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4:57:39
导语:在环境保护工作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及评价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以创建生态汉阳、文化汉阳和宜居汉阳为总体目标,一手抓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一手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和执法的力度,有效地提升了全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推进汉阳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生态区建设规划先行,环境保护目标明确
按照生态省、市建设要求,编制完成了《“十二五”汉阳区生态环境规划》,明确了汉阳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区域生态功能划分及重点工程建设等,同时完善了全区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培育、生态社会构建等子规划,明确了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严控制排污总量,持续抓好污染源治理。一是坚持环保优先,严格环评和前置审批工作。在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等工作中优先考虑环境发展要求,严格按照产业导向目录,加强前置审批工作。13年审批项目99项,否决项目16项,同时加强对新建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环境污染。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引导企业抓好节能减排。针对全区各类工业企业“三废”排放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三环线内禁燃区手烧锅炉专项整治、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排污口拆除专项整治等工作。
强化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督,提高稳定达标排放率。
(二)畅通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
1、积极推进总量减排。
认真制定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结合我区实际,组织并印发了《汉阳区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实施计划》,将总量减排计划分解到各委、办、局、街道办事处和相关企业,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注重从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严格企业增量审批三方面入手,
从源头上对新建企业进行了有效污染预防,现有企业采取了加密监察,扎实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2、协同开展空气质量行动。(1)加强扬尘污染的防治。在区政府的领导下,
采取“联防联控联治”措施,建立全区整治环境空气质量联系会议制度,与区城管局、建管站协同配合,促进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渣土运输不抛洒、道路扬尘明显减少,
防治扬尘成效明显。(2)加强燃煤锅炉改燃和油烟综合整治。根据区政府提出的综合整治永丰地区城乡结合部乱象的承诺,
通过现场调查查清147台非法小锅炉,予以取缔,并完成三环线内52台锅炉改燃工作
。严厉惩处污染环境空气行为,查处了四台工业园区露天焚烧垃圾,并限期整改到位。(3)巩固餐饮油烟综合整治工作,将餐饮油烟整治计划作为区级目标下达到街道办事处,完成油烟整治86家。(4)开展机动车尾气监管和油气回收工作。2013年协同交管部门查处“冒黑烟”机动车辆601台,调查了辖区内41家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整改完成5家民营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
3、建章立制加强湖泊和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格用制度管好湖泊,实行湖泊管理湖长负责制,建立了“爱我百湖”民间湖长的联动机制。重点开展各湖排污口的排污状况调查和涉湖排污企业的监管,建立“一湖一档”,
共排查登记涉湖涉水企业四大类229家。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污染企业,在第一时间报请区政府下达关闭令,共关停了3家小电镀企业和1家小印染厂。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查处了2家水洗厂和3家小塑料加工厂,打击了违法排污企业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出环保职能作用,我区湖泊水质稳定向好,各项水质指标呈好转趋势。
按照省市要求,对国棉水厂和琴断口水厂周边环境进行安全排查,对黄金口仓储引进项目的安全隐患问题向区政府做专题汇报,督促相关部门、企业和码头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三)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
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测、监管。
加大对环境违法尤其是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为保护汉阳区科学发展制订了监察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建立企业环境监管数据库,逐步完善“一企一档”,严格落实企业排污申报制度,依法征收超标排污税,全年排污申报134户企业,对35家企业征收排污税82万元。
加强重点污染源及危废管理。每月巡查锅顶山生活、医用垃圾焚烧处理厂、原市农药厂土壤修复工程等重要敏感项目。定期对涉危企业和涉辐射企业的安全大检查,对全区22家医疗机构、企业射线装置辐射设备实行“逢节必检”制度,杜绝企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妥善地处置了汉阳特种汽车改装厂氨气泄漏、武汉双骏齿轮厂氰化钾、汉江村5桶甲醇钠液体处置工作,确保无大的环境污染事故。
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企业违法排污现象进行严厉打击。重点对武汉西高电器、武汉孚安特电子有限公司、武汉强发废油有限公司、黄山头防锈纸厂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并限期治理,整改到位。通过深入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群众环境权益得到维护。
(四)设计有效载体,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创建环保模范城市
以创建平安小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及评比绿色家庭等活动为抓手,以开展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进社区、环保世纪行、6.5世界环境日有奖征文、书画大赛以及环保志愿者“爱我百湖”活动等为载体,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公众参与意识。使创模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五)环境监测服务大局,实现汉阳区水体监测全覆盖
实现环境监测网络化,对辖区地表水、交通噪声、区域和功能区环境噪声、降水降尘、大气环境、汉江及墨水湖排污口等129个环境质量监测点全面监测,每年对全区12条重点港渠进行3次水质监测,综合分析了全区港渠水体水质,为掌握全区环境质量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区内外的工业企业提供污染源监测技术服务,对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起到了保障作用。去年环境监测站顺利完成了国家三级站标准化建设,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取得明显实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
目前,我区处于大拆大建,建筑工地分布广,渣土抛洒、扬尘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增无减。道路、地铁等项目施工增加拥堵频率,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大幅上升,对我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带来不确定因素。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难度大
一方面是随着工业企业外迁,氮氧化物、氨氮等主要指标减排面临较大压力,甚至到了无潜力可挖的地步。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基础设施欠帐较多,市政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对化学需氧量削减有巨大影响。三是黄金口污水处理厂入口浓度低,实际处理污水量小,相关配套管网规划建设工作动作缓慢,影响我区总量减排。四是西部地区农民散养禽畜仍有一定规模,增加了减排难度。
(三)汉阳区湖泊众多,改善水体质量难度大
汉阳区多湖泊历史水质差,加上对湖泊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我区除月湖、莲花湖外,墨水湖、龙阳湖等大湖泊没有进行全面截污和清淤,水质均处在Ⅴ类、劣Ⅴ类,湖泊治理和保护任重道远。同时“六湖连通”生态修复工程进展缓慢,沿线明渠污染严重,治理未见成效,现阶段创卫和创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遭遇“瓶颈”。
(四)环保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市创模办的能力要求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在人员编制、宣教、监察执法设备的配备、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上均存在一定差距以致削弱执法力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环保部门执法手段有限,无威慑力,加上环保违法成本低,执法效果不明显,容易出现反弹,根治难。譬如永丰西部特别是三环线以外未实施“城中村”改造的村湾私自引进“五小”企业,肆意焚烧固体废弃物、排放污水屡禁不止,小锅炉“死灰复燃”的情况时有发生。
(五)保护环境还未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当前我区仍有少数单位和一些干部群众还没有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一些工厂企业虽然实施了环境设施改造和建成了污水处理系统,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安装的环保设施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做到正常运转,违法排污问题依然存在。在西部地区还有一些服装加工、家具制造等小型工厂、作坊,设备简陋,产生的废水废气任意排放。城郊结合部的建筑工地违规昼夜施工,渣土运输车辆沿路抛洒漏滴及偷倒建筑垃圾、废土时有发生,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建议
(一)加大领导力度,狠抓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
继续抓好工业污染源的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企业的环保监管工作,完善监管机制。在对重点排污企业强制实施环保设施建设改造、强化排污监察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对全区所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治理,推进稳定达标排放,全面落实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一是要认真落实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的通知》精神,按照区块功能明确整治的任务,
落实管理经费。二是要强力推进大气环境的整治,强化对工业粉尘、烟尘、二氧化硫以及工艺废气的达标治理,抓好农村地区服装、养殖等燃煤锅炉的改造。同时加强餐饮业油烟排放监督管理。三是要结合汉阳区经济发展态势,加强对区内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管理,加快黄标车淘汰的步伐。
(二)加大新环保法贯彻力度,解决老大难问题
第一要组织学习,要熟悉新法的新规定、新制度、新措施。第二要广泛宣传,要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运用各种信息媒体,向社会广泛地宣传,传播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新规定、新要求,增强公众的环境法制意识。第三要组织培训,既包括环境保护部门内部的人员培训,也包括对企业的培训,特别是重点排污企业的培训,提高企业环保守法的自觉性。第四要加强法律的执行,只有通过严格的执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维护法律的尊严,才能解决社会上诟病已久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环保问题。
(三)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促进环境保护的依法管理
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要健全区域环境保护网络,严格组织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严肃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进一步增强环境监管能力。严格执行产业导向目录,加强前置审批工作。加大科研和经费投入,健全污染源在线监控等管理网络,提高监察设备性能和快速处置能力,将环境违法行为有效处置在萌芽之中。
进一步完善环保执法机制。要强化条、块协调,落实长效监管机制,将环保专项行动与日常监管有效结合起来,在开展专项行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和执法责任追究力度,健全完善各类有效监管措施,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四)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永丰地区上下水设施建设
,加强与上级政府和部门单位协调联系,统筹解决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后配套资金落实问题,保障上下水项目顺利推进。建立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区生态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要求,建立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财政转移资金,
有效开展农村污染源治理。抓住城中村改造建设的有利时机,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高质量地实施农村小型畜禽养殖业环保设施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的问题,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有序推进生态村的建设。
(五)强化环保约束,形成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保护环境的氛围
环境保护工作关乎民生,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设局一直把环境保护工作贯彻至城镇建设的始终,在项目选址、审查、建设、验收都严格把关,在县城环保设施建设上逐年加大,具体情况如下:
一、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
一是在县城规划控制区工业项目的选址、布点上,我们严格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可研报告),根据排污程度,与环保、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会同分类确定布局在不同的工业园区,实现工业进园。
二是在非规划控制区工业项目的选址(如采砂场、采石场等),由环保、国土及项目所在村镇共同现场踏勘,在项目选址审批表有相关部门的审批意见,我们才核法项目选址意见书。
三是在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方面,对节能减排作了严格要求。在项目设计时,明确要求业主单位实行太阳能集中供热、雨水收集循环利用及新型轻质墙体材料,也是规委会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后期建设的高层建筑、较大规模的住宅小区都严格执行,特别是填充墙、外墙大部分使用的是免烧砖、空心砖,粘土砖逐步取缔。
在实施中,与环保部门紧密配合,加强监管,严格执行项目“三同时”制度。特别是在工业项目的验收时,有环保等部门的验收意见,我们才办理相关验收手续。
二、进一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规划布局了大同一、二类和矣腊三类两个工业园区,近期将启动矣腊工业园区专线建设,全力服务于工业发展。
二是通过多年努力,采取招商引资、向上争取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于2008年12月启动了县城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场项目建设。垃圾处理场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130吨,概算投资3300万元;污水处理场建设规模为日处理规模为近期15000立方米(2010年),远期日处理30000立方米,概算投资9200万元(场区3200万元,管网6000万元),两个项目计划在年内完工。项目建成后县城所有污水、垃圾全部实行集中处置,达标排放,可有效解决城市污水、垃圾污染问题。
三是在县城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中,主干倒管网全部实行雨污分流,只是老324国道改造较早,至今还是雨污混流,下步将统一改造;各小区内部管网建设都实行雨污分流,污水进入管网集中处理达标排放,雨水自然排放。
四是结合中缅天然气管道建设,我们也启动了天然气供气建设工作,现在正在做供气方案,今后将逐步推广使用天然气。
五是加大了水源地保护,把水源地列为自然保护区,并加强水质监测,确保供水安全。特别是在运煤专线线路确定时,提出了多个方案,其中一个方案投资相对小,但从水源地上方向走,考虑尾气、灰尘污染,最后确定现方案,从纸厂方向走。
三、加大县城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 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 X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09-01
新时期发展形式下,环境监测主要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环境污染物进行一定深度、密度的监测,而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其所获得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以及完整性等。目前,环境监测站在环境保护工作质量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促使和提高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
1 新时期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工作质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环境部门的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质量是环境监测站进行一切工作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对环境工作质量的管理。环境监测设计多方面的内容,范围相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采样、有关数据测定、监测方法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等。据目前调查发现,大多数环境监测部门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质量过程中均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监测所得的数据严重缺乏准确性、可靠性,不能够真实的、客观的反应出环境污染的情况。由于受技术、工作人员以及管理等条件的限制,在环境吧保护工作过程中频繁出现各种问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等。
1.1 实验内部监控工作不到位
据调查,目前环境监测部门所使用的试验监测控制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取得较大的发展,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也逐渐提高,但其工作人员在实验内控监控方面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认识,对其重要性并不是很了解,一定程度上对整个检测过程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除此之外,实验工作人员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运用的步骤缺乏严密性,实验的方法落后,缺乏先进的试验设备,加上实验所运用的化学试剂缺乏严格保护等因素,促使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在实验过程中被空气内的还原物质所还原,另外,化学药品吸收空气内的空气容易引起变质,因此,得到的试验结果缺乏准确性。同时检测系统管理不严格也是造成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环境检测系统不够完善,检测网络不统一
根据我国相关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排防污染物严重的单位必须安装自动排放检测设备,并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网络进行连接,确保环境检测设备能够正常的进行。基层的环境监测站没有得到统一化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其没有进行充分的认识,对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了解模糊,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当代,导致获取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
1.3 缺乏质量教育个工作,技术水平普遍低下
基层环境监测站通常情况下在建立在离城市比较边缘且技术设备较差的地方,大多数工作人员不愿意前去工作,由于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有限,甚至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导致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想象,多种问题产生。另外,环境监测站缺乏资金,致使检测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更不能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上工作人员本身缺乏对环境监测的认识,从而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2 新时期提高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促使环境监测转型,提高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
随着近年来科技不断进步,加上城乡经济的崛起,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环境各个部门的重视,且监测部门的工作越来越细化。1)环境监测部门应该与技术部门进行分开设置,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调节。2)提高环境监测部门工作的能力,促使环境监测工作取得全面化发展,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地位。3)加强环境检测人员对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认识和深入了解,以此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工作质量重要性有所了解。
2.2 建立和完善环境工作质量的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优劣,由此可见,只有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才能够有效地保证环境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1)明确环境监测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一种严密性的质量体系,将监测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在检测中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2)加强对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审核的力度,对不合格的部分进行及时调整和处理,促使其紧跟时展的脚步。另外,对于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争取做到“举一反三”,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得到优质化发展。
2.3 加强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工作质量队伍建设
人才是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工作质量过程中的重压因素,同时也是基础条件,针对当前新时期发展的形式下,环境监测部门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专业化素质,同时还必须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此外,还必须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人员技术的培训,使其成为新时期下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的高技术人才,确保环境检测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十分必要。这样做既能够有效地加强国家对环境质量的保护,同时还能够准确无误的反应新时期下环境发展的现状,进一步确保广大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周永刚.浅析基层环境监测站如何加强全面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12-1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uanhu”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工作验收的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防城港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办发〔2019〕9号)的任务分工,我委认真组织落实整改。现将有关整改验收情况报告如下:
一、验收工作开展情况
我委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的实施方案》内部分工文件,组织相关科室对照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台账在委内部进行初步验收。
二、整改目标要求实现情况
按照《防城港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整改目标要求,制定单位内部工作方案,对涉及我委的整改问题均已按措施要求落实到位。
三、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一是严格项目备案。按属地管理按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备案登记,经我委备案的工业项目,原则上落户在防城港经开区和高新区内。二是积极协调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我委2018年已组织召开推进企沙和大西南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专题会议,召集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监督管理局、防城港经开区等部门研究推进工业园区污水提供改造事宜,积极推进大西南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经开区内大西南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企沙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
无论是人大、政协报告的求真务实,还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屋建瓴,无论是代表委员的重实际、讲实话、求实效,还是公众的激情响应、“推波助澜”,都切实地告诉人们,我们正在向幸福出发,向更有尊严、更有盼头的生活迈步。
幸福并不渺茫,尊严也不虚空,幸福与尊严来自顶层设计,来自基层探索,来自底层践行。两会上诸多亮点充满温度,这是人们自信和乐观的根本。
让幸福与经济同飞
温总理说过,“事非经过不知难。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福祉就是一句空话。”
民生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这次两会,民生再一次被提到了最高的高度,而要提高民生指数,国家经济必须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这是人们从两会中得到的最强的信号。
稳中有进,是今年发展的主题词。在稳的基础上进,在进的过程中保持稳,正是稳中有进的深刻内涵。
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是解决现实难题的前提,但我们早已过了片面追求速度的时代,我们已经形成了慢的哲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GDP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即是明证。这种慢,就是稳中有进,让幸福与经济同飞,就是由追求更多向追求更好转变。
2012年,民众福祉加速度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百姓幸福,稳中有进的落脚点自然是民众福祉。从教育投入占GDP的4%,到PM2.5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到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都是让公众在教育、环境保护、社保等领域享受更健全的保障。而这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对象,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共收到6069件提案,264件涉及“稳定物价”,236件涉及“三农”问题,578件涉及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保护。
对于环保工作,他们有着什么样的体会?对于如何做好的环保工作,他们又有哪些经验与心得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广东省第六批队队员、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辐射处调研员李亚南。
问:三年前,您开始参加环保工作,如今又成为新一轮的干部。在您看来,怎样做才能完成此次的任务?
答:作为广东省派往林芝环保部门任职的新一轮干部,要很好地完成任务,既存压力,又具机遇。
压力是林芝环保局才成立几年,基础薄弱,受重视程度不高,资金人员缺乏,工作开展难度大;机遇是本人长期在省直机关工作,来到基层,角色从决策为主转变为执行为主,可以换位思考,锻炼自己。
面对诸多不利条件,我认为应该贯彻落实书记提出的“深化工作内涵,拓宽工作领域”指示精神,在工作中要立足岗位、创造机会,全心投入工作,而不是“等、靠、要”。没有人才就“借”,通过“传帮带”实现“造血功能”;没有资金就“筹”,通过广东省环保厅以及相关单位赞助,靠“三寸之舌”谋求有限支援;没有项目就“找”,通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将工作纳入国家和地方工作计划,积极协调,通过实施“计划外项目”强基础。
只有准确定位,找准突破口,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针对有重点地开展工作,扎实推动新一轮的环保工作,从而实现林芝环保工作走在全区前列的远大目标。
问:在很多人看来,的环境本身已经很好了,根本不需要搞环保。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来前,就有人跟我提过类似的问题。来了之后,我发现尽管林芝环境问题不是很突出,也不是经济的主要内容;虽与民生有一定联系,但地位不甚重要。然而,环境不仅是达赖集团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还是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
另外,通过深入调查,我发现前几批对口省对环保的专门投入非常少,林芝环保工作其实大有可为:一是环境保护局成立不久,基础相对薄弱;二是地委行署提出的“五个林芝”之一的生态林芝口号刚刚提出,村镇人居环境建设处于攻坚阶段;三是国家配备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但没有开展工作,自动监测系统基本空白;四是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远未深入人心,抓住林芝环境保护的中心工作就容易出成绩。因此,以林芝生态地区创建为抓手,以环境监测和宣传为手段,以粤藏环保交流为纽带的环保思想在本人心中形成。
问:环保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您认为的环保工作又该从何入手呢?
答:地域辽阔、山川壮美、资源丰富。只要对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大力宣传,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广大环保人的努力,改善局部环境,对民族团结、人民安康、生态良好必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在分管环境监测站的时候,我就抓住时机,扩大监测队伍,动员各方力量对林芝的水、气、声等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测和摸底调查,两年主笔编写近10万字的环境监测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报上级有关部门;通过现场调研,认真分析林芝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写出近万字的林芝环境保护调研报告,并编写近10余篇的简讯纪录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广东工作简报》上发表;在《环境》杂志、《日报》、《中新网》等媒体刊物上发表自然环境纪实、环境监测工作、手记等文章,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编写工作队工作制度,做到人手一份,确保工作有章可循。
同时,我还主动参与林芝环保局开展的世界“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出资4万多元亲自编写印制《环境保护法规汇编》500多册,发给各级环保人员,普及法律知识,大力宣传林芝环保工作。
问: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林芝的环保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应该说,这几年,林芝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得到了全面强化:首先,我们摸清了林芝各县环境因子底数,监测站从入藏时的2人发展到如今的10余人(含外借人员),完成首座跨国界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近三年环境监测工作,对全地区空气、水质和声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及时掌握其发展趋势。其次,在地区环保局的积极支持下,我们利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机会,主动向地委行署申请资金彻底改造林芝地区环境监测站实验室;通过编制林芝地区水环境功能区和八一镇噪声功能区划分方案进一步摸清环境因子底数。
具体来讲,首先是制定了林芝的环保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从2010年入藏起,本人主笔起草林芝地区环境保护局“十二五”对口需求,林芝地区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11-2013),同时每年要求监测站做好年度计划,督促抓好落实,确保三年环境监测工作落到实处。林芝地区作为第一个计量认证的地级环境监测站,基础非常薄弱。针对薄弱环节,两年来我们动员全站力量并请求广东支援,组织有关材料,千方百计配合林芝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计量认证年度监督考核工作。
其次是加大对基层环保队伍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业务技能,实现“造血功能”,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10年9月,本人牵头组织林芝环保局有关人员赴广东学习考察,撰写学习考察报告;两年多来,成功组织4期环保业务培训班。此外,通过邀请国家、广东省以及深圳市等环保专家教授现场授课辅导,对林芝生态地区创建、环境影响评价、医疗废物处理和环境监测及其内部管理等进行系统培训,全林芝7县环境保护局近150多人参加了培训,效果良好。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环保部培训的机会,两年多外派近10余人次参加其组织的环境监测培训班。
另外,本人进藏前,林芝的环境监测工作基本未开展。所以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连续三年组织林芝地区环境监测站,并借调自治区环境监测站、各地区环境监测站、广东和福建监测技术人员以及四川金核环保公司技术人员对林芝各县、乡、村以及各河流水源地进行监测,取得了第一手较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对全林芝地区6县39个乡镇240个村、5条主要河流、12个水源地、更张村垃圾场以及工布江达矿山等重点源进行了监测,获取4249个数据,编制技术报告和工作报告。
2011年初,本人参加全国跨国界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工作会议,承担首座跨国界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努力,最终保证了监测站的建成投入试运行。最近,我们又把握林芝创卫机会,经地委行署批准,林芝环境保护局又将与四川大学签订183万元的合同,对林芝地区水环境功能和八一镇噪声功能区进行划分,并投入240余万对林芝地区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彻底改造。目前本人已邀请广州科雅实验室设备公司完成工程概算和设计图的编制,亲自组织有关人员帮助四川大学编制完成环境功能区的划分方案和经费预算。通过协调广东省环科院,完成八一镇福清河、湿地公园和垃圾转运站的环评报告编写和报批工作,并做好鲁朗国际小镇的污水处理系统规划设计。三年来,通过借助外援帮扶林芝监测站人员;通过实验室改造提升监测站硬件设施水平;通过与科研院所承担课题,编制环境功能区规划和实施环评监测,争取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使林芝环境监测工作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得到了自治区环保厅的高度肯定。
问:作为一个工作的过来人,您对这项工作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答:工作可以说是意志的考验、能力的检阅和融合的表现。
首先,高寒缺氧,条件艰苦。一方面要克服高寒缺氧身体不适等压力,另一方面要找项目、筹资金、积极落实分管工作,并要做出出色成绩,必须忍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痛苦,包括身体、家庭等。在条件较差或不具备的情况下,只有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依赖省和上级单位,创造条件,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依靠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迎难而上,才能有所建树。
1、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政府决策公开
镇政府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公开;建立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奖励制度,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程序、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收费标准公开;镇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各项指标列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由人大代表审议通过;年终召开本年度环保工作总结会及下一年度环保目标任务通报会;党委、政府每年召开环境保护专题会议不少于2次,作出重大环境决策,邀请群众代表参加听证,并向社会公示。
2、环境保护管理网络公开
镇政府成立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负责人兼任组长,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具体负责,政府环保、农水利、农经、卫生、宣传、财政、资产管理、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司法、综治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拟订工作小组工作制度。同时,加强环保队伍建设。确保本镇3-5名环保专职人员从事第一线环境保护工作,各行政村有专人负责环保工作,辖区内重点污染企业配备环保专管员。公开环保热线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3、环境质量状况公开
公开本镇环保规划和工业园区环保规划及实施情况;镇政府应对本辖区内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辖区内地面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应达到环境质量规划要求,工业固废利用率大于80%;期间召开一次环境状况通报会,邀请群众代表参加,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本辖区内环境质量状况。
4、环保投入及投入项目公开
结合环境目标任务,本镇用于环境保护投入的资金,保持在当年镇财政收入2%以上,对投入的环境保护项目,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政府工作重点,接受本级人大监督,并向社会公示,主要是:(1)集镇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进度公示;(2)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及进度公示;(3)集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工程及进度公示;(4)绿化、绿地工程建设及进度公示。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情况公开
(1)镇政府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管理的意见》(政发[]13号)中关于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的有关规定,坚决执行建设项目预审制度,环保审批率达100%,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即时公开已审批的污染项目,接受群众监督;
(2)有效配合市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内“三同时”项目和限期治理项目的监督管理,即时公开“三同时”项目及执行情况和限期治理项目及治理情况;
(3)加强对环保设施运转管理的监督检查,及时掌握本辖区环保设施的运转情况,即时公开辖区内重点污染企业及集镇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确保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转和达标排放;
(4)认真做好本辖区、举报、纠纷的调查处理,及时处理各种环境污染事故,即时公开被环保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环境违法企业,积极督促违法企业进行整改。
6、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公开
按照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市政府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建立无公害产品(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抓好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并向社会公示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7、清洁生产推行情况公开
镇政府应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本辖区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计,每年建立1个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同时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并对上述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公告。
8、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公开
结合普法教育,全面普及环保知识,通过法制宣教、现场咨询、张挂标语、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使环保知识进校园、进厂区、进村入户,创建一个市级以上的绿色学校。同时,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居民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确保信息公开化工作顺利开展
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加强领导,组织实施,利用各种会议、新闻媒体向群众反复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环保网络化管理体系,确保信息公开化顺利开展。
中促进发展,切实履行环境监督管理职能,服务全县发展的大局。贯彻普洱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09年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对环保工作的要求。狠抓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注重生态保护,开展绿色创建,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增强全民环保意识,严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局上下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09年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一)严格环境管理,加强污染防治,县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是严格执行环评与“三同时”制度。严把“环评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加强对新污染源的管理。今年共办理环评审批91个,其中:县级73个,转报省、市级审批项目18个,其中省级审批项目4个,市级审批项目14个;办理项目立项审查6个;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项目8个,其中:市级4个,县级4个。环评及“三同时”执行率达100,按时办结率达100。
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是当前及今后环保工作重点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从选址开始从严把关做好污染防治。在去年完成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划后,今年又开展典型乡镇(通关镇红豆树水库)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和隐患,提出对策建议,为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提供了依据。
三是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工作。按照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调查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县辖区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补充上报了县垃圾处理场及殡仪馆两个污染源单位。 五是排污许可证管理。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提高环境保护科学化、定量化管理水平,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推进污染防治技术和清洁生产、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和保证。今年完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洱××力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云南鑫煌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市级发证单位排污许可证申领换证工作。目前,我县取得排污许可证单位有9家,其中:市级7家(××兴仁公贸有限公司5月已被关停)、县级发证的2家,排污许可证申领换证合格率100。
总理报告指出,要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而只有自主创新才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永动力”,实现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国一盘棋,协调好区域发展。
作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将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节能减排,倒逼产业升级
“这5年,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要转变”,当温总理讲到此处时,会场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全体代表的共同体验,切肤之感。在依然严峻的环境形势中,经过艰辛的努力,200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实现双下降,比上年下降3.14%和4.66%。
在谈到2008年主要任务时,总理表示今年将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总理在提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时,特别指出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的增长,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这些天,无论是在会场,还是在代表委员的驻地,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相关的话题是记者问的最多的,也是代表委员讨论的最多的。
当前,环保、能源两大难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中央政府力推可持续发展战略,环保和能源问题自然是首要突破口。而如何让受到相关政策冲击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保留合理发展空间,避免伤及中国制造业的元气。或促使实现产业升级,以附加值高的产品开拓市场,是当前政企双方都无法忽视的核心议题。
去年9月,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提出“环境经济政策”七大构想。当“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3项环境经济政策相继后,“绿色税收”、生态补偿和排污权交易,显然将成为下一阶段环境经济政策的主要发力点。金融为手段的经济杠杆,可以对那些无视或忽视环保责任的企业加大其违法成本,反之可以动用绿色通道给予鼓励支持。
与之相呼应的“建议开征环境税”成为今年“两会”上颇受关注的环保提案,这份提案的提交人――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建议,将环境税收尽快纳入议事日程,让其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运行机制转变的有效调节工具,促使企业走内涵扩大再生产和清洁生产的道路,鼓励“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产业和企业成长。
自主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鲜明的提法。记者注意到,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部署: “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可见,以自主创新为首的理念将敲定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起点。
国际经济竞争是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的竞争,而我国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但重制造、轻创造,多贴牌、少品牌,所以,只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高额的资源环境成本,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而自主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最有力的支撑。有代表表示,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培育起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力。否则,随着国家及国际相关标准的提高,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背负的法律风险和产品的各种贸易壁垒将越来越沉重,根本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有竞争力。
实践证明,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自主创新正逐渐成为企业自身的诉求。以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为例,2007年,该省首次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显示,有近6成工业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研发经费支出占全部创新投入的比例达39.5%,全省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56.4%。
产业转移,协调区域发展
“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记者注意到,在用词上,“发展方式”取代以前常用的“增长方式”,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词不同,含义甚深,这无疑意味着政府的发展视野更加开阔,发展理念更加突出“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表现在现在与未来的可持续性,还表现在东部与西部,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协调。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为了实现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既是促进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也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