计方向的专家组成综合指导小组,对学生进行全程毕业设计综合指导。综合指导既可以按照毕业设计的内容分阶段进行集体讲授,也可以采取每周在固定时间深入毕业设计教室、网上互动的方式,实现学生与教师间的咨询和指导。采取综合指导的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有利于保证毕业设计进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能巩固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高质量实现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总体目标。
三、把握毕业设计过程,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1.细化毕业设计任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4年所学的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需要将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既具综合性,又有深度、难度。因此在设计进度安排上,逐项细化,制定出详细的任务进度计划,以保证学生能在设计过程中循序渐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施工技术管理类毕业设计为例(见表2),包括毕业实习在内,设计基本完成需要16周,具体细化为12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审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
2.组织中期答辩
中期答辩主要由学生对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进行汇报,并进行分析与总结。毕业设计指导小组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并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下一步设计。中期答辩及时解决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指导教师更加清楚地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3.严格考勤制度
学院安排了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对在校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严格考勤制度,并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考勤。一方面确保了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另一方面由指导教师现场考勤可以确保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也是对设计指导教师的一个考核。学院还规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次数,要求把每周到毕业设计教室指导的时间安排上报给学院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做完整记录。指导中,对所发现的学生设计上的错误和改正时间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考核学生的依据。
四、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真实体现毕业设计水平
1.组织毕业设计检测
毕业设计检测工作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教学的重视,减少抄袭的现象。检测系统的结果并不代表抄袭的认定结果,只作为给出最终认定的一个参考技术手段,因毕业设计出现重合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最终的结果仍要由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来进行人工认定。毕业设计的抄袭检测采取“学生个人自查、文责自负为主,指导教师检查为辅,校院系抽测为手段”的管理模式。抽查比例为每个专业学生随机抽查15%,随机学生由教务处确定。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必须进行检测,合格后给予认定成绩及推荐评审。凡未通过认定的学生,取消答辩资格,修改合格后,可以进入补答辩环节。对文字重合率超过70%(含70%)的,按抄袭作弊处理,不能进入补答辩环节。为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规定教师指导的学生在检测中出现未通过的,不能参与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选,并需对学生的抄袭情况提出书面说明,随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一同归档。通过检测反映出了学生设计说明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了学生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端正了学术风气,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2.规范自评与互评
自评中,指导教师要综合评定学生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全部设计内容的完成情况,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运用参考资料和外文资料、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并根据学生在设计中的态度等给出指导成绩。
互评在答辩小组之间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各答辩小组成员评阅其他答辩小组参加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评阅教师按设计完成情况和设计质量给出评阅分数,并写出书面评阅意见;同时根据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就有关理论、基本概念和设计中的内容,准备出难度不同的答辩问题。评语、分数、问题于答辩前交答辩小组。对于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相差两个等级以上的学生,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检查,确定最终评审成绩。
3.严格答辩过程与成绩评定
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安排答辩小组,指定答辩小组组长、秘书。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于答辩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答辩的有关事项,统一答辩要求,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毕业答辩包括小组答辩和公开答辩。评审成绩较差的学生参加公开答辩,其他学生分配到各小组参加小组答辩。在整个答辩过程中为确保公正、公平,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答辩委员会成员在评阅设计的基础上,参考评阅教师拟定的问题。答辩时,要对每个学生提出质询,听取学生回答,然后按标准无记名投票评分。
答辩成绩按学生自述、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由每位答辩委员(或成员)打分的平均值确定。指导教师成绩、评阅人成绩、答辩成绩之和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每个答辩组的优秀率一般不超过15%,优良率一般不超过50%。
五、 结语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立足天津及周边地区,以培养城市建设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受到了基层单位的普遍欢迎。在强化毕业设计的技能训练中,通过分阶段选题、实施综合指导、把握毕业设计过程、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不断探索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新方法,并给予支持和鼓励。例如: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利用企业的经费、场所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的技术课题,提高毕业设计的实践性;[2]结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竞赛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建立毕业设计信息化体系,包括查阅毕业设计资料平台、师生网上交流平台等。总之,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不断改进毕业设计实施的措施,创造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能从事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特种地基加固处理,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熟悉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 掌握工程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法规。具有进行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地质工程
四、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道路勘测与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地质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要求)
设计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训练。设计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部分为单层厂房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及结构设计图纸。
设计2——岩土体工程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工程设计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3——基础工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资料选择基础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施工图。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基础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测量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1周,内容为工程测量,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3周,内容为地质认识实习。
教学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7周,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原位测试、室内资料分析与整理。要求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12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达到工程师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
要求:选题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做到一人一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系统一组织答辩。
六、主要实验
室内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建筑材料试验等)、野外现场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现场原位测试、工程监测及检测等)
七、最低毕业课内总学时:2500学时
最低毕业总学分:模块A:176学分+分 模块B:178学分+7学分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毕业设计这一薄弱环节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校企协同创新育人的发展思路,依托顶岗实习平台,融入先进的CDIO理念,提出了一种有助于形成职教特色的高职毕业设计SECI-CDIO教学模式,并从毕业设计的题目选择、过程指导、结果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提升我国高职毕业设计质量探索一条新的改革之路,从而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高职;毕业设计;CDIO;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5-0029-03
作者简介:舒平生(1967—),男,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机电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制造、电子产品结构设计、SMT技术及工艺。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教改立项课题“驱动高职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校企协同保障机制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376)
一、CDIO理念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CDIO理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瑞典皇家技术学院4所工程技术类大学针对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为活动主线,要求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而贯彻工程教育理念的CDIO培养大纲更是将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分解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明确要求采用系统的培养方式,塑造学生四个层面的能力。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至今已被国外多所工程类大学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与企业的高度认可。
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为实现国内工程技术人才与国际接轨,各类工科院校开始引入先进的CDIO理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汕头大学的顾佩华教授率先提出了EIP-CDIO培养模式,掀起了国内研究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热潮。天津大学的郭长虹教授针对当前工程图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基于CDIO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措施。南京工程学院的张杰教授为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率领团队应用CDIO教学模式在机械类课程体系建设、实践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黄河科技学院的王照平等人参照CDIO理念,对电子信息类课程进行了改革。随着CDIO理念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基于CDIO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也相继涌现,而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本科毕业设计方面,对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职毕业设计SECI-CDIO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现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国家在近期有关科学发展高职教育的若干文件中明确指出,必须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协同创新(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Innovation, 缩写为SECI)成为我国当前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推进,校企协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贯穿于顶岗实习期间的毕业设计依然是高职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职毕业设计应紧密贴合所学专业和现役岗位,各类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围绕毕业设计的选题、管理、评阅、答辩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但从笔者走访多所兄弟院校的结果来看,由于当前毕业设计教学尚缺少有效的教学手段与质控机制,导致高职毕业设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以江苏为例,从省教育厅近五年高职毕业设计抽检结果来看,高职毕业设计的合格率仍远低于基本合格率,近期毕业设计质量甚至呈下滑趋势。
分析当前高职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这与缺乏企业的深度参与、指导、评价密切相关。对于与顶岗实习并行的高职毕业设计而言,顶岗实习平台为贯彻CDIO理念、改革高职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实施平台。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高职毕业设计与CDIO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此,笔者及其所在团队针对当前高职毕设中存在的质量瓶颈,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依托顶岗实习平台,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高职毕业设计SECI-CDIO教学模式。
三、基于SECI-CDIO的高职毕业设计实施思路
(一)构建SCEI-CDIO模式下高职特色毕业设计
高职毕业设计源于本科毕业设计,但两者在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考核要求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向生产一线输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与应具备科研能力的本科生相比,高职生主要从事工作现场的维护、调试、安装、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工作,他们能够具备撰写技改项目的总结报告、故障检测排查报告、产品安装调试报告等能力即可,无需具备撰写理论性较强的长篇报告的能力。因此,我们建立了一种能彰显职教特色的高职微型毕业设计。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方案决策、解决问题四大模块。四大模块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克服传统毕业设计弊端,而且也有利于实现高职毕业设计紧密贴合实习岗位,推动两者协调发展。
(二)建立SECI-CDIO模式下动态选题机制
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启动阶段,高职生去向较为分散,如校内外顶岗实习、继续学业深造、自谋职业等。为使毕业设计选题同时满足校、企、生的各自要求,我们初步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机制。在规定的选题周期内,毕业设计一直处于构思阶段。当进入规定的时间节点后,对于进入顶岗实习的学生,要求必须结合实习岗位进行选题。在校内实习的学生,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定题或自由选择,但必须经过校企混编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的认可,力争实现“假题真做”。此种基于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机制,有助于实现选题紧贴岗位,有助于实现一人一题的目的。
(三)建立SECI-CDIO模式下“双师”指导协调机制
高职毕业设计的开设宗旨,就是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这对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深度提出了一定要求,同时也给校企“双师”指导的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校企“双师”在理论研究、实践操作方面各具优势。在毕业设计选题紧密结合实习岗位的选题机制下,企业导师负责实践指导,把关毕业设计实用价值,而校内导师负责提供毕业设计的理论支持,把关毕业设计的理论水平。针对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的并行进程,我们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双师”指导协调机制,以确保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
(四)建立SECI-CDIO模式下多维监控机制
由于学校、企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这给当前校企协同管理毕业设计带来了巨大困难。若我们能合理运用校企协同选题机制后,即毕业设计成为校、企、生三方拥有实现各自需求的共同载体时,这便有助于形成校企齐抓共管的局面,促使高职毕业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对此,我们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多维监控机制。学校、企业、校内外指导教师要准确跟踪学生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根据各关节的具体考核指标,对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严格把关。
(五)建立CDIO模式下高职毕业设计特色的考核机制
目前,高职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校方考核为主、企业协评为辅”的考核机制,这显然难以很好地保证高职毕业设计质量。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根据校企实际需求,重构高职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建立多方参与的远程协调考核机制,如网络答辩、校企混编的答辩小组、校企混编的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学校考核理论应用+企业考核实用效果”联合考核机制、优秀毕业设计学生由实习单位优先选择或由学校推荐就业等。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对校企协同主管的毕业设计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角度作出建设性评价,引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工学结合制度科学发展。
(六)建立CDIO模式下校企协调管理毕业设计平台
通过对学校、企业双方信息的合理整合,以学校为主体,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合理开发高职毕业设计信息化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集成环境下多个数据库的访问与协作,校企双方能及时了解、把握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情况。这可为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
实践表明,基于顶岗实习的毕业设计不仅能够解决企业有关的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这对实施“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5):78-87.
[2]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19.
[3]郭长虹,赵炳利,李兴东,等.面向CDIO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J].工程图学学报,2011(5):56-60.
[4]冯勇,张杰,薛小强.基于CDIO的机械设计类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35-38.
[5]王照平,李文方,王玉巧,等.基于CDIO模式的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3(4).
(一)教师要有问题意识教师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教师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进行自我反思,只有找到问题,才能促进教学不断地改进,也会促进教师们去思考,带着问题去思考、研究设计教案和投入到校企合作的研修中去,这样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论文。问题意识会强化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针对毕业论文的设计,提出问题可以让指导老师带着思考和问题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分析。此外,教师无论是指导毕业论文还是平时的授课,都要事先做好准备,积极查寻资料,正确认知自己的教学行为,带着思考去研究、指导,并且增加与学生的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们在“研修—实践—研修”的循环体验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在研讨中,教师之间的差距也显现出来,同时可以增加教师的危机意识,促进自己提升和改进。学校方面也要积极配合,提供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增加校企合作,让论文和实际合起来,让老师们和企业专家进行交流,开阔指导教师的眼界,从而可以使危机意识越发强烈,而危机意识正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催化剂。要实现超越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就必须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教学或指导后要反思个人反思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校本研究的前提,是教师与自身开展的对话,是校本研究中最基本和普通的活动形式,也是教师在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阶段的核心因素。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中,教学反思要抓住其四点基本特点:(1)抓住妙点进行反思;(2)抓住疑点进行反思;(3)抓住失败点进行反思;(4)抓住常点进行反思。通过以往的实践证明,教师可以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反思改革中找回自己,重新拾取研究的权杖,通过处理自身出现的教学问题来走上专家的道路。强调毕业设计教学反思改革,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以回顾、观察、诊断和自我监控等方式,来针对自身的教学概念、行为、艺术等进行思考和改正,将教与学密切结合起来,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反思的合理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单纯的教学反思不单单只依靠自律,还要求学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有目的、有规律、有计划地促进反思。常用的方法是“事后回顾”,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原来打算做什么?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已发生的情况的原因和具体采取的措施。
二、实施方法与措施
需求是推动科学和一切创新的动力,它推动着科学技术与社会向前发展。问题导向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令人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思维活动。以优化毕业设计(或论文)课题来源、实施、管理与评价方法为内涵,深入企业走访、座谈、比较、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完善应用型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或论文)阶段的教学工作。由印刷企业提出(或由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发现)课题,学校组织人力收集、分类,并甄选出符合本科毕业设计要求的课题,并归于相应研究方向的教师名下,在校园网上课题及指导教师信息,根据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课题后,在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双师)的指导下(由学校或企业提供场地、设备、经费等支持)按计划、按要求完成毕业课题,课题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企业应用于产生,经受生产实践的检验。从而确保毕业设计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分析、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一)课题信息收集与借助校园网,建立校企合作课题信息平台,为印刷工程专业教师与学生提供毕业设计的实战课题,解决教师出题难。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提供平台。①收集500个以上的课题信息,甄选出300个以上适合作本科毕业设计要求的课题。②建立课题信息库。③建立课题跟踪信息平台,及时向企业反馈学生的研究进展与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实时的技术支持。④每年更新20%左右课题信息。
(二)成绩评定方式改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由学校老师根据本科毕业设计的要求给出相应的成绩(为主),企业对毕业设计成果的应用效果做出评价并给出相应成绩(为辅)。从而彻底打破理论与实际脱节,缺少相应的工程环境,致使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力薄弱的现状,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成效
1.拓展了毕业设计课题选择范围和来源。改变了毕业设计来源于教师科研、虚拟及模拟性课题,缺乏真实性与实用性的现状。2.开拓了校企产学合作的新模式。传统的校企合作是以教师为主体,着力在科研与实习基地的合作,而课题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人才,服务企业产生需求为目的的合作。3.创新了校企“互利”与“三赢”的新机制。企业获得了学校技术与理论的支持;学校得到了解企业需求、了解新设备与新技术的机会,也会相应地提高教师的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得到了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工程实践的机会。4.创新了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评价体系,引入了企业对毕业设计成果应用效果的评价指标。总之,我们要认真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关键词:生产实习;机械教学;结合模式
TU60
文献标识码:A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认证标准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具有工程实践等专业知识与能力,因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面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工程意识和设计技能,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和生产实习是培养机械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两个重要环节。通过课堂教学和生产实习可以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全面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必要环节。
一、现阶段工程机械教学存在的误区
虽然在以往的工程机械教学中也有安排生产实习环节,但从学时数方面考虑,实习环节还不是十分成熟,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操作技巧,且教学方式是安排两批教学分别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和课堂教学,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交集。显然,这将课堂教学环节与生产实习环节硬生生地分割开来,两者之间严重脱节。基本上所有学生在之前的生活学生中从来没有接触过工程机械这门学科,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非常有限,但是总结概括和触类旁通的能力需要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之上,且教师人数相对较少,不可能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操作,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工厂不能够学到工程机械的专业知识,缺乏形象化实践操作的指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感到问题复杂抽象,无从下手,而老师就必须从最为基本的机械构造和理论知识讲起,这样恶性循环既浪费了生产实习的机会,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地方院校转型的形势下,我们要更新理念,构建教学新模式,“产教”结合,制定规章制度,积极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
二、工程机械课堂教学与生产实习的有机结合
1.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模式
按企业生产、管理形式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依托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并采用多种模式的实习模式,以及建设由具有工程职业经历、工程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青年教师构成的校企联合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等改革措施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职业经历,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类似的工程设计与制造以及创新实践的技术环境,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意识、科技创新思维、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专家的好评,对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的工程实践性、内容的创新性、撰写的规范性均给予高度评价。校企结合的企业实际氛围、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队伍,使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基A和专业知识。
2.课堂教学与实地参观紧密结合
实践教学是大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使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生产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机械专业课程实践性强,有些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很难单纯用语言来描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讲授理论性、系统性的知识,对于那些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联系一些适当的建筑工地,组织学生现场教学。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不仅增加了感性认识,而且还把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实习管理深化实习效果
在实习过程中,要求车间师傅详细介绍工艺流程及典型设备,要求学生绘制详细的工艺流程图,介绍典型设备的结构及原理,详细了解管道的用途及布置。组织分组讨论,将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解决,将生产现场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并请车间师傅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过程,评价讨论结果。此外,建立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考核指标体系将成为今后生产实习教学工作的重点,在建立生产实习考核指标体系时,既要考核所有学生的共性考核指标(生产实习技术报告、生产实习日记、实习纪律表),又要根据各实习队伍实习计划的差异制定各自的个性化评定指标进行综合评判。
4.严格把关毕业设计提高其质量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理论、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是一次学习和总结的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所起的价值是非常之重的。但是近年来毕业设计质量出现走下坡路的现象,针对毕业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教学: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毕业设计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让学生认识到工作的意义;二是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管理,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需要以全人员、全部过程、全方面质量管理作保障。结合机械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毕业设计的五个阶段即选题阶段、预答辩阶段、评审与答辩阶段、总结评优阶段都进行质量监督,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5.更新思想观念,注重实践教学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理论是基础,能力是核心,实践是关键。一直以来,实践教学是我国高校的薄弱环节,这与我们一些教师及管理人员多年形成的惯性思维密不可分,一直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教学,重视在校实验并且追求实验设备的“傻瓜式”,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实习模式固定、僵化,不能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对此,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首先,一个人理论知识的多寡并不能决定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决定这一切的是他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一个人有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将其实践,转化为生产力,那么,他的知识将会失去它原有的价值,因此,对于知识来说,实践至关重要;其次,人与人是有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差异往往会隐藏着个人的优势,如果不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往往会埋没人才。所以,我们要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打破实践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定式思维。
6.发展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联系
校企合作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有利措施,所以要深入企业,把握每一个合作的机会,建立合作体系,实现与企业良性对话。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提升工程素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问题能力,知识与社会接轨不再是单纯的课本课堂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生产方面的问题就是学生知识的实践应用,在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走上了实用的道路,让学生知道机械这个行业毕业后的走向实际是什么。
三、结束语
经过上文的叙述得知,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将课堂教学与生存实习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教育和实践的一体化发展是符合当前的时展的,其可以加强学生日后的实习效果,巩固课堂知识。使得具体的现场操作和枯燥的课本知识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加深了记忆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实习的效率。因此,在机械教学的过程这,将课堂教学和生产实习环节进行一体化的结合,使其维持紧凑,可以在日常教学和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振仁,魏新利.过程装备成套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张勇,汪万强,黄琳.化工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化工,2016,45(7):111-112,114.
[3]鲁彦,陈桂娥,毛海舫.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基于“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化工,2016,45(8):129-130,133.
[关键词]毕业设计;数控技术专业;分层教学
毕业设计是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自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要求全省所有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成果上传到世界大学城空间进行网上抽查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当前新形势下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选题过于单一,集中指导完成的质量和效果不够理想,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跨度时间过长等,并且有相当部分学生第二年还要用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继续做毕业设计,学校教务主管部门、二级学院和指导教师需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甚至影响了部分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因此,针对以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毕业设计分层教学指导的改革策略,以提高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一、毕业设计指导的研究现状
潘冬[1](2016年)在研究中指出学生生源层次不一,毕业设计选题单一,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脱节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分层教学的层次类型,并提出了其实施的保障条件以及分层教学实施过程。该研究虽然分析了生源的参差不齐,但未对学生入校以后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忽略了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选题评估判断的主导作用;虽然提出了试件加工、CAD/CAM设计等模式的学习方法,但未深入研究适合试件加工、CAD/CAM设计、顶岗实习报告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与分层教学设计的关联性等问题;在师资条件保障方面,只分析了指导教师的人数、职称结构,但未深入分析如何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来保障毕业设计分层教学质量的问题。
陈桌平[2](2010年)从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教学资源短缺等分析了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毕业设计的教学安排、指导教师、毕业生和其他外部条件等控制要素,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有正确的认识;学校完善毕业设计制度,强化对毕业设计教学服务过程的监控;提高教师队伍指导毕业设计质量的能力;加大毕业设计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服务等。该研究虽然提出了毕业设计选题上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未提出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虽然指出了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学生因素,即学生重视不够,但未提出如何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差异的学生进行选题分配与分类指导;虽然指出了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另一重要的因素——教师,但未针对某一具体专业在哪些具体核心能力方面提高教师毕业设计的指导能力。
吴佳[3](2016年)提出了分专业制定《毕业设计课程标准》,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建立由指导老师、答辩专家、行业企业、专项抽查的多元反馈机制;推行毕业设计“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模式等,构建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但该研究忽略了毕业设计主体,即: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未对学生的差异性提出相应的毕业设计选题、分层评估及分层指导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未对指导教师如何提升分层指导能力进行研究。
叶如意[4](2008年)从毕业设计时间短、学生差异大及人数多、教学资源少、任务重等方面分析了高职毕业设计改革的原因,指出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定位的不同,要求课程体系不同于本科的学科知识体系,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该研究虽然从培养过程方面提出了一些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但是未对学生差异大、人数多、教学资源少等方面提出分层次解决毕业设计问题的措施。
张福峰等[5](2012年)针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三个层次:能独立完成新任务、能参照前面任务过程完成新任务、不能完成新任务。但该研究仅对某层次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教学普遍现象提出方案,未针对毕业设计进行分层教学指导分析。
针对某一课程分层次教学方面的文献较多,对毕业设计分层次教学指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朱卫芳[6](2012年)提出高职课程分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确定分层教学的切入课程、采取科学的分层走班模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注重形成性评价等。张化雨[7](2014年)提出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展之前对学生自身情况和实际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在实训分层授课中提出“分类讲授-集体讲授-分类指导-分类训练-集体归纳”的操作步骤,通过分类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王春模等[8](2016年)分析了高职生源的多样化,指出了学生学业基础参差不齐,引入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三个基本理论,即“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指出了高职人才类型定位以及三种课程架构模式,在实施阶段提出了高、中、低三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等。
总之,现有文献针对毕业设计环节分层次的教学指导文献不多,而对于某一课程分层教学的文献较为多见,特别是近三年以来分类别、分层次的毕业设计指导文献较少。因此,研究一种适合不同学习能力层次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以及相应的毕业设计题库及选题方法等是当前新形势下毕业设计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毕业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选题过于单一
从湖南省高职院校2015—2017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的选题来看,有的是车削加工零件的选题,有的是铣削加工零件的选题,而对于既有车削加工,又有铣削加工,或者车铣复合加工,甚至多轴加工的零件选题不多,甚至有的选题仅在省教育厅技能抽考的题库中选取,要么仅仅只是车削零件,要么仅仅只是铣削零件,选题过于单一。因此,开发一套既有车削,又有铣削以及复合型的多轴加工零件分层分级的数控技术毕业设计题库刻不容缓。
(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从历届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来看,当学生领取毕业设计任务书以后,有相当部分学生没有按照任务书及指导老师要求的时间点提交相应的成果资料,集中辅导时甚至有的学生毕业设计任务没有进展,基本上是将毕业设计任务书放在一边,等着指导老师催促进行毕业设计,“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集中辅导的3~4周时间里,有少数学生进展缓慢,甚至有个别学生利用这段时间玩游戏、看影视剧等,做一些与毕业设计无关的事情,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完成进度。学生重视程度的不足既影响学生本人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又影响指导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而影响学院的总体工作安排。
(三)教师分层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院为例,目前数控技术教研室共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省级“技术能手”6人,高级技师5人,副教授2人,中级职称以上12人,获硕士学位以上7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78.6%,以青年教师为主。专任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在湖南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在某一知识和技能方面造诣较深,但对于既能指导车削加工,又能指导铣削加工,同时又能指导车、铣复合甚至多轴加工等综合型、复合型的教师不多,教师分层教学指导能力有待提高。为了满足国家和军队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更高标准的质量要求,需要不断提升专任教师分层教学指导能力,这是确保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重中之重。
(四)机制体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学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例如,毕业设计工作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毕业设计月度检查制度、毕业设计问责暂行规定、优秀毕业设计评选办法(2016年修订)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并有一定的奖惩机制,但在新形势下,现有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毕业设计集中辅导3~4周的时间里出现的新问题:(1)指导教师安排教学任务,学生的自主性、随意性较大,造成指导效果不尽如人意;(2)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少数学生存在“毕业设计周可以好好放松一下”的思想,没有利用好集中辅导的“黄金周”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只能第二年继续做毕业设计,从而影响顶岗实习、学生就业、毕业证书发放、学校工作安排系列问题;(3)虽然在集中辅导周的安排中每天均有考勤,而且也安排了指导教师在现场进行辅导,但就如何有效进行质量监控、如何提升质量与效率等问题,需要创新工作方法。因此,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是否引入“巡视制度”相关政策的方法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并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管控。
三、毕业设计分层教学指导改革策略
在毕业设计分层教学指导方式上,创新工作方法,使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毕业设计,验证毕业设计分层教学指导方式的有效性,优化流程、完善制度,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不同层次毕业设计题库的开发
调研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岗位核心能力。通过调研中国航发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航空企业,确定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群主要为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多轴加工工作岗位,并且各岗位不是独立的,例如,根据零件特点数控车削加工工种中有铣削工序,数控铣削加工工种中有车削工序,多轴加工工种中有车削或铣削加工工序等。根据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特点,制订毕业设计选题的三个层次,要求层次的选择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确定并开发初、中、高三个层次的毕业设计题库,题库体现不同学习能力层次学生的需要。制定的初、中、高三个层次毕业设计题库为:①车削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②铣削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③复杂曲面(多轴加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与仿真加工。
分层分级毕业设计题库开发时要注意的问题:毕业设计题库虽然按照车削零件、铣削零件、多轴加工零件的初、中、高三个层次进行开发,但是三个层级之间不是完全孤立的。例如,初级题库中为车削零件,但不仅仅只是车削加工,而应该是以车削为主,同时要有铣削加工的部位,否则题目就过于单一;同样,中级题库中为铣削零件,也可以含有车削加工的部位;高级题库中则要以多轴(四轴或五轴)加工为主,同样也有车削或者铣削加工部位。这样避免了选题的单一性,同时体现主次分明、层次有序的特点,以适合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二)适合学生选题层次的评估与确定
在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之前二级学院要召开毕业设计工作动员大会,动员大会应由二级学院领导、指导教师(含企业指导教师)、毕业生等组成,主管领导、指导教师、毕业生等均应对毕业设计引起高度重视,形成统一共识。由于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是毕业设计过程的“演员”,因此,分析“演员”适合演什么样的电影,是赢得“观众”的重要一环,只有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才能确保毕业设计有效开展。深入分析学生从入校以来的学业成绩、在校表现、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毕业设计分层选题的合适性问题,形成评价报告,确定学生适合何种层次的毕业设计选题,让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选题层次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兴趣,形成“探索未知”的动力,在后续的毕业设计过程中,乐于积极探索、克服困难、挑战自我,为毕业设计任务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
(三)指导教师分层教学指导能力的提升途径
由于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对应的毕业设计选题应该是分类、分层次的,特别需要教师具备指导不同层次选题及不同学习能力层次学生的指导能力,即:教师既能指导车削、铣削、多轴加工零件等所需的工艺技术、制图能力、建模能力、仿真加工、夹具设计、机床操作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因此,指导教师需要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能力以及业务水平等方面不断提升分类、分层教学指导能力,确保有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效率。例如,在理论知识方面,二级学院可定期召集相关课程的专任教师开展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在机床操作方面,教研室可组织专任教师学习数车、数铣及多轴加工机床的相关操作技能,或者教师跟班学习零件的加工与机床操作,以提升操作技能的指导能力;在业务水平方面,可由二级学院定期组织资深教师或者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指导专题座谈会,分享指导心得体会,使青年教师或者指导经验不足的教师少走弯路,提高毕业设计分层教学指导能力。
(四)充分发挥“黄金周”集中辅导的有效性
毕业设计集中辅导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的黄金时期,学生是否充分利用好毕业设计集中辅导的“黄金周”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最佳时机,是毕业设计有效完成的关键要素。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在集中辅导的过程中,应督促学生高度重视、刻苦钻研、积极探索,使学生在集中辅导的“黄金周”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了确保毕业设计有序进行、有效开展,在毕业设计集中辅导过程中,应引入相关奖惩机制,例如,对于态度认真、进展顺利、完成质量好的学生给予通报表扬,最后进行加分奖励;对于态度消极、进展缓慢、完成质量差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最后进行扣分处罚,甚至留级处理。学院应制定严格考勤制度、毕业设计完成质量考核等相关制度,以确保毕业设计“黄金周”集中辅导的有效性。
(五)基于分层教学指导评价标准的制定
为了评定学生分层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结合数控技术专业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和不同层次的题库分层分级要求,应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分层分级评价标准,针对学生毕业设计分类选题的初、中、高三个层次,研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为“车削零件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铣削零件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多轴零件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最后根据学生毕业设计完成质量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
(六)质量监控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为了便于毕业设计工作开展有效、进展有序,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效率。学校分管领导、教务主管部门是毕业设计“剧本”设计者,在制定毕业设计主体思想、框架、模板等相关规则的过程中,要充分衔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省教育厅)对毕业设计的要求与本校不同类型专业特点,定期组织召开毕业设计专题研讨会,研讨会要由学校分管领导、二级学院领导、教务主管部门、不同专业类别的指导教师(含企业指导教师)等组成,共同讨论并制定适合不同类型专业的毕业设计模板,做好顶层设计。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指导教师与学生本人,同时应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毕业设计分层教学指导机制体制,有效监控毕业设计的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