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9:10
导语:在薪酬年度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同行比较;经理人权力;经理人薪酬
一、 引言
一般来说,经理人薪酬的高低与公司的业绩好坏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不时传出的“天价”年薪,以及经理人薪酬能涨不能跌的现象,不但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议论,也引起了监管方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比传统的“业绩―薪酬”机制影响程度更大的薪酬决定机制,有助于人们对中国上市公司薪酬现象的理解。
按照契约理论,最优薪酬需要满足两个约束条件:第一,激励相容约束(确保经理人不会偷懒);第二,参与约束(确保经理人不会离开)。为了满足第一个约束,薪酬应当与业绩挂钩。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确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方军雄,2009;辛清泉、谭伟强,2013)。相比之下,很少见到从第二个约束条件出发展开的研究。实际上,参与约束同样重要。如果经理人能够从其他公司获得更优厚的待遇,那么他们会产生“跳槽”的愿望。为了防止人力资本的流失,董事会在为经理人确定薪酬时,自然就会将对手公司的薪酬水平作为参考:当对手公司都提供较高的薪酬时,本公司的薪酬水平随之上调;当对手公司的薪酬水平普遍较低时,本公司就可以相应减少薪酬支出,从而保证提供的薪酬始终具有市场竞争力。现实中存在这种影响经理人薪酬的“同行比较”机制。
作为经济人,经理人可能会利用其权力干预董事会的薪酬决策。例如,当董事会因为同行薪酬较低而决定调低薪酬时,而经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会阻止这一调整;与之相反,当董事会因为同行薪酬较高而决定调高薪酬时,经理人将乐观其成。因此,如果经理人对董事会的决策有较强的影响力,那么他们可能会利用这种影响力使得同行比较机制对薪酬产生不对称的影响。相比于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国有企业中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十分突出(李寿喜,2007),其经理人更有可能利用自身掌握的权力对薪酬契约的设计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年~2013年度国有上市公司样本,对此进行分析。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按照契约理论,最优薪酬需要同时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如果激励相容约束成立,薪酬应当与公司的业绩相匹配,那么经理人就不会偷懒。与激励相容约束的作用不同,参与约束的作用在于保证经理人不会“跳槽”。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同公司间人力资本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从而使这一约束逐渐开始具备了现实意义。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人力资本之一,经理人才能至关重要。为了防止经理人才能的流失,董事会在设计薪酬契约时,必须考虑到参与约束。为了满足参与约束,经理人所获得的薪酬至少应当高于他们在其他公司能够获得的收入(保留收入)。简言之,董事会可以通过向经理人提供一个与同行公司相比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来满足参与约束。
在现实中,董事会并不能完全控制经理人薪酬契约的设计,经理人会利用其掌握的权力,影响董事会作出有利于自身的薪酬决策。面对董事会设计的薪酬调整规则,权力较大的经理自然会采取这样的机会主义行为:当董事会鉴于同行公司在上一年度支付的薪酬较低而决定在本年度下调薪酬水平时,经理人会竭力阻止董事会作出这一决策。相反,当董事会鉴于同行公司在上一年度支付的薪酬较高而决定在本年度提高薪酬水平时,经理人会坐享其成。因此,在经理人权力较大的公司中,上一年度的薪酬差距对本年度薪酬变动的影响往往是不对称的。这一不对称性构成了本文的假设一:
假设1: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经理人的薪酬提高幅度(上一年度薪酬差距为正时)大于经理人的薪酬降低幅度(上一年度薪酬差距为负时)。
如果经理人权力是引起这一不对称性的原因,那么在经理人权力越大的公司中,这种不对称性的程度也就应当更加明显。因此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每个公司中经理人的薪酬提高幅度与经理人的薪酬降低幅度的差值与经理人的权力正相关。
三、 研究设计
1. 样本数据来源。本文的样本数据来源于CSMAR。“经理人”即为上市公司的总经理。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完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施行。为此,本文的样本包括2008年~2013年我国国有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筛选过程中,剔除以下类型公司:(1)金融类上市公司;(2)上一年度或本年度没有公布总经理年薪或年薪为零的上市公司;(3)财务变量、公司治理变量、经理人特征变量缺失的上市公司。最后得到3760个观测点。此外,对于所有的连续变量,将其分布1%与99%之外的观测值进行了Winsorize 处理。
2. 同行公司的构建。本文假设经理人的保留收入为同行公司的薪酬中位值。在每一年度,笔者将所有上市公司按照行业、规模进行分组。行业的划分按照证监会的类别标准,其中制造业进一步按照子类进行划分,得到的的样本包括21个行业。
3. 多变量回归方程。本文拟在研究同行间的比较如何影响经理人的薪酬改变,结合已有文献(Jensen & Murphy,1990)与国内特殊的制度背景(方军雄,2011;吴联生等,2010;刘慧龙等,2010),将经理人薪酬模型设定如下:
?驻log(Payi,t)=?茁0+?茁1・Distancei,t-1+?茁2・Adj.ROAi,t +?茁3・Adj.Reti,t+?茁4、CGi,t+?茁5Easti,t+?茁6Westi,t+?茁7log(Asseti,t-1)+?茁8Firsti,t+?茁9Tobin'sQi,t+?茁10Leveragei,t-1+?茁11BHsharesi,t+?茁12Tenurei,t+?茁13Divergencei,t+?撞Industryi+?撞Yeart+ui,t(1)
其中,被解释变量?驻log(Payi,t)为总经理年薪自然对数的改变。解释变量为上一年度的年薪差距Distance,1度量了同行比较对经理人薪酬变动的影响。采用两职合一Dual(总经理同时兼任董事长)、董事占董事会的人数比例%Appointed、非独立董事的比例%NonIndependent三个变量衡量经理人权力。在回归分析中,构造经理人权力变量与薪酬差距变量的交互项,以分析在经理人权力不同的公司中,薪酬差距对经理人薪酬的影响如何改变的。表1中总结了所有变量的定义:
四、 经理人权力与同行比较影响机制的不对称性
1. 回归结果。为了检验同行比较机制对经理人薪酬影响的不对称性,本文通过哑变量High进行分析,如果经理人在上一年度的薪酬高于同行中位值(Distance
从表2的的第1列可见,交互项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说明同行比较对经理人薪酬的影响的确是不对称的,从而证实了假设1;表2的2至第6列中,本文用三个变量Dual、%Appointed以及变量%NonIndependent来度量经理人权利。将这三个变量分别与Distance和High构造交互项进行回归,以观测在不同的经理人权力影响下,同行比较对经理人薪酬变动影响机制的不对称性。首先,从符号来看,这三个交互项的系数均为负值,表明随着经理人权力的增加,不对称性的程度在不断提高。其次,从统计显著性的水平来看,构造的交互项的系数均显著。回归结果证实了假设2,同行参照对经理人薪酬变动影响机制的不对称性与经理人权力密切相关。
2. 稳健性检验。由于本文采用的样本是全体国有上市公司,这里的“同行公司”本文定义为是处于同一行业,规模(用总资产度量)相似的其他所有上市公司。为了证实本文的结果不随着同行公司定义的不同而不同,借鉴以往研究,本文在稳健性检验中采用了其他定义:(1)用营业收入来度量公司规模,重新对上市公司进行分组;(2)考虑到董事会在进行比较时可能仅仅将对手局限于国有企业之中,为此在为每家国有上市公司寻找同行公司时,排除了非国有的上市公司。同样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怎样改变同行公司的定义,最后得到的结果与现有结论都是一致的。
五、 研究结论预与启示
本文选取2008年~2013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国有上市公司经理人的薪酬决定机制。本文首次从契约理论的第二个约束条件――参与约束展开研究。为了满足参与约束,董事会在为经理人确定薪酬时,会将同行公司的薪酬水平作为参考。因此,来自同行间薪酬水平的比较应当影响经理人的薪酬。通过实证结果研究笔者发现:(1)同行间的显著影响了经理人的薪酬变动,表现为当经理人在上一年度的薪酬相比于同行较高(较少)时,其在本年度的薪酬会减少(增加)。而这一机制却是不对称的,经理人的薪酬增加幅度显著大于经理人的薪酬降低幅度。(2)这一作用机制的不对称性与经理人的权力大小密切相关。随着经理人权力的提高,不对称性的程度不断增加,而且这一不对称性主要来自于当薪酬差距为负时,经理人利用其权力阻止董事会调低薪酬的举动。
基于上述结论,得到如下启示:(1)在国有上市公司确定经理人薪酬的过程中,参与约束的确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这有助于公司给出合理的薪酬水平,从而维护人力资本不向外流失;(2)对于那些经理人权力较大的公司来说,这一机制易被扭曲:经理人的薪酬易于上调而难以下调。因此,这一机制会演变成经理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完善国企经理人薪酬制度不仅需要建立更多的与公司业绩、同行比较相关联的机制,更重要的是这些机制必须得到严格的执行,防止经理人将此机制进行操纵,成为只得奖励,不受惩罚的“自利”工具;(3)国有上市公司应加强董事会、监事会建设,董事会应摆脱经理人的控制。限制经理人在董事会的任职,使董事聘任机制真正独立,才能实现公司治理理论中董事会对经理人的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 Jensen M.Meckling, W.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2,54(12):305-360.
2. Cyer, R.M., Kang, S-H & Kumar, P., Cor- porate Governance, Takeovers, and Top-management Compensation: Theory and Evidence, Management Science,2002,8(4):453-469.
3. 权小锋,吴世农,文芳,管理层权力、私有收益与薪酬操纵――来自我国国有上市企业的实证证据.经济研究,2010,(11):55-67.
4. 李维安,曹廷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于商业银行特殊性的研究.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97-110.
5. Morse A., Nanda V., Seru A.Are Ince- ntive Contracts Rigged by Powerful CEO?.Journal of Finance,2011,166(10):125-143.
6. 方军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存在粘性吗.经济研究,2011,(3):110-124.
7. 辛清泉,林斌,王彦超.政府控制、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经济研究,2013,(8):110-122.
8. 李寿喜.产权、成本和效率.南开管理评论,2007,(9):102-113 .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科研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号:13YBB05)。
一年伊始,又到企业制定新年度销售目标之际,营销之剑挥向何方?如何让年初的希望变为年底可及的现实?需要企业溯本清源,找到年度销售目标无法完成的“病因”和“病根”。问题的外衣,将问题暴露在阳光之下,让“身患重疾”的年度销售目标,在发展中得到有效的医治。本文从影响年度销售目标达成的因素和解决方案分别加以阐述,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老板拍脑袋”,目标制定不合理
很多企业销售目标决策规律是老板拍脑袋、高层拍胸膛、经理拍屁股(走人)。这种“三拍决策” 在产品同质化,市场透明化的今天,年度销售目标完成的梦想很难如愿。时值年底,会常听到一些企业老板喊出诸如明年销售目标要确保增长30%、力争增长50%的口号,这只是一种口号,而不是目标,只是企业老板鞭打快牛意识作用下的一厢情愿而已。
企业老板拍脑门定目标,目标决策成了老板的一言之堂,仅凭积淀的经验和知觉本能的判断来制定企业的年度销售目标,目标的制定缺乏科学的市场调研、分析、预测的研究。销售目标的失真,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公司的资金周转、生产计划、材料采购等计划的制定,以及绩效考核体系的运行,致使企业年度销售目标的达成渐行渐远。
二、营销计划无法落实,喊得凶、抓得松
营销计划是企业的战术计划,营销战略对企业而言是“做正确的事”,而营销计划则是“正确地做事”。很多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因业务流程不合理,营销计划落实执行缺乏支持系统(制度保障、绩效考核、过程管理等),销售人员则不能把销售方针、政策、方案等付诸实施,致使营销计划无法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年度销售目标的实现也随之失去保障。
企业一旦忽视计划落实的重要性,不抓落实,只是“喊得凶、抓得松”,不能把销售目标转化成为工作目标,即使是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年度销售目标、缜密的计划,完善的措施、正确的政策、严格的制度,都只能成为一纸空文。企业年度销售目标的完成也即将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终难现实。
三、“杀鸡取卵做市场”造成“市场自杀”
无论是销售人员还是商,为了实现公司的销量目标,往往会采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做市场,导致市场出现“销量增长后遗症”,虽然销量上去了,但市场基础并不稳固,对市场的管理和控制力并没有得到强化,销量会很容易地滑落下来。表面上看业绩增长迅速,但许多违规降价、赔本促销、串货等推广手段造成了“市场的自杀”,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年度销售目标的实现也即将随着“市场自杀”的行为而过早的夭折。
四、薪酬设计不合理
薪酬是激发营销人员达成目标的原动力,合理的薪酬制度让人工作振奋,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则使人工作消极。设计公平、公正、公开、适合本企业的薪酬体系,则是企业能否实现销售目标的核心与关键。
薪酬体系事关营销人员“人心向背”,众多企业年度销售目标之所以“祸起萧墙”,连连失手,其实都是难以服众的薪酬制度“惹的货”。因此,销售目标的顺利达成,离不开合理、富有竞争性的薪酬考核体系。
有些企业对销售代表的考核过于直接,那就是完成任务。一个月完不成任务,你就拿不到基本工资,连续两个月不完成任务,就要亮黄牌警告,第三个月再完不成任务,就要直接走人。导致销售人员不愿花精力去培养市场,造成销售工作出现压货,拿钱,走人的恶性循环。销售服务断档,销售政策不连续,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企业信誉下降,致使企业年度销售目标难以实现。
如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年度销售任务,并将其行之有效的执行与落实,使年初制定销售任务时豪言壮语,年终总结销售任务时唉声叹气的企业“目标之痛”得到有效医治,本人认为企业需要重点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销售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化
企业要想做到年度销售目标制定的科学合理化,首先,盘点市场,寻找销量增长点,经过详实的市场调研后,通过开发空白市场、巩固提升原有的薄弱市场、新产品的推广、强化通路管理等措施手段,寻找销量增长点。其次,盘点自己,确认可以实现的年度销售目标,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实力和资源优势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制定销售目标。 年度销售目标除了销量和利润外,还需要一些辅助参数,市场占有率、产品覆盖率、销售管理状况、人员状况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状况,确定各考核因素的系数,进行综合考核。明确达到销售目标所需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并对一年内公司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替代品的出现、市场规模的增长或萎缩、团队骨干的离职、融资环境的变化等),制定应对市场变化的可行性举措,确保年度销售目标保质保量的完成。
二、制定可行的营销策略
企业通过调研与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和方案,为销售团队销售目标的达成提供策略和方法,是促进年度销售目标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企业有了可行方案,销量增长300%也是可行的;没有可行方案,销量增长1%也可能只是一个一个愿景。年度营销目标不能只有指标,没有措施;不能只有口号,而没有可供实施的方案。因此,企业根据目标制定配套的实施策略和方案,才能保障年度销售目标的实现。
三、销售目标计划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根据年度销售目标制定销售计划,明确各部门的任务,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责权和薪酬制度,明确销量增长空间在哪里,明确要达成销售目标需要执行哪些任务、采取哪些行动以及时间进度的要求。将目标按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任务指标分解要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分解,勿要一刀切。只有任务指标分解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员工才会愿意去接受,才有信心去落实完成。避免出现老板拍脑袋,员工拍胸脯,最后老板拍大腿后悔,员工拍屁股走人的结局。
对各项关键业绩指标定标准、定进度、定质量,使目标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将销售计划实施步骤分解细化,细化到具体的市场、具体的终端、具体的人、具体的广告计划、促销计划、新品开发计划、营销政策、管理制度等。并通过各项分指标的完成,确保总体目标的完成。
四、加强过程管理,落实胜过一切
当企业制订一个年增长80%的销售任务时,我们一定要确保业务员每天做的工作是为了实现80%的增长目标,做对销量增长有贡献的工作。需要企业加强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狠抓工作落实。
很多没有完成销售目标的企业,总是听到业务员为自己找借口,如产品不如竞品、价格高、促销力度小、广告太少等,经理们往往无言以对。是因为销售经理对业务员在市场做什么?业务员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是否在做“对销量增长有贡献的工作”一无所知。销售经理缺乏对业务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导致团队执行力差,没有领导力的提高也就不会有业绩的提高。
关键词:宽带薪酬 军岗动态 激励
一、引言
1.薪酬是对员工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
激励,简言之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把其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管理人力资本》一书对企业四类人员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见表1),结果表明员工对薪酬的关注排在了最前面两位。可见,在众多的激励因素中,薪酬虽然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最易被人运用的方法。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在吸引、保留、激励员工,推进各项工作高效开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军岗制度是J研究所薪酬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
J研究所是从事高新科学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在2006年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初步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制。面向军品核心岗位,J研究所设立了军品岗位津贴和绩效补贴(以下简称军岗)项目,主要依据岗位重要性与工作业绩进行分配。这一项目约占月工资收入的50%(见图1),是金额比例最大的工资项目。因此,做好这一项目的制度设计,是提升薪酬激励作用的重中之重。
图1 员工工资构成图
军岗制度实施几年来,逐渐反映出动态性不足的缺陷,呈现出“岗变薪不变、调整不及时”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J研究所将“军岗制度改革”列为2012年度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推进项目,本着“制度先行、整体设计”的思路,对2007年实施的军岗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出台了新的管理办法。新办法借鉴了“宽带薪酬”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不同类别、级别岗位的“薪酬带宽”,建立了所室两级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年一调”的动态调整机制。
二、借鉴宽带薪酬,强化岗位业绩,建立军岗动态管理机制
1.宽带薪酬的概念与特点
宽带薪酬(Broadbanding)是一种盛行于欧美国家的新型薪酬管理模式。最早是由美国薪酬设计专家艾德华・海于1951年研究开发而来。它是对传统上那种带有大量等级层次的垂直型薪酬结构的一种改进或替代。
所谓“宽带薪酬”,就是用少数跨度较大的工资范围来代替原有数量较多的工资级别的跨度范围,将原来十几甚至二十、三十个级别压缩成几个级别,并将每个等级对应的薪酬范围拉大,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见图2)。比如,IBM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薪酬等级一共有24个,后来被合并为10个范围更大的等级。
图2 宽带薪酬设计示意图
宽带中的“带”意指薪酬级别,宽带则指工资浮动范围比较大。与之对应的则是窄带薪酬管理模式,即工资浮动范围小,级别较多。宽带薪酬更强调绩效概念。由于同一薪酬级别内,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的差距大,绩效高低对薪酬的影响很大,从而激发新老员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宽带薪酬淡化了职位晋升,避免了晋升机会少而导致的对单位的不满情绪。
2.与岗位管理接轨,分类分级设计军岗薪酬带宽
J研究所现行的军品岗位津贴分为A、B、C三类,共12个等级;绩效补贴对应于岗位津贴,共36个档次,即每个岗位津贴等级对应3个基本绩效补贴档次。“如何划定岗位层级,并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军岗浮动范围”是军岗制度设计的关键。
(1)以岗位管理分类分级体系为基础,适当合并并拉大带宽
按照管理(分领导、业务管理/非领导两个系列)、专业技术和技能三类岗位设计薪酬带宽。同时,对原来较多的薪酬带宽进行合并,将每个岗位级别对应的薪酬范围拉大。以专业技术类岗位为例,薪酬级别是由原来的九个合并成三个,这样一来扩大了薪酬带宽与重合度。合并前后情况见图3。
图3 专业技术类岗位(军岗)薪酬带宽改革前后比较
按照上述方法设计了三类岗位的薪酬带宽(见图4),每个岗位等级人员的军岗有了较大的浮动范围,确定时主要考虑岗位重要性、业绩贡献、能力三大因素,实现“岗变薪变、绩变薪变、能变薪变”。
图4 J研究所(军岗)薪酬带宽设计方案
(2)改进后的宽带薪酬优点
以原有的岗位、职称系统为基础。尊重原有的岗位/职称聘任评价体系,不会过大地冲击现有的利益结构,减缓了宽带薪酬变革的阻力。
宽带的浮动范围加大,赋予了基层部门更大的操作空间。各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细化、科学的条件,使军岗确定更加合理、更具激励性。
宽带的重叠部分增大,因此军岗提升的途径不仅仅是职称晋升或年限增长,工作重要性、工作量、工作业绩对薪酬增长起决定因素,从而淡化了有限的岗位晋升,引导员工提升能力与业绩,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文化。
三、J研究所军岗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情况分析
1.总体思路
在借鉴宽带薪酬设计思想的基础上,J研究所确定了军岗管理基本框架,同时提出了“总量控制、分级管理,分类测算、岗位优先,强化绩效、动态调整”的24字军岗管理方针,明确了管理模式、职责分工、操作程序等问题。
(1)总量控制,分级管理
在严格执行院年度军岗指标控制的前提下,J研究所对各部门采取年度军岗指标与经费额度双控制的管理模式,分级确定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军品岗位津贴等级与基本绩效补贴档次。具体权限如下:领导干部岗位的军品岗位津贴等级与基本绩效补贴档次由工作小组提出建议,所办公会讨论确定;除领导干部岗位外的工作人员由所在部门拟定、人事教育处审核、所办公会审批。
(2)分类测算,岗位优先
在向各部门下达年度军岗指标与经费额度时,按照专业技术、技能和管理三类岗位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测算原则。所级测算重点考虑岗位、技术职务(等级)、任职年限因素;部门确定重点考虑岗位责任、工作量和工作业绩。
(3)强化绩效,动态调整
军岗实行“年度集中调整与日常实时调整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模式。每年4月重新核定各部门军岗指标与经费额度,进行集中调整。在一个年度周期内,所管领导干部岗位变化的,由人事教育处拟定、所主管领导审批后自次月起调整;各部门工作人员岗位变化的,在指标与经费额度内由部门拟定、人事教育处审核、所主管领导审批后自次月起调整。在一个年度周期内,岗位津贴等级调整幅度不得超过两个等级,基本绩效补贴档次调整幅度不得超进六个档次。
2.军岗动态管理实施情况分析
新军岗管理办法实施以来,J研究所已顺利开展了2012与2013年度军岗动态调整工作,调整人员比例达67%(含上升与下降),初步形成了“一年一调”的常态化调整机制。回顾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领导重视、分级管理、员工满意是军岗改革得以稳步实施的重要保证。
(1)领导重视是前提,制度建设要先行
军岗制度改革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要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必须取得领导的支持并统一认识。为此,J研究所成立了由所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人教处和科技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负责调研、分析、办法起草、实施测算、工资兑现等一系列工作;所属各单位也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相应的实施工作小组,确保了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分级管理是关键,上下联动成合力
对人的管理,研究室、班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军岗管理权限下放到研究室一级,既满足了基层单位自我管理的需求,又发挥了其用人的主体作用。基层单位应将军岗动态作为部门管理的抓手之一,通过清晰的业绩、能力导向,实现单位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在2013年调整实施阶段,J研究所所研究实体部门在所下达的军岗指标范围内,首次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本部门的军岗动态管理实施细则。有的部门按照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计分,按排名先后确定军岗;有的部门将岗位按重要性划分层级,军岗确定首要考虑岗位。各基层科室都想出了一些导向明确、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调整工作做到有据可依。
(3)员工满意是标准,升降通道要畅通
员工薪酬满意度是衡量薪酬制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好的薪酬制度应该“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才能对员工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对于目前工资总额水平严格控制的管理模式下,对内公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现象必然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军岗动态要做到“能上能下”,不仅要有正激励,还有要负激励,才能让员工满意。
图5 近5年新进人员军岗与基本绩效补贴(年平均值)情况
一、人力资源:
(一)建立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机制。
1、协助主任调查和分析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为招聘、加班、合理配置、定员定岗、管理层的人事决策等提供依据。
2、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提出与之相匹配的的人力资源规划。(此为工作设想,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而定)(二)招聘与配置:
1、协助主任建立特殊人才(如售后工程师、研发人员、海外销售人员等)的储备机制及长期招聘渠道。
2、计划与国内重点高校建立优秀人才长期供应关系。
3、收集和关注国内知名招聘网站(如深圳人才网、Job88等)的人才信息。
4、在实际应用中完善已制订的《员工招聘操作规程》、流程及相关表单。
5、协助各部门实施招聘。
6、建立招聘档案。
(三)培训:
1、在实际应用中完善已制订的《员工培训教育管理办法》、流程及相关表单。
2、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员工培训机制。
3、制作一份新进员工培训教材。
4、建立培训档案。
5、邀请深圳市专业培训机构(如管理顾问公司)为公司部门主管或相关人员作12次培训。培训内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而定,如时间和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务分配、沟通协调、领导艺术等。
(四)绩效考核:
1、协助主任制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为绩效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2、协助主任在全公司推行新的绩效考核标准。
3、继续做好绩效考核的其他相关工作(如每月跟催、汇总等)。
(五)劳动关系管理
1、退休
(1)在实际应用中完善已制订的退休流程及相关表单。
(2)协助主任制订员工退休、资遣管理制度(正在制订),为办理退休、资遣事项提供依据。
2、辞职
(1)在实际应用中完善已制订的辞职流程及相关表单。
(2)协助主任制订辞职管理制度,为办理辞职事项提供依据。
(3)具体执行工作。
二、行政事务。
(一)车辆管理
助主任开展相关工作。
(二)公章管理
1、协助主任做好相关审核工作。
2、制作公章管理登记薄。
(三)会议安排
协助主任安排会议议程及相关准备工作。
(四)公司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
协助主任策划方案,并做好具体实施的相关工作。
(五)公司邮箱管理。
三点原则:
1、按时收取邮件;
2、妥当处理邮件;
3、慎重对待重要邮件。
(六)部门预算。
准确、详细登记每月发生的费用,按要求提交每月预算。
(七)宿舍管理
1、及时收取、交纳每月宿舍费用。
2、合理进行卫生安排,确保宿舍干净舒适。
三、对外事务:
(一)证照的申办、年审。
协助主任进行资料准备及提交工作。
(二)政府扶持项目的申报。
协助主任开展相关工作。
(三)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日常沟通。
协助主任填制和递交相关报表、资料等。
四、其他临时交办事项。
四点原则:
(一)主任交办事项,按重要紧急程度分别按要求办理。
(二)董事长、总经理交办事项,汇报主任后办理(或办理后知会主任)。
(三)其他同事交办事项,让其请示主任,征得同意后再办理。
(四)其他领导交办事项,本人请示主任,同意后再办理。
篇二:推广助理年度工作计划
一个好的网站如果没能为人们所知,那么这个等于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网站推广便成了重中之重。
鉴于我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加上之前在电子商务网站兼职过网络推广员的工作,所以对网站推广的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认知。网站类型多种多样的,不同行业的网站有着相对不同的推广方式,我本着积极进取的心态,竭尽全力让更多的客户知道本网站,提高网站访问量,最终达到营销的目的。
在公司,我身为一名推广助理,我将对我的工作计划做出以下计划:
1、认真配合主管完成既定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中要做不懂就问,对主管安排的推广方案,有想法或建议要及时与主管进行沟通交流;2、要有网站推广的推广知识体系,做到能为公司的推广工作独挡一面;3、主动学习并补充相关推广知识,能为网站推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4、及时做好网站推广相关性总结,对已经执行推广方案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为下一次推广方案的实施起到借鉴作用,进一步提高推广效率。
篇三:人力资源助理下半年工作计划
对于刚刚设置人力资源部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助理xx下半年工作计划自来公司的三个多月,对公司各部门、业务和员工概况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就公司目前的情况来讲,人力资源部成立不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没有规范化起来。因此,20xx下半年的主要工作计划是完成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日益规范化,并完成其它一些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试用期人员管理规范:
包括新进人员的引进、入职、试用、培训、转正、辞退等一系列流程的管理;2、员工培训与开发:
首先积极动员各部门提交20xx上半年工作总结、培训情况和下半年工作计划、培训计划;①人力资源部会同用人部门完成新员工入职培训、部门内岗位技能技巧培训、部门间交叉培训以及中高层管理班子培训方案,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并保存记录;3、员工绩效考核管理规范
①首先引进公司全员对工作计划和总结的接受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对工作讲求日清日结、月清月结,不拖拖拉拉;②推行将年度计划分解成半年度工作计划,再分解成月度工作计划,然后考虑是否引进“工作日志”的办法?并且每月初制定月工作计划,并在月末提交月工作总结,长此下来,公司各部门的工作才能日益规范化;注:也许大部分的员工还没有形成这种工作意识,只是今天做今天的,明天来之后继续做,刚开始会排斥,会觉得公司管理的太严了,但考虑到我们一周五天工作制,周六周日不也可以对本周或下周工作进行个大概的规划吗?
4、薪酬结构设计、调整及管理办法:
对于员工来讲,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就是工资;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并不是说大家都是钱的奴隶,但公司可以为职工提供高工资的条件的话,员工才有希望和前景去努力,当然一切取决于公司的经营;对于公司的薪资制度和结构设计,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难的部分;既要强调外部竞争性和内部公平性,还需要很多数据和各方面的资料,才能设计个比较大的轮廓;既要考虑薪酬体系(职位/技能),又要考虑福利政策、绩效奖励计划;另外还要涉及到薪酬预算、成本控制与薪酬沟通等因素。
【关键词】企业;薪酬管理;体系;构建
0.引言
薪酬管理体系作为保护和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最有效的激励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目前,我国企业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部分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对薪酬体系作用的认识已经经历了从最初的成本支出理念逐步向管理理念转变的阶段。本文就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简要分析。
1.企业薪酬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有助于体现经营者管理思想
经营者可根据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拟定不同的薪酬结构。当企业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经营者可选择较高的浮动工资比例,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企业处于成熟阶段,产品市场占有率、客户资源稳定,经营者则可降低浮动工资比例,以保证加强对薪酬成本的控制。若企业需要引进高学历人才,以改善人才结构,则可以增加学历补贴,以增强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若企业希望员工更长久的为企业服务,则可增加员工补贴,以提高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1.2有助于保障企业留住人才
企业的薪酬水平设计包括了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个人公平三个层面。通过与同行业类似岗位的薪酬进行比较,保证薪酬的外部公平和竞争性,避免出现某些岗位薪酬水平严重偏离市场水平从而造成不稳定的因素。通过企业内部各岗位的薪酬与岗位价值相匹配,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避免因此造成的员工流失。同时,相同岗位设计不同薪级和薪档,与员工的能力和业绩相匹配,体现了充分员工的能力价值,发挥了薪酬的激励性。
1.3有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企业的薪酬调整机制包括了宏观调整(以企业为主体)和微观调整(以员工为主体)两个方面。宏观层面,企业需要在每年年末进行新一年度的薪酬预算前,首先应对上一年度的薪酬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企业发展状况确定总薪酬调节幅度。微观层面,企业要根据员工的个体表现,对其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发挥薪酬激励作用的同时,让员工感受到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另外,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的作用还体现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人是企业运营中最核心的要素,任何企业只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才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财政资源的作用,从而使企业得以运转,产生效益。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水平、效益水平和发展速度。薪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工具,推动着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从部门间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看,部门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的调整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促成合乎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时,也能够对部门业绩和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激励,以指导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从职位间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薪酬管理依职位为核心设计工资体系,依个人能力为核心支付工资,通过价值体现将职位与个人能力有效结合,实现“人尽其才”,促进人力资源与职位的合理匹配。薪酬管理体系在促进人力资源水平提高的同时,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监督、管理和优化配置。不同的企业对薪酬体系的设计和选择可能会不同,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只有认知薪酬管理体系的作用机理、把握薪酬要素在企业营运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思想,薪酬体系才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构建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2.1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是薪酬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的是薪酬的对外竞争力和对内公平问题,是整个薪酬设计的基础,只有实事求是的薪酬调查,才能使薪酬设计做到有的放矢,解决企业的薪酬激励的根本问题,做到薪酬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设计。通常薪酬调查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薪酬现状调查。通过科学的问卷设计,从薪酬水平的三个公正(内部公平、外部公平、自我公平)的角度了解造成现有薪酬体系中的主要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第二,进行薪酬水平调查。主要收集行业和地区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酬结构对比、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职位薪酬数据、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酬走势分析等信息。第三,薪酬影响因素调查。综合考虑薪酬的外部影响因素如国家的宏观经济、通货膨胀、行业特点和行业竞争、人才供应状况和企业的内部影响因素如: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人员的素质要求及企业发展阶段、人才稀缺度、招聘难度。
2.2确定薪酬原则和策略
薪酬原则和策略的确定是薪酬设计后续环节的前提。在充分了解企业目前薪酬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薪酬分配的依据和原则,以此为基础确定企业的有关分配政策与策略,例如不同层次、不同系列人员收入差距的标准,薪酬的构成和各部分的比例等。
2.3职位分析
职位分析是薪酬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基本步骤包括:结合企业经营目标,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然后进行岗位职责调查分析;最后由岗位员工、员工上级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完成职位说明书的编写。
2.4岗位评价
岗位评价重在解决薪酬对企业内部的公平性问题。通过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岗位评价以岗位说明书为依据,方法有许多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
2.5薪酬类别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应当采取不同的薪酬类别,例如: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采用与年度经营业绩相关的年薪制,管理序列人员和技术序列人员可以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制,营销序列人员可以采用提成工资制,企业急需的人员可以采用特聘工资制等等。
2.6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的构成因素反映了企业关注内容,因此采取不同的策略、关注不同的方面就会形成不同的薪酬构成。企业在考虑薪酬的构成时,往往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职位在企业中的层级,二是岗位在企业中的职系,三是岗位员工的技能和资历,四是岗位的绩效,分别对应薪酬结构中的不同部分。
3.总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以及所有员工最为关注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对企业的整体绩效产生影响。因此,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和文化,系统全面科学的考虑各项因素,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才能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在企业或团队组织中,组织本身和每个个体最关注的就是自身利益,核心就是利益分配问题,从制度角度讲就是组织中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薪酬制度,分配时需要实现在能力、贡献、绩效上公平,强调多劳多得,按绩效高低和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实现相对的公平。这样就可以激发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案例故事]
小王所在的一家制药企业在拳头产品自动化生产普及过程中,遇到了明显的薪酬与考核方面的问题,当时小王任一车间生产主管,负责300余人的生产管理工作,以前,拳头产品包装采用的是计件工资体制,那个阶段生产采取的是全部手工制造,员工绩效按照劳动量就可以简单计算,工资体制就是按照员工劳动量计算计件工资。后来,产品包装逐步实现自动化生产,员工操作由单一的手工制造变成操作设备生产,原有计件工资体制显露出明显的弊端,岗位工资基本上是一致的,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劳动量大的岗位成为工作难点,很少有员工愿意到那些劳动量大、操作难度大的岗位。这种显现的根本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报酬分配体系,没有按劳分配或按贡献大小分配,不是多干多拿工资,而是平均主义,又不按能力和绩效分配,造成干再多的活也是一样的工资。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及时采取措施,于当年提出在一车间外包装工序,也就是拳头产品外包装工序进行一车间外包人事制度改革试点项目:
该项目就是在公司生产运作方式由手工向自动化方向转变的过程中开展的,公司为适应这一变化,首先员工从招聘、劳动合同、考核、培训等环节均做出了相应调整,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未达到满意的程度,根据综合分析薪资这一与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对技术工人吸引力与凝聚力的制度还没做相应的调整。
根据员工薪资的核心问题,公司人力资源部和生产制造部经过对新生产岗位的评价,根据岗位的要求的知识能力,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等一系列指标建立了三个级别,九个薪等的薪资制度,实现了创造价值多的岗位薪资高,工作难度大,工作技术含量高的薪资高的岗位薪资高的目标。这一措施极大的激发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原来没有人愿意去的岗位,现在薪资得到提升,大部分员工愿意到这些岗位工作,而且很多员工愿意去学习新的技术,到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去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司蓝领技术工人的知识技能。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小王公司整体薪资改革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和实施依据,以后人力资源部根据这一经验在股份公司乃至全集团推行了薪资改革,为集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管理解析]
对于目前很多企业或团队中面临的薪酬及绩效考核问题,怎样才能实现三公原则,并且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何对这一核心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呢?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四大要素:
1、对内有公平性,对外有竞争力
企业或团队要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目前很多公司人事经理和总经理的当务之急。而要体现这种有竞争力和公平性的薪酬,必须要进行薪酬调查,薪酬调查的对象,最好是选择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或同行业的类似公司,重点考虑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要有上年度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酬结构对比、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职位薪酬数据、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酬走势分析等。
因为薪酬是刚性的,降薪几乎不可能,一旦企业的市场前景不妙,将会使企业的留人措施变得困难。薪酬上的领头羊未必是品牌最响的公司,因为品牌响的公司可以依靠其综合优势,不必花费最高的工资也可能找到最好的人才,往往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后起之秀最易采用高薪策略。它们多处在创业初期或快速上升期,投资者愿意用金钱买时间,希望通过挖到一流人才来快速拉近与巨头公司的差距。只有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职位评估,并各自提供真实的薪酬数据,才能保证薪酬的准确性、公平性和竞争力。
2、打破传统 强化“宽带”效应
传统薪酬结构及其所带来的大量弊端主要有:(1)等级较多的岗位导致员工将注意力集中在调整级别工资上而非注重自身技能和所做绩效的提高上。(2)级差小合使得激励作用并不大,高级别岗位的薪酬与基层岗位的薪酬拉不开差距。(3)通常每个岗位级别只有一个工资点,没有浮动范围,而绩优者无论多么突出,则只能与绩劣者同“忍”一样的回报。 (4)员工不管工作多少年,绩效多优秀,如未能获得岗位级别的晋升,工资都是一成不变的,不利于鼓励员工优秀的工作表现以及多技能的培养。
随着宽带薪酬的明确,许多企业打破了传统强调“宽带薪酬”:(1)价值、绩效概念及薪酬。(2)岗位讲价值、工作讲绩效,上岗讲竞争。(3)员工只要工作能力、工作绩效有所提升,就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酬激励。宽带薪酬所解决的不仅是“工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系统问题和企业激励体系问题。
3、打破职级 体现合理薪酬绩效
在同一职位等级内,根据职位工资的中点设置一个上下的工资变化区间,就是用来体现技能工资的差异。这就增加了工资变动的灵活性,使员工在不变动职位的情况下,随着技能的提升、经验的增加而在同一职位等级内逐步提升工资等级。
绩效工资是对员工完成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奖励,即薪酬必须与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联系。绩效工资可以是短期性的,如销售奖金、项目浮动奖金、年度奖励,也可以是长期性的,如股份期权等。此部分薪酬的确定与公司的绩效评估制度密切相关。
综合起来说,确定职位工资,需要对职位做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人员资历做评估;确定绩效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做评估;确定公司的整体薪酬水平,需要对公司盈利能力、支付能力做评估。每一种评估都需要一套程序和办法。所以说,薪酬体系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论工资结构设计得怎样完美,一般总会有少数人的工资低于最低限或高于最高限。对此可以在年度薪酬调整时进行纠偏,比如对前者加大提薪比例,而对后者则少调甚至不调等等。
4、量化考核指标 宣传激励价值
(一)企业薪酬构成
在集团公司薪酬体系的框架下,煤化工公司采用以岗位效益工资制为主,年薪制、协议工资制为辅的工资制度。
1.岗位效益工资制
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实行岗位效益工资制。由岗位工资、效益奖金构成。
(1)岗位工资:由出勤工资、工龄津贴、专业技术津贴、煤化工岗位津贴、专业技术人才津贴、技能操作人员津贴、中夜班津贴、安全绩效工资、特殊岗位津贴、通勤补贴、通讯补贴、值班费、晨会补助构成。
(2)效益奖金:由质量效益奖、本质安全奖、和谐发展奖、科技创新奖、资源节约奖、五型综合奖构成。
2.年薪制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年薪制,是依据单位规模、管理难度和经营业绩,以年度为单位确定和支付给企业负责人工资性收入的一种薪金制度。由基本年薪、岗位绩效年薪、安全年薪构成。
(1)基本年薪:保障企业负责人基本生活的收入,不与经营业绩挂钩。
(2)岗位绩效年薪:企业负责人的风险收入,主要根据各单位的规模及经营业绩等综合确定。
(3)安全年薪: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管理重点,为突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而设置的。
3.协议工资制
具备公司所需的管理经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因公司工作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受聘于公司的人员实行协议工资制。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构成。
(1)基本工资:年度协议工资标准的60%为基本工资。
(2)绩效工资:年度协议工资标准的40%为绩效工资。其中:月度绩效工资20%,年度绩效工资20%。
(二)实行劳动力总量、全员绩效与薪酬联动机制,加强薪酬管理
公司经营规模大、生产业务多元化,是事业部制经营模式。采用集中控制的薪酬管理。实现“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规范化管理;同时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公司将各类奖项归类并统一设置奖项名称,同时设定相应奖项的发放范围及标准。
(三)薪酬管理全面推行信息化平台
首先,煤化工公司全面推进五型企业全员绩效管理,使用FPI平台,采用平衡记分卡完善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提取后运用到薪酬发放中;其次,使用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计算、发放及审批薪酬工作,提高了薪酬管理的整体水平。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和管理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神宁煤化工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自成立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煤化工体系特有的薪酬激励制度,但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一)缺乏动态薪酬调查
公司对同行业之间薪酬调查力度不大,不能够积极洞悉同行业间薪酬制度发展动向,这就导致了公司薪酬水平低于同行业,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将导致企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开展薪酬调查能够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为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奠定基础,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变化与新趋势,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煤化工公司是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产业,薪酬体系坚持“双轨制”的原则,即煤化工公司与集团煤炭单位相同岗位的员工收入水平保持一致或接近,适度提高化工专业人员收入。但是随着煤化工热潮的掀起,企业没有积极的改进薪酬制度,近几年,致使本企业员工与同行业之间薪酬差距逐步增大,直接导致我公司员工流失率每年达到上百人。
(二)岗位评价机制薄弱
企业薪酬管理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由于岗位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使薪酬缺乏科学管理的支持。岗位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前提。首先,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对于生产装置运行不了解,生产部门技术人员对于管理概念不专业,两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其次,2013年公司引进的专业咨询公司对煤化工企业的内部环境不熟悉,不能够得心应手的实施具体事务,工作进展不明显,效果不佳。例如:岗位说明书不能及时修订,严重阻碍新的薪酬制度建立。
(三)学习激励制度欠缺
企业对于员工的进修学习支持力度不够,如:员工取得更高等级学历、专业技术资格等级、等成果时,企业不能够积极地从薪酬方面体现相应的奖励方式。企业需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素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薪酬激励是企业吸引和稳定人才的竞争手段之一。煤化工公司人员结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86%,平均年龄31岁,本企业是一支拥有高学历结构的年轻队伍。但是企业目前在薪酬结构上只有职位升迁可以提高薪酬水平的纵向发展,很少有职业规划、知识技能等提高薪酬的横向发展,使得员工学习积极性受挫,不能长期稳定员工队伍。
(四)管理自受约束
集团对基层单位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使煤化工公司受到较大的限制和约束,致使薪酬管理自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煤化工公司薪酬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集团公司推进薪酬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这种薪酬管理方式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使煤化工公司不能充分结合实际需要搞活内部分配机制,例如:在2013年度,必须严格按照集团薪酬制度中规定的奖项发放奖金;不能自主设置单项奖;不能重新分配各岗位系数。为了遵循集团整体总方针政策,忽略了企业本身的环境差异。
三、完善神宁煤化工公司薪酬管理的建议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敏感的部分,它涉及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是员工在公司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员工通过薪酬水平来衡量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因此,构建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是薪酬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合理开展薪酬调查
进行专业性薪酬调查,企业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外出考察、借鉴行业经验;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对标先进,探索推行新的模式。不但为企业薪酬改革提供依据,还有利于企业了解和掌握新变化与新趋势,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自己的薪酬策略,切实降低人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人力资源部门协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岗位分析小组,深入现场跟班、观察,与岗位员工、车间主任交流。对各类岗位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完善岗位工作说明书;同时在征求咨询公司专业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对岗档体系中岗位设置与目前岗位实际承担的安全责任、岗位技术含量、劳动强度等方面不符部分,比较分析进行薪酬修订和完善。
(三)健全学习激励制度
稳定员工队伍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激励高技能人才队伍是重中之重。企业应加强对高学历人才奖励机制,设立合适的专项津贴或实行学分制奖励,提高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对在操作岗位上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的薪酬进行倾斜,激励高学历人才扎根基层,实现事业、待遇留人。
(四)建立内部再分配机制
煤化工项目技术含量高、操作环节多、安全管理难度大。为搞活单位内部分配机制,增强员工岗位荣誉感、工作责任心及劳动积极性,在总量定额控制的基础上,允许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再分配制度。薪酬分配偏向技术含量高、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单位,特别是关键岗位倾斜。单位系数可向管理难度大、操作环节多的单位进行倾斜;岗位系数可向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差的岗位进行倾斜。调节幅度应有相关的制度加以制约,建议调节控制在应得奖金的±20%范围内。同时激励再分配机制需着重考虑专项激励,围绕核心人才、关键技术岗位设立津贴或奖励基金。
四、总结
A公司是地处沿海开放地区的一家民营企业,规模不大,仅有300人左右。企业效益不错,属典型成长性企业,规模和产值年年翻番,在业内已颇有名气。但随着企业的迅速成长与扩张,企业的内部管理矛盾也日益彰显,已成为困扰管理层的一个“大难题”。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和目的,参与了我们此次企业健康调查活动。在回答激励管理的问卷调查时,人力资源部经理也坦言,企业激励机制的不科学、不完善已经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岗的很多员工人心浮动、怨声载道;部分优秀专业人才纷纷流失。看者心痛,但又不知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又该如何医治?!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A公司在激励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现象扫描:企业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激励方案和体系,人力资源部也有专人负责具体操作。但存在的问题很多。岗位价值严重不合理,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薪酬差距很小。基层员工普遍不知道自己的薪酬是如何确定的,不清楚工资怎样才能得到提升。公司也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好像和薪酬的关系不是很大,员工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很多时候存在“你考你的,我该拿多少还是拿多少”的情况。最典型的是:职能部门员工的奖金数额完全一样,“新时期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销售人员的绩效工资比例也不合理,激励程度不大,积极性普遍不高。
问题总结:A公司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薪酬结构和水平的合理性问题,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和结构之前,没有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岗位评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无法确定岗位的真正价值,从而导致在评价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时,没有科学公平的依据,也就无法做到“内部公平”(参见问卷第2题)。
第二是薪酬和绩效管理挂钩联系的问题,员工的绩效结果没有很好地反映到其薪酬水平上,换句话说,员工的努力没有通过合理、合适的薪酬手段得到承认,这样不仅会使绩效管理丧失其重要功用,也会使薪酬的激励效果大打折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损害了“自我公平性”(参见问卷第7题)。
分析与诊断建议
从专业管理咨询的角度来看,影响薪酬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个人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企业财务状况、企业文化等;外部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及法规、就业情况、行业竞争状况等;个人因素包括职位、绩效表现、资历等。
正是这三项因素决定了薪酬管理的主要原则――“三个公平”。很好地处理这三个公平也是提升薪酬激励效果的有效途径。
“内部公平”即保持薪酬管理的内部一致性,使员工感到相对于其他员工的公平性。“外部公平”是指薪酬水平的外部竞争力,使员工感到相对于其他企业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员的公平性:“自我公平”是指薪酬要具有激励性,员工的努力要获得承认,要反映出努力程度或绩效不同而带来的薪酬的不同。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岗位管理体系与薪酬体系打通是解决薪酬内部公平性的要点;外部薪酬调查是保证薪酬外部公平性的要点;而自我公平性则一般要通过绩效管理体系来解决。
A公司激励管理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两个公平性,内部公平和自我公平。针对这两个典型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用科学适用的方法确定岗位对于企业的贡献和价值,这是薪酬方案设计的科学依据。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灵活选用排序法、分类套级法、元素比较法、因素评分法等科学评价方法,确定岗位贡献和岗位价值。
第二:员工的自我公平感来源于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所以应建立与绩效管理真正紧密联系的薪酬管理体系,而不是像A企业现在这样,“绩效与薪酬管理的挂钩”仅停留在表层,而不是真正提倡价值导向,使得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员工得到更好的报酬。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用于员工薪酬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员工的自我公平感,提升激励效果。
绩效结果运用于薪酬管理的实施要点
从薪酬结构上体现出与绩效管理的紧密联系。绩效结果对于员工当期收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员工收入中的变动部分而产生的。因此,变动收入的比例应该占到总收入的一定比例,并且层级越高、与企业经营联系越紧密的岗位应该比例越大。比如,对一般企业来说,部门负责人相比于普通管理岗位,销售人员相比于行政管理人员,变动收入的比例应该更大。
绩效结果用于绩效工资(一般指总收入中的变动部分)发放。这是最常用的绩效结果运用方法,绩效工资应该根据当期的工作业绩发放,注重激励的及时性。实施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较为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从我们的咨询实践来看,体系中最注重的不是全面、系统,而是适用和适应,适用性是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应是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从而适应新时期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绩效结果不仅可以影响员工当期收入中的变动部分(绩效工资),也可以用来进行岗位工资的调级。所不同的是,调级的依据应该是该考评期内员工全面的表现,包括工作业绩、能力、态度指标的综合成绩,因此对于岗位工资的调级一般以年度或半年度为单位进行。比如,根据年度综合考评成绩,规定连续两个考评期的考评结果为优秀的可以上调一级,考评结果为较差的下调一级。
常用的岗位评价工具
排序法:由负责工作评价的人员,根据其对企业各项工作的经验认识和主观判断,对各项工作在企业中相对价值进行整体的比较,并加以排队。
分类套级法:评价者预先制定出一套供参照用的职务级别标准,然后将待定级的职务与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和整体的综合性评价,并将其编入相应的职务级别中。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险;风险防范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业务流程。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面临着诸多的风险需要进行识别和防范。
1规划和招聘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11常见的风险
规划和招聘环节的常见风险有:岗位设置不科学,可能导致岗位职能交叉、重叠或缺失,部分岗位负荷过重或不足,岗位冗余,或因人设岗。人员需求未经必要的审核和审批,导致人员配置失当。对员工甄选把关不溃导致员工不能胜任岗位要求,难以较好履行岗位职责。员工入职程序不规范,把关审核不严,劳动合同签订不合规,导致潜在的法律风险。试用期管理不严,考核规则和程序不明确,转正考核不及时,导致试用期管理流于形式,未及时识别或淘汰不适宜的员工。
1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做好岗位设置与定岗定编。人力资源部门应组织各用人单位在其部门职责基础上,开展深入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编制公司定岗定编方案,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名称、定编数量等,报批后作为人员配置的标准和依据。各部门如因职责调整、工作量增加等原因需新设岗位的,应开展岗位分析与设计,明确新设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经批准后可设置新的岗位。
(2)认真编制岗位说明书。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各用人部门在定岗定编的框架范围内,对每个岗位编制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工作内容和管制标准、职责权限、工作关系、工作条件等,经批准后实施。
(3)人员需求申请与审批。如需要配置人力资源,应根据部门岗位设置情况、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等,用人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批后方可实施招聘和配置。
(4)人员的招聘与甄选。经审批同意配置人员的,由人力资源部门向公司内部(含子公司、关联公司)或外部(如高校、人才市场、网络)等渠道,招聘信息,收集应聘人员简历并按任职条件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须对应聘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胜任力测试,进行必要的鉴别和甄选。
(5)办理员工录用与入职。招聘测试和甄选后,人力资源部门提出录用意见,报公司审批同意后通知拟聘人员在指定医疗机构体检,体检合格后办理入职。新员工入职时,应对其劳动关系是否清晰、相关证件和资质证书是否真实进行复核,经确认无误后办理入职。新员工入职后,应及时完成社会保险关系、人事档案的转移,并做好入职教育培训。
(6)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公司应在新员工入职30日内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岗位、薪酬福利、工作条件、作息制度、双方的联系地址等内容。劳动合同应由员工本人当面签署,不得委托代签或签署,由双方共同签字盖章后生效。
(7)试用期考核与转正审批。用人单位应做好试用期员工的管理,负责在试用期的员工的指导、培训、辅导。试用期间,员工参加部门的绩效考评,考评的规则、标准和正式员工保持一致,具体由部门负责人实施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试用是否合格的依据。新员工试用期到期前,由员工提出转正申请并自我鉴定,提交公司研究是否同意转正。不同意转正的,应在试用期到期的3天前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2培训与开发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21常见的风险
培训与开发环节的常见风险有:培训需求的调查不足、分析和审核不充分,导致培训计划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培训组织、实施不力,培训资源的准备和调配不及时,导致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降低培训效果。缺乏必要的、恰当的培训效果评估,可能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培训预期目标达不到,不利于公司培训的改进。培训记录缺失、培训档案不完整,可能导致培训情况无据可查,无法对培训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对大额培训项目缺乏必要的书面约束,可能导致公司培训资源的浪费或者人员的流失。
2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审批。每年各部门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员工成长的需要,提出年度员工培训需求项目报人力资源部汇总、分析、论证,综合平衡编制公司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在年度计划外,各部门有临时参加各类培训需求的,应持培训需求申请(或培训通知),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参加培训。因特殊情况需取消、调整培训计划项目的,应提交书面申请并经审批。
(2)培训的组织实施。员工培训实施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负责,具体采用内部培训、外派培训等形式进行。①内部培训,包括新进员工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转岗培训等,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采取集中培训或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②员工外出培训,须由员工所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外派培训人员,应按规定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培训协议书》。申请参加学历教育,应由员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书》,约定培训的时间、培训费的承担、培训期间的管理要求、违约金等事项。
(3)培训效果评估。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公司的大额培训项目或外出培训项目,应由参培员工在培训后填制培训效果评估表(必要时附培训总结),人力资源部门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同时由部门负责人结合员工的业绩表现,在月度业绩考评中进行评估。
(4)培训档案的建立。培训项目完成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及时收集培训通知、培训签到表、培训效果评估等相关记录,按培训项目对已完成的培训登记建档,记录培训名称、内容、时间、地点、参培人员、讲师、学时等情况。对每个员工的培训情况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其参加培训的项目、时间、地点、学时等信息。
(5)培训协议与服务期约定。外出脱产培训超过一定期限(比如1个月)或由公司提供培训经费超过一定金额的,应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员工培训协议书》,约定服务期及未满服务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金等事项。约定的服务期超过劳动合同期限的,应将劳动合同期限变更至与服务期一致。
3绩效考核与管理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31常见的风险
绩效考核与管理环节的常见风险有:绩效考评制度、考评指标的设置的不合理,直接影响绩效考评的效果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评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不认真、不严格,影响考评的效果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缺乏效反馈与沟通渠道,不利于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认识,同时也不利于公司及时获取员工的反馈。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奖惩办法,不利于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
3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明确绩效考评的原则、机构、对象、周期等。绩效考评应坚持注重工作业绩、客观公正、以考核促绩效的原则,以考核工作实绩为主,通过考核激励员工提升业绩。公司成立绩效考评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负责牵头推进公司员工绩效考评,各部门负责人参与,负责本部门员工绩效考评的具体实施工作。
(2)合理确定绩效考评指标。公司从业绩、态度、能力、学习4个方面对员工的综合绩效表现进行考评,并根据岗位的不同,对维度下的具体考核内容赋予不同的权重。
(3)认真组织实施绩效考评。员工每月拟订月度工作计划交部门负责人审定,月底部门负责人依据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每年年底员工对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并提供完成考核指标的事实、数据。同时汇总员工每月的月度考核成绩得出全年工作业绩成绩,并结合年底开展综合评定,由考核小组对员工一年的工作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绩效考评结果的反馈与沟通。每月绩效考评完毕后,人力资源部将考评结果反馈给各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及时向员工反馈,如实告知员工当期考核结果,着重指出员工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对基本称职、不称职的员工的绩效反馈与沟通,应当留下书面记录。
(5)绩效考核的申诉与处理。员工对考核结果持异议的,可在得到考核结果5个工作日内,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书面申诉。人力资源部、分管领导在收到申诉5个工作日内,向相关部门调查情况,必要时提请考核小组审议,并及时向申诉者反馈处理结果。
(6)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月度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工资相挂钩。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与计发年终奖和特别奖挂钩。年度考核为不称职的,转入试岗管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培训、职务晋升、岗位职级调升、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员工,在职务晋升、外出培训、休假疗养等方面优先安排。
4薪酬管理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41常见的风险
薪酬管理环节的常见风险有:员工薪酬体系制定不当,缺乏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不利于员工引进、激励和人工成本管理。员工名册不独立或更新维护不及时,可能导致薪酬舞弊不能被及时发现。员工考勤不认真、不严格,可能导致请假及考勤的真实性存疑,以此作为计算薪酬的依据,将导致工资计算错误。工资计算及发放环节存在漏洞,可能导致员工薪酬舞弊,工资入账错误将影响财务报表准确性。
4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薪酬政策与制度。公司应制定员工薪酬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公司各类员工的薪酬结构、薪酬等级、薪酬调整等标准及具体操作办法,以及公司员工福利的种类、范围、标准、发放方式等,指导员工薪酬管理。
(2)员工名册。公司建立独立的员工花名册,作为编制每月工资表的重要依据。员工花名册由人事管理员每月进行变更维护,根据各部门人员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更新人员,并由独立人员进行复核。
(3)员工考勤管理。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开展员工考勤,各部门指定考勤员负责本部门员工考勤。考勤员应每天在《考勤表》上按规定符号对本部门员工的出勤、请假、缺勤等情况如实记录,每月送部门领导审签后交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审核、保存,作为员工月度薪酬分配的依据。
(4)员工薪酬的核算与审批。每月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绩效考评的结果,计算员工当月工资,根据薪酬管理制度编制工资表,经人力资源部部长复核无误后,报分管领导、总经理批准,交财务部门打入员工工资账户,由财务部向员工提供当月工资发放清单。
(5)薪酬支付与会计核算。每月财务部门会计员根据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员工工资表和财务管理制度,编制薪酬支付的会计凭证,经财务部部长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支付员工工资。
(6)员工福利管理。公司依法计提和使用员工福利费用,提供通信费、交通费、工作餐等福利补助,并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项目,提高员工满意度。
5晋升与离职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51常见的风险
晋升与离职环节的常见风险有:未建立完善的职级晋升机制,员工容易产生消极怠工的现象,不利于激励员工士气,也不利于员工职业发展的管理。员工离职未能办理适当的离职手续,可能引起劳动纠纷且不利于正常的工作交接。对企业敏感管理岗位未严格进行离任审计,不利于厘清其在职期间的工作绩效及经济责任。
5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畅通员工晋升渠道。公司建立行政职务和非行政职务2个晋升序列,并与绩效考评相挂钩。行政职务晋升序列,按照“员工班组长部门负责人公司领导”的序列,结合每个职务对应的岗位任职要求,对员工进行综合考核和晋升。非行政职务晋升序列,按照“业务员业务主办业务主管业务经理”的序列进行晋升。
(2)员工辞职(调动)。员工辞职,应提前30日(试用期内提前3日)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本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报人力资源部门审核,并呈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员工在集团内调动,应将集团《商调函》报经公司总经理签批后,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员工签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协议)书》,员工办理工作和财物移交、完清账务手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