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顶岗实训总结

时间:2023-03-06 15:58:59

导语:在顶岗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顶岗实训总结

第1篇

1.实习单位与实习生的双向选择 

现阶段,对于顶岗实习,多采用这种实习单位与实习生二者的双向选择办法,这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以及社会对于学生自身意愿的尊重,学校会与签订合作的实训基地进行联系,从而确定实习的人数以及实习岗位的具体要求,然后就会向学生发出信息,学生会更具这些信息,来确定自己的实习岗位,最后实习单位会对前来报道的学生进行面试,合格之后,学生就会正是进入实习岗位。 

2.实习生的双重角色 

在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双重性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他们既是学院所派出的实习生,同时也是实习单位的教师。 

3.双师指导在顶岗教育实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工作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对其未来的就业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而对于其自身所在学校来说,也是其就业率得以提高的关键,所以说,学校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学生的顶岗实习都非常重视,并且都会安排顶岗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的期间内,学校内部以及实训基地的教师会共同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4.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双方管理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以及实训基地都会学生采取管理,学生必须要接受这种双重管理,即要遵守学校的各项实习规定,同时也要履行实训基地的各种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保障实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管理 

1.对各项教学环节的有效安排及管理 

根据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通常将顶岗实习安排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因此为了能够具备更好的专业素质以及更多的就业条件,学校应该合理的设置一些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课程,并且要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事前签订合同,保障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实习阶段。除此之外,学校以及校外的指导教师应该积极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岗位的特点,教学要求以及实习目的,从而制定实习规划,真正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实习基地应该为学校安排更多的实践机会,而学校则应该为其购买学习期间的保险,这样不但能够确保学生的实习效果,同时还能够保障其人身安全,学校与实习基地必须要签订合作协议,协议中针对各种责任的归属必须要明确,与此同时,需要还应该在学生实习阶段的薪酬方面与实习基地进行沟通,并在协议中明确标出支付的金额以及支付的方式,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学校在教学环节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上,实现学生定岗实习前的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为学生的实习活动提供更多的条件和准备。 

2.顶岗实习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 

有效的过程管理来自于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积极沟通,共同制定方案,明确双方的管理范围。实习单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育目标为学生进行实习岗位的安排,同时,实习单位应该委派实习指导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实习指导,学校要制定各种管理,学校指派的指导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管理与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内部的指导教师要依据方案,不定期的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利用各种新媒体方式进行考察,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并进行全程管理与监控,如果发现问题,需要进行解决方案的研究,另外,学校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并能够将定岗实习考核手册,学生要将实习情况自行记录,与此同时,学校需要定期安排指导教师对实习的情况进行总结,从中了解学生的近期动态,发现问题,积极沟通,及时了解并解决顶岗实习生的各类问题,还应及时对实习过程中的岗位调整及变动进行记录和跟踪,保障对学生实习全过程进行管理监督。在实习将要结束之前,实习单位应该安排公开示范课或观摩课,学校及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均到场听课并评课,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有所了解。学生结合实习过程和实习收获撰写实习报告,作为实习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 

3.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对顶岗实习进行考核 

在结束顶岗实习后,学校需要进行相关的考核,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实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这是对定岗实习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对学生实习状况的了解和掌握,考核应该综合监督人员评价、本校指导教师评价以及实习单位方面评价等各项数据,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并作为评价依据。 

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换式;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胡新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4-0050-02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了大量机械类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但为什么我国机械类人才仍然严重短缺?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等难以满足实际训练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使学生具备了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一定的数控编程和操作能力和CAD/CAM软件应用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工艺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脱离了行业和企业,难以满足企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使得培养质量大打折扣。鉴于此,要提高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起能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通过积极探索,提出了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进行了试点,为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一、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核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强化与企业合作,校内引入真实产品进行生产性实训,校外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全过程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同时,企业的职工则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实现“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使企业和学校真正实现双赢。第一学年,学生首先到企业进行电动工具的认识实习,然后在校内进行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和引入真实产品的电动工具装配实训,暑期到电动工具企业进行电动工具装配顶岗实习,而被顶岗的企业职工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第二学年,学生在校内进行CAD/CAM软件应用和数控加工专业技能训练,进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并引入真实产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暑期到电动工具企业进行电动工具机加工顶岗实习,而被顶岗的企业职工到学校进行培训;第三学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引入真实产品的专业技能实训,并进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然后到电动工具企业进行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顶岗实习,并进行毕业综合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按认识实习、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六层次进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递进式地引入电动工具认识实习(第一学期)、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包括金工实习、机械零件测绘)、专业技能实训(包括CAD/CAM软件应用实训、电动工具检测与维修实训)、生产性实训(包括校内电动工具生产线装配实训、数控加工实训)、顶岗实习等,使学生从认识电动工具到逐步掌握电动工具设计、制造及检测与维修的相关技能,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质量、成本和效率意识,以及合作精神,实现从学生到职工的“无缝”过渡,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技能资格考证,进一步强化“双证制”,引入数控操作工、CAD/CAM软件应用、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电机实验工等考证。

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与考核体系构建

为保证顶岗实习的有效进行和学生实习质量,制订相应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规范。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和专业主任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最终综合学生平时考勤、实习日记、实结对学生进行评分,合格后由校企双方共同签发工作经历证书,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考核体系。具体过程管理流程见图2。

三、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践行“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目前机械类专业已与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与浙江皇冠电动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组建了七个“订单班”,同时充分利用我校的优势,由我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引进电动工具生产线一条,为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时间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培训需求,掌握企业用人信息,制订“互换式”工学结合培养计划。由于不同企业对培训要求不同,各有侧重。我校采取由企业提出培训内容和要求,学校负责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暑期,同时学生被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践发现,采用该模式可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使自身能力素质得以提高,比如职业道德的建立,协作精神的培养、意志力的锻炼,工作环境的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同时企业的职工也进行了培训,并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到真正的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詹忠根.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研究,2006.8上,14-15.

[2]赵浩兴.校企联合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6-68.

[3]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探索,2005.4,69-71.

[4]付涛.高职实践教学的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6.4,85-88.

[5]段长存,李怀伦.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及实现路径的研究报告[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7-19.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实习实训 基地建设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多,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是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旅游也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在现存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训的情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酒店管理方向的校内实训情景缺乏真实性实训效果不甚理想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但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是从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以及其他形式的学历教育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的实习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环境有许多仍然比较简单,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校内实训情景缺乏真实性,一方面是由于现有的“硬”实训环境与酒店业的真实情景差距较大无论是外观、装饰、设备、档次、品位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是“软”实训环境,即课堂的教学实习环境,大部分都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设计而成,虽然技能型的操作可以获得相对理想的效果,如餐饮服务、客房服务、调酒、茶艺等纯技能性的操作,但是上升到管理层次的训练或实物操作、应急处理就不甚理想多数只能“室内谈兵”。

2.酒店管理方向的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放羊”现象较为普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搞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它是利用学校、社会等多种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求学期间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较好途径,使学生的素质、技能、能力都得到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但是在实际的顶岗实习中,却出现了放羊式的教学,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把学生交给了酒店就万事大吉,认为应该由酒店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的根本不把顶岗实习看作教学的一部分,甚至一些顶岗实习地点没有带队教师,或者是带队教师不能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只是一般看管,只要不出什么差错就行;另外,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以追求利益为原则,不把学生看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就干,不能胜任就走人。以上两种情况使学生根本无法进行顶岗实习,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就不辞而别,即使是坚持下来也是出于学校管理方面的压力,勉强坚持到最后,待到顶岗实习结束,学生所剩缪缪无几,也有部分同学嫌顶岗实习工资待遇太低,干脆跳槽,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出现了非常尴尬局面。

3.导游方向的校内实训设备较差,资金投入较少。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关于校内旅游实训的资金投入量只有一些专门以旅游管理为主导方向的旅游院校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在校学生的实训,而且在实训的“硬设备”和“软设备”的投入上,价格昂贵,如:导游实训过程中一个模拟影像实训室,投入就需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或上百万,这对于一个非旅游院校的导游方向的实训投入就难以实现了。

4.导游方向的顶岗实习难以安排

目前随着高职院校的改革,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如:“2+1”模式、“1+1+1”模式、“1+1+0.5+0.5”模式等等。但无论哪种形式,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的顶岗实习许多院校在安排顶岗实习时间上的统一性这一特点,即在某一个学期或某一学年安排学生统一导游顶岗实习,但是旅行社和景区所需要的顶岗实习生并不像饭店那样的“规模需求”,所以在某一时间段内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此外旅游企业的业务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如:在旅游旺季的黄金周,旅游公司所需要的从业人员就很多,但是许多院校在此期间并不一定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这就造成了“供需”在时间上的偏差。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1.酒店管理方向校内实训基地中,主体饭店经营模式的运作

针对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方向的校内实训缺乏真实性的情况,可在校内成立主题饭店,可采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式,一方面激发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实习实训真实化,此类主题饭店的运作模式在运作时应把它看做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独立的校店分开、自负盈亏的企业,但前提条件是学校要进行前期必要的硬件投入也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同时聘请酒店专业人士、管理专家定期做经营模式、经营思路、市场分析、技术等方面的指导。主题饭店正式运营后主要市场可以是学生、教师并对外营业;任课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常规,让课堂进入主题饭店进行现场指导,甚至教师也可充当主题饭店的员工。为确保学生能充分训练到每一个技能和管理科目,在实训中可以多次轮岗。实行主题饭店的运作模式来进行校内实训,主要的目的是让实训更加真实化,而真实化的最好检验标准就是主题饭店的经济效益,故在学期和学年教学实训验收中,可把主题饭店的盈亏做为重要的验收标准,也可用主题饭店的效益用来考核、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取得良好效益的应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及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做好学生的酒店顶岗实习工作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产学研的结合应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互为基地、相互支撑”的基本要求,是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面向当前酒店业的需求,学校与酒店行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学校、酒店的自身优势共同培养出酒店行业和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酒店四方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搞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

(1)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必须建立起有高等院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旅游企业单位管理人员、行业带头人共同组成专门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同时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于本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内容进行认证和研讨。

(2)校企合作办学:按照当前酒店行业的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的,实行订单培养、互为基地、相互支援。例如:让本专业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真正深入到酒店一线,同时在学校建立酒店员工培训基地、专门培训企业的员工,以提高酒店员工的综合素质,经常让专业教师和行业带头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努力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工作,还要搞好科研工作,同时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同时要求把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实际,例如专业教师科研为酒店餐饮企业研发出各种营养食谱、酒店多功能点菜系统等,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对酒店的装饰风格、文化包装、环境美化、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进行专业指导,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努力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在顶岗实习期间要加强学生的指导和跟踪,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实习计划,适时指导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顶岗实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找出需要弥补和提高的方面,并按标准严格考核,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对带队教师的选派工作,完善相应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如:学生的动员、组织、考勤、奖惩措施、报酬以及学生和劳动事故的处理办法、教学效果的评定等等。另外与学校合作的酒店方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到社会效益,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在同行业的影响。

3.完善校内导游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实现实训与上岗的零距离

导游校内实训基地要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专业课程设置建立符合本专业实际的仿真导游模拟实训室、导游模型讲解实训室、旅行社门市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建成后实现专门的实训管理,一方面要有充足的实习实训经费,使实训硬件和软件设备都跟得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经常更新内容,使实训内容跟得上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如:不同年份的景区资源的变化情况、级别等,在实习实训投入和管理上不能一劳永逸。另一方面,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实验员、主讲课程实践教师等,同时也可聘请著名行业人士定期做课堂实训指导,如:旅行社经理、中高级导游员、外语导游员、景点景区负责人等。在实训过程中,可打破传统实训过程,让行业指导专业,围绕市场办专业、办好专业办产业,努力实现实训的真实性,达到实训和上岗的零距离目标。

4.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旅游业与其它行业发展有所不同,它本身存在着淡旺季的区分,在旅游淡季的时候,许多旅游公司、旅行社、景区景点都存在着“裁人”这种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养闲人”,而到了旅游旺季的时候,旅游企业非常需要导游专业的顶岗实习生,故出现了“供过于求”“过不应求”的两种矛盾,为此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校内实训时间安排上不能因循守旧,应考虑到行业与专业的特殊性,按照行业的需求,合理的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有利于“校、企、师、生”四方的共赢,如:可以实行导游专业实习周或实习月活动,即在旅游黄金周或地方旅游文化节、民俗活动月期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以达到人尽其岗的要求。

四、结语

第4篇

最终依据热动专业知识的认知规律和专业能力递进特点,以及热动设备岗位能力的培养方式,依托校内热动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出既有较广的专业涵盖范围又基于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的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阶递进,3证融合”。(如图1所示)而我们最初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这样的:在建成校内热能动力实训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北方季节性供热的特点,采取实训教学与供热周期结合,采用分期的模块学方式,将学生在校的5个学期分成3个模块(基础学习领域/基本技能、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技能、拓展学习领域/综合技能)进行教学,最后1学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在校期间,每个模块中的技能训练安排在对应的三个冬季采暖期主要在校内热能动力实训中心进行。(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这一模式雷同于大多数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无明显特色。在这里列出,仅给大家作一个参考。

下面对我们的热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5阶递进”进行一个说明:将学生三年的学习内容在“2+1”的总模式下按照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五个阶段来进行组织和实施,分别是:认知实训、专业基础实训、实境实训、集控仿真实训、顶岗实习。(1)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认知实习: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参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设备真实环境,重点参观热能动力设备模型室,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热能动力设备这种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的整体结构、型式及其工作特点,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2)专业基础实训:第二至第四学期,学生分别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钳工、电工、车工、机械测绘、焊工和水处理实训,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部分专业知识有综合的了解,并通过各种的实验实训与实际相结合,将各种类别的基础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掌握本专业未来就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3)实境实训:第三至第四学期,在校内锅炉实训室和校外相关设备企业交叉进行。通过校内锅炉实训室一台实体4吨蒸汽锅炉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在线运行锅炉的实境训练,使学生对本专业的3个核心岗位操作、检修、安装有清晰的认知,熟悉热能动力的主体设备———锅炉的安装、操作、检修工艺流程。(4)集控(运行)仿真实训:根据宁夏及周边地区火力发电企业集中的特点,在第四学期通过校内火电厂集控运行仿真室进行实训,同时配置了锅炉模拟仿真运行软件和200WM、300MW、600MW等三台火电机组集控运行仿真软件,利用虚拟的仿真技术实现事故和故障的演示、防止和应急处理,使学生对火电厂的集控运行有全面的认识,并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5)顶岗实习:第五至第六学期,是本专业的综合实践课程,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熟悉热能动力设备的生产工作过程,基本掌握热能动力设备制造(销售)、安装调试、安全管理、运行操作、检修维护等相关基本技能,真实体验实际工作现场环境,了解企业的生产控制和管理情况,为毕业后顺利上岗就业打好基础。

可以看出,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专业学习的深化与升华;它既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又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进行认定的重要依据。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顶岗实习是热动专业“5阶递进,3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安全生产意识”人才的必要步骤之一。顶岗实习使高职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社会经验,增加工作经验,转变观念,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以便与将来的工作岗位实现对接。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实施的基本保障。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热动专业在顶岗实习中,所需要操作的设备是锅炉等压力容器,属于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上岗操作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上岗证。如何才能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安全实习,并且通过自我学习、师傅帮带的渐进过程,直到能做到在监控下的亲自动手操作,这也是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所关注的内容。

另外,如今的顶岗实习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顶岗实习的学生多被企业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使顶岗实习脱离这种困境,淡化顶岗,突出实习,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真正的让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中得到新的体验,总结自己的理论,在如此的反复中,让学生掌握真正的技能。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要廉价劳动力,而为了理论结合实践,学生要顶岗实习。企业给学生一定的报酬,虽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要求,但是太少,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准社会化的顶岗实习期间,如果学生所得报酬相对在同岗位工作的企业员工来说过低的话,也会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为了让学生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学校可在签订合同之初,就尽可能多地掌握企业的生产实际,根据企业的初建情况制定学生的顶岗实习计划,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在签订校企合作的协议的时候就先要挑选有责任心的企业,并且必须加入有关顶岗实习的可操作性条款。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已有条款规定,检查学生,更重要的是检查企业的执行情况。如何保障条款对企业的约束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得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抢手货;其次是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权益;再次利用市场机制,让学生走进人才市场;第四、在现有的体制和大环境下,利用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发现高职教育,重视对技能的掌握;第五、让校内教师参加企业课题中去,帮企业做技改,让企业有得可图。

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效果是顶岗实习的关键。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顶岗企业的一名员工,要服从企业和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尊重企业的各级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员工。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自觉遵守企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误工,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情;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谦虚好学的精神,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写好顶岗实习鉴定表的自我评价,交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签署鉴定意见,顺利完成学业;并考虑如何在顶岗实习中给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经济效益),让企业欢迎自己,乐意接收自己。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顶岗实习是热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有意向录用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毕业生的企业进行,每10-20名学生聘请一位企业兼职教师。学时为34周,学分为34分。在顶岗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出具顶岗实习鉴定报告,学生撰写顶岗实习报告书。具体组织与管理如下:①顶岗实习工作由学校教务处总负责,由系部设立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并安排组织、由专业教研室与系部学生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②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校在三方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是三方中最关键的一方。③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是顶岗实习的具体管理组织者。小组成员由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处、学生管理办公室、教研室、专业教师共同组成。④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指导等工作,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⑤安排教师对每位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管理,一般每名教师负责管理的学生不多于20名。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要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进行,它的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为主。所以顶岗实习的考核由以下两个内容组成:实习报告和企业鉴定报告。实习报告是全面反映学生在一年的实习期间将学校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结合的真实写照,实习报告评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学生实习企业鉴定报告是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德、技、勤、能的全面考核,考核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学生要完成以上两项报告的考核,合格者获得学分,完成顶岗实习。学生要通过顶岗实习明白,获得学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生要能在顶岗实习中体会到工人的劳作的辛苦、生活的艰辛,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巨大转变,从身份到心理上接受这一变化。企业为顶岗实习场所,并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工作上的管理和实践知识的教学。我们对合作企业适时进行有目的的筛选,为学生提供代表区域行业先进技术的工作岗位,配备具有一定职业教育能力的企业技术指导教师,具有较好的后勤保障,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生活;紧随现代热能动力一线生产技术发展要求所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结合“5阶递进,3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学结合,最终完成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我们致力于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拓宽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训渠道,增加学生的行业环境认识,提供锅炉及其辅机的生产、安装、运行、检修及水处理等岗位实习机会,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提供基本保障,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合作企业要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机组运行、安装与调试、检修等生产实训场所、顶岗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还有提供有经验、技术好,品德高、善沟通的企业师傅。平时也可以支持企业内部的优秀技术专家参与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参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工作,并接收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企业要有充分的宽容心。企业常常为了利益最大化,就想使得岗位上的顶岗实习生对企业效益产生积极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忽略了基础素质的教育,只说有专业方面的培训就行了。基础课程是很重要,不可以一边用学生,一边说学生没用;企业还要有责任心,要让学生在有限的顶岗实习期间内,接触尽可能多的工作岗位,不要说为何学校三年都没有把学生培养成功,而企业只用几天的入职培训,就能让学生“融入”的企业,还要能为学生就业后在企业内部提供有效的升迁路线;企业更要有事业心,要明白学生不能光为了一间工厂而培养,企业正在做的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培养技术人才。

顶岗实习模式的探讨,这是一个无止尽的话题,时代在发展,经济环境在变,如何跟随变化,如何立于不败之地,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我们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所形成的“5阶递进,3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实现了学生在第三年100%顶岗实习———准就业;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通过培养、引进和聘请等方式,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未来,我们想要通过引企入校,共建生产型热能动力实训中心。把本专业建设成国内同类院校中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实习条件和顶岗实习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品牌专业。并通过师资培训、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途径,带动国内其他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共同发展。

第5篇

关键词:构建原因;实践做法;“早熟”

“‘专业理论-专业实训-企业轮训-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承担的2011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二级立项项目,该模式(以下简称为“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理论、专业实训在学校进行,企业轮训、顶岗实习在企业进行,模式特征是增设了企业轮训阶段,目的是解决学生顶岗实习时操作不熟练、工资待遇低、学生流失严重、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等问题。模式构建背景:学校处于广西南彊经济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尚未很好形成,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处于“单相思”状态。而此时,广东部分产业向广西转移,广西区迅速产生了较多的企业,不论是广东还是广西,都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给中职学生到企业轮训提供了机遇,提供了快速、便捷、方便、廉价的准入证。为抓住此机遇,我校构建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的构建,充分利用了企业的场地、设备和各种资源,减轻了学校的办学成本,达到了人才培养的“早熟”(即学生顶岗实习后,两个星期内就能独立熟练操作)的效果,同时又解决了部分企业的“用工荒”,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

一、实践与做法

1.开发了贴近企业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首先进行了课程体系的开发。课程体系的开发主要是以企业的真正需求为出发点,企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设置对口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就业和顶岗实习方向(单位),围绕广西玉林柴油机集团公司的配套企业、广西玉林市周边机加工制造企业、广东数十家机加工企业的需求,进行分层次、多批次的企业调研,分析、研究、筛选、综合、试教评价、专家评审等程序确定开发课程。开发的课程有: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床构造与车削加工工艺、模具制作工艺、模具钳工、维修电工、CAXA电子图版、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工艺、制图测绘、铣刨磨实训、普通车实训、钳工实训、校内综合实训、顶岗前综合实训等课程体系。同时,根据三个专业的实际,建设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技术》、《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机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技术》,编写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数铣、加工中心编程及技术应用》、《数控车工》、《机械制图》、《普铣》、《普车》5门校本教材。编出的教材首先实施新课程教学试点,然后根据试点得出的效果反馈,修订完善课程和教材,最后组织职教专家、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对新课程进行评审,使教材更完善、更全面、更精准、更贴近企业工作流程,达到高度精华的浓缩,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达到“早熟”的目的。

2.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后着力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每位教师都懂得:本专业的所有课程、所有的课程教学、所有设备的操作、所有学生的指导实训;并且每位教师都无条件、分层次、分期、分批地到企业,接受了企业的培训,参加了企业的生产实践(每个学期不少于1个月);提升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师资队伍除立足本校培训外,还派往德国、新加坡、国内、广西区内培训,培训回校后的教师都在全体教师培训会上做了公开的汇报、总结与交流,同时接受组织对其培训后的效果(行动)进行跟踪、考察、考核、评价、备案。经过努力,打造了区级专业(学科)带头人、区级优秀专业(学科)团队。同时鼓励、帮助、指导教师积极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试和教师执业资格证的考试,并取得了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还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了教师操作技能大赛,在大赛中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赛出了技能、赛出了成绩,真正建设了一支师德优良、能力较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与实训的方式方法

(1)合理地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时间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前,每周只安排学生2节课到车间实训,在这两节课的时间里,课前要更换工作服、讲纪律、讲操作工艺、讲安全注意事项等,已经花去半节课的时间,下课前又要搞卫生、总结,又花去时间,实际实训的时间却很少,许多工件还没有加工到一半,又下课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训质量,造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技能提高不快,顶岗实习后操作能力差等缺陷。“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后,采取了隔周进行校内实训(即2周内有1周为实训课)形式,实训时间由4/60提高到30/60(即2周60节课),大大提高了实训效率。由于实训的时间增多,理论教学的时间则相应减少,为了弥补理论教学时间的不足,实施了白天实训、晚上学习理论(即白天上实训课,晚上上理论课)的教学方式。由于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课本中已没有了不符合实际的空洞理论,教学内容贴近了生产实际,达到高度的精华浓缩,所以实训时间的增长并没有影响到学生对理论的学习,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增长。理论教学上,重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方法创新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后,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普遍采用了现代教学方法。多位教师到德国、新加坡、国内重点高校培训回来后,对本专业组的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地培训,让每位教师都懂得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本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基本采用了多种介质的立体教学,突显了互动性,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推行了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自主式等教学方法,强化了工作过程导向,充分运用仿真、模拟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并尽可能地采取直观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动手操作教学等,让学生亲临场境,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学生获得的学历资格证书率达到100%,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率达到82%。实现了学生“学得到、用得上、稳得住、出得去、干得了”的良好格局。

(3)改变学生实训方式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前,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基本上是互为独立的体系,理论教学的教师不参与培训带教,培训带教教师不参与理论教学,教学与实训内容互不干涉、互不渗透、互不联系,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室与实训场所也是分开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后,理论教学与实训融为一体,每位教师通过培训提高后,都可以带学生实训,实训教师也可以上理论课,基本实现了6个“合一”,即理论与实践合一、理论教室与实训车间合一、学生与教师合一、作业与任务合一、老师与师傅合一、教学与工作合一。改变了过去1位实训教师带20多位学生的现象,并采用了从学生中一批批选派优秀学生担任实训教师助理的方法,培养一批、成熟一批、选派一批,先进带后进,互教互学、取长补短、滚动递进,基本上实现了“人瞪人”的实训方式,使学生人人都学到理论知识,人人都学到一门手艺,人人都能提高操作技能,达到了较好的实训效果。

4.建立和完善了学生评价体系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前,采用的是“终了式”的学生评价模式,主要是通过期中、期末的卷面成绩评价学生。“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后,改革旧的评价模式,采用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合评的评价模式,建立了各种评价制度,确立了学生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原则、组织、制度、方式、方法、标准、细节、内容、程序、评审、管理等相关要素,对学生的评价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内容、有办法、评价工作层层推进,保障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专业实训阶段评价举例见表1。

5.实现了校企合作

本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当艰难。“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后,经过多方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终于与广西金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广西玉林川迪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曲轴有限公司、广西玉柴达业机械配件有限公司、广西容县金丰活塞环制造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合作,协商、制定和完善了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协议,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承担“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训、实习等工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和实施教学、实训、实习工作,肩负“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重任,编制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制度,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外轮训点,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业打通了便道。

6.建设了部分教学资源库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后,建设了本专业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形成了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指南、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数字化教材、等级考试培训试题、专业核心课程的习题和试题、多媒体课件、视频、电子教案、学生培训企业、学生就业方向、学生就业企业、素材资源等互为一体的专业信息化资源库,方便了现代化的教学工作,推进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加速了专业优质化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7.学生企业轮训

经过校内“专业理论—专业实训”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操作技术上充其量只算是一个半成品,没有经过企业轮训的学生是很难成为成品的。由半成品到成品还要经过企业轮训这一艰苦的历程。因为学生在学校实训时,工作场景、实训氛围与企业完全不同:所受的心理压力不同、工作责任心不同、零件检测方法不同、评价方法不同等。在校实训时加工出来的工件没有投放市场,没有用于生产和零件的互换,只是作为一个考查、考核的器件,得出一个卷面的成绩(A、B、C)后将作为废铁卖掉。而学生在企业加工出来的产品,面向市场,面向用户,加工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企业的生命线,检测手段非常严格。所以学生只有参与企业的生产,参加企业零件的加工、工件加工时图纸的识别、尺寸的控制、精度的控制、产品检测检验、工艺过程的规划、机器开停及操作、设备故障的排除、产品不合格的分析等等,才算是掌握较完整的、实际的技术知识,才能排除顶岗实习时的陌生感、空虚感、胆怯感,体会到企业紧张氛围和市场竟争的剧烈程度,才能体会到立足社会的艰辛和做人的艰难,才能在下阶段顶岗实习时不被企业所淘汰。所以经过企业轮训的学生才算是成品,才能“早熟”,才能被企业接收,才能减少学生在顶岗实习时的不流失。“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后,即刻安排学生在顶岗实习前进行一次为期约3个月的企业轮训,亲临企业加工现场,真刀实枪地加工出面向市场的产品,领到数量不等的计件工资(个别学生的计件工资为负数,需赔款)。如模具专业的学生在广西金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承包了一条模具生产线,虽然数量任务没完成,质量指标出现一些次品、废品,但学生得到了很大锻炼;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广西玉林川迪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轮训后,基本上能看懂图纸,懂得量具、工具的使用,懂得尺寸控制、零件加工工艺、常用设备的操作,有些学生还懂得数控程序的编写,改观甚大。

二、成 效

通过“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开发了贴近企业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创新了教学和培训方法,建立和完善了学生评价体系,加速了校企合作的进程,建设了部分教学资源库,坚定和巩固了送学生到企业轮训的信心和决心,降低了学生顶岗实习时严重的流失率。大多数的学生,在顶岗实习开始后的2周内,基本上都能进行独立操作,基本安心在企业工作,减少了频繁跳槽和被企业淘汰的现象,计件工资遂月上升,给企业留下较好的印象,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

三、问题与建议

1.问题

(1)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对企业轮训这一人才培养阶段认识不足,认为学生经过2年的理论学习和校内培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后面还有1年的顶岗实习,可以胜任企业的工作。殊不知道,没有经过企业轮训过的学生只算是一个半成品,是不成熟的中职生,他们一旦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就束手无策。在一、二个星期内不能进行独立操作,就会失去信心,不是自行离职,就是被企业淘汰,这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严重流失的原因。

(2)资金不足

企业轮训这一阶段,需要联系多家企业进行,范围大、覆盖面广,要解决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衣、食、住、行、教等问题,需要较多的资金。

(3)企业积极性不高

企业是盈利性企业,接受学校学生的培训,需付出较大的人才培养成本,且培养出来的学生极易跳槽,不为企业所用,积极性不高。

2.建议

(1)提高认识

学生进行企业轮训,是使学生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过程,我们必须具有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克服一切困难,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把握好学生企业轮训的时间

企业轮训最适宜的时间应该是第4学期,此阶段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基本完成,是接受企业轮训的最好时机,尤其是在春节前后,是企业最需要用人的时候,是学生进入企业轮训的最佳切入点,必须很好地把握。

四、结 语

“专业理论-专业实训-企业轮训-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会带来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给专业建设创造活力,是培养企业生产一线有用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学生的“早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养成。有利于学生就业对口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就业质量提高。有利于教师的知识面的拓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校办学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和生源稳定。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祖森,陈观寿.“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评价要素探

究[J].职业,2012,4(下).

第6篇

关键词 机械制造 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工作站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ternships

LIU Pi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300)

Abstract Internship is the core measure quality,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i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bining learning teaching model embodied. This paper analyzed internships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proposed long-term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ship program.

Key word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ternship;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orkstation

高职教育经过艰苦的创新实践和研究探索,形成了中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本质要求,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①各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顶岗实习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如何使顶岗实习模式形成长效运行体制机制成为工科院校改革和探索的研究方向。

1 机制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首先,顶岗实习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停留在局部的、一时的、个别专业上。目前,经管类、财会金融类等文、经类专业都普遍采用虚拟性的顶岗实习,很容易实施。而工科类尤其是机械制造专业只有通过真实的岗位实践才能让学生对该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实施起来对学校、企业和政府的要求都很高。其次,顶岗实习在实践方面还处于探索试行阶段。顶岗实习在实践方面加强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过程监控,增加了顶岗实习的时间,但也只是简单地将顶岗实习从几个月延长至高职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经过高职院校的不断改革探索,一些院校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将学生输送到基地学习;还有些院校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然而,适合这些模式的企业、学校和学生毕竟是少数,就顶岗实习模式来说也没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2 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缺乏法律制度保障。顶岗实习只是教育部和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一厢情愿,理论实践举步维艰。(2)职业院校管理层面对顶岗实习爱之有加,怕之有余。高职院校担心顶岗实习的最深层原因:一安全,二和谐,三稳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协调;学生在一家企业、一个岗位长久稳定地完成顶岗实习任务;顶岗实习模式稳定长久运行,等等。(3)企业态度热冷不一。国企不欢迎,担心不稳定的人员变化会影响生产及产品质量;而多数私营企业迫于劳动力紧缺,乐于合作。(4)校外顶岗实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关系到学业、工作、交通、生活和安全等很多方面。(5)学校对顶岗实习的管理监控很难实施。特别是分散型顶岗实习,时间较长,学生分布地区广,企业数量多,师资力量不够,指导不到位,监控指标不具体、不科学,管理机制不健全,致使部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处于“放羊”、“散养”状态。(6)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情感波动很大。从小学到大学,高职学生的在校时间已经达十年之多,总是梦想着尽早参加工作,但真正的企业工作对学生的憧憬打击很大,加上学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有的学生不服从学校安排的企业,不停地换单位、换工作;有的学生开始怀念学校的学习生活,干脆从企业又返回到学校准备专升本;还有的学生开始害怕、逃避工作,躲在家里无所事事。

3 分析顶岗实习的实质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学生必须进入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参加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指由实习单位给顶岗实习生提供一定的实习环境,并指派单位里实际工作者指导实习生从事具体工作,以帮助实习生把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取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际技能,锻炼工作能力。②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顶岗实习不应该仅是最后一学期的实习,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一直延续到毕业,包含集中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和校企合作工作站的实习,以及最后的分散式顶岗实习。

4 构建顶岗实习长效运行机制的方案探索

4.1 建立基于校企合作工作站的顶岗实习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以此作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实现“走岗认识实习、贴岗专业实习、顶岗生产实习”,利用工作站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驻站顶岗实习有几个重点:(1)学校要负责学生完成入站前的知识、技能、思想的准备工作;(2)工作站需要将不同的工作岗位按难易程度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3)学校组织学生分批次,交替进入工作站进行顶岗实习;(4)驻站实习采取1+1形式,即一半工作一半学习。采取分层、分批,交替驻站顶岗实习,既不会影响企业、工厂的正常生产,也不会造成人员冲击,在不断对新入站的学生进行培养锻炼,技能层次提高的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工厂对不同岗位层次的需求。企业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4.2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建立顶岗实习123的长效运行机制

将机械制造专业顶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分学期、分段式进行,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建立顶岗实习123模式,将顶岗实习纳入到有组织、严管理、重素质的正轨。

1即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机械制造工程中心”两个情景中学、做融合,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2即第二学年,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中厂”、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站)两情景中工学交替学习专业核心知识,掌握专业核心技能。

3即第三学年,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工作站两情景中,学习专业拓展知识,完成综合工艺设计,并进行最后一学期的分散型顶岗实习,个性发展,顺利实现“零距离上岗”。

4.3 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综合实训平台

实施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管理体系,开发综合实训平台,采用多角色和多功能的模式对企业、教师和学生实行实时、动态跟踪管理,并及时给予相关指导,解决疑难问题,提高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的效率。平台包含学生实习的单位及岗位信息、实习信息与动态实习周记提交与评阅、实习报告总结、短信平台、实时交互、统计决策等功能模块。③

5 结语

根据新时期地区制造业现状、人力需求现状、企业对顶岗实习的认同度及合作条件,制定灵活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进程,实施顶岗实习123模式,将顶岗实习分成三个阶段,循序渐进,让顶岗实习逐步走进学生心里,使学生真正认识自我、正确定位,通过接触企业、获得生产技术及管理知识、进行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基本素质训练。从而使顶岗实习真正成为本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高职教育基于校企合作工作站的顶岗实习运行体制机制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FY13-05;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3210”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GH13543

注释

第7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77-02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因此,加强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探索和实践基于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校企合作协同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推进校企深层次协同,完善“校企融接、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共同参与,校企共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行业协会及相关合作企业共同有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业(行业)需求为目标校企共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职业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同时联合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及教材与讲义。从而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优势互补,校企共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选择发展稳定、用工需求旺盛、产品竞争优势明显、技术含量较高、管理规范、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对口企业,按照学校、企业定目标、定标准、定规模、定质量、定就业的“五定”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选拔学生组建以各品牌命名的“订单班”开展的校企合作。

“五定”的具体内容是:一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二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三是根据企业需求和教学条件确定培养规模;四是通过核心教师认定、“订单班”学生选拔、校企共同参与“过程与结果、知识与技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的考核,确保“订单班”学生的培养质量;五是在学生完成预定学习任务后,由企业负责对学生考核,学校负责组织专场招聘会,学生、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并由企业培训顾问和核心教师进行实习指导。

2 协同完善职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的全面对接

职业资格证及相关技术证书是衔接的标准。所以,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行业协会应根据相关岗位群的发展,按照职业标准和岗位群,确定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政、校、行、企根据相关岗位群的分析,按照国际(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制定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相关层次的资格证标准,设计并实施。针对不同层次的职业资格证组织学习、培训教育,行业部门积极协同,加强对职业资格的考试、考核、认定和管理。这样的职业教育体系内,课程衔接才会取得成效。

3 “过程共管”形成“协同办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在完善原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课时补贴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重视校企“过程共管”,为工学结合规范有序地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还需注意的是,要从传统的以院系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渐调整为以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牵引、人员可交叉流动的横向协同创新教学管理,创新新型教学管理机制。

4 协同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训基地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行业协会及相关合作企业建设实训基地项目,加强建设校内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依托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完善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课堂建到服务管理一线,与产业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同时注重引入行业企业投资,重点建设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育人,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

校企深度合作,引进业务项目,优化业务操作平台,带领学生参与真实的业务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引进企业资源和真实的业务项目,真实呈现“厂中校、校中厂”,共建专业课程与教学实景实训的“课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训”模式。利用学校资源吸引企业入校园,与企业共建,以此为平台和合作对象,为学生创造实际参与操作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岗位职业操作技能,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构建实训基地群,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长效机制,形成实习实训规模化,打造专业学生整班实习模式,探索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完成从“专业入门”阶段到“胜任岗位”阶段的跨越。

提升专业学生的整班实习率,整合现有实习实训资源,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实习基地群的基础上,借鉴该基地群的建设经验,结合本地特色,重点整合本地实习基地群,服务本地经济,为中部外贸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信息、资源、项目、政策、管理咨询、人才的引进输出、培训等多种服务平台,实现成员间互利共助,同时拓展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真正做到服务本地经济,助力产业行业发展。

建立多元化实习实训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专业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制定校企合作企业筛选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推动优质实习就业。在已有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性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学校和企业主体共管机制;建立调动教师顶岗实习指导的有效激励机制,对专业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评价考核;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考核体系,注重顶岗实习的总结与评价,完善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5 促进就业,形成“协同调配”的用工机制

成员企业需定期向成员学校公布用工需求及用工标准,学校将岗位标准、生产规范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企业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开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办企业“订单班”等,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性较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同时校企双方需将就业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不断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制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水平分析制度》,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高校企合作育人质量。

第8篇

在旅游专业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实训教学中,应当以培养学习兴趣为动力,以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加大实训教学的份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学生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下面,笔者根据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谈谈在旅游教学中实训模式的建立。

一、实训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实训教学模式,是根据实训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法论对策系统,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实训教学任务,经由逻辑归纳概括而成的比较稳定、简明、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它是实训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训教学的中介性环节,是介于实训理论和实训行为之间的一种衔接、贯通、接壤的中间地带。换言之,实训教学模式是对实训教学方法的概括化和理性化的提升,是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是指导教师进行实训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二、实训教学模式的建立

(一)校内实训室模式。这一阶段的实训主要针对新生,新生刚刚来到职业学校,对所学的专业都还很陌生,这时候主要开些专业基础课程如《旅游概论》《酒店概论》等,让她们对专业知识有个感性的认识,另外可带领她们到酒店,旅行社进行参观,让她们对将来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有所了解。对于所学知识需要实训的部分,主要在校内的实训室进行。实训室模式是旅游专业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模式,需要在专业指导教师的安排下,到实训室进行练习。在实训前,教师在黑板上详细写清楚每一项技能的操作程序和细节要求注意事项,然后反复的操作给学生看,边操作边讲解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学生认真揣摩教师的演练过程后就要反复练习,直到掌握基本的动作。这种模式要求实训方案设计科学合理,目的明确;要求实训指导教师认真耐心,能及时解决学生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求老师对学生的操作做好监督,对学生不放任自流,以确保学生能达到训练的预期效果;要求学校能保证实训室设施齐全并能及时更新,做到实训活动安排的有序性。通过在学校实训室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餐厅及宴会的服务程序,掌握酒店前厅及酒店客房对客服务工作的服务程序,掌握导游带团的服务程序。

(二)校外短期实训模式。这一阶段的实训主要针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专业技能,这样就可以在假期如:五一、十一等黄金周安排她们到酒店、景区进行实地训练,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暑假的时候到酒店或景区进行为时较长的实习,而假期也正是旅游旺季,各家旅游企业大都缺乏人手,他们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到来基本上持欢迎态度。这种模式就要求学校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固定的实训场所,而且也方便老师对此类实训进行管理。通过这种短期实训,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技巧,对企业的工作有了更直接的体验,同时还获得一定的报酬,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9篇

“内外结合、四级双轨”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一)“内外结合”实训实习基地

1.校内实训室。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按照企业财务科室环境,为学生提供仿真手工实训室,激发学生对岗位的认知。此外,在室内设置张贴栏,将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制度贴上墙,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到岗位角色,还可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联合校外实训单位,获取真实的会计电算化资料,不仅如此,真实资料还同时涉及不同行业,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接触到企业业务来往情况。同时邀请校外企业财务人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结合真实资料,为学生全面分析会计电算化处理方法及过程,促使学生逐渐从学生思想转变为职业思想,并逐渐培养其职业思维。

2.校外实习基地。联合各企业,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实习环境,帮助他们认识到即将面对的工作以及必须掌握的技能。通过各行各业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够接触到最真实的社会,最真实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在实习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上报,并对实习报告进行严格核实,将实习报告纳入学生档案中,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实习的积极性。学校可组织专业教师队伍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教师能够真实感受到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要,进而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最佳的教学。同时实行“双导师”教师模式,分别为学生安排校内和校外两位教师,一位为专业技能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一位为校内专业辅导教师,确保学生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学习均能够得到很好的指导。

(二)“四级双轨”的实习实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