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贵族礼仪

时间:2023-03-06 15:58:40

导语:在贵族礼仪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贵族礼仪

第1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异化;规避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1-0083-03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hapter in Chinese nation’s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 economic, culture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rises and falls following with up and down of the community. Becau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iving environment changeing and other factor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which combined with a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inevitably become different. Therefore, it’s important to discuss alienation and circumvention of Chinese tradiional sporta, then to find out reasons of alienation and ways circumvention. What we do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and push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to world.

Key words: traditional sports; alienation; circumvention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我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积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本,是当今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处于当代西方强势文化的笼罩下,并且被日益消解。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使融合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民族传统体育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异化。如何趋利避害,已经成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一大课题。因此,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与规避,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

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可以理解为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中,产生阻碍与扭曲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象。

1.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异化

传统文化犹如百年老店的产品,是要靠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对文化资源不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会导致文化发展的异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西方体育的不断渗透和扩张的过程中,渐渐地成为文化传统被“封存”,不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赛模式是效仿西方竞技体育的。在开发传统体育项目方面,没有围绕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的、传统的、民族的“三方面的内涵进行创新,而只是在竞赛体制和程序化上选择了西方体育的程式,淡化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及个性。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及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使得传统武术的“打练结合”渐行渐远。由传统武术的异化演变而成的竞技武术套路,是武术本质和功能的异化。

1.2 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异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体育全球化已成为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挑战,一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因为没有学校体育教育的系统继承而被人们逐渐边缘化,西方近现代体育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其的认可程度,使得传统体育项目已不再成为人们的唯一选择。新型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不断异化,也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异化。当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求,而是为了“现代化”和“功利化”,其价值的异化就产生了。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一定有显著的功利性,但对于特定的族群而言,它确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民族传统体育与其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粹,起着传承、延续、发展人类自身的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在某些人的眼里成了争名夺利的工具。如在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居然出现了男人戴假发参加女子组比赛以及在打陀螺比赛里出现了一群“雇佣军”球员,他们同一个村子的人,多年来被雇佣分别代表不同队参赛。只在比赛时才出钱雇选手以换取好成绩,那平时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了。当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不能体现其娱乐性、休闲性,不再适应现代人类生活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就会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

2 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原因

由于时代的变迁及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土壤改变,如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交织混杂,使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精神状态、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构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背景的诸多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当这些变化的因素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就产生了。造成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存环境的改变

“任何一项技术必定与某一种环境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似的技术用于不同的环境,会导致不相同的能产量。”[1]这一人类学的观点对论述生存环境的改变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同样适用。如贵州地区的“划龙舟”、云南独龙族的“溜索比赛”等传统体育活动的产生和形成与当地人民居住的复杂险峻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藏语称“亚久”的赛牦牛是只有才能见到的比赛。骑牦牛比赛需要一定的驾驭技巧,难度较大,有一定危险。参赛者骑技及骑速的比拼,常令赛场气氛显得紧张刺激,有很强的观赏性。由于风格迥异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天然的民族和地理依赖性,很多传统体育项目离开了既定的土壤和环境,便失去了活力和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个性。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蒙古族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变为定居,骑马放牧逐渐发展到驾驶摩托车或吉普车放牧,赛马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也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现代文明制造了生存环境的异化,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在此背景下也由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逐步演变为满足人们健身、娱乐、教育、竞技、政治和经济等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的嬗变,必然会引起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层面上的认同的变迁、异化与筛选。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的传播将许多先进的思想观念与现代文明源源不断地输入,随着现代各种娱乐方式的出现,民族传统体育以往固有的文化理念被不断地改变,新型的生活方式及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不断地异化,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显得举步维艰,已经面临加速变异的残酷现实。

2.2 文化环境的变迁

随着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左右世界的强大力量,它深刻改变了世界各民族、国家的社会状况以及文化结构。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接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从发展的内容和程式来看,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无疑是当代体育文化全球化的焦点,并呈现出明显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特点。其他的传统民族文化,则处于这种强势文化的笼罩下,并且被日益消解。体育文化全球化使得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往愈来愈密切,各文化间的互补、互渗现象愈来愈深刻,其文化的认同性不断增强,而在不同文化之间形成的统一性标准,驱使我们在自觉不自觉间运用西方体育的理念影响甚至更改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形成严重的文化等级差异。经济城镇化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弊端,体育文化的异化和现代化严重影响和桎梏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如在当代竞技武术的影响下,原来传统武术的技术、拳理越来越被异化,它原来的文化内涵被过滤。由此可见,我们在接纳西方体育的过程中,因为文化环境的变迁所表现的文化模仿形式,是导致民族传统体育个性异化的最直接动因。

2.3 社会形态的转变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自然经济时代,在整体上适应以农业经济形态为主体的社会,其变异重组、扩充的自由度小。农业文明时期的人类生产活动打着深深的“自然”印记,因此民族体育和内容都呈现出“自然”的特征;而农业社会经济生产自给自足的封闭特点,又使民族传统体育带有强烈的地域风格。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建设开始步入现代化的历史轨道,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社会环境及生产方式的改变让民族传统体育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而产业化更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物质生产各部门都在被推向经济市场的大环境下,各种文化精神产品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商品经济的烙印。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娱乐性被减弱,开展运动目的是为了比赛的胜利,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于是赛场上时有斗殴事件发生。当功利色彩充斥其中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变得庸俗和媚俗,甚至以牺牲原生态文化为代价,缺少或扭曲了真正的民族体育风情。如一些景区在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抛绣球时,让接绣球的游客做“新郎”为景区的“职业新娘”花钱买东西,变相收取游客的金钱。社会形态的转变让体育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不择手段“抢金夺银”的事情的发生便不为怪了。而这些异化现象,不会再使人对民族传统体育感兴趣,最终会破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 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规避

3.1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以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趣味性强、设施简单、方法简便易行的特点,适应了各民族人民体育锻炼的需要,达到了提高国民体质的目的。因此,着眼于发展群众体育、走健身愉心的民族传统体育生活化道路,是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回归。传统是发展着的,传统是需要发展的。我国现行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空间。因此,应该把握机遇,正确、全面的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理性规避其中的异化成分,使更多的人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并参与其中。历史告诉我们,社会总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为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才得以保持原貌,因此我们应在保证经济开发的同时,注意这些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合理发展。另外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主体正逐步迈向现代化――未来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之一。因此,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文化发展式战略,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持和谐的互动,不能违背社会的发展规律。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要依托一定的社会现实需要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否则将变为文化遗产符号。社会的发展、价值观的变化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以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的体育文化需求。

3.2 彰显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特色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应有与世界其他文化相同的规律和内容,而且还应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殊的民族形式[2]。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积累,而且有许多对人类未来有着重要意义的珍贵宝藏。在现代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只有使自己的民族特色更浓厚,文化底蕴更雄厚,方可争艳世界,为中国和世界体育与文化提供资源与无穷活力。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应以自身价值为基础,跟上时代的步伐,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融入世界,与世界文化共荣。如太极拳,世界上没有一种武技能像它那样,包蕴宇宙至大哲理的太极阴阳观念和八卦生化机理。因为饱含浓郁中华文化和深厚的民族特色,太极拳在世界武林中才大放异彩,并被更多的民族、国家的人们所认同和需要。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文化的差异不能简单地通过分配或重新分配就可简单地实现现代化。因此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时候要尊重这一规律,要注意保护其体育文化的异质性,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色;注意突出民族特色这个主题,要保持其原生的核心内容。如在利益的驱使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横加蹂躏,以创新的名义到处杂交,弄得最后连自己的纯种血统都找不到的话,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3 拓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途径

3.3.1 以民间活动的方式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首先必须要有扎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传统体育由于有很大的表演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再者,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经济条件,结合各少数民族的节假日,重点以表演展示的形式普及符合当地地域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竞技化的传统体育项目,还是非竞技化的体育项目,都要建立规范的表演和竞赛制度。政府应以廉价甚至是免费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大量直接接触各项民族传统体育的机会,让大家更了解民族传统体育,为将来传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群众基础。那些在我国已流传了几千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以为本民族、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发展目的。只有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与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才能获得发展的源源动力。如在节日期间举办各种民族体育活动,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带动该民族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也必须建立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之上。在民间举办各种民族体育竞赛活动,直接的收入是出卖门票、纪念品、广告、电视转播权,间接的收益是促进地区旅游、餐饮、服务、商贸、交通等事业的发展。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经济收益,都是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3.3.2 以人文旅游的方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娱乐成分,伴随着不断扩大的“人文旅游”市场的要求,以旅游的方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就要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挖掘出来,以民族节日为依托,采取建立民族体育文化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业等,把观光旅游资源与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相结合,要适时地满足游客的要求,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拉动区域性整体经济的发展。如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都是集民族体育活动、物资交流、体育竞技、文化汇演、旅游及商贸为一体的盛会。

以人文旅游的方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要顺应时代潮流,要善于拓展它的外延和丰富它的内涵。对于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在普及的同时也要提高其趣味性和健身娱乐性,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在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健康与延年益寿是很多人追求的,可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医疗、保健和康复等功能用于市场,服务于群众的体育消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还应注意不能以满足满足游客好奇心和追求感官刺激而践踏大自然,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3]民族传统体育要得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不能因追求简单、粗放型的发展而进行破坏性的资源开发,并随意杂糅现代社会的因素。而应在开发的同时注意保持其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因为,当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一旦被破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就会出现异化。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而言,它根植于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性格。所以,以人文旅

游的方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对文化环境的保护跟生态环境一样重要。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天一天加深。来自于生产、娱乐,与宗教、祭祀、民风民俗等活动密切相关,通过生产、生活、宗教、节日等活动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研究,让我们了解到生存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形态的改变是其异化的原因。再通过对其异化的认识,进一步探析和思考如何去规避,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态势,并能较好地预测与规划其未来的发展,以满足时展与体育文化多样化的诉求。

参考文献:

[1] 马文•哈里斯. 李培茱,高地译.文化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54.

第2篇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aking resistance as example first and analyzes statistical data of regress relation between original resistances and after baking resistanc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analyzes reliability between original resistances and after baking resistances.

关键词:统计;回归关系分析;可靠性

Key words: statistical;regress relation;reliability

中图分类号:TM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48-02

1分析

1.1 采用正常测试电阻值和烘烤以后电阻值的概率(P值),见表1及图1。

表1是20个取样电阻值原始数据和经过烘烤过后电阻值变化率,我们首先要了解到原始电阻值和烘烤和的电阻是否成正太置信区间分布,通常看P值是否大于0.05,如果大于0.05说明20个取样原始和烘烤的电阻值是可接受的,正常的。

以图1中不难看出这两种状况的概率值都远远大于0.05,因此,原始数据和烘烤后的数据是可靠的,可接受的。

1.2 回归分析

1.2.1 P值与线性关系若P值大于0.05,亦不能否定X与Y之间没有线性关系。若P值小于0.05,亦即有线性关系存在。

1.2.2 R平方值R平方值称为决定系数,也代表“多少”输出变异总量可用回归模型来解释,它的值介于0到1(0到100%)之间。当这个值越大就表示该模型的可信度越大,主要体现以下四方面:

1.2.2.1 回归平方和占总变异平方和的比例。

注:SSE为残差平方和,SST为总平方和。

1.2.2.2 反映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

1.2.2.3 取值范围在[ 0, 1] 之间。

1.2.2.4 当R平方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度的越好:R平方0,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度的越差。

1.2.3 估计的标准差――S估计的标准差或标准误差用来量测各实际观测的点在直线周围的散布情况,或者我们也可以叫做残差的标准差。假设观测点全部落在同一直线上,那么S=0,在这种状况下预测因变量是没有误差的,由此可看出S也是体现了回归的拟合优度。

1.2.4 取0021产品中的0021-151945总电阻/250欧姆加以研究我们还是利用Minitab软件工具,进入统计回归拟合线图,对测好的20个产品电阻数值进行分析如图2。

从图2回归分析:原始电阻值与密封烘烤后电阻值可得出以下几点:

1.2.4.1 回归方程为:

原始电阻值=18.76 + 0.9913×密封烘烤后电阻值

1.2.4.2 S和R值。

S=2.59166 R-Sq=95.7% R-Sq(调整)=95.5%

1.2.4.3 P值等。

来源 自由度SSMSFP

回归 12684.602684.60399.69 0.000

1.2.4.4 拟合线。原始电阻值与密封烘烤后电阻值是近似线性相关的直线。

当取其它电阻型号经行试验,结论与0021-151945型号研究的结果相似,由于时间限制,不便多于讨论。

结论:P值为0小于0.05,说明是显著的,需要保留在方程式中,同时说明了总的回归模型是显著的。其次,S越接近0越好,R-Sq越接近1越好。

1.3 阶段一总结

1.3.1 当电阻被组装成成品后,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率是由不同电阻型号所决定的。

1.3.2 封胶烘烤后的电阻值变化率是近似固定不变的。

1.3.3 因此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的变化率对于不同的电阻型号,改变原始的电阻值的规格范围,就能使成品的电阻值在可接受的范围。

2提高

2.1 电阻变化率数据收集和规格重新定义

2.1.1 从线性回归方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斜率值为0.9913,它很接近1,所以可通过调整原始电阻值的范围将成品的电阻值拉回到可控制的范围。

2.1.2 下面的电阻值变化率的数据是加大了对不同型号样品数,如表2和图3。

2.1.3 根据不同的电阻型号重新定义规格的范围。根据以上电阻值变化率,我们建议将原始电阻值的规格范围修改成如下范围,具体数据如表3。

根据表3定义电阻值的变化率规则,我们也对其它不在表的范围的型号电阻值的规格也进行推断:

(1)R

(2)10K

(3)100K

2.2 阶段二总结

2.2.1 通过对库存的原始电阻在新的规格(见表3)进行重新挑选,结果错的电阻值导致良率的损失下降到0.37%。

2.2.2 把重新定义好原始电阻值规格发给供应商,供应商很高兴同意新的电阻规格,并不重新报价。

2.2.3 新进的物料要在重更新的规格下进行检验。

2.2.4 产品的良率提高到97%。

参考文献:

[1]Vardeman,Stephen B.,and Van Valkenburg.Enid S.,"Two-Way Random-Effects Analyses and Gauge R&R Studies."Technometrics,Vol.41.No.3,August 1999.

[2]冯英浚, 王大伟, 丁文桓, 任柏明,绩效管理与管理有效性――中国软科学, 2003.

[3]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陈耀盛主编.信息管理学概论.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5]Potem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Reference Manual,Third Edition. DaimlerChrysler. Ford,GM.2001.

[6]周三多,陈船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企业资源计划ERP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市场周刊,2004,4:96-97.

[7]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8] Montgomery,Douglas C.,and Runger,George C.,"Gayge Capability and Designed Experiments.Part I:Basic Methods;Part II:Experimental Design Motheds and Variance Componenet Estimation." Quality Engineering,Marcel Dekker,Inc.,1993.

[9]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28-350.

[10]曾垂璧,李慧敏,集成化ERP管理模式,科研管理, 1999.

[11]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Reference Manual (SPC) ,Chrysler,Ford.GM.Second Printing,1995.

[12]T.Cornick.Quality management for building design.Butterworth Architecture Management Guides,London,1996.

第3篇

「关键词民问非营利组织 会计制度 会计处理

2004年8月18日,财政部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要求适用的民间非营利组织①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这一制度的,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的一项空白,对于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行为,提高其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实现与相关法规的协调,促进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将起到积极作用(陆建桥,2004)。本文拟对该制度中规范的,关于捐赠、政府补助、受托业务、文物文化资产、资产减值会计、净资产的分类与列报、收人的确认、费用的确认与列报等民间非营利组织特有或者特殊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的背景、理由及其意义,作一阐述。

一、关于捐赠(包括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中,捐赠(包括政府补助)往往是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因此,对各种捐赠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也涉及到一些基本的会计概念。

(一)对于取得的捐赠,应当确认为收入还是净资产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是捐赠,但对于接受的捐赠应当确认为收人还是净资产则有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将企业接受的捐赠作为“资本公积”处理,其实质是将捐赠直接作为“净资产”确认,因此,民间非营利组织也应当和企业一样,将接受的捐赠确认为净资产。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如果将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的捐赠作为净资产确认,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很大一部分收入将无法在业务活动表中反映出来,既不利于真实、完整地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情况,也不利于衡量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另外,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的捐赠符合收入的定义,即它是民间非营利组织在业务活动中取得的,最终会导致净资产的增加,因此,应当将其确认为收入。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采纳了上述第二种观点,即民间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捐赠应当确认为收入,在业务活动表中予以反映,以完整地反映其收入来源和业务活动开展情况。

(二)对于取得的捐赠,是否应当区分无条件捐赠和附条件捐赠分别进行处理

民间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捐赠,根据捐赠合同或者协议是否附有对捐赠资产的使用设置限制条件,通常可以区分为无条件捐赠和附条件捐赠。对于无条件的捐赠,国际上一般都规定应当在收到捐赠时确认收入。但是,对于附条件的捐赠,则有不同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对于附条件的捐赠,在所附条件满足之前不能确认收人。按照这一意见,民间非营利组织在收到附条件捐赠时,应当首先将其计入“递延收入(或者递延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负债反映。比如,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政府补助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规定,对于政府补助,只有在合理保证企业将满足所附条件和补助能够收到时,才能够予以确认;政府补助应当在与其拟补偿的相关成本相配比的期间内,系统地确认为收益;政府补助不应当直接贷记股东权益。按照这一规定,收到的政府补助将被确认为负债,计人“递延收入”,然后,分期摊销,计人有关会计期间的收入。

另一种意见认为,将附条件的捐赠确认为“递延收入”,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负债反映,不符合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因为民间非营利组织在收到捐赠资产时,尽管对于捐赠资产存在使用方面的限制,但是并不存在需要偿还捐赠资产或者相应资金的现时义务,所以,不应当将收人递延,确认为负债。对于附条件的捐赠,只要民间非营利组织已经取得了捐赠资产的控制权,导致了净资产的增加,民间非营利组织就应当将其确认为当期收入。

考虑到上述第一种观点在会计基本概念上站不住脚,而且容易导致收入确认和计量上的主观随意性,再加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经作出决议,否定了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的做法,准备取消这一准则或者以新的准则取而代之。而第二种观点将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拟选用的,也是澳大利亚等国的做法。所以,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选择了第二种观点,即对于无条件的捐赠或政府补助,应当在捐赠或政府补助收到时确认收入;对于附条件的捐赠或政府补助,应当在取得捐赠资产或政府补助资产控制权时确认收人。与此同时,制度又规定,当民间非营利组织存在需要偿还全部或者部分捐赠资产(或者政府补助资产)或者相应金额的现时义务时,则应当就需要偿还的金额同时确认一项负债和费用。

二、关于受托业务的会计处理

在民间非营利组织实务中,通常还从事不少受托业务,尤其是一些基金会、慈善组织等。这些受托业务有时在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总量中还占有不小的份额。

民间非营利组织所从事的受托业务,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只是从委托方收到受托资产,并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将资产转赠给指定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或者按照有关规定将资产转交给指定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的行为。民间非营利组织本身只是在交易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无权改变受托资产的用途或者受益人。

显然,受托业务与接受捐赠业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接受捐赠业务中,民间非营利组织获得了捐赠资产,并拥有了捐赠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在受托交易业务中,资产并不是捐赠给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它是委托人捐赠给指定的组织和个人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本身并没有导致净资产的增加。同时,资产转给指定的组织和个人时,通常也不是以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名义赠予受赠人的,它仍然是以委托人的名义赠予受赠人的。因此,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将受托交易业务与捐赠业务相区分。在实务中,不少民间非营利组织将受托业务视同捐赠处理,实际上虚增了捐赠收入和净资产,不利于如实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

因此,民间非营利组织因从事受托业务而获得受托资产时,不应当确认收入,因为受托交易不会增加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但是,在对受托交易进行具体会计处理时,则有不同观点: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民间非营利组织对于受托交易只是起中介作用,民间非营利组织只是受委托人之托将受托资产转赠或者转交给指定的组织或者个人,因此主张不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这一事项,即对于受托交易事项,既不予确认和计量,也不必披露。

另一种意见认为,对于受托交易事项,可以不予确认和计量,但是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以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展的业务活动情况。

第三种意见则认为,仅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受托交易事项是不够的,因为受托交易资产一旦进入民间非营利组织,就属于已经被民间非营利组织所控制的资源,而且民间非营利组织有义务将该资产转交给受赠人。所以,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受托资产和受托负债,以全面反映其资产负债状况,这样也有助于在会计报表中综合反映其业务开展情况。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采纳了第三种意见。即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对受托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并且在确认一项受托资产时,应当同时确认一项受托负债。考虑到该项交易的特殊性,制度还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所确认的受托资产和受托负债。

三、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在会计实务中,民间非营利组织一般是参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所以固定资产并不计提折旧。但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一方面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导致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固定资产金额没有反映其实际价值,进而导致资产价值和净资产价值的高估;另一方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也使得民间非营利组织每期业务活动表中的成本、费用低估,不利于如实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经营业绩。

基于上述理由,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民间非营利组织资产负债表和业务活动表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

四、关于文物文化资产的会计处理

在会计实务中,不少民间非营利组织拥有大量的品和文物等,比如基金会接受捐赠的字画和其他艺术品、博物馆的艺术品及文物收藏和寺庙拥有的历史文物等,主要用于展览、或等目的,通常不对外捐赠或销售。对于这些历史文物、艺术品以及其他具有文化或历史价值并作长期或者永久保存的典藏等应当如何进行核算?过去一直没有明确。从实务情况来看,大量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并没有将其纳入表内核算,有些甚至连基本的实物登记和管理制度都没有,导致这些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上的混乱。

应该讲,上述文物文化资产是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因此从全面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和加强这些组织的资产管理的角度,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制度》规定,对于用于展览、或等目的的文物、品以及其他具有文化或历史价值并作长期或者永久保存的典藏等,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并要求单设“文物文化资产”科目进行核算,在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大类下单列项目予以列报。但考虑到这些资产的价值一般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也就是说,它们一般不存在象其他固定资产那样的损耗,所以,我国《民问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对于文物文化资产,不必计提折旧。

五、关于资产减值会计

在会计实务中,民间非营利组织一般参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所以,对于所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一般都不予确认。这一会计处理原则已经导致许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一些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继续挂账,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市价超跌的投资或者可收回金额严重低于账面价值的存货等继续以账面价值计价,资产价值高估。

为此,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起草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应当允许民间非营利组织对所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确认和计量,以如实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价值情况。尤其是捐赠人、债权人等资金提供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希望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以方便其如实评价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基于此,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长期投资等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进行检查,如果这些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并计人当期费用。

考虑到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他长期资产,在一般情况下发生减值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其减值损失的计量也相对比较困难,所以,该制度在要求民间非营利组织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外,原则上不要求计提减值准备,但是如果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发生了重大减值,则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六、关于净资产的分类与列报

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一般既没有所有权属于出资者的投入资本,也没有针对出资者的分配,所以,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来源基本上都为其所获得的收入扣减相应的费用后的余额。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这种组织特征决定了它对于净资产的分类与列报与有明显不同。

既然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主要来自于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而在构成民间非营利组织收人来源的相关资产中,则又因其使用是否受到限制而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所以,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按照其资产的使用是否受到限制进行分类有助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较为有用的信息,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据以判断在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中,有多少属于其使用受到资产提供者等限制的,有多少属于不受限制的,是民间非营利组织可以自由支配和使用的。

从国际上看,西方成熟市场国家一般也是采用这种分类。但是分类方式则略有不同。比如美国将净资产分为三类:永久限定性净资产、暂时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英国则将净资产仅仅分为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两类。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只将净资产分为两类,即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没有对限定性净资产再进一步区分永久限定性净资产和暂时限定性净资产的理由主要有三点:

一是在制度中很难对“永久限定性”和“暂时限定性”的概念进行严格界定,我国现行有关合同、协议等法规中,也没有这些术语,所以,没有法律上的严格界定可资。

二是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有时很难判断净资产的使用属于永久限定性的,还是暂时限定性的,从而会导致实务中对于永久限定性净资产和暂时限定性净资产的分类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三是所谓永久限定实际上也是相对的,出资人等可能改变或撤消对资产的限定。

七、关于收入的确认原则

关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的确认问题,从国际上来看,一般是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区分为交换交易所形成的收入和非交换交易所形成的收入两类。

所谓交换交易,是指按照等价交换原则所从事的交易,即当某一主体取得资产、获得服务或者解除债务时,需要向交易对方支付等值或者大致等值的现金,或者提供等值或者大致等值的货物、服务等的交易。如按照等价交换原则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均属于交换交易。

非交换交易是指除交换交易之外的交易,在非交换交易中,某一主体取得资产、获得服务或者解除债务时,不必向交易对方支付等值或者大致等值的现金,或者提供等值或者大致等值的货物、服务等,或者某一主体在对外提供货物、服务等时,没有收到等值或者大致等值的现金、货物等。如接受捐赠、政府补助等,均属于非交换交易。

无论从美国等国的会计准则,还是有关国际准则来看,对于因交换交易所形成的收入均采用与企业相同交易一致的确认原则,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一收入》和我国的收入会计准则等。对于非交换交易(如捐赠、政府补助等),则一般按照交易的资源是否导致实体增加了资产或者减少了负债(即是否导致实体增加了净资产)来确认收入。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借鉴了国际上的这一通行做法,在规范收入确认原则时,亦区分交换交易和非交换交易进行规范。对于交换交易形成的收入的确认原则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相一致;对于非交换交易形成的收人,则应当在符合以下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1.与交易相关的含有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资源能够流人民间非营利组织并为其所控制,或者相关的债务能够得到解除;

2.交易能够引起净资产的增加;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八、关于费用的确认与列报

由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核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而且业务活动表的主要功能是用以评价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绩效,所以,该制度要求在对费用的会计核算中,应当严格区分业务活动成本和期间费用,将两者分别列报。其中,业务活动成本,是指用于归集民间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其业务活动目标、开展其项目活动或者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在民间非营利组织所从事的项目、业务或者服务种类比较多的情况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在“业务活动成本”项目下分别项目、服务或者业务大类进行核算和列报,以反映更加充分的成本信息,也有利于将成本信息与相关收入信息相比较,更好地考察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绩效。

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发生的为了组织、管理其业务活动和为了筹集业务活动所需资金所发生的费用,该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分别计人管理费用和筹资费用,对于当期所发生的除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和筹资费用以外的其他费用,也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单列“其他费用”项目进行核算和列报。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成果,并借鉴了相关国际惯例和财务会计的最新进展,引入了一些较新的会计理念和会计处理规定,比如区分捐赠和受托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区分交换交易与非交换交易规范收入确认原则、分别净资产的限定性与非限定性进行列报等。这些会计规定,不仅对于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行为,而且对于丰富我国会计、完善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均富有积极意义。

主要参考

第4篇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规范的护理干预

脑卒中并发抑郁症,占脑卒中患者的 20. 0%~ 50. 0 %。Starkstein 等报道脑卒中发病 1 个月内 重度抑郁症患病率为 27. 0 %,轻度抑郁症为 20. 0%。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均高的疾病,它不仅导致患者的生理性残疾,同时在精神心理上也给患者带来很多的损害。脑卒中后可并发各种情感障碍,其中抑郁是最常见的情绪改变。本文对124例初发脑卒中病例,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_ stroke depression,PSD)的患者进行规范的护理干预进行探讨。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1 研究对象: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初发脑卒中124例,均头颅CT或MRI证实属脑卒中患者。124例中男72例,女52例;年龄42~90岁,平均65. 3±6. 9岁;文化程度:文盲6例,小学20例,中学41例,专科23例,大学36例;脑出血51例,脑梗死73例;124例中符合抑郁症诊断78例(抑郁组),均符合 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汉米顿抑郁量表(HAMD) [ 1]抑郁症发生率为62.90%,其中男42例,女36例(46.15%),年龄45~72岁,平均62.3±7. 2岁;无并发抑郁症46例(非抑郁组),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56~86岁,平均?66. 3±6. 8岁。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05)。78例抑郁症诊断符合CCMD_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关于抑郁症诊断标准,HAMD评分≥12分。凡昏迷、失语、智能损害和既往有脑器质性疾病者均不入组,且无阳性精神障碍个人史及家族史;无智力和认知障碍。124例脑卒中患者无并发抑郁症者46例为非抑郁组。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规范护理干预组39人,对照组39人。

2 方法

2.1规范的护理干预措施

2.1.1入院时及时评估,建立抑郁评估档案: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患者最初被诊断为脑卒中,通常会经历几天到几周的情绪反应,包括不相信、否认、拒绝、失望等,这些反应是从一般忧伤、抑郁情绪再到抑郁症,是一系列抑郁症状综合谱。抑郁症的症状有:在大多数时间内有抑郁情绪;对大多数活动缺少 乐趣或兴趣;食欲和睡眠显著改变;易激惹或迟缓; 疲劳;无价值感或过分的内疚;注意力不集中;反复产生关于死亡和自杀的想法。要诊断抑郁症,上述症状持续至少 2 周。应用HAMD评分,对新入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HAMD评分,小于 8 分为无抑郁,大于12分为轻度抑郁,大于 17 分为中度抑郁,大于 24 分为重度抑郁。并进行动态的评估,一些被证明有效的量表有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2] ,心理抑郁问卷(Psychological Depression Inventory) 和爱丁堡抑郁量表(Edinburgh Depression Scale),自评抑郁量表、抑郁状态问卷(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nd Depression Status Inventory ,SDS ,DSI)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RSD) [2] 。

2.1.2建立较系统的抑郁患者心理档案,为心理护理提供连续、动态的临床依据。 档案内容包括性别、焦虑抑郁的程度、认知功能、自尊心、精神状态、语言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等。 彭可勤等报道脑卒中患者伴随焦虑和抑郁时,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以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1.3护士引导患者建立外援支持,充分认识自己的生存价值,主动寻求家庭及社会支持和理解,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疾病树立信心。

2.1.4护士每天随同主管医生查房,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与抑郁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与医生一起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知识,促进护患之间良好的情绪交流,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解除其焦虑不安,对患者产生良性影响。

2.1.5对于患者的不良心理每天进行心理疏导,并进行效果评估。

2.1.6在病情允许下尽早与康复科医生共同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向患者说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让患者在实践活动中体会自己的成功,从而 转变消极悲观的态度, 消除了患者的适应不良行为。

2.1.7每两周组织患者召开患者座谈谈论,鼓励患者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梳理正面典型。

2. 2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神经科护理模式?。 入院介绍后,根据医生医嘱执行各项治疗与护理,并根据医嘱对患者抑郁评估,进行一般的健康宣教。

2. 3 评定方法 采用 HAMD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于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 6周末, 由 2名主管护师和 1名神经内科科主治医师进行评定。

3结果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 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 χ 2 检 验或 t检验。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 HAMD、NOSIE评分比较(x±s)

4讨论

4.1:护理脑卒中抑郁患者时,早期及动态的抑郁评估是护理脑卒中抑郁患者的良好基础。

4.2:随同医生查房与及时与动态的沟通及交流是关键。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以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患:者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尽早干预。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3 规范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护理脑卒中抑郁患者效果的延续,从观察组与对照组看,规范的护理干预进一步规范了护士的行为规范,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a)-0147-02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胰岛素分泌缺陷代谢类疾病,一旦发现患者患有糖尿病,往往需要终身服药[1-2]。糖尿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慢性并发症能够威胁生命以及终身服药的主要特点,给患者身体、心理以及经济等方面带来很大压力[3-4]。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研究是提高糖尿病患者利用科学方法控制血糖水平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文通过筛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的8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方式,分析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c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来该院治疗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符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每1例患者都在医院伦理委员的监督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86例患者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无精神病史、无外伤感染、无酮症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都意识清楚并且理解研究内容及能够配合数据的采集。在筛选中将主要器官严重疾病者、恶性肿瘤者、低血糖严重者、精神病史者、不能配合研究者予以排除。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每组43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患者性别比例男性:女性为23:20,患者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年龄(53.2±6.8)岁,平均病程(12.7±3.3)年;另一组为研究组,患者性别比例男性:女性为21:22,患者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57.2±3.5)岁,平均病程(11.3±2.7)年。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均采用口服降糖药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进行血糖的控制。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遵循定时定量、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指导;向患者介绍适当的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都有助于血糖的控制;以及向患者告知注意避免过度的运动及低血糖发生时的应对方法;指导患者合理科学的使用降糖药物以及有规律的血糖监测;并且在常规护理中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的讲座,使患者理解糖尿病和并发症、药物反应等糖尿病相关知识。

研究组的43例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小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及内容如下: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任命1名资深护师或者护士长为护理小组组长,护理小组由2~3名专业护理人员组成;在研究组患者开始就诊到出院的整个护理期间内,都在护理小组制定的护理方案下进行,详细的建立研究组患者简历,由指定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促进相互的理解,有利于各项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关于发病机制、健康饮食、并发症预防以及胰岛素注射等较为深层次的知识要细心耐心的介绍给患者,将糖尿病的各项知识告知患者,以消除患者由于未知而引起的心理恐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护理小组沟通时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每1例糖尿病患者都能够正确的理解专业人员的讲解;在护理治疗期间,护理小组成员要多与患者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的诉求,依据每1例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护理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保证糖尿病患者在护理期间的血糖控制效果。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过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HbAlc、FBG及2 hPG水平进行监测并分析比较;通过数据采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健康知识评分及遵医嘱行为,包括饮食、规范用药、自我监测、适当锻炼等指标的比较;采用具有良好信校度的SAS评分,对两组糖尿病患者在护理过程结束后为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其中轻度焦虑为50~59分,中度焦虑为60~69分,重度焦虑为70分以上。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后血糖水平

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由研究数据表明,在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HbAlc为(6.02±1.25)mmol/L,FBG为(6.38±1.13)mmol/L,2 hPG为(8.84±1.79)mmol/L,与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后焦虑程度

在护理后,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没有焦虑不良情绪、23例患者轻度焦虑、16例患者中度焦虑;而研究组中有21例患者没有焦虑不良情绪、19例患者轻度焦虑、3例患者中度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3 8,P

3 讨论

第6篇

【关键词】 中西医;规范化;缺血性脑卒中

笔者选取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7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所选取的79例患者中,男42例,女37例,年龄为52~82岁,平均年龄为(65.1±3.2)岁。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患者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抗感染、水电解质平衡、营养脑细胞、降血糖以及降血压等对症治疗,对患者连续进行为期4个星期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血府逐瘀汤,其中包括柴胡3 g、桔梗5 g、川芎5 g、甘草6 g、枳壳6 g、赤芍6 g、牛膝9 g、生地黄9 g、当归9 g、红花9 g、桃仁12 g。如患者为气血亏虚病症者,可给予患者党参以及黄芪各30 g;如患者为肝肾阴虚病症者,可给予患者龟板20 g以及山茱萸12 g;如患者为肝肾阳虚病症者,可给予患者杜仲30 g以及附子6 g;如患者为多梦不寐病症者,可给予患者龙骨30 g以及酸枣仁20 g,如患者为明显抑郁病症者,可给予患者炙甘草10 g以及浮小麦30 g;如患者为明显偏瘫病症,可给予患者僵蚕10 g以及地龙10 g。一天一剂,用水煎服,对患者连续进行为期4个星期治疗。

1.3 观察指标

连续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1.4 临床治疗效果

患者为0级病残,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超过90%,为治愈;患者为1~3级病残,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范围为45%~90%,为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减少范围为18%~45%,为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减少低于18%,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2 不良反应

在实施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多是因脑组织低氧、缺血而引发的脑组织坏死,患者出现失语、偏瘫、障碍等神经系统病症。缺血性脑卒中病症多发于患者夜间睡眠时,可见患者次日清晨起床后,出现意识模糊、偏瘫以及肢体无力等[1]。从中医角度讲,该病症属于中风,淤血于患者的脑部停滞, 五脏精华之血、腑清阳之气,不能顺行至脑部,引发患者脑卒中病症。脑卒中患者多伴有血液粘稠度增高、释放血小板增加以及血小板发生积聚等特点。所以,主要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是因淤血内阻所致,临床治疗应以理气通络、活血化瘀为施治方针[2]。血府逐瘀汤中的当归、红花、核仁可有效降低红细胞聚集,减少全血黏度等作用,赤芍、当归、川芎等对身体内微循环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起到较好的抗血栓效果,黄芪可对细胞吞噬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多种药物的联合可起到较好的活血化瘀、扶正培本功效。而血府逐瘀汤可起到较好的抑制血栓形成,对动脉硬化起到抑制作用,有效改善患者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功能[3]。

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治愈11例,显著改善15例,改善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11例,显著改善16例,改善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刘凯娅.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3,5(3):1516.

第7篇

关键词:农业生产力 重组 农民大规模转移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进展,我国农产品供给告别了长期的短缺,中国用世界近9%的耕地、6.5%的水资源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与此同时发生的农民大规模转移,完全改变了我国农村农业生产力结构中的人、地关系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原,有关系。我国农民的大规模转移,不仅是城乡关系的巨大变革,而且也使我国农业生产力面临挑战和重组的机遇。各国经济史表明,农民大规模转移阶段的农业生产力重组对实现工业化意义十分重大。只有实现农业生产力的重组,才有可能在农业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满足非农业人口的粮食需求和工业发展对农业的原料需求,传统农业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如何顺应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趋势有效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力重组,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一、农业生产力的现状、问题与重组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历史上时间最短、规模最大的农民人口转移,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农民的这样大规模转移必然改变农业生产力中劳动力、土地与生产工具的原有的结合机制,而与此同时我们没有找到一种能够替代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经济的组织形式,使变化了的劳动力、土地和生产手段工具能够在新的利益框架下有效聚合并形成生产力,收益的递减势必要依靠越来越多的政策激励和外部的投入确保农业的产出水平。农业生产力重组机制的缺失,导致农业生产力结构的恶化。

一是农业劳动力结构退化。我国农民大规模向城镇或者非农业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为主体的劳动力转移,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显著变化。伴随农村“草根精英”的大量流失,妇女、老人、儿童开始成为农业生产力的主力军,农业劳动者的供给呈现出“弱质化”的趋势,农业愈发成为一种家庭副业,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同时农民的大规模转移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劳动者供给过剩的绝对规模,反而是“草根精英”的大规模流出直接导致了“优质”农业劳动者供给的不足与“弱质”农业劳动者的供给相对过剩。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的劳动者的数量从相对减少到绝对减少、劳动者体力的重要性日益被智力和技能所取代的结构优化机制没有发生。

二是土地资源的碎化与闲置并存。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1998~2008年间我国的耕地面积由19.45亿亩下降到18.26亿亩,减少的面积超过了一亿亩,由于“农地非农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农民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农村的人地矛盾进一步恶化,人均可分配的农地持续减少。此外,不断减少的农地在分配时又要兼顾土地肥力与地块位置的差异,实现好坏搭配、远近搭配,这就导致了农地的细碎化、均块农地面积狭小与相互插花,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这种状况本因通过农业劳动力向城镇的大规模流动引导零碎土地的集中与规模化,但在“以农村户口为依据的配置准则”与“土地承包期限30年,期限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的作用下,已转向非常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仍然具有平均分配的农地,农业劳动力向城镇的大规模流动,不但没有提升零碎土地的集中与规模化,反而因为按地发放农业补贴的政策刺激与农地流转不畅,出现了农地的抛荒与闲置。

三是人地关系制约农业生产工具更新。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普遍年龄较大且素质较低,接受新生事物与新技术的意识、能力差,不但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在产前、产中与产后细化分工与紧密协作的需要;而且直接制约了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器与现代管理方式等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广泛使用。这种状况又通过与农地资源碎化、农业规模化经营不足的互动和相互催化得到了进一步固化,最终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组织化、管理现代化与生产互动合作化的提高,使得我国农业生产手段仍然具有强烈的传统农业的特征。

由此看来,现阶段农民的大规模转移只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业生产在要素“量”上的组合关系,并未改变农业生产力中各个组合性要素在“质”上的关联。应当看到,即便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通过我国农业生产力的重组,仍然可挖掘我国农业内部蕴藏的发展潜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要素结构仍然处于急剧变化之中,顺应这一趋势,有效推进农业生产力的重组,应当成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

二、农业生产力重组路径与面临的难点

农业生产力重组,就是对土地、劳动力和生产手段进行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新组合,其实质是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构建聚集农业生产力要素的环境,是农业生产力重组的必然途径。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形成农业生产力重组的利益激励机制,增加农业生产的利润提升农民收入是其中的核心问题。然而当前农村、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制度,对农业生产力的重组形成制约因素。

(1)土地制度不完善制约农村生产力重组。作为农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的流转对农业生产力的重组意义重大。虽然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允许农民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政策,之后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看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还比较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2749个村庄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个村出租土地农户的比例为20.2%,东部为27.4%,中部为11.8%,西部为14.1%。研究表明农民之所以不愿流转土地,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农民承包土地过于细碎,难以集中流转;耕地免税还有补贴,农民流转意愿不强;农民在城市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仍然把土地视为最后保障;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市场主体不足,能够把农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的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少;一些地方程序还不规范,农民担心收益得不到保护;文化水平低,农民缺乏离开土地后的务工技能。可见虽然我们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农村土地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包括完善农民土地产权权能,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土地流转方式,培育土地集中机制等。

(2)农产品流通体系落后影响生产力重组的收益。农业生产力

的重组需要增加生产者的收入,增加生产者引进和提高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当前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落后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农产品流通需要经过多重流通环节,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较少,农产品流通速度缓慢,流通时间比较长,农产品流通费用的增加。以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为例,其流通环节的费用约占销售价的30%。此外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还会发生损耗,特别是蔬菜一类的产品。流通费用加上损耗,使得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挤压了生产者的利润空间。而且农业的生产以农户为基础,类似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议价能力比较薄弱,而从事流通环节者具有比生产者更充分的市场信息,流通环节相对于生产环节更加集中,这也使得农产品销售的利润向流通环节倾斜,进一步压缩了生产者的利润空间。因此,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减少交易成本,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才能够激励生产者提高农业生产力。

(3)农业生产力重组缺乏经济组织支撑。在确立了后,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农户。然而对于农业生产力重组,分散生产的农户由于土地碎化、没有规模效应等原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限。相对而言,经济组织由于能把农村资源集中起来规模化经营,配置资源的能力较强,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重组。当前农村经济组织中广泛推广的形式是合作社。然而合作社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09年5月中旬的《2009年一季度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表明,截至2009年3月底,全国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91万户(含分支机构),然而其中很多是“老板的合作社”、“大户的合作社”、“干部的合作社”,甚至“皮包合作社”等“伪合作社”。合作社的社员大多是“被合作”。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农村基层政府在上级的压力下大搞形式上的合作社,另一方面是基层缺乏开展工作的经验。表面上似乎农村合作社发展比较充分,实际上难以真正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支撑农业生产力的重组。

(4)农业生产力重组缺乏专业化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支撑。农业生产力的重组不仅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而且需要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其中农业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培育非常重要。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把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培养成农业专业化人力资本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意义重大。由于从事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再加上农业生产劳动非常艰辛,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掌握和运用农业科技的经济动机不足。农民虽然对科技传播持欢迎态度,但缺乏接受和应用科技知识的强烈动机和投入。因此,大多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动机是“自保自”,大多数农民仅使用原来掌握的农业技能进行生产,农业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形成非常缓慢。加快农业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形成不仅仅是增收问题,改变农民的意识、提供适宜的教育和培训、提供配套的资金支持、通过市场引导使农民掌握实用的专业化技能都非常重要。因此,增加农业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存量需要建立一整套的人力资本形成机制。

(5)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影响生产力重组。农业生产力的重组需要道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相配套。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由政府提供,建设资金来自于财政拨款不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农村和农民自行解决,各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相对较少。《农业法》规定:每年用于农业的支出不得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但1991年至2007年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年份,我国农业支出的增长率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率。较低的农业投入,导致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不足,在这次西南旱灾中表现得很明显,在云南,大部分水利设施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在云南的全部水库中,80%为病险水库。雨季的时候根本不敢储水,担心溃堤!可见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负责任的建设和维护基础设施的主体,以及稳定的资金来源。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公共物品,显然依靠农业生产者难以实现有效的供给。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和条件,其供给不足势必影响到农业生产力的重组。

三、我国农业生产力重组的目标、重点与对策

我国农业生产力重组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期目标就是要通过生产力重组,农业变成行业分工体系下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平均利润与平均工资的现代产业。实现这个目标后,农业将具有与工业、服务业同等的经济效率,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内生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

近期目标,如“十二五”期间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生产力重组,实现农业发展由短期补贴的政策驱动向市场竞争的价格驱动转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劳动者的个体素质有效提升,基本消除“弱质”农业劳动供给的现象;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与组织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农业生产手段显著改善,机械化、资本化、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我国农业生产力重组对提升农业的内生发展机制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推进:

第一,加大农业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培育,推行中坚农户注册制。伴随农民大规模转移与农业劳动者的“弱质化”,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就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重组的重要内容。基于“弱质”农业劳动者的供给仍然过剩的现实背景,加大农业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培育在近期内只能是集中资源,有重点向那些能够开展规模化生产并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农民倾斜,将其培育成农业生产经营的中坚农户。所谓中坚农户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地资源与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能够开展规模化与专业化生产的农业微观经营主体。与此同时,为了强化中坚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并提升其生产经营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推行中坚农户注册制,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国家各种支农投入与优惠政策向注册的中坚农户集中。现阶段推行中坚农户注册制首先需要明确注册农户的主体只能是已实际开展规模化与专业化生产的中坚农户;其次需要明确中坚农户的注册机构,可由各级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的下辖农经站(中心)主管此项业务;最后需要规范注册机构与注册的中坚农户在经济往来中的责任、义务与权利,确保国家的支持政策与注册的“中坚农户”所提供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对农业资源保护之间的匹配等。

第二,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转型,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适度规模化。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地资源的碎化与闲置,就必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转型,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经

营的“适度规模化”。首先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转型,通过“强化权能、界定边界、培育市场”推动农村土地市场化程度,即使通过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在进一步明晰国家、集体与农户的土地权利边界的基础上,发挥市场的主导与资源配置功能,着力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土地资本市场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市场,引导零碎土地与闲置土地向中坚农户集中。其次要是以土地制度的转型为基础,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适度规模化”。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我国发展农业需要走专业化道路,但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其原因是人多地少的客观性现实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实现大规模的农场制,而不同地区农地资源的异质特点也决定了东北平原、云贵高原与中部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不可能同质化。因此,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只能是基于异质区域的特点与市场竞争的诱导,实行适度规模化。

第三,强化农业生产经营的分工与协作,加快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如何实现“中坚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既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关键,也是农业生产力重组的重要内容。根据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在农业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服务环节建立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是一种有效的形式。这种合作经济组织是其成员的利益共同体,以为成员服务为宗旨。现阶段,加快培育专业合作组织首先就需要依靠市场力量,按照自愿、民主、互利等原则,引导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其次需要整合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引导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专业化与职业化,提高经济合作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能力与水平;然后是需要规范工商、税务、农委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权限,明确农委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其管理权利与指导义务;最后是尽快完善专“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法”,从法律上规范与引导专业合作组织的持续发展。

第四,增强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快生产手段的资本化与技术化进程。伴随农业劳动者的中坚农户化与生产经营的适度规模化,农业生产力的重组必然要求以开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重点,增强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的资本化与技术化进程。首先需要持续加大各种科研生产要素的投入,强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基础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其次需要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强化集成性农业生产技术与关键环节农机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开发适合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经营的实用技术与装备;最后需要改变完全依赖政府农技推广中心(站)的科技推广模式,要运用各种政策支持,充分调动科研机构、经济合作组织、企业、中坚农户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强化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与农机装备的推广使用。

第五,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动员多方力量保障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首先要根据交通、道路、水利、教育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主体,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责任不明的状况。县区政府要更多地承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责任,避免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推给农村和农民。建议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由政府出资设立相应的维修基金,对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时维护。其次,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寻求稳定的资金来源。严格规定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比例,对财力不足的地区,上级财政应给以补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应严格管理,不能以任何理由将资金挪作他用。

第8篇

在2015年1、2月份签约金额和签约面积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公司上半年在销售和业绩上都实现逆转的原因是什么?公司近三年经营现金都处于净流出状态,如何缓解资金链压力?就以上问题,《投资者报》记者于近日致电及致函金地集团,并得到公司的简要回复。

净利润大增但仍难回第一梯队

“招保万金”曾被认为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第一梯队,规模和业绩均相似。万科和保利早已跨入千亿房企的行列,而金地集团的营业收入即使在最高峰也未超过500亿元,甚至被挤出了上市房企前十,品牌影响力也逐步降低。

2015年上半年,尽管净利润同比大增230%,金地集团仍难回第一梯队,从上半年营业收入看,金地集团则位于第十,但按净利润排名也只位列第17。保利地产和万科地产上半年净利润接近50亿元,招商地产逾20亿元,而金地集团只有个位数,为5.2亿元。不仅如此,作为全国性房企的金地集团,已经落后于荣盛发展等区域性地产商。

金地集团在2015年1、2月份签约金额和签约面积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上半年实现销售逆转。201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面积172.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12.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1.3%和25.0%。不过由于结转项目结构的原因,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80.9亿元,同比下降 10.9%,其中房地产业务结转收入 71.3亿元,同比下降 14.5%。

虽然营收下滑,但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 230%至5.2 亿元。利润上升主要得益于上半年结转的项目毛利率上升和联营合营项目进入结转期带来3.1亿元收益(占2015年上半年税前利润的40%左右)。

其中,房地产销售毛利率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至26%,主要因为50%的结算来自深圳、上海、西安、武汉等毛利率高于30%的项目。公司上半年总体销售毛利率则为 28.2%,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但在132家上市房企中,其销售毛利率只排名77位。

高华证券研报指出,鉴于550亿元未结算销售中包含利润率较低的北部和华东项目且存在去库存压力(竣工库存仍为人民币200亿元),预计下半年利润率进一步复苏的空间有限,2015年全年毛利率将略低于2014年。

期间费用快速增加吞食净利润

金地集团销售管理及其它费用在上半年快速增加,在结算收入中占比偏高,拖累了净利润率增长。公司201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为14.8%,明显高于万科、保利和招商地产,在期间费用控制上欠佳。其中销售费用4.7亿元,同比增长16.2%(主要因为销售推广服务费增加);财务费用2.3亿元,同比增长46.9%(主要因为利息费用增加);发生管理费用4.9亿元,同比增长1.8%。

房地产开发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项目开发周期比较长,企业需要长期且充足的资金支持。但近三年,金地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直为负值。根据历年财务报告,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金地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5.6亿元、-9.5亿元和-25.5亿元。那么公司是如何缓解资金链压力的呢?

第9篇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由于受到拜占庭文化启发,而制定一系列精到的礼仪。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而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时,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由于受到拜占庭文化启发,而制定一系列精到的礼仪。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而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时,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在17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进餐。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与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庐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被教导用餐时双手要放在桌上,但是英国人却被教导不吃东西时双手要放在大腿上。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12世纪,当意大利文化影响到法国时,餐桌礼仪与菜单用语变得更为优雅与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纷纷问世,应邀做客赴宴会时,必须注重下列几点,请帖上假如有注明H.S.V.R(敬请赐复),务必函复是否接受邀请。准时赴宴,不早到也不迟到。被主人请入餐厅时,必须保持站立着,直到女主人坐下来以后才能就坐。每道菜端上桌时,等待女主人示意才开始进食;用餐完毕,女主人站起来后,才可以离座。除了面包以外,任何食物都不可以直接用手指头碰触。面包不可以用刀切割,必须用手撕下一块,涂抹奶油后送人口中。切割食物时不可以发出声音,刀子始终不可以放入口中。每道菜用完后,必须将刀叉整洁地摆在盘上,喝汤时,用汤匙往外舀,然后就着汤盆边缘喝汤,在法国不可以倾斜汤盆,在其它国家可以向外倾斜,方便舀汤。古代希腊人待客时,在进入餐厅以前会先请客人更换凉鞋,让客人感到轻松舒适,主人也会把最好的座位留给生疏人。

而罗马人由于喜欢卧着进餐,不但餐前先沐浴,还换穿毛料的及膝长袍以方便躺卧。罗马贵族喜欢在三面有躺椅的躺卧餐桌用餐,上菜时仆役的双脚随着音乐的节拍移动,先端给主人。时至今日,这些餐桌礼仪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在欧洲国家还保留了下来。当你前往朋友家做客时,穿上体面的衣服,携带适当的礼物,言谈举止处处显现出优雅与涵养,永远都是必要的。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