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7:51
导语:在体育教育论文开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信息化时写作字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师推荐题目√自拟题目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选题目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是语文教学首要任务之一。识字写字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阅读写作、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手写体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化书写工具的冲击,学生写字现状不容乐观,写字教学面临空前的挑战。本论文致力于探求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发现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提供相应参考。
选题意义: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写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写字教学也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当世界三大古典文字中的北非埃及的圣体字、西亚两河流域的楔形字早已淹没在时展的浪潮中,汉字却依然生机盎然。我们骄傲的以为汉字能经受住高科技的挑战,在信息化的冲击下站稳脚跟,然而,事实却不容乐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脑手机等信息化交流工具的普及,传统的手写交流方式被Email、QQ、短信等所取代,手写体汉字逐渐被方便快捷的键盘输入所取代,甚至连作业都大兴打印稿之风。学生写字质量愈发下降,出现了写字兴趣淡化、提笔忘字、字迹潦草凌乱、错别字连篇等现象,有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如何保证学生的写字质量,如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信息时代中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对于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法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软硬笔兼学,还要临摹名家书法,学习书法知识。此通知一出台,引起各方热议。可见,写字教学已引起各界关注。导致写字教学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信息化的冲击,对写字教学的认识不足、应试教育下沉重的课业负担等也是制约写字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开展写字教学并不是盲目的,我们首先要明确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去发现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写字教学的开展。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通过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检索,从获得的“写字教学”相关研究的信息来看,主要集中在写字教学意义、写字教学现状及写字教学的策略研究上,论述写字教学的意义的重点多在写字教育的功能上作了一些论述,如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汉字不仅有着鲜明实用性,而且具有丰富的艺术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与美育因素。认为写字教学具有育德、益智、健体、审美、养心、博学等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与高尚的精神品质,提高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大有益处。在写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中,大都提到了电脑、手机等信息化工具对学生书写汉字的冲击,很多学者认为频繁使用电脑打字已对学生的汉字书写和学校开展写字教学造成了不良影响,汉字书写有着电脑打字不可替代的优点和特点,写字教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研究认识到电脑等信息化工具对写字的影响,却没有探究信息化工具对汉字书写影响的具体表现,更没有从造成问题的根源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提出运用好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促进写字教学的策略。总之,这些研究强调了意识的提高,但缺乏具体的方法对策和实践探索。
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教育部做了很多努力: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写字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2011年8月,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除此之外,国内很多学者也在探求写字教学的出路,提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和解决写字教学问题的策略。
江平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五章第一节详细论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教学关注点及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出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蒙学相结合促进写字教学开展。
刘永康主编的《语文教育学》第三章论述了识字写字具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使用电脑的意义,并结合课程标准论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原则和策略,论述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和教学措施。
王振刚《对键盘时写作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一文中从造成写字教育困境的原因出发,确认科技对书写技能的影响和基础教育中写字教学的弱势地位是造成写字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认为全球化的背景使汉字书写文化出现了认同危机,新媒体技术形成了对传统审美文化的强烈冲击,电脑的广泛使用在客观上造成了书写技能的弱化。现实中应试教育难以撼动的强势地位,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写字教育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名存实亡。对写字教育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见解并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尝试和探索,试图为写字教育的生存、发展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使写字教育在“键盘时代”充分发挥它的文化传承和综合育人价值。
魏南疆著的《语文教学散论》第三章论述了汉字具有简洁明确、构词灵活、达意迅捷的特点,并评价了童俐俐的《识字与写字5》的示范教学。
孙熙春在《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一文中提到中小学书法课“虚位”现象极其严重,并指出应试教育、师资不足是制约学校书法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最后从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师资培训、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明确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努力方向。
刘伟在《从电脑打字对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影响谈汉字书写教育》一文中从电脑打字会导致青少年汉字识记能力下降、导致手写汉字附带信息的减少甚至丧失、增加青少年写别字的几率几方面论述了电脑打字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并要求社会、家长、学校互相配合提高对写字教育的认识,重视键盘的同时不应忽略了手指。
总之,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了写字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多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可见,写字教学还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解决写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改善写字教学现状,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继续屹立于信息化时代浪潮中,还是很有希望的。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二)手写体汉字有着电脑打字无法取代的特点
1、个性化特点
2、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识字写字是学习的重要基础
1、汉字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
2、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学习语文的基础
3、识字写字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前提
(四)写字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耐心、恒心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写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书写现状令人堪忧,远未达到课程目标
1、写字兴趣淡化
2、写字习惯不良
(二)学校写字教学开展有待加强
1、写字课落实不到位
2、写字教学师资力量单薄
3、大部分教师书写水平偏低
三、导致写字教学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各界对写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错误的写字观:电脑输入能代替手书
2、社会对写字要求减低
3、教师重写字质量,轻写字教学过程
(二)应试教育的桎梏影响写字教学开展
1、学校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写字教学
2、沉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无暇练字
3、对“减负”的错误理解:把写字课当“负”减掉
(三)交流工具信息化的冲击
1、手机电脑等信息化产品减少了手书的几率
2、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教师板书示范行为
3、打印稿作业增多导致书写能力下降
四、写字教学对策分析
(一)多方协作、端正对写字教学的认识
1、社会、学校、家长应提高对写字教学的认识
2、学校应确保写字教学课时,明确写字的要求和目标
3、教师应做好表率,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写字
(二)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
1、把“三笔字”纳入教师考核范围
2、做好在职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3、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准教师写字能力的培养
(三)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
1、学校避免盲目推崇多媒体教学
2、教师应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信息化媒体资源
3、家长应监督孩子正确使用信息化工具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主要问题: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尤其是信息化对写字教学的冲击及其如何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来促进写字教学。
重点:提出改善现阶段写字教学问题的对策
难点:如何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来促进写字教学
研究目标:
论述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等对策。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分析、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精华,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前期文献准备,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和完善论文。
第四阶段:完成论文设计。
可行性分析:
首先,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对该课题相关理论有所了解,而且近年来关于写字教学的研究很丰富,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能找到充足的资料支撑该论文的论点。
其次,研究成本低,该论文不需做问卷调查、实验,我坚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同学的帮助下,我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脑、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对写字教学的冲击,并从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面提出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的对策。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第一至二周选择指导教师
第三至七周选题,收集文献资料
第八至十周整理文献资料,撰写提纲
第十一至十三周撰写开题报告
第十四至第十五周论文开题答辩
第十八至第二十周完成论文初稿
第八学期:第一周至第五周论文修改
第六周至第十周论文定稿
第十一周至第十五周论文答辩
预期结果: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第2版
[3]魏南疆.语文教学散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4]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5]王振刚.对键盘时写作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05)
[6]张琼.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6,(12)
[7]王洪峰.试论中小学写字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0
[8]孙熙春.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年6月20日
[9]赖冬美.汉字是美丽的,写字是快乐的——浅谈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写字现状及对策[J].现代阅读,2011年1月第一期
[10]刘凤山.键盘文化背景下书法教育新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第36卷第5期
[11]尹功仁.源流并导.标本兼治——浅析中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12]章立千.走好“五步”练就好字——浅议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0年9月第7卷第9期
[13]王智杰.“躯壳化”正让汉字面临文化危机[J].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3日第004版
[14]辛旭.E时代,握住鼠标丢了笔杆?[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9月17日第A01版
[15]刘伟.从电脑打字对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影响谈汉字书写教育[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5月第6期NO.6
[16]曹远富,李世淼.当前小学写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行动与反思,2007年2月号
[17]吴永波.从社会书写现状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紧迫性[J].美与时代,2007.10下
[18]纪光治.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写字教育[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6月
[19]籍艳玲.网络时代加强汉字书写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3月
[20]马梨.教育部出新规:小学三到六年级每周要上一节书法课,这四十五分钟书法课该怎么上[N].美术报,2011年9月3日第051版
[21]陈一玙,曹娴.小学书法课离学生有多远[N].湖南日报,2011年9月9日第009版
[22]燕怡.勤于打字疏于练习——学生手写字丑各方看法不一[J].教育与职业,2003年第6期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DB/0L].,2011年8月2日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答辩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论文关键词]改革开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地位;作用
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尤其与改革开放前的情况相比,地位作用明显降低。这种认识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改革开放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确曾经在人们工作生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但是这种认识潜在地把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当作理想状态,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现在,忽略了时代变化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响,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决定于社会基础和历史时代条件.而且这种决定具有根本性、宏观性的意义。因此.无论是评价还是改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变化进行深入思考、基本把握,如此,才能认清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维度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社会结构特点看,即是由国家全面统制、存在个人人身依附关系的时代,进入到自主意识彰显、个性得到宽容的时代。这个变迁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变迁,因为这是社会结构中经济关系与经济基础的根本改变。与此决定性的改变相适应,社会意识也必然发生根本变化。计划经济时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国家统制型或政府主导型。在国家与个人的相互关系中.国家的地位至高无上.政治权力与职能覆盖了所有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个人受制于单位、身份、血缘,自主独立性十分有限,个人的利益诉求只能通过为集体服务来实现;而且由于商品匮乏,人民普遍贫穷,人们的身体与心理等基本需求都遭到束缚,存在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个时候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配合政治权力达成极强的集体控制。被赋予超出其应有职能范围的能量和地位,充当了政治全面控制社会意识的抓手:由于这个时代里社会上没有直接为个人利益考虑的选择,现在很多人容易产生错觉,认为过去人们思想道德所呈现出的“纯真的”的高水平,都是当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较强的缘故。
改革开放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国家基本退出竞争性领域,社会发展机会不断增加,个人从高度集体化的约束下走出来.身份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人转变为自由人或社会人,成为独立自主的利益主体,自担风险,自负赢亏,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个人利益只有在利他(为他人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实现(获得利润回报)。同时,伴随经济水平从普遍贫穷到基本小康的发展变化,人们在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还获得了更广阔的精神空间,精神需求更加活跃复杂。在此境况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个自由多元、繁荣复杂的局面.其参与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骤减.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明显下降.思想政治教育仅成为政治统治、经济服务与人格塑造中的一个非强制性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一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发挥根本保证作用。看到这一点,就不会沿袭旧观念.简单地把思想道德所呈现出的真实“经济人”状态,说成是思想道德的倒退滑坡,并把这滑坡归因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所致。
二、从非信息化到信息化的维度
从非信息化到信息化,以社会发展阶段看,即是由受教育者掌握较少信息资源、被动接受灌输的时代,进入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信息资源占有方面差别不大、身份平等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信息化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状态。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化阶段,作为生产关系的政治上层建筑自然会发生变化。在非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的传递基本上靠人口相传与书信来往.受教育者接触信息的广度较窄、渠道很少,一般而言,在进行教育之前,教育者较被教育者掌握的信息量要大,主客体信息明显不对称,教育者优势显著,一定程度上教育成为社会思想、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而且对于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受教育者由于较少受相反观念影响,逆反心理较轻,在这种相对单纯的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难度较小,成效也比较明显。
改革开放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人们视野变得开阔,信息总量呈几何级增长的同时,信息传播渠道急剧增多,各种信息顷刻间即可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海量的信息和强大的传播文化环境.时时刻刻对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施加巨大影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网络已日渐成为每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不可或缺的帮手。不管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只要愿意和具备相应能力.就可以获得足够多的资料信息。这种情况下。尽管互联网的即时性、开放性、参与性、隐匿性、自由性等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也导致教育者在信息接触面及接触量上丧失了相对于受教育者的优势,很多情况下教育者的信息掌握甚至都不如被教育者。这个时候,也许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式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对自主能力提高的受教育者.单独的课堂讲授教育作用下降,教育者不得不在思想深度、教育风格以及其他教育载体上下功夫。
三、从传统社会到法治社会的维度
从传统社会到法治社会,以社会治理理念看,即是由乡土色彩严重、权力倾覆一切的时代,进入到民主意识凸显、法眼审视天下的时代。具体而言,这个变迁包含着两个重要转型:一个是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转型。传统中国是一个熟人的社会,社会关系主要由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构成,亲属和老乡成为一个人一生交往的主要对象,礼尚往来是连接这些关系的基本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较为紧密,犯错者所承受的羞耻感和社会压力很大。而现代法治社会是陌生人社会。人们只是机械地、原子式地聚合在一起,不管在形式上怎样结合,但总会保留较大的私人空间,相互之间情感约束较小。现代社会之所以呈现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道德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道德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教育对象——人的道德素质的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即便再怎么有效.也不可能抵消掉外在道德环境的影响,使教育者达到过去熟人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调整思路,在重新定位教育目标与方式上,提升教育效果。
再一个就是从权力社会到权利社会的转型。传统社会是一个权力社会,权力在整个社会具有倾覆一切的中心地位,民众“官本位”思想严重,整个社会的权力集中在个人或少数人手中.权力的运行不在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缺乏民众参与权力运行的渠道与自由空间。相应地,这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关系极不平衡,倾向于填鸭式的单向灌输教育,片面追求整齐划一,不容受教育者发出异样的声音。现代法治社会则是一个权利社会,人们对政治的认识更加趋于理性,权力崇拜的观念不断被削弱,特别是经过近年来强化的普法教育和法学研究,人们逐渐摆脱过去那种政治的压抑状态,个人民主和权利意识大大增强。超级秘书网
一、选题
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是教育硕士学员开展研究工作的开始,也是导师指导教育硕士学员工作的重要方面。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得当与否,关系到专业学位论文的成败。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准备工作应尽早考虑,要求在入学第三学期着手进行。论文题目的选择可以是在教育硕士学员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和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者是在导师对教育硕士学员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教育硕士学员的意见后确定。选题时一般掌握以下原则:
1.选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3.要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要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要基本具备。
4.要结合教育硕士学员本人的基础和特长,使教育硕士学员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题目要大小适宜,难度得当,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要有相当的把握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教育硕士学员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的论证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中,拟采用哪些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应于第三学期。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教育硕士学员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3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教育硕士学员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各自培养单位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员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教育硕士学员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关键词:戏曲文化 高校 素质教育 方法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88-02
新形势下,中华戏曲文化教育是高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当代大力倡导弘扬中华文化的形势下,高校要结合社会时代的发展对中华戏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研究选择,使中华戏曲文化有新内容新面貌,使中华戏曲艺术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现代化。
一、高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提升人文素质的方法
新时期高校开展戏曲艺术教育应该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所谓第一课堂,就是立足课堂在课内有步骤地开展戏曲文化教育。在课内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创设情境法。就是从戏曲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出发,从戏曲的特点、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方面入手,通过丰富的戏曲艺术知识的介绍,将大学生引入戏曲艺术的氛围之中,使学生进入角色,引起交流兴趣、情感共鸣,然后师生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探讨戏曲艺术其丰富的内涵,感受其精彩的艺术形式,体会其非凡的艺术魅力。这样在美的享受中,师生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2)赏析法。在戏曲教学的初级阶段是让学生认识戏曲的综合性特点和戏曲的基本常识,知识讲解应深入浅出。同时,任何艺术的价值都必须通过与欣赏者产生共鸣来体现,同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经典或具有代表性的戏曲作品,也会使学生有所感动。注意选择容易吸引学生的戏曲片段,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中华戏曲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3)表演法。分析戏曲作品对于学生的创作和表演以及文艺评价也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在欣赏精彩的戏曲剧目的基础上对其结构、风格、流派、技巧、思想等进行分析,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丰富学生的戏曲知识。促进学生多中华戏曲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仅如此,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戏曲的表演,可以是断片表演,也可以是一些唱段。通过参与表演,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表演的技巧,更主要的是通过践行戏曲唱、念、作、打的艺术要求,来让学生在体念剧中人物角色时达到情感和思想的升华。
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开展校园戏曲文化活动。即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展,让学生得到戏曲文化的濡染与熏陶。在第二课堂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基本的方式有:(1)引入经典。尽管大学生对中国戏曲的认识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但是这却并不影响他们的参与热情。高校应当利用各方资源去搭建平台,整合渠道,积极联系地方戏曲剧院,把优秀的经典戏曲剧目请进校园,营造氛围让大学生走近戏剧和走进戏剧,通过现场的视听让他们真切地感受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让传统文化的厚重去凝聚校园文化的内涵。(2)成立社团。高校应当引导并扶持学生成立自己的戏曲社团,并在资金投入、硬件保障和氛围营造上给予支持,让这些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却不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学生投身于戏曲文化建设。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必要的戏曲表演知识后,大力开展戏曲文化周、戏曲文化展、戏曲剧本征集评选等活动,并根据学校实际创作一些与大学生生活切实相关的作品,力争搬上舞台。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创造校园戏曲文化的精品。(3)举办讲座。高校应当多方联系戏曲表演的艺术家和戏曲研究的专家,为学生举办戏曲文化讲座。因为中华戏曲文化中包含诸多地方戏曲,它们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有过灿烂与辉煌,也有过危机与磨难。通过戏曲艺术家的言传身授,理论专家的文化解读,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兴衰历史,品评民族文艺的文化根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教育。
二、高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校园戏曲文化教育贵在坚持。为此,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戏曲文化教育的长期有效。
(一)制定高校戏曲文化教育的原则
1.创新教育的原则。戏曲文化作为一种活态性的艺术形式,其注定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保护戏曲文化,并非是保护过去,而是保护未来。因此,高校戏曲文化教育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保持创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须从当下现实生活中汲取新的生命源泉,使高校的戏曲文化教育贴近高校,贴近学生,贴近时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2.兴趣引导的原则。高校戏曲文化教育,应以兴趣引导为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否蓬勃开展,关键是能否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爱好。各高校应当根据当地实际,与当地戏曲发展相结合,同时注重戏曲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建立戏曲文化教育与现代高校的对话机制,以此增强戏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保证戏曲文化教育的持续实效。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设立组织机构。高校开展戏曲文化教育,并且使其真正发挥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促进作用,前提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高校领导不仅在思想认识上要重视戏曲文化教育的开展,而且还要能够在戏曲文化教育中提供组织的保证。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安排专门的人员来组织,安排专职教师来落实戏曲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工作等。
随着教育思想的进步及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强调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强调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思想下,开展了大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等等应运而生。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情境教学重在一个“情”字,主要是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还可以促进学生将所构建的知识于真实情境中运用、拓展,而生成新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情境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体验精神的成长。
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初中后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全称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教育的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主要培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从业人员。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为引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普高升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严峻。特别是2000年以来生源的整体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下降,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具备初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个体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道德品质的低下令人堪忧。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无论专业实力,还是个人素质都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人文素质严重缺失,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迫于形势,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只能急功近利,奉行“实用主义”教育观、人才观,对人的培养从属于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强调准职业人才的工具性、效用性,缺乏对人本主义的追求,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情感教学有助于促进人的认知发展,近年来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可以调节认知的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因此,如何通过良好的情感教学对中职学生进行教学就成为了当前中职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而数学对一个学生的思维、情感的开发具有良好的效用,如何能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结合情感教学的情景体检,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情感教学方式、模式就成为了本研究之目的所在。
二、研究意义:
情感教育是一个崭新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课题。未来的情感教育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形成完整的情感教育链条,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为我所用,才能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本研究从提高职校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情境创设其实质就是推动情境教学更好地走入课堂,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适应新课改.改变数学难教,数学难学的现状。使数学教学更好地服务职校职业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文献综述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愫影响对信息的选择,监视信息的流动,促进或组织工作以及,干涉决策、推理和问题的解决。同时认知加工对信息的评价、神经激活而诱导的产生。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在任职过程中起到协调、组织作用,工作效率高;而消极的情绪起到蒲怀、瓦解或是阻断的作用,工作效率低。愉悦的情绪体验能促进人与人关系的融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并能积极引导他们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学习。
西方学者有关的情感教学的一些论文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的,而且有的概念还是直接来源于宗教生活,如“精神关怀”等。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情感教学理论在科学性及实践价值。
情感教育的理念近年来颇受各国教育界的重视。不少国家、地区都进行过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实践,其中较为成功的有英国的“夏山快乐教育”、“体谅教育”、美国的教师临床服务、荷兰的激励学校。而国内成功的情感教育实验有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实验、上海市“成功教育”的教育探索实验以及无锡师范附小等学校的“愉快教育”实验等。
我国的研究学者认为情感教学是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这里、体制、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认为情感教学的倾向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的获得或是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情感教育是一个与其他教育概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国内研究情感教学的论文选题基本围绕“怎样利用情感手段搞好学科教学或借助学科教学进行情感教育”展开,从以下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论文题目即可窥见一斑:“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谈情感教育对高考教学的催化作用”;“地理教学情感教育初探”;“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影响因素及意义”;“论中学历史课的情感教育”;“浅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等等。
硕博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学位论文中,硕士学位论文占据了情感教育论文的主体,而且大部分论文侧重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将情感作为一种手段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曹涛涛在其毕业的硕士论文中,就结合其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数学学习情感目标;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及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策略;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用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去激励、感染学生,要充分挖掘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情感因素、激活课堂教学、改善评价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绝大多数文章的作者缺乏对情感及情感教育理论的基本把握和重视,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和检验。报纸文章多为对当前情感匮乏状态的揭示和加强情感教育的呼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唤醒人们对情感及情感教育问题注意的作用,而对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问题涉及甚少。总体而言,当前的情感教育研究中,关于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所展开的探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显得相当不足。对于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含义、本质,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的目标、功能、内容、过程、方法与规律,以及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等问题,都需要从不同的视阈、角度,用不同的提问和言说方式,不同的研究方法做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系统回答。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情感教育这一刚刚开拓的研究领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探讨。”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研究的目标:本次论文详细阐述发挥教师情感作用,让数学教学与情感教学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型教学策略。该策略在职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实施途径将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益处分析
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有助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间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价值所在
由于职中生学习基础多数较差,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在职校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2)不实行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弊端。
其一在于没有情感教学,数学的本身具有枯燥性、乏味性,这使得学生听听不喜欢听了,新旧知识的连接不好,学生不懂新的知识,就不乐于、不易于接受新知识信息。相当于丧失了学习内部的驱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虽经补课,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失败心态的发展,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其二,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差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
2、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
(1)教学应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给予特别关注.首先探讨了情感与态度对教学学习的意义,进而从教师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研究的价值和必备的品质以及数学与科学精神、世界观的形成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途径。
(2)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体验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通过实验操作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教师可揭示数学本身的内在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通过增强数学探究意识,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用风趣、幽默、富有情趣的言语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数学课堂应提示数学知识背后隐藏着的人物轶事,将数学知识与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亲切感。
(3)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获取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要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一切都要易而渐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对知识始终处于可望、可及、有收获、想进取的积极学习状态。
论文的框架结构:
提出研究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意义,查阅文献,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方法,提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构思,通过举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数据,得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的益处分析及实施方案。
论文的提纲:
一情感教学的提出
1.1情感教学的历史渊源
1.2情感教学的价值
二职校数学情感教学的理论探讨
2.1情感教学的内涵
2.2数学情感教学的内涵
2.3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运用情感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及措施
3.1、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尊重的原则
(三)激励的原则
(四)个性化原则
(五)爱的原则
3.2、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三)改进教学行为艺术,引导学生知情协调发展
(四)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情感教育载体,数学课教育教学效果
四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4.1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目标
4.2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4.3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教学案例分析
研究地点、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论文完成的时间安排:
1、4周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存在的不足。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2、2周明确本研究命题的初步框架结构,
3、1周完成开题报告撰写
4、4周研究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得出的研究结论
论文新意预测或论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及成果应用设想:
当前的情感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高中教学,对职业教育的情感教学研究较少,而职业学校因其教学的特殊性,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采取的策略应当与高中、大学的教学不一致,本研究希望能通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情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以提供相关部门,特别是职业教育学校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卢文学姜红娟罗尔曼《学生个性心理健康教育新概念》153页
2.胡淑飞情感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3.彭杰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情感策略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
4.乔丽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2月
5.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6.周志远数学情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及实践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