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寝室文化论文

时间:2023-03-07 14:58:26

导语:在寝室文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寝室文化论文

第1篇

1.寝室时间利用率低

每天在寝室里6小时以下学生占5.28%,6小时~8小时学生占22.64%,8小时~10小时学生占43.40%,10小时以上学生占28.68%。累计有72.08%的学生每天在寝室时间超过8小时,寝室已成为学生课余休息、生活、学习、娱乐的最重要场所。但是学生在寝室除睡觉外,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上网、聊天、看电影,占43.58%,玩电脑游戏,占36.23%,两项累计占79.81%。另外,看小说杂志的学生占10.75%,做其它事情的学生占9.43%。

2.寝室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现象

当问及“寝室成员关系如何”时,27.36%的学生选择“非常好,有很强的整体意识”,65.66%的学生选择“较好,有自己的圈子”,6.23%的学生选择“冷淡,自己管自己”,0.75%的学生选择“很差,常发生不和”。可见,不少寝室人际关系不够和谐,虽然寝室里只有几个人,但还有小圈子,甚至较为冷淡或有矛盾。寝室交流情况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有较多的交流占54.53%,一直有很多话要交流占33.77%,偶尔有交流占9.62%,极少有交流占2.08%。

3.部分高职学生生活习惯较差

从早晨起床时间看,72.26%的学生早晨7点以前起床,14.91%的学生7点至8点起床,9.25%的学生8点至9点起床,3.58%的学生9:00以后起床。从晚上关灯睡觉时间看,22点以前占17.55%,22点至23点占50.19%,23点至24点占27.92%,24点以后占4.34%。这说明不少学生的作息时间没有规律,这必然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身体健康不利,对于熄灯晚睡觉迟的学生要加强教育管理。从寝室卫生打扫看,每天大家一起打扫占20.75%,每人每天轮流打扫占50.19%,不定期,脏了就扫占16.79%,有老师来检查的话就打扫占12.26%。说明部分学生卫生习惯较差,卫生意识不强。

4.部分高职学生基础文明较差

如有的学生在寝室里乱扔垃圾,10.38%的学生经常乱扔,16.42%的学生偶尔乱扔;有的学生在寝室里抽烟,1.13%的学生抽烟严重,27.55%的学生偶尔抽烟;有的学生在寝室里使用大功率电器,2.08%的学生经常使用,9.62%的学生偶尔会使用。抽烟和使用大功率电器易引起火灾,这是所有高校严格禁止的,但少数学生置他人和自己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不仅基础文明较差而且安全意识和纪律观念淡薄。值得一提的是,调查中发现,抽烟的不仅有男生,还有女生。

5.高职学生寝室文化格调较为低俗

学生在寝室内谈论最多的是异性、情感类话题,占31.13%;其次是游戏娱乐类话题,占20.75%;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占17.17%;时尚、明星和八卦类话题及时政新闻类话题分别占14.15%和13.02%;其它话题占3.77%。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在寝室里身心放松,展示了较为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也说明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层次不高。寝室攀比现象也较为严重,39.62%的学生有攀比心理和攀比行为。学生电脑使用情况是:QQ聊天占26.42%,看电视、电影占22.64%,打游戏占22.26%,学习占15.66%,看小说占13.02%。这些情况都说明高职学生寝室文化格调趋于低俗。

6.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学校举办的寝室文化活动(文明宿舍评比、公寓文化节等),认为“完全没必要,浪费时间”的占5.85%,“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占21.51%,“还过得去,可以看情况参加”的占50.00%,“很有意义,积极参与”占22.64%。可见,寝室文化活动参与意识普遍不强。这就要求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公寓管理人员在组织寝室文化活动时要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让学生成为寝室文化活动的主体,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二、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原则

当前从总体上讲,高职学生寝室文化较为健康积极,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对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解决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问题,需做到“六个统一”。

1.物质与精神相统一

通常认为,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但说到底,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首先要保证物质和精神相统一。各高职院校要继续加大投入,对于老的公寓楼要进行改造升级,寝室内部基础设施和生活学习设备要配置到位,过于陈旧的家具要及时更新,对公寓楼周围环境要进行绿化和美化。新建的公寓楼可参照家庭式公寓标准进行设计建造,电视、空调、热水器等安装到位。在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寝室文化的引领、激励功能,提升寝室文化品位,实现寝室文化育人功能最大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个性与共性相统一

当今的高职学生成长于经济市场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再加上他们来自不同地区和家庭,他们的价值取向多元,个性鲜明,兴趣爱好各异。调查显示,对寝室内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因素排前三位的是:个人性格差异、生活习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分别占35.47%、19.81%和17.74%。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加强引导,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主动沟通,相互理解,彼此包容,相互适应。只有实现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才能建立融洽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为和谐校园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3.局部与整体相统一

首先,单个寝室文化氛围要与整个公寓区文化氛围相协调,要服从整个公寓区的统一管理和要求,模范遵守公寓管理、寝室检查、水电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寝室布置要积极融入整个公寓区的规划,积极参加公寓管理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将公寓文化建设目标变为自觉的追求。其次,寝室文化建设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统一,要自觉体现学校文化的理念和核心追求,体现校风、学风,将校园精神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融入寝室文化的构建当中。只有实现局部和整体相统一,才能建成和谐高雅、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

4.管理与服务相统一

学生寝室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公寓管理是学生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高职院校在寝室管理上往往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90后”大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个性突出,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很强,不愿意接受一刀切式的管理,有时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因缺乏自信,没有目标而变得放任散漫。再加上后勤社会化的推进,现在住校生每年都要缴纳1000多元的住宿费,学生已成为消费者,他们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享受到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因此,高职院校在寝室文化创建中要突出服务育人的功能,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提倡人性化的管理,这样效果会更好。

5.高教与职教相统一

高职教育具有高教和职教双重属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高职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育人使命。在寝室文化建设中既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体现高等教育的层次要求,又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一般要求,强调应用性和职业特色。

6.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统一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内在规律,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融入企业文化的元素,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在寝室文化建设中也要围绕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统一的原则,在寝室布置、寝室管理制度、寝室文化活动等方面都要植入企业文化的元素和印迹,让学生在寝室生活和学习中了解和逐步适应企业文化的要求,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路径

随着学分制的加快推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公寓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应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把让学生满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创新学生公寓管理和寝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寝室文化育人功能。

1.高度重视寝室文化建设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已从注重规模扩张转为加强内涵建设,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寝室文化建设在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只是将寝室定位为学生休息和生活的场所,在公寓管理中重视卫生检查和安全稳定工作,没有对寝室文化进行系统的规划,更没有得力的建设措施,没有将寝室文化建设上升到育人的高度。其实,小宿舍却是大窗口、大舞台。学生寝室是展示学生精神状态、品德修养和基础文明的窗口,是学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窗口。寝室也是学生工作者和全体教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寝室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改变着学生的行为,构建健康向上、和谐高雅的寝室文化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办学使命。

2.加强学生寝室硬件建设

首先,对老化的电线进行及时更换,安装智能控电系统,保障用电安全,在寝室里配置书桌和床铺一体化木质家具,安装空调和热水器,改善学生学习和休息条件。其次,学生公寓区配套设施也要跟上,在公寓区成立学生活动室和学生干部工作站,学生活动室里配备必要的娱乐实施,方便学生集会和休闲。在物管值班室配备电吹风、微波炉等生活设施,在公寓楼内安装开水器和洗衣机,为学生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再次,要加大公寓绿化和美化的力度,在公寓楼周围栽种树木花草。最后,在公寓楼大厅安装电子显示屏,在墙壁上安装宣传橱窗,增强公寓区宣传教育功能。通过不断改善硬件设施,提高学生寝室服务育人水平。

3.健全规章制度

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寝室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可以有力推动健康高雅寝室文化的形成。通过制定文明寝室评比办法、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学生公寓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公寓报修规定、学生公寓物业管理考核办法、学生公寓管理员岗位职责、学生公寓保洁员岗位职责、学生公寓楼管理委员会章程和大学生公寓文明公约等系统配套的制度,为公寓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将寝室卫生守纪情况和学生在寝室内的各种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评奖评优,充分发挥制度育人的功能。

4.组建系统的管理队伍

一是成立专职公寓辅导员队伍。公寓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教育和疏导。二是建立班主任进宿舍制度。要明确班主任进学生宿舍的次数要求。三是物管人员主动联系班级。分学期选出若干名业务精、素质高的物管人员联系班级,通过联系班级,物管人员可以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四是成立学生楼委会。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建立学生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五是加强寝室长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学生担任寝室长,加大对寝室长的培训力度,将寝室长纳入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统一管理。通过组建专门的管理队伍,为强化寝室管理和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5.积极开展寝室文化活动

第2篇

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涵是以寝室为单位,由每一个成员特有的文化背景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物质文化是在相同的寝室设施基础上通过大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的对寝室的“二次装饰”,改造寝室的过程往往是成员内心对“家”的概念的表达,也是寝室凝聚力和表现力的重要体现。寝室是大学生构建精神文化的基本单位,精神文化的构建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重点。大学生通过寝室日常生活中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碰撞和交流,往往会形成一种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的形成恰恰是各个成员之间真实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此外,精神文化还表现在智能文化方面,寝室不仅是大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互相学习的场所,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各项学科技能的讨论,更容易在思想上形成文化的碰撞,从而挖掘思想上的潜能,产生创新的观点,这往往比课堂上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更有效果。寝室成员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磨合,形成一种大家约定俗成的、无形的制度文化。寝室中的每个个体都不希望自己成为群体中的“特殊现象”,要获得这一群体中成员的认可,就要遵守这种无形的制度。这种文化一定程度上对寝室各个成员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作用。如日常生活中的寝室卫生制度、各种行为习惯的约定制度等。青海大学医学院藏医系学生全部为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等七个民族,其中藏族学生占到95%以上,85%以上的学生来自农牧区,部分学生来自游牧家庭,他们纯朴善良、热情活泼、能歌善舞,有少部分学生汉语交流还不十分流利。经过认真思考与分析,我们认为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找准突破口、确立明确而适当的建设目标,获得学生对这一活动的认同感,是开展此项活动的关键。针对学生特点,藏医系教师和系领导形成了如下寝室文化建设工作思路:以学风建设活动为契机,坚持“三个深入”(“三个深入”即:教师要深入寝室、深入课堂、深入早晚自习)的工作方针,加强教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督促与鼓励相结合,以环境卫生建设为主,突出特色,加强文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水平。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方法

如何搞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营造出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的寝室,将寝室营造成像家一样的温馨港湾,彰显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实现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互利共赢,藏医系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具体的实践活动。

1.坚持教师每周深入寝室指导文化建设

教师坚持“三个深入”,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及时给予指导与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化解成长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其健康成长。结合学院学风建设年活动的具体安排,藏医系详细规定了教师深入学生寝室的具体要求,系领导每月深入学生寝室不少于2次,辅导员、班主任每周深入学生寝室不少于1次,重点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寝室文化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每次深入学生寝室,教师都要对寝室文化建设进行点评,并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原本以明星画像为主的墙壁,现在增加了树喻图这样的藏医学元素,有的寝室学生自己动手,在墙壁和屋顶装饰了纸鹤、彩带,还有的寝室摆放了绿色植物,细心的学生还给寝室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卓玛之家”。通过老师深入寝室面对面地指导,学生寝室文化逐步由环境卫生建设走向文化内涵建设,寝室文化的品位和特色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了学院学风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

2.检查督促寝室文化建设

寝室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需要睿智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去创造,也需要精心地呵护和不断地督促。根据寝室文化建设这一特点,藏医系坚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寝室文化建设检查。定期检查主要由学生会负责,每周学生会都组织1次寝室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并及时公布,累计后作为日后先进寝室评比的重要依据。不定期检查主要是指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组成检查组,不定期对学生寝室进行的全面检查,检查不仅要当场打分,还要给出寝室文化建设的评语,每个寝室一个评语,检查完后,将评语写好放在学生寝室内。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一方面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寝室的文化建设。

3.表彰先进,鼓励寝室文化建设

表彰先进对于鼓励学生搞好寝室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从中找到乐趣,从而引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发性。藏医系每学期都要根据检查成绩综合评定“寝室文化建设先进宿舍”和“寝室文化建设标兵”,并组织学生相互参观寝室文化建设成果,在学生集会时颁发奖品和奖状。对于寝室文化建设成效明显但未获奖的寝室给予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争取获得好的成绩。通过表彰先进,学生们更加明确了寝室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激发了搞好寝室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几点体会

第3篇

1.感染性。

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心理上他们可以相互诉诸感情,可以相互克制情绪,形成一定的共识,寝室成员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深受其感染。

2.倾向性。

寝室成员间相互诉诸情感时会各自形成对对方的评判与效仿,在潜移默化中对方的行为和意见也会影响自我,观念上会形成整体一致的效应,行为上也与外界不同。寝室文化倾向性具体表现在对事物的观察角度与评价和态度的统一性上。

3.潜在性。

学校的规章、制度、纪律、条例等外在强制因素对寝室的个体影响不足以构成寝室文化氛围,寝室文化的影响力摸不着但能看见效果,它营造的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对个体有所牵制,它的力度体现在它的无形约束力上。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功能

如今,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凸显,寝室文化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认真研究它对大学生有着如何的影响,了解寝室文化的根本性特质,在逐步构建寝室文化时注入高尚的情操,使寝室具有良好积极的文化氛围。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校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健全发展,才能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寝室文化也随社会化逐步变化,对大学生心理构建与人格塑造具有强大的功能,引领学生的文化思潮。其主要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舆论导向功能。

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以前必定有一个桥梁作为连接,校园寝室就充当了这一桥梁,他像是一个小型社会吸纳了外部世界的思想、理论、观念、思潮,而这些在其在内部内化,因此大学生的涉足视野变得广泛,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价值观也变得较为成熟。

2.规范约束功能。

寝室文化中的寝室制度文化是一种行为规则,而寝室成员通过投射效应,从室友对他的褒贬、毁誉来反省自己、约束自己和控制自己,这是寝室文化规范约束作用,进而达到反省自我的效果,这与外部世界的道德法律约束有着内在的不同。

3.情感平衡功能。

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讲,大学时光充满矛盾与冲突,心理变化迅速,情绪波动起起伏伏,这时他们更需要的就是倾诉,需要知心朋友。他们有着自己愿望、利益和要求,对合适的场所也相对依赖。课堂文化和其他校园文化载体在行为上有着极大的束缚力,而寝室则不然。相比寝室而言,它的自由空间更大,在心理调节方面有更大的施展空间,矛盾也好,冲突也好,在这里可得到简单的化解,对人的情感起到了平衡作用。

4.品质塑造功能。

大学生寝室文化具有净化和感染学生的作用,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未成熟。而寝室内部正好为他们的确立提供参考和帮助,因为每个人都有趋同心理,有时更倾向某种观点。因而各自的观点、态度以及价值判断也会随之而改变,从而各自的价值标准也会趋于雷同,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得到完善和确立。

5.对大学生素质产生影响。

寝室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他们将来的成才也要通过这一关。寝室内在很多思想耳濡目染,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价值判断也相应得到提高和转变。大学生觉悟素养,道德标准,文化修为是构成寝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第4篇

由于高校后勤实体是一种新型的产物,因而对于其企业文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每一种说法都有其自身合理之处,也有相对偏颇之处。通过对于高校后勤实体的全面分析和看待,笔者认为,可以将“高校后勤实体企业文化”理解为高校后勤实体以“三服务(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三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宗旨,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于高校后勤的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等多种元素集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是高校后勤多种精神文化产物的一种融合。在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始终占据着先导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的后勤实体发展中,其企业文化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也是不容忽略的,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后勤实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同时也对于高校后勤的企业化转型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后勤实体的企业文化同其所在高校的校园文化是难以分割的,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校的后勤实体文化的走向和发展。

二、构建高校后勤实体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后勤实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为企业的文化来说,同我国时代精神的大环境是难以分割的,艰苦朴素,创新求实等时代精神都或多或少的对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走向产生着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实现企业员工个人价值同企业整体价值的高度契合,从而使得整个企业形成向心力,获得无尽的发展动力。

(二)有利于高校后勤实体企业经营服务理念的凝练

企业的经营服务理念是服务型企业文化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既是对于服务型企业发展的一种勾画,也是对于服务型企业具体经营方式的一种谋断,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补充和修正,从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最优选择。高校后勤实体脱胎于高校,其发展的环境和经营的对象都是高校,因而在其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于其所生存的高校的校园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更好地适应该高校后勤实体的生存环境,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有利于高校后勤实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今,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也越来越成为大势所趋,高校后勤实体不再会有过去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取而代之的是激烈竞争下的优胜劣汰。在这样激烈竞争的环境下,高校后勤必须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丰富自身企业文化、提高自身企业形象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四)有利于高校后勤实体的规范管理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员工个体进行适当和必要的关怀和呵护,从而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的利益诉求、文化氛围、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主动的接纳和吸收,进而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越来越规范,内部环境越来越和谐。

(五)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后勤员工队伍

企业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情怀还体现在“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大力抓好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才能激发起创造活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企业文化的内涵中,要体现对人的尊重,对每个员工要尽可能的赋予其充分的发挥空间,使其可以发挥出自身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引导员工自觉转变工作的理念,从被动的接受工作,到主动的索取工作,从而使得员工更好的融入企业,树立正确的企业观念,提高企业整体的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六)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后勤实体所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校园中的师生,因而其运营的过程中,也体现着一定的育人意义和价值。高校后勤实体通过其企业文化内在价值体现,对于整个校园群体进行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于校园整体文化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构建自身高校后勤实体企业文化的实践途径

(一)构建高校后勤实体企业文化的前提

在高校后勤实体企业文化的具体发展中,我们要把握住如下的几个问题:

1.后勤高层领导的引领作用

“企业领导的表率作用,对于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首先,后勤高层领导要在一定的高度上对高校后勤实体文化重视,具体表现为从领导层抓起。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不仅可以使高校后勤实体的相关发展战略得到最为有效的落实,而不至于遇到重重阻碍和困扰。其次,后勤高层领导重视,可以使高校后勤文化发展所需的资源获得有力的支持,使高校有限的物质资源得到最为优化的配置。最后,后勤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也能为后勤实体员工起到以身作则、模范作用的意义。

2.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持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企业精神的体现,而企业精神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则需要一定的载体予以实现,进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有形的影响和作用。这个转化过程中,后勤企业要通过种种手段和方式如网络、纸媒等媒介对自身企业文化展开推动,这都离不开资金和物质的支持。

3.要注意融合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文化以及校园文化

高校后勤实体企业文化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都离不开校园文化乃至于地方文化的温床。高校后勤实体文化,对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文化及校园文化的体现和反映是惊人的,这不仅体现在其经营理念的勾画中,还体现在其具体经营行为的方方面面。可以说,高校后勤实体文化脱胎于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文化及校园文化,并且保持着高度的共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后勤实体文化就等同于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文化或是校园文化,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和升华,从而发展出的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化形式。

4.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持久性和累积性

高校后勤实体文化的产生和确立是一个对于多种元素集大成者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而长久的,并不能在短期内予以速成。“高校后勤只有在管理与服务的不断实践中,逐步凝练和培育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理念、后勤精神和管理原则。”

(二)构建高校后勤实体企业文化的主要措施

1.以本校文化为核心,培育后勤实体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高校后勤实体文化的发展方向要求高校后勤实体的所有工作人员,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要恪守高校后勤实体的相关基本守则和价值追求,按照规定和准则谋求发展,这也是后勤企业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以内师大赛罕后勤为例,赛罕后勤集团秉承“三服务、三育人”的工作宗旨,提出了“三心工程”(即职工顺心、服务用心、师生舒心),稳步提高“三个质量”(即管理质量、服务质量、投资质量),努力创建“三个后勤”(即节约后勤、和谐后勤、高效后勤)的师大后勤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日常的运作过程中,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引导,加强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采取培训、讲座等不同的方式,力争提升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进行形式多样的评比、竞赛活动,从多角度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后勤实体的“三服务(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三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

2.在学校制度文化框架下,完善后勤企业制度体系

在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会分为三个方面:人员、制度和文化。对人的管理,是管理模式中最为底层和初级的一种管理方式,其依据的是传统的经验。而对制度的管理,则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提升后的一种管理方式,相对更为规范化。而对文化的管理,是管理模式的最高级的体现,具有高度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不断的获得进步和提升,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从人员管理到文化管理的发展道路,这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必经之路。高校后勤实体文化制度指的是高校后勤实体在运营和服务的过程中所应当坚守的标准和规定,良好而完善的制度体系有助于高校后勤实体的健康发展。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赛罕后勤集团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等多部法律进行了借鉴和参照,同时吸取了国内外同行业中的先进经验,通过引进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建立了一套较为先进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后勤集团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创新后勤实体行为文化

后勤实体行为文化指的是后勤实体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加强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其对于企业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整体后勤实体的发展和进步。后勤实体的社会化改革离不开对于校园文化的把握和发展。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赛罕后勤集团的发展过程中,紧紧依托于本校校园文化,借助内师大教育平台,对后勤的员工进行素质和技能培训,提高了职工队伍中的学历、受教育程度及知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素质和水平,同时丰富了企业员工队伍中的知识技能层面,使得后勤员工队伍成为包含着多种技能人才的高水平队伍,增强了企业的大局观和发展潜力。内蒙古师范大学赛罕后勤集团始终坚守以内师大校园文化为依托的文化理念,结合学校“盛乐大讲堂”、“团学讲坛”、“学术讲堂”、“理论讲坛”等校园讲坛品牌及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等,每年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学生公寓的“宿舍净化、美化、文化月”活动、餐饮中心的“优质服务月”活动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地丰富了内师大赛罕后勤的企业文化,提高了校园师生对于赛罕后勤集团的认知和了解。

4.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提升高校后勤实体的企业形象

高校后勤实体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师生员工创造和维护一个良好、优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并充分发挥环境陶冶人的作用。后勤实体的形象主要体现在人文、建筑环境和企业形象标识等方面。人文环境对大学生的修养、情操和品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它是一种改造人的精神、性格、气质和习惯的强大教育力量。从课间休息、室外阅读,到聚会交往、散步休息等,大部分生活都与户外的环境空间息息相关。后勤实体通过一些物质载体,清晰地进行了视觉表达,塑造了良好的后勤企业形象。以内蒙古师范大学赛罕后勤集团为例,赛罕后勤形成了统一的后勤标牌和员工服饰等;对各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等场所布置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创办了《校园生活导报》、赛罕后勤服务集团网页等媒体,宣传和营销后勤企业文化等。置身于内师大校园文化背景下的后勤实体企业文化,必然受其影响而带有内师大校园文化特色的深刻烙印。内师大后勤企业“三三工程”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内师大校训“献身、求实、团结、奋进”内涵在后勤企业的延伸与发展。

四、结语

第5篇

一、乙方的定位及现状

高校后勤的乙方是相对于以校方为管理主体的甲方而设立的,甲方代表一般为校方的后勤管理部门,是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而乙方是为甲方师生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的经营实体,其职能是为甲方师生生活提供服务。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的乙方是从原有甲方中剥离出来组建的所谓后勤集团,承担本校后勤服务任务,仍然是“自家田自己种”。其专业化程度比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服务创新不够,质量求精不足,同时面临发展方向不明的困境,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实体及员工身份不确定,用工不规范,校际之间差异大,具有封闭性和吃大锅饭等特征。与此同时,社会力量又很难进入高校,要么进入后又达不到高校后勤服务要求而退出,实质性的社会化未能实现。

二、组建新型乙方经营实体

要建立社会化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乙方是关键也是难点。一般来说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可分为饮食、物业、商贸三大块。在这三块中,商贸(包含通讯、交通、学前教育、商业网点等)完全可以并已部分实现了市场化运作,而且一般城市都完全具备这类专业团队。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校内市场,就能够选择到优质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为高校服务。这种服务市场是和全国市场相统一并融入其中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服务。但是,在高校饮食和物业(主要是宿舍管理)服务保障上,社会企业就很难达到高校后勤服务的要求,这是因为我国高校后勤中饮食和物业服务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教育性所致。社会力量进不了和不适应,成为制约高校后勤实质性迈向社会化的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新型乙方经营实体。这些实体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专业化程度达到社会同类企业水准。二是在高校后勤经营中享有国家和高校对高校后勤服务的优惠政策。三是具备能为高校后勤服务的特殊专业能力。四是取得社会和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批准的双重资质。五是这些实体不属于哪一所学校是跨学校、跨地域的服务团队,在各省市范围内多家并存。各省市可以选择现有高校中的优质专业实体为龙头,融合、吸纳社会力量,组建若干个跨学校的“高校饮食服务公司,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和高校商贸公司”等等。形成既有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化很强,又符合高校后勤服务特征的具有双重身份及功能的乙方实体。

三、乙方的运行与管理

乙方首先是社会大市场中的一个普通经营实体,其运行必须按照市场要求企业化运作,建立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同时又是一个主为高校后勤的服务的特殊群体,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学生,并享有国家及高校对其服务的优惠政策,又必须按照高校后勤服务要求运行。在成本核算,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理念,人员管理上达到高校后勤服务的要求。与此同时,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必须制定出高校后勤服务行业规范和标准,包括成本控制及核算,服务质量标准等行规。作为甲方的各高校在本省市及全国范围内通过招标形式选择乙方。乙方在经营中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甲方和甲方所在省市的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监督。

乙方是独立的法人企业,首先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取得对甲方现有后勤设施的经营权,为甲方服务,实力雄厚的乙方可以购买甲方某些设施经营。其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甲方不再投入后勤设施,而由乙方直接投入取得产权经营。这样高校后勤就逐步走向完全意义的社会化道路。

甲方在众多的高校服务企业中选择多个适合自己的乙方为自己服务,专业实体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进入各高校成为乙方,逐步将现有各高校的后勤集团分散融入新型专业化集团中,在各高校形成一个甲方多个乙方的新型后勤保障格局。

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建立

应当说通过十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组建跨高校的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的后勤服务集团的时机已经成熟。各省市只要将本地区各高校中优质的专业服务实体从现有高校中分离出来,结合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并入、托管、联办、连锁、股份合作等形式,就能建立起若干个既能独立于高校、融入社会,又能满足高校后勤服务需求的新型服务实体,从而建立起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完全实现“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督”的最初目标。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建立,将为我国高校后勤新型保障体系的形成起到最关键和突破性的作用,将使高校后勤社会化实质化,但这不仅需要各高校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质性地做到开放校内市场,更需要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引导和宏观调整。

第6篇

秦汉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凤鸟纹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在艺术性、技术、材料等方面均有创新,取得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凤鸟形象是人们从生活中提炼、概括、总结、创造而形成的对主观美好愿望的象征。我们可以从瓦当和画像砖上看到,古人用简练概括的手法创造的凤鸟的凝练和雄浑相结合的造型,体味秦汉时期艺人们的开阔胸襟和高超的造型技艺。

瓦当

瓦当是建筑物上的实用装饰件,其功能是挡住屋檐前面筒瓦的瓦头,瓦当的形状在战国时期以半圆为多,而到秦汉时期则改为圆形了。作为建筑之用的秦汉瓦当上的凤鸟,起着装饰和美化的作用,凤鸟的形态是经过高度的概括和提炼的,因为它要适合于圆形的瓦当,离人们的视线比较远,细部看不清楚,因此瓦当的图纹往往简洁明快,显得古拙洗炼。这种凤形(即朱雀)一般是单相,处于环形的瓦当边轮中间,在这15~20平方厘米的小天地中,伸展它那优雅的姿态。

我国目前发掘的历史上最大的瓦当是秦始皇陵发现的夔凤纹大瓦当,呈大半圆形,直径6l厘米,高48厘米,人们称之为“瓦当王”。瓦当的瓦面硕大,纹饰对称,夔凤相间,长喙卷曲如钩 ,尾部上下弯曲,古朴遒劲,结构严谨。承袭了商周以来青铜器纹饰的传统技艺,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堪称我国古代陶雕中之精粹。

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汉代建筑上广泛应用象征四方守护神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瓦当,朱雀代表着南方,是凤的别称。《春秋孔滨演图》:“凤为火精、在天为朱雀”。帛画、壁画、砖刻、瓦当、石雕和漆器绘画上都出现了凤的形象。这些作品大多追求动态美,凤的造型也更趋向写实,双翼以张开为多,羽毛鳞状也开始出现,凤的姿态也更为生动奔放,或昂首伫立,或大步跨跃,或展翅高翔。这种新风的开创,使凤鸟显得秀丽生动,充满生机勃勃的活力。在细部刻画上,可以在自然界的禽鸟中找到依据,如足的形态比以前更为拉长,有的很纤细,形似鹤足。冠羽也和孔雀之冠类似。这段时期凤鸟的形态以厚重的大面、奔放有力的弧线和精巧的点,构成了凤的主调,特别是东汉后期,一些凤鸟的形象在体现古拙美的同时,隐隐地透露出一种健壮美来。

汉代著名的朱雀纹瓦当,朱雀处于环形的边轮中间,构图简洁、单纯,均衡而有变化,朱雀在圆构图中被雕刻成“劲翮翘尾捷足"的艺术形象,寓美于古拙之中,朱雀的头部和尾冠翘起,伸延向上,一足独立,一足抬起,口衔一珠,凤翼张举,中间是一太阳,象征着它是南方之神,并以几缕尾羽填补空间,既表现了朱雀的华美多姿,又表现出一种欲将飞腾的气势美。

表现手法既写实又夸张,这种气势昂扬,寓美于拙的凤鸟形象是少有的。

画像砖

画像砖和画像石是由瓦当上的图饰和画像演变来的,一般常用在统治者死后的墓穴上。1974、1975年,陕西咸阳秦都一号宫殿遗址出土的凤纹砖,有立凤、卷凤和水神骑凤三种。其中的一个凤纹空心砖残件,凤的头胸纹样清晰,凤昂首街珠,凤眼圆睁,身体饰以各种条纹、人字纹以及圆珠纹,羽饰华丽,刻划细密,神态生动,阴刻线条流畅有力。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省略

汉代统治者尊崇儒家的传统观念,提倡“孝悌”,“孝”的重要表现就是厚葬。当时,“公卿墓前皆起石室,而图其生平宦迹于四壁,以告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因为刻在砖石上的画要比墙壁上施彩的画更为耐久,因此石刻砖饰之风就逐渐兴盛起来。

西汉时期,四川、河南等地的汉代砖室墓的墓壁上出现了一种横置的浅浮雕图像的空心砖,表现形式为单线阴刻、减地平雕、减地平雕兼阴线、减地浮雕、沉雕等;一般用木模压制,亦有直接刻在砖上,有的施加彩色。有方形和长方形等几种,称之为“画像砖”。

出土于四川成都画像砖阙屋脊上的凤纹,口衔宝珠,双翼斜张,冠和尾羽用弧线勾勒,伸展有度、曲折奔放,脚部和双翅采用直线,刚健有力,非常秀丽活泼,整个造型简洁潇洒,节奏感强烈,展现了汉王朝宽厚、雄健的宏大气势。洛阳周公庙出土的空心砖朱雀纹作回旋圆形装饰,羽翼和尾翎均如葫芦形;阴刻线条,简朴自然,犹如汉印。

石刻是官僚豪富阶层厚葬风盛行的产物,这种石刻线画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材料,以石代纸,以刀,以线和面造型,这种有力的线和大块的面相互搭配,可以说是绘画与雕刻的有机统一,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品,从而构成了汉代石刻凤鸟的重要艺术特征。

汉代的凤纹石刻艺术风格,不仅与充满活力的时代脉搏相通,而且承袭了前代的精华,线条流畅雄健,简练有力。凤的形象都不是呆板的、静止的,而是运动着,给人以自由、奔放的感觉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四川西部的汉代画像石中的凤鸟形象幽雅秀美,渠县沈君石阙上的朱雀昂首挺胸,圆目长喙,两翼张举,左脚独立,右脚探举,冠羽向前飘动,身形流畅,气宇非凡。渠县和新津出土的石刻朱雀,尾部修长,翎羽毕现,显示了高贵和威严的仪态。

第7篇

涤荡心灵,发人深省!5月22日,美丽的西子湖畔,第二届两岸四地亲子文化论坛暨亲子教育研讨会在国际婴童之都杭州顺利举行。两岸四地文化名人齐亮相,“面对面”地就“公民素质与亲子文化”展开热烈谈论。大师们激扬现实、针砭时弊,人人观点独到,个个壮怀激烈,通过畅谈“小公民大素质”,把脉亲子文化的未来,为亲子文化再续前势,智领了亲子文化新一轮的风向标。用贝因美董事局主席谢宏的话来说,亲子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话题,也是两岸四地共同的话题。公民素质、亲子文化事关社会和谐、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所以必然成为社会的主旋律,文明的标杆。 左起:谢宏、李文、曹景行、刘羡冰

忧虑来自现实――亲子文化缺失的现状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孩子?”演讲开篇就谈及近期频发的校园凶案、杀亲案,谢宏对此深表忧虑。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作为贝因美首席育婴专家,作为一名父亲,谢宏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现象的本质是社会个体因缺乏社会和家庭的关爱而导致的极端行为,是因亲子文化缺失直接造成的社会悲剧。

谈到社会问题体现的公民素质,台湾著名学者李文有话说。她言辞犀利,一开腔就显示出了强大的气场。李文对国人的种种现状进行抨击,从热点新闻富士康“十连跳”,讲到她亲见的随地吐痰,再到飞机上的规劝当众喧哗,其热辣的评论给浮躁的社会现实以当头棒喝。“我们这一代可能没救了,我们都盼望下一代能更好一点!”李文此话一出,语惊四座。

香港著名学者、资深传媒人曹景行举了两个例子阐明社会问题与亲子文化的关系:北京几百个老人通宵排队,为自己的孙辈们上优质幼儿园排队拿号;家长从小护养孩子到进大学,为已经成年的孩子上大学作选择。“这样的孩子很难有独立人格,更谈不上公民素质。”曹景行得出这样的结论。

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摆事实讲道理的著名教育学家、原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刘羡冰言辞恳切,“不要请一个菲佣,买个电子游戏机就代替了父母教育”,“55%的市民从不看书,1/3的学生从不看书,这个问题也比较严重”。

有救没救?――提升公民素质的着力点

“上梁不正下梁歪”,李文对家长道德教育、礼义廉耻的担心不无道理。难道真的像李文说的那样,如今的公民素质已陷入“绝境”,已无可救药了么?嘉宾们就这一问题拉开阵势各抒己见,无数发人深省的观点在这里碰撞。那么该如何提升公民的素质,特别是让小公民的大素质呢?我们共同聆听这个时代值得关注的主流声音。

央视著名主持人周洲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定了一个基调:“我们这一代也不是没救了,我们可以自救。”的确,要做好亲子教育,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家长首先应以自己的优秀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孩子的身先榜样。谢宏先生认为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家长更应首先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子教育应注入更多的爱,可以是无条件的但是是有原则的爱。

刘羡冰也认同这个观点,认为既然大家都把公民素质提出来讲,那就是尚有希望,倘若根本不值一提,那真是没救了。她认为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态度,认真把所有的社会力量动员起来,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让下一代健康成长。

另外,刘羡冰还主张家庭教育更开放一点,比如澳门人就能把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和中国儒家奇妙地结合。“人是会选择的,是可以不断完善的,会选择好的东西,摒弃不好的东西。”

曹景行则提倡让孩子快乐、自然地成长,父母不要为孩子设计未来,不要以自己作为标准衡量孩子,不要剥夺孩子的快乐,让孩子在正常的环境下成长,相信他们应该拥有更好的未来。曹景行还给出了一个最“应景”的建议:家长们可以把时下大热的世博当成课堂,“把孩子的眼界打开,再不要被升学和考试所束缚”。

谢宏先生以育婴专家的专业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对如何提升公民素质,发扬亲子文化进行了有力注解。他认为,亲子文化最需要保留的是忠信仁爱,亲子文化应提倡孝道向爱道转化,爱应该是双向的,开放的,父母应该用科学的生育、养育、教育方法培育好孩子的早期人格,那就是成功生养教的核心――“五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沟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有益的尝试――亲子文化进行时

作为国内婴童行业的领跑者、中国亲子文化的倡导者,2009年贝因美联手浙江大学成立中国第一家亲子文化研究中心,中国首部《亲子文化蓝皮书》以来,亲子文化也以其多样化的实践方式正在成为社会主流文明的旗帜。

从贝因美策动万户家庭参与亲子游计划的落实,到新浪网的亲子文化大讨论不断保持的热度,再到全国各地不断涌现的以“亲子”为头牌的各种服务门店的兴盛,亲子文化正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助力了和偕社会的不断推进。

在论坛的多元探讨环节,来自浙江大学贝因美亲子文化研究中心的蒋风冰报告了第一批研究最终设立的7大课题组,涉及哲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等人文社科交叉学科。这都是亲子文化落地的有益探索。在未来的一年内,课题组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研,并作深入的理论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将包活人类学影视片、中国亲子文化调研报告、当代亲子文化口述和个案集、理论研究报告等,为重建中国亲子文化占领理论高地。

第8篇

寝室是大学生之间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重要场所,而大学阶段又是各种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大学阶段里的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是否能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影响。

二、寝室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界定寝室文化之前,首先要对校园文化有一个较为宏观的认识。

校园文化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定义。狭义的校园文化是相对于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它包括舆论环境、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等,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整体文化,它包括校容校貌、管理制度和教学内容、全校师生的共识和所遵守的价值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氛围。

对于什么是寝室文化,现在也是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寝室文化是大学生在寝室范围内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大学生寝室文化是大学生在一定的寝室物质条件下,大学生以寝室为活动空间的过程中,由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另外许多研究者也把大学生寝室文化定为包括寝室的整栋宿舍,以及寝室之间的交流地带所形成的一种文化。

综合现今的各种观点再加之我们对现在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思想特征的观察,参考校园文化的界定,我们把寝室文化的定义可以大致定义为:寝室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寝室为主要场所,以积极向上、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本文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从学校这个最小的群体即寝室出发,简单系统的论述一下在创新教育下,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相关方面,以及寝室文化带给我们的巨大帮助。

三、大学生寝室文化的三大效用

(一)学习效能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寝室内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助于带动寝室其他成员的学习,使整个寝室呈现出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其次,现在的信息传播十分发达。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杂志等电子设备中获得消息,良好的寝室文化有利于避开不好的东西,让学生健康且积极向上,从而发现周围以及社会的真善美,把接收到的信息认真辨别后,然后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这其实也是对课堂信息的进一步扩充。

(二)人际效能

在寝室这个自由的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大胆表现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自己的个性得以展示,当然不可避免的要在寝室经历碰撞,摩擦,融合,最终形成具有某种特质的寝室文化。寝室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它对大学生的影响不是和课堂上老师讲授知识一样给学生灌输式的,它是一种耳濡目染、身体力行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五行的转变学生的思维观念,陶冶其情操。

(三)心理效能

良好的和谐寝室就是一个情绪的释压器,这样可以保证大学生心理上的稳定和健康。当然,与寝室成员的交流和探讨中也锻炼了自已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学生集体生活为彼此交往创造了的条件,但同时也成为矛盾的源泉。每个寝室成员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地域的差异,因此在寝室生活中可能存在冷漠、自私、高傲,这时大学生由于理智的成熟以及良好的寝室文化的构建,大学生开始学会沟通、宽容、谦让,明白无论是自己的进步还是他人的进步其实都是依赖于集体的合作。这也在无形中就培养了她们的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

四、结论

综上所述,良好的寝室文化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把寝室全体成员都带动起来,而若干的以寝室为单位组成的文化又能构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寝室文化也会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潮流文化,为大学生们所学习和津津乐道,便一直将其优秀的寝室文化传承下去。

第9篇

关键词: 高校制度文化 宿舍文化建设 影响因素

一、高校宿舍文化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高校学生宿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所谓宿舍文化,是以高校校园环境、校园精神为依托且为学生主导创建并集体享受多种文化形态的一种群体文化①。宿舍文化主要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学生宿舍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宿舍文化的基础。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现状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但它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相对的分离性和独特性。就我国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总体现状而言,其与改革开放后迅猛发展的校园文化相比明显滞后,与人们对它的要求相比,存在一些差距。造成这一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旧有的高校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响,以及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目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大致上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积极向上型,二是一般状态型,三是消极散漫型(见图1:大学生宿舍文化三种表现类型)。

三、大学生寝室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实际状况,明确具体问题,寻求相应对策,笔者针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设计,并发放问卷119份,基本信息包括几下两点:(1)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性别为男性的大学生53人,女性的大学生为66人;(2)各年龄段中以大二(45.38%)、大三(31.09%)为主,以大一(7.56%)、大四(15.97%)为辅。

根据问卷反映的问题可从两方面具体研究:影响因素、利弊分析。

(一)寝室文化建设影响因素。宿舍氛围不和谐,室友关系难处理。据数据统计,在119位受调者中63.03%的人认为寝室不合理的作息习惯(如睡懒觉)是寝室文化建设中最大的阻碍因素,而多数人同样认为卫生纪律不过关、沉溺上网、使用违章电器仍会影响寝室良好文化氛围的建设(见图2:大学生宿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而相对学习氛围,调查结果显示,43.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寝室的学习氛围较一般,花费于看书学习上的时间较少,55.46%的大学生表示平日较多的时间用于上网。

公寓集体活动的开展对寝室关系的建立有重大意义,但调查中发现50.42%的受调者表示只有部分寝室成员对公寓、班级等集体活动表现的积极,而不积极或没兴趣仍占据大部分人数(见图3:宿舍成员参与公寓、班级、学院和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的积极程度)。而此不利条件进而成为促进室友关系的障碍,62.18%的受调者认为室友关系较为融洽,但依旧存在小部分大学生认为室友关系不太融洽。

寝室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聊天消遣、看书娱乐成为寝室轻松娱乐的方式,但调查数据显示,77.31%的受调者在上网中度过,58.82%的受调者在聊天或串门中度过(见图4:宿舍成员的主要放松方式),而寝室聊天中校园八卦占大部分内容,学习时事等较之较少(见图5:宿舍聊天的主要内容)。

(二)寝室文化建设利弊分析。建设目标明晰,处理问题方式积极。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能够积极调整心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50.42%的受调者认为因做某事影响室友的休息时会立即停止。面对矛盾时,绝大多数受调者会选择相互沟通或借助机会道歉并和好。

数据显示,受调者认为寝室文化建设对增进感情、拓展知识面、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气质、提高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普遍认为寝室文化建设有助于寝室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理念的形成,帮助个人满足自尊心、调节情绪、增进身心健康,更具有对个人模式标准化的作用(见图6:大学生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成材的作用调查)。

四、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体特征的影响。作为群体文化一部分的宿舍文化,其创建的文化形态为师生共享,而高校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及思想理念转变的重要过渡期,其所处的环境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而宿舍是多数高校生生活及接触最多的地方。宿舍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观因素的发展成为文化创建的决定性因素。

性别不同导致文化建设过程中个体表现的不同。相较于男生寝室,女生寝室明显比男生寝室爱学习,但一般男生寝室的和谐程度常常高于女生寝室;大一学生寝室成员因为刚认识,寝室成员之间会尽量克制自己,避免矛盾;大四阶段,就业和准备毕业论文是寝室成员最重要的事情,在寝室的时间变得很少,经常不能全部成员聚在一起,个体因此变得更珍惜最后一年的相聚时间,矛盾反而减少。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宿舍分配、基本设施配置、维修等都与宿舍管理工作直接或间接挂钩。一般来说,寝室管理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寝室的物质文化,如寝室管理规定,如每个寝室的水电费,还直接影响寝室的生活习惯及文化氛围,如作息时间等、每天卫生大检查。宿舍文化则是高校管理制度的细化与拓展,高校宿舍规范管理依托高校文化创建的管理制度,而高校文化创建制度则以宿舍文化为切入点,深层次地挖掘高校管理特色,创建优良校风学风,其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多方决策的重要体现。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所谓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同时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依托政治、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2】6号)中明确指出:“学生公寓式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文件的颁布为宿舍文化的创建提供良好客观发展条件。

一般来说,高校经济发展决定寝室文化的发展程度与状况,且关系日益密切。一方面,经济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现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日益升高,社会财富日益丰富,为高校宿舍文化创建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与物质保障。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使大学生思想观念改变许多,为寝室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在生活水平提高、追求精神文化的市场经济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了明显变化,更注重自我,竞争意识逐渐增强。高校生精神载体、思想理念的变化让自由民主意识更强烈,寝室文化中的竞争意识更明显。总的来说,高校经济高速发展成为推动宿舍文化健康创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