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改革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06 15:59:06

导语:在改革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改革教学论文

第1篇

1.灵活使用“导学案”

所谓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以素质教育的目的为目标,经过集体教师的研究和个别教师的备课再经由集体教师研讨而制定的教学方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促使学生全面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使用导学案,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达到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目标,还可以达到掌握学习能力的高级目标。一般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总结拓展三个步骤。通过这三个步骤,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也是掌握基础目标和高级目标的重要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对某个化学元素进行解释时,课前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搜集一些资料,比如元素的简介、发现者、主要用途、性状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充分的地调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提高同学们互相合作探究的乐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快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地总结和评价,让学生把握重难点,知识精细归类化,拓宽了知识面。

2.艺术化的点评

近年来对于评价体系的研究也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资源,考虑多因素影响,制定新型的评价体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教师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对学生的及时和有效的指导能使学生快速地领会知识的内涵。在初中化学教育课程中,教师的重要活动之一便是对学生作品的点评。教师要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初中生学习的并不是专业性的化学类知识,是生活类的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将点评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在点评时,不能仅仅强调学生的化学知识的应用技能,因为过分强调技能,会造成学生机械性的学习,并且容易乏味,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的点评需要注意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对于学生认知上存在困难的知识点需要给予强调并注重相应的引导。

二、注意师生角色转变

第2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

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喜好,因而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和客观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熟悉水平低,学生感到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征,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

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摘要: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熟悉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熟悉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喜好入手,开辟两种渠道,分清三个阶段,抓住三个练习,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练习过程,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内容

(一)激发作文喜好,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喜好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喜好。”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喜好,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喜好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熟悉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喜好,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喜好,“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第四,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练习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五年级四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设计摘要: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五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希奇,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奇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练习的两种渠道是摘要: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四周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摘要:(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练习重点,统一要求,严格练习。(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练习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熟悉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练习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摘要:小学阶段的作文练习,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练习”,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摘要:即低年级说写提早练习,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练习课,以词句练习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练习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练习,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练习,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突出三个练习,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练习。

观察是人们熟悉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练习摘要:(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第3篇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出来。这一方面说明会计教育有其体系方面的缺陷。会计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规格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某些学校的短期行为,认为会计教育只要一把算盘、几本书,成本低、效益高,跟风走,一拥而上,造成近几年来会计教育办的过多、过滥。此外,也应从会计教育自身反思。

(一)由于高校会计教育的发展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培养模式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多变为本科压缩型,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没有凸现出来。

(二)适应市场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规格探索研究不够,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还未真正树立起来。

(三)课程设置上反映信息化内容不多、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滞后于会计业务的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不少学校“纸上谈兵”。黑板“记账”,课堂“理财”。实验室建设与实训基地的建立严重滞后,学研产结合基本没有。

(四)知识和教学内容陈旧,课程和教材内容重复较多,课程教学缺乏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培养,课堂计划刚性过强、弹性不足,限制了学生选择与发展的空间。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过于僵化、封闭,培养模式落后。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化,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仅注重专业教育,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二、高校会计教育模式改革

(一)改革必要性

高等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高超的从业技能。因此,面对市场的竞争,面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低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1、市场经济给会计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对更高层次信息的需求,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由核算型逐步向预测、决策和理财型会计转变,即会计人员不仅成为核算人才,而且要成为用计算机分析财务活动的专家,对企业的经营预测进行管理。因此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具有较扎实的多学科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结构。

2、市场经济对会计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大多数课程是对财务会计制度作简单的解释或利用制度对会计处理结果进行监督。学生所学课程,教师所讲的内容多数是对有关会计制度、规定的复制。给人一种印象就是会计只是依法依制度办事,只是制度的重复使用者,而无该学科研究的独立性内容,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也会阻碍会计学科的发展。

3、市场经济对会计教师队伍提出了严峻挑战。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一方面,要求师资队伍更新知识结构以管理理论,会计理论,税法,决策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构筑适应时代特点的会计理论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市场经济需要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识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结构。

(二)学科体系构建原则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会计实务和理论将进一步发展。在构建会计学科体系时,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1、立足市场,适应社会对企业理财的需要。有市场就有竞争和风险,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理财活动较之过去更为复杂。从外部看:企业理财需及时了解各种动态、抓住机遇、避免风险,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内容看:由于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不断强化内部财务管理、降低消耗、灵活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企业偿债能力、提高获利能力等。因此企业理财面临的任务,是建立会计学科体系的基础。

2、学用结合,应为财会人才培养教育的目标。我国目前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实用、通用、开拓和外向型的高级人才。按照这个目标,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能联系实际解决企业理财中的问题,而且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要有分析及概念性思考的能力,要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情况,不断开拓新局面能力,改变以前强调计划方法的重要性而转向以财务决策为中心,以培养财务预测、控制、分析、决策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学用结合,以用为主是建立财务学科体系的客观必然要求。

3、面向未来,适应会计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的不断完善,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要求会计人员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管理的方法将更加科学,管理综合化趋势将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其综合化发展趋势既表现为学科本身的分化与综合,又表现为综合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表现为综合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经验。并将西方财务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践相结合,择善而从,有利于促进我国会计学科体系的迅速形成和发展。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将融会大量新兴学科知识,如:现代数学、预测学、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电子计算机、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学、社会行为学等,因此,我国现代会计学科体系的建立要立足长远,高标准、高起点,使之符合不断发展的社会理财的需要。

(三)会计教育改革需要树立教育新观念

人们的行为必定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和支配下完成的。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研究,还是在会计实务中,观念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知觉和判断。正如赵德武教授所言:一个缺少现代化观念的会计,无论采用多么现代化的方法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观念是思维的起点,起点错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因而,会计教育改革,应该确立以下五个观念。

1、市场观念。就是要按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要求组织教育。这样,—方面可以使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员的内在学习动力。

2、竞争力观念。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通过技能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备特质,以适应未来竞争的职业生涯。必须夯实理论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只有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了,在参与就业竞争时,才能成为最具优势的群体。只要大学生自身不断努力,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

3、质量效益观念。就是要在办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以质量促效益。对于会计教育,把“要你学,要学好”的强制和“我想学,我要学”的自觉性结合起来,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以保证教育的高质量;把教育质量与社会工作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以产生明显的质量效益和互动效应,同时还要加大会计教育的科研力度,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为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信息。

4、开放教育观念。目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我认为,不能把会计教育的办学思路局限于课堂,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广为吸纳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各种管理知识。实践将会证明,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证券市场的大众化,以及投资主体多元化。会计将与每位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会计与财务知识将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5、信息化观念。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为宏观和微观经济决策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为目的,是会计文化、计算机及其网络文化和信息系统文化三方面的融合和整合。信息化观念的确立,有助于人们改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看法,将原本视为一个独立于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纳入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中,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联系的纽带。这就使得会计工作深深地嵌入到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之中,实现了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管理。

三、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校会计教育发展对策

(一)适应时代特点的会计教育发展目标和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了会计工作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要用会计知识核算,而且要用会计知识去经营决策。也就是说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管家理财思想无时不用。为适应时代特点,会计教育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政治觉悟高,理论知识博,从业能力强的会计教育体系。

(二)建立能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培养规格和培养体系,构建并优化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深入研究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方案,探索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显明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根据会计改革和发展需要,加大教学内容和课堂体系的改革,强化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会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需要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过硬的实务动手能力。教学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方案,教学计划的制订要贯彻“实践、实用”的原则。突出强调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实践课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与动手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案例教学和完善模拟教学,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坚持学研产相结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理想入手,以掌握方法论和创新性思维为主线,以知识、概念和理论为基石,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式教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设置有关会计教学的实验室,模拟真实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参与预测、决策的环境,提高学生对经济活动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五)建立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对专职教师要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创造条件使之经常深入实际,提高业务素质,培养一支“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大兼职教师的比重,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这样即可以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较前沿的水平,又能达到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四、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的

现行的教育模式是注重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智力和重视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与50年代只重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无疑是巨大进步,但这种教育模式还存在“重专业轻人文、重实务轻理论、重技能轻体制、重技术轻道德”等四轻四重

现象。这些现象在设置课程体系中具体体现: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仅要借鉴西方现成模式中合理成份,更应体现中国国情我国传统的理财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延伸和发展,目前从事老财的人员其教育背景多为会计学,其工作背景也多为会计实务,因此课程体系设置时,应考虑培养出的学生必须有较强的会计学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此外,由于未来企业理财工作又要和金融市场发生紧密联系,所以也应考虑设置一定数量金融学课程。

(二)改革不合理的课程整体结构。针对专业课过多过细,基础课相对薄弱,对企业环境和活动要素全面教学力度不足,这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会计工作作为一项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寻求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做出决策的复杂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许多情况下,专业以外的其他知识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对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地理与自然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某些文学、艺术知识的了解、品德与修养、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等等。而目前,涉及上述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明显不足。

(三)深入实施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分解人才培养目标,实行模块教学

高等教育教育大众化后,必然面临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因此,培养实践技能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成为会计教学的总体目标。通过分解人才培养目标,实行模块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性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为3个层次,第一年培养目标是出纳员。按照出纳员的岗位要求开设专业课程,组织实践教学;第二年,培养目标是主管会计,按照主管会计的岗位要求开设专业课程,组织实践教学;第三年培养目标是会计师,按照国家会计师考试科目的要求,开设专业课,组织实践教学。通过改革学生在每学年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有针对性,掌握知识准确,有积极性,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四)改革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重复现象严重的现状。目前,专业课程之间的重复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各门课程有其自身的完整体系,重复现象在所难免。但是,在整体的统筹规划上应对这一问题给予考虑。例如,在管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这两门主干课程中就存在“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经济批量模型”以及“资金需要量预测”等重复的内容,这完全可以通过统筹加以解决。

(五)文科课程比重低,不利于全方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特别是在会计教学中,应将会计诚信伦理道德的渗透在教育过程中,以促进“负道德”教育现象的克服,树立正确的会计诚信伦理道德观,使诚信观念成为会计的本质。

(六)必须重视案例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性教学过程,构建技能人才培训工程。重视案例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是十分必要的。增加学生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以满足教学的要求。建立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积极推进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等“多书证”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等。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朱学义,黄国良,张亚杰.论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专业学生[J].当代知识教育.航空教育,2004,(1).

[2]陈澎.关于学生工作的思考[J].彭城大学学报,2003,(6).

第4篇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空间中表露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按我的理解,民主平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是与我们老师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又有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新课程强调,教学课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反思目前的课堂教学,民主平等的调子唱得很高,公开课、观摩课演得很有水平,而在这些课的背后——平时的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师生是主宰与服从的关系,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与老师不一致的观点,课堂上气氛紧张,怕老师者大有人在。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课。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得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老师不是表扬他勇于说不,敢于否定的勇气,而是强忍着自己内心的不快,马上补充说出一个自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请问这种做法怎么会自由宽松,怎么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试举我执教的《落花生》为例。第一步,让学生理解对比的写法,知道是把落花生与苹果等对比起来写的。第二步是让学生找出对比方面,学生找到了“理”与“挂”,“枝上”与“地下”、“高高”与“矮矮”、“一见就生……”与“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等四组对比词语,感受落花生与苹果的鲜明区别。第三步,让学生自读自谈,体会落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品格。第四步,师生相互品读,先由学生朗读、师生评议,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品尝,体会师生读得好在哪儿,哪儿需要改进,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析中提高。

二、构建全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发现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但是分析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不难发现,在一部分课上,教师每节课都将学生几人分成一个小组,团团围坐在一块,也不管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坐在课桌外侧的学生扭起脖子看黑板的字是否舒服,也不能有效地关注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此时此刻真实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状态,只有轰轰烈烈的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只要让学生讨论起来,也能给领导与听课的教师一个满意的交待了。好像新课程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几位课程专家满意似的。

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时,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再说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

我在教学《赠汪伦》时,让学生初步自我解释诗句的意思后,我对小朋友说,我看小朋友们哪个能发现小的问题,哪个能发现大的问题,如果谁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回答不了,那我就拜他为师。

听了教师这一番充满激励的话语,小朋友个个小眼发光,纷纷埋头读书,思考问题。

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踏歌声”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

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呢?

几个问题后,再也没人举手了。我看没有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便鼓励说:“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一些好的问题,但我相信你们再读读诗,再思考思考,讨论讨论,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

只见小朋友眉头皱了起来,又埋头默读起来,窃窃地议论起来。

五分钟后,班上的小手又举得更高了。

“老师,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偏偏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呢?”一个男孩好像发现了新大陆。

“老师,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一位女孩疑惑地问。

这两个问题确实很有价值,他们发现了书上写的与生活实际的不同,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猜猜看,汪伦为什么等李白上船时再送?为什么汪伦要欢欢喜喜踏歌相送?

同学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热烈地展开讨论,想象,发表着自己的“高见”。

有的说:李白和汪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李白担心汪伦知道自己要走是会伤心难过,因此就不辞而别。汪伦知道后赶来相送。

有的说:老师,可能踏歌相送是当地的风俗。

……

听到这入情入理的解说,我心花怒放,拍案叫绝。显然,合作学习使他们产生了灵感。

三、课堂中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而言是一支支兴奋剂

当前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言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之一是教师不作评价,直到答到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为止。问题之二是教师假评价,教师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表扬他,“啪,啪,啪”统一的模式,在全国各地以的一致,真像同一个模子里制造出来的一样。

怎样提高教师评价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呢?我认为一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由衷赞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以便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

1、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如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我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说:“你有一双慧眼啊,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

第5篇

1.1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优化

《微生物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且散、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易混淆”等缺点,加之微生物本身肉眼看不见,在实际教学中抽象性概念及描述较多。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容易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的错误方法,造成学生学过就忘、考完就忘的问题,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由于《微生物学》实践性较强,而且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因此,需要在绪论内容讲述方面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虽然个体小,但是其作用却是一点也不小;从日常生活中衣物与食品的发霉现象,到生产中酿酒、制作腐乳等工艺,到微生物致病性和引起人类恐慌的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等具体事例,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重视,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在知识讲述方法上,注意前后结合,融会贯通,比如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差异、病毒一步式生长曲线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的对比、微生物分解代谢与微生物的营养之间的关系等。前后知识点系统联系,对比记忆,归纳总结。以提纲式教学的方法向学生讲授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方面既巩固了知识,又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一张系统的知识脉络结构网,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知识。

1.2紧跟科学前沿,放眼学科动态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除了系统介绍课本知识外,还应穿插当今科学研究前沿,以充满激情的科学态度向学生展示微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及当前的热门话题。比如:介绍与微生物相关的诺贝尔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杂志上的科学文章;在讲授病毒这一章内容时,结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与治疗讲述病毒的特点等。以当今的科技成果和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1.3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以往的理论内容教学就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例如:安排学生提问,让学生提问老师,创造学生参与课堂及师生互动的机会,增加学生的个人成就感;布置课后问题,组成3-5人的科研小组,让学生在课下积极思考,查阅资料,获得自己的科研成果;开展“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知识面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4突出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避免与其他课程知识重复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门课程存在交叉重复的内容。而且这些课程在授课时间安排上不统一,有前有后,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详尽的向学生讲述微生物学的知识但是又避免知识的重复累赘?如何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特点,优化课程讲授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与其他课程的老师互相交流,相互协调授课内容,对于重复的知识点不做过多的赘述,仅作重点提示或简单的复习;其次,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反馈,由于知识学习存在遗忘过程,针对这种情况,如果重复知识内容在不同学期或者学年开课,要注意适当加强复习,以课堂提问及重点提示的形式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对于同学期开设的平行课程,有些重复知识内容仅作简单的带过。如,在微生物遗传育种一章内容中,同学期生物专业开设了《微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那么在微生物学讲授过程中,这部分的内容完全可以略过,提示学生此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中有详细的学习。总之,需要授课教师在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联动的关系,既与相关课程的教师经常交流,保证各课程在内容上互为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又要及时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将教学内容有顺序有逻辑有重点的呈现给学生,建立优质课堂教学,既让学生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又突出了本门课程的学习特色。

2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由于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微生物实验教学是微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生物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其独特的实验技术在学科的发展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

2.1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提高学生动手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创新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至关重要。现阶段关于微生物实验课程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微生物实验课程建设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的锻炼;课程讲授与实验课程课时安排存在着不一致性;实验课时相对较少,实验课教学最容易受到课时及实验室具体条件的限制,对于实验周期长或缺乏仪器无法直接完成的实验,以往只能选择不做。

2.2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作为实验课程建设及改革,应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特色及专业优势,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调整实验方向及实验内容,凸显专业优势;同时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加强以及不同专业优势互补和专业交叉合作。通过微生物实验课程改革及完善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操作规程,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其主要内容包括:

(1)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实验课程的建设不单单是实验过程,前期实验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前期实验准备工作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也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有全面的认识与学习。

(2)实验内容及课时的调整:应结合学生在微生物课程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合理安排。做到先学习理论知识,打牢基础,再培养实验技能,在实验过程中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将理论与实践合理结合。

(3)凸显专业优势与专业交叉:针对各个专业的优势,设计有针对性的专业微生物实验,并设计能够将生物专业、食品专业和烟草专业等各个专业优势合并的大实验课程,增加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己成立科研小组,独立开展创新实验。

(4)开展录像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条件或实验经费的限制,对于暂时不能开展的实验内容不能弃之不做,虽然实际实验条件不能满足,但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实验原理、过程及操作要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对微生物实验课程的优化改革,能极大丰富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与实践能力。力争做到:凸显专业优势及专业互补,避免内容的重复及雷同;鼓励学生独立参与科研课题,拓展视野;通过实验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3结论

第6篇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出发,以培养学生情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求职欲望为目的,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弊端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相应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盛行,学生独立性被抹杀,不利于小学生积极的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

三、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中应采取的措施

(一)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却还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板书也是写满了一黑板,但是学生却不能集中精力吸收知识,导致教学质量提高不上去。一节好的课堂教学往往胜过学生课下几倍的努力,因此,在小学数学阶段教学中,应重视课堂教学,采取积极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重视课堂教学首先体现在教师们教学观念的改变,过去传统教学观念一直将教师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认识就是督促,监管学生学习,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整节课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没有给学生足够多自己思考和学生讨论的时间,自习课也同样如此,教师坐在讲桌前督促学生复习课程内容或做好课后习题,学生的主动性被剥夺,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首先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把自己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去学习那些有兴趣学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在不脱离课本内容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海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学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班级内学生学习水平不一,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尽量照顾到不同水平阶段同学的能力,尽量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讲授课本知识,给予程度较高水平的同学留出独立思索的空间,拓展其思维的广度,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界已经成功与信息技术接轨,并逐步发展为适合各自行业发展需求、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技术。但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却并不密切,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导致讲课内容较为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网络环境则避免了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弊端,图片、音频以及影像等多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予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刺激,使教学过程充满动感和活力。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刻板、枯燥,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课堂导入时配以适当的多媒体,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来。

第7篇

[论文摘要]数学是各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功能,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还存在学生基础薄弱、一些学生放弃数学学习,教学方法传统,缺少和职业的结合等新问题。职业院校数学教学应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校本探究,改革考核方式。

一、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1数学是学生各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

数学知识在许多学科里有广泛的应用,如会计基础,统计原理,计算机电工基础,建筑、测量程序设计等。没有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学科是没有办法学习。因而数学在职业学校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而且必须让学生建立起一定数学的基础,才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2数学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功能

数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大量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学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虽然一些数学知识学生可能会很快忘记,但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新问题、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却得到了逐渐培养,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才谈得上学生素质的提高。

3数学教育是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条件

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建立了基础,尤其是为学生以后继续深造或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创造了条件。参加就业的学生数学知识不够,工作效率就低,升迁的机会肯定就少。这在已就业的学生中体现得很充分,凡是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发展得都不错。但数学不好的学生情况却相反。即使升学到了高一级的学校,数学基础差了学习将很困难,甚至不能完成学业。数学知识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生存和发展。

二、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新问题分析

1学生基础薄弱。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初中是中等偏下的,有许多学生在小学的学习状况就存在新问题,初中的学习已没有了信心和喜好。这些学生连初中数学最基本的概念、基本的运算都搞不清。这样基础的学生要想让他们来学职业学校的数学难度很大,不太可能把大部分内容学懂。

2一些学生在思想上放弃数学学习。不少学生不仅是数学成绩差,他们从进入学校来学习的那天开始,就认为可以不学数学。这种情况导致许多学生不专心学数学或根本不学数学。学校和老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数学学习,在行动上体现勤学好问,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形成一种认真学习数学的良好风尚。

3教学方法传统缺少和职业的结合。大多数的教师现在用的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的教学。这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不适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没办法让他们接受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教师大多数是在为教学而教学,和专业课,和现实生活结合太少,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我们应该采用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并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教学方法改革。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中要求学生基本概念必须把握。对于定理,公式,任课教师要强调使用的前提条件及方法,免去推导过程。同时,通过做大量和专业联系密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探索社会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要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要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太增强学习意识,培养学习能力摘要:使中职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前途;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并不是学会做题,是学会一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一旦形成,用它思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多种形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第8篇

1.1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教师板书讲解形式为主,不仅单调、乏味,缺乏生动性,而且实验过程中关键的操作步骤也不可能用语言完全描绘出来,最终造成了“学生听不太懂,老师讲得太累———学生不愿听,老师不愿讲”的恶性循环。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形式。如,可以引入视频教学法,提问自主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在实验中探索和学习。如,在鱼肝油微囊的制备实验中,复凝法的原理、微囊成型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学生们一直掌握不好,老师可以在实验前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促使学生们课前先预习、先查资料、先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上老师通过视频教学解答问题,讲解实验过程,复习理论知识,课堂后巩固所学,这样教学方法可使实验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而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对于基础性实验来说,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实验的掌握,使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实现独立、自主的完成实验。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设计实验的条件,并进行分组讨论,确定最佳的实验设计方案,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指导,让学生能全程的参与整个实验,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

1.2实验内容的优化根据我院目前所开设的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三个本科专业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将整个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设计实验》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实验》54课时(“传统制剂的制备”等6个实验),《专业实验》72课时(“肠溶阿司匹林片溶出度的测定”和“新型药物制剂的制备”等9个实验),《综合设计实验》144课时(大四毕业实习期间,学生自主命题并设计实验,教师指导),根据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制定新的实验内容和大纲,选定新的实验教材,对每个层次的实验进行考核,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药学综合素质。

1.3实验教学考核制度的完善大多数医药类高校的实验成绩主要是依据学生们上交的实验报告,教师只能根据所交报告的结果和讨论进行打分,由于很多实验采取了学生分组制,造成有一些学生所做实验相同,实验结果类似,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不能区分学生的实验成绩,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降低,很多学生认为实验成绩只是参考成绩,并不十分重视[3]。实际上,只有适当的考核标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教学改革的作用。我认为实验教学的考核制度应尽可能弱化实验结果,更注重实验的设计、过程、操作和实验者的态度。实验过程无法以答案来衡量,而项目本身的难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实验结果。若实验教学的考核总是实验结果为评判标准,那就背离了实验教学“重实践、轻结果”的本意。因而,应根据每一个实验内容制订出详细的评分标准,如,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操作、实验记录、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等。在学期结束时还应进行实验考试,把平时的实验成绩和期末实验考试成绩并入药剂学课程考试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50%)。通过综合的考核体系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视起来,让学生能更多参与到“自我设计准备、注重细节过程、弱化结果分数”的考核模式中来[4]。

2结语

第9篇

在教学中,旅游文化概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实践性。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种实践性也体现在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旅游文化是为了服务和指导旅游实践活动,只有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其次是复杂性。旅游文化是由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多种文化现象组合而成,包括旅游主体文化(即旅游者的动机、爱好、消费心理等)、旅游客体文化(即旅游目的地以山川河流等为主的自然景观,以园林建筑等为主的人文景观以及以宗教、民俗等为主的社会景观)、旅游中介文化(即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企业和机构的价值取向、行业精神、行业规范等),其复杂性显而易见。再次是广泛性。旅游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广泛性。广泛性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不求学生有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而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是大众性。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突破了阶层、地域的限制,呈现出全民参与的特征。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活动当成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大众旅游的开展。

2旅游文化概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的长远发展,需要较高层次的从业人员,他们不仅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处理意外事件的应变能力。因此,在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理论性强的学科比较有利,但却不利于实践性强的学科。这种缺陷在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学生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中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应对考试进行片面的机械性记忆,使学生既失去了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也不利于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其结果自然不能令人满意。

3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改革分析

3.1提高旅游文化概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是一项带有艺术性的活动,教师应该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艺术性地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语言应该准确、生动、形象;语速应该快慢适中;语气应该抑扬顿挫;在讲课中将讲述、提问、讨论贯穿其中,使课堂气氛和谐愉快。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熟练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这样课堂教学才能丰满生动、引人入胜,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3.2利用相关文学、艺术作品,扩展学生视野

在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相关学科,尤其是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作品,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例如,在讲授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时,可以引用古代文人学者创作的诗词歌赋来表现这些自然景观的美,杜甫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表现泰山的高;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来表现庐山瀑布的壮观,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表现黄河水的滔滔不绝;白居易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表现江南水景的多姿多彩;苏轼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来表现西湖的美景等等。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将旅游景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既用诗歌感染学生,强化了学生对旅游景点的感官认识,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3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鉴于《旅游文化概论》内容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旅游资源进行介绍时,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它图、文、声并茂,直观性较强,能让学生近距离多角度了解相关内容。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因为语言再生动形象,也无法让学生产生真实感。比如,在讲“佛光”时,“佛光是在阳光斜射的条件下,由云海雾珠发生的衍射分光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佛光由外到里,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次序排列成色彩华美的光环,光环随人而动,人在光环中如身临仙境,是高山地区特有的天象奇观”。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佛光的成因、颜色和形状有所了解,但是,没有图片,学生仍然不知道“佛光”为何物,而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就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多媒体,学生不仅了解了佛光,而且看到了佛光,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其次,引入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在讲中国饮食文化时,中国的饮食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形成了所谓的菜系:菜系的代表菜,如鲁菜的葱爆海参、糖醋鲤鱼、清蒸加吉鱼、九转大肠、锅塌豆腐、火靠大虾等;川菜的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怪味鸡块、干烧岩鱼、干煸牛肉丝等;苏菜的三套鸭、蟹粉狮子头、常熟叫化鸡、大煮干丝、香脆银鱼、松鼠鳜鱼、羊方藏鱼等;粤菜的三蛇龙虎会、油泡鲜虾仁、脆皮乳猪、东江盐焗鸡、瓦缶掌火屈水鱼、脆皮炸海蜇等;浙菜的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蜜汁火方、清汤越鸡、干菜焖肉等;闽菜的佛跳墙、炒西施舌、鸡丝燕窝、沙茶焖鸭块、荔枝肉等;湘菜的麻辣仔鸡、生熘鱼片、清蒸水鱼、腊味合蒸、洞庭肥鱼肚、吉首酸肉等;徽菜的黄山炖鸽、问政山笋、红烧划水(旺火急烧青鱼尾段)、符离集烧鸡、李鸿章杂烩(李鸿章设宴款待美国公使的杂烩)等。这些菜学生有的见过、吃过,但大多数既没见过也没吃过,所以如果没有多媒体图片的帮助,学生很难对这些菜有深刻的印象,通过观看欣赏大量菜品的图片和教师仔细的介绍,学生就会对我国的饮食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受益颇多。最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和容量大增,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由于信息量的增大,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从而扩大了知识面。

3.4将讨论引入教学中,拓展学生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讨论法,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比如,在讲旅游者形成的条件时,可以先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将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最后教师再对结果进行补充修正,最后得出结论:旅游者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有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闲暇时间、健康的身体等;主观因素主要是外出旅游的需要和动机等。经过讨论—完善—总结三个环节,让学生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得出结论,完成授课内容。这样的方法比单一的授课法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进行思考,教学效果也更为明显。

3.5将案例分析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将案例分析法引入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中国旅游报》中《火车火了旅游业》为案例:旅游业成为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通车至拉萨以来的最大受益者,并且迅速跃居“三产龙头”。“火车开通以来,飞机、汽车、自驾车旅游一起旺。”自治区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廖礼生对记者说,“火车进藏”使得旅游业出现“井喷式”发展。统计显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7.7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9.6%,创历史新高;全年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的农牧民达6900多户、2.9万人,人均收入达5300多元,同比增长153%。今年前5个月旅游业“淡季不淡”,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7万人次,同比增长82.7%,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78.6%,其产业规模还迅速扩张。因看好“火车商机”于2006年7月在拉萨开业的雅鲁藏布大酒店,去年客房日平均入住率50%左右,总经理周韶西说,今年至11月全部客房已被旅行社订满。据自治区旅游局预计,2007年全区接待游客总数将突破300万人次,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将越来越大。让学生以此报道为例来分析交通业与旅游业的关系。通过学生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交通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先锋和促进作用,发达便捷的交通会极大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学生对经过讨论之后得出的结论印象会更深,更有体会,从而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

3.6改革期末考核方式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