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3-03-07 14:58:33

导语: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1篇

关键词:有效 预设 实践 生成

在常态课的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华而不实,提出的问题思维程度与层次低,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方法单一,教学中不论是什么内容,都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过分功利化,教学中概念形成过程简略,企图用大量的解题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急功近利,忽视了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教学与训练;教学目的不明确,照本宣科,学生学习兴奋度差,收益小。因此,提高思想品德常态课的效率就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人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有效课堂的前提是教师要精心预设

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驾驭教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是教师要全面深刻地研究体验教材。第二,教师要分析教材,理解内涵,摸清联系点。第三,要研究学生、把握学情。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第四,要以学为出发点,做好教学预设。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教学预设,它是为教学服务的,理想的教学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现状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最后要制订弹性教案。

二、有效课堂的教学关键是教师要潜心实践

用心进行个体实践,充分展示自主活动。课堂上的自主活动需要教师注重运用多种交流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变化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讲解、观察、谈话、提问等组合,开展自主、合作而后探究等学习活动。另外,也要注重学生活动安排的多变性。其次要教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与一身,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造了真实感更强的课堂教学环境。对教学而言,它可以使所描绘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和动画,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能迅速地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要悉心生成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创设精彩课堂;给学生搭桥引路,让学生顺利地说下去;对学生关爱宽容,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去;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要走到学生中去,尽可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如经常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谁还愿意试着来说一下你的答案和理由”“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我们分享一下”等等;要信任学生。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或许学生会出错,教师应当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当作重要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冷静地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赏识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良好的行为做出及时的评价和认可,使其产生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事实上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

总之,关注课堂生成,教师一定要关注下列五种状态: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流状态,情感状态、学习效果的生成状态。

四、保证常态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延伸是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

古语云,“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有效地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后反思是教师的自我反思,能真实地记录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记录好每节课、每一天的课后反思,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有利于科学教学理念的建立;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有利于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学敏.课堂教学技能[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2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环境;方法

目前初中的语文教学让许多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语文教--学需要花费教师课余大量的时间,但是其教学的结果却始终不尽人意,于是研究教学的课堂方法就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并收获知识,让教师的付出更有价值,让语文教学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这是每个教师的追求,笔者在这一方面有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能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的条件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研究也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力、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有效教学,营造―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是必不可缺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度也就越高。那么如何才能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呢?

笔者觉得应该用平等的观念去关爱学生,以民主的气氛尊重学生。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在学习程度上有各种差异,因此在成绩、课堂反应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一定要以学生为本,懂得用平等的观念给每―个学生一个平等的发展和学习的机会,给相对弱势的学生以真诚的关爱。这样在学生的学习上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师要精心备课,给学生提供更鲜活的养分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备课,然后将最精华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作教法和学法的研究。让学生通过最有效的途径、最大限度获得知识和感悟。所以笔者认为备课研究应该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重要。

三、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要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长足发展作引路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我们教育者一定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局限在眼前的分数和升学率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上。

我们应做到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长足发展为追求。要真正的让学生受益,让学生的人生从这里起飞。

四、教学过程重要因人而异

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能力有差异性。所以因材施教是符合教育原则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个人自学、/J、组讨论、组织交流中去,巡视知道接受能力较弱一些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勇气,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和问题。引起他们紧张的思维活动。

要细心处理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处理得适度、合理、及时,促进学生内部状态的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

五、注重阅读,提升能力

学生读的方式有默读、有朗读;就组织能力来看,有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有齐读;就读的要求来看,有表情的读,有轻重音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指导,逐步使学生掌握读的有效方法。

那到底该让学生读哪些呢?首先先让学生读文本对话、交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独立的,其阅读是自由的、自主的、自在的,在阅读中学生会自主地去感悟作品空间,体验阅读的过程,在体验中提升自我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经常自主阅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而且可以培养起学生的优雅气质,而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终极目标。

那么在读的环节中教师该做哪些工作呢?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其思想深度、文本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可以起到主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参考解读作品,然后再向学生灌输,以为这是最权威的解读,那就大错特错了。

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依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应该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信息的专制的权威;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只能交于学生自己去完成。

六、鼓励学生在“问”中创新

“问”的原因是学生不满足于现实的观点和结论,有一种研究不止的愿望,“问”与创新相关,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的思维火花会不断进发,问题会一个一个的产生。学生可以拷问文本,可以询问同学,更可以质疑老师。而对于学生那些创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与辩论。

第3篇

一、更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不同的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行为。从目前众多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看出,他们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过去的某个时段上。虽然这些理念在某个历史时期起过作用,甚至有过辉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增强的学生,不再适应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果认不清形势,习惯于、固守于那些已显陈旧的理念,必定阻碍学生的思维、堵塞学生的创造、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成长,根本谈不上课堂的优化、教学的有效。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应该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教学方法及教育教学效果上重新审视教育教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树立真正的学生发展观,确立为学生服务意识,达到首先优化自己的头脑,形成一种崭新的理念。化被动为主动,化灌输为探求,化沉闷为活跃,化封闭为开放,化分数为发展……如此“化”下去,课堂一定会“优”上来。实际上,课堂的优化就是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优化,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也可以说就是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优化。而决定这一切的就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要准,既要紧扣时代特点,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二、满含热情

有效的课堂是充满热情的课堂。因为有热情,才能产生激情,才能体现出勃勃生机,才能激发灵感,迸发创造的火花。学习是一种个体的体验和实践,它伴有情感活动。热情、激情能使学习主体――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轻松的心态、愉快的心情增强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热情,对真理的热情,对探求发现的热情,对生活的热情,对人生热情等。充满热情的学生面部总是微笑的,行动总是机敏的,心灵总是阳光的。他们会把对知识的学习,对真理的探求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化为生命的一部分。缺少热情的学生,只能是消极被动,死气沉沉,敷衍塞责。而后者正是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改变的现象。将这部分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了,课堂也就优化成功了。

然而,热情不是自然产生的,也不是教出来的,它来自于周围环境对学生的感染,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的感染。换言之,就是教师要充满热情。即对职业的热情,对学习的热情,对文本的热情,对科学的热情,对学生的热情等。只有饱含这种种热情,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如绵绵春雨滋润万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会感受其中,逐渐唤起自己的那份热情。当学生的热情与教师的热情相遇,便会达到和谐一致,形成高效的课堂。因此,优化课堂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教师要满含热情,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热情“引爆”课堂的热情。一支歌唱得好:“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热情能“燃烧沙漠”,热情更能燃烧贫瘠干枯的“思想”。不信,请看一看,低效失败的课堂几乎都是缺少热情的课堂!

三、注重学法

第4篇

一、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

1.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标准》中也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沿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师除要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外,还要能掌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数学课上都会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里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2.巧妙设疑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师要创设一个比较现实、有趣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

3.设计活动创设情境,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切实开展有效的学习,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创设让学生参与的活动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而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必须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的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学会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二、教师要注意指明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什么、要达到的目标、学到什么程度以及要完成什么任务等,这样,学生明确了目标,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提倡分层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的学生能学到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目的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它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培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具体的学习动机的教育应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来实施。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常常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

2.提供成功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某些成功的体验,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苏贝尔曾指出,学习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一旦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学习动机就能获得强化,又有助于学生产生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生学习的结果及时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答案、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优劣等。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这正是因为学生得知自己的学习结果后,一方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及时的强化,产生了进一步学好的欲望和愿望;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增强克服缺点和不足的信心与决心。

4.适当表扬与批评,进行正确的评价

第5篇

一、走进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鉴赏诗词,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登岳阳楼》中的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疟疾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学生了解了杜甫及其此诗的背景,既能理解本诗,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诗人的其他作品及其他诗人该时期之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反复诵读,置身诗境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来。读之同时,还需展开联想和想象。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在教学《登岳阳楼》,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并且要求复述画面,几遍之后,就能读出诗人对亲戚朋友的眷念,对自己年老孤独的悲伤,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无以报国的自悼之情。

三、品析名句,链接高考

第6篇

1.1树立正确的体育课教学目的,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一件事要想做好的前提,就是要明确做事的目的,只有明确了事情的真正目的才会有可能把事情做好。对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任务,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树立正确的体育课堂教学目的。小学体育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体育课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因此,体育老师对于体育课教学目的的理解把握相当重要。只有明确体育课的教学目的,并围绕此目的为中心进行教学,才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1.2实施情景教学,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施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学的内容,从而有利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将情景教学故事化,依托教材,挖掘有一定价值的相关内容,结合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故事,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当老师教学生理解打羽毛球,就可以让同学们联想到平时玩的打口袋游戏类似,一个人打出去另一个接住并要打出去。这样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游戏了解并掌握了这个体育项目。因此,实施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3营造和谐课堂,有利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才会更加愿意配合老师,这样也就会大大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间应该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引导者,运用自身肢体魅力、语言魅力、情感把学生引进课堂,他需要热爱、尊重、关心及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表现不好的提出批评但是言语要适当不要过激。只有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才会更加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这对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非常大作用。

1.4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有利于提高小学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课堂管理问题是有效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小学的体育课教学场地躲在室外,当对于在教师的文化课课堂形式,不易于纪律的管理。这种不易于纪律管理的学科,应该更加重视课堂纪律的管理。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才会使学生们上课更加集中注意力,增加学生们的听课效率。如果体育课堂的纪律方面做好工作,也将会大大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体育老师需要建立一整套体育课堂常规制度,并且要让学生学会遵守,维持良好的体育课堂纪律,从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1.5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的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方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进步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一是,可以利用比赛进行教学。在竞争中,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单一动作教学变得生动有活力,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以及提高学生们上课的热情。二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生理特征、体重、身高、性别、身体素质等,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例如身体素质好的个高的男生可以重视他们打篮球的训练,这样充分发挥他们的身体特征。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们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三是,丰富体育授课的形式。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使体育课变得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对体育课的上课热情慢慢地降低,上体育课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少。因此,改变原有单一的体育课授课方式,丰富体育课的授课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丰富体育课的授课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可以适当组织学生们进行比赛,通过组织比赛的形式,把握学生们的好强心理,在上体育课时学生们就会更加认真听讲,更加认真学习。二是,可以对上课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励,对于课堂捣乱不好好听课的同学提出批评。这样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三是,增加游戏环节,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余,可以适当游戏,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让学生们可以开心快乐的进行学习。以上三点都能够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2.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影响因素;参与;互动;发展

中国的教育从来没有停止改革的脚步,尤其是近些年来,教学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教学的本质渐渐由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合作探究”了,即通过探究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而产生教师和学生自己的思想过程。当前流行的观点和模式,把课堂教学变成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这不仅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不管怎么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学习必须是有效的这一基本出发点。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是什么呢?有效教学就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体现了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理念,体现了新的课堂教学的标准。学生的参与是基础,有没有互动是灵魂,师生共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目标。由此,参与、互动、发展就成了有效教学的三个标准。

2有效教学的标准

2.1参与

2.1.1学生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发挥主体作用,要有积极性、主动性。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关键是要看老师是否给学生留出学习的空间。学习空间要留足,有了空间,学生的主动性就起来了。

学习空间有这样几个内涵:思考的空间;表达的空间;交往的空间;实践的空间。思考的空间是基础,表达是思考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交往是指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是思维的进一步提升。而实践的空间,就是给学生留出操作实践或解题实践的机会,这也是重要的学习实践。学生能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能说的就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如果注意留足这四个空间,那学习的主动性就体现出来了。

2.1.2教师的参与:教师的参与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同时又是辅导者。教师角色的定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转型,是一种静悄悄的革命。教师的职责是精心组织、引导有效学习,学生在困难的时候及时辅导,引导时利用好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述的有效结合。讲授是重要的引导方式,这是教师的角色参与。有些学校,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参与充分,而教师参与不足,这样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将师生参与进行科学的整合起来,这样的课堂会走的更远一些。

2.2互动:互动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世界上存在这两种教学:一种是灌输式;一种就是互动式。那么什么是互动式教学?这关键是要看教师。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教学设施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兴趣、规律和学习基础,教要对学有针对性。在课堂上,任何教学行为如果没有针对性,就没有必要存在。互动是针对学习需求的教学,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有效性就提高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针对性?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后期进行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交流,这是提高课堂针对性的方法之一。提高互动能力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关键。

2.2.1课堂互动的分析:对于课堂互动的分析,教师要抓住主要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譬如对提问的分析、讲授过程的分析、教学环节的分析等等。对课堂上提问的每一个问题,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每个环节都逐一进行分析,看哪是可以去除的,哪是可以改进的,效果怎样,针对性怎样,反复思考琢磨后,再放到别的课堂上去实践,久而久之,也会提高效率。

2.2.2有效学习时间的探究实践: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质量。针对课堂学习时间的分析,要先做好两个准备:一是录制一堂课,要求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师的讲授过程。二是制作一个观察量表,将每一时段、每一个内容细致划分,再判断是否是有效地学习时间、讲授时间。课堂教学时间分有效学习时间和非有效教学时间,学习时间一定小于或等于教学时间。有效教学时间是指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认知与行为的投入。将非有效教学时间找出来,分析原因,并根据此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再放到别的课堂去实践,再观察有没有变成有效教学时间,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水平,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3发展

2.3.1学生的发展:针对学生的发展,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这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内涵。学生发展包括学生在这一学科中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往往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却忽略了知识技能是其它方面发展的基本载体。如: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设计学生学习前后左右,教材编者的目的并不是要训练学生知道什么是前后左右,而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知识目标所承载的能力目标。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上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情感体验:乐趣感、成功感、焦虑感、厌倦感等。前两种体验是积极的,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信心,在情感体验中发展各种态度。所谓态度,是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对学校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对学习的态度,还会产生对班级的态度,对同伴对学科的态度。这一系列的态度的形成,都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的,要重视态度的形成,这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质量能否提高,看学习态度怎样,这就产生一种理念,学生对学习的主观幸福感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

③过程与方法:新课改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但其实质是师生教与学结合互动的过程,过程中相互形成的方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要进行学生学法指导的设计,帮助学习掌握科学的、适应学生个体本身特征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3.2教师的发展: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一个成长历程:从新教师再到有一定经验,再到研究型教师。做研究型教师是大多数教师的努力方向。研究型教师的特点是有研究欲望,热爱学生,欣赏学生,将教学当成一份事业,而不是单纯的职业;研究型教师会有比较长时间的研究实践。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魄;研究型教师特别善于课堂反思,善于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从而形成教育特色和风格。一个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就是在反复实践研究中形成的。将实践经验研究提升起来是个较难跨越的瓶颈,要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通道。长期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也是由经验型教师转向专家型教师的基础。

3有效教学的几点启示

(1)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学习的兴趣、愉悦,德育为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地态度。

第8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国分类号:G642.421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我看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师用最少的时间教会学生应该学会的知识,掌握了相应的方法,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了该学会的知识,掌握了相应的方法,同时情感得到了熏陶,即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主。那么,要想使教学卓有成效,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呢?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章的整理分析,结合已有的研究,笔者将从备课、课堂导入、课堂提问、练习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确保备课的有效性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前,教师必须充分备好课,编制出学习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计划与课时计划,写好教案。要保证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指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时教学开始时教师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心理状态的了解,旨在弄清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内部心理状态,以便更好的组织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2)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因此,吃透教材、钻研教材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清楚学生这一节课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及其本节的重、难点。其次,钻研教材不是要求教师要“唯教材是从”,可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的内容不一定能满足和适合每个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客观的看待教材,对教材的内容有所选择、有所加工,对于教材没有说到的但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用的内容教师也可进行适当的补充,优化教学内容。

(3)明确教学目标

在对学生及教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接下来要明确课时的教学目标。把单元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要具体、明确。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按照三维目标的标准,明确哪些目标是可以通过测试来检测的,哪些目标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检测。

2、确保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课堂导入即教师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或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设计新课的导入,首先要用学生生活中接触的主题来引导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其次,还要考虑教材本身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内容。只有充分考虑课程理念、教材、教师、学生四者的关系,才能设计出妙趣横生并具有学科特点的新课导入,吸引其注意力,我总结一下几个比较适用的方法:

1温故知新法――通过旧知识的复习来引入新课的学习。

2故事引入法――用与课文内容或主题相关相似的故事、趣事导入。

3类比法――将两个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放在一起,让学生相互比较,通过联系,经过推理得到正确的结果。

4设置悬念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设置悬念的方式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5直观演示法――教师利用直观的手段及演示操作,让学生观察思考。

6设疑式法――通过设置问题设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7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3、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1)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抓住了重、难点,也就抓准本节课的方向。所以,提问要有针对性。

(2)问题的提出要有目的性。提问不是盲目的,想提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想什么时候提就什么时候提,问题的提出要有目的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指明思维方向。

(3)提出的问题要有度。“提出的问题要有度”说的是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打不上来,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

(4)提出的问题要有连续性。一节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往往不是一两个问题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连续发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这样,前一个问题就是下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就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每一个问题都是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一层阶梯,从而形成链式思考,提高分析理解的能力。

(5)提问既要针对个体,又要面向全体。提问有“一对一”式的提问,但提问更多的应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4、确保练习的有效性

这里的练习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课堂练习是学生当堂完成情况的反馈。课堂练习首先要立足文本,其次要及时,将两者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课堂练习的成效。课后练习是对课堂练习的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这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巩固。确保课后练习的有效性要注意一下两点:1课后练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2课后练习的评讲要及时。对于共性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对于个性的问题可进行个别辅导。

三、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关键,我建议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要从多角度展开,从目前欠缺的地方入手,使我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第9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075―01

初中化学教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阶段,它承接着小学关于化学学习的相关问题,也为未来高中化学学习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化学课堂是帮助学生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建立和健全教育教学观念

哲学上常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观点同样适用在化学教育之中。好的教育教学观念可以促进教学相长,坏的教育教学观念则对教育教学非常不利。所以,如果想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态度,让教师们用严谨治学、不辞辛劳的精神来进行备课和教学。转变观念是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成效,但是对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化学老师主要是负责授课,学生则是一味接收,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这对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不利的。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能动空间,让他们发散思维,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例如,在进行水净化课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因为实验简单,容易操作,风险也很小,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亲自做实验可以增强自己实验能力的自信,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很有帮助。

二、寓教于乐,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本身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知识让我们的灵魂变得丰满,思想变得充实。但是,由于以往教学的功利性,过分追求学生在分数上的突破,使得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在开展的时候,十分的不合理。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促进上也是毫无帮助,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在教学方式上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这个问题可能是许多老师的疑惑,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一个比较好的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增加欢乐,例如换一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做“水的净化”实验的时候,一般老师都是将河水或者是江水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上课阶段,学生觉得很乏味,提不起兴趣。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教学就不一样了,例如,在进行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河水或者江水倒入一个量筒之中,然后利用棉花和玻璃棒来使得水变得清澈,这个过程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有趣多了,也增加了他们对于过滤知识的一些想法,拓展了他们的实验思维。

三、完善和加强实验硬件设施

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和分析了多个学校的化学实验器材构成和完备程度,大部分被调查学校的化学教学设备都存在明显不足,或者是设备器材老旧等问题,这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十分不利。化学器材是化学课程必不可少的实验设备,器材不足或者是器材老旧,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老师无法演示化学实验,学生无法亲自尝试使用化学器材,这些都使得化学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对于化学课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都很清楚,化学教育是一门既动脑也要动手的课程,单凭借一本课本想要学好化学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目前学校里完善和加强实验硬件设施应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笔者认为,在完善和加强实验器材上,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保证化学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对于老旧器材应适当予以处理。

2. 保证学生人手一个化学实验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与老师共同完成化学实验。

3. 做好维护化学器材工作,使化学器材能够发挥它应有的效用。