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8:27
导语:在手工绘图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机械制图 CAD 有机整合 教学改革
一、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的性质和关系
机械制图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是主要研究绘图和读图的原理及方法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应用正投影理论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制图技能。AutoCAD是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软件,它具有强大的绘图和图形编辑功能,其本身也可看作是一种绘图工具。CAD的绘图工具比手工绘图工具、仪器更丰富更细化,而且绘制图形更准确、方便、快捷,可大幅度提高作图的质量和速度。
许多人认为,有了AutoCAD课程就可以完全省去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两门课程是相辅相承的。一方面,机械制图是CAD的基础。比如,用CAD绘图虽然取代了手工绘图的方法,但CAD技术再怎么先进发达也不能离开人脑的思维,其制图的原理、分析图形的方法、投影规律等均和制图的标准、规律等是一致的,并没有实质性的脱离制图知识,只是甩掉了实际的图板、图纸、绘图工具和仪器等,用上了虚拟的图板、图纸和工具等。笔者认为若是完全脱离制图知识的CAD工作人员只能称其为计算机抄图员。另一方面,CAD技术又可以有效地促进机械制图的教学。比如,讲授到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时,运用CAD进行三维造型,绘制基本体,再进行布尔运算,可以很形象地用并集将组合体的叠加形式展示出来,用差集将组合体的挖切形式表现出来,且用CAD的3D旋转、动态旋转等工具可以直观、形象、多方位、准确地展示给学生。再比如,制图中学到剖视图内容时,可以应用CAD的3D旋转、3D剖切即slice工具等多方位观察零件的内外结构,这用传统的挂图是办不到的。所以在制图教学中穿插CAD技术丰富了制图理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取得了制图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内容整合的必要性
加强实践教学,压缩理论课时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同样,机械制图课也面临着课时的缩减,由此,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将画法几何、点、线、面等作了大量的删减。在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生产对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我国各企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大大提高了绘图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三维设计成为CAD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这也给机械制图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仅依靠传统的、独立的分开传授这两门课程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目前,学生对手工绘图的兴趣不高,而对计算机绘图软件有着较浓厚的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突出机械制图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适应不断引进新技术、新知识,跟上技术发展的要求,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三、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的有机整合
目前仍有许多院校把这两门有关系的课程分开独立讲授。他们往往在机械制图课程结束后再学习CAD,这样,学生很容易把前面所学的制图知识点忘记,达不到教学目的。也有部分院校采用的教材貌似将两门课程进行了结合,但也只是将这两门课程简单、笼统地结合。比如,在制图教材最后的装配图结束后,紧接着添加一章CAD绘图知识简介或是举几个图例,学生无法进行充分、系统的CAD上机操作练习,这样会适得其反,反而使学生认为CAD不好学,失去学习CAD的兴趣。
通过分析和理解两者之间的性质和关系,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笔者编制了计划和教学方案,以各个知识点为单元,将制图与CAD课程同步开展,使其相辅相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整套将这两门课程内容有机整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而并非“工程师”。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应突出实践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降低对课程理论的要求,注重模块、项目式教学,且在教学内容上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并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如:对传统的画法几何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以适应CAD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当降低仪器绘图的要求和难度,加强草绘技能训练和测绘能力培养;加强CAD二维绘图的实训,并突出绘图和识图能力的培养。
2.授课中充分应用多媒体和CAD技术
为提高学生对制图课程的学习兴趣,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授课,做到传统板书教授与多媒体教授的有机结合。如:利用CAD技术对平面图形进行拉伸、旋转等绘制三维实体,应用布尔运算等工具将实体进行编辑操作,可有效加强学生的空间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教学实际,将两门课程内容有机整合
笔者将两门课程的内容整合为如下十二个部分:
(1)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AutoCAD简介。即CAD界面,配合以上内容讲解CAD中的绘图环境设置即图幅、图层等。
(3)投影理论、点、线、面及立体的投影。
(4)应用项目式教学将上述平面图形穿插CAD中的绘图和编辑等命令同步进行讲解,如将CAD的点坐标输入结合具体的平面图形来讲解。
(5)组合体、轴测图及尺寸标注。
(6)CAD的轴测图知识点,三维绘图简介、三维基本体绘制、布尔运算、二维绘图与编辑命令同步讲解,尺寸标注设置。
(7)机件常用的表示法穿插CAD中的三维绘图建模工具、旋转实体和slice剖切工具形象地讲解分析机件的内外结构,并讲解CAD中的图案填充命令的具体设置和使用。
(8)标准件、常用件及零件图中穿插CAD的图块制作、块插入、写块命令的使用。
(9)应用项目式教学丰富CAD的尺寸标注设置,通过零件图实例进行CAD标注,并介绍CAD中文字样式设置,标注出零件图的各项技术要求,针对零件图穿插标注工具栏中各个标注工具的用法,利用CAD三维动态观察将零件进行旋转,多方位观察来理解、看懂零件。
(10)装配图,其中包括画法、尺寸标注、序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等。
(11)利用AutoCAD绘制装配图,穿插CAD中图块的具体应用、设计中心的功能,利用引线标注注写装配图中的序号,再穿插表格设置等。
(12)部件测绘实训,编制CAD实验指导书,降低教师劳动强度。应用CAD技术把测绘的模型进行三维造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测绘难度。在两周的测绘期间,首先是安排学生手工绘制草图,标注尺寸,再用CAD将整套图绘制出来。
上述整合内容中所穿插的CAD知识点应与上机操作同步进行,互相渗透。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学时和进度,合理地安排整合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尽量做到讲解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达到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制图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CAD技术绘图的目标。
关键词:水利工程制图 课程定位 课程体系 教学目标 研究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59-02
1 课程定位、课程体系及教学目标
1.1 课程定位
《水利工程制图》是一门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过调研分析:水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中小型水利工程辅助设计以及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程图样的识读,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岗位上能够直接指导实践工作。在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数学和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本课程的基础课程,而本课程又是为后续学习《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及顶岗实习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水利工程制图》在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1.2 课程体系及教学目标
依据“本科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普通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调整编制水利专业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如下(见图1)。
1.2.1 知识目标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2)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具有一定的绘图技能。
(3)理解水利水电行业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并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4)能依据工程形体正确绘制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标注尺寸。
(5)能识读枢纽布置图中各建筑物的布置情况及建筑物与地面的连接关系。
(6)能识读常见水工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中工程形体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7)了解房屋建筑图、道路桥梁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8)培养计算机绘图能力。
1.2.2 能力目标
具有正确应用制图标准相关规定的能力,具有识读水利工程图中所示工程形体的形状与尺寸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制水利工程图样的能力。
1.2.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正确应用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作风严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刻苦学习的学习态度。
2 课程整体设计
2.1 课程设计的理念
该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基础性、实践性、实用性”通过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融理论知识与实训为一体,加强技能和能力的训练,促进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基础性”是指本课程为理工科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训练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其它任何课程不能代替。“实践性”是指该课程与水利工程实践紧密相连。“实用性”是指该课程在水利工程领域中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2.2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建立课程团队。由课程负责人、企业专家、课程教学骨干教师构成的课程团队,统筹课程建设的全面工作,共同完成以下关键性工作:
(1)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重点,制定体现就业需求的课程标准。以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然后得出本课程的应用能力标准。
(2)根据工作领域所需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确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结合工作岗位对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
(3)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4)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设计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
(5)进行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的合理与否需再次深入企业调研。课程如此开发循环进行,直到用人单位满意为止。
3 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必须够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突出培养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构建本课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3.1 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3.1.1 制图基础模块教学要求
(1)掌握制图的基本标准及有关规定,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具有一定的绘图技能。
3.1.2 形体构成与表达模块教学要求
(1)能阅读和绘制组合体视图。
(2)能依据三视图绘制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
(3)能依据工程形体正确绘制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标注尺寸。
3.1.3 水工图模块教学要求
(1)培养绘制、识读水利水电工程图样的能力。
(2)掌握水利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3)了解房屋建筑图、道路桥梁工程图的图示表达内容、有关规定、读图方法。
3.1.4 计算机制图模块教学要求
熟练使用AutoCAD的各种工具、命令,快捷、准确绘制水利工程图。
实训内容:以二维图形的绘制为重点, 将所做的水工模型用CAD软件进行绘制。
3.2 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3.2.1该课程的重点
(1)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组合体的绘图与识图;
(2)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3)水工图的识读;
(4)计算机绘图。
3.2.2 课程的难点
(1)制图技术标准、规范及其应用;
(2)组合体视图识读;
(3)水工图的识读。
3.2.3 解决办法
(1)借助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以及读图搭积木,通过150多道组合体的搭积木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组合体的读图能力,为突破立体表面的交线难点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安排学生参观水工模型陈列室、实际水利工程,进行实物模型教学和现场教学,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图――物对照现场参观,提高了学生识读专业图的能力。
(3)计算机绘图按照实例图形的绘制特点讲解相关命令,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学生学起来有目标性和成就感,在计算机绘图理论课后安排18学时计算机绘图综合实训,目的是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进一步强化使用AutoCAD的技能,达到熟练、快速、准确绘图的目的。
4 该课程实施教学的设计方案
《水利工程制图》课程设计的特点是构建工学结合的立体化学习环境与教学模式,融理论知识与实训为一体,加强绘图技能和识图能力的训练,才能培养科学素质中的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以下教学环节促进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4.1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我们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即成为水利行业受欢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原有的教育中不合理的重教法轻学法、重进度轻效度、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的完整性、轻知识的应用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进行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专业制图识读能力特别是应用创新能力。
(1)课堂教学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兼顾问题提问法、读图搭积木实训法,注重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课堂学习气氛好。
(2)专业制图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进行现场教学。安排学生参观校内水工模型室,灌区实际工程进行现场教学,增加感性认识。
(3)计算机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结合,与计算机制图大赛相结合,综合实训引入工程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专业制图综合实训:采用项目导向法和自主教学法相结合
4.2 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
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升课堂的品质和内涵,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1)《水利工程制图》课程反映图形图像的内容较多,用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我们通过工程图片、PPT、视频等方式将工程实体展现出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2)开设开放性实训课,进行三维实体造型等内容训练,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3)开展技能比赛、计算机绘图职业资格考试。
4.3 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水利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保证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识图绘图训练与作业;制图综合实训(含参观水利枢纽工程2天)、模型制作、计算机绘图综合实训。
为了提高学生识图能力,本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组合体视图识读采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的模型搭建法教学模式,专业图识读采用“项目导向实训”模式,用灌区实际工程图纸作为学生制图综合实训的内容,学生分小组根据实训指导书读专业图,通过现场教学图――物对照,最后按老师指定的水工图做模型,并且手工绘制自己所做的工程图。
这种教学方法都特别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整个教学过程从传统教学的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使用轻松愉快的、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还能“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就业技能方面等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课程设计及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4 建立科学课程考核方式
制图课程考试形式与成绩评定采用过程性考核占30%,专业实训占20%,期末考试占50%。过程性考核主要是考核作业、答辩、实践、测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专业图综合实训成绩评定以答辩、小组互评、老师点评进行综合评定。这种考核方法兼顾了学习的过程控制和最后的总结提高。
4.5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调节
教师通过多渠道如课堂气氛、学习积极程度、作业、测验、实训课成果获得反馈信息后,教师做出及时评价,并对教学活动作恰当的调节,保证了课程教学效果。
5 结语
课程组全体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械制图;AutoCAD;教学改革;教学顺序
1 引言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基础性专业课,在我国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普遍开设。该课程最主要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图能力,并能独立完成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1]。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对图形进行思考、识读和绘制过程中,使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碰到专业的机械图样,因此入门较难。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一定的弊端,效果一直不够理想。“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机电类专业另外一门专业基础课,虽然同样讲授图样的绘制,与“机械制图”相比,绘图工具有所不同,从手工绘图变成计算机软件绘制,两门课程通常是独立、分开讲授的。这种教学方式最直接的后果是课时以及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内容严重重复,学生对于相同内容学习积极性较差。因此如何改变旧方法旧模式,探索一条更加有效又合理的教学途径,既要减少课时数,又要保证教学质量,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每位授课劳师都应当去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2 “AutoCAD”与“机械制图”之间的关系
“机械制图”课程强调投影法的应用,通过机械图样的阅读和空间几何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并扎实掌握对机械图样阅读、绘制等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够识读和绘制复杂程度中等的零件图和装配图[2]。
“AutoCAD”则是一种当前流行又先进的作图软件,利用计算机高效的计算能力和形象的成形效果,协助设计师完成产品的设计和建模,是制图理论新的表达载体[3]。“AutoCAD”的诞生改变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手段,设计质量明显提高,开发周期却大大缩短。CAD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毫无争议的成为工程类专业必学的基础课。CAD技术取代的是手工制图的操作,但是取代不了制图理论和相关的标准、规范,恰恰相反,它是在机械制图下衍生出来的绘图软件,并极大丰富了制图理论。
机械制图是AutoCAD的基础,前者强调制图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后者则注重软件的熟练应用,两门课程共同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和空间立体思维,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更是相辅相成的。
3 教学现状分析
机械制图课程由来已久,自引入CAD技术后,两者经过多年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笔者调查了前人的教学改革,同时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相互分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机械制图和AutoCAD是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别在大一的第一、第二学期开设,课时一般为72和36学时。教学过程中以各自为中心,自成体系,没有将两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在学习机械制图时,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模型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课程内容又缺乏趣味性,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容易打击自信心,进而对大学学习或专业发展产生畏惧。在第二个学期学习AutoCAD时,虽然学生学期兴趣较浓厚,但是此时对于机械制图的知识又有些许遗忘,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命令的学习,脱离制图知识,出现了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软件却不能较好的表达机械图样的问题。这种知识内容相互分离的模式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2 课时偏少
高职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较长,在校学习时间仅两年半,绝大多数学校将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在第一个学期内完成,而新生报到时间较晚,始业教育、军训等又占用约两周时间,再除去考试周、节假日等原因,实际授课时间最多为60学时,与传统的两学期108学时相比严重偏少,因此给任课老师课程计划的制订带来巨大的挑战。
3.3 教学顺序不合理
本课程常见的教学顺序有两种:先学机械制图后学AutoCAD,或者两部分知识按章节穿插。第一种方法使两部分过分分离,不能在内容上形成互相支持,第二种方法虽然有些改变,但仅仅是机械式的交叉,学生学习时难以把握思路。此外,这两种方法还有个共同的特征,即每次课的内容多、任务重,容易出现一次课完成一整章的内容或者掌握5-6个命令,对于刚进入大学还未完成学习方法转变的新生来说,较难适宜,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 创建“平行与相交结合”式教学内容
笔者根据以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并分析本课程的特点后,初步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顺序的重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4.1 调整教学内容
(1)虽然画法几何学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但是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效果又不如三维软件好,因此减少该部分的内容。
(2)因为AutoCAD三维建模的能力较弱,而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还将学习Pro/E等当前使用较广泛的软件,因此删除该部分知识。
(3)后续的互换性技术课程中将会重点介绍公差、配合等技术要求,因此在本课程内只介绍其标注方法和注意事项,符号和名称的对应关系在考核中不做要求,但学生应当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
(4)修改学生课堂操练的内容,确保练习内容既能巩固当时课堂学习的命令,又能对已学命令加以综合应用,还能及时复习机械制图部分的知识点。
4.2 重建教学顺序
打破原有的先学机械制图后学AutoCAD,或者两部分知识章节简单穿插的学习顺序,各自内容细分成一学时45分钟的量,机械制图部分按照内容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一条主线,AutoCAD则改变原有的按功能类型逐条讲解的顺序,以服务于实训和机械制图部分的练习为宗旨,按照各种命令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排序。同时,在学生上机实训上形成交叉,以机械制图的内容为素材,用当前已学的AutoCAD命令进行绘制,为每次上机练习设计一份独特的实训内容。例如,学生在学完机械制图关于国家标准部分的内容后,在随后的AutoCAD及其实训中配以环境设置、点样式、字体设置等,不仅学习了AutoCAD的功能命令又使国家标准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4.3 编写实训和练习内容
依据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和实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力求使每次的教学内容都能在实训和练习中得到及时巩固,并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素材以各类竞赛题目和来至企业的真实资料为主,在教学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力图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初期就快速完成思维习惯的转换。
4.4 改进教学方法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4.4.1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目前在教学实践中颇受师生的喜爱,利用精美的PowerPoint教学课件、直观的AutoCAD、立体感十足的Pro/E等软件设计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调用进行讲解,动画、语音、多样的色彩等效果都是传统黑板加粉笔所无法比拟的,该方法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比较高[4]。
4.4.2 实例教学法
实例教学法是本课程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直接选取企业里典型的零件图、装配图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将学习聚焦于实例的绘制过程,体现了学以致用,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4.3 示范教学法
在实物模型和三维动画模型的帮助之下,教师进行教学信息的演示,学生则通过观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这种方法在课程的初始阶段较为适用,比如在分析三视图的形成时,利用三维动画来模拟其成形过程,同时在黑板上演示作图过程。对于没有制图基础的学生来说,示范教学法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4.4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则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该方法建立于相应的基础知识之上,将全新的知识点隐含于特别设计的任务内,学生首先对接受的任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然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重构了所学的知识,并理解其意义[5]。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应当全程参并进行实时指导。任务驱动法更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好处在于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并主动思考、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
5 教学条件与任课老师的要求
(1)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技能培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
(2)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无论是“机械制图”还是“AutoCAD”都要做到融会贯通,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无法预知的问题和困难都能解决。
(3)课前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将 “机械制图”的重要知识点,在AutoCAD软件中充分体现出来。设计合适的课堂练习,借助AutoCAD工具,将难点简单化,将立体直观化。
(4)注意避免学生养成对AutoCAD的过分依赖,错失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机会。时刻记住学习AutoCAD绘图工具的同时,要更好的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让课堂教学的技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机的结合并对应起来,使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能以最快的速度改变角色,进入工作状态,融入企业与社会。
6 结束语
《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笔者依据该课程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内容取舍、授课顺序调整、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证明,通过本教学改革,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互相贯通相互补充,使传统的课程显示出极大的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士娟.“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190.
[2]张淑娟,贺俊林,赵美香. AutoCAD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64-65.
[3]刘新阳,高传昌. 工科院校AutoCAD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91+93.
[4]高强. 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8):163.
[5]张子容. 高职《机械制图及CAD》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 管理),2012(01):105-106.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内容,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感到学有所得,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机械制图》的理论性和动手应用性都很强,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启迪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2.教师可以采用教具等进行直观教学
在《机械制图》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创设情境。直观的教具可以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直观教学,除了实物直观教学外,还有模象直观(如模型、多媒体等)以及语言直观。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或模象直观引进概念,通过语言的形象描述,给学生带来感性知识形成的想象空间以及表象的直观,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机械制图》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机械制图》课,如果仅凭教师口述,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直观形象的形成,是无法完成的。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完成对《机械制图》从抽象到形象的认知。
《机械制图》涉及实际应用以及生产实践方面的问题,独立性以及操作性都很强,但有些枯燥的内容仅凭教师口述,学生很难激发起学习热情。另外,仅凭板面、挂面、模型等静物,也无法让学生完成对机械制图的整体认知。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教师的教学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从尺规作图的教学转变为对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虽然计算机绘图还不能完全取代尺规作图,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是大势所趋。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新鲜,学生易学、易感。同时,教师可以带动学生用橡皮泥等同步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将抽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工学结合模式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简单而言,就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践当中,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生产管理融为一体,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机械制图》传统的教学法,只重视课堂的理论教学,需要学生记忆繁琐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值计算以及理论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另外,《机械制图》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不仅乏味、不易记忆,而且还有一些内容难以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其他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机械制图的使用不是很熟练,使很多学生即使完成了机械制图的学时,还是不能进行专业的机械制图,这种教学效果自然使学生无法胜任中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中职院校进行工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抽象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讲授《机械制图》时,可以将《机械制图》抽象性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表达出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课堂讲解之后,教师要带学生到实验室或工厂去上课,让学生一边回忆理论,一边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教师可以先回忆机械制图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对实际制作完成的图进行研讨,找到独立完成机械制图的触发点。长此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不足,会逐渐在一体化教学中得到弥补。在实践阶段,教师要认真研讨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标准和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学生评教表、作业考核表等。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职业人要求的越来越高,《机械制图》教学也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及素养。在可以进行实地操作的实训车间环境中,教师可以在演练操作的过程中讲解技巧。同时,教师及时实践,也使知识点在实践操作中得到消化、理解和掌控。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一体化教学中,学生从被动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彻底改变了教学分离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增强了动手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职高学生的工作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了实践教学,注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考核,也使职校学生毕业后更容易就业。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师要根据《机械制图》的培养目标重新整合教学资源,逐步体现学生的能力本位的特点,花大力气教会学生制图,以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为中心,以向实验室以及实训车间为中心要效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指的就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一体化,教材要一体化,教室也可以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的理论课教师和实训课的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也可以由一个教师来担任;《机械制图》的理论课教材也要和实训课的教材构成一体,而理论课的教室和实训课的教室也构成了一体。这样,真正使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形成了统一,社会使用和学校的教学形成了统一,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的知识形成了统一。
四、工学结合模式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机械制图》的课程是基于职教学校和高技生的学习特点,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学生在接受的时候,可以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操作,遇到疑难问题及时提问,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的完美统一,在“教、学、做”的教学氛围中,较好地掌握机械制图的规律,具备较强的手工制图以及电脑制图的能力。在教学实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具,提出《机械制图》所要教授的内容,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最后,在不断地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情况下,完成相关实训,使《机械制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
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既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在实训场地保持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训场地得到有效验证。这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初步操作的能力,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的一体化。
1.在教学中实施项目验收制度
教学要想拥有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实施项目验收制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训课之前,合理地改革教材,设计好每一个实训课的教学案例项目。教师要考虑技工学校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开展相应的教学;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实训课的安排,打乱教材顺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原有的《机械制图》教材作为教学重难点、知识点的基础,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在教授完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手工和电脑制图。这样,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理论的印象,又可以让学生获得动手操作的能力,既节省了时间,又有效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以及操作的能力。
在时间上,教师要保证每一个课题都能做到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保持连贯性。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介绍课堂实例的应用环境等预备知识后,给出机械制图事例的解决思路,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操作、归纳、总结,最后得出适合实训的机械制图案例,成功实现该实例,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教”中学习制图,在“学”中进行制图,在制图中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为模块式教学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机械制图的主动积极性。
另外,在实训课中,也要实施项目验收制度。对于学生完成的制图成品,要实施项目验收制度。只有完备的验收制度,才会让学生谨慎而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份制图,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工作岗位“保驾护航”。
2.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探索工学一体化的分组分层次教学
分组分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机械制图》的教学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摘 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开展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以期抛砖引玉,引起领导和同行的重视,切实解决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一些难题,使得学生更易学、更想学,教师更好教、更喜欢教。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任务驱动 空间想象 主导 主体 建模
在主管部门及学院大力提倡一体化教学的当前,对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与AutoCAD教学进行一体化课程整合已是必然趋势。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一线教师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CAD课程的开设,对机械课程的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困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如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需要打破。笔者通过多年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一体化教学的方法与技巧。虽然在笔者学院模具专业已经进行了试验,但是还不够成熟,还须继续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一体化的界定
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是指打破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体系、结构,实现基本理论、概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抛弃传统的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绘图分开进行的教学模式,利用AutoCAD强大的二维与三维绘图功能,突破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一制图教学难点。同时,运用机械制图的原理和方法,规范AutoCAD绘图。这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中的课时分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
1.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任务驱动型教材
(1)《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教材,于2012年9月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
(2)《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习题册,于2013年1月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
2.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任务驱动型教材
(1)《机械制图与AutoCAD技术》校本教材,于2013年6月编写完成。
(2)《机械制图与AutoCAD技术》习题册,于2013年6月编写完成。
(3)《机械制图与AutoCAD技术》课件,于2013年6月编写完成。
(4)《机械制图与AutoCAD技术》教案,于2013年6月编写完成。
(5)《机械制图与AutoCAD技术》CAD题库,于2013年6月编写完成。
四、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一体化教材实验
1.实验对象
2010、2011、2012年秋季入学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02101、102201、112201、112202、122201共五个技师班使用《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教材,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为参考,制订笔者学院实验班级教学计划。在CAD实训室进行授课,第一学期4周,第二学期4周,两学期共8周完成。教学活动按以上计划贯彻执行。
2.实验结果与分析
(1)教材的适应性。
第一,教材编写按照任务驱动型的要求进行,以具体的载体贯穿教学过程,符合技校生的认知特点。
第二,以机械制图为主线,以CAD为辅线,将知识点、技能点合理分配在各个任务中,便于学生接受。
第三,教材编写适用于一体化教学,在项目实施中融入工艺与理论知识,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与多媒体结合的形式,便于学生的理解。
(2)教材的科学性。
第一,教材的概念、原理、定义等内容的叙述清楚、确切,任务以及图形、图表、数据、公式、符号、单位、专业术语和
参考文献写作准确,并且前后一致。
第二,教材的内容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即概念、定义正确。
(3)教材的实用性。
第一,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教法与学法,老师好教、学生易学。
第二,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将课堂充分交给学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有机贯穿在任务之中,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起引导作用。
第三,理论与实践并进,改变了学生厌学的情绪,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材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第一,打破传统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体系、结构,实现基本理论、概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二,教材编写体现以教学项目引领教学的过程,以具体的项目载体贯穿教学安排。
第三,教材编写适用于一体化教学,在项目实施中融入工艺与理论知识,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与多媒体结合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
第四,利用AutoCAD强大的二维与三维绘图功能,突破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一制图教学难点。利用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规范AutoCAD绘图。
(5)教材的完整性。
第一,教材由图板制图基本技能、AutoCAD制图基本技能、正投影基体原理及基本体三视图等十个模块组成。
第二,以机械制图为主线,以CAD为辅线,将知识点、技能点合理分配在各个任务中,由此构成了完整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课程理论体系及技能训练体系。
3.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改革与实践
在主管部门及学院大力提倡一体化任务驱动型教学的形势下,笔者学院依据一体化教学理念,对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打破传统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体系、结构,实现基本理论、概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为教学目标,组成了一门新课——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
抛弃传统的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绘图分开进行的教学模式,并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采用了一种新的授课方式——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型。
笔者学院于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22201等五个班级进行了一体化教学法试点。这些班为一年级新生,对机械制图所涉及的零件生产过程、加工方法、材料、公差等缺乏了解。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学习方法上与中学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区别。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有不小的困难。且这些班全部为男生,大多活泼好动,由于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同,学生在学习上两极分化较明显。
从教学实验的结果来看,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一体化教学的优点是显著的。但由于课程安排与传统制图理论课相比太紧凑,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略显不足,对教学效果有一些影响,这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4.初步结论
总体来说,教材、教学深度和难度适宜,符合技工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材编写上的一些创新,广大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度较高。
五、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一体化教学的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机械制图;任务;教学实践
《机械制图》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机械制图含义及教学任务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另外机械制图也是中职机械类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本必修课程之一。机械图样是机械行业中设计、制造、加工、装配产品的依据,是“工程界的技术言语”。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教学生学习正投影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制图相关标准、规定,使学生具备掌握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教学的最终要求是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一般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差异很大,而《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手工图示和计算机图示能力,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各类学生的学习。
(二)学生缺乏学习能力。中职的学习与中学阶段有一定的差异,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改变,还停留在被动学习阶段,学习缺乏主动性。进入中职后,上课的时间相对少了,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以自己支配,一下子不能适应。
(三)教学内容简单,与企业实践脱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素材多依赖教材,很少有企业一线的生产图样出现在课堂上。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尺规绘图,对基本规定、原理的理解层面,空间想象能力及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学生所学内容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错,但在生产实践时,图纸看不懂,画不出,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三、优化《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制图基础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几何作图及平面图形的画法等。通过该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意义,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一般平面图形的画图方法,为钳工实训的平面画线模块作好理论准备。制图原理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性,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的投影,组合体的投影,轴测图的画法等。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掌握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和组合体的投影规律,掌握轴测草图的画法。在实际教学中对那些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c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关系不大内容作了删除处理,如立体表面点、线、面的投影分析;对轴测投影图内容的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正等轴测图的徒手画法,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样的处理降低了绘图难度。
(二)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基本的绘图技能,掌握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国家技术标准有关制图标准规定相关知识,具有一定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能力。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上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实践为本,理论够用”为原则,做好课程内容的优化。突出重点,降低难度,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中职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核心能力就是识图能力而识图与绘图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一些必要的绘图才能培养识图能力。绘图是识图的逆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绘图训练“以绘促识”。在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中要力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知识与应用的有机统一即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练”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练习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的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交叉进行中要注意及时总结提高防止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的严重脱节。
注意直观教学和图例的选择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空间想象,主要是依据实体的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成从实体到图例,使用直观教学法,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体,再从观察中得出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也可以从教学的某些结论出发,先讲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再以实体的形式加以验证。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认识实体的空间特征,从而获得清晰的表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方法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突破,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Aiaed ne-sign)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CAD技术是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催化剂,是设计与创新的强有力的工具。由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CAD软件也不断更新,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版本从DOS版升级到WINDOS版。)帮助学生掌握CAD技术的发展,为毕业后进人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是CAD的教学目标。
随着CAD技术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仅在大中型企业已成为设计工作的主流,而且目前正向中小型、私营企业迅速普及,社会对具有较高CAD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增。作为培养生产一线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职业技术学校,大力发展CAD教学已刻不容缓。因此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Auto CAD软件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怎样运用Auto CAD软件绘制符合工程要求图纸的技能,更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从初中直接升学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差,厌学,层次参差不齐,对Auto CAD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多年来。我在Auto CAD教学上尝试了以下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乐学不倦。所以在CAD教学的初期,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在08机械班上第一堂课,在简单的组织教学过后,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由CAD绘制的并打印出的A4轴类零件图,然后我让他们拿出自己以前手工绘的图纸,两张图纸一比较有了明显的差异,CAD出的图纸线型、线宽、标题栏、字体、标注等规范统一,纸面干净,整体给人感觉很舒服,我告诉他们学会CAD绘图大约只要一个钟头就能绘出这样一张美观的符合国标的图纸。很多同学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感到很不可思议。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求知的渴望带领学生进入了钻研CAD的殿堂,学习态度也由以往的被动变主动。
二、充实教学内容
针对中职学校特点,提供富有特色的相关CAD课程,进一步丰富中职生的知识,提高其社会实践方面的能力。
第一,加强设计能力的培养。目前许多中职学生在绘制CAD图时过于拘谨,绘图效率很低,因此提高学生的绘图技能势在必行。教师应引导学生将CAD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相结合,并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课程内容、课程考核上要突出对设计能力的要求。中职教学要适当增加有关设计的相关内容。对中职学生来说,教学中除了掌握通用的CAD内容外,教师还当着重介绍在绘制CAD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设计专业所用到的相关知识,比如我在讲授建筑CAD的过程中除了给学生讲授书本上通用的绘制建筑图的CAD绘图知识外还给学生介绍一些建筑材料,装饰装修设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在掌握一定绘图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实际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能力,使中职生逐步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基本能力。
第二,注重实训练习及辅导。中职学生除了要掌握利用CAD自主绘制平面图及零件图、装配图,且对制图的方法及过程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操作训练的教学。可以采取演示教学与辅导教学等模式,注重中职生的学和练的交替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和上机实训练习。在教学中,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操作练习和获取反馈信息等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寻找学习规律,提高思考能力。此外,用CAD绘制图是一个比较灵活的学习过程,当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和完善的模式及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安排学生完成拓展练习或综合实训练习,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学生操作练习,培养了中职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等。
第三,要让学生多掌握一些实用技巧。对中职学生来说,虽不需要掌握较深的计算机程序开发,但应能快速准确地在电脑上绘制CAD图。中职CAD教学中,教师要多介绍实用技巧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少走或不走弯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并掌握更多的绘图能力。CAD制图,学生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难题,要通过实用技巧的传授,激发他们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绘图不很熟练的情况下,一般要求他们按比例绘制,这也比较符合他们平时的习惯,这样出错也会少一些。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绘图兴趣,提高绘图效率。通过实用技巧的运用让中职生多掌握一些绘图技能和实践经验,以利于中职生将来毕业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而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材,因此,中职CAD教学应以适应市场需要、服务企业实际情况作为其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教学中,要根据适用性、易学易用性、综合性等原则,选择合适中职教学需要的CAD教学软件。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Auto CAD不像其它专业课,它是电脑出现以后才有的,所以它的教学也就不能像其它专业课那样能够在黑板上可以把知识点讲清楚、透彻。它必须要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但是,运用多媒体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教学进度快,学生难于接受。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老师边讲边操作,认为学生通过荧屏看到了操作,很容易掌握,讲的内容就不自觉地增多了,速度也就加快了,结果造成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只能把多媒体作为一种辅教学手段,也要和其它教学形式一样,坚持“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以练为主线”的原则。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理解、思考、交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讲解可以慢些,在电脑上操作的每一步不要太快,让学生有一个思维熟习的过程,使他们看清楚每一个操作步骤,甚至可以重复操作多次。例如:讲述修剪命令时,操作原理简单,但是学生难于接受。我用具体的图形为例,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来牵引学生跟着我的操作步骤,提醒他们注意命令行提示栏,时不时问学生下一步该做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来操作,遇到学生回答有错误的时候也暂时按错误操作,让学生看清楚、想明白错在什么地方。然后老师运用身体语言,富有情趣的纠正学生的错误。讲一次学生不了解就再重复一次,直到学生掌握为止,接着让学生自己独立操作,灵活运用此命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多媒体,以教师人格魅力与学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教学方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下转第177页)(上接第174页)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变革对中职CAD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变革,教师的作用要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CAD制图技术和能力。
第一,多媒体教学与同步操作相结合。为了提高中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根据CAD系统交互性强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投影屏幕上进行演示性讲解,并要求学生能够和教师同步操作。通过这种方法,使教师在讲解理论、展示操作的过程,也能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边操作、边理解、边记忆,及时反馈信息,从而使CAD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运用案例教学。实践证明,通过CAD课程的案例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出发,可以使中职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理解基本绘图的各项设置和图形软件的使用基础,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相反,教师如果单纯讲解各命令的操作,单一地进行训练,不仅单调乏味,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运用能力较差。因此,教师通过一些实例的讲解和演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水平。
第三,精讲多练能力化。教学方法坚持讲清思路、引导启发、精讲多练、培养能力的原则,采用讲课、讨论、练习、测绘、上机等多个环节配合,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uto CAD实践性强,只看不画,过后就忘。因此,老师设计精讲的时间要合适,要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当好观察员,密切注意学生的操作步骤,对学生进行及时点拨、分析、归纳,重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采用各种手段启发学生。
【关键词】Pro/Engineer软件;高职院校;钳工实训;钳工锤
钳工是我国起源最早、技术性最强的工种之一,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钳工工作范围广,加工灵活方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技术性强,对操作者要求较高。钳工是制造业中是必不可缺的工种,有“万能工种”之称,在家庭器具、机械设备等的生产制造、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领域中广泛应用。钳工实训是高职工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实训课。通过钳工实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基本识图及零件加工、装配等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及基本技能。
钳工实训的操作技能教学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其基本操作有:划线、锯削、锉削、刮削、研磨、孔加工、螺纹加工、测量等。高职学校一般在第一学年安排钳工实训,学生完全没有基础知识,有大量的工艺标准和要求是学生难理解和接受,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及形象的描述,如看图识图。因此,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直观的让学生理解掌握零件的制作工艺,是我们必须探讨的课题。作者在实训教学中把Pro/Engineer软件应用于钳工实训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钳工实训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作一探讨。
一、Pro/Engineer软件及技术
Pro/Engineer软件由成立于1985年的PT(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公司开发,是全方位的3D开发软件,集成了零件设计、产品装配、模具开发、NC加工、钣金件设计、铸造件设计、造型设计、逆向工程、自动测量、机构模拟、应力分析、产品数据库等功能于一体,是三维CAD市场的领导者。
Pro/Engineer软件能够直观、准确地反映零件实体和特征,并且可以对零部件进行动态的干涉检查,操作者可以构思、打样、修改同时进行,即时可从图形显示屏上看到每一步的操作结果,非常直观。十分方便地进行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装配和工程图生成,且简单方便、易学易用。
二、Pro/Engineer软件(技术)在钳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一)传统的钳工实训教学方法
以钳工实训项目加工钳工锤为例。
钳工锤(见图1)是典型的钳工加工零件,技能综合度高,全面运用到划线、锯削、锉削、孔加工、攻丝、测量等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用平面图和现场示范来讲解工艺要求和检测方法。这样的方法需要依靠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教师准确的语言表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零件的特征及特征的位置关系比较难理解,导致学生感到实训枯燥乏味,没有主动性。更值一提的问题,在现场示范中学生多,有些学生看不到、听不清、不能理解,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动态直观展示制作过程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图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如动态式PPT,同时配以机械3D绘图软件动态立体展示机构结构与加工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提高。因此,探索并实践新技术、新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钳工实训教学效果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二)Pro/Engineer软件(技术)在加工钳工锤教学中的应用
在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Pro/Engineer软件辅助教学,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用Pro/Engineer软件对钳工锤进行三维实体造型后(见图2),把三维实体和零件图对应起来,能让学生对零件具有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零件的特征及特征位置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和深化,提高教学效果。
图2
1、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钳工实训时,没有专业基础,且高职学生客观存在着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差、独立性低、抽象思维能力不佳等缺点。在加工钳工锤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划线。划线即指在工件的毛坯或半成品上按零件图要求的尺寸划出加工界线的操作。划线分平面划线(只需要在工件一个表面上划线即能明确表示加工界线的)和立体划线(需要在工件的几个互成角度的表面上划线,才能明确表示加工界线的)。钳工锤加工需要立体划线,要求具有一定的绘图识图能力及丰富的空间意识和分析能力,这对于刚入校的高职生非常困难。运用Pro/Engineer软件辅助教学,形象具体地展示着每一条加工界线的位置及相互位置关系(见图3),学生易学易懂易记,在同等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轻松攻克第一关,不留学习阴影与后遗症,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完成后面的任务打下基础。
图3
2、借助Pro/Engineer软件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零件的空间立体结构,而不会拿着零件图看半天也不知道一个特征加工后的形状。如钳工锤的C3倒角,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同学很难理解C3倒角这个特征,往往是教师在讲课以后再分小组或一个工位一个工位的示范一遍,这样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率、影响教学进程。使用Pro/Engineer软件辅助教学,可以动态的展示零件的每一特征(见图4),“特征”是Pro/Engineer软件造型一大特点,应加以充分利用。学生对照零件图很容易就能想象零件的每个特征,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增强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图4
由于钳工锤的加工是立体划线,对于高职生来说,要分清零件各特征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难度,有部分同学在全部加工完后才发现特征位置关系错了。钳工锤的加工中,典型的错误是M10螺纹和鸭嘴斜面的位置,本应是在相互垂直的二个相邻面上的特征,学生把它们加工在一个面上(见图5)。使用Pro/Engineer软件,可以灵活的将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预先展示给学生看,并与正确的特征位置关系(见图6)加以比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实训作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并在节约实训耗材方面有积极意义。
图5 图6
图7
3、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及生产安全,其中毛坯的装夹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合理的工件装夹对初次实训的学生非常重要。Pro/Engineer软件辅助教学,可以将零件在各工序中的装夹方法直观形象的进行演示(如图7),使学生对零件不同的装夹方法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并对不同装夹方法的优缺点及对零件加工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让学生在制定加工工艺时能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对零件加工的影响。
三、总结
钳工实训是职业院校和各大高校为工科开设的基础性实际操作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实训课程内容丰富全面:包含了基础的入门技巧和注意事项、手工制作一个零件的全套工序、加工工艺、基本的设备保养、刀具的选择和维护、简单机械的装配和拆修、是一个全面和系统的实训。将Pro/Engineer软件用于钳工实训教学,可以将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一次仿真操作,将零件的特征及可能出现的错误直观的演示出来,从效果和作用上来看,相比于以前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进步和创新。并且将Pro/Engineer软件用于钳工实训辅助教学,在各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就易于实现,且能结合实际,可以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训教学效果。所以,在钳工实训教学中应用Pro/Engineer软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效果。值的一提的是,通过钳工实训,展示了Pro/Engineer软件的优势,激发了学生以后对学习Pro/Engineer软件的激情,附加值明显。
参考文献:
[1]宫成立.金工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吴玉华.金属切削加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关键词】Masercam9.1;兴趣;教学
Masercam9.1软件是美国CNCSoftware公司开发的基于PC平台的CAD/CAM系统,它具有操作灵活、易学易用的特点,而且编程快捷、方便,广泛用于机械加工、模具制造等领域。它也是技师和高级技师实操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以来,由于有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软件的使用与加工中心和数控铣床的协调性配合操作。为了搞好教学,我们根据技校学生的特点,分析Masercam9.1教学的规律,总结经验,作出以下措施、方法。
一、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知之者。要学生学好一门课,必须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由于Masercam9.1具有强大的线架、曲面、实体造型和模拟加工功能,实现了从产品的几何设计到加工制造的CAD/CAM一体化。在进行不同的零件造型和模拟加工中,会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和成就感,这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习之前,通过一个实例(从画图到加工零件)来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一软件的功能,使学生感受到Masercam9.1无穷的魅力,体会到Masercam9.1软件强大的功能,切实地感触到Masercam9.1的编程比常规手工编程所具有的优越性,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媒体手段做好演示
技工学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自学能力不强,对于刚接触的新知识往往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学习新的绘图命令及使用方法时,应先做好演示和示范。在演示和示范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绘图前,可先采用提问的形式与学生简单分析绘图的步骤和使用命令的方法。哪些命令是以前学过的,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一下;哪些命令是即将要学的,则利用多媒体演示,同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牵引着学生跟着老师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往下走,并不断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命令提示栏,在关键的时候提问,下一步该如何进行操作,为什么要用这个命令。操作示范每一步骤不宜太快,要把相关的知识点讲清楚,要让同学们有一个分析和思考的时间,使他们看清楚、想明白每一操作步骤。演示新命令操作时应根据同学们的领会情况而定,必要时可以重复操作几遍,让学生看懂为止。
通过恰当利用多媒体,启发性地讲解和示范,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多交流、互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抓重点,适当调整内容
Masercam9.1共有4大模块,根据要学习加工中心或数控铣床实习的特点,我们主要学习Mill这一模块。课本的前几章书都是讲二维图、线架、曲面、实体的绘制,到了后面才讲加工设置、模拟加工,如果按顺序讲下去,往往到后面就没什么兴趣听下去了,学生会感觉枯燥致使教学效果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课体的教学内容做适当的调整,首先讲二维图形的绘制,再讲二维的加工设置,然后带学生到实习车间去实习,亲自加工零件,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个软件的强大功能。这样让学生对这个软件有更加深刻认识的同时,也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后面的内容。
四、以人为本,分层教学
目前技工学校由于招生难等因素的影响,生源大多参差不齐,这就使得技校生群体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仍就采用学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检测标准,必然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消”而有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加上Masercam9.1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怕学生都能掌握知识要点,但在操作过程中,进度的快慢也相差很大,势必影响教学效果。为此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如下的办法:
1.统一讲授,分层练习
课堂练习一般准备两份作业,一份为必做,要求全体同学完成,另一份为备用,要求操作进度快、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完成。这样能有效地控制教学秩序,也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练习,使他们越学越好。
2.同一作业,分层要求
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为优等生,第二组为中等生,第三组为差生。在统一讲授完后,让第一组优秀的同学自行练习,遇有困难,先思考,并力争从书本中寻求答案,培养其自学的能力。对第二、三组的同学,再利用电子教室,在教师机上进行分步讲解并演示,再由学生各自进行操作练习。最后重点对第三组差生进行个别辅导。这样有利于同学们共同进步,保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好。
五、归纳操作要领,强化认识
演示和示范例图后,大部分同学已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操作。但是,总会有小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还是一知半解,未能完全理解和记忆老师演示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所以有必要把刚做过的操作步骤和要领归纳一遍。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个别或整体一起来口述例题的每一操作步骤,依次讲出所用的每一个绘图命令。然后再次强调使用新命令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操作的难点所在和画图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牢牢的记住画图的操作步骤和要领。同学们在自主练习中,就不会出现畏难情绪,使得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
六、加强练习,重视反馈
Masercam9.1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除了课堂的练习外,还要去车间操作训练。由于Masercam9.1课程的特殊性,学生的训练必须建立在车间操作及Masercam9.1软件学习的基础上。Masercam9.1课程不仅要重视课内外的练习,更要加强课内外作业的及时反馈。首先,必须对每次的课堂练习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并要求当堂上交,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发送接收作业,对于不能当堂完成的同学,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其次,重视车间的实际操作,特别是参数的设定对工件的影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Masercam9.1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突破口,克服学生基础差的缺陷,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同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教学出一流的技工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玉炜、肖耘亚编.《Masercam9.0实训教程》,2006年
[2] 何伟、刘滨、陈海洲编.《Masercam基础与应用教程》,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