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4:58:02
导语:在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1-0054-03
【作者简介】高蕊(1990-),女,四川眉山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
陈鹤琴认为,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1]因此,幼儿教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一致。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幼儿园如火如荼地展开,成为家园共建的重要平台。然而,在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家长参与度浅、参与范围窄、参与有效性不足等方面。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论述家长积极参与家长开放日活动的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家长参与有效性和深度的策略。
一、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形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幼儿园可实行家长开放日的制度”。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指幼儿园在每学期特定的一天邀请家长们走进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观摩、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2]具体而言,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其他家园活动(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是体现家园共育思想的重要形式,是在促进幼儿发展、增强亲子感情、加强家长与教师深入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通过自我学习获得提升的有效途径。家长开放日活动从时间上可以分为每日开放、每周开放、每月开放、每学期开放;形式上包括家长观教、家长参教、家长助教、家长执教和家长评教;效益上包括家长获益、教师获益、幼儿获益。[3]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两类七个等级,第一类是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第二类是成长需要,包括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这些需要出现的层次由低到高,只有当较低一级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层的需要才会出现;各层需要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是由大到小的;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水平,后三种属于成长需要水平。[4]
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对于满足幼儿、家长、教师三方的需要都具有重要价值。对幼儿而言,开放日活动可以缓解他们分离焦虑,满足他们对亲人的依恋,增强他们的安全感,让孩子在父母亲人的陪伴下得到归属感并获得爱。对家长而言,幼儿园的热情邀请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家长被尊重的需要,让家长感受到自己是受到欢迎的、是有能力教育孩子的,从而增强家长的自信心,并且家长也在活动过程中满足了求知的需要,逐渐获得了自我实现。对教师而言,家长开放日活动这一平台,能够让家长更加了解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加双方的互动交流,增强家长对教师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教师通过对活动的筹备、组织和反思,能够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推动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自我实现。
二、家长参与幼儿园开放日活动的现状分析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家园联系逐渐被提到幼儿教育议程上来,有关幼儿园家长开放日的研究也陆续出现,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开始意识到“教育合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具备教育意识并且教育能力也不断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做幼儿教育的“旁观者”,迫切要求成为“局内人”,希望走进幼儿园,与教师、幼儿园合作,更加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由此,家长开放日活动应运而生,成为家长、幼儿、教师三方互动共进的平台。
为了促进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有效进行,我们参照华东师范大学李生兰教授2006年对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调查研究,结合我们2012年对四川某市8所公、私立幼儿园的走访与调查,发现家长参与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家长参与过程的形式化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即家长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走走看看,没有真正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之中。如在某幼儿园,教师表示“因为怕家长的到来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会让家长在教室外通过玻璃观看,或者集中坐在教室后面”。这种做法不仅造成了家长与幼儿在空间上的分离,也隔断了亲子间互动和交流。当教师在与幼儿进行教学活动时,家长被排除在外,不能在与孩子的亲密交流中了解他们的发展动向,也不能在与教师的即时交流中获得提升。因此,很多家长反映不知道该看什么,也不知道怎么看,遇到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二)家长参与内容片面化
调查还发现,家长们会较多参与开放日的过程阶段和评价阶段,而较少参与活动的设计、筹划、准备阶段。在一般情况下,开放日都是由幼儿园事先确定活动时间,教师拟定活动计划、布置环境、准备活动材料,然后向家长发出通知或邀请。将家长排除在活动准备环节之外的做法,实质上是忽视了家长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价值。教师总是担心家长没有充足的时间或者不愿意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但在与许多家长沟通后我们发现,家长是很希望参加幼儿园活动的,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应该明确,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麻烦制造者”和“敌人”。家长有效地参与活动的准备和计划阶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拓宽活动主题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其次,能够增强家长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与幼儿园配合;再次,可以增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了解、沟通和协作;最后,还能够丰富家长的育儿经验,提升他们的育儿能力。
(三)家长参与程度的浅显化
家长开放日活动从形式上来看,包括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角活动、自由活动、体育活动、参观活动等;从内容上看,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数学、艺术、综合等。在大多数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教学活动、综合活动仍占主导地位。[5]这与家长注重智育、注重教师的“教”有很大关系。这两种活动都是以教师的组织和设计为主的,活动的计划性、结构性相对偏高,家长发挥教育主体地位作用的机会十分有限。
(四)家长参与性别的失衡化
通过我们对8所幼儿园的100名幼儿家长关于“谁经常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家长开放日活动”问题的调查后发现,在参与开发日的家长中有49%的是“妈妈”,14%为“奶奶”,13%为“爸爸”,12%为“外婆”,6.6%为“爷爷”,4%为“外公”,其他人占2%。由此可见,女性家长参与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人数远多于男性家长。如,某教师在访谈中说到:“家长一进教室坐下,我们放眼望去,大都是妈妈、奶奶、外婆,而爸爸、外公、爷爷很少来参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现代社会男性背负的经济压力大,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少;二是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富有耐心,也更喜欢这种“聚会”式的活动。但对于幼儿而言,男性家长的参与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建立性别角色意识,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三、提升家长参与幼儿园开放日活动效果的策略
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使家长积极而有效地参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们从家长、教师和幼儿园方面来探讨提升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的策略。
(一)家长的角度
首先,家长应明确自身在开放日活动中的价值,提升参与意识,这是促使家长积极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有的家长对于家长开放日没有正确的认识,将家长开放日当作是单纯的玩乐活动,可去可不去,不了解这一活动对于自己和孩子的价值。尤其是男性家长,更应当明确自身对孩子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家长还需确立在开放日活动中“局内人”[6]的地位。在活动开始前,家长作为计划制定者、协商者、倡导者、筹备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教师一同确立目标、选定主题、选择内容、制定计划、布置环境、准备材料,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在活动过程中,家长要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和学习者,帮助教师组织好开放日活动,在活动中积极与教师、幼儿互动交流,收获经验,提升自身的育儿能力。在活动结束后,家长还应成为活动的评价者、反思者、研究者。评价应包括三方面:评价幼儿是否在开放日活动中获得了发展;评价家长自身是否与教师和幼儿进行了有效互动,收获了育儿经验;评价教师是否成为了家长与幼儿之间联系的桥梁,帮助家长解决疑惑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二)教师的角度
教师应明确认识到家长是自己的重要合作伙伴,相信家长愿意且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切忌把家长当做“敌人”和“麻烦制造者”。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与家长共同制定开放计划,进行筹备工作,并邀请家长布置班级的环境,让家长感到自己是受欢迎并且重要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对家长进行适宜的指导,提升家长参与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还应注重与家长的平等沟通与交流,相信家长的教育能力,提升家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家长参与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共同交流探讨,总结活动经验,让家长在教师的支持中获得进步。
(三)幼儿园的角度
出于维护稳定的教学秩序和幼儿园软硬件设备资源现状的考虑,我国的幼儿园虽不能做到“天天向家长开放”,但应尽力做到“欢迎家长来访”[7],为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提供可供实现的平台,切忌把家长阻隔在园门之外,阻隔在幼儿园的教育之外。首先,在选择家长开放日的时间上,幼儿园应充分考虑家长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尽可能照顾绝大多数家长的时间,协调统筹,让多数家长有机会参与其中。其次,在园所环境上,幼儿园应当完善园所硬、软件设备资源,尤其注重对教师的培训指导,充分利用园外场地和资源,[8]让家长开放日活动能够更加高效、顺利的进行。最后,幼儿园可以把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幼儿园的科研活动有机联系,以开放日活动促科研,以科研成果指导开放日活动,促进家长和园方的共同进步。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形式,家长的积极有效参与,对增强亲子感情,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促使家长自我提升,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等具有重要作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家长的积极、有效参与,家长自身以及教师、幼儿园都应为家长的参与提供机会和平台,解决现阶段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真正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做好家园共育,让幼儿、家长、教师、幼儿园凭借开放日活动的平台各自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发展天地。
【参考文献】
[1] 张毅龙主编.陈鹤琴教学法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生兰. 园长在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的角色探析[J].上海科研,2007,(11).
[3][7] 李生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 李生兰.家长开放日活动形式与内容的现状研究 [J].幼儿教育,2007,(10).
现在许多家长开放日活动还局限于幼儿园一方做导演,家长在活动中的参与过程和评价略多,而在活动的设计安排、统筹规划上的参与比较少。大多数时候,都是由幼儿园、教师确定好活动时间,制定好相关的活动计划,做好相关的活动准备,然后向家长发放通知和邀请。在整个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更多的是受邀请的角色,更像宴请活动的出席嘉宾,按时参加活动即可。这样其实存在许多弊端:时间上单一导致有的家长工作忙,安排不过来就只能放弃,取而代之让家中的老人来参加;内容和准备上的被动,使得家长在开放日活动中缺少主动参与性,对整个要参与的活动十分陌生。总体而言,我们在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的尺度上还不够放手,没有将家长拉入到这个活动的组织中来成为有效的合作伙伴。
二、家长参与“深度”尚显不足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许多时候家长的参与还只是流于形式,在整个活动中,虽然冠名是家园活动,但家长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走走看看。大多数家长是抱着看看热闹的心态,只带一双眼睛,只关注自己的幼儿,只想简单了解幼儿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没有真正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教师一直处于领导地位、主动地位,家长则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地位。甚至于在活动中很多家长反映自己在活动中不知道该看什么,怎么看,怎么参与,遇到问题该怎么做。总而言之,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参与的深度还不够,仍处于“局外人”的状态。
三、选择内容“角度”缺少新颖
幼儿园平时的―日生活还是很丰富多彩,包括教学、游戏、区角、生活、体育等活动,然而在现阶段许多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形式中,教学活动仍占主要位置。这主要和教师的畏难情绪有关,认为组织形式创新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不好掌控,并且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另外还与幼儿园的行政决策有关,缺少开阔创新的精神。总体来看,现在大多数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选择的主题内容比较单一,还是缺少新颖性。
四、活动立意“高度”有待提高
1、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我园的全面工作情况及发展现状,了解幼儿学习、生活及成长情况,参与幼儿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园所的质量,增进幼儿园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同时让家长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息,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以更好地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家园配合,
2、教师也可以通过开放日活动更好地了解家长。
一方面,教师可观察家长在开放日的表现,引导他们采用正确的方式参与活动,以提高活动质量,实现活动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家长在开放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方式,推测其家庭教育方式,从而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开放时间:**年11月4日7:40—11:30
三、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四、开放内容: 半日班级活动
五、活动要求与建议:
2、班级将学期计划、月安排和周教学计划或其他班级特色等、孩子们的平时作品向家长进行展阅,使家长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特别是元旦节目演出有挑选到的孩子向家长沟通。
3、提高家长的参与性,家长人手一张《大班家长开放日活动记录反馈表》对幼儿园的学习活动、早操、游戏活动、户外游戏的全程评价。(重点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孩子的各方面表现)
4、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们一定要注意面向全体,注意现场调控,考虑细节处理,使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或者动手操作的机会,不要当众批评孩子,使家长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表现,对待家长的询问要耐心。(《幼儿教师十不准要求》)
5、保证家长数量(家长签到表)和家长参与活动的兴趣。最好在开放前一天的放学时开个简单的家长会,让家长明确开放日活动的目标、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以及自己的任务以及填写要求。宣读并张贴家长开放日活动注意事项。(附后)
“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这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家长了解一些什么?通过这类活动我们希望家长有什么样的收获?”
6、认真收取家长填写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反馈意见表”,广泛收集家长参与活动的感想和建议,请家长对本次活动进行评议,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也可根据班级情况,也可就活动的设计意图,组织实施,活动效果(幼儿兴趣、能力的体现)等方面作一说明和分析,现时解答家长的疑惑,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园的教学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家园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7、咨询、个别指导(园长办公室)
1
1、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研究幼儿园与家庭如何取得联系,以及需要解决的大问题,由园领导主持。
2、新生入园前,老师要进行家访,了解儿童在家情况(生活习惯、个性)以减少新入园时的哭闹现象。
3、每学期向家长开放一天,请家长来园看自己的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组织座谈,留下意见。
4、每学期召开家长会1-2次,可以是全园或年龄组开,内容为专家讲座或园领导汇报工作,宣传幼儿园的教育思想、改革思路。
5、每月填写“家长联系本”一次,介绍儿童在园学习情况及生活情况,并要求家长写上家长意见,以取得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向儿童进行教育。
6、各班定期向家长公布每月目标、周目标的主要活动内容,并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撰写或摘抄宣传文章。
7、儿童生病老师要去家里看望,儿童缺勤老师要去家访或用电话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8、每次接送孩子时,教师要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孩子的情况,以便更好的取得配合。
9、设家长意见箱,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10、设园长接待日,接待需要帮助的家长。
幼儿园家园联系制度
2
家长委员会制度
一、各班推荐一名家长代表,组成家委会委员。
二、每学年召开1-2次会议,有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三、发挥家园间的桥梁作用,积极向家长们宣传幼儿园办园思想、目标和主要业绩。
家长代表主动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四、根据情况,每学年增补新的家长委员会委员。
家园联系制度
一、新生入园前后,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幼儿身体健康状况及个性特点。
二、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园的表现。
三、利用家长园地,公布每月教学活动计划、介绍家教方法和保健常识。
四、每学期向家长开放一次半日活动,增进家园沟通。
五、每年对新生家长举办一届家长学校,介绍幼儿园一日活动及家教保健方法。
六、对因病缺席的幼儿,要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幼儿健康状况。
七、幼儿在园期间发生异常状况,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配合做好处理工作。
家长开放日制度
一、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别向家长开放一次半日活动。
二、制定开放日活动计划,总结全班幼儿在园表现及其发展情况,开放活动时间向家长全面汇报,主动征求家长意见。
三、做好开放日活动资料收集,按时上报。
四、对个别特殊幼儿的家长,可不定期开放,以便共同配合教育。
家访制度
一、每学年开学前,对招收的新生,逐户走访,了解其家庭状况、幼儿个性特点。
二、对老生,每学年普访一次,了解、交流幼儿在家在园表现,取得家长支持,共同搞好教育。
一、畅通家园联系渠道。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及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交谈等。但对于长期在外学习或工作的幼儿家长,我们平时接触得比较少。虽然平时家中有祖辈或亲戚、朋友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但我仍设法与孩子的父母取得联系。一般是采用书信和便笺形式,让孩子和接送的人转递给家长,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成长情况。这种做法不仅能密切家园关系,往往也能促使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发展,起到配合教育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我充分利用网络直接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交流,孩子的父母能详细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而老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孩子在家的表现。这样交流沟通,彼此都觉得既具体又贴心。对幼儿而言,在家中能看到老师发来的短信、邮件,甚至利用语音聊天听到老师的声音,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这样的方式既时尚又便捷,真正实现了家园联系的无缝对接,能更好地推动家长工作的开展,以达到家园共育。
二、主动家访增进了解,促进家园共育
家访体现着教师对幼儿的亲切关怀,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拉进家长、教师和幼儿园之间的联系,我利用休息时间,一一入户做家访工作。我以亲切的态度和幼儿一起谈话,一起游戏,详细地询问幼儿在家的情况,并将幼儿的家庭环境、教育条件、教育方法、家长受教育的情况、家庭成员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幼儿在家的表现等都做了详细记录。同时,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与要求。不少家长说:“孩子刚上幼儿园,您就先到家里来了,您这样认真负责任,我们就放心了。”这样就为家庭和幼儿园互相配合进行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通过开学初的家长会及每月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园生活。家长开放日活动,能大大促进家长对幼儿园和老师工作的了解,使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增进老师、家长、幼儿之间的亲密程度。我班的鹏鹏,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都比较差。在十一月份的开放日活动中,我们向家长展示了我班的特色活动及部分教学内容。鹏鹏的妈妈看到其他的孩子们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对答如流,而她的儿子却不够专心,两次回答问题都错了,她十分着急地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比起其他小朋友差多了,我以后再也不能娇惯他了,要保持与幼儿园的一致教育,使孩子不断进步。”不少家长在参加半日开放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难怪孩子们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老师们寓教于乐,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便接受了教育,这个办法真好,我们在家也要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老师真辛苦!”等一番话,当我听到这些话时会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为进―步做好工作增添了动力。由此可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大大地促进家园共育。
四、通过家园之窗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促进家园共育
一、家园协同教育的原则
基于以上的分析,有效的家园协同教育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开放性原则。良好的家园协同教育,要求首先具有开放性。幼儿园首先要坚定开放办园的理念,这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要求之一,要敞开心胸办园,欢迎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家庭也要具有开放的态度,重视幼儿的教育,民主、开放地同幼儿园一道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共同负责。
参与性。家园协同教育要想达成有效性,必须遵循参与性的原则,即幼儿园关于幼儿健康成长方面的重大举措,应该邀请家长参与建言献策;幼儿园的各项特色活动应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体验。只有这样切实的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才能有效推动家园协同教育。
一致性。家园协同教育,顾名思义,要具有一致性,目标是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实施—致性的教育。一致性表现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方法等等,避免家园教育矛盾、两层皮的现象,促进幼儿的和谐成长。
二、有效进行家园协同教育的措施
鉴于目前家园协同教育的许多有益探索和尝试,有效的家园协同教育可以根据幼儿来园前、在园时、离园后等几个重要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来园前
1 及时沟通教育理念。家长为孩子选择一所幼儿园,往往会根据社会公众以及身边的朋友的口碑和推荐来进行,但是对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等并没有深刻的了解,而没有了解就不会产生认同和共鸣,了解是家园协同教育的基础。因此对于即将入园的幼儿家长,幼儿园应该提前敞开大门,请家长们参观幼儿园并向家长们重点介绍幼儿园的理念和课程等,达成在教育幼儿方面的一致性。
2 开好首次家庭见面会。对于从没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第一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分离焦虑,家长也会不同程度地如坐针毡,为了减轻这样的烦恼,幼儿园应该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召开好首次家庭见面会,请家长、幼儿和教师共同渡过半天,熟悉班级的环境,增进师幼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为日后的顺利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园时
加强日常沟通。教师要善于利用家园联系板将每周的活动重点、活动反馈、育儿经验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要善于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向其反馈当天的表现;要对个别儿童进行家访,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化教育;更要善于利用网络建设班级信箱、博客、IBS等,与家长进行数字化即时沟通,达成无障碍沟通的目的。
发挥家长组织的作用。幼儿园要建设好园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伙委会,请他们定期行使参与、监督的权力,帮助幼儿园更好地发展;还可以建设家长沙龙,定期有主题地进行家长之间的交流,分享育儿经验,共同成长;也可以形成家长助教制,请有专长的家长朋友来幼儿园亲自为孩子们上课,拓宽集中活动的内容和视野。
形成特色常规活动。幼儿园要注意开好每次的家长会,作为宣传幼儿园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与家长进行坦诚地沟通;幼儿园要定期向家长开放,请家长走进来观摩半日活动、参与大型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或者亲子运动会/联欢会等等,密切亲子关系,展示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过程和成果;幼儿园要利用好家园联系手册,定期向家长汇报每名幼儿的成长情况;幼儿园要举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为家长们定期开办讲座,沟通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幼儿园应该建立自己的报纸和网站,迅速及时地同家长们交流幼儿园孩子们的发展变化;幼儿园还应该设立园长接待日/园长信箱,主动邀请家长们参与幼儿园的管理,采取家长约谈制,对家长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答复,化解误会,增进理解,可以设立家长建议奖,鼓励家长们与幼儿园一道发展。
(二)离园后
1 开好毕业式。大班毕业升入小学,对孩子们来讲是要跨入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幼儿园要开好毕业典礼,请家长们参与策划,为幼儿建立毕业档案,给每一名离开幼儿园的孩子和家长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做好毕业生成长追踪。幼儿园要连续不断地做好毕业生的成长追踪工作,对于已经离园的幼儿和家长继续保持一定的联系,请他们定期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活动,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反思和加强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家园协同教育对于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幼教理念的日益更新,会有更多更好的措施能够促进家园协同教育,给孩子一个受益终身的幸福童年。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转变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是建立新型家园关系、实现家园共育的前提。我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发放关于幼儿生活、教育方面的指导宣传单,建立“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家园联系QQ群,随时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内容和科学育儿知识,更新和优化家庭教育思想,有目的地引导家长转换角色,引领家长不断提升教育理念。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在群里可以随时交流好的意见和方法,使家园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一致。此外,我园还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多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长实施影响。例如:每学期一次家教经验交流会,两月一次家长会、每周一次家长开放日、建立家长宣传栏等,引领家长更新和提升幼儿教育的理念,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对幼儿的教育中来。
二、开创家园社区共育的新途径
我园开创家园社区共育的多种途径,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密切家园关系,真正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一)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家长委员会不仅是家长的代表,更是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能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幼儿园和家庭开展生活教育的区别。我们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一年补充推选一次,由有责任心并且对幼儿园管理、教学有一定了解的家长组成,成员分工明确,共同商讨、制定开展生活教育家园共育活动的方案,并配合教师一起组织实施,以促进家园合作开展生活教育的顺利开展。如:家长委员会不仅参与幼儿园有关工作的决策,还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计划,沟通协调家园关系,对幼儿园整体管理、班级管理、师德师风、保教质量等方面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幼儿园则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了解到自身各项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家长的需求,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家长委员会发挥桥梁的作用,增进了家园间的沟通,增强了教育合力,为幼儿生活教育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二)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家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都希望能直接、细致地了解幼儿园的教师是怎样教的?自己的孩子怎样学的?能力发展究竟又如何?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是什么样的?为了满足家长的这些愿望,我园实行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开放日活动中,家长不但能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中一日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还增进了对幼儿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体会教师工作的琐碎与辛苦,而且看到了教师是如何组织活动,如何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及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与实施,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邀请家长助教
通过家长助教的形式,让家长把不同的教育资源带到我园的教育工作中。我园根据幼儿家长的职业、岗位特点,邀请部分家长来园给幼儿授课。例如,邀请身为消防员的家长,为小朋友讲述消防队知识及灭火常识;邀请在医院工作的家长,为幼儿介绍医生和护士的职责及怎样防病等常识,从而做到充分发挥家长的专长,增长幼儿的生活教育知识。
(四)创办家园社区活动平台
我园不断丰富家长园地和社区活动内容,建立发展家园社区三者共育的互动平台。例如:组织幼儿参观辖区小学,参观当地森警部队了解军人生活,参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黄鱼养殖基地,到社区敬老院演出慰问,进入社区超市购物了解社会生活等。同时,鼓励教师根据班级、家长以及教学的需求,拓展原有家长园地的版面,设计新颖的家园社区互动内容。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参与讨论,并将好的建议上传幼儿园网站、家园互动QQ群,以便家长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并接受社会监督。
(五)定期指导相互交流
2、“开放日”活动:幼儿园在适当的时候选一天为“开放日”,请家长来幼儿园参观一天或半日园内活动。
3、家长通讯:家长通讯是通过板报,墙报,家长园地等形式,刊载短文,张贴照片,推荐儿童读物等。
4、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由各年龄幼儿家长代表组成,由园长负责组织召开会议,起到监督作用。
5、家长讲座:邀请专家及权威人士举办有关儿童的专题讲座。
6、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在网上发通知,可以就家长,幼儿园双方关注的话题在网上进行沟通等。
7、家长访问:进行家庭访问是分析幼儿家庭情况,建立教师与家长间密切联系,给家长以具体指导和帮助的有效方法。
【摘 要】幼儿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两者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培养的长期性战略中,家园关系的良好保持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家园关系,是幼儿发展中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微观系统之家形成的重要的中间环境系统。家园合作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园合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进程与效果,良好家园合作关系的建立,是社会幼儿教育的需要,也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内涵及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当前家园合作的缺点与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认识与态度,从而对未来幼儿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发展前景进行美好展望。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幼儿;家园合作;生活习惯
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幼儿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加上其好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这时期的良好生活习惯很容易培养。而且此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同时,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幼儿健全人格的基础。幼儿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拥有健全的人格特征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决定了幼儿园整体水平的好坏,多项调查发现,不同幼儿园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水平差距甚大,80%的幼儿园在协调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不少幼儿园严重忽视家园合作关系,家长也是如此,导致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脱节,以下,笔者从家园合作的角度来论证如何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一、加强家园沟通策略
加大对各地幼儿园的投资力度,适当合并水平较低的幼儿园,形成“1+1﹥2”的效果,幼儿园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对其本身进行制度改革与更新,及时找出在家园合作中的缺点,对一段时期内家园合作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吸取先进幼儿园单位在家园合作中的模范行为,给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指导,通过系统条理的规划指导来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使大多数幼儿园的发展水平向同一方向靠拢,提高整体的家园合作水平。教师要走进家长的心理,进一步听取家长的主张,进一步反馈家长的建议。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言辞,一定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
二、提升家园合作重视度
合作形式所展示的内容依旧是传统幼儿教育知识,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方面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致使整个培养层面水平的相对低下。幼儿园要把家园合作作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因为幼儿的生活习惯的观察与培养在是幼儿园与家庭两个不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任意忽略哪一方面都不能准确的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评估。
笔者认为,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节日——“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教育活动的共育形式。通过家长开放,家长可以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幼儿的教育内容、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教师的工作状况;通过家长开放日,幼儿园和家长可以密切联系, 教师与家长可以相互增进信任等,达到相互合作、相互配合,从而达成教育共识,使之成为幼儿园和家庭联系的又一桥梁。通过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家长可以学习到很多教育理念、好的教育方法等,这将使家园共育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幼儿园在实施计划和活动时,要向家长宣传其活动的理念和目标,使家长对其计划有一定的了解。这种宣传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比如活动板报、宣传册、家长会等。教师要不断学习有关家园合作的理论知识,结合幼儿的特点,在实践方面帮助家长共同培养幼儿。再者,家长务必改变先前的错误看法,要把家园合作看作极为重要的幼儿教育途径,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同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用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去观察和总结孩子的生活习惯特征。
三、探索家园合作新方法
教师和家长对家园合作这项工作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忽视其实质性内容,幼儿园相关领导与教师对家园合作认识不同,对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意识不够重视,平时没有较好的利用家园合作的适当时间安排家长到园听取相关教育建议与对策,缺少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家长忙于工作,没有做好家庭教育的相关工作,在家庭生活当中,家长没有做到及时观察幼儿在家中的具体表现,没有将幼儿的各种有用信息反映给幼儿园,片面认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职责在于幼儿园本身,这也始终是家园合作中的障碍之一。
要想使家园合作这一重大事项很好的贯穿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就要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管理,与其他幼儿园组织机构区分开来,这样能够提高整个幼儿园的运作效率。建立三结合教育委员会,“三结合”即幼儿园、家庭、幼教专家三者之间的结合教育,三者相互协助、相互督促,相辅相成,共同为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提供有效地帮助;组建园所亲职教育中心,这是由家长组成的幼儿教育辅助机构,其下分配不同职责的小组,共同聘请具有此方面特长的家长担任工。
此外,利用网络开通“线上幼儿园”,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了解幼儿在园中的行为表现,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有更方便的交流;开通“家园合作博客”,让此类博客成为分享家园合作内容的重要平台。
总之,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有利于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内容、方法,为家长提供更多了解孩子和幼儿园的机会,有助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最重要的是,家园合作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为幼儿一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稳定的基础。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家园合作构建新的模式 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整合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的作用,才能实现家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学》.李生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