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思政建设

时间:2023-03-06 15:58:48

导语:在思政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思政建设

第1篇

关键词:医院政工;思政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36

1前言

思想政治作风工作关系着目前社会思想政治观念的转变,医院作为我国目前社会居民寻求医疗保障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我国道德的建设、社会和谐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我国医院政工思想政治作风的建设工作。有助于改善医疗行业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我国民众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水平。

2目前医院政工队伍建设的发展现状

2.1工作模式比较单一,且现代化程度低

目前工作模式的单一化是医院政工队伍建设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很多的医院政工部门中仍然采用了传统的工作方法,已然无法满足于目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需求,因此,要保持与时俱进,除此之外,还存在着现代化程度比较低的问题,没有有效的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信息的快捷性,因而影响到了医院政工具体工作的开展。例如有关思政建设内容的网站,没有实质性的工作内容,因而没有一定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医院政工队伍与工作内容的宣传。

2.2政工队伍的价值观念不正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借助于网络接受到更多的思想与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身价值观与思想的改变。因而导致了医院的基层工作人员出现了对工作热情不高、抱怨与怠惰等现象,从而对医院政工队伍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恶劣的影响。

2.3对工作缺乏正确的定位与职能发挥

由于医院政工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出现怠惰、应付工作的情况,对于自己的工作责任心不够,往往对于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却视而不见,并且还缺乏一定的团队意识,在工作中总是具有明哲保身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院政工队伍的凝聚力,制约着医院政工部门工作的开展。

2.4基层的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我国医院政工相关工作人员的需求量急增,而导致了很多基层的人员在入职时,并没有完成相关业务与技术方面的培训,从而影响到基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思想政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了这些基层工作人员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工作所提出的这种要求,除此之外,医院还缺乏对政工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系统化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相关的工作人员无法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因而与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团队能力相脱节,无法满足于时展过程中对医院政工部门工作人员所提出的要求,从而影响到其思政作风的建设。

3加强医院政工思想作风建筑的有效措施

3.1医院政工干部深入基层

3.1.1深入的了解基层的思想与心理状况

首先医院政工干部要深入的了解基层的思想,医院的政工部门由于其工作的性质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针对医院内工作态度有问题或者是思想道德有问题的职工进行教育与纠正,因此,根据工作内容的需求,需要医院政工干部深入到整个医院的基层了解职工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需要教育的职工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交流,从而有助于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指导工作。医院政工干部深入到患者中,并根据他们对医疗过程中所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的分析与改进,从而让医院对患者的服务更加满意。

3.1.2积极听取职工的意见

由医院政工部门工作内容的性质,决定了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的听取采纳医院多方面的意见。由于医院每天的工作强度都非常的大,而且在时间与工作量的安排上也非常的紧凑,几乎没有过多的时间与医院政工部门的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而且医院这种特殊的场合也不适合于谈话,因此,这就需要基层的科室员工能够积极的提出,在t院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意见,不仅能够节省医院政工部门工作的时间,而且也不会占用基层的科室工作人员太多的时间,有助于达到很好的工作效果。除此之外,医院政工部门还要多组织活动,由于医院政工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平衡整个医疗过程中的关系,通过医院政工部门,通过让医院的患者得到非常满意的治疗、基层的工作人员能够认真踏实的工作。针对医院日常工作过程中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要向上级的部门进行积极的反映,同时经常性的组织一些活动,让基层的工作人员勇于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与意见。并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而医院政工部门则要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不同建议,并采取其相应的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行效果。

3.2对持严格的作风处理原则

即坚持快、准、狠的作风处理原则,同时也是医院政工部门作风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只有坚持这种作风的处理原则,方能够有效的处理好医院内部的作风问题,并彻底的解决因问题而引起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医院政工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作为治理医院作风的人员,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起公正的政工人员形象,从而促进医院政工部门相关工作的执行。

3.3创建求真务实的作风

3.3.1用人机制

医院政工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完善医院的用人机制时,需要把医院职工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与医院的目标相结合。例如在进行选拔与使用机制时,对于医院中岗位的设置与分配,要有效的与聘用机制相结合起来,并且与用人的机制相融合,根据这个医疗行业中人才的进出,建立起符合医院自身特点的用人机制,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分配机制,从而有助于建立起优化人才的结构。

3.3.2教育机制

即对医院的全体职工的思想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规范与教学。并通过建立起科学家化的管理组织与职工管理、文化管理体制,加强对基层职工思想方面的分析与调查,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过程中的态度与思想表现,根据医院的调动对基层的员工工作环境进行调整,并对他们所存在的心理变化与工作难处进行及时的了解,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树立良好的医疗风气。

3.3.3良好的工作环境

医院的工作环境主要是指对医院员工的调动、工作的分配以及后勤的社会化等相关的问题,以及各个不同部门之间所存在的利益冲突,为医院职工所造成的思想压力与矛盾等,针对出现的这些情况,医院政工部门要有效的协调好职工之间的关系、员工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等,通过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让整个的医疗环境更加的健康与和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4结语

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社会的背景下,传统的党建措施已然无法满足于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于医院的党建的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加强医院政工的思政作风工作,有助于推动医院的思想改革。

参考文献

[1]高欣欣.注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促进医院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J].淮海医药,2011,(01).

第2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岗课赛证;线上线下;PLC

PLC是自动化生产线的核心控制设备,加快培养掌握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的工程技术人员,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然而,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培养的高职毕业生与实际工程应用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源于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1]。因此,本文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PLC控制编程与实践”课程为例,分析传统教学现状,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施。

1传统教学现状分析

1.1学生学情差异大,难以实施有针对性教学

本专业生源主要来自中专升大专和五年专的学生、以及小部分高中生源[2]。生源的多样性,直接导致学情差异较大:普通高中生源的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计算分析能力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偏弱;五年专和中专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能较为熟练使用仪器仪表进行电路组装调试,但电路自主设计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偏弱。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不统一,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答疑解惑,学生结合自身学情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训练、控制学习进度的需求。

1.2学生思维过程未得到有效训练

传统的课程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一般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两个环节,教师讲授任务相关知识并进行操作示范,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按部就班进行操作,缺乏主动学习、思考的机会;工作流程意识、制定工作计划与实施计划的能力未得到有效锻炼。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能掌握PLC控制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硬件电路设计能力较弱、程序设计与调试、系统整体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困惑较多、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等现象。

1.3考核评价方式形式单一

传统考核评价由教师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个部分组成,形式单一。虽然有设定明确的考核标准,但分数评定主要依靠教师课堂巡视检查小组的操作情况、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给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学生只能了解到得分分数,未能获取到具体的得分构成,未能对学生行为改进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且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课中操作行为规范、课后任务拓展情况难以实施有效评价,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2教学总体设计

2.1坚持“课程思政、岗课赛证融通”教学理念

本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基于PLC工程师岗位实际需求、融入“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与高级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相关标准,构建以PLC工程师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同向同行,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2.2对接就业岗位,重构教学内容

基于PLC工程师岗位的工作内容、标准与工作过程,归纳PLC工程师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的内容与要求,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智能化电工实训平台、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进行教学内容重构,包含四大项目:PLC应用体验、智能路灯系统设计、智能小车送料系统设计、机械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每个项目又根据实现的功能不同,划分为三个阶段性的子任务。在真实的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主动制定工作计划、加强交流沟通,有效提升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三阶段、五环节、四维度”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三阶段、五环节、四维度”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涵、拓展评价维度;采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1)采用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解决学生学情差异大的难题。选择真实的企业工作案例、在线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借助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学生可结合自身学情有针对性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训练,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自主控制学习、任务实施进度。2)信息技术助力“三阶段、五环节”落地实施。云班课平台在线学习资源、知识测试、在线交流互动等功能,将教学过程从课中进行延伸,使得“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教学落地实施。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记录“探、导、践、评、升”五个层层递进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操作行为规范与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在PLC工程师工作过程中进行方案选型、硬件接线、程序设计与系统联调,实现任务目标,思维与技能得到有效训练。3)全过程多元“四维度”评价体系,拓展评价维度。结合“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竞赛规程和高级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科学设计四维度评价体系,从“自主学习参与度、任务实施规范度、系统功能完成度、职业能力提升度”四个维度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评价。通过云班课平台的知识测试、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的操作任务,形成自主学习参与度的评价。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对操作规范行为进行监督记录,形成任务实施规范度的评价。在成果分享、成果展示中借助云班课平台实现师生共评、组间互评、组内互评,形成多元主体的系统功能完成度的评价。通过课后拓展任务和课前课中结果评价的比较,发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变化,形成职业能力提升度的评价。

3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环节分为“探、导、践、评、升”五环节。1)探:课前自主学习,在线操作体验。在线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在线互动平台,使得“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成为可能。学生在云班课平台上完成任务相关的知识点学习和测试,进行问题研讨,老师参与解答。各小组根据学习情况,通过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课前竞赛任务,体验PLC工程师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对操作规范行为进行监督记录,方便老师掌握学生的操作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2)导:工作情境导入,明确任务目标。通过在线视频资源让学生直观观察PLC系统工作过程,实现工作情境导入,并与学生一起分析PLC系统功能要求,明确任务目标、工作流程。3)践:小组分工、虚拟仿真与实物实践相结合;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参与小组讨论并给予指导。使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在虚拟仿真平台上进行PLC硬件接线、程序设计、编译与仿真运行,验证计划可行性,及时调整计划;在线平台实时反馈学生操作情况,针对不规范行为自动扣分并给出正确操作提示,规范学生操作行为。仿真验证后,接着小组在智能化电工实训平台进行操作实践。小组记录并讨论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评:小组展示、检查评价。小组展示PLC控制系统的实现成果,在成果分享中提升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分享,既有助于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又能促进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对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启发学生思考,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5)升:课后拓展,提升职业能力。拓展任务与职业技能大赛“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的竞赛内容、高级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内容有效结合,教师在云班课平台拓展任务,学生根据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自主选择拓展任务,以赛促学、以证促学,提升实践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学习效果

4.1全面提升学生能力,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的在线资源、在线交互式仿真平台营造仿真情境下的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探、导、践、评、升”梯度教学、“自主学习参与度、任务实施规范度、系统功能完成度、职业能力提升度”四维度促进学生学习,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硬件接线、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4.2增强职业认同感,达成课程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同向同行,将思政元素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在硬件接线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劳动精神、在程序设计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任务实施中培养安全操作意识,以赛促学、以证促学,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技能,达成课程育人目标。

5结论

本课程对接就业岗位,进行教学内容重构,采用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三阶段、五环节、四维度”教学策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达成课程育人目标。后续将持续完善课程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势,提升教学质量[3];加强校企合作,打造真实工作场景下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苗秋华,管志光,闫勇增.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1(16):151-152,154.

[2]彭胜敏.工学结合岗位导向的高职电子CAD教学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5):22-25.

[3]赵志群,黄方慧.德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0(10):73-79.

[4]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第3篇

1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条件

加强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十分有必要,其能够满足当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从小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正确面对现如今多元化的文化思潮。思政建设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目标上来说,心理学课程教育目标和思政任务目标相统一。心理学课程关注于学生的心灵,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其教学目标并不只是传授学生心理学知识,而是强调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育,旨在教会学生管理情绪,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应周围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立德树人相统一,同样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挖掘;其次,从内容上来说,心理学课程内容补充了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结合不仅加强了对学生道德思想的培育,树立正确价值观,还强调了学生的人格发展,关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走出误区,正确对待多元化的世界;最后,心理学课程具备隐性课程功能。相较于心理学课程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体系化,其主要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多属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态度较为消极。而心理学课程属于隐性课程,其并没有精确的系统化内容,充分体现了言传身教,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学生,可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1]。

2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原则

2.1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小学教育心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在于以心理课程内容为依据,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防止过于生硬地嫁接而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消极对待心理课程学习。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意识,积极乐观地生活态度,形成独立个性,学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是学生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2]。在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2.2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

在进行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时候,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要遵循发展性原则。指的是要明确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主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为基础,来不断地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二是要遵循积极性原则。指的是在实施小学心理课程教育的时候,既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从正面予以学生积极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使之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获得更多的正能量[3];三是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指的是在开展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时候,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制定适宜的教学内容,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扰,使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3加强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措施

3.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将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融入其中,正确认识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本质,不仅仅着眼于课程内容或是学生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而是要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体现,简而言之指的是在实际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其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并予以其更多的信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彼此之间通过和谐的沟通交流、分享互动,来形成健康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成长[4]。在实施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作出示范,介绍自己,然后让学生也来介绍自己,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学生互相熟悉。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采取学生分组讨论,或是提出一个话题与学生共同探讨,以此来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价值观,或是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2开展主题体验式教育

从构建主义理论知识来说,其认为所谓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构建理解的过程。基于此,在开展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过程中,应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变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健康知识体系,予以学生更多的鼓舞和激励。可实施主题体验式教育活动,围绕某一中心,将其作为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主题。比如说,在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得到与失去”为主题来进行探讨,让学生学会面对困境,并从中发现真善美[5]。具体操作如下:教师拿出学生最喜欢的物品,然后学生通过参与比赛的方式来获取奖品,获胜者可得到此物品,其他学生则无法获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比赛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得失观,并且在失败后保持积极雷管的态度,并去体会比赛过程中的收获,以促使学生积极应对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又如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或是分小组共同完成某一个项目,通过这种合作体验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且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体谅对方、尊重伙伴、包容朋友。

3.3重视本土文化导入

在小学教育心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本土文化导入,这是因为当前受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各类文化思潮涌入,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为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高效的心理健康本土化教育。例如,虽然小学生的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相对来说较小些,但同样需要引导其管理自己的情绪,积极面对所遇到的压力,基于这种情况则可将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的身心和谐统一观念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通过运动、唱歌、调节呼吸等方式来进行放松。

3.4坚持与时俱进,提升心理健康教师教学水平

加强小学教育心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离不开心理教师的作用,其需要贯彻落实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指导纲要,明确心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必要性,从自身做起,有效融合心理课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小学教育心理课程教学水平,完成思政建设任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全面了解心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全方位、全面化、全过程地开展育人工作。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课程思政建设认知理念,不断地学习新的心理健康知识,并且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从而实现心理课程思政目标;第二,提升教师的思想意识水平。对于心理教师来说,其不仅仅是为学生解答疑惑,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作为心理教师其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意识,要明确自身职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学生扎实的心理知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培育,实现育人目标,升华心理课程,满足思政建设要求;三是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培训。指的是心理教师应当坚定政治立场,以理论为指导,充分将其融入于小学心理课程教育中,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围绕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挖掘更多的思政因素,开创全新的协同式育人模式。

4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思政课;专业课;对接途径

思政课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改革也一直在进行,并取得很大成绩。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其教学效果并未得到有效发挥,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较为突出。高职院校强调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技能性,专业是其发展的品牌,因此对专业课建设高度重视,而人文基础课则逐渐被边缘化,尤其是思政课。大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与不同专业学生的切身利益、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联系不多,没有贴近高职生的思想实际,学生们认为思政课理论性过强而实用性不强,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行,思政课和将来找工作关系不大,这是形成思政课吸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重点研究如何将学生所需与思政课所求相对接。而实质上二者本就一致,学生希望未来在社会中能发挥所能,有好的发展;而思政课是以育人为目的,求的是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为社会服务。那么,二者的对接也就有了坚不可摧的根基,即就业。本文就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专业谋发展,对思政课与专业课的一体化建设进行研究。

一、更新理念,正确认识高职人才培养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择业自由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可见,高职院校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上,是坚持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思政课的改革也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更新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本,把高职生所需与思政课所求真正结合起来。思政课如何能摆脱目前的不利因素,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育人目标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形成联合育人的人才培养观念,积极融入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大思政”教育中来。

“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从全局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的看法和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让思政课不再是孤立的课程,而是要对思政工作全方位、立体式的主动占领。要与一切与学生培养相关的课程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要将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专业课教师相结合,增加思政研究厚度;要将思政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结合,把思政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人文教育大系统中;要将思政教育与企业、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教学实效性等等。只有将思政课置于更大的环境之中,才能提升其影响力,达到效果最优化。

“大思政”教育中的思政课与相关课程、部门、团队、企业、社会相结合的主线就是将学生所需与思政课所求有效对接。无论结合的对象是谁,只有将思政课、专业、企业、社会的需求融为一体,进行四位一体的建设,才能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才能让学生在思政课中得到有价值的东西。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必须本着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理念进行课程改革,使思政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立足专业,与专业课建设有效对接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思政课就必须把握住这一关键点,立足专业,将高职职业性的典型特点在思政课中突显出来。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建设之间融合度不深,甚至脱节。许多思政课教师不清楚或不甚清楚自己教授的学生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将在什么岗位上工作,这些岗位对从业人员有什么具体要求,这势必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不喜欢思政课也就很正常了。

而事实上,思政课和专业课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是一致的,有共同发展的基础,二者均要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体现出职业要求。思政课只有立足专业,与专业课建设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发挥它们之间的互补效应。这样才能贴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政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也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到在思政课中所需要的东西。思政课如何能与专业课建设有效对接,可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深入了解学校主要专业群

既然专业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品牌和灵魂,专业的设置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那么,思政课教师对学校设置的各大专业群就要先有总体性的认识,再结合自己所教专业进行具体对接。对学校主要专业群的了解可从三个层面:社会和行业、专业课教师和学生。

1.结合社会和行业深入了解。学校的所有专业都是针对行业、为服务社会而设置的,而社会和行业又总是在发展变化着的。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不断从宏观上了解本学校各大专业群的发展趋势,并及时引入思政课相关内容中。

2.结合专业课教师深入了解。专业课教师无疑是对所教授专业最为了解的,对各大专业群深入了解的直接途径就是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与学习。专业课教师会对各专业有具体的了解,将从微观上给思政课教师了解各个专业进行指导。

3.结合学生深入了解。一般来说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相对浅显和具体化,很多学生选择专业时,了解的只是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率高不高,将来会从事什么岗位,多注重这个专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待遇,而忽略该职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不利于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看法和认识程度后,才能有的放矢,结合社会或行业需求、专业课培养方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二)创新思政课与专业课建设结合模式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已能体现出思政课与专业课建设的结合,但在实践效果上不尽如意,所以在有宏观架构的基础上要对具体的结合方式进行创新探讨与实践。目前思政课基本上采取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教学实效性大大增强,在此基础上融入专业课建设,将会真正显示出思政课的生命力。

1.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教学互动制度化,共同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作为基础课中的分支与专业建设间相对独立,教师间交流甚少,即使有交流,也未形成制度化。思政课侧重德育,专业课侧重技能,各展所长,但是,在共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上却存在欠缺。现在的用人单位既看重学生“知识、技能”这样的硬实力,也越来越看重“沟通能力、性格”等软实力。如何让这一硬一软相得益彰,首先就要使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间的互动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要形成制度化固定下来,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计、实践活动、考核评价的互动都需制度化。其次在此基础上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团队老师共同确定教学目标、共同选取教学内容,根据专业所需重构课程内容,关联性较强的内容可相互融入彼此的教学设计中。

2.结合专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模块化。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以专业人才培养为导向,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补充,进行模块教学,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将教学内容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大模块,再将每一模块的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程对接,以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为选取、补充教学内容的依据。在安排实践教学模块时,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设计,突出职业性。活动方案的设计以解决好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尽可能地把服务、学习、教学结合起来。只有结合专业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思政教育不是空洞说教,而是与他们的未来密切相关的重要环节,能为他们适应企业、立足社会提供强劲动力。也只有学生主动融入思政课教学,才能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同时对专业课建设起到服务和支撑作用。

3.结合专业引入企业文化,教学过程情景化。一般专业课教学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多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对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目标、价值观、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很多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技能上并不差,但在职业素养上却有所欠缺。因此,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需要思政课的大力推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企业文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课堂教学中引入的案例要贴近企业生活。思政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最常使用的,如果选择的案例是发生在企业中或与企业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学生则会被吸引其中,产生共鸣。其次,教学课件中引入的图片、视频展示企业文化。现在一般学校的教学都会借助多媒体,图片和视频能生动展示出企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去企业实习、实训前能接受到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最后,实践教学组织的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以调研、讲座、辩论、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的实践活动能够以企业文化为主题,将企业生活的情景模拟再现,这样能够大大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总之,只有将思政课与专业课建设相融合,立足专业谋发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之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有效地将理论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让每一个学生觉得思政课有用、实用、好用,学生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学才能如春风化雨,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实现全过程育人,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身份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 意见[Z].2010-03-19.

[2]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9-01-14.

[3]邵建平.论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 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第5篇

在查阅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等各个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8份,回收率94%。问卷由17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大学生校园出现现象和社会实践方面的具体情况。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各学院(部)在校不同专业的大二本科学生,同时还通过座谈、QQ群等方式听取大学生的看法,以期全面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在了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方面,38.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作用,25.0%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太枯燥,还有16.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必要,只有16.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65.0%的学生偶尔关注时事新闻,25.0%的学生天天关注时事新闻,还有10.0%的学生对时事新闻不感兴趣或因为考试才关注。另外,41.8%的学生基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5.6%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太了解,甚至有7.6%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了解。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总体上思想政治态度端正,但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存在偏差、思想政治教育不易让学生接受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2.利用网络学习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现代网络技术兴起与应用确实对大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40.2%的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查找或浏览资料,18.9%和17.2%的学生上网主要是聊天交友或打发时间,13.9%的学生上网玩电脑游戏、娱乐。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能正确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功能并使之发挥良好的作用,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功能,从而产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交友或打发时间等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多加教育和引导。

3.校园文化作用方面

在大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问题上,30.3%的学生认为丰富了学习生活,26.1%的学生认为丰厚了校园文化底蕴,20.1%的学生认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17.6%的学生表示凝聚了师生人心。在校园文化功能体现方面,29.4%的学生认为体现了学校的人文气息,28.1%的学生认为体现了学术氛围,21.3%的学生认为体现了校风教风学风,15.0%、6.3%的学生分别认为校园文化体现了校园建筑风格、管理制度等。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充分证明了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4.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认识方面

调查表明,有35.8%的学生对实践类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22.5%的学生认为是志愿者服务类,15.8%的学生认为是学术类,14.2%、11.7%的学生分别对艺术类、竞技类活动感兴趣。30.6%的学生不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活动内容、形式不新颖,25.8%的学生认为活动主题意义不大,25.0%的学生认为活动开展时间不符,18.5%的学生认为活动宣传力度不够。35.2%的学生认为增加校园人文气息应优先考雕塑,21.6%的学生认为是刻字景观石或其他表达形式,12.4%的学生认为应优先考楹联,28.9%的学生认为当前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困难是筹措经费,22.9%的学生认为活动虎头蛇尾,实际成效不大,16.3%的学生认为宣传组织不到位,人气不旺,15.1%的学生认为审批手续繁琐,12.0%的学生认为租借场地困难。调查表明,校园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起着较深影响,认真组织和开展好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校长远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三、校园文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上述调查分析表明,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在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比较模糊,因而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二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陈腐、单调,相对肤浅,形式单一老套,缺乏新意,影响力、号召力不够,学生对现有内容并不满足,造成大多数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失去兴趣,感觉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收获不大。三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认识不足,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同起来,不能给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条件,大多校园活动是走过场、摆样子、做表面文章,没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四是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娱乐化和政治化的不良倾向,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业余活动开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两者缺乏良性互动。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积极支持、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尤其对那些能反映校风、校园精神,能起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社团活动,要从人力、物力与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为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做好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让更多的人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保证其普及性、群众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

校园文化活动的核心是提倡校园精神,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以实现对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综合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塑造。要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作用,使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有所收获,必须不断挖掘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动态、兴趣爱好、培养规格等实际情况,不断推陈出新,使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生动别致,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

3.发挥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在网络的快速发展下,一些立足于网络之上的新兴技术迅速崛起,例如自媒体,一经上线,好评如潮,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但是这其中,因为人人都变成了舆论的传播者和分享者,大学生作为一直走在时尚前沿的群体,每天都会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不同人群不同方面的信息,其中一些不乏与主流观念相悖的,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便可能被误导,以为其理论并非错误的,而是小众的。针对这一现状,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不可放任自流。可是纵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所以高校辅导员要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从网络入手,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化能力,开辟全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力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思政立场和思想观念,使其可以成为贴合社会需求发展下的综合型人才。

一、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目的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政治立场。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飞速发展,缔造了诸多中国式奇迹,俨然从备受欺凌中彻底成长起来,成为国际上让人无法忽视和轻视的存在。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从未中断。在网络环境中,无国界之分,很多敌对势力妄图从思想上动摇我中华少年的政治立场,在价值观上挑拨国家和学生之间的共同信念,以此动摇其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1]。对于高校辅导员要对该问题给予一定重视,首先明晰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以此从出现思想政治立场根源问题入手,发挥网络思想政治育人的作用。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调整,始终秉持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指导,纠正学生思想政治立场中的问题,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化能力。(二)牵引网络舆论发展。在网络环境中,很多热点话题一经出现便会被推上制高点,所有人都可以各抒己见,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进行点评或者批判,这种现象对于舆论中心人物成为一种网络暴力。而大学生是一直走在社会前沿的人群,关于热点话题也经常发表自身的看法,甚至引领舆论的导向。在长此以往中,部分学生自身已然成为“网络暴力”中的一员。这本身在思想政治层面上就为错误的,任何社会热点的发生,都会有其必然的原因,或者网络上出现的消息也是片面的,抑或者立场和所处环境不同,都是造就不一样的结果[2]。而大学生私自引导舆论很有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辅导员要针对这一现象,提升自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使其可以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待一切事情未明之前,不要任意发表自身的观点,因为这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同时,也为引导舆论的正确发展作出贡献。(三)延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传统思想政治课堂,大多以说教为主,这种教学形式过于陈旧、固化,让本就无趣的思想政治课程氛围变得更加低迷。学生对于该课程兴趣缺缺,但是为了完成课时任务和应对考试,只能保障出勤和及格,从根本上来说,传统思想政治的教育质量已经严重下滑。并且立足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已经发生变化,其更加崇尚个性化的教育和平等的教学方式[3]。所以高校辅导员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经常性以朋友的口吻和学生增加互动,尽可能地减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另外网络思想政治类型问题较多,辅导员可以借助其资源的丰富性,并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将传统教条说教的思想政治教育演变成为日常交流,进行渗透,延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能力建设现状

虽然传统思想政治课堂可以带给学生一定思想政治方面的督促作用,但是也因为其他方面诸多因素的限制,在教学质量上无法达到预设标准和效果。而高校辅导员开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立足于传统思想政治课堂之上弥补其短板,但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高校辅导员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下就重点问题详细罗列。(一)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淡薄。高校辅导员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性较低,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职责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而是将眼光放置于工作任务量的增加上。并且诸多高校辅导员虽然响应该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改革,但是并没有从实际上领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而是依旧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方式,与线下的思想政治课堂别无二致,只是教育环境变成了网络。这种淡薄的只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意识,根本无法发挥网络思想政治的优势,相反可能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让学生从对思想政治课程没有兴趣到厌烦的程度,和网络思政教育初心背道而驰,没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二)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有待提升。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多极化、信息化等诸多特点,而部分高校辅导员虽然接受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但是在网络中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信息素养较低,使用的方式过于生硬,无法达到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们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提升上来。所以关于高校部分辅导员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升,杜绝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无效性。(三)高校辅导员信息技能普遍偏低。现代教育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不但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操作能力。而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一些高校辅导员年龄为中年,所以其对于网络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较差,并且没有经过专业和系统的培训,对一些大学生喜欢的网络平台使用相对陌生,使得在针对思想政治敏感问题的案例选择上,受到极大限制,无法针对普遍、重点的问题进行纠正,使得很多严重的思想政治问题被忽视或者略过,限制了网络思想政治优势的发挥。

三、强化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路径

(一)纠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关于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必须进行纠正,因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作用,如果高校辅导员意识不正确,将带给学生更多负面影响。首先,高校高职院校要认识到高校辅导员产生这种心理的诱因,因为高校辅导员也需要面对家庭、工作等所有问题,工作压力的一再增加,对于辅导员来说,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4]。所以,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情况的辅导员进行详细调查,根据因人而异的情况进行解决。例如,部分高校辅导员家庭负担较大,对于增加的工作量较为苦恼,所以高校便可以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薪酬问题的增加,帮助高校辅导员解决后顾之忧,才能让高校辅导员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运用网络思想政治进行教育问题,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摆脱各种心理问题的影响,重新拥抱美好的大学生活。(二)提升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首先,要让高校辅导员自身认识到网络信息在当今社会中使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使其可以自身主动地去探寻如何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以便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高职院校可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探讨大会,让一些信息素养有待提高的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案例记录下来,在会议上共同讨论,并且让一些信息素养较高的辅导员发表其自身的看法,带给这部分辅导员一些思路,使其可以一点一点积累方式,学习如何与学生形成无界限的沟通,并将思想政治问题转化成幽默有趣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还能拉近师生关系,让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除却这一点,信息素养有待提升的教师可以借鉴一些其他网络思想政治成功的案例,另外需要高校辅导员注意的是在借鉴过程中学习的是如何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话语套路[6]。因为有些思想政治问题可能相当类似,可面对的学生是不一样的,所有学生的性格、兴趣、成长环境等均不尽相同。这些都是高校辅导员在解决学生问题时需要考虑到的。(三)强化高校辅导员信息技术能力。关于高校部分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受制于信息技术能力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让这部分辅导员定期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从最为基础的技能开始,一点一点提升信息技术能力。而这里边提到的一些信息技术能力并非只是单单指代一些如何打开、使用方面的技能,还有一些专门的流行词汇,目前大学生经常会用到的网络词汇具体代表的意思,例如“YYDS、Bat-tle”等,实际指代的意思或者在不同事件和语境中代表的意思,这些都属于信息技术能力范畴之内的,对于一些不太运用网络的辅导员来说,这些是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消化的[7]。或者高职院校可以适当邀请一些这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流,不但可以学到一些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还能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或者针对个别较为棘手的思想政治问题学生,也可以向专家请教或者一起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为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夯实稳固基础,形成多向性的教育合力。

四、结语

第7篇

一、国有工程建设企业创新思政工作的必要性

(一)当前国有工程建设企业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进步,国有工程建设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开展相应的思政工作,但现如今国有工程建设企业的思政工作中都存在着一定问题,影响到企业员工集体价值观的正确确立,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工程建设企业员工并未形成良好的思政工作意识。很多国有工程建设企业领导对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意识到,或者对于如何更好开展思政工作没有清晰的认识,因而在进行思政工作的过程中,企业上下的员工很难形成总体的企业价值观,更难以全心全意地为企业的总体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1]国有工程建设企业员工在进行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对思政不够重视,导致对很多事项都出现了错误的认知。第二,国有工程建设企业员工的政治修养还不够高。国有工程建设企业在开展日常的思政工作时,实际参与到思政工作中的员工并没有较高的政治修养,这就给顺利进行相应的思政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第三,当前国有工程建设企业进行思政工作采用的方式和理念都较为陈旧。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处于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当中,很多国有工程建设企业进行思政工作时使用的理念和方式都不够先进,和当前的社会状况融合度不够高,市场契合度也不够高,因而很多员工对于这种的思政工作并没有较高的认同感,影响到了思政工作的实际效果。[2]

(二)国有工程建设企业创新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

国有工程建设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具有自身独特的经营风格和理念,也有着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需要进行不断的传承,才能够有效促进和保证该企业的长久发展。思政工作就是能够有效传承国有工程建设企业优秀经营理念和精神的重要途径,思政工作进行得好,将会极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员工把心往一处使,共同为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而不断努力。然而当前很多国有工程建设企业进行思政工作的理念和方式都较为陈旧,为了有效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真正发挥思政工作的作用和效果。国有工程建设企业创新思政工作,能够促进企业员工形成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并形成良好的进取氛围。[3]

二、国有工程建设企业思政工作的创新方法

(一)国有工程建设企业需要对思政工作的内容进行创新

国有工程建设企业进行思政工作是一项较为长期的工程,需要保证思政工作的内容能和时展的情况相结合。通常情况下,国有工程建设企业在进行思政工作的过程中,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为了有效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情况,还需要与国内外的政治事实相联系,不断增强思政内容的时效性,并且需要和当下的重要方针政策进行充分联系。国有工程建设企业进行思政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教学队伍的思想内容,保证这些进行思政工作的人员拥有较为先进的思想和教学理念,从而能为提激发员工的兴趣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培训者们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知识的储备量,并且还需要对当前使用的一些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有所了解,并能够自如地将其应用到当前的讲课当中。通过积极应用现代的网络技术,能够充分结合当前的社会,增强思政工作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思政工作培训者在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系统的知识和现实的生活进行有效联系,从而促进员工更好理解。

(二)国有工程建设企业需要创新思政工作的模式

具有新型表现形式的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国有工程建设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自身进行思政工作的模式。在对思政工作的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将思政工作、服务和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保证思政工作能逐渐深入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这样能够促进全体员工通过多个角度学习思政工作,进而接受这种教育。将思政工作和生活、工作相联系的模式,能够全面促进国有工程建设企业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国有工程建设企业在创新思政工作模式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择员工喜欢且易于接受的方式,选择适合员工自身发展特点的思政课程和体系,逐步提高员工的兴趣,避免思政工作过于严厉化的情况出现。同时,国有工程建设企业还应该避免思政工作在封闭的条件状况下进行,吸引更多员工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三)国有工程建设企业需要逐步提高员工在思政工作中的地位

国有工程建设企业进行思政工作主要是为了全面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员工对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理念有所认同,因而需要不断提高员工在思政工作中的地位。员工在思政工作中占据主体地位,将会全面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意愿,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地进行思政学习。国有工程建设企业可以积极运用多种网络技术,并将思政工作中的需要进行培训的内容转化为视频等途径进行展示,这样能够让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国有工程建设企业还需要对员工的日常工作状况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在进行思政工作的过程中有效结合员工的日常情况,并为员工创造较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G711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就是在进行思政课理论学习的同时建立与专业对应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立足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把企业实践与德育实践统一起来,学生通过在企业身临其境,从而对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处事态度等有所认知,并结合课本所学相关职业道德、对待困难、解决冲突、团队意识、组织管理和承担责任等知识从企业岗位中去感受和体会,以实现知行统一。

一、高职院校思政n“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意义

(一)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高职院校思政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工学结合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势,随着教育教学中实训实习环节在不断的增加,教学环境也由原来的课堂教学转换为企业生产现场和实践基地,因而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必然需要能够结合工学改革趋势,一方面体现出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理论性,另一方面还要能够体现出高职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更加明确自身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为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思政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时效性

通过与企业共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简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可以把在企业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作为校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以促进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由知识接受到生活经验的转化;通过在企业实施德育实践教学活动,还能发现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上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思政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训来接触社会。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通过建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可以有效的防止在思政教学中出现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割裂现象,实现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在岗位的实际体验。使思政课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合作

通过对企业的实践条件进行考察,选择条件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实施固定性的实践教学。

(二)、在“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可采取以下方法:首先,按照思政课教学培养目标,设计具体的企业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内容和能力训练融入企业实践教学中;再次,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实践习惯,在企业实践教学中设置自主实践训练课程,如鼓励学生与企业自主沟通,给学生创造机会与企业公平对话;以学生自主实践训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课内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应知、应会、应用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三)、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在实践教学中学校要与企业进行双向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完善相应的组织结构,实践环节要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对从事实践教学人员的编制、待遇等问题有所保障,企业和学校在学生的实践环节上能有所分工。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实践考核机制,对学生实践考核内容应该包括教学大纲、实践活动部分以及最后的实践效果等内容。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评价,可以采用答辩、现场操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通过相应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实践环节中,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三、结语

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实践“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时效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门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最终达到使学生能更加明确自身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为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利红.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双基地”建设的探索[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28-31.

[2]韦文荣. “双基地”实践教学: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15,10:105-107.

第9篇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对于新时期大学生培养工作意义重大,不管是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形势,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薄弱环节以及大学生的新特点,都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一)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从经济基础到意识形态甚至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冲击着我国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高校也不例外。“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1]697,“我们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1]697。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必须把握这些新情况、新趋势、新特点,正确应对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同时,由于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纷纷传入我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1]697。因此,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无论是从数量、质量还是管理上,都有了新的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要求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的新变化、新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还存在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情况。“当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1]178。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三)适应大学生时代特点的必要举措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承担着“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由于当代的大学生属于“90后”的新一代,一方面,他们的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另一方面,他们反对传统、叛逆,思想多元化、个性化,求新求异心理强烈,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加上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以及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大学生发展的要求,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必须把握当今大学生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创新培养方式和手段,以适应大学生培养工作的需要,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其主要内容就是加强这三支队伍的建设。

    (一)加强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具有领导决策能力的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决策领导层,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这支队伍的思想认识、素质能力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支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3]。但是,“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1]178。因此,加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效能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势在必行。“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1]190。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得到重视,在科学的管理与强有力的领导之下,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必须建立由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起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才能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是一支特殊的教育队伍,其特殊性是由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自身的重要性所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关键在于这支队伍的建设。

    1.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与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直接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有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必须强调理论素养。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让大学生接受理论,首先必须彻底掌握理论的精髓和实质,否则根本不可能给学生讲好,何谈学生接受。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突出理论性,以理服人,要让学生明白,因为这门学科是科学、是真理,所以才需要学习。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必须不断钻研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奠定坚实的理论功底,胜任自己的工作,才能完成培养大学生的使命。

    2.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必须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当前,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成果往往不能真正应用到实践之中,存在着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脱节的现象。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将教学与科研分开对待,要么不搞科研,要么一味地科研,未能很好地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知识灌输”、“满堂灌”、“照本宣科”等情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应该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科研究的互动,将学科研究成果充分地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成为教学和科研的“复合型”教师。

    3.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要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摒弃“照本宣科”、“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他们承担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工作。辅导员和班主任有着自身特殊的优势,他们处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与学生联系密切,能够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辅导员流动性比较大、对辅导员角色的定位不够准确等。按照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的是学生管理以及一些行政事务,繁杂的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大部分的时间,影响了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辅导员队伍不够专业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和制约了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针对这些问题,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推行“三化”建设,要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要从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实际出发,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他们适当倾斜,解决好他们的发展问题,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确保其安心本职工作。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保障机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选拔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机制。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的选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