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8:54
导语:在保先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们在业务工作中,一直都在规范经营,对在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和群众投诉举报的一些不良现象,我公司及时采取措施作出反馈,并专门设立投诉电话:3312074;95518.坚决制止不良现象发生,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失,并施行领导亲自接待制度,星期一至星期三负责人刘国锦;星期四星期五负责人王乾坤;星期六星期天负责人李少华。
我公司一直在大力整治损害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贯彻民主评议各项精神,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系统规范经营,一切收费标准都是按照保监会的要求制定的,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吃拿卡要等问题的出现,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行风评议工作,紧密结合保险工作实际,扎实推进行风评议工作。
二、认真组织安排,落实“五项建设奋斗目标”。
为有效推进全市民主评议工作,我们紧密结合保险工作实际,认真抓好组织落实,把市委市政府五项建设的各项文件精神用行动落实到工作中,真正把我**市建设成农业强市、工业大市、生态宜居城市、物流枢纽、和谐**,做出我们最大的贡献。我们**市农业强市,我们人保财险公司必将发挥我们保险的优势,为农民朋友们排忧解难,截止2009年6月25日,共解决能繁母猪赔案2073起,赔款207.3万元,奶牛赔案58起,赔款29万元,解决了农民种养殖户的困难。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保险,广大农民朋友们也都在积极入保,我们保险公司将尽全力保障农民丰产丰收,有力的保障了**经济的稳定。
三、提升政风行风水平,完善自身建设。
公司制定周密详实的内控制度,组织员工开展保险诚信教育学习,使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行风政风水平得到提高。积极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和开展保险诚信教育活动,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健全规章制度,做到规范经营,制定明确的奖励办法,对违反规定者给予处罚,坚决杜绝重大违法、违纪事件发生。加强营销服务部的建设,时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对民主评议工作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
四、提高工作效能,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工作。
搞好民主评议工作和企业效能建设工作,努力落实依据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企业的标准。制定一系列加强企业效能建设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了方便、快捷、高效、为民的工作方案。按要求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种会议、活动,并按时报送相关材料。将民主评议工作提上重要日程,落实了“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行风”的工作责任制。真正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精神面貌。
2005年11月,保监会派员访问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澳大利亚保险集团公司、澳大利亚OAMPS保险经纪公司等机构,重点考察了保险市场发展状况以及保险职业教育培训情况。
一、澳大利亚保险市场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一)保险市场基本情况。截至2004年底,澳大利亚共有人口2020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043亿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5.8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4万澳元。澳大利亚保险业比较发达。2004年,全国保费收入为558亿澳元,世界排名第12位;保险密度2762澳元,排名第14位;保险深度8.03%,排名第17位。
寿险市场。截至2004年12月31日,澳大利亚共有37家寿险公司,管理的资产约为2077亿澳元,保费收入为350亿澳元。养老金业务占寿险公司资产的87%,占寿险总保费的86%,其他份额为普通业务。约26%的养老金资产是以寿险保单形式持有的。趸交业务占寿险保费的80%,其中大部分为与养老金相关的产品。银行控股的寿险公司占寿险总资产的40%,新单业务保费的45%,总保费的43%。外资寿险公司占总保费的31%。
财产险市场。截至2005年6月30日,澳大利亚共有财产保险公司133家,净保费收入为211亿澳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财险市场净损失率为62%,比上年同期增长58%。净承保综合赔付率为86%。税后净利润为51亿澳元。财产险公司总资产为801亿澳元,总负债为560亿澳元,净资产为 241亿澳元。
(二)保险市场主要特点。
一是保险市场集中度高。少数保险公司通过购并和重组,实现集团化经营,占据保险市场大部分份额。截至2004年底,前3大保险集团占寿险保费收入的58%,前10大保险集团更是高达90%。截至2005年6月,澳大利亚前5大保险集团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0%,投资收入的67%,总资产的63%。
二是保险产品多样化,非传统型产品比重高。澳大利亚社会福利水平高,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较小,因此在保险需求上对传统产品需求较少,而对投资理财类产品需求广泛。截至2004年底,澳大利亚的寿险保费中,投资类产品占73.4%(其中投资连结产品为60%,投资型分配年金为7%,投资连结账户型产品占6.4%),风险型保费占12.7%,其他类型年金占11.4%,传统型产品约占2%,非投连型分配年金占0.5%。
三是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亚有保险经纪公司5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不仅提供保险销售服务,而且具有开发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融资的功能。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开发产品、进行保费融资,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澳大利亚法律不禁止保险人投资保险经纪公司,但保险人向保险经纪公司的投资超过14.9%时,应向监管机关报告。不过目前在澳大利亚由保险人全资拥有的保险经纪公司很少,主要是因为此类保险经纪人的身份很难得到其他保险公司的认同。
四是监管部门重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澳大利亚保险监管部门除对强制性险种的手续费率有规定外,如雇员赔偿保险的手续费率为5%,汽车意外伤害保险的手续费率为10%,对其他险种的手续费率没有限制,完全由市场调节,税务部门允许手续费全部进成本。市场竞争使各家保险公司的手续费率大体相当,如车险手续费率总体水平为15%左右。同时,保险消费者有权了解保险公司支付的手续费高低,消费者的监督使保险交易保持了较高的透明度。
五是购并和重组是保险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IAG是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财产险集团,旗下共有7个子公司,但70年前该公司只是一个向道路救援服务会员提供汽车保险的互助社。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收购和重组,IAG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公司。
六是保险行业协会发挥了较大作用。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保险行业协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共有58家会员,会员业务占行业的90%以上。该理事会在维护会员利益和为政府分忧解难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在过去费率统一时,主要协调各家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费率放开后,主要代表行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协调有关政策。
二、澳大利亚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
澳大利亚的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是由保险协会或学会组织推动的。澳大利亚主要有四家保险行业组织,即: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投资和金融服务协会、全国保险中介人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这里重点介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ANZIIIF,以下简称澳新学会)。
澳新学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保险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位授予培训计划和会员资格考试制度。该学会于2000年在澳大利亚保险学会和新西兰保险学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目前有合格会员11794名,在各州和领地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在新西兰)都设有分支机构办公室。
澳新学会授予学位的保险培训计划。包括非寿险、寿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财务规划。其毕业生可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申请修读本科、硕士和 MBA课程。此外,澳新学会还设计了“继续职业发展计划”,所有会员可以自愿选修。澳新学会各分支机构每年为会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组织社会活动超过200次。此外,学会确立了保险业员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标准,促使其他提供保险教育的机构据此重新规划教育和培训方案,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案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这些标准。
澳新学会的保险学会会员资格考试制度。澳新学会开办的会员资格考试是为保险、金融界人士开办的一种专业考试。该项资格考试分为财产保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和人寿保险四大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财产保险准会员考试课程包括服务消费者、保险法与监管、保险产品、核保引论、理赔。保险经纪准会员考试包括经纪环境、风险管理与经纪人、管理经纪业务、经纪程序与实务、管理客户服务。损失理算会员考试包括损失理算原理和实务、理算协调、准备损失理算报告、财产保险损失理算、意外险损失理算、组织管理6门必修课和其他2门选修课。人寿保险准会员考试包括人寿保险核保、应用人寿保险法、精算基础与报告、人寿保险营销原理与实务、营销组织、退休金保单与实务引论。
三、启示与建议
(一)集团化经营必须注重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建设。集团化要达到高效率,其前提条件是集团公司拥有强有力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目前,我国共有6家保险集团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的规模效应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在加强保险公司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今后,应将保险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与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尽快形成一批公司治理富有效率、内部控制严密、竞争力强的保险企业集团。
(二)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保险人才、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澳新学会的发展历程显示了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还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存在一些保险职业培训机构,但大都实力较弱,没有形成市场品牌。应借鉴国外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经验,立足于国内保险业发展实际,采取“监管部门推动、行业组织主办、保险公司参与”的模式,密切联系市场,积极引进和开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议建立全国性的保险考试培训中心,负责对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的培训。
(三)保险经营应因地制宜,适时拓展业务领域。和澳大利亚相比,我国保险需求呈现多层次、差异大的特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部分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居民对理财类保险产品需求较大;而广大农村地区则对传统型的低保费、高保障的风险型保险产品需求较大。同时,随着社会养老、医疗制度的改革,城镇居民对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保险企业在开发保险产品和制定市场开拓战略时,应找准市场切入点,没有必要盲目跟风,丧失经营特色。
(四)大力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发展保险中介有利于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议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经营,支持和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允许保险经纪公司开发和设计保险新产品,提供保费融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保险和保险公估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引进资金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经营记录良好的外资保险和公估机构,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完善保险专业中介从业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尝试建立“保险经纪师”、“保险公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电视剧《乡村爱情2》的故事发生在象牙山。电视剧的拍摄地点也在象牙山。象牙山是辽宁铁岭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赵本山和《乡村爱情2》剧组的到来,是当地的一件大事。每天早上,村民都像上班一样,只要剧组一开工,就蹲在旁边看戏,一边看一边乐,直到剧组晚上收工。于月仙在《乡村爱情2》中,演媒人谢大脚,跟村干部长贵谈恋爱。有一场戏,四十多岁的谢大脚为了讨长贵欢心,打扮成十八岁小姑娘的样子,扒着窗户向外看。只要于月仙一露头,众人就笑个不停。因为电视剧需要同期录音,导演赵本山让大家不许笑了,村民们只好憋着。于月仙演戏的时候,总感觉周围有很多鼻子在噗噗地喷气。后来,赵本山只好下令清场。拍了这么多年戏,于月仙见过拍哭戏清场的,在电视剧《乡村爱情2》的拍摄现场,她第一次看到剧组因为笑得拍不下去而清场。这只是《乡村爱情2》剧组普通的一天。
谢大脚的爆发力
《乡村爱情2》的搞笑在收视率上得到了证明。现在,《乡村爱情2》是电视台继《闯关东》后的新宠儿。截至3月15日数据统计,前11集平均收视率达到7.05%,有些地方的平均收视率甚至达到18.1%这样的夸张数字。于月仙认为,赵本山是缔造这场神话的灵魂人物。赵本山把那么多没拍过电视剧的二人转演员凝聚在一起,弄成了一台真正属于农村的戏。
二人转演员的表演方法跟影视演员完全不同。二人转演出没什么道具,演员完全像旧式艺人那样“平地抠饼”。能够在二人转舞台上“站住”的演员,全都一身绝活,特别善于即兴发挥。但拍电视剧跟表演二人转完全不一样。赵本山对影视表演和二人转都非常熟悉,他能在控制分寸的同时,让“赵氏幽默”均匀地渗透到每一场戏中。悲中带喜,笑中流泪是他的拿手绝活。其中一场戏的剧情是刘大脑袋去谢大脚家,正好长贵来了。谢大脚只好把他藏在柜子里。这场戏的原本设定是很悲伤的。于月仙在一边酝酿情绪,并没有注意到赵本山跟长贵嘀咕。拍戏的时候,于月仙按照剧本上写的,哭着跟长贵解释,可是长贵却并没有按照剧本演。他突然猛地打开柜子,对着柜子里的刘大脑袋说:“柜(贵)宾,柜(贵)宾,就是说你啊?”这下,本来泪流满面的于月仙终于忍不住笑了。
很多人都说《乡村爱情2》里的谢大脚没有《乡村爱情1》里的可爱。对此,于月仙有着自己看法。她认为谢大脚是一个勇敢的女人。遇到事,人前哈哈一笑,人后关起门哭。她的爱人长贵,总是想走出象牙村,去镇上发展。谢大脚必须站起来捍卫自己的爱情。这时候,谢大脚不可能再像十八岁少女一样可爱了。
尽管于月仙为了演出谢大脚,已经增肥了很多斤,但比起自己“情敌”王云的扮演者葛姗姗来说,仍显瘦弱。有一场戏,谢大脚看到王云穿新衣服妒忌,两人撕扯起来。道具拿到手,于月仙一看,竟然是一件特别厚实的毛外套,所有的线扎得死死的。于月仙一看没戏了,跟葛姗姗商量:“要不咱俩就撕里子吧?待会儿你主撕!”二人商量好,赵本山喊“开始”。于月仙一入戏,什么都忘了。她拿起那件外套,一下把衣服从当中撕开,站在旁边的葛姗姗都傻了。于月仙一看自己竟然能把这么结实的外套撕成两半,更兴奋了。不一会,那件外套就被于月仙撕得七零八落。导演一喊关机,葛姗姗直说:“你这么厉害,我哪敢跟你抢老公啊。”
的确,于月仙是个“一入戏便疯魔”的演员。她对自己的表演要求一向很高。这是她第一次演出东北的农村妇女。为了演好“谢大脚”这个农村媒婆,她增肥,晒黑,学东北话,天天和老乡们混在一处。很多人都觉得东北话并不难学,但于月仙却觉得恰恰相反。她认为东北话要是玩着说一两句,谁都会说,但是要演二十多集的电视剧,就不那么容易了。每场戏演完,她都会问蹲在旁边看戏的老乡:“假不?”老乡说:“不假”,她才往下演。
《圣井》,一次圆梦和一个开始
于月仙在演谢大脚以前,一直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个角色。跟“谢大脚”比,于月仙是标准的都市女性。跟其他二人转演员比,于月仙又是标准的“学院派”。演“谢大脚”以后,人们渐渐知道于月仙是赵本山的亲戚。不过在此以前,于月仙也从来没想过向这个“著名亲戚”借力。他们常年在外拍戏,一年见不了几面,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聚聚。赵本山觉得于月仙长得洋气,从来都没想过让她演农村戏。
后来,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于月仙让赵本山看到她的另外一面。这还得从2005年说起。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她的同学杨婷突然提出一个想法:“我们毕业十年了,能不能放弃眼前的一切,重新圆一个舞台上的梦呢?”那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想法不可思议,大家都已经不是刚出校门的小孩了。在于月仙的同学中,除了杨婷、毛孩几个还在演戏,很多人都已经改行,有搞房地产的,开广告公司的,经营美容院的……每个人眼前都有现实问题。这时候,于月仙想都没想说:“我同意。”杨婷逗她:“万一有个让你大红大紫的戏你错过了,可别后悔!”于月仙咬了咬牙:“我不后悔!”后来,大家纷纷支持,一台原本不可能组织起来的话剧,竟然奇迹般地搞成了。这次话剧的剧目,杨婷没有选择自己擅长的喜剧,而是选择了爱尔兰知名剧作家约翰・辛格的《圣井》。《圣井》讲述了一个悲剧:盲人马丁夫妇虽然什么都看不见,却悠然自得,过着平静快乐的生活。尽管村民们时常利用他们的生理缺陷捉弄他们,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世界的美好想象及单纯渴望。突然,光明终于来临,所有的梦想开始被检验、被改写、被践踏……
于月仙最开始分到的角色是一个漂亮姑娘,杨婷是导演兼演疯婆子玛丽。两天后,杨婷实在忙不过来了,宣布由于月仙接替她演玛丽。剧本上写着,玛丽是一个“头发像乱茅草,嗓子像破锣一样沙哑”的瞎老太婆。于月仙每天排戏的时候,都用破锣嗓子说台词。戏排练到一半,他们请来当年的班主任常莉来看排练。常莉看完以后,拉着于月仙说:“你也太大胆了,你每天哑着嗓子排练,演完以后真的成了破锣嗓怎么办?”其他同学也劝于月仙“节省嗓子”,排练的时候,完全可以用正常的嗓音说话,到了真演的时候,再变成破锣嗓。于月仙想了想,还是拒绝了。“一个演员在台上要顾太多东西了,如果我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声音上,会影响我的发挥。”就这样,排练两个月,加上公演一个月,整整三个多月的时间,于月仙忍着嗓子疼,天天不落地用沙哑的嗓音大声说台词。
公演那天,赵本山也来看戏。开演很久,赵本山还找不到于月仙:“小仙哪去了?”“她一直在台上啊!”赵本山这才发现,自己竟然没认出来,眼前这个满台乱跑的疯婆子,竟然就是自己的小姨子于月仙。《圣井》连演了40场,是当年小剧场话剧的一个成功典范。《圣井》本来是一班同学的“圆梦”作品,谁都没指着自己会从中得到什么。然而,就是这台多少有点艺术范儿的话剧《圣井》,却意外地让赵本山看到了于月仙的可塑性。后来,赵本山拍《马大帅2》时,给于月仙打电话,说这里有个小角色,问她愿不愿意演。于月仙一问,这个角色是一个只有几场戏的小哑巴。于月仙想,这也许是赵本山想试试自己的演技,就一铆劲答应了下来。第一次跟赵本山合作,于月仙心里特别紧张,不知道自己的表演风格能不能和赵本山的班底风格统一。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私底下跑到当地的一所聋哑学校去学习手语。手语特别难学,而时间又很紧,于月仙就用DV录下来,回到剧组反复的看,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在拍摄现场,于月仙没时间跟其他演员插科打诨,只是一个劲儿地练手语,直到所有的戏拍完才敢松一口气。于月仙才开始说话的时候,剧组里的人都吓了一跳,他们一直以为于月仙是个聋哑人。
得来全都费功夫
于月仙之所以这么下功夫,是因为一切来之不易。于月仙小的时候,母亲曾在别人的怂恿下,突发奇想地带她去考杂技团。杂技团录取了于月仙。可是于月仙的父亲坚持反对,怕孩子从钢丝绳上掉下来摔死,一口回绝了杂技团。后来,杂技团希望于家改变主意,给于月仙保留了三个月的名额,她依然没去。再后来,于月仙留在赤峰一家职业学校里做老师。全家都非常满意。于月仙父亲家三辈大大小小出过二十多个老师。在家人眼里,教师稳定踏实,为人师表,每年还有寒暑假,是女孩子最理想的职业。可是于月仙却总希望能离开赤峰。
于月仙永远记得那一幕。一九九一年,有一天她走在楼道里,一个女孩突然跑过来,塞给她一张报纸:“于月仙,这个正适合你!”于月仙在报纸的夹缝里,看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启示。那个女孩一溜烟地跑了,于月仙激动地读着招生启事上的每一个字,她甚至都没看清楚那个女孩子到底是谁。这张报纸像一根火柴,让于月仙离开赤峰的念头熊熊燃烧,再也不能平息。于月仙想去参加考试,但又不敢跟学校说。她假装平静地坐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心中却暗暗地盼着同事们快点下班。终于,最后一个同事走了,听着他下楼的脚步声,于月仙飞快地写了一张“我有事,请几天假”的假条,从门缝里塞进校长办公室,背着家人,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到了北京,中戏表演系的初试早就结束,二试正在紧张地进行。于月仙觉得自己没戏了,但又不甘心白来一次北京。于是,她做了人生中一个最正确的决定。于月仙冲进考场,看着坐成一排的考试老师问:“你们谁是主考老师?”“你是谁?我们正在考试!”“你们谁是主考老师?”“你怎么闯考场?”“你们谁是主考老师?”于月仙看了看正在考试的考生,继续说:“老师们好,我是于月仙,我在赤峰一个职业高中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年了,我这次来,就想试试自己几斤几两,如果不行,我就回赤峰,再也不动这个念头!我只是想试试自己几斤几两!”于月仙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打动了老师,他们将于月仙排在所有考生的最后一名参加了考试。五年的教师生涯让于月仙在考场上毫不紧张,尽管那时的她甚至连“小品”是什么都不知道。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于月仙 “离家出走”,家里立刻炸了营。于月仙回到家,自是被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于月仙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从小,于月仙受到的教育是:老大一定不能走错路,老大一步走错了,弟弟妹妹们就会跟着走弯路。于月仙成为了家中“坏典型”。但是最可怕的还在后面,中戏的通知书寄到学校以后,所有人都知道于月仙去北京考中央戏剧学院了。于月仙受到了学校严厉的批评,校领导把于月仙调到收发室看大门,同时兼烧锅炉,供应全校开水。于月仙二话没说,转身收拾东西就走。每到下课,收发室里总聚着于月仙的很多学生跟她聊天,到上课铃响都舍不得走。于月仙怕孩子们受牵连,总是一个劲儿地哄他们走。不过,最难熬的日子,还是准备参加高考的那段日子。那时候,于月仙在家里,不敢看父母的眼睛,总是有意无意地找点事做。实在没事做的时候,她把家里的窗户上的腻子抠下来,把玻璃板放到浴缸里冲,擦得锃亮再安回去,重新糊一层新的腻子。
经过了八十多天的看大门生涯,于月仙突然听说有两个中戏的老师坐着火车,来赤峰接她了。两天以后,于月仙来到中央戏剧学院。她看着高年级的同学们排练、演出,一下子感到这就是自己要过的生活。大二的时候,一个导演挑中于月仙拍电影,但学校不放。经过导演的再三请求,班主任常莉提出一个条件:于月仙去演戏可以,但要把我们全班都带上!不知怎地,剧组居然答应这个请求。全班同学一起上了火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帮孩子在春游。
计划有变,今天本来通知是去电视台。由于电视台工作的不便,所以安排到这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现代教育中心,老师为我细心的讲解了现代教育中心的构成部门,精品课件制作室,参观了网络部。
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构成
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部(主要负责多媒体视频的处理和全校73个多媒体教室的维护)网络教学部(主要负责学校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维护)计算机教学部(主要负责全校计算机教学。
二、接下来老师带我参观了线性编辑系统和非线性编辑系统
二号楼参观科大电视台是已经对这两个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线性编辑是较早使用的一种编辑方式,周二时。操作比较麻烦,需要手动的精确的找到要插入的位置,并且编辑后会影响原来的带子。而非线性编辑则不同,较线性编辑有很多优点,可以很轻松的将所想插入的影片拖动到自己想插入的地方,并且可以及时地看到效果,作出修改。非线编系统中有摄像机、光盘拷贝机(能安装7个刻录机)控制台(包括连在一起的两台显示器和主机箱)转换台、接收器等组成。接着老师给我演示了用软件如何编辑采集来的视频和音频,及其如何加入文字和特效。并讲了机子的配置等。先前使用的模拟摄像机,现在大部分使用数字摄像机。后期处理时,有专用的接口与编辑系统连接,并实现信号格式的转换。
三、精品课件制作室
向老师提问清华大学的微机原理的制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老师看了之后,老师为我演示了模拟教师上课的一系列设备。该系统有四台摄像机、显示器、非线编辑系统、大屏幕等四部分组成。可以实时的反馈信息。控制台可以清晰地显示教师的活动画面、学生的活动画面、教师讲授内容的画面和整体画面。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画面。看了一些精品课程并讲解了其制作过程。之后。感叹道: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强交互性课件,要制作出这样的课件需要的技术含量很高。这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这个环节,看到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前景,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真有些不知从何着手。由此我想到考研,考研有很多学校很重视编程,把C语言作为必考内容。可是华南师范大学却没有一门计算机课程,只在复试时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可能它已经将计算机的学习作为必备的知识了吧。
首先,教学是否有效,既取决于教师丰富的专业素养,更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学习才有可能发生。课堂不是教师展现自身学术素养的舞台,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的场所。要让学生不做看客和听众,成为学习的主体,保持教育教学过程的新鲜度很重要。
其次,保持教育的新鲜度,并非提倡教师的授课技巧要“菜”一些。初出茅庐的“菜鸟”教师,是通过自己的紧张感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感的,如果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始终感受到这种紧张感,就会对教师自身的能力表示怀疑。一个教师如果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他高人一筹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是很难让学生认同的。
保持教育的新鲜度,有很多种途径可以实现。比如说教学方式的变换,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本身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策略;比如说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世界上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在生活和学习之间建立密切的关联,会让教育非常鲜活;比如说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内容的模块化处理,给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不同视角,让学生感受我的学习我做主……
[关键词]教育;软暴力;现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5-0150-02
“暴力”一词在《辞海》中有这样的解释:“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等权利的行为。”“教育软暴力”又称“精神虐待”、“心理虐待”、“心灵施暴”或“情感虐待”,是指教育者有意或无意、经常性或习惯性发出的任何影响学生人格正常发展,伤害心理健康的言行。与肉体虐待不同,往往通过言语、神态、表情等表现出来,虽不伤及皮肉,却戕害心灵,扼杀个性,个别受害者甚至发生心理变态和道德沦丧。它是相对于教师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而言的。
1 教育“软暴力”的表现形式
1.1 冷漠型冷漠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有意的疏远冷落,指对一些能力较差、不太听话或者家长爱提意见的学生,教师常常有意摆出一副冷面孔,不理不睬更不去亲近,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只会更孤僻、更懦弱、更胆小,进步更慢;另一种是无意的疏远冷落,一般指对那些处于中间阶层的多数学生,一些性格孤僻、不太与教师交谈的学生,既不能凭优异的成绩得到教师的青睐,也很少做出“越轨”行为招致教师的注意,因而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根本无暇顾及到他们,不为学生的进步而高兴,也不因学生的失败而难过,更别提注意到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这种忽视教师自身可能很少意识到。
1.2 教训型有些教师高高在上,对学生经常进行批评,教育变教训。很少表扬,甚至对其成功持怀疑与否定态度;更为可怕的是在批评时总爱带上“从来”“每次”“总是”“没有一点”等夸大的字眼,对学生进行全盘否定。这些行为的后果可能就是给学生造成看不见的心理伤害,使学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常常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
1.3 威胁型有些教师对那些调皮、不听话或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进行正面耐心的教育,而是施以威胁恐吓。有些威胁是短期暂时的,如不准回家、罚站等,像这种威胁很容易验证是否实施,而且一旦威胁解除,精神上的压力也随之释放;而有些威胁半真半假,学生也会意识得到只要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的要求,威胁就会解除,因而学生就会力争达到教师的期望,这也不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但有的威胁是长期的,不是轻易能够解除的,如不准毕业、记过处分等,像这种威胁就会让学生形成一种长期的无形压力,生活在这种压力之中的学生就容易产生担惊受怕情绪,从而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2 教育“软暴力”的特点
2.1 机动性强由于职业道德、教师素养、性格特点、心理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冷暴力”有它的机动性或习惯性。同时,因为“冷暴力”要求的时空条件低,因而,它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随意性。
2.2 隐蔽性强研究发现,在教育学生方面,有的教师经常使用“冷暴力”,但在主观上却对此感受不清晰,甚至认为一切是为了学生好。
2.3 伤害时间长软伤害很难治愈。体罚疼在身上,“冷暴力”伤在心上,有些学生甚至十多年后也未必能驱散心理上的阴影。
3 教育“软暴力”造成的危害
教师经常使用冷暴力,会导致学生的精神、心理受到伤害。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很多学生注重老师胜过注重家长对自己的态度。“软暴力”是精神上的体罚,它将伤害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长期的嘲讽、恐吓、侮辱等语言或对学生不闻不问,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与抗拒心理,并导致他们厌学,甚至造成自闭,最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软暴力”对学生造成长期的性格影响,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退缩性人格”,即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不敢与人交流;另外一种是“爆发性人格”,性格变得暴躁,内心充满了“攻击性”,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威胁。
3.1 不合群,孤僻,不爱说话众所周知,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心理特点,遭到教师侮辱讽刺、贬低压抑、疏远冷落的学生也会遭到其他学生相应的对待,因而这些学生,尤其是本身就比较内向的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其他同学的反应,根据人际交往原则,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逐渐淡漠,这些学生就会逐渐脱离群体,变得不合群、孤僻、不爱说话。学生除了具有天然的“向师性”以外,还有着强烈的要求公正的心理,因而当教师对某些学生实行特别关照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不满,但教师的地位决定了学生无法将这种不满直接宣泄在教师身上,所以他们只好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那些备受关注的学生身上,对他们进行疏远冷落,从而使得这些学生产生一种被孤立感。
3.2 学习动机丧失,厌恶甚至逃避学习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根据国外的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而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如家长、教师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欲望。这三种内驱力当中,前者属于内部动机,后两者属于外部动机。在学校经常遭受精神虐待的学生,首先遭到破坏的就是附属内驱力,无法得到教师的赞赏,只有批评与指责;在教师的批评与指责下,学生也很难肯定自己的学习能力,更别说赢得相应的地位了,因而随着附属内驱力的破坏,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也随之破坏。也就是说学生的外部动机都丧失了,只剩下内部动机。内部动机虽然很重要,但内部动机的存在必须有外部动机的支持才可以持久,尤其是年幼学生更是如此,因为学习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仅仅凭着认识的需要很难抵消人天性中存在的拖沓懒散情绪。随着学习动机的丧失,学生对学习感到厌恶甚至逃避也就不可避免。
4 教育“软暴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4.1 教育“软暴力”的原因分析
(1)源于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对工作失去认同感,情感投入差。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很难使教师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弱化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对学生情感投入的源动力受到削弱。
(2)源于统一的教育模式。现在我国仍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育方式。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统一要求、统一行动的教育方式,使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扼制,教师对学生热情度降低。
(3)源于教师的职业压力。近几年,教师承受了更多的来自社会、学校、学生的压力,使得教师对学生产生了麻木的情绪。大班额的现实客观上也使教师无力热情相对。
(4)源于教师的教育惯性。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而学生的发展或变化往往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教师对学生虽不再施以打骂等手段,但由于教师对问题学生的认知惯性以及学生问题给教师心理上带来的失望与挫折感,导致有些教师对问题学生施加了循环性的 “冷暴力”。
(5)源于师生间的沟通障碍。教师为了学生好,但却不能让学生和家长理解;教师在客观事实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但教师在主观上并未意识到。
4.2 避免教育“软暴力”的对策
(1)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从业的神圣感,让教师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唯如此,教师才能自觉地、持久地、耐心地关爱学生。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注重教育管理中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规范教师教育管理用语,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大力提倡赏识教育与鼓励教育。教师要不断发现与再造学生的闪光点,不断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让他们拥有自尊和自信。
(4)减少压力,让教师拥有关爱学生的空间。一方面,学校要改变评价教师与学生成绩直接挂钩的方式;另一方面,要适当地控制班额,积极尝试小班额教育,这样有利于教师耐心地对待学生。
(5)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学校要重视心理咨询室建设工作,充实专业人员,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咨询和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尚松.学校教育中心理虐待探析[J].教育评论,2002(1):23-25.
[2]王水珍,刘成斌.论学校教育中的精神虐待[J].青年研究,2002(9):32-36.
[3]刘娜,陈炉丹.学生之间的软暴力问题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7(1):54-56.
[4]宋晔.校园精神暴力:一种隐性的虐待 [J].思想理论教育,2007(4):12-23.
2、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条件:当事人夫妻双方在政策生育、当事人或者配偶参保生育保险并缴费满1年,且在当地社保部门指定的定点机构分娩的,享受该待遇的前提条件;
3、享受该待遇时:应交验当事人的有效身份证、户口本、居住证、社保卡、劳动合同、出院小结、社保卡及缴费明细、收据及明细、新生儿的《出生医学证明》等证件及资料;
4、去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保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当事人可以事先咨询当地的社保部门工作人员明确。
据保险专家对我国保险市场进行的前瞻性预测,保险业每年的增长速度可达到30%,预计这一趋势将延续15~20年。保险业结构的调整,新增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对人才的需求,社会保障体质的发展都会增加市场对保险人才的需求。但是,保险人才市场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失衡。一方面需求与供给量严重失衡,造成保险业界不断地挖墙脚现象;另一方面保险人才供给出现了岗位、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脱节,保险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因为保险公司招聘的岗位大多为营销员,而毕业生由于存在行业和岗位偏见、缺乏人际关系、社会经验等,往往希望直接做管理、内勤等,同时保险公司对人才的从业经验要求较高,而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可能具备这些要求,出现严重的需求与供给质的失衡。
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保险专业的就业岗位定位不准确。目前不少应用型高校开设的保险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切合实际地拔高培养规格,导致保险专业学生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多而不精,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保险行业的营销岗位数占全部岗位数的80%,保险营销岗位人力资源缺乏。应用型高校保险专业的学生应当先定位于保险营销而不是保险管理人员。
(二)实践教学计划不完善,考评体系不健全。根据我院保险方向2011年培养计划,保险方面的相关课程有保险学原理、保险实务、保险精算、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社会保险,缺少财产保险案例分析、人身保险案例分析,缺少保险单填制、保险销售、保险理赔、保险查勘等实践课程。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与专业理论教学计划、其他金融专业的教学计划等,都没有明确的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从整个教学计划来看,其中只有大二暑假以后的实践环节,但此环节多为学生自主选择,所以效果并不佳。这关键是实践教学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考核体系,学生暑期的实习更多的带有应付性,起不到真正的锻炼、提高。同时,课程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环节是由不同老师来完成,缺乏统筹安排与协调,没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金融实验室还有待完善。目前,我院金融控制中心已经成为现代化的金融实验室,具有了标准的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和商业银行业务模拟操作系统,使学生能在实验室即可获得与证券公司相同的实时股市行情及相关信息,据此进行模拟投资实习,除了虚拟资金外,与实际投资完全一致。另外,具有完善的金融各领域的考证题库,但缺少保险的实践操作,比如保险单的填制,保险出单系统的模拟,保险理赔等的模拟操作。
(四)实践教学环节脱钩,教学方式单一,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标。一方面我院保险方向缺乏完善的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论文、毕业论文体系,各环节相互脱钩,实验项目无法进行,教学课时得不到满足;课程实习等过于形式化,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选择,缺乏有效的实习基地,所形成的论文很少深入实际进行调研,文章质量不高。目前的实践教学主要就是侧重于案例教学,虽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口头表达的能力,但终归纸上谈兵,与现实差距较大。
(五)保险专业教师缺乏社会经验与实践经验。我院现有三名保险专业教师,一名是保险专业毕业,另外两名是金融专业毕业,无任何保险公司从业经验。另外,学院管理体制使得老师难以有课余时间参与保险公司的实践。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空有理论缺乏实践,也难以教给学生符合行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虽然专业基础扎实,虽然备课充分,但难免照本宣科,泛泛而谈,难以正确把握保险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加强保险专业实践教学途径思考
(一)完善教学计划和实践考评体系。首先,要完善教学计划,主要体现在案例分析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习等,比如增加财产保险案例分析、人身保险案例分析课程等;其次,完善实践考评体系,针对大二学生暑期的实习,一方面学院可事先联系并指定实习地点,其次对于实习加大考核力度,通过严格的考核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从实习中得到锻炼,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再次,端正学生的就业理念,不要只想着到保险公司当管理人员,而应该具有从基层干起再逐步晋升,脱离基础环节的实践经验是难以胜任内勤及其他管理方面工作的。
(二)完善金融控制中心有关保险方面的实践项目。金融控制中心实验室能够较好地满足商业银行及证券操作方面的实践,应该增加保险单填制、保险理赔、保险系统操作等保险方面的实践软件。
建县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十分重视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把这项改革始终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抓手”,作为强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牛鼻子”工程来抓。几年的改革成效显著,教师的思想观念、干部的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校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下面,我就我县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情况分三个方面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 一、坚持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下的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我县于2000年5月正式启动以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用人制度改革工作。并以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和省编办、原省委教育员会的“实施意见”为切入点,在全县中小学校全面辅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1.严格编制管理,实行“四定”
2001年6月,我们对全县教职工底数进行摸底统计,一次性清退校雇临时工189人。于2002年底按省政府办公厅皖政办[2002]60号文件规定,编制**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重新核定和精简方案,并在省编办批复前,先行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及岗、畈、湾、山县师生比情况,将县政府下达的总编制控制数分解到乡镇和学校,在全县公办中小学实行“定编、定岗、定人、定责”这“四定”管理新模式。为了强化编制管理推动改革开展,对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了全面清理,注销了擅自离岗外出的58名教师的编制。针对乡镇中心小学超编,边远和条件差的村级小学严重缺编的状况,为解决这个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制约教育发展的顽症,我们在实施聘任制中,对中心小学实行严格的按编设岗,通过考核、测评,在编制数内聘任教师,落聘教师全部下到缺编的村小任教。几年来,我县共有44名原中心小学教师落聘后被安排到村小任教。这一做法有效推动了全县的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工作的开展。
2.制定改革方案,实行“四制”
2002年秋季,我县在全面推行以教职工全员聘任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用人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用人制度改革的要求和部署,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报经县政府批准,并以政府办文件(金政办[2002]67号)下发至各乡镇和学校。依照这个实施意见,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按“四制”要求,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积极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各中小学在规定的编制数内,根据学校工作需要设定各类工作岗位,并按教学、行管、工勤岗位分别制定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考核办法。教职工根据自身情况自荐竞岗,学校按照“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根据个人申请、岗位设置情况和上岗条件,由领导班子和班主任初步提出岗位人选,校长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各岗位聘任人员。对受聘的教职工,学校采取领导考核、学生评议、教师互评相结合,平时考核和学期、学年总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严格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对落聘教师实行安排到其他偏远缺编学校应聘、校内转岗或待岗学习。几年来,我县中小学共有98名教职工落聘,133人转岗,两项累计占全县教职工总数的4%。
二、改革干部任用制度,实行学校管理干部聘任制
在全面推行学校教职工全员聘任的同时,为加强对中小学领导干部的管理,破除干部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选贤用优的新的干部任用机制,我们制定下发了《**县实行学校管理干部聘任制办法》,聘任范围和对象起初定为直属学校中层干部和城县小学领导班子,2003年,我们根据“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将聘任范围和对象又扩大到乡镇中心学校、中心小学和初中校长。我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的划分,于2001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干部一律实行聘任任期制。“学校管理干部聘任制办法”对聘任干部的职数、聘任程序、聘期及考核、续聘与辞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3年来,我们通过民主测评、组织考核,聘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教师担任学校领导干部,少数管理工作不力的校长、主任被新的干部管理体制所淘汰。另外,我们还在六安五中实行了公开选聘校长的大胆、有益的尝试。2002年夏,随着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进一步理顺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摆上工作议程,我们在认真调研和汲取兄弟县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县19个乡镇教办进行了全面考察和考核,撤销了教办,一次性精减乡镇教育管理人员30名,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教学第一线,开始推行乡镇中心校管理模式。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了干部终身制,建立了能上能下、选贤用优的新的学校干部任用体制。同时,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统一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机构设置和干部职数,精减了不必要的机构,精干了管理干部队伍,充实了教学力量。
三、改革用人和分配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1.建立市场用人机制,改革教师流动调配方法
彻底改变教育用人制度,严把新教师入口关。2001年以来,我县教育用人坚持实行人才市场择优招聘录用、面向社会公开考试选聘、合同管理的市场用人机制。高中教师由学校在编制内按学科需求申报,学校组织学科考核评议组通过笔试、面试择优在应届师范教育类本科毕业生中以签订就业协议的方式招聘录用;初中、小学教师由乡镇在编制内按学科需求及编制余缺情况申报,具体定岗到校。县教育局面向社会在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人员中组织公开选聘考试,依据个人成绩和公布的岗位,按照高考录取的办法,一步录取到学校,同时规定相应的服务期。3年来,我县按照上述方法补充中小学新教师250多名。由于实行编制内按实际需求采取市场用人的机制补充新教师做法,不仅引入岗位竞争机制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质量,也使农村偏远学校的教师得到及时补充和相对稳定。在县内教师流动调配上,我县一直坚持实行新教师服务期制度和顺向流动调整编制余缺的做法。针对农村教师调往城县学校的人情、关系和方方面面干涉带来的压力,县教育局2002年采取了城县学校考试选调教师的做法。选调考试分笔试、面试,由县教育局从外县聘请专家阅卷、评议,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既保证了调入城县学校的教师质量,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教育用人制度的改革,不仅打破了人事调配的会议研究,领导决定的陈旧模式,基本杜绝了教育人事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同时也为建立教育人才市场、完善教育用人机制积累了经验。
2.全面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制
改革初期,我县少数学校虽然实行了校内结构工资制,但由于当时县财政困难,乡镇教师职务补贴工资没有兑现,医疗保险没有落实,教师的分配档次也就没有真正拉开,多数学校在报酬方面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改革向纵深发展。2003年底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上述两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为改变这一状况,县教育局向县政府提出了深化改革,全面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建议。经县政府同意后,于2004年4月份起,城乡所有教职工的30%津贴不再打入个人工资卡,而是由财政局按月直接拨到直属学校及乡镇教育专户;乡镇中心学校对所属初中、小学申报的教职工考核情况及分配方案进行审核后,再将所需金额下拨到学校;各学校依据有关文件规定,将30%津贴纳入校内结构工资,根据教职工的工作量及考核、考勤、考绩情况,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进行重新分配,分配差距每月最多的数百元,最少的也有几十元。由于拉开了分配档次,打破了旧的分配办法,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调动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