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等专业论文

时间:2023-03-06 15:58:11

导语:在中等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等专业论文

第1篇

中等职业院校养殖专业是一门兼具技能型和实践性的学科,其根本任务就是为我国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实践教育又是其最根本的教学模式之一,所以,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养殖专业教育目的的重要保障。只有建设好实践基地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高质量的实践基地更是学生学习生产、服务以及管理三位一体运用知识的根本基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际生产现场,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

1.促进就业

实践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中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就业才是硬道理,好口碑。而实践基地的建设则能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首先,实践基地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整合一切可利用的优势资源,将学生置于一个完整的生产环境当中进行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提早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将养殖工作的概念淋漓尽致地彰显到学生所处的环境当中。学生在这样一个现代化养殖生产氛围当中更能够迅速吸纳知识,提高素质,强化能力。也只有把学生放在实践基地当中锻炼,才能让他们在养殖专业技术上不断成熟,适应工作于就业的需求。

2.加强教师培养

一个优秀的实践基地,不仅是对学生,对老师,同样也是具有培养和教育价值的。教师在原有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实践,这样就造成了理论知识扎实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教师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成果。教师通过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养殖专业的生产、课程、理论等科研型的实践,不但增长了自身的生产实践能力,而且也巩固了自身的理论知识,能够将实践和理论整合再赋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指导实践。而养殖专业的研究课程亦可通过实践基地完成,为教师提供了养殖专业课程研究、科研成果发现的便利。

3.强化学生实践认识

养殖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改革了中等职业院校的实践教育模式,增加了学生与生产一线的接触机会,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实际实践的综合认识。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消除了课堂知识空洞的理论感觉,学生能够很好地接触养殖饲料、配合饲料、养殖设备机器,体验各种养殖方式,真正地掌握养殖知识、了解养殖发展条件,增强对养殖专业的认识,拓宽了养殖视野。

二、建设途径

1.独立建设,自主创新

独立建设养殖专业的实践基地能够让中等职业院校拥有极其独立的支配权,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成果、生产需要、科研需求进行自主地管理和安排。属于学院自己独立建设的实践基地更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过程当中设备机器的独立使用权。同时,可有针对性地将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转移到实践基地,实现实践与教学同步进行。

2.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资金的匮乏是阻碍实践基地建设的因素之一,如何能够突破这一难题也是一项值得探究的问题。养殖专业的市场化、经济性、生产性特点则为其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优势资源。学校和企业合作,实现双赢,便是养殖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法之一。在院校教学建设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与企业联合整合各自优势资源进行合作也不乏是一项取长补短的双赢方式。中职院校具有相对优良的养殖专业人才以及先进的科技科研资源,能够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实习生,为养殖企业创造效益,帮助企业生产顺利进行。同时也能为养殖企业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通过实习生、教师、企业的协同合作进行科研并解决。企业在创收益、保生产的过程中也为学生提供了实际的生产养殖环境,可以使学生较为真实、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学习,从而也达到了实践学习,完成了学习任务。学校也能通过合作,与企业签订优秀劳动力输送协议,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合理定位;管理建设;发展策略

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应该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相一致。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规模以及教育对象的特定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高校及社会型图书馆那样投入大、藏书面广,而应突出特色馆藏。首先,中等专业教育具有多样性、地方性、岗位专业性,这些性质特点要求有相应的资源体系与之相适应。其次,特色化也是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体现自身价值和发展的需求。怎样在图书馆建设上达到投入少、针对性强、利用率高的目标,本人根据自己的工作体验在此谈一些粗浅的思考。

1 优化馆藏结构、加强馆藏建设特色化

藏书结构是衡量藏书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根据图书馆职能和读者需求,对多种藏书成分要求达到的收藏级别所安排的比例和构成,它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藏书依据、藏书类型、藏书级别、藏书比例。我们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藏书应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校情况进一步的细分为:以专业特色为依据、以师生需求为基础、以重点学科为导向,加强馆藏建设特色化。

(一)制定适合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文献采访方针、计划。

目前多数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基础差、底子薄,缺乏长远的馆藏规划,且受文献购置能力所限,藏书层次比较低,文献资源严重不足。要想改变现状,首先应该根据现有的馆藏情况及本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采访计划。职业技术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因此,实践操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作为文献收藏的图书馆,在制定采访计划时,不要只明确文献采购数量,要根据专业需求对各类图书采购比例进行细化,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以实训类文献为重点,构建有实训特色的馆藏。

(二)如何提高馆藏文献质量、利用率。1、及时了解、收集出版发行信息。通过查阅书目和书评是了解出版发行信息最常用的方法。2、专业教师选书。采用专业教师选书的方式来确定所需书目,图书馆专业人员负责采购。3、民主选书。图书采访人员一方面要积极主动的的深入到教学一线,了解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加强与读者的沟通。采用座谈、问卷等方式定期向读者了解文献的需求情况,并把书目提供给读者,把选书权交给广大师生。

2 提高图书馆馆员专业化服务水平

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教师知识的加油站,图书馆馆员在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利用同学生接触的便利条件,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心理需求等,并提供有关书刊、资料,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馆员还担负着教师的角色。

3 建立行业、馆际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一)校内图书馆与各专业处资料室共建共享。利用校园网建立一个以图书馆为主体,各专业处资料室为分枝的信息网络中心。采取统筹规划、统一平台、整体建设的方式,对校内各专业处资料室文献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全校文献资源的统一管理、共建共享。(二)联合各相关“职教馆”对特色专业文献进行共建共享。各职业技术学校可联合与本校专业相关的职教馆,根据各校的重点专业进行分工与合作,如电力类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可建立电力设计、电力构造等特色数据库,还可结合职教与馆藏特点,建立职教信息库,实训教学资源数据库、职业资格认证技能考试参考文献信息数据库、本校教职工论文和专著数据库、学生优秀毕业论文数据库、教学课件数据库、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学校与学校之间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弥补资源不足,实现学校之间文献资源真正共享的新局面。

4 图书管理数字参考服务

数字参考服务的提供方式可以是传统的电子邮件、实时交互式、网络化协作式、自动化解决方案或基于多种模式的参考咨询服务。据我国学者调查显示,国内图书馆通常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数字参考咨询,其中主要是在图书馆的主页上设特定区域,其次是口头宣传和印发宣传单的形式。显然,单靠这些基本、简单的方式来宣传数字参考服务,这与有目的的、系统的营销活动还是有显著差别的。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图书馆数字参考服务的营销步骤。

1、营销计划的制定

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审慎的计划是图书馆开展数字参考服务营销活动的基础。营销计划的内容应包括:营销的目的、具体活动的策划以及成本的预算。图书馆在策划具体营销活动时应针对用户的特点而进行。

2、宣传对象的确定

图书馆服务宣传的对象不仅包括图书馆用户,还应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图书馆的资助机构和大众传媒。图书馆用户不仅包括新老用户、满意和不满意的用户、现实和潜在用户,还可分为不同性质的用户群体,如少年儿童、老年人士、特殊兴趣小组、教师、学生和各类社区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包括各级层次的管理人员、专业馆员和一般员工,还可扩展至员工的亲朋好友和退休员工。图书馆的资助机构不仅包括政府各级有关部门,而且还包括社会名流和各类私立机构,如企业、基金会等。大众传媒则包括报刊杂志、电视电台和其他载体形式的传媒机构。

为了使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馆藏建设特色化、提高馆员专业化服务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但满足了学校教学、科研、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而且还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有限的经费用到最需要的方面,在特定I域中形成独特的资源优势和高质量的文献资源体系。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摘要: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快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步伐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相当重要。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学校各项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中职学校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作为中职学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快中职学校档案工作发展的步伐呢?笔者根据《档案法》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体会,就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探讨如下。

1.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1领导不够重视

就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对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档案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认为学校不是什么政府职能部门,档案管理没必要也不可能要求得那么严格。

1.2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素质较低

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是中等专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中专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一个人,而且是临时配备的。另外,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不是档案专业出身的或者不经过培训就上岗,不具备最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专(兼)职档案员缺乏系统培训,对档案工作的分类、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等未能很好掌握,很难使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

1.3档案信息载体结构单一

目前中等专业学校档案馆(室)的管理方式陈旧落后,有些还是手工作业,文件立卷归档后,档案工作人员还需对其进行加工,如调整与编目。这种机械的手工抄写,不仅重复性劳动工作量大、时间长、速度慢,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档案的处理速度。这样的管理模式,致使档案管理人员无暇顾及对某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查阅档案也因管理方式落后,案卷调动频繁,而造成磨损严重,且检索速度慢,查找准确率低、查全率低。

1.4收集资料不够完整

外出参加会议的人员不会主动把会议文件交给档案人员归档,而档案人员对学校外派人员参加会议的情况不了解造成了会议文件未能及时归档。某些教师对教学档案的归档持抵触态度,认为教案、自编讲义等材料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属于私有财产,若经档案部门归档后就会成为公有财产,容易抹杀个人的成绩,并且再利用时借用手续繁琐,还是自己保管放心、方便。

1.5硬件设施不达标

有的不具备最基本的保管档案的通风、防潮、防霉、防盗、防火条件要求,档案材料随处散放,造成极大隐患。档案保管设备不齐全,大部分学校档案保管箱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购置的,个别学校仍用木头箱,很不规范,影响保管使用效果。

2.加强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提高和增强学校全体员工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档案法》,深入进行档案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使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都认识到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和增强全民的档案意识,坚决杜绝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实用主义短期行为。扎扎实实地搞好学校档案工作,建立起严密并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按《档案法》要求,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要求和管理办法,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应亲自过问档案工作,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促使学校档案工作跟上当今新形势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要按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建立综合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全校的文书、教育教学、设备、基建、会计、学籍、团队等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各职能部门均应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和职能管理本处室的档案资料,形成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以保证学校的各种资料齐全完整。

2.2加强人员配备,搞好档案实施建设

为了不使那些奠基性材料缺失,学校教学档案要实行统一保存和科学管理,首先要配备一名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学校工作、懂得职教办学规律、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同志来负责,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室管理制度、查阅制度、资料报关保密制度,严格按规章办事。其次,硬件建设是提高档案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最佳手段。要专门设立档案室,教学档案按文书类、教学类、学籍类、声类分别设橱,配备六防(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虫、防鼠咬)实施,确保档案材料保管安全、利用方便、管理规范。2.3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观念现代化,即要正确确立中等专业学校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这一重要观念。其次在具体管理上要与时俱进,要正确确立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的理念,制订一整套科学严密的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第三,档案管理中实现技术现代化,即采用计算机、传真机和信息检索终端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收集、处理、传递档案信息资料,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

2.4加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学校档案工作应坚持“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着重收集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上级针对本单位制发的文件材料,本单位公务活动形成的重要会议材料、协议书、劳动工资等方面的材料。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后,要根据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按年度、类别分别整理归档。

建立健全学校档案,实行档案管理,有利于对学校的正确评估,有利于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面考核,有利于查找和使用历史资料,有利于学校进行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要努力把学校档案建好、管好、用好,就一定能把学校办出成绩,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莉.谈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J]镇江高专学报2003,16(4).

[2]刘索珍.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5(17).

[3]代利利.加强学校档案管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

第4篇

张立肸1983年毕业分配到博白县龙潭镇农技站,从1984年起,至今在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博白分校工作。现任博白分校副校长、博白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30多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走遍了全县28个乡镇,深入200多个行政村,把知识、青春和汗水洒在了她热爱的红土地上。

“以规模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讲究“实际、实用、实效”是张立肸的工作思路和作风。从教多年,她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力求做到适应市场发展和促进当地产业发展需要,想农民所想,教农民所需。她按地方特色和主导产业设置专业与课程,把水稻免耕抛秧技术、马铃薯栽培技术、规模化养鸡技术、规模化养猪技术等实用技术,列为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的各专业本地实用技术教学课程,突出“实际、实用、实效”,推进了当地“一村一品”的创建。“养猪大镇”、“果蔗村”、“养猪村”、“马铃薯村”的形成发展,大批农民合作社的成立,优秀种养大户和示范户的涌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益的不断提高,其中养猪业、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当地新的经济亮点。这些都倾注了张立肸对当地产业、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付出的心血!

“有事业心才能干好事业,干好事业才有人生价值” 是张立肸的格言,也是她无悔的追求。

寒来暑往,时光流逝,张立肸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农广,深入基层,心系“三农”,情系农民,把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农广事业。她曾几次放弃了组织部门推荐到乡镇行政部门任职的机会,坚持辛勤耕耘在农业科技教育战线上。培训班开办了一期又一期,学员毕业了一批又一批。大批农广学员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广事业不断发展,唯有她努力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没有改变,对农广事业火一样的执着追求没有改变。张立肸常常因工作繁忙无法顾及孩子学习和家务,风吹日晒不顾女美之心。她深深体会到了工作的酸甜苦辣。然而,当农民朋友喊一声“老师”、道一声“谢谢”时,当她看到农民增收致富的喜悦时,她便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自豪。

30年以来,她先后负责63个学历班的教学与管理,培养学历教育学员3213人,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为博白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教兴农”、“育才兴农”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曾获得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奖;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3篇;多次获广西自治区农广校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全区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先进个人等荣誉;她的先进事迹被博白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在当地电视台《时代先锋——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展播宣传。

第5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承受力,分析

 

笔者近期对某中等职业学校2139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有26.5%的学生心理承受力不高。因此,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挫折心理和耐挫能力

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挫折一词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Frustration)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所谓挫折的耐受能力,又称耐挫能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等,是指个体对挫折的忍耐、接受程度的大小。学生的耐挫能力常与下列因素有关:(1)生理因素。一个发育正常、身体健康的学生,比生理上有缺陷或多病的学生要有较强的耐挫力;神经类型属弱型或强弱不均衡型的,其耐挫力亦较弱。(2)生活经历。阅历丰富者更能承受挫折;反之,耐挫折力弱。(3)思想认识。具有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更能对付挫折。(4)个性特征。意志坚强、乐观开朗者更能适应挫折。(5)挫折准备。对挫折有心理准备者更能接受挫折。(6)期望水平。对目标期望值越高,挫折打击就可能越明显,挫折感会越强,耐受起来就越难。(7)挫折判断。人们对同一挫折情境可以有不同判断:一个人可能认为是严重挫折,而另一个人则可能会认为是“小事一桩”。(8)防御机制。能及时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并倾向于运用积极方式者,有更强的耐挫能力。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挫折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对学生增加才干、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克服困难的毅力、改善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益。但是,一个人在生活中若屡遭失败而积累过多的挫折经验,则往往会使人消极悲观、丧失信心、畏首畏尾,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目标,从而对心理健康和学习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挫折感大多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习方面。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中职,退而求次进了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成绩一直达不到自己的目标;作业太难不能独立完成;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等。(2)在人际关系方面。得不到老师的喜爱,经常遭到老师当众点名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没有讲知心话的朋友;家庭关系不良,父母教育方法不当。(3)在兴趣和愿望方面。个人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成人的支持,却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因条件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等。(4)在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到轻视;自我感觉表现很好,却没能评上优秀,没被选上班干部;体育比赛、学习竞赛中得不到名次;思考问题速度、灵活性差,学习成绩落后;父母和教师管得太严,没有自由等。

现代心理学认为,引起心理挫折的情境有暂时性和持久性之分,因而受挫折后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也有“状态性”和“特质性”之分。在特定干扰条件和具体情境下产生的挫折感,一般都是暂时性的。随着干扰情境的改变,所感受的紧张状态也会自然消失,这类挫折反应称之为“状态性反应”。但如果在生活中经历连续的挫折,导致挫折的条件和情境相对稳定,使人感受到持续的紧张,那么由此产生的情绪、行为方式就会固定,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这类挫折反应称之为“特质性反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表现出来的挫折反应更多的是后一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表现出来的攻击、粗暴、萎靡不振、焦虑不安、压抑、回避等反应,都可能成为其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并对其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某种身心障碍,严重者会违法犯罪。这时如果教师教育得当,它可以成为学生将来人生经历的一笔财富;如果教育不当,则可能成为学生一生的包袱。

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遭受的心理挫折,不难发现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不外乎下面几点:

1.年龄特征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在16~2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从心理“断乳”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对父母、家庭或他人的依赖程度较高,身心发展仍不平衡;学生正逐步走向独立与成熟,是个体一生中最易出现心理及行为偏差的时期。这一时期个体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很多,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指导,会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如退缩、害羞、孤独、紧张不安、焦虑或忧郁、攻击、敌对、冲动及至犯罪行为、烟酒药物嗜好行为以及精神疾病表现等。

2.环境与教育因素。

环境压力与冲突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强烈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产生困惑和迷惘。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文化基础普遍薄弱,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至初中,大部分是班中的“问题学生”。学校的任务是把他们培养成为有觉悟、有文化、懂技术的职业人才,他们也曾想以此作为自己的宏伟理想中职,但社会上重学历、讲文凭之风的负面影响,职校毕业生的“悲惨遭遇”,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另外,学校里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往往也使他们无所应对,导致心理失衡。

3.学生自身心理因素。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越,心理却十分脆弱。据笔者开篇提到的调查显示,有71.1%的学生存在抑郁,26.5%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遭受的挫折往往是由于其自身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时,要重点分析他们心理健康失衡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以疏导排解。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生技能教育,提高挫折承受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学习观。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特别短缺的大气候下,要使学生认清形势,努力钻研专业基础知识,刻苦学习专业技能,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努力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做到自知、自律、自爱、自强、自尊、自觉、自恃,从而能够较好地应付挫折。

2.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

教师要积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巨的。挫折在人们现实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不要怕挫折,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为此,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讲演会、讨论会等,使学生认识到差距的客观存在的现实。同时,还可以组织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对待挫折的态度。还可有意识地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诸如登山,参加义务劳动等,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炼他们的性格。还可经常组织一些技能竞赛,如烹饪专业的厨艺竞赛、服装专业的时装设计赛、美术装潢专业的美术作品评优活动等。培养他们既敢于参与竞争,又善于竞争的精神,努力提高其挫折承受力。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挫折承受力。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介绍一些人际关系的准则,使学生在理解、关心、帮助、爱护他人的过程中体验美好的道德情感。在学校里中职,许多所谓的“坏”学生,之所以被贴上“坏”的标签,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学生在家与父母、亲友,在校与老师、同学关系处理不当,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导致极端的行为,如离家出走、顶撞乃至辱骂教师、与同学打架等等。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挫折,主要是不能正确地理解他人。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举办专题性讲座或主题班会,创设情景,给予他们理论和实践的辅导,以增强学生人际关系的感受能力、协调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正确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需要,在和谐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健康成长。

4.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提高挫折承受力。

学生一旦遭受困难与阻碍,产生心理挫折后,往往会情绪紧张,日思夜想,非常苦闷。这既影响身体健康又影响学习,严重的甚至把人压垮,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因挫折产生的消极情绪合理地进行宣泄,使其恢复到理智的状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能就事论事地采取简单批评的方法,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注意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宣泄压抑情绪的方法,如,向信赖的人倾诉,或与当事人坦诚交换意见,求得心理上的平复;或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以解除心理紧张;多看看自己的长处,以坚定自信心等。

5.利用榜样进行耐挫折教育,提高挫折承受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可资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其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挫折现象的普遍存在决定了榜样的丰富性,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可资仿效的榜样主要有以下三类:(1)著名人物中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如遭受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法拉第、蒲松龄、华罗庚等;虽身处困境但仍倔然自强的达尔文、牛顿、托尔斯泰、曹雪芹等;战胜病残而卓有成就的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等。(2) 全国著名的同龄人中的英雄模范。如赖宁,“自造”逆境,锤炼自己;成洁,失去双臂中职,却谱写生活的新旋律等。(3) 学生身边战胜挫折的同学榜样。要注意发现学校、班级中的这种榜样,并及时选择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实践证明,学生身边的榜样,学生可望又可及,因而感到真实可信,可亲可学。总之,当学生能自觉地用英雄模范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的时候,挫折就会成为新的努力的起点和新的成功的台阶。

6.通过心理咨询进行耐挫折教育,提高挫折承受力。

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缓解心理紧张和冲突,提高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通过心理咨询双方的交流,不仅可为遭受挫折的学生提供心理宣泄的场所,而且对于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挫折和掌握抗挫折的策略,都有良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心理学百科全书》相关条目指出:“咨询心理学家始终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

进行耐挫折教育,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一个全方位、动态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合作,其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切实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作者:张丹江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语文教研室

第6篇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涌现出了大量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量一线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已经成为这些企业的主要需求群体。然而,从目前情况看,需求和就业率却不成正比,即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就成为各中等职业学校共同面对的难题。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中职毕业生,必须要有相匹配的、有特色、高质量的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而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这一方面还比较薄弱,甚至有的学校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本文分析了现状,并对优化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初级技术人才,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些年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颁布了很多文件及政策,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中等职业学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是否能顺利实现办学目标,也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是否符合目前社会的需要,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教育发展之初,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均推行“知识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越来越感觉到“知识本位”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经过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由“知识本位”转移到了“能力本位”,逐步形成现在多数学校采纳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四大特征:一是此模式的人才培养计划将两种学习,即在学校进行的学习和在企业实践工作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教育计划使学生既能获得学校学历教育的知识,又能让企业对学生进行岗前职业资格的相关培训。二是学校与联合企业的合作关系相对长久、稳定,两者之间的合作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两者都能从校企合作中得到好处,共同发展。三是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都是学校精心挑选并且耐心沟通过的,因此,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工作岗位都是经过学校开发或学校认定的,这种环境比较适宜学生适应以后的专业工作。企业有权利录用适合的学生,学生也有选择是否留在企业的权利。四是由于与学校进行合作培养学生,企业一旦录用学生,该学生即成为企业培养发展的对象。

二、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社会对于会计专业毕业学生的需求量较大。各种渠道的调查显示,除了营销类专业需求量略大于会计类专业需求量之外,没有其他专业的需求量能超过会计类专业。可见,会计专业还是大有需求的,是当之无愧的热门专业,就业前景还是十分不错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显出了蓬勃的生机,需要大量的初级会计人才工作在一线的会计岗位工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抓住契机,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与市场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大大限制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阻碍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专业教材比较结合实际不够;教师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完善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这些都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三、改革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我国的国情,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体系的重点要从“教”转向“学”;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笔者对优化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如下相应的措施。

1.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若要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学校要放下架子,主动与企业联系,深入企业内部,找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找到培养的方向。同时,应该邀请企业中的专家来共同制订专业计划、安排教学计划,甚至编写教材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业能力。企业中的专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扎实的理论知识,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真正做到学生毕业即就业。

2.教育部门起到主导作用,作好舆论引导,改革创新招生制度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有目共睹,为了支持其持续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适当控制普高扩招规模,让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招生比大体相当。在给职业教育留足生源的同时,在招生制度方面也给其适当的自由,防止恶性竞争、高成本竞争,给一个同等的平台,让职业学校稳步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也满足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需求。

3.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中职学校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技能过硬,这也是中职生和本科生及高职生最为不同的地方。因此,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其技能水平真正过硬,从而达到毕业即能就业的目标。通过与合作单位的深入合作,一起对专业领域进行研究,打造针对性较强的实践训练软件,强化学生的技能。

4.做好学生毕业之后的衔接工作学生毕业之后是就业还是升学,也应该作为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根据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之后即成为中小企业的会计,因此,需要把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计划中,为学生的就业过程提供多样化的指导和服务。若学生不满足于就业,那么毕业之后的升学也是学校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普通中职生升学一般去向高职学校,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选择升学途径进行相关的指导。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专业能力一方面体现在理论教学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职业实践上。教师没有实践经验,教学生也就是纸上谈兵。学校要求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实践也不能解决本质问题,一是时间短不成系统,二是教师未必认真完成下企业锻炼。形式上的“双师”好当,实际上的“双师”很难。因此,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一支拥有较高的学历水平、较高的技术职称、较强的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让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及学习,大力奖励积极参与学历晋升以及考取高一级别职业资格的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和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秋娥.吉林省不同层次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的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D].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陈永强.校企合作对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安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龙小运.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第7篇

[论文摘要]实践证明,学生本身的学习动力、才能及自信心是其外语能力提高的直接原因。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加强外语教学中的心理训练,使学生的心理因素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从1998年秋季。由国家教委编写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英语综合教程》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中陆续使用。该教材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从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对于一个刚刚从初中毕业考上中专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要求。他们必须通过语言和言语的实践来逐步锻炼其外语能力,从而得到提高。但是不同的学生提高的程度不同,这当然与教师、学生、教学法、教材、教具、学习方法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即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才能及自信心是外语能力提高的直接原因。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并激励他们去行动以获得一个结果或达到一个目标的内在动因,而且也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因。动机强度的大小,是任何一种学习的关键。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专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中小学生不同,因为他们面临的是就业,学习动机与未来的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们是在学习需要盼基础上产生的。中专学生对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常常以中专学生对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中专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对学习持饱满的情绪,主动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完成确定的志向。所以,这种内部动力是与中专学生对外语知识的认识、兴趣、掌握新的知识以及各种机能及熟练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习中专英语的学生将来要成为社会的劳动者,他们对祖国、对人民有着明显的责任感,这种动机也促使他们愿意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培养中专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是中专外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要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在教学中注意心理训练,首先使学生对外语产生强烈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才迫使自己投入到对他个人来说目前关系不大的学习外语的环境中去,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供最新科学信息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去,我们在新生入学初上课时,大部分时间只是在教室里讲精读课,学生练习的机会很少,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感到很枯燥。改换《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英语综合教程》以后,专门安排了听力课,学生们感到新鲜,在加上听力课又采用听、说、读、写等方式来进行,形式新颖,教师不断启发提问,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回答,兴趣大增,听力进步较大。另外,偶尔让学生听一些英语幽默故事,课堂气氛便会更加活跃,使学生学习英浯的劲头十足。实践证明,教师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把学习外语变为自己的认知活动,让他们在交际使用中感受到使用语言的乐趣,进一步端正了学习外语的动机。因此,作为外语教师应在每一堂课上设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使中专生对英语始终处于感兴趣阶段,这样继续下去,学生学习成绩便会不断提高。

二、对中专学生学习外语才能的再认识

随着国际交往的目益频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习外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外语学习者的个体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外语学习才能的高低在同一课堂进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心理学家认为这与个别心理差异有关,在言语、技能发展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亲身体会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当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教师往往在学生上了几节课之后就感觉到了有些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强一些,有些能力一般或较差。例如,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语法知识比较牢固,语音语调清晰正确,电能记住不少词汇,对这部分学生无论在阅读上还是在听力上都应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使他们在这种较高要求下,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压力的一面。对这部分学生明确提出他们的奋斗目标,争取在中专学习期间能拿下英语自学考试大专文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树立学好外语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果教师不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又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才能水准,硬是强求基础差的学生努力学习,赶上全班同学,必然是拔苗助长,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要了解清楚每价学生学习外语的才能,教师需要做大量细致岛勺工作。一方面应对学生每次考试成绩进行分抚比较并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专心程度、回答问题对否等)。另一方面,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课外学习时间及学习方法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出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较科学的教学计划,提高每个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学习成绩。

三、因人而异.增强自信心

我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年龄是l5—18岁,是学习外语较为理想的年龄。从发展心理来看,掌握词汇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由于中专学生在心理上有其独特的特征,因此,注重外语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是必要的。

我所教过的粮食中专学校的学生中,他们大部分来自县级以下农村中学的居多。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极其敏锐的自尊心。在英语学习中,个体差异十分突出。有些学生外语基础较好,发音规范,勇于在课堂上发言,学得既主动又活跃。另-_类学生恰恰相反,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开口能力差。对这两类学生,教师应首先明确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中的心理特点,区别对待。教师对前者可以提一些较难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在讲评时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他们所犯的哪怕是很小的错误,以防止其产生骄傲的情绪;对后者,首先要有耐心,他们对教师的提问往往要过一些时间才能答出,教师不要在他们口头表达时打断或过多地去纠正错误,那样使他们本来就羞怯和紧张的心理会加剧。教师轻易不要当众批评指责学生。以免他们产生消极自卑的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产生逆反心理。作为一名中专外语教师应使他所倾注的热情显而易见并富有感染力。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形成。教师要鼓励学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及时给他们补缺、纠差,使他们增强学好外语的自信心,学习成绩也必然会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从心理学观点来看,最优秀的教师,最完善的教材,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不能代替中专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自觉性。研究中专学生的心理因素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配之以较切实的教学方法,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中专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外语真正成为一种交际交流的工具。

第8篇

    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时期。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状况,高校要更好地发展下去,必须要严格做好会计工作。良好的会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高校资金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高校的抗风险能力,增强高校的各项工作实施效果。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时期。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从九八年以来逐年增加,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快速变身。在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需求、促进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扩招也给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办学规模逐年增大,资金来源更加广泛,高校面临的会计环境也发生着显著变化,横向联系更加广泛,涉外财务不断增多。这就加大了高校在会计方面的压力。再者,我国高校的所有者以国家为主,但是国家这一特殊的所有者却给高校带来了资产和效益方面约束缺失的问题,导致了高校由于会计管理方面的不良操作,进而使得高校陷入债务循环之中,使得高校的会计管理工作出现很多问题。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状况,高校要更好地发展下去,必须要严格做好会计工作。良好的会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高校资金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高校的抗风险能力,增强高校的各项工作实施效果。 

一、高校会计基础工作内涵 

1.内涵 

高等学校会计是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核算和监督教学资金的取得、使用及其结果,为提高社会效益的一种非营利组织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高等学校会计等专业学校;客体是教学资金的取得、使用和结果;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核算教学活动的资金耗费,监督教学资金的取得和使用并考核支出的效果;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本质是非盈利组织会计。 

2.基本内容 

高校会计工作基本工作内容之一就是预算、决算管理。高校决算管理包括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其中财务报告又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高校财务报告对财务报表作了统一的规范,以资产负债表取代资金平衡表,将拨入经费增减变动表、经费支出明细表、对外服务收支表等报表合并为收支情况表。为了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分析和使用会计报表,高校还必须编制有关附表及补充资料,作为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和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的补充;高校财务分析突出了高校独立法人主体的地位,体现了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高校财务管理特点,分析和测量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益,从资金的使用和负债风险的角度,全面分析了高校的资产、负债以及资金的可支配能力,说明学校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大小,为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财务资料。 

高校会计工作的另一项内容就是收支管理。近年来,高等院校的主要收入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投入,另一方面银行贷款,校友捐助等也是高校主要收入之一。高校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管理各项收入,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高校的支出按支出的不同经济性质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建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高校对支出的管理必须要:正确划分各类支出的界限,加强各类支出的预算管理和控制,严格执行国家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加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视专项资金支出的管理,实行收支匹配原则,准确反映经营活动成果。 

二、新时期高校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告不能真实反应财务状况 

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收支情况说明书等”。这种报表从总体上说仅起到统计财务数据的作用,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反映的内容过于简单,不能真实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主要侧重于反映预算收支结余情况,比如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就没有进行真实的反应。高校要扩大招生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教育部门都要制定有关收费和投资政策,首先对教育成本进行分析,而固定资产折旧费是高校教育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就使教育成本不真实,直接影响到教育成本分析,影响到教育部门和高校的正确决策。而且财务报告滞后性严重,缺乏时效性。服务的对象比较单一,尚未建立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以政府财政及教育主管部门为报告对象,报告目标过分强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无法满足多元化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无形资产的计算欠合理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出数,借记“无形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各种无形资产应视实际情况合理摊销。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无形资产在高校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大,例如购买土地所支付的出让金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等等,成了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的问题。 

3.高校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共1300万人左右,但有学历、有职称者比重偏低,特别是中高级会计人员比重较小,尤为短缺;从年龄结构上看25岁以下者占16%,45岁以上者占6.5%;从学历结构上看: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5%,无学历者占76.4%,即没有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就是在高等人才积聚的高校中财会人员的现状也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大批新建本科院校都是从原来的专科学校或几个地方性院校合并而来,财务人员本来就参差不齐、人员结构老化,甚至有的人连计算机都不会操作;还有就是财务部门因为掌握着经济大权,成为目前引进人才热潮中许多“随军家属”趋之若骛的地方,造成财务部门人员结构很不合理,有的甚至连起码的会计基本技能都没有,会计工作的质量根本没法保证。

三、加强新时期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监督制度的精髓,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就要求高校设置专业的会计师制度,会计师既要评价内部监督是否有效,提出完善内部监督的意见;又要检查内部监督的执行情况,督促内部监督的有效执行,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财务报表。

2.完善财务报表体系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和报表附注,完善了报表体系。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已逐步转变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事业法人。在高校现行报送的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还应增加现金流量表和附注披露。现金流量表可使有关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得到准确的反映,来满足如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银行、企业等投资主体的需求,他们可以用来预测高校未来现金流量,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由于会计计量方法的局限性,一些有用的会计信息无法进入财务报告的主表,而通过附注披露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以提高高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3.加强高校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的提高

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才能胜任的工作,尤其对那些地方新建院校的会计人员来说,本身专业知识并不丰富,所以要干好会计工作,必须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相关行业的会计理论以及行业财务制度、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知识。业务技能是指会计人员处理具体业务的方法和技能包括上通下达与人交往的技能等等,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了精湛的专业知识,才能正确、恰当的处理会计业务,即专业知识促进业务技能的提高;相反具有了良好的业务技能,又能发现新事务,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会计工作者,必须首先拥有业务知识和掌握业务技能;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就必须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能。

参考文献;

[1]白海泉.邓立华.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探析[j].财会通讯,2010(2).

第9篇

关键词: 中专数学教学 厌学现象 教学目的 教学特点 理性思考

中专是我国实施中等专业教育的学校。近几年来,随着大学不断扩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升温,社会上就业形成严峻等原因,中专教育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中专教育政策的改变,由以前的统招统配到现今的自主招生、市场化就业,中专教育的招生和就业优势已荡然无存,中专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中等职业学校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中专教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一、中专学生存在的厌学数学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但是我们从一些调查研究中发现,中专学生存在厌学现象。中专数学作为中专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同样遭受冷落。中专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有: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从事学习活动时会有一种很痛苦压抑的感觉。严重的还会演变成旷课、逃学。这种厌学情绪的造成不只是来自外部的原因。如:中专生毕业后求职困难,感到迷茫,学习兴趣不高,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学习,对学业失去信心;学校教学管理的滞后,教学质量没有跟上,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学生内部的原因,如:心理方面,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推动作用。学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实行制招生模式,我国现阶段的中专生相对于普高学生的基础薄弱,数学课作为重理论的基础学科,数学的价值和功能没有被中专生理解。另一方面,中专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轻视基础课程的倾向。

二、中专数学课堂教学目的和传统的教学特点

中专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育合格的技术型人才。随着社会发展迅猛的发展,数学知识已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注重学习的过程、实验与体验,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亲身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科学的态度与科学道德,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之学会分享与合作,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日后走上社会打好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中专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中专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按照中等专业的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授课,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每堂课只是按照教师预先备好的教案来进行的,没有注重教学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没有区分地把全部的学生看成是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课堂单调乏味。难以适应中专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角度出发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出现了偏差,主要反映在评价的手段过于单一,沿用了分数评价方法,分数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一旦学生考试受挫又进一步压制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中专数学教学的发展,严重阻碍了中专教育的顺利进行,不利于培养合格的中专毕业生,使得他们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

三、关于中专数学教学的几点理性思考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首先要明确中专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角度出发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其次要反思我们现阶段的中专数学教育方式,寻找适合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关于中专数学教学的理性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更新观念,修改数学教学大纲。中专学校的教育必须进行大的改革,以适应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以教材为主以定制的方式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挥。这种教育落后观念显然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更新这种旧的教育观念,以适应社会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指导教学大纲的改革。

第二,要了解作为接受教育的中专生群体的构成。中专招生并轨之后,中专教育的社会地位下降,中专学校面临着生源不足的压力,导致很多中专学校“来者不拒”,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差,还有很多不良的习惯。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抱着来混日子的心态来学习的。长期以来,在数学教育方面只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不断地增加课时,作业量,资料滥用,学生学习数学压力大。有统计显示,三分之二的中学生讨厌数学,害怕学习数学,这种现象在中专生中更为普遍。

面对这些基础较差的中专学生,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我们当然不能按照同一个层次、采用同一种模式来进行教学。建议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层次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就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群体活动和个别帮助,相结合为基本形式,以导学达标为中心环节以反馈矫正为重要手段,使95%以上学生能当堂达标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目标教学的引导可以实现课堂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变,为掌握而学向为发展而学转变。

第三,要了解传授知识的教师群体的教学情况。中专学校的很多数学教师因为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在日常的教学中存有应付心态,缺乏教后反思,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从而一直原地踏步,各方面素质跟不上时代的进步。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

中专教师必须从传统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这就要求我们“多看,多听,多学”,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大脑中,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带入教学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特点,在适当的时机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由于很多的中专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上压力大,信心不足,教师如果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引导,就会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兴趣。

第四,不同的教学设计会得到不同的学习效果,采用团队教学的模式,主要以建立数学学习兴趣小组为主,使学生能够在小组探究性学习中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动手动脑能力。

总之,改革中专数学教学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教学的作用,培养中专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强化他们的基础课程学习,全面提高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岩.中专数学厌学生的情况分析与应对的教学策略研究.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5:3.

[2]张晓芳.中专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4.

[3]吴晓东.中专数学教学中实施层次目标教学的实验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1.

[4]张玉君.浅淡中专数学教学改革.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5]唐瑞源.中专生数学学习效能的调查和教学策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