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06:55:53
导语:在个人数学学习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六月份组成团队时,我主动打电话要求参加学姐组成的团队,学姐同意了,刚成立时有十一个人,可七月份实践时只剩五个人,有的成员由于放假等原因而放弃了实践的机会,最终只有五个人并肩作战了,中间有些环节也就不得不停止了。其实。平时我也是一个容易动摇不定的人,不过这次和学长们一起合作,机会难得,我坚持了下来。我知道要想获得什么想收获就得学会付出,并且要坚持到底,这样才能成功。
在活动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有关问卷调查设计就连续讨论了几天,最终将各个成员的问题和答案进行了集中讨论和优化,形成了问卷调查。其实,当时花这么多时间讨论问卷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不过当调查时我突然发现认真讨论问卷是有必要的,因为有很多问题居民们并不了解。所以从这一过程中我知道做什么事都得认真对待,认真考虑。
社区干部热情地接待我并安排人员为我带路。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差不多七月六号我就开始行动了来到园林社区居委会。一家挨着一家地进行了问卷调查。记得第一家是位老党员,不但热情地接待了还很认真地帮我填好了问卷了真实地反映了社区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还希望我能够给上级领导传达相关问题。接下来的几天,居民们都很热情地帮我做好了问卷。小孩老人都那么让人容易亲近。不过我也遇到不理我情况,那位看都没看就示意我走开,看上去蛮自傲的不过我还是走开了自讨没趣。其实,社会就是这样,要慢慢学会适应。可能是别人正忙或心情不好,要学会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充满抱怨和不满去看这个世界,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处理问题。对比整天呆在学校里,得到如何和同龄人相处,而走出学校,可以遇到形形的人,此时我更应该学会与这些人相处,这样我才能够更容易融入这个社会。
通过两天的努力,终于把问卷调查做完了,不管怎样,也收集了很多真实的情况和共同的问题,我们也有很大的成就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负责想学院汇报组员的安全状况和活动的进展情况,每天必做,这也感觉到参加此次活动的意义。
组长让我做主持人,接下来的工作是筹备“医疗卫生知识抢答”晚会。那时特兴奋,第一次挑战这样的任务,给了不少的压力和动力,所以每天都在忙着写串词开场白等台词,然后便是忙着背台词。那次晚会开展得非常顺利,狼山镇的领导也来参加了发言,居民们也积极踊跃地回答了知识抢答问题,收到意想不到效果,很多居民还积极参加“关注农村,关注人民的健康”签名活动。对我来说,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受益匪浅。首先,锻炼了口才和胆量,以前我一个当众讲话会紧张的人,可这次没有(其实也有点)很自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第二,增强了自信心,让我觉得自己只要好好准备了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再次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其实做主持人,最重要的要有良好的应玚能力,比如遇到突况要学会临场应对,而我没有,只是背好了台词,并没有那种能力,以致中间有些环节打乱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做,还是学姐帮我应了过去。其次,平时要练练口才,多练习普通话,学会与观众沟通。
最后我们还帮园林社区做了一个安全感方面的的问卷调查。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普遍不被重视,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偏安一隅,自生自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实施全凭执教老师的自觉,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可想而知。初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甚至不少的学生来自乡村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普遍较差,甚至是零基础。在立足学情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以信息技术中考为方向,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以教材为纲,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造。本学期主要学习了打字练习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windows7系统的操作。信息技术课长期得不到重视,绝大部分家长也视电脑为洪水猛兽不让孩子接触,孩子的动手能力非常差,在学校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也得不到保障。本学期用了一半的时间进行标准指法的打字练习,想要给孩子终生使用电脑打下一个良好的习惯和基础,可由于练习时间没有保障,效果不太理想。通过对计算机硬件和Windows7操作系统的学习,学生大体上明了硬件和软件的作用,以及一些通适行的操作,能对文件及文件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掌握对它们的基本操作。
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很多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用来放松的、换换脑筋的,并没有视其为真正的课堂。首先向学生讲清楚信息技术是中考的一个科目,也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必修课,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社会,掌握好信息技术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是如虎添翼。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本学期严格课堂管理,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卫生保持都做得不错。学生进入机房不准携带任何零食;课前检查机器和卫生,认真填写上机记录;老师讲课时专心听讲,不准随意说话,对实际操作时无所适从的学生及时提出批评并要求他们站着听课、及时关注他们接下来的操作情况,持续关注并跟踪指导;离开机房时,学生统一把凳子放到桌洞下面以保持机房的整洁,对违规者由值日班长通知本人并扣该生的量化管理分。
帮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信息技术课本并不是每人一本,而课本与我们学生的学情也很不合拍,每周一节课知识点不容易得到巩固,因此,信息技术课堂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学期我要求学生每人一个专用的硬皮抄作为信息技术笔记本,不带笔记本不准上机。一开始很多学生都是临时拿一个打草本来应付,经过
两三个星期的整顿,本子的问题解决了,但怎么记的问题又来了。小学时,他们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对课堂重点内容也不会整理,我对课堂笔记的格式提出来具体的要求,对需要记录的重点内容及时提醒,并向学生展示特别优秀的课堂笔记,引导他们从书面、格式到内容都逐步规范。为了让学生重视课堂笔记,在每节新课之前,先让学生用一分钟的时间阅读上节课的笔记,然后合上笔记,等待老师提问。
宽严相济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式,老师既要板起面孔严格要求,又要放下身段与学生互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课堂纪律是必须的,适当的惩戒室必要的,但也不能总是虎视眈眈的一副冷面孔,对学生也要适度的奖赏和鼓励,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词。通过赞赏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敢和你交流、愿意和你交流、喜欢和你交流,进而体验学到知识的快乐。有安静舒心的学习环境,有充满爱意的师生交流,有老师的赞赏和鼓励,学生才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会向往你的课堂。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讲课思路,认真上好每堂课。课前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常常不能很好的吻合,也是正常情况,但我们不能一条道走到黑,每堂课下来我都会做及时的调整,并记录在教案上。一个年级12节课下来,边教边改,到最后不能保证每节课都是精品,但起码能做到这节课很流畅,上起来很舒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听了山大附中王占钦老师和本校吴志芳老师的课,对他们的信息技术课由衷地板赞叹。他们对课程精心设计,既让学生既学到信息技术的操作知识,又把具有本地特色的情感教育融入课堂,实在难能可贵。在他们的启发之下,我也尽量把情感教育试着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到信息技术的同时,对生他、养他的脚下的这块土地有更多的了解、更深的感情,真正把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爱我家乡、奉献定陶”落到实处。
做好教学工作之外,学校办公室主任和电教管理员的工作也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办公室的工作方方面面,林林总总 ,繁杂而琐碎,加班加点是工作的常态;电教管理员的工作就是救火队员的工作,无论是教室的一体机、老师的计算机,还是学校的网络,哪里出了问题都要在第一时间解决,尽量减少对学校工作的影响;每个星期天都要检查、批阅综合组老师的随笔和教案,统计一个星期的考勤情况。
圣人求缺,凡夫求全。圣人离我们太远,我们只求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克服我们的缺点。钱钟书曾说过,“一个人的缺点就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恕不知,这红屁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对自己的缺点,自己最清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生活化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指明了正确的道路:“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和信心是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是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主动探索欲望的根源所在,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组织和引导的形式,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现实作用,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所在,最终达到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针对应用题教学进行了生活化探究,有了一些体会和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问题化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激发出来
从心理学范畴来说,如果学生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他们的认知结构存在中等程度的不符,他们的兴趣就会呈现最大限度的增长。在进行一般应用题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购买一些常用的学习用品,并以此作为应用题的材料。我们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有××元钱,需要买某些文具,能买多少个?文具的单价是多少?当学生提供必需的信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又如学习几何类应用题时,我们可以结合实际为学生创设这样情境:大家都有自己的房间吗?你们想把自己的房间设计得更美丽一些吗?现在有一套新房需要设计师,你来试试吧。它的厨房地面长4米,宽是2米,所买瓷砖都是边长为8厘米的。请你帮忙算一算,总共需要多少块瓷砖?
进行分数类应用题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知识,笔者将我校六年级学生的体育测验达标数作为参考标准:六(1)班有31人达标,六(2)班有29人达标,六(3)班有32人达标,如果让你做体育老师,你会让哪个班的学生参加教委组织的达标复测呢?很多学生不经思考就选择了达标人数最多的六(3)班,但是,很快他们就了自己的结论,发现不仅要看达标人数,还要将班级总人数考虑在内。于是学生结合班级总人数算出班级达标率的百分比,并选出达标百分率最高的班级。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得到有效提高,明白百分数应用的意义所在,为将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为学生提供与生活相关的素材,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题意
有些学生会觉得数学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数学学习与实际相脱离。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学生感觉非常熟悉和亲切的生活题材,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才会较为轻松,体会到生活是数学的来源,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数学,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学生可对应用题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如学习百分数的应用题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一些银行的利息单,并让学生计算,如果存入1000元,存款期为一年,一年后连本带利得到多少钱?此类问题学生在家庭中经常会见到,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当学生初步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计算方法时,笔者就让学生自编一些银行利率的习题,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利率、本金、利息的概念,这些问题也会变得具体而清晰。
三、展开丰富多样的实际活动,使学生对知识的应用逐步加深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在现实中的意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为他们创设丰富多彩的实际活动,当学生的知识能够运用到现实中,他们对数学的体验就会更丰富。复习平均数的应用题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平均数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能用它们解决哪些问题呢?学生经过调查和实践给出很多不同的答案。
1.计算几组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用到平均数。如第一组有14个学生,做对了52道题;第二组有12个人,做对了50道题;第三组有12个人,做对了54道题;第四组有16个人,做对了54道题。根据这些数据就能得出平均每组做对(52+50+54+54)÷4=52.5道。还能得出全班平均每人做对(52+50+54+54)÷(14+12+12+16)=3.88道。
2.计算平均每月的电费金额。学生将自己家每月的电费单子统计出来,先算出全年的电费开支总额,再用总额除以12,就能得出每月的电费平均额。这样,学生就会对节约用电有较为深入的体会。
3.在“献爱心”活动中,全校共240人,筹得善款1200元,就可以算出平均每人捐款5元。
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发挥,课堂教学目的更容易达到,复习课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促进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发展作为教学根本,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并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对未知世界进行想象和探索。
如学习统计应用题时,笔者在实施教学的一星期之前为学生布置了一份搜集数据的作业,搜集完毕后制成统计表,并结合所得信息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制作的图表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统计本地区的计算机台数,有人统计本地的小汽车数量,还有人统计本地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统计完成画出图表后,根据自己的图表信息提出若干个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学生能够将相差数、倍数、百分数等知识应用起来,丰富了知识结构,使他们对统计类应用题有了较深的理解和体会。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能够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能看到学生无穷的潜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不是单纯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处事能力等,都会相应地得到提高,都会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鸿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广西教育,2015,17.
一、过程评价的方式
1.用数学学习档案进行评价
用数学学习档案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数学过程,可以全程、多样、有效地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学生在收集学习数学记录的过程中,会看到自己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知识,会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怎样就是好的,怎样就是不太好的,这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久而久之,这种对优劣的判断能力会指导孩子如何学习数学,如何克服不良学习习惯。在实践过程中体验自我充实、自我完善,逐渐树立自信心。
在建立数学学习档案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辟一方自我展示区域,供学生办个人数学学习记录展览,如开办“个人数学学习成长足迹展”或“学习档案展”等。任何一名学生只要提前向老师提出申请,都可运用那块区域,所展出的学习记录可由自己或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之下设计完成。
2.二次评价与延迟判断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阶段性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推迟做出判断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或作业不满意,可以提出申请,重新学习后再解答。教师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第二次评价。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给学生提供二次评价或延迟判断是保护学生学习信心和热情的有效手段。
二、过程评价的“五个关注”
1.关注过程
儿童的数学感受对于今后是否喜欢数学学习、能否学好数学十分关键。因此,过程评价应从第一学期开始,关注全面,关注全程。过程评价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全过程,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眼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而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2.关注平时
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有学习前的预习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在学校应该包括课堂评价、活动课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它活动的评价,要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评价过程化要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时达标测试、课堂操作、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
3.关注呈现
过程评价要防止空泛,教师要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形成清晰的评价轨迹。可采用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免试与重试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学具推导公式,测量,制作等。让每个人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4.关注个性
过程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实行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的方法。对于优等学生的评价,重在引导他们创新,引导他们勇于挑战教师、挑战书本,勇于超越自我。对于相对后进的学生,则要千方百计抓住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发现,都要及时加以表扬。同时,实行“弹性”要求,在保底的前提下,不作硬性规定。从而引导其参与到学习之中,品尝学习的乐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关注发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案例的正确选择非常重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能更好的进入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中,身临其境的体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带来的学习乐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选择概率和彩票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对彩票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然后将概率和彩票的中奖率联系起来,提出概率的运算思路,在其中添加统计的知识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最后,对概率和统计进行归纳,对概率和彩票中奖率的关系进行解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正确选择案例,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师的带动作用下,数学教学可以变得很轻松愉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质量可以得到快速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开放学生思维,明确教学目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是教学的主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尽可能的开放,促进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概率的概念、公式进行仔细讲解,将统计知识点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使案例突出教学重点,达到知识点融汇教学的教学目的。开放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熟练握更多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更能拉近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自己的师生距离,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有效组织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在数学学习是整个过程中,打好基础是非重要的,因此,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教师要有效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难点和易点,循序渐进的提升难度,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培养学生敏捷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析能力变得更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针对篮球投篮问题,根据球队人数的变化来计算投篮的概率,从最简单的计算开始,随着人数的变化,计算复杂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是一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逐渐加深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不断增强,综合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四、课后教学总结,不断改革创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的课后总结,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不足的完善,可以有效保证案例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促进教师自我的不断提升。课后总结,分为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总结,学生通过总结,可以对案例教学进行仔细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师总结时,对重点知识进行再度印象加深,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的不断创新。
五、结束语
【关键词】学习方式;高中数学;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见,学生的个性发展之重要。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习,往往会导致学生个性的不同发展。
1. 数学学习方式具有个性化特点 数学学习方式是指获得或通过切身体验或研究而掌握和创造数学知识的方法和形式,数学学习方式既有许多共同的规律和共性,又因人而异,多种多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由于其知识阅历、能力(智能)的变化,其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1)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智能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人天生都有八种智能(甚至更多),每一种智能都可以改变、可以训练,并且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与弱项。”有的人数学逻辑智能强,往往习惯于运用数学推理,数学化地解决问题,或善于寻找规律,并用于解决问题。有的视觉空间智能强,往往善于将文字、符号、数式转化成心智图像运用几何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有的自我认识智能强,善于监控自己的思维,能够超越自我、运用直觉、猜想等简缩思维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同样的知识,各人运用其自身各种智能的组合去学习,就会形成不同的方式方法。同一数学问题,不同的人往往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就可以解释在教学实践中,为什么发现往往有些学习成绩并不冒尖的学生常常会给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解题思路,且往往能出奇制胜。而有些学生往往在解题中钻牛角尖,固执地偏好用某种方法解决各类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方式因各人智能差异往往使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2)“学习风格”理论的基本观点也表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形成并使用多种学习风格。通常人们都会根据不同的情境与不同的学习要求,而灵活地选择不同的风格,但多数都偏好一种或两种学习风格。如感官思考型(掌握型)学习者擅长通过训练、示范、练习、动手实验等学习方式去学习;直觉思考型(理解型)学习者喜欢运用演讲、阅读、逻辑讨论与辩论、与个人兴趣有关的方案等方式去学习;而感官感受型(人际型)学习者则擅长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学习;直觉感受型(自我表达型)学习者更擅长通过创造性、艺术性活动,开放地讨论以及发现性学习,去获得知识、技能。不同风格的学习者因其情感、个性差异较大其学习方式也各有所长,一旦有机组合,就各具特色,风格千差万异,就会显得个性丰富多彩。
2. 改进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一些教育家提出:未来人才的标准是知识、能力、人格(个性)和谐发展。而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影响不是知识、不是能力,而是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意识,这恰恰是个性发展的核心。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成功的信条就是尝试、自信,许多杰出的人物获得的巨大成功往往来源于老师对他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要的是奉献给学生以自信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承认差异、欣赏个性、包容个性、善于倾听,走进学生心灵,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搭建成功的阶梯,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的乐趣,始终坚持把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通道。从而逐步建立和增强自信心,在个性发展中输入健康“因子”。
(2)致力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优良的学习方式是与时俱进、辩证科学的动态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标准:①学习者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确立了主体地位。②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③具有适应新知识与能力要求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能参与实践、自己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④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包括问题解决能力、迁移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合作创新能力等。⑤感悟到学习的精神愉悦,能探索学习的价值意义,个性得到张扬。
(3)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责任重大。教师首先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要减少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索、谋求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合作互动有机融合,寻求中间地带,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激活原知探求新知、有机建构载体这一环节不可缺少。指导学生建构知识、探求知识生成的来龙去脉、知识应用的方式方法、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思维观点必须贯穿始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始终把握好“整体建模、创设情境、探究知能、巩固反思、实践创新”这几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
(4)建立数学学习方式的动态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数学学习方式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掌握优良的数学学习方式,有利于发现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分析。
1.高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学生动机是推动学习主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内在动力。在不存在智力障碍知识缺陷时,学习动机的有无与强度对学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动员、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在近十年来的教学中,我作过不间断地调查,方式是个别询问或间接了解(因为问卷调查中有些同学会被其他同学的观点左右而使结果不够真实)。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学习动机不明确。表现为(1)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在家长和老师的检查督促下被动地进行学习的;(2)学习无目的、无兴趣,没有人检查督促就不学习;(3)混到中学毕业,拿到中学毕业证书,以便找工作,免得呆在家里没事干,这类学生约占班级人数的20%。第二类,学习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表现为(1)学习为了给家长争气;(2)为班级争荣誉;(3)为了免受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骂;(4)为了不成为后进生。这类学生约占班级人数的25%。第三类,为了个人的前途,表现为(1)把学习成绩看成基础,只有学习好,才能有前途;(2)为了升大学,找出路,为了成名成家。这类学生约占班级人数的40%。第四类,学习是因为有兴趣,表现为(1)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才干;(2)学习中有乐趣;(3)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此类学生约占班级人数的15%。此外研究发现,每一个高中生的学习动机是由多种动机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特点有:(1)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同时并存,但内在动机逐渐占有优势,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学习目的、态度、学习抱负、志向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起主导作用。内在动机的作用比较持久,并且具有主动性。(2)获得地位是高中生的主导动机,高中生面临职业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如果能升大学,这既证明于自己的能力高,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所以获得地位是高中生的主导动机,其他动机只是次要动机。(3)高中生的长期动机占主导地位,高中生一般不会因为学习上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受到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而大多数的同学都有长期追求的目标,当然长远目标是要通过具体的小目标来实现。但真正树立远大的崇高的奋斗目标的人还不多。(4)高中生学习动机的稳定性在逐渐增强,不像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时高时低。
2.高中生学习活动分析:(1)高中生学习内容是以掌握系统的理性的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是前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利武器,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直接经验的亲身积累相对缺乏。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以课堂学习为主的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的新的学习系统。(2)高中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为升学就业打基础,应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知、情、意、行协同发展,形成知识、能力、个性特长共同发展,以适应升学就业两方面的需要。(3)高中生的学习与初中生不同,正在逐渐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动机更加强烈,有意注意、有意想象占优势;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习的依赖性明显减少;学习的选择性逐渐发展,会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特点主动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计划性增强能较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4)高中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策略,学习技巧更加完善。主要表现为:高中生的识记策略注重及时复习和重点重复:对比较简单的无意义的学习材料进行加工,人为地赋予意义,或采用各种记忆方法:对复杂意义的学习材料,通常采用分段、归纳、类比、扩展、评价、自问自答、列提纲等方法。同时高中生的元认知能力逐步发展起来,他们会经常考虑怎样学习效果才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地总结自己学习的经验教训并根据反馈信息修正自己的学习策略,能主动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5)高中生学习的途径、方式、方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他们不但向书本学习,也注意向社会学习,他们积极地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广泛地吸取信息,并开始意识到掌握基本知识结构的重要性,重视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和综合化。不同学科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他们既注意勤奋学习,又注意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他们既重视知识的吸收、理解、巩固,又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很多学生还会利用网络拓宽知识面,查阅资料,提高学习效率。总之高中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二、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高中数学的特征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平时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学生能看得到的,能领会的,能展现数学威力的具体事例,以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让学生有一定要学好数学的需要,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然后进行外部强化,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数学应用题,或让学生自己搜集关于实际生活中数学应用的例子。这样经常强化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数学的愿望。
2.调控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首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心理,帮助他们制定长期的数学学习方案和近期的数学学习目标。数学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生必须明白数学的学习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学好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需要顽强的毅力才会进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不同的目标要求,目标的难度要适当,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长期的目标通过近期的小目标的实现可以达到。计划简明扼要,以便学生自检和老师的检查督促,经常反馈各阶段计划的执行情况,以此来调整目标和修改计划。
其次根据数学难学的特点和高中生愿意接受挑战的心理。鼓励学生自学质疑,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即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设置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自学,独立解决。一般来说分为三个层次水平,一般水平,是全部学生都必需达到的水平;较高水平是指大多数的同学通过独立思考能达到的水平,高水平是少数学生能达到的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主掌握,不作硬性规定。研究表明,这种自由掌握的做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心理,学生更愿意去挑战较高层次水平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达到培养高中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假设,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结合学科特点,借用常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数学日记,经过三届复读班的实践应用,发现该教学方式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助方式和心理辅导工具,复读生通过日记自主反思、合作交流,构建自身的学科及心理认知图式;教师通过日记,了解复读生数学现实和内心世界,掌握复读生个性化的认知与非认知情况,进而调整教学行为,采用针对性、个性化的方式来满足复读生的需要。
一、促进集体和谐发展的讨论日记
1.提出的背景。复读班学生来源地不同,组班时间短,加上背负沉重的使命,学生之间通常会缺乏沟通交流。
2.概念的定义。通过集体日记,记录各自的数学学习体会与心得,并在交流后对他人的学法进行评价。
3.日记的格式
问题:()提问者:()
回复:()回复者:()
评论:()评论者:()
4.作品的展示。该日记为小组集体作品,该小组在原有的日记格式下,将其发展成组内数学学习的交流平台,既采用一本独立的集体日记本,不定时、不定量、不定题、不定人地记录函数学习中的问题交流、学法探讨。实际操作中,除了教师以外,大部分均为匿名发表。
(1)问题:同学们,开始交流问题了?谈谈你的学习方法,介绍一下你的解题经验?(提问者:老师)
回复:①顶…狂顶…我狂顶…;②楼上别再灌水,否则我把你删了,哈哈……
评论:拒绝灌水!作为版主,要管理好我们的坛子。
(2)问题:怎么学好数学啊,小女子跪求各位GGJJ啦?
回复:①提前预习,先把老师要讲的东西看一下,做一下,不过我们老师总是忘了给我们说明添上什么,害得我经常要去问。
②记笔记,不能照搬照抄,结合自己的预习有选择地抄,关键还是注意听老师讲,而不是整节课抄板书,还有,就是用一些符号将重点或者难点标出,给一些方法取一些自己命名的名字,便于记忆。
③课后做作业前先整理一下笔记,做题时先易后难。
④作业与考卷发下来后及时地订正。
⑤每个专题学完后总结一下,一些公式自己默写一遍,推导一遍,解题的时候多一些联想。
评论:同学们讲的方法都不错,值得大家互相借鉴学习,另外,同学们对老师提的意见,以后老师会改进的。(评论者:老师)
(3)问题:大家是怎样做练习啊,晕!做了很多题目,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郁闷!
回复:①买一本有详细参考答案的练习,先依样画葫芦地做,不懂的问同学或者老师,记住,我轻易不告诉别人,问的是“怎样想”而不是问“怎么做”。
②我的个人经验是不能光看不做,光做不想。
③不能一有难题就想问,会产生依赖的,有问题先自己想,实在想不出来再问。
④整一个分题型的错题本,记录收集错题;记录对应解法;记录各种题型的语言组织模式,以及记录该题型的注意事项。
⑤每个专题学完后总结一下,一些公式自己默写一遍,推导一遍,解题的时候多一些联想。
评论:①确实,模仿是解题的第一步,问“怎么想”比问“怎么做”更重要,这一点对老师也很有启发。(评论者:老师)
②还有不能光想不问!光问不想,谢谢,哈哈哈!
③看完大家的留言,很有感触,学到了很多东西!
(4)问题:弱弱地问一句,上数学课很想睡觉怎么办?
回复:①你死了,死定了,被老师看到,你惨了,别说我没提醒你,哇咔咔!
②站起来上课,或者把椅子拉近些,使得胸膛与桌子相贴,那么后背就直了,而不能做出睡觉的姿势。
③我是喝咖啡,深呼吸!
④死劲扇自己的脸,还困的话,再扇!或者让同桌掐你!
⑤我以前也是这样,被我硬撑过去,现在习惯了。
评论:①上课想睡觉,其实也还算正常,复读班课业负担确实很重,建议你加强体育锻炼,以前我们有一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评论者:老师)
②对于第2、3、4种方法,我觉得治标不治本,还是早点睡觉啦,或者多多参加体育锻炼。
③第5中方法可能对很多同学不适用,很少有你那意志力的,我是准备一条湿毛巾,困了,擦一擦。
5.感悟与反思。利用集体讨论日记,将问题的探讨、学法的交流从课堂延续到课后,从师生拓展到生生,从口头延伸到文字。而文字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它可视性(作为资料可以便于查阅)、持续性(对比口语可以较为长久的保存)、灵活性(不受教学时间、交流空间、参与人数的限制)的特点,既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情感,又很好地营造了集体的学习氛围。对于该日记的应用,有以下几点感悟:①该类型日记宜以小组为组织,群体笔记本为载体进行操作;②探讨交流的问题必须要有专门、明确的分类,比如将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探讨集中在一起,甚至可以采用独立的一本笔记本;③教师必须全程、及时地参与各组的讨论交流,对优秀的日记及时给予表扬与推广,欠缺的日记给予指导与调整。
二、增进师生心灵沟通的心理日记
1.提出的背景。复读班通常学生人数较多,师生之间接触的时间短,机会少,对于复读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通常没能及时地发现,进而无法科学地加以疏导。
2.概念的定义。利用日记,记录学生对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心态变化、情绪体验。
3.日记的格式。关于近阶段的数学学习,我想对老师说:()日期:( )
[摘 要]数学教育要追求“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数学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更要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的获得和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引导自主探索等环节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学习体验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58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和发展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经历探索过程,切实增强体验,不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学习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在观察中体验
教师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学课程资源,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如教学“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解答完“每只船乘5人,全班租10只船正好坐满。全班共有多少人?”后,教师可把“每船乘5人”改成“大船每只乘5人,小船每只乘3人”,使原有问题由简单变得复杂,答案由确定变得不确定,学生由此产生一系列的连锁问题:为什么人数不确定?10只船可能乘坐多少人?人数会一直多下去或一直少下去吗?在问题的不断提出与探究中,学生深刻感受了人数的增减与大船、小船只数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且深刻体验了假设与调整策略的重要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关注生活,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现实问题,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二、制造认知冲突,在交流中体验
课堂讨论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设置认知冲突可以使学生产生新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讨论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并及时点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适当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习数学。
如教学“找规律”时,在练习环节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规律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图1中的大长方形里面有多少个图2中的小正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15个、13个和7个。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我没有立即裁决,而是让持不同答案的学生派出一名代表发表意见,然后再讨论。
结果为15个的学生代表说:“大长方形里一共有16个小格,所以用16-2+1=15(个)。”结果为13个的学生代表说:“大长方形里一共有16个小格,而小正方形里一共有4小格,所以16-4+1=13(个)。”而结果为7个的学生代表说:“你们的结果都不对,虽然大长方形里一共有16个小格,小正方形里一共有4小格,其实大长方形我们可以看做有2排,而小正方形可以看做有2排,在平移时中间的那条横线就不用看了,得8-2+1=7(个)。”通过他声情并茂、图文结合的讲解,大家都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这题的结果应该是7个!
上述的教学过程表明,对于数学学习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容易忽视的认知关键点,教师巧妙地组织学生讨论,能够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
三、营造感悟时空,在操作中体验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学生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安排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感悟数学学习的方法,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教学“找规律”时,新授课环节我出示10张恐龙园连号门票,问:每次要拿2张连号的门票,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在练习纸上一一列举出来,也可以圈一圈,还可以使用老师提供的学具框一框。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操作起来,通过动手实践都得到有9种不同的拿法。交流汇报环节,可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方法,重点让学生展示了平移的方法,学生边操作教师边引导,分步进行展示:方框先框住的是哪两个数?这时方框有没有平移?接着方框向右平移1次,平移2次、平移3次……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拿法?学生通过操作,理解了第一种拿法没有平移,接着平移才得到了其他的拿法,所以一共平移了8次,得到了9种不同的拿法,平移的次数比拿法少了1次。
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提供了学生可操作的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交流等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重点,突破数学学习的难点。
四、引导自主探索,在探究中体验
探究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实现学习状态从他律到自律、从消极到积极的根本性变化,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如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等一系列的探究过程。遵循这样的探究过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1)出示主题图,根据题意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2)根据上面的例子猜想乘法中可能存在怎样的规律;(3)再举一些例子,看其他的乘法算式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4)小组合作验证猜想是否正确;(5)用字母等符号表示出算式之间的规律;(6)总结规律,应用规律。
这些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有序地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准确把握乘法交换律的特征,同时也便于学生建立深刻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五、提升学习经验,在反思中体验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只要儿童没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他就达不到高一级的层次。善于反思的人,他的数学直觉、数学感受力会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增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我是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数学思考方法?有什么好的数学学习经验?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将低层次的活动经验提升为高层次的数学体验,并逐步生成新的体验。
如教学“认识分数”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表示分数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首先出示教材的情境图,让学生平均分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接着提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有的学生用“半个”来表示,有的学生用图形来表示,还有的学生用1 / 2来表示。追问用1 / 2表示的学生的想法后,继续引导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如果这时又来了两位同学,这个蛋糕要平均分给四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个?你想怎样表示呢?有的学生用“小半个”表示,有的学生用图表示,还有的学生用1 / 4表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三种表示方法进行反思,通过比较后发现最后一种方法比较方便,而且精确。
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分数1 / 2到分数1 / 4的过程,不断反思表示分数的方法,逐步感受到用分数表示结果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