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美术教学计划

时间:2022-05-05 22:50:03

导语:在初中美术教学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美术教学计划

第1篇

随着我国的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课程也是越来越重视。初中美术绘画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得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牢固,并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最终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初中生每个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特性,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建立起符合学生层次的定位目标,这样就能使得更多的同学都能提高美术绘画能力,牢牢掌握绘画的基础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绘画学习的兴趣。由于初中的学生没有很好地耐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抓住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疲惫程度来确定教学的方式,如果当学生处于非常累的阶段时,此时就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多媒体的课件吸引学生的兴趣,或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外景写生。

2.教师发挥好主导的作用

在进行初中美术绘画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进行写生和临摹的练习。让学生进行临摹的练习主要就是让学生学习别人绘画的技巧,进行写生的练习主要就是让学生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且在这些基础的练习中形成自己的特点,养成自己的艺术特色。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临摹和写生这两种练习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绘画基础的训练。临摹的练习主要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习好的绘画技巧运用到写生的练习中,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临摹的练习时,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侧重情况,研究绘画的技巧,将写生课和临摹课紧密结合。让学生有时间消化学习的知识,加强学生绘画基础的训练,为以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3.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直观的感受

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就是教师给学生进行很细致的讲解,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并且在实际绘画的过程中也不能熟练运用教师所教授的技巧。主要原因就是绘画本来就是很抽象,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给学生进行绘画技巧的讲解,学生是不会完全掌握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选定的具象的物体进行拆分,再根据自己的灵感和想法,在符合美术绘画规则的基础上创作出新的作品。这样做的好处是加深学生对造型理念的认识,也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绘画的同时真正体会到创作所带给他们的乐趣和体验。所以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注重给学生做示范,加强学生直观的感受。

比如说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个画板,并且运用多媒体软件将自己的绘画过程投射到投影上面,给学生示范绘画的一些技巧,特别是比较抽象、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技巧,教师就可以直接通过绘画的过程来给学生示范,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有很好的直观感受。所以说在进行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多进行示范性的操作,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的技巧。

4.注重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

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知识,从而就使得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学习绘画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对于学习方法的培养主要就是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注重学生对事物进行整体性的观察。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大多数都只是注重对于局部的观察,而忽视对于事物的整体情况进行观察,这是观察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对事物的整体进行观察。

第二个方面:结合长期和短期的作业。在对初中生进行美术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布置给学生很多长期的作业,同时也会布置给学生一些短期的作业,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用短期的作业来对长期的作业进行辅导,使得学生一步一步慢慢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第三个方面:做好调整和修改的工作。当绘画的作品基本上已经完成的时候,要注重对绘画的作品进行调整和修改。此时学生要对作品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对比,同时检查绘画作品的画质效果以及整体的感觉,观察作品的空间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画面主次的虚实是否符合主题,一旦发现不好的地方就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5.注重作业的批改

5.1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批改的方式,比如说面批、学生互相批改、自己批改等方式,评价的标准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这样就真正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根本,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在不断的批改过程中得到了逐渐的提升,这样就能够达到了批改最原始的目的。

5.2 丰富评价的内容。一般传统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只有简单的对错或者是分数,并没有批语附在作业上面,此时学生就不知道高怎么改进自己的作业。所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业的批改时可以丰富评价的内容,比如,可以这样来表达:"你的作品总体来说构图很好,但是没有很流畅的线条,如果以后能够多观察,大胆画出想要表达的东西,使得线条流畅,这样你的作品就非常优秀了!"

第2篇

一、课堂设计要注意过程的顺序性

美术教学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创造的表现能力以及艺术评价能力。这就必须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完成,需要教师去优化课堂设计,它必须是科学的、新颖的,同时也是有实效的。

美术教学,前者为“美”后者为“术”,两者互为作用,怎可截然分开。如七年级第十四册《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如果按先概念再因素后法则的顺序讲解,必定违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规律,效果不会好。如果教师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些立体图像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分析出构图因素,归纳出概念,学生便得到了了解、获得。再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立体物象的结构形态和体积量感等要素以直接的动态的方式和最清晰的剖析表达出来,以此来认识构图的可变性,引出构图法则,了解重心、均衡、和谐的道理。同时其他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构图形式简图,由于课堂形式新颖,图片的感召力强,容易引起参与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的表现心情益于言表,得到了获得。然后以学生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用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代替美术语言的表达,以手绘线图像的基本方法为轴心,辐射生活中涉及造型和空间艺术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区分不同形式的构图,深化所学的知识,启发认识构图的作用,得到了回忆、概括。

这一课融入启美、益智于其中,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感性到理性、具象到抽象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把握住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而课堂效果很好。

二、课堂设计要重视兴趣引发和气氛培养

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深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一种注重人的兴趣、情感、精神、活力得以提升和释放的整体行为过程。兴趣的提高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学生的兴趣,一部分是由自身审美素质激发的,主要靠教师优化教与学的气氛而诱导引发,这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如七年级《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先让学生收集一件民间工艺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再利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优美的音乐、多彩的画面镜头,把同学带入一个美丽的色彩世界,让同学从欣赏中学会审美,在技能表现上跃跃欲试。这种多媒体进入课堂,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活了,活跃中有智性开发,动的过程中有美的创造,把教与学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变成了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其收效是很大的。

三、课堂设计要突出审美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美的欣赏能给想象插上翅膀。作业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它只不过是想象的媒体、想象的“引发剂”,欣赏者由看到想象就是一个创造,这个想象过程就是审美过程。蓝天会使人想到大海,想到晴朗的天空;五星红旗,会使人想到祖国、黄河、长江,无数的先烈为此牺牲了自己,无数的华夏儿女多么希望它在各地飘扬……这种想象需要教师的引导,艺术的眼光、创造的想象是培养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结合起来。如七年级第十四册《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一课中,笔者教学设计的大框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分析手袋、背包的种类样式与人的审美心理趣味的关系,激发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对这类产品的不同造型特点与不同的人文文化背景有所认知,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结构独特、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设计要注意巧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第3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学校课堂,对传统教学方式产生巨大冲击,也为现代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初中化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又偏记忆的学科,多媒体的出现与应用使初中化学课程进入新的阶段。针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根据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初中;化学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质量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课堂效率的提高,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根据现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希望能提高初中化学课堂质量。

一、多媒体在初中化学中应用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件、图片、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一种更容易让大众接受的形式传达出来。化学是一门涵盖面广、信息庞杂的学科,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强大优势,让学生在现代化设备的帮助下吸收最前沿的知识,拓宽初中生的视野,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教师应用多媒体的意识薄弱。

尽管目前很多初中学校在教室中配备了多媒体仪器和设备,但很多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识不强,导致现有的多媒体技术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许多老教师没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多媒体技术不能帮助教学,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由于会耗费老师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一些教师不愿制作课件,因此就放弃了多媒体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2.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

由于多媒体包含计算机、音频、视频等多种技术,所以对教学设备要求较高。但现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初中学校都配备这些技术设备,一些偏远和贫困地区甚至还没有多媒体,即便一些教师想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由于现实的种种原因无法实现,不能有效开展多媒体教学。

3.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中的具体应用比较极端,两级分化严重,一些教师是利用多媒体意识薄弱,而有一部分教师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相比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降低知识难度,通过放映视频或幻灯片等形式,直观清楚地表达出教师想讲解的内容。而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所有讲解的内容都靠多媒体完成,而教师自身扮演播放视频或幻灯片的角色,这种情况下教师失去了对课堂的掌控权,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降低课堂效率,没有正确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意义。

4.化学实验缺乏。

自从多媒体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应用以后,许多教师都将应该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搬到多媒体上进行视频放映。由于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许多实验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如果只是单纯放映视频将达不到教学效果,导致对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不清,所以多媒体技术的视频放映并不能完全取代化学实验,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1.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多媒体的出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不仅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掌握先进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接受新的知识和技术工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职责。

2.软硬件配合。

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软硬件相互配合,所谓的硬件是指多媒体教学中必须的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软件是指计算机等相关运行程序的教学课件。初中学校要加强对软硬件设备的管理,重视对先进硬件的采购,以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同时还要配备专业的初中化学教学软件,提供系统的初中化学知识。

3.正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其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才是课堂的实际掌控者。教师要正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既要认识到多媒体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进行教学。要根据自己实际讲解的内容选择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并采用多媒体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只有正确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课堂质量。

4.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是一门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奥秘和原理,在头脑中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如在实验前放映实验视频进行预演,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有大致了解,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保证实验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和实验安全。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降低知识难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尽管初中化学在应用多媒体时存在诸多问题,但依然要发挥多媒体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巨大作用。

作者:张丽红 单位:长春市第七十中学

第4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教学

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说过:美在民间永不朽。民间美术资源作为我国美术教学重要资源,集中表现了我国民族精神和气魄。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深知民间美术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欣赏民间美术资源,打开美术教学创新空间,激发学生美术创造欲望。

江西美术出版社的教材编写试图从生活视角看世界,遵循“生活逻辑”将美术生活化,给了教师更多的教学自由,学生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享受美术,感受美术生活实践机会,体验美术生活趣味。如,风筝作为一种民间美术资源,在《五彩缤纷的风筝》一文中,为了让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常识,尝试制作设计风筝的过程,了解民间美术的审美特点,在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有关风筝的问题,拉近课堂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主动思考、认识风筝。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向学生展示风筝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有关风筝历史,欣赏风筝图案,观察风筝构造,鼓励学生尝试放风筝。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讲解风筝的轮廓造型和构图,选择具有表现力、多变的造型,利用空气动力性能以及结构需要,选择学生认为美的风筝外形,成功处理风筝外形,突出风筝特点,构建风筝“硬造型”,表现民间艺术效果;设计风筝“软造型”,增加风筝能动活力,加强民间艺术效果。同时,也要处理好风筝造型、空气动力、结构强度之间的关系,统一考虑设计风筝外形。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卡纸、课件、颜色、木条等风筝制作工具向学生展示、演示、讲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学生则可以从自己放风筝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美术学习兴趣,通过在课堂简单设计制作风筝,构思风筝设计图纸,掌握风筝制作选材、裁剪、糊等工艺,了解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体验民间美术资源价值。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不同深广度的教学活动,创设美术生活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知、体验,紧抓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和学生共同寻找美术文字、图像,通过探讨学习民间美术资源,掌握生活中美的特点、规律,将生活美、民间美和教材相结合,冲击学生视觉,洗涤学生心灵,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生活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美术学习规律,提高美术综合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激发兴趣;英语教学;提高素质教育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在英语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英语课堂增加了生机与活力,它的优越性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多媒体需要教师提升知识面的,因为多媒体需要教师学习原来在英语专业基础上,没有接触的技术手段,对于不断更新的多媒体技术要与之同步,要根据发展的形式,完善自身的技能。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纳入多媒体教学,对科研和教育都相应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其中的学习更是不可缺少的,一定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在多媒体使用方面也要趋向于专业程度,对多媒体的应用要大力研究,教学的方式要得到优化,让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得到提升,进修的方式也要不断的更新,让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让教学的经验能够拓宽。那么,如何巧用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就来谈谈我的几点经验总结。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器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英语,才能使整个班级的气氛活跃起来。才能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坏境中,更容易学习知识也更乐于学习知识,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多媒体正是因为具备了图、文、声、像的特点,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具有优越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二、巧用多媒体,增强语言情景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境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关键是要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在这堂课上活起来。多媒体教学环境一般是指由多种媒体设备组合而成的综合教学系统,一般需要的设备可能包括:多媒体电脑主机、投影机、音箱设备、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视频实物展示台、投影幕布(或者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人一台电脑的局域网环境)等。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一台电脑和一台用作显示的电视或者投影幕布,或者传统的录音机、实物投影等。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突破语言重点、难点

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更愿意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使他们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动态图片展示单词,结合Flash文本、图形的缩放和平移,变换颜色等方法,达到容量大,速度快的效果,通过强烈的刺激作用,使学士把不易掌握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例如,在学习学习初三上册第六模块的语法-前缀和后缀构词法时,在课件中通过颜色变化这些词,让学生加深印象,理解巩固,认识到通过添加前后缀的形式来扩展词汇。和第二单元,每个模块有复述这一环节,如果老师在黑板上,与浪费时间相比,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一定影响。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课件,在每段内容介绍幻灯片上的表格,让学生按照提示的形式重复,不仅突出重难点,又节省了时间和效率。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加课堂密度和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英语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发挥多媒体优势,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及个人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合理使用多媒体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①工具性原则。②服务性原则。只有遵循上述两条原则,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才能摆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正确位置,有机整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才能强烈的时代特色使融入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

五、结合影视作品比较鉴赏,加深理解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教材让学生学会的过程,而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现在的初中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其中有一部分都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借鉴运用这些资料,引导学生在比较欣赏中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充分体会文学作品能激发人的想象,利于读者对人物形象进行再创造的特点。这样课内外结合,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认识了英语作品的魅力,从而更乐于走进英语。研究表明,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再现性和形声性的特点,在学生接受的单词信息总量中,视听结合,有助于学生获取94%的英语信息;视听结合记忆,3小时后学生能记住90%,3天后学生还能记住75%。同时,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思考的动机和求知的欲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能够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利进行辅助教学,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教学内容,发挥现代科技的真正作用,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纳入多媒体教学,对科研和教育都相应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其中的学习更是不可缺少的,一定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在多媒体使用方面也要趋向于专业程度,对多媒体的应用要大力研究,教学的方式要得到优化,让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得到提升,进修的方式也要不断的更新,让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让教学的经验能够拓宽。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 水彩画技法 感悟

初中美术课水彩画部分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掌握水彩画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技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范画、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方法:干画法第一次涂色干了后再涂第二遍色,这样重叠着色下去即为干画法。此法不流、不混,可以从容作画;缺点是表现力差一些。湿画法头次上色未干就接涂第二遍颜色,反复接涂下去即成。此法画时比较急,需要学生有控制水分、时间的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之后运用才行。干湿并用有的地方用干画法,有的地方用湿画法。此法有快有慢,表现力强,中学生易于掌握。在整个水彩画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传授干湿并用法,以求收效快、效果好。

一、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干湿并用法,胸有整体,局部画起

所谓胸有整体,是指学生除了要有必备的素描色彩基础外,还要有对画面的整体构想:色彩基调,远、中、近、大层次关系等。局部画起,是指把画面分成若干部分逐个完成。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精力集中,绘画范围缩小,水分和时间容易控制,干湿画法并用得当,从而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水彩静物写生是室内水彩画基础训练的最好方法之一。在静物写生之前,可先指导学生做几次静物范画临摹,意在使学生熟悉工具,认识各种画法,体会水彩画的特点。写生要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起笔要细,形体准确,高光、反光、明暗交界线、投影等都应尽量交待清楚,暗部和投影要少量涂点铅笔线条以示位置,上色时心中有数才能涂色不乱。

2.画前先在纸上刷一遍水,目的是让纸吃水饱和,必要时可以刷两遍,这样纸不易干燥,干湿画法便于施展。

3.先画背景(一般指衬布),优点是不乱、不花,整体效果好。背景争取一气呵成,整个画面的基调便得以确立。

4.画物体时要一个一个完成,这时采用湿画法比较得心应手。例如画一只梨,从亮部开始,留出高光后涂淡黄色;未干时迅速涂中间调子土黄色,使之与淡黄色相接自然晕合;趁其未干再涂褐色与土黄色相接,晕合后未干时再涂灰绿色于反光处,或者再涂衬布色于反光部分作为环境色的影响。这样,此梨的画面便基本完成了。

5.整理画面尤为重要。局部画法往往容易使画面出现“碎”的现象及层次上产生误差感。所以应要求学生充分重视整理,学会调整画面。前景物体当实,可以用线条来提形(在物体的关键部位狠提轮廓线);后边物体当虚,尽量在形体和色彩上减弱,以获得层次分明的效果。画面单调的,可适当增加环境色,以增强色彩的丰富感;画面色彩花而

乱的,需要在基调的范围内整理,使画面更加和谐。

水彩风景写生是色彩写生的重要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也是进一步掌握水彩画技法的极好机会。这部分教学中,构图、起稿、刷水同静物画法一样,但风景画作画顺序的特殊性是由上往下、从远至近、从左向右进行。在写生之前也应指导学生先临摹几张范画,这有助于学生领悟概括自然的三个层次(远、中、近),并能熟悉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画法。写生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重指导:

1.写生开始要先画天空,力争一气呵成,这样整体基调和气氛便已确定,其它景物的色彩应向基调靠近,以促成色彩协调之美。

2.待天空色未干时迅速画出远山或远树,使之与天际相接的部分自然晕合。这样既可使远处朦胧、深沉,又符合近实远虚的规律。

3.从左到右,每画一个物体前再刷一次水,以防户外气候干燥、湿画法难以进行。例如,水中倒影里的房屋、树木都要趁湿把各种颜色接涂,自然晕合渗化,使倒影里面的形朦朦胧胧。等到全部干了的时候,用干画法轻轻画上几道水的波纹,此时倒影就显得真实生动了。至于岸上的房屋、建筑等宜用干画法描绘,使之坚实、挺拔,并和水中倒影形成鲜明对比。

4.主体部分应重点刻画,以使画面具有凝聚力,从构图的位置、色彩明快的程度、形体刻画的入微等方面增强其感染力。在让学生知道自然界分成远、中、近三个层次之外,还应让他们懂得艺术有主次之分。即学生在掌握水彩画技法的同时还要学会艺术处理画面的空间。

5.风景画的整理仍是重要的一环。局部画法有利于水分的发挥,湿画法得以充分的利用,但副作用是易“碎”,使整体画面受到影响,故需要从层次和色彩关系上调整一下,画面就基本完成了。

二、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操作的几个重要环节

1.学生欣赏范画,教师要逐张讲解其画法及色彩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样式、特点,并告诉学生为了保持水彩画的透明、明快,调色时不宜过多,涂色时尽量一次完成,最多也不能超过三次,否则画面就会脏乱。临摹时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以及调色和控制笔中水分的方法。

2.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时,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部分景物,边画边讲:应该怎样画,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明确了写生的步骤,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

第7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很多的农村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到冲击:他们在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同时也认同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优越性,知道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虽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但适时适度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却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而达到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促进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理想的教学模式,使之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是摆在我们农村数学教师面前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

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们大多仍采用以静态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展示为辅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上课使用课件的情况只是极少数。以笔者所在的农村初中为例,虽然学校的每间课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平台和电子白板,但大约一半左右的数学教师是完全不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的,这些昂贵的多媒体设备在这些数学教师的课堂中只是发挥了实物展台的作用。

(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在农村地区,由于许多学生的家长都进城务工,因此留守儿童较多。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全校接近一半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较城市而言,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普遍不够重视,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无力对其进行辅导,因此造成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生源质量较低,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二、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促进农村中学数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巩固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了两个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一个是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的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的内容的70%。数学多媒体课件由于文、图、声、色、像并茂,它作用于学生的主要是视听结合的信息。因此,它很符合学生接收信息和贮存信息的规律。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枯燥乏味,很多农村初中学生有怕学、厌学的心理。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数学课堂的表达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可以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学习障碍”,如数学中抽象思维障碍、逻辑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等等。多媒体教学带来了声音、图象、动画,从而使学生产生想学、好学的情绪,这就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进而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助于增加课堂上的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尽管教师在备课或制作课件时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但在课堂上却带来至少两个方面的益处:一是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或教学容量得以增加,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和有效;二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注于教学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内容的讲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举隅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新课程人教版必修课中《三视图》,三视图的学习对于学生空间想像力以及直觉推理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想到了庐山的险峻和美丽,于是笔者选择了两副气势磅礴的,最能体现那首描写庐山诗句的图片放在了ppt首页。

读诗并思考诗人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对你有什么启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

(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山中看,注意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对比直观图是一个方向的平行投影,引出三视图,板书课题。)

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于是,三视图这节课在震撼与美丽中开始了。学生们探讨热烈,研究气氛浓厚。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中充满了运动过程,好多概念表达的就是一种动态的观念。这些概念表达的都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用“动画”来表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运动和变化的图形”要靠在黑板上“画”出来,教师只能使用一幅静态图形引导学生们去想象。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实现对动态过程的描述,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生动的、明显和自然。例如,在讲利用面积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教学时,因为涉及组合图形的割、补、拼、凑时,存在分割、移动的方法,有的解法还不唯一,如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很难向学生表达清楚,这时多媒体课件教学体现了它的优势,将组合图形分析得清晰、透彻,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是指人们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抓住问题的实质。学生在学习数学所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学生调用各种感官,通过创设情景,依靠思维去理解新的知识,在几何知识教学中,如果把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8篇

【关键词】 多媒体 初中化学教学 实验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245-02

多媒体的运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以讲述为主,有些内容无法描述的情况。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使教者潇洒自如,学者轻松愉快,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如何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以下是本人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粗浅体会:

1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1 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用多媒体教学,将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保持高度的兴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CO2的性质”的教学中用多媒体播放一个人牵着一只狗进入一个山洞,狗先倒地,人俯身下去也倒地的情节,让学生来讨论解释从而获得CO2的相关性质。这样做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致使学习激情高涨。再如:在对《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探究时,因农村很多地方没有自来水,不太可能到自来水厂进行实地考察,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先观看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整个流程,达到直观教学的效果。

1.2 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加教学容量。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加快了学习进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造参与式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将教学内容中的示意图、表格、例题、习题和内容总结等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在教学时,就可以减少板书、板画的时间,从而把教学内容讲得更加透彻、更加生动活泼。多媒体的使用还可以代替教师的部分讲授,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形成性检测,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编制习题,课上集体练习,及时出示答案,并合理设置声音、动画,增强了趣味性。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习题,大屏幕投影非常清晰,比用小黑板出题直观生动得多,而且教师在分析讲解时完全是动态的,故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大大地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1.3 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1.微观粒子运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使教与学更易于开展。如:⑴通过动画,可以模拟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可以再现氯化钠、氯化氢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2)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等内容比较抽象,讲授时描述也比较困难,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将H原子、O原子、Fe原子、Ar原子等原子结构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这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使学生看到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并且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原子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多媒体来模拟化学反应原理使抽象的内容形象直观,这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2.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极危险、大污染、无法实现的条件等),对实验教学进行有效补充。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有些实验(有毒、有害、现象模糊以及较难完成)受到条件限制有某些不足,这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视频播放等手段来弥补。如氯水分解反应速度非常慢,课堂上难以演示;再如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都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又如Na与H2O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并通过帧数控制定格在几个特殊阶段,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的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再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较大,很容易造成中毒事件。如果改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又可以避免对师生身体的损害。采用动画模拟,可以直接将实验过程显示出来,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2 化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2.1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不能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前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不能排斥和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只能辅助传统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如只突出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形成“奢华”的课堂教学,忽略了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授课中的教学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2.2 不能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取代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师不能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代替所有实验,应该想办法用课件弥补不足。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认为这样成功率高,节约时间。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不可取代的,用多媒体来实验,没有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更不能使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弱化了部分实验功效,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重要的实验还是应该尽量去亲自演示,长期用课件代替实验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3 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不要刻意追求动画、图片、音频等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只能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动画的演示。比如在讲有机物,如乙烯、甲烷等的结构时,就可以利用动画从各个角度让学生观察,这样能把微观的结构很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动画越多越好,过分强调这些,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喧宾夺主,冲淡重难点。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空间。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利用多媒体,并与传统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真正起到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的目的,这样才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开创教学史上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毕广吉.《多媒体教学课件丛书.化学分册》.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年01月01日.

[2] 王玉勤.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误区──对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的反思.《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18期.

[3] 李秀珍.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教学与管理》2004年第24期.

第9篇

关键词:整体布局;颜色填充;线条;构图

一、注意整体的布局

一幅画的整体布局非常重要,这也是给观看者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幅画整体布局不合理,那么其他的优点再突出也会被抹杀掉;而如果一幅画整体布局合理,那么将可以起到掩盖其他缺点的作用。这就好比一间房屋,我们一进门,视线会自然转移到地面,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很整齐,地面也很干净自然会感到很舒服。试想,如果房间中的其他东西摆得很整齐,但是地面上却有一些垃圾,那么给人整体感觉还是会比较乱;反过来,如果其他东西摆放得比较乱,而地面非常干净,就不会感觉房间乱,反而会给人造成一种整洁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其他细节性问题,我们的注意力首先会被整体所吸引。因此,对于一幅画来说,整体布局的作用自然就无需多言。

那么,如何进行整体布局呢?或者说怎样的布局算作合理呢?(1)所有的意象都在其应该在的位置。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最好不要尝试现代主义的画风。一方面我国并没有这样的传统,另一方面,艺术造诣和绘画功底达不到一定的高度而贸然尝试可能会贻笑大方。所以,学生在开始的阶段最好还是按部就班,恰当地安排近似的描画。在画山水画时,不要将山画得过大而水画得过小;在画人物画时,最好放入到一定的场景中等等。总之,要恰当安排;(2)要多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对于山水的描绘应该留出多少天空的位置等。多观察,将生活中的情景与绘画结合,这样在作画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二、颜色与填充度的协调

一幅画的颜色搭配、亮度以及填充度等对于画面整体感的好坏至关重要。一副好的美术画作在配色上一定是经过细致思考的。比如说,一幅画立意于“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那么画面整体就要呈现出淡淡的黄色,其中天空浅蓝,土地深黄,中间部分作为过度来调节,让人看后就可以联想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图画;而如果是关于“极地登山”的立意,则要以南北两极皑皑白雪的白色为主体,通过科考队员或登山者的衣服颜色凸显人们为国家探险或挑战自我的伟大等。一方面,作画者要通过颜色来实现作品的美观效果;另一方面,要通过颜色来渲染某些气氛,以引起观者的某些情感共鸣,达到内涵深刻的目的。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颜色的填充使画面更优美,至于引发人们思想共鸣等则不必强求,随着学生阅历和知识的增加,再要求学生给画上色的时候考虑观者的感情。

对于颜色的透明度也要注意,透明的画法通常可以带来以下几种效果。(1)可以透过画面的主体颜色突出某些意象。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在山水画中,可以将空气的透明度降低,营造出云雾缭绕中露出山顶高塔、或寺庙一角的画面,从而突出塔和寺;(2)可以通过透明度的变化引导观者的视线。一般来说,当一个人看某一幅画时,通常会按照颜色深浅移动目光。在一幅画中,通过透明度的降低或升高,引导观者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看,然后将画中最关键的意象放到画面延伸的末端,以引起观看者的注意。

三、线条与构图

一幅画中总会有许多线条,这些线条可以是自然的线条,比

如,房屋、街道等延伸出的线条,也可以是人为的线条,例如,人的侧脸所勾勒出的线条等。这些线条对于反映一幅画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画面中的线条判断该画作者的基本功。

在作者勾勒线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几点。(1)不要过多过杂。画街景时尽量采用平直的线条,可以适当使用弯曲的线条,但是不要过分采用。线条在交叉的过程中要掌握好位置,否则相交处可能会不协调。(2)尽量使用自然的线条。如上文提到的房屋、街道等,会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整洁。山水画中也可以使用山川、河流的线条等。

构图对于一幅画的整体感觉也很重要,这既取决于画的类型,也取决于作者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其实,绘画在一定程度上与摄影有较大的交集,因此可以借鉴一些摄影的构图方式。下文举几例。(1)如果是风景画,山水相间,最好采用线性构图。也就是说河流的方向最好是按照整张纸的对角线延伸,这可以给观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而山则要考虑山顶上留出多少空白才不会让人感到压抑。如果有湖泊,最好画出山在湖泊中的倒影等。(2)对于人物画则要考虑性别、年龄、职业等多种因素来构图,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凸显其特点。比如,女性的面部曲线要柔和,而男性则可以刚毅一些,以突出棱角等。

总之,小学美术绘画能力的培养要从整体布局、颜色填充以及构图与线条的多方角度去考虑。以上只是最基本的一些绘画基础知识和技巧,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要凭借自己的感觉去尝试,区分不同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不断去感受,才能达到提高绘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