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9:09
导语:在项目管理案例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安全建筑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对投入资源以及条件的全方位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妥善处理安全事故,减轻因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从而使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建筑业属于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其施工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露天作业多。建筑施工的露天作业可以占整个工作量的70%以上,受到四季不同气候以及日照、风、雨、冰雪、雷电、温度变化等自然条件的危害和影响。
2.高处作业较多。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划分,建筑施工中90%以上的作业内容均为高处作业。
3.临时人员多。目前在建筑施工第一线工作的工人中,农民工约占总数的50%~70%,有的工程高达95%以上。
4.立体交叉作业多。建筑产品工期紧张,结构复杂繁琐,必须由多工种、多单位相互配合实行立体交叉作业。倘若衔接不好,或管理不当,或防护不严就很有可能造成相互伤害。
5.繁重体力劳动及手工劳动多。建筑业大多数工种至今仍是手工操作,容易使人疲劳、注意力分散。因此失误或操作不当多有发生,容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
上述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过程是个安全事故突发性强、危险性大、容易造成人身伤亡的生产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与安全管理。
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3.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
4.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因素,因为管理对人、物和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
由此可见,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人和物的安全状态,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这些都需要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来达到。
目前,国内多数建筑业企业的项目安全管理都是通过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来实施的。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位与其它管理人员相比等级相同或较低,造成难以通畅下达安全管理指令,安全管理措施难以及时落实到位,导致安全管理资源无法有效利用。安全管理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属于不同的岗位,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被人为的隔断了。施工进度计划、人员调配、工序穿插、物的状态管理等与安全有直接的关系。如项目总工程师、专业工程师或施工员、质量员等,他们都具有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以及能力。同时,也都具有安全管理的职责和义务。但就目前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而言,这些安全管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与充分利用。因此,目前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改进或者重建。
为了建立安全文明的施工现场,建筑企业必须重视企业经营目标与安全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建筑企业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切实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贯彻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安全法律法规。
2. 建立和完善企业培训和教育体系,不走过场,不搞形势。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定期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与竞赛,使每一位员工真正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
3. 建立一整套约束和激励机制,包括安全责任约束机制、人文关怀机制、安全考核机制、安全曝光机制、员工福利机制、安全奖励机制、安全行为约束机制等。
4. 积极营造员工心理认同以及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积极倡导共同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安全价值观,培育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团队精神。
安全定置管理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通过对现场的整顿、整理,把生产中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不需要的物品清理掉,促进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达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标准化生产。对生产过程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包括分析、设计、组织、实施、检查、纠偏等内容。
分析研究是使定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关键性工作,也是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的基础工作。深入施工现场,应用工业工程学方法,对生产设备、工具、工艺以及人、物与场所的结合状态、信息流动状态等进行研究。在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系统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设计,同时设计出施工安全定置图。根据所设计的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方案和定置图,对施工现场系统实施定置整改与调整,同时加强实施过程与效果的检查和考核。
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在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中至关重要。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基础,现场标准化管理为重点,提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防范意识。认真组织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以及作业工人,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定期、不定期和针对性地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防范工作前移,从而深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由于施工现场员工进出的频繁性、动态性,在项目管理中,采取入场三级教育,对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人员进行跟踪教育,对高处坠落、临时用电等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增强全体员工的防范意识。
遵守施工安全规程和标准,作为施工现场组织施工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注重安全行为的规范性。按科学规律组织施工应从两个层面上规范其行为:一是要求作业工人正确使用劳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不准冒险蛮干,严禁违章操作,遵守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构筑起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二是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贯彻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施工前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作业人员、作业班组进行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安全员每天巡查落实情况。
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交底内容应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施等,既要做到简单明了,又要有针对性。
2. 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建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3. 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企业内部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责任到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4.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进行预测,从而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包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 项目部与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必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将安全管理目标按照各自职责逐级分解。建筑企业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总体安全管理目标,包括采取的安全措施、安全目标和文明施工目标。项目部应当制定安全目标责任考核规定,责任到人、定期考核。
6. 实行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制度,规定监理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并对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实行考评,考核结果作为年检或注册的依据。
7.建筑企业和项目部必须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方式、时间、内容和整改、处罚措施等内容,特别要明确工程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的检查方式和方法。
施工现场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故障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进行安全监控,确认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监控,使其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从而避免事故。
2.提高可靠性,提高建筑物、建筑设备和附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包括选用高质量材料、降低额定值、冗余设计、定期更换、维修保养等。
3. 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能够保证建筑物或施工机械零部件所要求的强度,保证工艺工序的正常进行和设备安全运行。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
在管理某一建筑工程项目时,不但要有拥有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科学管理就是注重良好集体的建设。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团队的凝聚力、集体观念以及动力来源。一个施工项目集体的凝聚力越强,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越顺利,越有成效。因此,必须加强集体的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工作,使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只有这样才能安全、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
[参考文献]
[1] 陆愈实。现场定置管理技术[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2] 左东红,贡凯青。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孟起然。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8)。
[4] 王力争。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对策建议[J].调查研究,2006,(5)。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高新技术
引言
电力资源在当前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用电需求增长,以及电力改革的深入,电力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安全生产是电力工程项目开展的基本要求,尽管现代化高科技使得电力设备性能、输配电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电力系统也变得更加复杂。且工程项目规模大、投资多、周期短,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极易出现安全事故,阻碍了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完成。
1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指的是在保护现场人员、系统设备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的有利于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措施。目前电能需求量骤增,设备增加,线路愈发密集,整个电力系统更加复杂,在电气安装、土建施工等过程中有着很多安全隐患;电力工程项目通常具有规模大、时间紧、投资多的特点,且对专业技术要求异常严格。如若出现安全问题,极易给财产和生命到来重大损失。
加强安全管理,可提高项目工程的科学性,将风险降至最低。在确保工程稳定开展的同时,有利于工程发挥最大效用;在工程建设中,应将安全放于首位,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可保护人们的安全,减少在此方面的损失;工程建设中难免会出现质量问题或违规操作现象,安全管理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予以纠正,可节约在这上面的投入,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安全生产是电力生产的基本保证,加强安全管理有利于促进电网事业发展。所以,在当前电力工程项目中,有必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例分析
某输变电工程项目是一重建工程,承担着该市东区的供电重任,工程始建于2001年。因当时技术条件有限,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并不到位,加上更新不及时,设备线路多处老化,曾出现多起安全事故。如施工中某控制系统失灵,导致3名施工人员当场重伤;因缺乏安全防护设施,发生了两起触电事故,所幸并无人员伤亡;2006年2名检修人员在维护设备时被电弧灼伤,造成1死1重伤。重建工作于2010年开始,加强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施工前仔细分析了之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以下几点。
2.2 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标准不统一,缺乏创新
当地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缺少统一的标准,使得之前该工程建设时没有参考。这就加大了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盲目性,难以抓住重点及关键部分。管理方式较为陈旧,部分员工不求创新,全凭经验行事,埋下了安全隐患。
(2)安全意识薄弱
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对安全生产不加重视,心存侥幸。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对安全质量有所忽视,错误地认为不会出现安全问题。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未能很好地进行自我保护,最终导致事故扩大。
(3)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任何工程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加以约束和指导,但当初建设时,由于安全意识的缺失,相关制度也不健全,有很多问题并没有考虑在内。而且制度难以落实,虽然三令五申,但起不到实际效果。部分施工人员甚至明知故犯,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4)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部分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常出现失误操作或违章行为,如需要停电时没有停电,很容易触电。不熟悉设备性能,不能熟练操作,或平时的保养工作不到位。甚至少数人不懂装懂,冒险作业,在施工中投机取巧。工作态度不认真,对细节把握不好等。这些因素都对安全极为不利。
(5)技术缺陷
如施工图纸存在有不合理之处,或没有做好技术交接,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施工程序混乱,导致安全程度降低。为节约成本,安全设施配备不完整,且质量不符合安全管理标准。对现代化技术运用较少,整体水平不高。
3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重视
施工人员只有树立起安全意识,才能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针对以前出现的问题,此次重建之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积极宣传安全知识,令全体人员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大意义,并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培训之外,定期进行考核,考查其对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总结其中的不足,及时纠正指导。
3.2 完善制度,予以落实
尽快制定统一的标准,以免出现盲目作业的情况,促进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同时根据工程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制定适宜的管理制度,为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施工中的变况不断完善制度,并积极落实。以职工健康安全为标准,通过体系化的有效运行,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在安全生产中明确划分各自的职责,具体到个人。只有每个人都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调动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该工程通过与多方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书,以及与各单位签订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协议书的形式,逐级将责任制落实。
3.3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施工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应及时予以解决。在招聘施工队伍时,综合了安全、技术、质量、信誉等因素加以考虑,确保施工人员都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其中还有些员工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大量实践经验,在遇到突发事故时,能够冷静处理,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施工前展开专业培训,指出易出现事故的环节,使工作人员加强重视,在施工中可以有效避免。对于违规操作,视情况予以不同的惩戒。如是无意为之或后果不严重者,予以警告;若是故意为之,或带来了严重后果的行为,则予以严处。同时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能够端正态度、认真负责,做好每一项工作。
3.4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可靠先进的技术支撑。总结以前教训,此次工程建设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高科技,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如建立起了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在线监测系统,可实时全面地掌握现场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进度,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可通过通信网络等设备进行传话指导,使得作业效率有了很大提升。而且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根据现状分析预测潜在的危险,从而提醒施工人员加强防范。
4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电力工程建设的大前提,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有很多,施工中务必要全面考虑,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在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风险预估系统,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预测,将之消除于萌芽状态,将损失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周泓.浅析安全生产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3).
[2]贾天义.试析如何提高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社会效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约束条件;施工质量
引言
从广义上讲,安全就是预知人类活动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且为了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和行动的总称。从狭义上说,安全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科学和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能的危险所产生的人身伤害和损失问题。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发生事故、灾害,不造成损失、伤害。
1.建筑施工项目及特征
1.1惟一性。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都有其明确的功能目标和效益目标。建设具有特定功能的工程,生产特定产品或提供特定的服务是其功能目标;在项目生产运营期获得相应的回报是其效益目标。在诸多建筑施工项目中,即使是同类建筑施工项目,因项目建设的时间、地点不同,项目建设的资源条件和约束条件不同,建筑施工项目的具体内容、项目建设的过程和项目所能达到的功能目标和效益目标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总是惟一的,不可重复的。
1.2长期性。建筑施工项目从投资到资本回收,从破土动工到形成产品,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工作,如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销售阶段等。整个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普通建筑施工项目需要2-3年的时间,规模稍大的综合性项目需要4-5年,而一些大型项目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
1.3时序性。尽管建筑施工项目是一项涉及面广、比较复杂的经济活动,但是实施过程具有严格的操作程序。这不仅由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使许多工作受到审批程序的制约,而且也与建筑施工项目这种生产活动的内在要求有关。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的实施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使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协调进行,以缩短周期,降低风险。
1.4整体性。一般建筑施工项目是由多个单体工程组成,彼此紧密相关。通常在总体设计之下,包括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设施。只有各类工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才能发挥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功能。
1.5固定性。建筑施工项目的固定性是项目建设成果的固定性。建筑施工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包含有一定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项目建设成果必须固定在某一固定地点,受当地资源、气象和地质条件的制约,受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受当地政府的行政管理。这就是建筑施工项目的固定性。
1.6复杂性。建筑施工项目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涉及面广。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本身就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二是工程技术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和市场环境对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目标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复杂。
1.7动态性。建筑施工项目处于不断变化中,在项目不同阶段其对项目投资、进度控制、合同管理、对外协调等工作都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建筑施工项目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建筑施工项目的动态是绝对的。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变化。
1.8风险性。与一般项目相比,建筑施工项目根本特征是投资巨大,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集巨额资金是有风险的。由于建设周期长,很多因素有可能变化,也会给建筑施工项目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项目在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充满着竞争,激烈的竞争增加了风险。此外,建筑施工项目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有关经济政策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建筑施工项目建设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2.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特征
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建造和施工安全生产与一般工业生产不同,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中的每道工序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尽管有的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受施工工艺、施工时间、施工场地、施工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变化很大,建设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和施工生产的多变性、复杂性,增加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给施工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多事故隐患。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建造和施工安全生产具有的特征。
现代安全管理强调在生产中做好预知、预防工作,尽可能地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处理好安全与危险并存、安全与生产统一、安全与速度互促、安全与效益兼顾的关系,要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目标管理,坚持动态安全管理,坚持过程控制,坚持持续改进。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3.1安全管理内涵
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对生产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从管理的范围和层次上看,安全管理包括宏观安全管理和微观安全管理两部分。宏观安全管理是指国家从思想指导、机构建设、手段(包括法律、经济、文化、科学等)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进行的活动。实施宏观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机构;微观安全管理是指安全生产主体(企业及其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所采取的旨在保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行为。
我们经常提到劳动保护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管理的含义大体相同,在我国两者是通用的。但在欧美各国,一般将安全管理或劳动保护称为职业安全与健康。这主要是我国和欧美各国安全管理内容的差异所致,目前我国是将生产安全和卫生健康分开管理,而欧美各国大多数是将生产安全和卫生健康综合在一起管理。为了更好地对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健康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与国际接轨,对职业安全与健康进行综合管理将是我国未来的努力目标,也是必然的趋势。
3.2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内涵
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绝大部分的事故与各种管理因素有关,可以说,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它主要是指直接参与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包括建筑施工企业、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监理机构、中介组织等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它是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指南的体现,是直接的、具体的微观管理。
3.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
(1)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流动性
(2)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法规性
(4)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渐进性
4.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准则,是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安定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问题历来倍受社会关注。建筑安全既是建筑业的基础,也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作者单位:江苏新马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JGJ/T77-200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那么在社会资源有限,政府安全问题处置基金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借助经济学原理来减少事故发生,并节约社会管理的经费支出呢。或许,这个问题许多同行都没有意识到,更别说思考了。由此,这就成为了本文主题讨论的原由。
本文首先对当前煤炭安全生产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应对措施。最终,在经济学视角下来讨论实现这一措施的社会管理成本问题。
一 煤炭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在国有煤炭企业和民营煤炭企业并存的当下,相比较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更加完善,监管也更加刚性。然而,部分国有煤炭企业同样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安全投入问题
安全投入问题出要出现在诸多民营煤炭企业内部。考察该产权形态的煤炭企业治理结构,发现:出资人往往雇佣他人作为矿长,在委托关系下矿长只承担组织生产的任务。而煤炭企业所有着在投资收回的驱动下,更加关注产能水平而严重忽视安全生产。并且,在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激励下,对于煤炭开采作业心存侥幸,导致安全投入不足。这种产权结构下的煤炭企业,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在笔者的走访中发现:诸多煤炭企业所有者认为,加强安全生产,就得加大资金投入,势必会增加煤炭的生产成本,造成煤炭生产价格的提升,企业的利润下降。
(二)人员素质问题
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伴随着人员素质提升的同时,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也将上升;同时,有关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也会增强。然而,考察诸多煤炭企业的人员组成结构发现,许多民营煤炭企业所有者的文化程度处于高中或以下水平,普遍缺少煤矿专业知识。在此背景下,上述管理者在选拔班组长时往往看重基层管理者吃苦能干、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创造高产高效,而对其安全思想素质和安全技能不够重视。正因如此,企业所制定出的安全生产条例只停留在书面,而很难贯彻下去。
(三)二元选择问题
该问题主要出现在民营煤炭企业。具体而言,当经济效益与安全设施投入间发生矛盾时,往往会选择前者而放弃后者。由经济学原理可知,安全设备的投入尽管能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及损失,却不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在利益驱动下,企业所有者将面临二元选择问题。通过近年的煤矿整顿和安全准入标准的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有所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相对稳定,事故发生的较以前减少,使所有者产生了麻痹乐观情绪。在此推动下,则放松了安全设施投入和监管力度。
(四)行政干预问题
伴随着科学发展观思想在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十分关注安全生产工作。为此,国务院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执法规章和文件规定。可是,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红头文件发号施令。导致部分煤矿企业出现超强度、超能力生产等短期行为,行政干涉过多、过滥,不能不说是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和法律法规的尊严。
二 针对问题的分析
尽管以上问题主要出现在以民营煤炭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内部,然而对于目前国有煤炭企业仍具有警示作用。为此,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针对安全投入问题的分析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各类型煤炭企业,仍然面临着实现经济效益的内部压力。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增加企业的全员生产率将使得单位时间的产能水平提高。若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煤炭的价值,那么高效率企业将获得超额经济剩余。特定煤炭企业若要获得超额经济剩余,则需要持续不断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根据C/V的表达式可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单位劳动所推动的资本存量将逐渐增大。而煤炭企业所呈现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导致了,C/V比值的增大依赖于固定资本量的快速投入。这就使得安全投入问题因资金的倾向性配置而出现了。
(二)针对人员素质问题的分析
煤炭企业一线员工的文化程度低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吃苦耐劳也是众所周知。笔者在这里所要表达则是,在缺乏正式制度约束下的工作往往是低效率的。因此,形成生产人员的制度观、程序观则应建立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获得。根据企业管理中“魅力型领导”可知:该领导类型将在演示的基础上,通过示范效应强化下属的行为模仿效应。因此,在选择班组长时还应增设领导才能、自我约束等参评条件。
(三)针对二元选择问题的分析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属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范畴。而且,该范畴能在声誉机制下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二元选择问题实则是个“假问题”,其主要出于企业管理者的主观偏见。在煤炭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剩余中,应建立安全投入专门基金。
(四)针对行政干预问题的分析
行政惩戒措施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管,同时煤炭企业所处区位特征也导致了监管缺位的产生。因此,增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还应改善外部的法律环境。具体而言,应通过法律强制性执行的刚性取代行政惩戒的粘性特质。从而,强化管理者煤炭安全生产意识。
三 分析引导下的社会管理成本构成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上述应对以上问题可以依靠煤炭企业自身,但在某些方面则需要依托社会管理(政府监管)来解决。通过梳理,分析中的二元选择问题,行政干预问题则需要政府出面来推动。
由此,以下将围绕着这两个问题进行成本构成的解读:
(一)二元选择中的成本构成
如何使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建立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生的态势,则是激励煤炭企业自觉完成项目生产安全管理的基础。所谓两种效益的共生可理解为,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企业有资金用于夯实生产安全;同时,所员工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又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强。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政府参与的社会管理首先就产生了监督成本;另外,在实施监督的同时,政府还在安全奖励基金的拨付上向优秀煤企倾斜,此时就产生了会计成本。
(二)行政干预中的成本构成
社会管理中若出现行政干预活动,则意味着煤矿项目安全问题已经暴露,甚至已经发生灾难性后果。这时,作为政府参与的社会管理所产生的成本包括:(1)勘察事故现场的人力和物力成本;(2)动用社会救援力量的协调和使用成本。对于前者而言,物力耗费成本则是主要的,包括勘察所必须的专业工具。而对于后者而言,成本则主要产生社会救援资源的使用上。若将机会成本纳入本文之中,因集中了大量救护资源,而导致常规医疗领域的救护资源减少,这又将对当地社会公众产生负面影响。
四 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的途径思考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的途径进行思考。
(一)企业生产文化的构建
该企业历来以生产为导向,对于维系员工健康、采煤安全等方面的举措,一般以规程制度来体现。诚然,在正式制度安排下的举措具有长效机制的特征,但在监管缺位或者人为忽略的情况下,也难以保证上述两方面的执行力度。为此,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生产文化。企业生产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按照由上向下的传递中,生产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应循序渐进的将健康、安全、环境等元素植入企业文化其中。在切实履行对员工上述要求的同时,再结合一系列的仪式活动来强化一线员工对上述要求的理解。
(二)团队生产形式的优化
集约化所要求的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全员生产率等目标,也应构成企业内涵发展中的应有之义。为此,应优化团队生产形式。优化的内容包括:团队成员的数量、结构,以及与之联系的管理制度。最近媒体所播报的12名大学生所组成的采煤小组,实现了全国该领域最高的全员生产率。尽管,他们所具有的高素质是实现这一结果的重要条件,但在排班、生产中的分工协作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自我激励等要件,仍是其他企业管理者需要挖掘的经验。由此,团队生产形式的优化仍然建立在对员工关注的基础之上的。
(三)企业生产环境的改观
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实现的汽车生产企业不同,本文所考察的企业属于资源指向型类别。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环境严重受制于自然禀赋条件,也受制于现有生产技术水平。这样一来,关于改观企业生产环境的措施就须另外考虑。笔者认为,与企业生产形式相契合的环境改观领域,应主要放在生产控制部门。生产控制部门又可被定义为生产管理部门,其中的员工将根据生产进度表采取目视管理来协调整个生产过程。从而,建立一种整洁、整体、明亮的室内环境,将提升他们的兴奋度,从而能使其产生持久的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四)构建在职员工的培养体系
重视对在职员工的培养可以增强他们的企业忠诚度,关于这一点已是公理。在培养体系的构建上主要完成这样几项工作:(1)对普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的内容包括:技能和意识两个方面。对于后者,目前诸多企业强调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培养,这是一个可喜的局面。(2)对部分员工进行晋升培训。企业内部的有些部门不便于从外部引进管理者,如:财务部门、技术开发部门等。因此,挖掘具有潜力的部门员工对其进行晋升培训,则成为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机电;机电安装;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O4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作为一门新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建设项目的不断发展,以及完整的项目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和发展,项目管理为中心,以提高项目的运营质量求生存。
机械和电气安装工程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很广,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公共建筑的各类设备,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消防,通信,环境工程及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的安装。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机械和电气安装过程中,从设备的采购,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调试,竣工和验收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机电安装工程工程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二、当前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电行业的发展,我国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体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造成工程的工期延误,费用超支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的损失。
1.我国机电安装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没有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不到位,执行力差,造成管理失控,一些不具备从业能力的企业也混入了机电安装市场;其次,资金周转慢,造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成本控制工作没有做到位,成本失控,造成费用的居高不下。
2.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作为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工 作,就要求各阶层人员具备包括工程、经济、管理在内的众多领域 知识,在具有理论知识的同时,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项目作业经 验。我国对机电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应该说还 不是很成熟,在人才培养的各方面的条件还比较落后,这是造成 我国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较为低下的主要原因;另外,人力资源管 理不到位,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3.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管理模式的不断改革,机电 安装工程项目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工程 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近年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工程信息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 基础。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等新型管理模式的不断出现,客户要求 也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在信息化建 设方面做得仍远远不够,不能赶上时代步伐,从而使工程造价工 作量加大,成本增加;另外,由于经营观念落后、组织体制的僵化, 使得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因此,在项目管理中采 用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技术,实行网上办公,是将来机电工程项 目管理必须采用的方法。
三、项目管理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工作贯穿于机电安装工程的整个过程,项目管理得 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成本。
(一)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是一个工程目的生命,因此,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要通过科学制度、精心设计和优良施工,来保证机 电工程的质量。作为机电安装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健 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生产副经理、项目 总工程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长和各分包负责人构成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项目施工前期,在了解和掌握该项目的特点的基础上,要对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把质量目标要求层层分解,制定简明扼要的项目质量计划,按质量计划和实施步骤层层落实,一直落实到各部门甚至是个人,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权限以及保证质量的措施;项目各个经理、专业负责人、各部室、各专业人员各自均应完成自己应负的质量责任,项目质量才能有保证。项目质量经理要带头抓好质量
工作,做好质量的监督检查。
2.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设计质量,对设计过程进行全程质量跟踪,对设计文件进行定期审核,在审查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过分设计和不足设计的情况,以免造成导致项目的经济性差和功能降1氐;建立设计经理质量责任制,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设计经理要对设计过程进行管理,对设计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明确设计部门的质量职责,对专业的设计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管理,并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素质教育。
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在施工前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核查,对施工人员素质和人员结构进行监控;另外,材料和设备入场时要进行质量检查,保证施工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状况进行监控,检查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工作,此外,对从事计量作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审核,对其计量作业 结果进行评价和确认。
(二)项目安全管理
在做好13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在项目部门的组织下, 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个人安全职责,负责人 要做好带头作用,领导各员工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其次,为 了确保安全施工的顺利开展,项目部应指定安全管理策划,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编制机电安装工程安全施工组织总设计以及专项 工程或分部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对较重要的场所,人冷冻机房、水泵房、冷却塔室、发电机房和高低压配电室等应编制单项工程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定时组织各阶层人员参加的安全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三)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是项目管理的综合体现,是检验项目管理各项工作的标准。
首先,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并成立预算部门专门负责成本控制及索赔管理工作,做好成本的预测、控制和核算;
其次,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项目特点,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包括人工费用、辅助工程费的预测等,然后制定成本计划。通过合理分解成本计划,寻求降低成本的各种途径和措施,然后针对性得进行成本措施表的编制,并要求落实都岗位负责人;
再次,根据已经制定的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控制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衡量,然后采取措施,加强项目成本的全程控制和动态控制,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比如,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逐项记录,每月结算
一次,并与计划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如果有问题,马上采取措施。
总之,通过有效途径,有效地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方面采取控制措施,有效控制项目成本。明确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施工阶段采取具体措施,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对人工费和材料费进行控制;加强合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工程的返工率,避免因返工带来的无谓的投资。
四、加强现代化的项目管理
鉴于目前的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缺乏创新和全面的系统管理,不能将新技术,新工艺的现代化技术应用于管理中去;管理封闭落后,缺乏交流与总结,不愿意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缺乏现代化项目管理理念;另外,机电工程项目管理重视的是预期成果及其为实现这个结果而形成的整个过程。
因此,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比如网络技术、系统工程等现代化技术,建立一套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用以控制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从而确保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奖罚激励机制
Abstract: With improving status of the work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lif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we must improve enterprise's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the system of safety management, improve the level of safety management, and realize safe civilized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afety management; security responsibility system; safety education training; award incentive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在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关心和维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文明施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
1.1选择项目团队并制定安全目标责任制
1.1.1选好项目部成员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部成员由工程技术、安质检查、物资管理等相关人员组成,是履行安全职能的骨干力量,又是执行安全计划的直接操作者,所以选好项目经理及项目部其他成员是做好安全管理的关键。
企业应选择素质良好,有责任心,懂技术,善于经营管理,安全意识强的优秀人员作为项目经理。选配其他成员要秉着才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一个实力雄厚的施工部。
1.1.2制定安全目标责任制,把责任明确到个人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管理中一项最基本的制度。首先制定工程项目安全目标责任制,使项目经理明确安全目标,充分履行项目经理作为工程项目劳动生产安全管理责任人应负的权利和义务 [1] 。其次也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和各类管理人员及员工在生产活动中所应负的安全职责。企业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就能够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建立全员、全方位的安全监管体系,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保障安全生产,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2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企业管理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的能动性作为培养教育的重点和立足点,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教育和培训要按等级、层次和工作性质分别进行,通过经常性、连续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企业首先要组织“三类人员”,即:企业领导、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监督员定期参加社会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安全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取得安全管理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其次,要对全体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公司通过每月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项目部通过每周的安全生产例会进行层层教育,分析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传达上级部门的有关安全管理文件,并根据具体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与指导,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达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目的。
再次,坚持“三级”教育制度。企业的新员工及劳务分包人员上岗前必须由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分别对其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教育要实名登记,并建立培训档案。
另外,切实做到特种作业人员,技术工种的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企业要依托社会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可持证上岗。
1.3做好技术准备是关键
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和重点,由于任何技术的差错或隐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生命、 财产和经济的巨大损失。 因此必须认真地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对施工技术方案要经过反复推敲以确保万无一失。
2施工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检查
2.1劳动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及预防
劳动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做遵章守纪的职工。忽视安全警告,不按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和装置,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或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忘记关闭设备等情况都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对安全装置要在操作前认真进行检查,确认正常时方可进行生产作业。在正常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人们的不安全意识而造成危险状态,从而埋下事故的隐患,导致他人或自身受到伤害。 针对这种状态,除了要开展对员工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外,相关部门还应该进行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员工之间也要进行互查,消除不安全意识,控制不安全行为,杜绝危险状态的产生。
2.2定时检查、更新劳动保护用具
进入施工现场一定要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为提高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效果,除了合理发放和正确使用外,还应教育员工爱护公物,妥善保养,杜绝乱用乱丢现象,防止损坏遗失。特别是专用劳动保护用品、用具,一定要按照用品的养护说明由专人保管,正确保养,以免变质,老化、失效。定期检查安全防护用品,对已经失去保护效果的要及时更换和补给。
3对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予以奖励或处罚
在完成一个项目之后要组织成员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经验和教训。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及解决预防的方法进行分类汇总,不断积累才能在日后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奖罚激励机制。这是企业必须制定的一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要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对安全管理到位、现场创优的给予奖励,不重视安全管理而发生事故的现场,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给予处罚,对于事故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有损企业形象的坚决追究法律责任。该制度的建立及严格执行,既能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又能调动全员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是企业保障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一项有效制度[2]。
4结语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企业一定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健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文明施工,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国际EPC项目 投标阶段 风险管理
一、项目概况
某国地铁2号线是该国政府投资并组织招标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项目,包括除地铁车辆采购和地面动迁以外的全部工程内容。该项目由招标人提供方案设计,线路走向,车站规划,强、弱电系统的适用标准及要求,其设计深度较接近于国内的初步设计,但仍留出极大的设计优化的空间。
该项目招标方式为非限制性、最低价中标,采用当地货币。合同标的包括:设计文件的准备并获得许可;施工图纸设计、施工描述和估算;制定地下隧道及车站挖掘方案,取得各工程监管部门的设计、施工许可及验收;施工、安装及机车联动总调试。投标保函约1000万美元,履约保函是合同净价的6%(投标总价=合同净价+增值税)。
于2008年10月初开始招标工作,2009年2月16日投标截止,历时四个多月,共有5个联合体参与投标,中方投标价为第二低价,约44亿当地币。第一低标为意大利公司的报价,约40亿当地币。其他参与报价的公司有德国、法国等国的众多实力很强的工程公司。虽然,依照最低价中标的原则,最终中标的是意大利公司,但从各投标价的整体上分析,中方公司的报价非常具有竞争性,且能综合反映中方实际的设计施工管理能力。
二、联营体组织结构
基于本项目内外部的环境和工程本身的实际情况,中方公司不具备在工程所在国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认证工程师,也缺乏对当地建筑标准和建设管理的认知,仅依靠自身能力尚不能达到此次投标的要求。因此中方公司整合了若干国内外参与方,通过建立有效管理和经常沟通机制,将众多不同背景的参与方整合为一个协作体,在投标工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相互协作的集成优势,有效地保证投标工作有序进行。具体投标组织结构图见图1。
三、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
Hastak和Shaked在2000年提出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可划分为国别风险(Country Risk)、市场风险(Market Risk)和工程风险(ProjectRisk)。作为国际EPC项目的常见风险,国别风险管理要求承包商必须考虑工程所在国在政治、经济、商务、社会等四个方面客观存在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与特定的国际工程市场相关的风险,同时也包括国别风险对于建筑市场的影响。工程风险是指一项工程在设计、施工及移交运行各个阶段可能逍受的风险(雷胜强,2002)。因此,以下按照国别风险、市场风险、工程风险对于该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简要论述并对其提出防范措施。同时,结合案例,这里还将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对国际EPC项目投标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建立风险识别清单。
(一)国别风险
1 本项目实例分析
(1)汇率风险
工程所在国的汇率制度采取的是完全浮动汇率制度。完全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波动完全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工程所在国政府不对汇率水平进行任何承诺(魏伟,2005)。因此,与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爬行钉住汇率制度、有波幅的爬行钉住汇率制度等相比,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更加灵活,汇率的波动性更大,工程项目的汇率风险也就更高。
具体到该项目而言,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该国货币对外汇率受到重创,从投标伊始的1欧元兑3.6当地币至临近投标截止目的4.85当地币,兑人民币的汇率也从1当地币兑3.3人民币跌至1.9人民币。本工程约有30-35%的资金将用于国际采购,同时,汇率波动还会进而影响该国当地的供需平衡和物价通胀。可以看出,这一时间区间内的汇率波动很大。
除此以外,合同条件中并未规定汇率方面的价格调整条款。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工程最重大的风险之一就是汇率风险。
实际采用的对策:综合区分欧元、当地币、人民币采购的金额,最终的含税总报价中欧元所占比重约为3%,人民币所占比重约为24%,当地币所占比重约为73%。其中,直接费中的机电安装工程费和施工机械购置费用欧元支付,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将来的汇兑风险。以施工机械为例,倘若出口机械所在国的货币相对于人民币有贬值的趋势,则应该选取其他较稳定的币种作为支付币。而人民币则主要用于支付直接费、弱电控制系统费用、开办费、融资成本等费用。其中,直接费中车站工程、区间土建以及轨道工程的人工费均用人民币支付,材料、设备及机械使用费均用当地币支付,这样一来也降低了当地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人工费的损失。同时,中方公司结合权威金融机构对未来三年汇率走势的判断,测算综合汇率为1当地币兑2.22人民币的汇率。
(2)通货膨胀风险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该国建筑业进入了历史上最为萧条的时期,大量的工程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由于资金链断裂和市场需求骤跌而破产,开工量不足使得建材的需求量大幅减少,建筑材料、设备价格大跌,譬如钢筋历史最高价为3800当地币/吨,经常性价格在2500当地币/吨,但在投标期间已下跌至1600当地币/吨;混凝土经常性价格在350当地币/m3,投标期间已跌到240当地币/m3。对于经济危机在多长时期内对该国建筑市场的影响程度确实较难估计。
实际采用的对策:①根据招标文件中通用合同条件的规定,本合同价可以根据该国政府每季度公布的物价波动指数进行调整,调整的总价累计不超过合同价的5%;经测算,在当地发生的采购金额大约占总价的50%,因此,在合同调价条款中已包含了抵御10%物价上涨的能力;②在进行限额设计时,综合考虑了一定的设计余量,提高了材料的计价数量;如在确定混凝土的设计方量时,由于本项目的站台建筑面积大,车站出口多,深度较国内常规地铁站的深度大,因此参照国内同类地铁设计指标(1.6 m3/m2-2.5 m3/m2),最终确定本项目每建筑平米的指标为3.2m3/m2(建筑面积)。③采用中国定额和工程经验进行工料测量,在计量标准中已包含了约5%―10%的余量。
2 国别风险的识别
国别风险清单见表1。关键条目解释如下:
A11:主要包括政府的变更;
政党意见不一致;有鼓动国家分裂的组织等等。
A12:项目所在国与承包商所在国的关系。
A13:工程所在国政府对于国际工程的产业政策;联营体的强制性;技术移交的强制性;工程所在国对外国公司的税收政策。
A21:工程所在国的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会导致工程项目融资难以为继。
A23:影响极大的经济事件,比如,世界性金融危机有可能导致工程所在国进行贸易保护,加强贸易壁垒从而影响承包商是否能够中标或者中标之后的一系列原材料、机械的采购问题。同时,金融危机还会导致汇率的变化,如果承包商没有在合同计价单位的选择上仔细研究,或者未采取其他防范汇率风险的措施,一旦风险发生,对于承包商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于EPC这类一般以固定总价计价的项目。
(二)市场风险
1 本项目实例分析
本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向欧洲出口的设备、材料必须CE认证。“CE"标志是一种安全认证标志,凡贴有“CE”标志的产品就可在欧盟各成员国内销售,无须符合每个成员国的要求,从而实现了商品在欧盟成员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针对此风险,投标时实际采用的对策为:在选择供应厂商时,优先考虑中外合资且有CE认证的品牌产品。辅助材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对认证的要求。
(2)机械的使用和设备的移交都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验收批准,具有进度不可控的风险。实际采用的对策:通过寻找当地公司,收集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并由公司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3)本项目总承包商需要垫付前期(三个月)工程款,存在资金流风险。实际采用的对策:由于投标期间欧洲银行都在大幅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比如英格兰银行的贷款基本利率仅为3%,所以投标时考虑了选择欧洲的银行进行融资。并且,联营体事先编制了一份资金使用计划,整体测算融资金额,并适当考虑不平衡报价,规避风险。
2 市场风险的识别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工程所在国的建筑市场的风险。综合来看,这类风险主要来自于贸易壁垒。目前,很多欧美国家依然采取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即采取法律规定、政治手段等形式来保护本国的工业、建筑业或者其他行业的产品(Nakra,2004)。常见的非关税壁垒包括:出口限制、关税配额、技术规定等等(Lu et al.,2009)。因此,市场风险清单见表2,关键条目解释如下:
B11:采购是国际EPC工程在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很多国家对于材料设备或者国际贸易方式等方面都有相关的规定,如果不熟悉这些方面的规定,势必会对总承包商的询价、签订采购合同、采用何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等方面造成影响。
B13:包括工程物资准入、外部资金流入、财务管理及纳税等方面的法规。
B21:报价时需要考虑工程所在国的劳动力价格、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从承包商本国引入劳动力所需的费用问题。同时,如果承包商没有考虑到工程所在国关于劳动力准入方面的规定,很可能出现工人不能按时到达施工现场的情况,从而导致工期延误损失。
B23:国际EPC项目前期的资金需求量一般比较大,在招标人的预付款和前期进度款不能够满足总承包商实施项目的情况下,总承包商如若不提前考虑其他的资金筹措方式,将会面临很大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B31:联营伙伴的选择是建立联营体的基础,选择恰当的合作对象是联营体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薛敬和刘俊颖,2009)。合作伙伴常常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工作方式,如若选择不当则会对以后的工程实施阶段带来影响。
(三)工程风险
1 本项目实例分析
该项目的主要工程风险是设计与技术风险,包括:对该国地铁设计的规范不熟悉;对招标文件中的概念设计与技术需要加深理解;在设计过程中要克服由于长期按照国内标准设计而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由于不了解欧洲地铁设计的标准和规范,难免会在设计中过于保守(特别是结构设计),导致工程造价虚高;由于设计参与方较多,而缺少牵头方,需要对各方设计界面进行认真切割,避免多头设计或重大漏项的发生。
实际采用的对策:
一是安排方案设计方与联合体外方设计院和土建、弱电公司,就招标设计方案和技术说明进行讨论、答疑,增加对招标文件的理解;
二是组织国内设计专家考察正在运行的该国地铁1号线,其内部装修标准、设备配置、监控系统运行、强弱电安装、商业区域布置和轨道设计等;
三是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几份该国土建及安装工程的图纸,对当地的设计有了概念性的了解;
四是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始终掌握一个重要原则,即“将招标人的最低要求作为设计工作的最高标准,确保限额设计”;
五是将工程工作,如管线翻排、绿化搬迁、建筑物监控等工作,交由外方设计公司完成并报价;
六是根据标书拟定细分设计任务和方案编制任务,发给各参与方进行讨论,仔细切割各方的工作界面,编制投标工作总体进度表。
2 工程风险的识别
在投标阶段,对于总承包商来说,工程风险包括投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以及投标过程中的不当导致的后续风险。具体风险清单见表3,关键条目解释如下:
C11、C12:总承包商若不了解工程所在国的技术标准或者招标文件中的概念设计与技术说明,将很难深入地根据招标人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很可能出现深化设计过于保守,造成报价虚高的后果。
C13:大多数EPC合同通常规定,承包商对招标人前期的设计成果在投标前有审校义务,有的合同甚至要求承包商为招标人在项目前期勘察设计成果的某些内容的正确性负责(张水波和陈勇强,2008)。因此,此类风险是承包商应该高度重视的。
C14:该类风险主要包括(1)设计部门与采购部门脱节,导致后者无法按时完成工作;(2)设计部门的设计质量问题导致施工阶段的风险。
C22:EPC项目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这三个主要环节,因此它当中存在着许多二级、三级合同。如若某个环节中的分包商违约,则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合同。
C31:造成此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招标方提供的招标材料及设计方案有误
(2)对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标准理解错误
(3)招标设计深度不够
(4)投标书的编制过程在承包商国内进行,而投标在工程所在国进行
(5)翻译不准确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163-02
2014年12月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强调,建设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在安全工作基础之上。强化市政道路施工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需要发展信息化技术,构建高效的管理责任体系,以更好的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及项目的综合效益[1-2]。国内外安全责任理论研究较为广泛[1-3],其普遍认可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深入考量参建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结合项目实际进行动态调整。
1市政道路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及影响因素
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规模不断扩大,设计标准和投资额均较大,顺德区某城市主干路项目路线全长3.5km、道路标准宽度45m、设计车速5km/h、双向6车道,其总造价达到8.9亿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与管控意识的发展速度相对而言尚未达到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市政道路施工项目通常位于城市之中,与居民生活、交通出行和工作生产等相互影响,安全管理存在较多漏洞、管理难度较大且有较为复杂的事故隐患。
人为因素是安全管理工作分析的首要因素,其涉及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以及行政监督部门等参建多方,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渗透进入各个岗位的所有一线人员,强化教育、树立意识、持证上岗,杜绝麻痹大意等隐患。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核心要素,其针对性和执行的落地性也决定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材料、设备和环境是安全管理不可忽视的标的物,除了做好日常的材料与设备管理之外,尚需要考虑诸如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材料设备稳定性。
2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的构建
构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的核心工作是对现场安全管理业务流程重新设计,以平行流程网格式安全管理架构替代直线型架构,优化各项资源配置,确保体系信息化、网络化且扁平化。首先,总结佛山市、广东省及全国安全管理经验,针对项目实际建立安全隐患汇报制度,利用计算机系统汇总各项数据,现场查看并实时关注。其次,建立安全疑问及时解答机制,施工人员即可现场查看各项安全知识、理论和经验教训。再次,安全教育常态化并完善交底,建立考核及合格上岗机制,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制度的执行效果。此外,优化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分无遗留问题和有遗留问题管控,建立汇报和反馈系统。另外,切实执行安全资料确认和实时查询机制,针对各项反馈意见和现场情况,结合安全员在一线的意见,总结合理回复。最后,体系中还需要完善安全整改、安全奖惩和PDCA循环优化等流程,确保现场实现动态安全管理和控制。
3市政道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
3.1组织架构设置
市政道路施工项目主要为政府投资建设,政府业主管理有着较为特殊的责任分配情况,现场安全管理责任中心由有关部门主导,下设管理(工程)部门。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有利于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的良性发挥,确保各项责任落实至参建各方的执行个人。多个项目实行的安全施工管理小组配合制度,在实际现场管理中强化了监管力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2检查监督制度
市政道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必须有严格的检查和监督,从各项制度、施工工艺、操作细节到材料场布,落实到细节。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常见安全管理检查分项较多,需要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将完善的制度表格化,管理工作常态化。安全检查制度执行注意问题繁杂,必须事前制定详尽的方案并经过审批方可施工,例如:施工现场围挡在市区必须高于2.5m,转角处800mm以上采用透视材料;人流、车流受影响路段较多,此类项目必须有交通组织方案以及应急预案方可批准开工,方案中确定交通疏导、禁止及警示标识位置;地下管线网络在既有道路等位置分布密集,对其迁改、保护和应急处理预案须经主管部门审批等。安全检查需要重视政府业主的安全责任,分析实际条件和情况,分配先进的安全检查工具,重点关注临时用电、消防设施、模板与脚手架及“三宝、四口、五临边”等。
4结语
安全管理体系在顺德区多个市政道路施工项目中得以执行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中对容桂华天路道路改建工程、西部生态产业新区主干道与江珠高速两个通道衔接工程、环湖路工程和荷岳路至林上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等项目的重点管理监控及数据统计,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1)市政道路项目安全管理首先要从制度和体系层面发挥参建各方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各方面主体的责任意识;(2)制度要以人为本、服务于建设,信息化、网络化、扁平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更有助于实现科学管理、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江梦策.青岛市市政工程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3.
【关键词】机电安装;建筑施工;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机电系统是建筑的血脉,其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和使用水平。其中,机电安装施工工程是建筑机电项目中的重要一环,具体暴多,工程设备安装工程、消防工程、电气工程、清洁工程、自动化工程、智能化工程等。为了从机电施工管理中汲取经验知识,缩短工程周期,提高工程效率。该文以个人经验对建筑机电施工安装工程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主要针对施工前的准备要素,包括合同、材料;施工中的管理要素,包括技术、质量;以及施工完成后的验收要素,包括资金、结算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1施工前管理
项目施工前的管理工作包括生产要素分配和材料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用多少、怎么用”的问题。这在项目施工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生产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机电工程的工作进度、质量考核、成本预算和项目的安全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合同制定的条款,按照计划进行有序的安排和协调。在施工前管理中使用合理化配置、实时监控和动态调节等方法,对施工人员布置、施工设备布置、施工材料布置、技术指标布置和工程预算金额布置等,进行统筹安排。
施工前管理可具体分为合同管理和材料管理两大块,下面就这两个重点加以详述:
1.1施工前的合同管理
一般而言,负责具体安装施工的承包方在接到发包方(建设单位或机电设备管理公司)的的指令(具体指招标图纸或文件)后,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并结合施工单位的主客观情况,首先对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评审,比如,测算工程量、明确施工方案和目标竣工时间、规定一致的质量要求、生产材料的供应与否、工程竣工时的资金结算、工程成本费用支出的计算方式等等,如若没有异议,方可继续。其次,承包方应当编制安装施工的具体预算图,交予发包方审核,在预算图中需清除列明施工成本和费用,特别是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工程改动所引起的费用支出。
在正式签署合同后,机电项目管理人员应根据合同负责安排办理各个环节的开工准备,根据工程施工区域和设备配置人员,实行专人负责制,制订施工的详细计划,同时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1.2施工前的材料管理
材料管理也是施工前管理的重要前提。工程管理人员应在施工前对所有材料检查,在预定材料之前,必须对材料供应商的生产资格和生产能力进行完整的评估,并在有选择的候选单位中竞价完成。在材料送达施工现场后,工程管理人员应立即携专业质检队伍赶赴现场进行抽检,对不合格的产品应马上联系材料生产单位,予以退货。对与材料要求不符或与图纸不同的产品则应予以复查。以确保材料供应能保质保量,并及时送达施工现场。
2施工中管理
2.1图纸技术管理
在完成一系列的施工前准备后,工程管理人员应当联系相关技术员,依照通用的技术标准,进行图纸的自审和他审,认真制定正确并合理的施工方案。
2.2安装工艺管理
要做好整个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必须要牢牢抓住各个施工阶段中安装设备和工艺的技术要求。机电工程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工艺性都很强的工作。尤其要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不相符的情况,或者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调整导致的变动,都必须记录在案。为最后整体调试和开通系统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库。
2.3技术文件管理
机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是工程各阶段实施的共同依据。比如,工程用的施工图、技术标准和规范、系统调试的准则及验收标准等,这些技术文件都需要进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以便能够及时调阅、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完整、正确的信息。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来统一管理技术文件的归档、审批、公开和保密等,是机电系统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实施有效科学化管理的前提。
2.4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代表了建筑物的生命,机电安装施工项目亦是如此。想出色完成大型机电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一个完善并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可以从建筑实体动工前到竣工形成的整个阶段里,就工程工艺、施工人员、设备环境、材料利用等各方面,渗透质量控制的管理手段。正因为如此,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中,需要配置不同职能的相关负责人,例如,可以设立一个或多个质量管理小组,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或代表组成,就各个质量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分摊各自的责任。
3施工后管理
在施工结束后,工程管理人员也须进行竣工的验收和资金的结算管理。一般情况下,按合同规定的内容在完成机电安装配置和调试工作之后,承包方应向发包方(或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组织设计公司、建设公司和质检公司三方前来验收工程,以校验各个环节是否达到与施工图一样的要求和有无存在质量问题。在验收有效后,方能办理工程结算和移交手续。
3.1工程验收的依据和标准
工程验收的依据和标准因工程而异,但却有以下共同点:
(1)都按照施工图以及设计图,并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予以检验。
(2)若有发包方对于工程的修改、调整,需要出示证明,以最新的条款作为验收标准。
(3)必须符合总合同的各项要求,机电设备和系统调试合格且试运转均通过。
(4)已达到全国规定的安全、质量、环保标准。满足以上条件,才能顺利完成工程验收,否则,须退回承包方加以完善。
3.2工程竣工结算管理
当机电工程验收合格并获签发合格证书后,可启动移交手续。工程管理人员应立即清算最终的工程价款,而后向发包方申请。合同双方应完全按照合同本身和补充条款,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文件规定和测量标准对工程总体、分项、以及可调整的项目施工金额一一结算,对处理不当或权责不明的,应予以澄清并重新清算。
4结束语
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除了协调和组织,也包含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机电安装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施工项目,它具有内容庞大、复杂多变、互为影响、不易修补的特点。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基建设备的安全运作、节能环保效率、以及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后的使用效果。
因此,机电安装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内部经济效益及外部社会效益。如今,机电项目涉及到的用途愈加广泛,从基建、生产到民用。其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也富于多变,项目管理人员为确保质量合格,必须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上都要实行严格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俊普.智能控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2]刘钟莹.建设工程施工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崔永刚.关于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5):318.
[4]张建波.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58.
[5]姜久超,马文华.建筑弱电系统安装[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6]马凯之.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