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艺术功能论文

时间:2023-03-06 15:58:55

导语:在艺术功能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艺术功能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色彩;设计与表现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活环境出现了来自多方面的破坏,致使生态环境出现危机,这迫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生存作出选择,因而有目的、科学的环境艺术设计成为较引人注目的亮点,并逐渐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其中色彩设计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色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丰富也是最简单的礼物,它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色彩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影响也是非常直接和广泛的。如果在环境艺术中有目的地合理运用色彩的感情定位,能体现业主在某一领域的鲜明个性,引发业主的心理联想而产生感情共鸣,从而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如《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各有自己的色彩。贾宝玉喜爱红色,是怡红院的主人;林黛玉的“黛”有墨绿的含意,潇湘馆则是她性格的象征。因而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先声夺人的色彩美感,同时依附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色彩,不仅能表达设计师独特的情感体验,而且承载着设计师的审美趣味与文化趣味,是形成环境艺术整体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环境艺术色彩表现的特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为“实现”和“美化”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是整体的、立体的、活动着的设计艺术,色彩在这种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墨子语)”就说明人们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得到得到满足,而且更需要心理上的关怀、精神上的审美升华。因而,环境艺术色彩设计与表现的创新也随人们不断更新的审美需求不断地发展与变化。

1.1色彩的隐喻性

色彩的隐喻是建立在环境基础之上,传达出文化内涵、意象、心理感觉、价值取向等较为高层次的审美信息。例如兴建中的08年奥运会场馆设施,就通过色彩的隐喻性来彰显来自于各大洲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审美认同。只有奥运场馆和五环旗鲜丽的色彩、各色人种的各色服装、独异色彩的各类物品发生联系时,才构成完整的环境艺术,色彩的隐喻性在这里是不言而喻的。

1.2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设计在环境艺术形式美中蕴涵着较为丰富的意境。如中国古代建筑的红墙、黑瓦,表现了一种肃穆、神圣而崇高的意境。意境美的核心就是其所具有的象征意味。即“一朵花中窥见天国,一粒沙中表现世界”。色彩的象征,往往具有群体性的看法,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长期积淀形成的心理结构,与宗教意识、信仰习惯相联系。“红红绿绿,图个吉利”,中华民族是乐观的民族,善于用红、黄、绿、金色表达完整、圆满、喜庆、和谐的文化特怔,呈现鲜艳、明快、热烈而轻松的视觉效果。“中国红”就是最有代表的民族色彩,陶瓷釉彩、青铜色、木质等质朴的色彩也极具文化色彩特征,象征古老的神韵与文化品位。

1.3色彩的情感性

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对色彩的反应会下意识的考虑到相关联的事物,准确的色彩组合能引起人们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与反应,能表现色彩的情感特性。例如家居床上用品多用暖色,令人感觉温馨舒适;家具多采用色彩厚重的颜色,体现质感,令人有典雅的感觉;而家居中绿色草本植物的渲染,让人感受到自然芳香的气息。

1.4色彩的地域性

环境艺术的色彩会因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差异而不同,白种人钟情白色、黄种人偏爱黄色、黑种人喜爱黑色,黄土高原的人喜欢浓艳的大红大绿,都市的人喜欢清新的奶黄和天蓝;对同一种颜色,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联想,黄色在我国象征高贵而在巴西则表示绝望;白色是我国葬礼上的色彩而在印度则象征吉庆等。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色彩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对色彩喜爱的差异,与当地民族习俗、保持一致,才会使人产生美感。一般来说,少数民族或者边远山区的人们,喜爱大红大绿等一些“足”“透”的颜色,城市居民由于快节奏生活与周围噪音的影响,容易对强烈色彩的刺激产生疲劳感,因而偏爱的是淡雅、清新、明快、舒适的颜色。环境艺术色彩的这种个性化设计,在迎合人们需要环境的舒适、精神的满足等赏心悦目之余,也应感受到来自色彩设计下的迎合各个不同地域环境美感上的审美享受,这正是环境艺术色彩设计的最终目的。

二、色彩设计组合的基本原则

色彩属于视觉艺术,环境色彩的组合应以满足视觉需求为原则。视觉需求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因子;同时,它也有相对稳定的一面。通常是指人们的色彩观念常受到理性文化传统的影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强调经学,忽视科学,以“中庸”“中和”作为美的标准,要求统一、整齐划一的美,人的一切思想与行为都要循规蹈矩,因此在色彩的选择上势必以暗色或中性色为主,注重色彩的单纯、和谐及其内涵,不求色彩、色度的丰富性,即使有对比也是适可而止。所以,虽然北方皇家园林也曾为显示豪华、夸耀权威而饰朱粉金,但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仍以追求高雅、柔和、温润、质朴的色彩美感为目标,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凝聚成的,而且这种积淀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影响仍很广泛。

另一方面,在环境色彩的组合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视觉需求不断发展、变化这一特点,以求景观环境色彩的组合顺应时代要求。环境色彩虽然不可能象流行色那样有规律地变化,但其顺应时代需求的规律不可逆转,社会发展带来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色彩审美趋向于简洁、明快、醒目、亮丽,因此明度较高,色度较低的颜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欢迎。

所以,在考虑环境色彩的组合时,我们应兼顾视觉需求的稳定性和时代性,即在色彩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做到局部色彩的活跃对比,既不能呆板单调,也不能过分刺激。

三、环境色彩设计组合方法

色彩本身没有绝对的美或不美,应该说只有不美的色彩组织,而没有不美的颜色。它的美是在色彩之间的相互组合的关系中所体现,这与音乐的道理相同,不同的色彩组合能形成富丽华贵、热烈兴奋、欢乐喜悦、文静典雅、含蓄沉静、朴素大方等不同的情调。当色彩搭配的形式与人心理形式相吻合时,人就会感到和谐愉悦。

3.1同类色相的组合:既有色相上的同一基调,又有色调冷暖、明暗、浓淡的细微变化。是一种“大同”中有“小异”的同类色调和方式。它具有平和、大方、简洁、清爽、完整静寂的性格。最能使环境色彩取得整体协调和完美统一,常用于庄重而高雅的空间,它也可以使那些形态杂乱、陈设繁杂的空间得以整顿。

3.2对比色相的组合:对比是两种以上不同个性的色彩的对抗程度,形成强烈、鲜明、活跃的环境性格,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运用感充满力感的色彩配置,在空间环境里要特别注意色块的“面积效应”,慎用大面积的对比色块和同等面积的色块对比,以造成色感紊乱。

3.3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的组合:有彩色系的各种色调与无彩色系的黑、白、灰都很容易取得和谐的视觉效果,无彩色系显得平静、素雅。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的配置既可避免无彩的过分沉寂,也可避免重色的过分喧闹,在环境艺术中不论是空间环境或建筑设计中,都运用的非常广泛

环境艺术中植物的不同绿色度可形成同类色的配合;植物的色彩与非生物的山石、水体等的色彩也可形成同类色的组合。同时,植物本身叶色变化、花与叶的色彩又可形成对比色的组合。这些同类色与对比色都是自然物本身所固有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色彩的运用,因此使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操纵它们,只能有目的加以利用。建筑、小品、铺装、人工照明等这些人为物的色彩我们可以直观地进行设色,使它们的色彩与其它要素的色彩形成对比色的组合或同类色的组合。因此,在色彩组合时,我们常可利用人工物的色彩在景观中形成画龙点睛之笔,如法国拉·维莱特公园中的“folly”(红色建筑)就是一例,耀眼的红色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视觉刺激。总之,色彩组合协调是我们的目标,无论采用色彩对比还是色彩和谐,一般而言,设计时两者都应考虑到,做到“大调和、小对比”。

此外,在环境景观色彩组合时,还应考虑到:设计景观色彩组合时,应注意色彩数量以少为好,并应有主调、配调之分。引用画论也许更能说明这个问题:“五彩彰陈,举一色为主,而它色附之。”说明色彩组合不能群龙无首,不能平均分配力量,应有主次之分,以免过分刺激或杂乱无章。

结束语

环境艺术的色彩设计与表现是一个综合性课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整体上入手,把握好色彩的特性,正确处理好色彩的组合表现关系,积极认知、实践、开拓、利用时代的固有色,把人们生存空间布置得更加合理、美观,给我们带来的或亲切或温馨或有趣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敏.论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应用与艺术传达[J]艺术教育2006,11.

[2]牟琪.论色彩在居室设计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2006,5.

[3]姚晓东编著色彩传递[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

第2篇

[关键词]中药说明书;翻译;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6-0174-02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治病强体的良方。在当今国际化进程中,中药若想有更大的用途和发展,其说明书的翻译是使之得到国际认可的第一步,因为语言文字是交流的工具和途径。但由于诸多原因,现有中药说明书的翻译多有不足之处:内容残缺,药名不统一,表述不规范等。这必将影响国外患者对药物的理解和选择,从而阻碍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

对于中药说明书的翻译,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平台,可以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参考。在尤金・奈达(Eugene A.Nida)的对等理论之后,人们对翻译的认识逐渐从语言层面转移到更高级的社会文化层面。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认为翻译不仅是原文和译文在语言文字上的对等,而更应是原文译文在各自社会文化环境中功能的对等。为达到功能对等的目的,译者不再是原文的追随者,而是译文的创作者,提高了译者和译文的地位。翻译方法也不再局限于直译、意译,而是包含了一切为使译文和原文在各自环境中能达到同一效果的方法,例如创作、增减。在功能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尝试对中药说明书的翻译,不失为一种新方法。

说明书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具有传达信息和广告营销的作用。中药说明书是一种表明中药成分、主治等中药信息的载体,是患者选用药物的说明工具。作为药品信息的重要载体,说明书应具有内容完整,信息准确,用词规范,表意简明易懂等特点。但是通过分析部分市面常见现有中药说明书的英文语料,却发现其中不乏问题。

一、结构词缺失

结构词是指说明书各项内容的提示词,例如药名、主要成分、适应症等。一份完整的中药说明书,应按照200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包括以下内容:药品名称、性状、主要成分、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规格、贮藏、包装、有效期、批准文号和生产企业。西药说明书结构词通常较为完整,而中药说明书,由于中药具有不同于西药的特性,或一些中药生产厂商对英文说明书的忽略,导致一些中药说明书结构词缺失。

除此之外,对于结构词的翻译,一些厂商也没有做到统一规范。例如“主要成分”的翻译就有消渴丸说明书中的“Ingre-dient,”六味地黄丸说明书中的“Principal Ingredients,”和还少胶囊说明书的“Composition”等多种译文。“功能与主治”被翻译成“Actions”、“Functions and Indications”等。结构词是标明药品说明书内容的提示词,如此混乱的翻译,势必会减弱国外消费者对中药的信赖程度。

为了使外国消费者更清楚地了解说明书的内容,中药说明书应严格注明所有内容,英文翻译也应有相应的内容。如果有缺失现象,要增加结构词以使说明书完整。翻译方法由翻译目的决定。增加结构词的目的不是不忠实于原文,而是使译文效果忠实于原文效果。此时的增加创作是必要且合理的。另外对于结构词的翻译,译者不应自己凭空想象,而是应当参照西药说明书和FDA的相关规定,将中药说明书的结构词翻译为规范、统一的译文,例如“药物名称”应译为“drug names”,“性状”为“description”,“成分”为“composition”,“适应症”为“in-dication”等。

二、药名不规范

中药名对于中国消费者大多耳熟能详,但国外消费者并不熟悉。没有统一规范的中药名,外国消费者必然对药品模糊不清,无从挑选。中药名翻译最大的问题是不统一。音译、意译、拼音中的大小写、空格都是应统一的。比如“六味地黄丸”的名称就有“Liuwei Dihuang Wan," Pill of Six Drugs with Rehman-nia”等。另外,由于译者缺乏中药知识,一些药名的翻译不够准确。例如“罗汉果茶”,中文虽叫“茶”,但这是一种具有中药保健作用的饮剂,不同于茶,故用“Luo Han Fruit andChrysanthemum Drink”比“Tea”更为合适。

药名翻译不统一的原因是不同译者选用的翻译方法不同。常见的药名翻译方法有汉语拼音注音法,如上述“六味地黄丸”;拼音加英译法,如“消渴丸”被翻译成“Xiaoke Pills”;意译法,如“温脾汤”被译为“Decoction for warming the Spleen”和音译加注释法等多种方法。如此多的翻译方法必然导致中药名英译的不统一和不规范。另外运用这些方法翻译出的药名大多繁琐累赘,不够简单明了,不容易被消费者记住,没有达到推广、吸引消费者的效果。

中药名的英译是中药在国外市场进行开拓的第一步,翻译出一个既传达药品功用又简单易懂的名字对译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认为,为了使译文达到原文意图的效果,译者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作,摆脱原文字面意义,利用改写、创新的方法。对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欧阳利锋教授提出了借鉴西药名称,灵活运用拉丁词根的翻译方法。“Penicil-lin”,“Aspirin”都是常见的西药,其中结尾“-in”表示某物,其发音正好与中文“灵”相近,如若以拉丁词“nasal”,“cervlx”,“gynec”为词干表明药品作用的位置,加上“-in”为结尾,创造性地将“鼻敏灵”,“颈椎灵”,“妇炎灵”译为“Nasalin”和“Cervi-lin”,和“Gyneclin”既简单醒目,又按西方人熟悉的方式表达了意义,虽然没有在文字上绝对滴忠实于原文,但是却较好地达到了译文的效果。这种翻译尝试值得提倡。但中药名的统一化进程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更加完善地规范,应建立统一的中药和中成药名称英译参考,维护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可信度。

三、药品功能表述不准确

药品功能是指中药说明书中对药物功效的表述,例如:解表散寒,活血化瘀,温通经脉等。现有说明书功效语的翻译多存在不统一、不准确、无可读性几大问题。

在过去的翻译中,中医的“精气”,“阴阳”,“五行”这些最基本的概念,经过不同译者的翻译会出现多种译法。如“气”就有“Qi”,“Vital energy”,“Promordial Qi”等多种译文。现在中医药翻译的统一标准已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正逐步建立完善的统一标准,统一性这一问题已经得到极大解决。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药说明书前认真学习相关标准词汇,如“精气”,“阴阳”,“五行”这些基本术语的翻译应为“essential qi”,“yin-yang”,和“five-phase”,这样可以及大地提高中药说明书的准确性和统一性。

另外由于译者专于英语而缺乏中医知识,常出现功效语翻译不准确的现象,如将“解表”按字面意思译为“relieving super-ficies”,将“驱邪扶正”译为“repelling the evil and holding up-right”。这样的英文虽然在字面上与原文相对应,但很可能对译文读者造成障碍,将“解表”理解为“止痒”,将“扶正”理解为“直立”。好的翻译应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对等的信息和效果,因此“解表”应译为“releasing exterior”,而“驱邪扶正”应解释性地翻译为“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 and fortifyingimmune system”。对于某些可能让西方人难以理解的内容,在英译中可用删减法,去除晦涩难懂的部分,而保留消费者能理解的部分。例如“六味地黄丸”的说明书“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我们可以将它翻译为“manifested as lassitude in loins and knees, dizziness, vertigo anddeafness”,而省略掉外国人所不熟悉的内容“liver- yin”,“kid-ney-yin”,“fire of deficiency”等。然而有些需要增译的地方,译者也应大胆加入甚至创作新的内容,以帮助外国消费者理解药品功能,如“罗汉果茶”中的“舒喉止渴”,字面意思为“com-forting the throat and quenching the thirst”,但对于怎样“舒”喉并没有给出更具体的解释,消费者便不能明了药品是如何起作用的。此处可加入说明性的内容“主治肺热干咳,润湿喉咙(re-solve phlegm to stop cough, clear heat and moisten to relieve dryand thirst in the throat)”。

再次,中药说明书的英译往往不如其原文那样具有可读性。中文说明书功效语的表达多用四字词,排列工整,节奏统一,要使英文译文达到同样的结构效果非常困难。而且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认为功能对等应高于文字、结构的对等。因此在翻译功效时,应当把意义的翻译放在首位。当然如果能在表意准确的基础上达到字面工整就更能体现译者的水平。在此建议译者可采用将功效语译成并列的动词短语的方法,达到字面结构的整齐,例如“活血通络”可译为“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and removing channel obstruction”,“清热解毒”译为“clearingheat and detoxifying”。

综上所述,现有中药说明书翻译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当今世界强调交流与合作,中医药走出国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不仅可惠及他国病患,也可促进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繁荣。在国际化大背景下,认真做好中药说明的翻译工作是推进其发展的关键。中医药工作者和英语翻译工作者应加强跨领域的学习与合作,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深入钻研和学习中医药翻译统一标准,为译出完整、准确、规范的说明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红,林建强.功能翻译理论与其翻译原则和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2]欧阳利锋.中药说明书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15).

[3]姚欣,罗海燕.中药说明书英译浅探[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

[4]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第3篇

作者:翁书和,梁俊雄,丁爱民,吴思慧

【关键词】 通腑益气法

摘要:【目的】探讨通腑益气法及所组方药对全身炎症反应的调控及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治疗组和中药高剂量治疗组;造模前1*!d高、低剂量组分别按60*!g/kg、30*!g/kg剂量连续给药2次,空白及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给药后第2天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参照文献方法造模,12*!h后取血清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含量,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TNFα与NO水平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高、低剂量组能降低血清TNFα与N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未显示明显量效关系。【结论】通腑益气法所组方药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与NO水平,抑制全身炎症反应,进而产生防治MODS的作用。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衰竭/中药疗法;肿瘤坏死因子/血液;一氧化氮/血液; 疾病模型,动物;大鼠

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各种原因如感染、休克等引起的2个或2个以上系统或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一组病变。迄今治疗效果欠佳,4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者,死亡率接近100%,是当前危重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认为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是引起细菌和/或毒素移位,激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MODS的可能因素之一[1]。本病中医认为是阴阳逆乱,脏腑衰竭导致的阳明腑实证[2]。基于上述认识以及结合临床中某些成功的治疗经验,我们试图通过建立大鼠MODS模型,以通腑益气法组方,观察该组方对全身炎症反应的调控,评价其对MODS的防治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与药物

动物: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70~100*!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药物:由生大黄、生栀子、蚤休、厚朴、人参、丹参、桔梗和黄芩组成。剂量比例为2∶2∶2∶2∶1∶6∶10∶10,将上药煎制成浓度为2*!kg/L和4*!kg/L的药液各80*!mL备用。

12 试剂与仪器

试剂:酵母多糖A(Zymosan A),美国Sigma公司产品,规格5*!g/瓶,批号Z4250;一氧化氮(NO)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提供;仪器:Eppendof半自动生化检测仪(型号为ECOMF 6124);SN695B型γ计数器和UV754分光光度仪,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核医学教研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实验中心提供。

13 分组与给药

将80只大鼠按性别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治疗组(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中药低剂量组按30*!g/kg、高剂量组按60*!g/kg分别灌胃给药(灌药容量为15*!mL/kg),造模前1*!天间隔8*!h共给药2次,造模后不再给药;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

14 造模与取样

参照胡森等方法造模[3],把4*!g酵母多糖A与50*!mL灭菌石蜡油混合,高频振荡30*!min,超声振荡6*!h,制成造模用混悬液。末次给药后所有动物均禁食、不禁水,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动物均按1*!mg/kg剂量腹腔注射上述混悬液,注射后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口2*!min,同时按摩腹部数次。造模后自由进食,4*!h后,各组动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以补偿大鼠取样后丢失的血容量。按照“动物MODS时器官功能障碍分期诊断及评分标准”评价模型成功与否。取样:所有动物在造模前12*!h用毛细管(直径1*!mm)自眼眶后静脉丛取血1次(约15*!mL),造模后12*!h摘眼球取血(约15mL),血液标本离心(3000*!r/min)后,取血清保存于-170℃下待检;各组大鼠末次采血后立即处死,取心、肝、肺、肾、肠等主要脏器,用体积分数为10%的市售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损伤程度(包括组织细胞的排列、炎症细胞浸润程度)。

15 指标与方法

TNFα和NO含量,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用F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和直接概率法检验。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动物脏器病理检验结果

模型组动物脏器全部出现损伤,其中3个或3个以上脏器损伤者占80%,2个者占20%;药物组则以1个脏器损伤多见,占25%,2个或2个以上者占10%,无损伤者占65%,与模型组比较损伤率降低(P<001);空白组无脏器损伤;低、高剂量两组间脏器损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表1 各组动物脏器受累数目及分布N(p/%)(略)

22 各组血清TNFα和NO含量的变化

表2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TNFα与NO水平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TNFα与NO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未见明显量效关系。表2 通腑益气法中药对MODS大鼠血清TNFα和NO浓度的影响(略)

3 讨论

近年来对MODS病理生理变化认识的突破是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发现,机体在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体内巨噬细胞、枯否细胞等多种细胞可产生CK。在这些CK中TNFα起重要作用,它能刺激其他几种促炎性细胞的生成,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而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后者可造成全身细胞广泛受损甚至发生MODS[4,5]。此外,TNFα还可引起诱发型NO合成酶的活性增高,大量NO可导致微循环障碍,加重微血栓以至MODS的发展[6]。

本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NO水平升高(P<001),显示体内因致病因素的作用启动了全身性炎症反应,此段时间可能是预防性用药治疗的关键时间。本实验经用通腑益气治则组方干预后,中药高、低剂量组TNFα和NO水平比模型组降低(P<001),而且脏器受损数也减少65%。上述结果提示,通腑益气法所组方药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与NO水平,抑制全身炎症反应,进而产生防治MODS的作用。但高、低剂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量效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中医无MODS病名,但本病的临床过程类似《伤寒论》的“阳复太过,脏病还腑”。陈海龙[2]认为在外伤或感染等情况下,机体可出现津血耗散、脏腑受损。通过机体自身调节或药物调整后,可以使阳气来复,阳气来复适度则疾病向愈;若阳复太过,则阴阳逆乱,脏腑衰竭可导致阳明腑实证。据此文献有应用通里攻下法治疗MODS取得显著效果的报道[7,8]。但是,由于MODS往往兼有脏气衰竭,如一味攻下,则易伐正气,犯虚虚之戒。因而,施药时应寓攻于补,攻补兼施。本方中以大黄通腑泻热,取清热泻实以救真阴之意,为君药;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则配伍黄芩、桔梗清热泻肺以助腑气之下行为臣药;栀子、蚤休、丹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人参益气扶正,既补机体之虚,又可防止上药攻邪太过,共为佐药;厚朴畅通气机,并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使药。诸药配合共奏通腑益气、清热解毒之功。从实验结果中亦可看出基于通腑益气法所组方药有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4-6]。其作用可能与通过通腑药清除肠道及脏器有害因子,配合益气药提高低下的脏腑功能,恢复或提高机体的抗炎能力有关。正如Bone[9]认为,机体在致炎因素的作用下启动SIRS的同时,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也伴随发生。若两者处于动态平衡,则不会导致MODS,否则就会失去平衡,出现MODS。本实验结果证明通腑益气法及所组方药对MODS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凌康.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肠道保护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0,20(1):60.

[2]陈海龙,吴咸中,关凤林,等.中医通里攻下法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时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2):120.

[3]胡森,盛志勇.薛立波,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系列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6,21:6.

[4]Beal A L,Cerra F B.Multiple organs failure syndrome in the 1990s: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es and organ dysfunction.JAMA[J].1994,271:226.

[5]Molly R G,Mannick J A,Rodrick M l.Cytokine,sepsis and immunomodulation[J].Br J Surg,1993,80:289.

[6]Ken M,Kenggtharan,Sjef J,et al.Role of nitric oxide in the circulatory failure and organ injury in a rodent model of Grampositive shock[J].Br J Pharmacology,1996,119:1141.

[7]危北海.中医药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J].中国中医急症,2001,10(2):61.

第4篇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原则与来源如图l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

现阶段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有: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过程控制把关不严、学生认识不到位、教师指导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校企合作双导师、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双结合、指导教师一肩挑等措施,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案例

(一)动画短片《APPLE》

1.设计题目:“动画学院奖”动画短片创作《APPLE》。

2.课题来源: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是为准备参加2011年10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而设定的选题。

3.学生信息:刘芳哲,2008级电脑艺术设计(1)班。

4.指导教师信息:陈淑姣,艺术设计学院传媒系副教授。

5.创新特点:要求学生有对剧本编著的认知、导演艺术的把握、镜头语言的运用、角色和分镜头设定、原画和动画的设定制作、电脑动画及后期合成等多方面的技能。

(二)《素·媚》成衣设计

1.毕设题目:《素·媚》。

2.课题来源:朗姿服装品牌2012年~2013年高级成衣设计与研发。

3.学生信息:康萌萌,2009级服装服饰(3)班。

4.指导教师信息:吴效瑜,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讲师。

5.指导过程:对朗姿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面料特性、特征进行充分把握,依据前期工作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结合面料,进行正稿设计,制出手绘效果图、电脑效果图、1:5结构设计图、1:1工业样板,进行工艺缝制。

6,创新特点:根据企业服装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调研、设计构思、设计主题、设计效果图、设计选料、设计制作、设计手册汇报等完整的工作。课题通过东西方元素在现代高级成衣设计中相互融合、碰撞,阐释了品牌成衣的内涵。

(三)计算机游戏软件

1.毕设题目:基于J2ME平台的手机游戏开发。

2.课题来源:此课题来源于学生本人参加201 1年北京市计算机应用大赛的获奖作品。

3.学生信息:杨蕾,2009级手机应用(2)班。

4.指导教师信息:作品指导教师:李云玮,计算机应用(手机游戏设计)教研室;

毕设指导教师:司建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应用博士。

5.指导过程:指导教师首先下发策划目录,学生按照策划目录独立完成游戏策划案的撰写,然后设计游戏的流程图和类结构图,分析了游戏的具体功能模块:界面设计、菜单设计、地图设计、角色设计、战斗系统设计、对话设计、音效设计、场景切换,最后编程实现每个功能模块。

6.创新特点:在游戏战斗的界面中加入了npc的行为判定,主动攻击型,玩家进入任务场景时敌人进行追击和攻击。玩家需要和各种npc对话找到任务的相关线索,通过得到的线索完成任务。

(四)半自动火焰切管机

1.毕设题目:半自动火焰切管机的设计与制作。

2.课题来源:来源于实习,改善实训条件,增加实训设备。

3.学生信息:朱继业,2009级焊接技术班、姚卫杰,2009级焊接技术班。

4.指导教师信息:张磊,助理讲师、焊接技术专业教师。

5.指导过程:在研制改造半自动火焰切管机的过程中,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切割30度的坡口管时的准确性。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分度头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利用分度头可以根据工件在水平、倾斜或垂直的位置上进行装夹分度的优点,再加上一个可调节固定的切割枪,经过后期的下料、装配、焊接、测试,最终研制出既可以提高切割管的稳定性,又可以提高切管效率的半自动火焰切管机。

6.创新特点:通过研制改造半自动火焰切管机,大大提高了在切割30度的坡口管的成功率和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手动火焰切管中对人力和材料的浪费,为学院节约了经费。

以上作品反映了学校校企合作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成果,虽然有些作品还显得幼稚和不成熟,但毕竟是来自社会实践,具有实际意义,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能力,为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5篇

最近接触了两个数据,对“传播效果”的问题又有一些新的思考。一是对受众做的关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一个网上调查,其中在回答“你认为《焦点访谈》对准的焦点是真正大众关注的焦点吗”问题时,选择“是”的为38.54%,选择“否”的为51.5%。虽然这样的调查未必全面和准确,但至少说明,即使广泛受到欢迎和好评的《焦点访谈》,也还有不少受众是不满意的,觉得她并没有真正关注大众所关注的焦点。另一个就是我们在本期发表的“新闻调查档案”中披露的数字,反映了受众认知与媒介建构之间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却也反映出我们的媒体与大众的期待、大众的需求尚有差距。我们常说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但动机的正确并不一定会导致理想的结果。倘若我们的媒体距离受众的心理感受太大,怎么能真正地去引导人?这里就有宣传的艺术和引导的水平问题。希望新闻传播界同仁对这个问题有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我们引导的艺术性和传播的实效性。

本期可读的内容不少,建议读者别忘了读读《申江服务导报》的“揭秘”文章。都市类、生活类报纸应该怎么办,她的读者定位、功能定位、内容定位怎样,报道的价值取向、文化品位如何,以及怎么把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等,此文均有涉及。借用时髦词藻,可以把这篇文章视作一本“办报完全手册”、“实用小辞典”。因此不妨去“点击”一下,或许会对改进传播效果和办报效果有所借鉴。

前几天,应邀去杭州参加一个新闻业务论文笔会,与杭州新闻界的朋友们座谈交流。不少记者编辑都将写好的论文带来,大家一起切磋采编艺术,探讨新闻理论。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为杭州同行的真诚、好学和钻研精神所感动。由此又想到新闻论文问题。应该说,论文的发表固然是评定技术职称的标准之一,但写论文决不仅仅为了评职称。靠突击炮制论文,未免太急功近利。假如平时在采编实践之余,就有一点探索研究意识,写出一些有感而发、有所见地的论文,尽可以从容应对。而我们的新闻专业期刊也能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得以“减负”“降压”。这样的实际效果是否会更好些呢?

第6篇

主体论文艺学分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本欠缺:将人设定为面对整个世界的主体,忘记了人乃是在世界中的存在(Being-in-the world)。要超越主体论文艺学的人类中心主义图式,我们就必须重新领受世界的原始结构:人在世界中,意味着他生存于天地之间,因此,人永远是天—地—人三元整体的构成,把世界理解为天—地—人三元结缘而成的整体是对世界的最恰当言说。老子在《道德经》中将天—地—道—人称为域中四大,实际上说出了由域中四大结缘而成的世界结构:“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17)此处的道脱离了天、地、人而又被当作独立本体,实属虚构。海德格尔在著名论文《物》中写道:“这种大地和天空、神圣者和短暂者纯然一元的转让的反射活动,我们称为世界。”(18)这便是广为人引用的世界四重结构说,与老子的域中四大说是同构的。然而,正如脱离了天地人的道是纯然的虚构,神的唯一属性也是并不实在地存在,所以,世界是而且只能是天—地—人三元构成的整体。《周易系辞下传》对此有明晰言说:“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19)天—地—人三元整体的存在是人的实践的前提和支撑,故而我们所居住的世界绝不能仅仅被理解为人化自然的结果,而是天—地—人三元互动本身。以此原始而全新的世界观来审视文艺学的历史,便会发现:前现代的以天道主义/神道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学与现代的以人道主义为中心的文艺学都是片面的,最完整的文艺学体系乃是将世界领受为天—地—人三元整体而又承认人的主动性的新整体主义文艺学。因此,文艺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归纳为:天道主义/神道主义文艺学(前现代)人道主义/主体主义文艺学(现代)新整体论文艺学(后现代)。

前现代文艺学明确地将人道归结为天道/神道,虽正确地认识到了人不过是世界的一部分,但未能领受到人在文学艺术创造过程中的能动性,有把人的人道放得过低的毛病。主体论文艺学把人推到了最高主体的地位,固然激发了人在创作中的主动性,却忘记了下面的事实:1、人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将人道抽离于整体性的世界之道,既不符合世界的原始结构,也会使人道找不到最人道的发展方向;2、主体—客体的二分法将世界中的非人存在物都当作客体/手段质料,因而在对物的物性的忽略中伤害了物乃至整个世界。我们可以通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首普通的中国民歌看到无限制的征服对世界的伤害程度:一脚踢倒山/一拳捅破天/张口吞宇宙/革新地球翻/以大山做鞍/以大河做鞭/挺起胸膛/征服自然。(20)走向极端的主体主义在二十世纪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和人文灾难,因而不受限制的主体主义是必须超越的,但这超越不是回到前现代文化去,而是要为人的人道找到最确切的位置。那么,人的人道的最确切位置是什么呢?1、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其主动性也是由实在的世界结构所支撑的,他上受惠于天,下托福于地,因而其主动性不能朝着破坏其基础的方向发展,而应赞天地之化育,守万物之生机,这是天道—地道—人道三元辨证关系对人道的最基本规定;2、既然人是天—地—人三元运动中的一元而又有主动性,那么,他在“赞天地之化育”和“守万物之生机”的同时也有权力发展自己的主动性。所以,新整体主义文艺学是对前主体论文艺学和主体论文艺学的共同超越,指向全新的文艺学形态。

新整体论文艺学是个开放的概念:所有真正超越了主体—客体二分法而又承认人的主动性的文艺学都是它的可能形态。从目前可以预见到的范围而言,下面三种文艺学将构成其主流形态:1、生态文艺学;2、新道论文艺学;3、存在论文艺学。

1、 生态文艺学

生态论文艺学是新整体论文艺学在当下的主要形态。它从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出发,系统地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要求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所推崇的人类至上观念和征服自然的学说。它认为人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能将人凌驾于生态系统之上,而应以生态系统整体的平衡为终极价值尺度,以生态伦理学代替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学,约束人的行为。文学艺术家必须结束对征服自然的歌颂,发现生态系统整体的和谐之美,倡导人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友好共处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建立生态文艺学的工作已经开始,鲁枢元教授多次撰文阐释生态文艺学的基本观念。(21)曾文成教授则出版了《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22)可以预见,二十一世纪将是生态文艺学渐成主流的世纪。但是我们在倡导生态文艺学时也应注意到:生态文艺学的视野还局限于生态/生命领域,其根本原则是维护生态平衡和敬畏生命,而生态系统不过是自然界和宇宙的一部分,所以,生态文艺学的视野虽然比主体论文艺学广阔,仍是有视野局限的文艺学。

2、 新道论文艺学

新道论文艺学是东方文艺学可能的后现代形态。这里所说的道既不是纯然的天道或神道,也不是在文艺复兴以后处于至高无上地位的人道,而是天道—地道—人道三元统一的道。天道、地道、人道由于人的实践而交道,乃是文学艺术产生的机缘。有天—地—人三元的交道,人才能知—道、说—道、弘—道,才有文学艺术。由于我们所讲的道是天道—地道—人道的三元统一,所以,后现代的道论文艺学不是对中国古代的道论文艺学的简单复归,而是肯定人的主动性的文艺学体系。它与中国古代的道论文艺学有根本的区别:(1)中国古代道论文艺学中的道主要指的是天道,所谓体道、明道、弘道的终极目的是认识天道并因而赞替天地之化育天行道,新道论文艺学则认为人道是不能归结为天道的本体性存在,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价值和尊严,充分肯定人在赞天地之化育的前提下自我筹划、自我创造、自我生长的能力和权力;(2)传统道论文艺学的理论视野集中在人道对天道的倾听、遵从、弘扬上,对社会之道即世道的具体结构的探讨几乎是空白,缺乏社会本体论这一维,而新道论文艺学则致力于自然本体论、社会本体论、人类本体论的统一。虽然这种意义上的道论文艺学作为体系尚不存在,但其观点散见于国学功底深厚而又具有当代意识的文艺学家的论述中。由于新道论文艺学的独特性,其建构过程固然要吸收西方文艺学的逻辑建构方法,更要发现汉语自身的可能性空间,因而它的成功建构将使中国文艺学超越后殖民语境。

3、 存在论文艺学

存在论文艺学乃是新整体论文艺学另一种已经诞生的形态。由于存在(Being)是一切存在者(beings)之存在,人不过是诸存在者之一,所以,存在论文艺学自在地意味着对主体论文艺学的超越。(23)它的基本逻辑前提是:人与其他事物最原始的关系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存在者与另一种存在者的关系;人之独特性在于他能够主动筹划自身的存在并让其他存在者重新结缘,成为存在的发明者和守护者。所以,文学艺术在其更高阶段必然要从“人学”进展到“存在学”,与此相应,文艺学要完成从主体论到存在论的转型。存在论文艺学在西方的最大代表当推后期海德格尔。这位诗人哲学家在《诗语言思》等后期著作中建构出存在论美学,其中也涵括了存在论文艺学的始初形态。他认为对存在的遗忘是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现代性危机的根源,因此,拯救之路必须从回到存在开始。回到存在的前提之一是超越主体—客体二分法,恢复人与世界最原始的关系,重新发现人的人性和物的物性。现代性理论将物当作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当作质料和资源,忽略了物的独立和自足品格,无法认识物的真正物性,自然也无法为人的人道找到最确切的位置。那么,物的物性从根本上说是什么呢?海德格尔通过细致的诗意之思指出:在任何一个世内存在物中都居住着大地和天空、神圣者和短暂者(人),所以,物是天—地——人—神四元的聚集。(24)不仅物是天—地—神—人的四元聚集,而且,世界也是天—地—神—人四元的统一:“这种大地和天空、神圣者和短暂者纯然一元的转让的反射活动,我们称之为世界。”(25)从这种全新的存在论—世界论—人论出发,海德格尔得出了艺术作品的本性是“存在者的真理将自身设入作品”(26)、“人言说在于他回答语言”(27)、“话语是嘴的花朵,在语言中大地朝着天空开放”(28)、回到本性中的人将致力于“守护中的参与”(29)、“诗意是人类居住的基本能力”(30)等美学和文艺学观点。尽管后期海德格尔的学说有将人的主动性定位偏低的局限,但总的来说它指出了建构存在论文艺学的基本思路。

上述三种形态的新整体论文艺学都是对主体论文艺学乃至现代文艺学的超越。由于它们的诞生,以主体论文艺学为典型形态的现代性文艺学已经暴露出致命欠缺,因此,重写文艺学成为文艺学家们在新时代必须完成的使命。本文作为对主体论文艺学的解构和新整体论文艺学的导言,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概略地论证重写文艺学的可能途径。

1、 文艺起源观

被主体论文艺学所认同的文艺起源论——如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都是从人的活动出发探讨文学艺术的起源。这固然没有错,但人的活动依赖于天—地—人三元的总体运动所造就的机缘,所以,仅仅着眼于人的活动而忽略三元的整体运动,就不能在最本源的本源处理解文学艺术的起源。没有天—地的二元运动,就没有人,自然无所谓文学艺术,同样,只有天—地的二元运动而没有人的劳作,文学艺术也就失去了其直接创造者。因此,对文学艺术起源的最恰当言说只能是:天—地—人的三元运动是文学艺术最原始的起源,人的活动作为对天—地—人三元的创造性聚集乃是文学艺术诞生的直接动因。前现代文艺学虽然承认天—地—人三元运动是文学艺术产生的根源,但对人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地位过低(如柏拉图的回忆说和刘勰的原道说都把人放到从属的位置),主体论文艺学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人的主体性当作文学艺术的绝对源泉,忘记了天—地—人三元的整体运动对于文学艺术产生的本体论意义,所以,前现代文艺学和主体论文艺学都应该被超越,代之以全新的文艺起源论——以承认人的主动性为前提的天—地—人三元互动理论。

2、 文艺本质论

“文学(艺术)是人学”乃是主体论文艺学的基本命题。它的含义是:文学艺术是由人创造、以人为中心、为人而存在的活动。这个定义虽然对超越神本主义和物本主义的文学本质论有积极意义,但其人类中心主义的偏狭视野使得它未能揭示文学艺术更本质性的本质:文学艺术从根本上说是天—地—人三元运动的文学艺术化,因而文学艺术大于人学,人学不过是文学艺术的一部分。文学艺术不仅仅大于人学,而且大于生态学或纯然的自然本体论,因为文学艺术乃是表现天—地—人三元运动的整体学。

3、 文学功能论

以主体论文艺学为典型形态的现代性文艺学对文学艺术的看法是人本主义的。无论升华说、美育说、实践说、自由创造说或自我表现说,其着眼点都是文学艺术对人的意义。这种文艺功能观在更广阔的文艺学视野中显露出其欠缺:见人而忘物,忽略了人不过是生态系统乃至宇宙的一部分,因而孤立地谈论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把文学艺术的功能定位得过于偏狭。既然人不过是天—地—人三元运动的构成,那么,守护—参与—表现此三元运动必然是文学艺术的总体功能,亦即,既要实现人的人道,又要赞天地之化育,守万物之生机,将人文关怀与生态关怀、宇宙关怀、存在关怀统一起来。与此相应,文学艺术家不仅仅是社会的良知,也应是“天地之心”或“宇宙的良心”。

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展示了重写文艺学的可能途径,其目的并非是言说新整体论文艺学的典型,而是对某种可能性的预演,由于不存在一个绝对在先的文艺学供我们重写,所以,这里所说的重写实质上是建构。建构新整体论文艺学的具体行动会产生我们现在意想不到的可能性。这正是建构的魅力所在。我们为正在诞生中的新文艺学命名和正名,意在于呼唤更多的文艺学家走上建构新整体论文艺学的大道。

(1) 如鲁迅作为的主将,就极力颂扬文学创作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主体性,推崇“发挥个性,为至高之道德”、“以己为中枢,亦以己为终极”、“主我扬而尊天才”等个体—主体性原则。见《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46—56页。

(2) (3)(4)(5)(6)(7)(9)(10)(11)(12)刘再复《文学的反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46页,第55页,第46页,第50页,第54页,第58—59页,第91页,第92页,第47页,第66页。

(8)(16)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文学评论》1986年第1期。

(13)伍蠡甫 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集》,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77页。

(14)(18)(24)(25)(26)(27)(29)(30)海德格尔《诗语言思》,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104—106页,第158页,第159页,第158页,第36页,第183页,第183页,第193页。

(15)徐刚《绿色宣言》,当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32页。

(17)《道德篇》,湖南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54页。

(19)《周易》,湖南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336页。

(20)《中国青年》1960年第15期(当时《中国青年》为半月刊)。

(21)参见鲁枢元《走进生态领域的文学艺术》,《文艺研究》2000年第5期。

(22)见《当代文坛》2000年第5期相关报道。

第7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片面性,整体化

 

一 环境艺术的构成

环境艺术并不简单等同于环境加艺术品,或者环境加装饰。它是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使人们生活所处时空环境不仅满足物质条件和心理需要,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气氛乃至艺术意境的整体艺术。当代许多著名艺术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从不同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环境艺术的本质和创作规律。英国杰出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专家F·吉伯德在《市镇设计》一书中称环境艺术为“整体的艺术”,认为环境诸多要素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时,会产生比这些要素简单之更多的东西。论文大全。

由此可见,环境艺术的构成因素之复杂多样,表现形态之丰富多彩,使任何一种传统艺术门类所难以企及的。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制图、绘画、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人体工程学、结构物理等。相关应用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化、植物学、结构工程学、电气工程学、材料学、光学、声学、气候学、地质学、生态科学等。相关设计理论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民族文化、社会法规、心理学等。

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范围可以归纳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两大类型。室内空间包括家具设计、酒店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娱乐空间设计等。室外空间设计包括城市环境设计、广场设计、街道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建筑立面、建筑照明等。

现如今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出现是环境艺术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以及更加明确的特征和主题,更高的物质和精神品质。

二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一)国外现代设计

1.赖特(Frank Lioyd Wright)胆识非凡的设计了山林别墅(即“流水别墅”)。是20世纪的建筑艺术精神,没有一座建筑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与之比拟。论文大全。如果没有好的工程技巧,方法和材料,景色壮丽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建成这座建筑。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整体设计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以及建筑大师赖特对空间、材料和结构的意识。赖特曾说过,流水别墅是他设计的第一座“流线型的”建筑,并断言,如果没有就地形进行有趣的遐想,就会使用完全不适合这座建筑的流行的建筑语言。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坐落在巴黎中心地带的一块重要的基地上,是一项特色非常明显的城市项目。本建筑通过艺术、科学和现代技术方面的信息交流,增进对阿拉伯世界文化的了解。就装饰而言,面向南侧巨大建筑外墙漆外观具有更为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称为“威尼斯式百叶窗”安装于透空金属边框和尺寸多样的金属磨片组成,是一种具有惊人独创性的(光电控制的)视觉装置。

(二)国内现代设计

1.国内近几年环境艺术设计有很大的发展。如广州市南部番禺地区的长隆酒店,是在野生动物园建造的五星级酒店,本酒店要有一般酒店的功能又要和园区产生互动关系,风格上吻合功能上互补。酒店含概了环境与建筑,人与环境,动物与人,科技与自然的整体设计。论文大全。

这个庭院是供白老虎居住和活动的。人造瀑布、树木、岩石、气氛幽静,创造了很独特的野生环境。自然绿化,造成内外相连的室内环境。火烈鸟园这庭院的设计强调热带气氛,具有很高观赏价值。集美组的设计是确定了设计的出发点市场因素,环境因素和审美因素三个方面。

2.深圳何香凝美术馆设计极具匠心,馆内结构设计和外部景观整体化。环境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人们普遍希望交流和对话,已经不仅仅限于物质的丰富,追求深层心理的满足,感情的交流和陶冶。在建筑方面增加了建筑与人的对话,人与环境的对话。

三 古典园林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现出独特的“诗情画意”“发思古之幽情”,强调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的艺术表现手法。借诗意的联想,将环境空间的人文精神凸现出来。

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西方园林是规整对称

式。中国园林更多是参差自然式。苏州园林之所以甲江南,甲天下。首先就由于它们以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为范本撷取其美的精华,融进了人的情感。浓缩于小小的园林天地之内,使人们能从参差自然和其他美学特征中见出无限来。和参差自然一样,曲径通幽也是苏州园林的一个美学原则。在苏州园林里,可谓无径不曲无处不幽。另一特点,藏露互补。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讲究藏与露的辩证和结合。

园林里的建筑,不但数量多,而且形式多。即使是同一类建筑物,也有种种不同。其形式,结构,地理环境的不同。建筑物的存在,离不开周围环境,环境与建筑要相统一的原则。苏州园林不但以建筑、山水、花树等精巧配置的艺术处理得称赞,而且还在精神性领域中洋溢着诗情画意,渗透着人文气息。匾额、对联的书法,门楼的雕刻,室内家具的工艺美术,微型园林的盆景,寝室的音乐,戏厅的戏曲。

作为综合艺术的苏州园林它那丰富的文化意蕴和人文气息,离不开各种艺术门类的交融和烘托。

四 结论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联系多专业的纽带作用,它虽然不可能取代各门类的专业设计(如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等)。但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将改善生活环境质量,使人与环境彼此建立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在基础设计训练阶段,以命题方式在特定的相对宽松的设计条件下运用设计原理,概念进行环境空间创意设计,对环境空间的功能、形式、材料、技术手段、构造方法、照明方式、色彩、肌理等方面进行建构性探索、分析、寻找设计规律。一方面从设计操作层面,对抽象的设计原理,概念进行空间演绎。借此加深对设计理论的认识、理解、提高审美能力与思辩能力。另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对历史现代的设计方法,空间形态进行剖析,探究据具原创性的设计形态、观念。教育如不激发首创精神,那么必然是错误的教育。

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探求,一但面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实践更显得力不从心理论素养的不足,也只能依赖“随类赋形”这种办法,将“装饰”僭越于设计学问之上,只剩下干瘪的“形”而无实质性的文化内涵,意蕴。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设计的整体化。因此,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将技能训练与理论探求紧密地结合,提高人文素养使之成为全面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英]丹尼斯·夏普著.《20世纪世界建筑》.胡正凡 ,林玉莲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3

[2] 马克辛,吴成槐主编.《环境艺术设计手册》.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

[3] 林红著.《环境艺术工学》.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1

[4] 谢孝思 主编 《苏州园林品赏录》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戏剧翻译,归化,异化,翻译目的

一、归化和异化

归化和异化策略起源于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1813的著名论文《论翻译的方法》,文中提到,翻译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autho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moves the reader towards him”; 另一种是“thetranslator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author towards him”(Shuttleworth&Cowie, 1997: 43-44)。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其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一书中,将第一种方法称作为“异化法”,第二种方法为“归化法”。归化和异化是意译和直译理论的延伸。

1.归化策略

归化,即是在翻译处理中要求译者向目的与读者靠近,采取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派的代表人物为美国翻译理论家E.A.奈达,他认为,“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Nida,E,A&Taber, C.R., 1969)。他提出了“功能对等”和“读者反映论”的观点,认为判断译本的好坏不宜拘泥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点是考查接受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译本的程度。因此归化的特点就是重视读者,采用地道的通顺英语进行翻译。这种翻译方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避免文化冲突,消除文化障碍怎么写论文。

2.异化策略

异化文学艺术论文,即是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读者所采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摘要体现了翻译作为文化交流媒介的功能,译者引导读者理解和接受,并进一步欣赏源语文化。

3.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关系

归化和异化都是翻译的策略,然而近两个世纪以来,围绕翻译是走向归化还是异化之路,学术界却争执不休。归化和异化策略各有有优劣。翻译的目的不同,语境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归化和异化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应该在翻译中得以统一,以促进翻译的发展。

二、王佐良、巴恩斯《雷雨》译本的归化策略

由先生创作的《雷雨》以其交织错综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在戏剧舞台上长演不衰。而人物与情节塑造的成功与其简洁易懂又含蓄深沉的语言有直接关系。关于其语言艺术美,钱谷融先生有如下评价,“我确实太喜欢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炼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 王佐良和巴恩斯(A.C.Barnes)的英译本《雷雨》不仅再现了原作的戏剧艺术魅力,也再现了原作精炼含蓄的语言特点,使文段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舞台表演。关于剧本的翻译技巧,笔者认为,归化策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下例子为证:1. 鲁贵:四凤,别——你爸什么时候借钱不还帐?你现在手下方便,随便匀我七块八块好吗?(王佐良&巴恩斯,1958;p21-22)

LU:——don’t be like that, Sifeng. When did Iever borrow money and not pay it back? Now, what about a little loan of sevenor eight dollars, now that you are in the money.

在原文中,中文的货币单位是“块”,鲁贵说,“匀我七块八块”;此处,译者并没有采取异化的策略,例如解释“块”这个货币单位在汉语货币中的地位,或是在英文中找出其对等的货币单位;译者使用了归化的策略,直接将“块”以为“dollars”, 使作品走向读者,从而使读者轻而易举的理解文章文学艺术论文,更加适合舞台表演。

2. 贵:你看你这点骨头!老头说不见就不见,到下房在等一等算什么!我跟你走,这么大院子,你别胡闯乱闯走错了….( 王佐良&巴恩斯,1958;p38)

Lu: come down off your high horse! If theold man says he won’t see you, then he won't. Now, why not go down and wait abit longer in the servant’s quarters? Come on, I’ll take you along, otherwisein a big house like this you’ll be losing your way and losing your way andblundering into places where you shouldn’t be.

在此文段中,鲁贵说,“你看你这点骨头”。“骨头”,这个词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有其独特的含义。在旧中国迷信的说法中,有一条称为称骨论命,即一个人的骨头越重,说明他的命越好;而骨头轻,说明这个人出身低下,命不好。这里,鲁贵是骂鲁大海的出身低下,不配和周仆园讨价还价。译者同样忽视了“骨头”这个词的文化含义,采取了归化的策略,直接将其译为“Come down off your high horse”。“high horse”是英文的一个典故,它表示的意思是“趾高气扬、自以为很了不起”,相应地,“to come/get(down)off one's horse”意思即为“谦和一点,别摆架子了”。译者使用的是原滋原味的英文,使英语读者在读译本的时候感同身受。

3. 冲:我以为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人努力,我们应当同情的怎么写论文。并且我们这样幸福,同他们争饭吃,是不对的。这不是时髦不时髦的事。(王佐良&巴恩斯,1958;p106-107)

CHONG: I thingk we ought to sympathize withthem. After all, they’re only doing their best to help their own people. Besides,it’s not right that people who are as well off as we are should grudge themenough to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 And it’s not a matter of fashion,either.

在这句话中,周冲提到“争饭吃”,译者使用了很形象的一个英文成语,“to keep body andsoul together”, 它的意思是“Obtain one’s basic living expenses, to earn engouh money to keeponeself alive.”,意思是“赚到刚够维持生计的钱,不被饿死”。译文非常贴近英文读者,译者又一次使用归化的策略,使译文走向读者。

这只是笔者从文中截取出的三个例子,但是我们由此可以窥豹一斑。可以说,王佐良和巴恩斯先生的译本文学艺术论文,译文中广泛应用了英语中的俚语和成语,文笔流畅,可以称得上地地道道的英语。这就是归化的策略,译本完全贴近英语读者。

三、结语

戏剧作品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可以作为剧本来指导舞台表演;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因此戏剧作品的翻译不同与其他题材作品的翻译,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用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如果剧本是为舞台表演服务,那么为了使广大外语听众不被文化差异所干扰,更好更快的理解原文,译者可以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使作品走向读者;如果剧本是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译者可以采取异化的策略,向读者传递原语文化,使读者读到原滋原味的原语表达。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归化和异化策略之争,也不是绝对的非此即彼,就戏剧作品翻译而言,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Nida, E.A. & Taber, C.R.. The Theory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E.J. Brill, 1969

第9篇

学生姓名:

所在:院(系)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

论文题目:论钢琴的即兴伴奏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课题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度计划等.

研究意义: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由于伴奏要与歌唱者一道共同进入“角色”,因此,必须与歌唱者一同研究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表演时,行腔、换气,伴奏者不仅要能“跟”好、“托”好、“带”好,还能做到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敏捷的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作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展示音乐的烘托,提供丰富音乐的氛围与再创造,最终与演唱者达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即兴伴奏是一门应用的技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它除要求具有钢琴技巧、和声基础外,还要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旋律分析、判断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能较有创造性地选择好、设计好织体,并应用到伴奏中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

文献综述:

①刘聪、韩冬著《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1999年8月北京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②凯斯特莱尔·略林茨著张瑞、邹国昌、徐振华译《键盘和声学教程》2004年8月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③立斐岚著《钢琴伴奏艺术纵横》1996年8月北京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④谢耿、陈雪慧著《钢琴即兴配弹教程》2004年1月第一版花城出版社

主要内容: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钢琴伴奏与歌唱两者就象是鲜花与绿叶,既有各自的特点,又必须有统一的平衡关系,只有处理好这种平衡关系,才会使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水平得以提高,才会推动声乐钢琴伴奏艺术更好地发展。

现在我们以系列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为例,具体详细的展开讨论,看看钢琴的即兴伴奏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熟悉、分析歌词、旋律:

具体分析时要注意旋律的风格、情绪、调式、等方面内容,把握住旋律的内涵,对旋律有总体的了解。

二、和声布局:

和声设计是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灵魂”地位的重要部分。和声选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整首旋律伴奏处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我们要根据对旋律的理解及和声进行原则开始总体布局。

首先进行开始部分、部分、结束部分的和声安排,注重和声的功能性及色彩性,安排好半终止及终止式。然后根据和声进行的规则及效果安排其他和弦。安排和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以正三、三度叠置、原位和弦为主、副三、转位、变音和弦为辅,多用第一、四、五级的连接。

2、旋律开始部分以主和弦为主,以强调调式,部分选用不稳定和功能性强的和弦、变音和弦,以增加动感。

三、选用适合的和声伴奏织体:

根据旋律的内容、情绪等设计、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要求伴奏者应掌握各种风格、各种情绪、较多类型的伴奏织体:。

⒈抒情优美类乐曲,多让人感到精神放松,顾而常用分解和弦

⒉坚定有力、庄严宏伟类乐曲,常用柱式和弦

⒊欢快跳跃、节奏感强的乐曲,用带低音的半分解和弦

以上三种形式是伴奏织体的基本形式,常常在伴奏中使用。当然,它还可根据旋律表现之需要进行变化,产生出更多、更适合的音型织体。伴奏音型的使用应统一中求变化。单乐段可只用一种织体,其他曲式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织体,伴奏音型之间有个对比,会在听觉上更舒服好听。

四、旋律中重点部分的处理:

1、长音地方应进地填空:(a)、把旋律进行加花。(b)、把伴奏音型及和弦进行理复。

2、部分应加强处理:(a)、反向的八度、音阶、半音阶进行。(b)、根据风格使用震音、琶音等。(c)、选用动感较强的变化和弦、色彩和弦以加强紧张度、烘托气氛。

3、对前奏、间奏、尾声进行较细致的处理。

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正在于“即兴”,它是在没有正谱伴奏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旋律即兴编配伴奏织体,要求凭借伴奏者的智慧与灵感在极短的时间内构思出合乎逻辑的伴奏方案,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有时,灵感横溢时的钢琴即兴伴奏还能弹奏出比正谱伴奏更有光彩的效果。因此,即兴伴奏者对钢琴演奏技能、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作曲理论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厚实的键盘和声基础和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

进度计划:

06.7.8--06.7.15完成论文选题

06.7.16--06.8.31进行资料的收集、阅读和前期调研

06.9.1--06.910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

06.9.11--06.10.20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06.10.21--06.11.19进行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审查及开题答辩

06.11.20--07.1.20进行课题调研及论文撰写

07.121--07.5.10进行论文评审和修改

07.5.11--07.5.31准备并进行论文答辩

开题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