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村工作思路

时间:2023-03-07 14:57:43

导语:在村工作思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村工作思路

第1篇

一、2012年工作总结

(一)优化结构,继续抓好特色农业发展

我乡在巩固保障粮食生产面积的同时,继续抓好特色农业推广工作。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全乡水稻制种面积达1520亩,亩均增收2800元,形成了以樟木、柳江、塘湾为中心的水稻制种基地;金银花种植面积新增300亩,形成了以七岭、八寨为中心的金银花种植基地。二是大力发展畜牧经济。目前,全乡共有各类养殖专业户300多户,全年共出产生猪15210头,牛1820头,羊2350只,家禽51000羽。三是全力抓好劳务经济。今年我乡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8.5%,完成劳务输出13350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增加群众收入最有效、最快捷的增收渠道。

(二)综合整治,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

我乡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突破口,在工作中实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工作方针。以今年被评为我县第一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的柳江村为榜样,其他各村也都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全乡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设垃圾填埋场二个,修建高标准垃圾房36个,设置垃圾池、垃圾箱102处,购买垃圾清运车2台,新安装路灯15盏,栽植绿化树569株。

(三)夯实基础,有序推进项目化建设

重点做好“路、水”两篇文章。一是通村通组公路建设迭起。今年全乡17个村16个村民小组相继修建成或正在修建通组公路18公里,总投资600余万元。全乡249个村民小组现已有224个组实现了通水泥路,比例达90%。到目前为止,我乡的公路建设成为全县的典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乡的交通状况。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全乡共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10公里的标准渠修建,投资45万余元完成了12座水库山塘的清淤和除险加固。

(四)创新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一是坚持安全生产不放松,确保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按照“一岗双责”的工作要求,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实现了连续四年无一起重大或较大安全事故发生,今年仍然保持全县先进行列。二是狠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积极开展社会治安“大走访”活动,继续保持了连续四年全乡无一起民转刑案件的记录,成为全县公检法司出警处警最少的乡镇。三是矢志不移地抓好稳定工作,确保社会和谐。乡党委、政府狠抓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强化制度约束。坚持并创新“四心”抓,在今年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积极开展矛盾化解工作,成功化解了2例积案,有效地维护了全乡社会和谐稳定。

(五)提升形象,全面改善机关办公条件

在县委县政府亲切关怀和大力帮助下,共投入483.97万元完成了乡综合办公楼及院内设施的改造,彻底告别了乡机关办公楼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下雨的状况,干部职工们欢欣鼓舞,意气风发。有效改善了乡政府机关的办公住宿条件,对提升政府整体形象和优质服务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团结协作,迅速投入当前工作

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上任后,迅速投入到当前工作中,展现出了积极进取、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乡党委对调整后的领导班子重新进行了分工,将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逐一分解、量化到每名班子成员,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指标”的目标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机关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勤政廉洁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了相对严密和完备的制度体系,既发挥了约束性、强制性和惩戒性作用,又体现了保护性、导向性和激励性的作用,为不断推进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新班子圆满完成了乡人大、政府和县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确保了选举的一次成功率和组织意图的实现,并实现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全部满票当选。

二、2013年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县委艾书记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中心、三个突破”战略思路,确定了“突出抓好思想作风建设;突出抓好财源建设;突出抓好社会管理;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升级;突出抓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2013年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监督,完善作风建设机制。在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做到了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促进机关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二是抓招商,进一步膨胀民营经济规模。继续扩大招商引资的视野、力度。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加强招商引资宣传力度。力争实现民间招商引资见成效。通过招商引资扩大项目建设。争取雪峰农业集团对我乡蔡山江水库综合开发项目尽快落户。

三是抓监管,进一步做好财政工作。开源节流,拄杖化缘,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监管,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收支平衡,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四是抓调整,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推广新、优、特粮食作物种植为重点,种植业调优;发展林药、林粮间作,林业调大;搞好特种养殖,畜牧业发展做大做强;合理引导劳务输出,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和隆平种业联系,明年计划在全乡完成水稻制种5000亩。

第2篇

不断探索教育及管理经验,全面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把我校建设成为有特色区域名校。

二、工作要点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学习新学期学校工作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抓好两支队伍建设,自强不息,创建区域特色名校),使之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理念。进一步落实工作方法和奖惩办法,用好《班级、班主任量化细则》,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班主任培养体制。组织班主任听取优秀班主任的报告,到教育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学习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领会与应用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理论和方法。各年级通过“班主任工作交流、班主任论坛、班主任集体备课”等形式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并且着力培养优秀班主任、学者型班主任、名班主任,抓好班主任“三个一工程”即一个班会设计、一个班会课件、一堂好的班会课。进一步落实《学生量化管理实施细则及基础素养评定方案》,使其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操作方法和有效地绩效手段。

2、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德育与管理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抓常规管理,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抓卫生、着装、礼仪、两操、升旗、主题班会、课堂秩序、各种活动等外部形象,形成学生优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加强学生对“校训”、“校风”、“学生誓词”和我们推崇的“四中精神”的理解和深化,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做到“人人、时时、处处、事事”有德育,使丰厚的精神文化成为支持学生做好一切工作的原动力。编制班级任务安排表,做到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人员编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的学期中以更加有声有色的工作,做好面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4、抓好对学生和班级的常规检查工作,协助教导处做好对教师、班级、班主任的考核工作,准确、及时的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汇报和公示,在抓好过程管理的同时为学校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5、协调团委、班主任,搞好学生自我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善于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班主任,工作起来总是会得心应手,工作效能总是出类拔萃,所以,在我们强调抓好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班主任们要重视班级管理队伍的建设。

7、通过班会、活动、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加强对学生的主题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励志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成长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三、常规工作及要求

1、编制好本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

2、主题班会,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的德育阵地,有计划、有设计、有课件、有记录的开好主题班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标志。事务性工作随时解决。

3、每天班主任到校后,检查班内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发型、着装情况、公物完好情况、卫生、内务情况,发现问题随时找责任人解决。课间操班主任跟操。

4、值班班主任在带班领导的带领下从早上8点开始值班,检查午餐、午休、晚餐、晚自修、晚休、第二天早操、早自修、早餐情况,并检查课余时间学生的一切情况。值班班主任要到岗到位,规范工作,能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不能不管不问、装聋作哑,不能蜻蜓点水、随意离岗。值班主任和带班领导要确实起到监督作用。

第3篇

1、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现状

1.1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乏保障

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对县乡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的养路费切块补助,但县、区交通部门基本将其用于县道公路的养护,而且地方配套资金太少,一些欠发达县仅依靠省养路费补助地方配套资金几乎为零。另外,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也较为突出,以至于乡道、村遒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大部分乡村道因此处于失养、失管状态。

1.2农村公路养管运行机制不健全

农村公路养护政策不完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失养现象很普遍,路政管理也还未触及村道。由于失养,管理不到位。新建公路在一、两年内转眼又变成坑洼路,长此下去,大量投资将付诸东流,造成极大的财力浪费,农民的行路难也将会再现。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实施农村康庄工程建设,在农村公路大规模建成后,农村公路的长效养护机制研究迫在眉睫。

1.3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薄弱

当前,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执法人员配备不够,路政巡查的范围小、时效性差,无法及时发现路政案件,更谈不上处罚和纠正;二是执法难度大,各种侵占、损坏路面的行为难以制止。再加上治超以后,大量的超限超载车辆绕行农村公路,加剧了农村公路损坏的速度。

1.4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

作为“通达”、“通畅”工程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弱等缺陷。如兴隆县近几年完成的“通达”、“通畅”路都是标准很低的准四级公路,特别是山岭重丘区的农村公路,因没有更多的资金来完善边坡、挡墙等公路配套设施,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又如泉溪镇坝溪河村公路挡墙受投入资金的限制,未用砂浆浆砌,在去年夏季暴雨来临的时候,路基被冲毁,板块被架空,造成了重大损失。

1.5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难

根据公路管理部门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工程技术力量和养护管理力量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的管理需求,而无力兼顾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同时因为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而且进去后往往是条“死胡同”,需原路返回,增加了巡查管理的里程和难度。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延伸,侵占、损坏公路的行为也随之增加,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根本不可能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

2、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对策思考

2.1科学计划

“十一五”期间,应科学合理地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对每年实施的项目应在年底或该年3月份之前完成项目的前期工作,在每年的7月份以前完成实施工作。这样就能抓住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能在下半年提前完成验收及制定来年计划,使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更加规范、科学。

2.2立足于农村公路的公益性特征。建立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

农村公路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其公益属性决定了不能采取收取通行费的方式筹措管理养护资金。因此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应坚持实行“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资”的原则。只有保证农村公路的公益性,才能切实做到为广大农民服务。应该立足于农村公路的公益性特点,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合理协调农村公路建设者、管理者、使用者等各方利益,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只有责、权,利的协调统一,才能真正保证建立起的养护管理机制长期的良好效果。

2.3健全运行机制,落实养护人员为落实管养责任

建立市、区(市)、乡(镇)、村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体系,市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处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区(市)政府在交通局内部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处和养护中心,乡(镇)政府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村委会成立农村公路养护队,并重点加强对农村公路养路员的选配和管理。养路员上岗实行岗前培训和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通过资格审查后方可上岗。村逋养路员由村委会推荐,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资格审查同意,报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备案。乡道养路员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推荐,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资格审查同意。县道养路员由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推荐,区(市)交通局资格审查同意。养路员每人每月补助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县道养路员补助由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负责,乡道养路员补助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村道养路员补助由村民委员会负责落实,有条件的村由村集体承担,经济困难的村由乡(镇)财政落实补助资金。

第4篇

Abstract: Railroad construction benefit and everyone, however constructs the land-levying relocation work is the feasible difficult problem which is unable to overstep and to avoid, its process involves to many between relations, if will process improper will harm all quarters benefit. This article from is solicited mainly Land (relocation) the farmer,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iron to manage with all quarters benefit and so on Construction gambling angles of view embarks, to solicits Land in the relocation process the gambling phenomenon to carry on the evaluation, and unifies the reality to carry on the resonsideration, then proposed that altogether wins, the high-level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the villagers from constructs suggestions and the measure and so on Uygur power organization.

关键词:铁路建设 征地拆迁 博弈 利益

key word: Railroad construction land-levying relocation gambling benefit

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资和规划,我国铁路建设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到2020年将新增铁路建设3万km(卢春房,2011;罗琳,2011),而公路建设到2015年将新增51.6万km ,两者合在一起即新增54.6万km。尽管建设所需路段不全部是农用地或居住地,但所需征地拆迁土地亦不占少数。征地拆迁,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走的一步,然而面对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20.1%的人口,而只占其7%的土地 的事实;在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大面积进行征地拆迁工作难免会有所受阻。基于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前提下,征地拆迁的过程无疑是各方利益体相互博弈的过程和结果。

一、铁路建设中征地拆迁分类及各方利益主体简述

铁路建设用地的征地拆迁中,征地内容主要涉及永久性建设用地、安置用地、临时工程用地、取土场、弃土(渣)场、小型临时工程用地诸如便道等 ;拆迁内容主要涉及居民房屋、工厂以及电力、通信网络和管道等为主题的拆迁和线路迁改工作(王英俊、王媛,2010)。征地中的永久性用地基本无法复耕;其余的建设用地在一定程度上都将会被复耕,成为农用地或建设用地。

铁路建设中的征地拆迁关系到各方利益,而“利益是人类个别地或在集团社会中谋求得到满足的一种欲望或要求(庞德,1984)”,追求利益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征地拆迁过程中牵涉的被征地(拆迁)农民、当地政府、铁办和施工单位等四个行为主体,无一不是受利益的驱动。拆迁工作能否顺利的开展,无疑是上述四方进行博弈的结果,以下是对四方博弈主体的简述。

被征地(拆迁)的村民:农民作为征地拆迁的主题和对象,普遍情况下被认为是弱势群体,在拆迁中处于不利地位。当地政府:征地拆迁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好比是烫手的山芋,使其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铁路建设毋庸置疑可以带动和推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于情于理都应该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也不想激化与当地村民的矛盾,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影响其以后的发展。铁办(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是临时组成的部门,有相关的国土资源、发改委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负责铁路征地拆迁工作的资金管理,及协调地方政府进行拆迁工作,隶属于某铁路项目建设总部。施工单位:即铁路建设单位,追求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征地拆迁中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地方政府和当地铁办尽快完成征地拆迁任务。

二、乡村征地拆迁四方利益的博弈过程分析

征地拆迁的过程,即是上述四者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进行博弈的过程。按常理而言,施工单位、铁办和当地政府三者会协同,共同面对被拆迁者,以使拆迁顺利进行。然而实际操作中,各方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在很多时候都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

在此博弈的过程中,博弈的主题无疑是不变的,即被征地拆迁的农民。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作为农民,无论是外出打工者还是世代以地为生者,土地永远是他们最后的保障(张学浪、戎向东,2010)。“农民”通常被作为弱势群体的代名词,然而并非所有的农民都是弱势群体。在城市化得大浪潮中,农民学会了市场经济中生存,学会了利益的争取。被拆迁者在与其它三者博弈过程中,虽呈现出掌握信息不对称、权力和地位不平衡等劣势,但他们仍有博弈的筹码,即阻工(阻碍施工单位正常工作)。因此,在政府和村民谈判时很有可能会出现“囚徒困境” (如图1),亦形成了我们常说的“钉子户”现象。尽管双方都明白同时选择“不合作”作为筹码的时候,对彼此均没有益处,但双方却都不想将自己合作作为双方达成共识的条件,即构成了一个暂时的“纳什均衡”(曼昆,2009)。

出让步。此外,被拆迁者某些时候还会采取一些参运参工 过激行为,为自己谋取利益。

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其在征地拆迁中扮演着两个无法分开的角色。其一,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应尽可能完成所交给的任务。如果因当地政府征地拆迁缓慢,影响了工程的如期完成,结果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当地直接负责拆迁的基层政府。其二,作为基层人民的父母官,应做到为当地百姓争取更大的利益。因此,在博弈过程中,政府存在多面性,既要帮助说服村民拆迁,又要保护当地村民的利益。

由于铁办主要是掌握征地拆迁的资金管理和土地的测量工作,所以在某些情况中容易出现部分官员的权力寻租现象(李钟书、翁里,2004)。诸如在测量土地的时候,可以借用权利进行增减征地拆迁面积以及可以把不在红线内的建筑物测量在红线内,以使被拆迁者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利益。如果铁办寻租现象过于明显或严重,就会很容易引发“蝴蝶效应”,造成的发生。

施工单位除督促当地政府和铁办按时完成拆迁任务外,还会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亲自与被拆迁者进行直接交流,或者为了自身利益与村民联合在一起,共同与当地政府进行博弈。以上分析现按顺序归结为下图(2)中所示。

综上分析可知,被征地拆迁的农民无疑在博弈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征地拆迁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博弈的过程中,应平衡各方受益为目的开展工作,不要因为以己之利,而使得村民怨声载道,甚至引发,那样于国、于民、于己都亦非善举。

三、铁路建设中乡村征地拆迁工作反思

博弈,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并不是一定要分出个你输我赢,而是要达成共赢,即“囚徒困境”中的彼此双方合作的情景。博弈中输赢的标准是彼此心中的底线,如果双方在博弈中都达到彼此最低底线之上,也即形成了共赢。在处理征地拆迁的问题时,勿以己为中心,要做到去“中心化”并懂得“移情”,站在彼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以双方之利心态平等协商,最后达成共识。

为能有效解决博弈的“双赢”和博弈主题地位的平等性,提出以下两个建议:(1)高层负责制。在实际的拆迁工作中,应临时组成一个拆迁小组,此小组有各方派遣具有一定高级职务的人员组成。此组织的建立,可以减弱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并保证信息的时效性,避免了因时差而措施处理时机;同时,也营造一个高层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无形中赋予了拆迁工作的重要性意义。此外,该组织的建立使得主体间的博弈更加的权威化和便捷化。(2)村民自建维权组织。随着传统交往沟通叙事空间的萎缩、传统宗族现象的消失,使得村中很难形成传统乡村那样德高望重的代表,来组织村中的公道和正义。因此,当地政府应鼓励和提倡当地村民建立自己的社会组织,领导者有当地村民自己选举的精英组成。这样,在征地拆迁的协商中,村民自建维权组织作为谈判一方,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村民作为一方博弈主题的地位;此外,因其代表者本身具备村民所给予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所以能使问题解决的解决更加直线化。

此外,针对于征地拆迁中的作者认识到得某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工程规划和建设中应以少占用民用地作为其中一个设计参考标准。拆迁量大,就意味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增加。在以往的的铁路建设中,曾发生过因铁路拆迁工程过大,最后改变路线的案例。(雷松林、赵永来,2006)。(2)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寻租现象是无法规避的社会事实,在道德和自身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我们只能依靠政策、法律和监督等外在的力量来约束。(3)赔偿标准细化。为了避免在处理中产生寻租事件和不公平现象,对于能细化和该细化的赔偿标准,我们应尽量的细化。(4)去除标签化。谈判各方只有站在统一的水平线上,才能公平博弈和协商,才更有利于拆迁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在谈判开始前就给被拆迁者带上“刁民”等不良标签。

铁路建设的农村征地拆迁工作,由于涉及到各方群体的基本利益,关乎农民以后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铁路的安全建设和如期完工。因此,征地拆迁应以公平、公正和公开为前提,以平等协商为手段,以和谐拆迁为目的,协调和考虑各方利益,争取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 卢春房,依法建设规范管理,推进“十二五”铁路建设再创新辉煌――在全路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铁路,2011,1

[2] 罗琳.“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将稳步推进,市场财经观察[J],2011,5

[3] 王英俊、王媛京.沪高速铁路征地拆迁工作探讨及思考[J].四川水力发电.2010,10.29

[4]〔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务馆.1984

[5] 张学浪、戎向东.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流失问题[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8~31

[6] 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 李钟书、翁里.论城市拆迁中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博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4

第5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学生德育;问题;改革思路

学校是培养的人的事业的阵地,做好人的工作,尤其是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是工作的重点。学校的校风、校貌及学校德育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学生德育工作水平的高低。随着社会的变革,各种不定因素的发展,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多,家长教育理念普遍落后,这都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德育工作者,需要根据这些变化的内容,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以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对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所以应把道德教育放在所有教育工作的核心地位。

一、农村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1.心胸狭窄,抑郁寡欢。农村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还是独生子女),更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父母亲生病(不幸身亡)或离婚,致使家庭生活困难,自幼心理受到创伤,变得敏感多疑。遇事好猜疑,甚至连别人的帮助,他们也常常理解为另有所图。日积月累,内心深处形成“意结”而难以摆脱,整日忧心忡忡,孤独无言。最终的结果就是对生活、学习缺乏热情。

2.自卑怯懦,退避畏缩。这在独生子女家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小皇帝在溺爱中成长,习惯了一切事务由大人答理,导致依赖性强,自理能力能差,意志力也很薄弱,抗挫折能力差,一旦遭遇突发状况就不知道怎么解决,如果长期在挫折的心境中成长,就会变得自卑而怯懦。

(二)学校德育方式落后于社会形势的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学校处于明显的领导地位,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德育的服从者。学校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以保证德育工作不出事。在这种德育模式下,学生没有积极性,他们不但不会完全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和生活,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反而以违反学校规章为报复。

(三)学校内部因素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制约

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学校内部德育体制也不断发展。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致使专职学生德育人员数量减少。

2.分配制度不合理。负责学生德育工作的人员工作强度大,但是效果却不是能立竿见影的。在学校的工作量、职称、工资等方面,都不能和其他教学的老师相比,这些都严重地挫伤了德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短期行为。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但是很多的德育工作者却陷入了日常的复杂的事务之中,无暇总结自己的工作,不利于学生教育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

4.学生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知识更新滞后于教育体制的改革、信息化进程的发展,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学生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一)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的因素在德育工作中居于根本性地位。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全面推进德育工作,就必须紧紧围绕人这一主体展开,坚持以人为本,理解和关心教育对象,尊重和发展教育对象,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人才观。爱因斯坦说:“教育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各个方面还没有完全成型,教师切不可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应该增加对学生的鼓励,减少对学生的偏见和歧视。

2.要把学生看做是发展的人,有责任能力的行为主体,将学生德育工作重心从约束、控制学生行为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培养学生的个性,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充分利用校园文体、劳动生活和社会活动,引导他们自我德育、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抗挫折能力。学生还是发展中的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教师要理性地宽容地对待学生的某些错误。不能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贴“标签”,更不能用固定的眼光看学生。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平等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自信,才能赢得成功。不过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进行赏识教育,还要因材施教,本着育人的原则,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实施奖励或者惩罚,以取得最好的德育效果。

(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政策水平、理论修养,工作方式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努力建造一支理论知识过硬,工作有方法的德育工作队伍。

1.健全学生德育部门机构。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因此,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组织进行统筹管理,如可以建立由主管德育的校长任组长的学生德育工作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全校学生德育工作,监督、指导学生工作科(部)的工作,负责审查学生学籍德育工作。

2.要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科室人员的培养。(1)对要加入学生德育部门工作的人员进行优选。要选择那些思想素质过硬,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比较强的人。(2)加强对德育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既要有短期培训,又要有长期培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有业务的培训,既要有校内培训,又要有校外培训,鼓励和促进教师走出去,接受外部新鲜的信息,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3)对参加德育工作的人员实行优惠政策。学校领导要多关心德育工作者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在职称、评优、提干等方面的问题。(4)要加强学生德育人员的考核,奖惩分明,促使他们自觉地探索学生德育工作规律,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创造性地工作。(5)重视班主任在班级德育工作中领头兵的作用。

作者:黄永其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西街小学

参考文献:

第6篇

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1、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向乡、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知识和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拓宽自身知识层面,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继续开展农村调研,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和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同时带头学习,大胆探索带动村里现有的干群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本村村民服务。

2、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解决纠纷技巧。同时,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经常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要不断的学习,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3、坚持记录好个人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工作的内容、进度、成效、收获、不足等,形成完整的到村任职工作日志。

其次,要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在上一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村中的各项日常工作,及时做好各类会议、活动记录,资料的整理、归档等日常管理工作,发挥专长做好网络宣传、计算机维护等工作。做好村务电子化工作,协助村两委继续做好村务公开工作、退伍军人档案以及各种资料、文件录入电脑存档工作,促使村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加大对大汲店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关于村庄的故事、传说,要尽最大努力去和村里的老人探讨,认真记录并录入电脑,为大汲店的旅游业提供文字性材料。

3、为国庆献礼工程大水系十月份的通水工作做好准备,包括河道清淤以及沿河农民生活用水排污口的治理等工作。

4、主动关心弱势群体,继续完善我村困难群众档案,通过个人努力给予他们帮助,并积极联系外部力量对困难群众予以帮助。另外,选定一户困难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5、加强与相关高校的联系,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来村进行社会实践与调研,加大宣传规模,提高层次,加强与高校、企业等的联系和合作。

第7篇

[关键词] 山区农业县 农业机械推广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206-01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中使用农业机械成为必然结果,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必须要加快推广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程度。但现阶段农机推广在我县或山区农业县仍然还存在难以推广问题,难以推广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为解决难以推广问题,首先应明确问题所在。

1 农业机械在推广存在的问题

1.1 农机推广工作思路没有转变

在农机推广方面主要还是以传统繁重的人、畜力劳动和农机单户为主,在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上还是机械数量增长型和管理型为主,推广思路没有很好地向现代农业机械化方面进行根本性的转变。

1.2 经济基础差

山区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故农业机械需更改设计,适应山区作业,但目前的农业机械主要是针对平原地带的农业特性进行设计而生产的。而适应山区农业县的农机具比较少,且价格也比较贵、运输成本也较高,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山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负担[1]。在推广农村机械过程中,因为费用较高,而且山区本身经济基础差,很多时候经济问题属于现实问题,也是农村农业机械推广的大问题。经济基础差不仅仅代表了购买能力差,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同样代表了农村群众“眼界窄”,此类便是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1.3 农民综合素质较差

农村受教育程度较低,很多时候就使推广起来较为困难,这就使得在推广过程中,一方面容易造成农民不接受推广;另外一方面为推广人员讲解多次后农民还是不懂技术要领就放弃推广了。在山区地区,此类问题都容易成为问题。而我县本身就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聚居着10多个少数民族县,民族之间的思想观念存在差异,进而造成了农村群众接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当面对推广农业机械时,便产生了难以推广的问题。

1.4 思想守旧

现阶段,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而且都属于农村的青壮劳力,他们处于人生的黄金年龄,外出务工,进而造成留守村中的多数为老人,此类人思想守旧,受教育程度低,很难接受推广的机械设备,同时也不能理解农业先进技术,便会造成推广工作的难以展开[2]。没有思想的浪潮,如何能迎接崭新的时代,笔者认为不可能要求老人转换思想,或者转换经验,只能通过不断努力的工作来使他们认识到机械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进而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业机械。

2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2.1 加快农机推广工作思路的转变

在发展主体方面由农机户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现代农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转变;在农机科技服务方面,由原来的政府包办向政府支持下的特邀农机技术推广员模式转变;在农业劳动方式方面,由传统繁重的人、畜力劳动,向高效体面的现代农业劳动转变,为其它产业发展替代出更多劳动力;在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方面,由机械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农机经营模式方面,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初步的机械化作业方式向适度规模经营高级阶段的机械化作业方式转变;在发展领域方面,由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业等高效农业全面机械化进行战略转移。

2.2 加大扶持力度

农业机械推广工作落实在实际中,仍然依靠农民购买农业工具,但是山区农村经济基础较差,经济的问题同样影响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能力。为实现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可以适当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户购买农业机械的补助。同样,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通过直接发放资金来鼓励农业机械的使用,也可以在农业机械运输过程适当减少运输成本,进而可以降低农业机械的价格成本,继而使山区农业县的农机推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3 引进配套项目

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根本目的便是为了改进农业生产模式,而现阶段农民往往不能认识到农业机械所代表的先进形式,即使认识到,很多山区地区因为地区特性,很难真正的将农业机械融入到日常使用中。所以笔者觉得可以另辟蹊径,改善农业生产体系,无非是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地方经济,在推广农业机械时,完全可以将配套项目引入到推广工作中,例如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可以和饲养业配合,共同进入到推广工作中,政府可建立试点村,帮助农民认识到先进饲养技术和农村机械的帮助,进而提升农民的认识。在探讨项目时,更应该明确地区特点,引进适合的项目和机械,保证推广工作顺利展开。例如我县可以以烤烟种植与农业机械配合,一方面增强了设备推广工作,另外一方面提升地方经济。

2.4 加强宣传

宣传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推广,更加是帮助农民建立对农业机械的全新认识,可以采取:一方面可以分村、组召开农机推广群众会;另一方面可以依靠电视、网络等公众平台来打广告增加群众对农机推广的知晓率;三是可以张贴宣传画册海报进行宣传;四是定期开展农机运用培训会;五是农业机械的推广部门应该设置咨询部门,方便农民驱除疑惑。同样应该借助政府的宣传平台,因为政府的公信度和公信力都是较高的,而借由政府的名义加强宣传,可有效地增强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信心。

总结

综上所述,文中分析了山区农业县农业机械推广存在的问题,认为问题不仅仅出现在农村认识水平低,而且经济因素也成为了制约原因,故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多方面的解决对策,望为对我国的山区农业县的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可以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 要:目前我国农村犯罪的现状已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些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陇县经验”,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立足于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司法审判的公信力不高,涉诉涉访案件居高不下的现状,适应广大群众解决纠纷的需要,是构筑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的有益探索,是人民司法的宝贵财富。在能动司法视域下,农村犯罪预防工作必须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国家预防――民间预防知识理论体系,在预防措施上必须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能动司法;农村犯罪预防;陇县经验;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1-0078-03

2009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明确提出了能动司法的主张要求。由此,能动司法这一概念正式进入我国司法主流话语,并被认知为我国司法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方式。然而早在2007年,地处陕西西部边陲的陇县就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能动司法”,演绎出了基层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生动实践。

一、“陇县经验”的基本内容

“陇县经验”的“能动司法模式”以稳妥有力地化解社会矛盾、恢复社会和谐为目的,将“坐堂问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依据法律原则和要求,充分运用法律智慧,采取灵活多样、因案制宜的审判方式,达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促进了社会和谐,保障了科学发展。据陇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县法院院长冯华的介绍,“陇县能动司法模式”的主要内容:一是目标四为民,强调司法关注民生、促进民主、服务民建、保障民享的作用,着力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二是理念四转变,强调由真理至上向公平至上、由认知理念向实践理念、由辨法析理向案结事了、由法律智慧向司法智慧转变。三是方式四联动,强调上下联动,实现基层化解纠纷与法院审判衔接互动;左右联动,实现其他解决纠纷机制与法院审判衔接互动;内外联动,实现法官主导审判与当事人主导审判衔接互动;心物联动,实现法官自由心证(主观判断)与法律严密论证的逻辑演绎衔接互动。四是审理四结合,强调法院审判与群众路线、司法政策与法律规则、庭外理案与开庭问案、法律认知与社会认可相结合。五是机制四能动,强调审监、审执、审立、审管能动。六是保障四强化,强化法官调查取证、法官主导庭审、法官修复社会关系、法官促进稳定和谐的作用。七是监督四到位,强调质量考评、法纪监督、道德自律、责任查究到位。八是效果的四统一,强调法律效果与维护执政地位的要求相统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统一,与天理国法人情的要求相统一,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相统一。[1]

“一村一法官”的工作机制是落实“能动司法模式”的核心。陕西陇县法院对2005―2007年来的所有案件进行统计后,按照“驻村法官+参审员+调解员”的模式,在年平均发生纠纷20件以上的村,每村设立一个法务庭,确定一名法官负责联系指导参审员、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在年平均发生纠纷20件以下的村,4至7个村设立一个法务庭,确定一名法官负责联系指导;每村均设立一个法务中心,受法务庭指导。目前陇县法院在全县158个行政村,2个社区建起了38个标准化法务庭,聘请了160名参审员和358名调解员。法务庭的设立使法院职能前移,为参与指导化解基层纠纷建立了新阵地。在各村设立的法务中心,由参审员任主任,驻村法官和民警担任指导员,真正把工作任务和维稳责任落实到村组。驻村法官在具体工作中担任角色:了解社情民意的信息员、联系基层组织的联络员、落实司法惠民的协调员、指导基层调解的督导员、理顺情绪的“消防员”、提供法律服务的咨询员、负责法律宣传的宣传员、做好息诉罢访的防控员。“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的建立,创造了一个完善的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法庭、法务庭和法务中心的工作体系,而这种全新的工作体系对于增强预防农村犯罪的工作能力提供了一种可能。

二、“陇县经验”的犯罪学启示

目前我国的农村犯罪已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是一个有6.7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50%,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犯罪涉及的地域广、人口多,治理农村犯罪的任务艰巨。因此,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犯罪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农村犯罪环境、犯罪主体、犯罪原因具有特殊性,按照一般的犯罪预防措施加强农村犯罪预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加上有些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因而工作实效不大。近些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陇县经验”,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立足于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司法审判的公信力不高、涉诉涉访案件居高不下的现状,适应了广大群众解决纠纷的需要,是构筑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的有益探索,是人民司法的宝贵财富。能动司法是缓解我国社会基础性社会矛盾、应对我国社会纠纷的必要措施。[2]而“陇县经验”式的能动司法,恰恰给变革预防农村犯罪方式方法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启示。

1.建立能动的预防农村犯罪的模式

预防农村犯罪工作的“能动”体现在预防农村犯罪理念上的主动,指导思想上的推动,具体操作上的互动和社会配合上的联动。“陇县经验”给我们的经验就是要进一步坚持预防农村犯罪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预防犯罪职能作用,积极推动对农村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双重矫治的相衔接,消除各种犯罪隐患和萌芽,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犯罪预防工作机制闯出新路子。因此,预防农村犯罪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法院预防农村犯罪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司法化与大众化相结合。

在笔者看来,“能动司法”就是要创造性地建立能动的农村犯罪预防工作机制。在制度设计中,要着眼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挽救,会同政法各部门,主动派出法官、警察与调解员、村干部共同联手,形成农村犯罪预防工作的联动机制,将各种犯罪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最基层,从源头上消除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具体说来,我们可以参考“陇县经验”,借鉴其“驻村法官+参审员+犯罪预防员”的预防农村犯罪的模式,建立农村犯罪预防庭聘请村干部作为参审员,聘请德高望重的村民作为犯罪预防员,使法院的预防犯罪职能前移,扩大预防农村犯罪层面;在各村设立的法务中心,由参审员任主任,驻村法官担任指导员,真正把预防农村犯罪工作的任务和维稳责任落实到村组。

“陇县经验”模式下农村犯罪预防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法官到村里直接参与纠纷矛盾的解决,将“坐堂问案”与庭外理案相结合,就地办案、公开办案,架起一道司法通向群众、通向基层的桥梁。由于村干部、德高望重村民的参与,增强了司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村民乐于接受调解,就极大地促进了纠纷矛盾的就地解决,从而减少了农村犯罪问题的发生。

2.从动员干部到动员人民群众

预防农村犯罪工作是摆在人民法院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年来,法院应对农村犯罪问题的基本对策是动员干部参与预防,但在人员编制有限、工作数量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这种对策根本无法适应。全面审慎地反思这些年来的农村犯罪预防工作,出路就在于将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使他们团结在国家权力的周围,做好预防农村犯罪工作。“陇县经验”的“一村一法官”制度给农村犯罪预防工作的启示,就在于走出一条让人民群众参与农村犯罪预防工作的路子。

陇县的“一村一法官”制度的精神实质是将法官与村民自治组织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国家权力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有机结合。人民法院有国家的强制力和法律专业知识,但不定熟悉地方民情;而村民自治组织对纠纷矛盾具有较强的地方性认识,但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和国家的权威性。因此,两者的结合能有机地将国家权力、专业知识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地方性认同结合起来。面对高发态势的农村犯罪,人民法院必须主动建构以人民法院为核心的农村犯罪预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村民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农村犯罪预防工作的有生力量,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化解于民间。建立农村犯罪预防工作的“一村一法官”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村犯罪预防的能动性。人民法官进驻各村,能够及时了解农村刑事案件的发生情况,便于总结犯罪规律,也有利于为审理农村刑事案件提供可以预防犯罪的判决参考。而总结犯罪规律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中矛盾纠纷的解决,将刑事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农村犯罪预防的社区性。“一村一法官”制度,其实就是社区型的罪犯预防模式。在这种制度下,由代表国家权力的人民法院结合农村的地方性特点,充分利用民间的规则、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让群众自治性组织发挥其功用,吸引和号召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农村犯罪的预防工作中来。在农村“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要比城市亲近得多,因而民众的参与将会显著地促进犯罪预防的实效性。三是农村犯罪预防多元性。相比于一般意义上的司法预防,“一村一法官”制度更能体现农村生活与人际关系的温和性和多元性。对于一般性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可以用人民群众可以理解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预防;对于相对严重的犯罪行为,可以联合多部门和村民联合开展调查分析,为预防农村犯罪提供可行的对策。

3.制度的整合与完善

“陇县经验”的启示就是要对农村犯罪预防工作进行制度的整合与完善。“陇县经验”表明,社会力量,特别是民间力量不仅可以借助,其潜在的能力也是不可低估的。在“一村一法官”的农村犯罪预防工作机制中,法官进村,也就是国家权力介入的目的不是取代民间社会力量在调整社会规范、管理民间社会和预防犯罪中的作用,而在于积极培养、扶持和努力提高基层干部与村民的法治意识和参与犯罪预防工作能力,在基层建构起预防犯罪和早期介入社会纠纷的第一道控防线,实现民间预防犯罪机制与国家司法预防犯罪的衔接。这是一种制度上的整合。与此同时,法官深入农村,有利于在心理上超越对规则至上、国家权力中心的迷信,形成对民间社会规范、地方习惯、人情、常理等的认识与尊重,这会使他们在裁决案件时考量犯罪人所具有的地方性属性,从而作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裁决。而法官对这种地方性知识的尊重,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村民对国家司法的信任,从而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预防农村犯罪工作提供支持。

当然,我们在学习“陇县经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司法能动是在尊重司法规律的前提下提出的。在新的形势下,预防农村犯罪机制必须积极回应社会的需求,追求社会的预防效果,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但是,能动并不意味着司法万能,也不意味着可以罔顾司法规律。二是司法能动需要形成民间社会和司法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协作。“陇县经验”的要求就是更好地动员预防农村犯罪的社会力量,使之与司法预防形成联动。三是“陇县经验”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学习“陇县经验”必须因地制宜。能动司法当前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话题和现实课题。[3]在能动司法视域下,学习和借鉴“陇县经验”,就是要研究各地农村的社情、民情,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国家预防――民间预防知识理论体系,在预防措施上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探索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陇县法院“能动司法模式”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N].中国法院网,2011-07-27.

第9篇

关键词:娱乐场所;消防;监督

中图分类号:TU976 文献标识码:A

一、公众娱乐场所消防监督工作现有的困境

公众娱乐场所火灾事故在发生,既与单位负责人不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责任、部分消费者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有关,也存在某些消防监督执法者执法不严的因素。目前公众娱乐场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层消防监督执法人员配备不足,部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一是大多数基层单位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数量少,而辖区大、单位多,造成部分公众娱乐场所不能严格按要求进行监管。二是部分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从业时间短、业务水平不足,导致执法过程中不能发现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不能提出完善和整改意见,导致火灾事故发生后损失惨重。三是少数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监管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存在私心、贪图小利,对“关系单位”存在的火灾隐患睁只眼闭只眼,不下达整改意见,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

2.公众娱乐场所建筑审验工作不力,消防监督执法程序不规范。一是基层消防单位宣传工作不扎实,加之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单薄,导致建设单位很少主动申报工程审验,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发现时,隐患已经产生;二是地方政府追求经济效益,对个别场所大开绿灯,消防审验工作无法按照程序严格进行,导致隐患的产生;三是个别消防审验工作人员贪图利益、责任意识不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审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执行,致使部分场所产生先天性的隐患。

3.监督执法力度不足,督促隐患整改不力。通过对群死群伤恶性火灾案件调查发现,当地消防部门对这些场所的火灾隐患已清楚掌握,但仅仅停留在下限期整改通知书的层面,单位是否进行整改、整改效果如何,消防部门往往不进一步复查,导致该停产停业的不停产停业、该行政处罚的不行政处罚,甚至部分消防监督执法单位以罚代停、以罚代处,火灾隐患一直未能彻底整改,最终导致养患成灾。可以认为,消防监督执法不严也是导致火灾隐患不能彻底整改在一个主要原因。

二、加强公众娱乐场所消防监督执法效果的解决思路

为了加强公众娱乐场所消防监督执法效果,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强化消防监督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要结合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素质,摆正工作心态,纠正执法过程中的特权思想、利益驱动等突出现象。其次要狠抓消防监督执法一线人员的业务工作水平。将业务培训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并进行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个人晋职、晋衔、晋级及福利待遇挂钩,增强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工作在自觉性。此外,还应建立一定的监督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日常监督执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

2.强化消防监督执法队伍的问题整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公众娱乐场所必须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方可开业,而消防安全检查项目除了建筑审验是否合格、现场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规范外,还包括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能否正常运行、消防安全责任是否贯彻落实、员工是否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以及灭火救援疏散预案是否制定等。因此,基层消防监督执法单位必须建立辖区内每个公众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档案,切实做到发现一处问题、解决一处问题,将火灾隐患的整改落到实处。

精品推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