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7:50
导语:在孤寡老人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红色抗战文化是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以此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活教材,更具教育意义。淄河中学依托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鞍山抗战遗址,将“弘扬马鞍山抗战精神,做英雄传人”作为学校德育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革命前辈不畏强敌的革命斗志和英勇献身的无私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到马鞍山抗战纪念馆举行缅怀革命先烈的仪式。并将入团宣誓和励志演讲等团队活动形式融入到仪式中。学生通过参观展室、听取讲解、敬献花圈、活动感受征文等形式接受教育。因临近村庄有很多村民参加八路军、游击队等革命队伍,有学生的祖辈就牺牲在马鞍山战斗中,因此也使仪式更贴近学生,更具有教育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学校还聘请了当地驻军参与学校国防教育。通过军训、参观军营等活动,优化了行为习惯,增强了纪律意识,加深了爱国情感。
二、挖掘人文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淄河地区民风淳朴,人文历史厚重,地处古齐鲁两国交界处,其辖域内存有大量古齐长城等遗迹,民间流传有“孟姜女哭长城”、“孙膑梦泉”等传说。淄河地区是被专家认证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的起源地,而孟姜女哭长城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些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人文资源,是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天然宝库,有丰厚的群众基础。淄河中学深入挖掘整理这些资源,编写校本教材《魅力淄河》,建立校园地域文化系列文化长廊。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开展“孟姜女小调传唱”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耳闻目染,让学生感受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体现温良恭俭、忠孝节勇等传统美德的当地民间传说及孙廷铨、赵执信等文化名人游历淄河的文章诗句都成为潜移默化熏陶学生情感的教育内容。学校还聘请了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专家巩曰国教授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三、巧用孝老文化资源,进行孝老美德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德育实践活动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生活没希望。”留守在家中的孩子,成为农民工们在外沉重的牵挂。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很多孩子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全面承担起孩子教育监管的责任,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了。
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积极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转变教育观念,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就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在点滴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的引导,通过课堂教学、节假日传统活动和身边的点滴小事来感染他们,展开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据调查发现,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很多学校根本不开设德育课,也没有专门的德育老师,即使有的学校开了德育课,也往往被语数外的老师随便占用。学校在这方面应该积极改进,首先要保障各小学均开齐并上好思想品德课,各初中均开齐并上好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其次,可充分地利用传统节日,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生动有趣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再次,树立先进典型,利用留守儿童身边的榜样来启迪教育他们。谭海美,出生在安徽省肥东县,在她出生6个月时,父亲在一次事故中为救工友而失去了双手,母亲因不堪生活的重负离家出走,年幼的海美由捡废品的爷爷奶奶抚养。经历了很多人难以想象的磨砺。谭海美用自己不失艰辛却又五彩的童年生活感染了周围许多同龄的留守儿童。总之,在农村留守儿童周围,有许许多多富有教育意义的事例,学校要充分利用这点点滴滴的事例,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熏陶影响的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对学校德育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形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网络,农村学校应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径。加强舆论的宣传,让学校的每一片草坪,每一面墙都能说话。一是张贴宣传标语,在围墙和校门口等显眼的位置,张贴或悬挂条幅。二是班主任组织办好德育专栏和黑板报。每间教室后面都有一块黑板,班主任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发现本班同学的闪光点或是好人好事,特别是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进行图画或者记录宣传,做好本班的德育工作。三是学校德育处可以组织树立先进群像的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先进学习小组、优秀班集体等,激发广大的学生,使他们自觉地为集体增光添彩。四是设立学校德育广播站。组织优秀德育稿件,突出宣传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校内外文明礼节活动,“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更是必不可少的话题。
三、组织校外德育实践活动
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需要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反过来又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农村学校可以协同乡镇相关机构组织校外德育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开展“我为老人献爱心”活动,帮助身边的孤寡老人做家务,打扫院子等,培养他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我给村庄洗洗脸”组织留守儿童到街道上清除不良广告,清扫垃圾,培养他们讲卫生、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通过组织学习“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让留守儿童明白何为荣、何为耻,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自我立志、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并为之践行。
参考文献:
[1]王开玉.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周林,青永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语文综合学习;学生主体;合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65-01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觉得教师也是一位布云者,布越多云越好,让七色云彩漫天开,每位学生都是一片片七彩的云,是一座座亟待开采的金矿,可以挖掘出闪闪金光的金子。“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而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是课改的一个亮点。遵循这一理念,根据学生的喜好,这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到“民间采风”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受益匪浅。从家乡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几个方面入手,相继开展了“妈祖文化”“荔林夜话”、“谯楼暇思”、“壶山观察”、“木兰溪流域水质污染调查”“莆田饮食文化” “节日探源”等各项活动,旨在让莆田的孩子了解莆田,用孩子的视角观察莆田,用孩子的想法来设计莆田。这次语文综合性活动引导学生到民间去采风,关注我们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生活背后的学问。每个学生都在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去寻找值得自己去探究的内容,由此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情。这些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社会经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活动热情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更是活动的主人。许多活动的主题,都是根据学生的喜好所择,并且自主设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准备工作,制订活动实施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选择题材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指导与参与,与学生只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关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方法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和问题。也可以对具体课题的调查内容进行指导。
如“木兰溪水质污染调查”的课题,要指导学生调查该河流的污染源有哪些?工厂排放的污水主要成分是什么?日排放量多少?根据污水成分的理化性质如何消除污染?重点在“指导方法、解答疑难”,不搞包办代替。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是 “学生身边的引导者”,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学习过程的发展,使学生的课题得以顺利开展。由于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和主角,他们参与的热情也被充分激发出来。这次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走进寻常百姓家,了解民风民俗、拍摄、整理,最后撰写“……的起源”或者“我家乡的……节”,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动手不断实践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己研究解决了许多问题,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二、以合作为基点,开展多种形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要群策群力,发挥合作精神,通过综合性学习的策划、实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的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也是语言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合作,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比如,在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有的拍摄图片,有的了解一些民风民俗的名称、由来,有的负责撰写调查报告,有条件还可以举办一次民俗文化展览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是一个人员分工、协调、合作的过程。每一个参与学习的成员都应该明确工作的任务、工作的方法以及预期的成果,同时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协调和修正。他们分工合作,彼此配合,互相取长补短,谁也没有绝对的“权威”,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一位平时特捣蛋学习又差的张一同学,这一次“莆田城隍庙花灯 ”全景的拍摄就是由他完成的,组上的成员都夸他拍摄的多逼真!研究发现,同类型的智力启发最容易接受。学生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的学习环境比个体间的相互竞争的环境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处在合作状态中的学习者比处在单独状态下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学习者能从中更多地接受到周围同伴的关注,不仅可增强自信心,还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学生的相互作用的发挥以及独特思维风格的形成。学会了合作,才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如文艺式、竞赛式、游戏式、采访式、搜集式等等。在这次到“民间采风”的活动,学生编方言小游戏,搜集民歌、民谣,写采访笔记。学生还自己研究莆田人的饮食文化,不但注意到“炒米粉”、“焖豆腐”、“荔枝肉”等特色菜,还要注意它制作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烧这些特色菜。学生走进寻常百姓家,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了解他们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含。
三、以过程为关键,做好积极评价
注重学习的过程,不片面追求学习的结果。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中用了大量的行为性很强的词,如“观察”、“搜集”、“查找”、“策划”、“运用”、“调查”、“组织”等,强调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亲身经历活动的实践过程,获得问题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理解,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和自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当然,我们不是不要结果,但相比之下,过程是第一位的,结果是第二位的,有好的结果当然是好事,但没有理想的结果也无妨。重要的不是研究成果,关键是学生是否体验了活动的过程,是否学会了探究,是否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新提高。在语文综合学习中,学生用多媒体、论文、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研究学习的成果,虽然这些成果是那样稚嫩,甚至经不起推敲,然而学生的收益是多方面的,学会学习,了解到任何问题不只有一个解决方法、一种描述手段。在学习中,他们学会了上网搜寻,学会了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了向别人请教、与大人交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次“民间采风”综合实践的活动过程中,有位同学采访了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体会到孤寡老人生活的孤独艰辛。虽然他的采访报告写得并不是很生动感人,但他萌发了想帮助老人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这也是一种很大的收获,应给予他积极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生活体验与研究经验也许是他们在书本上永远也学不到的。因此,无论哪个学生只要在自己的角色位置上做出积极的努力,不管贡献大小,都应给予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评价中得到安慰和鼓励,在评价中总结经验教训。
四、以创新为目标,提高综合素质
2016年学校寒假工作总结
2016年寒假已顺利结束了,在寒假期间我们学校以校长为负责人,明确分工,做好多项的的准备工作,确保无不良事故发生。
1、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寒假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了学校领导寒假值日制度。
3、认真制定了工作计划,做好时间、内容、人员、场所、经费五个落实。
4、依托社区、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5、1月12日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告知寒假工作安排,提出学生安全、健康度假的要求和家庭教育建议等。
6、指导学生填写好寒假活动记录卡,记录卡要求由社区根据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情况如实填写并盖章,由学生带回学校,以便学校以此评定学生的假期活动情况。今年学校将根据记录卡评选出社区活动积极分子。
7、1月12日上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假期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假期。
8、学校委托朱晓飞老师担任寒假工作通讯员,畅通工作信息,宣传先进典型,加强假期工作的宣传报道,推动假期工作取得新水平。
寒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1、安全和法制教育。
各中队在假前要对队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每个队员制订一张合理的生活时间表,使队员在家庭休闲中达到自我教育。教育队员积极参与社区内文化活动,有选择地看电视;与好书交朋友,多读书、读好书,交流读书心得。假前辅导员老师指导好队员的假日休闲活动,让队员玩有内容、玩有场所、玩有新意、玩有趣味,从而不沉溺于网吧,游戏机房,远离不健康书籍、场所。
教育队员注意旅游安全,还要加强对队员防火、防盗、防电等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继续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远离;
2、建立假期工作网络,积极开展帮教、慰问活动
在假期中,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进行有重点的家访,真正做到放假不放教。寒假期间特别要关心慰问特困、离异家庭的学生,同时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做好疏导工作。为学生的思想、心理成长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3、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2016年学校寒假工作总结
在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的精心安排下,同学们的寒假是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寒假作业是轻松而有趣的。同学们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学校融入自然,在充分体验一个月寒假带给他们的乐趣的同时也收获着寒假生活的成果,现将我校学生的寒假生活进行如下总结:
一、精心设计寒假综合实践作业,高质、高量地完成作业。
我校除安上级要求,把寒假八个一活动融入到各班实际中。假前,组织了班主任进行讨论和敲定,各班精心设计和制定了学生寒假作业。开学第一天,全班均收集了学生寒假作业。从孩子们上交的作业和家长的反馈回条上看,此项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家长的赞许。各个年级摒弃了以往的机械的抄写、计算,更多的是联系生活,紧扣春节主题进行。学生们在享受寒假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作业的轻松和我国传统春节浓厚的节日氛围。上交的作业有:手抄报、科技小制作、环保小制作、调查报告、活动征文等。学校将分项评选出优秀作品(作业),并进行展示。虽然他们的调查过于简单,他们报告的语言还很稚气,但看得出,这是他们愿意且乐意去做的事情。家长和孩子不再为繁多的寒假作业而发愁,老师也少了些许为孩子寒假作业没完成而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这个寒假学生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体验着成功,享受着快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德育工作没有假期。
(一)落实生命教育,加强安全法制教育。
放假前对全校师生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包括活动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燃气使用安全以及自护自救技能的教育。教育学生不去危险的场所玩耍,不玩水、电、气,使用煤气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暴饮暴食,不进游戏机房、网吧。教育学生一旦发生危情,要冷静沉着,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拨打110等急救电话。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走路,文明乘车,文明骑车。不满十二周岁的学生严禁骑车上道,外出要有家长陪同。我校还要求各班要细心地做好后进生、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预防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由于组织周密、教育到位,寒假中无一伤亡、违法犯罪事故的发生。
(二)寓民族精神教育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我为社区做好事和为民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得 到社区居民的肯定与赞扬。
2、用好每一分钱,关心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全面开展手拉手送温暖活动, 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向班中需要帮助的同学送去了精神和物质的关怀,向身边的孤寡老人送上了新春的问候。
3、劳动教育。利用寒假,每位同学学会了一项劳动技能,为父母减了一分辛劳,添了一分惬意,送了一分亲情。
4、感恩教育。学生们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省下零花钱,向祖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新春小礼物,表达了自己的孝心;亲手制作了新年贺卡送给自己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5、队员们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强健了体魄。如参加镇举行的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和我村举行的篮球比赛、醒狮活动等。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不光是传授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一)引导学生阅读各类书籍
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选择精华的读物,摘抄词语,摘抄句子,摘抄优美的片段和故事情节,通过做读书笔记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通过广泛阅读博览群书,不论是天文、地理、报刊、杂志、作文选等,只要对写作有帮助的书籍,都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书中的好词语、好句子,把书中的名言警句和诗词记录下来。增长学生的见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写起作文来就不感到枯燥无味,变得自然流畅,得心应手了。
这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他们写作文的素材才会像泉水一样连续不断地流淌,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一挥而就。
(二)在文本阅读中挖掘素材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它是最重要的间接观察经历的形式,因为书就是社会,社会即是书,读书就是观察生活,认识社会。高尔基在回答“你是怎样学习写作的”这个问题时说:“我既直接从生活中得到印象,也从书本中得到印象……书本具有能给我一种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能力。”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也曾指出:“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
在阅读中都积累哪些素材、内容呢?既要积累生活经验、科学知识、思想观点,也要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知识和方法。要在阅读中进行积累,首先要认真细读,熟读文本,准确理解内容,深入体会思想感情,然后,还要反复推敲,仔细想一想文本在表达形式和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积累。
二.在观察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中的材料是最丰富的,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
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那绚丽如画的自然景观,多彩如诗的校园生活,欢乐如歌的家庭生活和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有多少闪光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描绘、去歌颂。然而,由于学生缺乏体验和感情,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作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用心去观察、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活动。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感受着学习上的酸甜苦辣,交往中的悲欢离合,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兴趣爱好。老师上课的情景、批改作业的情景、辅导教育学生的语言、表情等。面对校园生活涌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首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灵,用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机智去重组,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他们内心的体验。
引导学生关心家庭生活。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学生与家庭成员特别亲近,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充分展示着性格的真实,在这样的交际环境中,引导学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关爱家庭,大胆地参与家庭生活,父母兄弟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气、工作学习;亲朋好友的穿着打扮;父母的言语、表情、动作;父母的生活的具体细节等都是观察的内容。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家庭成员间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温馨的眼神中去感受家庭的幸福,从父母的工作家务的劳碌中去体会生活的艰辛等等,这些都是作文的好素材,从心灵深处发出感概,必然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二)训练学生平时勤于动笔,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除了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外,我还注意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并每天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成为日记。这是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方法,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写日记在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
三、从活动中积累
(一)重视课堂活动,做好素材积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在课堂活动中增长见识,在课堂活动中陶冶性情,在课堂活动中锻炼能力。活动的目的不同,形式各异。但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内心的感受和体会更是千差万别,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记录下活动的评细过程和学生内心的点滴感受,这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1.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非常重要,因为当前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问题不断显现,自杀、自残生命等骇人听闻的事件时有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我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一万人以上,平均每天因食物中毒、交通事故、溺水、他杀、自杀等原因而死亡的中小学生人数达40余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课时,笔者有意识地向学生列举大量的事例: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许多珍爱自己生命、善待他人生命的感人事迹;国家从1996年起,就建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保护生命的内容;国家还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央视《今日说法》节目中有关的案例;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出现的诸多保护生命的宣传标语……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讨论、辩论、写小论文等活动,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懂得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懂得关爱和帮助弱小与不幸的人。
2.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的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在教学“孝敬父母”这一课时,笔者配合课本,组织学生开展了“怀着一颗感动的心去感恩”的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3.加强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教育,主要指通过教育提高学生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们所承担的任务,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自觉性,让学生学会负责,做自己的主人,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品质。一个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学生只有勇于承担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才会真正懂得关爱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要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与利益”。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青少年的责任教育,培养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教学“角色和责任”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了“做负责任的公民”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三鹿奶粉事件讨论对责任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履行责任的重要性。通过责任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勇于承担对集体的责任,才会真正懂得关爱集体,懂得关爱社会和国家,才能共建和谐社会,共享美好生活。
4.加强热爱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生活教育,主要指培养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细心观察生活、体验和回味生活、热爱生活等。现在的中学生,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升学压力,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感到人生就是一个“苦”字,活得非常累,认为生活真没意思。因而消沉,冷漠,孤僻,不入人群,不近人情。试想,一个经常烦闷,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的人,怎能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呢?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使学生“热爱生活”,“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教育,培养他们浓厚的生活情趣。
在学习“亲近社会”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了“我为社区做贡献”的实践活动。①全班分为8个小组;②以小组为单位到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精神文明宣传活动;保护环境;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职工等;③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经验交流,并写一份调查报告。这个活动使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增进学生关注社会的兴趣和情感。通过生活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充满信心,更重要的是懂得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学校春节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校关于20xx年冬日送温暖活动的要求,充分体现我校对特殊学生的关怀,切实为特殊困难学生群体送温暖、献爱心。口腔医学院在严冬到来之际,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加入到冬日送温暖活动中来,并向我院困难学生群体送去温暖。
此次口腔医学院开展了送保暖内衣的活动,活动期间我院党总支副书记郭艳副书记亲临现场向10名受助学生亲手送去一份保暖内衣,此外,学生辅导员杨锋和吴文文两位老师也在现场与每一位同学就学习与生活展开一系列交谈。晚上,两位辅导员老师还去了学生宿舍,就一些生活上的问题进行了交谈。同学们纷纷感到来自口腔的温暖,并允诺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此次冬日阳光送温暖活动,口腔医学院的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社会中这部分群体的困难之处,他们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为他们提供他们的所需。在慰问的过程大家感受到,其实这些困难大学生不仅缺少物质上的需求,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上心理上的安慰,有人可以陪他们玩,陪他们聊天,或者只是做一个倾听者。对于他们来讲,精神上的满足远比物质更重要。大家纷纷表示送温暖不能仅限于口头,应该落实到行动当中,也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定期定向的为困难以及特殊群体服务,使他们不仅仅能在节日中感受到来自学校以及社会的温暖,平日里也同样可以得到口腔学子的关心。
此次口腔医学院“冬日送温暖”活动圆满完成,但是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口腔将号召更多有爱心的同学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为更多的困难特殊人群提供帮助。
学校春节活动总结
为活跃节日期间未成年人文化氛围,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读书活动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广泛发动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开展本次寒假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放假当天组织各班认真学习本次主题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具体活动内容。并结合“寒假生活倡议书”,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明确活动的意义,增强对此项活动的重视。告知家长们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传统美德和感恩励志的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家长的支持力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举行了一次国旗下讲话。以“我们的节日——春节”为主题对全体师生进行了教育讲话,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同学们扎扎实实搞好活动。
2、体验民俗,热爱传统。我校围绕“除夕春节元宵”这些节日,要求学生参与有趣生动的年庆和民俗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进一步认同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学生们在假期中
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我校还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在春节期间开展“我为家里写春联”活动,并在开学第一节班会上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编写的春联,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欣赏春联、创作春联、书写春联。
3、以“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为主题,学校进行了关于春节的作文、手抄报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对于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4、开展“学会感恩奉献温暖”美德实践活动。全校同学利用寒假休息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如记录父母的生日和年龄,为辛劳的父母洗一次脚,敲一次背,擦一次皮鞋,道一声“新年快乐”……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粒米,合理使用我们的压岁钱,不乱花零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懂得了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长做些些家务,主动帮助老人做些事,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此次活动意义显著,它丰富了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激励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了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更好地体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时代感。今后我们要继续做好这项活动,不断掀起活动的。
学校春节活动总结
为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文化,根据县精神文明办安排以及县团委要求,我校围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我校组织的“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我校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下发了主题系列活动的文件,精心组织,把节日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精心策划,丰富内容
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在各地呈现不同的特色。山羊堡小学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策划了以下五项工作:
1、寻找经典活动。利用寒假期间,让学生寻找关于山丹文化的优秀历史典籍,围绕春节。元宵节文化内涵,通过收集“春节的由来。春节风俗习惯。春联的起源和意义。家乡举行的风俗活动”等,开展 “红色经典赏析”等活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深刻领会,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2、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村社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让学生认真填写《甘肃省山羊堡小学学生村社服务记录卡》,记录自己的节日生活,结合寒假作业,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参加节后组织的各类评选活动,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4、组织村社调查活动。由于我县的灾后重建如火如荼,精彩不断,村社楼房化进程步伐较快,让学生进行村社建设调查活动,亲身感受山丹大地上的巨变,增强对村社的思想感情。
5、进行一次“我所认识的低碳生活描述”活动。
三、强化措施,落到实处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放假前,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开展了春节传统习俗扫尘。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春节文化内涵宣传,增进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各位教师。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发挥其作用,分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积极开展春节文化宣传,弘扬春节民俗传统,倡导文明过节。勤俭过节。
2、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确保每位学生将此项活动落在实处。放假时,每位学生都按照学校要求,制定了计划书和时间表,确立了活动办法,使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的有声有色。
3、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村社志愿服务活动。
春节期间,各村活动小组开展了以扶老助残。社会治安。文化服务。环境卫生为重点的村社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残疾困难户。贫困户提供帮助。进行慰问;结合春节“扫尘”习俗,组织居民整治卫生死角,维护村社公共环境等。
关键词:电力市场;优质服务;服务理念
以贯彻江苏省供电服务品质评价为契机,以客户满意度指数(CSI)为核心,围绕形象、客户期望、客户对供电服务品质的感知、客户对价值的感知、客户满意度、客户抱怨和客户忠诚等方面,发现供电公司供电服务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公司的供电服务,如业扩报装、装表接电、抄表缴费、用电检查、营业厅服务、投诉举报处理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客户对企业提供的电力产品质量及各项服务的满意程度,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改善服务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 。
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 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以客户服务为导向,围绕假如我是一个客户,换位思考,增强干部、职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形象意识,确立优质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的观念,深刻分析典型服务事例,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实施以和谐发展为核心的优质服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每位职工应该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坚持全局考虑的服务理念:公司领导对公司的生产、服务紧抓不放,坚持每月召开月度例会和优质服务例会制度,坚持客户工程走访,深入剖析生产、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了解何解决客户困难,切实提高客户对公司品牌服务的感受力。
坚持前瞻服务的服务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95598电话及网站服务,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发现客户需求,研究了解客户在用电方面可能出现的限制、困难,拓展为客户服务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电力的需求,快捷、方便、高效的为客户服务。
2.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以客户满意度指数(CSI)为核心,围绕形象、客户期望、客户对供电服务品质的感知、客户对价值的感知、客户满意度、客户抱怨和客户忠诚,切实在业扩报装、装表接电、抄表缴费、用电检查、营业厅服务、投诉举报处理等方面提高工作和服务质量,尤其是提高客户业扩工程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客户对公司工作和服务的感知力。
3.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通过努力使得客户满意度指
标提升到86%以上。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 做好电力业扩客户参谋,及时答复供电方案
客户申请用电,希望尽早答复供电方案,据此客户可以开展下一步的准备工作。但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客户自身的各种原因,导致供电方案答复缓慢,针对客户需求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1.1受理申请时,实行客户业扩告全制,向客户发放《单位客户业扩告知手册》,让客户了解整个业扩业务办理流程,做到预先掌控各时间节点,合理、经济、安全提出用电需求。
1.2监督客户经理与客户的沟通,深度了解客户的用电需求、生产工艺,做好客户的参谋,及时给出客户满意的供电方案;
1.3 注意传票的异常传递情况,及时传递到客户经理现场勘查岗位,合理安排现场查勘;
1.4 按月统计供电方案答复超周期并进行排名,及时分析超期原因,把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杜绝问题的再发生;
1.5 以传票的流转,带动现场工作的及时完成,借助营销业务系统,监督供电方案答复的及时性,让客户满意;
1.6 严格考核制度,对每张超期传票考核到人,从而保证客户供电方案尽早答复,。
目前,供电方案答复超期率为零,实现了以流程的有效控制,带动客户服务目标的实现。
2. 满足客户要求,及时装表接电。
客户在一切工程准备接束,迫切的要求送电的情况下,如何安排好众多客户要求的装表接电工作是整个业扩工程的关键点。不能及时装表接电,导致整个业扩工程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但现场装表接电工作也同样面临各种问题,导致不能及时接电。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2.1各岗位人员提前预知传票装表接电所涉及的工作量,合理做好工作安排,尽早安排装表接电。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不拘泥于承诺期限,站在客户的角度,以客户满意为导向,尽早安排装表接电;
2.2注意营销业务系统传票的异常传递情况,及时传递到装表接电岗位,避免影响现场装表;
2.3客户经理有效开展中间检查工作,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免装表接电工作不能如期进行,影响客户满意度;
2.4按月统计装表接电超周期用户,并进行排名,及时分析超期原因,把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杜绝问题的再发生;
2.5以传票的及时流转,带动现场装表接电工作的及时完成;
2.6严格考核制度,对每张超期传票考核到人,从而保证装表接电工作如期完成。
目前,装表接电超周期率为零,同样实现了以流程的有效控制,带动客户服务目标的实现。
3.开展业扩工程回访,提高客户满意率
根据《江苏省电力公司业扩工程回访管理办法》,全面开展业扩工程回访工作,确保业扩工程回访率100%。为确保客户业扩工程满意度,在整个业扩工程中,坚持便捷高效的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扩报装管理流程,整合服务资源和信息资源,推行“首问负责制”、“客户经理制”,严格按照《供电监管办法》及国家电网公司“十项承诺”要求的时限办理业扩报装各环节业务,力争使客户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3.1服务好重大项目和重点客户,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按照国网公司开展“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优质服务提升工程和江苏省电力公司“绿色电能 创新奉献”供电服务提升工程暨公司2011年优质服务主题活动的要求,不断强化与客户的双赢发展理念,积极助力于地方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供电。组织开展“百名党员联系百家企业”活动、公司领导走访全市八个镇(区)活动。百名党员深入百家企业,解决涉电问题80多项,融洽了与地方政府和用电客户的关系。专题开展解决工业集中区的电力需求问题工作,针对开发区工业园、金西工业园、薛埠工业集中区新项目多、大项目多、负荷集中、用电时间集中等特点,迅速调整完善区域电网规划,由各级领导及技术人员走现场,逐个研究项目供电方案,明确线路规划路径,解决企业困难,增进企业对供电工作的了解,增强供电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市政府对项目落地的信心。
3.2重点项目开辟 “绿色通道”,助力投资环境改善
配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重点项目供电“绿色通道”运作机制,增强现场服务的实效,简化流程,减少业扩接电时间,确保如兆晶、同大新能源、奥晶新能源增容等重点项目快速供电。完善重点项目“一对一”联系人制度,为地方重点项目分别确定供电服务联系人,并逐一主动联系,做到全过程跟踪服务。实行重点项目供电工程推进月度例会制度,定期梳理、分析和协调相关事宜,确保重点客户工程提前或顺利送电。
3.3多措并举,提升品牌服务水平
积极开展客户端用电情况分析,为客户提供主动式服务。根据客户电力需求信息,主动联系上门,在掌握企业用电和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分析用电结构和电费成本,提出合理建议,形成完整的客户报告,减少企业成本。加强重要客户用电安全管理,对高危及重要客户的供用电方式开展专项服务,保障供用电安全稳定运行。排查地方大型工业企业、化工企业、超大商场、政府新闻、行政机构等一、二类用户,确定高危及重要客户名单,对高危重要客户开展特巡,结合防雷、防汛等季节性特点,检查整改用电隐患,确保供用电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客户电工进网作业持证需求,服务社会电工培训,培养专业的客户电工队伍,邀请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行业协会开展客户电工培训,电工管理成为了需求侧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用电安全管理、无功管理等水平,确保客户端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3.4履行社会责任,确保重大活动保电工作
高度重视地方各项重大活动的保电工作,完善并落实各类应急预案,开展反事故演习和设备巡视检查,克服保电的项目存在的自身缺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加强网络和设备安全可靠性,帮助指导客户做好自身设备的巡检工作,确保完成高考、党代会、文化艺术节等地方重大活动的电力保障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百姓的好评。
3.5完善优质服务常态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优质的服务是我们供电企业的生存之本、效益之本、发展之本,同时也是展示电力企业追求卓越精神的良好平台。始终坚持“双赢”的理念,完善优质服务常态运行机制。履行《供电公司优质服务常态运行机制部室职责分工》,建立优质服务常态运行机制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优质服务常态工作例会,对优质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对客户用电申请提供书面告全手册、重点项目提供“绿色通道”,实行“一对一”联系人制度、供电工程推进月度例会制度等,采取走现场、订座谈、主动回访等一系列举措,使客户感受供电服务的方便与真诚。
3.6开辟多种渠道,着力解决居民客户交费难
拓展居民电费代收费渠道,增加邮政局、移动公司合作网点,方便老百姓就近缴纳电费,今年移动缴纳电费网点增加到了31个,合计移动网点有94个,缴费网点占了30%;邮政局开拓了网络缴费业务,只要私营业主愿意都可以办理代缴费业务;开展电子式电费服务,与移动、电信等公司合作开展短信定制电费帐单、手机上网查询电费等业务,提供电费帐单的多种查询手段。推广银行卡扣居民电费和电费充值卡的专项活动,提高居民电费卡扣的户数和卡扣成功率,目前城乡居民电费卡扣成功户数为15万户,占67.75%,2011年电费充值卡缴费合计295万元,2011年销售充值卡192万元。
3.7加强闭环管理,提高终端人员服务质量,
抄表与电费核算工作是客户的终端服务人员,联系着千家万户,与企业服务工作的好坏息息相关。加强换表及抄表过程跟踪控制,经常性开展抄表质量稽查工作,对工作流程进行闭环管理,确保任何抄表问题有反映、有处理、有反馈。加强电费复核员电费发行前的最后一道关口把关,加强责任心教育,履行营销系统操作规范,对电价设置、计量及计费参数等与电量电费计算有关的录入、修改、删除严格权限,建立操作记录,每月通过电费复核报告等形式对前道环节的差错进行分析、提醒,降低公司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确保少出、不出差错,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 评估与改进
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客户满意度评估方法是由省公司每年开展第三方调查工作,并
公布调查结果。调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调查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对该年度调查的目的、内容和调查流程进行详细讨论;第二阶段是调研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设计最为关键的调查问卷;第三阶段是调查实施阶段,是整个调研的主体部分;第四阶段是调查结果处理阶段,主要是资料整理分析和编写调研报告,通过调查收集来的资料,整理、归类形成有用的信息资料。调查资料使用较为先进的统计分析软件系统,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深加工处理,进而运用最恰当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数据价值,进行多元交互分层分析,最后撰写并提交调查报告。报告包括各被调查单位的客户满意度。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努力,使得供电企业的客户满意度为大幅提升,在全省县公司排名32位较落后的情况下,今年排名进位到了19名,提升较大。
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针对第三方调查反映的问题,公司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供电公司取消向客户送发票的工作后,客户反映不知道用了
多少电,缺乏透明度;
2.2 抄收人员不仅局限于抄表收费,还要全面发展,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提升的空间;
2.3 对客户的用电需求的了解不够,与客户的沟通还需加强,对
客户的用电指导还需转变观念;
2.4 银行卡委托代扣电费、电费充值卡、预交电费等非柜面缴费
方式的推进还需加强。
3. 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对策
3.1采用新技术,提高客户用电透明度。供电公司从2011年4月份开始,启用了国网“SG186”新版营销业务系统中的短信应用平台,推出了居民电费缴费短信提醒服务。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好短信平台的作用,相关班组及时做好城区居民客户电话号码的收集、核对和维护工作。除此之外,抄表收费人员对自己分管的一片区域将分别进行宣传,告知客户电表如何抄录,电费如何结算。对孤寡老人进行特别的服务,上门告知电费结算情况等;
3.2 加强培训,提高抄表收费人员的综合素质。采取对抄收人员集中式、现场式培训,提高抄收人员的业务、法律、职业道德等综合业务水平,对服务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提高抄表人员的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
3.3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继续客户走访活动,了解客户情况,听取客户意见,通过每月用电数据对客户的电量、电费分析,给予客户合理的用电建议,对客户反映的问题,给予快速处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客户的好评。
3.4 花大力气,进一步推进银行卡委托代扣电费、电费充值卡、预交电费等非柜面缴费方式,尽量减少柜面缴费方式,避免客户缴费长时间的等待。
四、 结语
[关 键 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人文教育
[作者简介] 刘 引,深圳市南头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博士,特级教师
一、思想政治课人文教育出现结构性困境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育出现结构性矛盾困境,深度影响人文教育,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
国家考试的制度性安排已经成为高中教育的政策导向。这个导向客观上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一是以考试分数为考生选择标准。这种高考的“GDP”规则使得高中教育主要以应试为手段。二是以知识体系的考量定位高考平台。这种规则主导的价值取向就是以知识点的把握为主轴,而在一定程度上偏废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三是学校教育战略必须适应考试制度安排。现行的考试制度导致各高中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应试教育任务,而无暇兼顾人文教育。可以说,国家考试制度的基本界定,给学校人文教育带来了巨大难题,人文教育的淡化是必然的结果。一方面,一部分高中为了追求升学率,在课程设置和实施政策上搞学科歧视,理科学生为了应试对所学学科进行取舍,“抓重点、抓关键”,思想政治课教学孤掌难鸣。而在文科班,作为高考学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却又陷入了另一种尴尬境地,那就是同样为了应试,片面强调学科知识而忽视人文熏陶和精神启迪,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被浓烈的功利色彩所遮蔽。
2.“泛政治化”思维方式与人文教育开放性的矛盾
受革命时代性和政治功能性的影响,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泛政治化”思维方式仍然十分突出。它存在的合理逻辑在于时代的革命性和政治目标性,因而思想政治课呈现出的鲜明政治色彩有其合理性。“泛政治化”带来的直接结果之一,是思维方式的封闭和思维视野的局限。它带来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教材编写及教学的政治狭隘和片面。这直接与人文教育法则产生矛盾。人文现象的发展呈现出多元性、开放性的特征。它除了肯定政治教化中强调的立场原则和道德使命感以外,还尊重人类的普世价值的基本意义以及文明多样性的存在。很显然,“泛政治化”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容易与人文教育的开放性产生矛盾,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二、思想政治课面临人文教育危机
上述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结构性矛盾,综合地发生作用,使得人文教育面临诸多危机。
1.“三情教育”危机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正确培养。这个培养的维度起码应当实现三个基本路向:一是情趣教育。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其对事物的热爱首先建立在情趣之上。依据这个天性进行思想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换句话说,情趣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二是情商教育。这种教育是实现学生个体思想与社会思想的交汇与认同,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在书本与社会现实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以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客观事实堆砌思想教育的基石。三是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练达自己的爱的品质,学会善意地对待客观世界发生的事实,建立起博爱和民主的思想精神。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过多地重视应试教育,或者受“泛政治化”的影响,往往没有充分注意到学生对情趣的依赖度,而硬生地进行思想教育,有的甚至背离学生的兴趣,高谈所谓理想和信念,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很少获得社会的经验,人与人的交流缺乏有效的技艺,情商指数差;无法正确理解人性的善与恶、是与非、真与假,情感判断标准个人化、自私化、功利化。“三情教育”的危机会直接引起人文教育的危机。
2.人格教育危机
从根本的意义上讲,人格教育就是人的尊严教育、人的品质教育、人的自觉意识的培养。它集中体现为:一是尊严教育,即对民族和国家尊严的集体文化认同,对自我存在价值的个体文化认同。在集体文化认同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起的作用非常明显,但是在个体文化认同方面则不够重视。这使得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获得集体文化认同和个体文化认同之间达成平衡的。二是品质教育,即知识系统品质、精神情感品质和社会经验品质。目前思想政治课在政治知识系统的教育和思想政治情感教育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在人文精神系统教育上的作为还受到极大限制,跨文化认同和文明多样性认知度仍受影响。特别是在社会经验的教育方面,受应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书本化的影响,大量的社会经验累积和人生经验教育明显缺失。
3.文化精神信仰危机
政治文化精神信仰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主战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该领域占有独特的优势。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政治化”所致。长此以往,教出来的学生有可能成为政治上的“不倒翁”和人文上的虚无主义者。人文教育中所倡导的诸如创新意识、独立批判精神、学术尊严和自由容易被忽视;人文教育中所承载的自信、乐观、公正、宽容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容易被泯灭;人文教育中所追求的普世、和平、大同理念容易被;人文教育中所向往的科学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价值被冷落;人文教育中对文化、科学、艺术本身及其代表人物的崇拜被政治的藩篱所阻隔;人文教育中对思维方式、认知能力的培养被异化,其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在学生中建立起法制社会的社会公民意识、市场社会的理性经济意识、精神领域的文化意识、国际社会的世界意识。一句话,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政治化”等并没有真正在文化层面上建立起必要的科学权威,人文发展的全面协调的局面无法实现。
三、思想政治课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从人文素质的形成特点来看,人文素质的获得与提升,不但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主要的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获得体验与感悟的过程。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人文教育,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人文因素,升华教材人文价值
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载体。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人文社科类课程,其教材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哲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立足于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基础能力培养以及身心素质的提高而展开,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课程。这种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态度,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取向,但不等于就具有人文精神,不等于就能形素养。要达到人文素养提高的目的,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内化”上下功夫,使之成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为。这种“内化”,就是吃透教材,深入挖掘和领会教学内容中的丰富人文资源,并从中过滤、升华出人文精神的闪光点。例如,在讲“人生价值的实现”时,教材针对拜金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谈到正确的金钱观。在教学中笔者运用新课程理念,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及社会现实,关注学生的发展,并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采用个别提问、小组讨论、师生对话式的自主教育方式,给学生“说话”的权利,给予他们精神的自由。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同时也暴露出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老师及时点拨,明理导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并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是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人心灵深处的东西在这种毫无遮掩、毫无顾虑的对话中得到展现。”而要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自由自在说话,归根到底,还在于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把握。只有深刻地领会和把握了教材,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让学生“说”,什么情况必须让学生“说”。在课堂上,没有平等的师生交流,缺乏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灌输式的人文教育无法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2.倡导对话教学,在增强学生主体性中实现人文关怀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通常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相对而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需要,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是教师以一个道德优势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说教或理论灌输,师生关系是单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内容: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要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师生互教互学”,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变“单向输出”为“双向交流”,教师在起好主导作用、当好导演的同时,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3. 延伸课堂,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培育人文情怀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像等活动成分,而且应打开校门,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可利用寒暑假等假期,组织学生向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献爱心、做社区义工、给孤寡老人和患病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关怀等等。还可考虑组织学生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山川之美,培养浩然正气。及时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人们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信念,进而以此为参照来塑造自己、调整自己、充实自己,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
4.着眼知、情、意、行,建构多元立体评价机制
如果说,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载体,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那么,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的制度保障。在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中,卷面的分数是唯一判断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学生答题可以做到头头是道,有据有理,但是往往在实际问题出现时却束手无策,知行严重脱节。在新课程改革之际,我们也应该大胆地革新评价机制,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体现评价的多样化、多维化,避免一个分数定终身的结局。评价要注重过程与结果、质与量的统一,既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又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把卷面的考查只作为其中了解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逐步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把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落到实处,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进人文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